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亚运了不起的广州作文

2024-06-14

完美的亚运了不起的广州作文(共14篇)

篇1:完美的亚运了不起的广州作文

踏踏,

踏踏,

亚运脚步已经来临。

广州人民的热情、勇敢,

化成了各国来宾心中的花朵。

千盼万盼的亚运,

如今已经化成熊熊燃烧的圣火。

历史悠久的广州,

随着圣火的燃烧,

已是亚洲关注的焦点。

五羊凝视远方,

珠水孕育大地,

红棉怒然绽放,

白云山脉连绵起伏。

广州,

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市,

已经成了亚洲人民向往的地方。

新建的小蛮腰亭亭玉立,

风姿绰约,

见证了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啊!美丽的广州!

啊!激动人心的亚运!

这是一滴水引发的开幕式,

以水为题,

生命之水,

海洋之舟,

白云之帆,

诉说广州的千年历史,

代表了广州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广州,

这个以水为主的城市,

它的风采再次展现在世人眼前!

啊!神奇的广州!

啊!热情洋溢的亚运!

赛场上,

运动健儿们努力拼搏,

从刘翔跨栏到林丹战胜李宗伟,

。。。。。。

运动员们的血、泪、汗,

化作赛场上的金、银、铜。

更高、更快、更强,

是亚运的宗旨,

是运动员们的向往!

这短短的16天里,

运动员们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就在这16天里,

中国健儿

拿下了416枚奖牌!

中国,正在发展,

广州,正在前进!

啊!伟大的广州!

啊!硕果累累的亚运!

亚运的脚步是那么急,

来得快,去得也快,

瞬间,

亚运从中国广州转移到韩国仁川,

虽然,

亚运走了,

可是,

亚运圣火化作温暖,

长留亚洲人民心中。

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盛会,

是亚运史上的宝贵财富,

它,永远是广州人民的骄傲。

啊!了不起的广州!

啊!完美的亚运!

篇2:完美的亚运了不起的广州作文

作为一名广州市的小学生,我感到十分的自豪!因为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办得非常成功。我国已拿到199枚的金牌,119枚银牌和98枚铜牌,这是一个多么值得骄傲的数目啊!

开幕式上熊熊燃烧的圣火要在今晚21时42分熄灭了,我是多么的不舍啊。不过没关系,虽然圣火熄灭了,但它将在我们心中永远燃烧着!

《月光光》、《蒙格尼》、《樱花》、《美丽的贾奈》、《星星索》、《愉快的旅行》、《辽阔的草原》、《凯旋》一首首动听又温馨的歌曲,一次次打动着我的心。

跨栏第一、篮球第一、举重第一……我国一次又一次地拿下了一枚枚的金牌。每一场比赛的胜利都会让每一个中国人增添一份信心,体育健儿们为了给广州增添光彩,艰苦训练,勇往直前,同时也满足了全中国人民许下已久的心愿。他们为了中国人的愿望洒下了一滴又一滴的汗水和泪水。

作为东道主和一名小学生,虽然我没有为这次的亚运会做些什么,但我在心里一直为亚运会默默加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离熄灭圣火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的心里也越来越不舍了!在一声声的烟花声中,亚运会举办完美成功!

最后,在这里我祝愿广州越来越兴旺,祝愿中国越来越繁华!

篇3:广州亚运会的城市营销

>历史机遇

2004年7月1日晚20时40分, 亚奥理事会主席法赫德在亚奥理事会第23届全体会议上宣布广州获得第16届亚运会主办权。将近5年之后, 回忆起那一刻, 参与广州申亚工作的第16届广州亚运会组织委员会副秘书长古石阳仍然万分激动。

经国务院同意后, 广州于2004年3月31日向亚奥理事会正式递交申亚报告书。当时除广州外, 申办2010年亚运会城市还包括韩国首尔、马来西亚吉隆坡和约旦安曼。由于种种原因, 首尔、安曼在2004年3月先后宣布放弃, 吉隆坡也在最终宣布亚运会主办城市前夕退出。至此, 广州成为申办第16届亚运会的唯一城市。申亚如此顺利给了所有广州人民一个大大的意外惊喜。

亚运会作为亚洲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仅次于奥运会的综合性体育文化盛会, 无疑将会聚焦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目光。据了解, 广州亚运会将设42项比赛项目, 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 届时, 预计将有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4, 0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 6500名国际和亚洲体育单项组织的官员, 1 0, 000名境内外媒体人员, 2000多名亚奥理事会大家庭成员云集广州。

在古石阳看来, 改革开放以来, 广州经济快速发展, 广州市成功举办了第6届和第9届全国运动会, 具备了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场馆和城市的承载能力;每年举办两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带动了广州的酒店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口岸比较发达, 城市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城市环境也在不断优化, 广州在亚洲地区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古石阳表示, 举办2010亚洲运动会将是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示广州的好机会。申办和举办亚运会, 可以加速广州现代化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征程,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和城市的文明程度, 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 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和城市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建设

家住广州海珠区的市民梁先生今年真切地感受到了亚运会给自己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家门口多年的废品站、旧厂房终于被拆除了, 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休闲公园。还不止这些, 今年海珠区将重点推进136个城建项目, 包括南洲路延长线、新港东路、逸景路等13条城市主骨架路网建设, 同时开展10个重点社区和44个一般社区的整治。据了解, 广州市政府以举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为契机, 开展全市迎亚运环境整治工作, 对全市几十条主干道、近千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物实施整饰美化。

据介绍, 申亚成功后, 广州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组织了很大的力量来规划广州面向2010年的整个城市规划, 着手亚运会的场馆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环境建设规划三大部分。尤其是奥运会之后, 广州城市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

广州市长张广宁表示, 广州市将打好“亚运牌”, 今明两年广州投资重大建设项目3500亿元。今年首先安排82个重点项目, 重点投向亚运场馆、亚运城和相关配套设施等亚运工程建设, 机场、港口、地铁、高快速道路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相关的重大产业项目, 以及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文化、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

广州亚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场馆建设和改造工作全面启动。广州亚组委场馆器材部部长彭高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亚运会将使用70个场馆, 形成了多中心、多功能的空间格局, 即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大学城、亚运城及花园酒店周边场馆等五大亚运场馆群, 并辐射到广州市10个区、2个县级市和佛山、东莞、汕尾3个分赛区城市。所有亚运场馆建设项目都能按计划在2009年底陆续竣工, 保证2010年3月顺利移交试运行。彭高峰说, 亚运场馆的布局将有效利用现有场馆, 紧密衔接城市轨道交通, 与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相匹配, 与周边历史文化遗迹以及社区体育发展需求相结合。

>亚洲之路

想起在迪拜港口遭遇的百年一见的12级强风加冰雹袭击, 从未有过航海经历的丁方至今都心有余悸。

丁方所在的团队担负着宣传广州亚运会的重任, 这是亚奥理事会与广州亚组委联合发起的2010年广州亚运会大型宣传推广活动——“亚洲之路”, 通过重走海、陆两条丝绸之路, 走访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海路始于科威特, 沿海岸线造访西亚、南亚、东南亚以及东亚各国;陆路始于广州, 经蒙古、中亚五国到达中东。“亚洲之路”活动承办方的主要负责人、环球瑞都国际文化传播机构副总经理刘军告诉记者, 这次活动得到了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在广州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时候实现“环抱亚洲”的壮举。

3月11日, 包括丁方在内的10人团队在科威特接受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亲自慰问后, 执行任务的“阔阔真公主号”正式起航。沿途经历三次大风浪后, 终于成功地完成了“亚洲之路”中东段的航行。“船员”们的任务除了在船上播放广州亚运宣传片和派发宣传册子之外, 还会在停驻的港口扮演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阿祥”、“阿和”、“阿如”、“阿意”和“乐羊羊”, 吸引了当地很多居民前来围观。让丁方最为感动的是一位阿联酋中国商会的女士, 她说, 以前从来没有运动会以这样的方式来阿联酋宣传, 这让远在海外的华人感到自豪与骄傲, 这次活动体现了我们祖国的强盛。

据了解, “阔阔真公主”号下一阶段的航程将从4月中旬开始, 计划停泊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20多个东南亚地区的港口城市。除了海上的航行, 陆路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陆路的随行中, 刘军颇有感触。“四五年前我去国外, 人家首先问我是不是日本人、韩国人, 最后才会问你是不是中国人。而现在, 外国人一见到我, 会直接用中文说, ‘你好’。中国的的国际地位确实有了很大提高。”“中国好!”“广州好!”虽然语言不同、文化不同, 但是远隔万里的两个国家的人民却在一起高声用中文祝福中国, 祝福广州。这样的场面在阿曼、也门、迪拜、黎巴嫩、叙利亚纷纷上演。

刘军告诉记者, 亚运会为广州提供了一个机遇, 向世界传播岭南文化开放、兼容、务实、创新的精神。在广州市政府和亚组委的配合下, 更多的宣传广州以及亚运会的活动正在策划中, 今后将会陆续实施。

>挑战与机遇

刚刚过去的2008北京奥运会余音仍在, 2010年同样吸引眼球的全球盛会还有上海世博会、南非世界杯等, 广州的亚运会要营造新的热情和关注就面临考验。此外,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的全球性低迷, 是此次亚运会面临的最突出背景问题。如何达到理想的注意力聚焦效果, 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研究员刘彦平告诉记者, 战略性的规划和主动的沟通是最重要的。

城市形象是方方面面的, 包含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维度, 也包括景观、色调、艺术、民风等多重元素。而其核心在于城市的品牌战略规划。首先, 要明确广州的城市品牌, 确立一个承载城市形象资产的规范设计, 也就是城市品牌识别系统;其次要确定品牌形象推广的规划, 比如城市品牌推广中, 投资促进、旅游推广、人才引进如何才能达到最佳的协同效果?设计哪些推广主题和活动?重点通过哪些渠道和媒体来进行推广等等;再次是城市形象的管理问题, 需要建立明确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篇4:广州亚运,体育改革的拐点?

没等到亚运会结束,预料中的对于中国体育制度的讨论,已随着亚运上中国狂揽金牌之势展开了。

虽然此前,体育圈就在议论,国家体育总局不再将本届亚运会作“中考”之说;一些优势项目,有意不报满名额,为亚洲其他国家留出竞争空间等做法,这些被很多人看做北京奥运会后在“举国体制不动摇”的政策之下,中国体育开始进行的改革小动作。虽然这些改革还是太慢太少。

新一轮“举国体制”改革讨论突然来了

就在亚运开赛一天后,中国代表团照常丰收金牌时,新华社记者杨明写了《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一文。千余字的文章,却引发极大反响。

杨明在文中提到,中国一家独大看似可以独领风骚,但会导致亚洲体育失衡,使其他参与者感到成为陪衬。他同时引用一组中国高血压、高血脂等病患数字来说明,在中国体育取得辉煌的20多年里,我们一直把体育发展等同于争取金牌,把金牌数当做强国符号,这其实是扭曲了真正的体育精神和本质。体育是属于大众的运动,是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幸的是,这个属性被漠视了,精英体育一度成为主导。而中国人的体质在滑坡。

文中提到的顽疾,引起很多长期关注中国体育人士的共鸣。虽然观点并不新鲜,但这篇千余字的文章中,不难发现一位从业近30年中国体育记者的良苦用心。很多人希望这篇文章激起的涟漪能触动中国体育对现有体制的改变,至少在舆论上能引起一番大讨论。

事实上,从筹备北京奥运会,到奥运会结束,大家就一直在讨论中国体育是否应该改革、体育到底意味着什么。即便是2008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梁晓龙在公开场合表态说“举国体制不会动摇”之后,这样的讨论也从未停止。

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每一次大赛都成了体育体制改革讨论的集中点,广州亚运会也不“免俗”,但不曾想这轮讨论,因《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而来得更早更激烈。恰在中国夺金大潮的端口,而遭至猛烈反击,为数不多的反思体制的文章,也淹没在一个个捷报当中。

“如果竞技体育不争金牌,那就违背了体育精神。某些记者为了出名,总是炮制出一些所谓的‘高论,我们金牌拿少了,他们要批评,金牌拿多了,他们也要批评,这些言论简直就是颠倒是非!”江苏省体育局局长殷宝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对文章的不满,“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并不矛盾,群众体育肯定要重视,但是这不是体育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要很多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在广州亚运会期间,殷宝林兼任中国代表团副秘书长,没人能断定,殷宝林是不是在代表中国代表团发言。

中国奥委会前秘书长魏纪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也不完全赞同杨明的观点,“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如果协调发展就不存在此消彼长。有时候会产生此长彼消的现象,这是执行的问题。”

作为少数几个被公认的评判中国体育的权威,魏纪中的态度也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既指出文章的硬伤,同时也不回避中国体育举国体制需要改革这一问题。

“体育需要一个体制的改革,像现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一样。”魏纪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不改革有点像GDP崇拜——这也是发展,但是忽略了民生。” 有业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说,有关领导已提出希望这样的讨论等到亚运会后进行。

广州亚运不提“中考”

本届广州亚运会的各场馆较为分散,从广州市南部的番禺出发,运动员从运动员村前往各赛场大都要耗时四五十分钟。广州是中国体育的重镇,很多国家级运动队常年在此进行冬训,在亚运会的准备会上,一些运动队提出,希望能住在比赛场馆周围,免于奔波之苦。但中国代表团团部研究后否了这个提案。

“东道主就不应该贪便宜,必须一视同仁,必须住在村里,必须和其他亚洲朋友一样,没有什么好特殊的。” 广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用了三个必须强调中国代表团不搞特殊。

长期以来,奥运会都是中国体育各部门的工作重心,每4年一次的奥运会形成一个工作周期,体育人照此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4年一届的亚运会刚好在奥运会前两年举办,且很多项目都与奥运会重合,如广州亚运会所设的288个比赛小项中,95%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项目。所以每届亚运会都成为中国体育界备战奥运会的检验,业内公开称之为“中考”。

而在本届亚运会召开前,中国体育界高层有意无意地弱化了“中考”概念,在官方宣传中不再提及。

这种未被公开证实的“去中考”,被业界认为是贯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奥运后提出的“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竞技体育要实行均衡发展”,对体育战略目标转移,重新布局的一个态度。

回望近几届亚运奖牌榜,中国的金牌、奖牌数已将其他国家远远抛在身后。这种优势在未来几届亚运会上也很难动摇。这也是亚运被“去中考”化的根本。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全运会作为“中国版奥运会”,金牌概念无法淡化。而两者间过渡的亚运会,由于优势明显,各方面经济奖励最少,或是考虑其他参赛国的积极性,最有可能率先被淡化金牌。

“亚运会跟国家形象荣誉和面子联系的稍微少一点,反而大家更容易以纯粹的心态去看比赛,从体育本身的意义去看比赛。”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体育社会学家易剑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看了刘翔的预赛,我觉得从体育本身的意义上去就看很有意味,因为刘翔拿不拿金牌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的比赛状态。

可是亚运仍不可避免地作为预测运动员奥运成绩的关键赛,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如此定位亚运会之于中国代表团的分量,“作为亚洲竞技体育具有相当实力的国家,我们要全力以赴保证这届亚运会金牌获得第一位,为2012年奥运会锻炼队伍。代表团要求各运动队将参加亚运会作为备战伦敦奥运会的重要环节,通过参加亚运会来检验平时的训练成果,为中国参加伦敦奥运会和世界其他大赛锻炼队伍积累经验。”

北京奥运会后,备战伦敦奥运会的中国军团处在新老交替期,对于年轻的运动员、教练来说,亚运会是个不错的练兵场。

淡化金牌主要看官方

几天前,中国奥委会前秘书长魏纪中在参观广州塔时跟市民聊天,问:喜欢看亚运会什么比赛?市民答:当然首先看中国队赢了,不可能看一场比赛想要中国队输,不然看它干吗。“对观众来说,我们应该引导这样一种观点:不仅要看中国好的项目,也要看国外好的项目。”魏纪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观众席上集体性发出一阵叹息,仅仅是中国队一次投篮未中;又是一阵叹息,因为韩国队进球了,紧接着是一阵疯狂的欢呼——中国投进一球,或是韩国一次罚篮不中……一万五千多名观众就这样看完了中国男篮对阵韩国的比赛,虽然只是一场小组赛,但观众的投入程度不亚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赛场。

篮球是民众喜闻乐见的项目,中韩男篮是“世仇”,观众希望中国男篮在亚洲称霸。一场比赛受瞩目的链条其实很简单。这样的比赛,观众不希望中国输。

而经过长期的电视转播熏陶,很多电视观众都能够很快地区分中国的优势、劣势项目。大部分观众未必能真心淡化金牌预期,特别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观众接受不了乒乓球输,是我们国民体育心态不成熟。”易剑东一语道破。这批观众也都是在中国特有的体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大家都需要改变。

11月22日傍晚,广州奥林匹克中心8万坐席因这场有刘翔参加的亚运会110米栏预赛,而坐满了8成,黄牛票在千元以上。在观众的尖叫声中,刘翔如愿第一个冲过终点。

观众追捧刘翔,是因为他成绩出众,即使在他养伤的日子里,这种追捧和期待也没有割断。这也是普遍的中国民众的体育态度——以比赛成绩好为兴趣点。

“对运动员怎么能谈淡化金牌,竞技体育的特点就是竞争,他们可以来随便玩玩么?”中国奥委会前秘书长魏纪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所谓淡化金牌意识,主要是对政府的体育部门,他们有引导性。”

在北京申奥成功后,中国体育界的目标就是拿下2008年奥运会金牌数第一。国家体育总局还启动“119工程”,在田径、游泳、水上项目等奥运金牌大户上培育金牌,可是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的水上项目金牌只比雅典奥运会多一金、游泳得一金、田径无金。

而在传统优势项目中,乒乓球包揽4金,羽毛球5金拿下3个,举重9金拿下8个。在东道主占优势的评分项目中,竞技体操、蹦床、跳水中国共拿到18枚金牌。

就连体育总局的官员看来,这已经是极限了。

魏纪中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说,“我接触到的官方已经开始有淡化金牌的意识了,但是还没有完全的自觉。”

2008年奥运会后,无论是总局局长刘鹏还是副局长肖天、蔡振华,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们都在不同的场合强调关注运动员全面成长,要更理性地看待金牌,要了解中国体育的不足。

“总局‘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报告对竞技体育问题的认识是很到位的,那些语言文字也写得很好。”一位体育官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总局不可能不意识到,因为社会各界包括国际社会、公共知识分子、媒体还是对他们有很强的触动和压力,所以现在改革的动机也比以前要强,因为这个时代变化了。”

在每届奥运会后的总结会上,国家体育总局领导都会说到,我们的基础大项和影响较大的综合类球类项目成绩不够理想。

这是中国体育的顽疾,很多金牌都来自社会参与度不高的项目,金牌数代表不了中国国民的体育参与水平。

“淡化金牌是指淡化金牌的数量,逐渐从对金牌总数的崇拜中走出来。更加强调金牌的分布面、含金量,和金牌自身的价值。竞技体育的特色、本身的魅力还是要争名次,不能把它的悬念和期待感,那种紧张激烈感都抛掉。”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体育社会学家易剑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真正要淡化还是要在奥运会和全运会淡化。除了要淡化金牌总量之外,还要尽可能不要把它跟国家荣誉、形象捆得太紧,这样恰恰害了体育。以前是封闭时代和贫穷时代,靠体育提精神可以,但现在经济增强了,国人精神面貌也有所改变,再靠体育、靠金牌去争形象、争面子、赢声望已经不太合时宜了。”

日本范例

现在在很多网络论坛上,关于日本中小学生足球、棒球比赛的视频记录很受欢迎。大家在惊叹羡慕那种社区参与似的体育欢愉中,也对自己身处的体育沙漠不满。

日本的职业体育发展取得的成果,一直被中国当做学习的榜样,甚至他们的相扑、棒球、游泳如何能在国内蓬勃发展,又如何向世界推广柔道,都成为中国体育界的有识之士热议的话题。

而中国体育现在面临的挣扎,日本也经历过,何等相似。

日本现代体育运动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发展起来的。战后,日本政府很重视教育,而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政府对体育、整个教育的投入都极大。日本在1925年投入教育的经费占GDP的比值已相当于中国目前的水平。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增长,日本体育事业发展很快,成为世界上体育发达国家之一。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高度发展,日本开始向竞技体育以外投入,主要集中在国民健康、体育文化、建设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被当做教育工作的一种手段。

日本全民体育蓬勃的发展,是亚洲的榜样,但照样褪不去体育争光的“阴影”,这也是很多国家的现状。

“日本有个很有趣的规律,经济发展到高端以后就不重视体育金牌了。”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体育社会学家易剑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在经济比较低迷,经济优势和国家形象受到一定的影响,就想靠体育来振奋民心,这也可以理解。在北京奥运会上惨败,在亚运会上被韩国超越,也是日本不能接受的。”

日本文部省已经确认向12个体育项目增加投入,日本奥委会计划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进入金牌前五。

改革,金牌与全民体育如何并行

“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有一个战略目标转移,重新布局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说,“怎么从举国体制向职业俱乐部联赛过渡,特别是三大球等项目,都是我们现在在改革中要摸索的一些问题。”

不过,将三大球目前水平的下滑归结到中国体育布局不合理是片面的。作为群众性参与很高的项目,如果重新布局合理,三大球的群众参与度将在未来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一些民众不常参与的冷门项目被投入过多资金,也抢了发展全民体育的经费。

不过中国奥委会前秘书长魏纪中认为,目前主要还不是资金投入的问题,不是政策问题,而是执行的问题,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从现在来讲,群众体育国家的投入主要是两块,一是进行基本设施的建设,二是利用体育彩票来发展群众体育,解决群众体育的经费问题。中央给的是政策而不是给钱。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体育彩票被挪用,社会性的收入被小团体给分了。这是执行的问题。”

即使代表金牌的竞技体育和全民体育要接轨,还有很多环节严重断裂,亟待解决。体育和教育,这被很多体育发达国家实践过无数次的良性互动,在中国就一直没有理清关系。

中国的学校体育一直很弱。1986年,国家体育总局下设青少年体育司,就是认为教育部没有把学校体育搞好。总局的设想是像美国那般,在校园里诞生奥运优秀运动员,但是中国中小学的体育体系一直没有建设起来,无法和大学接轨,所谓的优秀学生运动员多是到大学校园走走过场。

即使是专业运动队的运动员,教育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好。“其实很多运动队基本是违背9年义务教育的,很多运动员说是高中水平,其实也就小学。”一位体育界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社会和体育的沟通机制是断裂的。体育界还是过于强调行业特色、部门的特殊性,与社会建立的普遍联系和交往很有限。运动员天天关起来进行军事化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封闭的表现,自己搞特殊,就会不太适应很多的社会逻辑。”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体育社会学家易剑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篇5:我心中的广州亚运会作文

这就是我心中的20,我心中的亚运会。也许我们这里没有礼炮鲜花,但是人们心中的花却永不凋谢,相信我们的亚运会会伴着这些心中的花,在2010年的广州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美丽!

2010年,对我们广州人们而言,这是特别的一年,因为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我们每一位心系广州的人们都翘首以盼,等待亚运的光辉照耀在我们美丽的花城,照耀在我们的心中。

作为广西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的力量是渺小的,我仅能以我的想象刻画出2010的亚运会。我心中的亚运会,是美好的,是震撼人心的。也许这里不似昆明四季如春,不比蓬莱空气清新,没有更现代化的堪比香港的高级商城,但客人走进这历史悠久的古城就会被震撼。因为这里更加美丽!这有充满古风的老城区,老城区里小商贩在叫卖,他们热情的邀请路人来品尝古老又美味的小吃;又或者老邻居们在路边摇着大扇子闲话家常,偶尔又一阵大笑平添一些乐趣。亚运的到来,给市民添了更多的生意和话题,这是一种可感可见的祥和。怎能不令人震撼呢!

这里更加美丽,也因为这有热闹的步行街和广场,它们是广州青春与活力的所在。当步行街上人来人往,各种人在其中穿行,有穿西装打领带的精英人士、有穿着流行的青年人士、也有身穿校服的学子,有独自行走的人、有成群结队的朋友、更有手牵手的`青涩情侣。走在街上可以切实的感到什么是人山人海什么是摩肩接踵,现代化的进行时清晰的表现在眼前。

这里更加美丽,更因为这里的人们的淳朴和善良,对每一位人都报以真心的笑容,使每一位来参与盛会的人,都能感到这的美丽感到人们对此的骄傲,更能感到广州这如同家般的温暖,使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这里不仅美而且充满着前进的勇气,亚运会的到来为广州的人民注入了前进的力量。为展示这的美丽人们不断前进,就像即将来临的运动会中,运动员不断前行的精神。2010年时,亚运会在举行,运动员在不断拼搏前进,争取站上领奖台的光辉一刻,在万众瞩目下高举自己的荣耀接受众人的祝福。运动会举行前,人们在不断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想象未来亚运的成功,感受代表自己的荣耀。也许我与同学会在亚运期间,不求回报地为人们服务,为我们美好的广州服务,为亚运会服务,默默祝福着我们心系的广州,展示我们的广州最美好的一面。

篇6:为广州亚运喝彩的四年级作文

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举行第十六届亚运会,我想大声的呼唤“让我们一起为广州亚运会喝彩”。

的亚运会离我们而去,接踵而来的是年的亚运会你。28个奥运项目,14个非奥运项目,聚成了广州亚运会,广州因亚运会的到来变得更美丽。广州亚运将设41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广州还将在亚运会后举办第十届残疾人亚运会呢!

一天晚上,想着广州亚运会,我心里美滋滋的睡着了。在梦里我看到了广州亚运会,现场彩旗飘扬,观众席上人山人海,我双手挥舞着小国旗,嘴里哼着国歌。第一场是110米跨栏,我看到了飞人——刘翔,又一次站在了起跑线上,正在舒活筋骨,眉宇之间透漏着自信,顿时他弯下身子,做出起跑的准备动作,枪声一响,他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又创了一次亚运会纪录,又为祖国争得了一枚金牌。顿时观众席上掌声如雷,我激动地从观众席上跳了起来双手挥舞着国旗…..现场的.中国人民欢呼起来。突然,闹钟响了,把我惊醒了,我自言自语的说:“广州亚运会的现场一定是这个样子的。”

篇7:闪耀广州亚运作文

——题记

闪耀·亚运起航,将奇迹的乐章推向癫狂!

开赛第一天,中国扬起的风帆刚刚起航——便将前行的阴影魔障通通埋葬。启程便迎来了金牌榜上第一名——为了一个誓言,运动员们在五星红旗下,许下的心愿;为了一个信念,中国的体育,不再成为世界茶余饭后的闲谈,如今,我们要看到盛开的花,那绚烂的一绽!

在电视前,细细的观看——亚运,再次降临,我们又将用怎样一种心情,来释放激情?是的,我看到了东方五千年的文明。赛场上的挥汗如雨,多想为英雄们送上一条毛巾;泳池中的奋勇争先,在清澈中洗礼着,祖国曾经满身的疮痍;羽毛球在空中旋转,时间被双方的球拍声打散,此刻,世界都停止的呼吸——直至国歌响起,见证中国的勇气!

有笑容,也有泪水。失利后,我们也看到了健儿们心中的懊悔——不要气馁,在东方,你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强者、心中的王!汗水、泪水、笑声、呐喊溶为一体,广州,此刻的你,有多亲近!让我好好端详着你,看你战甲上的流苏,看你脸上的笑容……

闪耀·乘风破浪,中国是世界舞台上的王!

不会忘记昨天的辉煌——中国女子体操六金花再度书写不败神话!为世界创造新的力量,让所有的目光,都看到中国的成长!从曾经的东亚病夫,到现在的谁与争锋,我们就是要用行动证明——乘风破浪,哪怕前行有太多感伤,华夏不曾让国人失望!就是这一次次的历练,成就了我们的历史千百年,因为有古老的文明指引,所以中国,是世界舞台上的王!

优美的姿态,流畅的线条,在高低杠上的回旋悠长……年轻,是我们的畅想,让世界看到中国新生的力量!褪去层层厚茧,我们要做雨后重生,亮眼的弧线——是蝴蝶,就要勇于钻入岁月的茧;是王者,就要绽放笑颜,站在世界的峰巅!勇往直前,我们不曾退却——因为身后那道闪耀的光芒,是让中国,找到幸福的梦想!

我知道,经年后的今天,中国依旧会努力向前,哪怕身上已经流光溢彩,中国不会忘记那甲骨文上永存的.祖先!

闪耀·今日的辉煌与刚劲留给明天去刷新!

看着奖牌榜上的遥遥领先,我知道,中国不败的神话会一直延续。当亚运即将结束时,那号角会再次响起,与它同在的——还有那面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中国忘掉昨日的殇,多年后回到赛场,那里将是一片风光……

亚运的脚步不会停滞,我们的希翼也会随之舞动。不忘今日的辉煌,更铭记开幕上的刚劲,一切的努力,我们都要留给明天去刷新!相信中国的力量,也许不是nomber one,但我们永远都是only one!

篇8:完美的亚运了不起的广州作文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 有世界“史库”之称。2010年10月18日, 温家宝总理首登时代杂志封面。外媒的突然“友好”, 似乎预示着外媒涉华报道的一场变革。《纽约时报》是美国高级报纸的代表, 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有着“档案记录报”的美誉, 其刊登的涉华文章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 本文选择《纽约时报》作为研究样本, 旨在通过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报道的文本分析, 探索涉华报道的发展和趋势。

样本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纽约时报》中对两届中国亚运会的报道。样本选择通过在EBSCO数据库报纸资源中找到《纽约时报》, 并键入“中国”、“亚运会”两个关键词, 分别检索出2010年广州亚运会报道76篇、1990年北京亚运会报道7篇。通过同题归纳, 共选择2010年报道55篇、1990年报道7篇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样本分析

第一, 报道形式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及分析, 亚运会的报道形式分为以下四种:体育赛事、承办及相关报道、评论报道、全球报道。具体数字表现为, 2010年:42篇、6篇、5篇、2篇;1990年:3篇、2篇、2篇、0篇。可以看到, 两届亚运会中关于体育赛事的报道分别占了72%和43%。这主要是由影响传播效果的五个因素所决定的。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讯息载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纽约时报》这个传播主体必须客观迅速地报道体育新闻, 满足受众急于了解赛事进展的心理要求, 维护报纸的权威性及权威信誉。

第二, 报道数量分析。在关于体育赛事的报道中, 共有各国体育报道2010年33篇、1990年3篇;各项目报道2010年9篇、1990年0篇。其中中国的体育赛事进展情况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通过2010年亚运会数据分析可以看到:中国8篇, 卡塔尔3篇, 巴林1篇, 阿拉伯4篇, 巴基斯坦1篇, 印度4篇, 菲律宾10篇。《纽约时报》对中国的高关注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新闻的整体真实。整体真实要求全体新闻如实描绘、反映了对象的整体面貌。由于亚运会的举办城市在中国, 是新闻5W的地点要素, 在新闻由头及正文中作为东道主出现的篇目就会相应地增多。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基本要求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中国2010年第二季度GDP跃居世界第二, 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经济、政治、体育、文化等无疑体现着新闻的重要性。

作为“市场”的受众观。针对受众, 随着“中国热”的升温, 只有提供关于中国的信息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 满足其需求;针对其他媒体竞争者, 更不能出现重大信息遗漏, 焦点问题上的快、准才能实现“报纸记录”。

第三, 负面报道分析。在针对中国的报道中, 评论报道的倾向性最为突出。统计数据如下:正面、中性、负面报道所占比例在1990年分别为:0%、33%、77%, 而在2010年转变为25%、75%、0%。从中可以看出:1990年负面报道多, 2010年的客观性报道呈明显上升趋势。

负面报道的形式:

暗含攻击性词语。在《Games Offering China a Chance To Polish Image》一文中, 提到“to win back international respect and domestic support lost during the military crackdown last year”, 显然“军事镇压”一词已经显示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刻板成见”。

借助亚运会报道谈及双边政治问题。在《Confrontation in the Games;Iraq and the Asian Games》报道中, 就中国允许伊拉克参加亚运会发表了看法。当然该报道中只引述了中国新闻发言人的发言, 未进行有意“妖魔化”, 但作为一种评论的形式, 是可以加入“主观观点”, 弱化把关人作用的。新闻的客观性要求用事实说话, 用文本的逻辑力量体现倾向性, 该篇报道对事实的选择也体现了外媒的特定倾向性。

倾向于负面报道的原因:

利益关系。传播媒介的背后存在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力学关系, 具体来说就是传播媒介和占统治地位的信息源之间的关系。各资本集团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坚持“敌意”会产生收视率, 会扩大传播效果。因此, “选择性报道”会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隐蔽显现, 这显然与标榜“新闻自由”的西方媒体价值观背道而驰。

西方传播媒介的意识形态的指导。西方传媒很大程度上成为资产阶级集团宣传的“政治工具”, 通过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 向世界进行意识形态的输出, 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诋毁。“文化帝国主义”就是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形成的文化价值扩张。在这种情况下, 西方媒体没有做到微观层面上的新闻整体真实, 更不用说宏观的整体真实了。

第四, 报道趋势分析。从对中国2010年和1990年两届亚运会的报道中可以看出西方媒体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方面, 有深化新闻专业主义的趋势。原因如下: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 促进文化的交流, 扩展了共同的意义空间, 使“中国的声音”有了国际传播的可能性。一些新闻人开始进行新闻真实性的探讨和新闻道德的反思。

“新闻专业主义”传播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 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 一是客观性新闻学, 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与独特作用。随着市场化的快速发展, 以受众为主要诉求对象的媒体, 势必要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来指导实践。

“报刊的有机运动”。当一个事件发生时, 如果有明确的消息来源, 报刊作为新闻发布机构, 有义务迅速发表, 也有责任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证据, 纠正以前所发布消息中的误差, 直到整个事件真实、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报刊报道的真实, 应当表现为从相互矛盾的报道中得出的历史的真实。西方记者面对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市场, 只有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使每篇报道最大限度地符合最终整个事实的真实面目, 才能聚集更多的受众。

结语

中国媒体敏锐地察觉到了外媒对中国进行报道时的倾向性, 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做到新闻本体地点要素的“无可挑剔”。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 广州亚运会注册媒体人员共有9585人, 注册媒体887家, 其中平面媒体3269人, 主转播商3267人, 15家持权转播商3049人。“第十六届亚运会官方网站”中设有专门的“媒体服务”板块, 其下分为媒体运行、主新闻中心、场馆媒体中心、新闻服务等七大项目。通过快速及时的新闻发布会, 对外国媒体的“零拒绝”, 使外媒真正了解中国的客观事实, 而不是道听途说, 通过意识形态的非理性引导“选择性报道”。

对正面、中性、负面报道采取不同的回应方式, 强化信息输出, 增强国际信息交流的影响力。“沉默的螺旋”理论告诉我们, 如果一个国家不对外信息输出, 必然会被其他国家所表达。因此, 对待正面报道, 尽可能完全转载;中性报道, 按新闻价值有选择地报道;对待负面报道, 要大声疾呼, 掌握舆论发布权。如新加坡《联合早报》12日刊文, 广州亚运会是两年来对中国的第三次重大考验, 北京和上海分别顺利通过奥运会和世博会的考验, 现在是广州接受挑战的时候了。

总之, 中国媒体对于西方的媒体报道不能坐以待毙。要打造国际传播的强势话语, 就必须加强新闻专业实务与理论知识研究, 通过国际社会受众的认可来提高新闻传播的地位。

摘要: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 通过对《纽约时报》中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特点, 重点强调其倾向性的表现方式、形成原因及中国媒体的应对策略, 并通过数据比较探讨西方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发展趋势。

关键词:《纽约时报》,亚运会,中国,倾向性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司国安、苏金远:《2006年中国国家形象——基于〈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文本分析》, 《新闻知识》, 2007 (5) 。

[3].李建军、周普元、杨帆:《对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剖析——以乌鲁木齐“7·5”事件报道为例》, 《当代传播》, 2009 (6) 。

篇9:完美的亚运了不起的广州作文

广州已经不需要用一场体育赛事来证明自己的城市实力,但是广州却需要借一场体育盛事来检验这座城市的商业再造能力。作为现代体育盛会,人们不仅关注亚运赛事本身举办得成功与否,同时也关注盛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关注举办赛事是赔了还是赚了。

亚运会难大赚但不会亏

10月14日,广州市财政局公布亚运会、亚残运的政府财政投入总预算安排:运行资金11亿美元(人民币73亿元)、场馆维护和建设资金63亿元以及配合亚运会举办整治城市环境,从2005年至2010年广州投入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90亿元。

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表示,城市重点基础建设投入主要用于建地铁、修道路、治水以及环境综合整治,这些民生工程每年市政府都会做,只不过借亚运会“东风”将未来几年计划提前投入。事实上,以2003年计,广州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100亿元,正常情况下会按比例逐年递增。

张杰明说“广州举办亚运会难称大赚,但也不会亏本。”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被外界所道为赚得钵满盆满,所有重大赛会都能够掘金,亚运会难道不可以?凡有重大赛会,必有巨大投资,这已成为一种惯例。2004年,当向世界宣布广州申亚成功之后,根据安排,在6年筹备期间,广州将累计投资2200多亿元进行亚运会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这也成为拉动广州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身兼广东省副省长的广州市长万庆良在广州市2010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上半年广州市经济成长率约13.6%。其中亚运会将为广州创造超过20亿元旅游收入;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加约90亿元;同时受商业赞助、捐赠、特许经营、票务等拉动,预计增收约40亿元。经济收益总计约150亿元。

“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入,打通了经济发展的脉络,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是一种乘数效应。”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郭艳华说。据广州市统计局综合预测,筹备亚运会期间,平均每年将拉动广州GDP增长0.56个百分点。

此次广州亚运会,番禺区成为主会场,亚运的主题场馆,大概有一半都在番禺。另外,有关亚运的整个配套建设工程达300多亿元人民币,这些都将给番禺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大规模投资的强力拉动作用,在一些重点区域显现得尤为明显。其实在这方面,广州已有先例。1985年,第6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举行,广州的天河地区承担了举办的主要任务,天河旧机场和周边的农村都进行了一番改造。自此之后,天河地区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商贸中心。

据广州亚组委市场开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亚运会是近几届亚运会历史上首次由组委会自主进行市场开发的一届运动会,目前已基本顺利完成了既定工作目标。随着亚运会的临近,亚运效应对于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已日益明显。

停工令将致广州损失500亿

针对亚运会,广州近年来共投入了2000多亿。广州亚运城总投资估算129.2亿元,新建了十二个场馆,而事实上广州大多数的场馆都是空闲需要专款养着,备受争议的中山大道BRT工程从7亿追加到22亿,具体细节并未完善就急于动工……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用于“穿衣戴帽”、马路翻新等工程。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市政工程给广州形象带来了不小的促动,但如果靠翻新马路、穿衣戴帽等工程拉动GDP,市民质疑“不划算”。

此外,为提供一个优质、环保的环境,一纸“停工令”已成事实,从2010年10月25日,广州全城进入停工状态,直至12月22日。

虽说硬性停工期只有59日,但是市建委有关人士预计,一旦该政策严格执行,停工时间将更长。市建委有关人士介绍,文件规定: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严格审查施工许可申请,审核工程合理工期和施工组织方案,凡在2010年10月20日前不能完成土石方工程、基坑安全防护的项目,不予批准开工建设。“这一条规定对开发商的影响最大。实际停工期要更长。据透露,类似基坑等地下工程是整个项目的硬骨头,地基打得结实,大楼质量才有保障。”

长达半年的建筑申报冻结期,以及两个月的停工期,最直接受影响的是开发商,因为即便是别墅,也至少要有3~4个月的施工期,而洋房更是需要半年以上,这就意味着2011年整个上半年都不会有太多新房子赶得出来。由于房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断粮”,明年房价上涨又成悬念。

对于农民建筑工的老陈来说,他最担忧的是在这“未知”期限的停工日子里,他将何去何从,而像老陈一样的建筑工人,广州将近40万。从10月份开始农民工就已开始“急流勇退”,若干月后停工令解除,会否再次出现民工荒?

此外,环保、公安、交通等部门将联手于10月12日至12月22日组织实施黄标车禁行和单双号机动车限行。

这些措施都与制鞋行业有关,因此对行业的不利影响肯定存在。广州的大部分制造、加工企业都集中在城乡结合部,白云区是广州城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也是这些大大小小制造加工企业最密集的一个区。比如皮革、衣服、制鞋等行业足有上万家密布城市周围的城中村内。而制造生产的贸易和交易,则集中在火车站、汽车站附近的站西路周边,这些地方都是管控的敏感部位。这就给材料采购、成品出货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继而造成生产安排上的被动。

在广州白云区龙归“蜗居”了7年的皮鞋代加工的老板黄涛告诉记者,“白云区像我们这样的代加工点数不胜数”。广州有红棉步步高、天马服装、金马皮革、白马服装等贸易市场,而且形成了规模,近几年来虽然谈不上赚了大钱,但也略有盈余。如今各种限制一出来,对于每天要进出城区采购与销售的这些小企业或作坊来说,影响特别大。“对于那些赶货的客户,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他们能理解广州的这种特殊情况,但生意受影响那是必然的!”黄涛如是说。

而亚运会管控措施实施期间,正是鞋类冬季产品出货高峰期,如何降低亚运会给企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各家企业提前做好准备,早作安排打算。毫无疑问,将出货周期提前将会是很多企业的选择。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些小作坊企业,据有关部门预测,去年占广州市工业总产值超七成的萝岗、番禺、花都、黄埔和增城5个地区部分工业企业管控1个月,广州市发改委官员称预计将减少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左右。

提升城市地位的契机

“亚运会对广州经济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城市提升才是广州长远的一个效应。”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研究所所长尹涛告诉《小康》记者。

在美国,一般对美国市民讲广州,他们不一定知道广州究竟在哪儿,因此,向美国人介绍广州时,通常要告诉他“广州就在香港的旁边”,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办,有助于大大提升广州的知名度,尹涛说。

广州相关部门曾高调宣布,将有15家购物中心力争在亚运前后开业,包括白云万达广场、太古汇、友谊西塔(国金店)、五号停机坪、西城都荟、万菱汇、太阳城广场、高德置地广场等,新增超过120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積。而且,其中有不少都曾表示亚运前铁定开业。

但是,能“如期”开业的项目寥寥可数。业界关注度颇高的太古汇、西城都荟都已将开业日期延后。工期与招商成众多商业广场开业的绊脚石,广州亚组委规定,9月30日后所有大型建筑工地都要停工。

一位广州商业界人士分析,工期完不成是一大问题,同时,一时间广州商业面积井喷,招商也会出现问题。“当大家都伸来橄榄枝,品牌当然会选择更好的,观望的时间也会长一点。”他称,特别是在天河商圈及其周边的项目,由于定位差异不明显,区位距离又近,更加难上加难。“现在好的品牌商进场,一般都要求压低租金,或者要求开发商出装修费,甚至要求零保底租金。在之前他们可不敢这样跟开发商叫板。”

此前与不少国际一线品牌的高层也曾讨论过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体育盛事对零售的帮助,都认为在短短十几天中实际拉动不了多少商场销售。但是,商家们得益的是因此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化、道路网络的建设,更多的是对后续发展带来的贡献。“如果只为迎亚运而草草开业,反而会破坏项目整体经营。”

正在热炒的亚运城,以超过一万元每平米的价格入市,首推8000套,但却生不逢时,新政调控以来,广州市场上住宅成交量萎缩,下滑达三成之多,日均成交甚至低到不足百套。据广州市房管局市场数据显示,6月广州亚运城项目所在区域一手住宅成交量约6万平方米,已连续两月出现下降。

即使是之前已交2万元认购金的购房者也因为新政的出台,纷纷要求退购。广州某律师事务所告诉记者“已有三十几个购房者找本所希望退购,因为他们没有能力一次性支付新政后房款。”现在看来,原本寄望于在亚运东风“火”一把的地产业,也因为新政调控的出台而变得凶多吉少。

亚运效应对于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已日益明显。旅游的升温,将带动酒店、餐饮行业的红火,尤其是亚运会举办期间。亚运会其实也相当于一个展会,广州的很多酒店一年中相当比例的收入都来自广交会期间,相信亚运会的召开会给他们带来更多商机。然而亚运赛事期不过十几天,赛事过后,又将如何呢?“其实亚运会最大的效应,还是对城市形象、城市品牌的展示和提升。”郭艳华告诉记者。

篇10:广州亚运会作文

在不久的20xx年第16届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由此我作为广州的小市民感到万分的骄傲和荣幸。因为亚运会不仅是中国的体育盛会,而且为亚洲人民的友好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盼望已久广州亚运会终于来到了。我是多么激动与自豪啊!亚运会的场面让人震惊,熙熙攘攘,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来自各国各省各区的嘉宾,现场气氛非常热闹。我很荣幸,因为我是里面的一名广播员,心中的迫切和激动无法形容。

很多亚洲朋友对广州不太了解,就这样,我津津有味地跟他们攀谈起来:“广州是一个繁荣的城市,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广州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广州是一个文明的城市,公民们遵守交通,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爱护环境;广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满遍的花草树木,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广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了多年的历史,经历了风风雨雨和建设发展,如今已文化悠久。不过,广州近几年相对来说,变化可十分巨大呢。就从经济上讲起吧,之前的广州都是一片瓦屋,没有水泥路,都是一堆堆的烂泥路,走起来又粘又不舒服。交通也很落后,遍布是自行车,别说汽车了,连摩托车都是稀少的,交通及其不便。而现在呢,高楼大厦已经熟视无睹了,交通工具非常先进,已经不忧汽车了。卫生方面也变化很大,以前走到街边,都会闻到一阵阵臭的味儿,原因是这有一堆垃圾,那又有一堆,又乱又杂又脏又臭,非常恶心。

篇11:期待广州亚运会小学作文

20XX年,广州将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那是我们的自豪,我们的骄傲。这次会是我们的光荣任务,身为广州人的义务,所以我们要迎接这场盛会。就要让广州变得更美,让更多的人见识到我们这个可爱的城市。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广州做许多小事情,而这些小事却能让广州更加美。

1、保护环境,由我做起。人的第一印象是广州的卫生环境,所以我们要拍保护和清洁干净环境。就要我们不乱扔垃圾,不到处吐痰,不破坏公共设施。也要不到处贴“牛皮癣”。我们还应该要保护那些在马路边的树木,它们的生命很脆弱,可以却很重要。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空气不会那么新鲜和干净。

2、是保护广州的文化,文化见证我们的发展和文明。而且广州文化历史悠久,但却因为我们没有保护的意识而离我们远去。例如需要保护的`文化就有我们著名的西关大屋和陈家祠等等历史悠久的“博物馆”。

3、是我们每个人的品质,我们要努力给外面的人见到我们广州人的好客之情,让他们像是在家里一般。见到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也要热心帮助他们,不要因为他们是外来的而利用自己是东道主的地位欺压他们,而且更应该以东道主的名义去招呼外来的客人,尽到东道主之谊。微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最美的花朵,所以我们应该对别人微笑,这样会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个阳光。

4、亚运会的背后还需要一场支持者,那是无私的奉献者,他们为这场亚运会默默付出却不求任何回报,在她们心里,为自己城市做的一切不要任何回报,他们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那种品质,广州才更加美丽。

篇12:广州亚运小学生优秀作文

“2010年,广州亚运使外国人都知道了广州这个美好的地方……”我坐在家里看电视,平时不关注新闻的我,现在才知道2010年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

广州现在的环境如此差,到那时,外国的朋友来到广州,还不被他们笑掉大牙?我不禁为广州的.形象感到担心。

晚上,我躺在床上,正想象着2010年,广州的样子。渐渐的,我进入了梦乡……

我来到了2010年的广州,正坐在奥林匹克体育馆里观看紧张的羽毛球比赛,场内有不少的观众,各国的朋友都从四面八方而来。看完比赛,走出体育馆的大门,眼前的一切令我吃惊。马路边,一棵棵小树拔地而起;河涌里,再也没有臭气冲天的气味,水里还有一群群的小鱼了!广州的人民,改变了自己,给外国朋友一个美好的印象。只不过两年多,广州变化那么大,我真的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

回想起以前:人们把垃圾随地乱扔,现在即使有小部分人还是这样,但是,大部分人已经养成看见垃圾就顺手捡进垃圾筒的习惯。

篇13:完美的亚运了不起的广州作文

1.1 广州花城花卉绿化源远流长

广州,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侯, 由于背山面海, 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 全年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 一年四季草水常绿、花卉常开, 较早就享有花城的美誉, 广州人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的历史悠久。西汉时期, 陆贾出使南越国时, 就发现岭南人爱种花、插花、戴花, 屋前屋后, 厅堂房内也都摆满了花, 便赞誉这里都是“彩缕穿花”的人。唐代广州的花卉已全国闻名, 著名诗人孟郊曾描绘广州冬季仍然处处有花草的奇景:“海花蛮草延冬有, 行处无家不满园。”这时期海外的茉莉花、指甲花、素馨花等洋花的种植已很普遍, 由此可见广州花卉文化源远流长。现在根据广州市“1年1小变、3年1中变、5年1大变”改革发展策略, 花卉绿化配置也渗透到城市环境的内外空间, “花城”形象已纳入到城市规划, 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效用, 其随着本土城市改革和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内涵。

1.2 广州常用花卉的选择及行业规范建设

近年来, 广州城市花卉配置成为环境建设迫切的需求。花卉在节日和重大活动的摆花、日常市政广场用花、公园、各居住小区等地方广泛利用, 为广州市创建园林式、花园式城市、生态型城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花卉的生长特性与本土地理、气候特点, 归纳出广州常用的花卉品种, 花卉大致可分为传统品种和引进栽培优良品种2大类。传统品种:穗冠、鸡冠、菊花、太阳花、美人蕉、万寿菊、金盏菊、金鱼草等;近年来, 引进栽培大量优良品种:一串红、矮牵牛、荷氏凤仙、金菊、石竹、三色堇、天竺葵、非洲凤仙花、四季海棠、孔雀草等, 应用到城市园林绿化中, 美化城市, 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 成为花卉配置的佼佼者。同时为促进及完善花卉行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花卉行业管理部门对花卉生产、配置制定了相关标准规范, 花卉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如《花卉质量等级评价标准》、《花坛布置技术规范》、《第16届亚运会赛时花卉布置用花标准》等。

1.3 花城地域背景下的亚运绿化理念

广州迎亚运绿化以“强调生态优先、倡导以人为本、弘扬岭南园林、凸显花城特色”为理念, 通过花卉热情彰显广州缤纷花城特色, 全新的城市面貌迎接亚运会, 广州培植了130多个花卉品种、5000万盆, 亚运期间在机场—亚运城联络线、珠江两岸地区、城市开放空间及市属公园、主要道路、重点商业街、区级公园等重要景观节点布置摆花。通过配植花卉、摆放花钵、搭建立体花坛等多种方式, 以“一线花带、十里花堤、百道花廊、处处花境”的景观, 营造“缤纷花城”的城市风貌。

2 亚运花卉配置的基本原则及应用

2.1 花卉配置的基本原则

2.1.1 适应性原则。

根据花卉的植物特性、生态习性, 花卉配置前要了解和掌握用花的地理环境相关情况, 如土壤结构、干湿程度、气候变化情况、大气是否污染等综合条件, 有目的地选择适宜的种类。如亚运花卉以凤仙、长春、穗冠、醉蝶花、矮牵牛、鸡冠花、一串红等常用品种为主。

2.1.2 功能与艺术相结合。

充分发挥花卉配置的绿化、美好、香化作用,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 与艺术美相结合, 营造优美自然的城市生态景观。如亚运广州通过花卉搭配组合形成各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花卉作品, 分布点缀在不同的城市绿地中, 形成热闹缤纷的气氛。

2.1.3 平面布置美观, 竖向配置合理。

下层花卉多作为烘托主景的背景, 常设计成规则式的大面积色块, 平面造型的美观, 曲线的韵律是重要表现元素。对于有复合层次大型花卉摆设, 竖向高度的配置是否合宜, 高矮过渡是否自然直接影响到景观效果。

2.1.4 花期搭配相宜, 色彩处理和谐。

不同的花卉种类, 其花期各异, 应根据季相景观变化丰富, 选择不同花期的花卉进行配置, 呈现四季花开的景色。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考虑不同花色的组合效果, 营造不同的城市气氛。如一串红与橙色的万寿菊搭配表现出和谐柔和的美感。

2.2 花卉配置的应用

2.2.1 花坛。

花坛的布置形式有规则的、自然的、或混合的。花坛常位于焦点的位置, 需要配置令人印象深刻的花卉景观。如广州花城广场的花卉布置以“珠江满庭芳, 羊城花献礼”为主题, 选取了木棉、大立菊、五羊、龙舟等岭南元素强调地域特色, 布置形式主要以立体花坛和平面花坛相结合, 层次分明, 主景突出。

2.2.2 花镜。

花境是以多年生花卉为主组成的带状地带, 花卉布置采取自然式块状混交, 以表现花卉群体的自然景观。如广州临江大道、滨江路等主要采用花带、花镜的布置形式, 采用2~3种花卉进行搭配种植的花带或单一品种大面积片植的花镜, 让游人在开阔的河岸边感受具有诗情画意花城环境。

2.2.3 花容器等组合盆栽。

通过不同的材质容器组合盆栽, 配置不同的花卉品种, 利用花卉间的花色、植株高矮、花型不同与变化有机地将它们搭配在同一个栽花器具或同一个栽植环境中。组合式的花钵放置在公共绿地、大众场所和室内环境, 使城市园林景观形式多样化, 能满足人们对环境美的不同要求。

2.2.4 立体装饰。

除了平面花卉摆设外还比较注重立面花卉设计, 造型丰富, 小巧玲珑, 能够节约了城市空间, 并使城市景观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在高架路、人行天桥上通过立体的花卉种植已经给广州城市化带来别具一格的花城特色。亚运广州营造的立体庭院较为别致, 将花卉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立体”的种植环境如院墙上, 形成“半壁花篮”的立体花墙;立体花墙相当于将传统的片面式的花坛侧立起来, 可以给观赏游人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立体花柱可以让游人从多个侧面观赏花卉, 弥补平面花卉布置不足的特点, 其景观变现力及观赏性要比其他花卉表现形式都好;栏杆、灯柱花卉装饰主要应用在城市道路两旁的灯杆及栏杆, 给周边生硬的环境增添色彩和变化。

2.2.5 快速造景。

广州花卉品种多, 色彩丰富, 其植株矮小, 性状一致, 种植生长速度快, 并且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严格, 容易在短时间内达到批量化和规模化生产、种植。亚运期间使用草花进行快速绿化造景, 可以快速覆盖裸露环境和空地, 提高城市绿视率。

3 亚运广州花卉配置的管养问题

广州对绿化投入如此巨大的财力、物力来再现花城面貌, 传承广州城市科学发展的精神及文化, 花卉种植后管养问题该如何跟进及完善, 花卉更重视管理中的三分种, 七分养, 否则亚运落幕后, 花卉凋谢, 花城面貌将昙花一现。为此广州花卉布置绿化的管养工作应该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做好后期的绿化维护管养工作, 共建美好花城, 突出广州人民的热情、实惠、勤俭精神。

3.1 土壤板结, 通气透水性差, 肥效不足

广州城市绿化升级改造任务重、时间紧, 许多绿地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改配置花卉, 土壤未作改良处理导致后期管养出现相关问题。栽植花卉绿化可以有计划和组织进行土壤改良增肥工作。通过亚运后凋谢的花卉集中回收, 然后运到这里做化肥循环处理, 形成花泥基质, 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 增加了栽花绿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另外可以通过定期更换绿地花卉品种, 改进喷淋水设施, 广州已逐渐推广滴灌喷淋系统, 能让水分慢慢渗透到土壤中去, 养分被植物吸收, 节约用水, 防止土壤板结。

3.2 株丛紧密, 通风透光性差, 抗性底下

花卉种植密度一般为36株/m2, 经过一定时期生长其株丛紧密, 内部接收光照不足, 通风透光性差, 叶片出现发黄和脱落, 严重影响景观性。可进行适量间苗, 扩大苗间距, 也可以根据不同季节进行科学修改, 确保整体观赏性, 达到枝叶相互掩映、疏而不漏的效果。

3.3 竞争明显, 部分品种长势差, 观赏性低下

不同花卉在对水分、肥料、光照、土壤等方面存在较强的竞争性, 出现花卉生长优势与劣势的局面。加大对本土花卉的改良与外来花卉驯化, 定期更换花卉中种植品种, 采用绿叶植物与花卉配置种植, 改良了生长环境, 城市景观呈现不同的色彩。

4 结语

亚运花卉配置而营造城市景观深入民心。从亚运花卉选种、培养生产———城市空间花卉造景、摆设———花卉的回收处理或后期花卉的管养维护等方面, 城市的居民可以参与城市建设不同领域、不同程度的管理, 形成城市互动管理的平台, 广州花城将更有活力。

摘要:在了解花城广州花卉配置发展文化的基础上, 结合花卉配置的原则及应用特点, 谈谈广州亚运花卉配置的亮点、精髓及有关感想。

关键词:花卉配置,广州花城,花卉管养

参考文献

[1]冀思宇.花城花市全景实录——春来南国花如绣:广州迎春花市评介[J].广东档案, 2010 (2)

[2]蒋爱萍, 傅小霞, 陆毅妍.亚运花卉筛选及布置[J].广东园林, 2010 (6)

[3]王国如.广州亚运绿化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城市林业, 2010 (6)

[4]黄维藩.公共场合的花卉布置[J].现代园艺, 2007 (1)

篇14:广州亚运会后对体育摄影的断想

在这个基础上,体育摄影呈现着不同的方向。

一是传统意义的写实性体育摄影继续发展。在胶片相机年代所形成的评价标准沿袭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大结像,主体突出,定格瞬间完整饱满。在这个粗泛的标准之下,形成了目前体育摄影的主体。那些被成功捕捉的事件性经典瞬间则成为其中的皇冠,如齐达内撞人,博尔特冲线。

二是由写实到写意的转变。一部分摄影师不愿受困写实的限制,力图突破,大量使用小结像,慢门,变焦,追随等拍摄方式,着力营造形式感和画意氛围,成为一种潮流。

三是拍摄手法的转变。不少体育摄影师不断拓展表达手段,在拍摄器材的起点上进行多种尝试。移轴镜头、微距镜头甚至自制镜头,过期胶片,玩具相机的使用,追求器材本身带来的奇幻效果。相机在水下,空中,篮板上、球门后等位置的广泛运用,也力图打破传统器材和角度带来的审美视觉疲劳。

四是拍摄理念的转变。与对视觉和影像表现力的追求同步,一些摄影师将目光由表现传统赛事竞技场面转到赛场之外更宽广的领域,寻求主题和思想性表达。最突出的例子是《中国青年报》记者赵青获得2009年“荷赛”体育特写类组照一等奖的照片。拍摄者根本未进入比赛现场,表现的是电视上的奥运会。

新闻摄影除了按自身的逻辑发展,同时面临着体育摄像转播的巨大挑战。尤其在综合性体育赛事中,机位立体覆盖赛场,转播流程专业完善,所产生竞技图像的即时性和全面性是单兵作战的体育摄影师无法比拟的。我甚至设想,在可预见的未来,也许摄影图片机构也会成为摄像转播信号的客户,除去派遣摄影师去现场有计划和目的拍摄外,平面媒体所需的竞技图片同样可以来自转播的视频截图。这对体育摄影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记录已不能成为自己这个职业存在的意义,以何种方式去定格那些摄像流程所无法表现的情感与瞬间,让习惯了实况转播的观众的目光能够在一张张静态照片上停留,进而记住,成为未来体育摄影师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欣慰的是,体育摄像与体育摄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摄像更工业,摄影更艺术。摄像的产业化、工业化和程式化可以无限近臻完善,但小巧相机由操控者视角细微变化即能带来的感觉的改变,那些一图胜千言的魅力,永远无法被替代。对体育摄影的隐忧主要体现在操作层面。不知是不是特例,在广州亚运会上,自己初步体验了面对电视转播商的弱势地位。为照顾摄像的利益,一些场馆的拍摄位置设立不尽合理,忽视摄影的基本要求。在未来转播商地位越来越强大的情况下,势必会进一步挤压摄影的空间。迫切需要今后的赛事组织者有全局意识,组成专业性的摄影服务队伍,在赛事前期具体安排上对摄影事宜做到尽量专业合理,为摄影记者完成工作,进行探索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摄影的未来不是在某一天让我们目瞪口呆地戛然而至,而是伴随着我们的努力一步步呈现。虽然有歧路有挑战,体育摄影从业者没有固步自封、顾影自怜,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去发现了解面对围绕着体育摄影出现的新情况新趋势。通过群体和个体在不同层面的努力和探索,消解外界摄像的冲击,迎来自身的转变发展。

上一篇:张爱玲的人生体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下一篇:综合布线工程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