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未来

2024-06-11

财务未来(精选6篇)

篇1:财务未来

[摘要] 对未来财务报告作预测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不过也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本文在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之上,就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内容、时效、灵活性、方式这五个方面作了一番探讨,并表达了一些不成熟的个人看法。

[关键词] 财务报告 未来财务报告 知识经济时代 预测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由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构成。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报表附注,而且财务报表已进入“附注时代”; 其他财务报告的内容则并无定规,可能涉及的有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中期报告、简化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增值报告、人力资源报告、财务预测报告、分部信息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等等。在我国,特有的其他财务报告是财务情况说明书。

未来财务报告是未来会计环境的产物。未来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致使我们难以准确对未来财务报告作定型化描述,因为谁也难以完全做到先知先觉。但这并不能妨碍我们对未来财务报告的定向作一个粗略的估测,以便我们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对财务报告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革。本文打算就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内容、时效、灵活性、方式这五个方面做一探讨。

一、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相关利益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这些信息已包融解脱受托经管责任所需的信息),并真正使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数量、时间分布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这一目标成为可以操作的目标。此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就减缓了,它们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谁会需要不可靠的相关性信息呢?

至今人们将会计分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系统。财务会计专司对外报告责任,而管理会计专司对内报告责任。但我们应该知道对内、对外会计信息均由企业会计系统生成,过去只在企业内部报告的预测信息已经对外报告了,这说明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早已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报告早已“借用”了管理会计信息,正是财务会计利用了管理会计的特长——提供相关性预测信息。从这里,我们得到启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内、对外分工的界限不是绝对不可逾越的,在未来两者融合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即管理会计“外化”为财务会计的成份将增加,而且我们不用担心管理会计的消(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亡,因为管理会计会开拓新的“疆土”。其实,这种行动在财务报告中已有所体现,例如其他财务报告的职工报告、增值报告、环境报告等无一不与管理会计相关,而且它们本身就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当然,其他财务报告中的许多内容仍处于披露的初级阶段,还未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一致行动。未来应改变这种现状,以真正让财务报告目标得以实现,那么未来的会计才会在学科与职业的“群星”中更加闪烁与辉煌。

二、未来财务报告内容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将更加复杂与丰富,并随会计环境的变化与要求而不断创新。

1、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

未来企业的竞争讲究核心竞争能力,那么会计作为一个职业的话,它的核心竞争能力表现在哪里呢?我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表现在它能提供财务信息,而非非财务信息,这也是会计之所以成为会计的本质特征,是以区别于其他行业的“资本”,譬如区别于统计。

现在,人们谈到财务会计的局限,势必触及财务会计不能提供非财务信息,并得意于戳中了财务会计的短处与“痛处”,于是开出的“药方”是财务会计要将精力放到提供非财务信息上去,至少也要做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我们对此有不同看法。

财务会计提供非财务信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我们千万不要误以为信息均出自会计一家之手,其实企业的信息可由企业内各种子系统生成与发布,例如统计信息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系统,甚至利用新闻报道与新闻发布会等。因此,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更多的是实行“拿来主义”,而不是亲自去“生产”非财务信息。现行的做法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中纳入了大量的非财务(包括定性)信息,人们便误以为财务会计理所当然可以“生产”并报告非财务信息了。而我们则认为,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即使这些非财务信息经会计人员之手弄进了财务报告中,也并不表明这些非财务信息就是或应当由会计来“生产”,会计只是借助这些非财务信息来辅助说明与解释财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理解与运用财务信息,从而最终提升了财务信息的价值。因此,更实事求是地说,财务报告应是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其他有关人员“合作”的成果,财务报告中的许多内容是非会计性质的东西。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就认为财务报告只是公司报告的一个主要部分。这也可以成为解释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信息的报告不称财务报告而称公司报告或报告的理由。由此,我们预见未来的会计应在拓展财务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并“拿来”非财务信息为增加财务信息的价值服务(会计在“生产”财务信息时的“副产品”是个例外,如对会计政策的揭示,是会计“自产自销”的非财务信息)。甚至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会计计量技术的进步,如今只能以非货币计量的信息,今后也将能以货币计量。

2、在不放弃历史成本计价信息的同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信息将大大丰富财务信息的内容并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相互分割的市场正在走向世界一体化,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价值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承认和运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现行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中,都已开始较为普遍地使用公允价值概念,连我国已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引入了这一计量属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财务报告中,能用历史成本计价且不失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信息仍占一席之地;用历史成本计价但既失可靠性又失相关性的信息,肯定要被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取代;用历史成本计价虽具可靠性但难保相关性的信息,则可用公允价值计价后的信息作为补充信息同时提供;最终,当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既可靠又相关时,公允价值将全面取代历史成本(或许历史成本也成为公允价值的选择之一)。会计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探讨的是,以何种技术与方法来找到公允价值,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阶段而难以实际操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当公允价值计量技术得以妥善解决之时,一个崭新的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绝对不再是“纸上谈兵”。到那时,囿于历史成本计量而无法进入财务报告的信息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进入财务报告之中,从而大大增加了会计计量的对象,并丰富了财务信息的种类和数量。

3、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

工业经济依靠资本和生产型人才,对有形资源的占用和使用是工业社会环境中企业得以持续经营之根本,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传统会计系统必须围绕企业有形资源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展开。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依靠知识和知识型人才,从而转向对技术和人才的开发、利用和争夺,以创造未来现金流量和企业市场价值来确保竞争优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而有形资产的比重则相应地大大下降,如美国许多高科技公司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产的一半以上。对此,会计不能漠然视之,必然要转向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而必须实现财务报告重心的转移,及时准确地报告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价值。现行财务报告虽然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报告得不详细、不全面,甚至是有重大遗漏,例如: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值大大高于其帐面价值,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几乎没有报告微软公司巨大的无形资产与人力资产价值。当然,会计界已在无形资产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要进入操作阶段仍有许多难题未解决好,也许这是一个跨世纪难题。会计同仁应迎难而上,在开发未来财务报告模式时,着重解决好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将对企业价值产生重大影响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通通纳入财务报告范畴,最好是全部在基本财务报表中予以表述。可见,会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会计同仁似乎已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选择做解决难题的先驱者,总不能拱手相让去做追随者。这也可以说是一场会计阵地的保卫战。

4、突破会计主体假设,同时报告与会计主体信息相关的关联方信息

基于会计信息用于评价经营受托责任用途的考虑,会计主体的确立是传统会计系统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工业时代企业组织垂直控制的特征也为这一前提的确立提供了它所必须的外部环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的结构正在朝网络化、扁平化甚至虚拟化方向改变。这种改变使得会计主体假设开始失去其既有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合理报告在客观上也需要突破单一会计主体的范围,因为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先进性和价值需要与其他企业的同类资产相比较,才可以进行合理的衡量;企业还是社会中的企业,一个企业的失败可能引发“骨牌(多米诺)效应”而泱及相关企业,所以评估一个企业时还需要相关企业的信息,比如该企业上游与下游企业的信息,即对整个企业价值链的关注提出了这种信息需求,借助相关企业的信息,以便更充分地说明一个企业的真实状况。这些改变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突破传统的空间范围限制。因此,如何恰当地提供一个主体及其相关方的信息,也代表着未来财务报告的一个发展方向。

5、增加相对值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以绝对值信息表述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是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特点之一。当财务信息的用途更多地偏向用于各种各样的决策而不是局限于财富分配,财务信息揭示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等等,那么以绝对值揭示信息的传统方式就必然会遇到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挑战。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相对值表达的信息具有更强的可比性,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决策的需要。在近二十年的财务信息披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证券监管机构已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能够直接用于投资决策评价的相对值信息,如一些重要的财务比率(每股盈利、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等)。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重要性的进一步加强,随着会计主体范围的逐步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一定会演变为未来财务报表发展的主流,当然绝对值信息仍然有其生存的价值,从而形成一种绝对值信息与相对值信息并存的格局,极大地丰富了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

三、未来财务报告时效

基于会计分期假设的财务会计是定期提供财务报告的,尤其是财务报告成为会计的传统,以适应人们对财富分配的需要并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但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增强,的信息揭示会与投资决策对信息的及时性乃至即时性要求发生巨大矛盾。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而且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也使得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成为可能,甚至进行实时报告也不会是天方夜谭了。如今,人们已设想了一种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Electronic On-line Real-time Financial Report)系统,它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将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随时查询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其他重要事项,从而使财务信息在满足使用者信息需要上真正实现了“多、快、好、省”。因此,它又被称为“同步财务报告系统”或“全天候财务报告系统”。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应用的普及,这一种报告系统的应用在不久即会变成现实,从而彻底解决财务信息滞后的问题,极大地提高财务信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决策中的地位。

四、未来财务报告的灵活性

现行的财务报告实际上是一种通用财务报告,它提供给不同使用者以相同的报告,并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予以标准化,所以它本质上是一种大批量生产模式。这一模式是基于以下假设的:一是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相同的;二是财务报告的提供者事先知道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或至少知道他们制定决策的模型。然而,即使从经管责任观来看,由于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使用不同的会计责任基础,他们的信息要求也是多样化的;而且由于:(1)使用者的目标和方法不同,(2)被估价的资产不同,(3)报告公司的环境不同,(4)使用者的信息偏好不同,所以使用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更何况很难事先确认使用者的所有信息需求和他们的决策模型,因此通用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日益显著。如今,通用财务报告却应用广泛,究其原因在于:(1)通过与使用者沟通,可事先获得使用者的一些信息需求,从而满足使用者的一些共同需求;(2)有助于保持不同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可比性;(3)标准化财务信息使拥有有限资源的监管者、准则制定者以及审计人员能更经济、有效、实用和方便地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行为,而并不是由于它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全部信息需求。为了革除通用财务报告模式的弊病,人们开展了各种探索,以增强财务报告的形势.

1、多栏式报告模式

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是相同的假设暗含了所有使用者对公司业务都持有相同的看法,这导致当存在多种会计方法时,只使用一种方法并提供单一信息。单一信息不便于比较不同计量和确认方法下得出的结论,也不得确认不同信息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样提供信息通常与决策无关,并且无法实现真实和公允原则,还会产生会计数据固化。所谓数据固化是指信息使用者不能进行自我调整以看清数据的变化是会计政策变化引起的,它意味着使用者忽视不同会计方法有不同用途并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于是,人们提出了多栏式报告模式。即对同一经济业务按多种会计方法加以处理,并将由此得到的不同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使得单一信息走向多元化信息。使用这一报告模式时要防止信息超载问题。虽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使生产和披露更多的信息变得容易起来,同时也降低了信息成本,但这并不是等于解决了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人已经论证了,许多人的信息瓶颈在于人们不是缺乏信息,而是处理信息的时间和能力的不足。因此,如何有效给使用者提供精炼的、能直接用于决策的信息仍是财务会计未来值得努力的方向。

2、“事项”报告模式和数据库会计模式

预先知道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这一假设导致财务报告数据的高度综合性。综合信息最严重的问题是阻止使用者按他们自己的需求来重新编制报表;另外,加工综合信息的过程还会导致信息的丢失与扭曲。同时,综合信息也忽略了使用者的认知方式的差异,为管理当局操纵会计数字进行盈利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提供了空间;使信息变得不及时,并为有效审计和使用信息设置了障碍,还排斥了使用者参与编报的过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又提出了其他模式,如“事项”报告模式和数据库会计模式。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索特(G·H·Sorter)在1969年提出的“事项会计”((Events Accounting)理论将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索特指出,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的信息,由使用者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即将数据综合的任务交给信息使用者。因此,财务报告应包括足够的明细数据以便使用者能重构发生过的经济事项。所谓事项,是指可观察的,亦可用会计数据来表现其特性的具体活动、交易和事件。据此,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创立以来通过帐户分别汇总后以余额间接表现的各种事项的报表,收益表是直接表现企业于某个期间所发生经营事项的报表。从数据处理角度来看,事项会计以“事项”作为数据处理目标,经济事项发生之后,通过各业务处理子系统进入数据库,根据各类事项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实时自动处理,以期达到反映和控制各种经济活动的目的。

数据库会计模式旨在提供一个数据库以便信息使用者从中提取不同明细程度的数据,它是在数据库环境中对“事项”报告模式的拓展,但与“事项”报告模式有不尽相同的取向。“事项”报告模式强调编制明细一些的财务报表,而数据库会计模式则着重于储存和维护最原始的数据。这时,对信息使用者的专业要求更高了,他们应该成为财务分析专家。

3、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

当代生产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方法的进步使许多行业中的企业可以大规模地按顾客需要组织生产(Mass Customization,MC),通过生产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实现产品多样化来满足顾客千差万别的需求。这一生产方式被称之为21世纪企业竞争的新前沿。MC概念实际上也适用于财务报告,因为信息比物质产品更适合于采用MC,其理由是:(1)信息是不灭的,即原始数据、中间信息和最后的报告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共存;(2)信息是可以由多个人共享的;(3)容易复制,复制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4)信息可以不断地合计与再分解或分类与再分类;(5)信息可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在不同媒体上再现;(6)易于模块化和组合。于是,一种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型(An Interactive and Customizable Reporting Model)就应运而生了。这一模型的基本要素如下:

(1)数据库。报告单位维护一个可用来保存其愿意披露最原始水平的信息的数据库(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以便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生成不同的财务报告。

(2)模块化了的会计程序。报告单位的会计系统包括相互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模块。这些模块包括三类:财务报表要素、非财务信息项目、会计方法和表达方法。模块化的系统便于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将一种交易或财务报表要素按不同方法加以处理。

(3)报告生成器。报告单位在因特网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报告生成器,它是报告单位与使用者交流的界面,并帮助信息使用者编制其所需财务报告。使用者可通过它选择具体的信息项目、类型和表达形式,就象人们选择电视频道一样方便。如不进行任何选择,使用者则可以得到一份通用的和标准的财务报告。为了避免使用者可能被许多选择项目搞得不知所措,系统还提供网上帮助来协助使用者使用报告生成器,特别是帮助他们选择会计方法以得到其真正需要的信息。

(4)学习机制。系统设置一个反馈渠道,以便信息使用者就如何及时改进报告系统向报告单位提出建议;还可设置一个记忆单元,记录最常被选用的信息、项目、方法和选择它们的使用者,这一信息可以帮助法规及准则制定者改进现行法规和准则。

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具有灵活性,允许报告单位与信息使用者双向、直接、快速沟通,共同完成实时报告,从而能比传统报告模式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并进而减轻信息不对称和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4、差别报告模式

差别报告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实施。一个层面是从信息提供者角度,由报告单位为不同使用者提供内容(或在时间上)有差别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权力(途径或方式)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于通用财务报告了。因此,企业可以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对外披露某些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特殊需要的信息。例如,主要债权人收到的信息比一般股东更为详细和及时,债券评估机构收到的信息也往往比报告更为详细,等等。通过差别报告,企业既可满足特定使用者及其集团的特殊信息需要,又可避免因广泛对外披露而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差别报告的编制可以运用会计软件网站提供的自助式会计系统来实现。在法律、制度允许的前提下,差别报告应能在不久的将来加以运用。在我国,采用差别报告方式来解决“外行使用者”和“内行使用者”不同信息需求的矛盾,也许值得一试。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扩大与完善,财务分析专家等“内行使用者”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比一般使用者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及时性要求上都有更高的期望,因此有必要为两类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报告。

另一层面是从会计规范角度,建立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它实际上是由一国政府通过有关的准则或法规的规定,对不同规模或类型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财务报表的种类以及要求其披露的会计信息的格式、内容、数量、详尽程度等方面实行有差别待遇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一制度下,一般是按企业的资产总额、年营业收入净额和年平均职工人数这三个标准,将企业划分为小企业、中型企业和大企业三类。对小企业实行某些会计信息揭示的豁免,允许其按简略形式提供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而不必提供现金流量表;对于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则必须按规定提供内容详尽的一整套财务报告;中等企业可以视自身具体情况在上述两种报告中作出选择或是提供详尽程度界于二者之间的财务报告。不同规模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存在不同要求,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迎合了这一要求。其实,这一制度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采用。最近,我国财政部已计划推出一套全国统一会计制度,但会将金融类企业、小企业作特别考虑,因此也有望在我国推行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

五、未来财务报告方式

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存储介质)、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格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作不同程度的告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企业总有一天会取消纸质(书面、报纸)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是在网上发布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送或亲自去取阅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囿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份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在2000年1月1日发出通告,要求上市公司除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杂志上登载年报摘要外,必须上网公告,而且对于在网上发布的年报信息要承担同样的责任。这预示了我国未来财务报告在存储介质与传递方式方面的发展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少华 著《企业财务报告理论与实务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葛家澍 主编《中级财务会计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薛云奎 著《会计大趋势——一种系统分析方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4、胡仁昱 著《自助式会计系统》,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5、劳伦斯·A·温巴奇《九十年代的财务报告:势在必改》,《会计研究》1997年第8期。

6、肖泽忠《大规模按需报告的公司财务报告模式》,《会计研究》2000年第1期。

7、谢姆·桑德《会计的延续与变迁》(魏明海、施鲲翔译),《财会通讯》2000年第2期。

8、唐予华《知识经济与会计目标》,《上海会计》2000年第8期。

9、杨宗昌、张苏彤《论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及其在我国的运用》,《财会通讯》2000年第4期。

10、袁树民、吴旺盛《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模式》,《上海会计》2000年第10期。

篇2:财务未来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不断增加,企业对外报告责任也逐步扩大,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内容、手段等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愈来愈为重要的作用;对财务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一、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

财务报表的中心可从收益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财务报表首先起始于资产负债表。在初期,资产负债表似乎一直优先于收益表。在世纪初,由于所得税日益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费用项目,人们也更加热衷于采用长期融资形式取得资金,而长期融资的保障程度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创造盈利的能力。因此,收益表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对象。然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例如,在美国已有迹象表明,资产负债表将重新成为财务报表的中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中,把各个会计期间所得税的摊销方法由递延法改为负债法。前者为了保证收益表的相对真实;后者则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此外,其号准则公告“职员养老金”和第号准则公告“租赁会计”等也都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其结果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将不断增加,如退休无形资产;收益表上揭示的收益将有更大的变动性。

多种计量基础并用,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现行价值或市场价值

由于环境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变化,传统会计模式,特别是历史成本,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寻找理想的替代方案又非指日可待。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将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例如,美国会计学会()下属“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基于历史成本的局限和有限相关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它还认为,“财务证券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会计模式的首要选择对象。因为对这些项目来说,利用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衡量,将倾向于选择以非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中指出:“为了反映各自的特征,资产和负债将采用折衷的方法进行计价。”

美国会计学会、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都把相关性视为选择财务报表计量基础的首要标准。美国会计学会指出:“在选择财务报告的计价基础时,我们将首先考虑相关性问题。数据的可靠性固然重要,但不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对任何人也没有用处。”

这样,财务报表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方面,财务报表将同时混合使用多种计量基础,即不同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对决策有用性的重视,在条件成熟时市场价值或现行价值将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会计与报告模式。因此,可能形成历史成本模式与现行价值模式并存的局面。

未来财务计量的侧重点可能发生变化

传统的财务计量往往集中于每股盈利额()、资产报酬率()或业主权益报酬率(),未来财务计量将集中对股东价值的计量。股东价值是由美国会计学会拉帕波特()在年出版的《创造股东价值》()中指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包括价值增长的持续性,销售增长、经营毛利率、所得税率、营运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成本。股东的价值可能与传统的财务计量差距悬殊。

收益表将趋于反映全面收益,或分化成两个报表

年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发第号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把全面收益列为财务报表的十个要素之一。这一概念已日益获得人们的承认和扩展。传统的收益表将逐渐成为全面收益表。例如,加拿大会计准则行政当局(,)在年颁发的《财务报告概念结构》中就把收益表改为全面收益表。

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在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中,把利得表()作为一个单独的报表加以推荐。该报表用以反映报告主体财务财富的变化,它包括:()反映在收益表上的经营利得;()由于非经营因素影响,对有形资产(不动产)进行重新评估而产生的其他价值变化;()年终对无形资产重新评估而产生的价值变化。

增加对现金流动表的重视

继美国正式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之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强对现金流动表的研究和采用。例如,上述英国《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就建议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

增值表将与收益表同时成为备选的收益披露方式,或两个报表同时并存

篇3:论财务报告未来发展趋势

易性金融资产相关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已结转到“本年利润”, 在下个会计年度出售此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如果不考虑这项结转活动, 会导致该项投资带来的损益额不能完整的体现, 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可能大于实际产生的收益或小于实际产生的收益, 如例2, 只有20万元, 远远小于实际投资收益70万元。

既要考虑上个会计年度末该项结转活动带来的影响, 其实还须考虑如何将账务处理设计的合规、合理。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上期转销后又再度确认, 容易让信息者理解为企业又进行了新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活动, 产生新的持有收益额, 引起误解。我们可以在新的会计周期开始, 把转入本年利润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销出来, 由于本年利润最终要转入到“未分配利润”, 那我们就从期初未分配利润中转出, 这样, 该笔业务又还原到未结转前状态, 然后延续例1的处置方法, 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认与处置在同一年度中账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实现了理解同一年度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认与处置的账务处理方法基础上, 顺利的核算跨年度的会计业务, 显然相对简单、易行。

同时,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账务处理方法在跨期摊配核算时还涉及到所得税的处理问题,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 在计税时, 持有期间所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予考虑, 只有实际处置时, 所取得的价款在扣除其历史成本后才计入处置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可见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仍为历史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实收益分持有收益和实现收益有利于税务部门进行有效的税务管理。

三、结论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损益的账务处理体现了会计工作对该项投资收益动态计量的过程, 区分持有收益和实现收益, 且分别列示于损益表上, 在有价证券市场价值高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时, 企业可及时传递企业的持有投资收益情况, 同时, 在有价证券市场价值低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时, 及时披露企业的损失情况, 不但满足了全面信息披露的要求, 而且表明的二者的相互关系, 即投资收益可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通过进一步的销售活动转化过来。而且资产负债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也由此公允全面, 清晰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 提高资产负债表的有用性。最后, 在处置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又完整、全面的反映了企业证券投资活动的成果, 以方便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较合理的估计。

在金融市场不稳定, 期末报表对外公布日期比较滞后, 并且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占企业总资产比重较大的情况下, 现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将未实现收益反映在利润表的情况可以会误导投资者正确分析该企业盈利状况, 由于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未实现收益, 金融市场波动幅度较大或者报表编制日期和投资者阅读报表日期间隔较长时, 报表日的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和该项投资的最新市场价值已严重背离, 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和市场定价, 甚至影响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由此财务报表信息应向投资者合理的提示公允价值计量下的该项资产可能面临的风险及机遇。

王翠红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财务科

一、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变化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 新准则对财务报告规定做出了不少调整, 突出强调了财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其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财务报告制度化建设取得了突破

企业财务报告制度经过不断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报告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不断取得突破。财务报告样式和格式的进一步规范对财务会计制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报告所要承载的内容也进一步规范化。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日益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常态行为, 报告日益经常化、公开化和规范化。

2. 信息披露完整性得到加强

(1) 分部报告披露内容的扩展。新会计准则中《分部报告》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首先, 企业披露分部信息, 应当区分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其次, 企业应当区分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披露分部信息。第三, 企业披露的分部信息, 应当与合并财务报表或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总额信息相衔接。

(2) 充分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新准则考虑到某些企业关联关系的复杂性, 企业至少应披露母公司、最终控制方, 对于母公司和子公司均不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 还应当披露母公司之上与其最相近的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母公司名称。除此之外, 新会计准则中还扩展了关联方的外延, 扩大了合并会计报表披露的范围。

(3) 合并财务报表发生变化。新准则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时, 确定纳入合并的范围也应看其实质而不仅仅是以股份比例为标准。确定合并范围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控制权标准。

3. 财务报告的计量模式发生变化

我国财政部发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的引入成了一大亮点。旧准则中财务报告的计量模式是历史成本, 不能完全适应新经济时代要求。新准则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在继续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同时, 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会计准则中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 拓展了财务报告的计量模式。

4. 调整了财务报表体系和报表具体列示项目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财务报表体系新增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主表, 取消利润表的附表利润分配表, 并调整报表具体列示项目。资产负债表总体结构没有实质变化, 但报表项目分类名称更为科学。利润表虽仍然采用多步式, 但列报的信息有变化。现金流量表变化不大, 报表具体格式和项目与原来基本相同, 只是了在信息披露方面作了扩展, 增加附注披露的内容和上年比较信息的列报或披露要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主表列报, 能够反映企业全部收益, 将不通过利润表直接计入权益的项目系统地加以披露, 投资者可以全面了解企业业绩, 从而对企业做出更恰当的评价。

二、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

1.无法满足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时效性需求

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做出了诸多调整, 但仍不能完全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1) 无法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现行财务报告是一种通用财务报告, 它供给使用者的是相同的报告, 即财务报告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式。这样做虽然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的原则, 却丧失了灵活性, 难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 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现行财务报告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这样长时间后报出的信息价值必将大打折扣, 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

(3) 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在期末, 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 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主观性, 并且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 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 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2.缺乏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披露

现行财务报告偏重于反映企业历史经营活动的财务信息, 而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披露不足, 缺乏前瞻性财务信息对经营业务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反映。这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

3.缺乏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1) 缺乏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越来越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 理应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加以披露, 成为财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缺乏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我国财务报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几乎没有涉及, 这就造成个别企业只重经济效益, 不重社会效益, 难以和整个社会相互融合。另外, 相关法律尚不健全或没得到有效执行, 使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很少, 不能反映企业作为社会的企业对社会的真正贡献。

4.财务报告内容的规定政出多门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 财务报告内容的规定有两个制定机构:证监会和财政部。两者对基本财务报表方面的规定似乎有默契, 前者只指出应披露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后者则进一步对报表的内容与格式做出规定。不过, 在表外信息方面, 两者的内容规定缺乏必要的协调。在此情况之下, 若对双方的内容规定及早做出协调, 来日就有可能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三、我国财务报告未来发展趋势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要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会计环境的变化引发了新的会计信息需求, 我国财务报告也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针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缺陷与不足, 下面就其改进举措与发展趋势作简要分析。

1.未来财务报告方式

(1) 采用交互式财务报告取代标准化财务报告。随着数据库技术、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财务报告的形式可以采用如计算机语言执行方式的交互式报告。这一报告系统包括一个通用财务报告基础之上的可定制财务报告系统, 它可以按用户需求设定的会计软件可编制出个性化报告。

(2) 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 使得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成为可能, 进行实时报告。因此, 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传输的、表格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

2.未来财务报告内容

(1) 加强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披露。增加预测性财务报告, 使财务报告由解释事后信息为主向解释事后信息与前瞻性信息并重转变, 反映企业下一年度或未来期间的主要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

(2) 披露人力资源等非财务信息。在人力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大大提高, 而有形资产的比重则相应下降的发展趋势下, 传统会计必然要转向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 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企业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财务报告的重心。应该把人力资源这项企业十分重要的资产纳入财务报告体系, 对企业人力资源情况的报告一般可包括人力资源投资报告、人力资源流通报告、人力资源效益报告。

(3) 扩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范围。由于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在新会计准则只是谨慎并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的不断完善, 公允价值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其应用范围会逐步扩大, 这是财务报告发展的必然的趋势。

3.未来财务报表新形式

(1) 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财务报告是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信息的最主要方式, 我国应设计符合我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 规范社会责任报告揭示的内容和形式。增值表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完善的社会责任报告方式, 应抓紧研究增值表编制方法, 出台相关准则, 尽早将增值表纳入我国财务报告体系之中。

(2) 推行全面收益表。我国制定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但这张报表并未涉及一些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 只报告一些直接计入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 以及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的影响金额等。因此, 我国利润表的改进, 就要推行全面收益表。

篇4:财务未来

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只有经过科学预测,才能实现科学决策。

如果你手中有大量的统计数据,希望能从这些堆砌的数据中找到影响销售额的因素,并预测未来几个月的销售趋势,使用Excel 2007,如何才能做到呢?

数据预测要解决的困惑:

如何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预测出未来两个月的销售总额?

影响销售额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经销商分布是否合理?

产品价格是否合理?

包装是否精致?在这些因素中哪个才是关键因素?

如何通过影响销售额的诸多因素,准确预测出未来两个月的销售额?

通过统计数据挖掘潜在趋势

现有17个月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些数据,预测未来两个月的销售总额,可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第一步:生成柱形图

选中“销售总额”统计数据所在的F3:F20单元格区域,在“插入”选项卡的“图表”选项组中,打开“柱形图”下拉列表,选择“二维柱形图”区域中的“簇状柱形图”(见图1)。

(1)

(2)

(3)

第二步:设置趋势线

选中图表,在“布局”选项卡的“分析”选项组中,打开“趋势线”下拉列表,执行“其他趋势线选项”命令,打开“设置趋势线格式”对话框。此时Excel会在图表中插入一条默认的趋势线,即线性趋势线。

第三步:设置预测参数

由于需要预测未来两个月的销售情况,因此在“趋势预测”选项区域中的“前推”文本框中输入“2”,并选中“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复选框。这时,在“趋势预测/回归分析类型”选项区域中进行选择,可以在图表中看到应用每种趋势线后的效果,以及对应的“R平方值”,如图2所示。趋势线的R平方值越接近1,其可靠性越高,因此需要选择一个R2较大的趋势线,本例中选择“多项式”,并将“顺序”设置为“3”。

第四步:优化图表

对图表进行适当的格式化操作,设置完成的图表如图3所示。当需要预测后面的11月、12月的销售总额时,只需根据图表中趋势线的公式“y=2.5943x3-61.229x2+768.77x+2813.7”,将x值分别以“18”和“19”计算即可。

p将垂直轴的“最小值”设置为“0”

找出影响销售总额的关键因素

影响销售额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例如经销商分布得是否合理?产品价格是否合理?包装是否精致?在这些因素中,哪个才是影响销量的关键因素呢?这时可按照如下步骤,快速找出影响销售额的因素。

第一步:添加“数据分析”功能按钮

单击Office按钮,在随即打开的下拉菜单中单击“Excel选项”按钮,打开“Excel选项”对话框。单击左侧选项栏中的“加载项”按钮,在对话框最下面的“管理”下拉列表框中选择“Excel加载项”,然后单击“转到”按钮,打开“加载宏”对话框。选中列表框中的“分析工具库”复选框,并单击确定按钮。操作完成后即可在“数据”选项卡的“分析”选项组,看到“数据分析”按钮。

第二步:打开数据分析对话框

单击“数据分析”按钮,打开“数据分析”对话框(见图4)。

p打开“数据分析”对话框

第三步:设置相关系数

选中列表框中的“相关系数”,单击确定按钮,打开“相关系数”对话框。在“输入区域”文本框中输入或选取出厂价格、经销商数、包装费用和销售总额所在的单元格区域“C3:F20”,选中“分组方式”中的“逐列”单选按钮,选中“标志位于第一列”复选框。在“输出选项”选项区域中,选中“输出区域”单选按钮,并输入或选取用来存放统计结果的位置“H5”,如图5所示。

p设置“相关系数”对话框

第四步:结果分析

单击确定按钮,得到的相关系数矩阵如图6所示。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1,其绝对值越大,相关性也就越大。相关系数为“正”,说明二者正相关;相关系数为“负”,说明二者反相关。

p相关系数矩阵

(4)

(5)

(6)

由图6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销售总额”与“出厂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95113”。由于其绝对值接近于“1”,说明二者有很强的关系。因为相关系数的值为“负”,所以二者为负相关,即“出厂价格”越高,“销售总额”越低。

· “销售总额”与“经销商数”的相关系数为“0.971123”。可以看出,二者的相关性也很强,由于相关系数为“正”,因此可以说明“经销商数”越多,“销售总额”越高。

· “销售总额”与“包装费用”的相关系数为“0.679711”。对比前面两个相关系数可以看出,“销售总额”与“包装费用”虽然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其相关性远远不如“出厂价格”和“经销商数”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利用“相关系数”可以迅速从大量数据中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制订新一年的销售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影响销售额的关键因素准确预测未来销售总额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出厂价格”和“经销商数”是影响销售额的关键因素,在产品包装上的花费虽然也会影响销售额,但不是关键因素。但是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如何通过出厂价格、经销商数和包装费用,精确地预计以后11月和12月的销售额呢?

在考虑出厂价格、经销商数和包装费用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预测今后两个月的销售额,无疑比单纯根据近17个月以来的销售总额进行预测更有说服力,这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找到用来预测未来两个月销售额的公式。

第一步:打开回归对话框

在“数据”选项卡的“分析”选项组中,单击“数据分析”按钮,打开“数据分析”对话框。选中“分析工具”列表框中的“回归”,单击确定按钮,打开“回归”对话框。

(7)

(9)

按照方程“销售总额=12201.33-71.3651×出厂价格+57.69506×经销商数+45.36846×包装费用”计算而得的“销售总额”预测值可以在残差输出(RESIDUAL OUTPUT)中的“预测 销售总额(万)”列中找到(见图10),实际的“销售总额”与“预测 销售总额(万)”相减的结果即为残差输出(RESIDUAL OUTPUT)中的“残差”列,该列反映了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

在残差输出(RESIDUAL OUTPUT)结果的“H”列中(见图9),给出了线性回归方程的系数(Coefficients)和常数(即截距Intercept)。因此线性回归方程为“销售总额=12201.33-71.3651×出厂价格+57.69506×经销商数+45.36846×包装费用”。

第二步:选择数据

在“输入”选项区域的“Y值输入区域”文本框中,输入或选取“销售总额(万)”列所在的F2:F19单元格区域;在“X值输入区域”文本框中输入或选取“出厂价格”、“经销商数”和“包装费用”列所在的C2:E19单元格区域。由于数据区域首行包含标志,因此选中“标志”复选框。然后选中“输出选项”选项区域中的“输出区域”单选按钮,并在其右侧的编辑框中输入用来存放回归分析结果的位置“H2”,选中“残差”选项区域中的“残差”复选框,如图7所示。

输出结果给出了每个变量的“P-value”值(见图11),当这个值小于或等于“0.15”时,说明该变量对预测“销售总额”是有价值的,“P-value”值越小,“销售总额”受该变量的影响越大。此例中,出厂价格、经销商数、包装费用对应的“P-value”值分别为“0.000112”、“0.000432”和“0.519179”。由于“包装费用”的“P-value”比“0.15”大很多,因此可以忽略它对“销售总额”的影响。这样就可以根据今后两个月的出厂价格和经销商数来预测销售额了。

p在“回归”对话框中进行设置

第三步:分析结果

单击确定按钮,输出结果,即可对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

(8)

“回归统计”部分的R平方值“R Square”的值接近于1(见图8),说明“销售总额”与“出厂价格”、“经销商数”、“包装费用”有较强的关系,分析的结果是有价值的。

(10)

篇5:论未来财务报告(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相互分割的市场正在走向世界一体化,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价值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承认和运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现行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中,都已开始较为普遍地使用公允价值概念,连我国已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引入了这一计量属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财务报告中,能用历史成本计价且不失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信息仍占一席之地;用历史成本计价但既失可靠性又失相关性的信息,肯定要被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取代;用历史成本计价虽具可靠性但难保相关性的信息,则可用公允价值计价后的信息作为补充信息同时提供;最终,当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既可靠又相关时,公允价值将全面取代历史成本(或许历史成本也成为公允价值的选择之一)。会计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探讨的是,以何种技术与方法来找到公允价值,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阶段而难以实际操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当公允价值计量技术得以妥善解决之时,一个崭新的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绝对不再是“纸上谈兵”。到那时,囿于历史成本计量而无法进入财务报告的信息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进入财务报告之中,从而大大增加了会计计量的对象,并丰富了财务信息的种类和数量。

3、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

工业经济依靠资本和生产型人才,对有形资源的占用和使用是工业社会环境中企业得以持续经营之根本,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传统会计系统必须围绕企业有形资源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展开。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依靠知识和知识型人才,从而转向对技术和人才的开发、利用和争夺,以创造未来现金流量和企业市场价值来确保竞争优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而有形资产的比重则相应地大大下降,如美国许多高科技公司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产的一半以上。对此,会计不能漠然视之,必然要转向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而必须实现财务报告重心的转移,及时准确地报告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价值,

现行财务报告虽然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报告得不详细、不全面,甚至是有重大遗漏,例如: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值大大高于其帐面价值,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几乎没有报告微软公司巨大的无形资产与人力资产价值。当然,会计界已在无形资产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要进入操作阶段仍有许多难题未解决好,也许这是一个跨世纪难题。会计同仁应迎难而上,在开发未来财务报告模式时,着重解决好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将对企业价值产生重大影响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通通纳入财务报告范畴,最好是全部在基本财务报表中予以表述。可见,会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会计同仁似乎已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选择做解决难题的先驱者,总不能拱手相让去做追随者。这也可以说是一场会计阵地的保卫战。

4、突破会计主体假设,同时报告与会计主体信息相关的关联方信息

基于会计信息用于评价经营受托责任用途的考虑,会计主体的确立是传统会计系统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工业时代企业组织垂直控制的特征也为这一前提的确立提供了它所必须的外部环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的结构正在朝网络化、扁平化甚至虚拟化方向改变。这种改变使得会计主体假设开始失去其既有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合理报告在客观上也需要突破单一会计主体的范围,因为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先进性和价值需要与其他企业的同类资产相比较,才可以进行合理的衡量;企业还是社会中的企业,一个企业的失败可能引发“骨牌(多米诺)效应”而泱及相关企业,所以评估一个企业时还需要相关企业的信息,比如该企业上游与下游企业的信息,即对整个企业价值链的关注提出了这种信息需求,借助相关企业的信息,以便更充分地说明一个企业的真实状况。这些改变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突破传统的空间范围限制。因此,如何恰当地提供一个主体及其相关方的信息,也代表着未来财务报告的一个发展方向。

5、增加相对值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篇6: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 论文

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 作者:董琼慧

发布时间: -11-14

在现代企业中,财务报告是向投资者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会计信息的窗口。传统财务报告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核心,采用通用、规范的格式。它反映了定期、定时,但并不完整的财务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与财务管理都受到了冲击与挑战,传统财务报告所能提供的真正有用的信息似乎越来越少。著名的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说过:“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总是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用户需要的改变而改变的。未来财务报告如何发展,怎样建立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财务报告体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未来财务报告内容的拓展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财务报告的目标由于会计环境不同而有差异,但核心是为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营决策的信息。总体上,财务报告的内容应拓展以下方面的信息。

1、知识资本信息。知识资本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等智力资本信息。企业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的先进技术、专利、品牌价值、商誉等,目前在一定条件下已给予适当的反映;但还没有考虑到人力资产的价值,也不反映人力资本,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总额,忽视了劳动者对企业的经济贡献。因而未来财务报告应予以充分揭示和披露人力资源这项企业十分重要的资产及其有关的权益和费用。

2、社会责任信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在未来财务报告中增加社会责任信息,即增加有关企业污染环境的状况和治理污染的资料、绿化情况以及对整个社会贡献等信息,这样有利于整个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弥补了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背景,企业关联方的信息,企业主要股东、投资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数据的分析报告等。

4、未来信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环境复杂,企业管理者要运用前瞻性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筹划,利益相关者也日益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因此必须在未来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企业的未来信息。未来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盈利性预测、管理当局的远景规划、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等。

5、公允价值信息。传统财务报告反映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信息,然而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技术更新的日新月异,已使其失去供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意义。未来的财务报告,将更多以公允价值和历史价值相结合反映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是一种以多种计量模式反映信息的报告。

6、分部信息。企业集团的综合信息反映了集团的整体情况,但由于集团各公司行业不同,反在国家或地区不同,其利润率、物价水平、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和投资风险都有较大的差异性,按行业、地区等的分部信息所反映的收益或现金流量往往比整个企业集团的更为有效。

7、衍生金融工具信息。一些银行、证券公司近年来推出了一批新“组合”的衍生工具,象“封顶、保底”,“加固”,“互换期权”,“汇价幅度期汇”等,金融创新创新呼唤财务会计报告的创新。若将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排队在财务报告外,将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构成了隐藏的潜在风险,影响其决策,损害其利益。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价值、风险、未来收益可能性等,将是未来财务报告反映的重要内容方面。

二、未来财务报告方式的创新

1、实时报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使用企业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INTERNET与INTRANET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原手工系统中表现为一定周期的会计循环,能够以实时方式完成,时间和周期不再是财务报告的约束条件,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可以随机产生,实时提供财务报告。企业内外部人员可以得到企业财务与非财务的动态信息。

2、多样化报告。随着数据库技术、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未来财务报告可以是形式多样化的报告。多样化报告仍以报表、文字信息为主,辅之以图形、图象、声音等更生动的形式,从各个角度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交互式报告。在手工操作环境下,只能由各种不同类型信息需求者去适应传统财务报告模式。知识经济时代,则可提供各种形式的财务报告,反映多样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犹如计算机语言的交互式执行方式那样,对财务报告的提供也可采取交互报告方式。各报告公司均可与如INTERNET之类的计算机网络联网,这样使报告公司直接通过网络与信息使用者紧密相连。报告公司可以在网上公布其所能提供的各种会计报告与信息,信息使用者则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根据系统内存放的标准化基本数据项,借助软件技术,可以按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选择,快速产生各种定义的会计报表。这种方式下提供的会计报告既全面充分,又有针对性。同时,财务报告的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主动地提出信息需要。报告公司的会计人员借助软件技术,针对信息使用者所想了解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其提供的财务报告。这样,通过会计报告者与报告使用者交互式联系,不断完善财务报告,使其更符合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在交互式会计报告方式下,会计可以提供因人而异的报表,并以不拘一格的会计报表附注、各种报表分析资料来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否认,这种交互式报告方式也给会计数据的维护和保密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与规章制度,以及现有的各类软件安全措施,以维护这种交互式报告方式的正确实施。

三、未来财务报告发展的基础

目前传统财务报告已经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必须对现行财务报告进行改革。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具备以下基础:

1、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财务报告的发展必须要以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为基础,它不仅涉及到财务报告本身结构框架的改变,而且也导致了财务报告所依据的会计基础理论的创新。只有会计理论真正解决了知识资产的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与报告,以及未来信息、分部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内涵及外延,财务报告的内容才能得以延伸与拓展。会计理论界正在深入探讨与研究这些问题,从而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2、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完善。财务报告的内容拓展、形式创新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在交互能工巧匠报告中,如果任何使用者均可查询企业的财务报告甚至明细信息,那么会计数据的维护与保密将成为新的难题。会计信息披露过多,过于繁复冗杂,这样既无法突出重要的信息,也违反成本效益原则,而且有可能导致企业商业秘密的泄露,而网上黑客的攻击更有可能破坏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未来财务报告应披露哪些会计信息,包括强制性信息、自愿披露信息等,防止随意篡改网上传递的财务报告,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保密性和安全性,都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会计法律与规范制度进行控制。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规章体系,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完善会计立法,并增加执法力度,才有可能保障会计信息反映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增强网络安全“免疫”能力,例如口令控制,权限控制,数据加密,回收设备及防火墙技术等。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完善是未来财务报告发展的制度基础。

3、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传统会计由于受到手工条件的限制,无法提供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使财务报告的发展与创新不再是技术上的问题。这些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数据库(数据仓库)、网络、远程通讯、多媒体、人工智能、超文本、信息链接等高科技技术。当然,新兴技术的发展给会计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会计理论及实务只要与这些信息技术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会计的发展才可能有实质性的突破,财务报告才能得以完善与发展。

4、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会计将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记帐人员。正如美国《会计杂志》资深编辑罗文所阐述的“未来的会计人员将充当管理顾问的角色,其任务是为管理部门收集、过滤、分析经济资料,并解释信息。”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较高,既要懂外语,会电脑,有实际工作能力,有组织才能,善于公关,又要懂经营管理,能运用会计信息协助企业领导人进行筹划与决策。财会人中要有时代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因此,只有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才能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奠定人员基础。

上一篇:往年高考作文600字下一篇: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有感(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