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2024-05-03

公共图书馆的创新管理(精选十篇)

公共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篇1

1 重视人才, 创新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1.1

重视人力资本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图书馆来说非常重要, 优秀的管理者将成为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的财富。因为图书馆馆员是知识的载体, 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 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而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又恰恰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

1.2

重视培养馆员的一专多能, 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集、分类、阅览咨询等项工作相互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 适当的实行轮岗, 有利于馆员了解图书馆工作的全貌, 树立全局意识。

1.3 建立官员与读者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的意识。

读者可以随时向图书管理员提出建议和请求, 这样就无形中拉近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读者服务工作也就会更好的开展, 这种亲切自然的交流环境设计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创作和谐的理念。

2 统筹布局, 建立创新的管理内容

2.1 管理制度创新

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创新包括管理体制创新、里方法创新和管理目标创新。创新管理可使图书馆管理体制趋于多元化。

2.2 管理机制创新

内部管理机制包括理顺内部关系、转换运行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队伍、改善条件、提高待遇、调整积极性和增强内在活力等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 就必须充分发挥能动管理的作用, 使被管理者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2.3 图书馆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合理引进人才, 对于已有馆员, 图书馆的管理者应该根据馆员的个人特点和工作需要, 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堆馆员进行全面知识培训, 培养具备特定岗位技能的馆员。

3 强化服务管理, 创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3.1 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 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对于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 需要不断学习, 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 掌握全球最新的专业理论、最新的专业技术。

3.2 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新形式下的图书馆服务要贴近读者, 做到“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 开展多种服务方式, 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 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读者服好务的原则, 着重强调服务的效果。

3.3 建立开放式的图书馆

现在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还保留着样本图书库, 由于样本图书库不对外开放, 样本图书库的图书也就成为了“死书”。大多数图书馆还制定了严厉的赔偿制度, 应为图书馆的经费有限, 管理者认为图书馆花这么多钱来丰富馆藏, 必须要保管好以减少损失, 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 大多数图书馆没有走出封闭的圈子, 还是执行“以书为本”而非“以人为本”, 导致大量的资源闲置浪费。

4 加强人员管理, 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公共图书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 人才队伍老化, 人才组合不够合理, 这需要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方面多引进些图书馆专业以外的各种人才, 如计算机、外语、历史等各学科人才, 通过图书馆专业培训以后, 如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派出进修等途径, 逐步改变他是个人才单一, 匮乏的局面, 逐步完善图书馆人才结构, 一次提高整个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尊重人的个性化特征出发, 了解人的多能所长, 结合培训结果, 大胆起用新人, 合理配置部门人员, 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能够发挥自己所长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潜能, 在管理者的下调下, 相互配合, 最终达到图书馆工作的新水平。

结束语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化的基地, 必须提供个性化服务, 发挥图书馆精神, 使图书馆事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要优化部门的职能, 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提高馆员的积极性, 创建一个管理民主、诚信友爱、公平阅读、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图书馆, 让读者汲取丰富的营养知识, 对图书馆员进行全面的、多科学、跨领域的培训, 使全体官员都有更新知识、扩大视野和提高技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宋丽娟.图书馆创新, 应对知识的挑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3 (4) .

[2]谭丽.新世纪图书馆创新之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2 (1) .

创新县级公共图书馆探讨 篇2

一、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的方

式及特点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地区的信息中心,是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应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在新的一年里环境下确立新的服务理念,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归根到底是信息资源,只有尽量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才能真正促进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在当今网络环境下,县级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利用,以有限的财力、人力采集符合用户需要的数字资源,搭建起信息平台,并在本区域内组建若干信息网点,通过网络开展信息资源共享,以此创新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规模,刷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二、开展多功能服务,完善图书馆新的服务职能

在新的环境下,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该如何开展呢?第一方面,是发挥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为不同层次读者提供服务,县级公共图书馆由于普遍受地方经济的限制,未能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往往有许多地方文献只能通过馆藏才能查找,尤其是读者的文化水平及层次多样,因此,馆藏文献信息服务仍然很重要。第二方面,在新的环境下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县级公共图书馆虽然经费不足、条件差,但在全国信息共享工程中,他是最基层的服务中心。他可搭建起信息平台,并在本区域内组建信息网点。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县级公共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必须重视网络信息的`组织和利用,以有限的才力、人力采集用户需要的数字资源,使其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三方面,是开展具有教育功能的服务,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之外,还应该广泛开展读书辅导等活动,举办各种专题讲座、辅导课,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及其它各种咨询活动,以图书馆为阵地、以文献信息及网络信息为依托,充分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关于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发展创新 篇3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知识的储备中心,图书馆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创新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未来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也是图书馆生存的基础。因此,就必须要加快图书馆的创新工作,但是现代化建设在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图书馆的创新工作,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所以想要创新图书馆,就必须要提高我们的管理方式以及观念。将过去传统的管理观念消除,将一些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引进,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不断地提升,从而让图书馆的管理经验,不断地向上提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发展

一、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竞争力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网络、计算机等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由传统的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信息的模式,转化为网络平台获取信息知识的模式,这使得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生存挑战。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图书馆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图书馆只有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开发,改变以往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管理思想与模式的变革,在现代化知识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对管理资源进行有合理重组,才能在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从容面对各种挑战,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图书馆管理存在的相应问题

1.服务形式单一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针对读者对图书进行借阅时,往往采用的都是一对一的服务,图书馆的工作,也都是围绕着图书馆现有的馆藏书籍而展开的。而且大多的文献以及参考资料都是以纸为载体,没有其他的储存模式。

图书馆的管理,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对于不同的资料,书籍以及文献等,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分类,才便于读者进行查找。而如今大多的图书管理员,都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素养,图书摆放看似整齐,实际上在分类方面,却是显得异常杂乱。因为由于管理员的专业素养不够,再加上服务单一,导致图书馆无法正常地展开创新工作。使得很多的读者都对图书馆存在着很大的意见,从而不愿意进图书馆浪费时间,还不如在家查阅电子资料。

2.对创新的认识不足

现今,很多的图书馆在制度方面,创新还是非常积极的,但是却忽略了管理方面的创新。因为管理创新不足,导致管理体制水平比较低,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

图书馆是一个不限制年龄,不限制对象,不限制身份的任何人群,因此对于资料的储存,显然种类会比较地多。所以,图书管理员需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特点,针对一些常用的人群,进行统计,访问等方式,来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让图书馆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要求。

而如今,图书管理员因为在这方面的意识不足,导致他们根本就没对图书馆藏书的质量引起重视。使得图书馆管理缺乏了创新意识,对于图书馆建设,它的重要性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图书馆在奖金投入方面,没有用到合理的需求上,从而导致图书馆使用效率低,这也是管理的不足之处。

3.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就必须要有一支良好的管理团队,管理是维持图书馆正常发展的主要源泉。而对于如今大多的图书馆来说,专业知识都严重地匮乏,导致管理创新根本就无法落到实处。

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比较低,再加上工作能力有限,缺乏一定的上进观念,使得他们管理效率比较低,其次也缺乏一定的管理技能,没有专业的图书馆管理知识,因此,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不到位,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

4.信息资源共享不完善

以前的图书馆,大多都是以纸质的藏书为主。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主旋律。数字化图书馆信息,已经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形式。

目前,很多的国家,已经运用了信息资源共享这样的信息服务体系,而我国在信息共享体系中,还稍显不足。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因为奖金等约束,无法使图书馆涉及到先进的信息领域,从而使图书馆服务的渠道,无法进一步地开展,影响图书馆的发展。

三、图书馆管理发展创新工作措施

1.管理制度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读者对图书馆也有更高的要求,才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中,满足市场发展的现状。建立与之匹配的图书馆创新管理措施,实得图书管理的措施更加地科学化,合理化。

同时,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也要有相应的要求。不同的管理员之间,要有竞争和创新意识,让他们有种管理的危机意识,才可以全面提升他们的潜力,让自己不断进步,满足图书管理的需求。

2.拓宽服务领域创新

对于很多的图书馆来说,一般对外开放的并不多,服務比较地单一,一般藏书量比较多的,往往都是校园图书馆,但是校园图书馆一般只针对学生进行开放。

在经济时代,为了加大资源在社会上共享的力度,可以尝试开放校园图书馆,让更多的人可以使用图书馆的相应资源,提供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创立经营模式的管理理念,不仅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为校园提升不少的经济收入。

当然,对于藏书量,也需要根据不同的人群,作出不同的调整,从而使得图书馆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接近社会,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3.提高管理员素质

人才,往往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图书管理员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观念,决定着图书馆的直接发展命运,因此,必须要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让他们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给读者。

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从以书为主到以人为主的变革,为现代图书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必然结果。实行以人为主的管理模式,即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充分重视读者的核心地位,并加强优质服务的提供。除此之外,全面激发图书馆员的创新思维,尊重其各项权利,通过加大馆员的培训力度,使其自身的职业素养及专业水平得到提升,进而实现人生价值。

4.从封闭单独到开放共享

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开放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图书馆也需要转变管理模式,接受新的理念,实行开放管理。为落实开放管理,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打破藏书、布局、时间、部门、规章等禁锢,通过建立为读者服务的管理理念,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无限拉近,充分促进图书馆内外的动态循环。

浅析公共图书馆创新管理发展 篇4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创新,管理

知识相对于精神是抽象存在的, 需寄托于主体, 转变为文献信息供读者学习;而知识化管理图书馆是新型管理方式的主要方法。因为其增值空间无限, 所以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因此, 在管理公共图书馆过程中, 无论将信息资源转变为文献信息还是直接供读者阅读, 都应始终为读者服务。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以物为本”, 习惯于将馆藏文献当做是普通资源来进行管理, 忽略了文献中知识存在的形式, 而先进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以文献中的知识为立足点, 以满足读者和管理者的需求为前提, 利用科学的手段完成知识的增值。以知识为导向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要求以文献中体现的知识来安排管理, 方便读者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归纳知识, 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让更多的人分享知识, 从而实现知识的增值。例如:一些现代图书馆采取开放式管理、藏阅借多种服务合一的书刊服务, 将馆藏图书以知识加以分类整理, 充分结合计算机等自助服务终端, 从读者获取知识的实际角度出发, 大大节省了读者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

1 知识创新

一个创新型知识团队的形成有利于图书馆的管理。管理人员为创新知识, 在对图书馆管理过程中, 有效利用图书馆馆藏知识, 提出相应创新理论, 寻求新知识, 进行新创造。争取在开发知识的同时寻求新的管理方法。

1.1 管理内容的创新

实现图书馆管理中人事、业务、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是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

1.1.1 创新化管理

它主要指创新对图书馆的理论体系的研究方式和推广新型图书馆学习方法。对公共图书馆运行流程的改造, 以知识为核心, 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与创新;对图书馆管理方式的创新, 尤其是针对数字化图书馆的研究。

1.1.2 应用管理

公共图书馆主要为不同机构 (公关政府、私营企业和研究设计院) 提供虚拟数据或有效信息。努力创建为广大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公共设施。

1.1.3 传播管理

主要是在寻求知识与知识之间, 寻求知识与提供知识之间获得平衡, 以促进知识的及时传送。

1.1.4 服务管理

协助用户开发并应用知识是图书馆服务项目之一, 以便更深层次, 更直接, 更全面, 更高效地支持用户的知识运用和创新。

1.1.5 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知识管理“以人为本”, 强调人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因而努力培养知识型馆员是相当重要的。

1.1.6 知识产权管理

现代社会是网络飞速发展却又极其注重知识产权的社会, 因而图书馆需要解决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保护好知识产权的问题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

1.2 管理职能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计划、决策、组织、调节、指挥、控制等6种, 而作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则是体现在以下几点。

1.2.1 外存

图书馆主要利用外部存储数据将知识进行分类, 供读者更方便使用。

1.2.2 内联

是用于寻找满足特定需求的知识架构。在内联过程中, 以全新布局再现从外部数据库里获得的知识, 并且运用信息过滤来获取相关的资料。

1.2.3 媒介

它是指通过群发、内部组网、工作流以及文件管理系统将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进行分工明确的知识传送。

1.2.4 共享

也就是为员工从知识库中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创造条件。

1.2.5 学习

其目的是促进员工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库, 以此来建立学习型图书馆。其实与很多方面相关, 比如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储存、共享, 对学习目标的确定等, 从各个方面辅助人们查阅资料, 方便迅速解决有关难题。多种不同的角度帮助图书馆和个人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2.6 创新

它是知识创新的过程, 也就是在外存、内联和媒介的基础上创造知识。图书馆知识管理不但可以帮助普通用户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最新信息, 而且可作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知识生产等过程, 促进知识产业化。

1.3 管理原则的创新

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仅仅局限于古老的管理方式, 都保持以高效益、公平民主为基本管理准则, 以提高人们工作动力为基本目标, 实行集中化管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一般都遵循系统核心、集中统一、民主管理、动力原则、效益原则等一系列原则, 新型管理模式决定创新管理原则, 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3.1 开放性原则

新型图书馆决定采用开放性阅读方式, 为阅读人员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增加人们之间的互动, 互相开拓视野, 学习新知识, 从而增加图书馆的知识量。

1.3.2 共享性原则

随着图书馆成员间知识的互相分享, 图书馆的知识储备也成倍地增加, 此外, 分享知识并不会对成员自身的利益造成影响。同时共享知识是个交互的过程, 需要分享者与被分享者共同参与, 成员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强化自己的知识甚至于获得新知识。

1.3.3 开发性原则

图书馆作为储存知识的地点, 首先需充分理解知识的价值, 使更多的知识为人们服务。

1.3.4 协作性原则

图书馆的资源是所有人共有的, 因此图书馆团队间的共同合作显得尤为突出。知识得到共享是知识独立于图书管理员的前提, 而团队间的共同合作则可以将知识资本真正地发掘出来, 并将之形式化以便图书馆获得更多的知识自主权。

2 人的发展

知识作为人类创造的产物, 理应为人类服务, 造福于人类。因而从根本意义上来说, 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

2.1 读者知识的发展

为方便读者获取知识、拓宽知识而提供帮助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的, 是所有图书馆工作的前进方向, 因此图书馆需要运用新型管理方式使图书馆更方便的为读者提供有利资源, 促进人们的进步。

2.2 读者素质的发展

环境因素对人的素质具有很大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提高人的素质。公共图书馆作为获取知识、研究学术的严肃场所, 在传播知识之余还能育人。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图书馆自身独有的工作理念、工作作风以及行为方式会展现在读者面前。长期呆在一个思想开放、工作一丝不苟、馆员和蔼可亲、开拓创新的图书馆, 读者自身也会潜移默化, 变得积极向上, 充满正能量。与传统图书馆管理不同, 图书馆知识管理更具有创新意识, 相对来说需要读者拥有更高的素质, 有利于读者知识的发展。

2.3 图书馆馆员素质的发展

作为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管理的存在, 图书馆知识管理更具有专业性, 对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一个优秀的图书馆馆员, 在了解图书管理学的专业知识之外, 认真仔细、踏实负责的敬业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图书馆知识管理更是在这些基础上, 要求馆员至少掌握一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明白读者的心理和习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 要求馆员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 具有更高素质的馆员在图书馆管理方面会做的更火, 这样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图书馆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为读者提供更好地服务。

2.4 社区文化的发展

知识文化具有传播的功能, 作为文化设施的公共图书馆能促进所在社区文化的发展。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意义不只在于它为社区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服务, 将知识的价值传递给人们才是真正意义所在。人们在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社区文化得到推动发展。

3 结语

总之, 图书馆是文献管理最开始的地方, 文献管理随着图书馆的反正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体系, 只有在管理中积累经验, 并将创新意识运用到知识管理中去, 才能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勤.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J].图书馆建设, 2004 (5) :20-23.

[2]马艳霞.图书馆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资源的分类开发[J].图书馆学信息学资料工作, 2003 (12) :142-144.

公共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篇5

1.真实记录地震情况。抗震救灾档案资料要如实地保存地震爆发时及爆发后的人员伤亡、地质破坏、建筑损毁、财产损失等情况。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可以见证地震的巨大破坏力,也可以反映救灾中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更能见证当代中国人面对这一特大灾难表现出的特有的勇气与崇高情怀。同时,通过档案资料,可以让人们反思灾难、铭记历史、感恩社会。

2.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参考对地震中地质、地貌的研究以及水源等资料,对地震学、地质学、建筑学及科学地抗震救灾都很有价值。同时,利用这些历史地震档案资料,可对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有利于今后的建设规划,特别是为重大工程建设进行抗震设计提供资料参考;也可以预测强地震发生重复时间间隔,如果一个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地震档案资料,则对该地区的地震预测有着重要参考作用;借助档案资料能够获得地震动衰减规律,或从档案资料确定的地震衰减长短轴来研究构造特征。

3.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在大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过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焕发出患难与共、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精神。地震虽然摧毁了一切,但爱却永恒。父母用身体护住了孩子、老师用生命捍卫了学生、战士拼尽全力拯救那些不相识的人……处处捐款、处处献血,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主动参与,这些行动都体现了我们的爱国、爱民情怀。通过建立和管理这些抗震救灾档案资料,可以让人们铭记和延续这种精神和美德,让人们懂得关爱,懂得感恩。

二、建立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管理措施

1.建立地震信息网

唐山地震时唐山档案局及时收藏了很多唐山大地震的资料,在汶川地震救灾中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但档案馆的资料都放在室内,不便于大众学习研究,如能建立信息管理网(系统),就能方便大家浏览学习了。不管是建遗址还是纪念馆,都是为了教育生者,缅怀逝者,让国人能从这次灾害中吸取更多的教训。而相应的信息网站最便于实现这样的目的。

2.编制防震安全教育规划

将防震安全教育列入全民教育计划中来,特别是对中小学教育要作为重点。把应对灾难、事故的应知应会手册免费发到人或户,并作为全民普及性教育的读本,让老百姓掌握应对灾难事故的基本技能,熟悉安全生产、防灾抗灾知识,掌握逃生、自救互救措施。

3.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1)凡是记载抢险救灾、安置、核实重建等工作的文件材料要列入归档范围,不仅纸质文件要归档,声像、电子、实物等各类载体的材料也要归档,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归档文件要求为原件,纸质文件的办文手续、印鉴需完备,正本、定稿齐全;数码照片、录像应以未经编辑、修改的原始片、资料带归档。(2)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形成的各门类文件材料,须按文书、会计、基建、电子、实物等门类档案的相关业务标准进行整理,并及时向相关立档部门移交。(3)恢复重建指挥部撤销时,将其档案资料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其他相关单位的救灾、重建档案整理完毕后,及时向本单位档案室移交,由其在规定时间与本单位其他档案一同移交县级档案馆。(4)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留存档案资料。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救灾、重建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监督指导,对责任不落实和档案收集不齐全、保管不完整、不按规定移交的单位和个人,将通报批评,造成档案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三、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管理改进措施

1.明确目标,拓宽档案收集渠道

要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明确归档范围、资料类型、保管期限等。当前,档案资料载体日渐多样化,除纸质外还包含照片、录音、录像、实物等,只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档案收藏资源。比如四川汶川地震震级大、波及广、损失重,世人震惊,国内外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在国内,报道的传媒有中央的也有地方的,有报纸也有电视,还有广播电台,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像录音。报道的内容包括了中央关怀、灾情实录、各项措施、军队应急、全力救灾、举国响应、国际救援、人间真情、灾后重建等,可以说报道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内容翔实。通过这些报道,能够全面地了解抗震救灾的各种情况,尽力收集保存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材料(包括文字和音像材料),对今后的工作查考具有重要意义。

2.健全制度,提高工作严谨性

抗震救灾档案资料要能够全面反映地震灾害中的种类信息,在收集和整理过程中,要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建立健全档案室管理、档案查阅、档案保密、档案人员工作职责、保管利用、档案鉴定及销毁等一系列文件规范和制度规定,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程序和标准,管理人员要尽职尽责,发挥档案资料的服务作用。

3.增加投入,提升信息化水平

公共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篇6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创业创新 创新空间 上海图书馆 产业图书馆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3.016

Exploration on the Service Pattern of Public Libraries Facing Creative Thought and Venture Practice Needs

Zhou Yin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agree with the mass peoples innovation and user requirements of the public library service model, focus on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grassroots entrepreneurs. Making full use of services elements such as library resources, space and tools, it explor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ingle literature service mode to application, easy to get oriented diversified and inclusive type service system.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Creative thought and venture practice. Innovation space. Shanghai Library. Industry library.

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1]。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2]。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积淀科技、文化和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公众获取知识接受再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政府服务大众、培养公众学习、创新的主要场所。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技术及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应该、而且是力所能及的事[3]。

本文主要研究契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户需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重点着眼于小微企业、草根创业者。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空间、工具等服务要素,探索将传统单一的文献服务模式转型为面向应用、易于获取的多元化普惠型服务体系,以此促进小微企业、草根创业者等人群创业创新信息的汇聚共享,实现“让创业创新更容易”的目标。

1 公共图书馆创业创新服务情况

公共图书馆创业创新服务实践较早出现在美国,主要开展旨在鼓励创新协作的创客空间服务,提供DIY爱好者们交流复杂的工具和专长的场所[4]。如2013年6月,芝加哥公共图书馆开放“创客实验室”项目,提供Sketchup、Inkscape、Meshlab等软件及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硬件工具,以主题工作坊的服务模式鼓励各类创新协作项目的学习和参与[5];同年7月,哥伦比亚特区公共图书馆推出一个命名为Dream Lab的数字化协作共享空间,配置3D打印机、设计类软件、计算机工具及其他电子设备,并与商业孵化机构进行合作,由图书馆馆员向创业者们推介适用的商业研究资源,创业者使用Dream Lab服务并为其提供公益项目[6]。近两年,国内公共图书馆也开始陆续推出创客工作空间,配置3D打印机等设计工具供用户进行创意制作交流。

目前,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创客空间服务多基于政府资金扶持,提供免费场地、工具和相关文献资源等供用户使用[7],尚未将用户的创业创新需求与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讯优势进行深度融合,提供贯穿全流程的孵化支持。

本文以上海图书馆的创·新空间服务案例为研究对象,探索将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有效融入创业创新实践过程,帮助创业创新者在政策资讯、国内外技术动态、专利分布、标准运用等方面的知识提升,有助于创业创新者了解国内外市场格局,盈利空间,以及市场风险,从而孵化出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创业创新者,促进文献信息资源由“藏”致“用”的转化,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同时,通过该项服务的开展有助于推进公共图书馆在文献采购、分析、揭示和咨询等业务上的快速发展,有力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服务能力。

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成立于2013年7月。其引入创客空间概念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相结合,旨在为用户提供面向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的整合型主题服务空间,将多维度的文献信息资源与用户的创新创意实践相融合,辅以用于专业设计的软硬件工具,打造一个开放、互动、创意汇聚的新型服务形态。2014年6月,上海图书馆在分析创·新空间运行一年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推出了“产业图书馆”服务区,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产业政策、技术动向、市场研究等产业化专题资讯服务,构建贯穿创业创新应用实践的全方位生态环境,形成从灵感激发、创意交流、设计制作、作品展示、成果发布到产业化应用的全流程支持服务模式。

2 公共图书馆创新空间服务实践

2.1 激发创意灵感

创·新空间整合了纸质馆藏、数字资源、实物展品、创意沙龙等多元化创意信息源,用以激发创意灵感,主题覆盖视觉艺术、服装珠宝、园林建筑、室内设计、机械设计等方面。用户可以全方位地欣赏名家设计作品,感触前沿时尚资讯,在跨界的设计艺术中寻求创意灵感。同时,举办各类创意设计、艺术作品展览交流活动,邀请专业设计师、艺术家和相关行业从业者分享经验,交流创意,激发设计灵感的碰撞,迸发创新活力。

2.2 配置软硬件工具

作为面向应用的服务体系构建,保障用户实践设计理念的软硬件工具配置是服务链的重要一环。创·新空间中的“设计师工作室”根据目前的服务主题,配置包括平面绘图、三维建模、机械制作、视频动画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电脑及相关外设,注重面向实际应用的教程、素材、标准库等周边资源保障,为用户打造便捷高效的创新创意实践环境。用户的作品可通过数字式创意展示台进行互动交流,或使用空间内配备的3D打印机进行样品制作,实现创意理念的具象化实践。

2.3 深化专题文献服务

初创型小微企业和草根创业者需要对政策导向、市场用户需求、技术专利风险等信息进行充分研究,以明确其创业定位和方向[8]。然而,目前大部分创业创新者尚未具备充分的信息资源挖掘意识和技能,或苦于缺乏相关的信息源。公共图书馆可尝试探索将传统文献服务与专业化个性化的情报服务模式结合,寻求契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面向应用的新型服务业态,切实服务于用户的创业创新实践,提升文献资源服务利用效果。如深化专题文献服务应用,面向细分产业,引入三次文献,从情报分析角度对资源进行系统揭示;开展面向产业的应用专利、标准文献使用培训和案例讲解,帮助用户了解和掌握相关文献的使用,并发挥其在创业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2.4 确立“互联网+”服务思维

在进行实体空间布局的同时,公共图书馆更需要借助网络空间延伸服务范围和深化服务内涵,实现多元化的文献整合揭示,提供更便利的接入途径,积极主动地把服务元素送入一切可以进入的领域和场所。“产业图书馆”网站的建立即是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以互联网思维提升服务能力的创新尝试,网络空间除了映射实体空间的服务功能外,更可提供创业创新者的成果项目展示。开放型的平台鼓励更多用户的参与互动,以成果项目形成用户群的自主聚集,结合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建立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3 公共图书馆创业创新服务模式的瓶颈及对策

从实践层面看,面向创业创新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尚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成熟固化的业务流程和布局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创新的效率,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对资源、服务、管理等诸多层面探索真正的范式转型。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服务模式意味着高效灵活的业务重组和优化,需要对公共图书馆传统的资源配置、业务版块、人员结构等方面都进行大量调整,理顺从创意激发、设计实践到产业化探索的服务布局。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两年来的服务实践遇到了诸多相关业务流程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分类配置。上海图书馆阅览区的文献(近2~3年)基本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予以排列开架阅览,根据语种和文献类型分布于不同楼层的阅览室内,长期以来已形成较为固定的服务模式,便于用户查阅。创·新空间作为主题阅览室,需要兼顾文献多元性和实用性,创新创意类主题文献分布甚广,涉及的文献细分类目繁多且不具有连续性,如工艺美术设计、图案设计、工业设计、印花设计、服装制鞋、建筑设计等,涉及的产业研究报告、设计类软件教程等文献分类更为庞杂,对阅览区文献排架管理造成一定障碍。更重要的是,目前此类文献都未独立采购复本,基本是从原图书阅览区迁移至此,因此造成其他阅览区图书体系不完整,为用户使用带来不便。目前,创·新空间通过对用户文献使用情况的持续跟踪分析,逐步根据用户需求优化文献配置,尝试对使用率高的文献形成较为精准的定位,考量是否需要加购复本建立独立馆藏。

(2)资源采购模式。面向创业创新应用的资源采购模式,包括产业报告、非正式出版物的收集采购、OA资源整合、软件工具配置等,需要从经费来源、授权模式、系统整合、应用揭示等方面研究新业态。如公共图书馆对于软件资源的采购一般通过信息化预算对采购项目进行规划部署规范专项经费的使用,目前的信息化项目预算仅包含对通用类办公管理软件的采购,并未设立购置读者用设计类专业软件的相关项目,不适用于专业设计类软件的购置,造成该项服务资金来源没有固定渠道的尴尬。目前,创·新空间“设计师工作室”采用社会项目经费购置相关软件,但该项经费缺乏可持续机制,不利于软件后期更新维护经费的持续保障。因此,申报新业务经费常态划拨是公共图书馆开展设计类软件工具应用服务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3)馆员队伍发展。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优化馆员队伍配置,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方专家资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各类专家咨询互动,构建“社会化馆员”的开放型知识共享系统[9];同时,鼓励馆员深入创业创新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走访调研,了解行业动态,切实把握用户需求,服务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型[10]。

(4)空间功能布局。在公共图书馆内引入创客空间概念,通过各类主题沙龙、用户体验、讲座展览的形式,鼓励用户交流互动、协作共享,形成具有活力的“动态型”空间氛围。显然,这与传统公共图书馆阅览室专注于阅读研究的“静态型”空间氛围在声音控制、用户行为、安全管理等方面形成矛盾[11]。目前,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采用在同一阅览空间部署不同功能版块的开放式布局模式,对讨论交流区、创意设计区、产业研究区按“噪音”递减原则进行空间布局,未设立物理隔断,仍保持整体空间区域的完整性。当然,在目前物理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开放式的布局仍不可避免地会对部分用户的阅读行为造成影响。今后也将考虑引入软隔断或声屏障的方式优化空间布局,形成更灵活多元的复合空间。

4 结语

公共图书管理员创新模式管理 篇7

一、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早在公元前4世纪图书馆就已开始出现,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古老、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数量最多的古代图书馆。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比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还要早四百年。中国图书馆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如:西周时期的盟府、隋的观文殿、清朝的四库书阁等。虽然现代图书馆在形式上及服务方式上与古代图书馆相比都有着极大不同,但其基本职能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图书、文献收集,为读者提供阅读资源依然是图书馆的核心。公共图书馆是指由地方政府或国家管理、支持、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因此具有一定公益性,其主要服务对象为:普通市民、成人以及儿童,所提供的图书类型主要为非专业性书籍。19世纪末我国就已开始倡导建设公共藏书楼。20世纪初我正式出现公共图书馆,1902年古越书楼对外开放,1903年文华书楼对外开放,1904年湖南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建立。随后,全国各地都进行了公共图书馆建设。1987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已建设2449所,藏书2.97亿冊。公共图书馆属于综合性图书馆,服务对象广泛,通常建有地方文献专藏,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力量。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现代图书馆发生着极大变化,信息化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流方向,自然公共图书馆也不例外,公共图书馆想要持续发展下去,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管理模式,迎接新时代。

二、公共图书管理员创新模式管理

公共图书馆对于我国精神文化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现状并不理想,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依然停留在老模式、老思路当中,信息化建设十分缓慢,书籍和资料查找、调取仍以人工为主,不仅管理效率低下,且耗时费力,管理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在管理中更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计划,管理方式过于粗放。此外,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经营发展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和信息人才。信息化是当前图书馆建设的必然,信息化人才的缺乏,使得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十分缓慢。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几乎应用到了当前社会活动中的所有领域,公共图书馆想要持续发展下去,更好的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管理模式构建中必须要转变观念,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更新管理思路,构建起一套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管理模式,制定符合当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管理制度,制度不仅能够为公共图书馆经营管理指明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更能够增强管理人员责任心,提升管理效果,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其次,在经营管理中必然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进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设备,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图书馆建设中硬件维护及管理都离不开专业信息人才,并且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后将涉及信息资源安全问题,若缺乏专业信息人员的维护,设备运行中发生故障,不仅会给图书馆正常运营造成影响,甚至可能造成信息资源泄漏或丢失。因此,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通过培训、交流、进修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其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专业信息知识能力,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创造有利条件,打下良好基础。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管理效率将大大被提高,不仅能够省去繁琐的人工作业,使管理更加灵活、高效,更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三、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符合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是我国图书馆的主体,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使其发挥出最大职能,管理中必须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积极创新管理模式,进行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佳玉.公共图书馆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J].湖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2,13(11):119-124.

[2]汪苏泷.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来管理模式发展趋势——信息化图书馆[J].浙江建筑工程学院,2013,11(14):132-135.

公共图书管理创新模式分析 篇8

一、创建开放式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许多公共图书馆都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图书, 开放式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能确保图书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当前, 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保存着丰富的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 但是由于开放程度不够, 社会大众并不能真正享受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因此, 图书馆必须创新公共图书管理模式, 创建开放式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第一, 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 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数量, 使其能够得以有效利用。管理人员应以纸质图书作为基础, 不断丰富电子图书, 而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检阅台的电子查阅, 找到自己满意的图书, 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络平台在网上阅读图书。第二, 图书管理人员应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分类文献的数据库, 在方便自己管理的同时, 也给读者借阅图书带来方便。同时, 定时补充和丰富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源, 确保读者能及时借到新出版的各种图书。第三, 规范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手段。通过实行权责落实制度, 不断提升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安全管理水平, 并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规范其借阅权限。

二、正确处理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之 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之间的关系, 首先应该将公共图书馆内图书资源的阅读优势有效扩大。开放式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之所以会受到读者的极大关注, 与其丰富的纸质图书资源和电子图书资源具有直接联系。因此, 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将收集到的电子图书信息实施分门别类的整理, 再根据读者的喜好和实际需求, 定期购买和收集各类纸质图书。管理人员通过对读者进行必要的培训, 指导读者进行电子阅读, 再依照读者的实际需求, 帮助读者迅速找到适合的纸质图书。再经由读者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 使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得到有效彰显。除此之外, 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也应该建立一定的联系纽带。图书管理人员通过实现图书馆与互联网之间的联机, 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的国内外网络图书动态, 方便读者获取自己需要的各类资料信息。图书管理人员还应适时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了解读者的实际困难和各种需要, 并帮助读者解决困难。再通过建立博客等方式, 发布图书馆的藏书动态, 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从而使读者能够真正受益于公共图书馆。

三、完善公共图书的网络安全管理

当前, 电子图书的流通渠道主要表现为网上阅读的形式, 这导致许多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一现状, 图书馆应不断完善公共图书的网络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公共图书网络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开放式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需要有相关管理制度作为规范和标准。图书管理人员不仅应该对图书馆的网络系统的安全状态进行定期的检查, 而且还需要定期检测电子图书的网络系统, 通过查杀病毒等手段, 保障图书馆网络的安全运行。此外, 公共图书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朝着现代化管理的创新模式发展, 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目标。

四、促进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最 大化

公共图书馆大多被认作是福利性机构, 具有一定的道德教育等社会功能。如今,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公共图书馆正承担着读者进行情感交流和获取知识系统的关键性渠道的责任。因此, 开放式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应不断创新图书管理模式, 促进公共图书馆的道德教育功能最大化。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引导读者, 帮助读者科学合理地利用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进行学习和交流。

五、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 素质

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决定图书管理创新模式进程的重要因素, 这要求图书馆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 引进专业的、高级的图书管理人才, 给予这些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和机会, 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计算机技能和领导才能。其次, 给图书管理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 鼓励他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并提供给优秀图书管理人才外出进修的机会。再次, 实行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 促使所有图书管理人员都能认真投入自己的事业, 通过专业培训, 不断提升其电脑操作技能, 从而完善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最后, 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图书管理人员的薪资结构, 通过实行优胜劣汰制, 不断提升其竞争意识和工作紧张感, 实行人才激励制度。还应落实奖惩制度, 对表现优秀的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 而经常出现错误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实施相应的处罚。

综上所述, 公共图书创新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只有通过创建开放式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才能正确处理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之间的关系, 完善公共图书的网络安全管理, 并促进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最大化, 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不断大胆地实施创新管理模式, 才能使公共图书真正满足读者的需求。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因此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也需要跟着做出相应的创新。因此, 应创建开放式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正确处理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之间的关系, 完善公共图书的网路安全管理, 促进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最大化, 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公共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篇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 数字阅读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汲取知识、获取信息、探索未知的重要的阅读与检索方式。数字阅读以其便捷、迅速、高效、环保的特点, 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所谓数字阅读, 也即阅读的数字化, 主要是指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取或传递知识、文化、信息等的过程。数字阅读包括:

(1) 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即阅读的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 比如电子书、电子报刊、博客、数据库等。

(2) 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即阅读的载体、终端不再是平面的纸张, 而是带有屏幕显示的电子设备, 如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

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 数字阅读的特点和优势在于:

(1) 便捷性。方便、快捷是数字阅读带给读者的最直观的感受。数字阅读摆脱了传统纸质阅读的时地限制。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阅读设备选择和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与信息, 省时省力。

(2) 经济环保。数字资料是目前最利于传播的一类资料, 它几乎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也几乎没有运输成本, 无需经过造纸、印刷、物流等多个环节, 既节省了资源, 又起到了很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3) 海量信息。和静态的纸质阅读相比, 数字阅读真正实现了声、光、电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全方位的动态阅读。图文并茂的海量信息带给读者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阅读体验。

(4) 互动性。尽管纸质阅读也强调读者与作者和作品的多重沟通, 但受制于文本的静态化, 阅读体验往往是单向的。而数字阅读则以新兴的载体形式, 打破了沉闷的单向交流, 实现了读者与作者、作品的互动交流, 多元沟通。

总之, 数字阅读以其独有的优势, 正迅速占领阅读市场。这种碎片化、快餐式的数字阅读, 带给人们全新的阅读体验, 也成为今后阅读的发展趋势。

1数字阅读给公共图书馆带来的影响

数字阅读凭借其经济、环保、便捷等特点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当今阅读的潮流和趋势, 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然而, 数字阅读的迅猛发展也给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威胁和困扰。

1.1读者流失

互联网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人们原有的阅读习惯也随之慢慢改变。很多人开始习惯通过网络查找、阅读和整理资料。 作为信息、文化传承、传播和交流主阵地之一的公共图书馆已经不再是读者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唯一渠道, 甚至也不再是最佳渠道。足不出户便可浏览和阅读最新的资讯或书籍, 不需要亲自跑到公共图书馆通过琐碎的程序借阅, 人们在尽享数字阅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 也渐渐地减少了去图书馆的次数和时间。 长此以往,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流失成了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1.2内容匮乏

虽然很多公共图书馆都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阅读潮流加强了数字资源的建设, 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设施方面都更贴近读者的阅读需求。数字资源建设的步伐不可谓不快, 但是建设成效却并不乐观。据相关统计数据, 目前我国约有90%的信息资源尚未数字化。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 内容匮乏, 品种单一, 只是将纸质资源简单数字化, 忽略了读者深层次的阅读需求。

1.3技术局限

互联网时代, 公共图书馆引进与自建数字资源日益增加, 但不同厂商、不同平台、不同格式、不同版权保护技术之间的各类数字资源处于分散、杂乱、无序的状态, 缺少统一的跨库检索、协同服务的技术平台, 导致读者在检索和利用信息资源时经常面对不同的登录界面和不同的检索方式, 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和畏难情绪。

1.4经费不足

要想有效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充足的经费是基础和保障。然而, 虽然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的采购经费有所增加, 但是电子书刊、相应的数字阅读终端的不断飙升的高昂价格使得公共图书馆在发展数字阅读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经费投入方面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2公共图书馆服务策略

数字时代虽然给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 但是也为其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公共图书馆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 以人为本, 提高服务质量, 改善服务效率, 改进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途径, 才能在激烈的新媒体时代赢得读者, 赢得市场, 赢得未来。

2.1服务理念的创新

2.1.1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这是任何时代、任何行业尤其是服务性行业必须永远遵循和倡导的服务理念。就公共图书馆而言, 以人为本, 即切切实实地以读者为本, 以满足读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阅读需求为第一要务, 踏踏实实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关心和关注读者需求, 以周到、细致的服务工作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支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公共图书馆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2.1.2信息服务理念

长期以来,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 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往往放在“藏”上, 仅仅考虑馆藏建设, 忽略了受众心理的揣摩与分析, 忽视了信息时代的读者需求。阅读习惯和阅读载体的颠覆, 要求公共图书馆改变传统、封闭的服务理念, 顺应信息化的时代潮流, 树立新型的信息服务理念。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贴近时代需求, 才能在数字阅读的时代背景下生存和发展。

2.2服务内容的创新

2.2.1丰富馆藏资源

数字阅读对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立足实际, 统筹规划, 加大数字资源的采购力度, 加快数字资源建设的步伐, 在外购和自建数字资源方面做足工作, 保证数字资源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需求。

2.2.2加强队伍建设

数字建设需要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持和帮助。目前, 国内相关专业人才极其匮乏, 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的时代要求, 人才队伍的素质亟待提升。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职业培训、 继续教育、学习深造以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 开展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全面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手段, 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精良的服务。

2.2.3完善技术手段

数字资源的建设是以强大和先进的技术力量为支持的。公共图书馆必须配备精良的计算机设备, 完善图书馆网络化和自动化系统, 为数字阅读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发展平台和技术支撑。

3结语

面对数字阅读的浪潮和挑战, 公共图书馆应该认清形势, 把握时机, 顺应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 积极利用现代资源优势, 拓展和开发高新技术, 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 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质量, 增强服务的主动性、专业性, 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扩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摘要:数字阅读以其方便、快捷、经济、环保等诸多优势迅速获得广大读者的青睐, 成为当下和未来阅读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数字阅读给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文章基于数字阅读的特点及形势, 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在数字阅读背景下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策略, 以期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建议和方向。

关键词:数字阅读,图书馆,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麻小红.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方式与图书馆服务对策[J].图书馆研究, 2013 (1) :75-78.

[2]常向阳.基于数字阅读的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学刊, 2013 (2) :83-85.

[3]周杨姊.多主体参与: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 (5) :103-105.

[4]陈一茜.试述新媒体与图书馆信息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 (2) :45-47.

[5]何岚, 严兵, 严军.传统图书馆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12) :34-35.

[6]谢杰民.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2) :50-52.

[7]陈红宇.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探析[J].民营科技, 2013 (1) :163.

[8]徐享王.图书馆服务价值的多元、混乱与秩序重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 (1) :9-12.

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实践 篇10

1“以人为本, 服务创新”的内涵

人性化服务就是要“以人为本”, 在从事图书馆服务工作中, 要根据不同服务对象采用不同的、富有人性化的方式。要以满足人的需要, 实现人的价值, 追求人的发展为趋向。以充满人文关怀、体现美与和谐的形式来开展图书馆的活动。人性化服务所带来的好处就是: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同时充满人情味的服务和优雅的环境可以减轻人们的压力, 使人们在商业化气氛浓重的环境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觉。“服务创新”一方面要求图书馆员在服务方面要“热情待客”, 要有一颗真诚服务的心;另一方面, 要提高个人能力与水平, 服务中体现馆员的服务价值和社会价值。

2“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其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根本, 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以人为本的实质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 它追求的是尊重人性、崇尚自然。随着全社会人文关怀的进步和提升, 它如一场无声的革命成了国家和社会各级管理事务中、各行各业普遍认同的理念, 作为服务育人的图书馆当然也不例外。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以及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公共图书馆只有站在服务的高度, 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体系,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文献信息需求, 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 赢得进一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当前, “以人为本”的思想已逐步融汇于图书馆的建筑、文献信息服务、业务工作流程以及人的管理工作之中, 成为引领21世纪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新理念、新思维, 并影响未来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模式。基于这种理念, 我馆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和实践:

2.1 为特殊群体服务

公共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 其读者群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特殊群体”, 是指图书馆的一般读者之外的读者群, 主要是指中学生、农民、服刑人员、下岗职工、无业人员等, 为这些读者做好服务工作是图书馆责无旁贷的义务。第一, 可以吸引中学把学生的阅读指导课搬到图书馆来, 既发挥了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 又培养了中学生爱读书、爱好书的习惯, 同时也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 定期将信息量大、实用性强的“文化粮食”送到农民手中, 解决他们看书难、学技术难的问题。第三, 与监狱建立共建关系, 定期免费送去优秀书籍, 特设图书专架, 不定期与服刑人员进行座谈, 了解他们的阅读倾向, 让他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 把刑期当学期, 利用图书不断改造自己、更新自己。第四, 在馆外发放特殊借书证或电子图书证, 在馆内设立“弱势群体阅览坐席”, 为下岗职工、无业人员提供方便, 可让他们在馆外、馆内通过上网或来馆阅读免费图书、报刊和杂志。第五, 贫困户、残疾人可免收借书证押金, 实行送书上门服务。第六, 对弱势群体的咨询需求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据实际需要举办各种讲座, 为失业者、残疾人、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服务。

2.2 与高校合作, 让公共图书馆走入校园

大学内虽然也有图书馆, 但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和藏书范围有所不同, 大学生也一直在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中占有相当比例。在公共图书馆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后, 公共图书馆可以和高校合办一些高层次的讲座、读书报告会等。这些活动既可以在图书馆内举办, 也可以在大学校园开展。在校园内举办的讲座, 读者可以凭公共图书馆免费发放的入场券入场听讲, 使普通读者也能进人大学校园, 感受校园文化氛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

2.3 体现环境的亲和力

图书馆应为读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 包括灯光、温度、色彩、声音、空气流通等都要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宜。图书馆的阅览环境, 对读者的阅读愿望和阅读效率及学习效率有直接影响。人性化阅读环境要让读者既感到舒适, 又能激发读者阅读学习兴趣。在图书馆环境中增添一些艺术品和绿色植物, 如字画、雕塑、陶艺、壁挂、盆栽等, 使室内环境布局达到协调统一。当读者一走进开放舒适、通透宽敞的阅览环境, 不仅产生书中有人的感觉, 还能领悟到一种脱离尘嚣、修身养性、投身书海的强烈感召力, 激起读者美好的阅读欲望。

2.4 不断提高馆员素质, 打造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品牌

图书馆提供优质信息服务首要是提高馆员素质, 其中增强其信息意识最为关键,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除此之外, 信息服务是知识、智力高密集型服务, 它所需要的是既懂图书馆学、情报学又懂英语、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胜任为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这一职责, 因而提高馆员素质已是一个图书馆谋求发展不争的事实。要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 必须完善自己的用人制度, 抬高工作人员进入的门槛, 积极引进各种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如网络专家、各学科的咨询专家, 建立一套科学的继续教育机制, 采取馆内培训、委托培养或是鼓励员工攻读学位的方式优化员工知识结构, 重视培养员工的信息敏感意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为馆员提供完善自我的土壤和环境, 以“馆格魅力”吸引住自己的馆员。逐步实行图书馆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和从业资格制度, 普及提高各级在职专业人员的素质, 使图书馆员尽快掌握现代化设备和电脑操作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 并具有相应的外语能力, 以有效地提供国际信息交流服务, 从而全方位地服务于读者。

2.5 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实现图书馆数字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要在信息服务市场竞争中取胜, 必须依赖某种独特之处:或一定的馆藏和规模, 或某一信息产品, 或某一特色服务在同一行业中形成差别优势, 这种优势就是图书馆品牌。对图书馆进行品牌运作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图书馆的某种优势, 形成某种特色, 高品质地满足人们某方面的文化信息需求, 在信息服务市场中占有特别的地位。公共图书馆唯有因地因时制宜, 打造自身的特色服务品牌, 才能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到图书馆, 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在信息服务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读者的求知观念、阅读需求在不断改变, 他们对图书馆的馆藏、设备和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但图书馆由于网络、经济等原因, 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阅读需要。应抓住机遇,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馆员素质, 不断拓展读者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扩大社会影响, 提高社会地位,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 通过高质量的读者服务工作, 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学习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工程中的引导作用, 营造良好的氛围, 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工程的发展进程。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而存在的, 读者决定着图书馆的生存, 拥有众多的读者, 才能体现出图书馆的价值, 图书馆才能有活力和发展前景。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发挥愈充分, 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越大, 以人为本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础。阐述了公共图书馆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内涵及理念, 提出了构建图书馆人性化服务体系的几种主要途径。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创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王海泉.以人为本: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新理念[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2) :45-48.

[2]罗玲.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读者第一[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 (15) .

[3]计俊.文化休闲娱乐, 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拓展与延伸[J].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6 (1) :14-15.

[4]葛晓燕.图书馆服务细节探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05 (3) :60-61.

[5]吴敏.公共图书馆创新的动因、目标和途径[J].甘肃社会科学, 2006 (3) :251.

上一篇:公共话语权下一篇:护理满意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