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课堂教学反思

2024-06-18

《学弈》课堂教学反思(精选9篇)

篇1:《学弈》课堂教学反思

本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问题,所以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涵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让学生参考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因此,我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重点来突破。

怎样处理重点与难点的关系,即怎样处理“朗读”与“理解”的关系呢?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

一、反复朗读,读通全文

课前,布置学生自己试着朗读课文,黑板上的提示语是:“课前能读通课文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天才。”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一个个摇头晃脑,叽哩呱啦,读得十分起劲,都想成为“天才”。上课一开始,我首先请同学自愿上台朗读课文,几个学生竟然读得很流利,只有几处断句欠准确,我对学生大加赞赏。接着自己把课文范读一遍,做到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与白话文在朗读上的区别,即速度要放慢,自然停顿要得当。学生得到启示后,再反复练习朗读,读的形式有自由读、互相读、指名读、集体读等。通过练习,全班学生基本上能够熟读课文。

二、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读多了,内容也就大致了解了,课堂教学的第二步是进一步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首先请学生说一说这篇古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开展自学活动,学生结合课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黑板上的提示语是“能自己弄懂每个句子意思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奇才”。同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有的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有的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几分钟后,教师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重点说说以下几个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2)使弈秋诲二人弈。(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

(3)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4)思援弓缴而射之。(想拉弓引箭射天鹅。)

(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可棋艺不如人。)

(6)为是其智弗若与?(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通过以上自学、检查和讨论,学生理解了每个句子的意思,最后试着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整个故事的内容就掌握了。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

句子的意思弄懂了,再反过来练习诵读,朗读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首先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我让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在原文上标出自然停顿,个别地方把握不住,老师加以指点,然后根据停顿提示练习正确朗读。如: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生朗读达到了完全正确、熟练的程度,最后练习背诵,学生就能轻松过关。此时黑板上的提示语是“最先背过这篇文章的同学是良才”。

这堂课通过朗读――理解――诵读,不紧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篇2:《学弈》课堂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学奕》教学反思

龙岗明德小学 秦贤

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新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我教完《学弈》这篇文言文,总觉得在教学时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自主探索。

一、以图激趣引导预习

《学弈》一文配有一幅插图、直观、形象地表现了课文内容的重点。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通过图中人物不同的姿态、表情、想像、推测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和查阅字典,自己先逐字、逐句地试着翻译一遍。学生根据观察插图、依靠注释和联系上下文,完全可以基本上推想出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初步读通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反复朗读积极思维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⑴反复朗读读准读熟

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让他们借助注音读准生字:弈(yì),鸿鹄(hóng hú),缴(zhuó),俱(jù),弗(fú),矣(yǐ),曰(yuē);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区分和读好下列字音:弈(yì)与矣(yǐ),鹄(hú)与弗(fú),缴(zhuó)与缴(jiǎo),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读熟课文、正确断句。

⑵逐字精读积极思维

翻译文言文必须做到字字落实,同时因为相当于文言文的字词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所以应引导学生逐字精读、积极思维、比较归纳、总结规律。

课文中的“之”、“其”、“为”三个词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应引导学生在逐字精读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用法上的规律。

三、熟读成诵创意阅读

在学生熟读成诵、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讲《学弈》这个故事。然后,教师还应当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思考、分析、讨论如下问题:⑴两个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何不同,结果怎样?⑵《学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后有何体会?

经过师生平等互动,个体集体的共同感悟思考、分析讨论,达到共识:

两个学下围棋的人在主观条件(智慧一样)和客观条件(一起向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弈秋学习)相同的情况下,却产生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一心两用。《学弈》告诉我们,在学习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专心与否决定着学习结果的好坏,因此,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同时也应认识到,如果弈秋能对一心两用的人严加管教,那么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篇二:学弈教学反思

《学弈》教学反思

《学弈》是一篇文言文,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在引导学生喜欢学文言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值得以后继续尝试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有条理、有目的地学习本课文言文。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本课时,我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通、读顺、读懂文言文,并且指导学生如何读出韵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律美。值得一提的是,教学文言文,教师的范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指导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诱发学生的情感。

三、本节课围绕着“读、译、悟、背”四个环节教学,这几个环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思路非常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活动规律。在教学本课时,老师始终只是个指导者,将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性,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既有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也有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我也发现课堂上的一些漏洞。如:在朗读课文时,应在指名学生读的时候,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就可以更好的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及时发现问题,以能更好的纠正。篇三:《学弈》教学反思

《学弈》教学反思

春阳小学 刘 妍 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这样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一、激发学习兴趣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游戏激趣法和旧知迁移法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将旧知成语与新知文言文成语故事相结合,从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游戏激趣法和旧知迁移法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将旧知成语与新知文言文成语故事相结合,从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这样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由此,在设计上,漫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体会,从而领悟文言文的特点,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汇报合作成果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以简驱繁,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这也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采用创设情境法,精美的竹简文言文,诗情画意的古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改变了传统的评读僵局,促进了朗读、诵读指导的效率,积累了语言。

三、拓展抒发真情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推荐文言文成语故事以及搜索文言文的网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样首尾呼应,成语贯穿始末,体现了“大语文”观。

本课还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篇四:学弈教学反思

《学弈》教学反思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其博大精深昭示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悠久与灿烂。从小学开始,在学生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其重要作用与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在教学《学弈》这篇文言文时,我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经历对照注释理解、朗读、背诵、感悟等过程,享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一、反复朗读感悟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⑴教师范读引好路子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⑵反复朗读读准读熟

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让他们借助注音读准生字;教师也应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及时地指导学生正确地读音,并能通过反复朗读读熟课文、正确断句。

(3)字斟句酌弄清意思

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探究的时间,引导他们结合课后注释弄懂字、词、句的意思,并通过独立说、同桌互说等形式予以落实,待别是对课文中的“之”、“其”、“为”三个词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应引导学生在逐字精读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比较归纳,弄清他们的不同意思,总结出它们在用法上的规律。

二、熟读成诵感悟道理

在学生熟读成诵、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思考、分析、讨论如下问题:⑴两个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何不同,结果怎样?⑵《学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后有何体会?

经过师生平等互动,个体感悟思考、集体分析讨论,达到共识:两个学下围棋的人在主观条件(智慧一样)和客观条件(一起向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弈秋学习)相同的情况下,却产生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一心两用。《学弈》告诉我们,在学习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专心与否决定着学习结果的好坏,因此,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同时也应认识到,如果弈秋能对一心两用的人严加管教,那么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总之,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性,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既有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也有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篇五:《学奕》教学反思 《学奕》教学反思

江安县怡乐镇麻衣小学校 赖文帅

文言文中的寓言蕴涵深厚,往往是以一生动浅显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前面的诵读古文、理解意思、想象情境时十分的热闹,而一问起“你领悟到什么道理”,立刻就静下来、哑下来。这说明,对寓意的理解不仅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更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在《学奕》一课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多用“想象”

我深刻感受到“想象”在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境的感受、人物的把握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仍然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

首先,我引导学生们边观察插图边想象,这两个人他们可能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子,学生们的想象非常的丰富,对于那个专心致志者,一生说“他一直都在认真地听,半个小时过去了,姿势连动都没动过,旁边有小鸟在叫、小狗在吵,可他根本就听不见”,而对于三心二意者,另一生则说“他哦,一会儿听小鸟叫,一会儿看小狗吵,一直动个不停,过了一会儿肚子饿了,他便想着吃天鹅肉了”。这是想象的第一步,是为理解寓意做好了铺垫。

其次,我在学习课文后,又引导学生,对于这样不同的学习结果,他们两个又会怎么样呢?学生们又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一生说“那个三心二意者肯定后悔了”,另一生则说“师父奕秋一定会教育他,以后学习不能再这样三心二意了”。这是想象的第二步,在此,学生们对文言已准确把握,对寓言所要表达的寓意更清楚明了。

二、善用“问题”

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体会文本的最常用的、是有效的教学策略,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更是充分地感受到了“有效问题”是推动“有效学习”的根本保障。

本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所采用的对比的写作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意,我充分地利用了板书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去理解体会寓意。板书如下:

学奕

专心致志者 “惟奕秋之为听” 学有所成

三心二意者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学无所获

这样的板书,把作者“对比”这一写作方法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形象地把二者的学习态度

(专心致志与三心二意)进行了对比,也把学习结果(学有所成与学无所获)进行了对比,显得一目了然。因此,在课的最后,问及学生“结合板书,你认为这则寓言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他们不仅立刻回答上来,且说得非常到位、非常得好。

篇3:《学弈》教学设计

《学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一篇。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 一是通过学习课文, 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 联系生活实际, 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体会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 由于学习态度不同, 导致结果大不相同的故事, 说明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 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由于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 要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前提, 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为主线,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领悟作者所表达的道理, 为今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 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 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在1919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吗?

出示:

(1) 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2. 指名读, 齐读。

师:通过朗读, 我知道大家一定还记得这两个小故事。那么, 在学习这两篇文言文的时候, 你感到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过去所学, 从旧知入手, 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是为接下来文言文的朗读做好铺垫。

3. 揭示课题。

师:文言文的特点是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学好文言文, 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大有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这篇课文只有5句话, 70个字, 短小精悍, 但其中却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我们来看看文中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

4.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弈”是指什么?“学弈”是什么意思? (“弈”, 本来专指下围棋, “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所说的“对弈”, 就是下棋的意思, 已经不限于下围棋了。)

设计意图: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证明, 如果学习者了解到新的学习任务同自己后续的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就会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所以,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初读感知, 读通句子

1. 检测预习情况。

出示:

(1) 要求认读的字词:弈秋、诲、鸿鹄、弓缴、弗。 (指名读, 纠错, 齐读。)

(2) 要求会写的字词:弈秋、惟、鸿鹄、援、弓缴、弗。

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记住要求会写的字词。 (听写, 反馈。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提醒易写错的字词, 强化书写。)

2. 朗读课文。

(1) 范读课文, 学生评价。教师归纳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语速要放慢, 二是停顿要得当。

(2) 自由练读, 读准字音, 体会停顿与节奏。

(3) 再次练读。 (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读通读顺。)

弈秋, 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 同桌互读课文, 互相评价。

(5) 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如指名读、赛读、齐读、带动作读等, 直到读熟为止。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 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 难点也在读。因此, 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 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 读通、读顺、读出滋味, 感受诵读文言文的乐趣, 感悟文言文的特点。

三、精读品悟, 体会寓意

1. 回顾旧知, 归纳学法。

师: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 用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引导学生回顾, 小结。)

板书: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阅辞典展开联想观察插图

2. 自主学习, 理解句意。

(1) 运用板书中所罗列的方法, 默读全文, 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 小组合作学习, 解决学习难点。

(3) 学生质疑小组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4) 指名说说这个故事, 其余学生补充纠正。

(5) 学生再次练说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理解文言文意思, 不仅要“授人以鱼”, 更要“授人以渔”, 让学生自觉迁移并运用习得的方法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通过五个小步骤的设计, 学生不仅能读懂这则文言文, 而且还能学会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 自读思考, 体会道理。

(1)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学弈》, 如果学习期满, 让这两人在全国大赛中对弈, 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找出相关的句子, 读一读。)

出示: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2) 师:你认为前一个人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 (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 读一读。)

预设一:他学弈时十分专心。

出示: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预设二:他有最好的老师。

出示:弈秋, 通国之善弈者也。

预设三:他很聪明。

出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 师:后一个人也跟随弈秋学习, 也很聪明, 为什么却“弗若之矣”? (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 读一读。)

出示: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4) 师:你能简单概括出两人的学习态度吗? (板书:其一人——专心致志, 或者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等;一人———三心二意, 或者一心二用、心猿意马、胡思乱想等。)

师:如果他们随伯牙学琴, 会怎么样呢? (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伯牙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如果他们跟随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学习, 会怎么样呢? (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孟子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如果他们在我们中间, 和我们一起学习, 又会怎么样呢? (其一人专心致志, 唯老师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5) 师:是啊, 第一个人无论学什么、做什么, 都——— (专心致志, 或者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等。) 而第二个人, 却—— (三心二意, 或者一心二用、心猿意马、胡思乱想等。) 即使不是在想着天鹅, 也会在想着其他的事情。

(6) 你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 说说学习本文的体会吗? (小组合作交流后发言)

设计意图:一是要多读精讲, 让学生在读中感知, 读中感悟, 从而明确“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道理, 并逐步丰富语文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二是通过师生互动交流,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体验, 并通过多种形式, 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感悟寓意。

四、反复诵读, 熟读成诵

1. 课件出示, 将全文按竖行排列, 齐读。

2. 课件出示, 将全文隐去标点, 齐读。

3. 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呈现全文,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同时有机地渗透古代文化的渊源及内涵, 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五、课外阅读, 拓展延伸

师:“专心致志”这个成语, 就源自《学弈》这一篇课文。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中, 还有许多这样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有关成语的小故事,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原文读一读, 相信你们能看得懂, 也会喜欢读。

篇4:《学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语文素养很有好处。《学弈》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不仅思想内容好,而且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教学本文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及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照注释,先读懂课文,再仔细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能连贯地说出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对照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联系生活,感悟学习必须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三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激趣。

师: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古人写的文章——《学弈》,它和我们现在学的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一般都当“的”字讲,如“希望之星”、“惊弓之鸟”等,但在古文中,它却有多种意思。《学弈》这篇课文里,“之”字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意思,大家一会儿读的时候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

2.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3.解题。“弈”字是什么意思,“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看注释)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简单地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和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反复朗读,读通全文

1.初读激趣。同学们,文言文无论是阅读还是理解都比白话文难得多,今天,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能自己把课文读通,那他一定是学习文言文的高手。

2.学生练习读,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

3.教师范读。

师:读古文讲究“断句”,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意作停顿,或按停顿在书上加圈点,叫做断句。我们读的《学弈》,是加标点的,读时应作适当停顿。句子中一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因诵读的需要要拖长声。听教师范读,动笔在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的地方画一条斜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学生练习朗读。(可自由读,互相读等)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也是最佳的办法。教师首先以“能读通课文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高手”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其次,给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文言文与白话文在朗读上的区别,即速度要放慢,自然停顿要得当,学生得到启示后,再反复练习朗读。通过练习,应让所有学生能够熟读课文,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自主研读、合作探究,读懂课文

1.自读自悟,揣摩句意。

师:文言文不仅在朗读上与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就是在理解上也较白话文困难。谁能在老师不讲的情况下,对照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试试看,先结合注释把每句话的意思读出来,再连起来说整篇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讨论。

2.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学生在小组中先交流自己通过自学读懂了哪些句子,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突破难点。教师围绕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弈秋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导理解“通国之善弈者也”,“者”:“……的人”如:作者——做文章的人,读者——读文章的人,胜利者——获得胜利的人……

(2)两个学生是如何学习下棋的?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引导理解:“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中出现三个“之”字,前两个“之”字都是指弈秋说的话,后一个指的是天鹅。

(3)这两个学生学习的态度不一样,那他们学习的结果又如何呢?引导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是:这第二个人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但学习成绩不如第一个人好。重点引导理解句中两个“之”字都是指第一个人。

(4)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理解文末的一问一答:“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再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非然:不是这样的。

4.试着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读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本环节教学,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采用点拨的方式,引导独立思考,突破难点。学生在理解重点句的基础上,理解全文,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

四、创设情境,体情悟道,熟读成诵

1.师:两人在一起学习下棋,结果却不一样,不是因为智力的原因,那是什么原因呢?假如我们召开一个“学弈经验总结会”,在会上师徒三人会说些什么?作为嘉宾,你能联系实际说说吗?

2.创设“孟子讲学”的情境,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设计意图: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能从古文中明白某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学弈经验总结会”和“孟子讲学”两个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由体验到加深理解。所创设的前一个情境意在明理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后一个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学生记忆故事,背诵课文,而且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从故事中悟出道理。达到教学目标。】

五、总结学法,课外延伸

1.说一说你是怎样学懂这篇课文的?

2.评议谁是学习文言文的高手。

3.课外拓展,出示几则文言文,供学生选择阅读。

【设计意图: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和课外延伸的方法,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和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增加阅读,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作者单位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新生小学

篇5:《学弈》的教学反思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课文。此环节可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到之处,同学补充。然后多媒体打出《学弈》一文插图,让三个学生用现代白话文表演课本剧。学生自然而然就把课文大意练说出来,把动作、表情、语言、神态等融入人物形象中去。由于学生的直接参与,不仅课文印象深刻,大意明了,且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溢于言表,不言自明。

这时再让学生谈学习这篇古文有什么收获,学生纷纷举手说:这篇文言文通过记叙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这样,一节文言文课让孩子们在轻松、和谐氛围中就学完了。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又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篇6:学弈教学反思

教学《学弈》一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把阅读的内容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和发展阅读的内容。

我在备课时,考虑到古文的学习大体分为以下五步:第一步,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将课文读通;第二步,看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记下不懂词句和其他问题;第三步,学生提出不懂的词句和问题;第四步,针对学生自读中的问题,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及故事说明的道理;第五步,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如果按这个步骤教学,本课便没有亮点,我决定在讲授课文内容的时候,加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环节,让学生把文中现有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想象出二人在学习时不同的具体情况,学生表演出来。学完这个故事之后,让学生根据已经积累古文学习方法对《弈秋败弈》进行学习。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逐渐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二是在文章的道理上有相同之处,验证专心致志是学好本领的前提。同时也是从文言文方面进行群文阅读的实践。

课堂启示: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功夫要下在平时的语文活动中。

篇7:《学弈》教学反思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其博大精深昭示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悠久与灿烂。对于小学生来讲,初次见面的文言文的确有点陌生,不太好理解。忐忑不安地上完课之后,回过头来看看,觉得很多地方值得深思。

在教学《学弈》这篇文言文时,我认为应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正确朗读文言文,感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经历对照注释、理解、朗读、感悟等过程,享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不让文言文成为学生的负担。

1、以古文名言引出新课题,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以图激趣。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们说说图上有什么,几个人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以此来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对文章的大概内容也有了直观的了解,为下面翻译课文作准备。

3、反复朗读中去感悟

①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在反复朗读中培养语感。文言文的朗读对学生来说是难点,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齐读、小组读、指名读让他们借助注音读准生字,老师适当点拨,要注意节奏。

篇8:《学弈》课堂教学反思

一、老师范读,激发兴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反复诵读自古以来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阅读贯穿全过程。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文言文诵读感兴趣,首先要让他们领略到诵读的乐趣。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学生模仿的典型。”阅读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重要作用。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言诵读水平,揣摩文本,反复练习,范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为学生模仿诵读树立榜样,使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乃至背诵中感受到文言诵读的魅力,进而去尝试诵读。

我教《学奕》时,上课伊始,我请他们欣赏我配乐读文章,学生们立即来了兴致。当我诵读完,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黄声群情不自禁地说:“老师,读得太好了,就像从电视上看到的古人说的话。”

“谢谢你对老师的夸奖!刚才老师读的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学生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有的学生竟小声地读起来,可是磕磕碰碰的,读不好,林哲说:“老师,我们读不好,您教我们读吧。”

学生兴致勃发,正襟危坐,一切准备就绪,我说:“读这一类课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再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哪些词读得重,你就在那个字下面点一圆点(板书“·”),明白吗?”老师再读课文,学生听得特别认真,并按要求做起记号来。之后,请学生说说老师哪里停顿、哪里读重了,指名纠正,根据老师的停顿,自读课文,再指名朗读,指名纠正,学生读正确了,再给学生大量的时间朗读。在学生读不通的情况下,教师再指导读,直到学生读通顺为止。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指出:读通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学目标下人人必须达到的“下限”,是文言文教学的“底线”。学生把课文读通了,才能整体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初步领悟文本内涵,为进一步探究和赏析文言文奠定基础。

二、学生美读,兴趣高涨

“美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美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个体性和能动性,在投入全部生命激情的朗读中,深入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文气。我在学生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了解古文大意后,进行美读,并认真咀嚼,品出文章的“真味”,获取更丰富的形象美感。这时的美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吸收、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从而提高语言能力。我要求学生在美读过程中,读懂文意,读出文气,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从而享受美读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使学习兴趣持续高涨。

当学生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读出古色古香的味道来,就获得了理性的审美感受以及对文化的体认,开阔了视野,陶冶了心灵。这样轻松的学习学生怎么可能望而生畏呢?钱正权老师也说过:“对古文的学习重在读,读中构建意象,反复的搞解释是没有意思的。”

三、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在这个层面的训练和实践中,可采取的诵读方式有很多,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还可以插入体验性读、分角色读、表演性读、个性化读、竞技性读等,以保证学习的诵读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和保护。当时有一个这样精彩的环节:

师:“同学们已经把课文很好地理解了,你们想怎么读好,就怎么读好,看看有没有同学超过老师。”

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会儿,庄易鸿不好意思地站起来,搔搔后脑勺,说:“老师,我在电视上看见古人读书都是摇头晃脑,我学着他们的样子读,行吗?”

师:“当然可以,来吧,相信你会读得很好。”

庄易鸿捧着课文,向旁边的同学借了眼镜,戴在鼻尖,摇头晃脑地读起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学生笑得前俯后仰,许多同学跟着摇头晃脑地读。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

谢涵:“因为他的样子很滑稽。”

朱佳:“因为他读出古人读书的味道。”

师:“除了这种读法,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读法吗?”

教室里一片沉默,一会儿,有表演天赋的黄腾,胸有成竹地站起来说:“老师,还可以做动作。”

“哦,怎么做?请你站在讲台边表演。”掌声四处响起。

黄腾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一句时,只见他昂首挺胸,左手在下颌摸摸胡须,做略思考状,右手伸直食指和中指,夹棋,谨慎下棋,表演得惟妙惟肖。受他的启发,许多男生跃跃欲试,争着上台表演。

方宇鹏读到“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时,挺直腰板,做认真听课状。

陈凡读到“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时,做拉弓射箭状。

林敬敏读到“为是其智弗若与”指着自己的脑门(代表智力),读到“曰:非然也”做摆手状。

许多孩子都要表演,望着孩子们高涨的情绪,怎能忍心打断呢,我请所有愿意表演的同学站起来,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读,五花八门的动作,表演得十分投入……后来,发现许多孩子已经能不看课文,边读边做动作,这不是背诵吗?这不是真正做到熟读成诵吗?我不禁喜形于色,露出会心的微笑。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大厅墙上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仅仅是教师解说、演示,学生有可能记住了,但却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肢体语言运用得体,可以圆满地表达情意,还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用肢体语言的特殊价值在于,它可以用一种学生所能够记住的方法,把词语的确切意义生动、形象、准确地表达出来,不仅能补充、阐释有声语言,还能替代有声语言,甚至超越有声语言。

学生充分朗读之后,不用老师要求就可以熟读成诵。读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学生理解了课文才会表演,而表演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背诵,是我多少回梦寐以求的,今天终于达到了,能不高兴吗?

四、扩展阅读,巩固兴趣

扩展阅读是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这样,天长日久,学生便会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信息网络,便于提取,也便于创造。所以我推荐《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同学们,引导学生养成课外诵读其它材料中的文言文作品的习惯,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以从中获得文言学习的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样,学习的文言语感和文言学习兴趣才能得以永久地巩固。

五、结语

由文本构成的世界与儿童的生活世界产生微妙的融合与贯通。我遵循文学阅读上感受、体味、欣赏与玩味的过程,即古人所说的“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学生披文入情,全身心投入诸文本的意象中,并进行创造性地再现,这与把文言读正确、流利,在理解文言中熟读、美读是分不开的。诵读,是开启学生走入文言文学习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是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流连忘返的魔力棒,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加深文化体认的加速器。

让小学生的文言学习从诵读开始!

摘要: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目标下“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以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具体体现和补充,本文将就《学奕》一文谈一下在小学阶段如何教授学生文言文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9:《学弈》教学设计

《学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组课文《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一篇。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导致结果大不相同的故事,说明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由于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前提,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领悟作者所表达的道理,为今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回顾旧知。师: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19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吗?

出示:

(1)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指名读,齐读。师:通过朗读,我知道大家一定还记得这两个小故事。那么,在学习这两篇文言文的时候,你感到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过去所学,从旧知入手,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为接下来文言文的朗读做好铺垫。

3.揭示课题。师:文言文的特点是语言简炼、含义深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学好文言文,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大有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这篇课文只有5句话,70个字,短小精悍,但其中却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我们来看看文中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弈”是指什么?“学弈”是什么意思?(“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所说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已经不限于下围棋了。)

设计意图: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学习者了解到新的学习任务同自己后续的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就会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所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初读感知,读通句子

1.检测预习情况。

出示:

(1)要求认读的字词:弈秋、诲、鸿鹄、弓缴、弗。(指名读,纠错,齐读。)

(2)要求会写的字词:弈秋、惟、鸿鹄、援、弓缴、弗。

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记住要求会写的字词。(听写,反馈。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提醒易写错的字词,强化书写。)

2.朗读课文。

(1)范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归纳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语速要放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2)自由练读,读准字音,体会停顿与节奏。

(3)再次练读。(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读通读顺。)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带动作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读通、读顺、读出滋味,感受诵读文言文的乐趣,感悟文言文的特点。

三、精读品悟,体会寓意

1.回顾旧知,归纳学法。师: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用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引导学生回顾,小结。)

板书: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阅辞典展开联想观察插图

2.自主学习,理解句意。

(1)运用板书中所罗列的方法,默读全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习难点。

(3)学生质疑小组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4)指名说说这个故事,其余学生补充纠正。

(5)学生再次练说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理解文言文意思,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让学生自觉迁移并运用习得的方法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通过五个小步骤的设计,学生不仅能读懂这则文言文,而且还能学会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自读思考,体会道理。

(1)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学弈》,如果学习期满,让这两人在全国大赛中对弈,结果会是怎样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师:你认为前一个人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找出相关的句子,课件出示,读一读。)

预设一:他学弈时十分专心。

出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预设二:他有最好的老师。

出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预设三:他很聪明。

出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师:后一个人也跟随弈秋学习,也很聪明,为什么却“弗若之矣”?(找出相关的句子,课件出示,读一读。)

出示: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师:你能简单概括出两人的学习态度吗?(板书:其一人——专心致志,或者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等;一人——三心二意,或者一心二用、心猿意马、胡思乱想等。)

师:如果他们随伯牙学琴,会怎么样呢?(其一人专心致志,惟伯牙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如果他们跟随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学习,会怎么样呢?(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孟子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如果他们在我们中间,和我们一起学习,又会怎么样呢?(其一人专心致志,惟老师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5)师:是啊,第一个人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专心致志,或者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等。)而第二个人,却——(三心二意,或者一心二用、心猿意马、胡思乱想等。)即使不是在想着天鹅,也会在想着其他的事情。

(6)你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学习本文的体会吗?(小组合作交流后发言)

设计意图:一是要多读精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明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并逐步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二是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体验,并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

四、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将全文按竖行排列,齐读。

2.课件出示,将全文隐去标点,齐读。

3.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呈现全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有机地渗透古代文化的渊源及内涵,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五、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师:“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就源自《学弈》这一篇课文。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许多这样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有关成语的小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原文读一读,相信你们能看得懂,也会喜欢读。

设计意图:通过推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视野,加强积累,感受语文乃至文言文的魅力,巩固文言语感和记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上一篇:浅谈幼儿故事教学下一篇:鲁滨逊读书笔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