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2024-06-17

珙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共9篇)

篇1:珙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珙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珙县政府副县长李兴岷

当前,农村污染正面临着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相互污染交织的严峻形势,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党政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珙县属典型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我们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但是,受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滞后、工作经费严重短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农村环保工作依然存在重大瓶颈。笔者结合工作实践,针对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在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上作一些简单思考与探索。

一、我县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逐年增大,各类环境问题逐步凸显。就珙县而言,当前农村突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种养殖业污染。种植业的农药、化肥、农膜、秸秆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影响非常大。受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农村还是依靠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来增产增收。由于施用不科学规范,化肥的有效利用率相对较低,据统计,我县化肥使用量大23t/km2,许多乡镇农村化肥的有效利用率仅在40%左右。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化肥中的氨、氮、磷等元素,除少量被土壤吸附存留于土壤中外,大量则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进入地表和地下水,导致水体污染。农民群众在农膜回收、秸秆还田等方面都做得不好,致使农膜乱堆乱放,农膜回收率为62%(仅回收未破损部分),随意焚烧秸秆的现象时有发生,秸秆焚烧率在37%。在畜牧业,人、畜生活空间未能完全分开,人的生活环境受到很大影响。畜禽养殖产生了大量粪便和高浓度废水,由于收集处置不及时,利用不充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地下,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有毒成分增多,已成为造成农村水质恶化的一个重要污染源。畜牧养殖畜禽粪便多未发酵,入池产沼气的粪便量仅占总量的38%,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乱用多用兽药造成消费者对放心肉不放心等等。林木遭到乱砍滥伐,使水土不能得到有效保持,伴生了干旱、暴风、水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二是矿产资源开采污染。我县矿产资源丰富,仅煤矿探明储量就达13.5亿吨。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分布全县各乡镇(全县仅保有煤矿达54家,非煤矿山88家)。企业在开采过程中,造成地壳沉陷,地表水流失等生态破坏,同时其废渣乱倒乱放,生活污染未完全得到治理,在生产时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噪音也对附近村民的生活及水体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是农村面源污染。农民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还停留在以往的水平上,只满足基本的生活要求,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垃圾乱倒乱放,又由于大部分农村既没有垃圾存放点,也缺少处理场所,严重污染了水源和土地。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生活环境质量很差。在田边路旁、水塘沟渠等地,各种各样的垃圾屡见不鲜。常有煤灰、破石棉瓦、碎玻璃、酒瓶、塑料泡沫、塑料带、变质过期的药品、药瓶以及废旧电池、灯管等有毒、有害生活垃圾堆积如山。农村的生活垃圾由过去易自然腐烂的菜叶瓜皮发展到塑料袋、废电池与腐败植物的混合体,诸多废弃品既无人回收,又不可自然降解,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

二、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经多次实地调查,导致当前我县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大致可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是目前环境管理体系及农技推广体系难以有效遏制污染。我县的农村现代化进程呈现两个特点:即企业优先增长和依托企业的现代化农业逐渐发展、居民在空间分布上逐渐集中,致使我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自然危害型,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原本可以自然消纳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自净能力成害。不仅如此,近几年来,农村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等特点,这使得对面源污染的管理成本过高,因此存在着只能对受害地监测,很难监控排污源的现状。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另外,农业技术的选择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几乎失效。

二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经费短缺。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我国的污染防治资金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三是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我国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

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

四是农村环保法制不健全。首先,在当前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中,缺乏综合性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法规或条例,而作为综合性环境保护法的《环境保护法》对农业环境虽有涉及,但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未能将农业环境与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协调起来。其次,在一些重要环境领域存在立法空白,如程序法方面的有关环境评价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农药使用造成环境污染法等。再次,大部分农村干部,政策性意识浓厚,法律性意识较淡薄,致使许多法律法规在农村实施过程中给以政策化,以政策的原则性、实践性、灵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造成农村市场经济法治建设障碍重重。

三、改善我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的思考

面对农村严峻的环保态势,要积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及现代环保理念来调整思维、创新工作,加速实现我县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如农村环保重点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埔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

二是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综合管理和整治力度。突出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为重点,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明确综合整治任务。加强城镇生活和饮食娱乐服务业的污染治理特别是废水排放的管理。对有污染的乡镇企业,要

加强督促检查,巩固达标排放成果;对重点污染企业要建立更为严格的监控制度;对新建产业,要切实实行“环境优先”原则,严禁新建重污染企业。逐步对乡镇企业发展进行布局调整,以便污染集中治理。

三是以创建为主,全面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县这一目标,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等生态细胞工程为主,强化农村环保宣传,以转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为核心,以“农村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建设生态化”为原则,全面推进全县农村生态建设。制定生态系列创建规划,积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

四是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障群众身心健康。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严格防止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坚决控制发生新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现象。通过设置环保投诉举报热线、信箱等渠道,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群众享受良好环境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环境管理,清查污染源,确保农民的饮水安全。

五是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鼓励乡镇发展技术含量高、物耗少、污染轻、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把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实用治理技术、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

六是广泛宣传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全县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广泛开展环境警示教育,通过反面案例,使广大干群受到震动和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农民喜爱的科普宣传和文化体育等活动,加强对农民的科普教育和政策引导,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倡导购买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生活消费品,选购减量包装的商品,促使生活垃圾实施减量、无害和资源化。动员家庭成员净化、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将美化居住环境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使农民在创造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以求内在美与外在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篇2:珙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保护对策

在发展、规划、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应当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作 者:田尧 杨梅 作者单位:合肥市长丰县环保局,安徽长丰,231100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英文刊名:AU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年,卷(期):200713(23)分类号:X503关键词:环境 现状 对策

篇3: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及解决对策

1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

1.1生活垃圾随意丢弃

以前, 农村人口多, 青壮劳动力充足, 很多农户会养猪、养鸡等, 剩菜剩饭、果皮、烂菜叶之类的厨余物可以用来喂家畜、家禽。而畜禽的粪便经过处理可以制成农家肥, 用于农业生产。现在, 随着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 青壮劳动力缺失严重, 农村常驻人口主要是老人和孩子, 很多老人既要照顾孩子, 又要种田, 没有过多的精力来饲养家禽、家畜。虽然农村有很多养鸡、养猪专业大户, 但进行散养的逐渐减少。那些没有饲养禽畜的农户把生活垃圾随意丢在路旁、池塘、田边及阴沟, 这些垃圾经过日晒雨淋有的被分解, 有的被雨水冲走, 污染下游地区的水源。

相比易腐烂的生活垃圾, 那些塑料制成的包装袋、一次性餐具对环境卫生的破坏要严重得多。现在农村集贸市场大量出售塑料包装的生活用品及食品, 婚丧等宴席的餐具全都使用一次性产品。这些产品用完以后到处丢弃, 路边、阴沟、田野里到处可见各种颜色的塑料包装纸, 大风刮过更是漫天飞舞, 非常扎眼。往昔人欢鱼跃的美丽池塘也被一次性餐具、易拉罐、塑料瓶塞满, 又臭又丑。

1.2 病死的家畜家禽任意丢放

2013年黄浦江死猪事件震惊全国, 引起大众不满。这些未经无害化处理而丢弃在黄浦江中的死猪严重污染水源, 造成了民众的极大恐慌。虽然规模没有黄浦江死猪事件那么大, 但在农村, 随意丢弃病死禽畜的行为很普遍, 沿着乡村公路会发现, 冰冻的河面上病死的仔猪、鸡、鸭等数量不少。可想而知, 来年冰雪融化, 这些病死的畜禽必然会污染水源进而传播疾病, 危害极大。

1.3 破旧的衣物和医疗用的输液器具随意丢弃

现在我国大部分农村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 在服装衣着等日常消费品上的投入也在逐年增长, 但淘汰下来的衣物没有得到很好地处理, 很多人都是丢在河边、路旁, 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 而且大大加重了环境的负担。

现在, 很多农民生病了选择就近医治, 有的乡村医生会上门服务, 打针、输液都可以在家中进行, 尤其是老人很喜欢这种医疗方式。输液、打针用的都是一次性医疗器械, 很多用后没有专门回收, 由病人家属自行处理。这些医疗垃圾也像其他垃圾一样被丢弃在路旁、河边, 产生的危害可想而知。

1.4农药、化肥使用过量, 污染土壤、水源

当今农药、化肥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有些农民更为了片面追求高产,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给环境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大量施用农药, 会造成药物残留超标或深入地下水, 对食品和水源造成污染。化肥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破坏土壤结构, 使土地板结;井水或河水中氮化合物含量增加, 有可能会超过饮用水标准;水中氮、磷含量的增加还会引起河流、湖泊等水域富营养化;施用于农田的氮肥, 有相当数量会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气体, 或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氮和氮氧化物, 进入大气。此外, 农药包装瓶也到处乱丢, 造成污染。

1.5 焚烧秸秆, 污染空气

每到春秋, 农民都会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秸秆, 一度烟雾笼罩大地, 遮天蔽日, 致使本已严重的雾霾更加恶化。焚烧秸秆时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致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明显升高, 当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等器官产生较大的刺激。另外, 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 会烧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 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从而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

1.6小作坊乱排乱放污染物问题严重

现在农村闲置的村社很多, 有些人就开起家庭小作坊, 但是这些小作坊没能及时纳入环保的有效管理范围, 没有环保设施或者设备不齐全, 废物、废水乱排乱放。如利用空置的小学校舍杀鸡、鸭, 用化学药品褪毛, 污水随意排放, 污染了地下水, 而周边群众生活用水取自地下, 后果可想而知。

1.7 饮水安全不达标

农村饮用水主要存在以下不安全因素: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造成饮用水污染;小型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废物污染饮用水;生活垃圾、污水、畜禽粪便引起饮用水污染。农村饮用水普遍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 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而很多农民都是自己打井, 直接吸取地下水后直接引用, 会给饮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1.8 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道路硬化率低;很多村社根本就没有垃圾站、垃圾筒, 垃圾无法集中堆放, 同时缺少垃圾处理设施;也没有排水、排污设施, 存在污水乱泼乱倒现象。

2 农村环境卫生差的成因

2.1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 不良的生活习惯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 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 长久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 如乱扔垃圾、乱排污水、放养禽畜、随地乱搭乱建窝棚、厕所等“脏、乱、差”现象, 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消除。尤其现在农村的常驻人口主要是老人和孩子, 这些老人环保意识差, 认识不到环境卫生问题的严重性, 而且他们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也很难改变。

2.2 资金投入短缺

由于长期对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导致了村镇基础状况差, 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基本上没有,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投入很大, 缺口严重。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与维持运转都需要资金。如村镇内道路硬化、垃圾清运、排水沟建设等, 都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2.3 工作进展不平衡, 缺乏长效机制

从总体上看, 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普遍存在, 但也有一些差异。公路沿线、镇区重点村的环境卫生情况比偏远地区的村庄好些, 经济条件好的村比经济条件差的村环境卫生情况要好些, 村级班子强的村环境卫生情况好于村级班子涣散的村。

由于长期以来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导致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不健全, 管理比较混乱, 最终无人管理。一是没有制定村镇环境卫生管理的总体规划, 导致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和实施无法全面、有序的开展;另一方面, 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 疏于管理, 缺乏监督考核。

3 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对策

3.1 要确定政府的主导作用, 先规划, 再实施

政府首先要转变观念, 在环境卫生问题上不能重城镇、轻农村。关于农村环境卫生问题一定要先调研, 再决策。根据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实际情况, 对农村公共卫生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其次, 要明确农村公共卫生是公共产品。市场经济中公共产品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其无法由市场自行提供。农村环境卫生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必须介入农村环境改造, 成为农村环境卫生改造的主导者和农村环境卫生服务的提供主体。

要政府有效地提供农村环境卫生产品, 必须确定具体的办事机构及具体办事人员, 做到“专事有专人办”。目前我国大部分区县都设有农村卫生科等机构, 目前主要负责农村的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工作, 而大的环境卫生整治问题却无人过问, 建议在区县卫生部门设立相应的岗位和人员, 或者原有的卫生机构加派人员专门负责农村环境卫生的规划、整治、监管。

3.2 树立生态保护型经济理念, 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是生态保护型经济, 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村经济, 可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 保障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环境协调一致。应用循环经济一方面可以防治农业生产的污染;另一方面, 可以用循环经济理念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打造各种经济循环链条, 使农村走上“优质、高效、高产、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从根本上降低农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从而保护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3.3增强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3.3.1垃圾收集及处理设施建设在农村增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或在远离人群生活区水源地建垃圾填埋场, 建立农村垃圾转运站, 为乡镇配备垃圾车, 行政村和自然村内置放垃圾桶, 让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在村公路旁设置大型垃圾桶或者垃圾屋, 有利于环保部门运走垃圾。

在有些住户分散的村庄, 也可以设置流动垃圾站, 就是环保部门每天派垃圾车走村串巷收集垃圾, 村民们必须在垃圾车来之前对垃圾进行分类装袋, 放置在家门口, 这样那些住在偏远地带的农户也可以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

3.3.2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应该与改厕改水问题统筹起来解决农村中人畜粪便污染、垃圾污染、饮水问题等是目前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很多农村还没有自来水, 很多农户是打井取地下水, 由于环境恶化, 地下水已经不安全了。因此, 当务之急是改水改厕。

改水改厕需要专门立项, 环保部门应该指派专人负责该项目。从目前的实践来看, 改水改厕正在逐步推进, 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 农村改水改厕配套沼气工程普及率不高, 改水的建设和管理都不规范。有的水厂或者水站的工程设计不符合要求, 提供的饮水达不到国家标准。最严重的是好不容易筹措的资金还经常被挪用。改厕工程也不尽如人意, 有的户厕选址不合格, 不符合《农村户厕卫生标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改水改厕工程进行缓慢, 需要进一步加大改水改厕和发展沼气的工作力度和进度。

另外, 农村排污问题必须统一规划, 制定长远目标和近期规划, 逐步建立农村每家每户的污水排放系统, 在村内建排水渠, 把生活污水引到村外, 净化处理。另外, 还得注意北方冬季结冰现象, 防止冬季污水不能排放, 冻裂管道等问题。

3.4 在农村大力开发农林卫生环保技术

科技创新和进步是解决目前三农问题的关键, 同样, 要彻底地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目前,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已相当成熟, 在一定程度上对处理农村垃圾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不能完全照抄, 因为农村的人口、产生垃圾的种类与城市有很大不同, 因此, 政府应该通过直接投入的方式, 引导相关科研机构针对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做技术研发, 为改善、治理农村环境打好技术基础。

3.5 加大环保知识宣传教育, 并开展相关的监督活动

首先, 环保部门应该制作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资料, 引导农民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珍惜环境, 摒弃陈规陋习, 最后成为环境保护者。比如, 可以用纪录片的形式, 讲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以及破坏环境会造成哪些恶果。这样的纪录片可以在电视台农业科技栏目中播放;也可以派专人到农村村社组织农民集体观看;还可以把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做成小册子, 发放到农民手中;在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环保节目, 让孩子们回去宣传到每家每户;也可组织志愿者走村串巷向农民传授环保知识。

其次, 开展“村容整洁达标建设”活动。在改水、改厕、垃圾回收、村容整治过程中要和“村容整洁达标建设”结合起来。做到方案制定实施与落实有效结合, 经费投入与村容整治出效果结合起来, 在每个自然村选出卫生衣物监督员, 负责监督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 保洁员的工作要做到实处, 与村民互相监督。这样保证每天村民按时把垃圾放入指定地点, 由保洁员及时收集清运。

最后, 还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解决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卫生不达标, 就不是和谐新农村。

3.6 广泛开展民间环境卫生活动

如何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 政府的责任不可推脱, 但也不意味着所有的农村环境问题都必须由政府亲力亲为。政府可以调动民间力量, 通过非政府方式治理农村环境卫生。如鼓励村民自己建设环境保护建设, 鼓励和支持每户村民根据当地情况建设适用于家庭的卫生保护设施。如支持村民建新式厕所, 避免粪便随意丢弃;建设适合当地特点的沼气池、沼气罐, 这样既减少了污染, 又提供了能源;鼓励相邻村民间进行合作, 采取适合家庭的垃圾处理及污水排放技术, 共同建设私人垃圾处理设施, 减少垃圾对环境的破坏。

4 结语

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严重, 不仅危害村民的健康, 也阻碍了新农村建设, 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已迫在眉睫。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 必须从源头上开始整治, 而且需要政府、村民及民间机构各方共同努力, 既要保证资金到位, 也要有人员和技术支持, 从而真正把农村建设成文明、富强、和谐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李晓蕙.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128-131, 167.

篇4:农村饮用水保护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保护;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12-1

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保护饮用水水源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对水质也有更高的要求,水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农村作为一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地区,饮用水安全更是很难得到保证,为了解我市农村饮用水卫生情况,我们对全市4个镇农村饮用水进行了检测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1 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

近几年图们市政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大了对农村饮用水改水力度,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基本解决了农村百姓喝水难问题,无固定水源的村,建设了小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在检测结果来看,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情况较好。图们市农村周边基本无污染企业,各种指标也未见超标,但总大肠菌指标等超标严重。

2012年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定26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集中式供水监测点进行监测。全年分枯水期、丰水期开展两次水质卫生监测工作,集中式供水监测点每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份;其结果如下:枯水期:共监测采样52件,合格22件。合格率为42.31%。丰水期:共监测采样52件,合格12件。合格率为23.10%。

合格项目为: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总硬度、铝、铁、猛、铜、锌、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亚硝酸盐氮、氨氮、砷、镉、六价铬、氰化物、氟化物、铅、汞、硝酸盐氮、大肠埃希氏菌、游离余氯。

不合格的项目为:色度、浑浊度、耗氧量、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2012年图们市农村饮用水不合格项目监测结果表

2 超标原因分析

2.1 乡镇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乡镇环境保护监管力量薄弱

现行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大部分都是针对工业和城市制定的,难以适应基层环境管理的需要。

2.2 管理问题

管理部门多,农业面源归农业部门,水资源的管理水利部门、污染源控制归环保部门, 水质监测既有卫生部门,也有环保部门。由于归属及运行管理均处于多头管理状态,协调、配合不足,未能形成合力。

2.3 管理粗放,形成二次污染

目前,我市农村集中式饮用水供水,未划分水源保护区,不符合饮用水源地卫生防护要求,标志设立不规范,有的取水口周围无保护设施,取水口地势低等饮用水源地周围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2.4 基础建设薄弱

乡镇水源地供水能力不足、净化工艺简单,仅仅进行自然沉降,并没有净化设备。

2.5 农业面源污染还比较突出

农用薄膜回收不到位,农作物秸秆和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置,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缺乏,沟河淤泥沉积,水草丛生等等,使得农村大小沟河水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水环境污染较为突出。

2.6 畜禽面源污染严重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不规范,水源地附近畜禽散放、散养现象随处可见,畜禽粪尿对水源水质造成污染。

2.7 人群面源污染

人群居住和活动造成水源水质污染。村屯垃圾随意堆放,生产及生活污水乱排及对现有土地、水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水土流失等造成饮用水源水质污染。

3 对策及措施

3.1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领导,真正高度重视起来,运用多种手段,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做好饮用水水源的规划。加强农村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局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自觉保护水源。

3.2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各司其职,互相配合

环保部门加大对水源地范围内的污染源监管,农业部门对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持,财政部门对乡镇、农村饮用水建设提供资金,卫生部门加大对乡镇人口的卫生防治。同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进行专项监督与考核。

3.3 建设合格的饮用水保护区,对水源污染严重的重新建造水源

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工程内容如保护区界碑、界桩的建设、宣传警示牌等。完善水处理净化、消毒设施建设。

3.4 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

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居民的生活废水进行收集处理,研究和制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和具体办法,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规范畜禽养殖,防止畜禽面源污染。

3.5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和监测体系,提高农村环境保护的保障能力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加大对涉水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探索农村饮水工程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篇5: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介绍了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提出了防治对策.

作 者:郭云 作者单位:安徽省濉溪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安徽濉溪,235100刊 名:农技服务英文刊名:SERVE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年,卷(期):25(12)分类号:X51关键词:农村 环境污染 现状 对策

篇6:某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即由保护“小环境”扩大到“大环境”;近几年来,涌现了一批综合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的先进典型,为当前综合整治农业农村环境污染作出了示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存在问题

1.农村污染超过城市工业污染。据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市工业污染排放量为7527万吨,废水处理率为82.7%,农村仅畜禽废水和生活污水两项就达到9425万吨,且基本上未作处理直接排放。这些废水和污水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农民的生存环境和农业环境。

2.工业“三废”污染仍较严重。据原**县环保局监测结果,1999年排放工业废水276.94万吨、废渣4.49万吨、废气147048万立方米,废水中化学耗氧量1694.34吨,比1989年分别增加了1.15倍、64.6倍、35.0%和76.6%,近两年来原**县范围内工业“三废”排放量仍呈增加的趋势。工业“三废”的排放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农村环境和农业环境。

3.粪便污染日趋加剧。随着养殖业发展,粪便对环境污染问题也趋严重。**市常年生猪饲养量都在400万头左右,役食两用牛8万多头,山羊30万头以上,奶牛2.5万头,家禽饲养量2000万羽只,还有兔、鹌鹑、鸽子、七彩山鸡等特种畜禽。这些畜禽一年中粪尿排泄量至少有250万吨,能综合利用的占69%,其余31%是直接排放的;畜禽养殖产业的污水总量为786万吨,处理率仅为0.3%,几乎全部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水体。**农村一年产生的人粪尿总量311万多吨,有27%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全市37718公顷水面,53.3%的水面用于水产养殖,一年投放精饲料8.68万吨,肥料10万吨,流失率分别达到23%和30%。

4.垃圾污染已成公害。随着塑料业、食品包装业的进步和农民“重洋轻土”重化肥轻有机肥 思想的发展,垃圾污染已成为农村和农业环境中一大公害。据测算,**市农村年产生生活垃圾75.2万吨。这些生活垃圾污染分为两种,一是“白色污染”,即塑料及塑料制品污染。据调查资料显示,**市农民年使用塑料及其制品约2000吨左右,回收率不到1/4;每年使用农膜3500多吨,可降解的只占5%左右,回收率也只有46%。这些难降解的塑料及其制品和农膜,成为农村农业环境一大污染源;二是“黑色污染”,即除去白色污染物外的其他生活垃圾。这些垃圾连同白色污染物不焚烧,不还田,而是乱倒在池塘、溪边、村旁、路边。

5.农药、化肥污染触目惊心。农药作为工业产品本身就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化肥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一些有害物质或不科学合理施用,施用后会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劣,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受到不良的影响;过剩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渗入到地下,污染了井水,或随农田排放流入地面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乱用、滥用农药,过多单一地施用化肥,更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生物链影响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调查显示,**市去年施用农药5887.1吨,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农药30公斤,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和国际水平;化肥中用量最大的氮肥标准量计算,下同 一年要用32万多吨,其中近1/3被流失。还有施用磷肥7万多吨,复合肥5万多吨,钾肥2.5万余吨。由于大量又不规范地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不仅造成环境被严重污染,而且使农药药效下降,化肥报酬递减,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下降。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乱用农药,滥用激素,使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的品质下滑,市场竞争力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因乱用、滥用农药和化肥,致使许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严重超标,污染了城乡居民的餐桌,曾多次发生了食用蔬菜而中毒的事件。

6.山区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山区、半山区生态环境优劣不仅影响到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且直接制约着平原和丘陵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变化、效益农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市区在保护山区和半山区生态环境上做了许多有益于城乡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的事,如通过构建沙畈水库、下山脱贫等举措,既保护了山区的生态环境,又给**市居民喝上“有点甜”的一级水。但近几年来,山区还有一部分农民以发展食用菌主要是香菇 为由,将大片的阔叶灌木林砍掉,使原来郁郁葱葱的山林变成了一片狼籍的山地;一部分山民为了生活,不惜砍伐阔叶林出卖。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年外运阔叶灌木8000多m3;全年采伐木材1.7万m3不包括毛竹、杂竹和未

审批砍伐的木材,加上300多家大大小小木材加工厂共砍伐木材约3万m3。由于大量砍伐木材和不时发生森林火灾,部分山区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八十年代前洪峰到达婺城区安地水库的时间要12个小时,最近几年缩短到6-7小时;2000年发生的“8·17”等数起洪灾都与过量砍伐树木,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息息相关。

二、对策措

根据**市农业农村环境污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加强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环保意识不提高,农业农村的环境污染就得不到根治,因此,从宣传《环保法》着手,通过各种媒体和培训班,讲用会、表彰会等,把《环保法》讲深讲透,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环保意识;同时利用《公民道德规范》改变农民的生活陋习,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起“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通过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生存空间,提高生活质量。

2.建章立制,强化污染监督和管理。必要的规章制度是确保农业农村环境不受污染的重要保证。要根据《环保法》,制订各地各村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把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配备清洁员,建造垃圾坑、组建环保小分队等等,强化监督和管理。环保工作只有做到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3.根治工业“三废”污染。为了解决工业“三废”对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首先要对现有“三废”污染源的厂矿企业加强管理,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彻底根治“三废”污染源;不准在农田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兴起工矿企业和其他有化学污染的工程,以法保护农田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良好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持续农业的发展。

4.集中建设畜禽生态场。以一村或几个村为单位,集中建设畜禽生态养殖场。养殖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自筹资金,分户建造”,建成一个畜禽饲养、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治气或有机肥等综合利用的多功能的现代化的养殖场。鼓励“公司出资办场”,农户进场养殖”的做法,不但大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既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企业又有了稳固的源料基地,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5.兴建有机肥料厂。畜禽粪便是农业生产中宝贵的生产资源。由于近几年来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化肥使用的方便,淡化了畜禽粪便的利用,使肥料源变成污染源。要使污染源变成肥料源,除继续推行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外,建造有机肥料加工厂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公益产业。

6.制订激励政策,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出台奖励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和部门创品牌和争创“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标志,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获得国家级名牌、省级名牌,同时又取得“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aa级 ”标志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要给以重奖;建议将农业标准化的内容纳入科技进步奖的范围,对实施农业标准化成绩显著的乡镇、部门和个人给以奖励,以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普及和提高,使广大农民成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力军,提高农业标准化的到位率、产出率和生产力。

7.多途径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对已污染的农业农村环境,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利用农业环境本身的自净作用消除污染,如建造污染水塘、库,种植水生殖物来净化污水;利用林木绿化净化空气;通过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料等农业综合栽培措施来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分解,或是改变重金属毒物的化学形态;②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在防治病虫时,要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并采用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要严格执行新制订的《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禁用清单》,从源头上抓好“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肉”等工程的实施;③搞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并法律给以保护,付诸实施。

篇7:农村面源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农村面源污染显得尤为严重。这些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环境质量能否得到根本改善,关系到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笔者就筠连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筠连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

筠连县位于四川省南缘,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幅员面积1256.3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全县总人口39.9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034万人,农业人口35.1816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一)农村生活污染。农村生活污染源主要包括农村村民生活产生的污染(主要是废水及废物)及散养型畜禽养殖等产生的污染。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7.98%,全年农业散养畜禽数为63万头猪(综合折算)。按照农村人均用水量80—160L/人·天计算,全年农村排放生活污水1520万吨,排放COD15731吨、排放NH3—N 2734吨。筠连县境内宋江河、巡司河及镇舟河三大河流经各镇乡后流入南广河,生活污水也最终流入南广河,影响流域环境质量。

(二)农村集约化养殖污染。随着国家鼓励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全县农村集约化养殖场(站)逐步增加。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养殖场有148个,其中养猪5000头,牛100头,蛋鸡16万支。对畜禽废渣以回收等方式进行处理,按产生量的12%计算污染物流失量,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折合每头猪的COD排放量为17.99克/头·天;氨氮排放量为3.6克/头·天。根据2007年统计数据,全县COD排放量为70.15吨,氨氮排放量 14.03吨。由此可见,农村集约化养殖将对农村环境地表水源及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

(三)农田径流污染。农田径流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及农药施用不当而污染农田及河流。我县属山区县,土地坡度较大,水土流失相对严重。据调查,全县化肥使用量为4000吨,全县农田25度坡以上的11.22万亩,25度坡以下的18.4万亩,降雨量大于800mm/年;按照标准农田化肥施用量为25—35公斤/亩·年进行计算,全年农田径流污染物排放量CODCr为3573.5吨/年;NH3—N为714.7吨/年。大量化肥的流失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对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主要表现为:一是造成河流及地下水源污染,使水体产生富营养化,同时造成地下水污染。二是长期大量使用氮肥特别是大量施用铵肥,土壤逐渐酸化,表土PH值降低,土壤板结普遍严重,破坏土壤结构,最终丧失了农业耕种价值。三是施氮过多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是正常的20—40倍,人或牲畜用后,转化为亚硝酸胺类致癌物,危及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此外,我县每年农药使用量约120吨,农药一旦进入环境,其毒性、高残留特性便会发生效应

(四)矿山径流污染。我县矿产资源丰富,除了国家矿井外,全县有小煤矿53个,非煤矿山62个。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矿井废水,矿井废水PH值呈酸性,矿山径流污染物排放量CODCr为21.9吨/年;NH3—N为1.14吨/年。矿山开采的同时,还伴有大量固体废物的产生,侵占土地,污染环境。

(五)农村白色污染。农膜及其他塑料制品的大量、广泛使用,也是造成农村白色污染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我县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污染源为农村生活污染源(占COD排放总量的81.08%)和农田径流污染源(占COD排放总量的 18.44 %)。

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一)发展生态农业,减轻面源污染。

结合我县生态环境建设,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推广利用沼气工程,畜禽废物无害化处理,有机肥还田利用,农田回归水循环利用等。将养殖业和种植业以沼气为纽带连接起来,既治理畜禽场的污染,又给种植业提供了有机肥料沼液、沼渣,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优化农业生态模式,改善和种养方式。推广发展立体农业,延长生物链,使生物物种之间相互合理利用。通过开发有机绿色农业,实现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规范化操作,控制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修建良好排灌系统,做到排水有沟、蓄水有池、沉沙有函、护林有坎、护坡有草,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实施坡改梯、水改旱工程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三)控制农药施用量,减少残毒污染。

实行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农药,限制高毒低效高残留农药销售、使用;加大生物农药、生物制剂和新型广谱高效低毒低残农药的推广和使用。

(四)积极发展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减轻农村生活污染。

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工程,是控制农村生活污染和畜禽散养污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猪—沼—果”等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沼气资源;沼气池建设结合“三改”(改圈、改厨、改厕),使农村人畜粪便实现无害化处理,不仅治理了污染,也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生活污水采用修建氧化塘(沟)、小型人工湿地、微动力处理工艺等简易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后,用于农作物浇灌或排放,既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实现水资源的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

(五)规范集约化养殖,从源头切断畜禽污染。

结合实际,划定专门的区域用于养殖业发展,加强监管,禁止在地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防护区及居民集中区进行养殖;建立废水和废物处理设施。固体部分高温好氧发酵处理后还田,液体部分处理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小型沼气工程,将沼气生产和粪便处理有机结合,用于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双重目标。

(六)强化矿山开发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破坏。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执行矿山开发环评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严格执行矿山建设与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限制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发。在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其他生态脆弱地区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3%的煤矿,对生产高硫、高灰粉的煤矿,逐步建设配套洗选设施,对高硫、高灰分煤进行洗选;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矿山污染治理,减少形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七)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白色污染。

篇8: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整治对策

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现代化农业生产不得不通过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地膜等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进而造成了各类污染。资料显示[1], 化肥在施用过程中浪费严重, 有60%左右逸失于环境中, 所产生的污染严重。一是不合理施用化肥, 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二是部分化肥随农业退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湖、库、塘, 污染了水体, 造成了水体富养化。三是化肥的不合理应用会造成大气污染。四是化肥含有有害成分, 如重金属、无机盐等, 长期施用化肥对农用环境造成影响, 影响了植物品质。此外, 农作物吸收了化肥中含有的重金属成分后, 通过食物链, 会间接危害人体健康。农药虽然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途径, 但是大量使用也会致死有益生物, 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而且农药也会通过食物链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一到雨天, 农田的农药会随着雨水的冲刷作用等移转到周边的池塘、溪流等, 污染农村的水源。农膜的使用可以给农业带来经济效益, 但同时也会造成农田土壤的污染。农膜残留在土壤中, 导致土壤通透性变差, 随着地膜栽培年限的增长, 若不及时回收残膜, 其残留量会不断积累, 土壤结构受到破坏, 土壤肥力水平进而降低, 导致地下水难以下渗、土壤次生盐碱化。

1.2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造成的生活污染

1.2.1 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

现代人对肉类的需求不断增加, 直接导致了畜禽业的迅速发展。当前, 农村的畜禽养殖大都呈分散状态, 数量多、种类杂, 畜禽粪便更是直接排放, 不但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更会引起地表水的富营养化, 甚至导致水污染问题的出现。若不及时治理畜禽环境污染, 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将受到巨大威胁[2]。1.2.2生活污染物的排放。随着村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相应提高, 垃圾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 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2006年环境公报中指出, 我国农村每年约产生1.2亿t生活垃圾和超过2 500万t的生活污水。

2 农村环境整治对策

2.1 建立有效机制,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1.1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各级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应认真展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重点做好饮用水源保护、水污染治理、垃圾处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 要把相关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 并定期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督察。

2.1.2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是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的。然而, 广大的农村地区还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监管, 制订和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法律规定, 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各地农村特点和治理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势在必行。可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 研究制订农村区域间、城乡间的生态补偿政策[3]。

2.1.3 强化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一是充分运用电视、网络、公布栏、报纸等宣传媒体, 让村民意识到各类环境污染的危害, 认识到污染直接与自身健康息息相关, 使其不断提升环保意识。二是从娃娃抓起, 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以及幼儿园儿童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通过提升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来影响带动他们的家人共同保护好自己周边的生态环境。三是加大村民对自己村庄环境的监督权、环境治理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提升村民保护自身周边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2.2 把现代生物技术有效运用到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之中

现代生物技术比如微生物厌氧堆肥技术、微生物好氧堆肥技术、生态工程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等, 如果能把这些技术有效运用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当中, 必然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河南省滑县滑华养猪场采用发酵床生态养猪新技术, 通过对该场近千头仔猪和中猪的试验喂养和测试, 归纳出运用发酵床养猪新技术与一般传统养猪法相比具有彻底解决养猪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猪舍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猪肉品质、变废为宝、节工省本6个优点[4]。又如, 研究表明有些微生物菌剂能加速作物秸秆的腐熟和促进有机废物的发酵、土壤环境的净化和修复作用的农药残留降解菌剂、水体净化菌剂和土壤生物改良剂 (生物修复剂) 等方面的研制开发已取得良好应用, 并具有广阔前景[5,6,7]。笔者认为,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 是处理农村环境问题的有效对策, 也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摘要:对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综述, 并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对策, 同时提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是处理农村环境问题的有效对策, 也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卢艳丽, 闫百瑞, 宋志博.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北方环境, 2011 (21) :132-133.

[2]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 2004 (9) :86-88.

[3]鲁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N].大连日报, 2008-03-11.

[4]王桂梅.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新技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J].河南农业, 2010 (10) :50.

[5]朱昌雄.我国生物肥料标准研究进展及建议[J].磷肥与复肥, 2005, 20 (4) :5-7.

[6]盛下放.硅酸盐细菌NBT菌株解钾机理初探[J].土壤学报, 2001, 39 (6) :863-871.

篇9: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保护现状;对策措施

饮用水水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但是从工业革命起,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饮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农村饮用水分布面比较广、基础设施差、不易管理、污染面积宽、取水点分散且多,饮用水资源消耗量激增,饮用水资源愈加匮乏,世界上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处于缺水状态,所以,饮用水水源地正面临着危机,水资源安全问题日趋恶化,不洁的饮用水比子弹更具有杀伤力,农村水源的保护更应该受到关注。到2005年底,在我国农村,有3.12亿人饮水不安全,主要是指高砷水、高氟水、高铁猛水、苦咸水、污染水等。近几年来,我国遭遇了很多次震惊全国的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事件,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问题,已经提升到很高的战略层面,早已不容忽视。饮用水水源地是饮用水资源的根本基础。目前,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是保障饮用水资源安全,努力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如何高效、快速、保质保量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重心。农村饮用水源地分布面积广,饮水类型多样,针对如此复杂的水源现状,解决好农村饮水问题,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让村民能喝上干净、安全的水,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1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现状

1.1 水量不足

我国农村供水设施简陋,供水设施普遍较为落后,饮用水水源地的现状不容乐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普通农家的饮用水大部分来自于坑塘、河道、浅井、山泉,水源水质差,水源保证率低。随着养殖业和种植业在农村的快速发展,导致用水需求增加。遇到干旱季节或者季节性缺水时,河水断流、泉水枯竭、地下水位下降、饮用水发生困难,同时受上游污染源的影响,存在饮水不安全的严重问题,加剧了农村饮用水不足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水源短缺的情况。

1.2 污染严重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普遍严重。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严重破坏了饮用水水源地,加剧了饮用水源危机。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化妆品、洗漆剂和洗衣液等排放,使农村生活污水量剧增,污水成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畜禽养殖废水主要是生猪粪便、猪舍冲洗水等。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畜禽养殖废水都会造成饮用水源污染。在2006年的《环境状况公报》中报道,在全国27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有48%的水体属于劣Ⅴ类水体,仅仅有31%Ⅲ类以内的水体。污染农村饮用水的污染源有很多,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农药化肥、工业废水、养殖禽畜粪便等,这些因素导致了水质污染日渐严重,水源水质越来越差,由于水源被重度污染,很多地区出现不能饮用水的情况,出现了水质性缺水。农村污水和雨水排放系统还不完善,废水大都流入附近的小河或池塘内,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饮用水源被污染,更容易滋生细菌等有害物质,细菌指标、污染物、有害物质成分超标严重,易导致疾病流行,最终就导致了疾病的发生,使得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

1.3 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问题突出

近几年来,全国有很多农村饮用一些不健康的水资源,比如高砷水、高氟水和苦咸水,大约占饮水不安全总数的29%。长期饮用这类被污染过的水,将严重损害人体健康。饮用高氟水可以引发多种疾病,主要为氟斑压、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等疾病,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长期饮用苦咸水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长期饮用高砷水易诱发皮肤癌、肝中毒,使多种内脏器官癌变。

1.4 血吸虫病仍然存在

近几年,有少数地区存在血吸虫病的发病情况,血吸虫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血吸虫病大多与饮用水源有关,是由于饮用水不卫生导致的,因此急需新建或改造农村供水工程,逐渐地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

2加强农村饮水水源保护的对策

2.1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立法

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法规,相关部门应该建立相关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制定农村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颁布不同类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管理办法,明确水源保护区划分、水源保护制度和水源水质标准,加大对破坏农村饮用水的惩罚力度,健全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市场机制和农村饮用水源的管理机制。加大对重点地区监管力度、重点排污项目,对严重威胁水源地水质要建立企业档案,进一步加大对水源地保护的执法力度,并且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对于水体污染严重性,为了提高居民认识,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培养整个社会环境保护的意识。

2.2合理选择饮用水

农村饮用水水源具有覆盖面广,饮水类型多样,分布零散的特点。对于地表水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工业废水、农灌尾水会污染水源地表水,但其水量充足,水质问题主要表现为细菌指标、污染物超标,净化处理比较方便,成本也相对较低;对于地下水来说,卫生条件好,不易受污染,但水量无法保证,因此,我们要合理选择水源,最大限度地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综合考虑经济、水量质、环境、地等因素。

2.3污染源控制

饮用水水源污染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土壤岩性、禽畜养殖、卫生条件、工业废水和农药化肥等。在农村的很多地区,水源保护基础设施薄弱,点源面源污染多等特点。很多农民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对水体污染的影响,所以提倡使用有机化肥。所以,为了提高居民对于水体污染严重性的认识,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保护好饮用水源,培养整个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政府要将农村饮水水源地列入到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水源工程关水源工程应尽量采用全封闭构筑物,设置相应的冲洗排污措施,避免污染物直接污染水源,促进农村较大规模水源地质全面达标,进一步加强管理和保护工作。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防止水体污染。具体如下:第一: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退耕还林、封山造林,要严禁乱伐、乱挖,植树、植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将植被缓冲带、稳定塘、生态沟渠、生态廊道、人工湿地氧化沟等生态防控技术形成防控体系,以保障水源地的水质安全。第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止超采地下水造成饮用水源水不足,造成饮用水中有害物质超标。其次要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出长远规划,压缩高耗水产业,发展节水型产业。第三:还要对人们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群众树立节水意识、环保意识,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做到人与水、自然相和谐,营造一个节水型社会。第四:相关部门维护公众知情权,要定期发布饮用水水源地水量,并对水质状况进行相关报告,发挥农民群众参与饮用水水源管理的积极性。

3结语

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饮用水资源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我国农村饮用水水环境形势严峻,农村饮用水源地分布面积广,饮水类型多样,污染面积宽,使得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基础设施差,畜禽养殖废水、生活污水、企业废水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使得水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饮用水水源地正面临着危机,水资源安全问题日趋恶化。饮用水资源的源头便是水源地,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安全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努力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在我国农村中的一些地方,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非常的严重,成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迫在眉睫,如何高效、快速、保质保量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重心。虽然我国有关于饮用水水源的相关规定,然而,并没有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的专项法规,将水处理技术、水质监测技术和生物防控技术进行配合,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李铁光,宋实,潘丽雯.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2):82~83.

[2]白璐,李丽,许秋瑾,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现状及防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94~1695.

[3]程秀云,秦彩琴,张玲,等.农村饮用水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建议一以惠东县为例[J].广东化工,2013,39(9):227-228.

[4]刘天卓.农村饮水水质问题及水质保护措施[J].中国水运,2013,13(1):187-189.

上一篇:个人代公司付款范文下一篇:社团联合会公章使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