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

2024-06-14

浙江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通用8篇)

篇1:浙江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

浙江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

浙江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

作者:zjdxqygl『专业课:管理学』

浙大的管理学考的是人大出版社罗宾斯的第七版,以前还会涉及到邢以群的那本。但07、08都是吴老师命题,所以全是罗书上的知识点。

专业课的复习要吃透指定教材,反复反复地看、背、理解,学会举一反三。

死记硬背是没用的。

浙大很爱出“xxx理论是什么?请举例说明”之类的题,考得就是你的应用能力。

但是光理解也没用,还是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企管初试考第一那个同学把罗书看了14遍,我没他那么生猛,但也看了7、8遍,貌似管理学我比他还高几分。

这样足以证明,复习的效果和复习的轮数并不是必然的正比关系。

第一遍要了解整本书的知识架构,其实管原一般都是按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来编排的。

第二遍时要边看边记下知识要点,至于什么是要点应该不难把握。

然后拿到历年真题,把考过的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在书上标记出来,勾勒属于你自己的知识框架,这样差不多整本书的重点就呈现出来了。

再继续看书和你记下的笔记。

反复地理解,反复地记忆。

在11月份可以拿些题目来练练手了,历年真题、MBA的选择题、其他名校的真题,都可以做做,但问答和论述题不要全写下来,浪费时间,只要找到答题思路就OK了。

真题一定要多做多看,那时最有价值的资料。

不要以为这个知识点今年考了,明年肯定不会考,要知道关于“效率和效果的关系”这题,浙大以不同的题型连续考了4、5年。

有些很生僻很角落的知识点也不要忽视,从07、两年的题刊,老师开始考那些边边角角了。

不要迷信那些补习班,很多都是打着教授的名号赚钱的,上课的其实就是刚考上的研究生。

要相信顶尖的大学一般是比较公平的,你有足够的实力,一定可以被录取。

掌握答题技巧也很重要,以下是从网上搜索到的管理试题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

刘明珠老师管理试题答题技巧

简述分析题部分

一简述题特点分析

10月份所考的简述题基本上都倾向于灵活题并呈现以下特点

1简述题涉及内容更全面不是考单一管理职能知识掌握而是考管理综合职能及相关知识掌握需要从环境影响计划组织沟通控制管理基础工作人际关系等多方面谈需要考生对管理概述所涉及到的环境分析经济学市场营销发展战略等方面问题有所了解

2简述题的审题难度加大如不注意往往造成答非所问

二简述题应答程序技巧规则

1不能轻视审题认为题干很简单一看便知匆忙回答

从阅卷看约有30%的同学犯有审题不明边答边想结果字写了不少答题空间不够了还未击中要害踩不到得分要点

审题的目的是明了所提问题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和答题要求

2在分析题目基础上理清答题思路确立要点顺序

3解答不能太少

有些同学只简答一两句话要点很少很难踩到足够得分点得分偏低可以从相关问题扩展开谈要点因为一般情况下阅分只挑对的得分点给分答错了不扣分自然在空间许可字迹清楚的情况下多答比少答有利

4解答不要罗嗦

有些同学对某一回答要点展开说反复说表面看答了不少但只踩对了一个环境方面的得分点应该将回答的要点面扩宽语言要简洁即使答的简练也可得分不要过多叙述解释

5答题给出要点序号或分出段落以便教师判分

有些同学通篇文章一段洋洋洒洒不分段落不分标点符号让老师从中寻找答案要点倒不如每答一个新要点写上序号或另起一行反映你思路清楚要点明确易于得分

6简述题答题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把握问题绝窍

2)分析题目理清答题思路

3)回答分层次先环境后内部先战略后战术

4)只答要点少做解释

5)要点范围要扩展宁滥勿缺管理职能管理对策内外环境相关领域

6)编写要点序号卷面清楚整洁

7简述题回答应避免犯的错误

1)忽略审题匆忙做答

2)边想边写逻辑顺序主次不分

3)答题范围狭窄得分点覆盖率低

4)勤于解释卷面太满

5)随意涂改卷面混乱

6)字迹不清天地间不留空白

三分析题答题技巧

1案例分析题回答宜分为三部分

第一步明确分析出案例所反映的类似企业的共性问题是什么并用鲜明的语言表达出来

针对这种共性的问题应该从哪些大方面大视角着手解决

第二步针对第一步发现的共性问题针对案例所提出的问题从宏观角度高层次方面提

出治理解决的原则性意见和建议即提出具有本质性的建议措施不必纠缠于具体公司内

容细节矛盾问题

第三步在第二步战略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就案例中具体矛盾和问题提出制度性功能性

的改进建议而不必就事论事

2卷面一定要整洁根据文章中心思想变化划分段落并标记一等顺序以便寻

找得分点上述2中三步内容要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第三步措施建议可以给予必要解释和

展开

3文章字数过多和过少都不理想以卷面整洁留够天地空当恰当用完略有节余为佳加

纸回答非常没有必要

有关管理答题共同点

一权变因素情景因素

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组织规模技术人员管理者所处的位置下级个人的熟度环境等具体体现如下

1计划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组织规模管理层次环境的不确定性所经营业务的产品寿命周期

2决策有效性环境组织文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过去的决策时间紧迫性

3集权或分权的有效性产品结构及生产技术特点企业的规模与组织形式决策的重要性环境条件人员素质工作性质业务确定型规则性灵活性

4组织设计的有效性环境战略组织结构服从它技术人员素质组织规模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5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人员素质工作内容和性质工作复杂性变化性下属工作的`相似性计划控制的明确性及难易程度非管理性事务的多少工作条件助手配备信息手段配备下级人员工作地点的相近性组织环境

6组织变革的因素战略环境技术组织规模组织成长阶段

7领导风格对情景的适应性环境人员个性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工作任务的结构与工作性质领导所处的位置下属成熟度

8信息沟通的障碍人员技能技术知识态度社会文化

9控制的权变因素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内部的变化组织成员的素质

二一般过程

1组织变革过程

1发现问题征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

2诊断问题将目标具体化

3选择变革的方法以人或以技术或以组织结构为主

4分析变革的限制条件

5正确地选择推行变革的方法和策略命令式参与式分权式计划式改良式突

破式渐进式

6实施变革计划

7及时收集可以衡量变革的指标信息反馈

2计划的过程

1确定目标

2确定计划前提预测

3发掘可行方案确定备选方案

4评估备选方案

5选定方案

6拟定派生计划

7编制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8反馈

3决策的过程

1调查研究提出问题

2系统分析确定目标

3收集信息科学预测

4拟定方案

5方案评价

6选定方案

7进行试点检验决策

8实施决策控制反馈

4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与方法

1确定考评内容

2确定考评方法

3选择考评者实施考评

4分析考评结果

5传达考评结果及时反馈

6根据结果建立人才档案

5控制的工作过程

1制定控制的标准要求简明适用稳定可行可操作原则反映计划要求控制关键点体现控制趋势组织适宜例外方法确定控制对象选择控制重点制定标准的方法

2衡量实际工作要求衡量必须与标准直接相关样本具有代表性衡量的可靠性信息的适用性适宜的衡量频度方法口头汇报书面汇报直接观察

3鉴定偏差与矫正措施偏差原因外部环境变化原定目标与计划无法实现组织调整经营方针和经营策略原计划不合理需调整管理不佳控制手段人员配备控制实施评价控制正式组织结构控制政策与法规控制财务控制自适应控制控制方法财务人员综合控制纠偏注意问题优选方案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争取多数人的支持

◆◇参考书推荐◇◆金圣才主编的管理学历年真题

〓关于辅导班〓

个人觉得如果你基础不错,上个政治的冲刺班就可以了,不要迷信那些名师点题。

老师是老师,不是巫师,要是他能题题命中,未卜先知,那还搞什么考研补习班啊,直接给人算命得了。

当时听说有人报了三科的全程,我觉得完全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考研真的要靠自己踏踏实实地复习,老师讲再多,也是老师的。

我也是受害者之一,当时报了数学暑期强化班和政治一卡通,暑假热死了,还要来回奔波上课,筋疲力尽,效果甚微,得不偿失。

所以希望大家在做决定前好好考虑。

〓计划的重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高考时一群人的战争,而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不似高考有老师帮你安排好一步一步怎么走。

所以你自己的计划就很重要了。

作计划也有讲究的--“远粗近精”

首先是整体计划,比如3-4月干什么,5-6月干什么…

其次是每周的小计划,这周要完成的任务必须写下来,在下一周开始前比对检查,如果轻而易举完成了,说明要加重任务量,如果拼死拼活都无法完成,那就要给自己减压。

这样慢慢调整,你就可以拥有最佳的计划时间表。

当你按照这样去实施,计划的优势就会渐渐显现。

相信我,没错。

〓关于研友和论坛〓

有人喜欢一伙人热热闹闹地一起上自习,我则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

一个人清静。

亦舒说,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地付出,静静地收获,切忌喧哗。

但是与研友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大家交流进度、讨论题目,也是一种动力。

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浓郁的考研氛围是很有利的。

可以在休息时间上考研论坛逛逛,搜集信息。

网上有很多共享的资料,要善于搜集整理,很有益处的。

〓关于复试〓

现在不要提早操心复试的事,先过了这第一关再说。

〓结束语〓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想感受,仅供大家借鉴。

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尽量解答。

最后,祝愿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都能美梦成真。

加油哦!

中国大学网

篇2:浙江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

来源:|2008-2-23|浏览次数: 1396次|考研网 【进入论坛】 【在线咨询】

跨考王道辅导

专业课程资料公共课全科精英计划保过魔鬼集训营

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吧。我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在校学生,报考的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企业管理专业。今年的考研初试成绩是418分,其中英语84分,政治87分,数学三120分,管理学127分。下面分别就大家所关心的一些问题写一下我的想法吧。

一、关于选择学校与专业。

在这一点上,我走了不少弯路,建议大家一开始就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好学校和专业,在复习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改变。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从小就很神往清华和北大,所以一开始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北大经济学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从去年的这个时候开始的。不过只看了半个月就放弃了,北大对经济学所要求的难度与深度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后来,又把目标换成了光华管理学院,虽然也考微观,不过感觉考得不深,专业课是三本厚厚的书,微观,管理,营销。我一直看到快暑假的时候,啃完了这三本厚书,看了一点数学。可是这时候,北大新的考研简章出来了,光华要考会计学,并且要考好几门,我对数字一直不太敏感的,所以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且那时才知道,光华的报名录取比例是80比1.暑假每天都看点书,不过收获不大。开学后又开始想自己要考什么学校,最后选择了浙江大学的企业管理,因为它专业课只有一本书。之前看的很多东西都没有用了,不过心理感觉很轻松。我是一个比较阳光快乐的女孩,所以并不为自己曾经付出的东西可惜,只是又重新踏上了复习的道路,这时候,距离考试只有不到四个月了。

二、关于英语。

我的英语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四级93,专业四级82,考研84.这对于一个在外语学院受过两年几乎是专业英语训练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虽然我的专业是经济学。现在还记得,我们大一的英语课包括精读,泛读,口语,写作,视听说,听力,应该和英语专业差不多了吧。考研的时候并没有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英语上,差不多每天一个小时吧,也有时候不看。我的经验是多要看真题,复习过程中除了偶尔做一点阅读,基本都在看真题,看了三遍吧。最后做了毕金献的模拟,背了两篇作文。作文考试的时候用上了,毕金献的题好多人不喜欢,不过我自己感觉挺好的。阅读要把每一个选项都弄清楚,当你能把错误的答案一一排除的时候,正确答案自然就有了。

推荐辅导书:考试虫的《历年真题解析》,很厚也很详细,阅读要耐心找感觉,找规律。

三、关于数学。

数学我分数很低,不过还是想说一点点。建议大家早一点开始看,大三下一直在看光华的专业课,数学没怎么看,暑假快结束的时候上了水木艾迪的辅导班,老师讲得很好,不过当时我有很多内容还没有看,所以听不太明白。我们学校数学只学一年,而且还敢上了非典,所以没学到什么东西,大部分是靠自学的。直到最后,数理统计的东西也只匆匆看了一遍,导致考试的时候最后一道13分的题目只能写出公式而不知道如何求解。还有就是做题要扎实,平时练习的时候总是不太会就马上看答案,所以考试的时候有的题到一半做不下去了。

考完数学把试卷装进信封的时候,心情有点悲壮,还好,结果对于我的努力来说,已经差强人意了。

推荐辅导书:李永乐的《数学复习全书》,《经典400题》,浙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济的《高等数学》。

四、关于政治。

政治大部分同学都会去报一些辅导班,据说还可以吧。不过因为学校有点偏,路程有点远,所以我没有报任何班。关键是理解吧,要把客观题做好。我暑假把大学时候用的课本看过一遍,其实看过以后也就忘的差不多了,主要是熟悉一下内容,找找感觉。后来看了《应试精华》,然后开始看红宝书,习题只做了陈先奎的2000题和启航的最后5套卷。本来还买了另一本习题集准备做的,不过后来感觉题目做一些就可以了,要提高正确率还是要多看红宝书或其他辅导全书,好好理解和体会,所以就放弃了。考前看了《20天20题》,真的很不错。书封面上有一个密码,可以上网听关于这本书的课,老师的讲解很经典,当时都有点后悔没报政治辅导班了。

推荐辅导书:红宝书,很多人都说过它的好话了,我就不说了;2000题,打基础的,最好做一遍;20天20题,背一些东西,考试的时候应该用得上的。

五、关于专业课。

专业课每个人的差异比较大,浙大管理学院的还算比较容易。只考管理学,而且参考书也只要一本就够了,就是邢以群老师的《管理学》第二版,罗宾斯的那本书可有可无吧,考试基本是以邢以群老师的书为准的。网上有很多人在买资料,其实看了历年真题就会知道,浙大的题目还是比较死的,每年都会有很多重复,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灵活应用。从05年开始出现了选择题,不过还是比较容易的。06没有填空题,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趋势。万变不离其宗,把那本不算厚的书扎扎实实多看几遍,多背几变,成绩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六、走过考研,我的一些想法。

现在算是给自己的考研之路画上一个句号了吧,心中却很平静,没有太多的想法。和那些在职考研,专科考研或者考了两年三年的同学来说,我的经历的确简单了一些。而且,我本身比较喜欢看书,考研的过程,并没有感觉到痛苦、难耐什么的,只觉得自然而然的,就走下来了。在这一路上,也没有刻意去控制自己,想看杂志的时候就去阅览室看杂志,想上网的时候就去上网,周末有时候不想起床就睡到10点,而且大四上学期,我还有六门课要上要考试。感觉考研并没有那么悲壮,没有那么艰辛,只是我的一个小小的选择。

令我难忘和欣喜的是,考研的过程中在自习室结识了很多朋友,大家一起看书,一起聊天,一起憧憬上研以后的生活。现在,我们中的大部分都在考研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正在准备即将到来的新的生活。

篇3:浙江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

资料来源:http://www.shanghairanking.cn/

近几年,我国对高校的投入加大;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学费收入也呈增长趋势;高校产业和后勤集团等各种投资实体不断增多,致使高校管理的资金量逐渐增加。研究美国大学资金安全管理的经验,有助于我国高校完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和模式,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一、美国大学资金安全管理的经验

美国的高等院校分为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公立大学的办学资金主要靠政府拨款,所以资金使用自主权很小,政府会审批每一笔经费开支,学校只能按审批计划安排资金使用。私立大学的办学资金渠道多元化,社会资助和捐赠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政府拨款只占一小部分。因此,学校使用资金很少受政府干预,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安排。不管哪种类型的大学,在资金安全管理方面都有以下几点经验可供借鉴。

(一)采用两级预算模式

美国大学预算通常分为校级预算和院级预算两级,都是依据相应的法律规范由学校的预算管理办公室制订,由校长、董事会和州高教委与州议会分别审查论证,经州长审批确认后,学校严格遵守。校级预算主要负责核算校级收入,按照一定标准将经费划拨给各学院;院级预算由各学院自行制订,主要对自行筹资数额进行预算并在学校划拨经费范围内安排资金使用。美国大学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绩效管理,学校对学院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给予奖惩。

(二)多渠道筹资,保证资金的稳定来源

如表2 所示,美国高校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多渠道筹资制度,大多数学校发展有校办产业。国家科学基金会与企业合作在大学设立了80 多个研究中心,其中企业对研究中心的资助占60-70%,每年有超过7 亿美元的资助。美国大学还广泛接受私人、社会团体和基金、教会与企业的捐款,2012 年美国大学接收捐赠的金额最高达307 亿美元,具体情况如表3 所示。

(三)积极从事投资理财,保持资金增值

美国的大学都从事投资理财,许多学校有专人负责投资股票,有的委托专业经理人,有的选择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学校的资金运作,并规定最低投资回报率标准。大学对投资管理情况实施信息公开制度,每个季度都公布学校的投资评论,每年在网上公布学校的财务政策和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各大学的基金保持很高的投资效益,基本在两位数的增值比例。2013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捐赠基金有14.4%的回报率;耶鲁大学的捐赠基金会投资回报率高达12.5%;哈佛大学的捐赠基金收益率达到11.3%。

资料来源: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网站 2009 年美国教育统计文摘表

(四)建有先进的资金结算系统,统一管理全校资金

为保证学校对资金的宏观控制能力,美国高校大都建成了资金结算系统,通过该系统完成学校各项经费的收支。虽然学校允许各学院自行筹资,筹措到的资金只需上交给学校很小一部分,其余部分学院可以完全按照需要自己安排使用;校级财务机构负责安排学院按比例上缴的那部分资金。但是学院各项收支结算要经过学校的资金结算系统,这样学校可以监督学院的财务活动,并对其进行规范管理,防止出现瞒报或滥用资金的情况。

(五)高校内部成立审计部门,加强内部监督

美国大学内部成立的审计部门主要负责监督和审计学校内部的财务活动。审计部门独立于财务部门单独从事审计活动,只对学校董事会或校长办公室负责,而财务部门无权干预审计部门的工作,保证了监督审计工作的客观、独立性。审计范围包括全校所有部门,审计部门有权审查学校各级财务部门的账目和会计资料,各级财务部门必须无条件配合他们的工作,提供其所需的资料。

二、对中国大学资金安全管理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大学资金安全管理经验的分析,可以得出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合理设计审计部门,保证其独立运行

美国大学内部有专门的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独立,负责对学校的各项财务活动以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内部审计,起到了非常好的监督作用。我国高校的资金安全管理与美国高校相比差异很大,审计部门一般由校长或主管财务的副校长领导,无法独立展开审计工作,所以很难对学校财务工作的真实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因此,美国学校的做法值得我国高校借鉴。

(二)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美国高校设有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算制定、执行和评价体系。在资金运用过程中,根据自身需要对预算进行微调,强调预算的严肃性和灵活性。同时,引入绩效理念,每年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这有助于学校减少超预算支出带来的财务风险。而我国高校,普遍存在资金预算与执行两张皮的问题,很多时候预算流于形式,年初的预算只是任务分配,没有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所以,我国高校应借鉴美国大学的预算管理模式,保证预算的严格执行和科学评价。

(三)学校内部设立统一的银行账户

为了加强资金管理,美国大学基本都在学校内部设立了统一的银行账户,学校及各学院所有的经费收支都通过该帐户完成,一旦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发生,学校能够及时发现并对其加以制止。在我国,很多高校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账户,学校很难完全掌握下属学院的资金使用情况,容易导致挪用资金、滥用资金的现象发生。我国高校应该考虑尽快建立统一的银行账户,加强对资金收支结算的监督。

(四)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

美国大学基本都建立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财务软件系统进行资金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将各项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公布,有利于学校和学院各级管理层随时掌握学校的资金运行情况,并根据需要对资金管理活动作出相应调整。而我国只有少部分高校建立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并且只是开发利用了系统的一小部分功能,因此,我国高校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尽快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以提高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运行机制

美国大学有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非常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评价和反馈。许多高校采用COSO报告的内部控制框架,或者在其基础上进行延伸发展,尤其重视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和风险管理,重视人的因素。美国大学的内控制度一般由学校最高层管理机构制定政策和方向,由学校的具体管理部门制定详细的内控制度,经校董事会通过后发布实施,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必须遵守。大学还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预测和处理学校的财务风险;并且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学校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而我国高校资金安全内控制度缺乏严谨性,管理者拥有大量资金的使用权,但是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容易造成学校在各种经营活动中出现重大非法违纪行为。建议我国高校要强化财务控制审计,从涉及资金业务的重点环节着手,保证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所有的资金流动和价值转移活动;要强化会计相关工作岗位的控制审计,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并有效牵制;还要强化审批权限的控制审计,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对资金管理的关键岗位和薄弱环节实施稽核,并定期、不定期或突击式的组织抽查或检查,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资金安全审计制度。

总之,高校资金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财务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基建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都提高资金安全管理意识,明确库存现金限额,加强预算管理和资金的统一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风险防范,建立财务管理绩效全面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管理者水平,从资金的筹措、使用、分配协调,到资产的采购、建设、验收各个环节都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资金安全管理机制,最大限度的确保资金安全。

摘要:安全稳定的资金是美国高校取得辉煌学术成果的基础。通过分析美国大学资金安全管理的经验发现,美国大学采用两级预算模式,多渠道筹资,积极从事投资理财;并建有先进的资金结算系统,统一管理全校资金;高校内部设置审计部门,加强内部监督。从中得出很多有益启示,有助于我国高校完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和模式,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篇4:浙江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

一、浙江民营企业群落发展的组织特点

(一)浙江特色的“块状经济”

“块状经济”是指以一家龙头企业带起当地成百上千个做相同产品的中小企业积聚而成的一个产业群落。群落是与人类学中的部落相对应的生物学概念,是指集聚在一定地理空间内的相互之间有着特定联系的生物群体。浙江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国内外其它大型企业在技术、资金、规模、品牌上的先行优势,单打独斗是难以取胜的。因此,众多民营企业并非彼此孤立离散,而是紧密簇拥抱团,构成大小规模不等、专业特色鲜明的一个个民营企业群落。这些企业间通过供求纽带形成市场化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协同增益。位于浙江温州乐清的正泰集团就是以低压电器为产品的“块状经济”的一大代表。

(二)民营企业群落普遍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其生产和经营始终围绕特定专业部门展开

浙江的民营企业群落几乎都是围绕着一个功能发达且完善的专业性市场构建的,不同群落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的跨度有所不同。如:义乌的小商品和绍兴的轻纺民营企业群落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就相对宽泛;而温州永嘉的钮扣生产民营企业群落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就比较狭窄。专业领域的宽窄与群落规模的大小有某种关联性。一般而言,企业群落规模越大,其专业领域的跨度也就越大;反之越小。因此,随着民营企业群落规模的扩张,它的专业跨度也将向一些紧密相关的领域扩展,形成一种群落规模的范围经济。此外,群落中没有一个是纯粹的生产性企业群落或商贸服务性企业群落,而是由生产性企业子群落和商贸服务性企业子群落共同构成的。

(三)浙江民营企业群落的专业性分工经历了一个动态的逐渐演进过程

在群落初生阶段,它主要采取原位膨胀的发展模式。当某一类产业在某一特定空间区位初萌生机,由于赢利示范效应,则不断有新的民间投资进入,新的同类型民营企业开业,在这个阶段,同一群落内部的民营企业生产相同门类的专业产品,是产品生产专业化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生产工艺专业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民间资金和生产要素被诱致进入该产业聚集区,使企业群落在原生区位上出现全方位高速扩张,企业数量、就业人数、产值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与此同时,群落内部的专业分工进一步深化。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产品品种门类更加丰富,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式不断引进普及,一些特定的生产工艺流程开始从原生产企业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些专门从事某种工艺加工,以“中间产品”为主业的企业。第三阶段是生产服务专业化的阶段,这个阶段群落内部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服务性工种开始从企业内产转移到企业外部,专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且费用更加低廉的服务性企业开始出现。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外部组织战略选择

近年来,经济增长学家们已经注意到创新活动中较为明显的“簇”的特征。对由熊彼得首先发现的“簇”现象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时,“簇”表现为高度相关产品的成群出现,它们源于或/和导致其它实体的发展。波特也指出,大多数成功的国家产业是由企业群组成而非独立的个体组成,许多主要国际竞争者通常在同一个城市或地区。尽管浙江民企的产品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还较弱,但其独特的群落结构模式,为我国民营企业指出了一条发展的路径。

众多民营企业群落的兴起和壮大,是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过程的一个鲜明特色,是浙江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优势表现为:1原材料采购优势以及人员和资金的相互配套优势;2具有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群落能够为其所覆盖的专业性市场以强大的能量从外部采集和吸纳各类相关的市场需求和技术产品信息,同时又以密集的信息管网将群落内部企业连通在一起,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3民营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与协作,实现了产品的高度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交易成本,提高了质量;4它既可以保持民营企业灵活多变反应快捷的特点,又能集少成多、聚微成著形成产品规模优势。

协作网络理论(Collaborative Zetwork)认为,组织使自己变得要依靠其他的组织以增加所有组织(双方)的价值和生产力。按照协作网络的观点,人们更多地将组织看作是生态系统(organizational ecosystem)的一部分。一个组织或许跨越了几个行业,并将在与其他组织的紧密关系网络中确定自己的位置。组织生态系统是由组织的共同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各企业组成系统的主要原因就是进入市场的时候可以共担风险、能够开发昂贵的新项目、减少成本、以及在选定的产业和技术领域中加强组织的形象。合作是进行更大的创新、解决更大的问题以及获得更大业绩的前提条件。在浙江民企群落中我们看到了该理论的体现。

这也给我们以启示,我国民营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散兵游勇的模式是很难使民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生存下去的。如何能够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当地的资源与历史的优良传统,结为联盟,合理分工,发挥群体优势,重拳出击,达到与国内外大企业相抗衡的目的,这是每一个民营企业要考虑的问题。现有大企业也可以考虑与中小企业结为联盟。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组织战略选择

我国民营企业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及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在创业初期大都采用简单的直线式组织结构,实行集权式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结构不断正规化,形成官僚层级式组织,即组织结构是机械的,呈等级化、命令式、规范性的特点,内部管理效率较高,便于上层对企业的控制。加入WTO以后,民营企业仅仅依靠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国际竞争环境的需要。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在组织内部结构方面也要做出调整,来应对国内外大企业的挑战。

组织结构的变革和创新成了现阶段大型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从本质上来说,扁平、公开的组织结构并不比任何其他组织结构形式强。它们相对简单,也相对非正式,而且会引起管理任务的复杂化,并使效率降低。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技术快速变化,环境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组织的灵活性、适应性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有机类型是最好的选择。民营企业的组织必须要从传统的多层式、集中化及规模化的官僚机构,过渡到扁平化、网络化及非集中化的模式。这种组织模式能够把市场的信息转变为企业信息,通过分享和传播,为企业不断进行产品、流程及技术的创新。组织结构提供了形式、外部形态以及控制,灵活而不是简单才是关键。

篇5:中国海洋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

首先,要告诉大家,在经历了一年之后我最大的感悟:如果你决定一件事情,全身心地投入,你一定会成功。这是不允许你找客观理由的。对于级的学弟学妹们,最好早些决定你要考的学校专业,资料要全面。下面想谈谈我的复习经历,希望能进微薄之力。

外语:

1、完型:完型题量大分值小个人认为没必要专项的练习,做真题和几套模拟即可,但是要重复,对答案时要认真分析考的是什么,非谓语啊、连词啊、动词用法啊……

2、阅读:阅读分值大,这里必须告诉学弟学妹们,阅读是练出来的,我从去年这个时候开始做阅读,开始一周5个后来每天4个,真题也穿插其中,真题不要都留在最后,回想高三你的真题都是在最后做的么?不是高一就做单选完型么?

3、新题型,翻译:我是买了一本新题型的题和翻译的题。其中新题型包括选标题、7选5、排序……这样练习下来还是有手感的.,至于翻译别懒着分析句子结构,分析对了就一目了然了。

4、作文:虽然近年来作文阅卷中不希望看见模板的痕迹,但是被模板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个模板必须是自己的!不是随便一本书就可以看到的,在考试的前十天左右我参加了一个作文班,自己觉得很有帮助。我的作文模板(可变化)现在还在,有需要可以联系我。

5、单词:单词很重要,你刚开始背一定记不住,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相信熟能生巧,我考研教育网网校乱序的背了大概7遍,我用不同颜色的马克笔,熟词新义的,不认识的……分开这样每次背都有侧重。

6、真题:多做,多研究,买答案很全的那种,用红笔标注,做到看见题就知道答案的程度。

数学:课本一定要摸透,把你要考的基本教材看透做笔记,不是简单的抄书而是要好好的划出重点,以便做全书的时候能翻看笔记,全书暑假后期开始做就可以,想考高分全书最少要做3遍。我个人还做了660题,觉得题很典型不错。真题的话我大概是十月份开始的,刚开始很吃力,但是后来觉得知识点很固定,真题做了三遍。最后买了许多模拟题,挑典型的做,到最后你就具备这样的能力了。

政治:暑假之后才开始看,粗略一遍其实没记住什么。后来到十月份开始认真看,每天背,你可以买一本小本的便携版背,真题我买了 但是没做,只是看看近几年考的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分析一下今年不考什么。政治在最后阶段,各个考研机构都会出大题,你买来背就是了,觉得考研教育网网校的政治还是不错的。像任汝芬等老教师的题要买来做,最后大家做的你都要做。

专业课:考海大企管是一开始就决定的了,所以早早买了资料,暑假就开始复习,你选志愿的时候要看你以后要在哪里发展,要冷静,海大企管的习惯是喜欢出往年的题,所以历年真题很重要,我用特殊颜色的马克笔在书上划出历年考过的题,有侧重的看。海大企管专业课的题型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所以我做笔记是按照三个类别分开做的,把考过的画出来,一目了然。真题答案以及一些练习题也买了,很靠谱的答案。专业课看了6遍,大家要知道海大企管专业课压得很低,所以你要更努力!

篇6:浙江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

经过漫长的准备过程又经过漫长的等待,一次又一次的等待,终于等来了自己理想的结果,我终于如愿考上暨南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这一刻的欣喜与激动难以言表。这一年来,我痛苦过,迷茫过,最终还是坚持走了下来,也走到了成功的终点。这一刻,我要感谢很多很多人,所以也把自己的复习过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后来考研人有所帮助。

我报考的是暨南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我本科是一所普通非211院校,高中理科出身,大学期间忙于各种学生活动没有好好学习,总之就是底子不好,因此备考时是吃了不少苦头,最后专业课考了130+,真心说不容易,这里就跟大家重点分享一下我的专业课备战经历。我按复习时的心态和紧张程度将备考过程分为三个阶段:2~6月轻松备考阶段,7~9月平静复习阶段,这个阶段我在文成考研网报了个强化答疑班;10-12月紧张冲刺阶段。

一、轻松备考阶段(2~6月)

这个阶段自己比较轻松,心理上不会太紧张,主要做的工作有:

1)了解专业信息。这个主要是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个人感觉只要慢慢了解,不必急于决定,但在暑假结束前最好要决定。相关的信息可以去暨大研招网上找历年数据,有一些培训类的网站也可以用起来,比如文成考研网也不错,信息更新的很及时,还有许多的考研前辈分享考研信息;另外向上一届学长学姐咨询一下。

2)由于自己高中学的是理科,大学时又没有认真学习,所以文科专业的底子相对于其他文科的同学来说还是薄弱了很多。所以早早的就开始看教材了。这四个月里主要是看暨大指定的教材:《管理学》 斯蒂芬.P.罗宾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两本书翻来覆去的看了大概有四遍。

3)英语和数学的基础复习,这里就不写了。

二、平静复习阶段(7~9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暑假,一定要在学校看书,这时学校人很少,校园很安静,心情也很平静,不会太紧张,复习效率也很高,个人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大阶段,很多人就是在这几个月里放弃了考研,或者没复习好,导致后面跟不上。

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有:

1.专业课。7~8月每天晚上回寝室自己继续抽时间看专业课本,除了看第九版罗宾斯《管理学》和高鸿业第四版《微观经济学》,后来又把第五版的看了一遍,各过完一遍,对书本的熟悉程度也大大增加,9月初正式开始专业课复习,专业课课本到这个时候已经过了5-6遍并总结了笔记。这个时候有些同学想回家,我觉得千万别回家复习,不然真的毁了。每天基本上6点多起床,晚上9点半回寝室,中午会睡一会午觉,睡前还会看半小时到1小时的的书。此外,当时我还在文成考研网上报了个专业课的强化答疑班,个人感觉还是比较有效果,至少培训班老师开阔的视野、多角度的答题方式就值得学习的。

2.英语和数学的复习。这个阶段英语和数学的复习也是需要抓紧的,不能放松,在此一笔带过。

三、紧张备考阶段(10~12月)

这个阶段心理上就开始比较紧张了,而且此时正是校园招聘很多的时候,自己搬到外面

住,受影响较小。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1.英语和数学继续做真题,反复研究真题。政治在大纲出来后也开始看大纲解析然后开始记忆。

2.专业课。课本已经过了好几遍,笔记也做完了,就开始看金圣才的辅导书,各过了两遍,然后就背自己记的笔记,一直到考前,背了忘,忘了再背。算上看课本,辅导书和笔记,前前后后自己大概过了7、8遍,考前半个月左右自己还把曼昆的微观和平狄克的微观粗略的过了下,暨大的专业课考的比较基础,管理学一定要背,微观一定要弄懂。

3.考试。考试期间找好住处,最好和朋友一起,别住太远了,保持好心态。即使有一两门感觉没发挥好也没关系,好好考完剩下的。一来你的感觉未必准,二来如果下一门考的好希望还是很大的。我就是数学没发挥出水平,但是专业课发挥比较好。

整个过程大概就这样,一定要做好计划,每天的计划,并且每天检查是否完成。有些人可能还有其他的琐碎的事(像我这样,到10月份还要准备课题结题答辩),没关系,做好计划,完成能完成的就行。辅导班什么的自己看着办,家庭宽裕就可以报。复习期间少出去大玩,也要适当休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以最好的效率走完这一程。预祝大家考研成功!

篇7:浙江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

近年来企业管理专业成了考研的热门方向,对于华工而言也不例外,如何在企业管理的复习中,最重要的是分清题目的类型,明确题目考察的方向。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知识能力型的题目。纯粹的能力型逻辑试题,每道题都是独立的挑战,不要指望也不要相信,有什么能够一成不变的解题模式,解题原则,解题技巧,希望通过这个技巧以不变应万变,解决所有的相关题目,这种思考是不对的,这种说法是一种误导。可以说每一道逻辑试题对你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是一个独立的挑战,因此不要去找解答纯粹能力型的逻辑试题中它的规律,它的原则,它的技巧,它的模式,诸如此类东西的意义。

对于能力型的题有没有类型,分类分析有没有必要,有必要。确实也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比如类比型,比如理解型,逻辑推断型,论证分析型,数据型,因果型,都可以分成相应的种类,这些种类也有规律可寻,分析这些规律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对分类和分析规律型意义的分析不要夸大,夸大就是误导。能力型考试和知识型考试的区别点就在这里。可以说能力型考试的特点最集中体现在逻辑考试当中,但是对于能力测试的能力型考试最集中的体现在逻辑试题上,跟知识型不一样,知识型归成种类,掌握相关规律,某种意义以不变、以统一的模式解答题目。知识能力型试题要注意,区别于能力型试题之处在于涉及到解题的过程,涉及到逻辑知识,相关的逻辑知识及其运用,熟悉这些知识有利于迅速解题,这是知识能力型题目区别这个的特点。

第一种知识能力型的题目确实需要你掌握相关的知识,相关的知识掌握的不好,不熟练,影响你解题,相关的知识掌握的好,有利于你解题,这种有利是明显的。但是还有一种知识能力型的题目,辅导老师在分析这种知识能力型题目的时候可以头头是道讲出其中的逻辑道理,但是在解题过程中,你的思考出发点不是这些知识如何运用,如果你思考把这些题目去跟相关的知识套的话,很可能把本来很简单的题目复杂化,所以对于这样一种知识能力型的题目最佳的一个应试的方略是首先把它作为纯粹能力型题目,不考虑它涉及什么知识,除非在思考当中发生障碍,需要某些知识的帮助。

第二,在准备过程当中,如何掌握相关逻辑知识点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市面上很多逻辑辅导教材,也有很多逻辑老师在进行辅导,这里边有一个跟考试相关的逻辑知识点的把握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把握的不好,逻辑辅导就可能成为一种误导。因为你的应试时间是一个常量,这个时间搭配的不得当的话,考试的辅导很可能会出错,这里面有很重要的问题,能力型考试相关的实际点是很窄的,就几小块。如果辅导教材搞成逻辑知识教科书,辅导教材提供了给你一个知识很完备的框架,让你花有限的时间去研究这个知识板块,那就可能成为一种误导。第三,要充分认识到联考逻辑考试和一般的逻辑考试的区别。逻辑考试很多,我们高等教育当中作为基础课,逻辑考试也是基本的方式,但是联考考试是特殊类型的考试,特殊在哪,它主要不是测试考生对逻辑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测试的是考生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批判型思维能力,整个是能力型考试的基本理念。

在明确复习方法后,还想和大家推荐一下硕考商城的《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

考研复习精编》,里面也有设计学习方法的体系教学,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辅导资料。

篇8:浙江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

在全球因严重的金融危机出现大幅度非理性调整时, 经济运行规律会出现异常变化, 市场信号引导作用部分失灵。在这种短期失衡的市场下, 完全迷信于市场机制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自动调节取得最优资源配置的设想是盲目的和不现实的。

从产业结构上看, 服务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都适合于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这些领域壮大, 有利于挖掘市场潜力, 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一样,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约有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 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 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在“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9年12月初发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 多处强调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按照“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要求, 有关部门于2009年8月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国情调研, 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在走访了杭州、温州、宁波、台州等城市, 并与当地党政官员、企业家、银行高管等各界人士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后, 笔者既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中小企业的影响与冲击, 也多方了解到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把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党政工作的重要任务

2007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浙江时明确指出,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在提高发展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上多下功夫, 不断取得更大成绩。作为一个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省份, 浙江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1.1%、工业增加值的83.3%、外贸出口的81.6%、财政税收的82.9%、劳动就业的90.1%都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与趋势, 与浙江省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息息相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多位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先后到浙江考察。

众所周知, 浙江的中小企业数量多、实力强、产业集群发达、竞争优势明显、经济外向度高, 发展状况在全国带有指标性意义。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 浙江中小企业受到很大冲击。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 2009年1~2月, 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4543.9亿元, 同比分别下降4.70%和5.09%。据对2106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调查, 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2月, 企业从业人员连续4个月环比递减;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 企业内外贸订单、产品出口额、营业收入、上缴税金连续环比递减。温州市经委上半年对1852家企业的调查显示, 反映订单不足的企业占到六成, 其中鞋、眼镜、打火机等出口导向型企业反映出口订单不足的占到了八成左右。由于对外出口占企业订单比重较大, 出口市场的迅速萎缩造成企业开工明显不足。温州市有关方面的调研发现, 上半年生产能力发挥50%以上的企业占91.7%, 但生产能力发挥在70%以上的只占30%。

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严峻局势, 浙江省委、省政府想法多、出手快、措施实,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省包括中小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定》、《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中, 提出了浙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总体思路与方向, 确立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等战略, 要求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为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增添动力。

在浙江中小企业成长的历程中, 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都十分注意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在20世纪80年代, 对一时看不准、环境不允许而广大老百姓又愿意干的事, 政府以宽容的态度予以默许、支持和引导, 实行了“三个允许”, 即允许试、允许闯, 甚至允许犯错误的策略, 并采取“五个不”, 即不争论、不攀比、不张扬、不气馁、不动摇的方式, 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发展;20世纪90年代, 在鼓励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 提出“多轮驱动、多业并举”、“四个不限”, 鼓励形成“小企业、大集聚, 小资本、大集中, 小商品、大市场, 小城镇、大发展”的格局。进入新世纪以来, 浙江省一如既往地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帮助企业化解存在的困难。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 形成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可以称之为促进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浙江经验。浙江的同志简略地概括为加减乘除法。加: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提供融资、开拓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减:减轻企业负担;乘: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除:推动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这些简化为数学运算的系列性举措, 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

浙江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 意味着企业规模小, 船小好掉头;两头在外, 也意味着企业对市场变化敏感, 有较强的模仿学习能力;产业集群发达, 指产业分工精细, 企业间联系与合作广泛, 社会化网络发育良好。由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浙江实现了从工业小省向工业大省的跨越, 以制造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占浙江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 浙江制造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但浙江的党政官员清醒地认识到, 浙江模式所依赖的“低端产业、低附加值产品、低层次技术、低价格竞争为主”模式难以为继, “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强、规划引导缺失、平台支撑不力”的状况影响未来竞争力提升, 与浙江成为“长三角地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实现还有较大差距, 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近年来在推动浙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 各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注意推动民营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浙江确立了浙江以创业创新为动力, 科技进步为支撑, 结构调整为主线, 节能减排为导向, 实现工业发展动力从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产业结构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 企业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 产业组织形态从传统块状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转变, 并推动中小企业产品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提升、由价值链低位向价值链高位提升, 推动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生产、精益化管理、自主化创新、集约化经营、信息化带动、品牌化运作方向发展的思路。

在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方面, 浙江省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加强发展规划。按照发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 制订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 以国际化视野, 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资本链整合提升的高度, 对转型升级工作进行整体谋划、科学规划。

2.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浙江省提出, 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发展先进临港工业, 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思路。围绕替代进口、扩大出口、增强竞争力, 抓住国内外市场机遇, 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好、节能环保的重大项目;在传统产业改造上, 实施“958”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万亿技改促升级计划和企业技术改造“双千工程”, 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3.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支撑, 提升研发设计水平, 提高非价格竞争力。支持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上进行技术创新合作, 构建企业间技术转让交易平台, 逐步形成区域技术联盟和创新体系。在具体政策上, 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为自主创新活动而引进专利技术, 摊销费用可纳入研究开发费用范围;企业固定资产由于技术创新原因, 确需加速折旧的, 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4.搭建共性技术开发平台。为促进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技术扩散, 促进集群内企业由委托加工向设计研发转变, 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块状经济, 按“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原则, 采取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强化创新、创新升级产业的思路, 鼓励民营投资、产学研合作、科研院所集聚等多种方式和经济主体参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绍兴县结合本地纺织业发达的优势, 创建了现代纺织技术与装备创新平台, 并成立了“国际流行面料流行趋势工作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纺纱中试实验室、纤维中试实验室, 促进创新技术扩散。

5.强化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分工合作地位。浙江省提出, 在培育产业集群中经济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时, 需要剥离专业性强的零部件生产, 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 提高企业间协作配套水平。同时重点推动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贴牌生产型中小企业发展零部件专业化生产。这些措施, 无疑为中小企业参与分工开拓了空间。

6.鼓励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高水平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基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省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 用于支持在境内从事创业投资的企业以及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民间设立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构, 开展对高技术创业型企业的投资。

7.鼓励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尽管浙江用地紧张, 但不少城市都出台政策, 安排一定数量的用地指标, 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企业功能区内建造标准厂房, 作为小企业创新基地。并强调盘活存量土地, 将闲置场地、厂房改造为小企业创业基地。

8.实施质量振兴和品牌带动战略。为提高浙江中小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浙江省鼓励中小企业树立质量意识, 加强企业计量、质量、标准等内部管理。同时, 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内企业创立品牌, 实现从无牌、贴牌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转变。

9.以重点带动全局。着力抓好千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千家初创型小企业的培育工作, 示范带动面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并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行业协会、企业联盟、协作配套等方式开展合作。

10.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要素。为弥补内源性技术创新的不足, 浙江省出台鼓励性政策, 对引进符合国家技术和产业政策、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能直接用于中小企业的研发生产或经营、实施后能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外来发明专利项目, 择优进行资助。与此同时, 建立网上技术市场, 鼓励中小企业通过网络发布技术需求信息, 吸引国内外的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宁波市还引进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力量, 设立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前瞻性研究, 掌握竞争前技术, 为社会各类企业包括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11.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等落后生产能力, 采取限制和淘汰措施。

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诸多做法, 已经显现一定成效。2009年1~9月, 浙江省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5.9%, 新产品产值率为17.2%, 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浙江省建立的网上技术市场, 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目前有近3.7万家国内外高校院系及科研机构、1万多家中介机构在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设摊”, 有9万多家企业把网上技术市场当做企业的技术支撑。通过网上对接, 已成功签约项目19494项, 合同成交金额173亿元, 为全省企业引进596家创新载体。上述措施, 都还将在该省今后的发展中显示其促进增长、改善效率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千方百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国际性问题, 被称为麦克米伦缺口。尤其是小企业因为抵押品少、信用记录不全、财务账目不清、经营风险大等问题, 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银行出于赢利性与安全性的考虑, 通常不愿贷款给小企业。但在与小企业的业务来往中, 银行议价能力强, 处于比较有利的谈判地位, 如果能够控制风险, 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可获得更好收益。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 浙江的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周转的压力, 一些企业不得已通过借高利贷来缓解资金困难。

认识到中小企业存在融资方面的普遍需求, 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1.政府通过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支持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由省、市 (县) 政府各出一定财政专项资金进行配套, 对商业银行向小企业提供的信贷支持按照增量的一定比例予以风险补偿。

2.要求各金融机构增加社会责任感,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要求银行业全力保障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有一定科技含量和良好产业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实施“绿色信贷”政策, 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3.扩大抵押品的覆盖范围。允许中小企业以股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商铺使用权、林权、排污权、应收账款、捕捞证、大宗原材料 (如钢铁、木材) 、在建船舶、仓单等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

4.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促使商业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各金融机构设立小企业信贷业务专营机构, 激励金融机构在保障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出台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考核奖励办法、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办法, 要求按照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 增量不低于上年的原则, 单独安排中小企业信贷规模。

5.创新银行业信贷模式。据统计, 目前浙江各类商业银行推出的信贷创新产品有40多种, 包括“成长之路”、“速贷通”、“保兑仓融资贷款”等, 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一些银行对信用程度较高的中小企业采取“一次核定, 随用随贷, 循环使用”的管理方式, 精简小企业贷款业务中的审批程序, 方便企业用贷;一些银行利用小企业专营机构试点优势, 扩大支行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审批权限, 减少了审批环节;一些银行推进小企业客户集中管理, 推行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 分离客户营销与信贷业务操作, 实行中后台业务专业化、集中化处理, 设置评价授信、信贷执行、早期预警、委婉回收等一系列环节, 缩短信贷办理周期;一些银行针对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贷款到期时必须“先还后贷”的还款压力, 对符合条件的小企业贷款办理贷款展期、再融资业务。

6.加快地方金融改革, 鼓励发展以服务中小企业为特色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社会各界支持下, 泰隆银行、温州银行等一批城市商业银行相继设立, 并培育了一批诸如像山国民村镇银行、慈溪民生村镇银行等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村镇银行。与此同时, 浙江省还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扩大试点并增资扩股。

7.发育担保体系, 创新担保方式。浙江省财政安排一定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 用于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发展。浙商银行根据当地中小企业的金融生态状况, 推出生意圈联保贷款、老乡联保贷款, 以及“免保———应急贷”的产品, 受到当地中小企业的欢迎。与此同时, 其他各类金融机构还相继推出“抱团增信”模式、“网络联保”模式和“桥隧”模式等, 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

8.积极推动企业上市, 拓宽融资渠道。有关方面提出, 要积极引导培育一批具备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 帮助企业解决组建股份公司及资产重组、法人机构调整、税收减免等问题。

9.搭建沟通合作平台。通过政府牵头, 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各类洽谈会、对接会, 构筑沟通合作平台, 促进银行、担保公司与中小企业的接触与联系。金融机构通过与企业的联系, 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与资金供求, 在对话与交流中及时开展金融业务, 适应中小企业“量小、情急、周转快”的资金需求。

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 截至2009年5月底, 浙江省已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330家, 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2000多亿元;另据人民银行杭州支行提供的数据, 2009年上半年, 浙江省中小型企业人民币贷款新增3218.4亿元 (不含票据融资) , 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84.1%。可以说, 浙江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已经取得成效, 部分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在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实现自身价值是通过市场中介进行的, 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有如鱼水关系。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市场萎缩危机以来, 浙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鼓励中小企业在保市场份额中开拓市场, 增强企业应对市场突变的主动性, 积极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化危为机, 渡过市场萎缩难关。

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 浙江省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1.积极引导企业稳定现有的出口市场, 优化出口结构, 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技术型贸易壁垒。

2.鼓励企业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按照“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思路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出口。绍兴县积极推进“布行天下———柯桥纺织全球拓展系列活动”, 既注重巩固阿联酋、巴西、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十大重点市场, 还极力开拓东盟、中欧、东欧、非洲等十大新兴市场。

3.鼓励企业走出去, 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商机。一些企业在金融危机后以低成本购买了国外的新型设备, 一些企业通过并购增加了品牌拓展了市场, 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投资, 成功规避了反倾销制裁。2008年, 宁波一家服装企业成功收购一家美国服装品牌, 借助对方成熟的销售渠道, 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亿美元, 使该企业挺进了以往难以进入的美国市场, 为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4.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市场的各类展会、产品推介与营销会, 推动一批有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企业到境外设立地区销售总部、专卖店或贸易代表处, 鼓励通过并购获得国际销售网络, 并给予企业以一定补助。政府鼓励企业在境内外组建若干个“浙江产品贸易中心”, 省财政对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发生的摊位费、公共布展费等给予一定的资助, 对参加省里组织的重点展会的摊位费给予全额资助。对浙江企业在境外新开设的专卖店, 省财政给予当年度租用场地等费用一定比例的资助。并鼓励企业派出各类出国推销小组, 与境外地方政府或商务机构洽谈合作。与此同时, 浙江省政府还大力推进“海外浙江人经济”与浙江本土经济的互动双赢。

另一方面, 浙江省还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 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支持优势企业在省内外建立名特优新产品连锁销售网络, 在省内外大型百货商场、超市以及市场开设销售专柜, 选择服装、鞋帽、箱包、电器等10个行业的100家企业试点。台州市专门设立了1000万元的市场开拓资金, 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为贯彻国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的政策, 浙江还支持企业参与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产品的招投标, 支持和推广温州等地开展的“名品购物中心”活动。除此以外, 还千方百计鼓励企业建立各类营销平台, 积极推动“万家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 构建网上产品信息中心和展销中心, 支持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开展贸易活动。

浙江省促进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半月监测数据, 所调查企业2009年8月份出口订单金额比7月份增长1.2%, 9月份又比8月份微增0.2%, 56.7%的企业订单金额比上月增加。其中, 中小型民营企业表现更好。以对外出口衡量, 到2009年9月, 民营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达54.6%, 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3个百分点。

构筑全社会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合力

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 可以提供可观的就业机会, 实现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 浙江省提出以创业促就业、创新促升级的中小企业“两创”推进工程, 鼓励社会各方面支持各类人员创业, 并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

在支持城乡居民创业方面, 浙江省实行了创业援助政策, 鼓励自主创业。在金融危机发生以来, 浙江省采取多种形式与举措, 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创业扶持等一系列服务, 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自主创业, 并从市场准入、企业设立、投融资等方面对创业主体予以支持, 构筑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体系, 并把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小额担保贷款、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扩大到城乡所有创业人员。一些城市规定, 对全日制大专以上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残疾人员、退役士兵首次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 在一定时限免收管理类、证照类、登记类等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非禁止原则的, 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和临时商业用房作为企业经营性用房。

根据有关资料, 到2009年第3季度, 浙江省就业形势明显好转。9月末, 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733.2万人, 比第2季度末增加18.2万人。据企业景气调查, 2009年第3季度, 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为116.3, 分别比去年第4季度的最低点 (81.9) 和2009年第2季度回升35.4和9.9点。

在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以减轻企业负担方面, 浙江省规定, 经统筹地政府批准, 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 可以在2009年之内缓缴社会保险费, 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计收滞纳金。在确保企业职工社保待遇不受影响、社保制度平稳运行的前提下, 2009年将对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实行临时性适当下浮, 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大保险企业缴费统筹部分, 具体幅度相当于企业缴费统筹部分各1个月的额度。为减轻稳定就业企业的负担, 有关方面对承诺2009年内不裁员的企业, 给予稳定就业补贴。

在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方面, 浙江省提出, 对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 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从2009年1月1日起,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下调到3%。对向规模以下小企业特别是初创型小企业出租标准厂房的出租方, 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 可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税务机关审批后给予减免房产税的照顾。

在工商管理扶持中小企业方面, 浙江省出台了文件, 明确提出了在年检中轻微违规主动纠正的可以不处罚、公司出资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经申请可以适当延期、6个月以上未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可以暂缓处理、缩减年检提交审计报告范围等多项扶持措施, 有针对性地放宽企业年检审查和控制标准, 要求各地运用年检手段扶持帮助企业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 浙江省减少或者下调各类收费项目, 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2008年, 浙江省取消73项, 暂停29项, 降低1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09年前5个月, 浙江开展了“五项治理”与“三查”活动, 落实减轻企业负担649.71亿元。这些具体的减负措施, 大部分惠及中小企业。

所有这些措施, 都有助于中小企业的起步与发展, 体现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帮助;使在中小企业就业的每一个员工深受其益。尽管国际金融危机没有过去, 但是浙江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努力, 减缓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使就业和创业活动得到保护与发展。

政策实施效果及启示

由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 尤其是浙江省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引导和扶持, 浙江省的中小企业发展已经出现逐步走好趋势。数据显示, 2009年上半年, 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小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52.0亿元, 同比增长3.4%, 增幅比大型和中型企业分别高11.8和4.4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7910.6亿元, 同比下降3.1%, 降幅比大型和中型企业分别小10.1和6.3个百分点。另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2009年9月底的数据, 2009年1~8月份, 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119亿元, 同比增长3.1%, 已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实现利润893亿元, 同比增长0.3%, 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总体而言, 全省中小企业发展逐月回暖, 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 尽管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但已基本走出低谷。

研究浙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成绩, 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是应对复杂的国际金融危机必须加强政府反周期政策操作的作用。在全球因严重的金融危机出现大幅度非理性调整时, 经济运行规律会出现异常变化, 市场信号引导作用部分失灵。在这种短期失衡的市场下, 完全迷信于市场机制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自动调节取得最优资源配置的设想是盲目的和不现实的。在市场信息不充分不完全、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发生改变、一些指标性企业或者龙头企业出现破产倒闭现象时, 市场调节的不确定性会增加, 听任市场自动调节会加大经济运行的风险。面对这样的状况, 积极应对而不是消极等待, 主动进行反周期操作以弥补市场失灵而不是坐等市场自由落体式的自动调整, 是十分正确的应对策略。因而, 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扩大内需以应对出口急剧下降局面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浙江由于中小企业比例大, 在执行中央政策的同时采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 既符合浙江的发展实际, 也与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一脉相承。

二是应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宽松的环境。中小企业主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 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对市场变化反应最敏感、开拓市场自主性最强、吸纳就业最多的企业群体。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明确了从大政方针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浙江省提出, 要坚决转变一切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 坚决破除一切影响创业创新的体制弊端, 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 并将这一思路贯彻于推动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中, 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就全国扩大内需看, 也要像浙江一样, 以改革的精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既要创新发展思路, 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环境, 又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以放宽市场准入,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为突破口, 扩大中小企业参与平等竞争的空间。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扩大内需政策, 就要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引导两个方面的作用, 把解决眼前困难与破解深层次矛盾结合起来, 把改善企业环境与增强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不断壮大中小民营企业。

三是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经济结构调整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而调整经济结构离不开发展中小企业。从产业结构上看, 服务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都适合于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这些领域壮大, 有利于挖掘市场潜力, 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城乡结构的调整优化, 需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把大量人口转移到城镇能够有效地扩大内需, 但提升城镇化水平的人口转移, 需要依赖中小企业加以吸纳;区域结构调整优化中, 因中小企业的投资起点低, 转移成本低, 也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因而引导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寻求生产成本的洼地和促进不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 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见, 像浙江一样, 把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与推动转型升级结合起来, 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上一篇:美丽山水风景下一篇:2020关于开展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活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