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2024-06-11

中小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精选6篇)

篇1:中小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个人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 中小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地市: 所在单位:

中小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摘要: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所谓激励机制,就是在管理活动中根据人的心理变化,应用各种办法启动人的内在动力,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并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永久保持和发扬下去。知识经济强调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关键词:人力资源 激励机制 组织目标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经济一体化伴随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对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小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关键是解决好企业人才的问题。在大力倡导树立“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今天,中小企业管理越来越突出人的作用和力量。正确地建立激励机制,不失时机地采用适当的激励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至关重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深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在员工激励方面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如何构建企业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关注如何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一、激励的概念与分类

激励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一个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求满足的过程。激励机制就是在激励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一些因素,一般由激励时机、激励频率、激励程度、激励方向等因素组成。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前者作用于人的生理方面,是对人物质需要的满足,后者作用于人的心理方面,是对人精神需要的满足。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与情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比如期望得到爱、得到尊重、得到认可、得到赞美、得到理解等。

2、正激励与负激励

所谓正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组织的需要时,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这种行为,以达到持续和发扬这种行为的目的。所谓负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组织的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正激励与负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目的都是要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化,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的取向相反。正激励起正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肯定;负激励起负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否定。

3、内激励与外激励

内酬是指工作任务本身的刺激,即在工作进行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它与工作任务是同步的。追求成长、锻炼自己、获得认可、自我实现、乐在其中等内酬所引发的内激励,会产生一种持久性的作用。外酬是指工作任务完成之后或在工作场所以外所获得的满足感,它与工作任务不是同步的。如果一项又脏又累、谁都不愿干的工作有一个人干了,那可能是因为完成这项任务,将会得到一定的外酬——奖金及其它额外补贴,一旦外酬消失,他的积极性可能就不存在了。所以,由外酬引发的外激励是难以持久的。

二、激励的作用

1激励有利于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和素质。管理学家们的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员工能力和受激励程度的函数,即绩效=(能力*激励)。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的话,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大了,有效的促进员工充分地发挥其才能;人的行为与其他受本能支配的动物行为不同,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是具有可塑性的。通过激励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趋向,会给学习和实践带来巨大的动力,从而会导致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

2激励能够加强一个组织的凝聚力。行为学家们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对一种个体行为的激励,会导致或消除某种群体行为的产生。也就是说,激励不仅仅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还间接影响其周围的人。激励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胜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胜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在这里,员工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成了激励工作的间接结果。4激励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现代公司的发展更为重要。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着对人才恒久的吸引力,建立一个有效可行的激励机制显得尤其重要。

三、我国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现状

1、激励观念淡薄

不少企业由于激励不足,没有充分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许多有才能的管理者和基层骨干员工为企业创造了巨额利润,但报酬极低,付出的努力与收入严重失衡。或者实行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平均主义的现象严重,激励无的放矢,得不到好的效果。

2、激励方式单一

大部分中小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只表现为物质激励,且物质激励的形式也只表现在奖金上。奖金的体现更多时候是在企业年终整体效益佳的情况下,企业根据员工所在的岗位与职务发放,没有与员工的绩效高低挂钩。有的企业盲目的采取末尾淘汰制,造成员工心理上的不稳定。

3、激励频率的随机性

在民营企业中,制度缺失或者流于形式与企业主的个人意志有很大关系。大部分中小企业中都缺少激励的制度支持,管理者凭个人的行事风格随意地对员工进行奖惩很普遍,经常是奖得轻而罚得重,承诺多而兑现少,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有些企业中,虽制定了对员工的奖惩制度,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由于企业主态度不明确或不坚持制定制度的初衷,使得员工激励机制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导致企业对人才吸引力下降。

4、激励存在很多误区

1.1从指导思想来看,将“激励”与“奖励”混为一谈。从本质上来说,激励旨在通过调控员工未来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程度来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激励应强调如何影响员工未来的工作行为,而不应侧重于对员工过去成绩的奖赏。但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吃透激励的本质,用“公平、公正”等这些衡量奖励制度科学性的标准来指导公司的人才激励工作,导致员工的注意力长期停留在对过去业绩的斤斤计较上。

1.2从评估工具来看,忽视岗位价值评估的适用条件。对于处在成熟期的企业来说,岗位内容基本固化,用岗位价值来间接反映任职者的价值是妥当的。但对于处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来说,岗位内容可谓变化莫测,且兼岗、轮岗现象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岗位的价值与人的价值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应关系,生硬地套用岗位价值评估工具,不仅不能为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提供参考,而且会抑制员工的潜能发挥。

1.3从激励方式来看,导向不明,缺乏长期激励手段。激励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激励力度,更取决于激励的方向。很多中小企业的员工激励之所以无效,不是因为企业投入的激励基金太少,而是没有明确的激励方向。1.4从实施策略来看,计划性不足,监控力度不够。无论是短期激励,还是长期激励,其发放时机、发放理由、发放形式、发放频率都非常重要。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往往对工资额度、奖金数量、提成点数非常关注,而忽视了对薪酬结构的规划和薪酬动态管理的设计,导致激励丧失了调控员工行为的功能。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

要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分析,将他们的需要整理、归类,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科学的、公平合理、透明的、行之有效的的激励机制,让员工在开放平等的环境下展示自己的才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在建立了激励机制之后,必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与之相配套,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

2、建立全面薪酬体系,实现激励方式的多样化

全面薪酬是基于员工各方面需求而制定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薪酬分为“物质”和“精神”的,它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罚款四项内容,前两项内容属于“硬件”,后两项属于“软件”,只有“软硬兼施”,才有可能达到显著效果。俗话说“小功不奖则大功不立,小过不戒则大过必生”只有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才能使先进受到奖励、后进受到鞭策,真正调动起人们的工作热情,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

3、用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凝聚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企业文化是无形的,但其激励作用是巨大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

企业只有给员工提供比较充实的工作环境,员工才能够发挥其自主性及能动性,因此,企业必须在员工工作的满意度、工作环境、作业工具、提供更多的技能学习和训练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才能够使员工真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使企业获得和保持长足发展的动力。相对于外在报酬而言,事业激励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报酬,如对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

4、明确激励标的物,引导员工的努力方向。

激励要发挥调控激励对象行为的功能,必须明确激励标的物。一个合理的激励标的物必须满足两个主要条件:其一是与企业战略目标存在高度一致性;其二是能够被激励对象的工作努力所影响。对于公司自己认为应当培养核心员工的人可以考虑采用职位、股权而非奖金来激励。对于一般员工,收入方面的奖励可达到其努力工作的目标。而对于不同年龄的员工,也应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5、为员工制定教育规划

明智的企业,应该为本企业的职工制定一个终身、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规划,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将短期专职培训和长期业余培训相结合,让职工根据企业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用新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要为职工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使他们为企业创造更多更好的财富,激发他们热爱企业的精神。通过全方位的培训,使员工的知识技能得到更新,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应充分考虑员工的特点,提高其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员工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至于偏离企业的发展方向,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6、分阶段推进激励方案,强化对激励过程的监控。

对于股权高度集中的中小企业而言,监督人缺位的现象非常严重。如何妥善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是人才激励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长期激励的实施可以促使员工能够自觉主动地开展工作,但对激励过程的监控依然不可或缺。当员工激励机制建立起来之后,就要真正实行奖优罚劣,在承认员工劳动价值的同时,对不合格的员工也要进行淘汰。采用新的体系后,根据考核结果的不同,在收入上充分体现了员工的业绩。

总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还必须以多种激励方式对人才进行有效激励,使得各种激励方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尤其是那些无“薪”的激励,则更能体现出管理者领导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使中小企业能够保持持久发展的活力。灵活运用创新的激励方式,更能提升中小企业人才的工作的满意度,增强组织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同时也增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使中小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源泉。

参考文献:

1.王改弟,牛建高,《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 2.阳芳,《企业薪酬分配公正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8 3.许华,《中小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8 4.朱飞,《绩效激励与薪酬激励》,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8 5.刘敏,《薪酬与激励》,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6 6.阿代尔,《员工激励》,海南出版社,2008.7

篇2:中小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来吸引人才、利用人才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企业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尤为重要,而如何有效地使用激励机制又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是一种原动力,是用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领导者的一项主要职能。员工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管理者都希望在公司中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激励也是一种投资,投资的回报是工作效率的提高。任何想长久发展的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这不仅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体制改革现状下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任务之一,更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迫切需要。面对全球一体化、高度整合、激烈竞争的时代,人才和科技成为竞争的焦点。自从“人力资源”这个名词由外企进入中国以来,中国企业的“人事部”纷纷改头换面,挂上了“人力资源部”的牌子,然而,仅仅换汤不换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做,如何激励员工,如何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激励机制。

一、激励的概念及含义

激励是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 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激励机制是指组织为实现 其目标,根据其成员的个人需要,制定适当的行 为规范和分配制度,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 置,达到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建立激励 机制的目的,就是要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 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 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建立激励机制的核心就 是把个人为企业做出的业绩与个人利益联系在 一起,其本质是要使个人利已的行为成为能促进 企业效率提高的行为。所以,激励机制的好坏在 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发展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一个有效的激励手段必然是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反之,不符合人类心理活动客观规律模式的激励措施就不会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广义而言,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即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而言,激励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理解:(1)从诱因和强化的观点看,激励就是将外部适当的刺激(诱

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动力,从而强化(增强和减弱)人的行为。(2)从内部状态来看,激励即指人的动机系统被激发起来,处在一种激活状态,对行动有强大的推动力量。贝雷尔森和斯坦纳给激励下定义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等都构成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3)从心理和行为过程来看,激励主要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待业过程。未满足的需要的激励过程的起点,由此而引起个人内心(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激奋,产生目标导向与目标行动,导致个人从事满足需要的某种目标行动,达到了目标,需要得到满足,激励过程也就宣告完成。然后新的需要发生,又引起新的行为和新的激励过程。

二、采取激励机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激励不能“依葫芦画瓢”要从实际出发

不少企业看见别的企业有激励措施,自己便“依葫芦画瓢”。合理的借鉴是必须的,但不能

照搬。前面曾论述过,激励的有效性在于需要。只有立足本企业员工的需求,激励才会有积极意

义。所以,要消除盲目积极的现象,必须对员工需求作出科学的调查分析,针对这些需求来制定

本企业的激励措施。

(二)激励不能搞“一刀切”,要因人而异

许多企业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的人采用同

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这样没有人认识到激励的基础是需求。同样的激励手段不可能满

足所有的需要。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

报酬更为重要,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 20—30 岁之间 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比较严重,而 31 —45 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

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即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做工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追求精

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主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

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

体差异,这样才能受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三)激励不能搞“暗箱操作”要公平、透明、合理

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果不公平,不合理,不仅起不到激励的作

用,相反会引发矛盾,同时要做到透明管理,让下属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了解公司的现实状态,是非常必要的,创造一种透明的环境,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信息,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途径

1.突破常规体制,实行人才动态管理

所谓人才的“动态管理”,就是要在企业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以人为本、用人唯才的用人机制,使得到提升的员工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其他员工树立更远大的进取目标,更使原有的干部产生危机感,从而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动态管理机制中,一方面要破除传统观念,大胆起用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还在注重保持适度的下岗率。首先,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更要彻底打破论资排辈,构造全新的人才晋升渠道。大胆启用年轻人,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对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才,要定向培训和培养,破格提拔,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空间,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结合本企业实际,实行“末位淘汰制”。建立劳动用工置换机制,通过竞争上岗、二次竞岗,形成螺旋式提高队伍素质的用工、培训和再就业方式,逐步增加高素质的在岗职工。所有干部岗位在全体员工中公开竞聘,一经聘用,到岗任职,落实待遇。不称职者下岗培训,再上岗后仍不能胜任者,易岗易薪,降职使用或解聘免职,空余岗位再行招聘。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竞争淘汰机制,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从而促进了员工学习业务、提高素质的积极性。

进行动态管理,还可以在一些岗位实行换岗制。比如一些日常管理工作,通常分工较细,且多是事务性的工作,不具备太大的挑战性,而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使职工产生懈怠心理,影响职工积极性的正常发挥,但是如果在职工熟悉原工作之后,给他另换一个新岗位,面对新的工作、较为生疏的任务,任何人都会有一种精神一振的感觉,从而以充盈的斗志迎接挑战。这样既可提高员工的才干,又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可谓一举两得。

2.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员工进行晋升、聘任、奖惩及调整工资待遇都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员工绩效考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员工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员工全面综合的评估,判断其是否称职。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不同专业和不同职务、不同技术层次的工作人员在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方面应有不同的要求。

科学、公平的绩效量化考核体系要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职工的工作业绩,使各项考核奖惩有本可依,同时为进一步开展减员增效提供依据。绩效量化考核激励机制能进一步加大内部分配的激励职能,适应现代企业减员增效工作的需要。同时绩效量化考核结果不仅在物质分配上体现,还在非物质分配方面,如培训机会、各项荣誉、晋升机会、下岗分流等方面进行体现,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绩效量化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每一位职工的潜能,是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远大的目标激励职工

人的需求多种多样,即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过于强调物质利益,会使自我极度膨胀,自私自利,工作积极性更是无从谈起;然而,过于强调精神方面的内容又会形成望梅止渴的现象,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在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的同时,还应大力提倡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讲牺牲、讲贡献的良好企业氛围,以精神内容的引导升华职工的各种劳动行为,充实员工的思想和生活,给他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之有目标可奔有方向可寻。

4.注重经营管理变化。随时改变激励方式

由于人的需求是多变的,同时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因

此激励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随着员工生活水平、收入的提高有所变化。这样激励政策才能保持持续的有效性,员工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创造力不断挖掘,使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除此之外,激励方式还应因人而异。应为人的层次不同、生活水平不同,需要自然也不一样。尤其是高学历人才与一般职工的需求相差很大。一般来说,高学历人才的需要偏重于晋升、有挑战性的工作、长远的发展等精神方面的追求,而一般员工则偏重于物质方面的鼓励或短期的利益。因此,对于不同人员的激励应有所差别,即所谓看人下菜碟,这样才能实现各取所需,达到提高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及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

5.建立立体化、精确化的激励机制

企业要让团队有激情,只在企业内部设立激励机制,创造激情的工作氛围是不够的,还要有愿意接受挑战和对工作满腔热忱、富有激情的员工。否则,即使公司文化氛围再浓,如果一个员工本身不具备这样的性格,再培养也是徒劳无功。因为从本质上讲,员工的激情更多是带有天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表现,是自身品质、精神状态和对事物认识程度的一种外化表现,如果没有这些作后盾和基础因子,仅凭企业对该员工的培训也不一定能行。

6.企业家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家的行为对激励制度的成败至关重要,首先是企业家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惟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是企业家要为员工作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总之企业家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在企业的工作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当然在激励中也不能忘记对企业家的激励,最近国家出台对企业家的年薪制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家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一)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成功的企业文化,对于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大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起着现实和长远的作用。

(二)从转变观念入手,继续加强对广大职工的思想教育,引导职工明确企业引入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用人机制的意义,使其自觉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企业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同时,企业还应通过竞争观念的教育,激励优胜者勇于开拓创新,迎接新的挑战,鼓励失败者永远不言放弃,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其提供重新奋起的机会,让竞争的压力尽快转化为继续学习的动力。

(三)制定精确、公开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职工认可的制度。并将制度公开,让激励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职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职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首先奖惩的数额要适当拉开差距,不搞平均主义;其次,管理者必须以职工的实际能力和工作业绩为标准,制定出公平合理的竞争及奖酬分配制度,让职工觉得获得的奖励无论是同自己所做的贡献相比,同他人相比,还是同企业做出的承诺相比都是公平的,这样才能使之成为激励动力而不是阻力。再次,要把握好奖励时机。奖励是有生效期限的,拖延时间、错过最佳时机,奖励将会失去激发后续工作的潜力。

(五)善于根据不同群体特点选择适宜的激励方式。激励分为正激励(奖励性激励)和负激励(惩罚性激励)。由于不同类型的职工群体具有不同的理想兴趣和需求特点,从而决定了只有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或手段才能更为有效。从需求层次看,对于以生理需要为优势需要的职工群体,激励的形式应侧重于满足其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并且采取硬性淘汰制等负激励的方式也常能取得明显的效果;而对于更加关心自我实现的职工群体,丰富的物质奖励往往不及为其提供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更能激发其工作热情,如采用负激励却很可能会减少他们的成就感和认同感。从职务层次来

看,一般情况下,科技人员、管理干部、文化素质高的职工的精神需要往往比金钱需要更为迫切。而且,他们大多从事具有高度创新需要的脑力劳动,惩罚性激励则易产生精神压力和不安定感,不利于其创造性的发挥,甚至会给企业带来人才外流等负面效应。与之相反,对于越是层次较低、素质相对较差的职工,物质激励的作用则越为明显,采用惩罚激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越小。所以,企业在制定激励制度时,切忌“一刀切”,而宜根据不同职工群体的不同特点,确定相应的激励方式。

(六)采用多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的方法。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用工作激励,尽量把职工放在他合适的位置上,培养职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现在企业里的职代会制度,院务公开等形式就是如此。再有荣誉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中采用的也比较普遍。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方式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七)善于营造职工激励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首先,必须为职工工作扫除客观上的障碍,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其次,要注意发挥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一是处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廉洁勤政,必会通过榜样的作用去影响职工,激发他们的情感;二是领导者的民主作风,对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也大有裨益。再次,管理者要善于及时发现、重点培养、大力宣传,并保护本单位的先进典型,使行为激励由表及里、由点到面收到最佳效果。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想发展,都离不开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都是在工作中磨练出来的,在磨练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激励,特别是遇到困难或失败的时候,更

加需要激励,只有恰当的激励,才能激发员工内在的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

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

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篇3:中小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强调人本管理的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管理中对各种因素、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变化, 有什么样的行为变化就有什么样的物质变化。现实中成功的现代企业所具备的价值观有不同的特性, 但他们又都有某种共同之处, 这就是人的价值观有不同的特性, 但他们又都有某种共同之处, 这就是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关心人、培养人、满足人的物质精神需要。对于企业, 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不是物, 不是制度而是人, 这种观念需要不同的人本管理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来支持。人本管理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但有几方面是必须注意和了解的: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等。

二、人力资本的选拔应该引进和内举并重

人力选拔不外乎内部培养和外部选聘两个途径。内部选拔是对人才的一个基本激励措施, 选才用人时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同时更能秉承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应该从自身对人力资本的素质机构、智力机构、能力机构和绩效机构等方面的要求出发, 真正建立起一套人力资本的考评评价系统、核心能力开发系统, 以及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等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加强对人力资本的引进, 外部人员能为公司带来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思想和新的文化精神。为了更好地选拔、吸引人力资本, 国家应该在加紧培养本土高级人才的同时, 制定政策鼓励外国人力资本的输入。在世界上, 发达国家的高级专门人才流入远远大于流出。完全要依靠自己培养人才来满足本国经济建设需要的做法, 显然是不现实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是完全依靠自己的人才发展经济的。美国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其所需人才, 外引是其重要手段之一;新加坡也是一个靠引进外来人才使本国经济加速发展的国家之一。各国纷纷把培养、吸引、储备高技术人才作为整个经济战略的制高点。

三、制定和推进员工发展计划

关心员工的发展和成长, 引入员工“职业生涯设计”, 也是国有企业建立员工激励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了解员工个人愿望的前提下, 企业帮助员工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努力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 这样既可以使员工得到锻炼, 又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另外, 从现代科技发展的速度来说, 人人都需要不断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技能, 这就需要企业制定长期培养计划,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为员工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 帮助员工进步, 提高员工素质, 使员工与企业同步发展, 与时代并肩前进, 这样既能使员工将自己的才智奉献给企业, 又能使员工体会到自己在企业中学到本领, 增强归属感。总之, 企业的发展靠管理, 管理靠人才, 人才靠培养, 只有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 制定和推进员工发展计划, 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保证较高的工作绩效。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机制

人事考核就是为了客观评价职工的能力、工作状况和适应性, 对职工的个性和资力、习惯和态度, 以及对组织的相对价值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但在人事考核中应注意几个方面:第一, 考核项目要具体。有的企业每年进行考核, 也是从业绩、品质、能力、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但无具体内容,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就是考核项目过于笼统。第二, 考核的项目要切合实际。例如考察管理人员的能力, 就要对他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项目进行考核, 而对专业人员, 则偏重考察其技术方面的能力。第三, 考核要有明确的标准, 具有可操作性。标准是考核中用来衡量员工的尺度, 标准必须具体明确, 能用数字化的尽量用数字来表示, 比如时间成本产量等等。第四, 建立严格的考核反馈制度。对考核的结果, 一些经理总把它看成“重要机密”, 从来不让员工知道,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将考核的结果反馈给员工, 员工既可以申辩和补充, 又可以了解自己的表现与企业期望之间的吻合程度, 给员工指明努力的方向, 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第五, 把考核结果加以运用, 坚持优胜劣汰, 激发员工的潜在能量。第六, 考核者应该是自我、同事、上级、下级。在一般企业中, 员工的考核仅由上级来进行, 这给那些溜须拍马的人有了可乘之机, 领导一来, 他工作便忙得不亦乐乎, 而领导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他对员工的了解、接触要远远少于与之工作的同事, 因此由同事来考核, 能够对一个员工的一贯表现做出正确的评价。另外, 也可以通过员工的自我考核, 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性。而对于中层管理领导的考核, 下级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他们才清楚自己上级的工作能力,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其进行考核。

总之, 对人力资本实施考核, 主要从品德、业绩、能力、态度、个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既横向比, 也纵向比, 使岗位人员流动起来, 能者上, 平者调, 庸者下, 各得其所, 各尽其责。

五、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相信每一位员工都是可以被激励、感召、鼓舞与合作的, 建立起必要的奖励措施, 使员工心中形成一股深受感召的力量,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是任何企业不可缺少的一种管理方式。建立奖励措施, 要力求打破常规, 勇于创新。

1. 完善的晋资、奖金和福利待遇制度是最基本的奖励。

关于晋资, 要根据上年度考核的绩效和公司的晋资指标, 确定岗位升降名单;关于资金, 要体现“劳者得, 不劳者不得, 贡献大者多得, 贡献小者少得”的原则;关于福利待遇, 包括健康安全类、日常服务类、带薪休假类和住房类等四类福利项目。健康安全类福利包括企业依据国家法规为员工购买的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日常服务类福利包括法定节日和年度休假两部分, 按其职位等级增加;信息类福利包括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住房补贴款 (按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增加) 。通过这些共同的奖励措施,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

2. 实行工资分配多元化, 尝试建立产权奖励机制。

要保证国有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就要切实按贡献大小给予报酬, 使付出与回报相适应, 采取多元化的工资分配模式, 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购销人员分配模式、以项目工资制为主体的科研人员分配模式、企业高层管理和紧缺人才实行特殊的分配模式、操作工人的岗薪工资级别分配模式, 简装劳动与市场工资指导价接轨分配模式。同时国有企业也尝试建立产权激励机制, 实行利益分享制, 除了工资资金以外, 按照管理层、决策层、一般技术层、普通人员在企业利润中享有分配的权利, 对经营者、专家逐步实行年薪制, 对有贡献的经营者实行期权奖励, 对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技术入股、配送期股, 对一般企业人员实行折股参股, 让他们成为企业的股东, 与企业成为利益的共同体, 也就是承认他们的知识、技能、抗风险能力的价值, 并给出一定的所有权。还要对专业带头人、科技精英、业务骨干实施重奖, 提供出国进修与深造的机会, 委任挑战性的工作, 以此激励经营者与员工全身心地为企业服务。

3. 适当的赞赏也是一种奖励。

赞赏和关怀下属, 是不要金钱的, 得到赏识是人内心的一种渴望, 信任、授权是最高境界的激励。当一个员工的表现, 被领导肯定、信任并委以一定权限的时候, 那种激励是非常有效果的。马克·吐温有句名言:一句赞美的话可以使一个人三个月保持良好的状态。赞美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在工作中管理者对它不应过分吝啬, 而应适时地对员工给予肯定和赞赏, 但一定要真诚, 不要言过其实。

4. 奖励要灵活对待, 各有侧重。

一般而言, 基层人员重金钱物质, 中层人员重晋升提拔, 高层人员重荣誉名望。这是符合马斯诺需求理论的。基层员工关注的是衣食住行, 但并不排除对荣誉的渴望, 中、高层领导关注荣誉与认同, 但并不排除物质奖励, 只是其各有侧重, 所以奖励形式也要灵活多变, 分别对待。普通的奖励重苦劳, 相差不宜太大, 特别的奖励重功劳, 可轻重大小。比如, 企业要给每个员工发衬衫, 就不宜领导质量好、员工差些, 这样会导致员工心理不平衡, 因为这是奖励苦劳;如果年终做绩效奖励, 一个年销售100万的和一个年销售10万的业务人员, 当然要拉开差距, 因为这是对功劳的奖励。因此, 奖励方式不可僵化, 要保留弹性。在处理很多的具体事情上要保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态度。

5. 奖励的方法缺乏有效时, 要适时调整。

当一个奖励方案公布之后, 如果没有得到企业大部分员工的支持和反馈, 说明奖励方案本身有问题, 应当及时衡量情况予以调整, 否则就会劳民伤财。

六、鼓励员工参与管理

从个体的角度来考察, 员工有一种及时了解上级对自己工作评价的需求, 当这种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员工时, 他们一方面会迷失行动方向, 即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方法究竟是否正确, 从而彷徨不前;另一方面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工作不被组织重视, 从而失去工作动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国有企业可以经常组织员工以会议会谈的形式进行开放式的讨论与面对面的交流, 沟通思想, 反馈信息。对员工提出的管理建议, 应给提案人奖励。总之, 企业员工希望不断地与管理者交流沟通, 希望自己的贡献能被认可, 更乐于与企业内的其他员工打交道。由此可见, 建立一种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相结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 鼓励员工参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七、注重企业文化与人才精神需求的契合

在注重满足高级人力资本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 更要从其自我发展和精神需求出发, 重视其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 注重在企业文化层面上与人才的精神需求的契合。如上海通用汽车 (SGM) 在人才招聘选拔阶段, 就根据公司发展的战略和宗旨, 确立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招聘的指导思想, 注意应聘者和公司双向需求吻合。SGM既要求应聘者认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同时也为他们提供自我发展与自我高层次价值实现的机会和条件。

篇4:中小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科学;激励机制;企业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1-0083-02

企业发展离不开员工,不同的员工需要是不一样的,具体的需要层次结构也是多样的,随着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家庭背景、人生阶段的不同(或变化)而变化。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应根据激励对象不同时期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形式来满足人变化的需要。要想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使每个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作用,笔者人认为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领导高度重视是激励机制建立和执行的前提

企业领导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影响者。从一定意义上说,激励机制的设计、改革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态度。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领导者必须从战略高度对待激励机制,它已成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激励机制与战略之间的统一程度通常决定了战略是否能够有效实施。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竞争环境。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激励机制和公司战略、核心技术一样,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企业创造一种持续的竞争优势。

2 充分把握原则是建立科学有效激励机制的要求

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必须有利于工作绩效与工作报酬挂钩,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开发利用人的潜能,有利于创造一个高质量的工作环境,有利于选材、用才、育才、留才。因此在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时要把握以下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为此,不论对组织还是对人,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激励机制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机制的设计不是束缚手脚禁锢思想没有生机和活力,而是承认并满足人的需要,尊重并容纳人的个性,重视并实现人的价值,开发并利用人的潜能,统一并引导人的思想,把握并规范人的行为,奖励并奖赏人的创造,营造并改善人的环境。

2.2 公平原则

在选拔、评定职称和任用的过程中,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凭主观意志、主观偏见、个人好恶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得失成败,而是“凭政绩论英雄,靠能力坐位置”,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制度、规范的测评标准,切实做到人尽其才。

2.3 灵活性与稳定性统一的原则

一个激励机制的确定是有一个过程的,因此其发挥作用也应有一段时间,如果激励措施内容、方法变动频繁,则被激励人难以适应,激励效果反而不好。激励机制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也应考虑到环境的不断变化,因此必须要求有灵活性,以适应激励机制环境的变化。

2.4 可操作性原则

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就是要让其发挥作用,如果脱离实际情况,激励机制就无法操作,也无法运行,成了一个无用的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

2.5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都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方式应该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鉴于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层次也较低,物质激励的作用是表面的,激励深度有限,因此随着生产力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应该把重心转移到以满足较高层次需要即社交、自尊、自我实现需要的精神激励上去。换句话说,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精神激励。

在掌握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方面:人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会帮助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有奖励后有绩效,而是必须先完成组织任务才能导致精神的、物质的奖励;奖惩措施是否会产生满意,取决于被激励者认为获得的报偿是否公正。如果他认为公平,感到满意,就导致进一步的努力。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应考虑3个主要因素:即价值(员工对于奖励价值的评估)、绩效获奖估计(高工作绩效受奖的可能性)和期望(员工认为自己不断努力就能获得良好的工作绩效的信心)。员工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一种比较为横向比较,即全体在将自己获得的“报偿”与自己的“投入”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另一种比较是个体把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与目前所获得报偿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投入的努力与过去所获报偿的比值进行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

3 科学公正考评是实施科学有效激励机制的保障

一个完整的激励机制除了激励内容和形式之外,还必须有相应的支持系统,这样才能保证激励措施在企业中很好的发挥激励作用。激励方案的成功实施,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是源自于绩效考核是否执行到位。绩效考评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各环节的重要依据,对激励措施的实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有当组织的成员对自己未来的努力结果可以预期且其个人的努力得到及时、合理的回报时,此时的激励效果为最佳。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员工业绩考评体系。首先,对各岗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分析,明确工作职责、工作关系、工作条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和关键业绩指标评价体系;其次,进一步规范考评程序,对考评员进行培训,持证上岗,确保考评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第三,引进新的测评工具,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考评方式,对员工进行全面考评,规定各种考评的权重,采用量化指标定量评分,得出考评成绩;第四,将员工业绩考评结果与激励结果紧密挂钩、严格兑现,确保激励机制的良胜循环。这就要求必须合理地确定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就是要做好企业内部的岗位评价,针对岗位本身,从岗位的复杂性、责任大小、控制范围、所需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来对岗位的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当前常用的绩效考评的典型方法有:关键业绩指标体系法、目标管理法、平衡记分卡法、经济增加值法。

4 畅通反馈渠道是不断完善科学有效激励机制的保证

激励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激励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首先需要评估员工工作努力程度是否有较大的提高,可以通过绩效考核部分员工工作态度的考察来检测员工工作努力程度的变化,对工作业绩的考察可以很直观的掌握激励措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业绩受到员工工作能力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工作努力程度提高,并不一定导致工作业绩上升,所以激励还需要和员工的培训以及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相结合。

激励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根据员工工作态度考核和业绩考核的结果,结合对员工的调查,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决定是否对现有激励措施进行改进,需要对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以及如何改进。“不变是暂时的,变化是永恒的”,要使激励机制能够不断适應企业的发展变化,永葆激励的活力,就必须构建有效的员工激励的反馈调整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激励机制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在不断纠偏与修正的基础上,确保激励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在機制具体运行中,要始终清醒认识到企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员工在企业改革发展壮大中地位作用的细微变化,根据员工激励中反馈出来的各种信息,有针对性地实施修正、调整,不适应企业发展的激励政策、激励手段要及时取消,新出现的对员工工作积极性有很大激励作用的激励方法和手段要及时完善进去,这样通过多年的积累、继承、汲取和扬弃,最终会形成一种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优秀的员工激励的反馈调整机制,在这个良好机制的动态监控下,新的有潜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员工激励新机制将会永葆青春,将会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保驾护航,发挥不可替代的极大作用。

5 结论

总之,建立企业激励机制应该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在工作、生活中不断了解员工各方面的需求,及时将员工新的需求体现在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当中,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干,使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How does the Enterprise Establish the Science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ang Junli

Abstract: Facing financial crisis’s influence,how does the enterprise through unearth staff's potential,thus the promotion product quality,reduces the product cost,the enhancement product competitive power,becomes suspends in front of each business owner’s important question. But whether does the enterprise implement the science successfully the incentive mechanism,the activation human resources,become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in the competition the key.This article from four aspects elaborated how to establish the science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篇5:中小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诚达公司 王继军

一、建立有效约束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约束激励机制是企业改革中深层次的问题,其中约束机制的建设在企业改革推进中往往被忽视。从激励方面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承认资本、技术、管理等分配要素,打破平均主义,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等,这些都说明约束激励机制中的激励问题得到重视。至于约束方面,对所有者(企业)的约束,由于多种所有制并存,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进行竞争,破产的实行等等。不少企业依然是约束软化,硬约束不足。改革后,国有企业破产的实行,买断工龄的实现,下岗、失业的威胁,面向普通员工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都表明对普通员工的约束得到显著加强。然而对于管理者的约束却依然不足。在原有约束被打破的同时,由于法律的不完善,新的约束有不少漏洞,甚至于某些环节出现约束真空,这都使得管理者缺乏责任心。更重要的是,由于脱胎于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者能上不能下,没有责任心的管理人员不能被淘汰,从而也不可能形成公平竞争的人才竞争市场。本来工会、职工代表大会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不只是对企业的监督约束,更是对企业管理者的监督约束。但随着一些企业产权改革的推行,作为名义上的主人,工人已经处于无权

地位,别说对企业的命运,就是自己最起码的生存权益也完全握在管理者手中。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力的削弱直至有名无实,在强化对员工约束的同时,直接导致了对管理者约束的减少。总的来看,企业竞争力不够的原因在于没有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主要是约束的问题。激励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者的激励不够完善。约束的问题主要是约束的软化,关键是对管理者约束的软化,其次是对企业的硬约束不够。因此,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是必要的手段。

二、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与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是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企业具有竞争力是因为它拥有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我们致力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必须重视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在企业的各要素中,劳动者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劳动者具有主观能动性。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个目标,需要人来完成,因此就需要对人进行约束激励。简单的说,约束就是不能减少利润,激励就是增加利润。二者是辨证的,统一的。没有无约束的激励,也没有无激励的约束。激励侧重于收入,约束侧重于成本。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但统一于利润最大化这个企业的基本目标。企业要想做到利润最大化,必须拥有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约束激励机制中,首先是约束,其次才是激励。因为,只要不实行平均分配主义,因为人是自利的,都想过好日子,劳动者就会自发激励自己好好劳动,这是自发性。但人又是自

私的,所以必须进行约束。人的自私性和自利性,决定了约束第一,激励第二。

竞争是最重要的约束激励机制。市场经济为企业提供了更充分的竞争,也就给企业提供了更重要的约束激励。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优胜就是最大的激励,劣汰就是最大的约束。企业在整个生存期内要进行持续的有效约束激励,来避免被时代所淘汰。

劳动者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约束激励机制就是对劳动者进行约束激励。在典型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劳动者简单分为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普通员工。约束激励机制包括对企业所有者的约束激励、对管理者的约束激励和对员工的约束激励。对所有者的约束激励就是对企业的约束激励,因为企业的效益好坏直接影响到所有者的权益。由于人的贪婪性、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所有者激励具有内部自发性,因此不需要考虑对所有者的激励。对所有者(企业)的约束尤为重要,所有者(企业)约束主要是公平竞争中的优胜劣汰。竞争失败,就要被淘汰、破产,这是对所有者(企业)最重要的约束。对于典型的现代公司制企业,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管理者作为受托者,经营管理企业。为防止由于管理者的行为同所有者(企业)的目标不一致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更需要重视对管理者的约束激励机制。对员工的约束激励,主要是靠企业内部制度,如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合理的职位升降制

度、工资分配制度等。在所有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约束激励中,三者的约束激励是相互联系的,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能把三者的约束激励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服务于利润最大化这个企业基本目标,从而使企业拥有竞争力。其中对管理者的约束激励居于中心地位,因其受企业的委托,行使经营权,直接管理企业,管理普通员工。

三、有效约束激励机制,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法律基础之上。现代社会都是法制社会,因此,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法制基础之上。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律,是约束激励有效的终极保障。每个人、企业都必须要为他的行为负责,这就是约束激励。如果可以不负责,可以转嫁到他人来承担,那约束激励就会软化,就不是有效的。例如,企业经营亏损,却由国家埋单;管理者的欺诈行为造成的损失却由投资者承担;员工工作好坏,都拿一样的薪水等,这些都是约束激励软化。约束要有效,激励要可信,最终都要依靠法律来保障。

约束激励是有成本的。国有企业在我国的产生有着历史必然性,它的存在也有历史必然性、必要性,至少现在它还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责任。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必要的,某些国有企业实行退出、产权多元化也是正确的。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国有企业进行了产权改革就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危险的。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为国

家所有,产权是清晰的。国有企业同上市的股份制公众企业有很多相同点,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同样面临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西方国家的股份制公众企业的竞争力强主要是有相适应的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关键的是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激励有效。我们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不足,缘于约束激励机制的不完善,这不能完全归结到产权上。现在住房改革,医疗改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建立,都在逐步地解决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的问题。没有有效的硬约束激励机制,即时实行了产权改革,实行了国有企业民营化,解决了政策性负担的问题,由于不能对所有者、管理者、普通员工进行有效的约束激励,同样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要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就要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约束激励机制。

篇6:如何建立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

----浅谈激励机制的建立

激励一词在中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如在《史记·洪睢传》中“欲以激励应侯”等句中的“激励”一词就是激发鼓励之意。二是斥责、批评之意。如在《后汉文·袁安传》中“司徒恒虞改义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生还口者,皆为不忠。’”,句中“激励”即为斥责、训导之意。所谓激励机制,就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应该提倡什么、鼓励什么、抑制什么、反对什么,各种行为的奖罚内容、力度以及如何操作,都规范化、制度化,通过相应的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奖罚条例等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形成涵盖内部各项工作、各岗位人员的管理系统框架结构。

一、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当人才、管理、激励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就能清晰的了解:凡人才流失严重的企业,凡员工积极性不能有效保持的企业,莫不与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有关。激励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正如美国通用食品公司总裁C·弗朗克斯所说的:“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到一个人到指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买不到创造性,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这段话形象地导出了激励的重要性。从管理的基本职能看,激励是管理的核心。因为管理工作者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只有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奖优罚劣,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石化销售企业的特点是零售网点众多,分布面广,员工群体庞大。吸引和保留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别是在目前我国石化专业人才市场一直处于供小于求的状况下,如何通过构建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相对公平的考核机制,来达到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过去那种适合传统企业的激励及考核机制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需要。

二、当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我们石化销售系统内部(主要是直接体现效益的单位)的激励机制实质就是一句话:那就是依靠竞争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要内容包括班组之间的竞争,班组内部的竞争,个人与轮班之间的竞争(如内部下岗),轮班与轮班之间的竞争。同时制定了较为细致的奖惩条例,对违反操作规程、迟到、早退、不按规定着装及因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做了一系列量化规定。在条例上,奖惩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给员工的感觉却是奖励不常有、且周期长,而罚款却常相伴。依靠与竞争联系在一起的惩罚使人们工作。竞争机制引入固然是好的,但与竞争联系在一起的应该以奖为主,而不是罚。导致员工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干的好是应该的,干的不好则要受罚”。这种激励机制给员工的感受是什么呢?那就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颇高,但这种积极性是源于压力,是企业实行的惩罚造成的危机感始然,而不是激励所产生的动力。这样严重制约了员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大大降低了劳动效率。因此,大部分人的工作动机是工作不好找,压力大只好努力工作。一句话总结,就是积极性高,但心情不愉快。这些问题在系统内不同范围、不同部门、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是很危险的一个信号。虽然表面上看。人们都很努力工作,但在这个表象之下,潜在着种

种危机,被迫的努力工作带来的必是压抑的组织气氛,死气沉沉,没有创造力。这样的组织难以适应现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一个有活力的,欣欣向荣的组织应该是以“奖”为主,而不是以“罚”为主。我认为管理层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把以罚为主的现状调整到以奖为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单位变成一个生机盎然、令人心情舒畅的所在,而不是象现在有的员工所说的“一进单位就有种压抑感”。

2、工资、奖金、福利发放的平均化及激励形式的单一化。普工与技工、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积极工作者和消极工作者的工资相差很少。实际上还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有些人光拿钱不干活或少干活,变相的剥削他人的劳动成果,其实这就是最大的分配不公。不管贡献大小,也不论工作成绩如何,什么都讲平均受益,这能叫公平分配嘛?同时,激励形式也过于单一,甚至有些部门在评优工作中采用“轮庄法”“抓阉法”、。这使得广大员工日益困惑,不少人为之苦闷、忧虑,并由此加剧不满情绪,进而严重挫伤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劳动效率。

三、合理激励机制模式的设定

一谈激励,普遍认为激励的最好的方法是给员工一个好的待遇,好的工作环境,好的薪资,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那么激励只能是一时,而没有持续性!是否对员工产生了激励,取决于激励政策是否能满足员工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员工的需求。企业员工是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的出发点和运作对象,因此,员工的个人因素也是企业激励机制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变数。员工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个人需求、个人能力、个性发展、事业周期等。员工由于年龄、性别、文化、教育、价值认知等不同,其需求、能力、个性等都会有所差异,不同的激励措施对不同的员工,其效果是不同的。从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及自我实现,当员工的需求处于较低层次如生理需求时,物质性激励效果显著;但当员工的需求上升到较高层次如成就需求时,物质性激励的效果就会退化,而精神激励的效果将会增加。从纵向上看,不同层次的员工处于不同的需求状态,如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员工,要侧重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对文化层次较高的员工,则需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横向上看,对于同等层次的员工,由于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需求侧重也有不同,如有些员工很看中物质收入,有些员工则喜欢娱乐和休闲,还有些员工学习能力、求知欲强。我们是一个具有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员工的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都存在很大差异;同样,他们的工作能力和需求也各有不同。综合这些实际情况我认为激励方式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加强针对性,才能更具成效。例如年终公司给每位员工平均发放奖金,不分部门、工种。普通员工拿到这笔钱之后却都认为这是公司应该发的福利,本来就该属于大家的。优秀员工(业务骨干)则认为大家都等额奖励了突出不了他们的贡献,自己的兢兢业业换回的结果是平均主义,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从而丧失工作积极性,创造力降低。事实上,平均分配等于无激励机制。分配没有合理的尺度,不向责任大、风险多的岗位倾斜,不向贡献大、工作效率高的人倾斜,或者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平均主义,势必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拿钱并不少的员工因为心理不平衡而失去工作积极性。

奖励和惩罚会直接影响激励效果。奖励过重会使员工产生骄傲和自满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会起不到激励效果,或者让员工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惩罚过重会让员工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公司的认同,甚至产生怠工或破坏的情绪;惩罚过轻会让员工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累教不改。

四、合理激励机制的实现途径

1、建立物质奖励制度激励机制

物质激励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福利等;负激励,如批评、罚款、淘汰下岗等。物质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只有按工作绩效进行物质奖励,才能促进员工努力工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本增效。但物质奖励不能采取大锅饭式的平均分配,应用差异化替代普惠制。否则容易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引起不满心理和埋怨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

从现实角度来说,员工工作的首要目的就是获得物质收入。如果公司能从住房、休假、旅游、医疗保健、伙食、保险到婚育、伤病、死亡等各方面都给予员工关怀。这样改善了员工的工作条件,满足了生活需求,解除了后顾之忧,不仅减少了缺勤率,还可使人专心投入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事实证明,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在用人和分配方面做得成功的典型。让能者上,庸者下,把人放到最适合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并给予较高的工资和待遇,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干有所得。

2、建立精神奖励制度激励机制

如果一个人的积极性按百分比计算,用物质激励只能提高其60%的积极性,而另外40%的积极性要靠精神激励,尤其是年轻的员工,更多的需要通过精神激励来承认他的价值,尊重他。经济学选择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追求并不全是财富的最大化,而是效用函数的最大化。效用函数变量有收入、声望地位、健康快乐、友爱及人际关系等。面对各种可能,员工将选择他认为较好的追求,而不只是收入。因而精神奖励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精神奖励的方式可以是授予某种象征意义的称号,也可以是对行为、价值观的认可与赞赏。职务晋升、荣誉称号授予、工作成绩的肯定及对人的信任尊重等,可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而激发工作积极性。

在系统内部,有许多学历、素质较高的员工,他们对自己个人职业培训和发展前途都有详细规划。对自己建议的采纳、个人能力施展的机会、工作的稳定性,领导对其工作的理解、关心和赞赏也很重视。有时,并非奖金的数量,而是领导的态度激励了员工。例如,一名员工加班加点,殚精竭虑完成一项工作,而领导仅仅是掏出钱包:“喏,你的加班费!”这只会令该员工感到失落。但是,如果领导带来一束鲜花或一句问候,代表的意义就不一样了,这是出于领导对其工作的肯定。当员工成功时要及时予以奖励,员工遇到挫折时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而不是谴责。充分理解员工,让员工得到更多的安全感,这是给员工最好的精神奖励,其次,企业要多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生活,使员工在工作和家庭之间获得平衡,由于广大基层员工大多从事的是体力工作,且具有一定危害性,长期下来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影响。因此,企业需要经常组织员工参加一些职业病防治,体检等活动,确保员工能够正常地投入工作。企业还应关心员工的家庭生活,及时为员工的家庭排忧解难,解决员工工作的后顾之忧。此外,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员工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在基层单位有些员工素质较为突出,但与领导层接触机会不多,长期得不到任用。长此以往,便消极怠工。如果管理者与员工能多一些交流,那就能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相互间的理解。还能增加员工的受重视感,进而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建立组织气氛激励机制

组织气氛激励机制是通过组织形态特性及人际间的沟通理解,而创造出的互尊互敬、协调一致、和谐融洽的组织气氛,以减少摩擦、避免冲突、缓解压力、增强合作、催人奋进,从而激励员工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激励作用的组织气氛主要有:既有明确职能又有协调配合的气氛;尽量满足员工需求,特别是较高层次需求的气氛;对人的工作

寄予期望且能给予恰当支持的气氛等。

一个令人愉快的工作氛围是高效率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愉快而尊重的气氛对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上下级之间缺乏交流,同事之间缺乏沟通;上级对下级不信任、不尊重;下级对上级也存在畏惧和不信任;每天都身处毫无生气、气氛压抑的工作环境之中,那么员工怎么可能会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呢?我想只有加强沟通,营造出互相依靠、互相合作、协调统一的工作氛围,才能高效、轻松地获得有创造性的工作成果。

4、建立员工参与管理激励机制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脑力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人的文化素质及积极性的发挥对提高效益愈显重要。为了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提高地位、参与管理的需求,缓解矛盾,也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许多企业开始实行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激励机制,就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如自我发展计划、合理化建议、员工评议、自我评议、领导评议等,使员工在管理和决策中发挥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其积极性。我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就是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好形式。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认为应对工作热情高、能力强的人才充分授权,赋予更多的责任。对工作热情低、能力强的人不断鼓励、鞭策,一方面肯定其能力和给予信任,一方面给其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同时特别要防止这些“怀才不遇”人才的牢骚和不满感染到企业,要与他们及时沟通。高热情、低能力也是较常见的一种,尤其年轻人和新进员工。只有充分利用他们的工作热情,及时对他们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或将其调整到最适合的岗位或职务。对优秀员工应授予更重要的工作、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及尽量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5、建立自我工作设计激励机制

分工细化提高了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工作的机械、简单和枯燥,易使人麻木,缺乏工作热情,为此员工需要进行自我工作设计。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需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具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员工一种自我实现感。让员工自己进行工作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趣味化。

近年来,随着中石化职工的协解力度不断加大,员工的年龄结构也日趋年轻。他们有朝气,有文化,也有自己的工作观。特别是在油库、加油站等基层单位,由于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且较为单一化,久而久之,心态失衡,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当起了撞钟和尚。在这种环境下更需要提倡员工进行工作设计,提倡尊重不同风格的员工,让他们知道,只要人人都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工作既定目标,那么他们工作的方式就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工作热情、增强责任感、降低缺勤率离职率、改善人际关系,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6、建立企业文化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是一种从实际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企业文化与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关系,如日本企业注重信任忠诚,把企业当成一个大家庭,美国则强调个人奋斗,注重利润等。长期形成的企业文化,把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石化销售行业员工多遍布于油库、加油站等一线,地处偏远,点多面广,人员分散。由于特殊的环境,他们缺乏系统的学习与培训,企业意识、团体意识较淡薄,加上党团活动较少,工作环境枯燥,精神生活乏味,很难形成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此,应该结合企业实

际和员工工作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报刊等载体,加强交流与沟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给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加强对他们基本岗位技能培训的基础上,也可根据不同岗位需要举行经常性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操作技能和工作热情,培养自身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在重大节假日或每年定期举办一些文艺晚会、趣味比赛,如卡拉OK比赛、安全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还有举办诸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大众参与性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精神生活,增进交流,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通过开展这些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活动,循序渐进,逐步加强员工的企业观念、集体观念、荣誉观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融入整个企业文化之中。

上一篇:汽车零部件检测项目汇总下一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