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学习之路杂文随笔

2024-06-17

艰难的学习之路杂文随笔(共10篇)

篇1:艰难的学习之路杂文随笔

艰难的学习之路杂文随笔

都说高考几乎决定了人的一生,尤其是高中生,从高中入学以来就被灌输这样的念头。久而久之,即使是班上最不务正业的学生,高三时也会拿起笔写写简单的题目,逢人就说高三该努力了。

高考前的半年,教室中总是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氛围,老师讲课的声音从来传不进耳朵,每个人都低着头卯足了劲学习,恨不得把两只眼球摁在课本上,把知识点和题目一条一条塞进大脑里去。

那时最让我惊恐的是一个女生。每逢午休,其他学生都离开教室,或去食堂,或回家。只有她,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巨大的保温饭盒,左手拿勺,右手拿笔,目光如夜间探照灯般在食物与题目之间来回,两只手同时运作,简直像个机器人。我曾担心她误用黑色水笔吃饭,用勺子写字,可她从来都让我失望,以一种惊人的精确度进行这一切。

我把这件事讲给我的狗子听,她对此不以为意:“她迟早会得胃病。”

我点点头,对此事表示极度赞同。

我和狗子从不能算是学习认真的类型。学生们总是早早从食堂归来捧书,而我和狗子常常在学校里漫无目的地散步。为此,我和狗子见证到了许多学生从没有机会见到的东西,比如冬天屋檐下亮晶晶的冰柱,校园角落里静静盛开的淡粉色桃花,初春潮湿跑道上氤氲的蒸汽,教学楼边压弯了枝头的深紫色桑葚,围墙边悄悄攀爬进来的丰硕丝瓜。

校园的春天有时候挺美好的。

噢,我是说,如果有机会欣赏的话。

有一天,我们心血来潮跑到学校的最高层,爬上了装着防盗窗的露台。露台上布着厚厚的灰,怎么吹也吹不掉,看上去久久未经人涉足。

露台很高,视野开阔,能把学校周边几百米的区域尽收眼底。操场上的人们比指甲盖还小,有一个踢球的男孩跑得比其他人都快,可在我眼里不过移动了手掌那么长的距离。我第一次觉得人类如此渺小。

“都说在教学楼楼顶能一跃解千愁,可这里的风景这么好,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跳的下去。”我把手臂伸出防盗窗,捞了捞五楼的空气,“要不是老师不让,我都想上这里来自习了。”

狗子听罢也捞了捞空气,初春的风不算暖,她打了个哆嗦,说:“这是挺好的,能直接送你上专科。”

“闭嘴吧。”我撇撇嘴,从露台上跳下来,忽听见午休铃在耳边响起,像一根棒槌对着你的脑袋猛敲,敲得人脑仁生疼。我连忙捂住耳朵,逃命似的往楼下跑去,也顾不上铁铃旁的狗子,一步跨三阶,瞬间回到了二楼教室。

狗子随后跟上我,也回到了教室。

午休时间不允许大声交谈,我们只好压低声音挡住嘴巴继续交谈。

“我觉得我们这样不行。”狗子皱紧眉头,用食指敲了敲桌子,“还有半年就高考了,不能每次午休之前都在校园里晃来晃去。”

“你说得对,再这样下去我们就只能上专科了。”我赞同道。

“可是我高考报名的时候没填专科。”狗子想了想,又问,“你呢?”

我摇摇头。

“这就对了,”狗子摊开双手放在桌上,“你看,这说明我们到时候连专科都没得读。”

“可我觉得,午休之前散散步对于缺乏运动的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坏处,况且这根本花不了十分钟。”我在草稿纸上写了个大大的“10”,然后用红笔绕着它画了个圈,“与其想着如何省下午休前的时间,倒不如想想怎么利用晚上的`时间。”

“晚上有晚自修。”狗子提醒道。

“晚自习到九点钟就结束了,而且我们九点半就能到家。”我在心中大概算了算,说,“这说明,我们在睡前大约有两个多小时可以用来学习。”

“没错。”狗子说,“可是我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打开音乐,然后听一晚上。”

“你不写题目?”我问。

“想写。”狗子的目光乱飘,“但听音乐听得太开心,就忘了。你呢?你也写题目吗?”

“我?我肯定写题目啊。”我抓着笔在纸上乱涂乱画。

“你看你这样肯定没写多少。”狗子用笔敲了敲我的脑袋,力度不大,不疼。

我们俩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我们必须做点什么。”两人达成一致。

在整张草稿纸被画满后,我们终于讨论出了互相监督的方法。尽管纸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文字,只有一些歪歪扭扭的画,比如长着三个耳朵的兔子,没有尾巴的猫,只用一根线画出来的火柴人,之类的。

“连麦吧。”我说,“你知道,我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开始哼歌,这个时候打断我就好了。”

“连麦了我就不能播放音乐了,听上去倒是个不错的设想。”狗子摩挲着草稿纸上歪七扭八的音乐图标,“你知道,听歌写题真的很难集中。”

当天夜里,我们俩开始了连麦学习的第一次尝试。

“喂?听的清吗?”我对着手机问。

那边传来了模糊的电子流声,像是狗子在调试耳机。过了一会儿,耳机中传来了狗子清晰的声音:“我弄好了。”

“那就开始学习吧。”

“嗯。”

这话颇有些仪式感,我们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耳机那头瞬间安静了下来。

耳机中仿佛响起了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但这多半源于我的想象,因为狗子的耳机根本没有如此强的收音效果。想到这,一个念头突然从我脑中闪过,假如我写字写得很重,幅度写得很大,狗子那边会听到我写字的声音吗?

我刻意把字写得很大,好让笔尖制造的摩擦声更大一些,谁想到墨水瓶摆在手腕正右方,这一摆手,直接把它带倒了。

“怎么了?”狗子问。

“没事,碰到点东西。”我放下笔。

墨水瓶被铸造成圆柱形,里面没多少墨水,滚得很是轻盈,没多久便滑到了桌子靠墙的那边。我伸长手去够那墨水瓶,墨水瓶却转了三百六十度,一下子冲到右边去了。

“真的没事吗?”狗子又问。

“真的没事。”我下意识说,满脑子装的都是那个调皮的墨水瓶。

我站起身,来到桌子的另一头,抬手要拿瓶子,手臂却正好撞上了悬空的耳机线。这下墨水瓶是抓住了,手机却滑到桌边,顺带扯掉了我的耳机。它们缠成一团,滚到桌子底下,看不见了。

我连忙蹲下身钻进桌底去拾耳机,刚戴上便听见狗子的咆哮:“你到底在干什么啊,刚才那一声快把我耳朵炸聋了!”

我知道她不是真的生气,连忙解释道:“抱歉抱歉,我去抓墨水瓶不小心扯到了手机和耳机线,它们都掉下去了。”

狗子又哼哼了几句才安静下来。

像一潭有涟漪的水,一切很快恢复原样。

写了约摸一小时,我伸了个懒腰,向狗子申请几分钟的歇息。可那边一点声也没有。我又喊了几句,那边还是没人答应。

我暗觉有问题,连忙打了个电话过去。十几秒后,电话通了。

“我有点困,睡了一会儿。”电话里传来狗子软绵绵的声音,说到最后居然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这……”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我快把数学卷子写完了。”狗子坚定地说,“真的,再给我几分钟就好了。”

“我觉得,连麦这个计划根本行不通。”我说。

狗子愣了一秒,说:“其实我也觉得。”

“辣鸡连麦。”我说。

“辣鸡连麦。”狗子也说。

“睡觉吧,听着你的哈欠声我都困了。”我说。

“我都困了好久了,那就睡觉吧。”狗子说。

耳机里传来窸窸窣窣的整理声,五分钟后,狗子说她要掐断连麦了。我突然想到什么,赶在挂电话前问:

“对了,你的数学卷子怎么办。”

“这……”

“辣鸡数学卷子,对吧?”

“对,辣鸡数学卷子。”

当晚,我睡了一个无比香甜的觉,比过去半年的任何一个都要香甜。

篇2:艰难的学习之路杂文随笔

路的两边是平地,太过寡淡,于是平地里起了浮沉,峰谷绵延,接天连地。起伏之间生出车马羽旄,水泽濯清,万籁由长天上的光族闪烁指引,到了路旁,由一而终繁华无度。这便是亿万分之一的世界了,我站在路上想,我脚下有一条线贯穿了平谐永衡的蜃景。

于是我试探着迈出第一步,我窥见行路旁风景溯流,追迹望尘不见踪行。

柏拉图怀揣理性与精神逐光而去,阿基米德手捧皇冠与金锭踏水而来;阿维森纳与医典共出,齿轮轴转啮合,日晷熔化成时针滴答自旋;哥白尼循着周年的轨道,伽利略并肩潮汐的踪迹,瓦特造就蒸汽的白下落了满街烟尘,普利斯特利借由藤植的绿缘生了漫天风清;西方凌驾潮起潮平的烈日引燃导线,东方低伏云卷云舒的寒月冰封终端。

我蓦然驻足,硝烟尚未散去,萦绕鼻端苦涩得目摇心悸。不啻络绎接踵的车水马龙辗轧,丛簇肩摩的大厦高楼拔起,万物如枯生的鼠蚁匍匐于我,艰难而坚定地作着远行客。湍流千米之外横陈着龙脊,阅历春去秋来的蝈虫以废墟中弥尘下的弹壳为食。

喑朔未央,晦夜犹长。我目之所及,五千年外森林永远失落屏息,它们纵容着倒伏,纵容着只余下自己残存的根足。我叹息,我发觉这路上的人类一起呼吸,猬集在我伸出的指下,于是我的胸口跟他们同频率起伏。他们是匣中之珠,渭渭泱泱泛滥起来,长开了手脚,拿起了刀兵枪炮,他们自己与自己缠斗,永远没有看清他们皆长着一样的脸。

我无法遏制,我的路还很长。车迹给这条路生出了分叉,延伸向远方,亘古的后稷一代代像葵田连畴接陇,金黄地、金黄着席卷而去。

一去不回。

不论是这个年代,这种文明,男女间肩负十万载年月狂热而荒诞不经的本能,都不过是立于我一隅的转瞬即逝的现实。这条路,它会在推移之中一层层对折,于自身之中往复着无休止的败落,经受尘侵蛾蛀,每一秒都刻意地离毁灭更近一步。时光被文明分为段落句点,这对折却永远残存指尖那丁点大小的骸骨齑粉,这是条没有尽头的路。

那是圣人未至,云梦未生,雁阵南下惊寒,海峡天南水北地劈开的起始,那即是我,我即是时间。

于是我驻于路上盘踞一方,不可磨灭。

我的眼睛足以印刻进从我伊始到如今所有的存在,我低头行走,听闻人类对我不公的控诉。然而我步履缓慢,我从未停歇,我所见是无数人庸庸碌碌,无数人蹉跎一生。无人爬得上我的肩头,我与脚下的路平视——

钟表统治我,秒针使我有了形体。天光在表盘之外掀起星幕与晦涩难懂的灿烂光谱。这条路窄极了,由我与地平线支撑起来——每个人,认识的每个人,听说过的每个人,历史上的每个人,每只猿猱猫狗牛马蜴虫,都在这条路上面活过了一生。物种历史上所有欢愉凄苦,千万言之凿凿的宗教、意识和思想,精神、感性和文明,所有狩猎,所有遗忘,所有英雄,所有炮火的苦难,皇帝和农夫,孩子和父母,所有圣徒和罪人,所有死生离合,——都发生在这条路上。都发生在这由尘埃压实堆积而成的,平旷的自东而西、自南而北最天真的时代巍峨深切地落成的,这条路上。

有人奉我为神,有人视我作土。

我看见初生的不是婴孩而是史诗,死去的不是母亲而是家国。无数个宵寐无梦的冬日,无数钢铁的城池,孔雀不飞,晴狼不嘶。

所有的光都息声回顾,所有的祖先都烙印驻足。

篇3:公务员艰难的仕途之路

一、考上公务员:22岁

这意味着你要加入国考大军。如2012年123万, 招募比例1.45%, 也就是平均68个人中, 就有一个人被录取, 某些热门职位你只需要淘汰4895个人就可以上岗了。你可以和近千人抢夺一个热门职位, 也可以选择一个冷门职位。热门和冷门的区别, 你懂的。按规定还有一年的试用期, 转正后, 你就从临时工变成科员了。

二、科员到县处级干部:正科级, 28岁

以尽量短的时间完成副处到正处的升迁, 只要你好好“为人民服务”, 按规定3年就可以从科员升至副科级, 再3年到正科级。大部分人到此为止了。如果你真心想当“领导”的话, 需要获得组织的培养。全国科级干部有90万人, 组织部门要从中选出4万人作为县处级干部的后备人选, 升迁几率小于4.4%。如果你很幸运得到升迁, 你至少需要7年的时间做到正处级。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三年可升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也有7年之后还是副科甚至科员的。如果你是硕士或者博士, 试用期满后可以分别直接定为“副主任科员”或“主任科员”。相对而言, 反而是捷径。

三、县处级干部到正厅局级:正处级, 35岁

此后的阶段, 就越来越是少数精英的游戏了。成为县处级领导之后, 你可要经得住“滚滚红尘”的考验, 美女、金钱等。这时候你有60万县处级同僚, 其中只有6000人可以成为厅、局级后备干部, 你至少还需要11年才能升到正厅局级。对这个级别官员来说, 此后的关键则是具有基层经验。因此, 对市局的机关官员来说, 调任区县或委办局, 则通常是提拔“培养”。

虽然基层经验颇为重要, 但若仅以速度论, 专家认为在从普通干部升至正处官员的阶段, 市直委办局的官员在升迁速度上较占优势。但机关的处级干部, 如果不补上基层经验这一课, 就不容易有上升的空间。

如果成为公务员时是22岁, 这时候官至厅级你已经47岁了。即便一切顺利, 组织也对你寄予厚望, 但由于任务完成地不和谐, 机会可能就没有了。

四、正厅局级到省部级:正厅局级, 47岁

然而高层职位毕竟有限, 哪怕是仕途的佼佼者, 他们绝大部分的政治生涯也都止步于局级。当官至厅局级后, 这时候组织部门会从4万个厅局级干部中选出1000人, 作为省部级后备干部, 升迁几率小于2.5%。如果你在某个岗位上耽搁了一两年, 到了升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年龄超限了, 你就可以进入后备老干部的队伍发展了。

至于跨入省部行列, 则需要升得更快, 更年轻。2009年一份对时任31个省份的省委书记履历的分析表明, 他们初任地级市市委书记 (或相当职务) 的平均年龄为41岁, 这要求他们在每一个层级都领先于同僚5-10岁才行。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大概53岁的时候升至正省部级。

对于那些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晋升到省部级的官员而言, 除了到点退休外, 继续的升迁之路则是进入中央或通过交流到其他省任职。

篇4:蒙古:艰难的发展之路

如今,中国人正沿着中蒙边境线向蒙古渗透,并将其矿产资源收入囊中。这些正是蒙古政府最担心的,但政府对此早已无可奈何。

自从蒙古政府决定向金矿企业征收高额黄金暴利税后,蒙古中央银行收购黄金的数量在过去7年间减少了3/4。2005年,金矿企业卖给蒙古央行的黄金数量大约为14吨,而到2011年,数量却仅有3.3吨。

剩余的大量黄金则流向了国外,其中一部分便藏在一辆辆运煤卡车中。在过去7年中,蒙古的黄金出口平均每年下降超过30%。中国商人很早以前便开始在蒙占投资开矿,中国政府从他们多数人那里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

在首都乌兰巴托,我拜会了蒙古总统恩赫巴雅尔。此后,他因涉嫌贪污被逮捕,并于2012年底被判处4年监禁。2000年,在他担任总理期间,我便在他的府邸采访过他。

我们开门见山,谈到蒙古外交政策左右为难的窘境。作为蒙古总统,其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在中、俄两个强大邻居之间寻找维护国家利益的平衡点。与此同时,他还须考虑与世界霸主美国的关系。蒙古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没有自己的出海口。此外,由于蒙古夏季过短,大部分农产品不得不依靠进口,在黑暗漫长的冬季,乌兰巴托的气温低至零下30度。蒙古没有自己的工厂,每一件棉衣、每一个汽车排气管、每一台CD播放机都来自国外。因此,蒙古与中国经济上便存在一种互补性:中国需要矿产资源,蒙古需要廉价商品。

尽管如此,蒙古政府依然不希望依赖任何一方。他们对北方的邻居缺乏信任。“我们看到,俄罗斯目前正在经历一个极为困难的阶段,”在12年前第一次会面时,恩赫巴雅尔曾经这样对我说,“我们了解他们的处境,但是我们仍然决定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将来也继续实行这一政策。”接着他又补充道:“您不要忘了,早在民主德国时期,蒙古就与德国关系良好,曾有2.5万名蒙古人在德国接受过培训。这些人如今都在蒙古生活和工作,他们为国家向民主和市场经济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与德国的关系,我们对欧洲文化和价值观有了长时间接触,同中国和俄罗斯相比,东欧国家的改革离我们更近。”

“这么说,您是不是准备加入欧盟了?”当时我笑着问他。“没错。”他回答道。从他的神态看,他似乎真的认为这个问题并非不可以考虑。

如今他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在这个面积是德国4倍、人口只有300万的国家,精英们脱离了党派界限,相互之间拉帮结派,明争暗斗。可以说,蒙古是世界人口密度最低、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国家。

中国对蒙古投资额约为25亿美元

自1991年起,英文成為蒙古第二种官方语言,而不是汉语或俄语。在蒙古,因为选民们不愿为公路和住房永久等待下去,建筑业最终落到了中国人手里。

“在蒙古,大部分人还住在帐篷里,建筑行业的历史并不长,它最初是由苏联人帮着搞起来的。”“那么蒙古是不是希望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呢?”我插嘴问道。恩赫巴雅尔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我们眼看着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不买的话,那我们岂不是太傻太笨了?但是,我们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并不是单向的,我们必须想办法把自己的产品卖给中国人。我首先想到的是能源领域。2005年我与胡锦涛主席会面时,我们曾经谈到由中国帮助蒙古修建电站和基础设施的问题,这样,我们在向中国出售矿产之外,还可以向中国出售能源。我认为这是两国合作的一个良好机会。”但是,目前双方就此问题的谈判尚未取得太大进展,数亿美元的投资还有待落实。中国自1999年起便成为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蒙古近70%的外来投资来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对中国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例高达90%。因此,恩赫巴雅尔总统在谈及对外政策设想时,特别提到在这方面要更好地把握。他说:“合作的同时绝不能使我们的多极化外交政策受到威胁。”

2006年11月,在我们谈话数周后,恩赫包勒德总理在北京会见了中国总理温家宝,中、蒙两国企业家签署了价值将近1亿美元的合作项目。尽管在过去10年间,蒙古出口额增长近10倍,达到45亿美元,然而从2011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贸易赤字则高达28亿美元。

2006年政府预测,在未来5年内,蒙古人均收入将由当时的2100美元增长到7000美元,2025年将达到1.5万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1年蒙古人均收入大约为4800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7.5%。虽然计划目标没能实现,但情况还是颇为乐观的。因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毕竟给蒙古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铜价下跌幅度达到了40%。2009年,人均收入仅比上年提高了2.7%。目前,蒙古经济已呈现出复苏之势,据世界银行统计,2012年蒙古经济增长率为12.3%。

几年来,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一直在与蒙古就共同开采煤矿问题进行谈判。2011年7月,神华集团经过角逐,最终赢得了塔本陶勒盖煤矿40%的开采权。尽管中国提出愿意帮助蒙古修建一条新的铁路,由产煤区通往中国,但始终没有实施。由于来自蒙古议会的强烈反对,该计划再度搁浅。议会之所以阻挠这一项目,是因为不希望蒙古过多地被中国控制。议会提议将塔本陶勒盖煤矿铁路与相距较远的俄罗斯铁路网相连接,而避开距离仅80公里的中国铁路。这对蒙古而言是一大损失,因为金融危机同样也使煤炭行业受到了影响。在危机爆发前,煤炭价格一度攀升到每吨200美元,此后一路暴跌到65美元。2011年,市场形势开始好转,煤价重新恢复到每吨130美元。通过危机可以看出,国际煤炭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对煤炭的巨大需求,以及中国国内市场的煤炭价格。

蒙古拥有680处储量丰富的铜矿、金矿、铁矿、磷矿和锌矿,可供开采的优质煤多达1000亿~1500亿吨,这是目前已探明的世界储量最大的煤矿。此外,蒙古还拥有世界第二大铀矿储量,仅次于俄罗斯。银矿储量也位居世界第二。因此,蒙古的战略地位在未来几年将进一步提高。蒙古现任贸易部部长赞达沙塔尔称,根据官方统计,中国目前对蒙古投资额约为25亿美元,到蒙古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5000家。

nlc202309041416

德国联邦地学与原料研究院国际合作处处长沃尔克·施泰因巴赫认为,蒙古人已经逐渐意识到,他们在“满足世界经济对原材料的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蒙古金矿储量预测为3000吨,与南非金矿相比,开采成本更低。已探明的铜储量为3000万吨,仅戈壁区奥尤陶勒盖铜矿的储量便达到2500万吨。该矿距离中蒙边境仅80公里,紧靠走私线路。

2009年,取消征收68%“暴利特别税”

自从2006年《矿产法》实行以来,一家接一家的企业开始考虑撤出蒙古市场。尽管外国采矿企业相信,蒙古人总有一天会变得自信起来,但是政府2006年做出的這一决定显然过于仓促,缺乏专业性。蒙古矿业公司吃惊地意识到新法律造成的冲击,于是纷纷以各自的方式来保护自身利益。他们只将产量的一半上缴中央银行,其余一半则经过戈壁滩上的小路越过中蒙边境,偷运到国外。

2009年,蒙古政府决定取消征收68%“暴利特别税”。通过与加拿大艾芬豪公司历时多年的谈判,政府已经看出,向外国投资者征收这项税款是行不通的。取消暴利税后,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外国企业在蒙古采矿业中的影响力加以约束。2012年,蒙古议会通过了有关外国投资管理的《投资法》。该法案完全是针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潜在威胁制定的,中国铝业集团拟向竞争对手艾芬豪矿业收购南戈壁煤矿股权,是导致“法案”通过的直接导火索。自2012年秋天新法律生效之后,同年9月,外国直接投资额比上年减少了44%。蒙古的法律环境始终无法为外国投资者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尽管蒙古人想尽办法,对近邻中国的影响力加以限制,但从长远看,蒙古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却非常难。因为中国凭借运输路途短的优势,可以支付最好的价格。蒙古经济发展越快,需要购买的产品便越多,而最物美价廉的产品也来自中国。据GaveKal咨询公司称,大约70%的蒙古采矿项目都有中国人参与其中。他们通过买通政客或当地企业的手段,获得了采矿许可权。蒙古政府或许可以做到在某些问题上与中国保持距离,但这并不能改变中、蒙关系日益密切的大趋势。日前中国媒体报道称,中、蒙两国关系正处于多年来最好的阶段。说不定过不了几年,戈壁滩上这条通往中国的走私煤炭的小路,会被拓宽成一条4车道高速公路。这绝不是天方夜谭。

(摘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冲击——看中国如何改变世界》)

篇5:论学习杂文随笔

因此我们从来不需要为成绩和名次感到难过悲伤,不要一颗沙砾揉进眼睛,就斥责眼前的景色,学习的方式形形色色,学习的内容方方面面,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学,如果你仅仅为成绩而哭泣失落,只能说你在乎的是同学的眼光,老师的斥责,而不是内心。

篇6:用一生学习尊重杂文随笔

如果我们认同,尊重别人是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别人的不同,我们就可以具体看看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尊重了。

我们下班后,也许自己还有些工作上的事要处理,而孩子可能希望我们跟他们玩儿。这种场景下,我常常跟他们说,过一会儿好吗,妈妈还需要一点时间。于是孩子们懂了,就自己先去玩儿。这是孩子对我们的尊重,我们也夸他们懂事。可如果反过来,当我们忙完了工作,突然发现孩子在看动画片,大多数家长会立刻喊他:怎么还看,作业写完了吗?孩子说,看完这一段就去。家长便常常不能忍受,一把抓过遥控器,关掉电视脸一沉道:还不快去,作业都不做完就看电视!表面上看,这场景再熟悉不过,而且哪个家长不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呢?

但我意识到,这样做对孩子是不尊重的,如果我们真的把孩子看作完全与自己平等的生命,我们绝不会这样直接打断他们。同理心和换位思考,是尊重他人的前提,也是需要有意识地去锻炼,去感受,并实践形成自然的习惯。

如果在餐厅就餐,我们跟在家里一样小心不乱丢餐巾纸不乱撒汤汁,不让孩子在沙发和座椅上乱涂乱抹;如果使用公共厕所,跟在家里使用卫生间一样爱护洁净;如果看到有人休息和阅读的公共场所,能不大声说话;如果看到有女士和孩子,能不拿出香烟点上;如果在酒店入住,能像家里一样,尽可能维护它的.整洁;如果对于任何免费的赠品或自助,能像它要付出代价一样,绝无贪婪浪费之心……

正所谓儒家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当我们真正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真谛;真正做到中人之心,如人之心;便真正懂得了尊重他人。那注定是一生平宁的心灵修行之旅。

不过,我想说的尊重,除了尊重他人还包括尊重我们自己,以及尊重和敬畏大自然的规律。

看过一场演讲节目,就是鲁豫王刚他们做导师的那一档。记得一位沈阳肿瘤内科医生,叫尚书,当时就医生这个职业和他自己的职业体会,进行了演讲。他说上医学院的第一天,就被告知,医学是最反人类的学科。因为物种进化,本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会淘汰老弱病残和基因不够优秀的个体。医学却对他们伸出援手。然而,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特别之处,恰在于人有改善环境和利用工具的能力,医学的不过是诸多改变人类生存环境手段之一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医学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

所以尚书结合自己的感受,谈到医学如此飞速发展,人类的疾病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越来越多,致命疾病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更具讽刺的是,拼命看病而过劳猝死的医生,越来越多。他发现问题出在人们最自己生命的不尊重上。明明有太多疾病,是可以通过饮食习惯调整和有节制的生活方式,来有效治愈的,但人们偏不。不仅大量占用着医疗资源,而且带来因自己生病导致的连锁反应,家人和自己都受到牵连。从此小单元的恶性循环,引起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恶性循环。

这一切,本可以简单地用控制欲望和尊重生命来终结。

篇7:嫉妒她,不如学习她杂文随笔

后来,我看到一句话:嫉妒一个人,不如向他学习。

是啊,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当你嫉妒别人的时候,说明他的闪光点刺痛了你敏感脆弱的心,你非但没有接纳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反而抵制它、抗拒它、否定它。于是,你越来越远离这个人,远离这个人身上的美好,远离这个世界中的一种美好。

我试着改变心态,嫉妒她,不如学习她。

我开始观察这个女生,她每天都认真地梳头发,心灵手巧的她会扎各种各样的头发,丸子头,麻花辫。再看看自己每天都三下两下扎一个低马尾或者高马尾,简直太随意了!而且我的脸上也没有任何的装饰,看上去很没有精气神。而她呢,即使再忙,也不忘了抹一抹口红,画一画眉毛,简简单单几笔,就让整个人元气满满,活力十足。衣服嘛。也是普普通通,中规中矩,不敢超出常人的审美,而她呢,非常讲究穿搭,平淡无奇的单件衣服经过合理地搭配,就会制造出耳目一新的效果。

接着,我开始摸索、学习,看视频,买化妆品。

今天,我给自己扎了一个麻花辫马尾,画了一个淡妆,穿上了色彩清丽的春装,自己都感觉神清气爽,美美哒。跟同事说话的时候,总感觉别人的眼睛会带着欣赏的目光在自己脸上多停留一会,甚至有女同事过来向我诉说烦恼,说想买正式点的衣服问我有什么好去处可以推荐不。

原来,女人在职场上不仅要努力、勤奋,也要端庄,优雅。这才会使你拥有由内而外的自信。

后言:经过跟小A的接触,我发现她不只是一个光会打扮自己的花瓶,她在工作上也很认真负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爱打扮自己,本来就没有错。如果你觉得错了,那可能就是嫉妒了。

感想:人人皆有嫉妒之心,当嫉妒油然而生时,不如转化心态,嫉妒他,不如学习他。直面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欣赏、接纳、吸收,你会遇到焕然一新的自己。

篇8:广绣:艰难的复兴之路

“很多刺绣技师都喜欢安静,她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能更好地酝酿并刺绣出一幅出色的作品。”广州绣品工艺厂党支部书记黄志文说。

不过,与安静恬适的刺绣环境相比,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技艺近百年来所经历的故事却一点也不平静。

繁荣时期有3000“花佬”

广绣(与潮州的刺绣合称为粤绣)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与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四大名绣各有特点,其中传统广绣以工笔画为主,颜色更为鲜艳,感觉比较喜庆。另外,广绣注重嘴爪眼的表现,就算是绣鸟的舌头也会特别细致。”广绣高级技师、广州市级非遗项目广绣传承人伍洁仪介绍。

根据史料记载,广绣与黎族织锦同出一源,在唐代就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造诣。到了明代,刺绣业更成为民间的一项重要的手工业行业。正德九年(1514),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受到国王的重赏。广州绣品从此成为出口的主要手工艺品。

广绣大师、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许炽光告诉记者,清末民初男工多达3000人,女工在整个广府地区更有12万。旧社会广绣专业技艺传男不传女,行业内俗称男工为“花佬”。当时花佬负责绣品图案纹样等最重要的部分,而女工只负责一些简单图样。伍洁仪举例:“如果绣人像,人脸等主要部位让男工做,人物的衣服才由女工做。按当时的说法,女工是从属,而男工才是主要。”

许炽光提到,在清朝时期,广绣多为出口商品。“当时西班牙斗牛披肩最有代表性,另外还有一些西方特殊的人头像,都是以欣赏品为主。”

发展之路几经浮沉

社会的动荡变化,极大地影响着广绣技艺的发展。第一次比较大的冲击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许炽光说:“广州沦陷前,本来还有1000多人在广绣行业。但到了抗日战争结束后,仍然坚持的只剩下几十人了。我们这个行业的工友们大多数只懂得这项技艺,所以没有刺绣工作就很难在广州维持生活。年轻人还可以去军队当差,年老者只能回乡,有的甚至在战争中死去。”

抗日战争结束后,广绣开始恢复以往兴旺。但好景不长,解放战争时期这一行业再次进入低谷。直到1955年,广州市组建了第一个广绣合作社——刺绣供销生产合作社(后更名为新滘刺绣社),走上了合作化之路。正如许炽光所说,广绣在太平盛世时可以非常繁荣。但一有战争,这个行业就衰落得也非常快。

“文革”前两三年,广绣再度兴旺。当时从业人员达数千人,产品供不应求。但遭遇“文革”,广绣就突然断层了。伍洁仪说:“文革期间‘破四旧立四新’,广州不让刺绣,连刺绣社都没有生产任务。但因为要维持生活,广绣行业的工人们就转向珠绣等工艺,变成制作衣服、手袋等生活用品居多,而不是广绣那样的欣赏品。”

伍洁仪认为,这样的一个停顿,让广绣的技艺发展倒退了不少。“别的一些绣种如苏绣、湘绣还在继续,但我们却停了那么久。广绣大师们像许炽光去了广彩,梁桂开去了工厂,人员都散得七七八八,再组织回来也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继承者们看广绣

改革开放后,广绣在市场上与机器绣品无法抗衡,老师傅因文革断层多数退休,而新生一代又鲜有意愿继承。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绣更一度停产,几乎成了绝艺。近年来,这样的境况似乎有了变化。2003年,转制成功的广州绣品工艺厂(前身为新滘刺绣社)请许炽光、梁桂开等老广绣大师回来带徒授艺,这项技艺又逐渐恢复。

在浮沉多年后,广绣对于传承更加重视。2011年,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开设岭南工艺美术专业(广绣方向),首批招收4名研究生。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胡大芬教授介绍,学生在学习中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分别获得广州市或广东省的工艺美术奖项。“但在就业方面,我们比较困扰。因为学广绣方向的都是研究生,如果到工厂当广绣技师工资不会很高,因此都不太愿意去。但这专业的设立本身就是为了传承广绣,如果学生最后不从事这个行业,还是挺可惜的。所幸的是,他们可以现有工作中融会贯通地传承广绣。”

除了高校的专业设置,广绣的传承还体现在新一代学徒们身上。在广州土生土长的梁淑萍今年26岁,从事广绣已有3年。她说,刚开始接触广绣时一点经验也没有。“学广绣针法很难,要齐针脚,要不然会绣成齿轮状。而且作为新人看到师傅们绣得又快又好,不自觉就会有压力。比较难忘的是,有一次领导突然给一幅大的成品让我绣。一开始觉得压力很大,但另一方面又觉得领导相信我有这样的能力,所以自己有信心去绣。”

作为年轻一代从事传统的广绣行业,梁淑萍坦言一开始会遭到父母和亲友的不解。“最早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是反对的,他们觉得做广绣就是做‘绣花’一样,没有前途。这也是因为社会对广绣的认知度较低,时常产生误解。通过不断沟通,他们才渐渐理解。”

而来自湖南24岁的腾辉艳则是因为结缘十字绣而走上广绣的行业之路。“以前在家的时候经常做十字绣,所以上手比较快,但要学精还是不容易。”她认为,如果技师有美术功底,对广绣的掌握会有很大帮助。因为对色彩的把握,对画的理解都会更好。

传承之困惑:传统or市场?

2012年10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改扩建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投入使用。会议厅用中国四大名绣的代表性作品,来表现中国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春夏秋冬四时壮观景色。其中,广绣负责夏天部分。广州绣品工艺厂受广东省政府委托在3个月内制作了《夏日海风》——长7.5米,宽3.5米,共26.25平方米,堪称巨型广绣。

负责统筹工艺的伍洁仪介绍,对于长期刺绣以国画、工笔画为主要题材的艺人来讲,刺绣油画《夏日海风》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挑战,刺绣程序、表现手法和刺绣针法要随之改变或尝试改良创新使用。“我们创新了一种旋歪针的针法,来减弱海浪的丝光,这也是要适应油画的特点。”

近年来由于市场化的需要,广绣逐渐与著名画家、岭南画派等合作,以刺绣名画居多。许炽光认为,现在市场上的爱好者不太讲究民间工艺,更多追求名画家的作品,所以广绣大多向着这个方面发展。“旧时刺绣前也会先出图,但工匠会按照广绣的传统针法表现来设计画面,是设计配合广绣针法。现在则是广绣配合名家画作,因此针法上也有一些改变。在传承传统工艺上是有些可惜的,但广绣也不能不与时俱进,这才能继续发展。”

对于这样的现象,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胡大芬也有相似看法。“清朝和民国时很多传统的、精美的工艺和针法,在现代的绣品中已经逐渐失传。传统工艺在市场化条件下的发展其实也是比较艰难的。举个例子,广绣一幅大的成品有的要耗时1年,加上工人工资、厂房运作等,成本比较高。但是一幅广绣作品的卖价其实不算很高,这样算下来要维持挺不容易。在我看来,如果政府层面上能够多给些支持,对传承将会更好。”

篇9:学习是为了让灵魂不枯燥杂文随笔

读书带给我们的幸福是纯粹的,书中向往的风景已经变成实实在在的经历。沉淀的智慧如涓涓流水滋养着内心世界。百转千回情丝萦绕,开阔视野激荡着岁月。

知识教会我们淡看人生,用最理性的方式面对生活。荣华富贵都会成为过眼云烟,而内心世界的富足,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是起起伏伏,生活的目的还是生活,活在当下不问东西,身心健康是最贵的财富。

少活在等待中,不要用太多的将来如何打扰了现在。今天活不好的,将来也好不到哪里去。让知识点亮内心深处,不要过于计较得失。有时候付出本身就是一种获得。别抱怨,不管你为别人还是为家人付出,都有相应的回报,或是利益或是爱。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抱怨生活,其实这样的心态,就是想尽办法让自己不开心。想不开就看不透,思维狭窄让自己活得纠结。多看看世界,看看书中千古的故事,你会发现你所计较的东西,很多都毫无意义,而最大效果就是让自己不开心。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万事如意,最大的收获是经历的一切,这过程有开心有烦恼本身就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工作是为了生活,也是为了体验价值。孝顺父母养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这过程就是生活的样子。

行既是走向终点,谁都不可以临近终点,突然觉得后悔了,后悔人生过程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自己的无知,让人生过得凌乱不堪。这时候想回头再活一次,抱歉,生活只有一次,没有回头只有经历与尽头。

一个人若思想通透了,做事就会通达。生活很多时候的痛苦,多数是因为过于计较得失。所有今天在意与不能释怀的事,都不会被谁带到另一个世界,你所能带走的是计较收获的坏心情。

人生总是纠结,心里就永远多云骤雨。我们就像烟花一样,见识过万千精彩,体验燃烧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懂的感悟人生,总结生活,回看岁月不怨不伤足矣。

无论是20 岁,40 岁,抑或是70岁,都应该学习安抚内心,让在指尖流逝的时光不荒废中度过。所谓未来的美好都是无数今天的叠加,我们过好每一个今天,就是过好整个人生。

别在冬天寻找夏天的味道,也别在秋天寻找山花烂漫。在合适的季节欣赏存在的风景,在下雨的时候,拥有阳光的心情,一切美好都是内涵丰富的结果。

有时候我们看似节俭的样子,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浪费,因为不论是吃的,穿的,还有金钱,都会在时光流逝中失去原有的价值。生命来来去去没有永远,我们不能在70岁 的时候,穿上高跟鞋跳舞,也不能在老年挑战攀登高峰。

时间不会等任何人,别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因为年华与美丽不会停留,不要等到你再拿出时尚的晚装,却发现已经过了穿它的年龄。很多东西,只有当我们快失去的时候,才发现可贵。感情如此,健康也是如此,所以不要让将来的自己,埋怨无知的现在。

改变自己从学习开始,任何时候没有太晚,只要愿意改变,一切美好都在路上。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点赞最多的回答是:“我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改变。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

篇10:通往荣耀的艰难之路

一扇窗

从一户黑人佃农的女儿,到伟大的温布尔登冠军。埃尔西亚·吉布森,这样一位看起来平淡无华的黑人女子,因为自己的坚持与努力,为黑人网球推开了一扇希望的窗,再也没有关上。

半世纪之前,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佃户之家走出的埃尔西亚·吉布森,在公交车上写有“白人前排坐黑人往后靠”的时代以极具攻击性的球风,在1955至1958年间纵横女子网坛。尽管她一直并未以先驱者的身份自居,但还是以获得5座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佳绩,与第一个加入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黑人选手杰基·罗宾森—样,被认为是打破运动场上种族歧视的先锋。

吉布森的童年不是贫困,是残酷。有人在残酷的环境中消失,她在残酷的环境中变得坚强。吉布森从小讨厌上学,经常旷课,晚上不回家,从地铁的一端坐到另一端,再坐回来,只是因为里面的电扇比家里凉快。

吉布森的运动天赋是在玩板球时显露出来的。当时一位年轻的音乐家布迪沃克尔看出了她的网球天赋,买了两把旧网球拍送给年仅14岁的吉布森,并带她到纽约著名的黑人聚集地——哈莱姆区的网球场打球。

谁能料想,就是这样一次平淡的偶遇开启了之后若干年波澜壮阔的黑人网球发展史。

1942年,年仅15岁时吉布森已经以横扫姿态获得纽约市黑人网球协会公开赛的女子少年组冠军。之后,受到—位喜欢网球的医生胡伯特·伊顿的资助,吉布森搬家到了北卡罗来纳州,并重返校园,继续练习网球。

由于之前一直被要求参加种族隔离意味深远的比赛,吉布森并没有机会在大型赛事中露面。在埃里斯·马博(著名女子网球运动员,前温网冠军)1950年7月给第一期的美国草地网球杂志投了一封稿件之后,美国网球协会才极不情愿地为吉布森发放了美网参赛资格。马博在信中说:“如果网球是绅士和淑女的运动,那么我们应该表现地更加有礼节,而不是像一个伪君子。如果吉布森象征着来自农场的女性运动员的挑战,那么唯一公平的解决办法便是在球场上直面这些挑战。如果吉布森被剥夺了竞赛的权利和机会,那么这个让我为之献出一生的事业将会留下不可磨灭的污点,而我也会为此感到耻辱。”

虽然吉布森在那一届美网惜败于当年的温网冠军刘易斯·布鲁,但她的出色表现令观众印象深刻。毕竟在她出现之前,美国重要的网球比赛中鲜有黑人选手的身影。

是的,时代在变化,虽然变化的脚步很慢。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不断演进,种族隔离政策逐渐被废除,吉布森也得到越来越多与世界各地高手角逐的机会。

1956年,球艺日趋成熟的吉布森赢得了她的第一个网球大满贯头衔——法国网球冠军赛。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黑人选手捧起大满贯的单打奖杯。

1957年,吉布森又赢下久负盛名的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冠军。一家英国报纸以“少数派的胜利”来描述她在温布尔登取得的成功。回到美国之后,吉布森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还在市政大厅接受了官方的欢迎。她也以赢得美网冠军来作为报答。因为在那一年的辉煌成就,吉布森还荣获了年度最佳女运动员的称号。

1958年,在成功地卫冕温网和美网之后,吉布森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年度最佳女运动员。同年,31岁的吉布森也作出了退出业余网坛的决定。退役以后,吉布森出了自传,录制了音乐专集,在电影中客串。1964年,她又成为第一个在女子职业高尔夫协会中打球的非洲裔女球员。1971年,吉布森毫无争议地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

不过20世纪50年代的网球运动员因为业余选手的身份赚不到钱,在那个没有赞助商、没有职业奖金的年代里,吉布森在奉献自己才华的同时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她的经济情况在退役之后则更加糟糕,甚至潦倒到靠着政府福利生活,没钱交房租和医药费的地步。1992年,吉布森不幸身患中风,她一度打电话告诉好友自己正在自杀的边缘徘徊。2003年9月28日,因长期疾病缠身吉布森在新泽西去世,享年76岁。说到底,吉布森生得太早了,她走在了时代之前。不幸的是,那个时代还无法被她单薄的力量一下子唤醒。

一道门

阿瑟·阿什曾说:“我最开心的不是赢得温布尔登,而是看到曼德拉被释放。”这使得他在网球精英中是那样的独特和重要。这个从小被认为是“瘦弱稻草”的黑人选手,为网球的职业化进程和黑白公平待遇打开了一道通向现实世界的大门。

1968年是黑人民权斗争的重要年份,曾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举世间名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的领袖级人物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店阳台上遇刺身亡,引发了全美100多座城市的黑人大骚乱。同一年秋天,仍在服兵役的阿瑟·阿什在森山赢下了网球进入公开赛时代后的第一个美网冠军。在颁奖典礼上,阿瑟阿什慷慨陈辞,抨击了种族歧视以及种族隔离。

1969年底,阿什申请参加久负盛名的南非公开赛,奉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当局拒绝给这位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网球选手之一发放签证。虽然对这样的局面早有预见,但阿什仍然决定采取更大胆的行动。

他呼吁将南非从巡回赛和戴维斯杯中剔除以示对种族歧视的抗议。很快提议得到网球界内外很多名流和组织的支持。事实上,阿什的举动也提升了全世界对南非种族问题的关注和反感,南非国内也被他的行动所鼓舞。南非诗人唐·马特拉在给阿什的信中写道:“你使我们的黑人青年看到我们能与白人竞争并获胜。”

1970年,阿什拿下澳网冠军之后状态陷入低谷。为了回应外界质疑他过多参与赛场外事务的声音,阿什重新全身心投入比赛,并在1975年收获了一个美妙的赛季,那一年,他在温布尔登决赛击败风头正劲的头号种子康纳斯。

1979年,阿什不幸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不得不退出网坛。两次接受心脏手术的他并没有中止对黑人运动员争取平等权利的关注。阿什将精力投入了新的领域,如记者、媒体、慈善事业。他出版了励志自传、当体育评论员、为报纸撰写专栏、担任美国戴维斯杯的领队、发起慈善组织和基金会,1985年他入选了网球国际名人堂。

然而阿什的人生注定充满坎坷。1988年他被查出在手术输血时感染艾滋病。出于对家庭隐私、公众恐惧、更出于对女儿成长环境的考虑,在好友和医务机构的帮助下,他们保留了这个令人震廉的消息。后来面对新闻界的压力,为了中止种种讹传,1992年4月8日,阿什在记者会上公开了病情,随即他得到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曾有球迷问他:上帝为什么把这可怕的疾病降

临在你身上?阿什回答:“全世界有五千万人打网球,五千人来温布尔登,五十人进入正赛,四个进入半决赛,当我捧起温网奖杯,我从未问过上帝’为什么是我?所以今天当我经历痛苦,我也不该问上帝,‘为什么是我?…阿什于1993年2月6日去世,美国为他举行国葬,四年后美国网球中心以他的名字命名。除了美网的中心球场外,有不少其它的奖项和活动都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比如阿瑟·阿什年度人道主义精神奖、阿瑟·阿什儿童日等等。网球对于阿什来说从来不只是个人的荣耀,而是一条挑战不公、丑陋和蒙昧的道路,是他给世界带来变化的途径,也是他儿时梦想的一部分。阿什曾说:“我最开心的不是赢得温布尔登,而是看到曼德拉被释放。”

在阿什获得美网冠军整整40年后,费德勒在流年不利的2008年最后一项大满贯中欣慰捧起了美网五连冠的奖杯。阿瑟·阿什球场又一次见证了传奇的诞生。在岁月如风的淘洗中,霸者终有退位让贤的一天。永恒不变的只有阿瑟·阿什中心球场和它背后的故事。

一座桥

威廉姆斯姐妹的成功横跨两个世纪,她们继承了前辈的斗志和天赋,从洛杉矶以南32公里的小镇康普顿向世界呐喊,并用自己的光彩激励更多的黑人女孩拿起球拍。

在阿瑟·阿什退役之后,雅尼克诺阿继续扛起了黑人网球的大旗。

诺阿的父亲是喀麦隆足球明星扎卡里·诺阿,母亲是法国人。诺阿出生在法国色当,两岁时即随父母回到唁麦隆,自小在雅温得长大。1972年,阿瑟·阿什在一场表演赛上发现了小诺阿的潜质。当得知诺阿有一位法国母亲之后,阿什向法国网球协会极力推荐诺阿。于是,诺阿得以重返法国,在尼斯接受了五年的专业训练。

1977年,诺阿转为职业选手,1980年,他成为法国一号男单,但是随即卷入吸毒丑闻,陷入低潮。1983年,诺阿重拾状态,赢得了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冠军,这是过去62年里唯一一位获得法网冠军的法国人。但是之后,由于频繁受伤,诺阿再也没有达到过这样的高度,并于1990年退役。

1991年,诺阿出任法国男子网球队领队,并于当年率队夺得戴维斯杯冠军。1997年,他又带领法国女队夺得联合会杯冠军。在网球之外,诺阿还是一名成功的流行乐手,自1991年出版第一张唱片以来,他和他的雷鬼乐队也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诺阿退役之后的90年代初期,网坛缺少黑人球星,仅有兹娜·加里森和马利维·华盛顿分别打进了1990年和1996年的温网单打决赛,并在惊鸿之后迅速沉沦。

这样的大环境下,威廉姆斯姐妹在90年代末的崛起具备了划时代的意义。这对从洛杉矶以南32公里的小镇康普顿走出的黑人姐妹花,创造了网球史上最成功的黑人传奇。

康普顿的犯罪率极高,谋杀案发生率是美国平均水平的4倍,经常有人无缘无故地在争斗中被杀死。连该郡的治安官员佩纳都承认:”这里是个犯罪天堂。在这里我经常听到枪声,这很平常。“小时候威廉姆斯姐妹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跟着父亲练球。不过当她们长到十几岁成为职业网球选手后,就随家人就一起搬到了佛罗里达,那里有很大的庭院和练球场地,重要的是他们逃离了这里的暴力环境。

大小威的天赋在职业生涯初期就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世人。1997年,大威成为自1958年以来第一个以非种子选手进入美网决赛的选手。妹妹小威则在1997年芝加哥站以世界排名第304的身份击败大满贯冠军皮尔斯和塞莱斯打进四强。

1999年,小威率先摘下在大满贯中夺魁,当年美网决赛她击败如日中天的辛吉斯。姐姐大威同样不落下风,在2000年连续赢下温网和美网冠军,并在赛季末豪取35场连胜。

2001年的印第安维尔斯站半决赛值得被铭记,这原本应该成为威氏姐妹第六次内战,但在比赛前几分钟,大威突然宣布因膝伤弃权。很快有传闻称,这是一次内定的退赛。当大威和父亲理查德出现在小威与克里斯特尔斯决赛的看台上,当地球迷发出了刺耳的嘘声,他们同样将嘘声送给了场上的小威,理查德·威廉姆斯把称作“马丁·路德·金被刺杀后最糟糕的种族歧视事件。”从此之后,威家姐妹再未踏上过这片南加州的沙漠。

2001年美网,史上最激动人心的黑人网球大事件在阿瑟·阿什球场诞生,在分别击败头两号种子辛吉斯和卡普里亚蒂之后,威廉姆斯姐妹实现了第一次黑人选手会师大满贯决赛的壮举。如今,出道十多年的威氏姐妹,仍然是大满贯冠军的热门候选。最近两次大满贯比赛:2008年的温网和美网冠军都被她们强势揽入怀中。

一条路

布雷克、特松加、孟菲尔斯,虽然他们还普遍不具备统治大满贯的实力,但至少,ATP2008年终排行榜前15名里创纪录地有三位黑皮肤选手。在威廉姆斯姐妹耀眼光芒的映衬下,阴盛阳衰在当今黑人网球界显得愈发明显。

虽然特松加以黑马姿态在2008年澳网击败穆雷、尤兹尼以及纳达尔闯进决赛,但是在塞尔维亚当红炸子鸡德约科维奇的最后围剿中,仍然败下阵来。他的同胞孟菲尔斯年少成名,2004年一口气包揽了澳网、法网、温网青少年组男单冠军,曾被寄望为“下一个诺阿”。当孟菲尔斯试图在罗兰·加洛斯重演25年前诺阿的奇迹,却在半决赛中被红土第二高手费德勒打得落花流水。但费德勒还是对孟菲尔斯赞许有加,“他完全有能力进入世界排名前10位。”不过,在同年龄的纳达尔已经拿到5座大满贯的对比下,2008年才终于在大满贯开窍打进法网四强的盂菲尔斯并不能算亮眼。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黑人球星是美国酷哥布雷克,但是最早让布雷克在世界网坛出名的不是他的成绩,而是一场著名的“种族大战”。

2001年美网,布雷克在第二轮遭遇澳大利亚球星休伊特。贵为世界头号种子的休伊特在这场比赛中并没有占太多便宜,一位黑人边裁总是找休伊特的“麻烦”。在第二次被判发球踩线后恼羞成怒的休伊特朝着主裁说出了最“著名”的一句话:“看看他(指布雷克),你能告诉我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吗?”休伊特的这句话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让布雷克莫名其妙地成为媒介的焦点。

布雷克的父亲是一位非洲后裔,他的母亲是一位白人。布莱克的这次受辱,一下让其成为美国的民族英雄,原因是布雷克一向善待比赛组织者和媒体,于是有“阿瑟阿什式球手”的称号。布莱克承认,阿瑟-阿什正是他的榜样。在那次“种族风波”之后,他说:“我想成为一位真正的英雄。我认为成绩会说明一切,我要用球场上的表现来证明自己。”

詹姆斯是—位“阿甘”式的人物,一个哈莱姆(纽约黑人住宅区)青少年网球和教育计划的受益人。但并不是每一位有天赋的黑人青少年都像布雷克一样幸运,毕竟网球选手的培养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这很不利于黑人球员的成长。更糟的是,那些有足够财力培养自己的孩子接受正规网球训陈的中产阶级黑人家庭,又通常将接受高等教育看作是成才的最保险途径,而打网球不过是争取大学奖学金的手段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黑人倒是需要更多像理查德·威廉姆斯这样疯狂的“网球家长”。曾打进1996年澳网四强的黑人女球星鲁宾的父亲当年因为要教女儿打网球而自己建了一片简易的网球场。

上一篇:冬天作文:发生在冬天里的事下一篇:党风廉政建设讲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