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十一届五次会议

2023-02-15

第一篇:山东第十一届五次会议

十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十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2012年3月)

1 物价水平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

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大中城市要有合理的菜地保有量,稳定和提高本地应季蔬菜自给水平,同周边地区和优势产区协作建设“菜篮子”产品基地。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税收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农产品批发、零售增值税政策,推动流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要多管齐下,切实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间成本降下来,真正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好处。

加强监管、规范秩序。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坚决治理交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纠正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违规收费行为,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把握好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预期。

2 广大内需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加强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和审核关,加强对重大项目特别是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管、督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3 农业政策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农业补贴要继续增加总量,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新增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

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县奖励补助资金。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全面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力度,让扶贫对象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高产创建和标准化创建。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要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以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要认真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保护耕地。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国有农场、林场体制改革。

4 发展方式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开展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严格监管危险化学品。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建设性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政策措施,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从各地实际出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各类城市都要夯实经济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管理服务,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5 人才强国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制度。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办好民族教育。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弘扬科学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6 就业创业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

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7 文化产业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8 深入改革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深化价格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和调整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

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依法设定、实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严禁领导干部插手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矿业权拍卖等经济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治腐败分子。

9 对外开放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创新对外经济工作思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我们强调扩大内需,但决不能忽视外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稳定出口退税政策,扩大贸易融资和信用保险,改进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监管和服务,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转移。巩固美日欧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承接服务外包。制定加强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指导意见,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实施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

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正处于对外投资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要加强宏观指导,强化政策支持,简化审批手续,健全服务保障。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能源、原材料、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合作和跨国并购。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支持“走出去”的企业相互协同、集群发展。放宽居民境外投资限制。加强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维护我境外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努力保持与发达国家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全面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继续推进自贸区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加强与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在多哈回合谈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二篇: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要精神

3月5日至14日上午,举世瞩目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经过与会2946名代表的共同努力,大会获得了圆满成功。

一、大会概况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对开好这次大会非常重视。会议开幕之前,中共中央召开了“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就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以及如何开好“两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开好这次大会,对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大会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的职权,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完成好大会的各项任务,将大会开成一个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大会预备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议程。共10项:即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11年国民经

1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和批准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2年中央预算;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议案;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常委分别到各代表团参加审议活动。大会秘书处还分别安排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负责同志,到各代表团听取意见,介绍情况,回答询问。

二、大会主要精神

(一)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

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共分三部分:

一、2011年工作回顾;

二、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

三、2012年主要任务。

温总理说,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1.14万亿

2 斤,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温总理着重从五个方面总结了2011年的工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对政府工作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温总理坦言:节能减排、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廉政建设亟需加强。

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温总理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温总理在报告中部署了2012年的“九大任务”,具体包括:一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三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四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3 式。五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六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七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八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九是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温总理强调,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代表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求真务实,是一个高举旗帜、科学谋划,凝聚力量、催人奋进的施政纲领。报告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的主题,突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总结工作实事求是、重点突出,部署工作积极稳妥、针对性强,完全符合实际,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表示赞成这个报告。代表们结合审议,对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普遍赞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总体思路和要做好的各方面工作,认为这些目标、任务和要求,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同时,针对报告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国务院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对政府工作报告认真进行了修改,共修改19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有9处。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分别向大会提交了计划和预算的书面报告。代表们一致表示同意这两个报告。

(二)关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刑事诉讼法修改16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根据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依法惩治刑事犯罪的需要,有必要对刑事诉讼法予以修改完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有20个亮点:

⑴尊重和保障人权。⑵补充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不强迫

4 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⑶明确规定证人强制出庭制度,多项措施加大证人保护力度。⑷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侦查阶段就可以委托辩护人。⑸充分吸收律师法的相关规定,修改完善律师会见阅卷程序。⑹扩大刑诉中法援的适用范围,进一步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⑺适当调整简易程序适用范围,提高诉讼效率实现繁简分流。⑻刑侦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但应当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⑼强化对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进一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⑽明确二审应开庭审理的范围,对发回重审作出限制性规定。⑾复核死刑案件可讯问被告人,复核结果应通报最高检察院。⑿进一步细化逮捕的法定条件,检察院审查时可讯问嫌疑人。⒀单独规定监视居住适用条件,加强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⒁审理未成年人案有专门程序,未成年人犯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犯罪记录予以封存。⒂特定范围公诉案件可以和解,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⒃严打腐败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缉一年可以没收违法所得。⒄对暴力精神病人可强制医疗,保障公众安全维护社会和谐。⒅逮捕后除了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家属。⒆补充完善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进一步保障被害人合法权利。⒇五个方面完善审判监督程序,确保案件质量维护司法公正。

(三)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十一届全国人大到2013年3月任期届满,届满之前需选举产生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是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进行选举。根据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以按人口数分

5 配为主。在不超过3000人的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中,按照人口数分配的代表名额为2000名,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分配相同的地区基本名额数为8名,根据人口数计算的名额数,按城乡约每67万人分配1名,其他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律规定另行分配。这一规定保障了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各省区市不论人口多少,都有相同的基本名额数。为保证各少数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名额,决定明确规定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占代表总名额的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1名代表。此外,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归侨应选代表名额,决定都作出了与十一届相同的明确规定。对妇女代表则规定:“妇女代表的比例应当高于上届。”

代表在审议中一致认为,刑事诉讼法这一次修改,顺应了时代潮流,顺应了国情民意,体现了新形势下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新要求,有助于正确运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特别是新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是刑事诉讼法落实宪法精神的重要体现,彰显了我国立法与司法全新的理念,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关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贯彻了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要求,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有利于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致表示赞同。大会还审议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两个办法。

(四)关于人大常委会和“两高”报告

3月9日下午,吴邦国委员长向大会报告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24件法律、

6 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通过14件,决定提请本次大会审议4件,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4个工作报告,检查4部法律实施情况,决定批准我国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协定以及加入的国际公约5件,还决定和批准任免一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更加注重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更加注重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紧紧围绕推动“十二五”规划纲要顺利实施,继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更加紧扣大局、更加贴近民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以贯彻实施修改后的代表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坚持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同外国议会和多边议会组织的友好往来,为推动国家关系全面发展、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建设,提高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证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代表们在审议中认为,吴邦国委员长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监督、对外交往、代表工作、自身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客观地展现了新形势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新思路、新作风、新发展、新成效。是一个理

7 论性、实践性、指导性都很强的报告,是一个开拓创新、务实进取的报告。

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代表们坚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定能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上迈出新步伐,在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上取得新成效,在代表服务、对外交往、自身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代表们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报告表示赞成,对其工作表示满意。认为“两高”的工作报告实事求是、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文风朴实。代表们一致认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攻方向,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为着力点,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进一步强化司法为民的理念,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新要求,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着力解决司法实践中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力地推进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实施,促进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在主席台就座,祝贺大会召开。贾庆林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2011年工作进行回顾:

一年来,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凝聚智慧力量服务科学发展,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文化建设,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政协事业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2011年做到了:

(一) 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 紧扣主题主线协商议政,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 围绕文化建设献计出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

(四) 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独特优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 广泛凝心聚力,加强同港澳、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

(六) 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七) 坚持强基固本,切实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总结一年来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与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把凝聚共识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深刻认识人民政协是建立在政治共识基础上的政治组织,要在尊重多样中寻求共识,在共迎挑战中深化共识,在共创辉煌中坚定共识,不断巩固发展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一) 必须把服务大局作为履职尽责的中心,深刻认识紧扣大局才能找准位置、体现

价值,党和国家工作推进到哪里,人民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进一步凸显在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二) 必须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作为发挥作用的保障,深刻认识加强“三化”建设是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要求,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更加完备、规范更加明确、程序更加严密,切实做到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序可循;

(三) 必须把深入调研作为建言献策的根基,深刻认识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建言权,

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察实情、听实话、求实招,通过广集民智增强议政建言的水平,通过科学论证提高献计出力的成效;

(四) 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工作的动力,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始终保持蓬勃朝气,

总结新鲜经验,探索发展规律,不断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永葆人民政协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要清醒看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人民政协肩负的使命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委员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民主监督的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调研和视察深入实际不够,有的提案和大会发言质量需要提高,有的制度规定还没有完全落实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待,深入研究,切实改进。

二、2012年工作部署:

(一) 进一步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二) 积极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三) 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 不断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五) 继续深化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六) 切实提升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第三项议程:林文漪副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 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心系国

是,情牵民生,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二、 一年来,常委会以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

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贾庆林主席关于提高提案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要求,恪守服务大局的科学原则,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的科学导向,健全协调配合的科学机制,弘扬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围绕提高提案质量和办理实效,开展了大量工作。

三、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常委会将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各项工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

第四篇:对自治区十一届政协五次会议

对自治区十一届政协五次会议 第20170381号提案的答复

海洪、蔡敢为委员:

你们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搭建,促进广西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建议》(第20170381号)收悉。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修订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广西也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工作列入了2015年、2017年的改革任务。你们提出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搭建的建议,符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发〔2016〕16号)的精神,也符合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要求的精神,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搭建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将充分吸纳你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加强工作力度。

一、自治区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情况

(一)完善政策和制度,为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自治区高度重视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15年以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了《关于深化

1 高校和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桂办发〔2016〕42号)、《广西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办法》(桂政办发〔2016〕114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年)》(桂政办发〔2015〕91号)、《关于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暂行规定》(桂政办发〔2015〕135号),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出台了《广西企业购买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暂行管理办法》(桂科成字〔2016〕71号)、《关于印发加快全区技术市场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桂科成字〔2015〕80号)、《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工作方案》、《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任务安排指标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标准》等一批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政策环境。

以上政策措施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列入对各地市的绩效考核指标;落实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权(处置、分配、收益权)70%—99%落到实处,全面推进创新和成果转化,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提高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给予研发和转化人员的奖励比例;实行对企业购买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机构促成技术交易、技术市场机构进行技术合同登记等按比例给予奖励性后补助的政策,促进了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16年,全区实施技术交易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共320项,完成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任务的120.3%,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3项。促进了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成果落到企业,进行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

2

(二)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的建设情况。

为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建设了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1.开展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建立了以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广西铝及铝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广西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28家联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吸收大学、科研机构和社会其他技术创新要素,着重解决三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产学研结合缺乏战略层面的持续合作;二是产学研结合组织形式松散,合作过程缺乏利益和信用保障机制;三是技术创新成果商业化渠道还不畅通。联盟这种契约型组织形式,促进产学研之间在产业技术创新层面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作关系,解决信用和利益保障问题;通过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打通技术创新成果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渠道,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通过对优势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有效组合,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并能够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 “航空母舰”和“联合舰队”,支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一是依托各类科技计划中产学研结合有基础的项目立项安排支持,推动联盟的形成;二是根据重点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以及区域支柱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共同的技术需求和重点需求,为政府制定科技创新计划重点提供意见,实现创新要素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进行配置,积极引导产学研 各方开展技术创新。

3 2.一批大学科技园和院士工作站的建设,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平台。广西建立了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桂林大学科技园1个,自治区级大学科技园的广西大学科技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桂林理工大学科技园。2013年以来,自治区建立了80家院士工作站,吸收91位院士进站指导,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和成果转化工作,为地方培养一批人才,促进一批成果的转化。

3.高新区和农业科技园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情况。

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提供服务平台,我厅支持各高新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我区38家自治区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有19家在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有效带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为高校院所与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服务。2016年,全区38家自治区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公投入经费7700多万元用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在孵企业1674家,留学归来人员创办企业92家,大学生创业企业193家,开展创业培训活动1000多场,申请知识产权1709项。在南宁高新区,我们发展了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3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好几家众创空间;支持广西石墨烯研究院落户南宁市高新区,支持大学生创业基地发展。支持柳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上海交通大学—柳州(国家)高新区汽车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为柳州高新区的10多家汽车零配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支持桂林高新区、桂林电子开大学和理工大学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方便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农业科技园区积极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级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部门,创建产学研基地,夯实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建设,集聚创新人才,为园区建设及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

4 科技支撑。目前园区内已建立区市级以上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自治区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个,良种繁育中心9个,初步建立起自主创新与消化引进相结合、产学研相配套、与主导产业相协调的开放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如广西贺州农业科技园区建成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国家现代农业花生产业技术体系贺州综合试验站、国家级花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水稻)贺州综合试验站、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大宗蔬菜)贺州综合试验站、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西甜瓜)贺州综合试验站、广西良种培育中心等科研平台为园区提供技术支持。

4.加快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资源开放共享,为产学研合作提供研发和成果转化服务。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精神,扎实推进《广西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实施方案》(桂政办发〔2016〕16号)各项任务落实。目前,我区已有83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通过自治区网络管理平台向社会开放共享科研仪器2163台套,其中50万元以上仪器869台套,20-50万元以上仪器1294台套,总价值14.5亿元。2016年开放共享仪器数量比上一增长了106%,仪器总值增长75%。

一是建立了跨部门协作机制,着力打破部门壁垒与条块分割。2016年,科技厅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与教育厅、发改委、工信委、卫计委、国资委等13个厅局联合建立了部门分工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由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管理部门、大型仪器设施管理单位以及用户等构成的共享服务体系,保障了

5 绩效考核、信息报送、新购仪器联合评议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区于2016年对提出申购的11家单位、22台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进行联合评议,有效减少了大型仪器重复购置经费约1503万元。

二是初步建成了自治区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网络管理及服务平台,盘活存量提高资源利用率。2016年,共有67家管理单位按《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要求,制定了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制度,并通过自治区网络管理平台向国家平台上报共享制度118项。该我区向社会开放的科研仪器总有效工作机时达196万小时,年平均有效工作机时达806小时/台,年平均利用率达到53%,仪器功能利用率达到96%以上。

三是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实施用户补贴政策,为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资源共享服务。2016年,科技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绩效考核,累计奖励开放共享先进机组72台套,为科研院所、高校和中小企业提供开放共享后补助资金333万元,约有378项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通过自治区网络管理平台获得了大型仪器检测技术服务,取得相关科研成果826项,制定地方级以上标准86个,申请专利168件,培训技术人员约1.6万人次。

二、下一步计划

(一)贯彻落实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精神,细化和落实科技体制改革措施。

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2017年,重点是制定《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推动修订《广西壮族自

6 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出台落实《关于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政策和措施,贯彻落实《广西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办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体系,服务产业发展需求。出台《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报告制度的工作方案》,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权(处置、分配、收益权)70%—99%落到实处,落实企业购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后补助政策和技术市场发展后补助政策,破除科技成果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问题,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二)集聚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

围绕广西千亿元产业和打造“九张创新发展名片”需求,集中科技资源,在传统特色产业等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围绕企业技术需求,组织开展科技联合攻关,鼓励加快成果产业化,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科技创新成果产出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三)持续深入实施促进成果转化大行动。

2017年-2020年,组织全区实施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推动各市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政产学研合作,强化科技成果在广西的落地转化。支持企业购买科技成果转化,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三权(处置、分配、收益权)改革,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给研发团队及转化有功人员的70%—99%奖励比例落到实处。2017年-2020年,落实企业购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后补助政策和技术市场及技术转移机构绩效奖励性后补助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承接

7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继续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任务的绩效考核工作,将科技成果转化列为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科研经费支持及推荐科技奖励的依据。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服务工作。

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每年建设20家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和完善广西网上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开展技术交易的线上线下对接活动,支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大型仪器共用协作网建设,为产学研合作提供研发和成果转化技术服务。

(五)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一是鼓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设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活动。二是打造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一批有潜力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自治区科技创新基地以及院士工作站,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积极培育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培育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为我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支撑。2017年认定24家院士工作站。三是加强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强化园区内研发平台、孵化器、成果转化基地、科技服务平台等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建设。加快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

(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建立多层次融资渠道。

8 2017年-2020年,在保持科技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设立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2017-2020年规模为50亿元,主要支持关系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新产品开发和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等建设。2017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共安排20.15亿元(含创新专项资金12亿元、科技计划经费8.15亿元)用于科技创新。积极筹建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推进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建NSFC-广西联合基金。

关于自治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发起或配合发起设立广西成果产业化投资基金问题。目前,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正积极参与设立涵盖科技成果转化在内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大健康等自治区确定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各类投资基金,并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通过与国内外优秀投资机构合作,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鉴于中试基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根据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及有关企业共同出资设立该基金的意愿不大。今后,将加强探索试行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制度,探索开展创新券补助政策试点工作。

关于税收优惠政策问题。国家对经技术合同登记的技术转让实行免增值税政策,对技术开发和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实行减免所得税,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为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政策保证。今后,我厅将加强宣传,激发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

感谢你们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9

2017年4月28日

10

第五篇:第十五次安全办公会议纪要

2012年8月12日, 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陈洪伦在五楼会议室主持召开了第十五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副总工程师张锐、安检科科长张海波、调度室主任齐长龙、生产办相关人员及基层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运销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纪要如下:

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贯标策划

(一)运销公司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组织对公司机关各科办室、各厂(段)管理人员和本安体系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贯标培训。各基层单位要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对本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进行学习和培训。学习和培训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相关内容,宣传建设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理念和内涵,使每名干部员工都能够充分认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要求、工作标准、管控目标和体系规范,并做到目标明确、标准清晰、责任具体。

(二)各单位要自行组织本质安全知识学习、培训,培训要有培训计划、培训教案、签到点名册、考试试卷、成绩汇总、效果评估等,做到有据可查。国网能源公司将于10月份组织生产管理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考试,在此之前安监局要组织集团公司内部考试。(此项工作要在9月末前完成)

(三)各单位要认真编制单位本质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和体系建设推进计划,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编制管理体系相关文件。

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施

各单位要认真按照《神华集团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分标准》,结合本单位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组织机构和主管部门,明确体系各项工作负责部门及分工,完善各项工作标准,健全各项安全基础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及风险评估,抓好风险预控和监测,进一步强化生产各系统安全要素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管理,明确人员不安全行为管控标准,通过不断加强过程管控,实现安全生产的精细化和系统化。各单位要在2012年12月前,基本完成本单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达到体系运行基本要求,具备体系运行的基本条件。

生产办、安检科、政工办、劳资科等部门在做好本科室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单位体系建设的分类指导,经常性地深入基层单位,协调组织基层单位,尽快建立起与其安全管理相适应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一)各单位要建立本安体系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专题会议,总结本安体系建设推进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下一步推进工作计划。公司要在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上对各单位本安体系建设推进工作及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安排和通报。

(二)机关各科办室、基层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安全工作实际,组织精干人员按照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定质量的原则认真编制体系必备文件。体系必备文件主要包括《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计划》、《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风险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标准和措施》、《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和《安全文化建设手册》。

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计划》是体系建设从准备到正式投入运行前,对体系策划、贯标培训、安全文化和现场工作的具体安排。内容要包括体系建设目标、组织机构、工作计划等。(2012年9月15日前编制完成)

2.《管理手册》要确立体系的管理方针、工作目标、总体框架,明确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2012年9月25日前编制完成)

3.《程序文件》是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主要是按照PDCA的方法,结合运销单位安全生产实际,通过程序化的管理对生产和管理可能产生的风险予以控制。内容要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保障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和辅助管理五大部分所有管理程序。要明确规定相应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控制目的、适用范围、职责以及控制内容、方法和步骤。要适合各单位、部门、岗位和人员对各项事务的管理和运行控制。(2012年10月25日前编制完成) 4.《风险管理手册》主要是运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和事故机理分析法,对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确定危险源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后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和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主要内容包括风险概述、工作任务风险管理、筛选、铁路运输系统评估、重大危险源评估以及危险源监测、预警、控制、升降级管理等。(2012年11月25日前编制完成)

(1)各单位要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并集中时间和人力,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在此基础上分专业认真组织编制《筛选系统风险管理表》、《铁路运输系统风险管理表》、《信息监测风险管理表》、和《调度风险管理表》等相关风险管理表格。(2012年12月10日前完成)

(2)要按照“事故机理(事故类型及危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的场所)——事故树——事故防范措施”的危险源评估程序,结合运销公司安全工作实际,组织对CO事故、火灾事故、水灾事故、铁路运输事故、机械事故、电气事故等危险源进行有效评估。(2012年12月10日前完成)

(3)要按照“管理系统的基本情况—风险评估”的危险源评估程序,组织对筛选系统、铁路运输系统进行全面风险评估。(2012年12月10日前完成)

(4)危险源辨识、监测、预警、控制和升降级管理要包括人、机、环、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人员管理上要突出人员是否精神集中、精力充沛、衣着整齐、个体防护齐全有效;是否按照煤矿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及规定的工序作业;是否执行了工作票制度;是否识别了本项工作的风险环节;使用的工具是否完好、恰当、齐全;是否有其他“三违”现象等方面的内容。机械设备管理上要突出是否按规定配备了必需的设备;设备选型是否合理;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规定;设备维护保养是否到位;设备保护是否齐全、有效、防护设施是否齐全、完好;各类警示标识是否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是否合理等方面的内容。环境管理要突出作业环境是否安全;作业空间是否符合人机工程有关要求;作业场所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管理方面要突出现有管理制度、标准及措施是否完善、有效、合理。

5.《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要根据辨识出的危险源,提炼相关的人、机、环、管等管理对象,并明确责任人、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不同管理对象的标准和措施。要针对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信息,参考各类事故统计资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作业规程进行编写。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一线有经验的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参与,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办法,使标准和措施能够全面符合生产作业实际。(2012年11月25日前编制完成)

6.《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对生产作业中员工可能出现的主要不安全行为进行辨识梳理,将辨识出的主要不安全行为按照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等重要指标进行分类,分析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并根据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分类指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第二部分是员工岗位规范。内容要包含各工种、岗位的通用安全规范和具体工种、岗位的规范行为描述,明确各工种、岗位安全要点、职责范围和岗位标准,用以指导和规范员工的安全作业行为。(2012年11月25日前编制完成)

7.《安全管理制度汇编》主要包括有关安全管理的所有制度,涵盖风险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激励与约束管理及辅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2012年11月25日前编制完成)

8.《安全文化建设手册》要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突出风险预控这一核心,体现本质安全文化特色,展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安全生产行为方式、安全生产物质表现。(2012年11月25日前编制完成)

(三)各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体系文件编制 并报送安检科,由安检科将已编制的体系文件报安监局备案。

三、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启动运行

2013年,各单位要运用已建立的本安管理机制,按照体系运行程序和运行要求,全面启动和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并全部纳入公司本安体系,包括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要通过全面实施保障管理、风险预控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和辅助管理,借助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分析和总结系统运行的状况,评价和审核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系统建设,从而做到持续改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平台要具备危险源的辨识录入、危险源的分类分级、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的制定与录入、危险源的监测预警和考评指标录入、企业内部评价、外部审核评价、评价指标的监测考核、权限管理及基础数据管理等功能。2013年4月25日各单位要将体系运行情况报安检科,安检科负责逐级上报。

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价

各单位要采取定期考核与动态控制、结果考核和过程控制相结合的办法,真正实现本安体系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融合,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公司本安办要制定《运销公司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考核办法》,并按照神华集团《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分标准》,自2012年10月份开始每月组织对各单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评价。同时,要将公司各职能部室日常动态检查结果作为月验收重要内容,一并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存在问题在全公司进行通报。各基层单位每月要对本单位本安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安检科备案。

(一)机关各科办室、基层各单位要对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高度重视、细致安排,落实好责任人,明确分工。

(二)集团公司将在10月份前,对运销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要进行二次检查,各单位要认真开展好各项工作,对工作开展不好的单位,公司将对该单位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

(三)运销公司现阶段对《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办法》理解不深刻,需要进一步理顺,到年末前应初步形成,明年集团公司将参加神华集团本质安全管理的考核评比,决不能因为运销分公司影响到集团公司排名。

(四)机关各科室、基层各单位技术员以上人员要通过多种形式对《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进行学习。集团公司安监局在适当时机将组织全集团公司范围的考试,对考试结果不好的单位集团公司将通报批评。

参加会议人员:

副经理、总工程师:陈洪伦 副总工程师、生产办主任:张锐 安检科科长:张海波 调度室主任:齐长龙

团委书记、生产办副主任:刘明旭 第一筛选厂厂长:陈凤春 露天矿筛分厂厂长:刘恩斌 雁南筛选厂厂长:董喜志 电务段段长:秦绪良 车务段段长:栾德利 工务段段长:辛明喜 机辆段段长:王增福 煤质监测中心主任:林忠伟 装卸队队长:颜士宇 水暖段段长:费文清 生产办副主任:苑晓华

生产办:崔丽艳 石春雁 马旭

李乃斌

上一篇:师德的内涵与师德建设下一篇: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