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周会议安排

2024-06-14

第十一周会议安排(精选8篇)

篇1:第十一周会议安排

眉山市信息工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2年上学期第十二次教职工会议

时间:2012年4月26日中午12:50地点:校会议室

主持人:万永利参会人员:全校教师、员工 记录员:校办秘书袁迎春

一、上周值周行政万主任总结上周工作

(一)班级、中队量化考核细则实施以来,效果明显,体现在:

1、早训学生能按时参加。

2、各班晚自习能按时收看新闻,耍手机情况明显减少,本周巡查只发现2个。

3、正课迟到现象明显减少。

4、校园环境卫生打扫彻底。

(二)存在的问题:

1、周日晚点名后,部分学生不假外出——12春郭琴午,武术班汤胜男,11春班温响凉;10秋宋涛,武术班黄嘉明、彭余兴在女生寝室。(已对相关学生做出处理)

2、女生早上打扫公区卫生速度慢,中队长喊几次才动。

3、上课秩序差,存在部分老师管不住学生的现象。

4、周末部分学生未请假,回家后仍不按时返校。(具体情况班主任处理)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今天下午开完会后进行校园歌手大赛初彩排。请各班级务必积极准备,抓紧时间排练,确保校园歌手大赛的质量。学校定于29号下午进行比赛,具体工作根据团委安排进行。

2、“五一”后到东坡湖公园春游,各班“五一”收假后必须收齐班费。

3、“五一”放假时间为:4月30日早上——5月7日下午17:00时,各班主任要抓好学生放假工作,并告知学生家长放假时间及注意事项。

4、针对“五一”放假,课程安排如下:星期六下午上星期一下午的课,星期日上午第一节课开班会,后三节课打扫卫生,进行歌手大赛准备工作。

5、“五一”放假期间值班,按值班表落实。

6、5月7日晚自习由班主任上,班主任必须按时到校。

三、值周工作安排

第十周值周行政:陈晓娇、雷玲

值周宿管员:男生楼:张义容女生楼:王富仙

值周中队干部:王欢

五、沈总布置和安排工作。

眉山市信息工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办 公 室

2012年4月26日

篇2:第十一周会议安排

一、思想教育工作

1、学习理解叶圣陶的名言“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和“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末枝入手,不断强化、规范学生的言行,久而久之,达到预期效果。本周重点强调:(1)、能够科学的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各科的学习,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2)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3)学会妥善收拾学习和生活物品。

2、强化教师履职意识,加强执行力建设。重点强调:(1)、两操、各类活动、各类会议按时参加,做守时的表率。(2)、教学常规要精细,为提高质量奠基。(3)上交各类材料要按时高质,为个人和集体增色。

二、教学教研工作:

1、深入研究,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备课环节的质量和效益。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汪洁组织一次全校性的统考科目教案展览和评比活动。第二步:各教研组本周扎实进行主题为“如何做好备课工作”的研讨。第三部:召开全体教师会,通报教案展评情况,兰主任宣读“学校备课工作要求”

2、形成共识,齐抓共管,共同营造“书香校园”。(1)图书室要规范化开放。(2)班级图书角要发挥作用。(3)班级多措并举,掀起读书热潮。

3、教导处一班人通过调查研究、征集民意、借鉴学习、反复磋商,出台《绩效工作考评细则》和《教学质量单项奖惩办法》(草案),之后,交班子会、教代会讨论

4、教导处安排布置期中考试工作。

5、教导处安排布置安排布置“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考务工作。

6、从316督导评估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1)、重视痕迹管理。(2)严格收缴资料)(3)定期整理归档。

三、总务后勤工作;

1、进入夜长昼短的初冬时节,学生上学、放学两头不见天,要进一步加强路途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带上手电筒,结伴而行。

2、进行“两率一度”宣传,共建“平安高峰”。

3、教育大型集会进场、入场有序出入,值周教师必须妥善安排,不可“放羊式”管理,杜绝挤伤和踩踏事故发生。

4、公示一补学生名单。

5、给学生提供热水洗脸。

6、女生宿舍安装热水器。

7、安全大检查。

8、校产登记。

带班领导:汪力军

值周教师:白钰

杨力

篇3:第十一周会议安排

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是夏德仁、刘国强、高鹏、孙远良、滕卫平、李晓安、唐建武、王松、武献华、史桂茹。大会秘书长崔德胜。

今年, 辽宁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 同时也蕴含着新的机遇。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需要动员各方力量, 调动各方积极性, 形成最大的政治共识。要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 推动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决策的落实。

会议期间, 委员们认真履行职责, 审议并通过了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深入讨论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十三五”规划纲要 (草案) 、省“两院”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紧密围绕实现辽宁省“十三五”良好开局, 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协商议政、建言献策, 提出了许多有质量、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会议征集到的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和大会发言,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 内容十分丰富, 多有真知灼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独特优势, 生动展现了政协委员心系发展、认真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6年是全省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是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在中共辽宁省委的领导下, 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个着力”总体要求,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围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开展协商议政。要弘扬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统一思想, 增进共识,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汇聚起强大的力量。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协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扎实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建设, 努力开创辽宁省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新局面。

篇4:第十一周会议安排

摘 要:2016年8月9—1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赤峰市人民政府、赤峰学院主办,内蒙古红山文化学会、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一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赤峰举行。本次论坛有来自韩国航空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牛河梁遗址博物馆、查海遗址博物馆和赤峰学院等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6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近20位学者作了主题报告和学术发言,从多维视角对红山文化及相关考古学文化展开深入研讨。

关键词: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自治区文化厅;赤峰学院

中图分类号:K2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01-04

2016年8月9—1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赤峰市人民政府、赤峰学院主办,内蒙古红山文化学会、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一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赤峰举行。本次论坛有来自韩国航空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牛河梁遗址博物馆、查海遗址博物馆和赤峰学院等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6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近20位学者作了主题报告和学术发言,从多维视角对红山文化及相关考古学文化展开深入研讨。现从五个方面对会议进行综述。

一、关于红山文化祭祀的讨论

赤峰学院于建设教授做了题为《八旗村红山文化祭祀址调查与祭祀等级分析》的主题报告,他根据规模和坛庙冢组合特点把红山文化祭祀址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坛庙冢组合独立祭祀区。第二等级:坛冢组合独立祭祀区。第三等级:坛或冢独立祭祀区。第四等级:聚落址中的房址、灰坑等非独立祭祀区。八旗村红山文化祭祀址属于第四等级。他认为红山文化每一等级祭祀遗址应该是其社会结构的具体反映。由非独立的祭祀区到独立的祭祀区应该是红山文化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红山文化祭祀址出现的人物造像应是两大系统,反映了红山文化社会的两大需求。

辽宁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田广林教授认为赤峰地区普遍出现的社会分化和分级现象已属常态。南台子的发掘材料表明,红山文化时期的社会分化,是从家族内部开始的,从中可以略约体察到“化家为国”这句古语的深刻含义。而白音长汗和南台子的材料都共同表明,社会分化的最初起点,似乎不是由于财富占有的不均,而是起源于为少数上层人物的设祀。其次是关于红山文化时期的丧葬礼俗。西辽河上游地区发现的材料表明,红山文化时期,大大小小不同层次社群中的上层人物死后,流行石构葬。葬式则流行仰身直肢葬,基本不见屈肢葬。

朝阳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雷广臻教授认为陶筒形器是红山文化的重器,他讲述的是国家产生前夜的最精彩的故事。红山文化陶筒形器上无盖、下无底,正好植于土里,植物培育在其中,植物生长出来扎根于土地、伸向蓝天、长在阳光里。人们重视土地、重视环境、重视生存资源、重视生产生活、重视社会组织管理,核心是敬天保民。由陶筒形器围合的坛社、稷社与国家之间仅仅一步之遥了。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郭明副研究员从牛河梁遗址陶器制作谈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工。她认为在牛河梁遗址普遍存在了手工业制作的分工,在探讨牛河梁遗址所见的手工业制作方面的分工问题时,重点分析第二期和第四期的社会分工状况,认为两者略有差异:第二期不同的制作群体各自完成不同器类的完整制作,虽然可能仍存在不同工序上的分工,但同类物品的制作人群相对固定;第四期制作群体的分工更加复杂,由多个群体共同完成器物的制作,同类型器物的制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基于不同制作工序的分工,每一制作工序有多个群体参与完成,不同制作工序之间没有固定的组合关系。也没有发现在陶器的成型、修整以及纹饰绘制过程中各个制作者或制作群体的固定组合。

辽宁师范大学徐昭峰副教授认为牛河梁遗址出现了红山文化祭祖权的垄断。

红山文化实行的是神权管理体系,这些从为数众多的红山文化祭祀遗迹坛、冢、庙的发现,从众多具有神像性质的泥质、陶质、石质、玉质人像的发现,从众多具有祭祀或通天功能的陶器特别是无底筒形器、塔形器、彩陶、玉器等的发现可以看到。同时红山文化祭祀遗存分布广泛而且普遍,都能充分反映红山文化发达的神权管理模式。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反映的这种浓厚的祖先崇拜观念,想要表达的可能就是强宗掌控祭祖权的正统性、独占性和神圣性,这种祭祖权,强调的是整个红山文化的共祖,而非其他。葬于牛河梁积石冢内的这些强宗通过垄断整个红山文化共祖的祭祀权,从而达到对整个红山文化部族进行永久控制的目的。

二、关于辽西地区科技考古的讨论

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昌燧教授对两件殷墟出土柄形器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样品分析和研究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制作程序共四步:开料;边缘休整;刻槽成柄;单面修饰。第二,片切割工具为铜片;第三,专用于丧葬祭祀。并由此引出几点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一,红山文化玉器钻孔工艺的关键点是能否获得内壁微痕;第二,从钻孔工艺对比分析,殷墟与红山的钻孔工艺肯定不同,关键点是模拟制备;第三,殷墟钻孔技术的源头究竟是龙山文化还是夏代值得探讨;第四,砣具使用究竟起源于何时、殷墟时期有无砣具也值得探讨。第五,殷墟之后玉器制作过程中,铁质工具是否使用,何时使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吉林大学周慧教授对新石器时期以来西辽河地区古代人类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她认为西辽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出现过与中原地区发展进程大体同步的辉煌灿烂的史前文明,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该地区地处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牧业文明的接壤地区。新石器晚期的红山文化时期(距今6500~5000年)达到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红山时期原始农业发达,人口快速增长,文化上显示出自身独特之处。伴随文化变迁的过程,该地区人类的人群遗传结构是有所改变的。不同时间,不同遗址Y染色体单倍型结构组成的变化反应了这个地区文化变迁、人群迁移的过程:青铜时期气候温暖,南方农业人群由中原地区向北扩张到达了西辽河流域。青铜晚期至铁器时期气候变冷,北方游牧人群,由北方草原向南迁移,到达西辽河流域。

赤峰学院孙永刚副教授对辽西地区史前时期植物遗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粟和黍是热水汤先民日常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但农业在生业方式中的比例有所下降;遗址出土大量动物骨骼表明狩猎、畜牧经济存在,比重有所增加(但并未发展为游牧);气候趋于干冷对夏家店上层文化先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内蒙古师范大学董利军副教授谈了铅同位元素比值法在夏家店上层文化铜矿石示踪上的应用。他认为林西大井古铜矿是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最主要的矿石来源,大井古铜矿遗址所开采出的氧化矿石,除很少一部分在当地冶炼外,大量的被输送到周边的遗址进行冶炼生产。矿石主要沿着西、南和东南三个方向输送,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东南方向最远到达了距大井遗址直线距离52km的当间沟遗址,向南最远到达了距大井67km的长脖子梁遗址,向西最远到达了距大井31km的棒槌山遗址。

三、关于红山文化和相关考古学文化玉器及功能的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教授由红山文化玉人、玉鸮说到人间与神界。他认为旋目神面可能是太阳神像。旋目神面图像在庙底沟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彩陶上都能见到,表明在黄河流域它是一种重要的崇拜对象。其实不仅在大汶口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彩陶上出现了旋目神面,北方的红山文化玉器上也有旋目神面。众说纷纭的“勾云形玉佩”,其实就是旋目神面繁简不一的造型。

北京联合大学武家璧教授谈了“玉璇玑”的功能和用法。他指出“璇玑玉衡”是我国天文学仪器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创举,也是望远镜发明以前人类从事天文观测一项重要发明,证明我国的科学传统源远流长。“璇玑玉衡”的功能是“以齐七政”。“七政”就是日月、五星的七种周期现象,可称为“日历”、“月历”和“五星历”。“以齐七政”就是如何调和七种周期,使其回归一个共同的起始点(历元),预期发生“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等历元现象。

中国林业出版社黄华强从另一种视角谈兴隆洼文化人面型牌示。他认为从人面形牌饰的五官与鳄头部造型元素之间总体的对比来看,以人头盖骨为材料制作的人面形牌饰也许与人类正面平视时的眼睛、眉毛、鼻孔的造型元素无关联,却与鳄的正面俯视的头部或颅骨的眼眶、眶间嵴和外鼻孔这三个造型元素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在兴隆洼文化时期,牌饰的设计者们以鳄的头面部或颅骨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在不同器物上模仿并借鉴了其不同器官的造型元素,创造出奇异的饰品。这样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手法在史前以及历史时期的图像创作中也有被记录下来的信息。

辽宁师范大学周宇杰认为夏家店里下层文化出土的玉器中红山文化玉器的大量存在说明夏家店里下层文化与红山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文化渊源关系。这种土著文化传统的弘扬与承传,显示出红山文化所具有巨大生命力和影响力。而龙山时代风格的玉器和夏朝风格玉器在夏家店下层文化社会中的使用与流行,则说明了当时中国南北之间频繁、密切的人群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客观存在。

四、关于红山文化社会的讨论

内蒙古师范大学周玉树教授认为中华文明史本应六千余年。司马迁《史记》从黄帝开始,不含伏羲、炎帝两个时代。所以,五千年之说则是删去了“二伏皇”时代。文明史开端的三皇五帝之首为太昊,太昊氏之母,居于华胥(古国名,“中华”之所由来)之渚。伏羲生于成纪,即甘肃秦州秦安县,立都于陈,即河南陈州。太昊被古人神化,因其作为极其伟大;教民佃渔牧,以结束茹毛饮血;作书契,以结束结绳纪事;作甲历,以生日月岁时;制婚嫁,以重人伦之本,使民不渎;造琴瑟,使乐音始兴。太昊伏羲是真正有文字记载的中华龙文化的开篇始祖;伏羲时代,正是中华龙文化的昌盛时代。炎帝神农氏是龙的后代,而黄帝轩辕氏也是龙。红山文化玉器产生与昌盛正是三皇至颛顼的时代。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刘歆益博士谈了兴隆沟遗址在世界史前史中的地位。他还认为早期聚落的特征是具有原始宗教意义的中心,是纪念碑、符号系统。他还谈到了非城邦性质的社会、朝圣、社会集会以及集体意识的形成。并认为以上特征都先于动植物驯化的完成。

韩国学者禹实夏先生认为红山文化中已经发现了“一即三,三即一”的陶塑三人像、具有象征幻日现象的各种三孔器,以及与圣数3有关的3层积石冢、3层圆形天坛等。他认为天(=天上世界)、地(=地下世界)、人(=人间世界)3层构成了宇宙观;天地人=圆方角的观念。“三数分化的世界观”源于有萨满思想的北方区域;辽西地区红山文化后期(公元前3500-公元前3000)是这种世界观最初形成体系化的时期。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朱成杰教授从天文学视角,使用美国最新天文软件对龙纹进行了研究,揭示出龙纹蕴含的古天文内涵,从而揭示出辽河流域基于北辰崇拜的盖天宇宙观形成的滥觞。从而对辽河流域玉文化的发生做出全新的阐释。

赤峰市红山文化研究会辛学飞从红山文化目前有关“花”的遗存中,发现它们与远古氏族和部落的名称来源是存在关联的。通过这些遗存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一些部族以植物和动物作为本氏族的族徽、名称和图腾崇拜的根源。他认为,从黄帝部落到舜、禹,再从大禹的华族到华夏族的产生,都可能与红山文化中的“花”存在着某种关联。

五、关于赤峰地区岩画的讨论

邵国田研究员对康家店大型神图作了释读。认为康家店大型神图工艺有如下特点:其一,繁简结合。同一类题材,有的刻磨得很繁杂,有的虽寥寥几笔,却抓住主要的特征。其二,突出重点。一幅神面最重要的是双目,多数神面上双目点去大半或整个画面。其三,在制法上有擦磨和琢刻,是线条艺术。其四,注重精神层面的元素。他认为红山文化是由巫觋主导的神本社会,承载着红山文化社会精神层面的历史信息有大致三个方面:第一,以坛、庙、冢为主要形式的祭祀遗址以及在这些遗址中发现的各种材料的雕像和祭器。第二,以玉器为主的红山文化精神方面的追求,认为红山玉为巫玉,是提供历史信息最为丰富的载体。第三,岩画中以神面像为主要题材最直接地反应红山文化神本社会的具体内容。岩画是个富矿区,深入研究红山神本社会,以上三方面资料缺一不可。

吴甲才研究员对马鬃山火神岩画作了研究。他认为祭灶神、祭火神是我国北方民族一种重要的活动。巴林右旗马鬃山发现的一幅记载5000年前祭祀火神的彩绘岩画是最好的实证。在马鬃山马牙石上发现的这幅记载史前祭祀火神的岩画记述着史前祭祀火神的场景。它的发现把祭祀火神缺失的历史连接了起来,由最初的无形演变为有形。这幅岩画是史前古人二次创作而成,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首例祭祀火神岩画。火神岩画的发现大大提前了祭祀火神的历史,为进一步研究祭祀火神仪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资料。

杜秀林对红山巨石岩画进行了解读,他认为红山岩画历久弥新,记录了上古东亚民族生存繁衍的重要信息。岩画是历史最直接的物证,最古老的地图,最生动的史书。该巨石红山岩画将成为完整接续华夏民族文明史的一个关键证据,其史学价值高不可估。

(责任编辑 徐阳)

Abstract: The eleventh Hongshan culture summit forum was held in Chifeng on August 8, 2016 to August 9, 2016 b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ultural Offic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ulture Heritage Bureau,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Museum, Chife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Chifeng University, and Hongshan Culture Acad.and Hongshan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feng University also undertook the affair. More than 60 scholars from Hankuk Aviation University,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Liaoning Hongshan Culture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Shanxi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Datong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Chaoyang Teachers College, Niuheliang Site Museum, Chahai Site Museum and Chifeng University attended the meeting. Nearly 20 scholars delivered the keynote speeches and talked in-depth about Hongshan culture and related archaeological culture from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篇5:第十一周值周工作安排

值周教师: 张艳梅 值周班级: 六年级

值周学生:赵俊杰 池腾远 杨世刚 郭宏城 赵江山 关俊超 工作安排:

一、纪律 1 路队纪律; 2 校内纪律; 第一:按时上下学;

第二:进楼后不得跑,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走路靠右行的习惯;第三:做到不打架,不说脏话; 第四:进校门做到必须佩带红领巾;第五:做到见到师长要问好.二、卫生。做到先洒水后扫地的习惯; 2 清理个自区域内的死角; 3 楼内卫生要做细,不能马虎; 个人卫生做到每天洗脚,勤洗头,穿着干净整齐;

四、学习.1 认真完成各科老师安排的作业;2 上课认真听讲,不得打马虎眼。

篇6:语文组第十一周教研活动安排

1、听课:

授课教师:杨乐授课班级:七年十四班

授课内容:《短文二篇》授课类型:汇报课

活动主题:夯实361高效文言文生本课堂,见证小组合作学习于七年级的实效体现。

2、学习研讨:

(1)乌兰浩特市教师建设实施意见。

(2)乌兰浩特市教育局开展告别陋习,牵手文明”活动实施方案。

篇7:第十一周会议安排

2011.11.7——2011.11.11 重点工作

期中质量分析 运动会 具体工作

1.周三至周六,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区中学生篮球赛。

2.周三,区初中美术研讨暨美术教师速写比赛在我校进行,林垟垟参加。3.本周天晴即开运动会。部门工作

1.教务处做好期中检测质量分析工作;做好区初中美术研讨暨美术教师速写比赛组织安排工作;做好区科技学校的申报工作。

2.政教处组织青年志愿者和学生会相关部门做好运动会的服务工作。3.总务处组织配合做好运动会后勤保障工作;二期工程相关事宜。4.校务办做好新教师住房补贴申报工作;上报中一职评材料。教师外出

1.11月5~7日,华忠、陆峻华、黄丽红到进修学校参加数学教师培训。2.11月7日下午1:30,林垟垟、王丽萍到余二高参加杭州市青年教师技能比赛预选赛。

3.11月8日,何明军到临平参加篮球比赛领队和教练员会议。

4.11月8日8:30,沈伟琪、陈琴到崇贤中学参加临平、塘栖片七年级科学目标教学研讨活动。

5.11月8日9:00,王闰军、王菊萍到博陆中学参加临平、塘栖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6.11月8日8:30,徐红艳到博陆中学参加区初中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7.11月8日9:00,范灵到塘栖三中参加区校本培训研究活动。

8.11月9日8:30,徐孙渟到杭州市惠兴中学(上城区惠兴路11号)参加市初中思品教学展示活动。

9.11月09日9:00,徐杰、张洪珍、张鸿远、何向英、蔡静君到塘栖三中参加塘栖片、临平片七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

10.11月9日9:00,王洋到临平三中参加信息技术教师集体备课活动,随带七年级教材和听课笔记。

11.11月9~12日,何明军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区中学生篮球赛。12.11月10日8:30至11日,凌峰到上城区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参加杭州市科学“智慧十五分钟”教学难点研讨会。

13.11月11日8:30,方应连到区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班论文答辩暨结业典礼。

(如进行运动会,本周每次外出教研活动教师限派1人,具体教务处另行通知)通知

1.10月31日至11月14日,余诗颖婚假,相关年级组安排好课务。2.11月9日至11月21日,范灵参加教科室主任培训,相关年级组安排好课务。

3.各班级加强卫生习惯教育:教育学生禁止在教学区、运动区携带或吃零食。

4.各班级发展新一届入团积极分子,请班主任做好动员工作。5.青年志愿者做好校运会的宣传与服务工作。6.11月8日早自修检查班级黑板报。7.国旗下讲话:刘建华

8.值周班级:708班 值周班主任:潘宏剑

篇8:第十一周会议安排

总结会上,综合协调组、学术交流组分别总结了本组在年会组织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及心得体会,并提出了不足以及对今后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和意见。王江宏副主任就学会服务中心年会工作情况作了简要总结,并对中心年会组织工作给与了充分的肯定。

李桐海主任从年会工作组织筹备到圆满结束、从处室间密切配合到团队协作、从工作感受到收获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年会的后续工作进行了部署。

首先,李桐海对学会部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中心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总结了本届年会中心工作的四个特点:一是创新多。制作了年会宣传片;全新团队承担PPT切换工作;大会指南进行改版;加大了分会场考评力度等。二是协作好。与机关各部门、市科协、信息中心的合作更加密切、和谐、深入;三是投入大。本届增加了分会场评比表彰环节,中心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组织工作人员对分会场进行前期、中期、后期考察和评估;四是动手早。年会工作乃中心工作重中之重,各项组织筹备工作开展早、落实快,确保了后续工作顺利进行。

李桐海谈到本届年会的几点感受。一是中心年轻人多,充满活力;二是工作组织有力,执行力强;三是领导到位,指挥得当;四是责任心强、敢于创新;五是团结互助,协调有序。

最后,李桐海指出,通过开展年会工作给中心提供了一个学习、沟通和加深理解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炼了中心队伍、规范了工作流程、理顺了各方面关系,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中国科协年会的办会质量,做得更实、更好。

上一篇:交通安全宣传演讲稿下一篇: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协会2014—2015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