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机构设置

2024-06-19

美国政府机构设置(精选6篇)

篇1:美国政府机构设置

美国政府机构设置

美国政府的机构设置框架,源于美国联邦宪法。政府三个部门——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各自行使特定的职责,同时相互制约。

一、立法机关(美国国会)

联邦政府的所有立法权力被赋予由两院(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的国会。参议院由每州出两名参议员组成,共100人。参议员任期六年,每逢双数年便举行选举,改选参议员的三分之一。参议院主席由副总统担任,但除了在表决相持不下时,副总统并是没有表决权。众议院由各州按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众议员。美国国会设置的其他重要机构,还包括总审计署和国会预算办公室。

二、司法机关

美国的司法机关主要由最高法院、11个上诉法院、91个地方法院、以及三个有特别裁判权的法院以及联邦司法中心等机构组成。

最高法院和联邦法院的院长和法官由总统提名,由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一级法院,也是联邦宪法特别设立的唯一法院。最高法院由一位首席大法官和8位大法官组成。

每个上诉法院有3-15名上诉法官。

地区法院是联邦法院系统的基层法院,每一地区法院有1-27 个法官。

三、行政部门机构设置

美国总统领导的行政部门分为两部分:总统的办事机构和联邦政府的各部。

(一)总统和白宫

1、总统

2、总统内阁

内阁成员由处理具体的国家及国际事务各部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官员组成。除副总统和国务卿外,还包括13个部的部长

3、白宫“政研室”

1)国家安全委员会

主席由总统担任,其他法定成员包括副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帮助总统制定有关国家安全的国内外军事、情报和经济政策。

2)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

委员会由主席1人和委员2人组成。委员会主席也称为总统首席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三名成员都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同意。委员会有专业工作人员19名,任期1-2年。其任务是:为总统分析全国经济情况,为制定国内外经济政策提供建议,协助总统准备提交国会的经济报告,为总统收集经济发展与动向的情报,评价联邦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与活动等。

3)管理和预算办公室

办公室编制20人,设有两名 副主任以及负责预算、立法、行政、经济政策、能源(自然资源、科学)、国家安全和外交等事务的多名主任助理。管理和预算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审查各行政部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协助总统维持一个有效的政府;制定有效的协调机制,协助总统,加强政府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帮助总统准备预算和制定政府的财政计划;审查和控制政府的预算,帮助总统制定改革政策,尤其是及时向总统报告政府的财政负担。

4)政策研究办公室

由国内政策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组成,它们都负责向总统提供建议,帮助总统制定、协调和执行国内经济政策,同时也在其他的政策方面向总统提供建议。

5)环境质量委员会

设在总统行政办公室。委员会主席同时也担任办公室主任,由总统任命。委员会负责评估、协调联邦政府的行动,向总统提供有关国内和国际环境政策方面的建议,为总统准备向国会提交的环境质量报告。还负责审查联邦政府各机构和部位执行有关国家环境政策的各法案的情况。

6)国家药品控制政策办公室

办公室编制14人,目前的实际成员有8人。

7)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

设在总统行政办公室。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负责为总统提供科学、工程和技术分析报告,以及有关重要的政策、计划和联邦政府的各种项目。从科学方面,对各个领域的问题,包括经济、国家安全、医疗、对外关系和环境等问题,向总统提供建议。对于联邦政府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工作努力的规模、质量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8)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负责处理贸易协定,制定和实施贸易政策。美国贸易代表相当于大使,直接对总统负责,全权负责处理有关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切活动,包括讨论、召集会议和谈判,以及在OECD内涉及贸易和商品问题的事务,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和其他多边机构中涉及的贸易问题和其他多边和双边的贸易谈判。另设有副代表四人,三位在华盛顿,一位驻在日内瓦。其他成员包括:纺织品谈判首席代表、特别贸易谈判代表、负责农业、亚太地区、中国、国会事务、环境和自然资源、欧洲和地中海、日本、监督和履行、北美事务、政策协调、媒体、WTO和多边事务、西半球事务的多名贸易代表助理。

(二)部的构设置 美国总统领导的行政部门分为两部分:总统办事机构和联邦政府的各部。

1、美国总统的办事机构

美国总统的办事机构共有17个,大部分是代表总统进行政策性领导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白宫办公室、国家安全委员会、行政管理和预算局、中央情报局、国内事物委员会等。

白宫办公室:美国总统办事机构的中枢。它是总统处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它负责汇总情况,拟定方案,以备总统决策的机构。办公室由总统顾问、助理等人员组成,其主要人员为总统的幕僚和亲信。

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掌管美国军事和外交政策的机构。它的基本职能是:协助总统协调政策和统筹政策的执行;与国务卿密切合作,协助总统制定长期的外交政策;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为总统提供有效的军事安排。

行政管理和预算局:该局既是总统编制和审核预算的助手,又是总统了解政府各部门活动情况的耳目。

中央情报局:该局的主要任务是,公开和秘密地收集情报,以及为总统对这些情报进行分析和评估。该局的预算是秘密的,年支出估计为100亿美元。

国内事物部:由总统任主席,成员由总统、副总统、各部部长等人组成。其职责是就国内问题估计需要,了解情况,制定计划,向总统提出政策建议,合理部署国内资源。

2、联邦政府各部和独立机构

美国现在有13个部。它们是:国务院、财政部、国防部、司法部、内政部、农业部、商业部、劳工部、卫生及人民服务部、房屋及城市发展部、交通部、能源部、教育部。

除上述13个部级机构外,美国政府还有其他许多行政机构协助其工作。这些部门不属哪一个部管辖,直属总统;故称为独立机构。这类机构有130多个,主要的机构有:文官委员会、联邦储备系统、美国新闻署、军备控制与裁军署、美国邮政总局、核管制委员会、国家航空与宇宙航行局、联邦贸易委员会、退伍军人管理局、证券交易委员会、国家劳工关系局、小企业管理局、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艺术和文学基金会等。

篇2:美国政府机构设置

市政府组成部门(28):市府办公室(法制办)发展和改革局(粮食局)经济和信息化局 教育局科学技术局民族宗教事务局公安局监察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计局统计局环境保护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办公室人民防空办公室

市政府直属机构(13):商务局机关事务局市政园林局体育局经合办(招商局)风景旅游管理局乐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乐清湾港区开发建设管委会中心区管委会中雁管委会移民办旧城改造指挥部旧村改造指挥部

双重或垂直管理单位(16):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税务局邮政局电信局气象局烟草专卖局 供电局盐务管理局温州海关乐清办事处温州乐清湾海事处温州港航管理局乐清分局温州检验检疫局乐清办事处温州住房公积金乐清分中心

人大政协(2):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委员会

政法系统(2): 检察院法院

镇(街道)(17):柳市镇北白象镇虹桥镇淡溪镇清江镇芙蓉镇雁荡镇大荆镇仙溪镇乐成街道城东街道城南街道盐盆街道翁垟街道 白石街道石帆街道天成街道

篇3:美国政府机构设置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科技经费大幅增长,科技实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政府旨在落实和推动科技活动的政府科技创新资助机构或多或少均存在着定位不甚明晰、管理尚不科学规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国家科技政策和战略的落实。分析研究美国政府创新资助机构的形成与发展及其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对于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均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美国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形成与发展

由政府设立的科技创新资助机构是政府参与科技活动、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拥有世界领先科技经费、科研力量的美国,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管理中的作用,针对不同时期的特定需求设立了许多重要的科技资助机构,这些机构通过资助并组织实施研发项目等方式,有效地落实了政府的科技政策和战略任务,为推动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梳理美国政府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借鉴Bonvillian[1]对美国创新制度模式的分析,将美国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变迁分为4 个重要的阶段。

1. 1 二战结束后到冷战开始前以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为代表的基础研究资助机构

二战期间,科学技术在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得美国政府认识到,政府在推动科学技术事业方面必需要发挥作用。1945 年,万·布什的著名报告《科学: 无止境内的前沿》 发表,对世界范围科学政策的制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该报告及1947 年斯蒂尔曼 《科学和公共政策》报告的建议下,美国于1950 年通过了 《国家科学基金会法案》,设立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这一重要的推动科学事业的政府机构,并将推动科学研究和教育作为国家政策的一个独立目标[2 - 3]。

NSF的成立不仅使美国政府可以有效地推动基础研究,而且奠定了一种重要的基础研究资助制度基础,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重要榜样,许多国家正是在美国的启发下设立了类似的基础研究资助机构。该机构所采用的以专家同行评议为标准的基础研究项目评审方式,也同样为科技项目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基础。期间,美国政府还相继设立了能源部( DOE) 科学办公室和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等基础研究资助机构,分别承担推动支持各自领域基础研究发展的任务。正是在这些机构的支持下,美国政府支持的公立大学逐渐成为了基础研究领域的世界领袖。

1. 2冷战期间以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 DAPAR )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为代表的高科技研发资助机构

冷战期间,由于受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间冷战的影响,国防军事技术研发逐渐成为了两者之间竞争的焦点,尤其是受前苏联率先成功发射卫星的影响,美国政府开始下定决心在国防等高科技领域寻求竞争优势。为此,美国设立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资助机构: 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 DAPAR) 和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这两个重要的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设立,不仅突破政府仅资助 “纯”基础研究的制度框架,将政府支持的创新活动延伸到了高技术领域,而且将科学研究活动与实际应用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联系。

DAPAR的前身是于1958 年成立的高级研究计划署( APRA) ,并于1972 年更名为DARPA,成为美国国防部下的一个独立机构。DARPA的设立目的很明确,即确保美国高科技领域地位,在军事领域开发和推广应用最先进技术。半个多世纪以来,DAPAR以其独特的围绕和依靠项目经理人的组织管理方式,在推动国防高技术领域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为美国民用高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20 世纪80年代,DAPAR主持了美国 “星球大战”计划中的大部分技术项目,其中由DARPA研发成功的ARPA-NET直接为现代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4]。

NASA的前身为1915 年成立的国家航天咨询委员会( NACA) 。1957 年苏联卫星率先上天,促使美国政府于1958 年根据 《1958 年国家航空航天法案》成立NASA,以推动美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50 多年来,NASA在航空学、载人航天、科学探索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NASA还通过成功组织实施 “阿波罗计划”等重大航天任务,不仅在美苏冷战期间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新的竞争优势,而且也为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5]。

可以说,在以DARPA和NASA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推动下,美国逐步确立了其在重点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不仅使美国在与前苏联的冷战中取得了优势,也为后来推动美国新经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创新成果。

1. 3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新经济转型期间以Se-matech为代表的产业技术创新资助机构

上世纪70 年代以来,受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以及来自日本和前西德强大经济领域竞争的压力,美国政府认识到,要想通过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推动经济的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科技与产业发展间存在的 “死亡谷”问题。为此,美国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法案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力支持产学研合作,例如于1980 年实施强化技术创新、鼓励技术转移的 《小企业经济政策法》、 《大学和小企业专利程序法》和 《技术创新法》,于1986 年出台旨在建立产学研各方合作研发机制的 《联邦技术转移法》等,这些法律着力解决大学和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问题,使大学拥有政府资助研究成果,从而成为了创新的重要力量; 同时,设立了一系列推动企业创新的计划,如中小企业创新计划、先进技术计划等,通过这些计划的实施,大大提升了美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使美国企业真正成为了创新的主体力量[6 - 7]。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还通过联合各创新主体,批准设立新型创新资助机构———产业技术联盟,为大学、产业、研究机构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对话和共同开展创新活动的平台,为美国在相关领域成功夺回竞争优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研发联合体Sematech就是期间成立的最具代表性的产业技术联盟。该机构于1988年由美国国防部和14 家美国芯片制造商结成,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典型、最为成功的研发联合体,14家创建企业占当时美国半导体市场生产能力的80%以上,业务范围涵盖了整个半导体产业[8]。Semat-ech采取了企业与政府共同投资、成本分担、风险分散的双主体投资机制,1988 年成立之初即决定每年投入2 亿美元作为其运营经费,其中美国政府和14个联盟成员各承担50% 。在Sematech的努力下,该产业技术联盟解决了困扰美国半导体工业制造中的众多难题,并于1993 年使美国半导体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 ,成功地从日本手中夺回了霸主地位。不仅如此,Sematech还促发了美国企业结构的调整和组织管理理念的更新,使美国产业的组织形态和管理思维更为成熟,是美国产业领域制度创新的成功典范[9]。

1. 4新世纪至今的APAR - E和制造业创新网络( NNMI) 等新型创新资助机构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化不断深入,科学技术与创新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全球变暖等重大全球性问题以及金融危机等的影响下,美国重新审视了其创新政策,为了在新的形势下在新能源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取得竞争优势,美国政府又作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在科技创新资助机构方面,最具典型意义的便是受DAPAR的启发,于2007 年基于 《美国竞争力法案》授权成立、并于2009 年的 《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 中开始获得资助的能源高级研究计划署( APAR - E) 。APAR - E隶属于美国能源部,是美国政府作为推动新能源领域发展而设立的重要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美国政府希望APAR - E能在新的形势下发挥像DARPA那样重要的作用。该机构采取了类似DARPA以项目经理为主的资助模式,当然,由于其关注的领域与DARPA存在着较大的差异,APAR - E在充分借鉴DARPA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其所关注的复杂能源部门的现状,在制度安排上作出了一些创新,并希望这些创新能够为其他机构和项目的运行提供经验[10]。

另外,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一直努力寻求恢复经济增长,并把创新放到了国家战略的核心地位。其中,奥巴马政府一直将重塑美国制造业作为其政策的重中之重,并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2011 年2 月,在美国政府发布的 《美国创新战略》中,将先进制造和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列为继清洁能源之后的第二大优先领域; 同年6 月,奥巴马宣布实施启动资金超过5 亿美元的 “先进制造伙伴关系” ( AMP) 计划,旨在通过美国官产学研协作,确保美国在未来若干年制造业的领袖地位[11 - 12]。2012 年3 月,在AMP计划的推动下,奥巴马提议投资10 亿美元组建全美制造业创新网络( NNMI) 。该网络将由相互联系的15 个制造业创新研究所组成,旨在克服先进制造工艺快速高效商业化的障碍,强化先进制造领域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复兴。其中,制造业创新研究所将汇集企业、大学、社会学院以及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等相关机构[13 - 14]。2013 年,AMP计划在原有基础上重组为AMP2. 0,旨在推动具有良好前景的制造业劳动力创新与合作,并确定新的、实实在在的战略,确保美国在变革新兴技术中的竞争优势[15]。

2 美国科技创新资助机构发展的特点

从上述对美国创新机构的发展变迁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国家需求,美国政府为了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对于创新资助机构作了十分系统、有效的制度创新。尽管这些机构在设立时期、定位与宗旨和资助模式上不尽相同,但总体上,美国政府对于这些资助机构的制度安排均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2. 1 拥有坚实的立法保障

无论是二战后成立的NSF,还是最新设立的APAR - E,美国在创建新的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过程中均十分注重立法的保障。这些机构的设立均拥有着坚实的立法基础,在依法设立机构的过程中,对于机构的使命与治理机制等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立法依据为后期机构的管理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不仅能够确保充分的经费支撑,而且也为机构的实际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另外,为保障这些资助机构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美国政府还针对不同时期面临的特殊问题制订相关法律,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产学研合作、企业创新的一系列立法,为提升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2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从表1 中可以看出,美国著名的科技创新资助机构均拥有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如为推动科学事业而设立的NSF,为应对冷战期间前苏联挑战而设立的DARPA和NASA,为推动产学研合作而组织设立的Sematech等产业技术联盟等。实践证明,美国政府所设立的这些科技创新资助机构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美国当时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使这些机构不仅在推动美国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作用的重要,也对世界科技创新管理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3 做了系统科学的制度安排

在立法保障的基础上,美国政府为有效发挥这些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作用,十分重视这些机构的制度安排,针对不同的机构设计了不同的组织管理方式。如已被誉为业界 “黄金标准”的NSF同行评议项目资助方式,以项目经理为主导的DARPA的项目组织管理模式,通过 “阿波罗计划”形成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系统的NASA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模式,以及以Sematech产业技术联盟为代表政产学研用合作研发组织模式等,这些组织管理上的制度安排有效地推动了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发展,并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实践经验。

3 对我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考

如今,我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中之中。其中,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如何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是当前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需要认真研究我国科技创新领域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虽然通过政府的支持与激励,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在政府资助科技创新工作方面仍存在着诸多实际的问题,如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低、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等。从美国政府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发展经验上看,针对不同时期发展的不同需求,通过一系列体制改革与创新,设立新的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给予有效的制度安排,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尽管在科技管理体制上存在一些差异,但美国的经验对于我国在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仍有值得借鉴之处。

首先,通过立法的保障,使政府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运行拥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设立均有相应的立法基础,为这些机构依法开展科技创新领域相关资助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虽然我国在机构设立的体制上与美国有所差别,但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深入,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将政府设立的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纳入法治化管理的框架内,以更好地推动这些机构的运行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其次,结合自身的国情,深化我国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从美国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设立均拥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自二战结束美国政府大规模介入科技活动以来,其设立的科技创新资助机构均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包括NSF和DARPA等著名的资助机构如今仍在美国科技创新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我国面临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政府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此,应充分借鉴美国政府的经验,在保持机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合理采取改革现有机构、设立新机构等方式推动其健康发展。

最后,明确机构定位,做好相关制度安排。尽管美国政府的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设立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机构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相对明晰的功能定位、系统科学的制度安排不可或缺。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不同的政府科技创新资助机构之间功能定位不明晰,在科技计划、科研基金项目管理上的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需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框架下,围绕着统筹科技创新资源、优化科技创新管理等目标,进一步明确各政府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定位,并作好相应的制度安排,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介入科技活动。为了有效地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管理,美国政府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战略需求设立了不同的科技创新资助机构。分二战结束到冷战前、冷战期间、新经济转型期间和新世纪以来等4个阶段,对不同时期美国政府设立的典型科技创新资助机构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借鉴美国的经验推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篇4:国外中央政府机构设置研究

一、中央政府内阁機构设置

西方国家的内阁机构相当于我国的政府组成部门,其增和减在政府提出动议后,需要经过议会的辩论和投票通过。过程复杂,时间漫长,因此除非绝对必要,政府一般不经常进行内阁机构的调整。所以,内阁机构的数量较少,比较稳定。这是内阁机构的第一个特点。世界上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最强的美国,内阁机构却很精干,一共才15个。曾经为政治和军事实力世界第二且在世界上仍然具有巨大影响的俄罗斯政府内阁机构也只是15个。目前经济上居于世界第二强国的日本,其内阁机构仅为12个。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国家政府的内阁机构都在14~19个之间(见表1)。

第二个特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内阁机构的设置相同或基本相同。考察北美、欧洲和亚洲主要国家的内阁机构,可以看出它们中有三分之一名称和职能相同,三分之一名称和职能基本相同。这一现象说明,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无论是大国或小国,也无论是联邦制或是单一制,其政府面临的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国防、外交、财政、农业、教育、卫生、内政、司法、运输、环境保护、商务、文化、退伍军人安置等,是每一个国家都必须面对、必须承担的管理职能。

第三个特点,依据本国情况设置个别独特机构。各个国家也有自己独特的问题,这与本国的国情相关。但是这种独特的问题是很少量的。如新西兰的毛利人服务、加拿大的印地安人服务等部门、韩国的统一部等。

西方国家内阁机构设置情况,反映了这些国家政府管理的共同性和特殊性。实行市场经济和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国,其政府组成部门的设置也应当照应和遵循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内阁机构设置的一般性特点,因为照顾了这些特点,就照应了共性,照应了国际发展的客观趋势。

二、政府机构设置中的大部门制度

西方国家的内阁机构之所以较为精干, 除了政府管得少外,还得益于大部门制度。所谓大部门制,就是西方国家把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或职能相关的部门重组为一个大部,把原来的部委或改革为内设的职能司局,或改为部委管理的又具有一定独立地位的机构。

澳大利亚的大部门制:澳大利亚的工业、旅游和资源部, 澳大利亚通讯、信息和艺术部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中两个较为典型的大部。

英国的大部门制:英国的大部称超级部(giant department ),特指那些具有广泛管理职能的部门。目前的超级部主要有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及贸易和工业部等。前者于2002年以后由原来的农业、渔业和食品部与环境、运输和地区部整合而成。主要负责环境保护、牲畜饲养与加工卫生、动植物防疫、种植业、食品和酒业、农村事务、乡村景观与旅游、经济持续发展和统计等政策和管理。该部仅执行机构就有21个,如环境、渔业、海洋生物科学中心,英国土豆委员会,环境保护局,本土种植谷物管理局,渔业管理局,肉类和牲畜委员会,杀虫剂安全管理局,酒业标准委员会。该部还有几十个咨询委员会。

日本的大部门制始于1998年国会通过2001年1月正式实施的行政改革。目前大部有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等。国土交通省由原运输省、建设省、北海道开发厅和国土厅合并而成,在12个省中块头最大。主要负责国家有关土木、建筑、国内外海陆空运输事务管理、国土整治、开发和利用等,下辖气象厅和海上保安厅等。

法国的经济、财政和工业部是一个超级大部,被人们戏称为“一个不可攻破的大城堡”。它负责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工业政策,还负责经济宏观管理、财政预算和决算、转移支付、国际贸易、税收管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政策和协调。其下属机构众多,包括海关、税收、统计、贸易、公平交易监督等,仅在巴黎本部工作人员就有近万人。

三、中央政府的独立机构、法定机构和监管机构

除了内阁机构之外,在政府组织系统中还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机构。这些机构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呼。在美国等一些国家称为独立机构或管制机构;在英国等一些国家称监管机构;在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称法定机构。无论称呼如何,它们在政府管理系统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上述机构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履行的职责和行使的权力多种多样,但是它们的法律地位基本相同:即独立于政府的部委机构之外,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直接向议会负责,可以依据法律不受内阁部门的指手画脚。其共同的特点是:第一,具有法律地位,依法负责某一项或某一领域的具体的管理事务。第二,具有规章制定权力,等于获得了制定政策的权力。第三,它们具有执行权力,监督社会执行并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第四,依法向公众公开工作报告,获取公众的支持,体现独立、公开和公正的理念,树立一种道义权威。

(一)美国的独立机构

(independent agency)

美国独立机构由联邦法律建立,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直接对国会负责。美国独立机构分为两类:一是独立管制机构。它们依据法律对经济领域进行广泛的管理和监督。管制机构一般实行委员会制,其成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总统只能因诉讼的原因而不能因政策或观点的不同撤换委员会成员。二是行政事务性机构。主要为政府或公众提供特殊或专门的服务。这类机构实行首长负责制,其正职和副职主要负责人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如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美国邮政局、联邦总务署、环境保护署等。独立管制机构与行政事务性机构的区别是,前者具有广泛的权力。

独立管制机构具有“三权”:1.准立法权,管制机构在国会“委任立法”的授权下,可以依据国会的立法,制定实施条例或规章。这种权力一般由法律中宣告性授予或由法律特别授予。2.行政权,管制机构还负责执行有关法律,或依据法律授权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发布行政命令和决定,分配资金,核发各种许可证,征集税款,批准专利,做出处罚决定等。规定其管辖范围内工商企业的价格和运费,控制价格,检查质量。检查监督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并对违法情况进行处理和处罚。3.准司法权,或称行政裁判权。《联邦行政程序法》赋予管制机构的行政裁判权以突出的法律地位,规定一般行政案件不经过管制机构的行政裁判,不得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也不予受理,使此种裁判成为行政诉讼的前置条件。管制机构还可以应国会和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专项调查。目前,管制机构约30个,如联邦储备系统(局)、证券交易委员会等。

(二)法国的独立管制机构

(independent regulatory agency)

法国的独立管制机构一般设在公法人的内部。它自己没有法人资格,不能够单独提起诉讼。独立管制机构在预算上也不能直接对财政部,而要通过所属的公法人进行。但是法国的独立管制机构不受所属公法人的领导,也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的领导。它们的活动不受行政等级权力的监督。对它们的唯一监督措施是它们必须如实公开自己的工作报告。法国的独立管制机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负责规范经济活动,这是它们优先进行干预的领域,如股票交易委员会、竞争委员会、法兰西银行等。另一类是负责保护公民的权利,如作为接受公民申诉的共和国调停人等。

(三)新加坡的法定机构

(Statutory agency)

新加坡的法定机构是由专门的法律成立,其职责也由专门的法律规定。有些法定机构行使对某一领域的监管职责,如会计和公司监管局、新加坡民航监管局、建筑和建设监管局等;有些法定机构对市场进行监管,如新加坡竞争委员会、新加坡体育委员会、新加坡旅游委员会、新加坡医疗委员会;还有的法定机构是教学、科研及咨询机构,如文官学院、东南亚研究院、技术教育學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学院、南洋技术大学、国家图书馆委员会等。目前新加坡法定机构有76个。

四、 中央政府部门的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是英国和英联邦国家的特色机构。上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政府发起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公开向市民的服务承诺等一系列活动,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将执行性、服务性和商业性、甚至监管性部门的内设机构和职能成建制地转为行政执行机构。这些执行机构仍然属于政府公务员的一部分,仍然是主管部门的一个机构,其负责人仍然由主管部门的部长任命。执行机构的设立是由主管部门的部长提出,经过内阁办公室和财政部审核批准,形成正式文件,清晰界定部门与执行机构的职责、权力和义务、财政预算,并授权执行机构负责人选择人员和重新组织内部机构设置的权力、自主支配财政资源的权力。因而,执行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在与主管部门签订的合约框架之内,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主管部门各司局一般不能干预。有些重要执行机构可以就其职权范围的事项直接接受议会的咨询。目前,英国的执行机构数量很多,执行监管工作的人员数量已经超过英国中央政府公务员总数的四分之三。

英联邦国家在行政改革中深受英国的影响。执行机构也在这些国家政府改革中大行其道。它们都依据自己的情况,设立了大量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的职能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承担行政管理的执行机构。如英国的海关总署、国内税务局、高速公路局等, 澳大利亚渔业管理局、移民代理机构注册管理局,加拿大边境服务局,新西兰政府通讯安全局等。

2.承担监管职能的执行机构。如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天然气和电力监管办公室、公平交易办公室等,澳大利亚金融管理办公室、通讯和媒体监管局、体育药品监管局等,加拿大运输局,新西兰公路运输安全局等。

3.承担咨询职能的执行机构。如英国国家公园联席会、警察局联席会,澳大利亚的土地照料委员会、法律改革委员会、国防储备和支持委员会, 加拿大危险物品评估委员会,新西兰的妇女就业国家咨询委员会等。

4.承担服务职能的执行机构。如英国的文官学院,澳大利亚的海上博物馆,加拿大国际开发研究中心,新西兰的交响乐团、奥克兰大学等。

英国和英联邦国家的执行机构与美法等国的独立机构不同,它们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而是仍然隶属于政府的某个部门,受主管部门的领导,预算经费和人事任免受主管部门的直接约束。但是,执行机构也有其优点,就是在服务内阁决策部门,决策和执行分开,形成政府整体合力,通过主管部门向议会负责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一致性。

五、 内阁的委员会和部际联席会议机构

为了加强政府决策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交叉和互相掣肘,各国中央政府在内阁中普遍成立了一些专门委员会,成员按照不同的委员会由内阁成员组成。这些委员会不单设办事机构, 而由内阁办公室承担日常的文秘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也是一个议事机构,没有专门的办事机构, 而由牵头的部门承担日常的秘书工作。虽然,这些委员会和联席会议没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但是在政府运转过程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国外中央政府机构设置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一)政府内阁机构或组成部门的设置要精干。内阁机构中经济部门、政务部门、社会部门数量大致平衡。当代政府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共性,遵循一定的规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在世界经济不断走向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外政府的决策机构具有综合性、宏观性,数量少。除了内阁办公室(内阁府或总理和内阁部)外,多数国家的内阁决策机构在12个至19个。内阁部门中一些部门往往实行大部门制,用大部来协调和指挥某些相关的业务,整合行政资源。在内阁机构之外和之下,设置了各类机构,进行监管、管理、服务、咨询。它们围绕内阁机构,共同形成中央政府的整体。

(二)决策机构的大部门制度因国家的关注重点的不同而不同。有的国家把外交与对外贸易职能相融合,有的把财政与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相融合,有的把国土整治与运输和环境保护等职能相融合,有的把农林水职能融合,有的把运输、建筑和城市发展的职能融合。因此,大部门制的内容并没有统一的情形。

(三)政府决策、执行、监管适当分开,而不是决策、执行和监督分开。特别要注意分开的形式。决策职能、执行职能、监管职能相对分开是国外政府机构设置的通行做法。其形式有两种:一是决策与执行的大分开。它是指内阁机构与所有其他的机构,如独立机构、法定机构等都要分开。所有内阁机构作为政府的一个决策整体进行决策,其他所有机构都是政府决策的执行者。二是决策与执行的小分开,它是指每一个内阁机构之下都所属或指导或领导着众多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都是按照主管部门和主管部门首长制定的政策行事。三是监管机构可以是独立机构,由法律直接设立,也可以是政府管理下的一个专门机构,或者是一个部门下的执行机构。四是监管机构与监督机构内涵不同。前者是对社会事务和经济事务的监管,后者是对政府自身的监督。在西方国家对政府机构的监督除了设置少量的申诉专员办公室、仲裁委员会、行政仲裁厅外,最重要的是司法部门的法律监督。

(四)机构设置、职能、编制、机构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定化。政府机构的地位、职能、经费来源、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主要负责人的产生和免除都由法律规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

(摘自《中国行政管理》

篇5: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机构设置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简称GW)成立于1821年,是一所四年制私立大学,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距美国白宫只有4个街区。2010年12月,乔治华盛顿大学在过去4个月里接待过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一夫人、参议员、文学奖和诺贝尔奖获得者,这都归属于该校在美国极高的声望。乔治华盛顿大学在校学生大约有25000人,其中大约有10000名本科生,14000名左右的研究生,非学位学生大约占有1000人。教师职工共有1576人,其中富布莱特学者有55人。乔治华盛顿大学校园环境优美,校园生活非常安全。

机构设置

学校由一个理事会领导。理事会负责推选校长。校长负责管理学校事务。

学校设有九个学院:

哥伦比亚文理学院

哥伦比亚文理学院是大学中最大同时也是最古老的学院。它创建于1821年,与大学同时诞生。哥伦比亚文理学院是美国最早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机构之一,早在1888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Doctor of Philosophy,PH.D.)授予权。媒体与公共事务学院以及特拉奇滕伯格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学院隶属于哥伦比亚文理学院,但是各自独立运作。哥伦比亚文理学院以它的学术多样性而举世闻名。

医学院

医学院成立于1821年,是为满足华盛顿特区对医生的大量需求而设立的。在1981年,当总统罗纳德·里根遇刺后被送到医疗中心的急诊室后,这里就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此后,急诊室区域成立了罗纳德·里根能量医学(Energy Medicine)研究所。包括副总统切尼等一大批政界人士在此进行常规检查和应急处理。

此外,大学还设立有一个相关学院,即医学与健康科学,在USNEWS的初级护理排名中,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排名83。

法学院

法学院建立于1826年,它是华盛顿特区最古老的法学院。最高大法官像David J.Brewer,John Marshall Harlan等都在法学院任教。得益于法学院与最高法院的密切关系,学院经常接待最高大法官和法官助理(Law Clerks)的访问。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特在2007年主持了学院的模拟法庭。

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在US News中位列全美法学院第20名,其知识产权法尤其突出,位列全美第3位。

教育学

教育与人类发展研究生院是美国顶级的教育研究生院之一。它成立于1909年。学院由三个出色的系所组成,现在已经是校内最大的学院之一。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研究生院排名中,它跻身于前二十之列,全部研究经费排名第五。

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创建于1884年10月1日,当时的名称是Corcoran科学学院。在1962年,学院从哥伦比亚学院独立出来。它是第一个在工程领域接受女性学位申请人的学院,同时也是全美授予女性工程学博士学位最多的学院。火箭筒是于1942年在学院中发明的。

学院自建立以来,一直强调“要引领科技的发展”的原则。学院下辖土木和环境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工程管理和系统工程系,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系。所有系都提供涵盖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学术学位及职业学位和专业认证。学院的战略重点为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科技和通讯以及安全可靠性运输。由于学院地处“北弗吉尼亚科技走廊”地带,同时也是美国最密集的科技产业带之一,学生可以接触到从世界级的科学家到前沿科技的决策者这样的技术变革者,以及像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航空航天署太空飞行中心、海军科研实验室、国会图书馆这样的支持性组织。

艾略特国际关系学院

艾略特国际关系学院(Elliott)最初是比较法和外交学院,建立于1898年。在艾略特任校长期间,学院从哥伦比亚学院分离出来。在2005年9月3日,国务卿暨校友鲍威尔(Colin Powell)为学院新的综合楼揭幕。艾略特国际关系学院在2007年《外交政策》杂志排名中,本科项目排名全美第8,研究生项目排名全美第7。现任院长是前助理国务卿Karl Inderfurth。

隶属于国际关系学院的公共政策研究所,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2004》排名全美第16名。西格尔亚洲研究中心(前身是中国-苏联关系研究所)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最主要智库之一。

商学院

商学院是由共济会(Supreme Council of the Scottish Rite)捐款1000万美元于1928年设立的。在2006年2月6日,联邦快递(FedEx)的主席暨校友Frederick Smith为新建的学院综合楼Duques Hall揭幕。

MBA项目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排名中位于全美第26位。商学院在《华尔街日报》的排名中位于全美前25位。商学院最著名并且最难申请的专业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国际商务),该校此专业在美排名为前5位。

职业教育学院

篇6:美国政府机构设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逐步朝向成熟的方向迈进,但仍与中国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形势不相适应。需要对地方政府机构进行优化。

一、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理论

地方政府机构的设置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它既受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内发展规律的支配。总体而言,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与职能相适应,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机构设置要具有系统性,并依法进行。

(一)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从根本上要适应职能的需要

中国各级地主政府发行具体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能,诸如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领导和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民政、公安、监察、民族事务、国防建设等工作。要承担这些具体的工作,就必须合理地设置相应的行政机构。

(二)机构设置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地方政府机构的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地方政府机构变化的总趋势是职能不断扩展,机构不断增多,结构日趋复杂。

(三)机构设置具有内的在系统性

地方政府机构作为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具有内在的结构和发展规律。地方政府要充分履行政府职能,必须构成一个功能齐全、机构协调、运转灵活、效率较高的行政管理体制。只有作为有机整体,机构才能发挥整体效益。

(四)机构设置须依法进行

当代许多国家对设置地方政府机构的性质、地位、职权、编制、工作程序等,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出明确的规定。这使地方政府机构的设置走上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防止随意设置机构的现象。

二、政府机构存在的问题

中国地方政府机构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一个长期、令人困扰的问题,就是地方政府机构过于庞大。中国地方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顶峰时期的机构设置:省政

府达80-90个;市政府机构达60-70个;县政府机构达50-60个;乡镇一级也达20个左右。虽然其后几经改革,但机构设置处于精简------膨胀的循环之中,至今各级政府的机构仍然偏多。按照有关编制的规定,省级政府机关为50个左右,地区一级为30个左右,地级市为40个左右,县为30个左右。而实际情况是:省级平均超出了15个左右,其他分别超出20个、15个、10个左右。如果依照市场经济体制精简的新要求,各级地方超编的机构更多。

(一)中国地方政府不仅行政机关机构多,而且还有其他众多的政治机构。比如每个地方都有包括党委、人大、政协、纪委、工会、妇联、共青团、武装部等多套班子和多套人马,政府组成人员相对较多。相比而言,西方发达国家有些城市只有市长一人,很少有副职,更不用说有七八个以上的副职,其所对应的办事机构和职能机构也精简得多。

(二)中国地方政府还存在着部门内设机构膨胀,内部层级过多,以及大量设置非常设机构等问题。在内设机构方面,省级以下政府一般设立两个层级,在省职能部门称为处,在地市级以下部门称为科。也有一些省级政府职能部门内设三级,即在处之设立科。还有一些职能部门变相设立高规格内设机构,如省厅之下设立副厅级机构,增加行政层级和机构编制。至于各种各样的临时机构,总是寻找理由和时机转为正式机构,成为机构设置一个灰色领域。

(三)中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成本过高,也受社会舆论的质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财支支持。对财力的巨大需求和这种财力的相对不足,是落后国家发展中突出的内在矛盾。对于中国那些相对贫穷的地方来说,这个矛盾更为尖锐。然而,困扰中国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行政经费过高,财政不堪重负。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3600万财政供养人员,绝大部分属于地方政府及其事业单位,约占到总数的70%。中国财政供养人员与总人口之比,全国平均水平已达到1:28。而且经济越落后的地区,这个比例越高。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70%用于相关人员的工资费用,还有少数地方政府要靠借贷来发放公务人员的工资。一些地方政府财政被形容为“吃饭财政”,甚至是“要饭财政”。这就使它们没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发展地方经济上,乃至无力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中国一些落后地方至今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教师工资不能正

常发放,就是地方财政状况恶化的突出表现。

(四)中国地方政府缺乏法制。现代政府管理是一种法制管理。依法行政指任何行政行为都不是政府机关和公职人员的随意行为,而是一种组织行为和规范行为。中国在地方政府机构的设置上,虽然各级先后出台了一些规定,乃至法律、法规,但是在实践之中,地方政府机构长时期处于精简与膨胀的恶性循环之中。新中国经历了次数众多的机构改革,但几乎每一次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反弹,一些机构改革所针对的弊端,都先后复发,就是缺乏完备而有效的行政组织法律规范。

注释:

①杨凤春.论常委会在我国地方人大制度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理论学刊,1999(2).②吴佩霜.“北京现象”的另类解读——让人大代表成为政治家.中国新闻周刊,2003-12-29.③杨凤春.人大代表都应成为政治家.新京报,2004-03-15.④郭道晖.实行司法独立与遏制司法腐败.法律科学,1999(1).⑤中国青年报,2004-05-13.参考文献目录:

《中国地方政府学》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研究报告》

《现代法治政府论》

上一篇:2015年台湾省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立法考试试题下一篇:毛笔写的垃圾两个字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