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价格管理调研报告

2024-06-14

农资价格管理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农资价格管理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特别是今年春耕生产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的迅速攀升,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根据区物价局的检查工作部署,我县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对全县农资生产供应现状及价格变化情况进行调研,并组织人员开展专项检查。按区物价局《关于加强农资价格监管的通知》要求,对我区部分化肥和农药实行价格干预措施,随着农资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的加大和价格行政干预措施的逐步落实,目前,我县农资市场供应趋缓,市场价格稳中有略升。

一、基本情况

(一)产、供、销情况。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权放开多年,在价格管理上,国家只是对大型化肥、农药、农膜生产企业的化肥出厂价格和部分进口化肥的口岸交货价格实行指导价管理,流通环节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已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因此,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的产、供、销已发生根本变化。就我县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省化肥、农药、农膜批发成为我县农资经营的主要方式。我县主要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分布到县、乡、村,基本上有一个良好的供销环境。

2、本县内主要化肥生产企业有镇骏威复合肥、镇复合肥和镇复合肥等,主要用途是用于甘蔗、果蔗、和山林生产等方面。但我县生产企业规模小、产量低,质量难于保证。这些厂家投资规模小,生产设备差,技术落后,没有一家采用喷浆技术生产复合肥的厂家,均是搅拌式作坊生产,产品质量难于保证,且生产分散,难于管理。由于投资规模小,产量、销量有限,多数厂家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化肥、农药、农膜价格情况。2011年12月开始,我区化肥等农资市场价格,无论是国产肥还是进口肥,也无论是单质肥还是复合肥,整个市场价格均出现明显的涨价现象。特别是进入2012年春耕生产后,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加大,群众反映意见强烈。以农民长期喜欢施用的化肥、农药比较,国产含氮肥46%尿素同期比升9.1%;国产含氮肥17%碳酸氢铵同期比升7.1%;国产含p.N.K.KTK各18%复合肥同期比升7.7%。化肥等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抑制甚至抵消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化肥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县内化肥生产厂家人士的分析解释,今年化肥价格全面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化肥的各种原料价格上涨,如氯化钾从2200元/吨涨到2400元/吨,碳酸氢铵从去年的550元/吨涨到600元/吨,尿素已涨到2200元/吨,编织袋材料也从去年1.20元/只涨到现在的1.5元/只,由于原材料涨价,作为终端产品的化肥,自然会随着成本的推动全面涨价,这是化肥市场价格大幅度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二,国务院出台系列措施支持农业发展,农民和农业企业积极性增强,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投入,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在市场供应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必然引起市场价格的波动。

原因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化肥市场供求关系被彻底打破,化肥出口急剧增量,而进口减少,市场供应趋紧,呈现卖方市场。

原因四,公路、铁路价格上涨,带动进口化肥到运输成本提高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扬,拉动国内化肥成本提高,价格上升。

三、值得我们思考的几个问题

针对当前化肥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以及对上述化肥涨价原因的分析,尽管我县对农资价格进行监测,但今后农资价格的整体走势如何,目前尚难预料。从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化肥价格仍有上涨的可能空间和推动压力。一是各级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粮食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二是粮食价格仍处稳中有升态势,农民对种植粮食增产增收有较高的心理预期;三是资源性产品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和运输紧张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于缓解,成本的推动因素依然存在。农资价格。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减免农业税和落实粮食直补后,种粮收益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居高不下的农资市场价格却使农民在喜悦之余有了些许忧虑。2011年以来,种子、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农民群众的生产性费用支出明显增加。据统计部门资料显示,2010年我县早籼米价格为1.2元/斤,按平均亩产600斤计算,每亩收入720元,种植每亩地投入的农资成本在150元左右,扣除成本纯收入570元/亩。2011年早籼米价格为1.5元/斤,每亩收入900元,农资成本在200元左右,扣除成本纯收入700元/亩。这说明,国家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一部分已经被农资涨价所抵消,随着现在重要商品的不断上升,相比之下种粮户农民得不到政策实际好处。

四、规范涉农价格和收费的对策

通过这次调研使我们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结构的基层,农民是工农联盟的基石,只有把“三农”问题真正解决好了,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我们认为,对于物价部门来说,规范涉农价格和收费,服务新农村建设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农资价格的成本监测和价格监管。完善农资价格成本监测体系,加大价格监管力度,防止价格过快上涨,避免本应由农民得到的实惠,由涨价的“黑手”掏了去。在化肥等农资价格的管理方面,对经营环节(含批发、零售)有必要采取综合费率管理办法,建立长效价格管理机制。

2、从严审批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慎重审批涉农收费,不符合收费条件的,坚决取消收费项目;不是收费主体的,坚决取消收费资格,把中央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对农资零售价格的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推迟执行最高零售限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实行提醒、告诫或罚款处理,取得一定成效。

3、深入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度。乡(镇)、村两级要向农民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使涉农收费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同时,要加强对公示内容的审查,根据收费政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公示内容,确保收费公示的时效性。

4、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收费进行清理,该降低的降低,该取消的取消,有浮动幅度的执行最低标准,并对清理后的各项收费项目标准向社会公布出去,增加收费政策透明度,象保护重点企业一样保护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5、建立一个快捷有效的县乡村三级价格监督网络。以县级价格主管部门为依托,在乡级建立物价管理所或物价监督站,在村级聘请物价监督员,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物价监督管理的积极性,发挥“12358”举报电话的作用,鼓励农民群众监督举报涉农乱收费行为。

今后,应继续保持对化肥等农资市场价格监督检查的高压势态,加大查处力度,依法对不执行规定的政府指导价或价格行政干预措施,或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价格欺诈、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并予以曝光,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打击假冒伪劣化肥、掺杂使假等各种坑农、害农的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价格秩序。

篇2:农资价格管理调研报告

引导文:农用物资简称农资,一般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如农业运输机械、生产及加工机械、农药、种子、化肥、农膜等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农资价格管理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调研报告一: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特别是今年春耕生产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的迅速攀升,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根据区物价局的检查工作部署,我县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对全县农资生产供应现状及价格变化情况进行调研,并组织人员开展专项检查。按区物价局《关于加强农资价格监管的通知》要求,对我区部分化肥和农药实行价格干预措施,随着农资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的加大和价格行政干预措施的逐步落实,目前,我县农资市场供应趋缓,市场价格稳中有略升。

一、基本情况

(一)产、供、销情况。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权放开多年,在价格管理上,国家只是对大型化肥、农药、农膜生产企业的化肥出厂价格和部分进口化肥的口岸交货价格实行指导价管理,流通环节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已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因此,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的产、供、销已发生根本变化。就我县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省化肥、农药、农膜批发成为我县农资经营的主要方式。我县主要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分布到县、乡、村,基本上有一个良好的供销环境。

2、本县内主要化肥生产企业有镇骏威复合肥、镇复合肥和镇复合肥等,主要用途是用于甘蔗、果蔗、和山林生产等方面。但我县生产企业规模小、产量低,质量难于保证。这些厂家投资规模小,生产设备差,技术落后,没有一家采用喷浆技术生产复合肥的厂家,均是搅拌式作坊生产,产品质量难于保证,且生产分散,难于管理。由于投资规模小,产量、销量有限,多数厂家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化肥、农药、农膜价格情况。XX年12月开始,我区化肥等农资市场价格,无论是国产肥还是进口肥,也无论是单质肥还是复合肥,整个市场价格均出现明显的涨价现象。特别是进入XX年春耕生产后,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加大,群众反映意见强烈。以农民长期喜欢施用的化肥、农药比较,国产含氮肥46%尿素同期比升%;国产含氮肥17%碳酸氢铵同期比升%;国产含各18%复合肥同期比升%。化肥等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抑制甚至抵消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化肥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县内化肥生产厂家人士的分析解释,今年化肥价格全面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化肥的各种原料价格上涨,如氯化钾从2200元/吨涨到2400元/吨,碳酸氢铵从去年的550元/吨涨到600元/吨,尿素已涨到2200元/吨,编织袋材料也从去年元/只涨到现在的元/只,由于原材料涨价,作为终端产品的化肥,自然会随着成本的推动全面涨价,这是化肥市场价格大幅度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二,国务院出台系列措施支持农业发展,农民和农业企业积极性增强,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投入,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在市场供应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必然引起市场价格的波动。

原因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化肥市场供求关系被彻底打破,化肥出口急剧增量,而进口减少,市场供应趋紧,呈现卖方市场。

调研报告二: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特别是今年春耕生产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的迅速攀升,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根据区物价局的检查工作部署,我县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对全县农资生产供应现状及价格变化情况进行调研,并组织人员开展专项检查。按区物价局《关于加强农资价格监管的通知》要求,对我区部分化肥和农药实行价格干预措施,随着农资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的加大和价格行政干预措施的逐步落实,目前,我县农资市场供应趋缓,市场价格稳中有略升。

一、基本情况

(一)产、供、销情况。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权放开多年,在价格管理上,国家只是对大型化肥、农药、农膜生产企业的化肥出厂价格和部分进口化肥的口岸交货价格实行指导价管理,流通环节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已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因此,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的产、供、销已发生根本变化。就我县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省化肥、农药、农膜批发成为我县农资经营的主要方式。我县主要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分布到县、乡、村,基本上有一个良好的供销环境。

2、本县内主要化肥生产企业有镇骏威复合肥、镇复合肥和镇复合肥等,主要用途是用于甘蔗、果蔗、和山林生产等方面。但我县生产企业规模小、产量低,质量难于保证。这些厂家投资规模小,生产设备差,技术落后,没有一家采用喷浆技术生产复合肥的厂家,均是搅拌式作坊生产,产品质量难于保证,且生产分散,难于管理。由于投资规模小,产量、销量有限,多数厂家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化肥、农药、农膜价格情况。XX年12月开始,我区化肥等农资市场价格,无论是国产肥还是进口肥,也无论是单质肥还是复合肥,整个市场价格均出现明显的涨价现象。特别是进入XX年春耕生产后,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加大,群众反映意见强烈。以农民长期喜欢施用的化肥、农药比较,国产含氮肥46%尿素同期比升%;国产含氮肥17%碳酸氢铵同期比升%;国产含各18%复合肥同期比升%。化肥等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抑制甚至抵消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化肥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县内化肥生产厂家人士的分析解释,今年化肥价格全面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化肥的各种原料价格上涨,如氯化钾从2200元/吨涨到2400元/吨,碳酸氢铵从去年的550元/吨涨到600元/吨,尿素已涨到2200元/吨,编织袋材料也从去年元/只涨到现在的元/只,由于原材料涨价,作为终端产品的化肥,自然会随着成本的推动全面涨价,这是化肥市场价格大幅度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二,国务院出台系列措施支持农业发展,农民和农业企业积极性增强,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投入,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在市场供应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必然引起市场价格的波动。

原因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化肥市场供求关系被彻底打破,化肥出口急剧增量,而进口减少,市场供应趋紧,呈现卖方市场。原因四,公路、铁路价格上涨,带动进口化肥到运输成本提高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扬,拉动国内化肥成本提高,价格上升。

三、值得我们思考的几个问题

针对当前化肥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以及对上述化肥涨价原因的分析,尽管我县对农资价格进行监测,但今后农资价格的整体走势如何,目前尚难预料。从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化肥价格仍有上涨的可能空间和推动压力。一是各级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粮食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二是粮食价格仍处稳中有升态势,农民对种植粮食增产增收有较高的心理预期;三是性产品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和运输紧张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于缓解,成本的推动因素依然存在。农资价格。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减免农业税和落实粮食直补后,种粮收益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居高不下的农资市场价格却使农民在喜悦之余有了些许忧虑。XX年以来,种子、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农民群众的生产性费用支出明显增加。据统计部门资料显示,XX年我县早籼米价格为元/斤,按平均亩产600斤计算,每亩收入720元,种植每亩地投入的农资成本在150元左右,扣除成本纯收入570元/亩。XX年早籼米价格为元/斤,每亩收入900元,农资成本在200元左右,扣除成本纯收入700元/亩。这说明,国家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一部分已经被农资涨价所抵消,随着现在重要商品的不断上升,相比之下种粮户农民得不到政策实际好处。

四、规范涉农价格和收费的对策

通过这次调研使我们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结构的基层,农民是工农联盟的基石,只有把“三农”问题真正解决好了,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我们认为,对于物价部门来说,规范涉农价格和收费,服务新农村建设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农资价格的成本监测和价格监管。完善农资价格成本监测体系,加大价格监管力度,防止价格过快上涨,避免本应由农民得到的实惠,由涨价的“黑手”掏了去。在化肥等农资价格的管理方面,对经营环节(含批发、零售)有必要采取综合费率管理办法,建立长效价格管理机制。

2、从严审批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慎重审批涉农收费,不符合收费条件的,坚决取消收费项目;不是收费主体的,坚决取消收费资格,把中央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对农资零售价格的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推迟执行最高零售限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实行提醒、告诫或罚款处理,取得一定成效。

3、深入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度。乡(镇)、村两级要向农民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使涉农收费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同时,要加强对公示内容的审查,根据收费政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公示内容,确保收费公示的时效性。

篇3:农资价格管理调研报告

1 农资价格变化的主要特点

1.1 涨幅逐月攀升

自2008年11月起,农资价格开始二位数上涨,2009年更是大幅上涨,涨幅屡创新高。其中4月涨幅高达24.4%,涨幅创近十年来的新高。

1.2 各类农资价格全面上涨

被调查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价格涨幅高居首位的是畜产品,同比上涨50.3%;其他农资价格的涨幅情况分别为:化肥价格上涨31.2%,饲料价格上涨21.8%,农业生产服务价格上涨11.6%,农用机油价格上涨11.5%,农药及农药器械价格上涨6.5%,机械化农具价格上涨6.3%,种子、农膜等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5%。

1.3 主要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大

化肥价格加速上涨是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2009年元月份,化肥价格涨幅为9.7%,自2月份开始,化肥价格涨幅逐月加大,至6月份同比分别上涨16.5%、35.7%、39.7%、41.6%和43.3%。上半年累计上涨31.2%,拉动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8.4个百分点,影响度为43.1%。其次,产品畜是农资价格上涨的强劲动力。自2008年5月以来,产品畜价格一路高涨,涨幅保持在40%以上。2009年承接上年高开高走,其中4月份涨幅高达72.6%,拉动当月农资价格总水平上升5.2个百分点,影响度为21.3%。再次,饲料价格持续上涨。随着国际市场粮价连创新高,饲料价格涨势强劲,上半年饲料价格累计上涨21.8%,拉动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3.5个百分点,影响程度约为17.9%。

2 影响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影响因素诸多,既有国际国内市场原油、煤炭能源供应紧张以及生产、运输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农资流通环节的因素影响。

2.1 生产成本推动

国际市场石油、天然气和国内煤炭价格上涨,通过产业链传导至生产企业,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增长,农资产品全面涨价。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化肥、农用机油、农药、农膜、机械化农具等产品价格产生助推作用,加之煤、电、油、运等总体偏紧,农资价格出现阶段性的大幅上涨就不可避免。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市场价格监测调查:2008年与2007年相比,氮肥价格上涨30.7%、磷肥价格上涨62.8 %、复合肥价格上涨60.5%,农药及农药器械上涨28.1%。

2.2 供给不足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国家关停了部分小化肥生产企业,同时对化肥出厂价格先后实行了限价,部分化肥企业因无利可图而开工率不足,处于停产或维修状态,减少了化肥的生产量。另外,由于国际肥料价格持续上涨,化肥出口增加,使国内化肥趋紧。工业生产的不足和出口用肥量的增加,导致国内化肥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2.3 粮价变动的比价效应

粮食价格上涨,促使了肉、禽、蛋、奶及其制品等相关食品价格走高。同时,饲料、种子、产品畜等农资价格与粮食价格存在比价关系,受粮价上涨影响,作为与粮食消费密切相关的饲料、种子、产品畜等许多农资价格就会联动上涨。

2.4 需求对价格的拉动

取消农业税、对农户实行农业生产直补、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主要农产品消费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以后,引发对农资的“强势需求”,也使农资市场价格“水涨船高”。 加之,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肉、蔬菜等部分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刺激农资价格不断上涨。

2.5 流通体制影响

由供销社一家垄断经营农资的格局已被打破,流通环节的市场形势日趋复杂,农资营销网络还不够健全,市场经营秩序不够规范,农资经营企业和个体私营经销商借机哄抬价格的现象依然存在。目前农资市场经营以私营和个体经营为主,多渠道进货,中间环节多,促使价格节节攀高。流通环节多、网点分散、范围广,也给监管部门的管理与执法造成很大难度,导致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此外,由于资金短缺,农资“淡储旺供”滞后加剧供求矛盾,也导致价格上涨。

3 农资价格高价运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从市场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农副产品稍有涨价,农资涨价紧随其后,大大消减或抵消了国家直补及减免税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和因农产品价格的提高、粮食增产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首先,弱化了中央各种财税惠农政策效应,影响了农民增收。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连续多年下发“1号文件”,并出台了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生猪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据测算,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每667 m2耕地各分项直补、补贴共获135元左右,但农资价格大幅度持续上涨,使每667 m2耕地增加支出65元左右,约占直补、补贴的1/2。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支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这势必影响到农民增收,从而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国家给予农民粮食、化肥、柴油等直补收入人均89.3元,而化肥、种子、农膜、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抵消了粮食直补资金,对农民再生产投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9月份以来,农产品除花生油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外,水果、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均下跌,挫伤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果的积极性。

其次,增加了种、养(殖)植业的生产成本,不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资价格上涨降低了农民种粮比较效益,种667 m2田不如外出打工一星期,有些农民只好抛荒弃耕外出打工。农资价格大幅攀升,影响农业投入,制约生产发展。一些农民看好国家对种、养(殖)植户的直补和粮价的提高,种粮的积极性刚被调动起来,又遇到农资价格全面上涨,而且近年来用工成本明显上升,导致农业收益下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8年,荔浦县农业支出因农资价格上涨因素影响,人均多投入现金116元,其中农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用饲料等生产费用由于价格影响人均多支出现金52元,接近种植业产品价格上涨幅度。2008年荔浦县出售种植业产品,由于价格因素实际增收186元。由于农资价格涨幅过高,不少农户减少投入,购买低价化肥,优质化肥施用量减少,种地效益下降,农村出现撂荒现象。

第三,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投资风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农业生产项目的投入和对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种养农户而言,一方面农资大幅上涨,增加了投资,另一方面,农产品效益预测难度较大,不利于稳定物价。以猪的饲养为例,仔猪价格翻番,饲料价格大涨,猪病防疫等投资都比往年增加,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效应减少,风险加大,降低了一些养殖户的信心,直接决定了荔浦县今后生猪的存栏和出栏数量。

第四,拉升了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增加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支持压力。农资价格上涨加重了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负担,直接导致了农业资金需求的增加,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任务更加繁重,特别是对一些资金短缺的农村信用社,将难以满足农民资金需求。同时,加大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资金的风险。

4 对稳定农资价格的几点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4.1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目前农资产品价格还将维持一定的涨势,部分抵消国家优惠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带给农民的收益显而易见。因此,探索新的农业生产补贴机制,一是保障“直补”政策到位。保障对农民实行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直补的现有政策实施到位。二是转变补贴方式。一方面,建议借鉴粮食直补和养猪补贴的经验,改变现行的补贴方式,把对农资生产、流通领域的补贴,逐步转变为对农民直接进行农资补贴。另一方面适当提高补贴标准。现在对粮食、养猪的补贴标准显得低了些,很难增加农民抵御成本上升而造成的风险,实行农资补贴与农资价格上涨挂钩补贴方式,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强农民承受农资价格上涨的压力,逐步摆脱农资涨价的连锁反应带来的消极影响。

4.2 强化农资市场监管

在当前价格涨幅较大的情况下,为稳定农资价格,一是应参照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做法,对农资价格实行政府调控,在经销环节,严格执行对批发和零售价格实行进销差率、批零差率、最高限价管理等控制措施,切实从源头控制农资生产成本的快速上升。二是组织开展农资价格专项检查。以农村市场为中心,加强市场巡查和督促检查,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的要坚决取缔,对销售假冒伪劣等扰乱农资市场秩序的行为要坚决打击,严肃查处,不能迁就姑息。对乘机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维护良好的农资市场价格秩序。三是加强价格监测和信息引导,及时反馈市场价格运行情况,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发布农资价格政策和市场信息,正确引导农资生产、经营和消费,促进市场价格的合理形成。四是发挥价格举报电话的作用,认真受理和及时查处农民投诉举报,上下形成高压的态势,确保农资市场价格的稳定。五是银行、信用社放宽农村信贷政策,扩大贷款覆盖面,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4.3 搞好农资储备,保障市场供应

加强农资储备工作,保障市场所需,尤其是要搞好化肥储备工作,淡储旺销是化肥等农资生产经营的特点,也是调控市场,平抑价格的重要手段。政府要加强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和衔接,落实储备资金和储备费用;储备企业要积极组织货源,加强调运,足额、足量进行储备。目前,荔浦县境内的农资生产企业较少,产品产量难以完全满足荔浦县农用所需,化肥供求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要协调化肥经营,增加化肥供应,切实稳定市场价格。另外,要保障农用机油和农用柴油的供应工作,确保农业机械耕作需要。

4.4 引导农民发展优势产业,推广配方施肥

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引导农民发展优质品种生产,帮助农民做好市场行情预测分析,加强农技推广力度,加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以应对农资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篇4:让农资价格降下来

在仔细审视去年农业所取得的成绩时,人们清醒认识到,增收基础并不牢固,特别是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有可能侵蚀掉支农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

甘肃省提供的数据表明,2004年1~11月,甘肃的农资价格涨幅为7.4%,而2003年同期涨幅仅为1.8%,农资价格飙升到了近10年的高位。

吉林省的人大代表阿汝汗说,根据今年农资市场的形势分析,与往年相比,今年农民种植旱田平均每公顷要增加投入500元,而去年国家对旱田的各种补贴平均每公顷为352.7元,涨价与补贴相抵后,农民每公顷还要多拿出140多元。

面对农资价格持续大幅走高,不仅农民犯愁,一些生产商、经销商也表示担忧,“我们现在很矛盾,不生产的话,春耕开始后肯定会出现化肥紧缺;可真要大力生产,现在原材料价格这么高,万一国家调控农资价格,我们就会血本无归。”

看来当涨价已经形成时,用限价来约束生产商和经销商的政府干预行为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阅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我们发现,“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已被赫然列入。

那“综合措施”到底指什么呢?今年3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部署采取了四项措施,包括对化肥生产用电、化肥铁路运输继续实行优惠价;采取财政贴息的方式建立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对尿素等化肥价格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严格控制化肥出口,暂停出口退税等相关政策。

其实农资价格是把“双刃剑”。特别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铁路运力紧张、公路运价上涨的情况下,如何兼顾生产者、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的利益,既保证化肥企业正常利益,又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把化肥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价位?

最重要的就是让农资市场充分市场化,避免政府的不当干预和企业的不当获利。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漱兰认为,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政府“撒手不管”。由于粮食等基础农产品是需求弹性很低的必需品,价格反应灵敏,其上游产品农资价格变动也就有了更大的空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还进一步阐述,为了规避农资市场风险,不妨在市场条件下引入期货工具,避免农资价格的大起大落。

篇5:农资价格管理调研报告

民朋友,从整体情况来看,农资价格上涨给粮食生产、农业增效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现综述如下:

一、农资价格上涨情况综述

1、化肥 尿素:40公斤装,2007年价格74元/袋,2008年3月25日,**区部分农资经销商已涨至85元/袋,平均每袋上涨了11元,涨幅达14.86%。磷肥:25公斤装,2007年价格12.5---13.5元/袋,2008年3月25日多数商贩已涨至18.0---18.5元/袋,平均每袋上涨了5.25元,涨幅达34.55%。复合肥:25公斤装,2007年价格29.5---30.0元/袋,2008年3月25日多数商贩已涨至38.0---40.0元/袋,平均每袋上涨了9.25元,涨幅达31.1%。

2、农膜 农资市场中等质量的农膜综合价格:2007年价格12.5---13.0元/公斤,2008年3月25止,多数经营商贩已涨至15.0---15.5元,平均每公斤上涨了2.5元,涨幅达19.6%。

3、农药 杀菌剂类:10克袋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1.3—1.5元/袋,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1.8—2.2元/袋,平均每袋上涨0.6元/袋,涨幅达42.85%;二两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2.6—2.8元/瓶,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3.0—3.5元/瓶,平均上涨0.55元/瓶,涨幅达20.37%;300克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7.0—8.0元/瓶,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9.0—10.0元/瓶,平均上涨2.0元/瓶,涨幅达26.67%。杀虫剂类:10克袋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1.2—1.4元/袋,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1.8—2.0元/袋,平均上涨0.6元/袋,涨幅达42.85%;二两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2.4—2.6元/瓶,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3.0—3.2元/瓶,平均上涨0.6元/瓶,涨幅达24%;300克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6.5—7.5元/瓶,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8.5—9.5元/瓶,平均上涨2.0元/袋,涨幅达26.67%。除草剂类:10克袋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1.0—2.0元/袋,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1.8—2.5元/袋,平均上涨0.65元/袋,涨幅达43.33%;二两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7.0—8.0元/瓶,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8.5—10.0元/瓶,平均上涨1.75元/瓶,涨幅达23.33%。

4、农作物种子 杂交水稻种子:岗优系列品种2007年价格24---26元/公斤,2008年价格一般在18---24元/公斤,普遍降低了3---4元/公斤,降幅达16%;优质稻系列品种2007年价格28---30元/公斤,2008年一般在24----28元/公斤,普查降低了3元/公斤,降幅达10.34%。杂交玉米种子:普通杂交玉米品种2007年价格18---24元/公斤,2008年价格一般在13---18元/公斤,普遍降低了5.5元/公斤,降幅达26.19%;特别优秀的高产玉米品种2007年价格22---26元/公斤,2008年一般在20----22元/公斤,普查降低了3元/公斤,降幅达10.34%;但个别品种在个别乡镇由于人为操作,零售价格仍然较高。

二、农资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从上述四类农资价格上涨情况分析中,不难看出,涨幅高低顺序依次排列是:化肥、农药、农膜,农作物种子不但没涨反而有所下降,究其价格上涨的原因有:一是成本的增加。从2007年四季度开始,化肥、农药受原料供应偏紧,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推动,一路上扬,尤其是煤炭、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迫使农资产品生产厂家不断提高了生产成本。二是冰冻雨雪天气的影响,导致部分生产厂家停电停产,据相关报道,西南地区的肥料生产企业因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减产200多万吨,贵州磷肥厂减产达50多万吨。三是运输费用的上涨。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造成汽油价格的不同程度的上涨,继而造成国内交通运输成本的增加,运费上涨,据调查了解,国内运输市场运价上涨2元/吨•100公里。四是国家实行紧缩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综合政策措施,资源配制受限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农资生产厂家扩大生产规模受限较多。

篇6:农资打假报告1

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资打假”情况汇报

按照营口市局和盖州市政府农资打假工作的部署,我局于2011年1月26日召开相关科室的专项工作会议,对“农资打假”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成立了“农资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方案。春节过后,我局负责农资打假的三个执法科室从2月14日开始,对各自监管责任区内化肥、农药的生产和经销企业进行专项执法巡查,执法人员从产品的包装标识、净含量、生产许可证到原材料采购、产品检验及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等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和记录,全局共出动执法车辆23台次,出动执法人员76人次,共检查肥料生产企业7家次,批发和零售企业37家次;农药经销企业21家次;检查饲料及饲料添加料生产企业8家。在专项巡查中,因时间季节、动迁征地、气候等原因部分企业尚未生产经营,执法人员就相关的法规要求进行了宣传和告诫;已生产经营企业的农资产品整体情况较好,除个别企业存在进厂原料手续登记不全、产品包装标识内容不规范、销售产品的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不全等问题已责令限期改正外,无其他较严重的违法问题。

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年3月7日

篇7:农资价格管理调研报告

一、兴国、漳平邮政农资配送基本情况。

兴国县邮政局、漳平邮政局高度重视农资配送业务的发展,他们都把农资配送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业务的新的业务增长点,加强对农资配送业务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局领导都新自抓农资配送工作,还建立了农资配送业务发展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农资配送发展规划,以及配套的扶持政策。这些举措有力保证了农资配送业务的快速发展。

据兴国县邮政局领导介绍,该局去年全年销售农资化肥400多万元,利润达到89万元。今年全局计划完成利润150万元。该局农资配送业务的高效发展得益于以下几点做法:一是领导员工思想认识到位;

二是机构人员及管理到位;

三是宣传到位;

四是组织培训到位;

五是网络健全;

六是基地示范点健全,七是奖励考核到位;

八是售后服务到位;

以杰村支局为例:支局人员5人,全村人员1.69万人,支局吸储余额达2千万,报刊5万多元,农资销售5万多元,一个投递员月工资为2百多元,但销售农资的奖励就可得到1千多元,他们的支局长为组长投递员、营业员为销售联络员,健立了村代销流动点,流动点年销售额近10万元。又据漳平市领导及物流“三农办”经理介绍他们在农资配送业务上注重以下六点工作:

一是加强农资市场调查;

二是加强业务管理创新;

三是加强新业务宣传;

四是加强业务渠道建设,五是加强部门协调。六是加强“农办”机构健全。以漳平市邮政局永福支局,支局13个员工、1—3月已销售农资额5000多元,种子5500斤,支局员工月工资收入多几百元。他们以点带局以村带村,以先进典型来带动营销。

二、关于发展农资配送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高度重视农资配送业务的发展,把农资配送作为邮政业务又一新的增长点来抓。

(二)建立农资配送组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及时成立农资配送机构,加强对农资配送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农资配送从业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持邮政农资配送业务健康发展。

(三)加大业务发展激励考核要到位,有效调动全局干部、职工发展农资配送的积极性。

(四)加大邮政农资配送业务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商函广告、悬挂宣传广告标语方式,深入乡村、田间地点进行业务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

(五)加强农资进货渠道和配送网络建立,由支局优选确定村级流动联络营销点,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各个时节农民农资化肥需求情况,统一进货渠道,确保产品质量,做到销迫于进。

(六)加强售后服务,产品销售后要实行跟踪制度,做好产品使用登记及反馈记录。

篇8:农资价格管理调研报告

1 环比蔬菜产地价格季节性上涨, 大宗蔬菜批发价格上扬, 但蔬菜总体批发价、零售价平稳;与全国同期同品种均价比较:产地均价比全国低一成以上, 批发均价低两成以上, 零售均价低一成以上

第1自然周 (2015-12-28—2016-01-03) 重点监测的29个地产蔬菜品种16涨9跌4平, 平均价格为2.99元/公斤, 环比涨9.81%, 与上月比涨3.72%, 低于全国同期同品种均价12.20%, 比上月略涨, 与去年同期比 (以下简“同比”) , 低23.61%。分品种来看, 本周芋头、小白菜、茄子、菜心、平菇、瓢儿白、蘑菇、花菜价格上涨两成, 生菜、南瓜、莴笋、芹菜、菠菜价格上涨近一成;儿菜、胡萝卜、土豆价格下跌一成, 青菜头、蒜苗、韭菜价格下跌。

双福国际农贸城蔬菜批发市场大宗品种加权均价、算数价分别为2.59元/公斤、2.89元/公斤, 环比价格均上涨, 与上月比分别表现上涨、明显上涨, 与前三月价格相比均表现明显上涨。所有品种加权均价、算数均价分别为2.79元/公斤、3.44元/公斤, 环比分别表现平稳、略跌, 与上月比表现平稳、前三月价格相比分别表现平稳、略跌。

据农业部批发市场监测数据, 与全国同期、同品种监测结果比较, 重庆蔬菜批发价格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1周重庆26个蔬菜品种平均算数批发价3.14元/公斤, 比全国同期同品种算数均价低22.38%。

据与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共有的16个品种蔬菜零售价格的监测数据对比, 第1周重庆蔬菜零售价格环比略涨1.38%, 比上月均价上涨7.40%, 同比小幅下滑4.13%, 比全国同期同品种综合零售均价低11.97%。

2 肉禽蛋品种有涨有跌, 总体环比持平

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对全市38个区县农贸市场13个主要肉禽蛋品种监测, 第1自然周重庆市肉禽蛋均价29.63元/公斤, 环比, 呈现3涨4跌6平稳特点, 总体均价下滑0.02%, 表现持平。其中仔猪零售价小幅上涨, 猪精瘦肉零售价、白条猪批发价稳中略涨;白条鸡、猪五花肉、猪肉排、鸡场鸡蛋零售价稳中略跌;其余品种价格平稳。与上月比, 8跌5平稳, 总体均价下滑3.63%, 表现下跌。其中羊肉零售价大幅下跌, 猪肉排零售价明显下跌, 猪五花肉、鸡场鸡蛋零售价下跌, 仔猪、牛肉零售价小幅下跌, 白条鸡零售价、毛猪收购价稳中略跌;其余品种价格平稳。同比, 8涨3跌2平稳, 总体价格回升2.57%, 表现小幅上涨。仔猪零售价、毛猪收购价陡升, 白条猪批发价、猪五花肉、猪夹子肉零售价大幅上涨, 猪肉排、猪精瘦肉零售价明显上涨, 活肉鸭零售价上涨;羊肉、鸡场鸡蛋零售价大幅下跌, 牛肉零售价小幅下跌;活土鸡、白条鸡零售价平稳。与全国共有品种均价比 (以下简称“与全国比”) , 监测的11个肉禽蛋品种呈现3高8低的特点, 重庆总体均价29.17元/公斤, 低于全国均价9.44%, 表现明显低于全国均价。其中鸡场鸡蛋零售价明显高于全国均价, 毛猪收购价高于全国均价, 猪精瘦肉零售价略高于全国均价;仔猪、猪肉排、猪五花肉、羊肉、猪夹子肉零售价大幅低于全国均价, 牛肉零售价明显低于全国均价, 白条猪批发价、白条鸡零售价低于全国均价。从养猪成本看, 重庆本周猪粮比为7.26∶1, 受玉米价格回落影响环比小幅上涨、与上月比稳中略涨, 同比陡升, 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7.86∶1) 7.59%。重庆仔猪白条猪比价为1.07∶1, 环比稳中略涨, 与上月比小幅下跌, 同比大幅上涨, 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1.34∶1) 20.65%。

3 少部分粮油品种价格上下波动, 总体环比继续平稳

根据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对全市38个区县农贸市场12个主要粮油品种价格监测, 第1自然周重庆粮油总体均价5.73元/公斤。环比, 2涨2跌8平稳, 总体上浮0.27%, 表现平稳。其中菜油、富强粉零售价稳中略涨;玉米批发价小幅下跌, 优质籼米零售价稳中略跌;其余品种价格平稳。与上月比, 5涨4跌3平稳, 总体上浮1.08%, 表现稳中略涨。其中大豆、色拉油、优质籼米零售价上涨, 富强粉零售价、油菜籽收购价稳中略涨;玉米批发价下跌, 普通籼米、标准粉零售价、中稻收购价稳中略跌;其余品种价格平稳。同比, 5涨3跌4平稳, 总体上浮0.01%, 表现持平。优质籼米零售价明显上涨, 大豆、普通籼米、富强粉零售价、中稻收购价稳中略涨;玉米批发价明显下跌, 油菜籽收购价、菜油零售价小幅下跌;其余品种价格平稳。与全国比, 监测的11个品种呈现5高6低的特点, 重庆总体均价5.62元/公斤, 比全国均价高0.07%, 表现与全国均价持平。其中油菜籽、小麦收购价、玉米批发价大幅高于全国均价, 优质籼米零售价高于全国均价, 色拉油零售价小幅高于全国均价;富强粉、普通籼米零售价大幅低于全国均价, 粳米零售价、中稻收购价明显低于全国均价, 标准粉零售价低于全国均价, 菜油零售价略低于全国均价。

4 除白鲢零售价下跌外, 其余品种环比均平稳

根据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对全市38个区县农贸市场9种主要水产品 (除了大带鱼、黄花鱼为冻鱼, 其余品种均为活鱼) 零售价格监测, 第1自然周重庆水产总体零售均价22.83元/公斤, 环比, 1跌8平稳, 总体均价下滑0.10%, 表现平稳。其中白鲢零售价下跌;其余品种零售价平稳。与上月比, 6跌3平稳, 总体均价下滑1.53%, 表现稳中略跌。其中鲶鱼、花鲢、白鲢零售价下跌, 钳鱼零售价小幅下跌, 草鱼、大带鱼零售价稳中略跌;其余品种零售价平稳。同比, 6涨1跌2平稳, 总体均价上浮3.71%, 表现为上涨。其中黄花鱼、钳鱼、鲫鱼零售价明显上涨, 鲤鱼、大带鱼零售价上涨, 花鲢零售价小幅上涨;鲶鱼零售价明显下跌;白鲢、草鱼零售价平稳。与全国比, 监测的7个共有品种呈现3高4低的特点, 重庆总体均价22.38元/公斤, 总体比全国均价高4.93%, 表现高于全国均价。其中黄花鱼、鲤鱼零售价大幅高于全国均价, 草鱼零售价明显高于全国均价;白鲢鱼零售价大幅低于全国均价, 大带鱼零售价明显低于全国均价, 花鲢零售价低于全国均价, 鲫鱼零售价小幅低于全国均价。

5 少部分水果监测品种零售价跌, 总体环比平稳

根据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对全市38个区县农贸市场11种大众、时令水果监测, 第1自然周重庆水果总体零售均价6.95元/公斤。环比, 3跌8平稳, 总体下滑0.88%, 表现平稳。其中沙田柚零售价小幅下跌, 梨子、橘子零售价略跌;其余品种零售价格平稳。与上月比, 2涨7跌2平稳, 总体下滑3.09%, 表现略跌。其中西瓜零售价明显上涨, 巨峰葡萄零售价上涨;菠萝、脐橙、蜜柚零售价明显下跌, 橘子、沙田柚零售价下跌, 香蕉零售价小幅下跌, 苹果零售价略跌;锦橙、梨子零售价平稳。同比, 2涨9跌, 总体均价下滑13.03%, 表现明显下跌。其中锦橙零售价明显上涨, 西瓜零售价小幅上涨;香蕉、蜜柚、巨峰葡萄零售价大幅下跌, 沙田柚、梨子、苹果、橘子零售价明显下跌, 菠萝零售价下跌, 脐橙零售价小幅下跌。与全国比, 4个共有监测品种呈现1高3持平特点, 总体零售均价7.68元/公斤, 略高于全国均价3.64%。其中梨子零售价明显高于全国均价;苹果、香蕉、西瓜零售价与全国均价持平。

6 主要农资品种零售价格涨多跌少, 总体均价平稳

上一篇: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下一篇:河流和湖泊概况的地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