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力学)实验室解说词

2024-06-14

物理(力学)实验室解说词(精选14篇)

篇1:物理(力学)实验室解说词

物理(力学)实验室简介

各位领导上午好: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指导工作。我校力学实验室有学生实验室一间,仪器准备室一间。

仪器准备室,配有实验准备台2张,仪器柜10组,共有129类,1506件实验器材。器材配备达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类标准,可完成物理教学中涉及到力学的20个分组实验和52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开出率100%。

学生实验室配有标准学生实验操作台24张,教师演示及综合控制台一张,可以按实验实际需要精确控制各个试验台电源电压,确保学生安全。

实验室安全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健全;多年来从未发生触电、失盗等安全责任事故。圆满的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

篇2:物理(力学)实验室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各位领导到我校的物理实验室检查指导工作,并留下宝贵的意见!我是西渠中学教师辛俊龙。我校物理实验室由1个物理仪器室和2个物理实验室组成,仪器设备的总价值为18.03万元。这里是仪器室,仪器室面积48.2平方米,共有仪器柜18个,有计量、通用、专用、挂图、模型、玻璃仪器及其他实验材料和工具等,203种,770件。仪器的总价值为45686元,生约均30.8元左右。仪器设施达三类标准,可以满足新课程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需要。

这里是实验室,面积是134.3平方米(平房72.3平方米,二楼62平方米),共有实验桌48张(24张*2间),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现学生分组实验能满足二人一组,教师演示实验同课头二套的实验条件,教学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成功率均达到97%以上。实验室有固定资产明细帐,学生实验守则等,各种制度齐全,有安全防盗防火措施。每次实验都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要求来做。分组实验提前一个星期通知准备仪器,填写实验通知单,学生实验完毕,填写分组实验记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仪器的使用,使教学仪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创新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我们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实验室开放,我校要求理化生课能在实验室上就尽量在实验室上,所以现在教师重视实验,实验开出率高,实验教学资料齐全,管理规范。

篇3: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探究感悟

一、探究步骤的偏重选择

实验探究有七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数据) ———得出结论———评估交流。初二物理单摆探究实验已经完整地展示了这些步骤, 学生也熟悉了探究全程应经历的方法。初中物理实验探究, 可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按目的快速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果这些步骤上。例如: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 在“提出问题”与“猜想与假设”这两个阶段,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与实例, 可很快提出问题, 并得出合理的猜想。在“设计实验”中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有两个, 应采取什么研究方法?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在学生分析现象、总结结论时往往会忽略控制的变量, 教师可以用质疑的方式进行分析:实验结论完整吗?学生通过思辨探究后, 能得出正确完整的结论。实践证明, 对探究步骤的偏重选择, 提高了探究实验的实效。

二、对不规范结论的校正

用简洁明快、规范的语言来描述实验现象, 并分析归纳概括出实验结论, 是学生物理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在力学教学中可用口述、对比、评估得出较规范结论后再让学生记录, 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实验结论表述的能力。如:在“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中, 学生的结论有很多, 如: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等不够规范、不够准确的实验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在结论中加入所控制的变量, 使实验结论表述准确、完整。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实验结论的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

三、数学图像法在研究力学规律中的应用

用数学中的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 找出物理规律, 学生乐于接受并能激发学习兴趣。例如: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通过用实验数据作出图像, 学生观察图像后很快得出结论:同一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不同物质比值不同。再如:重力和质量是学生在生活中混淆不清的两个概念, 通过物体m与G的图像, 可直观地让学生知道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且比值是g=9.8N/kg。学生在图像中也能找到重力和质量二者混淆不清的原因, 让学生走出理解的误区。

四、教学难点分散有序可循

对于物理计算与应用的问题, 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物理学公式字母含有物理意义, 物理计算中需使用规范、配套的单位, 这与数学计算有区别。初中力学计算依然要重视物理公式计算中的单位, 且力学计算中的单位换算依然是学生的难点, 可采用难点分散的方法。例如:

体积单位:cm3与m3、dm3与m3的换算, 分别在第六章ρ=m/v、第十四章F=ρ液V排g两处反复进行训练。

面积单位:结合第十四章P=F/s及各变式的应用中完成。

质量单位:在第六章ρ=m/v与第十三章G=mg两部分不断训练。

这样让学生把单位换算这一难点分散消化, 达到分散难点、突破重点的教学效果。

五、生活体验在力学中的运用

杜威斯说:“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 应当获得尊重和利用”。力学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初中学生对这类现象有很多的体验和感悟,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体验来建立物理概念, 得出物理规律, 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 走“生活 (科技) ———物理———生活 (科技) ”的思路。新课程也强调面向社会, 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和科技新进展, 尤其是要联系那些与学生生活、当今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等与物理问题有关的现象, 分析归纳出相应的物理知识, 培养学生把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例如:力的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 生活中学生感受力的体验比较多, 可由学生自己表述感受到的力的效果的实例, 如:压图钉帽手不疼, 压图钉尖手疼, 说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素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将学生生活中习以为常、不加以注意的力学现象, 根据知识内容有选择地利用, 使学生从事实中获得明确、具体的物理知识。

六、渗透符合认知规律的研究方法

新教材中的力学, 进一步强调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从而使他们获得对知识本质的准确理解, 使学生了解到现有物理知识的可靠性, 同时又看到它的局限性。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一些运动慢慢停止的现象, 引出运动与力究竟有什么关系?再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让学生进行辩论:是力使物体运动还是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得出正确结论: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运动物体停下来是因为阻力的作用。从探究阻力对运动物体的作用得出:运动物体受到摩擦阻力越小, 速度减小得越慢, 运动距离越远。从而进一步推理:若摩擦阻力为零, 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牛顿在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实验并分析、论证、推理, 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的循序渐进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获得的过程, 同时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为学生今后探究学习物理知识增强了信心。

七、用多种方式完成探究实验

教材中力学部分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并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知识和情感, 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 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即使由于种种条件限制, 有些班级无法实现人人动手探究, 也不要轻易放弃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尝试和努力。我们可采取如下方法来解决:

1.可以由一组或二组或三组上讲台探究, 其余同学观察、评论、场外指导。例如: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2.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 有选择地使用一些学习用具、生活用品来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 完成探究活动。例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让学生用圆规、铅笔和一张纸来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举高高度的关系;用橡皮筋、小纸团探究弹性势能与物体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由于器材就是学习用具、生活用品, 学生容易获取且好奇, 所以学生都认真完成探究的所有环节, 并能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参与面大, 积极性高, 效果好。

3.有些探究实验可布置学生课前去完成, 由于所教教学班人数多, 布置后总有一部分学生想办法自己去完成探究。例如:第十四章大气压一节, 楼层高度上升, 大气压的变化规律探究实验, 在课堂上由这些已做过实验的同学, 自己来讲述使用了哪些器材、用了什么方法、依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等。这样做,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并且学生信服, 更易接受。

4.教师自制教具来完成力学探究实验。例如: (1) 用小钉子、薄胶合板自制钉子密度不同的小钉床, 将土豆分别放在这些小钉床上, 然后观察小钉子钉入土豆的深浅, 来揭示“气功师”睡钉床之秘。 (2) 利用废饮料瓶做成潜水艇模型, 通过注水下潜, 排水上浮, 来展示潜水艇的浮沉。多方法、多渠道开拓实验途径, 完成实验探究, 能让学生直观地获取物理知识。

八、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

教师要极大限度地开发教材的自身价值。新教材中的力学部分, 在引起学生兴趣和便于自学方面下了功夫。如:学习导语引人入胜, 强调以图代文;在语言上通俗易懂, 深入浅出, 追求文字表达上的优美形象;图文编排精美, 生动活泼。在物理教学中, 充分而合理地开发教材优势, 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初中物理课本信息丰富, 且方便使用。教学中, 可让学生阅读思考课本上的“想想议议”“STS”获取知识信息;还可以通过观察课本中提供的各种图画, 分析所展示的物理规律;也可以根据问题难易程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讲述。这样做, 在培养学生阅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能力的同时, 还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参与全员化、课堂效率最大化。

篇4: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实验;初中生

初中物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重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作为初中物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力学实验,对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然而,初中力学实验学习对于初次接触物理的学生而言有着较大的困难,这就需要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力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成绩,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较为尖锐的问题。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在力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没有按照新课程标准建议的教学计划来开展相关工作,仅依照自身的经验来制定教学计划与目标,这就导致力学实验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兼顾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导致力学实验的教学效率较低。

另外,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的力学实验设施在数量、种类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已有的力学实验器材又大多比较陈旧。上述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同时还给力学实验的操作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部分物理教师没有照顾到学生整体的力学实验学习。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只关注成绩相对优秀学生的学习,使原本物理实验学习就有困难的学生更加落后,从而使得其逐渐丧失对初中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

二、如何改进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笔者针对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相关经验,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具体如下:

1.教师应当参照新课标的教学建议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经有关教育专家与学者细致讨论后制定的教学标准,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普适性。所以,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依照新课标的具体建议,合理安排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进度能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适应,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物理学习潜能。

2.加大物理实验器材采购力度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初中物理教师不遗余力地开展物理力学实验教学工作,但如果学校的实验室缺乏必要的物理实验器材或者现有的实验器材太陈旧,学生仍旧无法正常地展开物理力学实验探究活动。因此,学校应当增加物理实验器材方面的资金投入,采购一些安全、可靠且较为新式的实验器材,同时对已经损坏、老化的物理实验器材进行维修和检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學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麻烦,尤其是在物理力学实验的学习中可能会感觉吃力。这是因为初中学生接触物理实验时间不长,实验技能较差。如果初中物理教师无法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地解决上述问题,可能会使学生的困难愈来愈多,积重难返。为此,笔者建议初中物理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的讨论之中。

例如,笔者曾经在“光的反射”一课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再让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不同的工作。很快学生就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有的负责整理实验器材,有的做实验数据的记录工作,其他学生负责查找相关的资料。在此过程中学生都在认真地进行讨论,积极地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节实验课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笔者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初中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时应注意维持课堂纪律,避免部分学生出现“开小差”的现象。

4.注意提升教学趣味性

如果教师依旧采用较枯燥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工作,长此以往非常容易使得学生对力学实验的学习兴趣下降。因此教师要适当增加一些教学游戏到力学实验课堂中,并且积极提升语言的幽默性。在教学语言的节奏上应当追求抑扬顿挫的效果,如此便能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得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能够帮助初中生提高其科学素养及实验技能,并且学生在解决力学实验探究中遇到的问题的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教师应当积极寻求新式物理教学方法,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突出初中生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引导其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力学实验技能。

参考文献:

[1]管志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14(21).

[2]任敬宁.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4(8).

篇5:物理演示实验力学感想

今天上了物理演示实验的课,我一进门就被各种稀奇古怪的仪器吸引住了。我们能看到各种球,轮子,盆等组成的装置,这些仪器每个都代表着不同的物理原理,让我们大开眼界。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个叫鱼洗的装置,这是古代用于洗手洗脸的水盆,人们在四个角画上鱼,将手蘸湿后用手摩擦盆,水会溅出,就好像是从鱼嘴里喷出的一样。这个实验的物理原理主要是摩擦盆将能量传入盆,使能量传入的过程是一个非线性自激振动过程,其物理实质是用力激起双耳的振动。这个实验让我对于古人产生了由衷的敬仰之情。古代人能够掌握鱼洗壳体振动的波节,波幅位置,堪称神奇。或许他们并没有真正明白其中的原理,但他们善于发现物理现象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品质。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实验是旋转车轮演示陀螺进动,这个实验是用力使车轮快速转动,然后将其头放置到支架上,令转轴竖直,可看到车轮继续绕自身对称轴旋转,若轴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车轮不仅绕其自身对称轴旋转,而且自身对称轴还会绕支架旋转。老师讲解这个实验的时候告诉我们原本这个实验当转速很低时轮子会掉下来,有可能会砸伤人,但一名同学就提出了它的缺点,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在轮子下方加了一个板子,轮子停下来时会靠在板子上而不会掉下来。这是一个很有利的改进,可见这名同学很善于思考,这个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认为我们的确不仅应当认真学习好理论知识,还应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才能让知识发挥它本来的作用。

考虑到安全因素,我想到滚柱式转动惯量演示仪这个实验,我在做实验时由于两个滚筒较重不好控制,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偏离轨道甚至可能掉下轨道砸伤自己,所以我认为如果能在圆弧轨道上加一个光滑的槽来控制滚筒的方向,应该能使实验更加安全。

篇6:物理力学实验演示报告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2、混沌摆

【实验目的】:通过摆的运动演示该力学系统的混沌性质。

【实验仪器】:混沌摆

【实验原理】:一个动力学系统如果描述他的运动状态的动力学方程是线性的,只要初始条件给定,就可预见以后任意时刻的运动状态。

我们的动力学系统描述它的运动状态的动力学方程是非线性的,具有内在的随机性,它的运动状态对初始条件具有很强的敏感性,系统运动的外观表现是随机的,是一种貌似无规律的运动

【实验步骤】:手持轴柄给系统施一力矩,系统开始运动,运动情况复杂,前一时间难于预言后一时刻的运动状态。

重新启动,由于起始冲量矩总有所不同,雇系统的运动情况差别很大、这反映了系统运动的混沌性质。

3、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4、楞次定律

【实验目的】利用通电线圈及线圈内的铁芯所产生的变化磁场与铝环的相互作用,演示楞次定律。

【实验仪器】楞次定律演示仪,铝环(3个)。

【实验原理】当线圈通有电流时,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场,穿过闭合的铝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根据楞次定律,套在铁芯中的铝环将产生感生电流,感生电流的方向与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反。

因此与原线圈相斥,相斥的电磁力使得铝环上跳。

【实验操作与现象】

1、闭合铝环的演示打开演示仪电源开关,将闭合铝环套入铁棒内按动操作开关。

当操作开关接通时,则闭合铝环高高跳起,保持操作开关接通状态不变,闭合铝环则保持一定高度,悬在铁棒中央。

断开操作开关时,闭合铝环落下。

把闭合铝环取下,将带孔的铝环套入铁棒内按动操作开关。

当操作开关接通时,则带孔的铝环也向上跳起,但跳起的高度没有闭合铝环高。

2、保持操作开关接通状态不变,带孔的铝环也保持一定高度,悬在铁棒中央某一位置,但还是没有闭合铝环悬的高。

断开操作开关时,带孔的铝环落下。

这是由于带孔的铝环产生的感生电流没有闭合铝环大,所以带孔的铝环没有闭合铝环跳的高。

3、开口铝环的演示把带孔的铝环取下,将开口铝环套入铁棒内按动操作开关。

当操作开关接通时,开口铝环静止不动。

这是由于开口铝环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无感生电流,没有受到电磁力的作用,故静止不动。

4、演示完毕后,关闭

楞次定律演示仪电源。

【注意事项】不要长时间按动操作开关,以免使线圈过热而损坏。

5、阻尼摆与非阻尼摆

【实验目的】演示涡电流的机械效应。

【实验器材】阻尼摆与非阻尼摆演示仪

其中直流电源接线柱;矩形磁轭,作用是当线圈中通有直流电源时,可在磁轭两极缝隙中间产生很强的磁场;支撑架;摆架;非阻尼摆;横梁;阻尼摆;线圈;底座。

直流稳压电源。

【实验原理】处在交变电磁场中的金属块,由于受变化电磁场产生的感生电动势作用,将在金属块内引起涡旋状的感生电流,把这种电流称为涡电流。

金属摆在两磁极间摆动时,由于受切割磁力线运动产生的动生电动势的作用,也将在金属摆内出现涡电流。

根据安培定律,当金属摆进入磁场时,磁场对环状电流的上、下两段的作用力之和为零;对环状电流的左、右两段的作用力的合力起阻碍金属摆块摆进的作用。

当金属块摆出磁场时,磁场对环状电流的左、右两段的作用力的合力则起阻碍金属摆块摆出的作用。

因此,金属摆总是受到一个阻尼力的作用,就像在某种粘滞介质中摆动一样,很快地停止下来,这种阻尼起源于电磁感应,故称电磁阻尼。

若将金属摆制成有许多隔槽的,使得涡流大为减小,从而对金属摆的阻尼作用变的不明显,金属摆在两磁极间要摆动较长时间才会停止下来。

电磁阻尼摆在各种仪表中被广泛应用,电气机车和电车中的电磁制动器就是根据此原理而制造的。

【实验操作与现象】

1、把稳压电源输出的正负极连接到阻尼摆与非阻尼摆演示仪的直流电源接线柱,阻尼摆按图66-1所示接好。

2、打开稳压电源电源开关,先不要打开稳压电源的“输出”开关,即不通励磁电流,让阻尼摆在两极间作自由摆动,可观察到阻尼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停止下来(不考虑阻力)。

3、再打开稳压电源的“输出”开关,电压指示为28伏,此时在磁轭两极间产生很强的磁场。

当阻尼摆在两极间前后摆动时,阻尼摆会迅速停止下来,说明了两极间有很强的磁阻尼。

解释现象。

4、将带有间隙的类似梳子的非阻尼摆代替阻尼摆作上述2实验,可以观察到不论通电与否,其摆动都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停止下来。

为什么?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把矩形磁轭和支撑架调整到位,确保摆动顺畅。

2、注意不要长时间通电,以免烧坏线圈。

6、通电、断电自感现象

【实验目的】演示通电、断电自感现象,了解产生自感的原因。

【实验器材】通电、断电自感演示仪。

【实验原理】线圈中电流i发生改变时,通过自身回路的磁通量ψ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自感电动势。

理论计算表明i?Ldi(67-1)dt称为自感系数(电感)。

由式(67-1)可知,在通电时,因为自感作用使的电流缓慢增加。

当在断电瞬间,因为di相当大,从而产生一个相当高的自感电动势。

dt实验原理图如67-1所示,~220V交流电压经变压器降压、桥式全波整流电容滤波之后输出直流电源E。

由于通电的一瞬间、电感L会产生一个自感电动势。

同样,断电的瞬间,电感也会产生一个自感电动势。

【K1+验操作与现象】

1、通电自感现象首先将K1、K2断开,再接通交流电源,按下K1开关,同时观察灯泡L1L2亮的顺序。

可看到当K1接通的瞬间,灯泡L1先亮,灯泡L2后L1才亮。

这是由于K1接通瞬间,L1直接并接在电源E上,所以接通后,它马上就亮;而L2是与电感L串联之后才并接在电源上的,电感L会产生一个自感电动势,使得L2滞后于L1。

这就充分说明了通电时的自感现象。

为了看的清楚可以反复将K1接通和断开。

2、断电自感现象1、K2断开,接通交流电源,按下K1开关,此时灯泡L1和L2亮着,可顺便观察通电自感现象。

将K2合上,即将L2短路,再把K1断开,即断开直流电源E,同时注意观察。

可以发现在断电的瞬间,L1突然亮了一下,比正常通电时还亮,这就是断电自感现象。

由于,断电的瞬间,电感L也会产生一个自感电动势,并通过L1放电,使得L1发光。

为了观察清楚,可以反复将K1通断。

【注意事项】

1、因为演示板背后电源变压器初级为~220V,切勿触摸,防止触电。

2、演示仪不能承受剧烈振动,防止将灯泡振坏。

7、聚焦实验

【实验目的】演示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洛仑兹力和磁场对电子束的聚焦作用。

【实验器材】示波管,聚焦线圈,磁场开关,电源开关,灰度调节,位移调节,线圈电源插座。

其中电源电压交流220V,示波管采用8SJ31J示波管,其加速电压为1100V,外型尺寸400280260mm。

【实验原理】当带电粒子沿与磁场B角方向以速度v斜向进入磁场时,磁场对其v?的分运动作用,使之在垂直B的平面内作匀速率圆周运动,磁场对v//的分运动无作用,粒子在沿B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结果带电粒子沿B方向作螺旋线运动。

篇7:物理(力学)实验室解说词

本学期即将结束,在这学期里,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本人在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努力完善实验室管理,健全实验室基本制度,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把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落实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2、做好仪器的清理、放置,做到整洁、规范,项目清楚。在实验前后对仪器性能进行认真检查,做完实验后及时收回、上架归位。.3、熟悉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对危险品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处理。

4、督促做实验的学生填写好实验记录单,做好易耗品和仪器破损登记。

5、配合科任教师准备好各个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为实验教学提供方便。理化实验中考前,认真按照中考要求,准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测食盐水的密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等几个物理实验所需要的器材。

6、坚持出勤值班,维护教学秩序,为教师学生及学校有关方面使用实验室提供方便。

7、做好安全、卫生清洁工作, 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地对进行批评教育,及时关闭水、电并锁好门窗。

8、准备好各项待查材料,填写好各项报表,做到有据可查,条理清楚,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检查。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室管理工作。

篇8:关于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在初中物理中, 力学是学生进行物理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 其理论在电磁学、光学、声学等知识学习中也会有所涉及。而力学实验是学生了解力学现象本质、掌握力学规律的重要途径, 因此, 正确进行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 对于学生将来的良好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师必须要针对初中物理力学实验进行反复改良和创新, 让学生在开展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的过程中有着较高的积极性, 才能让学生在物理力学学习的过程中, 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并且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当前我国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1. 教学计划的设定存在盲目性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相关理念的不断深入,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同原来相比, 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教师已经由原来的被动填鸭式教学形式逐渐转变成了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形式, 并且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在物理力学实验学习过程中积极性的提升。尽管成绩较为显著, 但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当中, 仍旧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力学实验教学时, 绝大多数都是凭借自己原有的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制订这一课时的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 结果经常出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匹配的现象。如果教学目标设置要求偏低, 学生就不能进行最大程度的知识学习;如果教学目标设置要求偏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会降低学习效率, 并且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步伐。

2. 实验室器材有待更新

经过笔者的长期调查研究发现, 在我国, 校园物理实验室设备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存在很大程度的短缺现象, 并且这些物理器材普遍使用年限较长,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较大程度的误差。并且学生在使用这些物理力学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 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3. 教师的整体素质需要增强

笔者发现, 我国很多地方的初中物理教师, 在进行物理力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没有针对全班的整体学习进度进行考虑, 只是围绕班级当中物理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让原本在物理力学实验学习中就较为吃力的学生的成绩进一步下降。更为严重的是,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严重偏向教学活动, 会让班级当中很大一部分学生逐渐丧失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这对于学生个人和班级集体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二、针对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的一些改进建议

1. 灵活针对教学目标进行修改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 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物理教师需要正视这一些差距, 并根据全班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 灵活改变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以合适的教学进度, 开展有关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的学习。

例如:在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发现, 在填写实验结论的表格时, 有许多同学将重量和质量的概念混淆, 导致所填写的数据出现错误。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产生错误的比例进行选择, 若产生错误的比例超过了40%以上, 教师便需要停下当前的教学进度, 将重量和质量的概念再一次向学生讲解, 加深学生的记忆, 防止学生以后再回答此类问题时再一次出现错误。

2. 增强初中物理实验器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教师所用的教学方式再先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再认真, 没有良好的物理力学实验器材的辅助也是不行的。因为物理学科本来就是以实验为基础, 陈旧的实验器材会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增加。因此, 笔者建议, 作为物理实验室的保管员, 应定期针对学校物理实验室当中的损耗进行上报, 并及时对此补充, 这样才能保持学校实验室当中的器材设施始终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 应了解人与人之间学习能力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进行物理力学实验教学时, 针对这种差距, 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让全班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都得到提升, 而不是自私地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针对优生的教学活动当中。

例如:在学生对杠杆原理实验的内容概念进行了解之后,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请寻找在生活当中利用杠杆原理的现象;你觉得在使用这个杠杆原理之后, 自己是变得更加省力还是更加费力了?为什么?问题提出后,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探究。学生经过一番探究讨论后, 会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回答。如学生A答道:“我发现在生活当中, 所用到的杠杆原理有羊角锤、啤酒的开瓶器、老虎钳、筷子、理发剪刀等。”老师便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提问:“那么同学们能说一下上面这些杠杆原理在生活当中的运用, 哪一些是省力杠杆、哪一些是费力杠杆吗?”学生B答道:“羊角锤、啤酒的开瓶器和老虎钳是省力杠杆, 而筷子和理发剪刀是费力杠杆。”

老师:“你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B继续答道:“我是从它们的作用方面判断的, 因为省力杠杆最大的作用是减少力气的使用, 而费力杠杆则是让杠杆发挥了长度的优势。”

于是, 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位同学的回答来对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判定方式进行延伸说明, 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就是省力杠杆, 而阻力臂大于动力臂便是费力杠杆。

在以上这种情境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当中, 全班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参与进来, 并开展物理课程的学习, 并且学生在学习该节课的过程中, 都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学习氛围也比使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方式更加热烈。

结语

在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让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之中, 而学校方面也需要加大对物理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只有这样双管齐下, 才能让学生在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的学习过程当中, 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使自己的初中物理成绩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并在此基础上, 建设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策略, 希望凭借此次经验交流, 可以为正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教职员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同时也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张磊.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Z2) .

[2]张春林.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点滴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S1) :413.

[3]殷正用.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08) :167.

篇9:初中物理力学重要实验分析

【关键词】 逻辑思维 力学分析 贯穿 力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40-01

物理学习是现阶段对于学生比较难的科目,如何让学生喜爱上我们的物理学科,就需要我们老师去认真思考了。其实,物理学科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课程,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我们应该以物理实验来讲解。实验,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物理现象将产生怎样的结果,会去努力探究,找出合理的解释与满意的结果。所以,在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必须存在的,没有实验,就没有结果。我们的力学概念,也是由现象产生的。如重力概念,就是伟大科学家牛顿根据苹果掉落的自然现象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就对初中物理课程中概念的理解,用物理实验做分析讲解。

一、二力平衡条件实验分析

老师在讲解二力平衡这一概念的时候,通常都会说物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平衡。我们所说的平衡状态,就是指物理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学生会再大脑中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两个力,如何才能使物体静止或者做匀速运动呢?这时,我们可以用物理实验来给学生讲解这个概念,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才能真正的掌握二力平衡这一概念。如,用一根木棍两端用东西支起保持一定的高度,用一根绳子,一端套在我们的木棍上,绳子的另一端套一个砝码,这时,我们的砝码处在空中,保持一种静止状态。同样我们可以在光滑的桌子上放一个小车,桌子的两端架两个定滑轮,小车的两端分别套一个绳子绕过定滑轮。在实验一中,我们的砝码本应该是受到重力的影响往下掉,可是它没有掉,而是处于空中保持一种静止状态,为什么?因为二力平衡,绳子对于砝码,产生了一个拉力,这个力的大小刚好与砝码的重力相等,只是它的方向向上,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小车实验中,我们先在一端绳子上套一个砝码,小车会往套有砝码的一端移动;我们在小车的两端分别套上大小一样的砝码,这时我们发现小车在桌子上保持静止状态;我们在小车的两端套上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砝码,小车会往重的砝码一边移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发现套一个砝码和大小不一样的砝码时,我们的小车都会移动,而大小相等的砝码就不一样了。砝码一样时,两个砝码受的重力相等,对于小车而言,它受到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可是仍保持与受力之前的相同状态。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了解到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就是两同一等一反,即在同一个物体和同一直线上,作用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个物理的状态不会改变。并且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浮力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

当学生了解了浮力这一概念后,我们就得让他们去认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我们会在书本上看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理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可是,学生如何来认识这一概念,如何认识到体积变大和密度大呢。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做实验,证明这一概念的正确性。如我们先用一个石块,挂于弹簧测力计上,用四个量杯(分别编号1,2,3,4)其中前三个杯子盛装水,第四个装盐水。把同一块石块分别让入四个量杯中,1号杯石块的一半体积放入水中,2,3号杯把石块全部放入水中,但深度不同,4号杯把石块全部放入盐水中,观察水和酒精上升的位置,弹簧测力计的数值。不难发现,弹簧测力计的数值有相同和不同的,水上升的位置也有相同和不同的。石块一半放入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数值最大,而完全放入杯中的两个水杯中,弹簧测力计的数值一样,水上升的位置也一样。而第四个杯子中,弹簧测力计的数值与2,3号杯不一样,盐水上升的位置也不一样。为什么呢,明明是同一个物体,只是放入物体的大小和承载物体的液体不同而已。这样就找出了我们改变浮力大小的原因了,对四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知道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在1号杯和4号杯中,物体放入液体中的体积是一样的,可是弹簧测力计的数值1号杯小于4号杯,可以得出结论一是液体密度影响我们物体所受的浮力,密度大,浮力大。在1,2和3号杯的结果可以看出,1号杯的弹簧测力计的数值小于2,3号杯,可以得出结论二在液体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影响物体所受浮力,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在2,3号杯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相同液体,相同体积下,不管物体放于什么深度,物体的浮力一样,得出结论三,深度不影响物体的浮力。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就掌握了改变浮力大小的因素就是密度与体积。

三、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我们不能照本宣科,而是需要通过实验去分析讲解。物理学习,不同于我们的其他学科,多背多看就可以了,它是一门逻辑思维特强,综合性特高的学科。需要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动脑想,自己分析现象与结果,自己记录实验数据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与书本知识相结合,理解掌握知识点。

[ 参 考 文 献 ]

[1] 徐海云.中考力学实验题的分类与解析[J].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物理版),2013(2).

[2] 张大鸿.试论初中物理力学解题思路的培养[J].新课程·下旬 ,

2013(5).

[3] 朱万青.一组力学演示实验的设计[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04,7(4).

[4] 胡海红.从不同角度巧解力学综合题[J].中学物理(初中版),

篇10:物理(力学)实验室解说词

力学“ 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寻找”之最后两题

(西城)

30.北京“水立方”中游泳池的水深设计比一般标准游泳池深了0.5m。小芳认为:浮力的大小跟水的深度有关。请你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小芳的观点是错误的。

请简述(1)实验步骤;(2)实验现象;(3)实验分析与结论。(东城)

三、30、小明同学认为: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与该点上方液体的体积有关。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足量的水、底面积不同的两个圆柱形玻璃容器、烧杯、微小压强计、刻度尺。请你利用所给定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证明小明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1)判断小明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2)简述实验步骤。(丰台)

(大兴30(3分).小红同学学习了压强知识后认为:任何情况下,液体压强P都与液体深度h 成正比。请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密云)

29.小丹买了一个翡翠手镯,但是不知道翡翠手镯是否是真的。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鉴定翡翠手镯的真假?(通过上网查询:知道真正的翡翠的密度是3.33g/cm)给定器材:透明塑料碗、适量的水、细绳、电子称。请你选定器材(可添加器材)设计实验,证明翡翠的真假(1)选择器材(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和结论。

(门头沟)

34.小文利用如图22所示的装置在水平木板上,分别匀速拉动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体积不同的正立方体A和B,且粗糙程度相同。发现“匀速拉动物体A时,所用的拉力大”。于是他认为“物体与木板接触面积越大,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小佳认为小文的观点是错误的。请你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文的观点是错误的。(平谷)31.雨过天晴,善于观察的小东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面上积水少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积水多的地方就很难变干,于是他认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质量大小有关。水平桌面上有符合实验要求的天平(带砝码)、大小不同的烧杯若干、水和钟表。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并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32.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20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另外还有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若干个(图中未画出)。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变,则有用功越大总功也越大。

(1)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顺义)

29.小东猜想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以及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强有关。水平桌面上有符合实验要求的带滑轮的木板,两个大小不同、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带挂钩的立方体木块A和B,弹簧测力计和细线。为了探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强是否有关,小东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按图21组装实验器材,将木块A放在木板上,竖直向上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待测力计示数稳定时读出拉力F的数值并记录。

②用木块B换下木块A,仿照步骤①再做一次实验,读出拉力F的数值并记录。③根据滑动摩擦力f=F,计算出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东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请你针对小东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

(通州)

31小明利用石块、细线、纸巾、天平和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测量装在烧杯中的适量的未知液体的密度。以下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装有适量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1,并记录在表格中;

(2)石块用细线拴好,使石块浸没在天平左盘上的烧杯内的水中,石块不接触烧杯,在天平右盘添加适当的砝码,移动游码,天平平衡后,砝码与游码的总示数为m2,并记录在表格中;(3)用天平称出装有适量未知液体的烧杯的总质量m3,并记录在表格中;

(4),在天平右盘添加适当的砝码,移动游码,天平平衡后,砝码与游码的总示数为m4,并记录在表格中;(5)已知水的密度为水,利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和水计算未知液体的密度=,并将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3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带滑槽的轨道,体积相等、质量不等的金属球A和B,可在轨道上滑动的物块C,如图22所示;还有刻度尺。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请回答如下问题:

(1)设计该实验中,小球刚刚运动到水平滑轨的速度不容易测量,可以将其转化为测量;小球刚刚运动到水平轨道的动能也不容易测量,可以将其转化为测量。(2)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步骤。(3)画出该实验数据记录表。

(怀柔)

32.硬度是描述材料软硬程度的物理量。为了研究甲、乙两种材料的硬度,某活动小组设计了检测材料硬度的实验方案,选择了适当的器材(质量已知的金属球和多个有凹槽的金属块)。如图19甲所示,他们将测试材料放在水平桌面上,金属球静置于其上表面,在金属球上再放一个有凹槽的金属块,凹槽恰好与金属球上表面完全接触,使金属块能静止在金属球上。一段时间后,取下金属块和金属球,在材料表面留下凹形压痕。该小组在控制时间变量的条件下,多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如图19乙所示的图像,然后他们类比所学知识定义了一个物理量k来衡量材料的硬度。请你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该活动小组研究问题的因变量是;

A.压痕面积 B.压力 C.单位压力下的压痕面积(2)在这个实验中,用来衡量硬度的物理量k是用表示的。

A.压痕面积 B.压力C.单位压力下的压痕面积(3)甲、乙两种材料硬度较大的是。(选填“甲”或“乙”)

34.在验证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实验中,小东组装了如图21所示的装置。他把小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将其浸没在水中静止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然后逐渐往水中加入食盐,食盐溶解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不发生变化,经检查,弹簧测力计完好。

(1)请你猜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2)写出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方法:________。(延庆)

29.把三个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球,先后浸没在同一个盛有足够量水的烧杯中,如图23所示。小明分别用刻度尺测出甲、乙、丙、丁四种情况烧杯中水面的高度,经过分析得出“质量相等的球体浸在杯中水里,球体的体积越大,水对杯底压力增加得越大”的结论。添加必要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图23

球体A 球体B 球体C 30.实验台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弹簧测力计1个,所受重力为1N的钩码1个,带支架的杠杆1个。杠杆上相邻刻度间距离均为0.05m,刻线上下靠近杠杆边缘处均有圆形小孔,可用来挂钩码或弹簧测力计,如图24所示。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动力与动力臂的倒数成正比”

(1)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小华测出每一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了F1与 的关系图像,如图25所示。请根据图像写出F1与的关系式F1=___________。

(燕山)

三、实验解答题(本题共 36 分)

32.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重 3N 的物体进行了如图 25 所示的操作,记下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根据 F浮=G-F 拉求出浮力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发现:物体在密度大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小。

(1)请分析出现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是:

(2)请写出正确的实验操作:。

篇11:科学实验室解说词

欢迎各位领导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这是我们的实验室。请各位领导参观。

实验室面积()平方米,()个学生凳,实验讲台一张。实验桌()个,这个实验室为全校三到六年级()多学生提供科学实验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验室内还有用于教学的铁架台()台,大大满足了实验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创新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1、我校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健全,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 有、《实验仪器管理原则》《实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安全制度》、《学生实验手则》等,实验室符合《中小学校建设计规范》,实 验室通风良好,有防火、耿盗、防尘、遮光等设备,线路、电源插座规范,室内 制度上墙。营造了实验室科学、严谨、安全的环境

2、我校能按照课标准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制定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并做好实验教学的计划、方案等资料档案和仪器设备管理。

3、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仪器的使用,学生实验守则等各种制度齐全,有安全防盗措施。演示分组实验开出率达100%。

4、学校建立了组织、人员、制度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确保了科学实验沿着创新,探求的轨迹良性运做。学校建立了实验教学领导小组,校长、主任任正副组长,他们经常深入课堂,并将实验操作纳入教研系列,指定专人研究,实施。班级成立了实验小组,让学生们通过自己观察,自己动手,亲历实验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学生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实验过程有完整的记录,做到每个实验都有记录单,要求学生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5、组织科学教师认真逐条学习新课标和实验教学有关规定,明确各册教科 书的实验内容及分组、演示实验项目、要求。学期初组织科学教师认真制定实验 教学计划,做到应开实验必做,努力完成实验教学目标。各年级科学教师都能按 照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实验,发挥仪器作用,使实验教学落实到每个班级,演示 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都达到 100%以上。每次实验作好记录,登记使用情况,反馈实验效果。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的实验室建设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这里是科学的启蒙,创新的殿堂,凝聚的是智慧,引发的是探求。几几年来我校加大了仪器实验设施的投资力度,仪器设施专用教室按标配备。我校的仪器室共有仪器()大类,()件。其中用于电化教学的仪器主要有微机()()台,电视机()()台,多功能厅()()一个,可以进行(),()录象的信号切换;录音机28台。全部按照配备标准,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各科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仪器按使用范围分为:()()()计量、通用、专用、挂图、模型、标本、玻璃仪器、药品及其他实验材料和工具。()个,共有仪器791种。仪器放置按科学、实用分类摆放,摆放整齐,使用方便。帐、卡、物三 者完全相符。每周定时作好清洁工作,注意防火,防尘,防潮,防晒,防锈,防 虫等,从而保证了仪器的完好率。

篇12:科学实验室解说词

参观解说词

欢迎各位领导光临我校的科学实验室。

这里是科学的启蒙,创新的殿堂,凝聚的是智慧,引发的是探求。我校的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三部分。

其中实验室水电齐全,占地约90平米;仪器室和准备室占地60平米,实验仪器按省双一类标准配备,分为:计量、通用、专用、模型、标本、玻璃仪器、药品、工具等8类,共计260余种。像这样的科学实验室,我校共设有4个,完全能满足3~6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完善的设施为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创新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我校有科学教师8人,兼职实验管理员4名,师资力量雄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仪器的使用,主张让学生们通过自己观察,自己动手,亲历实验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真正做到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实验开出率100%。实验室制度完备,资料齐全,实验管理不断向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的更层次发展。

篇13:物理(力学)实验室解说词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物理实验可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因此, 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的地位和重要性,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实验教学。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 就高中物理力学方面的实验教学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1. 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分组实验, 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实践证明, 我国的学生之所以缺乏动手的能力主要是因为没有实践的机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为了应付高考, 追求更高的书面成绩, 我们缩减了大量的实验教学, 而在必须实验演示的时候, 也只是采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始终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久而久之,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实践的兴趣也就没有了。因此,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我们要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例如, 在进行“滑动摩擦因数”的探究实验时, 我们就可以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并为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弹簧秤,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合作探究滑动的摩擦因数和哪些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实验操作简单易行,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实验。这样一来, 分组实验不但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上一层楼。

2.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实验, 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统一性, 我们常常忽视求异教育, 排斥可能性, 导致教学活动缺乏创新元素, 致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因此, 我们不能墨守成规, 而应该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实验, 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制定实验方法, 自主探究实验结果, 将自主探究思想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另外, 为了追求探究实验的效果, 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教师在给学生准备实验器材时, 可以增加一些实验用不到的器材, 这可以起到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选择能力的效果。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发挥指导作用,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自己的实验方案, 从而选出简单易操作的方案, 帮助学生找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事项, 比如, 绳子的拉力大小因为钩码数量的变化不是连续变化的, 所以在测量时精度并不是十分准确。所以, 我们应该采用以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大小的方法实现力的连续变化,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这样一个探究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观念,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追求实验准确性的良好习惯, 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3. 注重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提高物理实验的效果和质量

实验方法能否做到科学严谨, 将直接决定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的好坏。因此, 为了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 教师在实验前一定要做好规划, 明确实验目标, 需要用到什么实验器材, 选取合理有效的试验方法, 思考实验过程中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提前制定好应对措施, 同时遵循设计程序的解释与概括, 将实验提升到理论高度。例如, 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实验时, 教师设计实验方案时要考虑到以下因素:首先要考虑物理所受合外力的组成情况, 在测试合外力时会受到哪些阻力f的影响, 同时, 为了在实验阶段测试实验数据更方便、更准确, 教师可以使用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理想假设法, 经过严谨思考分析, 有以下方案可供参考:第一减小阻力, 让f远远小于mg;第二使平板没有滑轮的一端高于有滑轮的一端, 使之产生下滑力, 以抵消阻力f。通过对照, 充分考虑实验因素, 最终一致决定方案二最为合理、高效。另外, 在实验过程中, 为了探究a、F、m之间的关联, 教师最好选用控制变量法:第一是保持m一定;第二是保持F恒定。因此, 只有注重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 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总之, 在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14: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改进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改进

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基于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如果离开了实验,物理教学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但由于以考分为本的价值取向尚未革除,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受困于应试教育,教师急功近利,片面地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以机械灌输为基本方法,以讲授替代思考、探究,以致学生的操作能力缺失。

一、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演示实验趋向程式化。力学缺乏科学性,变成固定的程式,以特殊替代一般,如在运用挂钩码的方式演示合、分力的关系时,部分教师为了“方便”,两个边相互垂直且大小之比为4:3,这样操作看似简单,能让学生感受合力的大小在数值上不等于两部分的代数和,但由于具体一定的特殊性,难以产生很强的说服力。部分教师选取的实验过于繁琐,或受到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演示效果不尽如人意。

2.分组实验难出效果。实验仪器旧、精度不高、实验条件不足、仪器数量不足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分组实验的完成,学生采集记录数据不科学,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分析。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媒体,以模仿演示替代学生的分组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力学实验的改进原则

1.趣味性。“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维系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会思维活跃,学习也走向高效。教师要利用恰当的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

2.直观性。成功的实验往往取决于实验现象是否直观清晰,结论的获得是否较为直接。教师要通过选取衬托背景、适宜观察角度、放大实验器材等方式增强实验效果,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

3.简易性。改进后的实验力求时间短、易于操作,因而具有生命力,容易被学生的心理所接受。教师若一味追求精、高,往往会因为实验时间长、实验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而使实验趋于低效。

4.科学性。教师要注重实验过程的设计,原理要准确、方案要科学、操作要合理,器材、装置的选择要科学规范,才能真实地呈现物理现象,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掌握规律。

三、力学演示实验的改进途径

1.以小实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要选择身边的物品,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开展力学实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如在演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重力无关的实验中,教师可以选择身边常见的复印纸、一元硬币,让学生将它们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一起释放,会发现纸片飘着下落,而硬币下落的速度明显比纸片,易得到“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的结论。教者再引导学生改变外在因素的影响,将纸揉成团,再由同一位置从静止同时释放,可以看到硬币和纸片几平同时落地,从而能得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力无关的结论。

2.改进效果不理想的演示实验。教师要针对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内容进行合理地改造,提高可观性,让学生能清晰地看到形象直观的演示过程。如人教版教材中“重力”的内容中有重心位置确定的实验,教材中提供了悬挂法找重心的实验,是以一块光滑完整的方形木块,正面帖上同样大的白纸,但是不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教者根据实际需要,在白纸上画出对角线,其交点即是木块的重心。当重心作用线刚好落在模板的支持面上时木板稳定,当处于支持面外时,就会倾倒。

3.借助于多媒体丰富呈现方式。教师可借助于视频、动画等方式模拟情景,调整播放速度,让学生能清晰观察现象,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四、力学分组实验的改进途径

1.对实验细节的改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可能性,而忽视了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因而在细节上现现处理不严谨的情况。如在用钢球进行平抛运动的实验时,但由于在斜槽拐弯处小球与水平槽有碰撞,易造成小球飞离斜槽末端的瞬间有向上的分速度,抛出点并不位于斜槽的末端。教者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取一个壁较硬的玻璃瓶,瓶内装水,水位要高些,要水平端末端加一段更细的硬管,喷出的水柱会形成弯曲的弧线,这就是水平抛运动形成的轨迹。但瓶内液面的下降会使水柱弧度发生变化,对描点的准确性产生干扰,教者可以将装水的瓶子换成5L的大瓶子,使液面变化变得慢些,以提高实验的效果。

2.减少实验误差。改进实验器材的结构缺陷与精度、完善实验原理可以减少系统误差。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钩码带动小车一起做匀加速,只有砝码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时才能说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因而会产生加速度与拉力不成正比关系的结论。教师可以将打点计时器一端垫高些,以平衡摩擦力;为保证加大拉力时的实验效果,将钩码托盘和钩码换成塑料小桶和细沙。

总之,我们高中物理教师要在搜集资料、挖掘资源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改进,能提高实验效果,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实验的乐趣。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护理专业医学生求职信下一篇:炼钢厂隐患排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