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

2024-06-19

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精选8篇)

篇1: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

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有感

十九大胜利召开已过去整整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通过局党组及馆支部组织的集中学习、讨论以及在夏都app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十九大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此次,通过高标准的集中培训,尤其是听了**部长对十九大精神以及文化自信部分的解读后,使我对十九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如何把文化自信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有了明确的方向。下面我就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谈些体会:

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由此可见,国家对文化的重视已经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十九大结束后,出台的第一部文化方面的法律就是《公共图书馆法》,这也是继去年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之后又一部重要的文化方面的法律,彰显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图书馆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强大法律支撑和精神动力。作为图书馆人要以公共图书馆法为指引,认真学法、懂法、用法,推进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公共图书馆法》坚持了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特征,要求公共图书馆通过以文献信息收集、整理、保存并向公众提供利用为核心的服务,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履行社会教育职能,强化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怀。把各级政府设立、保障、监管公共图书馆的责任上升为法律责任,明确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科技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这些法规条例,为我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特殊群体阅读服务工作、创新延伸服务模式、深化数字图书馆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增强了文化自信。

自十八大以来,我馆突破传统图书馆只限于馆内借阅的服务模式,立足本馆实际,秉承“方便读者、以城为馆”的宗旨,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延伸服务范围,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到全城,开展流动服务,图书定期更新配送,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如“书香之家”评选、“夏都市民大讲堂”“阅读推广七进”“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全国青少年朗诵大赛以及特殊群体赠阅活动等,积极宣传图书馆、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初步形成了以西宁市图书馆为中心,辐射四区三县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西宁市成功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文明城市发挥了积极作用。我想,就我馆的现实情况来说,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吧。今后,我馆将以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引,以公共图书馆法为准绳,在各项全民阅读活动中把好意识形态脉搏,传播社会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图书馆各延伸服务阵地及数字图书馆,行使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加强公众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多措并举,在全社会营造全民阅读文化书香氛围,更好的践行文化自信,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篇2: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

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研讨会暨学术年会论文综述

1 本次论文征集与评审情况 本次年会共收到会议征集论文214篇.经省学会学术委员会在沈部分委员的评审,共有132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53篇,占征文总数的`24.8%;二等奖36篇.占征文总数的16.8%;三等奖论文43篇,占征文总数的20.1%.获奖论文占全部征文的61.7%,未入选论文82篇,占征文总数的38.3%.

作 者:李德戈 作者单位:辽宁省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15刊 名:图书馆学刊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年,卷(期):31(2)分类号:关键词:

篇3: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

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目标, 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建设与发展, 表明我们党把文化建设放到了从未有过的历史高度。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1]。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素有“九朝古都”之称, 华夏文明发祥之地。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 时间长达1500多年, 是中国有史以来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因位居洛河之阳而得名。自古有“天下之中”之称。辖一市八县六城区。总面积15229.83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 总人口657.5万, 市区人口156.1万。近年来, 洛阳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等多项荣誉和称号。洛阳辉煌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河出图、洛出书, 圣人则之”, 伏羲得“河图”而画八卦, 夏禹拥“洛书”以制《洪范》。道教创始于此, 儒教兴盛于此, 佛教首传于此;西汉经学、魏晋玄学、宋代程朱理学皆形成于此;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诞生于此[2]。

近年来, 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 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初步建立了市、县、乡 (镇) 、村 (社区) 四级文化服务网络, 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2012年8月洛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洛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及政策保障措施, 加强了党委政府对公共文化建设的统一领导。《洛阳市加强基层公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明确了各部门任务, 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设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 全面推动了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 洛阳市基层图书馆 (室) 现状:

一是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2011年底全市100%的行政村建成了农家书屋, 全市158个社区已建成社区文化活动室132个, 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等也已配套建成[3]。农家书屋、社区图书阅览室的建成免费开放给广大群众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2. 市区县图书馆建设情况:

全市拥有各级公共图书馆17家, 其中达到部颁一级标准3家, 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6家。国家二级图书馆3家。2011年伴随着洛阳市文明城市创建, 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馆舍面积2000余平方, 藏书4万余册, 报刊200多种, 设有外借、期刊阅览室、低幼阅览室、亲子活动室、多功能厅、手工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服务窗口。市政府出资1.3亿元与河南科技大学联手共建的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暨洛阳市科技图书馆2013年4月20日也已正式对外开放, 探索出了校地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办馆模式。洛阳市数字图书馆建设资金已经到位, 目前正在实施中。栾川县文化艺术中心、伊川县文化中心、孟津县文化中心、汝阳县文化中心、洛宁县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正在积极建设中, 2014年底将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3. 基层公共图书馆 (室) 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为加快城乡基层文化建设, 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投入, 对推动基层图书馆 (室) 建设, 产生了积极的意义。然而, 由于图书馆专业性较强, 在可持续发展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它又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1) 四级服务网络布局不合理, 功能建设不完善。洛阳现有的图书馆 (室) 基本是利用原有闲置场地改建而成, 不能完全发挥图书馆功能, 而且同级标准不统一, 未充分考虑群众的生活习惯, 服务半径不合理。 (2) 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没有专业人员配置和充足的经费。基层工作人员一直存在着人员紧张的困难, 人员多为兼职或临时聘用, 流动性大。绝大部分人没有图书馆学专业知识, 工作停留在简单的借阅层面, 基本是看门守摊。由于开放时间不合理, 通常到基层图书馆 (室) 的读者, 多为退休老人、下岗职工, 少年儿童、中青年读者较少。 (3) 没有后续投入, 图书破旧。图书馆 (室) 建成之初虽然拥有几千册书刊, 但基本是由政府部门一次性配置。图书没有更新, 期刊没有连续性。群众没有阅读兴趣, 可持续发展令人担忧。

4. 发展对策和可持续发展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今后, 应做好以下工作, 来促进图书馆 (室) 的建设和发展。 (1) 建立政府主导, 规划先行、保障实施的政策。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 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和文化需求的调查研究, 根据区域特点和百姓需求, 优化资源配置。坚持服务全覆盖理念, 根据不同区域、人口特点, 确定建设目标。设施规划建设中政府要严格按照文化设施的布局要求, 保障设施建设达标。 (2) 按照“四级文化服务网络”布局, 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 图书馆 (室) 是最贴近群众, 最能体现“普遍均等、惠及全民”服务理念的场所之一。而图书馆 (室) 建设需要财政的支持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无论是馆舍、硬件还是人员的配置、书刊的订购及配送, 都取决于政府的财政保障。洛阳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可以借鉴东部沿海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经验,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每年列支专项经费用于实施基层图书馆 (室) 建设、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基层图书馆 (室) 建设。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标准, 加大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筹措, 用于完善社区文化设施。 (3) 借鉴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进行总分馆体系建设试点:近年来, 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北京、上海和哈尔滨等地区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上走在了前列, 形成了多种办馆模式, 如广东的流动图书馆模式、东莞集群图书馆模式、苏州模式、北京模式、上海模式等[4], 总分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已有的成熟经验从市政府的高度制定《洛阳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 采取统一规划、分级管理、行业指导、区域统筹模式, 建立市、县两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构架[5]。以市图书馆为中心, 构建全市公共馆统一服务平台;以县级图书馆为分中心, 建立一级区域分馆, 设立县级图书配送中心;以乡镇 (街道) 文化站为依托, 建立二级区域分馆;以行政村 (社区) 图书室、社会图书室为依托, 广泛建立基层图书服务点。通过在城市街区设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在县域内配备流动图书车的方式, 不断扩展公共图书馆馆外服务方式和能力。 (4) 加快推进科技文化融合, 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打造数字图书馆建设, 大力促进公共图书馆 (室) 可持续发展。图书馆采取什么方式加快发展, 才能用较少的投入, 取得最大的效果, 以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6]。总结国内外图书馆发展的经验, 只有加快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 采用现代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才能走出一条投入较少, 建设时间较快, 投资效益较高的办馆新路子。洛阳市社区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已基本建成。要利用整合现有平台, 加快实施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 (5) 培养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建立人才保障制度。嘉兴每建一个分馆, 市人事局给市馆增加两名编制, 苏州市图书馆为分馆提供“孵化式“培训, 上海图书馆与成员馆进行馆员的交换[7], 这些都是为了确保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专业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提升、规范并与总馆统一, 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价值, 使老百姓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产生认可并建立信任。

洛阳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借鉴沿海地区先进经验优先解决基层文化服务人员不足的现状, 严格落实编制管理制度, 科学核定图书馆人员编制, 保证基本队伍数量与质量。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 解决免费开放急需的辅助性岗位人员。科学制订图书馆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加强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我们相信, 根据《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精神, 参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 借鉴第一批示范区创建的宝贵经验, 结合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经过两年的努力建设, 洛阳的公共图书馆 (室) 一定会得到飞跃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郎希.浅谈如何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大众文艺, 2010 (6) .

[2]洛阳概况.洛阳地方志.2011年卷.20-21.

[3]张炜.浅谈农家书屋建设的管理与发展.网友世界, 2012 (8) .

[4]梁欣.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治理模式研究建设.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 (6) .

[5]王莉.总分馆制模式实施初探.山东图书馆学刊, 2009 (6) .

[6]罗皓.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 2006 (12) .

篇4: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

引言

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我国的公共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建设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能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通过服务读者,使读者受到知识的熏陶,满足每一个读者的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以提高人们的精神享受为目标,从而切实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特性

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的文化机构,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它是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进行终身教育、促进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县级公共图书馆最大的特性就是公益性,这也是它的本质特征,同样也是它存在的意义,是其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方向,它可以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保障人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途径。库伦旗图书馆作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为了保障人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馆内设置了电子阅览室、技术部、采编部、借书处、少年儿童阅览室、以及地方文献咨询室等,藏书达400000册,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图书、文献、综合性普及读物等馆藏,其中地方文献咨询室藏有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的宝贵纸质文献资料,并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我馆于2013年还获得“国家二级图书馆”的美誉。在丰富的资源支持下,它伴随着人们发展,承载着重大的文化使命。在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下,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性以及社会功能日渐完善,并且要重新整合服务模式、理念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二、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完善对人们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人们获取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为人们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在公共免费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保障人们的文化权利是其宗旨和目标。

(一)保障公共阅读

公共图书馆是一条便利获取文化信息的途径,为广大的民众提供了方便。保障人们的公共阅读是其发展的动力,因此要广泛扩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发挥其文化职能就要设立分馆,扩大公共图书馆覆盖面,拓展服务网点,在乡镇、社区、嘎查村、消防大队、老干部活动中心建立图书馆(室)及草原书屋,图书流通点,从而扩大服务范围,更好地满足社区、农牧民读者的要求,从而为城乡居民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使其在浓郁的社会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丰富读者活动

公共图书馆要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读者至上的理念。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组织文化展览、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来提供多样的文化服务,从而将文化服务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这样有利于满足人们多样的文化需求。县级图书馆不能以读者阅览作为自己发展的主要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是正确的选择,通过讲座、青少年进行读书演讲会,读者书画展览、书评,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报告会,预约借书,咨询服务,定题服务,送书上门等形式提升了人们的阅读体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真正地使县级图书馆变成了社会大学,第二教育基地,不仅使人们充分了解了图书馆、还促进其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有利于充分发挥县级图书馆的作用,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促进文明建设。

(三)服务弱势群体

县级公共图书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这种公益性没有群体限制,特别是对弱势群体不仅没有限制,还更加重视弱势群体的需求,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对于弱势群体的服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加强了服务弱势群体的措施。弱势群体包括未成年、盲人、老年人。为了保障弱势群体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比如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可以在充足的经费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少儿图书馆,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还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为了保障盲人的权利,可以在图书馆内设置专门的盲人阅读区域,在电子阅览室设置专用电脑以及专用软件,或者是直接送书上门;老年人由于年纪问题阅读有一些障碍,图书馆可以为老年人配备专门的老花镜、雨具等贴心的照顾,还要为其配备专门的电脑,保证其搜索;此外对于驻地部队、还有犯人都可以实行送书上门的服务,从而扩大读者的范围,使其拓展到部队、监狱等地方,为其带来充足的精神食粮。

(四)整合文献资源

县级公共图书馆肩负着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提供文化资源方面的重要责任,因此在日常发展中要加强文献资源的整合,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改善本馆的现代化设施,保证实现“共享资源”的信息化,从而规范文献的保存、利用、转化和服务,建立相关文献数据库,实现与国家文献信息中心对接、共享,建设完善的数据库、建立地方文献信息中心,从而规范化管理文献资源。

库伦旗图书馆在日常的发展中要注重特色馆藏资源的整合,通过多种渠道对本区域内各个地方的特色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并使其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在图书馆的网站首页上供人们参阅。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在已有的人才资源基础上对其进行整理、重组,并建立专业的数据库,整合搜索引擎系统,从而为读者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提高群众的阅读体验。

结语

在公共服务体系下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特点,它担负着提高人们文化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公共服务体系视域下,县级公共图书馆要保障人们终身阅读、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质量、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整合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从而为人们提供丰富便捷的阅读资源和阅读形式,从而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01:124-126.

篇5: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免费为大众提供服务,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己任,所以公共图书馆不仅具有公益性还具有服务性。基于图书馆在公共服务建设中的重要性,其建设受到了国家与政府的重视,而中小型图书馆的基层服务功能则使其成为了各类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总之,不管是在公益性还是服务性方面,图书馆都在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从全方位满足公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公众对公共文化的认识等等。提供公共服务的途径主要是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主要通过报纸、书籍、电视、文化活动等进行体现。文化服务体系则是利用公共资源建立的,并且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满足公众文化、精神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体系,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其为人民服务的职能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要不断地完善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由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构建的、能够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具有政治意义的服务体系,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不可小觑。想要更好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在完善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号召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加快对文化知识的普及,将先进的科学文化传播给广大民众,充分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积极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想要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二、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

公共图书馆在国际图联中的定义为:通过国家、政府机关或社区组织建立或资助的图书馆,向每个社区成员开放,通过资源与服务的提供,使社区成员平等的获取知识、信息资源,图书馆的存在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一般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建设的,将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文化设施。文化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全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政策,图书馆内的公共设施将全部免费开饭,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全部免费,真正实现了民众进入图书馆无障碍、零门槛,这也为图书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真正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才能最有效的发挥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只有充分肯定公共图书馆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才能有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三、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既是信息资讯中心,也是文化资源宝库,可以说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图书馆,因为图知识对人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让民众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树立学习意识。政府建设免费图书馆是对公民纳税的回馈,也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公共图书馆比起盈利的图书馆,则更具有利国利民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既是传播知识的部门机构,也是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的有效途径,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为社会、民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建立公共图书馆对于公民思想道德的建设与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向人们传递文化知识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文化资源宝库,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需要、文化的产波载体,其提供的社会功能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公共图书馆所起到的社会作用也是构建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公共服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为公众提供了免费学习知识、接触文化的机会的同时,还能积极引导公民不断汲取知识、使民众了解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传播文化教化公民,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公共图书馆容纳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人们搜集资料的时候,促进知识的传播。另外,公共图书馆对于参观者的进入无门槛,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使每个公民都享受到图书馆带来的文化服务,提倡全民学习,引导公民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良好习惯,实现民众的终身学习。公共图书馆以其极大的包容性与便捷、开放式的服务,对于不同层次的公民不分贵贱地给予开放,提高了民众对图书馆的利用意识,促进了民众终身学习观念的建立,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民众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推动了全民学习的浪潮。

(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环节,提供这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作为文化的传播机构,公共图书馆有别于其他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图书馆,是政府对公民纳税的反馈,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体现,通过建立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公民提供获取文化教育的场所;作为公共事业机构,公共图书馆还肩负着普及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也为国民提供了一个培养自身文化素养的平台,引导国民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公民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在为民众提供学习文化途径的同时,也为民众提供者文化服务,保障了民众的文化权益,加强了基层文化建设,推动了基层文化服务的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从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民众对于知识获取、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最大程度的满足基层百姓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可以通过捐赠图书、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先到化的技术指导等方式对公共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进行扶持,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而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较大的发展。

(三)实现资料共享

篇6: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

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进一步阐述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2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概念,并确定了“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建设目标,自此,全国掀起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热潮。2014年《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纳入省人大常委会2013-2017年立法规划正式项目。本次立法旨在推动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建设,由公共财政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建设,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社会文化需求为目的,按特定标准合理布局的文化设施格局;目前纳入这一体系的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发射转播台(站)、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点等。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应运而生,被概括为:独立地或通过合作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础设施及其蕴含的各类资源的架构,包括所有实体图书馆、馆外服务点和流动书车,以及它们的合作性服务平台。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构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全社会的,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构成而言,主要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组织协调机构、以及各种文化服务部门等几个方面。其中各种文化服务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本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文化服务设施之一。与其他设施相比,首先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当丰富,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甚至实物表达的各种文化,是一个极具包容性和多元性的大舞台。其次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拥有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在其工作过程中能够超越空间障碍和突破思想障碍,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内容上的互动,达成共识与合作,无形中对社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美国当代著名的图书馆学者谢拉将这称之为社会和谐的力量,启迪到图书馆来的人们,独立地思考引发探询。现代公共图书馆不但起社会和谐的力量,还拥有社会同化的力量。以盐城市图书馆为例,为加快推进“书香盐城”建设,通过推广“盐渎风”全民阅读,据统计,2014年,以市图书馆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盐阜大众报社、盐城晚报社等多部门联合,共举办16大项300多场次活动,包括“读书与梦想”征文和视频作品比赛、“书香伴我成长、经典浸润人生”国学颂读书、演讲大赛、“书香盐城、放飞梦想”少儿绘画大赛、开展《黄海讲堂》品牌讲座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文化、传播文化知识等,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构成了盐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亮点。简而言之,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三)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和职能反作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地方“领头羊”,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重新认识地市馆的性质和社会职能,从而利于地市馆的规划和功能的发挥。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为读者提供文化服务,因此,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职性质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学术性、教育性、服务性、社会性和公益性等。公共图书馆的这一系列性质,决定了公共图书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文献收集、整理、借阅职能之外,还承载辅助教育、文化休闲、知识支持、模式拓展等功能。美国著名图书馆学者谢拉认为,“人们创建图书馆是为了满足某些社会需要。图书馆的发展史不仅仅与社会思想史有密切关系,而且与支持图书馆的文化结构为价值观念的变化的密切的联系。”《图书馆学概论》认为“图书馆是保存人类记忆的一种社会性的机械装置,是将图书馆内容传播到人们意识之中的一种社会装置”。由此可见,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一个文化传播使者,是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教育中心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又具有公共性的服务性质,是开展终身教育的理想场所。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说地市级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是支持终身教育的有效形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地市级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共文化活动,如开展学术专题报告、举办各种讲座等从技术和环境上支持了高品位文化活动的开展,把自身发展成为社会公众进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基地,其开放式教育职能是其他教育机构无法代替的。

2、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休闲活动中心

地市级图书馆加强休闲娱乐相关设施建设,将休闲娱乐纳入到文化休闲的范畴,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传播和活跃社会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自由舒适的阅读环境、文化娱乐消遣活动传播人文关怀和平等的理念,争取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化活动以及文化活动的组织作为文化资源,纳入到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中来,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公众文化活动的中心。盐城市图书馆每年开展的迎新年读者联欢会、常年开展的书画展览和读者书友会等休闲服务,以及书山寻宝、有奖猜谜、趣味体育竞赛等活动有效增强图书馆的亲和力,为促进图书馆的全面发展创造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

3、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知识支持中心

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地市级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资源是文化服务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期以来,地市级图书馆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古代典籍孤本到现代海量数字资源,都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咨询,为企业追求最佳效益服务,为专业学者提供提供学术服务。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性在公共服务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指导作用,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在对用户所需信息搜寻组织加工的基础上,开展知识创新服务,以最大限度缩短文献信息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差距,节约读者的时间和精力,使公众的知识更新速度和能力都得以大大提升。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整合、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服务。据统计,盐城市图书馆2014年全年接待读者1631578人次,外借图书1627471册次,通过开展参考咨询、决策参考、外文翻译等方式直接参与社会文化经济建设;并通过与基层单位合作设立分馆,流动图书车定点定期上门服务,举办科普演讲、书画艺术展览、地方历史名人讲座、海盐文化讲座等系列讲座,满足读者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知识支持。

4、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拓展中心

信息数据的全面爆发,公共图书馆仅靠传统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公民的文化诉求,面临如此艰难的境地,盐城市图书馆在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勇于探索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延伸服务,如环向合作、横向合作、纵向合作等模式。环向合作,以文化服务作为城市规划的核心,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造文化生态建筑群,增强文化服务的感染力、渗透力以及贡献力。如盐城市以聚龙湖为中心,从公用基础设施到共享文化资源,由浅入深的合作,周边汇聚: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盐阜大众报、淮剧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形成文化圈;横向合作,以“四色文化”发展为导向,利用图书馆海量馆藏资源,加强与新四军纪念馆的红色文化、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的白色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盐城湿地生态系统的绿色文化以及沿海五县(市)的蓝色文化合作;纵向合作,一方面以产业链为主线,直接与书商、出版商、数据库商等公共图书馆上游企业联系,以最少的经费为公民提供最符合需求的资源服务,最最恰当地符合18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采纳的杜威“三最原则”;另一方面以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学会为整个区域的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心地位,为县(市)级及乡镇、社区图书馆、文化站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鉴于当前我市图书馆专业人才的欠缺,应重点培养和引进综合型人才(其他学科双专业硕士)和图书馆学专业人才,提高图书馆馆员的自身素质,让他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中最大程度地满足公民的资源服务需求。

三、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肩负着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民公共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的重任。从公共图书馆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来看,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既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又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在当前大数据爆炸的时代,对于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为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梅;构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阅读权利[J];全国新书目;2007年10期;

[2]王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环境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李惠玲;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方标军;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江苏省文化厅;2013年;

篇7: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

沈业民(江苏省扬州市图书馆 邮编:225009)

【摘要】本文提出图书馆大力开发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理念,围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内涵、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作者认为: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实践和探索开发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才能不断发挥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大力开发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扬州市图书馆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大力实施“提升服务能力、延伸服务范围、创新传播方式、开发项目资源”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个根本任务,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为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文化发展成果。积极嫁接社会公共资源,不断创新社会化合作机制,努力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给能力,扩大公共文化品牌效应,使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1以人为本、读者第一,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内涵

阵地服务工作是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根基,如何把“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贯彻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当今时代,文化需求的多元化与信息摄取的快捷化是文化供求的显著特征。公共图书馆必须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优品优质意识,制造“场效应”、“磁引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作用。

1.1营造市民书房氛围

当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时代的到来,大众化的阅读需求与服务已不成问题。我们应该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上努力创新、提升质态,多设置一些服务单元,多体现“人书合一”。让每位到馆借阅的市民感到温馨、贴心、方便、快捷,让图书馆成为市民的“大书房”,图书馆员成为市民书房的“管家”。公共图书馆在努力营造市民书房氛围的同时,要加强人性化服务必须做好两个提升:既要提升馆员爱岗敬业、专业娴熟的事业精神,又要提升文献流通与利用的功用理念。扬州市图书馆通过优化书架排放、分类布局,开辟“每周新书专区”、“精品展示区”、“读者之窗”等等,加强新书导读、降低“读者成本”、满足读者需求,提高读者到馆率和满意率。

1.2贴近读者阅读需求

在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中主动贴近读者,深入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倾向,让采访工作者的主观性变为大众的需求性。扬州市图书馆通过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活动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增强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性,拉近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彰显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精神。

1.3倾听读者合理心声

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窗口在整个服务流程中必须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掌握读者在利用公共图书馆当中存在的诉求。“读者座谈会”、“读者信箱”、“读者留言”等是图书馆广开言路、集思广

益的很好形式。图书馆在公众的关注下可以海纳百川、拓宽视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与内涵。

2大力开发、拓宽渠道,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要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参与的双轮驱动,大力拓展供给渠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的载体和途径,在坚持公益性为主的前提下,谋划产品载体建设、加强与社会力量协作,以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来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事业。

2.1充分利用“非遗”资源,开创公益性讲座服务

扬州地方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扬州的“非遗”多、范围广,对城市的生态与发展影响巨大。扬州市图书馆以敏锐的触觉,创新的思维,抓住社会“非遗热”,从2006年底开始,策划开展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采取“专家论坛”、“传承人演示”、“多媒体播放”三位一体的模式向社会推出了《扬图讲堂》这个求知学习的公益性讲座平台。三年来,《扬图讲堂》举办各类讲座60多场,为数万多市民提供了多渠道获取文化信息的服务。

2.2主动嫁接社会资源,提供多元化公共服务

图书馆深入开展公共文化延伸服务活动,必须要有二个突破:一是要突破传统的服务方式,二是要突破资源单一的局限。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嫁接多种资源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才能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普惠与民。为市民免费送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项目。在图书馆宣传周以及文化进社区等活动中,扬州市图书馆积极引导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活动,为市民提供了科普知识咨询、医疗保健问诊、免费法律援助、地方曲艺表演等公共服务项目。

2.3开发特色数字资源,扩展文化产品附加值

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往往是受时空局限的,有了网络化的环境,有了数字资源,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就有了保障。扬州市图书馆不光开创了“非遗”系列讲座还把讲座的演讲现场、专家手稿、传承人演示录像经过后期编辑、加工,制作成多媒体光盘产品进行巡回展播,为社区居民、武警官兵、福利院老人等多种人群又一次提供优质的文化大餐同时也是丰富了我馆的特色数据库馆藏。

2.4与主流媒体深度合作,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坐以待客”、静态作业是常人对图书馆的认识,一度时期图书馆在生存环境以及一部分人心目中,有被边缘化的倾向,这是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不利局面。因此,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宣传造势,发挥媒体舆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断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扬州市图书馆携手扬州电视媒体策划读书类电视节目《百家书谈》,推出两个版块内容,“馆长荐书”——鉴赏优秀图书,加以评述,引导社会公众推广阅读;“阅读随感”——由优秀读者畅谈阅读感受,体味书香,感悟人生。图书馆与电视媒体进行战略性合作,实现强强联合,是主流文化积聚、挥发的一个体现。

2.5引入企业资金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规模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必须有经济支撑。扬州市图书馆积极策划、主动接纳,与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合作组建的“全球通”读书俱乐部,开展讲座、展览、读书沙龙、艺术评赏等活动,是“企业搭台、文化唱戏”的有益尝试。公共文化活动以赞助冠名、合作主办的方式吸引企业资金介入,极大地拓展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畴与平台。

3拓展功能、扩大延伸,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3.1积极创意,搭建讲座平台

讲座工作以其领域宽广、多元取向、打造高端、引领潮流和文化本体意义上的建树性、知识结构范畴上的提升性和受众交流互动上的完善性,在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已经由原来的边缘性走向主导型,成为图书馆不可或缺的核心工作之一。扬州市图书馆积极学习先进图书馆工作理念,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搭建《扬图讲堂》讲座平台向社会提供讲座服务。针对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市

民对讲座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差异性的要求。推出了高端名家、非遗文化二大系列讲座,通过丰富讲座内涵、提升讲座影响、加强讲座运作等举措,不断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提升城市文化氛围。

3.2创新读者互动机制,增强评选效益

“优秀读者”评选历来被看做传统阵地服务工作,评选形式以行政评测为主,对象为持证读者。随着社会公众自我展示的意识不断增强和社会评选动态参与的广泛推行,传统的评选机制已难以唤起社会关注目光。扬州市图书馆结合深化、延伸公共文化社会服务功能,创新机制变“等待读者参与”为“激发读者参与”,在评选中引入“读者自荐”、“全民海选”机制,提供展示舞台、抛除门槛限制,激发市民参与热情、强化活动振波、延伸了评选覆盖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3编织网络,扩大服务平台

图书馆在坚持公益服务为主、平等互利双赢的前提下,应主动出击,跨行业建立社会合作网络,共同举办文化活动,进一步壮大物质依托,扩大服务平台、丰富服务内容。扬州市图书馆联合中国移动为双拥慰问增添了万元慰问品,联合艺术团体将精彩的文艺演出送进了军营、携手武警江苏医院为市民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借助企业资金为读者设置千元奖品等等,初步形成了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工作需要和文化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工作网络。

3.4走出图书馆,加强服务辐射

图书馆如何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基层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群体之中,成了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扬州市图书馆加强与社会力量、企事业单位联络协调,将服务触角向行业、社区和农村延伸,扩大服务辐射面。先后走进驻扬部队,为官兵提供针对性强、教育面广的公共文化服务;走进大型企业,为企业客户开讲专题讲座;走进福利机构,为孤寡老人送去图书、文化讲座;走进困难山区,为山区孩子们建立爱心图书室;走进医疗单位,为从汶川大地震的受伤病员设立“病房图书馆”。

4开发资源、积极推广,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树立公共文化服务的品牌意识,不断开发优质文化资源,组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引领潮流的公共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文化能力提升。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促进和谐文化氛围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建立有着深刻的社会影响。

4.1引进高端、打造精品,升级《扬图讲堂》讲座品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位,高端化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公共图书馆有责任也有义务提供高质量、高品位、高层次的讲座服务需求。扬州市图书馆不断对《扬图讲堂》品牌进行升级运作,赋予《扬图讲堂》更高的社会定位——“单场千人、惠及万众”,邀请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易中天、阎崇年、钱文忠等大师名嘴担任主讲嘉宾、选择千人剧场作为讲座现场、投放公益性宣传广告、推出讲座电视展播节目、开设网络视频点播、制作讲座光盘产品等极富穿透力、影响力的运作手段,作为讲座品牌扩张升级的不竭动力。取得了广泛影响和良好赞誉,展示了图书馆作为公益服务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对提高图书馆社会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4.2深度开发、有机结合,提升《扬图网站》服务功效

在数字时代的今天,图书馆通过网站为读者提供更快捷、更直观、更人性化的数字资源服务和各种信息咨询服务。扬州市图书馆在《扬图网站》建设中将文化资源、文献资源、数据资源以及网络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自主开发推出了“活动剪影”、“新闻视频”、“扬图讲堂”、“百家书谈”四个主题信息版块和《特色文化数据库》、《剪报数据库》、《地方法规条例数据库》以及《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四个文献数据库,分别采用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形式为社会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网站承载的业务宣传和发布、信息服务和检索、网络资源导航以及读者交流互动四项功能,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网络支撑。

4.3出新求变、注重效益,展示《扬图活动》品牌风采

“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这句话精确地阐明了图书馆与全民阅读的关系,表明了公共

图书馆在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方面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不能以传统的、单一的文化活动服务所有的社会公众。《扬图活动》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步伐,创新服务方式,策划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品牌活动。无论是传统的“4.23世界读书日”、“公共图书馆宣传周”、“红领巾读书征文”等活动,还是创意开展的“图书漂流”、“你选书、我买单”、“上海世博会扬州宣传周”、“扬州的夏日”等活动都能够出新求变、独具创意。在社会效益方面,组织形式从社会公众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活动载体从馆内资源向社会资源延伸、活动受众从持证读者向社会公众扩散、活动项目从读书学习向科教文体多方面拓展、活动影响也从亮点出彩向经常化、正常化不断提升。在经济效益方面更是实现了为社会办活动、以活动促收益、用收益“反哺”图书馆主业的良性循环格局。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开发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是一个适应时代、适应社会的紧迫任务。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共图书馆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开发与提升服务能力的新途径,以增强社会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依赖性、认同感,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感召力、竞争力,不断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宁.抓管理 塑形象 内外兼修 努力提升南京图书馆综合服务水平.新世纪图书馆,2007(1)2许建业.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工作定位与发展对策.南京图书馆新馆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12)

3沈业民.大力开展讲座工作.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上图讲座,2009(1)

4周小平,共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江苏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思考.科学成果管理与研究,2007(6)

5周宇,博采众长.有容乃大——谈扬州市图书馆在公益性与社会化服务方面的举措.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研讨会,2009

篇8: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属于公共服务范畴。而所谓的“公共服务”则是指公共部门及其他辅助部门为满足当前社会公共需求而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的服务行为的总称。是由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共同生产或提供的, 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服务行为。这种行为以提高全体公众的文化素质与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 在提供基本的精神文化享受的同时, 也为当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必须的文化环境。因此, 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看, 公共文化服务属于公共服务中的社会性公共服务。

而针对我国当前社会环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可以认为是以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为逻辑起点, 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进而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及相关服务的制度与系统, 是当前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治理单元

所谓图书馆治理单元, 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居民组织, 使之能够获得图书馆服务而采取的措施与行动所形成的区域范围, 这一范围就被称为图书馆治理单元。我们也可以将图书馆治理单元理解成由统一的主管部门与建设主体进行管理的图书馆群。

从治理单元的设置方式上看, 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 必置制

在设置公共图书馆的治理单元时, 如果有某一具备法律效力的规定对某级政府或社区提出了必须对公共图书馆提供相关的服务时, 则这一级政府或社区的辖区就成为了一个图书馆治理单元。

(二) 认可制

这一制度是指当图书馆或图书馆治理单元发生设置或撤销事务等事件时, 需要经过上级部门的认可才具备其合法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 这一制度通常仅适用于公立图书馆, 而对私立图书馆则大多只要及时“申报”即可。而在我国, 对私立图书馆的设立则同样具有相应的认可性准入标准。

(三) 自由制

这一制度是指, 当某些组织得到法律许可或授权设置公共图书馆时, 虽然得到法律许可, 但是是否设置的决定权掌握在该组织手中, 且符合法律程序的制度。比如当前美国许多地方大多根据本州的图书馆立法会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程序来设置公共图书馆, 而这种较为自由的形式也使得地方政府与图书馆的联系更为紧密。

(四) 义务制

根据法律规定或政府制度制定的某一公共组织或政府机关有义务设置公共图书馆并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时, 这种制度安排就构成义务制。通常情况下, 在义务制文本表述中常会用到带有鼓励、扶持的字样。

除此之外, 由于要形成公共图书馆治理单元, 并不需要必须与行政划分完全一致。因此, 在形成公共图书馆治理单元时, 完全可以不考虑行政区的划分, 或跨行政区形成。

三、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的优化建议

(一) 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要实现为全社会提供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这一基本原则与宗旨, 就需要对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加以完善。目前, 在欧美发达国家, 已经形成了具备一定的结构模式的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在宏观治理结构上, 基本上形成了能够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单元格局, 并设置了能够根据当前所有者的意愿对治理单元内的居民能够就近获得图书馆服务提供财政支持的建设与管理主体, 并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而在微观结构上, 欧美发达国家也基本上形成了将公共图书馆决策、执行与监督职能分离的治理结构。其中, 公共图书馆决策层为图书馆管理的主体, 通过理事会制度进行治理, 履行管理职责, 对图书馆主体进行管理;而执行层则由理事会选举并任命的馆长作为实际负责人, 负责在图书馆的日常治理中执行理事会的决策;监督层则负责对理事会与馆长的决策与行为的合法性及合理性进行监督。从而使公共图书馆内部的决策权、实行权、监督权相分离, 同时形成内部制衡, 极大的强化了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的稳定性与合法性。而以此为参照, 我们发现, 无论在微观治理还是宏观调整上,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显然都未能达到这一水平。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合理的设置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

(二) 主体设置模式的创新

要完善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的建设工作, 就必须合理的设置建设主体。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因此,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基础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就要求在设置公共图书馆时, 必须通过多元化的设置模式对其建设主体进行合理的设置。

当前, 国际上较为常见的两种主体设置模式如下:

1.以本地地方政府作为单独的主体进行建设, 也就是通过独立的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全面负责的方法, 这种方式大多通过建立一个或多个实体图书馆对整个区域进行服务, 根据情况的不同也会通过设置总分馆的方式对其辖区进行全区域的覆盖。

2. 两个或以上的政府进行联合建设, 并同时提供相应的图书馆服务。这种形式在美国与澳大利亚较为普遍。

(三) 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实施

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结合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构成状况, 在设置公共图书馆治理时应选用总分馆服务体系。而通过对国内外许多成功案例的分析, 通过总分馆制设置公共古树管的成本效益较高, 且获得成效较为明显, 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而随着图书馆服务网络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我国不少地区也已经开始实施这一办法。

作为一种国际上较为常见且收效甚广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总分馆体系能够有效的覆盖全社会, 并且合理的确定公共图书馆的治理主体与治理单元, 并通过对其建设主体与管理主体的确定为公共图书馆日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向性意义。

综上所述, 公共图书馆的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在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的合理调整, 则直接影响了其服务质量与覆盖范围。针对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 公共图书馆要达到为全社会提供普遍性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而由于受到当前管理体制的限制, 图书馆治理方法也难以有较大的调整与改变, 这就要求业界人士能够从行业角度进行思考, 通过创新活动激发潜能。同时不断的提升内在管理质量, 通过对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优化, 争取政府支持, 进而在现行的体制框架下尽可能的以政府为主导, 通过资源共享、经费保证等办法形成区域性图书馆组织, 进而形成合理的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 从而最大程度上为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许建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中的图书馆发展路向——兼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图书馆事业改革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6 (03) .

[2]邓攀.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公益教育职能——以武汉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18) .

[3]孙淑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创新探索——谈家庭虚拟图书馆的社会价值[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 (11) .

[4]嵇亚林, 李娟莉.公民文化权利与公共文化服务——对构建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分析与思考[J].艺术百家, 2006 (07) .

[5]肖鹏, 何兰满, 郭晓敏.自助图书馆布点研究——以广州市自助图书馆布点策划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 2011 (03) .

[6]耶·L·希尔曼著, 王国华译.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政府的责任与局限[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远程专题培训感言下一篇:年教师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