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压岁钱的日记

2024-06-04

关于压岁钱的日记(共12篇)

篇1:关于压岁钱的日记

关于压岁钱的日记

一般过年,小朋友们都很高兴。可是这一天却是大人们最讨厌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对大人们来说不叫过年而叫过钱。亲戚多的,一年的工资都跑了。所以我们还是把压岁钱交工了吧。好给他们一些安慰。如果我们不交工,我们的.爸爸妈妈也许会不开心的。

篇2:关于压岁钱的日记

大年,我收到的是我七大姑八大姨给我的红包,我多想把压岁钱用来买个大大的芭比娃娃,还想买个小本子,还想……

可是,有一些压岁钱是在妈妈和爸爸那里,要是所有的压岁钱在我这多好!我爸爸说:“有一些压岁钱他给我存在了银行里!”可是,我拿着我的压岁钱银行卡去银行取钱的时候,里面一分也没有,电子语音说:“你的账户没有订单!”我猜想爸爸是不是把我的压岁钱给花了呢?我问他,他还坚持说:“在银行里!”我不信也没招。

明年,我不想让爸爸再帮我保存压岁钱了,我要自己保存自己支配,那样我的芭比娃娃愿望就能实现了,我还可以买好多好多我想买的东西。

我希望我的压岁钱梦想明年就能实现!

压岁钱的日记2

去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公公、婆婆家过年。

吃过年夜饭,我们正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公公把我叫到了跟前,然后从兜里掏出了一个大红包递给我,并对我说:“你拿着,给你的压岁钱,祝你平平安安,快快长大”。公公还递给我一个苹果,我想:这就是平平安安的意思吧!

我双手接过红包,连忙说:“公公、婆婆,祝你们健康长寿,谢谢”!

我看着红包上“压岁钱”这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想:这“压岁钱”是用来干什么的?

于是我问爸爸,我说:“爸爸,为什么每年长辈都要给我们好多钱啊?”

爸爸笑着说:“这是传统习俗,最早的‘压岁钱’是鬼鬼祟祟的‘祟’。认为夜里有鬼出来作祟,给人带来灾祸。‘钱’也不是今天的钱,而是铜钱,有了它就能把鬼压住,就保你平安了。”

我恍然大悟,原来“压岁钱”的含义这么深刻。这里充满了长辈对我们晚辈的爱呀!

压岁钱的日记3

今年过年,我收到了许多压岁钱。

过年为什么要收压岁钱呢?这是古代时候的一个传说:在古代,有一个叫“祟”的怪兽,在过年时会吃孩子,只有将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祟”才不会靠近,所以以前称压祟钱,后来渐渐成了如今的压岁钱。

压岁钱总要用吧,可是到底应该怎么用呢?这我可是想了很长时间,终于有了个好主意。我看了看那些空着的书架,突然,有了想买书的念头。于是我来到上海书城,哇!好多喜欢的书啊,《笑猫日记》、《绿山墙的安妮》、《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狼王梦》、《星梯的招唤》......我一下子用压岁钱买了许多书,满载而归。

可是红包里还有钱没用完怎么办?对了,去文具店买点书架、书签、铅笔等文具,最后我把钱全用完了,但我觉得非常值得。书上的知识让我大开眼界、增长知识;文具是我学习的好帮手;我还能将书借给同学们,一起分享读书心得呢!

今年,我的压岁钱我做主!

压岁钱的日记4

2月8日星期六晴

学校对面的文具店可真多呀!今天,文具店开门,刚好我要去买本,所以,今天我要去学校对面的文具店买本。

我从存钱罐里拿出五块压岁钱,带上了公交卡,坐公交车去文具店买本了。

公交车上的人可真多呀,摇摇晃晃的,过了十多分钟我才到学校对面的文具店。下了车,我看到文具店里有一堆又一堆的本,我摸了摸口袋里的五块钱,这使我想把五块钱花光,但是,我又想了想妈妈说的话:我们从小就要学会节约,不要铺张浪费,即使是废本和废纸,也能回收再次利用。想到这里,我也开始了节约。于是,我就买了两个数学本。虽然我就花了两块钱,但是这对我来说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回家之后,我决定把废本订到一起作为草稿本,而没用完的本则继续用。

压岁钱的日记5

又到了过年的开心时刻了,每年春节大人都给我们小孩子包红包。除夕晚上妈妈把压岁钱放在我的枕头下面,让我枕着压岁钱睡觉,说这样可以保佑我一年平平安安。

我想用我的压岁钱给长辈买一份有意义的礼物。这么冷的冬天,我给爷爷和奶奶各买了一瓶护手霜,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双手。又给妈妈买了一支口红,让妈妈可以笑得更漂亮。

礼物送给他们,他们都夸我是好孩子,我的心情也非常好,因为我觉得我自己好像又长大了。

压岁钱的日记6

过年是每个小孩子最开心的日子,最盼望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够收到很多的压岁钱。

从大年夜到年初五,爸爸妈妈都要带着我走亲戚,给长辈们拜年。每当我大声地送上一句“祝您长命百岁,万事如意!”的祝福话,奶奶、外公、二姑姥、小姥爷,还有姑妈、大姨、舅舅们都会乐呵呵地塞给我一只只大红包。我偷偷地算了下,大约有好几千块钱呢。

压岁钱怎么花,我可是早有打算的。我先要帮妈妈买把好扫帚,因为咱家现在的扫帚质量不好,妈妈干活很累;我准备给爷爷买盒脑白金,让爷爷的腿早点好起来;我还要给自己买些书本和学习用品,我要做一个好学生。

可是,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拿到我的压岁钱,我真的好生气。于是,我找爸爸妈妈认真地谈了一下。后来他们终于明白了:原来我没打算乱花这些钱,还同意由我和他们一起来管理压岁钱。最后,爸爸妈妈还直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呢!

压岁钱的日记7

回老家的路上,妈妈给我讲了压岁钱的由来。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听了妈妈的话,我巴望着春节马上到来。

大年初一,我就收到了许多红包,爸爸、妈妈各给了我200元,二伯母、三伯母各给了我200元,大伯母给了100元,大姑给了100元,二姑给了200元,到晚上我一数,5个200元,2个100元,总数为:200×5+100×2=1200(元)。

大年初二,到了姥爷家,姥爷、大姨、二姨、舅妈各给了我100元,100×4=400元。

加上初一收到的压岁钱1200×400=1600元。这些压岁钱我要合理使用。

压岁钱的日记8

每个人过年都会收到爷爷奶奶给你的压岁钱吧!这是一件很让人兴奋的事。但是会不会被妈妈要走呢?大约很多人的压岁钱都会被妈妈要走,而我的妈妈不会要走,这样我就可以买肯德基了,但是,妈妈的前提条件就是不准买辣子条。

今年我又收到了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总共300元,在我心中这可是一个大数。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大吃一顿肯德基或是麦当劳还可以买一大堆零食。晚上我不停的数这300元,准备明天一早就去吃300元的肯德基。早上一起来刚要出去,妈妈拦住了我问我干什么?我说:“要那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去吃肯德基。”妈妈说:“钱是爷爷奶奶辛辛苦苦挣来的.,你一花转眼间就不见了,还不如存起来等该用的时候再用。”

妈妈的话我把钱存了起来,也懂得了要珍惜钱不能乱花。

压岁钱的日记9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小气的人。我要从我的压岁钱里取出一部分用来买新年礼物。买一个发箍送给妈妈,这是妈妈自从烫了头发就一直想要的东西;买一张贾斯汀·比伯海报送给宝姐,那是她的偶像;买些小玩意儿、贺卡送给同学们,我们以班为家,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其实这些东西都只是一两元的东西,但是送出去的却是一份温暖。

小结:新年快乐!也许当大家收到礼物的时候已经不是新年了,但即使时间变了,我对大家的情谊没有变。

压岁钱的日记10

1月31日 星期二 多云

在许许多多的节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因为,过春节不仅可以放烟花、玩鞭炮,享受美味大餐,还可以收到许多红包。

每年过年亲人们都会跟我很多红包,红包里装的可都是压岁钱。今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舅爷爷、姑奶奶、姑姑等人都给了我压岁钱。我数了数,数额还不少,有好几千呢!

大人们给小朋友压岁钱可不是白白送的,收到压岁钱的人,就相当于收到了别人的祝福,是祝福每一位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幸福快乐、机智自信的。

我喜欢把我的压岁钱存在妈妈那儿,平时需要用钱的时候,我直接跟妈妈要。妈妈就像我的专用银行一样,供我存钱和取钱。我的压岁钱一般都是用来买衣服、学习用品和书的。当然,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我也会用压岁钱来给他们买生日礼物,有时我也会请爸妈吃饭。

收压岁钱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压岁钱的日记11

爆竹声声声除旧岁,吉祥如意马年到。我最喜欢过年了,过年不光可以放鞭炮,穿新衣,贴对联,还可以得到压岁钱。有了压岁钱,我就可以做许多我想做的事了。

大年初一,爆竹声把我从梦中叫醒,我迫不及待地起床去奶奶家拜年。我祝奶奶“笑口常开,健康长寿”,奶奶笑呵呵地夸我懂事,给了我个大红包,我谢谢奶奶。然后我和爸妈一起去给其他长辈拜年,他们也都给了我压岁钱。哈哈,我的口袋快装不下了。

接下来几天,我去给亲戚们拜年,也挣到不少压岁钱。最高兴的是去姥姥家,以前姥姥都给我一百元的红包,今年姥姥夸我考试成绩好,给了我二百元的大红包,我那个爽呀。我暗暗下决心,不能让姥姥失望,以后还要考出好成绩。

今年的压岁钱我要自己管理,学学理财。我不会乱买垃圾食品和没用的东西。我要拿出一部分买资料书和报纸杂志,一部分买小发明的材料。如果有哪个地区受灾,我就捐钱给他们。怎么样,我会理财吧!

压岁钱的日记12

每到过年,我的存折上就会多出几百元钱。这当然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亲戚给我的压岁钱和和学习上的奖励。

我肯定不会把钱送给非常爱买东西的妈妈,也不会把钱随便乱花。我会把钱存起来,留着以后上大学,积少成多嘛。到以后就很多了。我还会拿出二十元钱买下学期的学习用具,顺便买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因为她的生日离春节很近。

呵呵,你猜我存折上的钱有多少了?有几千元钱了。是从前年开始存的钱。

压岁钱放在银行最保险的,还“有利可图”,“利”就是利息了。放在银行里,风吹不着,雨打不着,还可以随时取呢。

有好几次妈妈想拿我的压岁钱去装修房子,可都被我拒绝了。我要存着上学,跟装修相比,当然是我的学业重要。

我就是这样处理压岁钱的。

压岁钱的日记13

过年时,给孩子们压岁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那么,最沾光的莫过于我们了。可这有了钱,该怎么花,就又是一个问题了。妈妈一再要求的是,要做到自己理财。因此,我就得来仔细想想如何理这些压岁钱。

压岁钱这样花——考卷、习题和学习用具必须有

过了这个假期,我就要面临小升初的最后冲刺阶段了。不管乐意不乐意,三门主科的配套卷纸是一定要有的。为了几个月后的轻松,这个学期就要努力了。另外的,本子、笔等等各种学习用具都需要更新了。我想,在压岁钱这样花的时候,我一定会感到很亲切,就如同已经提前回到学校一样。

小结:花钱就花在刀刃上。自己的压岁钱为了自己的学习而花,值了!

压岁钱的日记14

很多家长都很苦恼,压岁钱到底给还是不给?给吧,你又得给别人家的孩子压岁钱,那钱不就是换了回手么。不给吧,家长心里又觉得不舒坦。为此,很多家长都为这事儿伤透了脑筋。而小孩儿呢,每次过年出去拜年回来的时候,都跟爸爸或妈妈炫耀自己得到了多少压岁钱。其实,每次小孩儿得到的压岁钱,都是其他的爸爸或妈妈辛辛苦苦赚的的血汗钱。

所以,我在这里提醒们一个孩子,过年的时候都应该把自己去拜年所得到的压岁钱交给父母。因为,那都是每一位父母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啊!

压岁钱的日记15

过新年啦!我十岁了,家里的长辈们都给我包压岁钱,希望我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压岁钱好多呀,我一个人在房间里数着每个红包里有几张100,然后做好标记,最后全部加起来,真的好多钱呀!

妈妈说压岁钱是我自己的,不需要交给她,妈妈建议我可以去买金器。我也觉得这个建议还不错,就这样爸爸妈妈带着我走进了商店!一走进商店,我就看见了金光闪闪的东西,仔细一看,啊!原来是漂亮的金项链呀!

原本爸爸说叫我买块小金块保存着,但是我却看中了一条小老鼠项链,这串项链的小老鼠捧着一个香甜的糖果还笑眯眯地可爱极了,我还挑了一个小手链是小牛头,店里的阿姨给我编成了手链,戴在了手上,可漂亮了!

篇3:教育叙事:探究压岁钱的秘密

孩子们静默了, 摇摇头。于是, 我给孩子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 它就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 接着头疼发热, 变成傻子。因此, 家家户户都在除夕的晚上亮着灯坐着不睡觉, 叫做“守祟”。

有一对夫妻老年得子, 视为心肝宝贝。年三十夜晚, 他们怕“祟”来害孩子, 就拿出八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 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 夫妻俩依然点着灯坐着, 不敢合眼。半夜里, 一阵阴风吹开房门, 吹灭了灯火, “祟”来了。谁知, 它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 枕头边就迸发出道道闪光, “祟”吓得夺路而逃。第二天, 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每到除夕的晚上, 大家都学着用红纸包八枚铜钱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 孩子就平安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 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 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 “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 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 亦谓压岁钱”。到了近代, 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 寓意“长命百岁”。如今, 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 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故事讲完了, 我缓缓地说道:“压岁钱代表长辈对我们满满的祝福和期盼, 他们希望我们能健康平安与快乐。”

孩子们听了, 都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接着, 我大声宣布:“今天, 我们来召开本学期第一次班会, 主题就是《探究压岁钱的秘密》。请看活动提示。”

我安排孩子们思考:“今年过年, 谁给你压岁钱时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打算怎样使用今年的压岁钱?小组合作, 制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压岁钱使用方案。”

认真思考过后, 教室里再次热闹起来。这次与我刚进来时看到的热闹截然不同。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把小脑袋凑在一起, 小声地交流着。不一会儿, 黑板上的压岁钱使用方案也制定好了。

小组展示正式开始, 首先交流的是“最让你感动的压岁钱”。

成功队的钟XX站起来说:“我的姑妈生活在贵州, 都有十多年没有回家乡了。今年过年她回来了, 十分喜欢我们兄妹两个。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姑妈, 和她一起过年, 还收到了她给我的200元压岁钱, 当时我十分感动。”

小组补充, 向XX急切地说道, “我爷爷今年75岁了, 奶奶的身体不太好, 而且奶奶没有退休金, 全靠爷爷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和看病。可是, 他和奶奶却在过年时给了我们兄弟俩压岁钱, 钱不多, 但是我十分感动。”

小个子唐XX说:“我爸爸每天开车早上四五点钟就出门了, 晚上十一二点钟才回来。爸爸挣钱这么辛苦, 是想早点让我们家过上好日子, 过年时, 爸爸给了我压岁钱。我当时拿在手里都觉得沉甸甸的。”话刚说完, 他就伏在桌子上哽咽起来。

超越队的刘XX慢慢站起来说:“去年期末考试, 我考得不是很好。我心想今年的压岁钱肯定泡汤了。可是, 除夕的晚上, 妈妈还是给了我压岁钱, 那一刻, 我从妈妈的眼睛里读懂了鼓励。这一学期, 我一定不让妈妈失望。”

听到这儿, 我轻轻地问:“孩子们, 当你打开红包, 看到里面的100元、500元或者1000元的时候, 除了数字不同, 你觉得还有区别吗?”

教室里又是一片静寂。片刻之后, 创新队的王XX发言:“我觉得没有区别, 不管是多少钱, 都代表着亲人对你的祝福和鼓励。”

“我觉得没有区别, 因为亲情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梦想队的彭XX说完, 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孩子们, 老师真高兴, 你们都读懂了压岁钱背后的秘密。新的一学年到来了, 我希望在新学年里, 大家能带着亲人们的祝福与期待前进, 每一天都过得健康幸福平安快乐, 能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 勤奋学习, 茁壮成长。下面, 我们来讨论一下关于压岁钱的最佳使用方案。”

同学们经过讨论, 一致认为以下使用方案为最佳: (1) 交学费, 不让爸爸妈妈再花钱; (2) 买自己必需的学习用品和书籍; (3) 留一小部分急用; (4) 留一部分在过节或亲人生日的时候为亲人赠送一份小礼物; (5) 留一部分用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6) 剩下的钱存起来, 留着上大学的时候用。

活动结束了, 同学们都表示在使用自己的压岁钱时都会和父母商量, 不会随意花掉压岁钱。

篇4:关于前女友的日记

那本日记,深蓝色的粗布封面,一直放在衣柜顶上的储物箱里。

那本日记她看过,记录了他大学时和一位女生历经四年、却无疾而终的恋情。

准备结婚时,两人一起布置新房。看到这个日记本被他细心地放到储物箱里,她心里有些不舒服,说:这个,还留着哪?他说:留不留都无所谓,都是过去的事情,我早忘了。嘴上这么说,可并没有把日记从储物箱里拿出来。她没说话,心想:忘了?既然忘了,干嘛还要留着这个?

从此成了她的一个心结。

婚后生活安稳,他是个好男人,工作出色,对她呵护有加,对女儿,更是不折不扣的慈父。只是在他们最好的时刻,她心里也会掠过一丝阴影:这么多年,他还会想他的前女友吗?他已经彻底忘了她吗?有时候她很敏感,他偶尔的走神,他反复听的音乐,他钟爱的某个颜色,都会让她遐想:他是在想她了吗?这音乐是她喜欢听的,或者是他们共同喜欢听的?这颜色也是她所钟爱的吗?

两个人偶尔闹别扭,她一生气,就会赶他去睡书房。他去了书房,她又不忍,悄悄爬起来去看他。有一次,透过虚掩着的书房门,她看见他正在灯下翻看那本日记,她如遭电击。退回到房中,她哭了一整夜,到底,他还是忘不了她,到底,他最爱的人还是她……她宁愿他和自己吵一架,也不愿他去那本日记中寻找安慰。

第二天,她起床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早餐,她爱吃的蛋饼、现磨的豆浆。看见她红肿的双眼,他凑过脸来说:别生气了,是我不好。

她什么也没说。她也不会问及。一种微妙的躲避,一种莫名的胆怯,似乎那本日记,是他和她之间,唯一不能摆到桌面上来谈的话题。

她那么藏不住心事的人,在这件事情上,也选择了沉默,只是,心结更深。

有时她有些小伤心: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我再怎么做,都比不了他日记中的那个她。

36岁是她的本命年,她一直提着心,祈祷这一年能平平安安度过。眼看年就要过去了,她75岁的父亲却被检查出得了贲门癌,晚期。

父亲住院期间,母亲在医院陪伴,坐在床边上,手伸进棉被里握住父亲的手,就这样静静相握、凝望,有一种淡淡的凄凉和温情。每次她看见这一幕,心都会疼一下,要使很大的力气,才能忍住冲到眼眶里的泪水。父母亲相濡以沫几十年,而永别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有一天,母亲走进病房,拿着一个已经褪色的红色缎面的笔记本,笑着,神秘又带着几分戏谑,把笔记本在父亲面前晃了晃:老孙,老孙,你看这是什么?没等父亲开口,母亲就打开笔记本,念了起来:金沟佳人送秋波,含情脉脉思悠悠;最是难忘送别时,故作洗衣待轻舟……

父亲的眼睛里有光芒闪了一闪,立即要挣扎着坐起来:啊,你在哪里找出来的?给我看看,给我看看!

五十多年前,从医学院毕业的父亲经常要下乡给农民治病。在一个叫金沟的村子里,父亲借住在一个农民家里,和这家美丽淳朴的女儿互生情愫,却谁也没有说破。女孩把自己的爱意,都寄托在为父亲煮的每一顿饭菜、洗的每一件衣服里。而父亲,只会悄悄写情诗,写满了一个红色缎面的笔记本。后来,父亲要离开这个村子了,女孩心有不舍,知道父亲是乘船离开,便将家里的衣服装满了一只竹篮子,拿到河边去慢慢洗,等着父亲的船经过……父亲的那首诗,就是写的那件事情。

那个病房里的午后,父亲、母亲,还有她,就围着看那本诗集。父亲一边看一边笑一边感叹,满面春风与红光。那一瞬间似乎时光倒流,他又变回了那个小村子里的翩翩少年,邂逅了一位美丽淳朴的姑娘……回忆真美。

她说:爸,想不到你还有这么浪漫的时候!母亲笑:可不,你爸年轻时可招小姑娘喜欢了。父亲也笑:都多少年啦,那会儿多年轻,你在哪儿翻出这本子的?母亲顽皮地撇撇嘴:哼哼,我都给你留着呢。父亲说:留着干嘛?这会儿和我算账啊?老两口都笑了起来,病房里竟然呈现出难得的欢快气氛。

她想起家里衣柜顶上储物箱里那本粗布深蓝色封面的日记本。父亲睡着了以后,她问母亲:妈,留着这个,心里舒服啊?母亲说:嘿,你爸那会儿可喜欢人家,人一辈子有这么一份喜欢不容易,我就想帮他留着这份记忆,悄悄给藏了起来,你看你爸刚刚多高兴。

父亲在春节不久后去世。为父亲办理后事的整个过程,丈夫一直陪在她身边,扶着她的胳膊,似乎只要她稍有些脆弱,他就能搭上一把力。捧着骨灰盒,她想:我是一个没有爸爸的孩子了。这个想法仅仅在脑子里一过,她就哭得不能自已。

他抱紧她,心里满满都是疼惜。他说:我会和爸爸一样好好疼你的。那一刻,他们在彼此的体温和呼吸里,感受到了深厚温暖的感情。怀里的这个人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她终于理解了母亲——爱到深处,化为广阔,狭隘的占有和嫉妒都消融在这广阔里。爱到深处,是爱他所爱,喜他所喜,是愿意为他保留住一段关于爱情的美好记忆,尽管那记忆里,没有母亲。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父亲最终停留在母亲身边,和母亲生儿育女共度漫长人生,最后,死在母亲的怀抱和安慰里——没有什么比这种相守和共度更有分量。在这样的相守和共度面前,谁还会计较父亲曾经爱过谁?父亲最爱的人是不是母亲?父亲是不是还经常想念母亲之外的另一个女人?在漫长的人生、厚重的时间面前,这些,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或者说,已经有了不需要说出的答案。

丈夫那本日记,其实她从没有细看过。婚前的那一次,她只看了几页,整个身心就被浓烈的醋意充满,再也看不下去。可是现在,她想仔细看一看,看一看她的丈夫,在他的青春年华,在还没有认识她的时候,爱了怎样一个女孩子,又怎样去爱了一个女孩子。

很多很多的细节。比如,他曾在晚上,去那个女孩家的楼下,只是仰头看看女孩的窗户透出来的灯光,就已很满足,然后悄然离去。比如女孩曾经送给他一张照片,是在扬州旅行时,坐在瘦西湖旁边的一块石头上拍的。后来他去扬州旅行,还特地去瘦西湖,找到照片中的那块石头,在上面坐了坐。比如他俩吵架,女孩一生气,咬了他的胳膊。他晚上洗澡,看见胳膊上那个圆形的淡红的咬痕,心里竟然泛起了一种模糊的甜蜜的情绪……

满纸都是纯洁真挚的少年情怀,她边看边笑,心里感叹:真美啊。这份美好,她不曾拥有过,但是她为他庆幸,因为他曾拥有过,而他是她的爱人。“与有荣焉”,她想。

心里的那个结,就这么化了,解了,回过头来再看,似乎寻不到一点影迹。她有些讶异自己,曾经怎么会那样耿耿于怀这本日记。

第二天,她去了市里的古玩一条街,去那里买了一只精美的织锦缎盒子——他要过生日了,她想把这个盒子送给他,对他说:把那本日记,放在这个盒子里吧。

她想象着,很多年很多年以后,一个花香浮动的黄昏,头发花白的他,戴着老花镜,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翻看着这本年轻时的日记。他会在暮色里,微笑起来吧?

那一瞬间,有多么好。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篇5:儿时的压岁钱日记

又是过年时,儿时过年的往事即在我的脑海中聚焦起来,一幕幕,似电影一样在我的眼前掠过——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过年可以放鞭炮,过年可以穿新衣服,过年可以尽情的玩耍而不被父母训斥,而过年可以得到压岁钱则是记忆中最深的烙印。

现在想起来,记忆中第一次知道“压岁钱”应该是稍稍懂事的4岁那年。大年三十晚上,父亲递给我一个小红包,说:“这是给你的压岁钱。”虽然当时我不知道“压岁钱”是什么意思,可还是喜懵了,而且隐隐猜到这小红包里的钱是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第二天看到别的孩子都有压岁钱,便不由自主地拿出来互相炫耀,然后各自拿着压岁钱去买糖果吃,买鞭炮玩。父母见了不但没责怪,反而乐得直笑。我这才明白这压岁钱真的是我自己的。从那以后,就年年盼着过年,年年盼着属于自己的压岁钱。

那时家里穷,每年的腊月三十,吃过年夜饭后,我就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在野外打完各自可怜巴巴的几颗鞭炮,然后回家守岁。当时还没有电视看,更谈不上春节联欢晚会了。坐了没多久就朦朦胧胧想睡觉了,最后父亲是什么时候把我抱上床的,我都不知道,晚上常常要被左邻右舍“闭财门”、“开财门”的鞭炮声惊醒。

初一天还未亮,我就会被母亲叫醒,穿上母亲一针一线为我缝制的新衣新裤,新鞋新袜。这时,手不由自主地往枕头下摸去,就能摸到一个小红包,那肯定是昨晚我睡着以后父母塞进去的压岁钱。虽然只有5角钱或一元钱,可那是我盼了一年的希望。也只有这一刻,才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抿着嘴不停地笑,一股暖流飞遍全身。我紧紧地抓着小红包,生怕一不小心它会飞了似的。

说也怪,自从知道压岁钱是属于自己的之后,那么盼望压岁钱的我,等真有了一笔属于自己的钱时,竟折叠得整整齐齐,还故意放在上衣口袋里,小心翼翼锁好扣子,好几天都让它在胸前炫耀着,而舍不得花掉。

那时我过年最乐意去的地方是外婆家了。外婆家亲戚多,也是我“挣”压岁钱挣得最多的时候。拜完年回来数一数,会有两、三元钱,当时的孩子有了这么一笔钱,可真的一个“小大款”了。

因此,我年年渴望去外婆家拜年,元、角、分不但装满了衣兜,也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我却从没想过,亲戚中一共有5个孩子,父母年年还要给他们压岁钱。这一切直到10岁我才渐渐明白。以后有了压岁钱便不再乱花了,自己会买一些读书用的学习用品,到了后来就把压岁钱全部买了书。

篇6:童年的压岁钱心情日记

我很小就会掐着指头算日子,端午节过了盼中秋,火把节过了望过年,每有家乡风俗要过的节日,我和弟弟会在几天前就兴奋不已。少时不知愁滋味,有节过,就有好吃的东西等着我们,浑然不觉长辈为此付出的种种艰辛。在所有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过年,过年不但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而且日子再难,父亲也要为我们兄弟俩精心准备一些压岁钱。

那时的农村,一个劳力才值几分钱。后来,出一天工,也不过几毛钱。一年下来,生产队分红,家人能领到几

十、百多元的,都会打心眼里乐开了花。每到这时,候在一旁的孩子,能从大人手中接过一两个分币,便会欢喜异常。我家的红利领回后,父亲会小心翼翼地用一块红布将它一层层紧紧包裹起来,藏到人和老鼠都不容易找到的地方,与那些偶尔卖点禽和蛋的钱放在一起,用时,再轻轻悄悄地取出一些来。

收入不多,积存也少。每次花钱,被人找补了硬币,烟酒茶不沾的父亲总要把它揣紧,到家就赶紧放入茅屋墙角的一个土洞内,作为过年时给我们兄弟的压岁钱积存下来。这个秘密被我和弟弟发现以后,兄弟俩从不敢动它,因为父亲严厉地说过,那钱他是记了账的,谁动了,过年就没有压岁钱。于是,禁不住好奇的兄弟俩,在父亲出门以后,偶尔也会点着油灯,到墙角拔出塞在洞口的石块,看看洞里躺着那些亮晶晶的镍币,仿佛那里有一窝将要被孵化的鸟蛋,有一个个沉睡着的金色的梦想。年三十,村里家家户户贴春联,家家都响起了锅碗瓢盆奏鸣曲,谁家的厨房都是干干净净热气腾腾的,一派欢乐景象。在乡下,这天大人是不允许孩子出去串门的,孩子们也会自觉地上街理发、洗澡,还要把提前买好的鞭炮拿出来晒晒。吃过年饭,早早地洗过脸脚,通常我和弟弟都要把新衣裳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枕边,然后老老实实躺到床上去。农村那时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没有录音机、电视机,通电的村寨,灯光也很昏暗。父亲说,初一早上谁起得早,谁的压岁钱就多。于是,我常会在年三十兴奋得久久难以入眠,生怕早上醒不过来,少了收入。

初一凌晨,当父亲在小院里噼里啪啦燃响鞭炮,我和弟弟来不及穿上外衣,一骨碌翻身套上鞋就往堂屋里冲。那时,在昏暗的油灯或电灯光的照射下,我们会看到堂屋地上一片晶亮,那是父亲用心撒下的一枚枚1分、2分、5分硬币,还有些许毛票。不说三四,兄弟俩开始放开手脚哄抢,心中那份收获的甜蜜,当是我人生中少有的体会。点数过钱币,天还没亮,便跟父亲一起做汤圆。吃过汤圆,伙伴们陆续来到打谷场上放鞭炮,天亮以后,大人孩子越聚越多……

篇7:日记:压岁钱

我们来到银行,工作人员热情的问我,“小朋友你要干什么呀?”我说,“我来存钱。”妈妈说,“我们先存了一年再说吧。”一年定期的年利率是3·5%,而我要存1000元,那么一年后,我将可以拿到1000*(1+3、5%)=1035元了。

我在想如果我再存一年且利率不变的话,那么两年后,将会拿到

1035*(1+3·5%)=1071、35(元)

篇8:当我拿到压岁钱的时候

我的老家在偏僻的农村,爷爷奶奶都是农民,爷爷靠补鞋为生。现在爷爷患病,家里上上下下都靠奶奶打理。因为我们怕奶奶不方便,每年新年我们都会在老家过。

小时候,我什么都不懂。过年时,一直睡到自然醒才起床,也顾不上洗脸,只是拖着拖鞋,一路狂奔找奶奶要红包。我马马虎虎道完贺,接到压岁钱时看都不看,只是拿来放在口袋里。我得到红包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一上午都不见我人影。因为我拿着红包,和邻居小孩一起去小店买东西了,趁机也炫耀一番。那时过年简直是在天堂里过日子。

上小学后,大年初一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玩乐日。早上起床,给家人拜年成为最令我头疼的事,因为他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提到我的成绩。我甚至想过不起床,可屋内的摆钟总是不停地催我。无奈之下我只好起床,不情愿地走到爷爷奶奶面前说声:“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那几年拿压岁钱,我一直是背对着的,依旧不看,直接塞在口袋。反正也要充公一大半。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长大了,开朗了。每年过年也不再和奶奶一起睡了,为的是给他们一个惊喜。过年这一天,我会早早起床,算准了时间,估摸着他们也该醒了,就动身拜年,从妈妈房里到奶奶房里的路上,一直唱着《恭喜发财》的歌曲(给他们提个醒),到达目的地之后,我便两手握拳弯腰道贺说着:“祝您身体健康,财源滚滚来。”接过压岁钱后,我的脸上还荡漾着久违的红晕。我第一次仔细看了压岁钱,这幅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它是由一只粗糙的黑手递过来的。钱被大红色的纸包着,遮着的,还带着体温,再抬头,迎接我的是一张微笑着的苍老的脸,和那如盛开的花朵般灿烂的明亮的眼睛。我缓缓接过那红包,转头就走,因为我怕自己会哭出来。红包里包着220元,是奶奶今年积蓄的1/6,家里的钱大部分都给爷爷看病了,平时还要为爷爷买补品和药,就没剩下来多少。我顿时感到自己以前是多么不懂事。

当我拿到压岁钱时,小时候是喜悦,长大些是不情愿,现在是心疼。

【简评】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了拿压岁钱的事。细致地描写了现在拿压岁钱的经过,“粗糙的黑手,苍老的脸,带着体温的压岁钱……”令人感触较深。这份沉甸甸的爱,我们要铭记心间。等将来长大了,我们要回报更多的爱给我们最尊敬的长辈。他们是世上最淳朴无私的人。

篇9:关于王文韶的日记

王文韶是清末扬历中外的大官,为人有名圆滑。沃丘仲子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官吏”门中王的小传说他“柔媚无风节,罕持正议,时论颇讥之。”《清史稿》本传也说他“然更事久,明于趋避。”龙顾山人《庚子诗鉴》(《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言“王文勤(文韶谥)再入枢府,遇事但持大体,时有‘琉璃球’之目。”燕谷老人张鸿的《续孽海花》记载王文韶有外号“琉璃蛋”,大约当时确有此称。《清稗类钞·才辩类》“王文勤设词拒人”条及《雅量类》“王文勤楷书蹈字”条,皆记王氏巧于应付的故事。但在日记里王文韶也偶尔坦白发表对同时人物的评论,多少年后的今天看来,他的话还是代表了当时的公论,也符合以后的历史发展的实际。那是远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之前的年月,王文韶说陈宝箴“为人具干济才,心地亦光明磊落”,说张佩纶“言人所不敢言”。他认为任直隶知县的劳乃宣“留心洋务,任临榆时政声卓著,人才难得。”而对同僚湖北巡抚何则讥其褊狭。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八月十四日记:“接右铭(陈宝箴字)来牍,详陈苗疆善后章程,既有见地,亦肯担当,心窃伟之。”二十余年之后,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六月初六日记云:

接右铭五月十六等日手书计两函一十八纸,历述地方及办理

情形,‘雷霆走精锐,冰雪净聪明’二语,足以方斯气象,一

时杰出,洵不愧也!书中论及吏治有云,‘访求疾苦,实所痛

心,不惜以身为怨府。犹忆鄙人不肯极其所往之言,多从末

减。否则此辈直当置之黑暗地狱中,使永世不见天日。’非具

有一片真诚,乌能出此!志之以见其骨干云。”

对于陈宝箴一贯钦服之意,情见乎词。光绪二十一年汪鸣銮因得罪西太后,被罢免吏部侍郎,永不叙用。王氏十一月甘六日日记云:“柳门(汪鸣銮字)罢官后曾驰书慰之,接复信,意气和平,能见其大,至足佩也。”这些都和王氏平日“柔媚无风节”的表现颇相径庭,于以见昔人日记大都本不准备示人(李慈铭之流除外),因而往往反映出真实思想感情的某些方面。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八日记云:“黔藩邵实孚积诚到京来见,慎默寡言君子也。”邵为亡友邵循正之祖父。蛾子《食录》(载《中和月刊》第四卷第九、十合期)“翰林仪品”条记述翰林轶事,亦称“宝廷、张佩纶、邵积诚以直言闻,皆能自树立,不苟因循。”我的曾祖父与外祖父也都见于日记,并有几次记与周玉山中丞长谈,可惜的是都未留下可以满足我好奇心的人物评论。

大官僚受到皇帝的优遇,自然感激涕零。但有些优待措施也让一些大官僚们,特别是年龄较大的人颇以为苦。这些抱怨当然轻易不会公然见于记录,而日记里却可供发泄。《清稗类钞·朝贡类》“召见膝裹厚棉”条云,“大臣召见,跪久则膝痛,膝间必以厚棉裹之”,但上年岁的人仍然颇以为苦。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一日记云:“此次病后眠食一切早已如常,而腿膝软弱,入对逾刻即费支持。本日见面二刻五分,起立时右足不灵,遂至倾跌,子玖(瞿鸿)扶之始起。虽幸无损伤,而衰象日增于斯可见。俯仰身世,辄唤奈何!”《清稗类钞·朝贡类》“三枢臣朝拜倾跌”条云,“光绪辛丑,两宫自西安回銮以后,时军机大臣为荣文忠公禄、鹿文端公传霖、王文勤公文韶,年皆耆耋,一日,朝拜方兴,文端误践文勤朝衣,文端既跌,文勤亦仆。文忠为文勤所挤,又仆,遂皆叩首而兴。孝钦后为之莞然,德宗亟命太监掖之”。王文韶日记到光绪壬寅(一九○二)为止。不知《类钞》所录之记载为日记所述之误传,或别有一次也。另一处抱怨更明显,光绪二十八年八月十五日记云:“述旨后赏德和园听戏,东边只两桌,御前三王一桌,四军机一桌。人数太少,竟日未能抽身小憩,酉正二刻(约下午六时半)同儿来始散,戏却极好。亦勉力支持矣。”

王文韶在湖北布政使任上,同治七年曾接待一次经过武昌的越南贡使。日记中详记拜会及宴飨情况。十一月二十七日记云:“越南贡使到省,……差内通事持红禀来拜,上书:‘越南越南(?)国陪臣某某拜○票○○天朝湖北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王大人阁下斗照:兹者天阊远即,汉水初经。黄鹤楼高,不隔秦川之树;红莲幕启,愿依君子之风。向若非遥,登门为幸。’共八行。向例使臣到岸,督抚以下均差人持帖出城慰劳。帖长一尺四、五寸,中书天朝某某大夫某官某人拜。”可以与越南贡使的事对照印证的,有疏球贡使过江苏的记载。徐珂《清稗类抄·朝贡类》所录“琉球贡使”条记同治四年琉球贡使过常州,武进、阳湖两县令到使舟迎候,“舆立河干,两县令端坐不动。执帖者以名帖两手高举,高呼‘使臣接帖’。于是正副二使臣出,向岸长跪,以两手各捧一令名帖,戴于顶,口中自述职名焉。两令但于舆中拱手,令人传免而已,不下舆也。礼毕,使者入舱,两令亦呵殿归署矣。郡守位尊,不往拜也。两令名帖,以红纸为之,长二尺,宽八寸,双摺,居中一行,大书‘天朝文林郎知常州府某某县某某顿首拜’,字大径二寸许。”

王文韶十一月二十八日又记云:“两院赐越南贡使宴,在南院设席,督抚正坐,司道首府旁坐,再下设使臣座三,东一西二,均用矮座。督抚升堂后,导引官带同贡使自东角门进门。至则在头门外官厅少候,隶报门曰:‘越南贡使进。’由东月台历阶至堂檐下,行一跪三叩首礼,督抚起立举手。礼毕,分两旁向上立。督抚传通事至前,令向使臣问国王好。通事传语,跪禀答讫。次问年岁好,次问一路辛苦否,均由通事传语,跪答。慰劳毕,即命入宴,仪门内演戏。通事持国帖,具礼呈两院,均璧不受。戏三易,使臣起立谢宴,行一跪三叩首礼。导行官由两月台下,带出仪门回外官厅。自使臣以上给赏有差。”关于琉球贡使的飨宴,《清稗类抄·朝贡类》也有类似记载:“浙闽总督有验贡之例。是日,总督坐大堂,司道旁坐,府县立侍案侧。两贡使手捧表文贡单,至头门即跪,报名,膝行而进。至公案前,以表文贡单呈验。总督略阅一过,传询数语,命赐食。即有一役以矮桌二,置大堂口,酒肴亦续续至。二使叩头谢,就堂口席地坐而食之,各官仍坐堂上也。须臾食毕,复向上九叩首谢恩毕,乃鸣炮作乐掩门。”

从王氏日记的描述和《清稗类抄》所录,看出“天朝”与“藩属”之间的礼节异常森严。越南正使黎峻是三品的翰林直学士,而对中国的总督巡抚行跪拜礼,督抚的回答只起立举手而已。琉球使臣跪拜,而县令端坐不动。督抚和县令慰劳的帖子之长大,也不外乎为体现天朝的威风和气派。清署名宦乡老人著《宦乡要则》卷三有“汉宫拜夷使帖式”云:“夷使过境,汉官用拜帖,即以整红一张,打直有三尺长,二尺余宽。如湖南知府写‘天朝朝议大夫湖南某府知府○○○拜’。自上一直写到底,不留分寸。字须大些,以示尊也。”所言可为佐证。日记所谓“均用矮座”,指三位越南贡使的座位,而不包括督抚座位在内,从琉球贡使之矮桌席地而坐可以印证。近来有人讨论封建时代中国与越南的宗藩关系,认为不应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关系等量齐观,这当然完全正确。(杨立冰:“中越宗藩关系之我见”,载《中国东南亚研究通讯》一九九二年二一三期)但如果说“越南贡使团成员被当做贵宾,他们在中国境内期间受到中国朝廷和途经省区的热情款待”,则未免用今天国家之间平等相待的精神去想象封建时代,完全忽略了封建社会“天朝”和“藩属”的那种高下悬殊、界限森严的关系了。

整理古代典籍工作存在一大问题,是如何正确标点。看来整理近代人物日记亦有类似情况。《王文韶日记》文字并不艰深,而仍有标点之失误之处。188页“向周铁园太守借得《资治通鉴》补刊本计八十本,嘉定严永思先生(衍)手辑也。”《资治通鉴补》是严衍所著书名,补字应在书名号内。926页“彬孙索购《通鉴》及宋元明纪事本末全部并纲鉴正史,约就官书局购予之。”约字属上,《纲鉴正史约》是书名,明顾锡畴撰,清陈宏谋增订。其书三十六卷,是旧日私塾中童蒙习用的历史教材。958页“徐耕芗、乔梓回南”,如此标点似为徐乔二人,实际乔梓是称人父子的客气说法,不应有尖点。此例又见1081页:“甄甫、乔梓及沈吉斋大令。”151页“寅正遵换二品顶戴,补服恭设香案”,逗号应在补服二字下。247页“榕翁几不能耐急,婉止之”,逗号应在耐字下。937页“此事至此始放心甚矣,撤营之不易也”,逗号应在放心二字下。953页“介挺原稿尚有‘出乎情理之外’及‘失之过刻,有伤国家原气’等语,初未经意。及封发后时已四鼓,桢儿谓余此事总不放心之数语尤为不妥。余思之良是,因令将摺匣追回。”标点者未读通此文,故至漏点两处,应是“桢儿谓余,此事总不放心,之数语尤为不妥。”之字作此解,日记下文即有“若非去此数语”一句,可以为证。还有一处由于标点错误,不仅失去原文韵味,而且弄得文义不通。144页:“出示奏稿,大为中丞批抹申斥。杠子重重,并有‘胡说也’、‘配’字样,意殊不平。阅之固有未合处,然批斥亦复太过,无怪其难受也”。原文应点作“……‘胡说’、‘也配’字样”。“也配”犹言“你也配”,北方口语习用,乃申斥之词。配字单独点出,就不知所云了。清人信札、日记中往往用籍贯为代号,如湘乡、合肥,当时人皆知其所指。也有止为当事人所知而别人不易理解者,如张佩纶致张之洞密函中“僧”指醇王,“道”指恭王,“佛”指西太后,只有熟悉晚清掌故如陈寅恪先生,才能到眼即辨。(见石泉、李涵:“追忆先师寅恪先生”,载《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还有一种借古人姓名渊源而用为代号,如王文韶在湖北时日记中有时出现“水部”。梁时著名诗人何逊曾官水部郎,后代文人因称他为水部。王文韶用以代指他的顶头上司巡抚何,虽不一定出于保密,也是一种不愿指斥姓名的委婉说法,今之读者恐未必领会也。

一九九三年一月三十一日写成于燕东园

篇10:日记:压岁钱

2月10日 星期日 天气 晴

一大早妈妈把我从被窝里叫醒,催我起床,说人家都来给奶奶拜年了,赶紧起床。奶奶、二伯和二妈让我给他们磕头,我就在被窝里给他们磕头,他们都哈哈大笑,还给了我压岁钱,我说不要,他们非要给。我就把钱都给了妈妈。妈妈也给了哥哥压岁钱。我把我收到的压岁钱都交给了妈妈,妈妈保管着。

篇11:日记:压岁钱

在许许多多的节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因为,过春节不仅可以放烟花、玩鞭炮,享受美味大餐,还可以收到许多红包。

每年过年亲人们都会跟我很多红包,红包里装的可都是压岁钱。今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舅爷爷、姑奶奶、姑姑等人都给了我压岁钱。我数了数,数额还不少,有好几千呢!

大人们给小朋友压岁钱可不是白白送的,收到压岁钱的人,就相当于收到了别人的祝福,是祝福每一位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幸福快乐、机智自信的。

我喜欢把我的压岁钱存在妈妈那儿,平时需要用钱的时候,我直接跟妈妈要。妈妈就像我的专用银行一样,供我存钱和取钱。我的压岁钱一般都是用来买衣服、学习用品和书的。当然,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我也会用压岁钱来给他们买生日礼物,有时我也会请爸妈吃饭。

篇12:日记:压岁钱

传说,过春节时,就会有一只叫“祟”的小妖,来到小孩的床边,摸一摸小孩的头,小孩从此就会变成一个傻子,所以,大人们就在小孩的枕头下放了八枚铜钱,没想到,小妖竟怕了那八枚铜钱,所以过春节时就有了一个习俗,给压岁钱。

今年,春节时,我也拿到了4500元的压岁钱,这对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我得好好想一想该怎么花。思来想去,我准备把这4500元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当然就是给我自己啦,我觉得应该给自己20xx元,因为我忙碌了一个学期,要好好犒劳犒劳自己,我要把其中500元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因为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再用800元买一些以前自己想买,但却不能卖的东西,如一些玩具,再用700元付一些学杂费。想好了自己的,剩下的就只能交给妈妈了,不过今年与往年不同,妈妈说压岁钱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因为只要希望工程建设好了,就会有许多孩子得到益处。

听了我用压岁钱的方案,你觉得合不合里呢?

上一篇:第12课汉武帝的大一统下一篇:班主任寄语怎么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