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使用的调查报告

2024-06-13

压岁钱的使用的调查报告(精选15篇)

篇1:压岁钱的使用的调查报告

压岁钱的使用的调查报告

压岁钱使用调查报告一

随着新年的到来,对我们来说,除了能享受到一个愉快的假期外,最让我们兴奋的莫过于还能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过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我国的传统,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生活中,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是有压岁钱的,而压岁钱在时代的变化中也渐渐变了味道。

--题记

压岁钱的由来:

压岁钱的风俗,是伴随春节而产生的,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最初是基于“压祟除邪保平安”而出现的。传说古时有名叫“祟”的小妖,大年三十常常去摸小孩的脑门,致使小孩发热生病。为保孩子平安,人们用彩绳穿钱币置于床脚或放在枕下,以“压祟除邪”。起初用的`钱币,是不能通用的,后来逐步改为能够流通的钱币,加以“祟”音近“岁”,就演化为“压岁钱”。大年三十给小孩一串压岁钱,是在新年里,长辈对小辈的的一种祝福和期许,而小辈由此获得一次可以随意处置的钱,更增添了过年的兴奋和欢乐。鲁迅有过这样的儿时回忆:“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清人也有这样的诗写“压岁钱”:“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竹,添得娇儿一夜忙。”

调查主题:压岁钱

调查时间:2月2日~5日

调查方式:上网查询、打电话问同学和亲戚

调查人数:30人

压岁钱的多少

少:800元以下

中等:800~1200

较多:1200~

多:2000元以上

人数:0人、10人、12人、8人。

想法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岁钱由压祟除邪的作用演变成对儿童的新年馈赠,起初只是几枚铜钱,价值不大,仍属于一种象征性礼物。可是演变到了现在,以及不再富有当初的意义了,已经成了孩子之间相互攀比的工具。在北京,压岁钱往往一次就是两三千,甚至几万,这是多么让人心寒的数字啊!家长们是否该问问自己,究竟将压岁钱当成了什么?

②压岁钱在我国传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一年只有一次,所以不可不给。但家长们应斟酌自己家庭的基本情况,适量的给予压岁钱,以免助长孩子之间的攀比、浪费之风;但是千万不可完全没收孩子们的压岁钱,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影响的,家长们应该针对情况而尽量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如果家长实在不放心,可以给我们一小部分的压岁钱自己使用,培养我们的理财能力。

③我们要把压岁钱当作一种亲情的体现,无论多少,都是心意,明白“礼轻情意重”。不要对压岁钱的数额过分在意,不要和别人攀比,正确地对待和使用压岁钱。

④我们要合理的运用压岁钱,最好使用在学习方面,这样,家长也放心将压岁钱交给我们。

压岁钱使用调查报告二

新年即将来临,大家又将得到长辈的压岁钱。孩子们每年有多少压岁钱?这压岁钱是怎样处理的?孩子们又是怎样看待压岁钱的?我对这些问题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做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时间:XX年2月20日~25日

二、调查地点:⒈家中 ⒉朋友家

三、调查对象:小学生、学生家长

四、调查目的:

对小学生们如何使用压岁钱,比较准确地了解与统计,并且能够根据这些数据,总结出一些方法和规律提供给小学生和家长们,使家长和学生们都能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压岁钱。

五、调查问题:

1. 你认为家长们应该给压岁钱吗?

2. 如果应该,你认为给多少压岁钱最合适?

3. 你认为钱是最好的“压岁礼物”吗?

4. 你认为怎样用压岁钱才最有意义?

六、调查方法:

①上网查询 ②电话资询 ③查阅报刊 ④询问路人

七、调查结果:

孩子们怎样看待压岁钱

篇2:压岁钱的使用的调查报告

一、压岁钱的由来

每年春节大家都会收到压岁钱。因为春节时长辈们给晚辈们送压岁钱的习俗由来已久,它体现了我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传说压岁钱必须用红纸包着,因为红颜色避邪,压岁的岁通“祟”,亦即驱除怪邪、健康成长之意,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时至今日,送压岁钱成为年味儿越来越淡的春节里必须的也是最令人兴奋的内容,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孩子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这笔钱怎样管理和使用,我带着好奇心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压岁钱的总体现象

(一)压岁钱数额逐渐增加。

最少数百元,多则数千元。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人分给孩子们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

(二)管理方法较得当。

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能够自己管理压岁钱,他们通过设立自己的账户存到银行、自己保管作为学习及其它活动的专项支出、或自己在家保存不做支出等方式进行管理。由此看来学生理财意识在增强,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三)使用较合理。

调查发现,学生们对压岁钱得使用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多数是较合理的,由大部分的人将其主要用于购买学习书籍、学习文具等用品;用于其它用途的,例如购买吃穿用品及小零食等,也大多是将钱合理安排,既能用于学习,又能满足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更体现出一定的理财才能。

三、由压岁钱引发的一些问题

压岁钱现象也显现出令人忧虑的另一面,尽管比例不大,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调查中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存在着一定的攀比现象

个别学生曾向父母要求过增加压岁钱,甚至有的向祖父母等老人直接提出要求,原因是同学的压岁钱比自己得多,这种攀比现象助长了孩子追求奢华的不良习气,又伤害了亲人之间的感情。

(二)个别人对压岁钱使用不当

调查中,尽管拿压岁钱上网吧等不恰当行为没有,但也有极个别的同学说,有了压岁钱我可以自己作主买高档物品、名牌衣服。他认为钱来得太容易,一天就能得到几百元拿出几百元用于打扮自己也没什么,因此也学着大人的模样一掷百元。

(三)部分学生理财能力差反映出生活上的高依赖性

有近一半的同学将压岁钱直接交给父母管理,还有个别的学生干脆就不再过问自己的压岁钱的来龙去脉,认为反正自己的一切都由父母代办,不用自己操心。

四、如何正确对待压岁钱

(一)父母如何对待

1.控制压岁钱的膨胀速度,以身作则,勤俭节约

家长们对金钱支配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很多家长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充分发挥物质的作用,错误地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家庭只要有条件,对孩子宽松一点是应该的。还有些家长虽然也认识到对孩子应该严要求,但一碰到实际问题,就放松了要求。这些行为造成了孩子对金钱和物质的过分追求。家长首先平时应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榜样,其次一定要把握好压岁钱地支出,不能无止境地增加数量,给孩子造成金钱来之很易的印象。

2.教育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压岁钱,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有些家长碍于孩子压岁钱的不当使用,就不同意给压岁钱,这样一味地用“不”的方式可能会适得其反。压岁钱该给,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培养符合实际的消费观,教育孩子将钱用到改用地地方,或为社会做点贡献,或为家庭急需尽点力量,或用于学校活动及自己学习所需,使孩子对这笔钱有恰当的使用,千万不能放任自流。

3.教给孩子良好的理财方法,提高他们的理财能力。

要提高孩子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孩子理财方法,例如:将压岁钱分成几部分,分别作不同的使用,如同家庭财务的合理分配,使孩子掌握综合问题、统筹安排的能力;再以孩子名字建立一个专门账户,让他将暂时用不着的钱存入银行,存折由孩子自己保存,这个存折不只是存压岁钱,平时零花钱若存到一定的数额也可自己存入账户,这样既能使孩子的压岁钱及零花钱合理运用,又使孩子掌握了存取款业务。

其次,家长应放手让孩子独立理财。充分的信任是能力提高的前提,多鼓

励孩子自己管理使用好压岁钱,使他们从中得到更多的自信,但放手不等于不管,还应分时段的进行监督、提示,使孩子逐步提高理财能力。

(二)孩子如何对待使用

1.交学费

既可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能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和家庭责任感。

2.订购报刊、学习资料

可以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书报还可以与小伙伴交换阅读,增进彼此的情谊和知识

3.参加储蓄

参加储蓄或购买国库券,支持国家建设,也能够培养孩子理财和节俭计划开支的良好风范。

4.贴补家用

帮助家里解决一些经济困难或购买急需物,增强孩子的家庭观念,增进亲人间的关爱情感。这对于家有下岗人员或经济困难的家庭意义尤其重要

五、专家看压岁钱

(一)压岁钱的过去和现在现在散年钱的情形让人始终有一种缺憾,金钱、物质的成份多了,感情的成份少了,年钱里缺少了往昔浓浓的情意。我真担心,如今这些孩子长大后,是否还能记得我们今天的面容?也许只记得钱了。

———早教专家:张宇虹

(二)珍惜我们的民俗―压岁钱

压岁钱是一种民俗,它能够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下来,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分析,一种习俗之所以存在,肯是因其承担着某种社会功能。压岁钱的民俗世代留传,不管是豪门大户还是平民百姓,家家户户都借此民俗长幼同乐,现在有什么理由让这种民俗消亡呢?——社会学专家:张亚南

六、我的建议

首先,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岁钱,以免让孩子们钻进钱眼里去。孩子的理财能力还不强,自制力也差,如果这些钱都让他们自己使用,会带给他们很多不良的影响,助长他们一些坏习惯的养成。其次,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压岁钱完全“充公”也是不对的。把孩子的压岁钱全收上来,一方面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而带来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也放弃了借这个

机会来培养孩子自 压岁钱应该有计划地去使用,不应该盲目“出手”。如何让压岁钱花得值得,花得有意义,下面几种途径可供家长参考:

设一个银行账户。以孩子名义在银行开个户头,告诉孩子积水成河的道理,让孩子将压岁钱逐一存入,到需要时再取。这样既能让孩子将压岁钱不花在春节,又可以监督孩子日后的消费。

买一套丛书。可以是资料类的,也可以是文化类的。实践证明,孩子们对这种投资很感兴趣,一套好的丛书可以有助于学习,更能提高孩子的精神境界。

向长辈表示孝心。长辈们给孩子压岁钱,表达了一种祝福,家长应该向孩子解释这一情感。反过来,家长也可以让孩子从压岁钱中拿出一部分来,再给那些需要帮助的长辈,以表达一份孝心。这样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尊老爱幼”的思想。

买一份保险。这是时下不可缺少的投资。人的一生奋斗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坎坷,帮孩子买一份保险,也就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保障,这是父母对孩子的别一种关爱。

为孩子建个小账本。孩子的压岁钱,有的数目较大,父母不妨与孩子协商,用小账本将压岁钱的数目记清楚,用于下学年学习上的费用支出。让孩子自己计划管理,把每一笔支出费用记清楚,比如学费、书费、购买文具费等等,这样孩子既能养成会管理钱、会花钱、把钱用在该花的地方等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自立意识。

调查人:李卓林

篇3:压岁钱的使用的调查报告

与网络迅速发展相伴随的网络语言的流行, 引起了语言、教育等多方面专家的重视, 很多学者对于网络语言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流传, 以及网络语言对语言规范化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为了了解中学生对网络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况, 我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甘肃省兰州市高中生进行了初步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 并辅以个别访谈, 对象是独立高中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在校学生, 共150人, 其中男生占46.67%, 女生占53.33%, 共发出问卷150份, 收回150份, 有效问卷150份。

一、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

高中生由于课业负担较重, 上网时间受限, 因此, 上网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调查显示, 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0至3小时有146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97.33%;3至6小时有3人, 占总人数的2.00%;6至9小时有1人, 占0.67%;9小时或以上为0。

二、网络语言使用的基本情况

1. 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熟悉程度。

调查中, 对网络语言“很熟悉”的学生占8.00%, “基本清楚”的占37.33%, “略知一二”的占48.67%, “完全不清楚”的占6.00%。调查者列举了“贾君鹏, 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杯具”、“打酱油”、“ORZ”、“囧”等近三十个网络流行词语, 对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个数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见表1)

由表1看出, 超过半数的学生只使用过十个以内的网络流行语, 可见, 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并不是非常熟悉。

2. 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场合。

数据显示, 网络流行语大多是作为一种特定场合的交流工具而存在, 如在“和同龄人的交谈中”使用, 调查者通过访谈了解到, 在学生群体中, 这是一种“共同话语”的体现, 即在网络时代下, 当你的同学和朋友在聊天中部分地使用到了网络流行语, 而你对其一无所知, 你们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共同话语, 从而造成交流障碍。在游戏、博客或者论坛中使用网络流行语, 则是基于网络这样一个特殊的交流环境。在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人数为零, 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认识到,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非正式语言, 并且能够正确判断网络语言的使用环境。可见, 网络流行语对中学生的语言使用并没有构成绝对的威胁和影响。对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情况的调查又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见表3)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网络语言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94.67%, 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只有5.33%, 说明网络语言并没有成为学生日常语言中的主流, 而只是一种语言表达的补充形式。

3. 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由以上两表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流行使用保持比较中立的态度, 绝对的反对批评和提倡表扬都只占有比较少的百分比。一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 对于一种新兴的事物, 学生们大多都能表现出一种相对理性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潜藏的问题, 比如, 对该问题本身, 学生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 而大多只是一种表面的感觉。在“你是否深究过这些流行语的出处与意义”的问题中, 只有22.00%的学生选择了“是”, 而78.00%的学生只是人云亦云, 这也表明, 在语言规范化问题上, 一些学生不能够有全面的认识。 (见表6、表7)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 (第二版) 这样定义语言的规范:“语言的规范指的是在运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系统的各要素的时候, 来自语言体系的规定性……其中, 词语的规范和语法的规范主要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 其标准有一定的模糊性;而语音的规范和文字的规范是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的语言制度的规范, 其标准是明确的。” (2) 虽然, 对于高中生来说, 不可能对语言的规范有深入的学术上的认识, 但是, 在调查中, 40.00%的学生仅以“使用人数”和“可以理解”作为规范语言的标准,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网络语言日趋流行的时代背景下, 想要减少网络语言对中学生语言规范化的负面影响, 还得首先让学生对规范的语言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这就是教师和家长所应担当的重任。然而, 在调查中, 我们也发现,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中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只是采取了中立的态度, 并没有特别的教育和指导。调查结果如下。 (见表8)

三、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的综合分析

(一) 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处于适度范围。

通过调查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 网络语言对于绝大部分的学生来说, 呈现出“既不陌生, 又不特别熟悉”的认知特点, 即学生对网络流行语虽然不陌生, 但认识范围有限, 大多只是认识社会上比较流行、大众使用频率较高的流行语, 是一种普遍的认识水平;另外, 对于网络流行语, 学生一般只是把它作为在某种特定场合使用或增加聊天趣味的交流工具, 并没有对它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和热情, 更没有使它成为主流语言, 以至影响正常交流。

(二) 学生对网络语言有着比较理性的认识, 但不够深入。

调查显示, 大部分学生对网络语言, 保持中立态度。通过访谈, 我们了解到, 学生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新鲜、有趣, 而它的流行也并没有给同学们的生活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 没有必要对网络流行语“一刀切”, 采取完全禁止的态度。同时,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认识到网络语言是一种非规范的语言, 不能够用于像作文这样的正式文体中, 部分学生认识到网络语言的流行对语言的规范化有影响, 不值得提倡, 但是对于诸如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将这样的影响最小化、什么样的语言是规范的语言等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另外, 我们还调查了学生对“是否赞同将网络语言规范化进入字典?”的态度, 调查结果如下。 (见表9)

通过访谈, 我们了解到, 学生选择中立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觉得与自己无关, 二是不清楚规范语言的标准, 不知道如何进行判断。

四、对于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思考

(一) 网络语言特点鲜明, 流行在所难免。

网络语言大多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等特点, 很容易在大众中间流行, 而对于猎奇心理较强, 追求创新, 张扬个性的中学生来说, 网络语言更是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因此, 中学生比较容易接纳并采用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流行在所难免。而在言论极大自由、网络语言普遍流行的时代背景之下, 我们更不可能把学生隔绝在一个“规范语言”的真空之中, 面对网络语言对语言规范化的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只是盲目地采用“堵”的办法, 最后恐怕只能是走进死胡同, 只有正确地“疏导”才能开拓新的天地。对于网络语言的流行, 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既要看到网络语言自身的缺陷和对于社会语言的负面影响, 采取一定的办法和手段, 将其降到最小, 又要看到网络语言独特的优点, 利用它来丰富我们的语言, 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二)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语言, 增强学生汉语规范意识。

要使学生正确、理性地对待网络语言的流行, 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 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 更是责任重大。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对什么样的语言是规范语言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使他们具备较高的辨别正误的能力, 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另外, 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树立规范使用语言的意识, 使他们自觉维护语言的纯洁与健康, 同时, 也要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中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与他人进行交流。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网络语言也逐渐为大众所熟知, 并呈现出流行趋势。对甘肃省兰州市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的调查显示:中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处于适度的范围, 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正确、客观地对待网络语言, 只是对网络语言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对于网络语言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流行, 我们大可不必未雨绸缪, 只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信不但能够将网络语言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而且能够增加语言交流的幽默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网络语言,中学生,调查

参考文献

[1]彭巧燕, 贺方春.网络语言与语言教育[J].教育探索, 2007, (6) :119-120.

[2]李娜.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应对网络语言[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8) :134.

[3]秦毓斌.初探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5) :30-31.

[4]郭科研, 金志茹.网络语言的优缺点与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J].铜仁学院学报, 2009, (11) :48-49.

篇4:压岁钱的使用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春节期间,同学们一碰面就会互相问:“你今年拿到了多少压岁钱?你是交给妈妈了还是自己用?买了些什么?”等等一些问题。可见大家都对压岁钱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于是这个学期一开学,几个小同学就想一起来做一个有关于压岁钱使用情况的调查。

二、活动简介:

(一)调查时间: 2013年3月20日~2013年5月1日

(二)调查地点:学校

(三)调查对象:三年级学生共46人参与调查

(四)调查意义:

对小学生们如何使用压岁钱,比较准确地了解与统计,并且能够根据这些数据,总结出一些方法和规律提供给小学生和家长们,使家长和学生们都能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压岁钱。

(五)调查问题:

1、你认为长辈们应该给压岁钱吗?

A、应该 B、不应该

2、你认为给多少压岁钱最合适?

A、意思一下就行 B、10-20元 C、50-100元

D、100至200元 E、越多越好

3、每年春节你都能得到压岁钱吗?

A、都能 B、不能 C、有时能

4、今年春节你大约得到了多少压岁钱?

A、50元以内 B、50—100元 C、100—150元 D、150—200元 E、200元以上,具体数额是:()元

5、你所得的压岁钱是由谁来支配?

A、自己 B、父母

6、如果你能支配压岁钱,你会把它压岁钱用在哪些方面?

A、存银行 B、购买自己喜爱的东西 C、上网吧 D、其它,如()

7、如果你用压岁钱购买自己喜爱的东西会买什么?

A、玩具 B、书籍 C、学习用品 D、其它,如()

8、你认为收到压岁钱好,还是收到春节礼物好?

A、压岁钱 B、春节礼物 C、都一样,无所谓

(六)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七)调查结果:

认为长辈们应该给压岁钱的有40人,占总人数的87%;认为长辈们不应该给压岁钱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13%;

压岁钱由自己支配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20%;压岁钱由父母支配的有36人,占总人数的80%;

选择把压岁钱存银行的有205人,占总人数的49%;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有132人,占总人数的32%;选择上网吧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1.4%;选择其它的有83人,占总人数的20%,其中多数是学习方面的开支,仅一位选择了买手机,两位选择了捐款。

选择购买玩具的有32人,占总人数的8%;选择购买书籍的有143人,占总人数的34%;选择购买学习用品的有276人,占总人数的66%;选择其它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5%,多数是零食、鞋、衣,也有一位选择了手机。

认为压岁钱比春节礼物要好的有55人,占总人数的13%;认为春节礼物比压岁钱好的有104人,占总人数的25%;认为都一样,无所谓的有255人,占总人数的61%。

四、分析思考

篇5:如何使用压岁钱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法

1、浏览互联网,了解新年钱币的历史。

2、学生口头、QQ聊天,了解压岁钱的数量

二、调查和数据安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们年龄的增长,学生们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压岁钱,从几百到一两千再到几万。对于收到的新年钱,学生们有的是给父母保管的。有些人留下一小部分给自己,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大部分由父母保管或用作学费和杂费。一些学生把钱当作零花钱,不加选择地买东西,形成了**钱甚至互相比较食物和衣服的习惯。

三、结论

1、新年的钱有很长的历史。学生的新年钱主要来自他们的亲戚或父母。

2、新年的钱是家庭情感的表达。不管多少钱,它都是一个人内心的象征。一个人不应该太注意数量。常言道,一个人不应该对给予的东西吹毛求疵。心怀感激。

3、许多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把钱存得很好,但少数学生拿着钱不加选择地买东西,形成了**钱的习惯,这是非常糟糕的。一些学生去网吧、游戏室、舞厅和其他不适合儿童进入的地方。这种现象也存在。我们应该正确使用新年的钱,不要让它成为杀害你的“策划者”。

篇6:同学们使用压岁钱情况调查作文

新年刚刚过去,同学们都收到一笔不菲的压岁钱。那么,同学们收到了多少压岁钱呢?这些压岁钱的去向如何呢?为此,我饶有兴趣地作了一番调查。

我一共调查了15位同学,调查情况如下:

压岁钱收入调查统计表

金额(元)以下—400—1000以上

人数(名)

由上表所知:有一大半的同学收到的压岁钱超过1000元。其中,收到压岁钱最多的同学达8000元,最少的也有400元。那么,同学们是如何使用这笔钱的呢?我又进行了一番调查。

据调查所知,这些压岁钱大致有如下几个去向:1.存入银行;共有8人,约占总人数的53%;2.交给父母保管;共有5人,约占总人数的33%;3.留着自己支配;共有2人,约占总人数的13%。为此,我得到以下结论:

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把钱存入银行。我认为,这是一个妥善的方法,既安全又省事,且积少成多,值得提倡。

.有些同学把压岁钱放在身边自由支配。但据我所知,用来买一些零食、玩具和漫画书的为数不少,真正用在购买学习用书、文具用品和正当用途的屈指可数。压岁钱这样随意使用,对我们自己没有好处,会养成浪费的.习惯。我建议:还是交给父母或存入银行较好。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压岁钱的金额也“水涨船高”。为此老师和家长应该教育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压岁钱,正确使用压岁钱,让我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财观。

把压岁钱交给家长保管,作为小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但我任务,既然压岁钱是长辈给晚辈的,父母可以代为保管,但不应该“据为己有”。除了存银行外,父母可以带着我们用这笔钱帮我们买保险、买基金……,培养我们的理财观念,或者根据情况进行一些慈善捐助,教育我们从小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篇7:临床使用钙制剂的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10050张门诊以及临床处方, 涉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妇科疾病、骨科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儿科缺钙类疾病等。

1.2 方法

对10050张门诊以及临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出涉及钙制剂的处方数量, 以及使用情况, 记录统计结果, 得出结论。

2结果

10050张门诊及临床处方中门诊处方为4050张, 临床处方为6000张, 涉及钙制剂的处方为290张占2.89%。内科处方和儿科处方所占比例最大, 分别为27.93%和20.00%, 见表1。临床最常用的钙制剂为复合氨基酸螯合钙胶囊占37.59%, 其次为碳酸钙D3片占23.10%, 见表2。

3讨论

研究表明, 成人每天所需钙元素为800~1000mg, 而妇女、老人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每天所需钙元素更高为1000~1500mg。据统计, 全世界已有过亿人群存在缺钙现象, 缺钙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逐渐引起了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2]。

3.1 使用钙制剂的常见问题

传统钙制剂具有较差的水溶性, 因此在人体内部的吸收情况并不理想, 而有些无机钙制剂在人体内部需要依靠胃酸的解离才能发挥作用, 若对胃酸分泌异常的患者进行给药则会导致吸收不理想。

每人每天钙制剂的需求量为1~3g, 而在实际使用中, 多数钙制剂中钙离子的含量相对较低, 无法达到人体正常需求。钙制剂的生产过程中易出现其他成分, 如肽类、氨基酸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等, 会对患者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一些钙制剂中甚至含有重金属元素, 若对患者长期服用, 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3.2 合理使用钙制剂

临床上常用维生素D配合钙制剂提高患者对钙离子的吸收率[3]。在对患者进行给药时, 应详细了解钙制剂中主要成分以及各种辅料情况, 同时结合患者自身条件进行选择性使用, 避免患者出现重金属中毒等不良反应。如葡萄糖酸钙能够在患者体内通过代谢途径形成葡萄糖[4], 从而影响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 因此应对血糖较高的患者慎用;碳酸钙是碱性成分, 在患者体内尤其是胃中与胃酸结合易产生二氧化碳, 同时对人体中的酸碱度具有调节作用, 因此老年患者或胃酸分泌异常的患者不可长期给药;乳酸钙在患者体内易通过代谢途径产生乳酸, 从而造成患者肌肉酸痛感以及易疲劳等现象, 对体质虚弱患者慎用。

综上所述, 钙制剂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 但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给药, 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葛可佑.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3-57.

[2]李笑萍.临床使用钙制剂的药学问题点[J].中国药师, 2000, 3 (4) :238-239.

[3]张凯健, 陆义诚, 吴琳华, 等.葡萄糖酸钙片的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2, 23 (6) :266-268.

篇8:使用压岁钱的方法

将每年压岁钱列清单和总额,然后父母保管金额较大的一部分,比如百位数以上的由父母保管。父母和宝宝一起把钱存到银行做一个一年期定存单,告诉宝宝,一年以后再来取,就会有利息,也就是会多一些钱。根据存单大小,告诉宝宝一年后多出来的钱可以买些什么。这样能让宝宝意识到,钱除了可以存起来以后再用,还可以存到银行里变成更多的钱。这样宝宝就认识到”银行“和”利息“这两个概念,在宝宝小小的心灵里科学”理财“的种子就开始发芽了。

2、让孩子学会科学消费

篇9:压岁钱的使用作文

今年过年,我随爸爸、妈妈先后去爷爷、奶奶家,姑妈、姑伯家,姨妈、姨伯家,外爷、外婆家拜年,还走访了他们的一些朋友。在拜年时,我的爷爷奶奶、姑妈姑伯、外爷外婆等等长辈都多多少少给了我些压岁钱。多的有400元是外爷外婆给的。多数人给100元,少的给50元。不论钱多钱少,都是他们的心意。他们都希望我新的一年,长了一岁,要更加懂事,听大人和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开了成长,做一名优秀的学生。

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克服学习不专心、贪玩的毛病,认真学习。要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外细心做好家庭在索亚,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道题。写好每一个字,扎扎实实学会每一门功课,争取下学期每一门课都得100分。

篇10:使用压岁钱的计划作文

学校经常要求我们交杂费和水费,啊哈哈,我就可以自己付了,再也不要像讨债一样跟在爸爸妈妈的后面了。

安排方法二:

可以留一些钱存入银行,到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

安排方法三:

自己保管一些钱,买些自己喜欢的饰品和杂志。

安排方法四:

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买个生日蛋糕和一些礼物、糖果送给他们,表达一下自己的孝心嘛!

篇11:我国手语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的聋生、使用手语教学的教师(以下简称教师)及社会上的成年聋人。

调查采用分层抽样与群集抽样相结合的混合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抽取北京、河北、河南、湖南、福建、甘肃、广东、吉林、江苏、内蒙古、辽宁、山东、陕西、上海、四川、新疆、云南、浙江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3~4个地(县)级市(含省会城市)。每个样本市抽取1所聋校或含聋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群集抽样对象为样本校使用手语教学的全部教师和五年级及以上的聋生,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以及残联系统残

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的聋生和使用手语教学的教师。成年聋人群体主要为抽样地区聋人集中就业单位或活动机构。由于成年聋人的取样比较困难,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抽取了湖北、安徽、江西等9个省市的成年聋人,以作补充(见表1)。

(二)调查工具

自编一套我国手语使用状况调查问卷,包括《聋生使用手语状况调查问卷》《教师使用手语状况调查问卷》和《成年聋人使用手语状况调查问卷》。在问卷编制的过程中,首先由专家讨论问卷的基本框架,确定从手语使用的主要类别和水平、手语学习的环境与途径、手语使用的效果、对制定通用手语的态度四个维度获取数据,同时收集调查对象的自然信息;再由专家对问卷各维度条目进行编写;完成问卷初稿后进行小规模预测验,对问卷每个条目作频次分析,将不合理的条目剔除,保留合适的条目。调整后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三)数据统计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对不同群体的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检验。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群体使用手语的类别

目前,我国手语使用的类别有本地手语、中国手语以及两种手语并用三种情况。在本地手语的使用比例上,成年聋人最高,聋生次之,教师最低;在中国手语和两种手语并用的使用比例上,教师最高,聋生次之,成年聋人最低。(见表2)。

进一步分析显示,学语前(小于和等于4岁)耳聋的聋生使用本地手语和两种手语并用的比例显著高于学语后(大于4岁)耳聋的聋生,使用中国手语的比例显著低于学语后耳聋的聋生(P<0.01)。家中有无聋人对聋生选择使用手语类别的影响不显著。

(二)不同群体使用手语的水平

不同群体使用手语的水平存在差异。在本地手语的使用水平上,成年聋人得分最高,教师次之,聋生最低(1分表示“完全不会”,2分表示“打出和看懂一些”,3分表示“打出和看懂很多”),平均分越高表明手语掌握水平越好。在中国手语的使用水平上,教师得分最高,聋生次之,成年聋人最低。教师使用中国手语的水平高于本地手语,聋生和成年聋人使用本地手语的水平高于中国手语(见表3)。

进一步分析显示,家中有聋人的聋生使用本地手语的水平显著高于家中无聋人的聋生(P<0.05)。

随着从教年限的增长,教师使用本地手语和中国手语水平的得分呈增高趋势。

成年聋人使用中国手语的水平受其听力状况影响,听力一般(戴助听器后才能听到声音)的成年聋人的水平显著高于听力较好(不戴助听器能听见声音)和听力较差(戴助听器也听不到声音)的成年聋人(P<0.05)。

(三)教师学习手语的途径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是手语教学和传播的主要群体。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学习手语途径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后同事教、没人教自学、工作前在学校学和参加培训班学的(见表4)。

将教师按其所教学段分为学前教育组(简称学前组)、义务教育组(简称义务组)和高中/职高/中专(简称高中组)三个组,随着所教学段的升高,“工作前在学校学的”比例逐渐下降,“参加培训班”和“自学”的比例逐渐升高,选择“工作后同事教”的比例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教龄小于10年的教师,“工作前在学校学的”手语比例显著高于教龄大于10年的教师;而“工作后同事教”的比例显著低于教龄大于10年的教师(P<0.01)。

(四)不同群体学习《中国手语》的情况

《中国手语》及其续集出版近20年,其修订版出版也快10年了,发行量已达10万余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9%以上的教师、90%的聋生和近80%的成年聋人看过《中国手语》(见表5)。

(五)手语新闻的效果

90%以上的聋生和成年聋人看过电视台的手语新闻,但能看懂很多的不到10%,27.0%的聋生和44.9%的成年聋人基本看不懂手语新闻(见表6)。

进一步分析显示,30岁以下的成年聋人“能看懂很多”和“能看懂一些”手语新闻的比例高于30岁以上的成年聋人。30岁以上的成年聋人半数以上“基本看不懂”手语新闻。

(六)手语不一致的影响

手语不一致的现象较为普遍。调查结果显示,77.3%的教师认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各特殊学校的教师之间使用的手语“有些差异”或“差异明显”。76.9%的聋生和成年聋人认为学校生活老师、炊事员、校医与上课的老师打的手语“不太一样”或“不一样”。约80%的聋生和90%的成年聋人在与其他聋人交谈时“偶尔遇到”或“经常遇到”手语动作不一样的情况。

手语的不一致现象给聋人的交流和聋校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调查结果显示,约80%的聋校师生认为,彼此之间使用的手语不同已影响到日常交流和教与学的效果。同样,当聋人之间的手语不一致时,他们也会感到有交流困难(见表7)。

(七)手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和成年聋人均认为,目前我国手语存在词汇量不够和手语动作不一致两大问题,还存在手语和有声语言表达顺序不一致的现象。其中,聋校教师更强调词汇量不够,而成年聋人更关注手语动作不一致(见表8)。

进一步分析显示,随着所教学段的升高,聋校教师“词汇量不够”的比例逐渐上升。30岁以下的成年聋人选择“词汇量不够”的比例高于30岁以上的成年聋人。

(八)不同群体对制定通用手语的态度

调查从有无必要和是否希望制定通用手语两方面了解不同群体的态度。结果显示,80%以上的教师、71.9%的聋生和半数以上的成年聋人认为我国有必要研究制定通用手语(见表9)。

进一步分析显示,学语前耳聋的聋生选择“希望”的比例显著高于学语后耳聋的聋生(P<0.01)。随着所教学段的升高,聋校教师选择“希望”的比例呈下降走向;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选择“希望”的比例高于教龄在5年以上者。40岁以下的成年聋人选择“希望”制定通用手语的比例高于40岁以上者。

三结论

第一,我国聋人教育和聋人生活中使用的手语类别和手势动作不一致。特殊教育学校师生主要使用的手语类别是中国手语和本地手语并用;成年聋人主要使用的是本地手语。学校内各任课教师之间、教师与后勤工作人员之间、各地区内学校之间、学校师生与社会聋人之间的手语普遍存在不一致现象。手语的不一致性不同程度地妨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妨碍了聋人之间以及聋人与健听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第二,不同群体在使用手语的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聋生和成年聋人使用本地手语的水平高于使用中国手语的水平,教师使用中国手语的水平高于本地手语的水平。

第三,手语动作不一致和词汇量不够是目前我国手语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聋校教师更强调“词汇量不够”,成年聋人更关注“手语动作不一致”的问题。

第四,聋人对手语新闻的认可度不高。绝大多数的聋生和成年聋人收看过电视台的手语新闻,但“能看懂很多”的不到1/10,1/4的聋生和近半数的成年聋人“基本看不懂”手语新闻。

第五,教师学习手语主要以职后非正式途径为主。新入职以及教龄短的聋校教师通过手语职前学习的比例显著高于教龄长的老教师。

第六,《中国手语》已成为学习手语的重要工具书。绝大多数的聋校师生和成年聋人看过《中国手语》,并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交往中不同程度地使用。

第七,绝大多数的聋校师生和社会上的成年聋人认为有必要并希望制定通用手语。聋校教师的态度比聋生和成年聋人更为积极,聋生的态度比成年聋人的态度更为积极。

四讨论

(一)《中国手语》已经起着国家通用手语工具书的作用

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为制定规范统一的通用手语,原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召开过四次手语工作会议。1988年,中国残联成立以后组织专家在原有手语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中国手语》,1990年编辑出版了《中国手语(续)》。1991年,民政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下发《关于在全国推广应用〈中国手语〉的通知》,要求各地残联在集会和电视节目等公开场合必须使用中国手语;各地聋校在教育、教学中应使用中国手语;高等师范院校特教专业、中等特教师范学校应将中国手语列入教学内容之一。2001年,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和中国聋人协会共同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修订《中国手语》,2003年5月完成并出版发行。因而,《中国手语》是我国几十年来手语的规范和统一工作的成果结晶。2003年,江小英[1]对北京市聋人大学生、聋校教师以及社会上的成年聋人的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经常和比较经常使用中国手语的有30.13%,其中聋校教师占14.17%,聋人大学生占15.11%,极少数的成年聋人使用中国手语。2004年,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和中国聋人协会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广泛征求特殊教育学校聋生、社会成年聋人、聋校教师、手语翻译以及热心学习手语的健听人对中国手语研究与推广工作的意见,近80%的被调查者同意将中国手语作为全国统一、规范的聋人手语加以推广,而且普遍认为聋校师生是中国手语推广的首要对象,其次是培训社会聋人、聋生家长和手语翻译。[2]

本次调查发现,56.8%的教师在教学中是两种手语并用,34.7%的教师主要使用中国手语。65%的聋生和37.2%的成年聋人主要使用中国手语或两种手语并用。99%以上的聋校教师、90%的聋生和近80%的成年聋人看过《中国手语》。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聋校教师主要使用或兼用中国手语教学。越来越多的聋人使用中国手语。因此,从客观上讲,《中国手语》已经发挥着国家通用手语词汇工具书的作用,也是我国通用手语进一步完善的基础。

(二)特殊教育院校教师的手语职前培训有待加强

作为从事聋教育的特殊教育院校教师,必定要掌握手语。教师手语的规范化影响聋生的手语学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本次调查发现,聋校教师学习手语的主要途径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后同事教的、没人教自学的、工作前在学校学的和参加培训班学的。虽然教师学习手语的渠道多元化,“工作后同事教的”和“没人教自学的”也不失为学习手语的有效途径,但教师的手语职前培训、规范化学习有待加强。造成这种现象与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学历专业的类别分布有关:特殊教育专业占21.8%,普通师范专业占68.3%,其他专业占9.8%。[3]也就是说,我国的特殊教育师资80%左右是没有特教专业背景的。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第33条规定:“残疾人教育的教师除应具有国家规定的普通学校教师的学历、资格外,还应具有残疾人教育专业知识,并取得专业资格证书。”随着国家残疾人教育师资资格证书制度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建立,熟练掌握国家通用手语将成为聋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

(三)聋人对手语新闻栏目的认可度不高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0年的统计,我国听力残疾人有2054万,作为社会一员,他们很需要通过媒体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随着无障碍理念的传播,中央电视台、各省级电视台以及地方电视台先后开办了手语新闻,电视台的手语翻译基本上由聋校教师担任。但本次调查发现,聋人对手语新闻栏目的认可度很低,手语新闻的质量亟待改进。究其原因,首先,与担任手语新闻翻译的教师使用的手语不通用不规范有关。调查发现,在电视台作手语翻译时,58.8%的教师是两种手语并用,32.6%的教师主要使用中国手语,7.8%的教师主要使用本地手语,还有个别的教师使用的是自编手语。手语新闻翻译者使用的手语与手语新闻观看者聋人之间的手语存在明显差异,使得聋人难以理解其翻译的内容。其次,也与聋人掌握的中国手语及本地手语的水平有关。破解这一难题,实现沟通无障碍,使聋人充分融入社会生活的可行办法是研究制定和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

(四)制定国家通用手语势在必行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手语使用者认为,目前我国手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手语动作不一致和词汇量不够。手语动作不一致有聋校校内差异、聋校校际差异以及聋校与社会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与语法的不一致两个方面。词汇不一致表现在中国手语和地方手语的手势动作以及地方手语词汇之间手势动作不一致;语法不一致表现在文法手语和自然手语句法的不一致。手语词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反映了手语的变体形式,但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了聋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影响了聋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新词语、流行语、网络语言、字母词、外来语的不断涌现,《中国手语》收录的词汇量不能满足聋人学习、生活和工作需要,不同群体的手语使用者“自创”的专业词汇越来越突出。而且,《中国手语》中的一些手语与聋人普遍共识的手语有不同,需要调整。因此,大多数聋生、成年聋人和教师赞成研究制定和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这说明,研究制定国家通用手语具有社会基础,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聋人与聋人工作者的切身利益。

摘要:本研究对中国大陆地区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583名聋生、2709名特殊教育学校使用手语教学的教师及949名社会上的成年聋人使用手语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成年聋人主要使用本地手语,而师生多为中国手语和本地手语并用;聋生和成年聋人使用本地手语的水平高于使用中国手语水平,教师使用中国手语的水平高于本地手语的水平;虽然教师学习手语的渠道多元化,但职前培训和规范化学习有待加强;90%以上的聋生和成年聋人收看过电视台的手语新闻,但“能看懂很多”的人数不到10%;绝大多数的聋生、教师和成年聋人认为有必要并希望制定通用手语。

关键词:中国手语,本地手语,通用手语

参考文献

[1]江小英.对《中国手语》修订意见的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3,(3):28~32.

[2]顾定倩等.关于中国手语推广与研究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4):3~10.

篇12:我的压岁钱使用计划作文

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我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到时候我可以得到一大笔压岁钱!可这压岁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戚朋友对我的一份祝福和希望,我可不能乱花,我要好好做个计划!

首先,我要把二分之一的钱交给妈妈,用来付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的学费,剩下的二分之一,我要再把它分成五份儿。第一份我想买一些必备的学习用具,比如漂亮的铅笔盒、五颜六色的橡皮等等。第二份我要买一双可以用电加热的爱心棉拖鞋,送给妈妈;买一条厚厚的爱心围巾送给爸爸,这样,爸爸妈妈在冬天就不会被冻着。第三份我要买一个漂亮耐用的书包,送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虽然东西不昂贵,但它代表我的一份关心。第四份我想给自己买一些书,让我的知识更加广阔,学习更加的进步,今后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最后一份我要把它存起来,到最有用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这个计划虽然没有实际的数字,但是我想,等我收到压岁钱,我一定会按照计划书合理安排,节约每一分钱,让我的压岁钱用到最有意义,最需要的地方!

篇13:使用压岁钱的计划作文200字

春节是合家欢乐喜气洋洋的好日子,有很多亲戚,朋友都给我了压岁钱,我数了数差不多有二千了,那天晚上妈妈把它装好放在我的枕头下面,我计划着我该怎样花这些压岁钱呢,第二天早晨起来我兴奋得不得了,我带上了哪份属于我的压岁钱,让爸爸开着车带着我们去逛儿童世界,我们急急忙忙的上了车就出门了,到了儿童世界,我跟妈妈商量好,先给奶奶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奶奶开心的不得了,我心里也乐滋滋的.

到了儿童世界的儿童乐园,我首先买了60个币,我每人分了一点,正好分完,我们钓了鱼,接鸡蛋,丢球,丢硬币,换来了很多奖品.

到了晚上,我们在海上世界买了我最喜欢的神奇宝贝,我拿着一大堆的神奇宝贝的去烧烤场,我们一边吃着烧烤一边听着美丽的乐曲。今天是我曾经以来最快乐的一天了.

篇14:中学生合理使用压岁钱的作文

可是今年过年,我却左思右想也开心不起来:“她”的压岁钱竟然比我多,你说我心里能好受吗?(我可是我们王家的长子嫡孙)

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准备迎接新的到来,我家也不例外,贴对联、挂灯笼,忙了半天,奶奶、妈妈也早早准备了一桌香喷喷的年夜饭,就等金猪的到来了。晚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和我,一起吃着美味,一边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等等新年的到来。

新年的钟声响了,外面的鞭炮场声响成了一片,礼花也在夜空中不断闪烁。接下来就是中国的古***惯DDD长辈给小辈们发压岁钱,也是为了祝我们快乐、健康。我是王家唯一的孙子,当然压岁钱不会少的。

奶奶拿出厚厚一摞的百元大钞,我瞄了一眼,心里暗暗高兴,看来今年的收获会更加丰厚。爸爸、叔叔在旁边起哄:“快给爷爷、奶奶磕头,挣压岁钱呀!”哎,没办法,想不要都不行,谁让我是王家唯一的孙子呢!就看在那厚厚一摞的百元大钞的面上,就让他们高兴高兴吧……想着想着,我就“扑通”一声跪下,“咚、咚、咚”磕了三个头,爷爷连忙说:“起来吧,起来吧……”奶奶赶忙数出两张大钞对我说说:“祝虎虎学习进步,快快乐乐!”我瞅了一眼,没有伸手去接,心想又是老一套,我先装得深沉些,一会再给奶奶磕头也不晚,反正那些早晚都是我的。“唰、唰、唰……”看奶奶沉不住气了,又再给我数钞票了拉,真没办法,就看再厚厚的钞票份上,就再让他们高兴一下吧……就听奶奶说:“这些是给你的,今年是你的本历年,祝你工作顺序,天天高兴!”什么?我的耳朵没听错吧?!我扭头一看,旁边的“她”高兴得嘴都快裂到耳朵根了,赶紧接过那沓钞票,还假惺惺地说:“谢谢爸爸、妈妈,也祝你们身体健康,幸福吉祥!”瞧把她给美的。

我做为她的`儿子也让她高兴一下吧:“祝妈妈每天都是你的本历年,那样你就能收到更的压岁钱!”哈哈……大家都捧腹大笑。她搂着我说:“傻儿子,本历年就是人出生的那年的属象,要十二年才一次呢!”这我能不知道吗?我只是想让她高兴一下而已。

看着她那么HAPPY,我心里真有些不舒服:我是王家唯一的长子嫡孙,那不可动摇的地位,看来现在也只能屈居第二,还真有些失落。

篇15:我国盲文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

盲文是专为视力残疾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是国家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使用的两种盲文——现行盲文和汉语双拼盲文(简称双拼盲文)均由黄乃先生主持设计[1][2]。现行盲文具有易学易用的优点,自1953年在全国盲校推行使用至今已有60年历史。但其存在标调不够规范的明显缺陷,大量同音词需通过上下文理解(如“时间”与“实践”、“终点”与“中点”的区分),对特定领域内容的学习(如按摩专业)有一定困难。汉语双拼盲文方案旨在克服现行盲文的缺点,曾在部分盲校试行,但因符形类别多、规则繁难,较现行盲文难学,只被部分盲人接受。因此,由于历史的原因,两种盲文体系并存,这种现状给盲教育、盲文出版等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近年来,加强国家通用盲文的规范研究和推广工作成为残疾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010年7月,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残联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2011年1月20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统筹规划,加强指导,做好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的研究规范和推广工作”。同年5月,国务院批转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提出:“加大对手语和盲文扶持力度。”在此背景下,2011年11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基础教育二司和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共同委托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对全国盲文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为研究制定国家语言政策、语言规划以及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提供依据。

一 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对象包括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视力残疾学生(以下简称盲生)、使用盲文教学的教师(以下简称教师)以及进入社会的成年视力残疾者(以下简称成年盲人)。本调查采用分层抽样与群集抽样相结合的混合抽样方案。分层抽样结合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中视力残疾人的分布数据,抽取北京、河北、河南、湖南、福建、甘肃、广东、吉林、江苏、内蒙古、辽宁、山东、陕西、上海、四川、新疆、云南、浙江共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个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1所盲校或含盲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群集抽样体现在学校方面,抽取样本学校全体教师和三年级以上的盲生,同时抽取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高等特殊院校、残联系统全日制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中的盲生和教师。成人群体主要来自抽样地区盲人集中就业单位或活动机构。由于成年盲人的取样比较困难,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抽取了湖北、安徽和广西等其他省市的成年盲人,以作补充(见表1)。

(二)调查工具

自编一套我国盲文使用状况调查问卷,依调查对象的不同而分为《盲生使用盲文状况调查问卷》《教师使用盲文状况调查问卷》以及《成年盲人使用盲文状况调查问卷》。问卷从盲文使用的类别、盲文使用的辅助工具及使用情境、盲文学习的途径、盲文阅读的困难以及对完善盲文方案的态度等五个维度获取数据,同时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由专家对问卷各维度条目进行编写,完成问卷初稿后进行小规模预测验。

(三)数据统计

本调查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对不同群体的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检验。

二 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群体使用盲文的类别

我国目前现行盲文和汉语双拼盲文并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论是盲生、教师还是成年盲人,大多数主要使用现行盲文,分别占调查人数的84.7%、80.9%和67.6%,而使用汉语双拼盲文的则相对较少,分别占5.0%、4.0%和10.5%(见表2)。

进一步分析表明,高中阶段的盲生使用双拼盲文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学段的盲生。文科组和职业组的教师使用双拼盲文的比例显著高于理科组的教师。小于30岁的成年盲人使用双拼盲文的比例显著低于30~50岁的成年盲人,50岁以后使用双拼盲文的比例显著下降,这可能与双拼盲文方案在盲校实验一段时间后终止的情况有关。

(二)盲文的书写工具与使用情境

盲文的特殊性使得盲文的书写不像普通文字那样简易、便行。目前,我国的盲文书写工具有盲板盲笔、盲文打字机、刻印机、盲文复印机等。调查数据显示,在这几种与盲文书写相关的工具中,盲板盲笔的应用最为广泛,在教师、盲生以及成年盲人中的使用比例分别为76.6%、91.4%和86.5%。其次是盲文打字机,盲生和成年盲人使用比例均为8%左右,教师的使用比例约为30%,这可能与教师因教学需要而使用盲文打字机的机会相对较多有关。盲校中几乎没有盲生使用盲文刻印机和盲文复印机,成年盲人和盲校教师的使用比例也不到5%。

盲生主要是在学校学习时使用盲文。成年盲人主要在专业学习中阅读(71.6%)和书写(69.2%)盲文,其次在生活中会有所涉及(阅读42.4%,书写37.8%),而在工作中使用盲文的比例相对较少(阅读41.6%,书写34.8%)。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职业的盲人使用盲文的比例也不同。如,从事盲文出版工作的成年盲人在工作中阅读、书写盲文的比例最高,盲人按摩师盲文阅读比例最低。教师主要在 “制作试卷讲义”和“批注作业”时阅读和书写盲文,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会有所涉及,但使用比例不高(见表3)。

注:答题总人数为530人。

进一步分析表明,教师使用盲文的情境与其任教年级和所讲授的科目有关。总体而言,教师任教的年级越低,使用盲文越频繁,其原因与低年级的盲生正处于学习盲文的主要阶段有关;教语文、数学等文化科目的教师比教职业科目的教师使用盲文的比例高。

(三)学习盲文的途径

绝大多数盲生和成年盲人主要通过学校的教学习得盲文,而教师学习盲文的途径却是多样化的。调查显示,教师学习盲文的最主要途径是“跟同事学”和“自学”,分别占总选项的44.3%和42.2%;其次是通过“职前盲文课”和“培训班”的途径学习盲文,分别占34.5%和20.9%(见表4)。

注:答题总人数为530人。

对教师阅读现行盲文的水平进一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50%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很熟练”或是“比较熟练”地阅读现行盲文,近20%的教师对现行盲文的阅读处于“不熟练”和“基本不会”的水平。

(四)不同群体阅读盲文的困难

盲文的使用以阅读为主。盲生、教师和成年盲人在阅读盲文中出现的困难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盲生、教师和成年盲人均认为“读音问题”是阅读盲文过程中的首要困难。比较而言,教师认为“分词连写问题”比“词义问题”更困难,而盲生和成年盲人均认为词义问题比分词连写问题更困难(见表5)。这可能与盲文阅读群体自身特质有关,教师作为明眼人,对词义问题的理解可借助于汉字深入、完善,而盲人却无法做到。

进一步分析发现,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遇到读音问题的困难最大,而中专学历的教师遇到分词连写问题的困难最大。有小学教学经历的教师阅读盲文遇到的困难首先是分词连写,然后为读音问题,而无小学教学经历的教师反之。

(五)对完善盲文的态度与建议

在对待完善盲文问题上,盲生、教师和成年盲人等不同群体的态度基本一致,各群体均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盲文需要完善。进一步分析表明,大学组的盲生选择“需要”的比例最高。教龄小于10年和学历较高的教师对完善盲文方案的态度更积极。在成年盲人中,40~50岁组选择“需要”的比例最高,文化程度较高的和从事盲文出版工作的盲人完善盲文的意愿较高。

在完善盲文的具体建议方面,各群体均认为完善盲文应首先考虑“增加对字的注解”和“增加标调”,其次要“增加连写,减少分词”和“字字标调”(见表6)。

注:其中盲生总人数为1808人,教师总人数为530人,成年盲人总人数为370人。

三 结论

第一,两种盲文方案并行,现行盲文占主要地位。盲生、教师和成年盲人多数主要使用现行盲文,尤其是学校系统中的使用者。同时,部分中年盲人、高年级盲生和文化、职业课的教师仍在使用汉语双拼盲文。

第二,教师和成年盲人使用盲文的情境存在差异。教师主要在“制作试卷讲义”和“批注作业”中阅读和书写盲文,其中,小学阶段的教师使用盲文比例较高。而成年盲人主要在学习情境中阅读和书写盲文,其次是生活和工作情境。

第三,教师阅读现行盲文的水平不高。只有不到一半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很熟练”或是“比较熟练”地阅读现行盲文。他们主要通过“跟同事学”和“自学”的方式学习盲文,少数情况下会通过“职前盲文课”和“培训班”的方式学习盲文。

第四,盲生、教师和成年盲人均认为使用盲文的困难主要是读音问题,其次是分词连写问题和词义问题。其中,学历较低和所教授学段较低的教师在分词连写问题上困难较大。

第五,有超过半数的盲生、教师和成年盲人认为当前使用的盲文需要完善。在完善盲文方案具体意见方面,各群体均认为应首先考虑“增加对字的注解”和“增加标调”,其次是“增加连写,减少分词”和“字字标调”。

四 讨论

(一) 两种盲文并行的现状给盲人沟通带来障碍

盲文的使用直接关系到视力残疾人群的学习质量,对视力残疾人的切身利益有重要影响。

现行盲文因其问世较早、简便易学的特点在视力残疾人群体中已得到普及,绝大部分盲生、教师和成年盲人使用现行盲文,这在本次调查中得以体现。但其标调不规范导致的一形多词、一词多形、需要联系上下文猜测读音和词义等缺陷也给视力残疾人的阅读造成诸多困难。同时,本研究的数据结果也显示,在中高学段的盲生、文化科目的教师和中年段的成年盲人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人使用汉语双拼盲文。因此,现行盲文和汉语双拼盲文长期并行的现象,给盲人的学习、生活、沟通交流以及盲文读物的出版带来诸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盲文文化的发展[3]。所以,这一状况需要尽快改变,制定统一的汉语盲文方案,规范盲文使用,对促进盲人的文化学习和融入社会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制定国家通用盲文是视力残疾人和盲教育工作者的迫切需求

本调查结果显示,不论是盲生、教师还是成年盲人,有60%左右的人群在使用现行盲文时遇到的首要困难是读音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教师群体中,学历较低或有小学教学经历的教师,在盲文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更多的是分词连写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学历较低的教师主要在小学阶段教学,而小学教育更强调盲文的书写和阅读规范,以有助于理解语句,所以这部分人群较多关注分词连写的困难。

而在完善盲文问题中,半数以上的使用者认为盲文需要完善。但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对完善盲文的意愿随着教龄、学历的增长而降低。这可能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已习惯于多年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因此,不太热衷盲文变革;学历较高的教师主要在高学段任教,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口语,使用盲文较少,所以也不太关注盲文变革的问题。在社会成年盲人群体中,文化程度较高、40~50岁左右、从事与盲文相关职业的人群具有较强的变革意愿,态度也更加积极。这可能与他们日常工作的性质有关。在完善盲文具体意见方面,各群体意见基本相同,均认为完善盲文方案应首先考虑“增加对字的注解”和“增加标调”。这正呼应了现行盲文标调不规范的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在对汉语盲文方案的完善变革中,不能急于求成,应充分尊重盲文使用主要人群的意愿,根据不同盲文使用群体的自身特点,认真听取其意见。而基于本调查的结果,现行盲文在当前盲文体系中占有主要地位。因此,以现行盲文为基础制定国家通用盲文是较为稳妥的选择。

(三)加强教师职业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讨在教育领域已屡见不鲜。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提升教师的职业水平,对教师的自身成长和职业生涯具有深远的影响。职业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提升专业化水平为重点,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管理制度”[4]。由此可见,教师培训对于整个特殊教育的发展来说,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盲校教师在“制作试卷讲义”“批注作业”和“布置作业”时,需要大量的书写和阅读,而教师使用盲文的水平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阻碍了教师与盲生间的良好沟通,影响师生关系的发展。同时,盲校教师的职前专业化培养不够,教师入职后多数通过“自学”或是“跟同事学习”来学习盲文。

因此,若要提高盲教育的质量,教师的盲文技能亟待加强。不仅要在师范院校盲专业教师培养方案中加强对盲文的学习,而且在教师继续教育中也需将盲文的书写阅读能力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以更好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滕伟民.中国盲文的发展与改革[J].中国残疾人杂志,1998,(10).

[2]黄加尼.关于汉语盲文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教育研究,1994,(5).

[3]农志学.盲校教师使用盲文状况的调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012.

上一篇:在交通系统“五型”机关创建演讲中的讲话下一篇:《墨池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