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课堂体会

2024-06-18

三生课堂体会(精选6篇)

篇1:三生课堂体会

“三生”课堂教学体会

尹红林

“三生”课堂是我省教育改革的新发展,它诠释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本质,丰富了素质教育基本内涵,因此,要实现“三生” 课堂真正走进课堂,变为学生的需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力量源泉,就必须更新观念,掌握“三生”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深刻理解“三生”的科学含义及其内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策略。

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认知规律,“三生” 课堂走进课堂,就要强化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去感受生命的可贵、生存的艰辛、生活的快乐,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感知和感悟,理解和掌握生存、生活的本领,培养他们热爱生命,懂得生存,享受快乐的情趣和能力。

一、结合教材,确定教法

“三生” 课堂与其它学科既有共和又有个性,它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惜生命、会生存、懂生活,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特别是地方实际,确定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引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让学生置身于事件或情境之中,积极主动的进入“实践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要达此目的,教师就要根据学生需要和实际积极旁征博引,指导学生按照活动目标去实践,去探究,去发现,使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例如在开展《拯救人类自己》教学活动时,我们就应根据学生实际,对第一主题《开发新能源》教学活动,可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广泛收集身边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鲜活实例,之后在课堂上师生一道互动交流,就一定能达成只要我们积极努力,能源危机不会出现的共识。而对《保护环境》教学活动,最好采用实验法和观察法,或走进实验室,亲自试验;或走出课堂,亲自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结合实际,创新教法

“三生” 课堂立足于帮助个体成长,着眼于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力于培养建设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公民。因此,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亲身体验,认真感受,积极投入到每一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探究中提出自己学习课文后或实践操作中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所提问题,与学生一道给问题编号排位,简单的问题生生互相解决,有研究价值的确定下来共同研究,共同实践探究。比如开展《问题本身不是问题》的教学活动,我们就应结合学生实际,特别是学生身边或者班中存在的类似问题,引领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理解因人的观察视角或心里原因,就会出现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如果从自己的角度或者认为去看问题,就会出现偏差。同时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各自观察之后写下来。我们也就可以证明,学生因处的位置不同,学识及本人意识原因,他们的答案也就各各不相雷同。

此外,开展“三生” 课堂,就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班、团、队活动和专题讲座、小组学习、个人自学等结合的有效形式,着力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的有机统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的空间,学习的空间,有感受的空间,发表的时空,都有释放自己所感兴趣的话题或展现自己成果获收获的机会。教师再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感受、成果,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一道再研究、再实践,并从中确定具有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引领学生实践。研究空间不分课内课外,可以是教室,可以是野外,也可以是实验基地,研究内容可以是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观点看法。例如开展《危险来临时》教学活动时,对于《理智面对侵犯》学习,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或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表演。而学习《当地震来临时》,可以学习探究一些相关的应急措之后,再进行一些面对地震来临时的应急演练,然后引领大家交流感想。

总之,我们开展“三生” 课堂教学,要突出实践活动。要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学生年龄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开展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实践中获取知识能力,特别是学生实际需要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践活动。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材,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内、课外和校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学真知、做真人、长真才。

“三生” 课堂教学心得

尹红林

“三生教育 ”,有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只有通过“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才是素质教育的在“三生” 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促进学生生动、积极、健康地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以四川5.12地震为主要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死亡就是失去,失去的亲人是永远的失去,再也不可能回来。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

其次,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精神生命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认识人生的价值,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在本次“三生” 课堂实施过程中个别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在教学活动目标的确立方面,有的教师定位课时目标不够准,存在“求大”“求全”的现象。“三生”课堂是综合活动课程,一个话题目标是多维的,一个课时的活动不可能完成所有的目标,建议课时活动目标的确立小一点,提高活动针对性。

2、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有的教师过多的依赖网络、多媒体,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其实对于这些垂手可得的“廉价”的资源,可能会更能唤起学生体验和震撼。

3、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部分教学存在一个课时的活动过多,但每一个活动的体验都不深的情况。活动组织在“精”不再“多”活动效果在“体验深”“震撼强”,不在乎“热闹”。

“三生”课堂教学反思

尹红林

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学习以被动接受为主,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对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来说,实验就是挑战。需要教师拿出勇气,摒弃延续多年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和习以为常教学行为。重新学习、自我转变,用新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尽快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适应实验的要求。有效教学实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自我展示”的平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把黑板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任务和责任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的肩上。

生成课堂下的教师与传统课堂下的教师定位有较大的差异,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将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则是知识的搬运工。教师担心学生不能掌握要点,不能把握精髓,特别是后进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都稍逊一筹的情况之下,教师更是大讲特讲,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重新定位,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组织、引导和控制课堂的过程。

更快的达到这效果,当务之急该着力做两件事情:

1、课前为学生设计好操作的活动。

2、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设计活动页可以有学生参与,组织活动室,要考虑三年级学生理解活动的内容方法或规则。在活动前,都应该先请几个学生和老师一起示范,使每个学生了解活动规则,然后进行有质量的小组活动,使的小组活动有实效性。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参与使第一位,教师应做的工作使保证学生的活动是积极有效的。尽量由他们去找到问题的结论或方法。慢慢的,教师才能达到隐藏在学生背后,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阵地。

篇2:三生课堂体会

三月,我校开展了“三生课堂”培训活动,聆听了教研员对“三生课堂”教学改革的分析,收获颇多,尤其是“三生课堂”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剖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三生课堂”是生活的课堂,追求本真和趣味。

作为教师,要善于凭借学生过去的经验世界,去寻找教与学的支撑点与结合点。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都平等地对话和交流。注重学生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表象来学习新的知识,切切实实地体现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促使学生充分地享受学习的乐趣,也真正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1、让教学再现生活。

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可以让它成为生活的再现,把学生带进生活的意境。如,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会解释”时,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原先经历的场面。我们要根据教材创设一个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把枯燥无味的训练寓寄在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让教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随着情感的迁移过程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目的。

2、让生活资源得到开发与利用。

认清教材的新特点,现在许多教材在选择内容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自身条件,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二、“三生课堂”是生成的课堂,追求自然和碰撞。

生成是课堂预设的补充和提升。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敏锐的发现、捕捉、利用这些资源。当课堂上出现动态教学资源信息时,教师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辩识其价值,去伪存真,并作出教学决策。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精心的预设,哪来精彩的生成?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关注“生成性”,让生成打破自己的教学预设,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绽放异样的光彩。

1、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离不开课前教师的精心预设,因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悉心地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与文本交流,有自由思考的空间,然后再要求学生自由表达,给学生说话的权利,那么就能引发出一些大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教师再及时地给予鼓励,那么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浮想联翩,让老师“措手不及”。其实,那正是身为老师所希望看到的的场景,因为在这样的场景中,带来的是妙语连连,笑声连连,掌声阵阵。那么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从中获提知识,锻炼能力,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2、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利用学生求知的本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教学中教师要有意 识地创造氛围,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积极展开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学习技能。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三生课堂”是生命的课堂,追求尊重和智慧。

生命课堂是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的真正课堂,能够充分释放学生的天性,深刻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得到收获和快乐。生命课堂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回顾自己的探索之路,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自己如何构建“生命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在课堂上绽放生命的光彩。

1、蹲下身子和学生交谈。

生态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必须完全是平等的,我们不能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而剥夺学生的自由发展的权利。平时课堂中我也总是三令五申,不准学生这样,不准学生那样,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在学生面前,我们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走入学生中间,蹲下身子和学生交谈,告诉学生,有的问题我也不很明白,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讨论。

2、对学生露出微笑。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学生产生积极情绪的源泉。实践生活中我们也感到,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人的思维异常活跃,就连平时较沉默的人也会出现妙语连珠的局面。上课时,如若老师紧板着脸庞,学生就会恐惧不安,难以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反之,老师笑意洋溢,犹如春风拂面,孩子消除了紧张、害怕,在无拘无束之中,思维自然活跃,智慧的火花自然产生。

篇3:“三生课堂”合作学习探讨

一、要有足够复杂的任务

可想而知, 若某个学习任务非常简单, 一个人单独思考, 独自承担足可以完成, 就完全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 也引发不了学生合作的兴趣。但是, 若面对一个人无法解决的学习任务, 便会为合作学习提供契机。比如数学学习中, 要学生统计某时间经过某路口各种车辆的数目, 一个人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这项工作, 但若组织合作学习, 一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目, 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据心理学研究, 学生对于那些有一定难度, 而自己通过一定的努力又能解决的问题会更感兴趣, 因为他们想获得同伴对自己的认同。因此, 教师必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这些教学情境可以是在教学的内容中占比较重要地位的, 而且单靠学生个人智慧或能力去完成具有一定困难的;或者是学生有迫切的愿望需要与别人进行研讨、交流或获得别人的帮忙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也才能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在我们的“三生课堂”教学中, 如果动不动就采用分组的形式, 让学生讨论、合作, 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 这完全是一种无的放矢的做法, 只能是流于形式。

二、要有良好的学习小组

良好的学习小组, 是合作学习成功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小组,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分好组, 现在常采用的如二人合作学习、小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大组合作学习等。据某些专家研究, “最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2~4人为一组, 将同一班的学生按学习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 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 发掘小组群体智慧, 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 培养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如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是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小组组建后, 如果经常进行学习上的合作, 便会产生固定的组员之间的关系, 像谁应该是小组内的组长, 谁可以成为小组内的活跃人物, 谁在小组内会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帮助等, 都在不断地合作学习中慢慢形成, 并且不断巩固与发展。 (3) 要培养组内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 “组内异质”意味着同学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 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难免会存在分歧, 学生应能包容别人的内心世界, 学会聆听别人的谈话, 了解别人的感受, 为了一致的目标, 彼此会用包容的心态来接纳对方提出的想法, 有效地解决一些矛盾。

三、要有得力的组织者

“三生课堂”所提倡的互动教学模式的理念, 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从这一点上说, 教师要组织一堂成功的“三生”合作学习课, 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1. 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 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心理学表明: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气氛中, 如果对某一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 便会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 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学习中心对称图形, 可通过扑克牌魔术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手里拿几张扑克牌, 如梅花A、3、5、6、7、9, 按梅花多数向上的方式摆放后让学生洗牌, 然后让一学生从中随意抽出一张, 教师倒放后放回, 再洗牌, 教师可以找出学生抽取的一张 (此时, 学生急于知道其中的奥秘) , 教师再重复变魔术的过程 (让学生看清倒放扑克牌的过程) , 然后让学生分组变扑克牌魔术, 其中几组学生的扑克牌能变魔术, 几组学生的扑克牌不能变魔术 (如红桃2、4、8、10、J、Q、K) 。你知道为什么吗?请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 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此课例运用魔术这一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教学中来, 引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

2. 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适时的指导与帮助

合作学习最大的误区就是教师布置合作任务后, 缺乏适时的指导, 以致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游离主题,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思维的个体, 这一方面是他的长处, 另一方面也是他的弱点。教师若缺乏适时的指导, 学生的学习便会如“平原之马, 四处驰骋”, 也会完不成应有的教学任务。能否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适时的指导与帮助, 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 只能是“恰到好处”, 否则“过犹不及”, 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与探索能力的发展。我曾经见识过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动物《蜗牛》, 教师在引入新课后提问学生:“你们想了解蜗牛的哪些知识?看哪个小组的问题提得最多、最好。”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自由发散思维, 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 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汇总, 保留了最有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先独立观察与探索, 再分组探讨, 在这期间教师一直不断给予疏导、点拨, 使学生的观察更具有目的性。

3.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反馈,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与激情

探究学习、创造学习、合作学习之所以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 原因之一是它们为孩子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 学生大多处于自我意识相当强烈的年龄阶段, 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获得别人的赞许。美国著名教育家F·戴维在《课堂管理技巧》中说:“随着年龄的增长, 孩子渴望在全班同学面前赢得地位与特权的需求与日俱增。”教师应因势利导, 尽可能地满足孩子这一心理需求, 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鼓励, 少些挫折。学生若经常受挫, 信心就会受到打击, 学习也会索然无味。另外, 合作学习讲究的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 因此, 对学生的鼓励既要能鼓动个人的学习积极性, 又要能激励小组的学习热情。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 我采用了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最佳创新奖等, 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在课后把小组合作中成果具体量化, 进行评比, 给予公布。长此以往, 表现优秀的同学兴高采烈, 平时也更乐于学习, 其他同学也形成了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的风气, 他们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 进而不断完善自己, 也完善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形成了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Mm6网上论坛曾有此一问:“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思考良久, 我用了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的宗旨来回答:“乐于学习, 善于沟通, 勇于承担, 敢于创新。”若能达此目标, 我们将为我校开展的“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和发展贡献出我们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三生课堂体会

关键词:关注学生;课堂;“三生”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打造“生活”课堂

每位教师都能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课堂打造成学习数学的“生活场”,让课堂教学走向生活,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化、生活化的气息,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发遐想,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二、关注师生互动,打造“生成”课堂

大部分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问题自然生成,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形成师生“动”、生生“动”、小组“动”的生动课堂,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计算方法的算理,完成自动与互动相结合,使知识自然生成,打造“生成”课堂。如,张礼林教师在教学《分数与除法》这节课时,他是以学生熟悉的平均分问题和分数的意义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点。课堂上,借助学具的操作和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逐步构建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学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首先,他利用自己准备的学具设计复习题,巧妙地把除法与分数初步联系起来。其次,让学生用直观教具(圆片)代表饼子进行动手操作,解决教材第65页例2。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议一议”“剪一剪”“拼一拼”等环节解答问题。这样可以带动不愿意动脑筋思考的学生去思考,还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提高学习的正确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3=”和“3÷4=”这两组算式,组内讨论,学生很快地能发现除法和分数的关系,老师加以强调: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习题的训练落实新知。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打造了“生成”课堂。

三、转换教学观念,打造“生命”课堂

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变“教”为“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由,他们身心各个方面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可以借助课件把学生带到超市里、人民广场等地方,打破课堂的单一性、封闭性,使之走向生活。这样的课堂充满生气,学生感到新鲜、丰富,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生命感到愉悦。

总之,积极主动地参与每学期的教研活动,能充分展示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研活动的收效是明显的,意义是深远的,我相信老师们参加学校的每一次活动都能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积极参加,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篇5:三生教育体会

老吾小学

李智斌

2012年5月15、16日我乡中心小学教导处组织、开展了一次全乡教师参加的三生教育课堂教学暨培训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聆听八节生动精彩的三生教育课堂教学以及乡教导处拔副校长、县教科所贺老师极具指导性的《三生教育讲座》,本次活动组织有序,培训形式多样,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我深感不虚此行,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

一、认识了什么是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包含“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目标点,其目的是通过认知以及实践让学生包括教师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健康的提高生存价值,明确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关心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推而广之关心朋友、他人的生命安全;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识,把握生存规律;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最终把学生塑造成一个比较有社会公德心,能应对生存压力,以及乐观心态的合格社会公民。

二、我们都是三生教育的受益者

1、三生教育”走进人们的生命世界,帮助我们正确面对生死问题,有效地促进我们的珍惜之情感,珍惜之能力,珍惜之行为。培养自主选择,自我负责的意识与能力,对自己,他人与社会负责。引导我们面对现实,拥有“生活会继续下去”和“这就是生活”的态度。

让我们知道生活不仅有鲜花,也有坎坷。面对生活困境,确立生命第一位,让我们在沉重打击或无能为力时仍对生活生命怀有希望。

2、“三生教育”不仅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美好,而且帮助我们意识到生命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磨难,痛苦与无奈的过程,帮助我们学会接受,正确对待和处理能引起负向情感体验的能力,敢于正视并承受对生命的全部威胁以及不可预料的不幸。

3、三生教育”帮助我们学习希望。生活本身是难以预测的,有许多意外与不可避免的事发生,要我们在各种灾难面前,在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在孤独寂寞中,在各种艰难处境中,在大病侵袭时,在突遇“灭顶之灾”时等,仍然能够憧憬未来。

4、实施“三生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家庭幸福必须以家庭成员的幸福追求为前提。帮助和引导学生从小建立高尚的幸福观,去追求一种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是实现家庭幸福的基出。家庭幸福以每个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为标志。社会和谐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和谐,是生命的和谐振、生存的和谐。实施“三生教育”对帮助学生增强爱心、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从小树立正确的家庭幸福观,培养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激情、理智和意志力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注意“三个资源”的整合,就是整合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学校教育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要整合校内教育教学资源,开好“三生教育”课,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其次还要抓好其他学科的渗透教育,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校的主题实践活动,科学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家庭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延伸,要建立健全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机制,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建立家长热线电话,家访制度,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家长对“三生教育”理念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形成有利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社会教育是“三生教育”的拓展,要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实施“三生教育”的支持,形成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的中心功能,为实施“三生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载体。

2、注重“四个结合”,就是注重“三生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课外实践体验的结合。一要将“三生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各学科教学中“三生教育”的资源进行整合、强化,使“三生教育”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提高并扩大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益;二要将“三生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既相对独立,又互为犄角;三要将“三生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三生教育”活动的灵魂内化于学校精神文化中,在学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中显现“三生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不断增强“三生教育”的生命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三生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四要将

“三生教育”与课外实践体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验证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自己的素质。

总之,实施“三生教育”是促进教育自身和谐健康发展的自觉需要,同时是顺应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与教育的根本目的相辅相成,对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优化人的发展的有效举措。在今后学校的各项工作当中继续广泛、深入的开展“三生教育”,让我们的师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篇6:三生教育心得体会

在参加了星期三学校组织的“三生教育”学习会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家长,我希望学校多开展几次这样的活动。通过“三生教育”的学习,作为一名家长,让我懂得了“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德育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也懂得了“三生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着力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脉相承。

如今,许多学生的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生命是一个过程,一个悲喜交加的过程,它让我们尝到了酸、甜、苦、辣、咸的不同味道,有的人经受不了打击,承受不了它的负重,从而放弃了脆弱的生命。其实,面对生命,我们要不屈服、不放弃;面对灾害,要坚强勇敢,团结互助;在困难和挫折中,要磨砺生命的意志,展现生命的意识,展现生命的光辉。

上一篇:关于污水处理厂申请污水处理工人岗位津贴的报告下一篇:中国最好的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