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治两手抓构建和谐保民生工作汇报

2024-06-16

民主法治两手抓构建和谐保民生工作汇报(共6篇)

篇1:民主法治两手抓构建和谐保民生工作汇报

民主法治两手抓构建和谐保民生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淮城城郊社区居委会位于河下古镇北侧,是淮城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社区总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居民总人口4231人。社区居民长期以来以肉皮加工经营为主业,兼营建筑、运输、轻纺加工及百货、农副产品销售。是全国闻名的肉皮加工专业社区和肉皮集散地。

根据省司法厅、民政厅2003年发出的《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区、镇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社区的“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从2006年起进入起步阶段,经过几年努力,2009年被区授予“民主法治村”,2010年被市政府授予“和谐示范社区”,同年被区政府授予“文明社区”等称号。目前社区一班人精神振奋,居民安居乐业,环境安乐祥和,各项工作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同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中,我们着重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抓组织建设,强化职责,形成合力

民主法治建设作为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人民生活最基本的政治需求。作为群众自治组织,要想在广大居民中推进民主法治进程,难度客观存在,靠一两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是难以收效的。因此,为了加大创建力度,实现预期效果,我们首先是注重组织建设,尤其是搞好居委会两委班子建设,要求两委成员做到素质好,作风硬,团结紧,工作实,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做好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此基础上,抓好治保会、调委会和其他群团组织建设,做到组织健全,制度落实,保障到位。通过加强居委会的各类组织建设,充分保障居委会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其次是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在健全组织的前提下,我们每年对每个领导成员的分工加以明确,对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责张挂上墙,充分接受领导和群众的监督。第三是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居委会的工作面广量大,人少事多,这是历年来难以解决的矛盾,为了做好民主法治创建活动的各方面工作,我们要求各部门工作人员坚持做到分工不分家,通力合作一起抓,从而较好地克服了忙闲不均现象,有效推动了民主法治创建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第四是严格奖惩,激发工作热情。主要做法就是针对自身工作和单项工作制定奖惩制度,把工作实绩和经济利益挂钩,以利于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和各项临时性、突击性任务。另外我们每年还要组织一到两次党员和群众对居委会干部的书面测评,促进每个工作人员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在组织建设和管理上,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感觉效果是明显的,居委会各项工作成效是明显的。

二、抓民主法治,增强素质,维护稳定

民主法治创建是一项活动的两个方面,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各级领导要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治的“两手抓”要求,根据上级部门的具体部署,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两手抓。在民主制度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依法选举。无论是党支部换届选举还是居委会换届选举,我们都严格依照法规和上级制定的选举规程办事,充分保障每个党员和选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一步一个脚印,不走捷径,不走过场,坚决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在最近的几届换届选举中,我们从未发生过一起违规违纪现象,居民对自己选出的班子是信得过的。在去年的民主测评中,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9.4%。二是坚持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原则。居委会制定居民自治章程和居规民约。在此基础上坚持一事一议和党群议事会制度,社区重大经济、行政事务,经由党群议事会或居民大会(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后实施。居委会每半年召开党员和居民代表大会,并向大会报告工作。三是实行居务公开,居委会设置了居务公示栏,财务情况是按月公布,其他涉及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用人用工、低保、困难救助等事项随时公布。由于较好地实行了以上各项民主制度,广大党员和社区居民心情是舒畅的,形成了风清气顺的局面。

在法治建设方面,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工作:第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要是按照上级部署,抓好五年普法规划的落实。具体做法是每年制定普法计划,两委成员建立学法制度,居委会工作人员带头学法,在此基础上带动广大居民学法、用法、守法,做到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近几年来,我们通过两月学一法、三月份综治宣传月、六月份

土地宣传月、十一月份计生宣传月、十二月份的宪法宣传周等平台。利用墙报、板报、标语、横幅、会议宣讲、工作场地和田间地头宣讲等不同形式,掀起一个个普法小高潮,并结合征地拆迁、防违治违、城市长效管理和民事调解等实际事务,因地制宜开展宣传,有效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法治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居民的法律素质得到了明显增强。第二,配合政法机关和综治部门开展打击犯罪、平安创建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区稳定。根据镇综治部门每年与村居签订的综合治理责任状,居委会各部门通力合作。逐项抓好落实,积极做好预防犯罪的各项工作,努力降低刑事案件的发案率,辖区内一旦发生刑事、治安案件,我们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破和打击。近十年来,社区内未发生过一起重、特大刑事犯罪,一般刑事和治安案件发生率也很低,居民的安全感明显增强。第三,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对于这三类人员的管理,我们在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坚持定人帮教管理,尤其重视帮助他们寻找生活出路,以便于他们在生产劳动中加强自身改造,重新做人。2008年以来,我们居委会先后有帮教安置和矫正对象12人,通过我们自身或动员社会力量,全部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出路,无一人重新犯罪。第四,全力做好民事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管理力度加大,城区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也发生了变化,除一般民事纠纷外有些纠纷涉及民生问题,因而不能光靠传统的调解方式解决问题,例如2008年以来发生在本居委会的大拆违以及征地拆迁、土地征用费的分配等问题,我们针对不同问题通过向上争取政策、召开村民会议协商、直接上门协调等方式,使矛盾逐一得到化解。对于一般民事纠纷,我们也给予高度重视,力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今年以来,全居委会共发生一般民事纠纷8起,目前已全部调解终结。多年来,我们居委会无一起因民事纠纷上升为刑事案件或上访等事件的发生。

三、抓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增进和谐

我们居委会是由原来的一个居委会和一个村合并建成的,社区现有居民小组9个,常住户1864户,4231人。社区现存土地约100亩,人均不足一分地。由于过去地处城郊,所以工商业基础较差。近年来,在全民创业热潮推动下,辖区内民营工商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现有工商业户146户,肉皮加

工户130多户。2010年,社区GDP总值17527.4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6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270元,集体资产总额617.16万元。

最近几年,我们一方面积极扶持民营企业,促进其发展生产,另一方面想方设法盘活集体存量资产,努力增加集体收入。2009年社区在淮城工业集中区投资建设厂房3000平方米,2010年又在社区范围内翻修厂房3000平方米,现均已投入生产,年增利税可达120多万元。

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社区的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近3年来,社区投资70多万元新建一座多功能办公楼及其附属设施,为改善办公条件,服务社区居民提供了便利;新铺设水泥路3条计4万余平方米、下水管道1200米,极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出行和生产经营条件;为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社区先后投资近30万元,创办了老年活动中心,设置了两处健身场所和图书室、乒乓球室。社区的老年活动还被《淮海晚报》作过报道并受到区政府的表彰。

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也为民生的改善提供了前提和保障。目前,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100%,其中60岁以上老人的合作医疗保险费都由集体出资代缴;社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729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2.3%;社区现有城乡低保户136户,计318人,月保金额近5万元;今年我们还投资12万元新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0平方米,为解决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奠定了基础。以上各项善举进一步促进了社区的和谐。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们在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仅仅是阶段性的,民主法治的进程任重道远,我们深感自身还存在不少的很多不足之处,兄弟单位有很多长处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在此恳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多加指导,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2011年9月19日

篇2:民主法治两手抓构建和谐保民生工作汇报

永宁村位于八卦洲街道西北部,占地约4平方公里,东连中桥、西接上坝、北临长江。我村现有村民小组9个,村民2020余人,农户基本都依河而居,生活在小江河的两岸。

创建民主法治村之前,我村不少老百姓在农闲时就打打麻将,因为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来村部调解的每年至少二、三十起,村里的小偷小摸现象也不少,老百姓对于村里的资产管理也有不少疑问。创建以来,我村以“四民主、两公开”制度为主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构建“平安永宁、和谐家园”。

一、选举公推直选,民主氛围浓厚

今年,我村进行了党支部。村委会的换届选举。我村党支部选举党员参与率达到98%,充分体现了党内民主。村委会主任及委员由村民直接选择产生,通过公开唱票,当场计票公布结果。我村共有选民1719人,参加投票选民1616人,占本村选民总数的94%,我村村委会选举采取主会场与分会场相结合的方式,早上5:30即有村民到达主会场等待投票,最终有196位村民在主会场进行了投票,我们的选举过程全程接受村民及新闻媒体监督,栖霞电视台还作了新闻报道。我村民主选举选举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

二、民主管理有序、民主决策规范,事务及时落实 我村通过民主推荐选举村民代表27人,其中党员6人,普通群众21人,来自各村民小组,代表全村2170人的利益。2010年,针对我村空余厂房出租、机耕路建设与维修、田间灌溉系统布局、大埂村民安装自来水补贴、村两委换届选举等问题,我村共开村民代表大会7次,各类问题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例如针对老百姓通过“意见箱”提出来的由于道路不便而导致的生活难、生产难的问题,我们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民意,然后确定了修路、建路的方位和长度,之后迅速招投标,每进行一个步骤都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的审议,同时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去年至今,我们新建水利化道路2.2公里,山沟清淤2.8公里,维护机耕路8800米,获得群众好评。正是因为实行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村里的重大事情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我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法制宣传扎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我村大力加强普法教育。我村建设了农家书屋,图书共计800余册,其中法律图书角共有法律类书籍32类,计208本。我们还不定期地向村民发放法制宣传材料,2007年至今,累计举行五十余次法律讲座,同时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利用“南京党员远程服务平台”的“法律服务”为村民答疑解惑。现在,当出现邻里纠纷时,不再是吵吵闹闹,厮厮打打,而是以和为贵,协商解决,或者通过法律途径依法解决。这两年的矛盾纠纷明显下降,邻里

关系显著改善,全村氛围和谐。另外,我们还在村二队修建了休闲广场,配备了十余套健身器材和几副象棋、围棋,现在农闲时,村民就到休闲广场健健身、下下棋,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赌博之风有效缓解。通过一系列的普法教育,我村亦未出现封建迷信活动,亦无赌博、吸毒等现象,常住人口两年内无违反计划生育情况。我村优抚安臵、养老扶幼、最低保障等也得到落实,无失学儿童,无老人、幼儿和残疾人被遗弃。

四、治保、民调、卫委会等职能突显,充分发挥作用 2009年至今,我村共发生矛盾纠纷20起,受理矛盾纠纷20起,调解成功19起,另外一起正在积极协调中。矛盾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5%以上,无“民转刑”案件。我村现在有6名安臵帮教的对象,我们积极帮助他们就业,为社会减少不稳定因素,现在我村的安臵帮教对象有的开面包车,有的代理蚊帐做生意,有的先手燃气具,全都顺利回归社会。另外,我村制定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村预防计划,确保未成年人零犯罪,无重新犯罪。在环境保护上,我们村干部带头干,河塘清淤、垃圾处理等方面做的都非常好,在街道名列前茅,老百姓也甚为满意。

在计生工作上,我们营造一种新的和谐机制,对计生对象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计生对象手术后村干部上门看望并送去慰问金和营养补品。农忙时,对没有劳力的计生贫困户,村干部组织劳力去帮忙,逢年过节上门慰问。我们村干 3

部逢年过节时,也都向村里老干部、老党员表示慰问,全村上下,一团和气。

篇3:民主法治两手抓构建和谐保民生工作汇报

对和谐社会进行构建, 这是我国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 这种理论主要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应用, 使其有效指导我国社会实践, 能够有效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有效地实现我国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个高校如雨后春笋般耸立在社会上,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的各个领域培养人才, 所以对高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并进行法制化民主化的管理, 构建和谐大学, 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可以为创造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

1 高校大学进行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在和谐大学构建当中的意义分析

高校进行民主化和法制化, 符合依法治校的要求, 在依法治国的方略下, 高校的管理需要依法进行管理, 依法进行管理大学, 需要大学生履行相关的法定和学校规定的义务, 同时学校需要对大学生的权利进行保护, 尊重大学生的权利[1]。高效的管理化需要做好依法治理的工作, 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不断地对学生的民主权利进行保障, 在对学生进行民主管理的时候, 需要从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进行, 在实体层面上需要明确法律义务和教育法规, 要建立程序上的完整的高校学生管理决策。同时对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进行不断的尊重和保护, 法治要求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 尊重大学生的隐私和个人权利, 不能随意对待学生, 这是高校适应社会走向法制现代化的一个必然选择。

而高校学生的管理民主化和法制化需要在以德治校的前提下进行, 高校需要不断地保证学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因此应该建立规范的制度, 通过程序化的保障, 体现出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人文的关怀, 高校应该不断地实现人文和法制的构建。高校作为一个培养学生的地方, 得到道德的熏陶, 这强过法制的强制性, 而且道德更具有说服力, 也更具有感召力, 在一些法律无法涉及和约束的范围内, 道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中华民族具有传统的优良美德, 大学的精神和学校的校训, 人格魅力都是最好的道德底线, 所以建设和谐的大学需要坚持法治之下, 事业要坚持以德治校, 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开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进行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刚性手段, 而以德治校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柔性手段。只有将两者有机地进行结合, 才能够更好地构建和谐的校园。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 高校的学生管理存在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的情况, 而这种情况则是以人为本的一种重要体现, 当今社会更加重视人文。而高校学生的管理, 民主化和法制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就是将大学生放在了中心位置, 全心全意地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普及和培养,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生的管理民主化和法制化来分析, 对大学生进行尊重, 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核心, 他主要强调的是人是发展的动力, 人也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主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所以在大学之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管理来实现, 构建和谐的校园。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的发展出现一种井然有序的生机, 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2 高校学生管理民主化和法制化在构建和谐大学当中的基本要求

2.1 立法高校学生管理民主化法制化管理

近些年来, 我国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相关的法律文件, 对于一些教育法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 从一些教育法规上可以看出, 很多法律文献都是宏观的规定, 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来管理学生, 巩固相关法律法规自身的地位, 增强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体现出法律的严肃性。这能够使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更加的有法可依和有据可行[3], 在对学生进行民主法治管理的时候, 需要立法机关明确对于高校学生管理的具体要求, 要不断的体现和明确除国家立法与学校校际之间的联系。要求高校需要对现行的规章制度当中不符合或者违背法律法规的一些条例和部分废除, 同时应该根据现实不断地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高校需要制定各种学生的规章和管理制度。在对规章制度进行制定的时候, 不能违背相关的宪法和法律精神, 当合法、合理、有据。对大学生进行管理, 需要进行一些操作上的解释制定详细的细则, 在具体的管理当中应该按照详细的法律步骤进行, 注意不能创设或剥夺大学生基本的权利,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决策的时候, 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高校学生管理的行政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当中, 行政属于广义上的行政, 也就是高校学生的行政管理, 对于高校学生进行行政管理, 主要涉及到了对高校学生管理当中的3个方面的内容, 这3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 管理公开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申诉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管理听证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公开民主化和法制化主要是管理公开, 它指的是,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 行使相关的职权需要使学生知晓学校相关的管理事项[4]。从高校学生管理的民主要求来看, 行使学生的管理权必须要做到有法可依, 而依据的一般都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向学生公布, 这也是高校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透明体现。管理听证民主化和法制化, 高校在对学生管理的时候, 听证制度主要涉及到管理决策当中的听证制度, 同时也包含了管理执行和处分。听证是高校在进行相关的决策的时候, 有大学生陈述相关的意见和举证, 然后通过学校听取相关的意见, 接手相关证据等一系列程序而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这在高校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过程中是一种标志性的产物, 所以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 大学生不仅仅单纯只是学校管理和支配的客体, 它也有了主观存在的必要性。而管理申诉民主化和法制化, 高校学生管理申诉民主化和法制化要求申诉制度当中需要对申诉的势头范围进行明确, 对于相关的组织和程序做到受理, 处理好相关的程序, 并不断地进行复查和决定, 做好限期内容等等。从另一方面来说, 它也要求在申诉当中充分地保障学生的公民自主权利。

2.3 高校学生管理监督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

在对相关的管理监督制度进行的时候, 高校需要对学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进行保障, 要确保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 依法办事儿。实现民主化必须有监督的市场, 高校学生在管理和监督的时候, 监督的主体需要对高校学生管理进行相关的决策, 在决策的过程中, 要对相关的执行等活动予以必要的监督。学校学生的民主监督需要建立相关的机制制约, 这可以有效地防止高校在学生管理当中暗箱操作, 也能够有效地避免管理权失范。高校是学生管理监督民主化和法制化的一个集中的体现, 做好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管理, 体现出和谐大学的构建。所以, 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 而高校应当为大学生而服务, 而不能够将高校和其他的利益强加给学生。

3 结语

本研究当中, 笔者主要就高校学生管理民主化法制化和和谐大学的构件进行检验的分析。从当今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 高校的发展是一个必然, 高校的发展势必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所以做好高校学生管理民主化和法制化, 构建和谐大学势必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然的保障和支持, 因此需要大力的不断发扬。

摘要:高校校园是社会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和构建和谐大学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帮助, 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能够有效的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也符合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本研究基于此, 主要分析高校学生管理民主法治化与和谐大学的构建, 希望所得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民主法治化,和谐大学

参考文献

[1]盛宪之.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大学和谐校园[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21 (01) :415-416.

[2]田建国.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和谐校园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20 (01) :143-144.

[3]鲁宽民.高校学生管理的民主法治化[J].当代青年研究, 2015, 13 (10) :75-76.

篇4:民主法治两手抓构建和谐保民生工作汇报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民主法治化;和谐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103-2

0 引言

对和谐社会进行构建,这是我国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使其有效指导我国社会实践,能够有效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我国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高校如雨后春笋般耸立在社会上,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的各个领域培养人才,所以对高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并进行法制化民主化的管理,构建和谐大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为创造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

1 高校大学进行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在和谐大学构建当中的意义分析

高校进行民主化和法制化,符合依法治校的要求,在依法治国的方略下,高校的管理需要依法进行管理,依法进行管理大学,需要大学生履行相关的法定和学校规定的义务,同时学校需要对大学生的权利进行保护,尊重大学生的权利[1]。高效的管理化需要做好依法治理的工作,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不断地对学生的民主权利进行保障,在对学生进行民主管理的时候,需要从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进行,在实体层面上需要明确法律义务和教育法规,要建立程序上的完整的高校学生管理决策。同时对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进行不断的尊重和保护,法治要求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尊重大学生的隐私和个人权利,不能随意对待学生,这是高校适应社会走向法制现代化的一个必然选择。

而高校学生的管理民主化和法制化需要在以德治校的前提下进行,高校需要不断地保证学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因此应该建立规范的制度,通过程序化的保障,体现出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人文的关怀,高校应该不断地实现人文和法制的构建。高校作为一个培养学生的地方,得到道德的熏陶,这强过法制的强制性,而且道德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具有感召力,在一些法律无法涉及和约束的范围内,道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中华民族具有传统的优良美德,大学的精神和学校的校训,人格魅力都是最好的道德底线,所以建设和谐的大学需要坚持法治之下,事业要坚持以德治校,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开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进行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刚性手段,而以德治校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柔性手段。只有将两者有机地进行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构建和谐的校园。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高校的学生管理存在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则是以人为本的一种重要体现,当今社会更加重视人文。而高校学生的管理,民主化和法制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将大学生放在了中心位置,全心全意地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普及和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生的管理民主化和法制化来分析,对大学生进行尊重,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核心,他主要强调的是人是发展的动力,人也是发展的终极目标,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主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大学之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管理来实现,构建和谐的校园。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的发展出现一种井然有序的生机,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2 高校学生管理民主化和法制化在构建和谐大学当中的基本要求

2.1 立法高校学生管理民主化法制化管理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相关的法律文件,对于一些教育法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从一些教育法规上可以看出,很多法律文献都是宏观的规定,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来管理学生,巩固相关法律法规自身的地位,增强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体现出法律的严肃性。这能够使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更加的有法可依和有据可行[3],在对学生进行民主法治管理的时候,需要立法机关明确对于高校学生管理的具体要求,要不断的体现和明确除国家立法与学校校际之间的联系。要求高校需要对现行的规章制度当中不符合或者违背法律法规的一些条例和部分废除,同时应该根据现实不断地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高校需要制定各种学生的规章和管理制度。在对规章制度进行制定的时候,不能违背相关的宪法和法律精神,当合法、合理、有据。对大学生进行管理,需要进行一些操作上的解释制定详细的细则,在具体的管理当中应该按照详细的法律步骤进行,注意不能创设或剥夺大学生基本的权利,在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决策的时候,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高校学生管理的行政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当中,行政属于广义上的行政,也就是高校学生的行政管理,对于高校学生进行行政管理,主要涉及到了对高校学生管理当中的3个方面的内容,这3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管理公开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申诉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管理听证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公开民主化和法制化主要是管理公开,它指的是,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行使相关的职权需要使学生知晓学校相关的管理事项[4]。从高校学生管理的民主要求来看,行使学生的管理权必须要做到有法可依,而依据的一般都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向学生公布,这也是高校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透明体现。管理听证民主化和法制化,高校在对学生管理的时候,听证制度主要涉及到管理决策当中的听证制度,同时也包含了管理执行和处分。听证是高校在进行相关的决策的时候,有大学生陈述相关的意见和举证,然后通过学校听取相关的意见,接手相关证据等一系列程序而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这在高校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过程中是一种标志性的产物,所以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大学生不仅仅单纯只是学校管理和支配的客体,它也有了主观存在的必要性。而管理申诉民主化和法制化,高校学生管理申诉民主化和法制化要求申诉制度当中需要对申诉的势头范围进行明确,对于相关的组织和程序做到受理,处理好相关的程序,并不断地进行复查和决定,做好限期内容等等。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要求在申诉当中充分地保障学生的公民自主权利。

2.3 高校学生管理监督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

在对相关的管理监督制度进行的时候,高校需要对学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进行保障,要确保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依法办事儿。实现民主化必须有监督的市场,高校学生在管理和监督的时候,监督的主体需要对高校学生管理进行相关的决策,在决策的过程中,要对相关的执行等活动予以必要的监督。学校学生的民主监督需要建立相关的机制制约,这可以有效地防止高校在学生管理当中暗箱操作,也能够有效地避免管理权失范。高校是学生管理监督民主化和法制化的一个集中的体现,做好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管理,体现出和谐大学的构建。所以,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而高校应当为大学生而服务,而不能够将高校和其他的利益强加给学生。

3 结语

本研究当中,笔者主要就高校学生管理民主化法制化和和谐大学的构件进行检验的分析。从当今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的发展是一个必然,高校的发展势必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所以做好高校学生管理民主化和法制化,构建和谐大学势必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然的保障和支持,因此需要大力的不断发扬。

参 考 文 献

[1] 盛宪之.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大学和谐校园[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1(01):415-416.

[2] 田建国.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和谐校园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0(01):143-144.

[3] 鲁宽民.高校学生管理的民主法治化[J].当代青年研究,2015,13(10):75-76.

篇5:站位全局促和谐依法履职保民生

一、加强领导, 锻炼队伍, 引领法治建设正确方向

1. 完善责任机制, 树立法治权威。 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 相关科室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全面落实“一岗双责”。 把法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年度科学发展绩效考评目标体系, 实行奖惩挂钩, 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以法治促进业务工作的开展, 以业务工作的成绩检验法治工作的效果。 及时向省厅法规处、市政府法制机构汇报工作, 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的协调沟通, 整理报送法制资料案卷, 调整工作重点和节奏, 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结合“六五”普法, 以人社法规“六进”活动为抓手,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 同时积极协调科室及执法主体单位相互配合, 在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处置上, 主动邀请公职律师和社会律师进行会审研判, 系统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逐步打开。

2. 强化法制骨干队伍建设, 提升法制意识和执法能力。 一是倡导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 制定专项学习计划, 组织领导干部学习《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法制意识。 二是加强干部职工法规培训。 开展干部法规素质提升工程, 组织全员学习人社法律法规政策, 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三是改进作风提升服务效能。 出台《工作人员考勤管理规定》等文件。 结合“三严三实”、“一改双优”、“三亮三评”、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基层站所等活动, 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 职业纪律和廉政勤政教育, 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窗口意识和争创意识。 在全系统推选首批优质服务标兵30 名, 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受到了市主要领导高度评价。

二、完善制度, 规范权力, 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

1. 健全部门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不断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坚持重大事项通过局党组或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策、分管领导抓落实的议事规则。 严把议题、会议和责任“三关”, 提交议题必须深入调研, 合法合规, 形成方案, 告知班子成员;会后形成会议纪要, 发至局机关和局属单位。

2.强化重点领域权力制约。 以建立健全内控机制、防范岗位风险为重点, 强化制度约束, 重点抓了四项权力规范:事业单位进人严格按《事业单位管理条例》办理, 按编按岗公开向社会招聘, 真正实现“凡进必考”。 职称评定出台结构比例审批、 一票否决等12 个规范性文件, 做到指标一次下达并全部公开,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非领导职务审批落实任前沟通制和审核备案制, 全部按职数把关, 确保一个不超。 军转干部安置从岗位公布、考试成绩到依序选岗、 安置结果, 步步公开透明, 全程阳光操作。 彻底把人社部门尚有弹性的权力, 真正关进制度和党纪国法的笼子。 为此, 南阳市人社局在南阳市“4+4+2” 党建制度体系建设大会作了典型发言。

3. 依法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为保证本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公平、 公正地行使自由裁量权, 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 合理性, 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不断规范行政处罚行为, 全面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阶次制度。 2015 年来, 依法处罚不履行劳动权益企业14家, 其中轻微7 家、较重6 家、严重1 家, 处罚标的金额15.9 万元。

三、扩大宣传, 阳光公开, 全面实施依法行政

1. 加强宣传, 扩大声势, 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扎实推进“六五”普法。 以“法律六进”活动为抓手, 组建人事人才、社会保障二个普法宣讲团, 深入企事业单位和基层乡镇社区宣传人社法规政策, 为群众解难答疑。 在2015 年6 月份“服务型行政执法宣传月”中, 区分行政执法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劳动者三个层面开设人社政策大讲堂, 收到较好效果, 共接受政策咨询4000 余人次, 发放《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 单行本1000 余册, 宣传资料彩页50000 余份。 二是广泛调动专业宣传媒体。在南阳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版、“行风热线”问答等, 大力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 全年通过电台“行风热线”接听电话就达80 余人次, 解决案件事件50 多件, 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行动中, 市劳动保障监察局与南阳晚报联合开办“农民工讨薪专栏”, 行政执法与舆论监督双管齐下, 共为4878 名农民工追讨工资待遇1 亿多元。

2. 公开透明, 提高效能, 实行阳光政务。 一是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开设专栏, 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规划计划、业务信息、 行政处罚等应告知的信息, 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工伤认定、职称评定、人事考试等社会关注度高的工作, 及时在门户网站、业务网站及新闻媒体上公开, 确保人社工作公开透明。 二是创新服务群众载体。 以“一卡通”为抓手, 投资50万元, 高标准建成了12333 电话咨询中心, 实现了人民群众与人社部门联系的无缝对接和云端对话。 强力推进、超前谋划社会保障一卡通工作, 架起政府与群众的一座桥梁, 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举打破五大保险各自独立运行, 管理分散, 业务不协同, 数据不集中, 资源不共享的工作僵局。

3. 加强审核, 强化督导, 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规范性文件法核制度进一步完善。 坚持规范性文件有件必审、有件必备, 不经法制机构法核, 领导不予签发。 2015 年来, 共法核规范性文件60 余件, 及时对不合法、不合规、不适当的条文进行修改, 保证出台规范性文件的正确有效。 二是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力度进一步加大。 南阳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全年共做出行政处罚决定14 件, 每件事前均报法制机构进行法治审核备案, 确保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 准确性和权威性。三是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进一步加强。 完善行政监督制度, 积极推进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规范化建设。2015 年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 件、行政应诉22 件, 有效化解了一批行政争议, 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落实。 认真贯彻《南阳市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 (宛依法行政领办〔2015〕4 号) 精神, 围绕明确执法责任、落实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监督、 严格执法责任追究等四项内容, 不断完善“四督四查”、“三查三保”等工作机制, 实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4. 健全制度, 落实责任, 强化执法监督。 一是健全内部监督工作机制。 严格评议考核制度, 把评议、考核的结果与单位及个人进一步挂勾;严格备案制度, 对重大行政处罚行为及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实行备案。 二是配合外部搞好监督。 主动接受人大权力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两院司法监督、财政审计部门的专门监督, 确保各项行政执法服务依法规范, 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 2015 年办理的人大、政协建议提案24 件, 代表委员意见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三是敢于问责追究。 全面贯彻落实《效能建设绩效考评办法》、《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办法》等文件, 完善行政执法管理, 推行公共服务事项“十五”公开, 强力推进执法监察纪律承诺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督促行政执法人员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四、依法治理, 履行职能, 服务保障民生

1.扩大稳定就业形势, 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满意的就业岗位和收入。 大力实施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工程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组织开展各类就业援助活动, 落实小额担保贷款、 创业培训等各项就业帮扶政策, 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强力促进大中专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 多年来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 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 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建设上, 大力推行“人才+项目”工作模式, 先后建立博士后研发基地12 家、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家, 博士后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

2.提高社会保障待遇, 让人民群众普遍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法》和各项社保政策, 依法强化社保基金征缴管理。推行人性化资格认证服务, 社保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和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连年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待遇标准, 在全省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大病保险试点, 改革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 为群众提供规范便捷的社保服务。

3.全面落实企业军转干部群体稳定政策, 特殊群体维稳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我们不断完善政策, 提高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标准, 对功臣模范和因战因公致残、 患有严重疾病的企业军转干部进行重点救助。 建立健全企业军转干部应急工作预案, 完善包保责任制, 坚持解决实际问题和法制教育并重, 企业军转干部维稳工作出现突破性逆转, 2014年首次实现国家、 省全年登记零上访目标。

篇6:繁荣县域抓就业 和谐建设保民生

满腔热血,促进就业

走进靖边,一谈起就业,无论是大中专毕业生、下岗人员还是农民工,都会翘起大拇指兴奋地说:“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县人社局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这正好印证了人社局局长高升经常讲的“就业一个,救活一家”的工作理念。

2008年以来,靖边县人社局根据就业对口援助计划,共引进重点院校教育、卫生类高校毕业生158人,为防止事业单位新老衔接形成断层,根据岗位空缺需要,择优从库存高校毕业生中临聘工作人员1298人,为延长油田靖边采油厂临聘采油1210人,为延长集团靖边能化园区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33名;共开发就业岗位5046个,其中公益性岗位568个,安置“4050”人员337人、下岗失业人员1426人,社区组织再就业915人,城镇新增人员就业9700人;劳务输出17.38万人,其中初出就业半年以上1.25万人,经济创收14.54亿元;共对6563名下岗失业和城镇新增人员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30人,对455名采油工、石油保卫人员进行了岗前技能培训,对940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创业培训,共培训农民16.64万人,其中技能培训2.33万人,职业技能鉴定8469人;共为494名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了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430万元,以创业带动就业1 500余人;建成总面积580平方米的标准化县级人力资源Ⅱ类市场,为广大求职者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大大缓解了就业矛盾。

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客商云集,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靖边来说,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截至2011年7月底,库存高校毕业生5000余人,县城人口增至18万。为了全面稳定就业形势,“十二五”期间的就业总体思路:一是围绕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做好城乡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二是围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三是围绕社会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就业素质;四是以安置长期失业人员为目标,加强失业调控,把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逐步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联动机制。真抓实干惠及民生

2009年,当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还处于孕育阶段时候,靖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听到“胎动”的声音,率先安排专人出去考察学习,调查摸底。并按“試点示范、规范管理、稳步推进、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基本与省市文件同步出台了《靖边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2010年1月,靖边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实施,截至2011年7月底,全县已参保10.26万人,其中缴费人数7.37万人,领取待遇人数2.89万人,累计收缴保费2673.84万元,累计发放养老金3310.54万元。完成了9万余名参保人员电子档案和手工档案的建立,建成管理较规范档案室1个,装帧整理参保档案800多盒。靖边县养老保险工作运行有序、稳步推进,成效明显。成绩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强化组织,健全机构。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成立了纵贯县、乡、村三级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乡镇(场)由劳动保障事务所(站)2-5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各村委(社区、分场)均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并确定1名养老保险代办员,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和制度,将所有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真正做到了机构健全、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制度到位、经费到位。为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强势宣传、凸显特色。“工作未动,舆论先行”。靖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动员会、培训会、现场发放养老保险金、干部包村等多种形式进行多方位宣传。先后印发传单6万张、宣传年画1万张、悬挂横幅200条、印制《靖边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料汇编》100本、制作专题节目6期,印发简报20期。

在贯彻落实中、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精神的前提下,根据县情,工作开展独具特色:一是城乡一体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同步实施,全县覆盖。二是财政补贴高。各级财政为参保缴费居民每人每年补贴100元,一、二级残疾人按200~;标准保险费由政府全额补贴,三级残疾人保险费政府补贴100元,本人缴纳100元;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政府每人每月补贴100元,农村居民每人每月补贴80元。

三、强化服务,公开审批。在缴费工作中,实施横纵双向管理模式。纵向以线条的形式制定了易于群众理解和接受的参保程序及保费收缴流程,做到群众来访耐心解答,记录备案,为缴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横向将各乡镇缴费情况及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汇总通报,全面形成了乡镇竞争,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

在养老金发放中,采取“自下而上报批、自上而下审批”的办法,做到“一榜公示、三级审核”,即由村组张榜公示,乡镇(场)初审后报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经信息网络核查无误后交人社局审批,再通过业务经办银行采取社会化发放的形式将养老金按月足额发放到居民的手中。为了确保审批过程公开、公正、透明,县、乡均设立了举报电话和监督信箱,在群众没有异议的情况下进行审批,真正了做到政策执行不走样。

四、强化管理,规范运行。为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健康发展,把各乡镇(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指标,并建立了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评议制度,主要对工作的落实情况、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以及机构内部管理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评议,实行一季一评,全县通报,年终奖惩的方式,为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为加强基金收缴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支出管理,基金运行采取专款储存、专账管理、专户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为了防止重领、冒领养老金,每月将享受待遇人员信息档案和收支台账进行核对,建立月报制度,每月与代发银行进行资金对接,迄今未发生一例违规现象,为今后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急诊急救流程下一篇:央视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