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微课程比赛文件

2024-06-15

全国微课程比赛文件(精选7篇)

篇1:全国微课程比赛文件

附件: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规程

为贯彻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有关“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要求,组织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特制定发布此竞赛规程:

一、大赛宗旨

——此项赛事着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职业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重点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此项赛事着力搭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创新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方式,重点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此项赛事着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点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机制、新方式和新模式。

二、组织机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三、参赛对象

全国中高等职业院校教师

四、比赛内容

本次比赛分为公共基础类和专业技能类两大类,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两组别。

1.公共基础类。主要指职业院校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法律基础、德育、历史、艺术 2.专业技能类。主要指教育部2010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欣赏、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程。

目录》和2004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各类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

参赛教师参照公共基础类和专业技能类两大类专业及课程,选取有关的知识点或技能点,按照微课技术规范和标准录制微课,同时允许在两大类课程之外选题,制作微课并参赛。

五、参赛方式

1.组织形式。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参赛报名形式主要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同时接受教师个人经单位同意报名参加比赛。以学校为单位参赛需指定一名校级负责人,负责组织本校教师参赛。

2.竞赛网站。大赛参赛报名、参赛作品提交和获奖成果发布均在“中国职业教育视频课程网”()进行, 有关比赛的通知、公告、规程、技术规范及评审规则等均在本网站及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同步公布。

3.报名方式。报名分学校报名和教师报名两个部分。

(1)学校报名:参赛学校负责人登陆“爱技能网”,注册成为网站会员,进入“微课大赛专区”,下载学校参赛报名表,填写加盖学校公章,扫描成图片后,通过网站上传,完成学校报名流程。

(2)教师报名:学校负责人完成学校报名后,教师直接登陆“爱技能网”注册成为网站会员,按要求填写个人参赛报名表,提交参赛作品、教学设计、课件等。

六、比赛阶段

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分为启动与立项、培训研讨与作 1.启动与立项阶段。2015年3月-5月,各参赛职业院校或教师可品提交、评审与表彰三个阶段。

通过“中国职业教育视频课程网”()注册报名,填写参赛报名申报书,确定参赛作品选题。每个参赛学校参赛教师数量不限,每位参赛教师限提交一份参赛作品。在此期间,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会议解读大赛规程、技术规范及报名组织事项等。

2.培训研讨与作品提交阶段。2015年6月-8月,大赛组委会将组织开展微课教学设计、微课制作技术等培训和研讨,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制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参赛作品的质量。参赛作品统一在线提交至“中国职业教育视频课程网”()。

3.评审与表彰阶段。2015年9月-10月,大赛作品提交后,网上公开展示,大赛组委会将参照参赛作品点击率等情况,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并对评审出的优秀作品及参赛学校或教师进行表彰。

七、奖项设置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设优秀组织奖和参赛作品奖,分别予以奖励。

1.优秀组织奖:面向各参赛院校,根据参赛教师人数、参赛作品质量等评选优秀组织奖,分别予以奖励。

2.参赛作品奖: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公共基础类和专业技能类分别按照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优秀奖若干的比例进行评选表彰。

八、其他要求

1.大赛指定网站为“中国职业教育视频课程网”(),只接受参赛作品在线提交,不接受光盘报送,参赛作品不收取评审费。2.参赛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参赛者须同意授权赛事主办方享有3.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网络传播权。所有参赛作品向社会免费开放,主办方授权相关单位享有专属出版权,出版后,原创者有署名权及获得报酬权。

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一律取消参赛资格,责任后果自负。

九、联系方式

赛事联系人:轩照振(***)

孙林营(01052452581)

赛事专用邮箱:vikeds@126.com 赛事交流QQ群:171096589

[大赛技术规范、报名表等请登录“中国职业教育视频课程网”下载。网站地址:]

篇2:全国微课程比赛文件

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 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分中心、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更好地建设“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这一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的平台,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以下简称“网培中心”)定于2014年3月启动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本届比赛分学科领域,按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初赛由各院校组织,复赛由省级区域内的教育行政部门、高师培训中心或有关院校等主办,初赛、复赛和各学科领域的决赛在2015年5月前结束。2015年5—8月为全国决赛阶段。网培中心将与有关单位和组织共同举办按学科领域的比赛,比赛通知、方案及评选事宜陆续在网培中心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站公布。比赛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组织专家对选手及其作品进行评选,对获奖选手及优秀赛事组织单位予以表彰。

请有关单位认真组织,广泛发动,积极为高校教师参赛创造条件。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篇3:全国微课程比赛文件

早在2006年11月, 国家正式启动了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计划, 明确了在全国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其中任务之一就是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2007年4月9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高厅函[2007]25号) , 通知中说:“我部将在前几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 启动新一轮的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2010年和2011年中央财政分两批安排经费启动了约30个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 重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2012年5月21日,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 (2012) 2号】中提出, “十二五”期间, 教育部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 通过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5 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经过一系列的投资和建设, 高职教育常规的课程教学模式依然单调, 课程教学单元依然复杂和庞大, 学习资源依然过于简陋, 学习方式仍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学生的需要。微课无疑是更加符合职业教育学习资源, 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技术手段。但是, 与普通教育相比, 高职教育微课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处于滞后的状态。主要表现在非正式学习环境建设重视不够, 微课研究和开发不普及, 没有开展微课相关的基础性工作, 关于微课开发的人力、资源和技术都处于萌芽阶段。为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搭建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 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于2013年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比赛得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高校教师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响应, 全国共设31个省级赛区, 全国参与比赛的高校超过1 600所, 参赛选手12 000多人。自2014年起, 单列了高职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推动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决定2014年3月至9月启动第二届高职微课教学比赛。

2 全国高职教师微课教学比赛对微课的定义

按照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定义,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2012年11月) 。第一, 这一定义明确了微课的呈现形式是视频, 并且是数字视频, 格式有明确的要求。第二, 微课所涉及的内容只能是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在一个微课中不能包涵综合性知识或系列化课程, 教学环节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第三, 微课的内容要简短和完整, 不能有缺失, 比赛要求微课时长在10~20 min。第四, 比赛强调的是“教学活动”, 也就是说微课要记录教学过程, 内容要制作国家课程标准和明录中有关的课程教学, 一般要有教师的上课或讲解。第五, 比赛侧重比教学, 而不是单一的比数字技术, 要在表现教师教学功夫的基础上, 表现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可以用“数字微课”来定义这个特定形式的微课, 总结起来就是:以视频为呈现形式, 记录一个教学环节, 时长不超过20 min, 内容与课程相关, 突显教学艺术, 兼顾教育技术。

3 微课的设计

3.1 微课选题

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重要性、独立性、代表性, 综合考虑微课的选题。作为微课教学比赛的选题, 教学内容要尽可能地代表课程的特点, 要选择能展现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的内容, 要选择适用于教育技术手段的内容, 并在规定时长内能完成的教学内容。微课内容包括教学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活动类等。根据内容确定微课模式, 现有的微课模式有:屏幕讲解式, 教学现场式, 情景剧式。第一, 屏幕讲解式就是教师事前准备好课件, 在个人计算机上对着屏幕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使用录屏软件录制视频, 一般没有学生参与。这种模式适用于理论课或解题课等内容, 特别是适用于软件类的教学。第二, 教学现场式就是以课堂或实训室里的教学活动为主, 主要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参与过程, 适当加上课件、其他视频或画片等辅助资源所构成的微课。这种模式适用于师生互动式教学, 能够很好地表现教师的教学艺术。第三, 情景剧式是把教学内容编成情景剧, 通过拍摄有故事情节的内容完成微课制作。这种模式适合于情景启发、案例说明、岗位操作类教学内容。在选题上不能沿用课程名称, 以防造成题大内容小的问题, 更不能造成“文不对题”的问题。对于简单的知识点不适宜制作微课, 更不能不加设计, 对着现有的PPT进行讲解和录屏。

3.2 微课教学设计

这种设计要对微课教学进行完整的设计, 确保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思路清晰, 方法得当, 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合理。微课的教学设计更加强调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1]。对于屏幕讲解式的微课要设计好课件的运用, 要考虑背景音乐的设计, 必要时要考虑加入手写板的设计。教学现场式微课要注意设计好特点突出的教学法, 如案例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竞赛教学法、探究法等等。特别是教学设计中要周密考虑教育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 如课件的使用, 黑板的使用, 教学器材的使用, 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情景剧式的微课要将教学内容设计到剧本里去, 既要考虑教学效果又要考虑剧情, 防止出现失去教学性或失去情景性的偏差问题。可以考虑将教学放在职业岗位现场, 将教学与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微课教学比赛的教学设计基于两个基本思想, 一是微课制作的目是比赛, 要将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媒体、教学特色和教师风采表现的淋漓尽致。二是微课教学设计要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比如说情景剧式微课的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都很高, 需要一个类似制作微电影的团队才能完成。微课的拍摄和后期制作需要强大的物质条件, 如演播室、录播教室、非线性编辑和相当数量的素材。因此, 学校在申报微课比赛时要考虑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 微课的构成及素材

4.1 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没有固定的软件平台, 现在多以微软的Power Point为主。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性。课件知识内容要正确无误, 文字表达清晰。PPT的内容要清晰, 不得有模糊或误解。二是艺术性。平面艺术设计合理, 符合艺术要求。版面的布局要合理, 一个版面的字数不宜过多, 字号要适中。PPT设计时要考虑投影机的环境, 特别是要注意银幕的亮度。三是媒体技术。文本、概念图、图片、动画、视频等运用合理。PPT的配色要合理, 同一个PPT的配色方案要统一。对于教学现场PPT效果差的情况可采用后期抓屏的办法来弥补, 但是很难做到镜头切换自然。

4.2 教学视频

在拍摄教学视频时, 用光、取景、机位、镜头焦距等都很重要, 正确的拍摄不但会给人一种视频享受, 也会能够明确交待和表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微课教学过程中, 会有更多的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 教师要操控课件、多媒体控制台、现场教学设备和实验设备。这就需要视频拍摄有更周密的思考和准备, 对于复杂局部的教学现场至少需要三台摄像机。因为现场灯光的和银幕的冲突, 教学现场的课件实拍效果一般不好, 建议后期编辑时通过格式转换或抓屏获取视频素材, 然后再加入到教学视频中。对于课件或电脑屏幕中的细节内容, 可采用缩放关系帧的办法让教师机屏幕上的细节放大给观众看。对于PPT模式的微课, 一般不需要采用画中画的办法出现教师的讲解镜头, 对于必须的镜头也可以采用全屏显示的办法。的口语表达至关重要, 语言的规范性, 语音语调的适合性, 语速与节奏的适合性, 语言的丰富性。

4.3 其他素材

微课片头片尾、微课后期配音、微课字幕、微课背景音乐等。

5 微课的视频制作

首先, 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好, 在视频素材中, 教师的语音效果非常重要, 语音、语调、语速, 还有教师的体态表情, 这些对评委的影响都非常大。另外, 在视频录制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录音的质量和录音环境的设置。不要出现音量过小、背景噪音大、混响时间过长、高低频不平衡等问题。必要时可做后期配音。

其次, 教师在录制微课时要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合理灵活使用课件、多媒体操控台、银幕、教学仪器和操作设备等。充分发挥教育技术手段对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作用。

第三, 教师的站位、发型、服饰、化妆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 切忌不能小视这些问题。有的教师站位偏离讲台中央, 有的教师站在背景有黑板边缘或银幕边缘的地方, 录像后效果很不美观。发型、服饰、化妆等都要庄重平淡, 不能因这些因素引起学生或评委对教师的特殊注意。

第四, 摄像时应注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拍摄, 同时也要对整个课堂或教学现场有个交待。不要运用大特定镜头, 对于教师或学生使用中焦距足够交待清楚镜头中的主体。镜头中的主体要随着教师的教学内容转换, 这就要求拍摄者要对教学活动要充分的了解。教学现场的教师、学生、黑板、课件、银幕、仪器设备镜头切换时要注意视角和视距的合理性, 防止给观众带来视觉反差或方位误解。

第五, 微课拍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在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会议报告厅、演播室等。但是, 事先要注意声光的环境条件, 比如:光的照度要达到摄像的要求, 光的色温要符合要求, 不得有其它光源的抗干扰, 要注意教学现场光源的合理使用。教学现场最好有隔音和吸音材料的墙壁, 以保证无抗干扰和回音过大。

微课视频制作前的教学准备要周密而全面。首先, 主讲教师要对自己的授课内容了如指掌, 要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以应对较为严格的视频录制。第二, 教师要对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做好检查, 必要时要事先运行一下。第三, 拍摄场地要选择没有声光干扰的教室或报告厅, 要防止产生突发的干扰。拍摄现场要事先考查光的照度和建筑隔音问题, 还要考虑拍摄现场的温度和风速, 防止给师生带来不适。第四, 要事先向学生通报录制微课, 让学生做好课程预习, 同时准备好服装和打扮。

6 全国高校教师微课比赛评分方案

比赛要通过初赛 (校赛) , 复赛 (省赛) 和决赛 (国赛) 三个层级, 决赛评分方案是“作品规范”:10分, “教学近排”:35分, “教学效果”:35分, “网络评价”:20分。

7 全国高校教师微课比赛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 技术要求高, 制作难度大, 学校技术装备不足, 参赛教师要求高, 外包工作复杂。

第二, 参赛作品容易雷同, 学科和知识点分布不均, 导致微课与传统教学视频相似。

第三, 比赛要求的微课带有明显的传统授课的色彩, 从课程导入到进入讲授, 时间依然很长, 内容依然复杂, 并不利于碎片化学习, 与微课的基本概念有偏离。

第四, 微课功能定位偏向于教师专业发展, 而忽视对学生学习的支持[2]。

第五, 以赛促教效果不显著。比赛对促进微课在高职院校内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但是, 目前因为缺乏机制体制的建设, 微课资源的普及和利用依然存在障碍, 参赛获奖的优质微课资源并不能很好的利用, 也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各学校和教师进一步发挥微课在当前时代中的作用。

8 对策

8.1 打好基础, 做好常规教学

微课教学比赛的出发点是提高教学质量。应把提高学校专业建设质量, 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放在首要位置。目前情况下要做好本校数字资源开发与利用, 做好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目前尚不能夸大微课的教学作用和引领作用, 要稳步推进, 重抓基础。

8.2 提高教学团队素质

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是微课开发与利用的关键,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 重视教学课件的普及和提高。比如, 应做好教学设计, 完善教学课件,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做好多媒体素材制作和管理等基础工作。

8.3 加大新型教育技术装备的力度

微课制作需要硬件技术条件, 这些条件在过去的高职院校建设中并没有完整配套, 如果在原有普通的多媒体教室录制微课, 就会出现噪音干扰、投影机光干扰、混响时间过长、背景墙不协调等问题。因此, 参加比赛的微课制作应具有如下技术条件:微课制作工作室、演播室、录播教室、高配置计算机、交互式触摸教学平板、媒体服务器等。

8.4 处理好参赛和常规教学的关系

以赛促教是高职教师微课比赛的目的。各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不搞形式化和突击活动。微课虽小, 但制作成本不低, 加上参赛的驱动力, 对学校的正常教学有压力。建议学校开展有计划的微课开发活动, 组成制作小组, 做好教学和比赛两不误。正确处理微课的建设与应用的关系[3], 通过参加比赛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素质。

8.5 加强微课开发的校企合作

微课开发涵盖了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微课开发全过程的校企合作可以开发出更加符合职业岗位的微课, 在微课制作环节上也可以考虑让企业参与, 从而解决微课制作所需的人力和物力。

总之, 微课是一种数字资源, 比赛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微课教学水平, 为加速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4 (4) :33-35.

[2]胡铁生, 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2) :5-13.

篇4:全国微课程比赛文件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微课推广研究”,项目编号:JG14EB077。

【作者简介】

1.杨明(1959-09),男,湖南省长沙人,大连职业教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研究。

2.李戈文(1967-06),女,河北省北戴河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研究。

【摘要】 微课教学对于数字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办学模式都是一个变革。即全国高校教师微课比赛后,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于2014年3月举办了首届全国高职微课教学比赛。比赛得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高校教师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响应,极大地推动了微课在高职院校的普及和推广。为了参加这个比赛,我们应了解微课的定义,掌握微课教学设计和微课制作的相关技术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数字资源建设水平。

【关键词】高职教育;微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a)-0000-00

1.全国高职教师微课教学比赛的背景

早在2006年11月,国家正式启动了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计划,明确了在全国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其中任务之一就是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2007年4月9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7]25号),通知中说:“我部将在前几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启动新一轮的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2010年和2011年中央财政分两批安排经费启动了约30个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重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2012年5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通过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经过一系列的投资和建设,高职教育常规的课程教学模式依然单调,课程教学单元依然复杂和庞大,学习资源依然过于简陋,学习方式仍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学生的需要。微课无疑是更加符合职业教育学习资源,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技术手段。但是,与普通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微课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处于滞后的状态。主要表现在非正式学习环境建设重视不够,微课研究和开发不普及,没有开展微课相关的基础性工作,关于微课开发的人力、资源和技术都处于萌芽阶段。为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搭建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于2013年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比赛得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高校教师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响应,全国共设31个省级赛区,全国参与比赛的高校超过1600所,参赛选手12000多人。自2014年起,单列了高职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推动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决定2014年3月至9月启动第二届高职微课教学比赛。

2.全国高职教师微课教学比赛对微课的定义

按照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定义,“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012年11月)。第一,这一定义明确了微课的呈现形式是视频,并且是数字视频,格式有明确的要求。第二,微课所涉及的内容只能是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在一个微课中不能包涵综合性知识或系列化课程,教学环节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第三,微课的内容要简短和完整,不能有缺失,比赛要求微课时长在10-20分钟左右。第四,比赛强调的是“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微课要记录教学过程,内容要制作国家课程标准和明录中有关的课程教学,一般要有教师的上课或讲解。第五,比赛侧重比教学,而不是单一的比数字技术,要在表现教师教学功夫的基础上,表现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我们可以用“数字微课”来定义这个特定形式的微课,总结起来就是:以视频为呈现形式,记录一个教学环节,时长不超过20分钟,内容与课程相关,突显教学艺术,兼顾教育技术。

3.微课的设计

3.1 微课选题

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重要性、独立性、代表性,综合考虑微课的选题。作为微课教学比赛的选题,教学内容要尽可能地代表课程的特点,要选择能展现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的内容,要选择适用于教育技术手段的内容,并在规定时长内能完成的教学内容。微课内容包括教学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活动类等。根据内容确定微课模式,现有的微课模式有:屏幕讲解式,教学现场式,情景剧式。第一,屏幕讲解式就是教师事前准备好课件,在个人计算机上对着屏幕边演示课件边讲解,使用录屏软件录制视频,一般没有学生参与。这种模式适用于理论课或解题课等内容,特别是适用于软件类的教学。第二,教学现场式就是以课堂或实训室里的教学活动为主,主要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参与过程,适当加上课件、其它视频或画片等辅助资源所构成的微课。这种模式适用于师生互动式教学,能够很好地表现教师的教学艺术。第三,情景剧式是把教学内容编成情景剧,通过拍摄有故事情节的内容完成微课制作。这种模式适合于情景启发、案例说明、岗位操作类教学内容。在选题上不能沿用课程名称,以防造成题大内容小的问题,更不能造成“文不对题”的问题。对于简单的知识点不适宜制作微课,更不能不加设计,对着现有的PPT进行讲解和录屏。

3.2 微课教学设计

这种设计要对微课教学进行完整的设计,确保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合理。微课的教学设计更加强调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1】。对于屏幕讲解式的微课要设计好课件的运用,要考虑背景音乐的设计,必要时要考虑加入手写板的设计。教学现场式微课要注意设计好特点突出的教学法,如案例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竞赛教学法、探究法等等。特别是教学设计中要周密考虑教育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如课件的使用,黑板的使用,教学器材的使用,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情景剧式的微课要将教学内容设计到剧本里去,既要考虑教学效果又要考虑剧情,防止出现失去教学性或失去情景性的偏差问题。可以考虑将教学放在职业岗位现场,将教学与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微课教学比赛的教学设计基于两个基本思想,一是微课制作的目是比赛,要将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媒体、教学特色和教师风采表现的淋漓尽致。二是微课教学设计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比如说情景剧式微课的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都很高,需要一个类似制作微电影的团队才能完成。微课的拍摄和后期制作需要强大的物质条件,如演播室、录播教室、非线性编辑和相当数量的素材。因此,学校在申报微课比赛时要考虑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微课的构成及素材

4.1 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没有固定的软件平台,现在多以微软的PowerPoint为主。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性,课件知识内容要正确无误,文字表达清晰。PPT的内容要清晰,不得有模糊或误解。二是艺术性,平面艺术设计合理,符合艺术要求。版面的布局要合理,一个版面的字数不宜过多,字号要适中。PPT设计时要考虑投影机的环境,特别是要注意银幕的亮度。三是媒体技术。文本、概念图、图片、动画、视频等运用合理。PPT的配色要合理,同一个PPT的配色方案要统一。对于教学现场PPT效果差的情况可采用后期抓屏的办法来弥补,但是很难做到镜头切换自然。

4.2 教学视频

在拍摄教学视频时,用光、取景、机位、镜头焦距等都很重要,正确的拍摄不但会给人一种视频享受,也会能够明确交待和表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微课教学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教师要操控课件、多媒体控制台、现场教学设备和实验设备。这就需要视频拍摄有更周密的思考和准备,对于复杂局部的教学现场至少需要三台摄像机。因为现场灯光的和银幕的冲突,教学现场的课件实拍效果一般不好,建议后期编辑时通过格式转换或抓屏获取视频素材,然后再加入到教学视频中。对于课件或电脑屏幕中的细节内容,可采用缩放关系帧的办法让教师机屏幕上的细节放大给观众看。对于PPT模式的微课,一般不需要采用画中画的办法出现教师的讲解镜头,对于必须的镜头也可以采用全屏显示的办法。的口语表达至关重要,语言的规范性,语音语调的适合性,语速与节奏的适合性,语言的丰富性。

4.3 其它素材

微课片头片尾、微课后期配音、微课字幕、微课背景音乐等。

5.微课的视频制作

首先,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好,在视频素材中,教师的语音效果非常重要,语音、语调、语速,还有教师的体态表情,这些对评委的影响都非常大。另外,在视频录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录音的质量和录音环境的设置。不要出现音量过小、背景噪音大、混响时间过长、高低频不平衡等问题。必要时可做后期配音。

其次,教师在录制微课时要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灵活使用课件、多媒体操控台、银幕、教学仪器和操作设备等。充分发挥教育技术手段对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作用。

第三,教师的站位、发型、服饰、化妆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切忌不能小视这些问题。有的教师站位偏离讲台中央,有的教师站在背景有黑板边缘或银幕边缘的地方,录像后效果很不美观。发型、服饰、化妆等都要庄重平淡,不能因这些因素引起学生或评委对教师的特殊注意。

第四,摄像时应注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拍摄,同时也要对整个课堂或教学现场有个交待。不要运用大特定镜头,对于教师或学生使用中焦距足够交待清楚镜头中的主体。镜头中的主体要随着教师的教学内容转换,这就要求拍摄者要对教学活动要充分的了解。教学现场的教师、学生、黑板、课件、银幕、仪器设备镜头切换时要注意视角和视距的合理性,防止给观众带来视觉反差或方位误解。

第五,微课拍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在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会议报告厅、演播室等。但是,事先要注意声光的环境条件,比如:光的照度要达到摄像的要求,光的色温要符合要求,不得有其它光源的抗干扰,要注意教学现场光源的合理使用。教学现场最好有隔音和吸音材料的墙壁,以保证无抗干扰和回音过大。

微课视频制作前的教学准备要周密而全面。首先,主讲教师要对自己的授课内容了如指掌,要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以应对较为严格的视频录制。第二,教师要对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做好检查,必要时要事先运行一下。第三,拍摄场地要选择没有声光干扰的教室或报告厅,要防止产生突发的干扰。拍摄现场要事先考查光的照度和建筑隔音问题,还要考虑拍摄现场的温度和风速,防止给师生带来不适。第四,要事先向学生通报录制微课,让学生做好课程预习,同时准备好服装和打扮。

6.全国高校教师微课比赛评分方案

比赛要通过初赛(校赛),复赛(省赛)和决赛(国赛)三个层级,决赛评分方案是“作品规范”:10分,“教学近排”:35分,“教学效果”:35分,“网络评价”:20分。

7.全国高校教师微课比赛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技术要求高,制作难度大,学校技术装备不足,参赛教师要求高,外包工作复杂。

第二,参赛作品容易雷同,学科和知识点分布不均,导致微课与传统教学视频相似。

第三,比赛要求的微课带有明显的传统授课的色彩,从课程导入到进入讲授,时间依然很长,内容依然复杂,并不利于碎片化学习,与微课的基本概念有偏离。

第四,微课功能定位偏向于教师专业发展,而忽视对学生学习的支持【2】。

第五,以赛促教效果不显著。比赛对促进微课在高职院校内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但是,目前因为缺乏机制体制的建设,微课资源的普及和利用依然存在障碍,参赛获奖的优质微课资源并不能很好的利用,也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各学校和教师进一步发挥微课在当前时代中的作用。

8.对策

8.1 打好基础,做好常规教学

微课教学比赛的出发点是提高教学质量。应把提高学校专业建设质量,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放在首要位置。目前情况下要做好本校数字资源开发与利用,做好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目前尚不能夸大微课的教学作用和引领作用,要稳步推进,重抓基础。

8.2 提高教学团队素质

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是微课开发与利用的关键,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重视教学课件的普及和提高。比如,应做好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做好多媒体素材制作和管理等基础工作。

8.3 加大新型教育技术装备的力度

微课制作需要硬件技术条件,这些条件在过去的高职院校建设中并没有完整配套,如果在原有普通的多媒体教室录制微课,就会出现噪音干扰、投影机光干扰、混响时间过长、背景墙不协调等问题。因此,参加比赛的微课制作应具有如下技术条件:微课制作工作室、演播室、录播教室、高配置计算机、交互式触摸教学平板、媒体服务器等。

8.4 处理好参赛和常规教学的关系

以赛促教是高职教师微课比赛的目的。各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搞形式化和突击活动。微课虽小,但制作成本不低,加上参赛的驱动力,对学校的正常教学有压力。建议学校开展有计划的微课开发活动,组成制作小组,做好教学和比赛两不误。正确处理微课的建设与应用的关系【3】,通过参加比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

8.5 加强微课开发的校企合作

微课开发涵盖了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微课开发全过程的校企合作可以开发出更加符合职业岗位的微课,在微课制作环节上也可以考虑让企业参与,从而解决微课制作所需的人力和物力。

总之,微课是一种数字资源,比赛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微课教学水平,为加速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04):33-35

【2】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5-13

篇5:全国微课程比赛文件

6月26日,我院9位参加校级微课大赛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校级选拔,提交了艺术设计传媒、文化教育、旅游、电子信息、财经、电子信息、生化与药品等七个专业大类的作品。

作品选题范围有《如何写英文简历》《maya实训:钻石建模材质动画制作》《汽车调整臂安装与调整》等,相关资料有作品介绍、比赛视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四个方面。

教务处高辉辉

篇6: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技术规范 为提高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参赛作品质量,提高建设和使用的效率,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改革成果的有效共享,制订如下技术要求:

一、基本内容

参赛作品围绕大学数学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或知识点群,基本内容包括:微课程视频,配套的教学设计(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ppt)以及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注:学校名称、个人基本情况应在教学设计表格中填写清楚,并在提交素材时加以注明,但切忌出现在视频、课件及相关辅助材料中。

二、技术规范 1.微课程视频

1)建议时长范围:10~20分钟

2)视频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720,16:9);

3)视频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尽量不超过200m; 4)音频要求清晰,无其他杂音或噪音;

5)如有字幕文件,应单独上传(不得与视频合并),要求srt格式; 6)拍摄环境光线充足、安静,教 师衣着得体,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7)视频文件名称应包含:知识点名称、学校名称、教师姓名。2.多媒体教学课件 1)如微课程视频中用到多媒体教学课件,则必须同时提供该课件的电子文档,要求ppt(或pptx)或pdf格式;

2)ppt(或pptx)或pdf模板应朴素、大方,便于长时间观看,在模板的适当位置标明课程名称、模块(章或节)序号与模块(章或节)的名称建议采用附件中所提供模板;

3)如微课程视频全程使用板书,无多媒体教学课件,亦应提供所讲授内容的电子文档(即

教案),要求doc(或docx)格式; 4)课件名称应与视频名称保持一致。3.教学辅助材料

1)包含微课程视频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用到的动画、视频、习题、试题等资源,应单独分

别提交;

2)动画要求swf格式; 3)视频要求mp4格式;

4)习题、试题等文档要求doc(或docx)格式;

5)辅助材料名称应包含:知识点名称、辅助材料类型、学校名称、教师姓名。

三、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

篇二:首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方案

首届(2015)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方案

一、竞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竞赛秘书处: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二、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全国本科院校数学课程专任教师。

三、竞赛报名及作品提交

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四、竞赛内容和要求

竞赛内容由全国组委会在竞赛网站统一发布。参赛教师可根据课程知识点,围绕一门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或知识点群,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录制成时长在10-20分钟(甚至更短)的微课程视频,并提供与之配套的教学设计(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ppt)以及相关教学辅助材料。每位参赛教师提交参赛作品数量上限为3件。

1.教学视频要求: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视频不应包含作者姓名以及可能反映参赛学校的相关信息。视频格式及上传要求详见“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网站。

2.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多媒体教学课件限定为ppt格式,要求体现教学目标,反映教学内容,并与教学视频配套。

3.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设计应充分反映参赛教师本人的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教学特色等,同时也应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总结等内容。4.其它教学辅助材料:如动画、视频、习题等可按要求单独提交。

五、竞赛时间安排

参赛教师须于2015年3月31日前完成作品提交。2015年4月1日至6月30日,各赛区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赛区获奖作品;2015年7月至8月全国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全国获奖作品。2015年11月“高校数学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期间公布评比结果,对获奖选手予以表彰,同时安排优秀作品交流和示范活动。

六、奖项设置

1.竞赛设参赛教师个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奖。2.竞赛设赛区组织工作优秀奖和参赛学校组织工作优秀奖。

七、竞赛获奖作品著作权问题

获奖参赛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但须同意授权赛事主办方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网络传播权,并向社会免费开放。主办方可授权有关单位出版获奖作品,出版后,原创者有署名权和获得相应报酬的权利。

八、竞赛组织联系方式 篇三:微课程之于数学

龙源期刊网.cn 微课程之于数学

作者:梁晓铭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7期

摘 要: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日渐普及,微课程应运而生。微课程教学能够充分利用各个方面的资源,使师生获得传统教授课模式以外的新途径,尤其是针对中学数学教育,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可高频率重复使用的优势迅速得到师生的认可,使微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使用和推广成为趋势。

关键词:微课程;中学数学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教育的推进,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出现及飞速发展,将学习资源直接推进到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并具有自由传输,方便快捷,全面覆盖等优势,微课程也正是伴随着教学手段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逐渐形成并日渐发展起来。微课程是2008年美国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正式提出的,他认为微课程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音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60秒课程。微课程在我国的起步稍晚,最早由广东省的胡铁生提出,他认为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只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人物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微课程主要起步于辅助学生学习。教师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知识点制作成片段化的视频点播资源,供学生点播或下载,反复学习。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承载教学任务的微视频,微视频是学习者的主要资源。

我国的微课程从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去。它在中学教学实践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把微课程使用于中学教学活动中时,对它进行重新审视,我们认为:微课程首先是课程,它仍需遵守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经过严谨地信息化教学设计精心制作而成,通过视频展现出来,应用于互联网,服务于师生全体。

微课程与中学数学相结合,既突出了微课程的特点,又体现了中学数学的特点。

一、微课程适用于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以中专数学为例,全三册,几百个知识点,仅仅独立知识点也有上百个。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上,这样的知识点要出现多个,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一下子接受起来有困难;而微课程可以将一节课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分解,形成多个微课程,易于学生逐个击破,最后达到全面掌握的效果。

二、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微课程教学为学生创设自主及协作学习环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快乐。微课程的“微”,使教学内容短小,易于掌握,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玩着学,学得会,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篇7:对军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的思考

关键词:军校,微课,比赛,思考

● 微课程的概念及开展微课程比赛的流程

1.微课程的概念

如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1]他提出了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 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2]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们也分别从各自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微课”的定义。国内微课的创始人胡铁生认为, “微课又名微课程, 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3]

2.开展微课程比赛的流程

一般院校开展微课程比赛的流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1) 技能培训主要是由院校相关教育技术人员组织任课教员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制作方法及技术规范的知识培训。 (2) 选题申报是院校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微课程选题的论证申报工作, 同时院校的技术保障单位信息管理中心需提出相应的技术保障方案。 (3) 设计备课是参加比赛的任课教员搜集相关的多媒体信息资源、撰写讲稿、编写微课程制作脚本、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并准备备课试讲, 同时信息管理中心也应参与脚本的设计, 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4) 录像制作是在信息管理中心的协助下进一步对录制内容作精加工处理。 (5) 评审奖励主要是验收作品。

● 军事院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的意义

1.提升教员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军校教员利用参加微课程比赛的契机, 参加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 认真学习微课程的相关知识, 进一步打磨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讲授等方面的基本功, 主动开展微课程制作和教学方法的研讨与交流,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的能力。

2.激发教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微课程的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 也不同于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它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工具及课程制作工具, 因此,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教员使用新兴教育技术手段的主动性, 同时, 要想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获得比赛名次, 作品的创新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3.进一步丰富军校的数字媒体资源

遴选一批优质的微课程, 建立具有军校学科特色的微课程群, 不仅可以丰富军校的数字媒体资源, 还能进一步推动学员岗位任职实战化培训由课堂教学向网络教学的延伸。

● 当前军事院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存在的问题

1.微课资源比较散

目前军事院校微课资源应用中普遍存在微课资源比较散的问题, 没有形成系列化、专题化、结构化以及完整的微课体系, 给师生的使用带来了不便。一旦教与学的过程产生障碍, 就必然会导致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率下降, 因此, 无法真正发挥微课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功能和优势。

2.微课程的制作形式比较单一

微课程从制作的方法角度来看, 可以分为拍摄型微课、录屏型微课、幻灯片型微课、改良型微课、动画型微课等多种类型。[4]而目前军事军校制作微课程的形式比较单一, 一般只采取拍摄型微课的制作形式, 拍摄型微课一般适用于语言类以及操作类的课程, 这就使微课程的主题选择有了局限性。

3.比赛与常规教学易脱节

微课程在军队院校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面对这种新生事物, 教育技术能力本身就不是很强的任课教员无疑有些力不从心。同时, 学校也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及机制体制, 因此, 在微课程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作品也常常出现与实际课堂脱节的问题, 使微课程制作比赛的教学效益大打折扣。

● 如何提升微课程制作在军校的教学效益

1.精选微课程主题

军事院校要制作微课程, 应优先选择军事体育训练、政治工作能力实操训练、政治理论教学疑难点问题解答、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问题剖析以及典型战例解读等学员关注程度较高且与提升实战能力密切相关的内容。精选了微课程的主题, 微课程的设计就成功了一半。

2.开发微课程学习平台

军校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是为了达到真正应用的目的, 那么, 在网上开展优秀微课程展播的基础上, 建立一个集资源上传、修改、发布、交流、共享、搜索、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微课程学习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微课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不仅要为课程提供者带来便利, 还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其他平台功能, 这样才有助于微课程的推广。只有建立了微课程学习平台, 对各类微课程进行整合、分类, 才能达到以建促用, 促进微课程制作常态化、有序化发展的目的。

3.加强团队建设, 提供技术保障

一门微课程的内容一般只聚焦于某个很小的知识点。因此, 微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 仅凭任课教员的技术水平和力量很难做出一系列优质的微课程。微课程的制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 对场地、拍摄方式、录音器材、课件、录制以及成片规格均有一定的要求, 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教育技术人员来协助完成。因此, 军队院校应该加强微课程技术团队的建设, 为任课教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4.协调好微课程比赛与日常教学的关系

“以赛促教”是军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的真正目的, 应该坚持“以建为用”的原则, 不搞形式化的突击比赛, 让比赛常态化, 鼓励任课教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程方面的教学设计, 增强知难而上、抢占先机的意识, 积极参加知识、技能培训, 加强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 努力提升微课程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Shieh, 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 55 (26) :A1, A13.

[2]梁乐明, 曹俏俏, 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1) :65-73.

[3]胡铁生, 黄明燕, 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4) :36-37.

上一篇:喜迎十九大的征文下一篇:龙门2011年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