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治理商业贿赂经验材料

2024-06-14

工商局治理商业贿赂经验材料(精选8篇)

篇1:工商局治理商业贿赂经验材料

治理商业贿赂维护公平竞争

商业贿赂是一种不良且又普遍的社会现象,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和公平诚信原则,从根本上背离了市场经济对公平竞争的要求,破坏了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假冒伪劣产品大开方便之门,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投资环境,毒化社会风气,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健

康发展的“毒瘤”。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发布了《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我局按照省、市工商局的安排和部署,将贯彻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落在实处,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周密部署,做到“四个到位”

_、思想认识到位。

中央《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发布后,我局及时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充分认识其危害性,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商业贿赂的紧迫性和特殊性,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上级的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搞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_、组织领导到位

及时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落实了具体股室负责抓日常工作。

_、工作责任到位

制定了《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在该方案中,明确了治理目标、治理重点、治理措施,并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安排细化,将责任具体分解落实到位。

_、执法力度到位

今年,我局将机关办案重心放在治理商业贿赂案件上,抽调年轻有一定办案经验与技巧的执法人员到经检队,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办案人员配置了数码摄像机、数码像机、手提电脑、复印机、专用小车等办案工具,同时,加强了对基层工商所的办案指导,上下齐心协力,强化了执法力度。

二、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突出“五抓”

_、抓重点: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我局按照中央和省局在文件中指明的行业和领域,重点开展了对*县医药和商业购销行业的整治,效果明显。

_、抓培训:在开展整治工作前,我局除集中组织职工学习治理商业贿赂的各项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外,还将全局__名办案人员组织到市局参加办理商业贿赂案件提高班培训,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经检办案人员到****等地实地参观学习兄弟市县办案经验与办案技巧。之后,又邀请省市专家到我局举办了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培训班,目的是提高办案技能和水平。

_、抓协作:在系统内部,局机关与基层各所上下形成合力,及时通报办案信息,相互探讨办案经验。市场巡查大队人员及时将巡查情况反馈经检办案人员,形成联动;在系统外,已与公安、检察院、县纪委建立反商业贿赂长效监管机制,达到相互补充部门在执法中的权力不足,促进资源共享。

_、抓治本: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难度不小的长期工作,要从根本上治理贿赂,关键是要注重源头上的治理,由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在这方面,我们一是注重强化自身建设,抓好自查自纠;二是召开相应的座谈会,与行业部门沟通、通气;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巡查职能,严格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四是大力推进市场信誉体制建设。

_、抓统一,推进治理工作有序的开展,自省市工商局部署此项工作后,安县工商局对全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作出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安排部署,统一办案机构,统一案件的办理,统一报告制度。

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半年来,我局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共立案_件,其中结案_件,待结案_件(其中有_件当事人要求听证,已举行了听证会)。

结案的_件商业贿赂案,是XXX医院付给医生CT提成费的不正当竞争案件。该院于____年_月投入使用CT机一台,自定了CT提成制度,____年的提成标准为CT检查费在___元以下的按__元/人次提取,超过___元的按__提取,____年提成标准为医院对院外医生比例不变,院内医生则按__元/人次提取。____年_月至____年__月期间医院CT检查费收入共计______元,支付医生提成_____元,我局依法处罚款__万元。该案涉及医生___人。

举行听证会的_件案件,为XXX酒店收受XXX酒类经营部专场费用商业贿赂行为和XXX酒类经营部采用给付XXX酒店专场费的手段以销售商品的商业贿赂行为。____年_月__日XXX酒类经营部与XXX签订了专场销售协议,销售商品,协议规定专场销售时间为三年,从____年_月_日至____年_月__日止,专场销售范围包括白酒、红酒、黄酒、啤酒、饮料、奶制品等所有产品。费用约定XXX一次性支付人民币_____元作为专场销售促销费等内容。XX采取给付现金、抵扣货款等形式在____年_月至_月期间付给XXX专场费_____元,到____年_月_日止,XXX共计

向XXX提供专场酒水金额约__万元。双方当事人在经营过程中采取收受和支付专场费的手段,来获得交易机会,触犯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我局分别于____年_月_日和_月__日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告知程序,____年_月_日和_月_日分别举行了听证会。

另有_件立案的案

件是XXX酒类经营部在与XXX酒店酒水供应活动中所签订的《商品供应合同》中,给付酒店瓶盖返盖费。此案目前正在调查中。

还有一件案件是XXX市医疗器械公司采用付条件的赠予方式,给XXX医院CT机使用权,合同要求X医院在使用过程中采购耗材及维修服务,目前该案正在调查中。

当前工商部门在查处商业贿赂中的问题与难点

(一)国家禁止商业贿赂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我国现行的各有关分散的法律法规,尚未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专门的明确界定。商业贿赂应该是指商事活动主体在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商品服务过程中,为了谋取商业利益而故意采取各种财产性或非财产性贿赂手段侵害正常的商业秩序的行为。相比之下,我国相关法律所定义的商业贿赂的范围则要小得多。“商业贿赂”这一概念本身的模糊,造成了执法障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_条对商业贿赂的规定过于简单,而商业贿赂在实践中的形式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所以在认定上有一定困难。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精神,《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对商业贿赂中的主要形式回扣、佣金、折扣等进行了细化阐述,但在实践中除了这三种外,其他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性贿赂(色情服务),以出国考察为名进行贿赂等均可构成商业贿赂,由于没有对商业贿赂的形式或手段采用列举的方法加以规定,给工商部门实际操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商业贿赂案件案源较难收集。因为各种原因,商业贿赂案件案源渠道不多也不大。以举报为例,大部分群众虽然对商业贿赂行为反应强烈,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证据无法向工商部门提供有力的帮助。从社会意识方面看,很多人都觉得这些行为是“潜规则”,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部分群众把商业贿赂误认为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不想得罪人,也就不举报,导致举报案源稀少。

(三)执法主体混乱,执法尺度不一。《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赋予工商部门查处商业贿赂的执法主体地位,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一规定已被肢解。市场交易过程出现的商业贿赂问题,不仅工商机关有权查处,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赋予其他一些行业监管部门执法的权力。这种政出多门、多头执法的混乱状况必然导致不同部门在对查处商业贿赂的标准把握上存在分歧,执法尺度不一,加大了执法成本。同时,行业部门“自我监督”的模式也很难真正起到作用,许多行业内的商业贿赂案件得不到及时查处,客观上助长了不公平竞争现象的蔓延。

(四)行政执法手段单一。《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工商部门现有的执法手段显得过于单一。对于出现商业贿赂的企业,《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工商部门只能从其账面上找问题,而且不能把对方的账本带离企业,增加了查找企业涉嫌商业贿赂证据的难度。由于权限的制约,面对商业贿赂花样不断翻新,回扣、账外折让等形式更加隐蔽的现实,工商部门常常力不从心。例如旅游市场中,旅行社与购物点或景点签订的合作协议是在暗中进行的,在证据的认定和案件性质的定性上比较难把握;基建设计招标活动中,外地单位与机关工作人员相互勾结的行为,既涉及外地调查又涉及本地部门,办案人员受工商权限所制。在管辖权上,检察、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纪委和审计等部门都有调查权,如果是涉及到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则由检察机关查处,涉及公司企业人员则由公安机关负责,如果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才由工商部门处罚。但实际在“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范围中仍存在了多头执法的问题,保险、电信等法律法规将不正当行为交由其主管部门负责查处,也就是说自家的事自家管,从法理上讲工商是排斥在这些领域之外的,造成工商部门介入该领域的困难。例如,医生拿回扣是公开的秘密,与药品销售代理商都是暗中交易,但法律没有赋予工商部门更多的权利和手段,工商部门没有确凿的证据又不能随便调查询问。

(五)尚未形成打击商业贿赂的合力。各行业、各部门内部的纪律检查机关以及工商、检察、公安、审计等部门都有查处商业贿赂的职责,但相互间沟通、联络协调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形成合力和有效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传递,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打击商业贿赂的力度。一些部门和地方出于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的考虑,对商业贿赂行为不履行查禁职责,进一步增加了查处打击的难度。

(六)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中的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的多样化、经营手段的现代化、交易行为智能化特点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有一支复合型人才,一支具有综合执法能力的队伍。然而目前我们基层工商相当部分执法干部却是“土专家”,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的业务技能培训。真正能够懂法律会应用,懂财务会查帐,懂统计会分析,懂电脑会操作的、能够适应办商业贿赂这种新型案件的一线干部少得可怜。虽然在常规案件的行政执法方面这些一线干部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然而面对商业贿赂案件,监管起来却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查处商业贿赂的专业技术素质和执法能力偏低。

与此相联系,工商部门在查处商业贿赂行为中存在四个难点:

_、发案难。商业贿赂行为隐蔽性强,不像别的违法、犯罪行为是一方恶意、另一方被动接受。由于行为双方都是故意的,多采取“一对一”方式进行,作案时一般没有第三方在场。正因为双方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往往共同隐瞒相关情况,订立攻守同盟,一般情况下很难发案和攻克。

_、取证难。由于商业贿赂涉及到某些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他们接受贿赂的方法又较为隐蔽,只有暗账没有明账,尤其是大部分个体经营者根本就没有建账意识,从账目中取证较难。且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当事人双方往往不予以配合,增加了办案阻力。而且经过打击后,经营者的商业贿赂行为更加隐蔽,面上检查基本不能发现问题,介入难、调查难、取证难等问题更加突出。而且,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那种从法律很容易界定的商业贿赂行为将越来越少,“智能型”商业贿赂行为将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商业贿赂的主要形式。工商部门更加面临无证可取和有证难取的境地。

_、认定难。有些单位间的商业贿赂是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的,所以有时候,到底是经济行为还是违法犯罪行为比较难界定。目前,工商部门对商业贿赂的查处相当慎重,防止商业贿赂行为认定的扩大化。比如“进场费”的问题,认定起来相当复杂,有些是实际发生的,有些是没有发生的,有些是供货商和经销商分摊的,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如果执法人员在查处案件时,忽视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上下条款之间的联系,仅仅根据第八条单个条款的规定,就会造成对商业贿赂行为认定的不准确、不全面、表面化。

_、查处难。打击商业贿赂过程中,一些常规的贿赂行为比较容易被查处,其难点在于一些难以直接取证或者难以界定的商业贿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商业贿赂隐藏于人情往来中。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里,当双方发生了商业交易之后,礼尚往来在什么情况下应当认定为商业贿赂,没有明确的规定,也很难做出明确的区分。二是政府官员权力与商业结合的寻租。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发生的许多变相商业贿赂往往难以处理。例如一些官员的家属本身就在经商,官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对一些企业或者部门进行关照,而那些企业或者部门则向官员的家属提供商业交易的机会。实质上,家属是用官员的权力作为贿赂,获取了商业机会,与其他形式的商业贿赂一样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可这种商业贿赂却极难查处。三是采用非常隐蔽的所谓“其他手段”。比如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房屋装修以及解决子女、亲属入学、就业等多种方式。以上种种使得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负责具体查处商业贿赂行为的工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有限难以取证立案。

面对上述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坚定信心,进一步健全发案机制,通过看新闻报道找线索,依靠群众举报得线索,借日常检查出线索,从已办案中带线索,向其它部门要线索等多种途径,找到发案突破口,重拳出击治理商业贿赂。

下半年工作思路和打算:

_、继续抓住机遇,与公安、检察院、监察、纪委等部门加大联系,建立情况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信息共享机制,争取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与支持。在突破大案要案上形成整体全力。

_、采取多种方式扩大举报电话知晓面,并安排适当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举报。

_、对一些热点、焦点部门或行业加大查处力度,下半年,按照省局的安排,我们将对药品、医疗器械购销、中介机构、商品经销和服务领域进行排查,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如发现商业贿赂行业行为,一定严查不怠,决不姑息。

二〇〇六年八月十七日

篇2:工商局治理商业贿赂经验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上半年,XX市工商系统的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领导的指示和有关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结合XX市实际,扎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2002年

至2006年底,我局查办商业贿赂案件XXX件,涉案金额XXXX万元,罚没款XXX万元。2007年上半年,全市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XX件,涉案金额XX万元,罚没款XX万元,正查办商业贿赂案件XX件,已发现商业贿赂线索X件,其中,查处涉及出版发行方面的商业贿赂案件X件,涉案金额XX万元;查处涉及银行信贷方面的商业贿赂案件X件,涉案金额XX万元,查处涉及其它方面的商业贿赂案件X件,涉案金额XX万元,正在查办的商业贿赂案件XX件。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局。我们主要是做到了“五抓五到位”。

一、抓宣传发动,确保认识到位

1、加强内部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决策。为了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市县两级工商部门及时学习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省纪委第七次全会、省政府第六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省纠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提高对商业贿赂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并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将治理商业贿赂的各项工作抓早、抓实、抓好,确保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外部宣传,大力营造治理商业贿赂的社会氛围。一是结合企业年检验照,发挥个私协会的“三自”作用,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宣传《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和中办、国办《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政策,加强行业自律,鼓励企业内部人员和同类企业投诉举报商业贿赂行为。二是利用315宣传活动、工商板报、市场广播等方式深入主要商业区和各乡镇开展宣传活动,用诸如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如何虚高药价、造成群众看病贵等贴近百姓生活的例子,揭露商业贿赂行为的巨大危害,帮助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商业贿赂行为,动员群众反映商业贿赂问题。三是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和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知识,并适时公布查处的商业贿赂典型案例,努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良好的执法环境。

二、抓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到位

对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市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加强内部纵向管理和外部横向协调,实行部门联动,强化对商业贿赂案件的组织领导,确保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加强内部纵向管理,提高对商业贿赂案件的组织领导能力。一方面,市局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XX同志任组长,两位副局长和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各处室、支队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直接抓,从公平交易处、经检支队、监察室、法制处、办公室、人教处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了三个具体的工作小组,一是内部的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小组,具体清理查处工商系统内部的商业贿赂工作;一个是外部的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治理企业、学校、医院、公用企业等外部的商业贿赂工作;一个是工作协调小组,具体负责治理商业贿赂的日常组织、监督、协调、宣传和检查工作。各县区局按照市局的要求也相应地成立了工作机构。另一方面,制定《XX市工商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整治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并且将巡查监管的岗位职责具体细化、分解到管理组、直至管理员,确保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人员、职责三个到位。

2、加强外部横向协调,注重对商业贿赂治理工作的部门联动。一是在专项工作开展前,将专治理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主动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专项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二是加强与纪检监察、检察、法院、公安、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对重大疑难案件共同研究、会诊,确保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执法整体合力。三是积极协助卫生、建设、国土等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组织企业对不正当交易行为开展自查自纠。

三、抓案件查办,确保职能到位

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将执法人员培训、案源挖掘、案件查办、当事人回访、案件归档等各项工作任务细化,把治理商业贿赂抓出成效,抓出实效。

1、强化专业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查案能力。为切实提高执法人员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办理能力,市局专门成立了商业贿赂工作研讨组,一方面,把学习《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和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有关查处商业贿赂行为的规范性文件等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政策作为全系统“五·五”普法的一项重要内

容,强化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使执法人员注意区分正常商业活动与不正当交易行为、违纪违规与违法犯罪、工商部门管辖与其他部门管辖等界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工商行政管理》、《中国工商报》等刊物上开辟的治理商业贿赂专栏,以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工商局公布的典型案例为蓝本,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保险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商业贿赂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细致掌握其商业贿赂行为的活动规律、表现形式以及内部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发现线索、查办案件的能力。

2、明确工作重点,依法查处商业贿赂行为。为了把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做扎实,在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前,对治理的重点领域或行业、寻找突破口和具体查处方式等工作重点内容都作了详细规划。一是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保险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商业贿赂行为,以及限制竞争、非法经营、无照经营等其他违法行为确定为查处的重点,争取尽快查办一批商业贿赂案件。二是将“经营者采用附赠现金以及积分卡兑换实物、现金方式,对所属下级经销商、零售商店实行现金、实物奖励”这一类相对较为简单的商业贿赂行为,确定为治理工作的突破口,由易到难,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三是针对商业贿赂行为极具隐蔽性、调查取证难的特点确定由12315网络和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案源排查、外围取证等工作,广泛挖掘案源。对摸底排查掌握的可靠线索,由局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协调,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专人专案制度,实行市局、县区局、工商分局(所)三级联动,联合执法,保证案件查处积极稳妥,取得实效。

3、严格依法行政,把案件办成铁案。办案人员在具体的办案过程中,严格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的十六字标准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了依法办案、文明办案:一是办案调查取证,不管路程再远,天气再恶劣都不叫苦、不叫累,一定要证据弄实在,并且要使证据之间形成能互相印证的一个清楚的证据链;二是宣传政策、法律、法规,做当事人思想工作不是刻板、教条地宣讲法条,而是因势利导,一方面用大道理去说服人,启迪人,另一方面用感情去尊重人,理解人。通过办案人员耐心细致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化解当事人心中的疙瘩,扭转当事人拒不配合的行为;三是在办案过程中做到了勤于动手,办案人员对每个案件的始与结,都做到详细记载,并对复杂案件写出心得体会和总结。

四、抓长效监管,确保规范到位

在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同时,为切实保证治理工作取得长久成效,防止反弹,我们始终积极探索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与预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1、加强教育,我们在案件查办中,在查处的同时,积极开展对涉案单位和相关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廉洁、诚信的氛围,构筑治理商业贿赂的道德防线。力求做到查处一批、规范一批,建设一片、发展一片。

2、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从单位、企业内部构筑有效防范商业贿赂的屏障。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针对单位、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建议他们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思想道德品德教育,增强自身免疫力。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设来规范管理,杜绝管理漏洞。三是建立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如纪检监察、审计、监事会)为核心,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工会及各相关管理部门协同监督和保证体系,强化内控制度,完善内控体系。

五、抓内部监管,确保廉政到位

我们在开展好对外商业贿赂查处工作的同时,强化了单位内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从六个方面开展了系统内的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工作:一是在市场监管中是否利用职权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索贿等行为;二是在行政执法中是否存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甚至放任、纵容、包庇商业贿赂的行为;三是在行政审批中是否有“吃、拿、卡、要”等变相索贿受贿的行为;四是是否存在利用行政执法机关的名义通过不正当途径向企业索要财物的行为;五是在监管制度、监管手段和方法上是否存在薄弱环节、漏洞和缺陷;六是学习“八荣八耻”、《廉政建设实施纲要》、《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进一步提高廉政意识,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通过自查处纠,系统内未发现商业贿赂行为,未发现工商干部有接受商业贿赂行为。

在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方面,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行政成本高。商业贿赂案件涉及面广、取证难,有时为了取得一个证据或印证一个证据的合法性,需要到外州市等许多地方去调查取证或者走访许多人、查大量资料,由于工商部门垂管后,办案经费不足,影响了办案进程和案件质量。二是执行难。由于商业贿赂案件时间跨度大,大部分案件跨度都在2—3年,许多查实的非法所得被当事人使用,所以造成追缴非法所得难。

在下一步的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不断纠正执法中的不足之处,处理好严格执法与促进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查办案件与规范管理的关系,处理好行政执法与司法移交的关系,处理好工商执法与当事单位的关系,不断拓宽治理商业贿赂的领域,进一步规范行业经营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篇3:论商业贿赂的治理

一、商业贿赂及其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八条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 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 以受贿论处。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 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 给中间人佣金的, 必须如实入账。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账。”《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描述了商业贿赂的内涵并将这种行为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加以规定, 但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商业贿赂”的概念, 是在1996年11月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中。该法第二条第二款对商业贿赂概念进行了解释, 即“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中不断地滋生繁衍, 影响面越来越宽, 已成为生长在经济社会肌体上的一颗毒瘤, 严重影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为:

1. 破坏了正常、公平的市场交易秩序, 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

公平合理的竞争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防止资源和劳动的浪费。但是, 在一些行业和领域中, 商业贿赂已经成为企业运行的“潜规则”, 使商品和服务不能按照本身质量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进行交易, 出现质量差、水平低的商品和服务可以打败质量好、服务水平高的商品和服务的怪现象, 面对这样的“潜规则”, 企业自身往往无力对抗, 为了避免在竞争中失去市场机会和份额, 一些企业在愤怒、无奈之余, 也不情愿地选择了屈从, 从而使得商业贿赂的雪球越滚越大。这种商业贿赂导致的恶性竞争剥夺了其他竞争者公平交易的机会, 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使守法经营的企业沦为受害者, 诚信等公序良俗受到极大破坏, 从根本上扭曲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 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 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

2. 商业贿赂加大了交易成本, 增加了消费者负担, 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据透明国际估计, 全球每年因为贿赂和腐败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32000亿美元。在我国, 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 建筑企业每年的经营费用约占营业额的2%~3%, 而其正常的费用范围仅仅在0.3%~0.5%之内。在医药行业, 推销人员一般按药价5%~15%或者更高的比例给医务人员以回扣。所有这些费用最终都会转嫁给消费者, 使得交易成本增加, 消费者不堪重负。同时, 由于商业贿赂大都是在账外暗中进行, 产生的不正当利益进入交易对方单位的“小金库”或者个人腰包, 导致国家、集体财产被私人大量侵吞的严重后果。据有关部门测算, 仅在全国药品行业, 由于商业贿赂每年流失的国家资产即达7.72亿元, 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的16%。

3. 商业贿赂已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

在商业贿赂成为“潜规则”后, 越来越多的经营者为了在竞争中获胜, 不惜以重金腐蚀、收买商业活动相关单位人员 (其中包括国家工作人员) 。已查处的高官腐败案件证明, 腐败通常与商业贿赂相联系, 如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为了销售飞机向日本前首相田中支付160万美元, 田中内阁因此垮台。在我国, 已查处的高级领导干部受贿犯罪案件 (如成克杰受贿案) 和重大经济犯罪案件 (如厦门远华走私案) 中, 绝大多数都涉及商业贿赂。

二、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的缺陷

我国历来重视包括商业贿赂在内的各种贿赂行为的法律治理, 尽管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惩治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 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商业贿赂的有效治理。这些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执法主体混乱, 尚未形成打击商业贿赂的合力。

《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赋予工商部门查处商业贿赂的执法主体地位, 但从实际情况看, 这一规定已被肢解。市场交易过程出现的商业贿赂问题, 不仅工商机关有权查处, 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赋予了其他部门执法的权力, 比如各级纪检机关以及检察、公安、审计等部门都有权查处商业贿赂。这种政出多门、多头执法的混乱状况必然导致不同部门在查处商业贿赂的标准把握上存在分歧, 执法尺度不一, 而相互间沟通、联络协调机制又不完善,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打击商业贿赂的力度。

2. 对商业贿赂的制裁力度不够。

国外对于商业贿赂的制裁非常严厉。如美国1977年颁布的《海外反腐败法》是世界上惩治商业贿赂最严厉的法律之一。公司一旦卷入贿赂丑闻, 行贿者面临的不仅是法律上的责任、公司商誉的损害以及巨额罚款, 还有大大提高的运营成本。如德普“回扣门”的主角、总部位于美国的DPC公司就为其在天津的子公司的商业贿赂行为付出了480万美元罚款。相比之下, 国内对商业活动中行贿者的惩罚轻了许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 对商业贿赂的行政罚款最高不超过20万元。这对于商业贿赂可能带来的巨额利润而言实属微不足道, 难以达到处罚效果。

3. 立法滞后, 缺少一部较高立法层级的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

由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分别颁布于1993年和1996年, 对商业贿赂形式的规定比较简单, 已不足以规范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商业贿赂行为。同时, 商业贿赂的治理涉及实体、程序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参与的部门多, 需要协调的工作量大, 而作为打击商业贿赂的专门立法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只属于部门规章, 立法层级过低, 无法满足惩治商业贿赂的现实需要。

三、关于完善我国反商业贿赂的几点思考

1. 加强教育, 抵制商业贿赂。

要加强商业道德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 自觉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广泛开展商业道德宣传, 引导社会公众特别是市场主体树立自律意识, 推动合法自愿、等价有偿和廉洁经营等观念深入人心, 使崇尚公平竞争、诚实信用成为人们参与商业活动的共识, 使各类市场行为主体充分认识到诚信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各商业主体加强商业自律, 更加自觉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为杜绝商业贿赂、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 建立查处商业贿赂的协作机制, 加大对商业贿赂的经济处罚力度。

商业贿赂的治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也并非某一部门力所能及, 它需要有完善的法律责任体系和明确的处罚机制。在查处商业贿赂违法犯罪案件中, 行政执法相关部门之间、行政执法部门与刑事司法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 形成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合力。从现有规定看, 我国对商业贿赂的制裁偏重于刑事立法, 往往是处刑不轻, 而经济制裁不足。因此, 一些涉案公司常常采取“丢卒保车”的手段, 以个人做替罪羊而保全公司利益。这就要求立法机关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中对商业贿赂经济制裁的规定, 加大经济处罚的额度, 增加商业贿赂的违法成本, 进而从经济上阻断商业贿赂的发生。

3. 制定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 或者修改、完善现有的刑法规定。

治理商业贿赂, 法律是必不可少的武器。《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由于立法层级过低、规定的一些内容滞后, 已无法满足惩治商业贿赂的需要。从长远看, 建议借鉴美国、德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治理商业贿赂的成功经验, 制定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 以填补这一法律体系中的缺陷。但从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看, 比较现实的做法是, 以现行刑法为基础, 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立法经验, 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以刑法修正案的方式, 扩大商业贿赂的犯罪主体、犯罪对象范围, 扩大罚金、没收财产等财产刑的适用范围, 增设剥夺、限制从业资格刑等。进一步整合、修改、完善有关规定, 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商业贿赂形势。

摘要:“商业贿赂”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而且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依法治理商业贿赂, 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商业贿赂,危害,治理

参考文献

[1]付 莹:浅议商业贿赂的特征 甘肃社会科学,  2005  (5)

[2]回沪明 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3]刘 敏: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有关法律问题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6  (2)

篇4:工商部门治理商业贿赂的对策

关键词:工商部门;商业贿赂;治理对策

商业贿赂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手段,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秩序,也增加了交易成本,助长腐败之风,毒化社会风气,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着查处商业贿赂的重要职责,如何更好有效地治理商业贿赂,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关心的重要课题。

一、商业贿赂概述

(一)商业贿赂的概念。“贿赂”一词出现于《左传·昭公六年》:“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现大多是指行为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商业贿赂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现象,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买通对方单位或个人,以排挤竞争对手,争取交易机会或交易优惠条件的行为。

(二)商业贿赂的构成要件。商业贿赂的构成要件:(1)商业贿赂的主体是作为行贿人的经营者,定义中所指的经营者,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但必须是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经营者。(2)商业贿赂行为人在主观上有在经营活动中争取交易机会,排斥竞争的目的,是出于商业目的直接故意的。若行为人不是出于直接故意,而是被迫贿赂的话,则不构成商业贿赂。(3)商业贿赂的客观上采用了以秘密给付财物或其它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行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其手段主要表现为“回扣”,即经营者暗中从账外向交易对方或其他影响交易行为的单位或个人秘密支付钱财或给予其他好处的行为。回扣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三种:现金回扣即卖方从买方付款中扣除一定比例或固定数额,在账外返还给对方;实物回扣,如给付对方高档家用电器等名贵物品;提供其他报酬或服务,如为对方提供异地旅游等。[1]这直接侵害了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也损害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4)商业贿赂在客观上是其手段的违法性,商业贿赂手段的违法在于其违反了竞争法,具体而言是违反了《反不正当竟争法》的禁止条款。

(三)商业贿赂与回扣的界限。所谓回扣,是指在商品交易中,卖方在收取的货款中扣出一部分送给买方或者其他经办人的钱财。回扣和商业贿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是并非所有的回扣都构成商业贿赂。回扣包括两种:一种是账外暗中的回扣,即《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的规定;另一种是明示入账的回扣,即回扣记入正规财务账,并且有据可查,两种回扣方式中,账外暗中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明示入账是法律所允许的方式。[2]其中,只有账外暗中的回扣才构成商业贿赂,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回扣仅是商业贿赂的一种表现方式。很多人片面理解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的规定,经常能听到商业贿赂就是回扣的表述,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商业贿赂较为典型的客观表现形式是账外暗中给予或收受“回扣”,但这不过只是商业贿赂的一种形式。商业贿赂还包括其他类型的贿赂方式,如直接送以财物、其他利益来购买或销售商品;如买方为购得紧俏商品而给予卖方的金钱、财物等等。

(四)商业贿赂的危害性。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它又是一种腐败行为,对我国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阻碍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商业贿赂行为既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秩序的发展,又败坏了社会道德和行业风气,还妨碍政府对市场秩序的合法有效监管。(2)妨碍市场公平竞争。商业贿赂行为一般都披着回扣的外衣,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许多人对商业贿赂的态度是:认为通过行贿来谋求不平等交易机会的行为,是该受法律制裁;但是为了获得平等交易机会而“行贿”,这种花钱摆平事情的做法属于行业惯例,还是应该宽容的。这种认识对遏制商业贿赂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经营者不管何种原因采取商业贿赂手段销售产品或服务,从本质上都扭曲了市场公平竞争。(3)损害政府公信力。由于商业贿赂行为的经营者大多数的行贿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接受贿赂后又为了自己保官或晋升或其他理由行贿,严重破坏了国家廉政制度建设。接受贿赂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而中饱私囊,损公肥私,商业贿赂腐蚀了国家工作人员的纯洁性。达成交易的商业贿赂导致不公平竞争和违法犯罪行为也使政府监管更加不到位,导致权力寻租的丑恶现象频繁出现,这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二、工商部门治理商业贿赂遇到的问题

(一)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不完善。1996 年11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规定:“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这是“商业贿赂”作为专门术语第一次在行政法规中亮相。目前,我国涉及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有很多部,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等等。这些法律从商业贿赂的主体、主观方面和行为等不同角度对商业贿赂作出了规定,但并不完善:一是商业贿赂主题概念不清,商业贿赂包括商业行贿和商业受贿,行贿主体比较单一,但受贿主体却比较复杂,有国家工作人员或者一般的中介代理,这我国法律将商业贿赂的主体统称为经验者;二是商业贿赂行为认定比较简单,由于商业贿赂主体认定单一,使工商部门在处理商业贿赂案件中,认定商业贿赂行为主要是考虑是否“帐外暗中”这个重要特征,有些附赠式商业贿赂就不能得到查处。

(二)工商部门治理商业贿赂的行政执法水平不高。工商部门治理商业贿赂的执法水平不高是影响商业贿赂治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商业贿赂案件经常涉及经济、法律、行政等多个领域,对工商部门工作人员的执法水平要求相对比较高。但是目前我国工商行政执法队伍的执法手段和水平在总体上与我国现在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不少工作人员在商业贿赂的治理工作中,常常会混淆商业贿赂与回扣、劳务费以及佣金等概念;并且大多数执法工作人员不懂财会知识也不会查账等上述问题严重妨碍了商业贿赂的治理工作,不利于案件的查办。

(三)工商部门获得商业贿赂的违法信息渠道少。商业贿赂的形式复杂,从刚开始巧立名目以回扣、劳务费、佣金等形式给予现金,到现在提供房子、汽车等实物,或提供出境旅游考察等服务,各种各样的形式,层出不穷。同时商业贿赂的手段比较隐蔽,一般人也很难知道内情。目前,工商部门主要通过举报投诉、部门移转和日常检查等途径获取案源信息,没有专门有效的获取商业贿赂违法犯罪信息的渠道。

(四)工商部门获取治理商业贿赂的证据比较难。商业贿赂案件往往发生在商业活动中,且一般都只是行贿与受贿的双方参与,具有共同的利益,案发时经常会共同隐瞒相关情况,隐蔽性较强,人证物证都较少。商业贿赂的证据如证人证言、违法嫌疑人供词以及财会凭证、会议记录等证据,既容易更改又容易灭失,也不方便保存,这些情况使商业贿赂调查取证工作难以找到案件关键证据的突破口。另外,工商部门没有查封、扣留等执法手段,对那些变相以实物相折扣的贿赂更加难以及时取证,这增加了查找企业涉嫌商业贿赂证据的难度,给商业贿赂的治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三、工商部门治理商业贿赂的对策

(一)完善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一是完善滞后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反商业贿赂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和1996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暂行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工商总局等就具体问题所做的司法和行政解释。这些法律的制定都是90年代时期,对现在商业贿赂的新情况而言有些滞后,我们要将现有的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规范更加具化,切合现在的形势,对商业贿赂的作出有力的处罚,达到肃清市场经济这一毒瘤的目的,让法律更好地为经济报价护航。二是具体地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进一步明确商业贿赂的内涵,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例如“帐外暗中”只是回扣的构成要件而不是商业贿赂的构成要件,经营者的行为符合商业贿赂的构成要件,不管是明示入账,甚至是缴纳了各种税款的行为,都可以构成商业贿赂,不能让部分经营者钻了法律的空子。

(二)建立高效的执法队伍。建立高效的工商执法队伍,一是要加强行政指导。国家工商总局、各级省、市局工商部门要认真发挥指导、协调和组织指挥的职能,针对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出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为基层执法人员办理商业贿赂案件提供参考意见。二是针对商业贿赂案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提高办案人员的执法水平。鼓励办案单位在积极查办案件的同时,多开展认真研究学习各地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典型做法,为以后办案提供经验。

(三)加强与有关部门建立资源信息共享制度。加强各部门合作,强化打击力度是有效遏止商业贿赂的重要手段。一是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合作,建立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二是建立专门的商业贿赂举报制度。商业贿赂案件比较隐蔽、获取证据比较困难,仅仅依靠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力量可能无法查处很多案件,但建立专门的举报奖励制度,如有奖举报制度等,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对商业贿赂的案件信息来源会比较多。

(四)多运用电子取证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电子证据在现代新形势下的商业贿赂案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往往电子证据会是整个案件的关键点。工商部门在对商业贿赂当事人办公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时,常常会检查该企业嫌疑人的电脑,电脑会自动记录文件最后修改时间、最后访问时间、创建时间、创建者等,即使是已经删除的信息,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恢复数据,使关键证据浮出水面而不像以前的纸质版证据容易更改和灭失。

商业贿赂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了交易成本,增加了消费者负担,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并滋生着各种其他类型的经济犯罪,严重败坏社会风气,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工商部门治理商业贿赂时要承担自己的职责,清楚商业贿赂的构成和合法回扣的区别,提高对商业贿赂危害性的认识。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要及时找到解决措施。我们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查处商业贿赂的专业执法队伍,积极创新治理商业贿赂新的执法手段,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查处商业贿赂,加强与其他部门合作,严格依法办事,努力提高办案水平,为我国又好又快的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还给我们这个美丽的国家一个良性的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

参考文献:

[1] 周波.论教材管理领域的商业贿赂及其防范[J].湖湘论坛,2008.

篇5:工商局治理商业贿赂经验材料

为进一步规范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清廉的市场秩序,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关于印发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盘龙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有关法律法规,在省、市工商局领导下,坚持标本蒹治,综合治理;统筹部署,稳步推进;突出重点,解决问题;把握政策,维护大局的指导原则,认真开展好治理工作。

通过纠正在经营活动违法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的不正当竞争交易行为和查处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推进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由局长XX长为组长,副局长XX、XX、纪检组长XX为副组长,办公室、监察科、法制科、市管科、注册登记科、公平交易科及各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区工商局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局公平交易科作为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常设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的安排、协调、情况汇报等日常事宜。各部门共同参与,从各自职责出发,结合《XX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实际,把治理工作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内容,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三、工作内容

加强行政执法力度,查办商业贿赂案件。以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及资源开发等作为治理重点领域和行业,整治不正当交易、限制竞争、非法经营等行为,严厉打击以各种名义进行商业贿赂的行为。

(一)工程建设方面:重点调查处理招标代理、招标投标、工程承包、材料设备采购、资产评估等环节存在的商业贿赂行为,查处招标投标中的串通投标、对标的物作虚假宣传、中标后多层转包及工程建设方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土地出让方面:重点调查处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出)让中的商业贿赂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产权交易方面:重点调查处理产权交易机构是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规定进行,查处转让方与受让方串通交易等方面的不正当交易行为。

(四)医药购销方面:重点调查医疗机构、经销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在医药、医疗设备购销、医疗服务中的商业贿赂问题,查处:

1、不正当交易,药品回扣、开单提成等商业贿赂行为;

2、在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销单位中标后,向医疗机构或个人给回扣等行为;

3、医疗机构接受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不能反映药品、设备、耗材的真实价格的行为;

4、在药品采购中收受对方的财物,所入帐目或不入帐目冲减药品成本价的行为;

5、药品生产经营者以“宣传费”、“广告费、“学术赞助费”、“实验费”、“协作费”等名义给医疗机构回扣等行为。

(五)政府采购方面:重点治理政府采购业务中涉及的商业贿赂问题;

(六)资源开发方面:重点调查处理国土(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中在采矿权、探矿权出让中的串通招标投标行为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四、措施与要求

(一)主要措施

1、依法查办案件,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公平交易科及各分局应充分运用协查联动网络机制,畅通案件线索渠道,完善落实大要案线索通报、备案制度及投诉、举报激励机制,对举报投诉的商业贿赂案件线索及在自身监管中发现的商业贿赂问题,认真进行排查。严格办案责任制,查处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对存在严重商业贿赂行为的违法违规企业的惩戒力度

2、健全“经济户口”管理制度,推进企业分类监管。注册登记科及各分局应把好市场准入和退出关,对行业企业的经营动向进行及时了解和把握,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档案,预防与规范并重,减少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

3、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办公室、法制科、公平交易科等相关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强对内对外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禁止商业贿赂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案件培训与指导工作,提高执法人员对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能力和水平。适时、及时曝光查处的商业贿赂大要案,把专项治理工作引向深入,营造反商业贿赂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与执法环境。

4、开展自查自纠。监察科及时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看是否存在利用职权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索贿受贿等行为,是否存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放任、纵容、包庇商业贿赂的行为。各部门认真进行自查自纠,把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与反腐倡廉结合起来,提高思想认识,从根源上杜绝腐败现象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部门应高度重视,按以上职责分工和要求,各负其责,各尽其职。

2、依法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严格、公正执法,依法办案,注意区分正常的商业交往与不正当交易行为,违纪违规与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在法定范围内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查处,对达到追诉标准的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坚持宽严相济、处罚与教育并重的原则,既严厉打击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又切实维护广大经营者合法权益。

3、加强协作与配合。针对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等特点,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同时各部门间积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力争使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4、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4月中旬,召开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会,就此项工作进行具体布置及有关知识的培训。

第二阶段:5月至10月,确定辖区内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及重点查处案件,并针对上述确定范围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作好自查自纠工作,自检自查情况于2006年7月15日前报公平交易科。

第三阶段:10月底,做好商业贿赂行政执法案件的结案工作。

篇6:工商局治理商业贿赂经验材料

关于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各分局、机关各科室: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09年工作部署和省、鹰潭局2009年度公平交易工作意见,为遏制当前我县商品流通领域商业贿赂违法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特制定我局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工作重点

按照余江县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办公室的统一部署,针对余江县的具体状况,在2009年度将查办以下七个重点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

(一)金融保险领域。针对企业反响较大的在金融贷款、信用评定中的指定评估、强制保险等行为进行查处,重点治理金融银行系统在贷款保险、资产评估中收受回扣、提成、返还的商业贿赂行为。

(二)教育学校领域。重点治理教育学校系统在教辅材料采购、教育器材采购、校服定制、学生体检、学生保险及学生食品采购中收受回扣、返还等商业贿赂行为。

(三)医药购销领域。重点治理医疗机构及有关人员收受药品、疫苗、器械厂商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馈赠、资助等商业贿赂行为。

(四)工程建设领域。以建设项目为切入点,围绕规划和市场准入、项目招标投标、工程发包分包、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深入进行专项治理。

(五)产权评估领域。着重围绕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出让中的土地评估,国有产权出让、转让中的资产评估、资源开发领域的资源评估,以及在银行贷款、房屋拆迁中的各类房地产、资产评估中给付、收受商业贿赂行为。

(六)商品流通领域。重点排查大型商场、超市、餐饮等商贸流通渠道,检查酒类、饮料等商品的代理商、经销商,查处经营者采用各种商业贿赂手段销售或购买商品的行为。

(七)其他相关领域。重点查处具有独占和优势地位的供电、电信、移动、邮政、殡葬等行业的商业贿赂行为,以及企业反响较大的在环评、安评中的收受回扣、资助、提成等行为。

三、工作目标

县局公平交易科将按照县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积极协调纪检、检察、公安、法院等部门,实现商业贿赂案件信息共享,主动接受商业贿赂案件线索。同时,适时组织专项行动和重点排摸,对发现的重大商业贿赂案件线索,县局将抽调精干办案人员,成立专案组重点突破。各单位对发现的商业贿赂案件线索要及时上报并

积极组织查处,各分局商业贿赂案件查处情况将列入分局工作目标考核。09年度,要集中办案力量,真正突破一些重点领域,查处一批商业贿赂大要案件,以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四、行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2009年4月8日-15日)。县局成立由党组书记、局长黄文龙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刘建忠、纪检组长赖伟明、副局长桂春林任副组长,公平交易局负责人及各分局局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设立治理商业贿赂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公平交易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协调行动中的各项工作。各分局针对专项行动工作进行深入动员,统一县局的行动中来。

(二)案件排查(2009年4月16日-30日)。县局公平交易局将组织相关办案人员外出专题学习,并通过案件研讨等形式,分析相关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安排专门人员重点排摸案件线索。各分局要按照各自职责,有针对性地在分局辖区范围内开展案件排查和专项行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组织实施(2009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县局将组织各分局全面开展专项行动,并集中力量,对各类商业贿赂违法行为进行有力打击和查处。

(四)及时总结(2009年11月1日-20日)。县局公平交易局要做好专项行动的总结工作,对个案查处的典型经验和方法,要及时总结书面上报。

五、工作要求

(一)坚持深入排查与畅通举报渠道相结合。要加强对重点治理行业的深入排查,拓展案源。同时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和投诉网站,充分利用“12315”投诉举报网络,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努力扩大案源,鼓励企业内部人员和同类企业投诉举报,落实投诉举报奖励机制和保护制度。

(二)树立大局观念,讲究工作方法。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坚决治理商业贿赂的同时,又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要严格区分正常的商业活动与不正当交易行为的界限,严格区分违纪违规与违法犯罪的界限,综合运用政治、法律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区别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地作出处理。要讲究工作方法,严格工作纪律,严格办案程序,注重办案的方法和技巧,科学整合办案力量。遇到重大疑难案件,要认真地加以分析研究,并及时汇报。

(三)加强舆论宣传,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社会反映强烈、群众举报翔实的商业贿赂案件线索,力求迅速突破,严肃查处。市局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知识,适时发布查处商业贿赂的典型案件。

篇7:工商局治理商业贿赂经验材料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

4月6日,全省工商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后,市工商局迅即召开局党组会议,对此专题研究。随后,迅速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和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公平交易局、企业注册局、纪检监察室、法制科等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工商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并向市有关领导作了专门汇报,赢得了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4月13日,市工商局召开了由市县区局领导班子成员、工商所长以上干部参加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会上,分管局长李瑞峰主持会议;单县工商局介绍了治理商业贿赂的经验做法;纪检组长马全国宣读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卢建刚局长代表局党组就如何发挥工商职能、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做了重要部署;市纪委常委、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郝秀良同志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同时,会议邀请了省市新闻媒体的记者对会议进行全程报道,并借机公布了12315举报电话和红盾信息网址。

二、强化工作措施,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排查线索,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对行业自查和检查发现的线索进行梳理排查;充分发挥“12315”行政执法举报网络的作用,扩大案源。二是严查大要案件,增强震慑力。突出抓好商业贿赂大要案件的查处,按照宽严相济的原则,对性质恶劣、影响面大、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恶性案件,从严查处。同时,正确把握政策界限,既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又切实维护广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三是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健全“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及时掌握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经营动向。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档案,实行分类监管,加大对存在严重商业贿赂行为企业的警示和惩处力度。四是加强执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和执法环境。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办案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知识,公布查处的大要案件。五是加强工作指导和信息沟通交流。建立并实施举报受理、信息反馈、宣传报道“三个网络”和科室包县区、工作例会、定期公布治理成果、督查协调“四项制度”,及时掌握全市情况,适时进行督查、协调,并总结交流各县区局的措施经验等。同时,加强与市纪委、市检察院、市监察局、市审计局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进一步形成信息畅通、执法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保障措施得力,工作成效初显

为推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工商局对各县区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纳入“三个体系”建设、岗位目标责任制,表彰奖励专项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和查处商业贿赂十大优秀案件主办人;对工作不力的县区工商局落实“一票否决”,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力的责任人员实行问责制。

篇8:论商业贿赂及其治理

[关键词] 商业贿赂表现形式新发展治理经验行为选择

作为腐败的一种表现形态,商业贿赂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扭曲公平竞争的规则使价值规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阻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败坏社会道德和行业风气,使诚信经营的企业沦为受害者,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

一、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及新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商业贿赂行为存在的领域和表现形式日益错综复杂,呈现出多样性与隐蔽性的特点,而以政府采购、医疗、电信、金融等领域尤为严重。

政府采购过去的松散管理状态造成其商业贿赂的积弊难除,以赠送礼金、商品折价、外出考察等方式,在采购招投标的各个环节如评标定标、信息发布、履约验收等对采购人员或机构进行贿赂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医药行业的药品回扣、劳务费、差旅费、赞助费、新药推荐费等已成为医疗机构的普遍现象。由于商业贿赂比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更能获得资源,电信竞争中的免除债务、装修住房、免电话费等也是司空见惯。金融领域资源的稀缺性和垄断性以及监督考核机制的偏差,使其在市场准入、金融基础设施、风险管理、中间业务等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商业贿赂。房地产管理部门的权力过于集中而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使得土地批租转租、建筑建材、工程承包等都成为商业贿赂的重灾区。其他如旅游业、保险业以及教育系统,都成为商业贿赂的濒临污染区。

正因为商业贿赂是众矢之的,其表现形式也变得越来越隐蔽,由个人腐败向集体腐败转变。这种新发展有以下特点:

核心主犯不明显。一般认为整个案件的主导、起关键作用的人就是核心主犯,以往案件中这样的人往往居于“一把手”的位置或是掌握最多的实权和资源。但从2005年的案例看,这种趋向越来越不明显。

重要角色少不了会计人员。在大案要案中,总会计师或者会计人员都会被牵涉进来。毕玉玺案中的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朴善琨便是一例,这也透露出企业内部会计和审计的漏洞及执业人员的素质问题。

贿赂手段趋于隐蔽。从直接用现金到实物再到商品折扣、赠送股票期权、资助出国考察等形式,商业贿赂的手段变得越来越隐蔽,而其共同点就是寻找法律界定的模糊地带以便于投机。

二、存在原因分析

1.法律体制没有理顺

市场法制不健全,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界定不清,导致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差,使商业贿赂大行其道。管理部门的责权不明则导致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对商业贿赂的弱化处理,如简单地处以行政罚款、通报批评等。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因此,制定专门的法律,整合相关的规定,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等责任追究手段,将为治理商业贿赂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2.错误的侥幸心理和高额利润的驱使

认为商业贿赂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的观点,使一些人产生了侥幸心理。而高额利润的驱使则使一些企业不择手段,加之商业贿赂者的社会关系复杂,在关系网的作用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并非鲜见。

3.政府角色错位

市场经济中政府应侧重宏观调控,而现实中,政府的规划、调控、监督角色过弱而执行角色过强,在行政许可、行政合同领域发生商业贿赂的机率比其他地方大,从根本上反映了这一点。政府角色错位,一方面会导致精力过散,另一方面则会干扰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扭曲市场信息,这也是商业贿赂空间存在的原因。

4.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商业贿赂的隐蔽性使当事人的犯罪行为鲜为人知,而知情人的举报既提高了办案效率,也能有效降低成本。然而因对举报人保护不力,举报人遭到打击报复甚至陷害的事情一再发生,导致群众举报的积极性依然较低。在国外不仅有单独的证人保护法,其诉讼法中也有关于证人保护的规定及专门的保护机构和奖励制度。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是打击商业贿赂的利器和重要保障,其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5.诚信缺失

市场信用规则的缺失和公众对诚信认识的片面性,造成社会信用水准整体较低。政府公共权力部门的诚信缺失以及企业间失信获利与失信受害的恶性循环,不但加大了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成本,削弱了整体经济竞争力,还破坏社会文化和道德的良性发展,增加社会管制成本,为商业贿赂提供了滋生空间。

三、我国政府和企业的行为选择

1.明晰政府角色定位

政府是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定者和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强化宏观经济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减少对具体经济活动的干预,会大大减少商业贿赂发生的机会。以政府采购、工程发包为例,不妨交由市场中介机构办理,政府部门则支付中介机构佣金和加强监管。引入多个部门参与监管和接受投诉,从而提高不法者的“寻租成本”。

2.理顺法制体制

明确立法,加强普法宣传,加大执法力度,实施责任追究制度。立法上,应提高商业贿赂的机会成本,深入行业与职业压缩商业贿赂的生存空间,提高商业贿赂行为的入罪率。司法上加大财产刑的处罚力度,树立腐败利益必须被剥夺的观念。统一商业贿赂案件中自首、立功和缓刑、免刑的适用条件,纠正目前认定和适用上的过于宽松和混乱。对于商业贿赂的主体不论是在职还是离职的要能够一查到底,将责任追究制度落到实处。

3.信用等级评级和信用环境的创建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那些违反市场交易规则的人应该为其行为付出代价。一个有效互联的社会信用体系,包括信用信息中介服务、失信惩罚机制和政府监督体系,以及社会主体信用信息的传播辐射力,通过联动机制来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从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联合管理制度,会使市场规则的公平性得到体现。

4.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

商业贿赂的产生根源在于交易双方市场地位悬殊,而这又源于整体市场准入开放不足,和商业竞争磨合后强势企业的垄断地位。所以要治理商业贿赂,加大市场开放力度,限制企业的垄断行为,确立严格而明确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都与立法形成互补。

5.第三方制衡

市场行为主体的商业贿赂行为会损害相关竞争者的利益,明确规定所有竞争者都有权对行贿人提起民事诉讼,并对预期利益损害给予赔偿,能够形成强有力的第三方监督制衡机制。借助第三方力量,特别是让那些利益相联的经济组织互为监督,通过利益链条调动社会各界一起反商业贿赂,形成一种商业主体和利益主体之间的监督制衡机制,对商业贿赂的消除极为有利。

6.信息公开下的预警机制

竞争过程的不透明性为商业贿赂提供了滋生空间,其根源在于相关信息的不公开。信息的公开化会对商业贿赂起到震慑作用,阻止其实际发生。这就需要在做好群众举报和信访及相关的举报人保护工作的同时,增加监督与反映渠道,与人事考核制度结合,实行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定期轮换制,以便预警将商业贿赂消除于未发。

7.建立企业联动自律机制

企业自律是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企业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对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起决定作用。企业自律是企业生存的需要,企业应从各个环节对相关人员加强管理,包括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并在行业和企业间结成联盟,这样既可以降低法律执行的成本,又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信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商业贿赂空间。

上一篇:政治2015时事及点评下一篇:商会成立大会会议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