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评价内容

2024-06-16

地理教学评价内容(精选11篇)

篇1:地理教学评价内容

教学能力评价内容

一、教育理论基础

1、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2、教育目标:科学、具体,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科特点

3、教学结构:科学、严谨和相对完整规范的课堂

4、过程设计:联系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实际

二、教材理解处理能力

1、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体现渐进性原则

2、因地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坚持形式多样的启发式教学

3、注重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4、切合相应的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容量适中,恰当解决重点难点

三、职业素质

1、理论知识功底扎实、全面,扣住中心主题,思辨灵活

2、仪表举止得体,应对自如,驾驭能力强

3、注意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4、钢笔字(教案书写)及粉笔字工整清楚

四、语言表达

1、语言流畅

2、术语准确

3、详略得当

4、普通话标准

五、个性特色

1、教学内容安排及过程设计富有个性和创造性

2、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运用富有特色和和创造性

3、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运用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延伸能力

篇2:地理教学评价内容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学时安排: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2学时

田径:18学时

体操:8学时

排球:8学时

篮球:8学时

任选:4学时 考试内容:

第一学期:1000/800米、50米、坐位体前屈;技评:球类 第二学期:立定跳远、跨越式跳高;技评:技巧

八年级: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学时安排: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2学时

田径:18学时(上期跳跃,下期实心球)体操:6学时

球类:12学时

武术:6学时

任选:4学时 考试内容:

第一学期:1000/800米、50米、坐位体前屈;技评:武术 第二学期:1000/80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实心球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2学时

田径:26学时

体操:8学时

民族传统项目:8学时

自选:4学时

第二学期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2学时

田径:14学时

民族传统项目:14学时

球类:14学时

机动:4学时 考试内容:

篇3:地理教学评价内容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意义,主要内容,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各自质量动态综合的结果, 因此, 课堂教学评价既要重视教师教的质量也要重视学生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者缺一不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评价教与学的过程和水平;二是评价教与学的效果, 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 二者之间的评价结果也应当是一致的。前者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能力的表现等方面进行的评价, 后者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所预定的各项目标完成的情况、学生对课堂所需要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学力水平等方面进行的评价。高职高专的基本职能是培养技能型人才, 应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1.1 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单元教学目标, 实现课程目标, 各个课程目标的实现才能保证落实培养目标。教师是否达到单元教学目标, 是首要的评价项目, 其中包括对知识、技能、智能以及思想道德的量和质的要求。教学质量评价是全方位的系统评价, 应对教师在备课、课堂教授、实验 (实习) 等教学环节提出基本要求, 主要包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思维,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1]。这样教师能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与学生的良好互动,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2 有利于教学管理:

要科学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用科学的手段收集、分析和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并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和主管领导,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指导课堂教学, 发挥管理职能, 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3 有利于正确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

在学校评先选优和职称晋升过程中, 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是不能正确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 也是教师反响最大的问题。这就要求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设立专门机构, 定期和不定期评价相结合, 准确判断教师的教学质量, 使评先选优和职称晋升有据可依, 并起到向教学倾斜的引导作用。

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

2.1 教学目标:

医学教育是按照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 专业不同培养目标亦不同, 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体现了整体的教学目的和目标, 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课程设置及其分工配合和优化形成的课程体系, 这是完成专业目标应当学习的基本内容。课程体系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 其核心由各门课程组成, 各门课程又围绕课程体系所希望达到的目标组织教学内容, 确定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学时、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方法等。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 应当考虑教师和学生是否达到了本次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按照预定目标发展;注意综合分析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等。

2.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评价主要包括3个方面: (1) 知识的掌握。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整体优化;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教学内容反映或者联系学科的新思想、薪观念、新成果, 在教学大纲要求范围内, 尽量多地向学生提供各种前瞻性知识;善于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从已知发现未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把国内外、校内外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善于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等。 (2) 技能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科学知识, 重点讲解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 启迪学生的探索精神;重视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使学生善于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注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 (3) 态度的培养。重视挖掘具有思想教育性的内容, 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充实, 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注意找找出本次课中的方法论因素, 使学生受到方法论的训练;注意通过所授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社会道德等的教育。

2.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 合理选择、组合和运用有利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也是促进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的保证。 (1)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课程要求、教学目的和授课对象的不同,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注意选择恰当的范例以及运用学生的己有知识造成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重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注重结合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 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 既照顾多数学生, 又注重个别指导等。 (2) 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的需要, 恰当地使用挂图、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和立体化, 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概念。

2.4 教学能力:

教师的基本功、激励学生的方法和教学中的组织与应变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这要求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 精神饱满, 服饰得体;教学语言要规范清楚, 准确简洁, 富有逻辑性, 生动形象, 能与非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机配合, 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采用有效措施,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很好地组织教学、驾驭课堂;能够沉着冷静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因势利导, 使课堂教学始终保持和谐的氛围。

2.5 教学效果:

评价教学效果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过程的完成情况来完成, 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主要评价内容为:教师的授课是否达到预定的目的和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勤于思考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 敢于提出问题, 主动解决问题, 同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气氛活跃。

3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方式

3.1 学生评价:

学生较全面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 其学习过程就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全程监控的过程, 由于学生的思想相对比较开放, 勇于讲真话, 能够反映老师整体的真实的风貌, 评价结果可信度较高。同时学生评价能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激发教师的授课潜能, 不断提高自身授课水平。学生评价形式包括: (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关键是要研究和设计出适当的评价指标和评价量表, 确定哪些项目最适合于学生评价, 哪些项目的学生评价最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2) 召开学生座谈会或问卷调查的形式征询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意见和看法, 使用较广泛, 但对参加座谈会的学生要求相对较高。 (3) 分析评价随堂测验结果并说明教学效果的水平,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是有限的。但学生评价有一定缺陷, 如学生对评价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 把它作为学校布置的一项任务来完成, 敷衍塞责, 有打感情分的现象等。

3.2 同行评价:

同行教师对教学过程比较熟悉, 其学科专业大致相同。相互间情况比较熟悉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所以能相对客观地评价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教育教学思想的合理性、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的适合性等。通过教师互评可以帮助教师相互切磋教学艺术、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行评价虽然权威性和可信度较高, 多为宏观信息, 难免给出印象分或感情分, 评价时间不能保证。

3.3 专家和领导评价:

专家的学科知识丰富信息面宽, 透彻理解教学内容, 熟练运用教学方法, 能够准确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但也有其局限性, 即听课次数有限, 不能全面了解教学情况, 易以偏概全;更注重一般教学规律, 容易忽视教学的特性和个性;有时考虑职称、学术地位、情感等非教学质量的因素。

领导评价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教师较重视, 增强了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意识。通过评价领导可以真实地了解教师教学水平, 从与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其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和评价, 找到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 及时加以调整。管理者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也会有一些偏差。

3.4 自我评价:

教师依据一定的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 主动对自己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教育教学工作等做出评价。教师自评是一个批判反思的过程, 更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改进、启我提高的过程。当然教师自评往往有当事着迷的现象, 主观色彩浓厚, 不能真实地反映自身的教学水平。

3.5 学生成绩分析:

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学生学完一定学时的课程后, 知识、技能和态度是否提高是评价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标准。综合试卷分析和学生成绩分析[2], 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

参考文献

[1]吴海涛.浅谈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16) :155-156.

篇4:地理教学评价内容

历史教学竞赛 课堂内容评价 学科教学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对某一概念、原则或原理有自己的正确理解,还要掌握如何恰当地向学生表述这些概念、原则、原理的方法,这种知识就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学科内容和其可教性方面的知识,是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学科主题或问题时,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表征与呈现,以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1]。它的典型特征包括实践性、个体性(特殊性)以及情境性。在组织和呈现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学科素养、解读教材、更新自身知识储备、自由切换不同教学情境等方面的能力应该受到重点关照,这几方面的能力也是教师的必备素质。具体到历史教学竞赛,课堂内容评价应该冲破传统教学基本功大赛模式的藩篱,重点突出历史教师基于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整合开发历史教材文本资源、合理吸收历史学术成果、强化竞赛课与日常课堂衔接等内容。

一、基于史料的学生史证意识的培养

基于史料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历史新课标的题中之义,也是历史学科的科学性所在。所以,求真、求实应该作为评价历史教学的通用标准,也应该是平时课堂教学坚守的底线[2]。在当下的教学竞赛课中,充分利用史料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应该成为历史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

1.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为教材史实寻求证据

质疑是寻求证据的起点,也是产生问题意识的缘起。历史教学中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牵引,敢于质疑教科书的史实和观点并为其寻求证据。英国历史教育学者蒂姆·洛马斯认为,质疑是史料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一则史料,然后让他们设计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为了确定该材料对于特定的目的是否有用而提出来的”。[3]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需要指出的是,在寻求证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史料证据的真伪进行考辨。因为“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里面可能有错误,可能有虚伪,可能有私人的爱憎,可能有地方及民族的成见,不经缜密的考证,即笃信不疑,后患实无尽无穷”。[4]

2.注意史料证据的全面性

教师应尽量采用多种史料从各个方面论证。注意对历史档案、报刊史料、方志、典制、碑文等无意史料的引用,因为“无意史料是人们无意间留存下来的,无意史料的特殊价值在于因其无主体之意的干扰而犹能保存历史之真”。[5]

3.注重史料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严密的证据链条

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史料的整合应该注重史料证据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应当按照历史逻辑将史料整合成完整、严密的证据链,避免“孤证而立、抽样作证”。

“凭证据说话是理性民主和法治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知识和能力的最佳途径。”[6]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引用史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学习水平,注意对史料的筛选和整合;切忌史料的盲目罗列和堆砌,慎用一些传说、野史、传奇故事、影视剧资料等经过二次加工的史料。这样既符合历史教学的客观要求,也契合新课程的理念。

二、教材文本资源的整合开发

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科学、充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既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部分,也是新课改背景下转变教师教材观的客观要求。整合开发教材资源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源,努力突破历史教材固有的逻辑,对教材知识和逻辑进行重构、创生,使其转化为适宜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的知识表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整合开发教材文本。

1.整合教科书知识顺序,使其转化为教学逻辑

例如有的老师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江南地区的开发》时,课本原来的知识顺序为“西晋兴亡和内迁各族”→“淝水之战”→“江南地区开发”。但是,教师为了突出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人口的南迁和江南的开发”内容,将第三目调到最开始讲授,即先讲江南的开发,后讲江南开发的原因,再讲淝水之战等内容。这种基于课标对教材知识结构的重建更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内容。另外,还有的教师将教材知识内容纳入自己的教学主题之中。例如,某教师在讲述《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中,通过三个不同时代的家庭故事“康有为和他女儿的故事(剪辫、放足)”、“宋耀如和倪桂珍的故事(服饰)”、“孙中山和宋庆龄的故事(婚姻观等)”来呈现不同时代的生活变化。这种生活片段式的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尽管可能主体之间的时序性不是很强。总之,教师根据实际学情将教材结构重组、整合,转化为教学逻辑,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同时也能避免照本宣科的繁琐。

2.在教学中充分应用教材中的资源

例如,教师在讲授初中七年级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课中,由导语“为什么隋文帝能重新实现全国统一?”引出“隋朝统一的原因、经过、影响”;导语“隋炀帝时耗费数百万人力开凿的大运河在历史上发挥了什么作用?”引出“大运河的开凿和作用”。这种利用课前导语概括性和思考性的特点,将导语中给定信息演绎为教学内容的方式既有效利用了教材资源,又符合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图片、课后探究题等栏目,基于学生的认知逻辑来设计教学内容。

3.合理拓展补充教材资料,增添必要的史实的讲述

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时序性相对较弱,教师在教学中补充必要的背景性知识内容是教材开发的重要一环。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历史资料,增强历史课堂的丰富性和历史味。

三、合理拓展学术深度,展现教师史学素养

随着历史学科的不断发展,学界对一些历史现象的认识逐渐拓展、深化。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统的史学理论、史学方法论的讲解,还需要结合当下历史学研究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内容,适当引介史学的新观点、新认识。

1.教师应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扭转以往历史学的陈旧观点

例如学界以往对明清社会发展持“停滞论”“转折论”,但是李伯重指出:“清代前中期,江南农民家庭农场上的劳动生产率在上升。也正是由于农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也会有所增加,实际生活水平也较明代后期有所提高。”[7]这一观点矫正了以往观点的片面性,重新阐释了明清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

2.结合高考命题方向适当吸纳和呈现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近年来“新课程高考命题中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趋向,这种趋向的主要表现是命题者热衷于把高校学术研究新成果转换为高考试题,其本质就是把历史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内容渗透到高考命题中。”[8]例如2010年四川高考历史材料题考查了“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分析其积极作用”;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考察了“明清时期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士大夫对明清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作用”等等。在这种趋势下,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结合考题将西方汉学研究的相关理论,诸如费正清的冲击—反应学说、黄宗智的经济发展“过密化”、施坚雅德区域经济发展“六边形”模式、“市民社会”“公共空间”等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史研究等,作为补充内容进行介绍性讲解以拓展学生视野。

总之,历史教师应依据历史新课标,从教学理念的隐形渗透与知识点的显性讲解两个方面引介史学学术成果。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堂中新观点介入的“度”和“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只能作为教材主体内容的补充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用,不能为了展现历史教师的史学功底而成为课堂的主角。另外,学术成果应该更多呈现史学界的公论,而不是为了新颖,照搬、套用史学最新学术动态和成果,避免导致学生认知的偏差和混乱。

四、竞赛课内容与日常课堂的有效衔接

适应不同的教学场域、自由切换不同的教学情境是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表现。另外,历史教学竞赛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考察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否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表征,核心功能在于诊断日常教学问题、改进教师教学实践。所以,竞赛课与日常教学的有效衔接,既是教师教学知识情境性的主要体现,也是教学竞赛内容评价的重要一环。

当下,有的历史竞赛课堂成了教师表演、角逐的空间,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课前,有的历史教师过度备课,临时嫁接新理念、补充新资料,造成教学目标过高、课堂容量过大。更有甚者,教师提前准备竞赛课内容,事先在不同班级演练一轮。这样,竞赛课教学就成为一种临时的表演,缺少热情、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形式花样百出,情景剧、视频、图片的大量介入使学生眼花缭乱,很难找到知识内容的逻辑和体系。在课堂互动方面,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升互动层次,常常把课堂提问设计得很容易回答,大多在课本中就能找到答案,缺乏探究性;也有教师为了凸显自己的历史功底,问题设计过于专业化,学生难以理解,互动不畅。以上诸多问题揭示出历史教师将教学竞赛课的地位专门化、独立化,切断其与日常教学之间的联系。历史教师应该转变理念,重视教学竞赛并不等于将其设计得“高、新、奇”。实际上,教学竞赛课只是日常教学的延伸,不必专门设计。教学竞赛课应该更多地公开平日教学的常态,曝露日常教学的问题与缺陷,使评委、专家更多地了解一线教学的实际状况,从实践层面进行诊断、分析,给予历史教学实践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正如历史教师孙立舟所言:“公开课应该更多的展示日常历史教学的三态——常态、病态、窘态。”[9]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历史教学竞赛这一评价机制的诊断与改进功能。所以,中学历史教学竞赛课的真谛应该是:“教学就是教学,返璞归真,少点对学生的绑架,让复杂问题简单化,删去课堂无关紧要的花絮,让学生在平常中感动,在简洁中受益,留点空白和遗憾未尝不可。”[10]

综上,“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是向特定学生有效呈现和阐释特定内容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与特定主题相联系的知识,所以它不同于一般教学法知识。”[11]就历史教学过程而言,基于史料的史证意识培养、历史教材文本的开发、学术成果的吸纳、教学情境的转换衔接是历史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部分。中学历史教学竞赛课的内容评价应该重点突出上述历史学科特色的内容,使历史竞赛课成为新课程理念和历史味有机结合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邵光华.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 任世江.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J].历史教学,2007(8).

[3] [英]蒂姆·洛马斯著.论史料教学[J].叶小兵,译.历史教学:上半月刊,1998(2).

[4] 杜维运.史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秋升.论无意史料与历史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6] 聂幼犁.獒奶、狼奶、狗奶和人奶——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育的反思、机遇和责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1、2).

[7] 李伯重.多角度看江南经济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3.

[8]黄牧航.历史科高考命题中运用学术研究新成果初探——基于2007~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统计分析[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4(1).

[9] 孙立舟.公开课到底公开什么[J].中学历史教学,2014(10).

[10] 李应平.为什么公开课出现“不买账”的现象——历史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展示课观课反思[J].中学历史教学,2014(8).

[11] 杨彩霞.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本质、特征与结构[J].教育科学,2006(1).

篇5: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及标准

一、学生学习状态

1、参与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全体参与学习全过程;二看学生是否全身心投入学习全过程。

2、交往状态

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二看课堂上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3、思维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积极思维;二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4、情绪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

5、持续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都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二看学生是否对后续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6、生成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能生成预设内容;二看学生是否能生成非预设内容,给人意外的惊喜。

二、教师的教学行为

1、组织能力

以教材的组织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活动的组织能力量对比,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即一般意义上的驾驭课堂活动的能力。

2、注意中心

看教师在课堂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上。

3、教学机智

看教师是否具备敏捷快速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学进程。

4、教学态度

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能否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学生,是否有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宽容。能否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能否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与创造性给予应有的赞赏,而不论学生的这种表现出现在教师的什么心境之下。

5、综合能力

篇6:地理教学评价内容

北厂小学课题组

首先,通过“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的课题研究,让综合课程教师充分认识到“评价策略“在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借助对小学生在绘画活动中的行为的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绘画的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孩子通过绘画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其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校综合课程教师积极探索,寻求不同的多元化评价的方法,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

最后,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为学生营造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课题组始终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课题研究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注重综合评价,不搞“单一标准”

评价不公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在美术评价的范转上,不仅应该有美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全面的综合评价。

二、尊重个性的差异,不搞“统一要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体 的、个性多样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 的模式化的“人”。

“一刀切”只能束缚学生的个性,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在评 价活动中应尊重学生个性,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有教师评价学生也应注重学生 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还应有学生对教师的评 价,建立起评价对象多元的评价方式。

所以评价时应体现分层教育、因材施教,要保护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使第一位学生都能看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重视自我评价

我们今天的教育的主要任务已不能再是向学生灌输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必须让学不搞“一言堂”重视美术评论是学生学会审美、发展视觉感性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教师“一言堂”评价是把学生视为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检查的客体,应彩多种方法和途径,开展学生为主体的学业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和。

四、多元评价策略

多元评价策略了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也为个人提供有益的反馈,为学生所在的社区提供有用的资料,这样有利于学校、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帮助学生进步。多元评价重视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中提取信息的技术,通过收集学生日常的情况和教师指导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气氛的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元评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学生对学生、家长对学生、家长对教师等诸方面的评价,而 我们非常熟悉的测试或测验只是课堂教学评价手段中的一种。因此,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包括对课程、教材以至教具等各种构成因素的评价。

美术学科的教育评价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科学全面的评价可以为教学的改进提供可靠的反馈信息和质量监控和导向,更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诊断、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因此,要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作用;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研究、尝试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激励性评价机制。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改革评价中存在的单一知识或单一技能检测的做法。

鉴于此,对学生的评价要重激励、重发展、重创造。而要对学生进行重激励、重发展、重创造的教学评价就必须在形成性评价的大框架中对多元评价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美术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中强调: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 性和综合性。

五、在课题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校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有大量论文在不同刊物上发表。师生绘画作品也获得相应级别的奖励。

教师积极总结提升,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近年来,共有6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

王建萍,2009年5月26日,论文《师生情感的升华——作文评语》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

王 静,2011年11月,论文《幼儿学习数学“五法”初探》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

王 静,2009年12月,论文《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

王 静,2011年11月,论文《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

王 静,2011年11月,论文《朗读教学要注意层次性》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

篇7:地理教学评价内容

一、情景设计大赛内容

在教学中,创设真实、具体、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的教学情景。设计既蕴含了一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又能充分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情景,对于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

教学情景创新设计要求紧密结合本学科在发展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生活能力中的作用,实现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和科学最新进展相结合;要求将设计内容与学科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紧密联系;要求设计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致,最终达到启迪学生自主、积极进行思维探究建构知识的目的。教学情景创新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情景创设的意图(目的);

(2)情景素材;

(3)由情景引发的问题(问题组)。

二情景设计大赛的评价标准

教学情境能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学情境设计实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氛围,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情景设计的评价标准:

1、基本原则

(1)教学情境必须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匹配。

(2)教学情境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构。

(3)教学情境必须具有思维的张力。

(4)教学情景必须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

2、情景创设的意图(目的)

(1)明确阐述本设计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关系,以及本设计通过那些创新的方法手段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应体现新知识不是教师单纯的给予,而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进

行同化学习,即学生自主建构的教学活动。

(3)设计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准确确定学生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和接受的程度,让学生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中逐步“同化”教学信息。

3、情景素材

(1)素材必须具有与学生生活经验、情感经验、社会知识、自然界知识、生产实际知识等内容相关的信息。

(2)素材应具有引导、启迪、科学、合理、详实和有创意的内容和形式。

(3)准确把握素材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与感情基调的关系。

(4)能把原来枯燥的、抽象的学科知识学习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的教学活动。

(5)情景素材不存在离题太远、牵强附会,甚至引入不科学、不健康的内容。

(6)能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环境。

(7)能留给学生参与活动或思维想象的空间;保证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促进探究学习的内容。

4、由情景引发的问题(问题组)

(1)问题设置具有语言的趣味性,能调控好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2)问题设置具有逻辑顺序,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其随教师的提问向前发展。

(3)问题设置要语言精练、简短明确、清晰易懂。

(4)问题设置要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条件,给学生留有观察思考、想象、判断的空间。

(5)问题设置要具有引导启发的递进性,即要形成组合、递进,逐渐深入的问题组合,有利于学生形成思维循序渐进的知识脉络。

(6)问题设置要符合和把握学生心态变化,符合学生的“期望”和“满足”心理需求。

篇8: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内容知识

第一,面对特定内容和特定学生,教师是否具有多样化的“组织、呈现和调整”方式?能否说出这些方式的优、缺点?能否说出选择某一或某几种方式的依据?

第二,教师所选择的“组织、呈现和调整”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能否解决学生的误解和学习疑难点?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否灵活运用所选择的“组织、呈现和调整”方式?相应的方式能否促进学生理解的深入?能否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否促进学生素养的培养?

篇9: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目的

一、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1.教学目标评价。首先要求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能全面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因此,要求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现实情景、有一定弹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确保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发展。教学内容还应该是有意义的、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富有挑战性的,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通过自身努力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探究成功的情感体验,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强调教师也是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班级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有利于体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也有利于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2.教学过程评价。首先,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动力支持,是否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其次,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程度,其中包括问题的设计是否优化,是否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是否活动化,是否用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否有利于师生互动,是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等。最后,看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是否重视学法指导善于点拨和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对重点内容的讨论上来。

3.教学效果评价。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重点从六个方面去评价:a.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b.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发言者(老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c.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的参与行为是否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等全方位的参与;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和讨论。d.交往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否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e.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善于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争论。f.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否有所增强,是否通过学习掌握了更多的学习策略;学生是否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对后继学习是否更有信心。更重要的是要始终强调“以学论教”的评价观点。

二、评价的目的是

1.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课程目标的要求,同时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

2.促进教师成长。其重点在于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

3.以学论教。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的状况。“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作者单位 渭南市高新区王贺小学)

篇10:地理教学评价内容

(一)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1.目的

2.原则

(二)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

1.护理人员质量评价

(4)综合性评价 即用几方面的标准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凡与护理人员工作结果有关的活动都可结合在内,如对期望达到目标、行为举止、素质、所期望的工作结果、工作的具体指标要求等,进行全面评价。

2.护理质量的评价

①基础质量:即建立在护理服务组织结构和计划上的评价内容,着重在执行护理工作的背景方面,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资源、仪器设备等,可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条件。如护理部管理质量标准就属于这一类。

b.人力安排:根据病情需要,护士长是否在人员配备上做出了合适的安排,包括人员构成是否合适,人员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等。

d.病房结构,表格记录,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病房布局是否合理,病人床位的安排合适与否以及护理文件的书写制度是否明确等。

②过程质量:评价护理活动过程是否达到质量要求。其中包括:

b.病情观察及治疗结果的观测:如体温、脉搏、呼吸的测量时间、病情记录,危重病人观察项目、观察时间及各种疾病特殊观察要求等。

d.对参与护理的其他医技部门人员的交往与管理:如病人x线透视预约,各种标本管理,对卫生员及配膳员的管理等。

f.应用和贯彻护理程序的步骤和技巧:包括评价贯彻落实护理程序每个步骤的质量并应对护理病历做出评价。

此外,也可按三级护理标准来评价护理工作的质量。

护理结果的标准选择和制定,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有些结果不一定说明是护理的效果,它还与其他医疗辅助诊断、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等综合因素有关。

以上三个方面的质量标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反映了护理工作的全面质量要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进行护理要素质量评价,可掌握质量控制的全局;具体护理过程环节质量评价,有利于落实措施和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终未护理结果质量评价,可反馈控制护理质量。

二、护理工作质量评定过程

(一)评价的组织机构及方法

1.垂直控制与横向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护理部主任对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对护士长,护士长对护士,自上而下层层把关,环环控制,即为垂直控制。如逐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考核,护理部坚持日夜查岗制度,节假日查房制度,各类质量检查制度等;科护士长负责所属科内病区护士长的护理质量及病区管理质量控制;护士长负责对每个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控制,把好医属关、查对关、交接关、特殊检查诊疗关等。由于护理工作质量受人际之间、部门之间、科室之间的协调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横向关系因素的质量控制如医护之间的质量控制、病房与药房、化验室等医技术部门和后勤部门的质量控制,均对护理质量控制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只有做到垂直质量控制与横向质量控制紧密结合,才能使质量控制完善而有效。

反馈控制又称回顾性质量控制。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并与控制标准相比较,针对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纠正,防止同类问题再度发生。例如护理质量控制中的褥疮发生率、护理严重差错发生次数等统计指标,即属此类控制指标。反馈控制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把重点放在执行结果的考评上,目的在于避免已经发生的不良后果继续发展,或防止再度发生。

(二)护理质量评定的程序

1.产生标准 制定标准,确定有关的评价信息,确定信息收集方法和途径。

3.纠正偏差 进行判断,提供适当的输出及检查评价循环。

(2)鉴别与收集信息 确定所要评价的内容后,要收集能够反映此项工作状况的信息和数据,如从护理病例中查找护理程序执行的信息,从现场检查实物或观察护理技能中查找有关基础质量的信息,通过观察护士操作过程获得过程质量或护士行为的信息。明确信息及来源之后,即可确定收集信息的工具,例如评价表,要列出评价项目、要求等,对所选信息应具有可集性,要便于操作。

篇11:自我评价的内容

学生学习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应自评一下自己是否具备一定的知识,学习之后,可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认知的分类,从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等方面来评估自己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将知识点与目标得分率制成简易图表,就可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此外还可从以下几方向分析自己的情况:1.是否清楚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能否将新学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3.能否对所学知识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4.能否在实际条件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学习动力的自我评价

学习动力有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分。自我评价表要对内在动力进行分析、判断。包括: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有无长远日标和近期目标?2.对学好各门功课是否充满信心?3.对所学科目是否何浓厚的兴趣?4.学习态度是否勤奋、认真?5.是否有主动积极的进取精神?6.有无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和毅力?7.学习情绪是否稳定、持久?等。

(三)学习策略的自我评价 1.是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活动?2.能否妥善安排学习时间?3.能否正确利用各种资料?4.能否与同学、教师合作学习?5.是否有预习的习惯?6.能否集中精神听课?7.能否及时复习当天的功课并完成作业?8.对发回的试卷是否能认真分析原因,拟定补救措施?9.是否有错题集?是否给自己出检测题?10.能否排除有关干扰,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11.能否选择并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12.能否总结自己或借鉴他人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13.对学习或做事常回忆、反思吗?等等。

(四)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

学习能力的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感知能力、阅读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等; 2.加工、应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口头的、文字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3.学习的调控能力:包括确定学习目的、制定和调整学习计划、培养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等;

4.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自我评价的方法灵活多样,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还可采取写自我鉴定、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同学间相互提问、自我奖惩等方法。当然,自我评价最好能与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因为他人评价(如教师的指导性评价、同学间鉴定性评价)客观性较强,比较能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还能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而自我评价由于缺乏外界参照体系,不便进行横向比较,主观性强,容易出现评价们高或偏低的趋向,甚至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但如果引导得当,评价者态度端正,自评也可能获得比外部评价更准确的结果。总之,自我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外部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提高自我评价的效果。篇三:个人简历自我评价内容

个人简历自我评价内容 个人简历的自我评价通常包括: 2)工作技能与专长总结。求职者与应聘岗位最匹配的2-3条工作技能与专长,如应聘翻译,可说明自己拥有专业8级证书;3)工作风格总结。这部分是个人的工作特点,如积极进取,能够克服别人无法克服的困难,或者擅长数据处理,有敏锐的洞察力等等;4)个人职业资格总结等。拥有的职业资格证书。

通常个人简历中的自我评价以4-10条为宜,过于冗长、格式化、无个性的自我评价会喧宾夺主,使人力资源经理的注意力被分散,无法专心阅读,甚至会对自我评价部分一跳而过,使自我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更有甚者,写得不好的自我评价会使面试官不认可简历,忽视简历中工作资历的主要内容,或者不给予求职者的面试资格。篇四:自我评价示例内容简介

自我评价示例内容简介

自我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献给——

想培养一个阳光宝宝的父母

看不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按成人的想

法生活和学习的父母

不想让宝贝变成冤家的父母

本书是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坚持23年创办中国式巴学园,把西方主流教育思想应用于东方儿童教育的全面总结,是帮助父母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把握系统爱育方法的通俗读物,与畅销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一起建构了“李跃儿教育感悟丛书”。

实际上,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了解了关键期,你就了解了你的孩子,了解了孩子从小到大所有的发展模式,也就知道该怎样才能更恰当地帮助孩子。这就是最好的教育。篇五:简历内容(自我评价)sanny 地址: e-mail:

求职意向:

教育背景:

2010年9月至今 某某大学某某专业 排名:2/53平均分:85.6 绩点:8.5/10 主修课程:

实习经历:2010.07-08 福建省“海峡两岸”辩论赛 志愿者

很荣幸可以成为此次辩论赛的志愿者,台湾同胞的热情,让我感觉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的美好。在这段时间里,我主要是负责台湾清华大学辩论队的日常生

活以及相关的文件整理工作。比赛过后,我跟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2011.10.01-07 福州市大洋经典 促销员

大洋经典是福州市的奢侈品卖场,各种高端产品、奢侈品。国庆长假为了锻

炼自己的口才能力,找到了一份做食用油促销员的工作,在这个卖场里,我体会

到了与自己生活的截然不同。不过这几天下来,口才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我的视

野开阔了很多。

2012.09-11 福州市康鑫代理记账有限公司 会计

在这家公司我学习到了很多,虽然是用课余时间参与工作的,但是其中的每 一个记账所需的步骤都学习到了。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差别,只有

实践了,才能够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在生活当中。

校园经历:2010.09-2011.06 会计学系纪检部干事

会计学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办公室干事

班级文娱委员

2011.06-2012.06 校团委办公室主任

会计学系纪检部部长

班级团支书

从大一的干事到大二的部长,这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成长。当了办公室主任之

后的我,更加懂得了沉着、冷静的重要性。我一直告诉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获奖情况:2012年荣获福建省三好生荣誉称号; 2012-2013学年获得二等奖学金; 2011年荣获福建省 “海峡两岸辩论赛”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2010-2011学年获得二等奖学金 2010-2011荣获优秀班干部荣誉称号; 2011-2012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个人技能:计算机一级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

上一篇:高三语文天天练14下一篇:农业普查工作经费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