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2024-06-17

浅谈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精选8篇)

篇1:浅谈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浅谈如何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

张志刚宜阳县实验小学

摘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如何开展好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如何让学生从“逼我锻炼”向“我要锻炼”转变,这是我们体育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要解决问题,我们就要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从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能够主动走出教室,奔向操场,自由锻炼,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关键词:阳光体育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安全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下,许多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被挤没有了。如今提倡阳光体育活动,为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时机。然而,这并不等于“减负”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如果作一硬性规定,强迫学生参加,恐也不符合“减负” 的情神。因为强制学生参加,势必导致身顺心违,无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针对如何开展体育活动,我们认为学校体育教研组,应当在争得学校领导的支持的前提下,把学生吸引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争取领导支持,变可能为现实

“减负”后如何安排和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一开始,我们学校采取放的办法。觉得既然对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作出了具体规定,我们遵照执行就是了,放学后学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不管就是了,因而出现学生放学后无事可做买零食、打架、破坏公物等现象时有发生。后来多数人觉得这样不妥,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给家长和学校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于是学校就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举兴趣小组活动,或开设若干第二课堂活动,并不是“减负”后的课余时间都给体育活动,也没有什么理由非得给体育不可,为此体育教研组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关于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的规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关于“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确保体育课的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活动等有关精神,做好学校领导的工作,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给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安排必要的时间,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

二、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兴趣。而学生的体育兴趣主要是依靠长期的体育教学活动来培养的。为此,要求体育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改革教法。每教一项教材,首先要钻研此项教材的魅力所在。其次,要研究此项教材怎么教学生才爱学,才有兴趣。第三,有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如花样跳绳、器械健身、乒乓球、篮球、健美操等。只有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课虽完而兴未尽”,才能学生带着“余兴”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寻求满足。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自觉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1.教化作用。班主任的教化作用是由于班主任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班主任若能亲自参加锻炼,就能密切师生关系,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影响、教化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是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2.导向作用。班主任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开展好班级课外体育活动的先决条件之一。如在开展跳绳健身锻炼时,如果班主任能积极宣传跳绳的好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那么,学生就会积极性更高,效果更好。

3.凝聚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凝聚力的核心。在开展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因思想性格、体育兴趣、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差异,常常表现出个体的倾向性,喜欢的就锻炼,不喜欢的就不锻炼,或是参加了也不积极。为此,班主任可以用班级体的体育目标和集体荣誉来感召学生,从而形成较强的向心力。如学校举行拔河比赛,或是运动会等。这些都可通过班主任的号召,以集体的行为意识来取代个人的行为意识。使全体学生产生一种依附感和归宿感,把班级作为体现自己运动能力的集体,使学生在内心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

4.约束作用。体育锻炼苦乐相随,积极主动的从事各种体育锻炼,目前在中小学生中尚未形成。因此,搞好中小学体育工作,利用班主任的约束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班主任在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有支配的权利效应,也有无形的约束作用。这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行为准则,是无声的号令。在开展体育锻炼时,班主任通过班级集体的价值认同使学生自我约束,产生一种理应如此的心理。如全校准备跳绳比赛,班主任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训练,虽然有苦有累,但学生还是坚持

认真练习。倘若个别学生不认真,班主任用目光稍作暗示,无需批评,学生就会深感内疚和不安,警告自己要认真练习。

四、加强宣传教育,创设体育氛围

1.学校的有线广播。电教媒体、墙报、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体育的各种知识。但这种宣传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而不是空调的说教。

2.尽可能增设一些学生所喜爱的快乐体育设施。

3.组织学校领导、班主任、文化课教师及学生家长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形成一种人人热爱体育、人人参加锻炼的气氛,并发挥领导、教师与家长的榜样与示范作用。

4.通过少先队组织发动学生参加体育兴趣小组、体育特长小组等各种群众性的组织,并指导学生自已组织开展活动。

5.学校运动会等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和关心、支持学校体育的领导与社会知名人土参加。加强家长和社会对学校体育的了解与支持。这样就可以在学校形成一种强烈的体育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得到教育和熏陶,自觉积极地投身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

五、加强管理,持之以恒

把学生发动起来,把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轰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并不太难,难的是如何保持学生的锻炼热情,把课外体育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1.不要把吸引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当成是权宜之计。而应当把此项工作,作为深化学校课外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把它纳入学校体育工作整体计划,长期抓下去。

2.方便学生,让学生在想锻炼时有器材可练。为此,一是,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可以把一些轻便的体育器材发放到班级中去,由体育委员负责保管;二是,在班主任的支持与配合下,发动学生自购一些他们所喜爱的器材,如跳绳、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三是,在班主任的支持下与配合下,结合劳动教育,发动学生自制一些小器材,如沙包、键子、皮筋等。

3.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如跳绳、乒乓球、沙包掷远、投篮、纵跳摸高等,并创设本校的“体育记录”。

4.定期举办班级单项体育比赛与学校运动,层层选拔,以赛促练。但竞赛必顺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赛的机会。

5.定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班级评比,设立流动红旗。连续或累计获得几次流动红旗。凡连继或累计获得几次流动红旗者,授予“体育先进集体”的称号,并颁发奖旗与奖状。学校还可以奖励一些体育小器材。

7.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测验,使学生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体育锻炼对提高自已的体质健康水平有好处。

8.要想持之以恒地课外活动开展好,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保证安全,万不要发生重大伤害事故。二是必须得到全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支持。为此,一方面体育教研组要注意经常沟通关系,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另一方面决不能搞“体育至上”必须把握好课外活动的度,必须以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为原则。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六、充分体现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参加活动的热情

广播体操,是我国各级学校开展最持久、最有效,也是最形式化,最单一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之一,然而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意义的“自主性”,提高参加活动有热情,关键需要完善和富有成效的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也就是应包括一系列活动方式的一个均衡计划,以及活动的方法、时间安排、记分奖励制度。动员全体学生把参加充满活力的课外活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很不容易的。除学校主管门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足够的时间。在体育教师辅导和管理的同时,为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

2、教体艺〔2007〕14号文: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

3、教体艺[2006] 6号文: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4、中发[1999]9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的实施意见。

5、李振聪.阳光体育,让校园活起来[J].中国学校体育,2007,7.6、陈晓鹏.开展阳光体育要把握的几个关键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1.7、罗振宇.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1).

篇2:浅谈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前王小学:孙凤

一、为何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培养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精神、具有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民族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影响阳光体育顺利开展的几个因素

1、对“阳光体育活动”不能全面了解其本质意义

阳光体育运动要和学校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紧密相连,不是另搞一个活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其实是要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通过体育锻炼,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阳光体育运动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要通过这个运动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作为一个抓手,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硬件设施匮乏影响阳光体育活动的普及与开展。

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使品德再好,学问再大,也难以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幸福生活。现在,许多学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可学校面积一般

却没有什么变化。以至于有的学校连升旗仪式都要班级轮换,哪里还会有地方去让体育“阳光”。与此同时,我们农村地区有不少学校又缺少健全的体育锻炼设施及体育场馆。这些现实的问题将如何解决?要保证“阳光体育”的实施,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教师、相关管理人员、配套设施也必须要完善。

3、“学生安全大于天”,学生安全是阳光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学生安全这方面出现点问题,不仅会遭到当事家长的纠缠,学校整体工作也往往会遭到一票否决,在安全压倒一切的原则下,学生除了规定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外,其余在校活动时间几乎为零,甚至部分学校体育课也得不到保证,双休日学校更禁止学生来校参加活动。别说什么春游、拉练之类的活动,连个学校运动会都开得小心翼翼、心惊胆战了。

三、如何更好的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1、抓管理,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机制

(1)、学校成立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政教主任和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体育组教师为组员,全面监督检查活动落实情况。同时,成立实施工作小组,政教主任任组长,体育组长、班主任为组员,分级督促、检查活动的开展、效果等。

(2)、全体学生必须树立“增强体质、全民健身”的思想意识,以贵在参与,心身健康为目的,积极投入到阳光体育活动中去。

(3)、坚持出操,保证体育课,自觉报名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2至3项,并按时参加活动。

(4)、阳光体育应由体育特长生带头,懂体育的辅导老师全面负责实施和规划各项活动。

(5)、教导处负责安排活动内容、场地、辅导教师、时间、使用器材等有关事宜,确保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6)、由一名领导小组成员专门负责,定期自查、小结,并及时查找不足,不断完善阳光体育活动中不切实际或受种种条件限制的方案和步骤。努力提高阳光体育活动水平,使广大学生的综合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7)、加强协作、注重交流,定期不定期的开展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甚至学校之间的交流比赛,并力求活动有声有色、健康向上,以达到增强团结、增进友谊,全体参与,全体健康的奋斗目标!

2、抓好“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

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容应将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有机的结合。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在安排和编排上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要确立“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一个核心”为实施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两个基本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健康身体打下牢固基础,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可以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将“快乐体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引入体育活动,在上午和下午第二节课后组织,时间一般为30分钟,活动内容可以是游戏、舞蹈、散步、趣味活动和快乐乐园活动,这种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活跃学校气氛,能扭转沉闷的教育局面,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3、抓住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想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形成科学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途径。通过全民健身月活动、学校运动会前、后期的宣传发动工作、体育卫生知识讲座、竞赛,体育主题班会,班级小报评比、校园黑板报评比,订阅有关体育类杂志、组织收看体育类节目等形式,形成合理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强化体育意识。

4、抓特色,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各学校除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包括广播操、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跳绳、拔河以及冬季长跑等活动外,还应创设各校的特色体育品牌。因为一项特色品牌,更重要的是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达到较理想的锻炼效果,还能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比如我校的健美操就是一向特色品牌,在孙凤老师的指导下,全校学生都会做,配上音乐跳起来真带劲,不仅有朝气,而且更阳光,真像八九点钟的太阳。我校的健美操表演多次受到镇、区领导的好评。

5、体育竞赛内容与形式要体现全体参与为主题

体育项目设计和安排,要更新观念,更新形式,跟上时代的步伐,尽量安排更多更新的项目,使比赛变得多元化、全体化。可以安排一些娱乐性项目和健身性项目,如腰绕呼啦圈、简易保龄球、花样篮球、拔河、花样跳绳、乒乓球、羽毛球、溜冰等新兴项目。在组织比赛的同时,为烘托比赛气氛还可以组织场外观众进行啦啦队对抗赛,发奖时,可以模仿奥运会颁奖,升班旗、唱班歌,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和荣誉感,同时也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爱班情怀。

6、阳光体育活动应与家庭(亲子活动)、社会的群众体育活动相结合学校应把推动当地社会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开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学校体育也应与广大学生的家庭、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家长也来关心参与体育,推动社会对体育的重视。学校可以向学生家长开放场地和器材,满足他们对体育需求。学校可举行由家长参加的各种体育活动和友谊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加大投入,统筹资源

(1)、配置器材,改善场地设施。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场地、器材、经费、时间、领导的重视等五个基本条件是制约开展阳光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活动的场地、缺少必备体育器材、又缺乏教育经费的学校能解决学生的有效锻炼时间。如我校几年来购买了很多体育器材,硬化了篮球场地,铺设了炉渣跑道,基本满足了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

(2)、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资源。

改造项目需要适当的资金投入,但学校财力有限,除篮球架等部分安全系数和制作技术性较强器材尚需购买外,不少项目均可就地自备、制作、就地取材或是利用周围建筑的场地。如在练习羽毛球项目时,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有风时影响训练,我校孙凤老师就把学生带到吴林石膏矿的大厅进行训练。这样就合理利用了周围的环境设施。

(4)、转换思维、开发新功能。

体育场地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教学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根据器材特点确定其多种用途,是解决器材品种少的好办法。例如: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三

人角力、夹抛绳、跳移动绳、绳投掷、跑蛇绳、二人三足、踩龙尾等。实心球可以用来投掷,也可以用作负重物、障碍物、标志物。大场地划分成若干小场地,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使用,如足球场,小型的更适应学生活动的需要。做到活动项目新颖,丰富多彩,增强大课间活动的吸引力,真正达到人人积极参与、人人得到锻炼的目的。

六、小结

篇3:浅谈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一、树立先进而科学的体育观念, 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直接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体育教师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直接组织者, 其自身的观念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与发展。为此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树立, 这样才能为更好地落实与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组织教师集体学习, 以进一步领会阳光体育运动精神, 并通过让教师观看其他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报道等来展开交流, 以达到真正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修养与教学技巧, 这样才能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二、创设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让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活泼好动, 对各种活动情有独钟, 理应热衷于各种体育活动, 这是学生的天性所决定的。但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学生并不喜爱体育活动, 把体育课当成漫无目的的玩耍课, 并没有带给学生身心上的愉悦与健康, 使得体育课失去了学科功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传统体育活动单一、枯燥, 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方法陈旧。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信息化管理,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其中, 可以改变传统的体育运动模式, 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阳光体育氛围, 激起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激情与动力, 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让阳光体育运动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这必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并不是有声语言与肢体语言的简单组合, 而是以图片、文字、音频与视频等来传统信息。信息输出多元化, 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而且更加符合学生喜新求异好动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自然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与认可, 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我校在开展冬季长跑运动之前, 先利用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在全校学生中间开展强大的宣传工作, 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等来吸引学生, 感染学生, 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家长或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网络平台来寻求更多的体育知识, 找到自己所喜爱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打破了以往的封闭式教学, 实现了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共享, 更能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运动氛围, 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与动力。

三、组织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 让学生享受阳光体育运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样学生只有对体育活动感兴趣, 才能产生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 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室外活动, 都要着眼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要以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 设计学生所喜爱的各项体育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1. 根据学生特点安排体育活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 精力旺盛, 富有青春的活力。针对初中生的这一特点,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有一定技术的体育运动项目, 如健美操、现代舞等, 这样的活动更具青春气息, 更能体现学生的年轻与活力, 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尤其对于女生来说, 这类活动运动量较小, 更具休闲性与娱乐性, 更能激起女生参与的激情, 从而使学生享受户外阳光的美好。

2. 结合本校实情设计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需要借助于学校的体育设施与场地展开, 各学校的设施不同, 自然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也不会完全一样。教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富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活动。这样更能打造特色化体育运动, 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身体素质。

3. 结合民族特点开展体育活动。

要对传统体育运动进行改革, 突出民族特点, 来设计新鲜的体育活动, 这样既可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同时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如武术、阳光长跑等活动, 深受学生的喜爱。

四、记录下学生参与运动的身影, 让学生爱上阳光体育运动

篇4:浅谈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关键词: 农村初中 阳光体育运动 策略分析

“阳光体育运动”以国家“每天阳光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为基础,旨在将体育教学与大自然相融合,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致的基础上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1-2]。要达到“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效果,农村初中体育教师致力于充分提升体育教学与环境、与学生发展实况的契合度。通过科学、合理设计体育活动,以创新教学模式为途径组织学生全面参与体育学习,实现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最终目标。笔者经过观察和思考,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农村初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策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教师“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意识

要在农村初中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模式,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意识,只有在广大体育教师充分理解、认可该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提高体育教学发展水平。首先,学校体育教研组应充分收集“阳光体育运动”相关资料,包括国家的号召文件、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经验等;组织教师进行“阳光体育运动”教学培训,确保广大体育教师充分了解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和目的。其次,提倡体育教师制订“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计划,计划应以体育教学规律为基础,结合学生体育素质发展实况进行设定。另外,鼓励教师勇于进行“阳光体育运动”教学创新,促使其充分利用农村环境条件进行体育活动设计,以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2.以体育教学理论为基础科学设计体育运动形式

在农村初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理论进行体育形式的设计。首先,教师应明确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学目的,在体育运动形式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开展体育活动。其次,教师应关注每一种体育运动形式带来的效果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效果和问题进行同步改进,及时评价体育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另外,教师还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体育运动形式进行创新。例如,在锻炼学生耐力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可采用“丛林寻宝”等活动开展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一定的“寻宝任务”,并在由学生组成的小组间开展竞赛模式,以时间短者为胜。通过耐力锻炼的长时间慢跑或登高为途径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是结合体育教学科学理论的创新性体育运动形式。

3.利用自然地理优势提升体育运动的趣味性

“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目前广大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指导,要求体育教师将学生体育活动与大自然相融合,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3-4]。对此,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可充分利用自然地理优势进行教学创新,利用环境的隐秘性、高度、安全性及趣味性等特点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增强体育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以跑步为目的的体育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具有一定坡度的山道进行体育教学。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竞赛小组,在分组过程中保证组间差异最小化及组内差异最大化,并帮助学生根据身体素质及体育项目的擅长方面进行赛道分配;其次,对相应山坡赛带进行规划整理,保证其安全性;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竞跑任务,观察学生跑步过程中的表现,并计算每组学生及每个学生跑步所用时间。另外,对学生的竞赛过程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体测,结合教学效果进行相应改进。利用自然地势优势开展体育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还达到锻炼耐力、爆发力及爬坡跑能力的教学目的。

4.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4.1与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安排体育活动。

基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性,对与自身特性相符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新鲜感与好奇心,因此,在体育活动安排过程中,应当对不同学生不同特点充分考虑,使学生以更快速度融入体育活动当中。例如,针对学生“年轻”与“富有活力”两个特点,可适当安排健美操、现代舞等具有青春气息的体育活动,在确保运动量不超出学生承受范围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4.2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与设施,意味着在各学校场地、设施不同的情况下,体育活动内容将呈现一定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在体育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察,并与之相结合,全力开展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体育活动,在起到锻炼身体作用的同时,实现学校教学特色的展示,具有一箭双雕的体育引导意义。

4.3与民族特点相结合,开展体育活动。

在初中“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民族特点”是一个具有一定新鲜感的元素,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对这一元素加以利用实现体育运动与民族特点的相互融合。例如,教师可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武术、阳光长跑等弘扬民资精神的活动,在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同时,实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目标,具有重要的结合意义。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农村初中教学中的必修课程,对学生有计划、科学地提高身体素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在“阳光体育运动”口号的基础上,农村体育教学应适时做出相应改革,充分结合农村环境的地理优势进行体育活动教学创新。在开展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体育素质状况及安全,只有以学生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忠儒.浅谈初中阶段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J].学周刊,2015(28):210-211.

[2]陈志坚.庆阳市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调查[J].当代体育科技,2014(29):74-75.

[3]许江宁.盱眙县农村与城镇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情况对比与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5(03):289.

篇5:浅谈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引言

06年中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针对当前儿童肥胖、近视等身体素质下降的现状,提出:少年儿童体育锻炼有待加强,学校要让孩子们吹着风、晒着阳光健康地成长,进而提出了“阳光体育”这个概念。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并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吐哈教育分局积极行动,于2008年3月7日下午在外国语学校举行“迎奥运 阳光体育我能行”启动仪式。

面对这种形势,外国语学校决定:成立阳光体育领导小组,由体育组具体组织,在全校推行“阳光体育”活动。轰轰烈烈的阳光体育活动从本学期开始,在外国语学校全面实施。

一、我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1、建立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管理体系

本学期开学初,我校成立“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学校德育处、体育组具体组织,各年级组、班主任积极配合,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在全校范围内推行“阳光体育”活动。

2、形成固定的组织方法

学校规定每周星期二下午5:00——5:40为小学1-4年级“阳光体育”活动时间,6:00-6:40为小学5-6年级“阳光体育”活动时间,星期四下午6:00——6:40为7-9年级“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各部门积极配合,相互协调,保证“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任何部门、年级、班级不得占用这一时间,做与“阳光体育”无关的事情。同时,学校教务处、德育处统一行动,参与组织,学校体育组6位教师,2人一组,明确分工。为保证“阳光体育”活动质量,便于组织管理,体育组制定出“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并对活动内容与要求明细化,具体组织为:首先,学生在后操场集合,领导对各班组织情况进行简短讲评,并对学生精神面貌与活动安全提出要求;由具体负责的体育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慢跑,在慢跑中做到队列整齐、口号响亮,跑出各班的精神面貌来,跑完后体育教师讲评,对表现好的班级进行表扬,不好的批评指正,下次改进;之后学生分年级、班级带到指定场地开展游戏活动,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体育教师巡回指导,到活动时间结束,集体集合,体育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然后,各班有秩序的带回,结束本次“阳光体育”活动。

二、安全是我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保障

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学校特别强调加强安全防范,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介入游戏加以指导与控制,并做好安全防范,活动中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遵守规则,针对特殊有伤病的学生做出安全提示等,做到全程监控,保证学生安全活动。

活动中我遇到了这样一个情形,在组织篮球比赛中,一名学生在防守时经常出现拉人,推人现象,这时我马上停止了比赛,将所有学生叫过来给他们讲解篮球防守规则,这样避免在组织游戏中出现一些不能预料的偶发事件,如学生的过激行为、学生在游戏中的违规行为、活动中的意外等,同时为“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三、对我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组织方式的探讨

我校“阳光体育”的开展,给了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对学生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在“阳光体育”的组织方面我校也涌现了许多优秀活泼的组织方式,激活了“阳光体育”的活动场面。

1.主题式

由学校领导、德育处、体育组预先设定好不同的主题给各班,班主任根据主题设计本班的活动方案,体育教师负责总体组织,展开全校性、年级以及班级的体育活动。

案例:在开学初四年级组织了 “放风筝”活动。活动中有放不起风筝的学生显得特别着急,我采用了讲解示范法,先带领一名学生一起放风筝,教他放风筝的技巧,顿时就有好多学生过来向我询问放风筝的技巧,我便边讲解边示范,力求每一个学生都学会,风筝放起来了,学生开心地跳起来了,老师也愉快的笑了。

采用主题式的组织方式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到活动中来,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同时避免了教师对活动准备的不足,出现活动场面的不协调与混乱,或者有的学生忘记纪律,到处乱跑,甚至有些学生不参加活动的现象。同时更能增强学校体育活动氛围,增加同学们之间以及班与班之间的友谊。我们的口号是:“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埋怨”。2.轮换式

体育活动重在趣味性,特别是小学生,“玩”是他们的天性,有趣的体育活动能够带给学生无限的快乐,这也是决定着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关键。

采用相同年级不同内容轮换活动方式便于班主任教师对器材的发放与回收;学生活动内容比较集中,便于体育教师及班主任的组织与管理,活动内容的轮换、更新更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案例:四年级(1)班和四年级(2)班组织了拔河和足球接力相互换的组织方式,(1)班拔河,(2)班足球接力,然后互换。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的尤为积极主动,甚至有些学生不等这一项目结束就忙着准备下一个项目,活动场面热烈,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采用互换游戏的方式避免了学生活动积极性的降低,提高了活动质量。我校抓住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体育活动中适时地安排游戏轮换式来组织活动,保证了体育活动的新颖性、趣味性,充分利用了有限的体育器材及活动场地,使“阳光体育”活动生动有趣。

3.比赛式

比赛式的组织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敢于争先的精神,是提高学生兴趣,完善学生基本技术、技能的一种手段,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的组织与管理。

案例:五年级(1)班与五年级(2)班采用了班与班的篮球比赛组织方式,积极促进学生参与活动,活动中学生表现积极,兴趣高昂,展现了当代小学生的精神面貌。在我们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比赛方式的组织方法一般分为:(1)班内组织的比赛(2)班与班之间的比赛(3)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比赛。通过比赛,加强了班级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努力追求进步,提高技能等。

4.模仿式

模仿式主要针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开展。“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处在该阶段的学生积极活泼,模仿性强,喜欢表现自己,易于表现自己。在活动中教师的参与会使整个活动增添乐趣,尤其是教师在做某个动作的时候学生都会主动去模仿。这时老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领军人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积极踊跃投入其中。

案例:在六一期间我校特邀请家长一起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家长陪同孩子们一起进行游戏。游戏中学生紧紧抱住母亲去模仿母亲的动作,母亲极力保护孩子,展现了游戏活动积极向上的氛围。

以上活动方式只是我们在组织活动中比较有效、成熟的一些方式,但是各班在组织活动当中还有很多动人的组织方法,没有一一列举。在以后的工作与组织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习探讨更多的,有趣的组织方式,让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更阳光,更有趣味性,为完成分局的“2+1”工程做出更多的努力与贡献。

四、小结 我们要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这样一个有效载体的作用,采用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活动氛围,吸引全校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有效提高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共同感受体育的魅力,分享体育的快乐。我坚信:阳光下长大的孩子,一定是健康快乐的!参考文献

[1] 教体艺[2006] 6号文:教育部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

致谢:

一年的见习期即将结束,在此感谢分局领导给了我们充分发挥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感谢学校领导一年来给予我大力的支持与帮助。

篇6:浅谈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体育活动的教育观做了全新的解释,引导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关注学前儿童的培养和发展,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强调让幼儿在运动中成长,鼓励、激发、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体育运动的兴趣与需要,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然而,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师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加之,当今家庭育儿方式上也存在着一些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近来,我们通过对全园家长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0份问卷调查显示:有近60%的家庭每天安排半小时以下或从不安排孩子体育锻炼的时间,有40%的家长从未与孩子开展过亲子锻炼。

鉴于上述各种原因,我园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家园双方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让农村体育活动真正“活”起来。

一、利用乡土资源,开发运动器械

我园地处农村,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物产资源,如农田里的稻草、麦秸、棉花、高粱玉米秸、各类蔬菜瓜果;小河边枝条、树叶、竹子、芦苇、芦叶、蒲草、石块、泥土、河蚌;农家小院里的丝瓜巾、葫芦、豆类、果壳、木桩、蛇皮袋、布头、瓶瓶罐罐、各类盒子包装、轮胎等等,那么如何开发利用这些乡土资源呢?

1.全园行动,搜集材料。

我们首先对农村有哪些自然资源可利用进行梳理,然后通过发放《告家长书》向家长说明这些乡土材料的用途,让家长参与我们的“搜集八宝’活动中,再次,将搜集来的.材料进行归类:如树木系列、草系列、纸系列等。目前,收集废旧物品已成了我园教师、家长和幼儿的自觉行为。

2.全园参与,制作器械。

为让这些乡土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我园开展了“教师户外体育玩具制作评比”和“家长户外体育玩具评比”以及“大手牵小手”等自制玩具活动,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制作了丰富多彩的运动器械。如:用布做成布飞碟,用油漆罐做成高跷,用木板和木棍做成小推车,用竹子制成竹梯……这些运动器械的开发,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了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体现了乡土运动器械多样化和生活化得特点。

二、利用运动器械,提高锻炼实效

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械是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每一种运动器具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如绳、沙包、小推车、布飞碟、竹梯等,我们在熟悉了各种运动器械的功能和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后,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设计投放运动器械,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实效。在一次,检查晨间身体锻炼时,我看到这样一个活动现场:各班老师都在按计划组织孩子们进行身体锻炼,巧的是,那天大、中、小都安排了“玩梯子”的游戏,可尴尬的是三个不同年龄班的孩子都在事先摆好的竹梯上爬来爬去……大约2分钟,大班“爬梯子”的小朋友早已换了另一种器械,有的干脆与旁边的小朋友玩闹……试问:这样的“玩梯子”游戏对孩子的体能锻炼又有何实效呢?其功能和价值是可想而知的。

晨炼中“玩梯子”这“一刀切”的做法,应引起我们的反思:教者对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既没有考虑不同年龄班孩子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也没有考虑这游戏的设置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是否对“增强幼儿的体质”有益,看似形式上的热闹,但没有达到锻炼的实效。那么如何来改变这样现状?又如来有效利用这一运动器械呢?

具体做法:根据不同年龄班特点投放材料,让运动器械发挥应有的功能。同样的“玩梯子”游戏,投放的是同一种材料――竹梯子。在小班我们可以设置有趣的角色性强的游戏,如《乌龟运粮》让小班幼儿背上沙包当“粮食”,在竹梯上爬来爬去“运粮食”,小班幼儿会依赖材料的支持很有兴趣,而且善始善终地“运粮”。而中大班孩子他们的动作发展与小班孩子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他们再玩“梯子”时,可增强一些动作难度。如:用轮胎垒高增强爬梯子的难度,或在梯子上设置一些障碍,促使幼儿不断挑战自我,挑战体能。以满足不同年龄班幼儿运动经验的提升,运动能力的发展。

三、关注个体差异,促进体能发展

1.面向全体,分层推进。

由于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潜能和个性特征,即使在同一个班级,幼儿动作发展的水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活动组织中,教师如果一味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往往是能力强的幼儿会因活动难度过低而缺乏兴趣,而能力弱的幼儿也会因活动难度过高而缺乏自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做到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全面理解本班幼儿的能力差异,性别差异,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分层指导,如在一次中班体育活动《小猴运果子》执教中,教师将幼儿分成了3队,第一次请全体幼儿在固定的“20厘米小河”上探索跨跳,第二次,请幼儿分组跨过“30厘米的小河”去摘果子,第三次,请3队幼儿跨过“40厘米的小河”比赛摘果子,看谁那对果子摘得多,而最终的结果是,跨过的幼儿很快就跨过了“40厘米的小河”并摘到了果子,而跨不过去的幼儿则掉到了“河里”,情绪顿然低落下来。能力弱的幼儿甚至想退出游戏,要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并获得成功感的目标就不能很好地达到。

针对上面这个活动,教师可分步让幼儿练习。第一步,让幼儿按现有水平进行练习,容易达到要求,不给幼儿难练得感觉,从动作和心理上给幼儿以一定的余地,第二步,启发引导幼儿向高一要求发展,活动中可设置几组不同宽度的“小河”,(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让幼儿自由选择,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小河”练习跨跳,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要增加宽度。对幼儿的选择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引导,如对选择比较简单的幼儿给予肯定和支持,对选择有一定难度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赞赏,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种选择与练习,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充分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幼儿体能发展。

2.鼓励支持,积极评价。

幼儿年龄小,缺乏正确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更多取决于成人,特别是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关注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话语与幼儿交流。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弱的幼儿,要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努力创设宽松、安全的心理氛围。如“来,老师扶着你,你一定能走过去”“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这次一定会成功”……同时我们还通过评比“运动小健将”“跳绳小能手”“活泼勇敢星”等手段来激励幼儿。这样让幼儿生活在充满自信的氛围中,积极锻炼,愉快游戏,提升经验,不断提高幼儿运动能力。

篇7: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

考察学生实际,体育兴趣不高往往是学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学生的体育兴趣主要是在常规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的。体育教学中的科学指导对培养学生兴趣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就要深入钻研教材,不断创新,认真改革教学方法。对任教的每一节课,首先要钻研该课程内容的魅力所在;其次,要研究教学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展示,学生才乐于接受;第三,有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如踢毽子、跳绳、拔河、跳皮筋、跑城、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我们东北冬季足球、、打雪仗、滑冰等。第四,要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来进行,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教师把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才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作为我们一线体育教师要必保“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生活一辈子”。

我校要把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体活动与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有机结合起来。要成立各类运动队和体艺活动小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训练和竞赛,加强体育人才培养,我校组建一个田径队、一个篮球队,坚持常年训练。学校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特别是农村中学是培养体育世界冠军的摇篮,上级部门要开展各种比赛活动来刺激阳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动力,有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竞技水平。通过更加广泛的群体、竞赛活动形式,夯实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通过

篇8:在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1.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和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更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有了健康的体魄,就能为祖国和人民作更大贡献,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但全国第五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这一结果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广泛关注,青少年健康状况下滑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关键时刻。阳光体育运动无疑是一剂良药,将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促进高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体师生参与的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

2.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

当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不是很高,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显示: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有24.8%的学生基本不锻炼,有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74.6%的学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够造成的,有28.9%的学生认为他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2007年4月笔者对广西8所成人和高职院校1000名学生进行了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发现:一周活动3次以上的男生只有24.71%,女生只有12.20%;每次活动时间1小时以上的男生为32.17%,女生为14.02%。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次数和时间远远达不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要求,尤其是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和时间明显比男生少。如何鼓励大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对的重要问题。

2.1 体育课增设具有地方特色和新兴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根据高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时,应把“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不但要考虑学生在校学习的需要,而且要考虑适应社会的需要;不但要选择传统的优秀教学内容,而且要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和新兴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形成学校和地方阳光体育运动特色。新兴体育项目迎合了当代大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需求,对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如广西部分高校体育课开设的气排球项目,是近年来社会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娱乐项目,是一项具有减重、减速、降低网、缩小场地、适当放宽规则又保留传统排球特征的竞技健身性的大众化体育运动,具有很高的竞技健身与娱乐观赏价值,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对我院2006、2007年级3116名学生选择上课内容统计显示,第一个学期通过教师对气排球项目的介绍,2006级有15%、2007级有18%的学生选择此项目;第二学期经学生的互相传递信息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2006级有27%、2007级有29%的学生选择此项目,两学期平均2006级有21%、2007级有23%的学生选择该项目,它特别吸引那些没有体育特长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有排球基础的学生可起到骨干作用,因而大大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兴趣。

2.2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不足。为了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让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掀起全体学生健身运动的高潮,高校应做到: (1) 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并逐渐形成制度,使每一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在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爱好,探索学生感兴趣,有民族特色、学校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锻炼的热情,督促那些锻炼意识差的学生投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使上课内容的消化理解在课外得以实现,真正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2) 发挥学生体育社团、协会的功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各项目体育协会是由具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性业余团体,它以共同的观念、追求目标为基础,以体育运动为活动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体育协会种类繁多、活动内容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体育协会参与的自主性和协会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锻炼氛围,使体育协会成为当前和未来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体育社团、协会的作用和功能,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协会的支持、管理和指导。同时,学生体育社团、协会要加强自身的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体育社团、协会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3 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营造校园体育锻炼氛围。

体育文化艺术节是一种新型校园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较广,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益于营造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高校应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艺术节这种组织形式进一步拓展开设竞赛项目的空间,竞赛项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避免过分竞技化和只有少数人感兴趣的现象;大量引入趣味性强、时代性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操作简单、大众性的体育娱乐项目,扩大直接参赛人数,使更多的人能够从参与竞争中体验体育带来的乐趣,以及竞赛中体现出的体育精神。 (1) 对田径进行调整,保留具有观赏性较强、学生喜欢的项目,如100米、跳高这些项目,这类项目虽然技术难度大,但具有鲜明的竞技性,感观刺激性强,是体育运动的精髓所在,体现了人类不断自我挑战的精神。 (2) 把技术性强、难度大的项目删除,如跨栏跑、标枪等,保留传统田径运动会的常规项目,以竞技运动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参与比赛。 (3) 增设师生喜闻乐见、趣味性强的体育集体竞赛项目,如24人“勇往直前”70米跑、“10×200米接力赛”、“集体跳长绳”、“篮球定点投篮”等项目,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4) 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投绣球、踢毽子、三人板鞋、拔河等,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 (5) 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历史和现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营造校园体育锻炼氛围。

2.4 拓展运动休闲形式,丰富学生的节假日体育生活。

运动休闲形式可丰富节假日体育活动。高校运动休闲是指学生利用余暇时间,为达到娱乐、健身而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参加由学校或班级、个体组织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运动休闲是人们抱着自我完善、自我充实的自觉态度,积极、主动地追求和享受体育乐趣的一种体育活动方式。它具有自主性、娱乐性、创造性、新奇性和群体性等特点。运动休闲可以丰富节假日的体育生活,是一种由学校过渡到社会的运动方式。经常参加运动休闲活动可以在良好的运动环境中做轻松的健身运动,进行广泛的人际交往,达到强身健体、放松心情、增进健康、调节情绪的作用。体育教育不仅要充分利用校内体育设施,还要有效地利用校外的资源;不仅要重视校内的课外体育活动,还要抓好学生节假日的体育活动。教师要转变体育教育观念,突破课堂的局限,适当地开展郊游、登山、游泳、徒步旅行、骑自行车等休闲和有氧运动方式,通过与大自然的充分接触,实现对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磨练,汲取大自然的精髓与力量,激发热爱人生的信心与勇气。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运动休闲这种积极、健康、文明和科学的休闲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运动。培养学生运动情趣,使学生在节假日能轻松快乐地参与运动锻炼,将运动休闲贯穿终身。

3. 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对在高校中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应积极保障体育活动开展的各项基础条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时间,科学、合理、有创造性地安排活动内容;应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将校内体育活动扩展到校外,延伸到节假日,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再次掀起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潮,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中发[2007]7号.

[2]教育部官员解读阳光体育运动[J].校长阅刊, 2007.7-8.

[3]刘海元, 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 2007, 11 (14-8) .

上一篇:中医眼科学基础下一篇:泌尿系统答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