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优秀教师简介展板

2024-06-19

学校优秀教师简介展板(通用8篇)

篇1:学校优秀教师简介展板

在传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 在创新中提高

——******学校简介

******学校位于××××××,××××××

学校硬件设施齐全,配备了实验室,并设置了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科技活动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心理咨询室、舞蹈室、画室等部室。这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校作为一所发展中的小学,针对实际制定了以“抓管理、提质量、谋生存、求发展”为办学思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战略目标;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办学宗旨。本着“科研兴校、质量立校、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发展特长、形成特色”的办学原则,把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创建各类示范学校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狠抓师德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使得学校管理开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形成了严谨、踏实、进取、奉献的教风,形成了勤学、博学、乐学、活学的学风,形成了严教、勤学、团结、奋进的校风,形成了博学育才、厚德载物的校训。

我校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开展艺术欣赏、古典诗词鉴赏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等,学习现代技术,培养音体美特长生,积极举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读书节,开展教代会和运动会,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在我校已经探索出了卓有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在创建“平安、文明、和谐、绿色、书香”校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结合学校实际,从强化“三风”建设入手,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组内互动,骨干带动,校际联动,外出学习等形式,把教研教改、教师培训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课改模式,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近年学校先后被授予××××××等荣誉。

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教研教改工作、教师培训、德育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推动了学校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现在已形成一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教研成果值得褒奖。我们坚信只要全体师生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学校将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我们相信******学校将会成为大凉山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教育的沃土上培育更多的桃李。

创新德育工作

开启新的局面

我校从学生主体和学校实际出发,花力气,做文章,下功夫,将“健全组织,严格要求,方法灵活,讲求实效”,确定为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三线协力,两网互补”为德育框架,进一步强化“队伍全员化,管理科学化,途径多样化,内容具体化”的德育模式,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课堂德育教育渗透为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之路,形成了德育工作“七个一”机制:建设一支德育工作骨干队伍;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行为习惯养成、安全、心理健康教育为一条主线;学生常规管理一个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有学校德育特色的一组活动;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学生常规要求”;开发、挖掘德育资源,建立一个德育教育基地,每开展一次“十佳学子”评选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主题班会、学雷锋、捐款献爱心、社会实践、观看优秀教育影片、升旗、国旗下的演讲与宣誓、普法宣传、家长会、师生座谈会、文明班级体创建、班干部培训、十佳学生评选等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我们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工作实效,校园安全、稳定。

开展有效教研

提升办学品位

坚持以教研促教学,在教学中教研,使得教研活动规范化、常态化。现已形成大教研小格局全员化的教研特色。实施教研活动周周安排、周周检查,蹲组领导综合评价。教研活动定主题、定时间、定地点,定主持人,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有反思、有实效、有评比、有记录。并要求科任教师完成“五个一”活动任务,作为业务评估的内容,即认真上好一节公开课,交一篇论文或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进行一项小课题研究,写好一本业务学习笔记和一本政治学习笔记,每学期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每学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大力开展优质课评选、实验教学展示课、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在听、看、评、议、思中,提高教师教研水平。

通过加强对教研教改工作的领导,使得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切实推动了教研教改的发展。有145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获奖,有75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现承担市级课题“基于问题式教学的课程实践研究”的开展。被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2013-2017年实验学校。

教学成绩硕果累累

学校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为办学方针,学校师生团结一致,学生苦学,教师苦抓,学校不要求学生死记硬学,要求学生巧思善学。在现任校长吴杰的负责下,学校教育教学成绩近三来年稳步上升,尤其是在2012年的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中,我校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其中45名学生考入俊波中学,22名学生考入阳光,70名学生考入七中实验班。2013年的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中,我校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其中名学生62考入俊波中学,15名学生考入阳光,84名学生考入航天学校,92名学生考入七中实验班.。

阳光体育运动

靓丽校园风景

我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着力促进学生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高度重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工作,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运动,坚持“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的原则,认真落实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让学生在阳光下健康成长,快乐生活。通过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靓丽了校园风景,点燃了生命激情。在学校精心策划下,开展了师生拔河比赛、足球赛等,学校举办了田径运动会,成立了体育锻炼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给校园增添了青春的活力,给学校带来了无尽的生机。先后在******市第一、二、三届足球比赛中荣获第四名、第二名、第四名的好成绩。

狠抓教师培训

加强队伍建设

针对我校年轻教师多的特点,我们以“一摸、二扶、三带、四压、五举”为措施,实施教师培养五年计划,即:第一年摸底,第二年帮扶,第三年带徒,第三年压担子承担重要任务,第五年举荐为骨干教师。采用校本培训的模式:组内互动、骨干带动、校际联动的形式,把教研、教改、培训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益和办学品位。我们以校本培训为主辅之以校际交流和外出培训,具体开展了以下一些卓有成效的活动。

(1)包组到人,督查落实。为加强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学校设置三个教研组,副校长、主任每人包一个组,任培训组长,亲自挂帅,统一引领,及时反馈,督查各教研组将教师培训工作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2)深入课堂,整体提高。将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通过蹲组领导不打招呼推门听课或安排组内听课,课后查看教案,点评课堂教学得失,指出改进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激励教师自我反思,同时学校订阅了大量的图书、杂志、报刊,购买了大量的教学光盘、碟片,以便教师学习,整体提高教学能力。

(3)搭建平台,对话交流。学校通过专题讲座和报告、教学经验交流会、考试分析总结会,优质课评选、教学观摩、示范课、研讨课、公开课、集体备课等活动,积极进行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实话实说,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4)骨干引路,同伴互助。为整体推进、带动年轻教师、新教师成长,使得新教师在结对帮扶活动中入门、上路。学校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都要帮扶本组内的一名教师,明确自己的帮扶项目,比如:有效备课、说课、评课等。

(4)外出学习,校际交流。近两年,我校有40多名教师远赴成都、泸州、绵阳、自贡、宜宾,近到城区小学外出参观、学习、听专家讲座等,凡是外出培训的教师回校后要交培训笔记和培训心得或总结,并上一节汇报课,使得组内教师受益。积极开展与成都市棕北小学、******市一小、普格附城小学的校际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经验,通过试点实验,大胆尝试,积极反思,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加强制度建设

转变工作作风

为大力提高教育教学教研质量,我校以“双常规”目标管理为依据,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切实转变了教师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使量化评估走上了精细、实用、严格、科学的道路。尤其是将质量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从而形成了朝气蓬勃、紧张务实的教育教学氛围。

(1)制度系列化。修订、补充、完善了业务奖惩制度、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教学常规要求与教研活动要求、部室管理人员考核办法、业务学习制度、课堂考勤制度、教职工会议制度、绩效工资量化考评制度等一系列教学管理考核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考核。

(2)岗位竞争化。树立全新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目标管理,定岗定责,建立优化组合和淘汰机制。通过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价,对于满意率极低的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制,采取结对帮扶措施,要求教师跟随老教师、骨干教师学徒,学习备课、上课、评课,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增强教师的危机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荣辱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事业心。

(3)学习常态化。学校周周安排教职工例会,组织教师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规、政策以及各种文件精神和会议精神,并结合学习写出心得体会,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定期开展教学工作会议,进行阶段性总结,进行周密部署近期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计划如期开展,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切实提高了师德修养,转变了工作作风,规范了办学行为,真正形成了爱生、敬业、务实、高效、尚德、进取的风气。

多彩的校园文化

开展航模制作,学生学习制作航模、海模。学校举办科技节、艺术节,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开展写字课教学,诵读《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开放了图书室、阅览室,鼓励师生借阅,拓展视野。另外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每个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藏书50余册,设置班级学习专栏,学校设置了板报、橱窗,及时更换内容,每个教室的一面墙壁上都粉刷了醒目而又内涵丰富的标语,让无声的文字不会说话的墙起到时时处处的教育作用。现在,班级有公约,有标语,楼道有标牌、名人名言、科技展览、名人画像,校园有花草,节日有活动,文化有活力,学校有生机。

上级领导的关爱

优秀的师资队伍队伍

模范教师

模范班主任

领导集体

有目共睹的荣誉

学校

师生

完善的硬件设施

历届校领导高度重视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上级党政部门的支持下,本届领导班子群策群力,现已建成教学楼1栋,综合楼1栋。装配了标准化实验室1个,1计算机教室1个,1多媒体教室1个,图书室1个,藏书14399余册,阅览室1个,科技活动室1个,心理咨询室1个,体育器材室1个,舞蹈室1个。现学校还拟建标准化食堂1个。

篇2:学校优秀教师简介展板

XX乡(镇)

“两基”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XX乡(镇)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 月)

乡镇“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内容框架:

标题: XX乡(镇)“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XX乡(镇)人民政府(二○一一年 月)

正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乡(镇)检查“两基”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两基”工作情况从四个方面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一)乡(镇)概况

(二)教育基本情况

(三)两基指标达标情况(按《甘肃省两基国检指标体系》进行介绍。)

1.普及程度:2.教师队伍:3.办学条件:4.教育经费: 5.教育质量:6.学校安全管理:7.扫盲情况:

二、主要做法(围绕以上7个方面发掘亮点,汇报出典型做法、事例,采取的工作措施要浓墨重彩。)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既要结合实际说出本乡镇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又要注意不能与前面部分相矛盾。)

四、今后工作打算(既要有今后“两基”工作的整体思路,又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路。)

封面样式:

“两基”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X X 学 校

(二○一一年 月)

学校“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内容框架:

标题: “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XX学校(二○一一年 月)

正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校检查“两基”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两基”工作情况从四个方面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概况(包括自然、经济社会、校情)

(二)两基指标达标情况(按《甘肃省两基国检指标体系》进行介绍。)

1.普及程度:2.教师队伍:3.办学条件:4.教育经费: 5.教育质量:6.学校安全管理:7.扫盲情况:(独立初中、完中不写)

二、主要做法(围绕以上7个方面发掘亮点,反映出本校办学特色和成功的符合教育方针的做法,以及在“两基”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涌现出的鲜活的成功事例,采取的工作措施要浓墨重彩。)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既要结合实际说出本校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又要注意不能与前面部分相矛盾。)

四、今后工作打算(既要有今后“两基”工作的整体思路,又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路。)

乡(镇)基本情况简介内容框架

标题:XX乡(镇)基本情况简介 内容: 第一部分:

简要介绍本乡(镇)自然、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以及特色、特点。第二部分:

简要介绍本乡(镇)教育基本情况。第三部分:

简要介绍本乡(镇)在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加强学校管理方面的特色工作以及取得的成就。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内容框架

标题:XX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内容: 第一部分:

简要介绍学校自然、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以及特色、特点。第二部分:

简要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第三部分:

简要介绍学校办学理念、管理特色和校训以及取得的成绩。

乡镇、学校展板制作要求

1、展板尺寸:宽80㎝,高120㎝

2、展板内容要围绕“两基”迎国检的七个方面进行设计;

3、展板形式要求图、表、文并茂,彰显“两基”工作特色和取得的成就;

篇3:学校优秀教师简介展板

美国专业发展学校 (ProfessionalDevelopment Schools, 以下简称PDS) 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由大学的教育学院与地方公立中小学或学区合作来进行教师教育的学校。PDS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学校改革三大功能于一身, 其目的在于改善教师职前培养的水平、鼓励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促进学校和大学的发展。

美国教师教育经历了由中等师范学校到高等师范学校, 继而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过程, 到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以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研究生院为主的开放的教师培养体系。一个世纪以来, 美国的教师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不断受到国内教育界内外的质疑与批评。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国家处在危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调查报告, 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该报告疾呼, 美国教育正在被日益严重的平庸成绩所侵蚀, 国家正处于危险之中。报告还指出美国教师教育存在严重问题是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之一。这份报告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要求强化学校的教学水平, 对教师进行能力评价制度和实行专业报酬制度。1986年, 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工作小组发表了《以21世纪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的报告, 指出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核心与关键, 并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此外, 霍姆斯小组于1986年和1990年分别发表了名为《明日之教师》与《明日之学校》的两份报告。《明日之教师》提出了明日教师应该具备的种种能力和五项基本改革观念及具体建议, 其中第四项是密切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 并且在这份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建立“专业发展学校” (PDS) 的概念。另一份报告《明日之学校》阐述了有关专业发展学校的详尽研究以及建立这种学校的原则和改革教师培训课程的建议。自此, PDS这种运作模式很快在霍姆斯小组的多数大学中被具体推广, 得到了全美各个学校和大学的支持, PDS也逐渐成为美国加强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

PDS产生至今也不过短短20年时间, 但其发展却非常迅速, 1997年全美共有600多所PDS, 到2002年已达到1 000多所, 几乎遍及美国各州。据统计, 在教师培养认证委员会 (NationalCouncilforAccreditation ofTeacherEducation) 认证的525所大学中有30%都参与了PDS学校[1]。在PDS迅猛发展的同时, 与之相关的法案也陆续出台, 《美国挑战教师优异之法案》 (TeacherExcellenceinAmericaChallengeActof 1997, S.1169) 便是其中之一。该法案“为建立PDS促进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建立学校———大学伙伴关系提供竞争性的资助”, 其目的在于为PDS快速增长提供便利。目前, 美国很多州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对PDS非常重视, 如明尼苏达州教学董事会规定在其教师许可改革项目中, 教师在PDS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马里兰州的高等教育委员会, 要求该州的师范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在PDS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PDS还得到了很多基金会、教师教育国家认证委员会 (NCATE) 和教学与美国未来国家委员会 (NCTAF) 的支持[1]。

二、美国PDS在发展中体现出的几个特点

(一) 合作———PDS的根本支点

合作是PDS的核心概念, 是PDS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观念, PDS的一切活动都要基于合作的基础上进行。PDS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建设的, 建设PDS的大学与中小学双方共同协商, 签订合作协议, 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大学向共同合作的中小学派遣指导教师和师范实习生, 指导教师定期前往中小学根据中小学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师教育;中小学负责向大学的师范生提供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及实践机会, 同时与大学教师一起, 组织实施本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大学与中小学在双方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制定出PDS的建设方案、活动计划、实施步骤、具体内容等。不仅如此, PDS组织的严密分工, 使得对PDS学生实习的合作管理成为可能。在这种密切合作的关系中, 大学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方案制定者、实验过程控制者, 而是现代意义上的指导者和咨询者;中小学教师也不单纯是消费者和执行者, 而是问题的发现者、计划的参与者、行为的检查者和成果的评价者。双方在PDS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共享彼此的专业技术、技能、信息资源等, 共同承担教师教育职责, 共同参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 发展———PDS的最终目的

PDS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发展, 发展不只体现在PDS的师范实习生和在职培训教师的进步上, 还体现在PDS的其他参与者身上。在PDS中, 大学教师经常到中小学授课和开展讲座、报告, 给PDS的学生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从而提高了PDS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理论素养, 同时, 中小学又给大学教师提供了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生动的教学情感体验, 这将无疑有助于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且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对于PDS的学生, 也就是在PDS中学习的师范实习生和进修教师而言, 一方面他们可以接受到来自大学教师丰富理论知识的滋养, 另一方面中小学又为他们提供了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实习机会, 在实践中掌握教学技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积累教学经验, 加上中小学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指导, 一定会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向高素质的教师迈进。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 这是一次更新陈旧教育教学理念、追求素质提升的绝佳机会。 (2)

(三) 以人为本———PDS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PDS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首先, 在PDS教育内容上, 改变了传统的“知识本位”模式, 由以往只注重强制性地为师范生安排学习内容转变为更多关注人的需要。PDS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其次, 在组织层面上, PDS的组织目标更加人性化。PDS注重人的因素, 将目光由单纯面向工作任务的完成转向对人的关切, 注意发挥组织成员在PDS中的主体作用, 满足其合理需要, 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最后, 在教师管理层面, PDS更多地依据教师的职业化特点致力于:创造和激励教师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丰富教师的工作内容, 鼓励进行行动研究, 与大学教师共同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增加教师工作的自主性, 使教师更多地参与工作的决策, 通过“分享权利”帮助教师释放更多的潜力。以人为本的理念, 贯穿于PDS成长的始终和方方面面。

(四) 绩效责任———PDS的动力源泉

PDS合作伙伴间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是共享的资源, 并且他们依据绩效责任来合理地配置共同的资源。对PDS而言, 绩效责任指在获得优质资源的同时, 必须要优质地完成所担负的责任 (5) 。也就是说, PDS合作伙伴中的哪一方优质高效地完成了相应的任务, 就可以分配到优质、充足的各种资源;如果其中一方没有很好地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自己的任务, 那么它本应该得到的资源就会减量, 甚至被取消。而足够的资源是任何一所学校存在与发展的基本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 PDS的成员都会充满责任意识与积极性, 努力完成分内的任务, 促进学校的发展。由此可见, 绩效责任是推动PDS开展优质教育的动力源泉。

三、几点启示

(一) 教师教育要在大学与中小学的密切合作中进行

我国目前的教师教育基本上还是“终结性教育”, 即由师范院校一次性完成对师范生的培养, 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分割, 大学与中小学之间互不相干。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对师范生的培养严重脱离中小学的教学实际, 对师范生培训时间短且流于形式, 导致师范生从教后不能胜任中小学的实际教学工作。另外, 中小学教师由于缺乏重新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 面对新课程改革中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感到束手无策, 无法深入学习体会, 这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阻碍教育改革的一大障碍。在美国PDS里, 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负责师范生的培养, 参与合作的大学教师将会在中小学参与各种教师集合, 观察实习生工作, 组织师生讨论, 有时也走上讲台执教或做报告, 他们给中小学带来新思想, 同时也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带回大学做研究。参与实习的师范生在与有合作关系的中小学做一年的实习教师, 在实习过程中, 他们像正式教师一样参与学校的全部活动, 美国PDS培训模式对教师教育的有效促进, 促使我们反省我们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也应密切大学与中小学的联系, 使其对教师教育发挥各自最大限度的作用。

(二) 教师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参与与支持

综观美国PDS兴起绝非偶然, 背后有强烈的舆论支持和国家政策一系列的保障, 美国联邦政府及州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用拨款资助等形式来督促教师的继续教育, 教师教育认可机构 (NCATE) 、教师晋级和加薪等都和教师教育紧密关联。事实上,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赢得了全国上下广泛的参与, 从大学到中小学, 从教育各个协会到社会团体, 从政府机构到非政府机构, 都对其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全国建立了许多研究教师教育的学术团体, 他们为PDS的创立和发展倾注了巨大的精力。而我国的教师教育则仅仅停留在教育系统内部, 而且还各自为政, 缺乏联系, 国家的支持政策有限, 社会团体的参与就更为鲜见。美国PDS成功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 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 而应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没有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与支持, 教师教育就难以取得成功。

(三) 确立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念

我国现有的教师教育仍然是以教师职前培养为中心的一次性“终结性教育”, 忽视教师的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 导致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职后培训存在严重分离的现象。现有的师范院校负责培养新教师, 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教师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 这种两相分离的格局, 使得教师教育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情况。同时, 在部分进修院校内, 教育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在延长职前培养年限提高学历的同时, 从终生教育的观念出发, 通过PDS成功实现了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和职后教师的培训教育, 保持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关联性和连续性, 推进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和专业化。因此, 我们可以采纳借鉴美国PDS的模式, 建立将教师培养、入职教育和教师培训融为一体的教师教育机构, 使师范生和进修教师在这里学习到他们所需要的技能与新知识、新理念, 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成为一个动态的、持续的、无止境的过程。

(四) 教师教育要注重“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研究型教师”是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而“研究型教师”在美国PDS中得到很好的体现。PDS以反思型实践为理论基础, 强调教师是反思实践者、教师是研究者, 在PDS中, 研究的气氛弥漫于所有参与者之间, 贯穿于教师教育始终。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前提是自愿原则, 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 中小学教师可望从理论研究者那里获得直接指导, 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而具备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大学教师, 通过和中小学教师一起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 也可以使大学教师自身所具有的教育理论得到发展。“研究型教师”的观念给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必须具有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以往教师教育中是不多见的。为此, 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的课程中应加大研究方法论的内容, 教师必须学会如何设计、开展和评价研究活动, 学会如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出原理。教师在实践中反思、研究、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是教育科学的宝贵财富, 也是教师教育走向专业化的有力证明。

摘要:专业发展学校是美国教师教育的突破口和新动力, 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在美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专业发展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几个明显特点, 透视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的办学特点和成功经验将会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PDS,产生与发展,特点,启示

参考文献

①张婷.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动力[J].世界教育信息, 2007, (4) :29-30.

②Marsha Levine.Why Invest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chools?[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2, (3) :35.

篇4:优秀的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

提高专业素养,提升教师能效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老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一语道破教育的真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作为一所学校,为师生提供良好教育教学环境是保障教师正确引领学生的关键。

教师是学校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保证,而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程度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还是挫败感、沮丧和压抑感。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打造名师队伍。与此同时,学校还极力培养青年教师,促使其快速实现专业成长。一方面,学校鼓励、支持、组织青年教师通过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为老师们购买专业书籍,推荐书目,鼓励校内听课和外出交流,引导其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学校成立了读书协会和研究生协会,实施“青蓝工程”,召开学习型教学研讨会,实行团队互助。此外,学校还邀请教育界名家主讲“濂溪大讲堂”,与教师深度交流,实现专家引领。近年来,学校还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校本培训基地,并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签订“战略合作基地学校”协议等。

学校还不断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度,为教师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如今,学校的电子白板教学设备均已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全校教师的教学电脑配备齐全,实现了校内无线上网;考试全程监控双向系统和双向电视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计算机房间,电脑多台,添置了网阅卷系统。

追求卓越,功深自成。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报刊表各类文章数百篇,多名教师获国家级奖项。

丰富课余活动,增强教师愉悦感

乌申斯基曾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健全而高尚的人格教育的基础。

学校现有教师400余名,无论是德高艺馨的名师,还是初育桃李的新人,学校一律平等相待。学校关心所有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关注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这种真诚的关怀几乎是全方位的:从入职培训到专业成长,从日常琐事到婚姻家庭,从子女入学到工作就业,从风华正茂到桑榆暮景,无不蕴含着学校的殷殷之情。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校陶冶教师情操,健全教师体魄,增强教师愉悦感的有效途径。2012年成立的“九江一中全民健身协会”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在业余时间开展文体活动。4年间开展活动百余次,参加的教师有数百人次。每年二月定期开展的“师风师德教育月”活动,更是使全校教师的师德水平整体提高,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可。

存小異求大同,提升教师幸福感

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生活中人与人相处,“存小异求大同”都是处理问题的上上之道。正因如此,学校多年来始终秉承“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追求和美的至高境界,以和谐共事助力学校发展,追求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团队关系、家校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和谐。第一,学校以公平的信念构建起了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营造了融洽、和谐的干群关系。第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优质教育的前提。学校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创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第三,良好的团队关系是个人发展和集体事业昌达的重要保证。学校致力于打造以彼此尊重、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为主要特征的团队关系。

倾听教师心声,提高教师幸福值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情感、职业困惑、专业化程度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为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大“瓶颈”。如此,作为学校在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关注教师的健康成长。

本着“倾听教师心声,提高教师幸值”的目标,学校坚持以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为根本,努力创造和谐、锐意进取的氛围,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首先,保障物质性收益,满足教师生活的需要;其次,提供优质的办公环境和教学条件,满足教师工作的需要;再次,保证安全感、自尊感和沟通的渠道,满足教师心理的需要;最后,让每位教师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和悉心的关怀,享受尊严,满足人格的需要。

通过推动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实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学生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示范全省,影响波及全国;在高考中,学校学子连续数年在九江市独占鳌头,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

“天道酬勤。”学校通过打造幸福教师队伍,培育阳光健康、全面发展人才的道路已初见成效,展望未来,相信学校会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带领全体师生,向着新的目标再次出发。

篇5:乡村学校如何留住优秀教师

长期以来, 好教师“进不来, 留不住”, 这是农村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农村学校为什么留不住优秀教师的心?原因是复杂的, 诸如生活条件、待遇、资源以及职称评定都是制约因素。这不但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也关乎社会公平问题。2015 年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 年) 》, 《计划》中说,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 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从现实角度来看, 乡村学校如何才能留住优秀教师呢?

篇6:学校优秀教师简介展板

教育大臣尼基·摩根表示,“在过去5年,我们通过提高标准、提升期望、严谨改革等方式为数以千计的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仍然有许多青年人因为居住地偏远而得不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因此,我们通过NTS为教育水平欠佳地区派送优秀教师。”

在英国西北部地区,NTS已经在“教学第一”(Teach First)模式的基础上启动了试点,首批招募的100名教师将于2016年开始工作,最终目标是在2020年构建由1500名优秀教师组成的教学支援队伍。“教学第一”的创始人布雷特·威格多茨(Brett Wigdortz)表示,来自沿海和散居地区低收入社区的学生一直面临学习挑战,希望NTS能够为这些地区吸引和培养优秀的教师和领导者,最终让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充分释放其发展潜能。

篇7:学校优秀教师简介展板

关键词:学校人文环境,中职优秀教师,影响性分析

中职教师在整个中职教学中具有主导地位。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师的成长都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制约, 由于政治、体制以及环境的影响, 让这些中职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进而制约了整个中职教学的发展。学校人文环境对中职优秀教师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营造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能够为中职优秀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对他们的自身教学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下面, 就从制约中职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入手, 对学校人文环境在中职优秀教师成长中的影响进行简要探讨和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对中职优秀教师成长的作用

1. 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

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能够对中职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在中职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上, 学校通过完善各种相应的教学设施, 例如, 教学中的多媒体设备, 办公桌上安置的电脑等, 通过提高这些硬件设施, 为整个教师进行专业的教学工作提供基础。同时, 学校还应该考虑到优秀教师的成长途径, 为他们开展一些重要的专业培训, 让这些教师能够在培训中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 并运用到教学中来, 对整个中职教育的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中职教师的人格魅力上, 学校为这些教师营造良好的娱乐社交环境, 形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氛围。中职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下能够进行更多的娱乐活动以及社交活动, 这样能够让教师的精神面貌和言谈举止都更富有魅力, 在教学中感染学生, 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保障教师工作得到家庭的认可和支持。

营造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能够帮助中职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降低和消除家庭因素带来的影响。学校通过为中职教师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以及各种福利, 让教师的生活能够基本上拥有优质的保障, 这样就能够减少教师的家庭问题, 从而更好地维护中职教师在教学上的稳定状态。另外, 学校领导应该积极跟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 当教师的家庭出现不和睦的情况时, 学校领导应该积极和教师进行谈话, 帮助他们减少烦恼, 同时也和他们的亲人沟通, 让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得到亲人的支持和认可。

3. 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能够对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职教育体系中,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目前很多的中职院校都为教师的晋升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学校通过建立相关的评价体制, 将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表现都进行汇总和整合, 当他们的一些指标达到了相应的要求时就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 学校依照教师的教学效果采用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 例如, 在很多中职院校, 就业率最高的班级的教师会获得学校的奖金或荣誉等, 通过这样的模式来让教师在一种竞争的氛围中不断进步, 为今后的广阔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人文环境在中职优秀教师成长中的影响

1. 优秀教师的评价体制为教师成长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

优秀教师的评价体制是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评价体制除了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之外, 还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过去, 在教师评价体制没有出现时, 很多教师的提升会引起其他教师的不满或者抱怨, 这样对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这种优秀教师的评价体制的实施让每一个中职教师都处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 所有的评定都会依据相关的评估来进行, 这样就确保了整个优秀教师的评定过程中不会出现其他的主观认为因素的存在。中职院校在学校人文环境中建立这种教师评价体制对优秀教师的成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能够消除评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负面影响。

2. 家庭人文传统及亲人的态度对教师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家庭人文传统和亲人的态度对中职优秀教师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 家庭人文传统对教师的成长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的教学信念上。很多中职教师选择教学工作主要是受到家庭人文传统的影响, 一些教师的家庭就拥有很好的教学传统, 这样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很多中职教师的家庭成员都是教师身份, 这样方便了他们在教学工作上的一些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他们的长辈也能够将一些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 对他们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其次, 亲人的态度对他们在教学工作上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一些中职教师的亲人在看到其他人经商或者下海都赚到了钱, 对这些教师在中职院校教学表示反对, 这样就使得他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承受的压力很大, 也容易动摇他们成为优秀教师的信念。另外, 一些教师的亲人对他们的教学工作表示支持, 能够让他们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工作, 对他们的成长十分的有利。

3. 政策、人文环境为教师的成长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中职院校的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人文环境的建设能够为优秀教师的成长指引正确的方向。一方面, 中职院校的相关政策的出台, 比如说, 在提升工资待遇, 解决住房问题, 或者一些利于他们发展的政策, 比如积极营造学校人文环境等, 这些能够让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找到重心, 让他们的心态稳定, 为他们成为优秀教师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人文环境的好坏也会影响到他们在成长中方向的选择。学校领导的人文关怀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当学校领导缺乏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会导致很多的中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找不到工作的目标, 影响了他们积极的教学态度。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够让中职教师意识到自身的前进目标和学校领导对自己的期望, 能够让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从而为自己成为优秀教师提供充分的条件。

综上所述, 学校人文环境对中职优秀教师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针对这些重要影响进行分析能够帮助中职院校加强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 让教师能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素质, 明确自己的前进目标, 进而推动整个中职教学工作的总体前进。

参考文献

[1]周云, 彭光芒.人际传播中的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

[2]汪昌树, 潘建强, 罗林佳.珠海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探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

[3]张向葵, 孙天威, 张林.论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篇8:学校优秀教师简介展板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传统文化,教师成长

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地、深入持久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呢?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认为,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自然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为此, 中等职业学校要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 以此来影响教师的成长, 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

1.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是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大纲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 结合各地特点, 可以制定相关的特色文化约定。比如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就对教师提出了十二项内容:热爱职教, 勤奋工作;改革创新, 民主和谐;团结协作, 诚实守信;尊敬家长, 热爱学生;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心境愉悦, 强身健体。通过对这些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挖掘, 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从而影响着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2. 充分发挥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1) 中等职业学校要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 (包括辅导课、阅读指导课等) 。班主任、课任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渗透, 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挖掘教材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

(2) 利用各科教学。通过知识传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3) 通过各项活动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通过主题班队会、故事会、讲演会、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专题性教育, 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进行渗透教育。总的来讲, 要注意文化行为的引导, 坚持明理, 激情导行, 使受教育者在较高的层次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使其形成比较牢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精神。

3. 努力优化教育环境

(1) 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环境。通过提高教师素质, 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影响, 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宣传工具, 大力宣扬优秀传统文化, 形成优良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环境。

(2)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工程中占有特殊地位。它主要通过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与家风影响来实现。因此, 应通过开办家长会等形式, 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来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我国的家庭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 像流传至今的“岳母刺字”“孟母断织”等。好的家教会使子女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属于中华民族的子孙, 从而刻上民族的烙印, 从小就接受到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陶冶, 长大后, 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

(3) 优化社会环境。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有区域性的, 若没有学校所在区域的家庭、邻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共同努力, 是不能形成很好的风尚和传统的。只有社会共建, 创设良好环境, 才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4. 切实加强养成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民族精神的培养, 要在“化”字上下工夫。我们不仅要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观念的培养, 更要使广大教师深刻理解并把这些知识、观点化为自己的意志, 进而体现到自己的言行和对这种言行的渴望和追求之中。简要地讲, 就是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到教师行为规范上, 并针对性地围绕“行为规范训练要求”严格抓好养成教育, 使这一要求逐渐变成绝大多数教师的行为习惯。

5. 重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展览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场地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并办好各类园地、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等,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

(2) 引导广大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来实践民族传统文化。比如在清明节祭扫先辈, 帮助孤寡老人, 观看革命影片, 歌唱中华优秀歌曲等。

6. 改革渠道方法, 追求合力效应

新时期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作用, 以故事引趣, 以名言励志, 提高思想品德课效率。在教学中突出“四性”, 即“比学当关, 加强竞争性;照顾后进生, 注意全面性;边学边做, 突出实效性;以典型引路, 显示寻向性。”只有对这些渠道方法加以有效组织和运用, 才能产生合力效应, 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

上一篇:学术会议领导致辞稿下一篇:数学伟人华罗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