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2024-06-17

应付职工薪酬社保(精选8篇)

篇1: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住房公积金4400(55000*8%)

-工会经费1100(55000*2%)

-职工教育经费825(55000*1.5%)

③实际支付上述五险一金两费时,根据实际支付的金额作如下分录

篇2: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二)没有规定计提比例和计提基础的,企业应该根据历史经验和实际情况,合理的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数,应该补提;实际发生额大于预计数,应冲回。

(三)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选择恰当的折现率,按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或当期损益。折现前与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不折现。

(四)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例2:好老婆厨具公司有职工220人,其中:生产工人200人,销售人员10人,管理人员10人。3月将自产的电磁炉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电磁炉每台成本700元,含税售价1000元。相关帐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 200000(200*1000)

销售费用 10000(10*1000)

管理费用10000(10*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20000

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754.72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245.28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4000(700*220)

贷:库存商品 154000

(五) 企业将拥有的房屋、车辆等资产提供给职工使用的,根据受益对象,将其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给职工无偿使用的,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例:鑫鑫公司为2名副总每人提供一辆奥迪轿车免费使用,每辆车的月折旧额为6000元;另为其每人提供一套公司自有住房免费使用,每套住房的月折旧额为5000元;由于公司没有宿舍,于是租用了一栋宿舍楼为生产工人休息使用,月租金30000元。相关帐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22000(6000*2+5000*2)

制造费用3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52000

同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2000

贷:累计折旧 22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3、辞退福利

(一)概念: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确认为辞退福利,并计入当期损益:①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将实施。②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二)具体包括两种情况:①强制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职工没有选择的权利。②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这种情况下,职工可以选择解除劳动合同或继续在职。

(三)确认与计量:符合确认条件的辞退福利,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并确认为职工薪酬。

①职工无选择权的辞退计划,根据辞退计划规定的数量和标准,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②职工有选择权的辞退建议,要合理预计将会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数量和辞退补偿标准,按照《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计提职工薪酬。

③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付款时间超过一年的辞退福利,应选择合理的折现率,用折现后的金额计量。

计提时: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支付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4、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计提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也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计提时:借: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篇3: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一) 长期以来, 人们对薪酬概念的认识, 总是停留在表

面上, 认为发到个人手中的钱才是工资, 在会计核算上, 也没有统一的核算制度, 使企业与企业之间无法比较, 造成投资人及债权人无法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 以致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转变, 发展速度也与日俱增, 开放的国门, 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与财富, 同时因为国内制度与国际制度的差异与不统一, 也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往往处于劣势的境地, 在许多反倾销案中屡屡败诉。

(三) 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与变化, 为了中国经济更好更快

的发展, 为了中国企业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独占鳌头, 为了中国能在国际经济中有更多的发言权, 首要的任务就是改革旧制度, 而对于经济发展来说, 改革会计制度迫在眉睫。

二、应付职工薪酬与原应付工资差异比较

(一) 含义及核算范围差异

1. 应付职工薪酬的含义及核算范围。

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以下简称职工薪酬准则) 从广义的角度, 根据构成完整人工成本的各类薪酬, 从人工成本的理念出发, 将职工薪酬界定为“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具体来说,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 以及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其所涵盖的范围大大增加, 包括: (1)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 职工福利费 (2007年3月2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企业不再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 (3) 五险———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 一金———住房公积金。 (5) 两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 非货币性福利。 (7)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8)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2. 原应付工资的含义及核算范围。

企业按劳动制度的规定应付及未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 包括 (1) 计时工资。 (2) 计件工资。 (3) 奖金。 (4) 津贴和补贴。 (5) 加班加点工资。 (6)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以及附加工资和保留工资。

(二) 确认和计量差异

1. 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1) 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 企业应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 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 (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但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除外。 (2) 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 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 (包括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以及工会经费和职教经费等。 (3) 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 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 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 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 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4) 对于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 以应付职工薪酬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与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 也可按照未折现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5) 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6) 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时,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时,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2. 原应付工资的确认和计量。

(1) 原应付工资确认时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不同, 将确认的应付工资计入相关成本和费用, 同时确认应付工资。 (2) 原应付工资计量的依据主要有:人事、劳动工资部门转来的职工录用、考勤、调动、工资级别调整和工资、津贴变动情况的通知单和有关部门转来的代扣款项通知单。

(三)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税前扣除差异

1. 税法对应付职工薪酬税前扣除的规定。

(1) 应付工资:税法规定按实际发生额扣除, 若企业计提数大于实际发生额时, 余额是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 (2) 应付福利费:税法规定按实际发生额在工资总额14%范围内扣除, 对其中不符合应付福利费的列支项目, 税法要做纳税调整。 (3) 五险一金———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税法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准予扣除。企业为全体职工按规定的比例或标准缴存的补充养老保险, 补充医疗保险, 可在税前扣除。为全体职工按规定的比例或标准补缴的基本或补充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 金额较大的, 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企业在不低于3年的时间内分期均匀扣除。补缴当年, 应按其总额的2/3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以后两年, 每年按补缴总金额的1/3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超标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税法不允许扣除。以商业形式提供的保险待遇, 税法上也不予扣除。税法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准予扣除。参考针对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财税文件来看, 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 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 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 计征个人所得税。 (4) 两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法允许扣除的是按工资总额2%拨缴的工会经费, 同时需提供《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 会计上计提但未拨缴的, 需进行纳税调整。税法首先规定了职工教育经费范围:公务费、业务费、学习研究费、设备购置费、委托单位代培经费、其他。其次, 明确规定其扣除标准为2.5%, 对超过部分可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5) 非货币性福利;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用于职工集体福利的, 应当视同销售, 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 确认销售货物收入;同时, 按该价值计入工资、薪金支出或职工福利费支出。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要受税法规定标准的限制。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 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不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税前扣除, 应作纳税调整, 否则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会形成重复扣除。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 每期应付的租金不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也应进行纳税调整。 (6)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 并即将实施而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 不应计入当期损益, 当期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应在实际发生时才允许在税前扣除。 (7)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税法规定企业跨年度未支付确认的负债, 不允许税前扣除。若以现金补偿为形式的职工累计带薪休假, 企业应将此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基数, 按税法关于工资薪金的规定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2. 税法对原应付工资税前扣除的规定。

新企业所得税法未出台之前, 应付工资的扣除是按计税工资为标准核定的, 是以企业职工总人数乘以计税工资标准得出的。

(四) 信息披露的差异

1. 应付职工薪酬的信息披露。

新准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 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下列信息: (1) 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2) 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3) 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4) 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 及其计算依据。 (5) 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6) 其他职工薪酬。同时规范了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 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2. 原应付工资的信息披露。

原会计制度对职工工资信息的披露未作硬性说明, 企业可根据需要灵活处理。

三、应付职工薪酬与原应付工资之间差异的影响

(一) 全面反映人工成本。

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职工薪酬片面的认识, 将原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中反映的职工薪酬统一集中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更加真实、准确、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人工成本, 这一改变也充分体现出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 拓展了职工薪酬的内涵与核算范围。

原应付工资因注入新的元素而改变, 新制度下应付职工薪酬涵盖的范围更加广阔, 人们重新认识了职工薪酬, 这使他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自身的价值, 对他们在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道路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 与国际接轨。

新制度将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与计量规范一一诠释, 大胆借鉴国际会计制度, 首次明确规范了应付职工薪酬信息披露内容及要求, 使企业反映出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完整, 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四) 有利于国家的税收。

篇4:“应付职工薪酬”填报指南

牢记“应付职工薪酬”所含内容

什么是“应付职工薪酬”?细心的统计人员会发现,以前年度有个指标叫“应付工资总额”,这两个指标看似差不多,都与工资报酬有关。“应付职工薪酬”是为适应新的会计准则而增加的指标,与被取消的“应付工资总额”指标相比,二者有相同之处,都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旧会计准则的科目,一个是新会计准则的科目,二者涵盖的内容不同。如果不仔细研读指标解释,特别是对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来说,大部分统计人员会直接将应付工资的贷方累计发生额的数据填报在此,那么这样填报,问题出在哪儿呢?

准确理解指标的内涵是准确填报的前提。先让我们看一下“应付职工薪酬”指标在统计报表制度中的解释: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请注意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都包括在内。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如果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工资福利等未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则应从相关成本、费用科目中摘取并计入。

通过上述指标解释可以看出,统计人员直接填报应付工资的贷方累计发生额的数据是错误的,因为其包括的内容不全。

未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的企业,惯性思维要不得

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計准则》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应包括财务账中应付工资科目贷方发生额,还要包括成本、费用科目中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借方发生额。

对于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统计人员在填报财务状况表时,多数会报错“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究其原因就是惯性思维和不认真。因为惯性思维,以为每年的指标都差不多,上年就是用应付工资的贷方数填报该指标,今年一定也是如此,殊不知,统计报表制度已经进行了调整,上年如此今年未必还如此。因为不认真,填报报表前不学习统计报表制度,直接在报表平台上录入数据,不提前在草表上试填数据,经过审核后再上报。在此有必要再次提醒大家,务必认真参加每年的统计年定报布置会,要特别关注制度的变化。

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的企业切莫大意

统计报表制度中“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的含义和口径与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是一致的。

对于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也有部分统计人员在填报财务状况表时报错“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究其原因也是不认真。企业虽是执行新会计准则,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只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其他内容都在成本、费用科目中核算。统计人员如果不认真学习统计报表制度,照搬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方发生额,表面上虽然科目名称一致,但包括的内容就少了一部分。所以在今年的报表工作中要求: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果“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未按规定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中该科目下的所有内容,如未含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则填报“应付职工薪酬”指标时,应按照统计报表制度中指标解释包括的内容,从成本、费用中摘取相关项目计入该指标。

三种填报方式:不重不漏是关键

总的来说,大部分企业对该指标的填报方式包含在以下三种情况之列:第一,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且其中包括的项目符合统计制度规定的全部内容,可以将其贷方累计发生额作为填报依据。第二,不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只设置“应付工资”科目,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归集,将“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数据加上各成本费用(“生产成本”、“工程成本”、“开发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中相应内容的借方发生额数据。第三,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但该科目只核算工资,未包括其他内容,或者未包括外方员工的人力成本,要将“应付职工薪酬”贷方发生额数据加上各成本费用科目中相应内容的借方发生额数据。

综上所述,不论企业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在填报“应付职工薪酬”指标时,都要注意包括的内容是否全面。计入应付工资或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数据要统计,未计入但符合上述内容的也要统计;数据出自什么会计科目不重要,重要的是不重不漏,只要在应付工资或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之外还有属于上述内容的项目,就要统计进来。

应付职工薪酬和从业人员

工资总额有何区别

篇5: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

贷:库存现金 5000元

5、20日,职工食堂炊事人员报销购入的主副食、调料一批,价值10000元,现金支付。

账务处理为:

篇6: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本章涉及主要科目:①应付职工薪酬

第一节职工薪酬及其构成

1、职工薪酬包括以下内容:(简答,必须背下来)

①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②职工福利费;

③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生育保险费;

④住房公积金;

⑤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⑥非货币性福利;

⑦辞退福利,即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⑧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有关的支出。

第二节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1、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

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除以上两点之外的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节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此部分分录为重点)

第十三章往来款项的核算

本章涉及主要科目:①应收/应付账款;②应收/应付票据;③其他应收/应付款;④坏账准备;⑤资产减值损失

第一节应收账款的核算

1、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的价款、增值税,及为购货方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2、商业折扣:或称“数量折扣”,是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顾客(如老顾客或大量购买其商品的顾客),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

3、现金折扣:是企业为了鼓励客户提前偿付货款而向客户提供的债务扣除。

一般用符号“折扣/付款期限”表示,如2/10,1/20,N/30。

4、我国规定,现金折扣下,企业的应收账款按总价法确认。

5、总价法:是将未扣减现金折扣前的实际售价(即总价)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把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财务费用。

6、坏账: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7、符合下列条件的,应确认为坏账:

①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②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③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

8、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终了对应收账款进行检查,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判断)

9、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简答):

①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②账龄分析法;③销货百分比法

10、销货百分比法:是根据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判断)

1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采用哪种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由企业自定。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12、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

提取坏账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

发生坏账损失时,借记“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应收账款”账户;

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借记“应收账款”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

同时,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应收账款”账户。

例题:

1、某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比例为5%。

①200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00元;

②200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50,000元;

③2005年某日,发生坏账8,000元;

④2005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00元;

⑤2006年某日,确认的坏账又收回1,000元;

⑥200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80,000元。

要求:写出每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及发生坏账、坏账又收回的相关分录。

①应计提的坏账准备=200000×5%=10000元,坏账准备余额在贷方,为10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10000

贷:坏账准备10000

②应计提的坏账准备=150000×5%-10000=-2500元

元,坏账准备余额在贷方,为7500元。

借:坏账准备25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500

③坏账准备余额在借方,为500元。

借:坏账准备8000

贷:应收账款8000

④应计提的坏账准备=100000×5%+500=5500元,坏账准备余额在贷方,为5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5500

贷:坏账准备5500

⑤借:应收账款1000

贷:坏账准备1000

借:银行存款1000

贷:应收账款1000

⑥应计提的坏账准备=180000×5%-6000=3000元,坏账准备余额在贷方,为9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3000

贷:坏账准备3000

2、某企业以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比例为5%。200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50000元,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为贷方10000元,要求计算并提取2004年的坏账准备。

2004年坏账准备=150000×5%-10000=-2500元

借:坏账准备25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500

3、某企业以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比例为5%。200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00元,坏账准备为贷方10000元,2004年应收账款收回50000元,要求写出收回款项及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

收回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50000

贷:应收账款50000

2004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200000-50000)×5%-10000=-2500元

借:坏账准备25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500

第二节应收票据的核算

1、应收票据仅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由交易双方商定,最长不超过6个月。

2、分类:

①按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②按其是否带息,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

3、入账价值: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收到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时,按照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入账。

为简化会计核算,企业所收到的无论是带息票据还是不带息票据均按其票面金额入账。

4、商业汇票的利息计算公式:

商业汇票的利息=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票面利率×票据期限

票据期限按月表示时,应以到期月份中与出票日相同的那一天为到期日。月末签发的票据,不论月份大小,以到期月份的月末那一天为到期日。

票据期限按日表示时,应从出票日起按实际出票天数计算。出票日和到期日只能计算其中的一天,即“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

5、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商业汇票的各项资料,到期结清票款或退票后,应当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6、带息票据的核算:计提的利息一方面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另一方面冲减“财务费用”。到期不能收回的带息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账户核算后,期末不再计提利息,其所包含的利息,在有关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时再冲减当期的财务费用。

例题: 1、2007年8月1日,销售商品给B公司,发票注明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现金代垫运费300元,收到B公司签发并承兑的商业汇票一张,期限3个月,要求写出销售及收回款项的分录。

①销售时:

借:应收票据1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库存现金300

②收回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12000

贷:应收票据12000

注意:如果票据到期款项未收回,应借记“应收账款”账户。

说明:①应收票据的核算内容包括:A销售商品;B提供劳务;C出租房屋;D出租包装物。

②应收票据的入账价值包括的内容同应收账款。2、2007年8月1日,销售商品给B公司,发票注明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现金代垫运费300元,收到B公司签发并承兑的商业汇票一张,期限3个月,票面利率6%,要求:写出销售及到期收回款的分录。

①销售时:

借:应收票据1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库存现金300

②收回款项时:3个月利息=(12000×6%)×3/12=180元

借:银行存款12180

贷:应收票据12000

财务费用180 3、2007年11月1日,销售商品给B公司,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现金代垫运费300元,收到B公司商业汇票一张,期限3个月,票面利率6%。要求写出销售、期末计提利息及到期收回款项的分录。

①销售时:

借:应收票据1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库存现金300

②期末计提利息:2个月利息=(12000×6%)×2/12=120元

借:应收票据120

贷:财务费用120

③到期收回款项:1个月利息=(12000×6%)×1/12=60元

借:银行存款12180

贷:应收票据12120

财务费用60

如果到期款项未收回:

借:应收账款12180

贷:应收票据12120

财务费用60

第三节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1、其他应收款主要包括:

①应收的各种赔款;

②应收的各种罚款;

③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④备用金;

⑤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如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应由职工负担的医药费、房租费等)。

第四节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核算

1、应付账款:指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债务。

2、由于债权单位撤销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直接转入“营业外收入”。(判断)

第五节其他应付款的核算

1、其他应付款:指与企业购销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应付、暂付款项,包括应付租入包装物的租金、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应付租金、出租或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应付及暂收其他单位的款项,应付职工统筹退休金等。(多选)

日到期支付款项的分录。

①购入时:

借:在途物资10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应付票据12000

②计提利息:利息=12000×6%×2/12=120元

借:财务费用120

贷:应付票据120

③到期支付款项:

借:应付票据12120

财务费用60

篇7:应付职工薪酬指南

工资总额有何区别

应付职工薪酬和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的区别在于:(1)科目不同:“应付职工薪酬”是会计科目的贷方发生额,是计提数;“工资总额”是借方发生额,是会计科目的实发数。(2)包括的口径不同:“应付职工薪酬”不包括派遣制职工和以佣金形式支付给营销员的工资,而“工资总额”包括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和以佣金形式支付给营销员的工资。(3)包括的内容不同:“应付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工资总额”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医疗、养老、失业、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险基费只含个人缴纳部分,不包括单位缴纳部分;不包括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中单位缴纳部分;不包括工会经费和教育经费;不包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篇8:森工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阐述

关键词:森工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二0一0年黑龙江省森工系统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为了保证企业会计准则在森工企业的顺利实施, 森工总局制定了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 《实施办法》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了森工企业的实际情况, 做到既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核算原则, 又兼顾森工企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具有可操作性, 实用性。并尽可能的简化了会计处理。《实施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推动森工企业的会计核算, 提升森工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仅就“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作一些具体的阐述。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是对应科目多, 核算内容比较复杂的科目。从科目对应关系上, 他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银行存款”等科目都有对应关系;从核算内容上包括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经济补偿金等核算单位内容。而且有些核算单位项目和核算内容与税收政策息息相关。因此, 研究和弄通弄懂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对于正确的按〈实施办法〉对森工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以及进行相关税收处理都有重要意义。掌握“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对掌握和运用《实施办法》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一、职工工资的核算

1.职工工资的具体核算内容, 实施办法没有规定职工工资的具体核算内容。《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准则第9号》规定的职工工资核算内容是: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企业会计准则对职工工资的核算内容规定过于笼统, 不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的“职工工资”项目与税法中的“工资薪金”口径应该是一致的, 因为“职工工资” (税法中称“工资薪金”是企业计算扣除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的基数) , 为了简少企业的纳税调整工作量, 企业应尽可能将“职工工资”与“工资薪金”的核算内容保持一致。这样便于企业准确的进行所得税申报和所得税处理。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实施条例》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额不包括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该说这一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仍不便掌握和操作。笔者认为, 职工工资的的具体核算内容仍应参照国家统计局1990年1号令规定的工资总额范围进行具体处理。

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总组成有: (1) 计时工资 (2) 计件工资 (3) 加班加点工资 (4) 经常性奖金 (5) 工资金性津贴和补贴 (6)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如病工伤工资、产假工资、探亲假工资及附加工资、保留工资等等。应付职工薪酬项下的职工工资按上述内容界定既便于日常划分, 又便企业财务部门和计统、劳资部门口径一致。同时也与税法中规定的工资薪金几乎没有差别, 便于企业进行税前扣除和计算扣除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

3.职工工资的日常核算。属于管理部门、车间组织和管理生产发生的工资、销售部门发生的工资支出, 应按部门进行核算。期末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科目。属于直接生产发生的职工工资, 能直接记入某种产品直接记入, 不能直接记入则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记入。

如:某林业局的一个林场。2010年3月份发生木材生产工资300000万元, 其中, 有200000元是为生产原木发生的, 采集工序发生100000万元, 装车工序发生50000元, 运材到贮木场发生150000元, 其余100000元为生产原木和车立柱共同发生 (假定其发生的工资仅与原木生产的采集有关) , 该林业局对不能直接记入产品成本的工资采用定额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工资部门提供的定额工日为, 与原木生产有关的定额工时为1000个工日, 车立柱为1500个工日。其分配率为100000/ (1000+1500) =40, 原木应分配工资额1000*40=40000 (元) , 车立柱应分配工资额1500*40=60000 (元) , 其会计处理为:

二、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职工福利费列入“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同时记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以森工企业为例, 既包括在职职工的福利费, 又包括离退休职工的福利费。《实施办法》规定了五项职工福利费的核算单位内容。

1.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的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

2.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的费用 (详细内容见《实施办法》63页) 。

3.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抚、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4.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

5.按规定发放的其他职工福利费, 包括丧葬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等到符合职工福利费定义的其他支出。

《实施办法》虽然比较祥尽的列举了职工福利费的核算内容, 但没有明确职工福利费的具体核算项目。在实际核算中存在着一个职工福利费具体核算项目设置问题。如果设置的过于笼统, 不能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 设置的过繁锁会增加核算的工作量。因此必须既要适当简化会计核算, 又能满足日常管理 (包括税收管理的需要) 。笔者建议对职工福利费的核算设置以下6个明细项目进行核算。 (1) 各种福利性补贴; (2) 职工医疗费用 (3) 福利部门人员工资及其他费用 (4) 职工因难补助 (包括林业局支付的帮抚基金) (5) 其他职工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的帐务处理:能够直接记入相关成本费用的职工福利费, 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林支出”等科目;凡不能直接记入相关成本费用的职工福利费 (包括管费部门本身发生的职工福利费以及为离退休职工支付的职工福利费) 均记入“管理费用”科目。需要说明建筑安装职工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记入“在建工程”支出, 工程完了由各种建筑安装工程项目负担。

三、各种社会保险费的核算

根据森工企业的实际情况, 实际上缴和发生五项社会保险支出, 具体有: (1) 基本养老保险费 (2) 失业保险费 (3) 医疗保险费 (4) 工伤保险费 (5) 失业保险费。因而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社会保险费二级科目下应相应的设置以上五种明细项目。同时在“管理费用”科目下也应设置五种保险明细项目。以满足日常核算和对外提供会计报告的要求。

由于目前森工企业的社会保险部门业务上由森工总局社会保险部门管理。所以林业局对社会保险费实行两级核算。既由林业局所属社会保险部门负责上缴各种社会保险和支付离退休人员的统筹内和统筹外费用。企业财务部门拨付给社保部门各种保险资金, 并将所属保险部门发生的支出收至林业局“管理费用”科目。因而产生了林业局与其所属社会保险部门的结算和核算上的往来关系。

以某林业局为例:

1.社保局1月15日向林业局请领基本养老保险费500万元, 失业保险费50万元, 医疗保险费50万元, 工伤保险费10万元, 生育保险费5万元, 共计615万元。其会计处理如下;林业局财务部门支付其款项时借记“其他应收款——社保局”615万元;社保局收到时款项时借记者“银行存款”615万元, 贷记“其他应付款——各种社会保险费”615万元。

2.假定社保局每季度向林业局财务部门报决算并结算各种社保资金。季末社保局实际发生各种社会保险600万元, 其中, 基本养老保险支出490万元, 失业保险支出50万元, 医疗保险费支出45万元, 工伤保险10万元, 生育保费支出5万元。社保局发生支出时, 首先根据各单位提供的离退休工资支付表及相关原始凭证借记“管理费用” (各种社会保险支出项目) 600万元, 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各种社会保险明细项目) 610万元;实际支付资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 (各种社会保险明细项目) “6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600万元。向林业局财务部门报送决算并结转支出时, 借记“其他应付款——各种社会保险费”600万元, 贷记“管理费用——各种社会保险明细项目”600万元。

林业局收到所属社保局各种社会保险支出 (管理费用) 报表并结转其支出时, 借记“管理费用—— (各种社会保险支出明细项目) 600万元, 贷记“其他应收款——社保局”600万元。其帐户余额15万元是待结算的预付的各种社会保险资金。

从森工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的实际情况来看, 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支出是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核算内容。应注重做好这三项内容的会计核算, 做到既符合《实施办法》的要求, 又简化核算和便于操作。将有助于推进森工企业的会计核算, 有助于新会计准则在森工企业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办法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 [S].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3号) [S].

上一篇:员工犯错检讨书怎么写下一篇:我家乡的桔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