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职工薪酬案例

2024-04-20

应付职工薪酬案例(精选10篇)

篇1:应付职工薪酬案例

华兴电脑公司12月有关业务发生如下:

1.本月应付工资总额231000元,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中列示的车间产品生产人员工资为16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35000元,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为30200元,销售人员工资为5800元。

2.本月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共计32340元,其中,应计入基本生产车间生产成本的金额为22400元,应计入制造费用的金额为4900元,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5040元。

3.该公司共有职工400名,其中300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60名为车间管理人员,40名为企业管理人员。该公司决定将其生产的每台成本为18000元的笔记本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该型号的电脑市场售价为每台0元,该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4.该公司为总部各部门经理级别以上职工提供汽车免费使用,同时为副总裁以上高级管理人员每人租赁一套住房。该公司总部共有部门经理以上职工10名,为每人提供一辆捷达汽车免费使用,假定每辆捷达汽车每月计提折旧1500元;该公司共有副总裁以上高级管理人员3名,公司为其每人租赁一套面积为200平方米带有家具和电器的公寓,月租金为每套15000元。

5.该公司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结算本月应付职工工资总额231000元,代扣职工个人所得税20500元,企业代垫职工家属医药费1500元,实发工资209000元。

6.该公司以现金支付职工生活困难补助1600元。

7.该公司以银行存款缴纳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医疗保险费200 000元。

8.该公司向职工发放电脑作为福利,同时要根据相关税收规定,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9.该公司支付副总裁以上高级管理人员住房租金。

10.该公司管理层于206月1日决定缩减管理人员,提出了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拟辞退5人,并于年12月1日执行。被辞退人员已经接到了公司通知,该公司董事会批准,辞退补偿为每人12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华兴公司进行了以下有关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1.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60 000

制造费用 35 000

管理费用 30 200

销售费用 5 8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31 000

2.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2 400

制造费用 4 900

管理费用 5 040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 32 340

3.(1)向银行提取现金

借:库存现金 209 000

贷:银行存款 209 000

(2)发放工资,支付现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09 000

贷:库存现金 209 000

(3)结转代扣款项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2 000

贷:应缴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20 500

其他应收款――代垫医药费 1 500

4.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1 600

贷:库存现金 1 600

5.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 200 000

贷:银行存款 200 000

该公司认为业务3、业务4、业务8、业务9、业务10不属于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范围,因此没有进行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案例分析:

1. 你认同华兴公司的会计处理吗?为什么?请给出调整分录。

2. 如何对应付职工薪酬展开审计?

[应付职工薪酬案例]

篇2:应付职工薪酬案例

贷方登记按职工工作岗位当期计提的应付的职工福利增加数,

借方登记当期已支付的职工福利,期末应没有余额。

2、应付福利费的核算内容

会计核算依据:

会计财企[]242号

税前扣除依据:

国税函[2009]3号

企便函[2009]33号

2、应付福利费的会计核算内容

财企[2009]242号

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

“医、食、住、行” 四大类:

1)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

2)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

3)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

*职工福利费里会出现餐饮业发票,这应当准扣,不能就全认为是业务招待费

*统一供应午餐支出是实物支出,纳个人所得税时不计入工资,发放的现金补贴就要计入工资纳个税了.

4)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

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集体宿舍等集体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维修保养费用以及集体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人工费用。

5)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6)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

7)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以及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定义但没有包括在本通知各条款项目中的其他支出。

上述三项也不纳个税.

8)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以实物形式发生的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

以货币按月按标准发放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扣除一定标准后应纳个税;

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计算个税。

3、企业应付福利费的账务处理

1)企业当期发生职工福利费但以前年度职工福利费有余额的,应先冲减以前年度余额:

借:应付福利费

贷:库存现金/库存商品(将企业资产用于职工福利)

注意:一定要查明福利费动用的用途,改变用途的纳税调增

2)企业将职工福利费余额直接转到利润账户或其他用途的

借:应付福利费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银行存款(业务招待等纳税应调增的支出)

纳税调增

3)企业当期发生的福利费,期初无余额的,应按实际发生数列支: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确认职工福利时

篇3:应付职工薪酬案例

(一) 长期以来, 人们对薪酬概念的认识, 总是停留在表

面上, 认为发到个人手中的钱才是工资, 在会计核算上, 也没有统一的核算制度, 使企业与企业之间无法比较, 造成投资人及债权人无法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 以致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转变, 发展速度也与日俱增, 开放的国门, 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与财富, 同时因为国内制度与国际制度的差异与不统一, 也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往往处于劣势的境地, 在许多反倾销案中屡屡败诉。

(三) 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与变化, 为了中国经济更好更快

的发展, 为了中国企业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独占鳌头, 为了中国能在国际经济中有更多的发言权, 首要的任务就是改革旧制度, 而对于经济发展来说, 改革会计制度迫在眉睫。

二、应付职工薪酬与原应付工资差异比较

(一) 含义及核算范围差异

1. 应付职工薪酬的含义及核算范围。

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以下简称职工薪酬准则) 从广义的角度, 根据构成完整人工成本的各类薪酬, 从人工成本的理念出发, 将职工薪酬界定为“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具体来说,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 以及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其所涵盖的范围大大增加, 包括: (1)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 职工福利费 (2007年3月2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企业不再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 (3) 五险———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 一金———住房公积金。 (5) 两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 非货币性福利。 (7)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8)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2. 原应付工资的含义及核算范围。

企业按劳动制度的规定应付及未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 包括 (1) 计时工资。 (2) 计件工资。 (3) 奖金。 (4) 津贴和补贴。 (5) 加班加点工资。 (6)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以及附加工资和保留工资。

(二) 确认和计量差异

1. 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1) 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 企业应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 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 (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但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除外。 (2) 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 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 (包括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以及工会经费和职教经费等。 (3) 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 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 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 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 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4) 对于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 以应付职工薪酬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与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 也可按照未折现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5) 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6) 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时,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时,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2. 原应付工资的确认和计量。

(1) 原应付工资确认时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不同, 将确认的应付工资计入相关成本和费用, 同时确认应付工资。 (2) 原应付工资计量的依据主要有:人事、劳动工资部门转来的职工录用、考勤、调动、工资级别调整和工资、津贴变动情况的通知单和有关部门转来的代扣款项通知单。

(三)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税前扣除差异

1. 税法对应付职工薪酬税前扣除的规定。

(1) 应付工资:税法规定按实际发生额扣除, 若企业计提数大于实际发生额时, 余额是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 (2) 应付福利费:税法规定按实际发生额在工资总额14%范围内扣除, 对其中不符合应付福利费的列支项目, 税法要做纳税调整。 (3) 五险一金———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税法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准予扣除。企业为全体职工按规定的比例或标准缴存的补充养老保险, 补充医疗保险, 可在税前扣除。为全体职工按规定的比例或标准补缴的基本或补充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 金额较大的, 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企业在不低于3年的时间内分期均匀扣除。补缴当年, 应按其总额的2/3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以后两年, 每年按补缴总金额的1/3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超标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税法不允许扣除。以商业形式提供的保险待遇, 税法上也不予扣除。税法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准予扣除。参考针对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财税文件来看, 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 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 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 计征个人所得税。 (4) 两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法允许扣除的是按工资总额2%拨缴的工会经费, 同时需提供《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 会计上计提但未拨缴的, 需进行纳税调整。税法首先规定了职工教育经费范围:公务费、业务费、学习研究费、设备购置费、委托单位代培经费、其他。其次, 明确规定其扣除标准为2.5%, 对超过部分可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5) 非货币性福利;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用于职工集体福利的, 应当视同销售, 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 确认销售货物收入;同时, 按该价值计入工资、薪金支出或职工福利费支出。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要受税法规定标准的限制。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 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不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税前扣除, 应作纳税调整, 否则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会形成重复扣除。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 每期应付的租金不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也应进行纳税调整。 (6)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 并即将实施而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 不应计入当期损益, 当期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应在实际发生时才允许在税前扣除。 (7)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税法规定企业跨年度未支付确认的负债, 不允许税前扣除。若以现金补偿为形式的职工累计带薪休假, 企业应将此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基数, 按税法关于工资薪金的规定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2. 税法对原应付工资税前扣除的规定。

新企业所得税法未出台之前, 应付工资的扣除是按计税工资为标准核定的, 是以企业职工总人数乘以计税工资标准得出的。

(四) 信息披露的差异

1. 应付职工薪酬的信息披露。

新准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 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下列信息: (1) 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2) 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3) 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4) 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 及其计算依据。 (5) 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6) 其他职工薪酬。同时规范了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 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2. 原应付工资的信息披露。

原会计制度对职工工资信息的披露未作硬性说明, 企业可根据需要灵活处理。

三、应付职工薪酬与原应付工资之间差异的影响

(一) 全面反映人工成本。

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职工薪酬片面的认识, 将原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中反映的职工薪酬统一集中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更加真实、准确、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人工成本, 这一改变也充分体现出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 拓展了职工薪酬的内涵与核算范围。

原应付工资因注入新的元素而改变, 新制度下应付职工薪酬涵盖的范围更加广阔, 人们重新认识了职工薪酬, 这使他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自身的价值, 对他们在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道路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 与国际接轨。

新制度将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与计量规范一一诠释, 大胆借鉴国际会计制度, 首次明确规范了应付职工薪酬信息披露内容及要求, 使企业反映出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完整, 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四) 有利于国家的税收。

篇4:“应付职工薪酬”填报指南

牢记“应付职工薪酬”所含内容

什么是“应付职工薪酬”?细心的统计人员会发现,以前年度有个指标叫“应付工资总额”,这两个指标看似差不多,都与工资报酬有关。“应付职工薪酬”是为适应新的会计准则而增加的指标,与被取消的“应付工资总额”指标相比,二者有相同之处,都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旧会计准则的科目,一个是新会计准则的科目,二者涵盖的内容不同。如果不仔细研读指标解释,特别是对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来说,大部分统计人员会直接将应付工资的贷方累计发生额的数据填报在此,那么这样填报,问题出在哪儿呢?

准确理解指标的内涵是准确填报的前提。先让我们看一下“应付职工薪酬”指标在统计报表制度中的解释: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请注意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都包括在内。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如果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工资福利等未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则应从相关成本、费用科目中摘取并计入。

通过上述指标解释可以看出,统计人员直接填报应付工资的贷方累计发生额的数据是错误的,因为其包括的内容不全。

未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的企业,惯性思维要不得

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計准则》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应包括财务账中应付工资科目贷方发生额,还要包括成本、费用科目中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借方发生额。

对于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统计人员在填报财务状况表时,多数会报错“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究其原因就是惯性思维和不认真。因为惯性思维,以为每年的指标都差不多,上年就是用应付工资的贷方数填报该指标,今年一定也是如此,殊不知,统计报表制度已经进行了调整,上年如此今年未必还如此。因为不认真,填报报表前不学习统计报表制度,直接在报表平台上录入数据,不提前在草表上试填数据,经过审核后再上报。在此有必要再次提醒大家,务必认真参加每年的统计年定报布置会,要特别关注制度的变化。

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的企业切莫大意

统计报表制度中“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的含义和口径与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是一致的。

对于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也有部分统计人员在填报财务状况表时报错“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究其原因也是不认真。企业虽是执行新会计准则,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只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其他内容都在成本、费用科目中核算。统计人员如果不认真学习统计报表制度,照搬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方发生额,表面上虽然科目名称一致,但包括的内容就少了一部分。所以在今年的报表工作中要求: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果“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未按规定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中该科目下的所有内容,如未含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则填报“应付职工薪酬”指标时,应按照统计报表制度中指标解释包括的内容,从成本、费用中摘取相关项目计入该指标。

三种填报方式:不重不漏是关键

总的来说,大部分企业对该指标的填报方式包含在以下三种情况之列:第一,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且其中包括的项目符合统计制度规定的全部内容,可以将其贷方累计发生额作为填报依据。第二,不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只设置“应付工资”科目,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归集,将“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数据加上各成本费用(“生产成本”、“工程成本”、“开发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中相应内容的借方发生额数据。第三,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但该科目只核算工资,未包括其他内容,或者未包括外方员工的人力成本,要将“应付职工薪酬”贷方发生额数据加上各成本费用科目中相应内容的借方发生额数据。

综上所述,不论企业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在填报“应付职工薪酬”指标时,都要注意包括的内容是否全面。计入应付工资或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数据要统计,未计入但符合上述内容的也要统计;数据出自什么会计科目不重要,重要的是不重不漏,只要在应付工资或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之外还有属于上述内容的项目,就要统计进来。

应付职工薪酬和从业人员

工资总额有何区别

篇5: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

6、月末根据本月计提折旧记录,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无偿使用的住房应该分配折旧费10000元。

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DD非货币性福利 10000元

贷:累计折旧 10000元

7、30日,职工报销培训费2000元、外聘教师授课费5000元(取得发票),现金支付。

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DD职工教育经费 7000元

贷:库存现金 7000元

8、31日,现金支付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经济补偿金30000元。

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 30000元

贷:库存现金 30000元

9、月末根据本月工资薪金总额,计提3%的职工福利费36000元(根据去年开支水平测算本年每月暂时按照3%计提,年末按照实际开支额进行调整)、计提2%工会经费2.4万元、计提2.5%职工教育经费3万元。三项费用的计提与分配(省略)

计提三项费用的账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DD职工薪酬 22500元

销售费用DD职工薪酬 7500 元

开发间接费用DD甲项目DD职工薪酬 26250元

开发间接费用DD乙项目DD职工薪酬 30000元

在建工程DD自建办公楼 3750 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DD工会经费 24000元

应付职工薪酬DD职工教育经费 30000元

★ 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

★ 婚假规定

★ 辅导规定

★ 加班费规定

★ 病假规定

★ 消防规定

★ 档案管理规定

★ 三包规定

★ 年休假最新规定

篇6:应付职工薪酬年

有的企业会有工资跨期发放的问题,即工资计提时计入了当期费用,但未在当期实际发放,造成应付职工薪酬年末出现余额,依据税法规定,此类问题原则上在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进行纳税调整,本期未实际发放的工资不得在本期睡前列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3号)第一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符合此项规定的,应当予以扣除。

根据以上规定,工资、薪金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核心的是要符合两个基本要求,即一要合理,二要实际发放。不合理的不允许扣除,合理但未实际发放的依旧不能扣除。从强调“实际发放”这个角度来说,工资、薪金的税前扣除,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而不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每个纳税年度内,不管工资、薪金按权责发生制应属哪个年度,只要实际发放且符合税法“合理”的要求,就可以在实际发放年度进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因此,在上一年度已提取的工资、薪金,由于未实际发放,就不能在上一年度扣除,已提取但尚未发放部分,应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时,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由于企业所得税是按年计算所以,税前扣除只需考虑全年实际发放且合理的工资、薪金部分,其他已计提未发放部分要进行纳税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合理工资、薪金的计提与发放往往只是一个时间较短的暂时性差异,所以,一些地区对这一问题以汇算清缴政策问答的形式做了“从宽”的规定。比如浙江、江苏、河北、福建、青岛等省市明确,如果企业当年计提的工资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前(即次年5月31日前)实际发放的,可以在计提当年计算扣除。因此,在这些省市,在次年5月31日前实际发放的本年工资,可以在本年扣除。

二、取得跨期发票的所得税处理

企业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各期费用,上年度发票未及时入账,本期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账务处理,入账时,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第15号)中,关于以前年度发生应扣未扣支出的税务处理问题的规定指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

企业由于上述原因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以在追补确认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抵扣,不足抵扣的,可以向以后年度递延抵扣或申请退税。

亏损企业追补确认以前年度未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支出,或盈利企业经过追补确认后出现亏损的,应首先调整该项支出所属年度的亏损额,然后再按照弥补亏损的原则计算以后年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款,并按前款规定处理。

实务中有一定的处理空间,一般允许上年12月的发票入账当年。

篇7:应付职工薪酬心得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其他应收款【收回代垫款】

2.职工福利费/非货币性福利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支出/在建工程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非货币性福利

【说明】借方科目的应用和工资、奖金类似,均是按照受益分摊原则进行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等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公允价值×适用税率】

3.五险一金、按规定提取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支出/在建工程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4.带薪缺勤

①累积带薪缺勤:

借: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预计由于职工累积未使用的带薪病假权利而导致的预期支付的追加金额】

贷: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

篇8:森工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阐述

关键词:森工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二0一0年黑龙江省森工系统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为了保证企业会计准则在森工企业的顺利实施, 森工总局制定了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 《实施办法》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了森工企业的实际情况, 做到既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核算原则, 又兼顾森工企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具有可操作性, 实用性。并尽可能的简化了会计处理。《实施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推动森工企业的会计核算, 提升森工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仅就“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作一些具体的阐述。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是对应科目多, 核算内容比较复杂的科目。从科目对应关系上, 他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银行存款”等科目都有对应关系;从核算内容上包括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经济补偿金等核算单位内容。而且有些核算单位项目和核算内容与税收政策息息相关。因此, 研究和弄通弄懂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对于正确的按〈实施办法〉对森工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以及进行相关税收处理都有重要意义。掌握“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对掌握和运用《实施办法》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一、职工工资的核算

1.职工工资的具体核算内容, 实施办法没有规定职工工资的具体核算内容。《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准则第9号》规定的职工工资核算内容是: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企业会计准则对职工工资的核算内容规定过于笼统, 不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的“职工工资”项目与税法中的“工资薪金”口径应该是一致的, 因为“职工工资” (税法中称“工资薪金”是企业计算扣除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的基数) , 为了简少企业的纳税调整工作量, 企业应尽可能将“职工工资”与“工资薪金”的核算内容保持一致。这样便于企业准确的进行所得税申报和所得税处理。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实施条例》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额不包括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该说这一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仍不便掌握和操作。笔者认为, 职工工资的的具体核算内容仍应参照国家统计局1990年1号令规定的工资总额范围进行具体处理。

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总组成有: (1) 计时工资 (2) 计件工资 (3) 加班加点工资 (4) 经常性奖金 (5) 工资金性津贴和补贴 (6)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如病工伤工资、产假工资、探亲假工资及附加工资、保留工资等等。应付职工薪酬项下的职工工资按上述内容界定既便于日常划分, 又便企业财务部门和计统、劳资部门口径一致。同时也与税法中规定的工资薪金几乎没有差别, 便于企业进行税前扣除和计算扣除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

3.职工工资的日常核算。属于管理部门、车间组织和管理生产发生的工资、销售部门发生的工资支出, 应按部门进行核算。期末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科目。属于直接生产发生的职工工资, 能直接记入某种产品直接记入, 不能直接记入则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记入。

如:某林业局的一个林场。2010年3月份发生木材生产工资300000万元, 其中, 有200000元是为生产原木发生的, 采集工序发生100000万元, 装车工序发生50000元, 运材到贮木场发生150000元, 其余100000元为生产原木和车立柱共同发生 (假定其发生的工资仅与原木生产的采集有关) , 该林业局对不能直接记入产品成本的工资采用定额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工资部门提供的定额工日为, 与原木生产有关的定额工时为1000个工日, 车立柱为1500个工日。其分配率为100000/ (1000+1500) =40, 原木应分配工资额1000*40=40000 (元) , 车立柱应分配工资额1500*40=60000 (元) , 其会计处理为:

二、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职工福利费列入“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同时记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以森工企业为例, 既包括在职职工的福利费, 又包括离退休职工的福利费。《实施办法》规定了五项职工福利费的核算单位内容。

1.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的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

2.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的费用 (详细内容见《实施办法》63页) 。

3.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抚、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4.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

5.按规定发放的其他职工福利费, 包括丧葬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等到符合职工福利费定义的其他支出。

《实施办法》虽然比较祥尽的列举了职工福利费的核算内容, 但没有明确职工福利费的具体核算项目。在实际核算中存在着一个职工福利费具体核算项目设置问题。如果设置的过于笼统, 不能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 设置的过繁锁会增加核算的工作量。因此必须既要适当简化会计核算, 又能满足日常管理 (包括税收管理的需要) 。笔者建议对职工福利费的核算设置以下6个明细项目进行核算。 (1) 各种福利性补贴; (2) 职工医疗费用 (3) 福利部门人员工资及其他费用 (4) 职工因难补助 (包括林业局支付的帮抚基金) (5) 其他职工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的帐务处理:能够直接记入相关成本费用的职工福利费, 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林支出”等科目;凡不能直接记入相关成本费用的职工福利费 (包括管费部门本身发生的职工福利费以及为离退休职工支付的职工福利费) 均记入“管理费用”科目。需要说明建筑安装职工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记入“在建工程”支出, 工程完了由各种建筑安装工程项目负担。

三、各种社会保险费的核算

根据森工企业的实际情况, 实际上缴和发生五项社会保险支出, 具体有: (1) 基本养老保险费 (2) 失业保险费 (3) 医疗保险费 (4) 工伤保险费 (5) 失业保险费。因而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社会保险费二级科目下应相应的设置以上五种明细项目。同时在“管理费用”科目下也应设置五种保险明细项目。以满足日常核算和对外提供会计报告的要求。

由于目前森工企业的社会保险部门业务上由森工总局社会保险部门管理。所以林业局对社会保险费实行两级核算。既由林业局所属社会保险部门负责上缴各种社会保险和支付离退休人员的统筹内和统筹外费用。企业财务部门拨付给社保部门各种保险资金, 并将所属保险部门发生的支出收至林业局“管理费用”科目。因而产生了林业局与其所属社会保险部门的结算和核算上的往来关系。

以某林业局为例:

1.社保局1月15日向林业局请领基本养老保险费500万元, 失业保险费50万元, 医疗保险费50万元, 工伤保险费10万元, 生育保险费5万元, 共计615万元。其会计处理如下;林业局财务部门支付其款项时借记“其他应收款——社保局”615万元;社保局收到时款项时借记者“银行存款”615万元, 贷记“其他应付款——各种社会保险费”615万元。

2.假定社保局每季度向林业局财务部门报决算并结算各种社保资金。季末社保局实际发生各种社会保险600万元, 其中, 基本养老保险支出490万元, 失业保险支出50万元, 医疗保险费支出45万元, 工伤保险10万元, 生育保费支出5万元。社保局发生支出时, 首先根据各单位提供的离退休工资支付表及相关原始凭证借记“管理费用” (各种社会保险支出项目) 600万元, 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各种社会保险明细项目) 610万元;实际支付资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 (各种社会保险明细项目) “6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600万元。向林业局财务部门报送决算并结转支出时, 借记“其他应付款——各种社会保险费”600万元, 贷记“管理费用——各种社会保险明细项目”600万元。

林业局收到所属社保局各种社会保险支出 (管理费用) 报表并结转其支出时, 借记“管理费用—— (各种社会保险支出明细项目) 600万元, 贷记“其他应收款——社保局”600万元。其帐户余额15万元是待结算的预付的各种社会保险资金。

从森工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的实际情况来看, 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支出是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核算内容。应注重做好这三项内容的会计核算, 做到既符合《实施办法》的要求, 又简化核算和便于操作。将有助于推进森工企业的会计核算, 有助于新会计准则在森工企业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办法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 [S].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3号) [S].

篇9: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关键词】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当中的设定收益计划核算比较复杂,不仅存在会计上核算难度,而且计算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一般由精算师测算,具体数值计算原理会计只做了解即可。应付职工薪酬当中的设定收益计划核算共分5步,下面介绍理论和例题解析:

第一步,计算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未来退休领取养老金的进行折现,折到退休时点)。

第二步,将上述现值平均分配到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用上述现值除以工作服务期间数)。

第三步,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第四步,考虑每一期间的利息问题(本期应付职工薪酬计提金额和上期累计应付职工薪酬贾总求得利息),并将该利息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第五步,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主要是指企业不能预计的过高或过低的职工离职比率、提前退休比率、死亡比率、过高或过低的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的增长以及折现率变化等原因,将会导致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精算利得和损失。)

企业应当将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但企业可以在权益范围内转移这些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

甲公司在2015年1月1日设立了一项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并于当日实施。该应付职工薪酬受益计划规定:

(1)甲公司向所有在职员工提供统补充养老金,职工在退休后每年可以额外获得12万元养老金,直至死亡。

(2)职工获得该额外养老金基于开始日起为企业提供服务,而且应当自开始日起一直为公司服务至退休。

为简化起见,假设符合计划的职工为100人,当前平均年龄为40岁,退休年龄为60岁,还可以为企业服务20年。假定在退休前无人离职,退休后平均剩余寿命为15年。假定适用的折现率为10%。并且假定不考虑未来通货膨胀影响等其他因素。

第三步,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就算每一期间的成本费用。456.35/(1+10%)19=74.62,以后期间以此类推计算。

(1)服务第1年年末:

借:管理费用 74.62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74.62

(2)服务第2年年末:

①当期服务成本

借:管理费用 82.08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82.08

第四步,考虑利息(上期末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数乘以利率确定)

借:财务费用 7.46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7.46

③如果企业根据每期确认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提存资金,成立基金,并进行投资。则第1年末的基金金额为74.62万元,假定在第2年的利息收益为7.46万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7.46

贷:财务费用 7.46

服务第3年至第20年,以此类推处理。

第五步,以后期间职工离职比率、提前退休比率、死亡比率、过高或过低的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的增长以及折现率变化等,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和其他综合收益进行核算。

篇10:长期应付职工薪酬

财政部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将自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本次职工薪酬准则的更新也是紧随国际会计准则的大趋势,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体系趋同的方向。新修订的准则有六大亮点。

◆明确了职工范围。除了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外,职工范围还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此外,针对此前颇具争议的劳务派遣问题,新准则明确了那些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都属于职工的范畴,而不管其是否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由其正式任命,这样的情况涵盖了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

◆扩展了职工薪酬的适用内涵。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充实了“离职后福利”内容。这是新准则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并区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完整地规范了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原职工薪酬准则中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便属于离职后福利中的设定提存计划范畴。

原准则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五险一金”,计提比例应按国家规定,借记“成本费用类”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账户。

新准则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等,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账户。

◆非货币性福利计量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获得时,可以采用成本计量。这主要是解决原准则中非货币性福利计量不一致的问题,并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

例1.某公司为化妆品生产企业,共有职工200人,其中生产工人170人,行政管理人员30人。本月以每套成本为200元的化妆品发放职工元旦福利,市场售价为每套300元,增值税率17%。

借:生产成本 59670

管理费用 1053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7020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70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00

贷:库存商品 40000

◆增设“其他长期职工薪酬”。在常见的3类职工薪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的基础上,引入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有助于囊括实务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职工薪酬,以完整规范与职工薪酬相关的会计处理问题。

◆整合了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辞退福利等薪酬。这些薪酬规定以前分布在准则应用指南和讲解,这次借新准则颁布之际,登堂入室新准则体系。

例2.惠民公司月有2名销售人员放弃15天的婚假,假设平均每名职工每个工作日工资为200元,月工资为6000元。

①假设该公司未实行非累积带薪缺勤货币补偿制度,会计处理为:

借:销售费用 12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2000

②假设该公司实行非累积带薪缺勤货币补偿制度,补偿金额为放弃带薪休假期间平均日工资的2倍,会计处理为:

借:销售费用 2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2000

应付职工薪酬――非累计带薪休假 12000(2×15×200×2)

实际补偿时一般随工资同时支付: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2000

应付职工薪酬――非累计带薪休假 12000

贷:库存现金 24000

例3.年10月1日,A企业集团主业改造、辅业分流过程,拟解除与一部分职工的劳动关系,因此一次性支付具有辞退福利性质的经济补偿,但未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共计金额1000000元。

借:管理费用 10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1000000

例4.续上例,2014年12月31日,A企业集团支付辞退福利性质的经济补偿。

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修订后将对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新修订准则对实务的最大影响可能体现在:以前准则没有明确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在实务中仅在国有企业改制等特定情况下,按照财务和国资管理方面的规定对统筹外离退休福利等予以预提,并未建立起确认此类职工福利的常态化机制。现在新准则将这些内容纳入,也就是建立了确认和计量这些事项的常态化机制,因此原先很多没有予以确认和计量的表外职工福利负债将纳入表内,对不少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报表将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根据《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117号)规定,在预计负债核算的一些人员费用需要转移至应付职工薪酬进行核算,其中离退休人员的费用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核算,内退人员的费用转入“应付职工薪酬――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进行核算。同时对于精算利得或损失变动,属于离退休人员的部分记入“其他综合收益”,而属于内退人员的部分记入“当期损益”。以上账户的变动,将会影响报表的主要指标分析。

上一篇:【顶尖学案】2012届高考英语Unit1Womenofachievement新人教版必修下一篇:倒念分数_500字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