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2024-06-18

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共6篇)

篇1: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其中,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日本、西班牙、中国分列留学目的国前十位。根据中国教育在线与教育优选联合发布的《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以上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有六个国家为中国国际学生占比第一,截止报告数据统计后消息,中国留学生超过摩洛哥,居法国国际学生首位。中国学生已经成为国际学生流动中的主力,中国也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

本科以下留学人数增长迅猛 研究生进入平台期

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为45.98万人,较增加了4.59万人,增长约11%。从1978年至今,累计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了351.84万人。近十年来,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翻了两番,出国留学的人群日益壮大,并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速度,但近两年来增长趋势放缓。

其中,中国出国留学读本科以下人数猛增。譬如,中国赴美读本科的人数从-9309人,增至-110,550人,人数上涨超十倍,远高于同期留学生总数增长水平。而与此同时,中国赴美研究生留学人数虽然仍保持增长,但增速度明显放缓。中国赴美研究生留学人数占比从2005-20的76.10%,下降到了2013-2042.17%。研究生阶段留学的人数增长已经进入平台期。

日前,中国教育在线组织的`《低龄留学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也呼应了留学生低龄化趋势,超过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在高中及高中以下阶段就已经有了出国留学的意向。在拥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学生中,初中以下阶段学生占比22.58%,初中阶段学生占比32.26%,高中阶段学生占比22.58%。

“国内留学”持续升温 国际班录取分数反超普通班

随着出国留学人员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家长希望学生能尽早接受优质国际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同时,学生和家长也意识到,在低年级出国留学,学生将面临生活和心理上的巨大挑战。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倾向于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国际留学”和“国内留学”之间做出理性选择。

伴随着学生家长对“国内留学”的日益关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公立高中国际班,录取分数线不断攀升。据统计资料显示,在9所北京市高中国际班录取中,分数线从20到20每年都在上涨。年部分学校的国际版/国际部录取分数线甚至超过该校普通班的中考录入分。其中,首都师范大学附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比普通班的录取分数线高1分,十一学校甚至高出普通班录取分数线5分。

出国人员八成选择中介 三成对服务不满意

随着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增长,学生和家长对留学中介机构的实际需求也在增长。虽然留学信息日趋透明,但由于欧美院校申请标准的多元化以及语言障碍,导致多数人DIY申请会遇到很多困难。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有能力自己申请的人也更愿意通过“花钱买服务”的方式节约申请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根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分会《2015留学中介机构调查(个人版)》结果显示,84.85%的用户在留学申请时选择了留学中介机构进行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出国人员选择中介服务的原因主要是节约时间,相信中介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以及更专业的服务;而不选择中介服务半数以上是因为对中介机构存在不信任。

而在选择请中介进行留学资讯服务的消费者当中,对中介服务不满意的人数竟达到35.71%,整体满意度不尽人意。同时,从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留学相关投诉情况了解到,全年对留学中介的投诉量为73起,而2015年仅上半年投诉量就上升到117起,投诉量显著上升。

由此可见,留学行业亟需规范引导。据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分会作为唯一一家全国性留学中介服务行业组织,于2015年10月发布留学中介行业标准规范,旨在引导行业自律,提升服务质量。是否能由此使广大留学者收益,还要看整体推动及行业努力的结果。

篇2: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来源:教育在线

一、全球留学生人数稳步增长 中国迎最大规模留**

1、全球范围内学生流动日益频繁

如今,全球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国际间的人才流动、教育合作日益繁荣。其中,留学是教育国际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1.1 国际留学生人数不断攀升

在世界范围内,跨国间的学生流动日益频繁,留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如图表1所示,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统计,全球留学生人数由2000年的2,087,702人,增长到了2012年的4,528,044,增幅达到116.89%。

1.2 国际学生流向多元化发展 中国生源占比极高

在世界留学生流动的过程中,留学生的去向出现多元化的特征。图表2中所列出的是占全球留学生市场份额前十位的国家。其中,美国、英国作为主流留学目的国,市场分别为16.35%和12.56%,加拿大、澳大利亚也位列前十。然而,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西班牙、中国等非主流留学目的国所占份额也位列前十,遍布美洲及欧亚大陆。

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世界各国的国际学生中,所占比例都较高。如图表2所示,在世界接收留学生最多的前十个国家中,中国学生在六个国家的留学生中,占比都是第一位的。由此可见,中国学生已经成为国际学生流动中的主力。

2、中国成留学生第一输出国 出国留学“去精英化”

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浪潮中,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国留学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遥不可及,从只有少数精英阶层才能享有的机会,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有机会走出国门。“去精英化”已经成为这股最大留**的鲜明特点。

2.1 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持续增长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2014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为45.98万人,较2013年增加了4.59万人。从1978年至今,累计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了351.84万人。从图表3中可以看出,近十年来,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翻了两番,出国留学的人群日益壮大,并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速度。

2.2 中国赴主要目的国留学人数稳步增长

注:英国1:使用的数据为当年第一次注册于英国高等教育阶段中国留学生人数。澳洲1:使用的数据为当年第一次注册于澳洲高等教育阶段中国留学生人数

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是中国留学生的四大主要留学目的国。图表4是最近六年中,中国学生赴这四个国家留学的人数。中国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留学的人数六年来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其中赴美留学人数增长最为迅速。而澳大利亚,虽然在2009年受到澳洲私立职业院校倒闭**的影响,留学人数有所回落,但从2012/13学年开始,中国赴澳留学人数又开始逐渐回升。

3、国内外留学政策逐步放开

3.1 留学中介审批权下放 更多机构进入市场

2013年,根据《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2]52号),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的实施部门,已由教育部调整为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下发《做好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审批权下放有关事项的通知》(教外综[2013]50号),对后续审批与监管工作进行规范。随后,山东、广东等省发布关于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与监督管理的试行办法。留学中介审批权下放后,将有更多机构获得留学中介资质,留学中介服务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

3.2 多国对华签证政策放宽

在过去的一年中,包括英美在内的多个国家放宽了对华的签证政策。对于留学生来讲,无疑提供了诸多便利。图表5中,详细介绍了各国最新发布的对华签证政策。

二、留学人群结构多元化 低龄化留学趋势明显

随着出国留学所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广泛,出国留学的年龄阶段范围也越来越大。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留学生就读学段主要集中于硕士及博士阶段,这种情况持续了较长时间。然而近几年,本科留学和高中留学人群不断扩大,中国留学生的学段分布日益多元化。

中国留学生就读阶段多元化的现象非常明显的表现在了赴各国留学的趋势中。以澳大利亚为例,如图表6显示,中国赴澳大利亚留学的学生中,就读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仍然是主力,占了总数的将近一半。另有一半赴澳中国留学生就读于VET、Schools、ELICOS和其它非学位课程。

1、中国留学生低龄化趋势明显

中国留学生的年龄阶段分布越来越广泛,并向低年龄阶段逐步发展。近几年,出国就读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人数增幅较大,且迅速逼近出国读研的人数,在不久的将来,其势头或将超过研究生留学。

中国教育在线组织的《低龄留学调查问卷》所收集上来的数据中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在高中及高中以下阶段就已经有了出国留学的意向。据图表7显示,在拥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学生中,初中以下阶段学生占比22.58%,初中阶段学生占比32.26%,高中阶段学生占比22.58%。

1.1 本科及以下留学人数猛增

图表8显示,从2005-2006学年到2013-2014学年,中国赴美读本科的人数增长迅速,而且增长幅度较大。2005-2006学年仅有9309人赴美就读本科,而到2013-2014学年,中国赴美就读本科的人数则达到了110,550人,几乎与当年赴美就读研究生的人数持平,其增速远高于中国赴美留学总人数的增长幅度。

从图表9中可以明显看到,近九年来,中国赴美读本科的学生占比不断提升,从2005-2006学年的14.90%,增长到了2013-2014学年40.28%;仅比研究生占比低两个百分点。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中国留学生就读层次从研究生向本科生转移,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在本科阶段出国留学。

1.2 研究生留学增长进入平台期

如图表8显示,2005-2006学年至2013-2014学年中国赴美研究生留学人数虽然仍保持持续增长,从2005-2006学年的47,617人,增长到2012-2013学年的103,427人。但其增长速度却明显放缓,从2005-2006学年至2012-2013学年,中国赴美读研的学生人数只增长了一倍,而同期中国赴美留学总人数增长了约三倍。

另外从图表9中,可以看到中国赴美研究生留学人数占比逐年下降,从2005-2006学年的76.10%,下降到了2013-2014学年42.17%。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阶段留学的人数增长已经进入平台期,其增幅大幅度减小。

2、高中留学增长迅速 国内、国际两种选择

近几年,出国留学人员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家长希望学生能尽早接受优质国际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学生和家长做出国留学决定的时间越来越早,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在高中阶段接触国际教育。

然而,学生和家长也同时意识到,在高中阶段出国留学,学生将面临着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巨大挑战。因此,国内留学也成为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一个重要选择。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倾向于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国际留学”和“国内留学”之间做出理性选择。

在此,分“国际留学”和“国内留学”两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高中留学的现状。首先,出国读高中的人数虽然基数较小,但是其增长幅度极大。其次,学生和家长对国内高中国际班和国际学校的关注度提高,高中国际班及国际学校数量及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国内留学”成为热门。

2.1 高中阶段出国留学人数剧增

如图表10所示,2007-2012年期间,中国赴美持F-1签证的高中生数量由6541人增长到了48,636人,五年间增长了八倍。据《纽约时报》报道,2012年持F-1签证在美读高中的人数达到了6.5万人。

2.2“国内留学”热持续升温

2.2.1 公立高中国际班开设数量迅速增加

为了学生能够更早的接受国际化教育,近些年来“国内留学”也逐渐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热捧,国际班和国际学校发展迅速。截止到2013年,北京市有17所公立高中开设了22个国际班。图表11数据显示,从2009到2013年的五年间,北京市公立高中所开设的国际班的数量几乎翻了三番。在2013年教育部叫停了所有公办中学国际部国际班的审批。

另外,如图表12,2002-2014这十二年间,南京市的高中国际班数量从十二年前的1个增加到22个,招生规模从2010年的不到400人,到2014年的885人,招生人数5年增加一倍多,增幅达120%。

2.2.2 国际班录取分数逼近或超过普通班录取线

公立高中国际班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近些年来,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不断攀升,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图表13所示,图中列出的9所北京市的高中国际班,其录取分数线从2013年到2015年每年都在上涨。2015年北京市部分示范中学国际部录取分数线甚至超过校本部。据统计资料显示,首都师范大学附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比普通班的录取分数线高1分,十一学校甚至高出普通班录取分数线5分。

三.海归现状倒逼留学质量提升 留学选择渐趋“理性”

1、留学回国人数接近出国人数 四分之三留学生选择回国

从图表14中可以看出,自2000年起,留学回国的人数开始急剧增长,从2000年的9121人,增长到了2014年的364,800人,增长了40倍。2014年留学回国人数是当年出国留学人数的80%,二者相差不到10万人。截至2014年,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回国总人数达到了180.96万人,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74.48%。这意味着,接近四分之三的出国留学人员选择了学成回国。

另外,据图表15显示,在这十几年间,绝大多数年份留学回国人数保持了极高的增长率。在2008和2009年,其增长率一度突破了50%,虽然在2014年该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回国人数仍然增长了1.13万人。回国发展成了一种常态,是留学生的一种普遍选择。

2、近八成回国人员薪酬低于一万元

据调查,约半数留学回国人员的期望月薪在5000-1万元之间,23.32%的人期望月薪在1万-2万元。具有博士学位的人,三成期望月薪在1万-2万元,但现实情况是“海归”的实际薪酬水平略低于预期。据图表16显示:留学回国人员中73.5%的博士生、86.6%的硕士生、88%的本科生和88.6%的专科生月薪都在1万元以下。有32.8%的博士生、40.86%的硕士生、47.74%的本科生、51.14%的专科生月薪在5000元以下。

3、出国留学逐步进入高质量时代

另外,随着留学信息越来越开放,中国的留学生和家长对于留学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逐渐走出了盲目跟风的误区,留学的选择也越来越趋于理性。走出国门的学生质量也不断提升,出国留学进入“高质量时代”。

以研究生留学为例,研究生留学的整体规模不再大幅度增长,但是高质量的学生增长幅度还是比较大的,学生质量有所提高。如图表17所示,“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出国读研的比例远高于非“211”学校。2007年,非“211”院校和“211”院校中,本科毕业生留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37%和0.93%;而到了2013年,其比例分别达到了0.97%和3.42%,“211”院校超出了非“211”院校约3.5倍。

出国读研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越来越多的考虑到了未来职业发展。从专业选择上来看,如图表18,工商管理、工程科学、工程技术和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排在前四位,占总数的将近三分之二,而这几个专业相对来讲比较易于就业。

四、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增长 留学诚信问题日益突出

1、未来留学人数仍将保持增长

根据对近些年来出国留学趋势的观察和总结,不难看出未来出国留学人数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是增长速度较前几年会有所缓和。从年龄阶段上来看,留学低龄化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高中阶段留学将会成为下一个增长点。从留学目的国来看,赴美留学人数仍将是未来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占比最大的,但是中国留学生的去向也会越来越多元化。从留学生的生源结构和质量上来讲,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精英阶层的特权,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学生也可以走出国门,出国留学将逐步常态化、平民化。从留学的申请途径来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留学信息前所未有的开放,学生和家长获取资讯的渠道将不仅仅只依赖于留学中介,这也对留学中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外,据图表15显示,在这十几年间,绝大多数年份留学回国人数保持了极高的增长率。在2008、09年,其增长率一度突破了50%,虽然在2014年该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其人数仍然增长了1.13万人。回国发展成了一种常态,是留学生的一种普遍选择。

2、中国留学生诚信问题引关注

近些年,随着中国留学生输出数量的迅速增长,一些负面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诚信问题。西方社会对于诚信十分重视,在高校中尤其注重学术诚信,拥有非常严格的考察和惩处体系。然而,目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学术诚信遭遇了十分严峻的考验。考试作弊现象、申请材料作假等事件层出不穷,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留学生群体在西方高等教育领域的整体印象。

2.1 SAT成绩连续三次大规模延迟发布 十五名中国学生因作弊遭起诉

由美国大学委员会(College Board)主办的SAT考试,是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的重要成绩参考,也被称为“美国高考”。在2014年亚洲区域的SAT考试中,10月11日、11月8日、12月6日,连续三次遭遇大规模延迟发布成绩。其原因皆为,主办方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而需要重新审核成绩。在考试过程中,部分考生和机构存在非法操作问题。

另外,2015年5月28日,美国检方对15名中国学生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在SAT考试中采用欺诈手段,收买枪手替考,其中一人已被逮捕。

2.2 新西兰中国留学生因申请材料作假被遣返

在2012年,新西兰移民局对中国的留学申请材料进行随机调查时,发现有超过15%的申请中存在材料造假现象,如提供了假学历、假银行证明等。最终,经过核查,新西兰移民局向49名中国留学生发出驱逐出境通知。

2.3 部分地区雅思成绩取消 官方回应违反考试规定

2015年7-9月,长沙、南京等多个城市的雅思考生,成绩均被雅思官方进行抽查,导致成绩延迟发布。部分考生在抽查结束后,被告知考试成绩将永久取消,官方答复是:“调查结果显示您违反了雅思考试的相关规定,我们将永久取消您这次考试的成绩。”雅思考试的组织管理方、英国提供教育机会与促进文化交流的国际机构英国文化协会表示,其抽查是为了保证雅思考试的公正和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对于部分考生成绩被取消,英国文化协会方面表示,他们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考生成绩与其真实水平不符。英国文化协会强调,为保证雅思考试的公正与安全,他们不能公布具体的检查细节,因为“这可能给其他人一个可以深入了解其安全程序的机会”。

以上,是近几年来发生的影响较大、较为严重的几件中国留学生违背诚信的事件。这些问题的发生,为中国学生敲响了警钟。

2.4 在美留学生因为学术不达标和学术不诚实被开除成主因

据美国厚仁教育中心(Whole Ren Education)2015年5月提供的《2015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开除学生群体状况分析》报告,2013-2014年度,约有8000名留美的中国学生被大学开除,被开除的原因80.55%是因为学业表现差(57.56%)或学术不诚实(22.98%)。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学院(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统计数字,2013-2014年度,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人数为274,439人,因此,被开除的人数为3%,与美国学生的被开除率5%相比,还不算太高。

(备注:8000的数字是该机构估算数据,不是严谨的科学调查数据。)

2.5 西方高校高度重视学术诚信 拥有严谨的评判体系

在西方,学术领域的诚信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几乎所有的美国高校在学生入学时发放的手册中,都明确规定了学术诚信规则。普林斯顿大学拥有美国最古老的《荣誉规章》(Honor Codes)体系,该体系开始于1893年。普林斯顿大学设立《荣誉规章》委员会,监督并保证规章的执行,以达到确保学生、老师、各学院的学术成果等是诚实和高质量的。每位普林斯顿的学生在入学时,都必须签署一份《荣誉规章》。

对于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普林斯顿大学《荣誉规章》规定如下:

The first offense will result in a penalty of suspension for one year or, if perjury occurs, suspension for two or three years.The second offense will result in expulsion from the University.(第一次违反学术诚信,将获停课一年的处分,如果提供伪证,将获2-3年的停课处分。第二次违反学术诚信,将获开除的处分。)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学者走出国门,学术诚信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从学生个人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学术习惯和道德,影响着留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深造,甚至影响人生的发展方向。拥有良好的学术习惯和道德的人,在未来的事业发展中将走的更加坚实。从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角度来讲,学术造假或者不诚信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国外高等教育体系对于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认知,这对于整个中国学生群体来讲,十分不利。从整体的教育环境来讲,中国的教育体制可以适当学习和借鉴西方学术诚信的方法和体系,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国内的学术氛围,促进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也能使中国学生尽早了解国外大学的规则,避免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发生。

五、政策与互联网促进行业发展,但仍需规范引导

1、留学中介审批权下放

自2000年前后,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增长,也催生了留学中介行业的不断繁荣。而对留学行业的监督管理,却相对比较滞后。之前,我国自费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质的审批权一直在教育部,而教育部自2004年以来基本没有新审批过留学中介机构,全国仅有四百多家拥有留学中介资质的机构,且地域相对集中。从图表19可以看出,北京是拥有留学中介资质机构最集中的地方,其次是山东、江苏、广东、辽宁等地。拥有留学中介资质机构的数量及分布,难以满足民众日益扩大的需求,因而催生出大量无资质的留学中介机构,不利于对市场的监管。

1.1 十四省市发布试行办法

2013年,教育部下发《做好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审批权下放有关事项的通知》后,已有14个省发布了各自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与监督管理的试行办法》,如图表20。其中,11个省份上调了备用金的额度,4个省份规定了办公场所的面积,而对工作人员人数的要求各省差别较大。总体而言,中介审批权下放后,更有利于对留学中介机构的监管,留学中介机构的质量更有保证。三成机构认为新政策对机构产生重大影响。

1.2 新增审批45家中介机构

审批权下放后,虽然有14个省市颁布了新的管理办法,但新增审批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并未大幅增加。如图表22显示,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0日期间,只有山东、广东、天津、福建、宁夏五省区新增审批45家,其中山东获批机构数量达22家,接近新增机构数量的50%。

2、互联网+促进行业变革 留学机构两极分化 服务日趋细分

2.1 互联网改变信息获取方式

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为88.9%。互联网的发展使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变化,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根据图表23显示,近六成用户通过社交媒体和垂直门户获取留学信息;通过教育讲座、展会和直接向中介咨询的用户也超过了五成。根据图表24显示,留学中介机构认为最有效的宣传途径是教育讲座和展会,其次是微信和垂直类网站。

2.2 互联网带来中介模式变革 同时注重线下渠道拓展

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留学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门槛,用户的需求从早期的获取信息,发展到对高质量、专业化服务的需求,新的业务模式也开始产生,比如“零中介费”服务。在行业中出现如下趋势:一是中小型工作室大量涌现,这些中小型工作室除口碑外,主要依托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为公众提供服务,如微信、微博、淘宝等。在淘宝搜索“留学”,结果显示有200余家店铺,3000余产品。二是出现了一批互联网留学平台,如51Offer、云飞跃等,通过互联网获取和分发留学生源,但也有一些平台开始进行业务转型,如决胜网从最初主打留学服务平台转型成为泛教育导购平台。三是传统机构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如留学中介机构提供语言培训服务,语言培训机构提供留学申请服务。四是服务链条延长,随着留学人群低龄化,修学研学和境外落地服务成为新的增长点。五是传统机构更加重视线下渠道的拓展,如通过预科项目、与中学合作国际班项目等,提前“跑马圈地”。

3、对中介投诉上升 行业亟需规范引导

虽然留学信息日趋透明,但由于欧美院校申请标准的多元化以及语言障碍,导致多数人在申请留学过程中还是遇到很多困难。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有能力自己申请的人也更愿意通过“花钱买服务”的方式节约申请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据图表25、26、27显示,84.85%的用户在留学申请时还是选择了留学中介机构进行服务。选择中介服务的原因主要是节约时间,相信中介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以及更专业的服务。而不选择中介服务的用户中对中介不信任的人数为50.98%,占了半数以上。

3.1 服务不规范现象依然存在 投诉量上升

由于留学中介服务是个性化较强的教育咨询服务,目前整体用户满意度不高。据图表29显示,对留学中介服务不满意的人数达到35.71%,而表示满意的人数只有9.09%。

加之审批权下放后,大量机构涌入留学中介服务行业,而行业的统一服务标准规范又未及时出台,一些机构在办理留学申请的过程中,为了谋求利益不惜在申请材料中协同造假;一些留学中介机构在与客户签署《委托办理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合同》中出现了只保护自身利益,忽略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公平条款等现象导致针对留学中介的投诉量呈显著上升趋势。2014年全年对留学中介的投诉量为73起,而2015年上半年投诉量就上升到117起,其中,关于合同的投诉上升最多,占到总投诉量的八成。

3.2 用户选择中介看重资质和口碑 行业急需标准规范

用户选择中介主要看重口碑和资质,据图表30显示,43.94%的用户选择中介以熟人口碑为主,41.52%会考察中介资质,而对于价格不是很敏感,仅有14.55%的用户把费用作为选择标准。

篇3: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学习者自主性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报告《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同年,法国南希大学语言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Heric Holec也向欧洲委员会递交了相关的报告,正式提出自主性学习的概念。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实施与学习技能运用的发展。(参见Holec,1983)自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我国外语教学界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英语界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文化适应性(李红,1998;戚宏波,2004)、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魏玉燕,2002;王笃勤,2002)、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彭金定,2002)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外汉语教学界对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目前我们只看到金辉(2001)、常峻(2007)、丁安琪(2011)等少数人从不同角度分析和阐述了培养汉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等问题。英语教学界和汉语教学界的这些研究拓展了各自学科的研究领域,但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及对学习者语言学习(包括终生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来看,现有的研究显然还很不够。

目前第二语言教学界的共识性认识是:教师对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研究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对自主学习的成功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如果对自主学习有着极大的热情,那他的学生必将受到这种热情的感染;而教师如果被动地接受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将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Gardner&Miller,2002)目前国内英语界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乔铁军,2009;吴国杰,2009),指出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监督者、协调者和促进者。尽管学者们从理论上探讨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是否了解、是否采取措施帮助学习者(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习者)提高自主性等都还缺乏实证研究。

为了解对外汉语教师对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真实状况,我们对北京三所高校的专兼职汉语教师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并对调查材料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就教师如何帮助留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本文试图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 目前对外汉语教师是否有意识采取措施帮助留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是,他们经常采取哪些措施?

2. 哪些主客观因素影响教师对提高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取措施?

3. 教师的个体因素不同,他们所采取的措施有没有不同?如果有,是什么?

(二)研究对象

我们先利用电子邮件,就目前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或“弱”问题,向3所高校的200位专兼职对外汉语教师进行预调查。共得到184份评价信息,其中64位教师认为他们所教的留学生目前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或者非常强,自主学习中并不缺乏有效的指导;120位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或者比较差,缺乏有效的指导。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否采取了措施,采取了什么措施等,故将调查对象确定为120位认为“自己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教师。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

(三)研究手段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访谈。问卷包含两部分内容:前一部分为教师基本情况调查,主要了解对外汉语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对外汉语教学经历及教师身份(专/兼职)。后一部分为调查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1. 开学前及教学中,教师是否主动了解学生需求,并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

2. 教师主要通过哪些措施来了解学生需求,对学生进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

3. 教师本人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看法;

4. 教师的自主教学状况;

5. 教师自主教学的支持体系状况。

访谈是问卷调查的补充形式,访谈对象主要是在问卷回答中显示不常采取措施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师。访谈问题为究竟什么原因使他们一方面认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一方面却并没有采取措施来帮助学生。

三结果与分析

本文使用SPSS16.0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教师对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

电子邮件预调查显示,184位教师对“我认为留学生目前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一题的回答平均分为3.91,只有5.5%的人完全不同意或者不太同意这种描述。教师对“我认为留学生目前的自主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一题的回答平均分为3.85,只有4.4%的人完全不同意或者不太同意这种描述。可见,对外汉语教师普遍认为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的指导。

(二)教师对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状况

毫无疑问,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更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要了解留学生的学习背景与学习需求,并根据不同学习背景及学习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对学习者进行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包括课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包括课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本文的相关调查包括如下两部分内容:

1.教师对学生学习背景及需求的了解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正式上课前,多数教师都没有主动去了解留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需求(平均分M仅为2.43),只有18.2%的教师选择“会认真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需求”。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学校的留学生录取、注册报到等都由留学生办公室负责,一线教师通常只能在开学后才能见到学生,并且很少能见到学生入学注册时的完整档案。然而,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和学习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留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制定好适合留学生不同学习背景的教学计划,也才可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指导。

调查结果还显示,教师了解留学生学习背景及需求的最常见途径是“通过第一堂课与学生的问答了解学生的汉语水平”(M=4.82),其后依次是:“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M=4.02),“与学生集体座谈”(M=3.05),“去办公室了解学生的入学分班成绩”(M=2.75)。教师最不常用的手段是“问卷调查”(M=2.59)。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途径的选用跟其便捷程度有关,越便捷的方式越为教师所常用。

2.教师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培训的状况

教师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培训,在正式上课前举行的关于自主学习的培训最多(M=3.84),其次是关于如何在课后自主学习的培训(M=3.45),最少的是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的培训(M=3.23)。由于不同的学者对自主性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也各有不同的方法,不少研究者认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增强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教育技术之间的互动,改善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等,而实际上这些方法更适用于课外自主学习。实验证明,基于课堂的方法和基于课程内容的方法对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同样有帮助(丁安琪,2010)。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也要重视课堂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为了培养学习者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常采取的措施依次为:“布置需要自主完成的作业(M=4.26)”,“关心学生的学习目标和需求,并鼓励其为之努力(M=4.17)”,“关心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M=3.39)”,“在考试或平时的小测验中涉及自主学习的内容(M=3.17)”。教师为了培养学习者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采用的措施依次为:“在课堂上提出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决(M=4.52)”,“安排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M=4.27)”,“与学生共同协商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式(M=2.37)”。最后一项与前面几项差距非常大。可见,尽管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课堂上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内容,并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好处,但教师似乎仍不太能接受让学生参与决定课堂教学活动与方式的做法。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是教师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前提条件。

(三)培养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意识到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弱的情况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教师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呢?目前我们尚未找到可供借鉴的资料,为此我们暂时预设了四个方面的因素:教师对自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教师自己在教学中的自主性、教师之间关于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交流及学校提供的自主学习环境。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1)教师对自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教师间交流情况,与他们在正式上课前是否进行相关培训、是否进行课中和课后自主学习的培训均呈显著正相关。换言之,如果教师认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好汉语比较重要,他就可能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措施;如果能经常就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那么教师也会采取措施对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自主学习进行相关培训。(2)教师自身教学的自主性与教师是否进行课堂及课后自主学习的培训呈显著正相关,即教师在教学中自主安排教学内容等权力越大,对学生进行课中、课后自主培训的可能性就越大,但与教师是否在正式上课前进行培训没有显著相关。(3)学校是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跟教师是否采取措施培养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这说明教师对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依赖于学校所提供的环境。(4)调查还显示,本文所预设的四种影响因素跟教师在开学前是否会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需求都没有显著相关性,这说明预设的四种影响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教师对学习者自主能力培养的全部内容。

注:*表示显著水平p<0.05;**表示显著水平p<0.01。

(四)教师个体差异与所采取培养措施的关系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教师个体差异与其对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采取的措施之关系分析结果如下:

1. 教师性别与培养措施的选用

调查样本中,男教师16名、女教师94名,分别占所调查教师的14.5%和85.5%。调查结果显示,性别不同,教师所采取的促进学生课堂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措施均有所不同。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倾向于在课堂上提出启发性问题(t=-2.178;p=0.032;M男=4.00;M女=4.55),并组织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t=-2.367;p=0.030;M男=3.50;M女=4.45)。在促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措施中,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倾向于给学生布置需要自主完成的作业(t=-2.379;p=0.030;M男=3.50;M女=4.49)。

2. 教师年龄与培养措施的选用

调查样本中30岁以下教师46人,30~39岁36人,40~49岁20人,50岁以上8人,分别占所调查教师的41.8%、32.7%、18.2%、7.3%。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对留学生课堂和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措施也有所不同。在促进课堂自主学习方面(F=6.506;p=0.000),30岁以下教师最愿意在课堂上提出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决(M=4.74);其后依次是:30~39岁教师(M=4.56),40~49岁教师(M=4.50),50岁以上(M=3.70)的教师。教师对课堂提问措施的运用随年龄的递增而逐渐减少。这可能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所持教学观念有所不同有关。年龄越大的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越深,越容易在课堂上采取以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或者他们知道问题的所在而直接进行必要的讲解,不走提问的“过场”。在促进课后自主学习方面(F=3.875;p=0.040),40~49岁和50岁以上教师最愿意关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并对其进行辅导(M=4.50),其次是30岁以下(M=4.48),最后是30~39岁的教师(M=4.11)。我们曾就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向30~39岁年龄段的几位教师请教,他们反映自己也关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但由于个人学习及工作、家庭等方面的负担较重,除上课外,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3. 教师专业与培养措施的选用

本次调查的教师中,对外汉语教学专业52人,汉语言文学专业32人,外语及外语教学专业4人,其他专业22人,分别占所调查教师的47.3%、29.1%、3.6%、20%。调查结果显示,专业不同,教师在对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在关心学生的学习目标和需求、并鼓励他们方面(F=4.02;p=0.004),外语及外语教学背景的教师做得最好(M=4.00);其次是对外汉语专业背景的教师(M=3.81)和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的教师(M=3.50)。其他专业背景的教师明显不如前几类教师(M=2.91)。对外汉语、外语教学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部分教师都曾接受过语言学或语言教学方面的正规训练,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需求。其中外语及外语教学专业背景的老师,由于其自身具有学习外语的深刻体验,更容易理解学习一门语言的不易,也更愿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坚持。其他专业背景的教师,总体上来看,不太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目标及学习需求的了解,这在对本调查第1题(在正式开学之前,我会认真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需求)的回答中也得到了证实。在对第1题的回答中,其他专业背景的教师平均分(M=3.45)明显低于对外汉语(M=4.27)、汉语言文学(M=3.94)和外语及外语教学(M=4.5)专业背景的教师。在布置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作业方面(F=4.767;p=0.004),其他专业背景的教师(M=3.73)也明显不如对外汉语(M=4.42)、汉语言文学(M=4.69)和外语及外语教学(M=4.00)专业背景的教师。总之,对外汉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外语及外语教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比其他专业的教师更注重采取措施促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4.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时间与培养措施的选用

在被调查教师中,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时间在5年以内的56人、6~10年的30人、11~20年的16人、20年以上的8人,分别占所调查教师的50.9%、27.3%、14.5%、7.3%。调查结果显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不同,对课堂及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参见表2)。教学时间在5年以内的汉语教师更喜欢在课堂上安排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时间在20年以上的教师更关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并愿意对其进行辅导,也喜欢在考试或平时小测验中涉及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内容。教学时间在11~20年的教师更喜欢布置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作业。

有意思的是,在所有这四项措施中,从事对外汉语教学6~10年的教师各项分值都最低。我们推测这大概与教师职业倦怠有关。根据教育界的研究,教师的教龄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的一个重要变量。国外一般认为教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枯竭程度较高,国内王芳、许燕(2004)的研究发现教龄在11~20年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教师。目前对外汉语界尚未见到专门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研究的成果,因此从事教学6~10年的教师是否情绪衰竭程度最高,暂时还无法确知,但显然这一时期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刚参加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热情,同时受职称评审等影响,教学科研压力越来越大,个人成就感逐渐降低。

5. 教师身份与培养措施

被调查教师中,大学在编教师48位,外聘教师62位,分别占所调查教师的43.6%、56.4%。调查结果显示:身份不同,教师在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则有显著不同。在布置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作业方面(t=5.517;p=0.000),在编教师平均分(M=4.83)显著高于兼职教师(M=3.97);在考试或平时小测验中涉及自主学习内容方面(t=2.240;p=0.027),在编教师(M=3.71)也显著高于兼职教师(M=3.16)。这表明在编教师在作业及考试方面要求比兼职教师要高。我们在访谈中得知,由于教学评估目前是不少学校评聘兼职教师的重要依据,兼职教师一般不愿意也不敢给学生布置太多作业或设计难度稍大的考试或测试,他们担心留学生会因为对作业和考试成绩的不满而降低对他们的教学评价。对在编老师来说,尽管不好的教学评估会给他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但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岗位,相对而言,他们对教学评估的重视程度要弱一些。此外,兼职教师一般承担的工作量都比较大,批改作业的时间相对较少,也会对他们给学生布置作业的质和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6. 教师学历与培养措施

在被调查教师中,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仍然是教师的主流,共68人,占所调查教师的61.8%,其次是拥有学士学位的教师,共26人,占所有教师的23.6%;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只有16人,占所有教师的14.5%。调查结果显示,学历不同,教师在采取措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并没有显著不同。

(五)影响教师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

如前所述,本文调查对象最终确定为预调查中认为“自己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并且缺乏有效指导”的教师,但在后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所有被调查的教师都认为自己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但仍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采取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是否采取措施固然与教师对自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以及教师间的交流显著相关,但是否还有其他因素阻碍这些教师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呢?为此,我们访谈了部分相关教师,发现阻碍教师采取行动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1. 课时量大,工作负担重。

强调这一点的主要是外聘教师,他们大部分承担了每周20节以上的教学工作量,个别老师承担了每周30节的工作量。这使得他们只能疲于应对常规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拓展训练。部分在编教师也提出同样的困难。与兼职教师不同的是,在编教师的教学层次比较多,既有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也有中国本科生、对外汉语研究生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教学任务,此外还要辅导留学生本科生、中国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当然还有自己的科研工作。他们即使意识到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有拓展空间和方略,但因为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很难有精力去实施。可见,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2. 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自主学习训练的方法。

这是几位非语言类专业背景的对外汉语教师共同提出的问题。他们在教学中愿意投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学也比较受学生欢迎。他们意识到增强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他们学好汉语很重要,因此愿意在教学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苦于自己既缺乏语言教学理论知识,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培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可见,汉语教师要加强对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更要加强如何有效地引导和培训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方法、途径和措施的研究,为广大教师进行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培训和培养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

3. 观念上不想“标新立异”。

某教师是对外汉语专业硕士,已从事对外汉语教学8年,教学评估一直优秀。在访谈中她表示:自己不愿意采取措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不愿意跟学生共同协商课堂教学内容等,并不是她不赞成这样的做法,而是怕自己总是在教学中创新会让同事、特别是与自己搭班上课的老师感觉不舒服,她更愿意选择将自己的一些新的想法与观念写成论文,与同行分享。

4. 教师教学自主权太小。

访谈中我们还发现,教师教学自主权比较小也是影响他们尝试实施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因素。有的学校规定教师必须按照学校要求的进度来组织教学,完成相关的课本教学任务。教师只能首先关注教材的进度,而不敢过于自作主张。我们认为,有一定的教学进度等相关要求并不为过,但不能过死,要给教师发挥教学创造性的空间,培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教学规定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给教师一定的教学自主权,以便于他们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包括开展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

四结论与讨论

从本文调查和分析来看,我们初步可以得出目前专兼职对外汉语教师对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情况的若干结论:

1.目前大部分对外汉语教师认为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并且缺乏有效的指导。多数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留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了解学生学习背景及需求方面,教师愿意选用比较便捷的途径;在培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最常用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布置需要自主完成的作业是最常用的方法。

2.影响教师采取措施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对自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教师的教学自主性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情况。其中,教师越是认为自主学习重要,越有教学自主性,教师间的交流越多,他们在教学中采取措施来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大。学校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环境支持与教师是否采取措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具有显著相关性。本文的四项预设影响因素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学习背景及学习需求也不具有显著相关性。

3.教师的性别、年龄、专业、从事汉语教学的时间及职业身份不同,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采用的措施有显著差异,但教师学历不同,其所采用的措施没有显著不同。

4.教师工作量大、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不想“标新立异”等是阻碍教师采取措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内在因素;教学机构相关教学要求过于死板、班级人数太多等是阻碍教师采取措施的外在因素。

我们认为,培养学习者课内外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应该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外语学习实际上是终身之事,课堂教学终归是有限的,而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等于交给他们一把终身语言学习的钥匙。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教育和学习理念,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计划,给他们提供学习材料,布置与目的语环境相关的课外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因此,教师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可以、也应该有所作为。根据本文的调查和分析,结合目前对外汉语教师在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本文提出如下几项建议:

1.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汉语教学的实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研究。显然,只有对留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果不断丰富,才能为教师更好地开展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方法上的借鉴。而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2.加强目的语环境的利用。来华学习汉语的最大优势在于有着良好的目的语环境,然而我们目前针对目的语环境的利用还很不充分,甚至还缺乏这样的意识。开展学习者自主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正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这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习者拓展学习内容,布置可以利用目的语的环境进行拓展学习的课内外作业和学习任务,等等。

3.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的交流是影响教师采取措施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适当考虑将不同性别、年龄、专业、从事汉语教学时间的教师、专兼职教师搭配在一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他们进行相关的切磋,以便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和借鉴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采取措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扩大教师教学自主权,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教学自主权,他就更有可能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Little,1995)。教学机构可以通过适当放宽对教学进度等的统一要求、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选择教学材料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由教师自行决定教学及考核内容等方式来扩大教师的自主权,为教师尝试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和途径等提供条件。

摘要:本文调查了目前对外汉语教师对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状况,探讨了影响教师采取措施促进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教师不同个体因素对其所采取措施的影响以及阻碍教师采取措施促进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等,并就如何充分发挥教师作用,使其能更好地帮助留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篇4: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一、大数据时代的国际留学趋势

全球国际留学生数量持续上升,反向留学潮兴起

目前全球有超过500万学生在其祖国以外的国家接受教育,与十年前相比增长了67%,跨国流动程度明显加快,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人数增长较为明显。以全球接收国际留学生最多的八个留学目的国为例,2014年,这八个国家接收国际留学生总数达3123398人,比2013年增长了6.9%。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兴市场的不断拓展,反向留学潮苗头初显。反向留学兴起的原因之一是欧美等传统留学目的国大多面临本国学生选择去留学的数量太少,远远低于外国留学生数量。政府、高校、留学和交换生组织努力提供更多的留学选择和更好的服务吸引学生,并通过奖学金和资助转移政策减轻学生的留学成本。

全球科技热潮推动STEM领域留学热情,亚洲留学生更为热衷

目前全球范围内高科技人才短缺现象明显,对国际留学生的专业选择也有一定影响。CCG研究显示,美国每年电脑专业的毕业生只有4万多人,但有400万个与电脑有关的就业空缺岗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专业也越来越热门,2015-2016学年数据挖掘工程成为仅次于石油工程的第二高薪专业。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预测,到2018年,美国将面临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人才的短缺,将有14-19万个工作岗位需要有深入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同时还有150万个岗位需要懂得大数据分析结果并做出有效决策的管理人员。

由此不难看出,STEM专业几乎包揽了在英美两国的毕业生十大高薪专业排行榜的前十名。像化学工程、通用工程、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等工程学专业,毕业生的入行年薪远超其他专业。在美国,2015-2016学年前十名毕业生高薪专业全是理工科,其中石油工程更是以绝对的年薪优势排名第一。

统计显示,在美国就读STEM专业的国际留学生中有87%来自亚洲。其中印度有82%的赴美留学生选择STEM专业,伊朗有77%的赴美留学生选择STEM专业;尼泊尔有58%的赴美留学生选择STEM专业。中国、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地赴美留学的留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更加多样化,其中中国大陆有约12.5万名留学生就读于STEM专业,占大陆留学生总数的39%。

中国留学生占世界留学生总数的1/4,影响着国际留学态势

蓝皮书指出,中国在2015年赴海外留学的学生有126万人,约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5%,这意味着每四个国际留学生中,就有一个是中国的海外留学生;同年,中国来华留学生总数达39.76万人,约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8%。而美国2015年在美留学的留学生总數则为120万人,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4%;2014-2015学年美国出国留学生总数为32万人左右,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6%。

对比来看,中国已成为出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出国留学生和来华留学生总数均超过美国的出国留学生和在美留学生总数,中国留学生的国际流动势必将影响全球国际态势。

调查还发现,截至2015年,中国是美、加、英、澳等英语国家的最大留学生生源国。据统计,中国留学生数量占美国、加拿大两国留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均超过30%。

同时,在以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为代表的汉语影响范围内的国家,中国留学生也是人数最多的留学群体。仅以韩国为例,2015年留韩的中国学生占韩国留学生总数的62%。

二、中国出国留学现状与趋势

出国留学人员增速放缓

研究显示,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同比增长13.9%。2000-2015年间,中国留学人员数量以年均18.9%的增长率迅速增长。但2013年以来,增速有所减缓,尽管2015年增长率比2014年的11.1%略有增长,但比2012年下降接近4个百分点。

报告还显示,1978-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累计已达404.21万人。其中,126.43万人处于学习研究阶段,221.86万人选择学成回国,学成回国学生占已完成学业学生群体的79.87%。学成归国留学生总人数的明显增加,与出国留学人数的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

在美留学本科生首超研究生,本科留学生增速明显快于研究生

2015-2016学年,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达328547人,占美国国际留学生总数的31.5%。而其增长率则有所下降,从上一学年的10.8%回落到8.1%,但总体增长趋势仍非常明显,已实现留美人数的“十二连增”。

2014-2015学年,赴美攻读本科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赴美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数,其中攻读本科的中国学生达124552人,较上一年增长12.7%,攻读研究生的中国学生达120331人,较上一年增长4%。

此外,申请选择性实习培训(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OPT)的中国学生人数也迅速增加。2014-2015学年,申请OPT的中国学生增加了近30%,达到43114人。

留学低龄化现象更加明显,掀起高中生出国留学的热潮

CCG与麦可思联合调查结果显示,赴美就读本科的学生越来越多倾向更早的走出去。出国就读高中的学生比例从2012年的17%上升到2015年的27%,还有超过1/3的学生打算出国就读高中或预科及语言学校。

此外,根据2015年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的数据,近五年,留美就读初高中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增长近三倍,最小的仅有10岁。五年间,幼儿园至高中阶段(K-12)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从8857人增至34578人,增长290%,约占在美留学外籍中小学生总数的一半。

中小学生留学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中特有的社会现象。这股热潮背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的中产阶层持续扩大,有经济实力能够承担中小学生出国留学;另一方面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方法、机制与国际水平尚未接轨,教育制度如高考制度,还存在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在国内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国外又有积极的政策力量在“拉动”,加剧了该现象的发酵。另外,中国在不断地在参与全球化大潮,教育的国际化也是一个大的趋势。在教育国际合作加深过程中,会有更多的低龄学生接触外部世界,未来的低龄留学将越来越普遍。

中国学生和中东学生对留学成本的考虑最少

调查显示,相比于职业发展,中国和中东的留学生则更注重学校的声望,约47%的中国留学生和34%的中东留学生认为学校的声望非常重要,而认为职业发展前景重要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出于对学校/项目的影响力考虑。

CCG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地区的学生,中国学生和中东学生对留学成本的考虑最少。其中,仅29%的中国学生和26%的中东学生认为学费非常重要。而对生活费的考虑,仅14%的中国学生认为非常重要。这些现象反映了随着中产阶层的不断壮大,中国中产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更加重视,但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留学生留学更多地依赖家庭资助的问题。

篇5: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已成为全球低龄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低龄出国潮体现了中国教育、社会和政治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探索中国教育的救赎之路。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输出国。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公布的《2011中国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高中生出境学习人数已经占中国总留学人数的22.6%。随着出国热日益升温,低龄出国汇成了一股浪潮。从2009年起,在美就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直线上升,中国已在2011年超过韩国成为美国高中留学生第一大生源国。中国成为全球低龄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小留学生的海外生存状况

根据我们在美国期间对小留学生的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如下几个问题是小留学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和关口,同时也反映了小留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存状况。

(一)寄宿家庭问题小留学生初来乍到第一个问题是寄宿家庭的问题,根据美国法律未满18岁的青少年需要有法律意义上的监护人,如果留学生不选择寄宿学校,就要有一个寄宿家庭作为监护人。近年来的低龄留**使寄宿家庭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根据我们在美国对小留学生的访谈和在国内与留美学生家长的接触,发现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小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第一个噩梦。

我没满十八岁,我需要homestay,homestay的妈妈要去别的地方去工作,她会一周只给我们做一餐,放在冰箱一周,我们交的是一天两顿的饭钱。吃不好是一方面,我记得吃完饭我们会直接把碗洗了,但她嫌我们这样会太浪费洗洁精,就让我们放着。我不用她们家的餐具,但有一次我拿了她家一次性的碗和筷子,她瞬间就说你放回去你不能用。homestay的妈妈态度不是很好,但你得忍下去,因为以后你还得在那里待下去。不过我换了homestay后更夸张,坐公交车去要一个半小时。早上homestay妈妈会带我们去,但晚上我们得自己回来,可是我有个朋友比较好,会带我回来,但我室友有时候真的没有办法,要(花)一个半小时。我第二个家庭是墨西哥人,挺好的,我病了也照顾我。我homestay的妈妈很好,但她的女儿心理上有点扭曲。有一天那个女孩准备割腕自杀,送到医院去了,警察也不准她妈妈陪护,我室友没有办法忍受,我还好。

除了小留学生在寄宿家庭遭到冷遇、吃不饱、花很长的时间坐车上学、寄宿家庭自身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外,小留学生初来乍到的不适应、亲情的缺失也是一个显著的问题。前半个月到美国看什么都新鲜,有人冲我笑我会很兴奋。后来就特别想家,什么地方都不想去啊,别人出去我也不出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我想待在屋子里哭一哭。后来快开学前,都到了一个什么地步,就是不想再接触人了,包括室友。不想跟她们说话。包括进门,我都害怕,想千万别遇到她们,千万别遇到她们,就很害怕遇到人、很害怕说话,那段时间就想在房子里哭一哭。

当然,小留学生自身的问题也会因此而暴露出来。在那个天主教学校短短的半年,我就换了三个homestay。其实这几个寄宿家庭对我都很好,不是homestay的问题,是我被惯坏了。我那时候太自我中心、太任性了。我妈妈从小就很宠我,就算我做错了,也就说这个错了,其实我做错了是期待妈妈说我的。然后我要什么就给什么,所以我基本上考虑不到别人。

寄宿家庭问题是小留学生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在和留美学生家长访谈时,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很普遍,遇到一个好的寄宿家庭在留美学生家长群里仿佛就像中了彩票一样稀罕,有些留美学生家长在孩子赴美第一年一直在处理孩子寄宿家庭的问题。美国寄宿家庭大多是低收入家庭,自身素质不高,对小留学生缺乏关爱,甚至自私、苛刻、变态,对有些小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长远伤害,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二)语言与文化融入问题很多家长以为让孩子早一点留学,会更容易融入当地的生活与文化。然而,事实并不如家长们希望的那样,小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常常会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而很难融入西方文化之中。美国人说我们抱团封闭,不愿和他们交往。其实我们说不是的。就是因为口语不行,不敢说。我们说中国人很害羞,不想开这个口。第一次办银行卡我办了一个半小时,我当时英语不过关,又学的是牛津英语。我当时都不知道说是办creditcard。各种各样的事,诸多诸多的问题,问题是我听不懂,再说一遍没听懂,用简单的话我终于听懂了,花了一个半小时,我拿出一沓钱,我说要存起来,他说和他出去,我说出去干什么,他说去ATM机上把它存进去啊,我想你直接让我去柜台就好了。为什么要我出去,我当时有点害怕,怕被抢。很小心把钱放入ATM机。在国内我不复习、预习,但在这里必须预习、复习。更重要的是你的英文没有那么好,你不预习根本跟不上。刚开始几个月、半年多,只能听懂一半。每天都要学到3、4点。不过我没有崩溃。有时候有点烦躁,但相信自己努力就能行。

文化融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美国是一个多种族跨文化共存的社会,它有一种多元文化的传统,但是对于华裔学生来说,融入这个多元的传统是相当困难的,或者就干脆不融入。没有文化shock,主要是保留了中国的生活,除了上课外,就是回家写作业打游戏。因为家庭环境好,我们不需要一定要到外面交流。这一代孩子条件太好,不需要奋斗,所以感触不多,我是这么觉得的。不过,潜意识当中还是会觉得寂寞。在我的学校里,我的朋友就是和我一样的人,中国人。在教会学校的时候,我语言也不是很大问题,但我也不是很喜欢和美国人说话,说完了我很累,我觉得很假。你要装得很快乐。你必须装得兴高采烈。美国人自己是真的兴高采烈,但我兴高采烈我就觉得我是在作假,我没有那样的情绪。我也不太和ABC做朋友,因为她们觉得自己是美国人,不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我问过她们,她们说我是美国人。她们是美国人了我和她们说什么?

我妈妈总是很奇怪说我为什么不能融入?我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融入呢?

美国学校到了高中就没有固定班级了,美国学生一般都是通过长期社会活动形成一个小团体,他们会主动邀请陌生学生参加,所以要融入各种圈子需要自己主动参与美国学生之间的活动。但是因为语言障碍、陌生感、对各种社团信息不熟悉,中国学生之间会抱团或者独来独往,很难融进美国学校这个新环境,一位华裔奶奶告诉我们,她的孙女因为没有玩伴,快要得抑郁症了。

根据我们在美国期间的观察,中国留学生虽然和其他学生一起住在寄宿家庭,大学生合租在一起,但还是很宅,上网、打游戏、熟人之间聚会、旅游、去教会。缺少西方社会所要求的Social能力,一种热爱公众事务、集体运动、社会服务的能力。

(三)人际交往、情感生活和消费小留学生孤身在海外求学,常常没有归属感,情感处于空白状态,非常渴望友谊,所谓抱团取暖。有一个毕业了的留学生告诉我们:

在美国交往的圈子很小,如果留在芝加哥就很好。那里有很好的朋友。但芝加哥的朋友也基本走光了,能有两三个留下来,住得也很远。亲情没有办法(要求),对我们这些独生子女(而言),友谊更珍贵。

这个留学生告诉我们,她有一个同学每天开车2个小时去上班,不是因为工作的地方房租贵,只是为了和好朋友住在一起。没有亲情、友情的日子很寂寞也很孤独,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同居的原因。

同居真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室友和女朋友同居,但也就周末过来,平时还要读书,但我楼下一对就住在一起。有个纪录片就说留学生同居。国内的家长会很惊讶的,都同居呀,其实真的在留学生中很普遍了。

这个社区大学的学生回忆自己的留学生活时说:

太小出来不是很好,生病也没有人照顾,我很想回家,有几次在超市我差点要哭出来,一个美国小女孩,和我差不多年龄,妈妈问要不要吃这个要不要吃那个,小女孩说不要,我想如果我妈妈在,我就要啊。我特别珍惜和爸妈在一起。不是东西好不好吃的问题,是亲情。特别是生病的时候,以前在中国不吃药,现在一生病就马上吃药、吃水果、吃豆子饭。当然,离开了父母的视线,很多高中生也会很自在,这是一群高级留学儿童的圈子,有钱、任性、孤独、乖张、同居、为成绩焦虑,什么样的事都有。我们在美国调研时遇到了许许多多这样形形色色的高中留学生或高中毕业在社区大学读书的留学生。

一部分是带着父母的希望来的。不过一部分人是带着自己的梦想来的。她们的希望是什么呢?第一个是没有人管束,第二个来这个花花世界,经历一下这个花花世界。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同学会跑到什么地方看极光,会登山,会去零下的地方,如果在国内绝对不能,但在美国他们就能去做。两个人开一辆车,半路上没油了。他们来美国就希望过一个没有约束的生活。

有一位上海来的小留学生从俄亥俄州的一所高中转学到加州的一所高中以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连续旷课一个月。到了威尼斯高中,我很不满意。我觉得老师很不负责,上课就是布置点作业,然后让大家做。不好好讲课。我去找counselor换课,counselor的态度很不好,那时候虽然也不是说英语表达有问题,而是你根本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这时候就不太愿意去上学。我有一个月就不去上课,我觉得老师不负责任,我去一两天然后又不去。我在网上给自己找学校,我爸爸找我谈话,说我要踏踏实实留在一个学校,如果觉得一个不好就换下一个,你永远要换学校。我妈妈也找我谈,那时候我不去上学,天天有电话打给我哥,说我这课没来,那课没来,因为不去上学在加州后果蛮严重的。问到中国学生国际生之间的交往,他说:

中国学生相互都认识,平常见面不多,就中午吃饭见一次,然后放学可能见见。平时没什么大交流,就是有什么好笑的东西交流交流,包括老师发一个东西,我问一下他们,因为他们有的游戏,我不玩的。就交流一些好笑的东西,好笑的语言、图片、段子。朱同学、莫同学、江同学他们下午有网球课,因课程需要,他们三个就会在一起,放学后他们就各回各家了。每天都在重复。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不好,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但是一个孩子的价值观、学习习惯、品性、自律性等这些属于家庭教育的部分都不是美国的学校可以负责的。

我先说裴这个人,他一个星期可以花掉1000块钱。你知道怎么花的吗?请黄同学吃饭,一天能花100块钱,主要原因是裴想去外面,他又叫不到人,只能叫黄同学了,那你叫黄同学,总不能不付出点东西吧,那就请他来吃饭。那请他吃饭,就会在外面玩玩,在外面的消费,都得裴一个人来付吧。有时候他们玩游戏,那个黄同学吸大麻。他和一个韩国人、一个老墨是吸大麻的。有的时候去篮球场吸,那个裴就陪着他去吸。黄同学和裴上次来我家跟我商量事情,黄同学就很没家教的,就和裴随便乱翻,他们说我在家里没事干,说给你推荐个黄片吧。在我家用我电脑看黄片,这是高中生经常做的事情,反正我是不看的,我要是看了,人性就被玷污了。裴来留学就是浪费时间,花钱的。家里估计是钱太多了,让他花着玩玩的。朱同学也是来这玩的,来养肉的,他天天在家睡觉。他有时候起来,躺在床上,看太早了,再睡一会,就到9点半了。他第一学期10月份才来,来晚了,缺太多的课。

(四)学校选课、成绩、买课代考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学校体制有很大差异,美国从高中(9年级)开始不再有固定班级。小留学生到国外上学,报到以后就要自己选课,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公平提供的教育资源。Counselor会给学生提供咨询,但是选什么课Counselor不会替你做决定。哪些是必修课,哪些是你将来要重点发展的方向,每门课的学分情况如何,全靠学生自己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选课对中国小留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根据笔者在美国的观察,很多小留学生的选课建议都来自中介人,第一年很多人选健康、修车、绘画这样容易拿高分的课程,而实际上,这些课程对于留学生今后在美国上大学并没有多大帮助。我们访谈了一个国内初三毕业到洛杉矶读九年级的学生。他在国内的课业成绩不算好,当他把他的选课单给我们看时,我们发现问题很大,总共6节课,其中2节是ESL,体育课有2节,画画一节,修车一节。这些课对他今后申请上大学基本没用,但是容易拿到高分,也就是说出国中介向他家人汇报时比较好听。

我这些课其实都是必修的,但对我的语言帮助不是很大。我的课是没办法的,我一年制的,我想换掉的,但发现太晚了。我就一个美术课是A。其他乱七八糟的都不太好,我自学能力不太好,上课有时看看手机。我们是国内的中介跟这边的中介有合作。我和朱同学就像货一样,被他们转来转去,我去过这边的中介家,他家里住满了留学生,他就靠这个挣钱。但是在美国的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希望通过SAT考试取得好成绩,以为通过自己的学业成绩就可以上一所好大学。重视成绩,但是成绩又不好,这时卖课买课就比较盛行了。很多先到美国社区大学就读,然后转学到四年制本科大学的学生,卖课买课现象非常严重。下面是一些留学生QQ群里常见的信息:

私人代课代考代写,出成绩再付款!最强代写团队各科目paper,essay,researchpaper,editing,rewriting,PPT,speech,bookreport/review,researchpropal等。提供科目,安排最适合的写手帮您!

一个社区大学的学生说:

中国学生买课代考刷成绩很普遍。帮着上课,全程上课,代考刷成绩,特别是网课。还有就是买试卷,SMC老师一般就只有题库的那几套试卷,教授一般不改试卷的题目,所以前面的学长会留下来卖,不过这次数学课有个中国学生特别傻,直接把以前的考卷带到教室去,被老师发现了,他自己买了用了也就算了,一般人都是买来回来闷声在家看,他背都不背,直接把考卷带到考场。因为他,老师发现了,抓了一个后,把试卷库都更新了,以前六年的考试卷全改了。另一个学生说:

考历史我们同学都作弊,他们考得好高,我学得挺好,考得也不错。但考不过他们,他们都抄,我只拿了B,历史老师问我,她们有没有抄,我说有。回到宿舍我舍友问不知道谁和老师告状了,说作弊。我就说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和老师说对不对啊?第二天我去老师办公室,发现老师根本没有处理考试作弊的学生,我觉得很不公平。老师说作弊的人太多不好处理。你觉得我是不是要和老师争取让他给我一个A?

(五)升学问题作为美国高中的小留学生最后要过的一关是升学。一位受访的升学顾问告诉我,华人比较重视学业成绩,对美国大学升学的多元要求不熟悉,一般到高中(9年级)才开始做孩子的大学升学规划,比美国人迟多了。实际上,要申请到美国的名牌大学,除了有出色的功课表现(GPA)、良好的SAT成绩外,还要有突出的课外活动,以及老师中肯的推荐信。这样一种开放式的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是中国学生不熟悉的。

去年上UCLA最低是3.2,今年是3.1,没有一个固定的线,主要看你的其他地方强不强了。看你的personality。南加州国际生2.6、2.5都收过。本地的2.1都录取过。它是私立学校,有时4.0它也不会收。都会问很多个人的问题:你最想做的实务是什么、你最崇拜的领袖是什么,你最有名的发明是什么……

除此以外,在升学上的亚裔配额制度导致中国留学生的竞争对手仍然是华裔,目前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的SAT分数越来越高,很多留学生甚至回国参加SAT培训班通过刷分申请美国大学,这样一来,中国学生仍然处于应试状态,不过应的是洋高考而已,后遗症就是很多高分学生到了美国大学以后退学、转学到社区大学等问题。

2014年1月笔者在美国调研小留学生期间,加州就出现了一项要求限制亚裔在加大系统中入学比率的SCA5提案。另外,很多留学生到了美国学校会忘记自己的国际生身份,和美国学生一样轻松,最终GPA不够高,仍然上不了理想的大学。我表弟在苏州上的国际班,今年申请大学,来了很多好大学的offer,譬如伯克利、普度、圣母,我想都不敢想。我高一就来美国了,美国人没这么拼的,我现在觉得上什么大学都不要紧,我现在的情况也不和父母说,说了他们也不知道。我现在把申请大学看得很淡,能去好学校当然好,不能上好学校也很淡。我去counselor那里说我申请了UC系统,他就鄙视地看着我,我说你别这样吗,给我点自信。他觉得我根本不可能被录取,浪费申请费,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waste your money?他是国际生的counselor,他说4.0都不一定录取,你3.0凑什么热闹。我后来就不去这个counselor那里,我就去本国学生的counselor那里,那个counselor一看:哇,3.0,好高啊。

(六)就业问题留学生在美国大学毕业后会获得为期一年的OPT(毕业后的暂时工作许可)时间,如果在此期间成功找到工作并获批工作签证则被允许留下,否则留学生将被要求在OPT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回国。因为每年工作签证名额有限,留学生需要参与抽签。一般本科毕业生的中签率已跌破20%。

我们学院有40多个中国学生,七八个人现在找到工作了。这个已经算高的。没有一个找到金融工作。我当时出来的时候申请了好几个金融工作,可能他们需要有经验的,金融没要我。但会计要了我。我12月15日上的班。四个多月里不断投简历面试。在美国推荐面试是最重要的。我现在觉得投简历根本没用。看都不看,看一眼说不错,也就放下来了。我是由同学推荐,就是网上面试,就行了。上次我们又缺人,我们那有一堆简历,老板说你们推荐一下。美国就信这个,信任社会。简历投了无数,面试好多。每天都在跑啊跑。芝加哥公共交通很方便。我的同学还有去郊区的,坐小火车。先坐地铁再坐公交。有时候一周两三个(面试),有时候一周一个都没有。都在等。有时面完就没音讯,当时很着急,也有点烦。有时候爸妈会问。反正是很不容易。找不到回去更糟。因为成本收不回来。我回去也没有好的出路,我家也不在北京、上海,我回去也不能回到我家那个小城市。我在这里拼和回去拼也是一样。

高昂的留学费用是一般家庭子女想留在美国工作的动力。我和同学聊为什么留在这里,发现实在没有回去的理由。我爸妈是说随我,哪里快乐在哪里待着。我实在不想回去啃父母。我们是按课交。一门课要3000到4000。3个学分。17门。光学费就要6万左右。10万美金差不多了。找到工作,两年可能差不多。至少6年拿到绿卡。你只能申请2次,第二次办不下来,必须回去。一般拿到工作签证可以拿到绿卡,反正就是熬呗。我现在不能回,在办工作签证的时期不能回去。

我们也访谈了好几位辞掉美国工作回国的同学,发现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更倾向于回国发展,他们认为“打工在美国,创业在中国”。当然,飘在美国的孤独感也会促使很多留学生回国发展。

刚到美国时就是觉得要成绩好,然后觉得需要留下来,现在留下来了我也很犹豫是不是工作几年再回去。我今天还和同事聊,她说她要回中国,这里不是自己的国家,没人Care你,这里唯一好的是空气。我另外一个同事说这里的制度好,你可以发声啊。中国没有办法发声。我那个同事说:第一代移民忙着生存根本没有发声的问题。我们同学也常常聊;觉得美国固然很好,但在这里终究很孤单。以我们的年龄现在觉得什么都有好坏的一面,没有很强烈的美国或中国立场。但是我们觉得回去没有回去的理由,但留在这里也没有很强的归属感,你终究融入不了美国。结论与讨论:中国教育的救赎之路

低龄出国潮体现了中国教育、社会和政治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整体系统出问题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中国社会问题的外部化、国际化。

(一)西方教育神话的迷思西方教育神话主导了一场中国低龄留**,这种教育神话的编织主要源于西方教育制度的比较优势、中西教育资本的推动以及家长和学生对留学神话的自愿服从和想象,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加强了这种趋势。首先,中国教育制度的劣势与西方教育制度的优势共同作用于中国家庭。劣势指的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单一分数评价使学生承受高度的应试压力,在不断的排名中心理和人格受到损毁,大多数学生因此被考试制度淘汰;优势指的是西方教育更加人性化,在多元评价中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天赋才能和各项社会能力,学校教育能够给资优儿童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

其次,发展的意识形态话语吸引了家长通过子女留学对未来进行投资。今天在教育资本所营造的媒体上,诸如“发展”、“未来需要”、“经济桥梁”等已经成为拉动留学需求、制造西方教育神话的话语工具。

最后,家长和学生对留学神话的自愿服从和想象因为面子而得到了加强。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的留学意愿来自面子,周围亲朋好友子女的留学催生了自身留学投资意愿,孩子不再在国内是一个差生,而是镀金的留学生的想象使父母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留学投资。

(二)教育资本推动的留**与一百年前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相比,就会发现今日中国留学生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不是对教育本身的追求,恰恰相反是另一种的反教育,就是通过追求洋学历更好地向上流动,这种趋势内生于中国教育的制度劣势,外生于中外教育资本,是两者共同催生的产物。具体到中西教育制度的优势和劣势,它并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实际上教育制度嵌入文化和政治因素之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分析和改革,但是目前中国由西方教育神话主导的留**实际是屏蔽了对不同教育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分析,单方面唱衰中国教育以此来鼓励留学,其实是教育资本的冲动。

留学低龄化,意味着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与中产阶级家庭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教育资源不平等趋势的加大,促使中产阶级家庭向海外教育寻求出路。这种教育压力实际上是经济社会结构失衡在教育上的反映。

(三)中国教育的他救与自救低龄留**和小留学生问题暴露的不仅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问题,更是更深刻的中国社会矛盾的反映。留学生在海外各国遭遇的语言、文化、升学问题,就业瓶颈以及回国低薪就业都表明留学生的向上流动和升迁有很多障碍。留学本身不会解决中国的教育和社会危机,它只是给我们推动中国本身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另一种动力。留学只是对中国教育和社会问题的逃避,也不可能根本上实现个人的教育和社会理想,中国问题只有回到中国来解决。从本文对小留学生的调查和研究来看,需要从根本上改革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一是改变应试教育的单一评价方式,真正减轻大多数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通过尊重教育规律实现教育本身的分层。二是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估上与国际接轨,有利于人才的国内培养,减少家长的教育投资。三是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分配机制,实现人人平等的资源分配环境,这有利于实现宽松的教育环境。

篇6: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通知:学院定于 2014年__月__日,在XX教室,举办“免学费德国留学个人发展规划报告会”,报告主题“免学费留学德国--给自己一个做‘牛人’的机会”!

主要内容:德国留学能获得什么?

如何跳出低工资体系的中国企业链条。20到30岁之间,我该如何度过?主讲人:留德海归 黄老师

上一篇:健康快乐读后感范文下一篇:ABB等叠词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