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和运用新的工具和服务E - 学习支援

2024-06-13

混合式学习和运用新的工具和服务E - 学习支援(通用12篇)

篇1:混合式学习和运用新的工具和服务E - 学习支援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防控牵动每个人的心,在南昌高新区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行动,坚守防控一线,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为大家带来温暖,他们就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

为加大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宣传工作力度,昌东镇组织开展防疫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分成若干小组深入大街小巷、社区小区,用手持喇叭广播,发放《致湖北武汉来赣返赣人员的一封信》及相关宣传单页、张贴宣传海报等“接地气”的做法,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真正把疫情防控宣传送到居民家中。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山湖村于1月30日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新型肺炎联防联控”党员志愿者活动。支部书记胡春根同志,带领党员同志们举起右手宣誓:“联防联控很重要,我是党员我带头。”随后全体党员志愿者带着横幅、手拿宣传单,循环播放防疫口号,深入村内宣传。

为解决疫情期间行动不便的独居或高龄老人以及武汉返乡居民在居家隔离期间物资供应问题,蓝湾社区党组织成立了“爱心送菜”志愿小分队,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上门,购买生活用品,逐户送去“爱心菜”,倾倒生活垃圾,用真心,真情帮助居民,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山湖村志愿者徐金义同志得知昌东镇应急物资匮乏,捐赠方便面100箱、八宝粥100箱、农夫山泉100提,为志愿者点赞!

志愿者们积极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戮力同心、团结一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与此同时,艾溪湖管理处也组织各村(社区)开展了疫情防控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带头宣传、科学排查,以实际行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志愿者们通过发放《健康告知书》、LED显示屏、悬挂横幅、张贴指示牌、流动广播、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同时,在各村(社区)住宅小区出入口卡点提醒广大居民自觉戴好防护口罩,并进行体温测量,发放宣传单,告知居民防疫的重要性,发现疫情线索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单位,齐心协力,积极营造理性和谐、不造谣不传谣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部分小区居民因不方便外出购物,志愿者们还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购买生活物品,提供上门服务,他们的行为获得居民们一致称赞。

疫情防控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戮力同心,众志成城,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应有贡献!

篇2:混合式学习和运用新的工具和服务E - 学习支援

1月23日凌晨,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暂停公共交通运营后,不少医护人员出行遭遇难题。这时,一群热心的武汉市民站了出来,1月23日中午组建起“善缘义助武汉医疗救援”志愿车队群,义务接送在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爱心迅速裂变。截至1月24日中午1点,志愿者群已发展至40余个,数千名热心武汉市民义务加入,成为这座城市最美的“逆行者”。“杨医生,雄楚大道万科主场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司护士,白沙洲五金堤到胭脂路湖北省中医院,早上7点出发,感谢好心人!”“依维柯,本人疫情期间,凡任何捐赠物资,100公里以内,免费运送。”“有2万个口罩需要捐赠,请武汉能够安排用车的爱心人士跟我衔接一下,我现在进不了武汉市,联系人杜先生。”记者在群里看到,各种接送医护人员信息、物资需求信息一旦发布,很快便有人响应。目前,武汉市所有城区都已组建起“善缘义助”志愿车队群,除了义务接送医护人员,车队群还义务承担起物资运送、信息扩散、帮助武汉红十字会接听电话等任务。车队发起人张小艳介绍,连日来,武汉红十字会捐赠电话众多,负责沟通联络的人员却严重不足,善缘义助共有25名志愿者在武汉红十字会做义务接线员,同时还承担起帮助发放物资的任务。“志愿车队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想象,现在各个群加起来已经有数千人了,我们正在完善人员物资的调配和管理机制。”张小艳说,志愿者司机已与需帮助的医护人员建立起点对点联系,车队还要求每名志愿司机加强防护措施,要求必须佩戴口罩、眼镜,配备消毒洗手液。“虽然我们不是医生、不是军人,但是只要有需要,我们也可以义无反顾。”一位武汉私家车主在“善缘义助武汉医疗救援”志愿车队群里说。志愿司机的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中。

这是特殊地方、特殊时期的志愿服务方式。武汉“封城”的环境下,在“最美逆行者”医生护士遇到出行困难的时候,市民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开车义务接送,这是最能解决问题、最有实际效果的志愿服务。但是,当政府逐渐解决困难,为医疗人员提供专门交通或者安排就近食宿之后,这种带有风险性的志愿服务就要及时完成使命,及时结束,保障志愿者的安全健康。

篇3:如何上活中职校的哲学课

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思辨性,基于对哲学特点的认识,哲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突破教室空间的羁绊和教材抽象理论的束缚,让哲学教学从抽象理论回归到现实生活,从周围生活中提取现实问题作为教学设计的原材料,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灵活地、高效地解决现实问题,使他们有清晰的思路、丰富的手段、理想的效果。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哲学理论,而非空洞地纸上谈兵。践行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精髓,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拿活的东西教活的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学语言形象化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教学语言,能拨动学生心弦,促进思维活跃和想象丰富,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有着积极作用。而哲学术语抽象、隐涩,难以理解。因此,教师更需要在教学语言上下工夫,一方面,语言力求直观形象。中职生年龄偏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抽象的哲学概念和原理理解能力差,这就要求教师剖析这些知识点时,应该尽量借助比喻、类比等通俗易懂的方法,深入浅出,启发学生思维。如讲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时,用直观的脚和鞋分别比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说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语言的表述要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做到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幽默感,并且尽量做到口语化,不能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特别要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喜悦,引起欢乐。让学生感觉哲学课有趣,听哲学课不但能学到做人的道理和理性思维的方法,而且是一种精神享受。上课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是有说服力的,只有源于现实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学生才感兴趣,才乐于思考讨论。课堂教学内容绝不仅仅是书本上那些抽象的条条框框,更应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学生感兴趣、家长关注的各类社会热点问题。在充满困惑和矛盾的青春期和青年前期,学生渴求精神的引领和启示。所以教学中选取的材料要活,一方面可以是新近身边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必须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

如讲联系的观点时,可以围绕学生身边事例,如运动会的4×100米接力赛,怎样发挥最佳实力?你认为怎样做好集体广播操?展开讨论,由此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会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如讲到“矛盾”观点时,可以结合学校关于手机使用的管理规定谈起,让学生认识到凡事都有两面性。还可以让学生首先自我剖析内在心理世界,此刻面临人生中的何种困惑和矛盾,教师由此展开。关于恋爱的矛盾,继续求学的矛盾,自由和各种约束的矛盾,正是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矛盾。关于矛盾的含义和属性及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几乎随时都可以和学生的心理密切相关。

如讲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时,拿一块平常可见的鹅卵石到课堂,让学生体会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在平凡事例中感悟哲理。

3.教学方法多样化

传统教学往往采取填鸭式讲授,老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沉沉,结果是课堂沉闷,学生被动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把学生当成要被填满的容器。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淡化教师的讲授,强化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疑问、多发现。课堂上让学生说一说、问一问、读一读、辩一辩、猜一猜、赛一赛,整个课堂气氛都活跃了起来。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情况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方法在哲学教学中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一)问题教学法。

哲学本身就是一门不断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论辩问题的学科。教学中,不能将结论当做定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将其视做发展着的学说,辨证介绍给学生,并鼓励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促进其问题意识、思辨能力、创造精神培养,使哲学知识自觉内化为能力,便于学生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首先要激发问题的产生,可以将不同观点和材料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呈现给学生,让其通过对比发现问题,或者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我归纳了一种三通道问题解决模式:问题的提出———学生解决模式———教师解决模式———社会解决模式———对比寻找共同点———确定理想模式。如讲培养科学思维方法部分内容时,我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冲突作为教学设计的原材料,提出问题:学生与家长因为上网吧查资料晚回家而发生激烈争吵,如何解决?通过这样一种模式分析,将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方法贯穿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并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

(二)巧用名人名言教学法。

在哲学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生活中大家熟悉的、精炼优美、发人深省的名人名言说明和揭示哲学原理,既能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又可以使教学语言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能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思维。例如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我利用多媒体打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生价值的论述:孟子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歌德的“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学生面对这些熟悉的名句,情不自禁朗读起来。学生在被名人的伟大情怀、高尚情操感染的同时,自然而然接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三)采用辩论法、分组讨论法等。

将日常生活世界引进课堂,将学生的“熟知”变成“真知”,把哲学理论内化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讲授《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这一课时,以心理咨询室收到的一封来信导入,字里行间展现了中职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展开讨论:“人能回避人际交往吗?”由此让学生用哲学眼光看生活问题,用普遍联系观点看待人际关系。采用辩论法、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观点碰撞中拓展思维、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最终获得发展。

(四)采用互动游戏法。

教师教育的艺术性扎根在心灵中,教育的科学性孕育在头脑中,如果只运用头脑教学,教师充其量只能成为“教书匠”,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我们要在教学中同时运用头脑和心灵,要艺术化地设计我们的教学,使课堂灵动起来。在教学中设计互动游戏,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氛围。设计《矛盾运动与人生观点》一课时,考虑到矛盾的含义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于是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双人拔河”,让两位同学表演拔河,由此结合拔河这个游戏,让学生直观理解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哲学源于生活,也要回归生活,哲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践行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拿活的东西教活的学生”,想方设法让哲学课走近生活,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走进哲学,哲学才能真正发挥令人满意的育人效果。

摘要:《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必修课,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学哲学、用哲学,以分析和解决中职生人生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为主题和落脚点。然而,现今一些学生将学习哲学当做一种学习负担,不能体会哲学的真谛,究其原因,是哲学教学离生活远,要改变哲学现状,就要践行陶行知的活的教育思想,在哲学教学中,从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走近生活,才能使学生走进哲学,真正实现学哲学、用哲学。

关键词:中职校,《哲学与人生》,学用结合

参考文献

[1]吴先逵,等著.哲学理论与当代现实问题探究——时代精神之光.广西师大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2]胡兴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年7月.

[3]邬玲玲.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活的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年第4期.

篇4:混合式学习和运用新的工具和服务E - 学习支援

关键词:学习管理工具;人员支持服务;MOOC;学习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7-0013-05

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自2012年快速发展以来,如电子商务之于商业领域一样,在教育领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MOOC在线教育模式凭借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快速兴起和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一场教育的风暴”。2013年可以看做是中国MOOC的元年,各大一流高校为了能在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都相继加入建设MOOC的阵容。以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为首的探索实践,迎来了本土化MOOC平台建设的春天。

伴随着各类MOOC平台和课程的建设,各类有关MOOC的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从所搜集的文献来看,人们极为关注的、谈及频率较高的当属MOOC的“高注册率”和“高辍学率”。研究的视角主要是从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教学设计、平台功能开发以及课程运维四大方面展开研究,而这些研究的目的主要在探究学习者高辍学率的深层原因,以期摸索出一条成功的MOOC教育模式,引起一场真正的学习革命。其实高辍学率本属正常现象,因其无门槛和新鲜感,自然会引来不少前来观望和满足好奇心的游客,他们可能并无学习知识的明确目标。一个没有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即便平台再人性化,资源再优质,也不足以能诱使其完成最后的学习。因此也就不能以他们的辍学来有力地说明任何关于平台和教学设计等诸多方面的缺陷,也不能说明听完全部课程的学习者就比没有全部听完的学习者的收效高。本研究假想那些能真正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者,应该是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无论其带着何种学习动机。由此,本研究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带着强烈学习动机的学习者身上,期望通过研究这部分学习者在人员支持服务和学习管理工具方面的需求程度,得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结论。如何来界定一个强动机学习者?强动机学习者进入MOOC后真的能够完成最后的学习吗?假使不能完成,影响其中途放弃学习的因素是什么?在所有影响其退出学习的因素当中,因学习支持服务不够,如人员支持和学习管理工具的影响有多大?日后我们应如何加以改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问卷的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用来界定被调查者是否为强动机学习者,第二部分则希望在鉴定为强动机学习者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他们对于学习支持服务的功能需求以及该功能在MOOC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在访谈中,访谈对象来自调查问卷中遴选出的10名强动机学习者,其中五位为辍学者,剩下五位为已经取得证书的学习者,访谈旨在调查学习管理工具和人员支持服务在他们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学习支持服务对顺利完成学习是否有较大影响。本研究期望能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或许会对将来MOOC的改进提供一些有利的帮助。

一、强动机学习者的界定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的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力量。它可以影响大部分人类的行为,通过对人类动机的了解,我们解释和预测个体的一些行为活动。学习动机是学习者达到学习目的的直接驱动力,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对学习动机的分类大多都来自国外的一些理论,但不少学者也发现学习动机并无跨文化的普遍性。所以通过调查问卷来界定学习动机水平强弱的过程中,不能直接挪用国外比较权威的调查问卷,我们既要关注本土实际情况,又要关注在线课堂和实际课堂的差别。

调查问卷借鉴了Amabile、Hill、Hennessey和Tighe编制的学习动机量表,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在线学习和本国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改动,主要从学习目的、自我效能感、学习态度三个方面设置了共14个问题,除第1、2题外,其余题目的选项均采用了李斯特量表的设置方法。最后我们将题目中涉及学习目的的四个题目第1、11、12、13题过滤掉来计算总分,因为无论出于哪一种学习目的,都有可能推动其完成最后的学习,与动机水平没有太直接的联系。这样便可得知,问卷得分区间为10~50分,依据得分高低来区分动机的强弱,通过将该区间平均分为5个子区间,便可得知:得分在10~17之间的为动机非常低的学习者,18~25分之间的为动机较低的学习者,26~33分为动机水平居中的学习者,34~41分为较强学习动机的学习者,42~50分为学习动机非常强的学习者。我们将34~50分合并为一个区间,均将他们定义为强动机学习者,且并不关心其是内在动机学习者还是外在动机学习者。

笔者首先对12位中大在校研究生进行了初测,将收回的调查问卷录入SPSS后进行信度分析,然后对表述有歧义或者表述不够清晰的地方加以修改,同时对部分问题的顺序做了相应的调整,调整之后便开始进行大规模调查问卷的发放。(调查问卷地址:http://www.sojump.com/jq/3645810.aspx。)

调查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来发放,且以线上发放为主。发放的群体主要来自果壳MOOC自习教室、网易好好学习联盟、浙工大MOOC、中国历史MOOC课程学习qq群以及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共收回有效问卷93份。

将收回的问卷做简单的处理后,录入SPSS进行信度分析,最后得分为0.876,说明其信度良好。之后我们将第一部分得分在46分及以上的问卷抽取出来,对他们所填的第二部分答案进行新一轮的分析。

第二部分的问卷共设置了13个问题,均为客观题,题目主要围绕两个维度(学习管理工具和人员服务)来挖掘强动机学习者潜在的需求以及目前对他们形成的影响。国际著名网络教学平台评估网站Edutools(http://wcet.wiche.edu/learn/edutools),从用户的角度提出了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的分析指标,主要由学习管理工具、系统支持工具、系统技术特性三大部分组成。结合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服务功能,基于学习者的角度,本研究对MOOC平台的学习支持服务的评价维度分为平台学习管理工具和平台人员服务,具体维度如表1所示:

二、数据分析

在所收回的93份有效问卷中,第一部分得分在34~50分之间的有51人,占总体的36.59%。其中42~50分之间的有6人,34~41分之间的有45人。26~33分之间的适中动机学习者有31人。弱动机学习者共11人,18~25分之间有9人,10~17分之间有2人。在被调查者中,共有22人获得证书,17人为强动机学习者,4人为中等学习动机学习者。在获得证书和完成最后学习的学习者中,没有人为弱动机学习者,这和我们预想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在51个强动机学习者中,仅有17人完成最后的学习并获得证书,由此,我们试图通过调查问卷第二部分来寻找与学习管理工具和人员服务有关的问题,并期望能找出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陷和空白。

图1-图8为调查问卷第二部分有关学习支持的统计图,表格中的行代表各选项在对应题目中被选择的次数,列分别代表13个调查题目。每一组图由两个图组成,如第一组(见图1、图2)、第二组(见图3、图4)、第三组(见图5、图6)等。其中每组中第一个图中的百分比代表的是: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两选项被选择的次数在对应题目中所占的比例,这个数字意在发现学习者对学习支持的需求程度,从而为日后的运营和功能的逐步完善指明方向。第一、二、三组分别代表的是强动机学习者、学习动机强度适中的学习者及弱动机学习者所填调查问卷的汇总结果,第四组为完成学习并获得证书的强动机学习者所填问卷的汇总结果。

通过对上面三组图的对照和分析,我们发现:强动机学习者、学习动机中等的学习者以及弱动机学习者在对功能的需求方面依次减少,也就是说强动机学习者期望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中等强度学习者会进行各种尝试,但并没有前者那么强烈,而弱动机学习者则觉得这些无所谓。在超过60%的选项中,三组共同包含的内容为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活动和增加记录视频中断时间点功能。这种需求的产生可能与在线学习本身的特点相关。在MOOC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并不是发生在固定的实体空间,教师和学生大多也并不是固定的和熟悉的。这些特点都有别于实体学校发生的学习,因此人们渴望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交流来寻求一种真实的存在感和现场感,以便和实体世界对接。另外,在MOOC上开课的教师均为名校名师,本身就存在明星效应,有不少学生在听完他们的课后仰慕万分,他们极其期盼能有机会和自己崇拜的教师面对面交流。再者,在学校的学习中,学生除了自己听教师讲课,还常常能吸收来自周边同学的宝贵经验和分享学习者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和经验。通过这样一些方式就可满足学习者表达的诉求,同时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但就目前的很多MOOC平台来说,学习者在这方面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至于记录视频中断的时间点需求,则是因为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多数情况下是在零碎时间进行的,再加之干扰因素比较多,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中断学习,因而对此功能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需求。

紧随其后的是对社交功能、个人空间和互动答疑等功能的需求,而且在强、中等动机学习者来说均超过60%。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①学习者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不像在教室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学习氛围,由于没有任何限制,退出和进入学习非常容易,当学习者被最大化地赋予了是否选择学习的权利后,如果课程不是特别精彩或者对知识的需求不那么强烈,就很容易产生惰性而放弃学习。当学习者的自制力和抵抗力不足以抵制外在的诱惑时,最后就会不由自主地退出学习,也许学习者本质上并不想这样做。在学习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情况下,他就期望能借助于群体的氛围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不再感觉是孤独的学习。这种氛围可能是带有趣味的,也可能是带有竞争性的。②学习除了能让我们吸取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能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信息技术的便捷可能会让我们学习的发生更加廉价而便捷,但当在线学习社交场还未真正形成的时候,学习者是否愿意脱离这个同龄人的聚集地而独自学习,我们仍抱有些许质疑,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都有交往和表达自我的需要。当MOOC中缺乏社交和个人空间的时候,和传统的网络课程没有太多的差别。只是视频长短和是否发证而已。社交功能有利于学习者的分享和知识扩散,也有利于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和建立学习圈。而个人空间则有利于学习者表达自我,塑造个人品牌以及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和持久度。③在线学习的过程中,当学习者遇到疑惑时,不像在学校一样,可以很方便地请教周围的同学或教师,所以大家更渴望能在学习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得到帮助,由于在线课堂所面对的学习者太过庞大,仅凭教师和几个助教很难提供最快捷的人力支持服务。此时我们可以借鉴电子商务中的客户服务,建立问题库,采用人工客服和智能机器人的方式给学习者提供服务。同时,我们要提供一些奖励机制,促使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更加密切,让愿意贡献的同学能从中获取实质的奖励或者是内心的满足。④较之于动机较弱的学习者,强动机和中等动机学习者在附加课程PPT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大的需求,而且依次降低。学习动机较强的学习者对待学习的态度会比较认真,对于不懂的知识会反复听,也会通过做作业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样就不难理解他们需要借助PPT等文档资料来深化和巩固所学知识。而对于动机较弱的学习者,他们可能只是听听而已,不会花过多的时间来预习参考资料以及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强动机学习者来说,有效的分组功能也极其重要,其实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都期望自己能和比自己水平高或相近的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但目前的讨论区有点混乱,甚至常常出现与主题无关的帖子。所以大家都期望能有助教人员组织论坛的讨论,抛问题,调整讨论的方向,从而发挥讨论区真正的作用。在参考资料利用指南方面,强、中等动机学习者的需求也较高,直接反映出这两类学习者很关注他们学习的效率。

从图表来看,学习者在学习管理工具方面的需求整体上均低于人员支持方面。可能目前的很多平台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只是在平台运维方面仍然没有一种成熟的模式。例如制订学习计划、利用语音功能以及记笔记功能会给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带来极大的便捷,但因不是刚性的需求,只能是锦上添花。在自动翻译功能的需求方面,弱动机学习者表现出了最为强烈的需求。这可能因为在cousera、edex等平台上,有着较为强烈的语言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减弱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能突破语言障碍坚持学习的也必定是那些学习动机较为强烈而且外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学习动机强弱并不直接对应学习者的能力高低,但会让学习者开始考量自己是否有必要花费过多的时间来听外国的课程。

为了进一步增强上述分析的合理程度和说服力,我们又将那些获取证书的强动机学习者的问卷提取出来,汇总结果如图7、图8所示。

通过图表我们发现:认为所有这些类目都极其重要的比例都极高,除笔记功能外均超出70%,其中答疑和线上线下交流方面的需求接近90%,可见这些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要获得证书,所以在解决疑难方面渴求程度最大,因为他们面临着开课方比较严格的考核。而且在参考资料使用指南、有效分组、讨论区、PPt等的需求要高于社交和个人空间,看来他们侧重于获取知识胜过其它,有高度的自制力,并且特别注重用制订学习计划等功能来有效开展自己的学习。从整体来看,和上面的分析极其吻合,而且作为取得证书的强动机学习者,他们对这些类目的需求程度要比强动机学习者的平均水平要高。

三、访谈分析

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我们决定再进行一次访谈,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来挖掘调查问卷所不能体现的隐性信息,从而弥补调查问卷的局限,让分析结果更加完善。我们从之前的被调查者中随机挑选出10位强动机学习者作为我们的访谈对象,其中5名已有完整学完一门课程的经历,同时还取得证书,另外5名则没有取得证书且没有完整学完一门课程。访谈的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方面主要包含学习目的、学习障碍的排解、学习态度及学习状况等4个方面;第二方面则主要从学习支持来展开,内容包括MOOC平台的学习管理工具和人员服务支持。

从访谈记录中可知,那些能完成学习且取得证书的强动机学习者认为证书很重要,它能督促学习者挤时间和坚持完成作业,而且获取证书又能让他们产生成就感。而那些强动机学习者不能完整学完课程的原因主要如下:①对证书没有特别的期待,主要出于兴趣和专业所需,会根据特定需要来完成作业,不会每次作业都做。②听课的过程中,一次性听很多节课,不注重消化,待后面出现问题又没有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后,在新鲜感失去的情况下就放弃学习。或者因内容太浅显,无新意而放弃。③平台没有和生活所需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觉得没有太多价值而放弃学习。④外界干扰因素较多,部分课程因语言障碍花费时间过多,学习又无法深入,感觉花很多时间不值。⑤感觉自己是在孤独地学习,没有学伴,很难坚持下去。

在访谈中,笔者发现,MOOC中的教学视频和课堂虽然比较优质,但主要单向传授知识,互动性不强。通过MOOC平台进行的交流又不够有效,讨论区针对性不强。对这些强动机学习者来说,他们更渴望和同等水平或比自己水平高的教师和学生交流,但目前平台自身的沟通工具不太便捷,讨论区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讨论话题又比较杂乱,真正为探讨问题而深入交流的却不多。缺乏同学间的分享,遇到问题时很多情况下都靠平台外的搜索引擎等来解决,体会不到助教对自己的帮助。

四、结论

通过本研究笔者发现,那些强动机学习者中,真正能完成学习并取得证书的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虽然我们不能说听完课程的就比未听完课程的学习者收获大,但我们却发现MOOC的学习场仍未真正形成,如果当学习者进入MOOC后,平台仅仅靠传达知识而吸引和黏住学习者,对双方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MOOC平台需要学习者能够便捷地交流和沟通,同时也能够在这个场中结识更多优秀的同伴,利用学习圈中优秀学员的影响力来无形地督促学习者坚持完成学习。另外,知识的掌握仅仅通过简单的听课和完成几个简单的作业就可实现,现实的课堂里面,领悟能力比较高的学生通过听课能掌握绝大多数知识,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会伴随学习的始终,任何一个小问题的阻拦,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学习者最终会因无法听懂而放弃学习。对于在线学习来说,我们更渴求学习者能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在平台上和更多优秀的学习者发生碰撞并能够利用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自己排除疑难,让学习更加轻松。助教团队应采取何种方式对庞大的学习群体产生实质性的帮助仍需我们高度重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还需要充分利用平台积累的大量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轨迹,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建立有效的学习问题库帮助学习者自主排疑解难,同时还能个性化地为学习者进行引导,实现网络时代的“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未来MOOC平台需要跟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64-70.

[2]M·H·邦德主编,张世富译.中国人的心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113-115.

[3]Kornald,M.L,&Emminghaus,W.B.Cross—Curtual researchon motiva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a general theory of motivation. In H.C. Triandis &W.Lonner(Eds), Handbook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vol.3.(233-321).Boston:Allyn & Bacon,1980.

[4]Johnson L,Adams S,Cummins M,et al.The NMC Horizon Report: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R].2013.

[5]王左利.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1-15.

[6]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2):39-47.

[7]张伟远.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的方法和策略(上篇)[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5):5-9.

[8]吴若茜.比较视野的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理论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09(2):97-101.

[9]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程建钢.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10]宋国学.e-学习的理论内涵及实践价值[J].比较教育研究,2005(5):13-17.

[11]Amablie,Hill,Hennessey.The 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Assess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12]Edutools.info[EB/OL].http://wcet.edu.wcet/docs/edutools/OldEdutoolsCMSFeaturesandCriteriaRev041513.docx,2012-12-30.

[13]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5:混合式学习和运用新的工具和服务E - 学习支援

专家老师好!我是学员XXX。首先祝您工作顺利,对您给予我们的教导表示感谢。通过学习收获很多,掌握了几种网络工具的使用,并从中体会出了网络的强大和Web2.0对教育的重大作用及Web2.0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第一模块“网络学习工具概述”的学习,从整体上了解了Web2.0,包括它的由来、特征、理论基础、典型应用介绍,以及 Web2.0 对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Web2.0是一个不能算新但绝对算“热”的一个信息技术名词,甚至可以称为一种思潮。它是 2004 年由奥莱理媒体公司 的副总裁戴维 • 多尔蒂和活媒体公司的克雷格 • 克莱恩在共同合作的头脑风暴会议上提出来的,并很快成为近年来深刻影响整个互联网界的重要思潮。Web2.0 的核心文化是“共享””。离开了“共享”这一精神内核,Web2.0 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 Web2.0 的倡导者之一毛向辉总结了 Web2.0 的七个特征:用户贡献、网络效应、长尾效应、共同创作、去中心化、混合创造、隐显系统。从理念上来讲,Web2.0 与教育改革有很多“神似”之处,它所蕴含着的合作、共享、民主、创新的文化,与教育改革所要培养的学生 21 世纪技能的精神内核一致。更可贵的是,Web2.0 为支持这种文化提供了种种可能,而且它的技术门槛很低,为课程改革理念落实提供了有效的工具。Web2.0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便捷、更丰富的机会。包括;获得自己的话语权、形成学习共同体、便捷获得开放资源、记录反思个人成长、提供科研支持。

通过第二模块“知识获取、记录与管理”的学习,掌握了利用多种信息源搜集信息,并制定良好的检索策略;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记录与管理;将各类工具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其中主要是了解了各种搜索引擎与一些简单信息检索策略,学会使用抓虾、Google阅读器、鲜果、周博通等RSS订阅器,摸索使用了社会性书签Delicious,学习了对网址资源进行有序分类和索引,使网址及相关信息的社会性分享成为可能。

通过第三模块“知识发布与分享”的学习,利用博客、播客创建了个人网站,并发表了文章和上传了自己的视频。使用好看薄,抓虾后,感觉这些工具对丰富自己的网络知识,课外生活很有用处,在好看簿上,我们可以快速传上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图片,记录生活中的锁事,分享自己的故事,且容量大,上面的介绍图文并茂,很容易学会;在抓虾上可以收藏我们想订阅的博客,随时可以方便的浏览。

通过第四模块“知识协同创作与协作学习”的学习,在线协同创作及协作学习是 web2.0 工具的重要价值所在,学会使用了百会、Wikispace、Moodle三种工具,让我们体会到了集体创作的力量。

通过后两个模块的学习,理解了社会性网络的含义及属性,了解了网络技术及网络学习发展趋势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如 web3.0等。

篇6:混合式学习和运用新的工具和服务E - 学习支援

我教八年级,在上册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是《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这是一节实验课。我的兴致特别高,很愿意给学生创造一个乐学的学习环境,很愿意给学生一个实验的机会,以前上课实验时,主要是我演示,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很少。带着一份好心情我开始准备实验。我计划准备四人一组器材,实验要求:

1、探究并知道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测量方法

2、熟练掌握天平和量筒的运用。我上这节课之前,已经做过演示

实验了,结论已经得出来了,我又安排这节课是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新手摸一下这些器材,再就是体验一下科学探究精神。我的计划是一节课完不成,就用两节课。上课时间到了,当我跟同学们说要做实验时同学们兴奋极了。我说了实验要求,要完成的任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学生列队开往实验室。实验开始了,学生积极地接起来。忙碌、紧张、兴奋了一节课,但是没有一组同学完成实验任务。做的最好的一组也就是测量了长方形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而小石头的密度没能测量出来。下课铃响了,学生兴高采烈地走出实验室。他们没有在乎任务是否完成,他们的感受是我做过实验了,实验原来是这样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我也没有过多的去干涉,只是看着他们一会儿接接这,一会儿接接那。我反而在高兴学生们的探索。于是,我又给了学生第二节实验课。学生一听还可以再做一次实验,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只不过这次课,我总结了上次课存在的问题,表扬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他们提了严格的要求,必需完成实验任务。这次同学们多数完成了任务,只有个别组完成了一部分。我感觉这次实验课特别好,特别成功!学生更喜欢我了,更喜欢上物理课了。看来物理课程可以用实验教学来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组织实验,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我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通过参加骨干教师远程培训使我的教育观念得以更新,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知识得到提高。身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拥有幸福感。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本次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虚心学习,提升自己

在培训中我充分理解了教师的敬业精神的内涵,它不仅表现在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关怀学生,而且更重要的表

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和不断完善上。要求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更要不

断地汲取,不断地超越自我,要有勇于创新与创造,锲而不舍的追求的精神,积

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施教,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完善自我,以便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们原来讲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现在,这桶水远远不够,我们要让这桶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远程研修为我们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图”

!网上研修,一下子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改

变了时空之间的连线,我可以十分便捷地在网上学习、交流,和众多的学友虽不

“面对面”却已“心连心”,真可谓为是,妙不可言,乐在其中!在工作中,使

我能够再遇到与讲座中类似的、或其它棘手的问题时,学会理性的思考和冷静地

处理方式。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培训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当代教师,第一,要具有丰富系统的数学理论 知识。第二,要树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数学理念。第三,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学习促进者。

教师由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第四,要做课程改革中的积极合作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与教师间合作,教师与家长合作,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第五,要做学习型的教师,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新鲜事物层出无穷,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永不停息。第六,要积极参

加教学研究成为“科研型”教师,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特别

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必是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首先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

育教学能力。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领会《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积极参加各级的学科培

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以时俱进,全面提高自身素养。二是要积极参加

校本课程研究,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第一,教学中进行自我反思。第二开放自

己,加强教师之间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第三,把

教学科研成果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三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高尚的师德素养。“用

一颗博爱的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用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教育事业

.”这是师德的灵魂,也是我的奋斗目标。

总之,2012

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的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利用远程教育培训这个平台,教育观念得以更新,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知识得到提高,使我学习到了不少东西。通过观看视频和观看教师的作业和反思,使我懂得了怎样备好、上好、评好一节课;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体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怎样成长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有了具体的方法指导。从中获得学习与借鉴,提高了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激励着我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以积极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以学生为本,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努力。收获非常丰富,开阔了眼界,对我们的教学课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专业化、科研型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树立目标,努力进取,积极探索,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这次培训活动,增强了远程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感悟到了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性网上互动交流——为教师提供了交流舞台。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我和学员们的共同努力,远程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地实施,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收到了预期效果。远程教育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大多学员没有把学习当成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以完成作业为目的,没有学习的持久性,造成了此次培训的前紧后松,作业完成后登陆学习的学员越来越少。希望这类培训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长期进行,让所有学员专业水平以及信息技术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并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

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篇7:《易经》的学习和运用(下)

《易经》的学习和运用(下)

<易经>管理就是遵循<易经>的`理念,实行管理.万千世界,变化莫测,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易经>亦称“变经”,三者之间,变是根本,彼此贯通,自可相互参照利用.<周易・系辞下>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的道理,是在无路可走时,就要变化,变化才能通达,通达方能保持长久.“穷”就是企业面临的“危机”,“危机”即“生机”,<易经>之光,照耀着企业的管理之道.

作 者:钟灵 作者单位:刊 名:电子产品世界 ISTIC英文刊名: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年,卷(期):“”(17)分类号:关键词:

篇8:混合式学习和运用新的工具和服务E - 学习支援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1.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目标是学生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力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改和学改同时进行。例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课题,我们想提什么问题呢?”学生纷纷发言:“黄河变化前是什么样子?变化后是什么样子?它变化原因是什么?黄河变化给我们什么教训?我们该怎样治理黄河?”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就参与了这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2.参与重点、难点的确定。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学习活动过程,是培养锻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学生找出了学习重点难点,就把握了学习主动权。

3.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

(1)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探求方法。小学课文中各种体裁的文本学习方法就不相同,学习古诗分哪几个步骤?学习说明文最好运用哪种方法?例如,教学《新型玻璃》时,先精讲了第一种玻璃———“防盗玻璃”,然后要求学生自学第二部分,并像老师讲课那样描述第二种玻璃。之后我再变换一种方式,用第一人称形式“自我介绍第三种玻璃———“变色玻璃”。最后要求学生自学第四部分,同样以第一人称方式描述第四种玻璃———“吃音玻璃”。

(2)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探求学习方法。阅读教学的客体材料是一篇体裁与题材不同,形式与内容不同的课文。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在大量、反复的阅读过程中,应用适应的学习方法。

二、采用多样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1.画。根据课文意思,让学生铺纸画画,以画代讲。我教学《鲸》这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描写鲸睡觉的语句,把鲸睡觉的样子画出来。

2.演。编课本剧,融说、唱、舞于一体,以演代讲。教学《一个苹果》时,针对文中人物多,故事感人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编课本剧的方法,展现志愿军战士相互关心的情景。

3.访。走访、采访、访问,以印证课文中的某些知识,深化理解。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考虑到学生家家都已经用上自来水,对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村子里的人挖井不甚理解。由于这口井就在瑞金城外,我便带着学生去走访这里的老红军。

4.查。查工具书、查资料,达到“知其所以然”。对课文中有些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学生还是不明白,就靠查字典来帮助解决。

5.看。实物观察,实地察看,直接获取知识。教学《画杨桃》时,文中的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到底像不像,学生很难下判断。教师把杨桃摆在讲台桌上,让学生轮流坐到“我”的座位———前排靠边的地方,说说自己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就理解了课文。

6.放。播放PPT课件。教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用幻灯、录像再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三、坚持以读为本,边读边悟

具体做法是:

1.端正读书态度。强调学生读书字字入目,过目不忘,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强化读的训练。不是盲目地读,而是目标明确地读,训练到位。

3.尽量以读代讲。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引路点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篇9:混合式学习和运用新的工具和服务E - 学习支援

关键词:E学习平台;初中地理;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8-089-01

0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有了更多的方式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也对现代教育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谓的E学习指的是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也就是网络化学习、电子化学习、数字化学习。纯粹应用E学习平台来进行教学又会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交流,因此将传统课堂教学和E学习平台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视为一种更为科学、更为实用的教学模式。

1. 混合式教学模式

E学习平台的出现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E学习,又被翻译为网络化学习、电子化学习和数字化学习,不同的翻译方法也表明了对E学习的不同观点,而这3种观点都强调将网络资源和数字化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数字技术来对教育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快速学习和网络传播的目的,逐渐向无纸化教学、虚拟化教学的方向发展。

然而纯粹应用E学习平台进行教学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E学习平台中在线交流的模式忽视了最快捷、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减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正面的语言交流,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被逐渐拉大。而且E学习平台在一些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中也并不適用,因此一些教育学者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1]。也就是将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混合起来、将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混合起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混合起来。

2. 基于E学习平台的初中地理混合式教学策略

2.1将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混合起来

所以教无常法,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情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个人表现、教学语言、肢体语言和板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交流。而基于E学习平台的在线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体现良好的人机互动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这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例如初中地理《降水的变化和分布》这一章的教学中,要对降水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充分应用E学习平台的分组讨论功能,设计一个“我想对你说”的教学环节,教师先通过分组研讨功能在E平台上向学生发布一些极端降水的数据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心理波动,然后再让学生选择一种极端降水天气,向受极端天气影响的人们送去自己的关心和祝福。这个教学环节既使学生对极端降水的天气有了一定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予以关注,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将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混合起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就要用到现代媒体,也要应用到传统媒体,二者的混合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信息技术和黑板板书的结合,能够创造一个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教学环境。一直以来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非常强调积极应用各种现代媒体,例如多媒体、EDA技术、多媒体CAI课件等,这些现代媒体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各种天气现象,展示世界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音乐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但是教师要考虑到如果只使用现代媒体,学生也可能因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而感到疲劳,或者被过多的无效信息所干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传统的,黑板板书也不可偏废。在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多媒体课件中的一些知识重点进行总结,并将其制作成为简明扼要的板书[2]。

2.3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混合起来

以学为中心和以教为中心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比较重视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在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出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但是带来了学生学习过于散漫、随意的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该结合这两种教学观点,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达到和谐的境界。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适当地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习的高效性和有序性。而学生可以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为依据进行讨论交流和自主探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3]。

3. 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E学习平台为基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将所有的学生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也可以通过E平台的展示功能来畅所欲言,进一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门路,王祖源,何博.MOOC本土化的可行性和关注点——基于MOOC平台的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5(01).

[2]薛芹.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2014(12).

篇10:《易经》的学习和运用(中)

《易经》的学习和运用(中)

中外传承 《易经》是我国一部古老的哲学著作,究天人之际,探索宇宙,指点人生,辅佐事业.《易经》研究宇宙人生的现象和道理,是说明宇宙变化的.法则和运用的一门学问,国际《周易》学会主席、台湾学者成中英教授认为:《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易经》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世界上也日益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作 者:钟灵 作者单位:刊 名:电子产品世界 ISTIC英文刊名: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年,卷(期):“”(15)分类号:关键词:

篇11:混合式学习和运用新的工具和服务E - 学习支援

贵州省思南县三道水小学刘天华

崔峦老师在宁夏会议上说“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其实不光是语文教学,其它学科也应如此,这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势在必行的。

我们的品德与社会科由于种种原因,在农村小学不受重视,研究工作也是走形式,致使学生也不爱学,教师的教学也是完成任务,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学校的教导主任,主抓教学工作,平常讲得最多的是语、数、英学科,家长关心的也是这些学科的成绩。这与我们农村的特殊环境有关,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而这一教学的恶性循环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道德意识模糊,行为规范随意,面对这些现象,首先要从课堂教学出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所说的学习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的改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结合我在平常教学中的一些案例与大家一起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合作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

一、合作式学习方式及应用

“合作式”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是互助学习的一种。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合作学习要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生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新课标突出了合作学习的要求,把学习的互动聚焦在生生之间,不光是是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这种表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交往这种实质的东西。比如在讲《有困难我不怕》(课程标准版小学四年级)这节课中,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收集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哪些困难时,学生相互讨论,认真思考,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打破原来在教学中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现象,同学们都争先恐后,想把自己的话与大家分享,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习兴趣,做到了事半功倍。

二、体验式学习方式及应用

“体验式”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品德与社会科教学是离不开体验式的学习方式的,因为这一科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戚戚相关的,学生能够很好的将生活经历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而体验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常用的就是影像资料,多媒体演示,情境教学方法和走进生活等,比如在讲述小学四年级《怎样购物时》,我有意安排了学生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家超市去亲自体验,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感到枯燥和远离自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把各种实践都应用到学习过程中来,可以保证具有各种记忆和思维类型的学生都能积极地感知教材,使学生自然进入角色。当然同学们回到教室,教师要适当引导,对发生的情节进行提炼,学生不光学到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材内容他们自己取得了成功,让学生感到教材内容其实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使他们能有所收获,有所侧重。

篇12:混合式学习和运用新的工具和服务E - 学习支援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我建构过程,评价必须适应和促进这种学习模式的形成。运用测评工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 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测评工具,想方设法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评价,并自觉设立目标,争取进步。

一、结合实际,设计出个性化的测评工具。

评价表的设计要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全面评价学生。评价标准要根据多元智慧理论,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生内部发展的不均衡性,使评价体现学生发展 的独特性,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评价要侧重改进与激励,学会赞扬学生。

《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学生的错误,在特定环境下,赞扬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从某种角度讲,孩子怕的不是训斥和抱怨,而是赏识和感动。

三、评价内容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深入学生心灵。

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范畴。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相对而言,形成性评价的范围广、机会多,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随时可以进行问答和检查,教师可能随进根据课堂出现的情况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在教学中,我们应重点研究哪些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应该怎样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

上一篇:我们一起去踏青作文下一篇:化学专业大学生一分钟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