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习俗优秀作文

2024-06-11

壮族三月三习俗优秀作文(精选6篇)

篇1:壮族三月三习俗优秀作文

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

“壮族三月三”习俗

阳春四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来了一个节日,大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就是我们的“三月三”!

大家一定想问,三月三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三月三有多种不同的来历,但最著名的.非“刘三姐”莫属。

相传,刘三姐的歌声婉转动听,被誉为“歌仙”,但她的山歌里,揭露了财主们犯下的滔天罪行,财主们对刘三姐恨之入骨,于是趁其上山砍柴的时候让她跌入山谷身亡。于是人们在歌仙逝世的三月初三唱山歌来纪念歌仙。这,也就形成了三月三最有名的习俗,歌圩节。

三月三不仅仅是壮族的节日,也是汉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节日,在一些地方,三月三甚至比过春节更重要。

三月三这一天,壮族人民家家户户制作五色饭,染彩色蛋,穿上节日盛装,赶去参加“歌圩节”。“歌圩节”的地点一般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歌圩节”一般持续两三天,附近的群众无论相识与否,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歌圩节”上,各村的花季少年,纷纷三五成群地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男青年先唱“游览歌”,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邀请歌”。得到女生回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了解后便唱“爱慕歌”和“交情歌”。分别时,唱“送别歌”。歌曲随心所欲地编,随心所欲地唱。亲切感人。

这,就是三月三,我们的三月三!

篇2:壮族三月三习俗优秀作文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篇3: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侧记

广西壮族三月三主要由“拜山”和“歌圩”两部分发展而来,“拜山”又称“祭祖”,旨在祭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游花炮”是“拜山”一项传统习俗,以下是广西隆安县乔建镇的“游花炮”记录。清晨,壮族同胞将花炮抬上山轮车,在乔建镇镇政府集合,祭拜先祖,舞龙舞狮表演。上午十点,三轮车组成的花炮队开始沿着街道慢慢游走,街边每家每户均点纸焚香,燃放鞭炮,将壮乡民俗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壮族,我国南方古百越族群中古骆越人的后裔,古越人“尚越声”,壮族人“好歌圩”。“歌圩”又称“歌节”,每年农历三月三,壮族人民在“歌圩节”中演唱历史歌、爱情歌、盘歌、季节歌、生产歌等等。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确定“三月三歌节”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自1985年起,骆越文化发源地广西武鸣县以歌节的形式连续举办了18届“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2003年,壮族三月三“歌节”复名为三月三“歌圩”,成为享誉世界的壮族文化品牌。2006年,“壮族歌圩”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三月三歌圩”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着不同的风貌。原始社会时期,“三月三歌圩”主要是祭祀祖先,以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向大自然表示敬畏,祈求风调雨顺。随着人类不断征服自然,壮族“三月三歌圩”也慢慢褪去宗教的外衣,演变成融合民风民俗及地方内涵的男女青年结交朋友的民俗活动。以下是广西武鸣县歌圩会表演记实。

歌圩会选在村口的空地上,持续两三天。村民们热情接待外地的“赶歌圩者”,不管是否相识,都为他们提供食物和住宿。参加对歌的主要是青年男女们,中老年人与小孩欣赏或者品评,给青年们当参谋。来自各村的年轻人三五成群,寻找其他村的对歌对象,对唱山歌,有单人对唱、双人对唱,也有集体对唱。一般男生先唱“游览歌”,并在女生人群中寻找对歌者,发现喜欢的女孩,便开始唱“邀请歌”或者“见面歌”;女生回应后,两人对唱“询问歌”,双方互相了解;待到高潮时,二人对唱“交情歌”、“爱慕歌”。最后在分别时唱“分别歌”,男女青年如果互有爱慕之情,就会互相赠送定情信物。对歌的歌词多为即兴演唱,内容与平时生活贴近,热情亲切。

千人竹竿舞也是“壮族三月三”一项特色的民俗活动。千人竹竿舞简单有趣,热闹非凡,娱乐性强,挑战性高,曾博得外国游客“世界罕见的健美操”之美称。上千名同胞身穿传统服饰,手执不同道具,载歌载舞。竹竿舞的表演者由各乡镇挑选,性别年龄不限,节奏良好者颇佳。跳舞者两人一对,十人一组,一百多组齐舞,加上执竿的中学生,有数千人之众。千人竹竿舞由大鼓开篇,一声鼓响后,执竿者用竹竿撞击竹竿,发出有规律的碰撞声。舞者在竹竿间来回跳跃,做出优美的舞姿。青年男女们亦随节奏歌唱……表演结束后,各乡镇竹竿舞队开始在主席台上表演竞赛,让领导群众检阅,并打分颁奖。竞演结束后,群众自由试跳,全民进入欢乐的海洋。

4月12日,广西民族大学与泰国马哈撒拉堪大学就“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工作”与“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开展了学术交流会。泰国马哈撒拉堪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讲述了关于三月三的一个故事。相传,在遥远的古代,一位壮族妇女独自在河边洗菜,一条受伤的小蛇从她身边游过,善良的妇女将小蛇带回家,细心照料。小蛇慢慢长大了,开始呈现龙的模样,村民们叫他龙子。龙子长大后,女人将它送还大海,为了报答这位善良妇女的养育之恩,龙子经常给村民们送鱼送虾。妇女去世后,村民们将她安葬在河边,龙子闻讯赶来,将她迁往一个风景优美、风水极好的山洞安葬,以寄托思母之情。院长指出,在中国古代,龙象征着汉族文化;汉族文化是古代的先进文化代表,这个故事揭露了壮族先民对待先进文化的态度,我们要树立和强化民族文化的自信心,研究宣传民族文化的内容,建立民族文化的价值评判体系,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

摘要: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三,壮乡民众都会染彩色蛋,做五色糯米饭,参加唱歌圩、赛龙舟、抛绣球、竹竿舞等民俗活动。关于壮族三月三的民俗在广西各地《府志》、《县志》、《风俗志》中早已记载,古代文人的诗词笔记中也略有描述。笔者在本文中以局外人的视角记录了2016年4月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局部略影。

篇4:壮乡风情尽在“壮族三月三”

悠久的历史

闫冠宏:我的家乡武鸣是壮族始祖骆越人的祖居地,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三月三”(即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就是为了纪念壮族的祖先而举办的。其中对歌是“三月三”节日里的主要活动,所以“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三”歌圩。据说,壮族歌圩形成于唐宋时期,可谓历史悠久。

丰富多彩的活动

闫冠宏:“三月三”里的活动可多啦,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对歌。看,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穿着节日盛装赶来参加歌圩,他们三五成群地对唱山歌,歌圩顿时成了歌的海洋。

梁琪:是呀,每年“三月三”都堪称武鸣山歌年度总决赛。这一天,各乡镇的山歌爱好者穿着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江滨路公园、灵水、罗波潭等风景区对唱山歌。武鸣山歌分府城调、甘圩调等曲调,歌词多是现场编创,所以有“自古山歌从口出”的说法,非常能展现一个人的智慧和口才。为了传承山歌文化,学校每年都组织我们收集山歌、学唱山歌、创编山歌呢。

刘琬莹:听,“咚咚哒哒,咚咚哒哒……”多么富有节奏的竹竿敲击声呀。瞧,人们伸长脖子,探出脑袋,正在看什么呢?哦,原来是在欣赏气势恢宏的千人竹竿舞啊!竹竿舞是“三月三”里十分具有壮乡特色的民俗活动,也是我最喜欢的活动。跳竹竿舞时,持竿的人半跪在地上,有节奏地敲击长长的竹竿,跳舞的人随着竹竿的开开合合,从第一根竹竿开始,边做优美的动作边跳到对面。看,姑娘们头戴牛角帽,身穿百褶裙,裙摆随着她们的动作摇曳,真是好看极了!跳竹竿舞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找对了节奏,就可以跳得很优美。

梁小叶:我也觉得竹竿舞最有看头了。跳舞的人穿着漂漂亮亮的民族服装,有的提花篮,有的撑阳伞,还有的捧着香甜的五色糯米饭,在“咚咚哒哒,咚咚哒哒”的竹竿碰击声中敏捷地进退跳跃,同时潇洒自然地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瞧,持竿的人和跳舞的人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甜蜜的笑容。千人竹竿舞一直是武鸣“三月三”中的传统项目之一,而且每年的竹竿舞都很有新意呢。

黄奕:我要介绍一个更热闹也更激烈的活动——抢花炮。参赛队员要由各村寨的全体村民推选,因为抢花炮的人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坚韧不拔的毅力、快速敏捷的反应等优点。花炮总共有三个,据说抢到头一炮的寓意是“福禄寿喜”,抢到第二炮的寓意是“升官发财”,抢到第三炮的寓意是“人丁兴旺”。一旦花炮分清得主,顿时唢呐声、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人们尽情地享受胜利的喜悦。

垂涎欲滴的美食

王兰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吃货,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三月三”里最具壮族特色的美食——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有红、黄、白、紫、黑五种色彩,这五种色彩象征着吉祥如意、五谷丰登。每当“三月三”到来时,家家户户就会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做五色糯米饭。忍不住尝一口,你就能感受到它的美味——糯米的清香让人久久地回味。

刘佳佳:对,五色糯米饭又叫“乌饭”,是“三月三”里的传统美食。瞧,它色泽鲜亮、清香可口,寓意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梁丽欣:五色糯米饭是壮家人用来招待亲朋好友的传统食品,我知道它是怎么做的。首先用枫叶、蓝草子、黄芩子、紫蕃藤这些植物的汁液分别浸泡糯米,蒸的时候再加一部分白色糯米,然后把它们放入蒸笼中蒸约一个小时,就可以蒸出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的糯米饭了。这样做出来的五色糯米饭五彩缤纷、晶莹透亮,再加上糯米独特的柔软弹牙的口感、鲜美清香的味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黄俊铭:用鱼生搭配五色糯米饭是“三月三”里武鸣每家每户待客的特色菜肴。武鸣鱼生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八宝鱼生了。八宝鱼生主要选用花鱼、鲫鱼、罗非鱼等吃起来肉质筋道、味甜的鱼肉为原料。将切好的鱼片加上配料,如花生米、木瓜丝、姜丝、鱼腥草、香茅草、葱白、胡椒、醋等拌在一起吃,真是美味无比。生鱼片制作简单,并且没有经过传统的炒、炸、蒸等烹饪过程,因此营养物质完全没有流失,是一道极富营养的菜肴。

覃淑盈:你们说的美食我也爱吃,不过我觉得都比不上我妈妈做的艾叶馍馍,那才叫好吃呢!三月一到,郊外的艾叶就会抽出新芽,妈妈把它们采摘回来洗干净,捣碎挤出菜汁,接着把菜汁和糯米粉混合搓捏成拳头大小的馍馍,然后包上红糖花生馅,再蒸熟或煎熟。哈,尝一口艾叶馍馍,真是清凉香甜,而且吃多了也不会上火呢!

(指导老师:潘兰香、韦素萍、刘丽芹)

篇5:最全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三月初三、初四放假两天,全区放假。

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4月20、21(三月初二、初三)全区放假两天,与周末凑成4天小长假。

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放假时间为4月9日(周六)、10日(周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初四。因为今年“三月三”放假时间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补休,凑成4天小长假。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世代居住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3月14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23年“壮族三月三”放假的通知》出炉。今年“壮族三月三”,本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3天。

今年农历三月初三为4月22日(星期六)。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放假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8号),2023年4月21日(星期五)至23日(星期日)放假调休,共3天。

篇6:壮族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2.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传说靖西县旧州古镇,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誓死不从。恶少贿赂官府,将阿弟判了死刑并关进地牢,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哭瞎了双眼后,开始为阿弟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绣球做好了。

阿秀用变卖了手饰的钱和家中的积蓄,买通了狱卒,见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见,等醒来时,已躺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绣球的由来。

3.五色糯米饭

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壮家人把五色糯米饭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古时候壮家村寨有个青年叫特侬,外出干活总是带着糯米饭。而山上的猴子总是把糯米饭抢去。有一次,特侬随手扯了枫叶驱赶猴子,却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被染上了黑色。他灵机一动,回家后把枫叶浸泡到糯米饭里蒸煮,制成了黑色糯米饭。猴子看见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以为是毒物不敢碰。特侬吃了黑色糯米饭,口不干不燥也不腻倦,反而觉得浑身是力。后来,壮家人都学着特侬做黑色糯米饭,后又逐渐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做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糯米饭。

上一篇:迎新晚会活动主持人串词经典下一篇:关于印发天津市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