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

2024-06-18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共6篇)

篇1: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

部分高校大多对社会读者设置“门槛”,使校外读者望“图”兴叹。倪晓建表示,目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阻碍,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高校理念问题,没有形成对社会服务的意识;其次是担心高校秩序和安全;同时还包括了一些高校师生的本位思想,担心社会公众挤占了仅有的资源。

高校图书馆有限的资源,还可以分配得更合理。比如通过增加馆藏副本、划定公共阅读区等方式,解决校内外读者的冲突。此外,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压力,很可能被夸大了。真有那么多人会一下子涌到大学图书馆去读书借书吗?可能开放之初会出现这种现象,但随着更多高校图书馆加入开放的行列,这种状况并不会持续。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子阅读的普及,到图书馆安安静静看书,已经是很“奢侈”的行为了。一些人忧心的,反倒是全社会的读书氛围变淡,公众阅读率持续下降。而高校丰富的馆藏资源,其实很大一部分处在闲置状态。这何尝不是一种资源浪费。

一个地方的名字,哪怕是公交站名,往往记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民俗,体现着一个城市的人文底蕴和精神气质,其内在魅力价值和外在名片功能,远非某个企业名称和商家品牌所能承载。就此而言,从突出经济效益到统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仅呼唤政府角色的转换,更体现发展理念的重塑、民主观念的提升。

政府投入公里幼儿园:

幼儿教育的公平,事关社会的起点公平。政府部门本应维护社会公平,对所有幼儿园一视同仁。换句话说,对幼儿园应该进行财政补贴——如有些专家学者所言,把幼儿教育逐步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也是政府应努力的方向——但公共财政不能搞亲疏有别的“补贴”,而应注重公平、普惠。广州机关幼儿园享受“天价补贴”则说明,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做到尽力缩小教育公平差距,致力弥合社会不公,反而在恶化社会的公平环境。这或许才是民众更为焦虑的地方。

目前,不少机关幼儿园仍是政府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且由于有资格进入这些机关幼儿园的多是机关人员子女,因此,公共财政补贴机关幼儿园又具有了政府福利的特征。所以,公共财政只补贴机关幼儿园,一方面说明政府对幼教机构支持存在“肥机关”而“冷民办”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映射出社会福利制度不健全的现实一面。然而,公共财政应体现出普惠、公平的本质。如果公共财政只向少数公办幼儿园倾斜,补贴只是公办幼儿园的权力福利,不仅会让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渐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机关的特权意识,必然会引发民众的不满情绪。

重建圆明园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圆明园的屈辱史属于过去,圆明园文物应该得到更好地保护;其中某些圆明园设施、建筑要重建,某些历史文物要进行整合开发、合理保护和应用,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文物保护其实是广义的,保留“原汁原味”是一种保护;修建、重建、阻挡风剥雨蚀也是一种保护;两者的“高度融合”才是完美的保护。如果只主张留下“废墟一片”,势必让许多文物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科考鉴赏价值不能集中、完美体现,既浪费参观人员时间,也不利于埋在地下的文物价值发挥;如果合理地整合、利用,圆明园的文物价值就能全方位展现,对教育国内外民众,缔造世界和平,意义不可估量。埋没圆明园文物的价值是一种资源浪费,也是一种“抱着金饭碗去要饭”的愚昧,更不符合公众的精神需求。

合理重建、开发、保护圆明园险境中的文物并不是破坏;反而是更负责任地保护。比如,一些经不起岁月沧桑、水土浸泡的文物,很可能在百余年、几百余年风剥雨蚀殆尽,把它们从露天、掩埋、浸泡中移到复建的建筑中,就能让文物千秋永存,价值倍增,不是更高层、更有效、更负责任地的保护么?“废墟派”只主张“原汁原味”,却没看到许多地上、地下经不起风剥雨蚀的文物岌岌可危;表面上看是“保护文物”,实际上裹挟着诸多“破坏文物”,是非常短视、不负责任的。当然,“重建派”不能一味强调“重建”,要拿出具体的保护性规划、资料、证据、前景、展望等说服公众,让公众觉得这样做是有价值的。

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新华网北京5月28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对严峻挑战。必须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创新体系,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会议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要围绕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问题,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要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创新服务能力,强化协同创新,加强统筹协调,优化结构布局,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协调发展的机制,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统筹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和科技评价、奖励制度,形成激励创新正确导向。要加强高水平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支持归国留学人才创新创业。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营造科学民主、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落实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弘扬雷锋精神

长沙是雷锋的故乡,雷锋是长沙的骄傲。长沙人民对雷锋怀有深厚感情和人格认同,学雷锋有着广泛基础和丰富载体。如何发挥现有优势,不断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和载体形式,让雷锋精神彰显道德的力量,是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的时代命题。

学雷锋活动的开展要增强自觉性。雷锋精神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进步潮流相契合、与党的先进本色相融汇,始终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雷锋的光辉名字和崇高品格,始终具有感召人心的独特魅力。要正确认识弘扬雷锋精神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的诚信理念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大力提倡雷锋精神所体现的集体主义道德风范。要通过弘扬雷锋精神,改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规范形成,创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与和谐氛围。要正确认识弘扬雷锋精神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关系。我们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较低水平、不够全面的小康,还需长期艰苦奋斗。因此仍需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特别是艰苦奋斗精神。要正确认识弘扬雷锋精神与开展创先争优的关系。弘扬雷锋精神是新形势下创先争优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要通过“三联三为”、“一推行四公开”,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中创先进、争优秀。要重新审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把雷锋精神融入创先争优活动中。各级党组织要带头在“争当雷锋精神传人、弘扬社会文明新风”活动中创先争优。党员要发扬雷锋“钉子精神”,把劲头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在推动发展上,把心思用在为民服务上,以实际行动推动创先争优和学雷锋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学雷锋活动的主题要体现时代性。雷锋精神之所以既能引领时代,又能超越时代,就在于其能把握时代主题,融入时代潮流,体现时代旋律。我们开展“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来把握,以更加深邃的思想来谋划,立足于新时代、新要求,将雷锋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使其更加贴近实际、更富时代气息。要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作为雷锋的故乡,雷锋精神在此培育,美德在此传承,也应在此发扬光大。要组织成立雷锋精神研究中心、撰写理论文章、举办“雷锋精神论坛”、召开专题研讨会,不断探索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新内涵,实现雷锋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为学雷锋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要体现雷锋精神新的时代价值。转型期的心灵迷惘、道德阵痛,一再向全社会警示,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雷锋精神的内涵研究,探讨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诠释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针对新时期人们思想多元多变多样的实际,开展学雷锋活动要注意“五个结合”,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与拓展社会志愿服务领域结合,与服务区域发展的中心工作结合,与改善民生科学发展结合,与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结合,不断充实活动内容,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活动形式,在全社会营造学雷锋的良好氛围,使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要给雷锋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动力。雷锋精神从来就不是凝固僵化的道德教条,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在长沙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跨越的同时,更需一种精神力量的指引、一种道德力量的推动,尤其需要雷锋精神来激发民智、凝聚民心、集中民力。要将雷锋精神融入“两型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融入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的建设、融入国际文化名城的建设,用雷锋精神教育引导人,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学雷锋活动的参与要突出大众性。雷锋精神是真情与爱心的化身、是美德与素养的标准、是文明与进步的楷模,雷锋的精神内涵和优秀品德具有广泛的推广性。纵观雷锋一生,贵在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实践证明,雷锋的事迹不是可望不可及,而是人人都可为;雷锋的崇高精神可以“入脑入心”,其思想境界更可以“无限逼近”。必须联系基层实际、注重大众参与,这样学雷锋活动才会有深厚基础、不竭动力和真正的实效。要始终坚持“三个贴近”,推动学雷锋“生活化”。即贴近实际、立足全局学雷锋,贴近生活、立足社区学雷锋,贴近群众、立足岗位学雷锋。要通过学习,使大家感觉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雷锋就是我们自己。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扶贫济困、互帮互助活动,形成人人都关心他人、人人都受到他人关心的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面、不同行业的特点,提出不同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和实践途径,增强学雷锋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以争当“雷锋式”先进、争创“雷锋号”单位为主要抓手,按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新时期“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让雷锋精神在人民群众中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学雷锋活动的载体要讲究鲜活性。雷锋精神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学雷锋不能简单化、庸俗化。这些年来,长沙人民的道德热情从未消减,对雷锋精神的解读、传播、弘扬从未停止,变化的只是载体,不变的是传承。实践证明,好的活动还要有好的载体。没有生动丰富的载体,活动就会缺乏吸引力,没有生命力。适应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必须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大力提升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性。要针对不同群体对象、不同行业特点精心设计一些特色更加鲜明、更受大众欢迎、成效更加显著、更能长久坚持的有效载体,推动雷锋精神更为广泛地传播。要发挥社区基础性阵地、学校主导性阵地、行业特色性阵地的作用,分层次、多形式开展活动。要围绕评选道德模范、培育文明风尚、优化窗口服务等内容,针对不同行业性质,精心打造“八创八评”等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让多样化的雷锋精神引领各行各业人员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要针对不同时间节点设计活动载体。抢抓3月5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把“活动月”与“经常学”结合起来,开展富有成效的学雷锋活动。在题词发表重要周年纪念日,以“相约雷锋故乡”为平台,邀请历届全国学雷锋的模范代表人物、全国知名雷锋精神研究专家、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相关部门有关领导来长沙,开展全国性的学雷锋宣讲表彰活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经验交流活动和雷锋精神时代化研讨活动,使长沙成为研究、宣传和传承雷锋精神的示范龙头,成为在新时期探索学雷锋常态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经验的示范龙头。

学雷锋活动的机制要确保长效性。学雷锋,学的是精神,见的是行动。只有把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见于行,雷锋精神才能发扬光大。学雷锋要避免“运动式”、“临时性”,要时时学、处处学,形成思想上的认同、心灵上的契合、感情上的交融,最终转化为实践中的行动。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学雷锋活动不能重复“学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的老路,而要实现“学雷锋,在长沙,教育我,感动他”的效果,因而在强化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责任、加强协调配合的同时,要强化考核评价,实现“落地生根”。要将这一活动纳入各单位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统筹安排,制定专门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目标,并对单位和个人建立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完善的表彰激励机制。坚持典型引路,抓好典型示范。对活动开展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先进评选表彰,并从下至上进行典型推荐。通过大力表彰奖励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干群学雷锋的热情。对于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等学雷锋先进个人要落实困难帮扶制度,并探索更加常规化、人性化的手段进行帮扶鼓励。要建立健全的群众参与机制。通过搭建平台、利用互联网络、创新方法手段,让学雷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通过积极开展省市、军地、校地学雷锋共建活动,推进共建共创。通过百姓雷锋的引导作用、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和好人好报的激励作用,引导市民“学习雷锋、崇尚雷锋、争当雷锋”,从而夯实学雷锋活动的群众基础,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使雷锋精神成为永不过时的长沙名片。

篇2: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研究综述

作者:高雪瑞政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08012008013310

摘要:高校图书馆被誉为“知识的集散地、信息的传播源”,承担着保存文献资源、为高校师生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支持的重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各种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已经突破了图书馆之间的严格界限,高校图书馆也不再只是为某个特定人群提供文献和信息服务。“资源共享”是现在流行的一种提法,高校图书馆中的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正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但是由于经费限制、社会需求与图书馆资源错位等问题也遇到了许多阻碍,政府和高校都应面对这些问题提出法律法规的完善,图书馆管理改革等措施,加快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进程。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 图书资源整合书馆是知识之门、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它的发达程度、普及程度和服务水准,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文献信息中心,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走社会化之路,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才能提高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一、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现状。

根据权威部门资料,我国1000余所高校共拥有藏书6亿多册,公共馆仅为4亿册。高校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65%,公共馆仅为28.6%。高校拥有联机数据库为30%,而公共管理仅为2.9%。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修订)》中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及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收取适应费用。然而,这一规程的实施情况却一直不理想。《国际先驱导报》与新浪网就“高校图书馆是否该对公众全面开放”举行联合调查,共有近两千人参加调查。其中,在“你认为高校图书馆是否应该向公众全面开放”的调查中,有75.99﹪的人选择“应该。高校没有独占书籍资源的权力,公众应该从高校图书馆中广泛获益”。但也有22.9﹪的人选择“不应该。高校学生的学习会受到影响,高校的学术研究环境会受到破坏”。从这些数据,能明显的看出,与高校图书馆相比,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显得十分缺乏,如果将高校馆开放,无疑能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图书馆是知识的集散地,信息的传播源,是推动社会阅读的中坚力量。那么,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高校图书馆应该创新服务,让全民共享图书馆的发展成果。

(一)向社会开放,符合图书馆的公益性原则。

第1页

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其

二、向社会开放,有利于发挥高校馆专业技术人才优势,提高人力资源的社会效益。高校图书馆背靠高等学府,得益于高校的发展,也积蓄了各学科专业人才。在用人上,图书馆得以优中选优,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三)向社会开放,有利于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

(四)可以更好的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更好的明确发展目标,形成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帮助高校图书馆在社区和地区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近年来,国家对图书馆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高校的资源得以较大幅度扩充。馆藏资源丰富是好事,但资源的使用效益却不尽如人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馆藏纸制资源利用率普通低于40%,有的还不足20%。换句话说高校馆藏资源至少有六成处于“冬眠”状态,这是多大的资源闲置。

三、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遇到的问题。

尽管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带来许多好处,不仅能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阻碍和问题。

(一)缺少明确的法律规章保障实施。

黑龙江大学蒋永福教授认为《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只是行业规程,不具有法律效力,并不能成为高校必须履行的义务。他认为,地处大城市的高校图书馆不宜全面开放。

(二)经费的缺乏。

近年来,不少高校扩招导致高校图书馆本身就人满为患,现有的图书馆员工每天的工作已经很繁忙,不可能再为更多的读者满意的服务。由于前期长期缺少经费,所以一些高校,特别是新建的学校来说,图书馆所能提供的空间、硬件设施也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对外开放的要求。一些新出的书可能购买到,但是要把基本的图书资料配全却不容易。虽然一些图书馆经费有了增加,但以前的缺口比较大,补齐有难度。另一方面,国内的书价每年都在涨,也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

(三)社会需求与高校图书资源之间的错位。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关庆利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的向社会服务。由于社会需求和高校图书资源之间的错位,高校图书馆的开放也应该有的放矢。“像海大的图书资料主要侧重于海洋类,面向的是图书群体和高层次人才,社会读者需求量比较打的可能是考试类、辅助类的书籍,这些我们并没有多少。”高校图书馆首先要满足本校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考虑对外服务。

(四)图书馆管理制度的不足。

发达国家大部分图书馆向公众开放,但在发达国家,其高校数量和人口数量的比例是很高的,而在中国则低很多。社会上只要很少一部分人进入高校图书馆,可能会导致整个运行体系运转不畅,严重影响教学秩序。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有着自己特殊的功能,服务于不同的对象。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现在还只是在形式为学校提供教学科研文献的资源只能,相应的管理制度也为此而设。如果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那么现在的管理制度上的不足必然会显示出来,使对外开放的愿望难以实现。所以一套能将校内借阅与对外节约兼容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案是当务之急。

(五)学生公德素质的下降。

图书馆开放到什么程度一直饱受质疑。学生公德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是造成目前高校图书馆开放成素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图书馆中,故意损书和偷书的现象一直存在。有的学生认为某本书对自己很有帮助,就会故意将书放到其他类别的书中间,让其他人找不到从而方便自己查阅。这都必然会影响到图书的流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正是因为学生这样的行为,管理员借口书不安全,限制一些书籍的流通,这就影响了图书馆的开放程度。

(六)高校管理者缺乏开放意识。

许多高校将图书馆当作自己的财产而缺少对公众服务意识,没有认识到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是国有资源,属于人民大众。高校图书馆资源应为全民所享用。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有服务于大众的意识,才能充分利用现在的资源。许多高校管理者门户之见太深。外面很多人,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工程师,如果他们能够利用高校图书馆进行深入研究,其水平甚至可以超越一些大学老师,这种门户意识让很多潜在人才在社会上被埋没了。

四、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应对策略。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已经是一种发展趋势,但是要实现完全的对外开放仍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短时期内就可以轻易达成的。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要想实现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图书馆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实力。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满足本校师生的正常借阅,还要满足社会人士的借阅要求高校具备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馆藏实力。这就要求加大资金的投入,扩大馆内藏书量。完善图书馆硬件、软件的设备。引用国外先进的监控技术。

(二)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完善。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后,要求相应的管理制度跟上,要求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能跟上市场的发展。同时为了便于图书馆的管理,需要投入一定的高科技管理软件和建立先进的服务理念。

(三)建立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建图书馆的模式。

共建的模式对于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式最理想的。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外开放仅靠高校图书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即使图书馆有这个愿望,往往也会力不从心。但是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就能更好的解决图书馆资源不足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教学科研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五、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意义。

阅读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涵养民族气质,影响一国走向。阅读伴随着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培养这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决定这一个社会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读者是图书馆的“上帝,”离开了读者,图书馆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换句话说,图书馆接待的读者数量越多,其价值就越大,社会地位也越高。读者需求是无限的,而图书馆资源是有限的,高校馆降低向社会开放的门槛,如果出现读者拥挤、爆满,破坏图书行为,进而影响了校内读者的使用又该怎么办?类似的疑问也曾发生在博物馆、纪念馆、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前的争论上(现在已推行免费制)。很显然这属于管理的范畴,只要有图书馆存在,就有可能出现这类问题,关键是要加强管理,在实践中找出对策在资源共享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式必然的。但是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一蹴而就。随着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也一定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志伟.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几点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年04期

[2] 唐依人 ,张振伟.信息时代呼唤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一点体会[J].河北科技图苑;2003年03期

[3] 赵利萍.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之资源共享[J].甘肃科技;2010年22期

[4] 康淑芳;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为社会服务[J];图书馆学刊;2003年05期

[5] 李国新.图书馆制度支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N].人民日报,2006-01-13(16)

[6] 徐端雪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方法探索.图书馆杂志,2007-6

[7] 李肖滨.针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问题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20-22

[8] 周国忠 高校图书馆应多一点大众情怀-河北科技图苑2009(01)

[9] 朱卫华.浅析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制约瓶颈和应对策略.《科学大众》.2009-07

[10] 潘欣.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对比与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6

[11] 卢秀英.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03

篇3: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思考

1 高校图书馆现有职能和服务现状

1.1 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

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 是负责对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文献支持。高校图书馆要为满足高校教育、教学对文献的需要, 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收藏;为满足高校师生科研方面的需要, 要根据各单位师生的不同需求来采购不同的图书文献及电子信息资源。在高校图书馆里, 师生可以对所需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搜索和学习, 以起到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及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进而培养了师生信息意识和对信息进行检索的能力。

1.2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现状

现在, 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仍然维系的仅在本校师生范围内开展服务, 处于保守封闭的状态。长期处于这种状态, 不能为高校图书馆注入新的血液, 馆员的积极性逐渐被泯灭, 产生了职业倦怠;而大量的图书长期在书架上休眠, 无人去唤醒。尤其是节假日, 高校图书馆的闭馆, 带来的更是图书资源的浪费;服务的局限, 经济来源的唯一使得图书馆的经济捉襟见肘;高校图书馆观念的滞后, 创新的步伐举步维艰。种种原因造成了现在的高校图书馆, 只能在仅有的服务项目上周而复始的进行运转。

2 社会对知识的渴望

在高速发展的当代, 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 人们对精神需求的增长在日趋显著。人们不再满足于吃、住、行的舒适, 而且开始寻求不同的方式和途径, 来充实精神层面。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匮乏已经能满足大众对文化的需要, 据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截止到2010年末, 人均45万才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而我国1200所高校图书馆存有文献资源6亿多册, 超过全国总量的40%, 而且大多数图书馆每年都有大量的自己用于文献的购置。实际上, 高校的很多藏书利用率非常低, 而高校的资源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应该在公众对文化需求大增的形势下, 对社会起到引导, 优化社会风气的作用。

3 高校对社会服务的优势及瓶颈

3.1 高校对外服务的优势

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大众的焦点, 只靠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管理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通过高校与社会的有效结合才能提高高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例如: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科研队伍, 是高级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他们当中很多都主持或参与了国家或省市的重大科研项目, 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作出的巨大的贡献。此外, 通过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也是一个非常实效的途径, 使高校与社会公众产生互动与沟通, 才能让更多的人进一步的了解高校。

高校图书馆所订购的文献资料大多都是各出版社和各专业领域最优质的, 高校图书馆各学科的工具书、专业书比社会公共图书馆要全, 同时, 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都配有学科馆员, 他们具备该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储备, 这些都会为社会公众提供最便利最节省的帮助。

3.2 高校对外服务的瓶颈

长期以来, 高校图书馆仅为本校师生服务, 服务意识传统, 管理体制落后, 制约着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步伐, 导致大量文献资料的闲置和浪费。目前, 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有限, 本校学生自习有时还会处于紧张状态, 如果对外开放的话, 势必会威胁到本校师生的利益。高校图书馆的馆员是有限的, 不一定和本校的扩大招生成正比, 如果再添加广大的社会公众, 势必会增加馆员的工作量, 同时也对他们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4 高校对社会服务的策略

4.1 更新观念, 加强对有关政策的制定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是社会的公共资源, 公共资源就要服务于大众, 服务于社会。高校图书馆只是服务于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的认识是片面的, 全体师生应该转变这样的观念, 对图书馆对外开放持乐观的态度, 满足大众对知识的渴望。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鼓励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同时, 规范着社会大众的借阅行为。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尤其要考虑到本校师生的利益, 制度并逐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细则。

4.2 提升高校馆员自身素养, 来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意识及思维方式, 依然比较传统比较保守, 遇见问题习惯于照搬以前的思维模式去解决, 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来迎接新形势下的角色转变。这种旧的服务意识和思维方式已经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高校实行对外开放之后。为了转变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思维方式, 为了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 充分的发挥馆员的自身优势, 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尽量去体会和分析现阶段的各类读者的需求, 努力解决在工作中遇见的各种难题, 同时善于总结和创新, 才能让读者在阅读图书馆文献的时候, 感受到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

4.3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满足公众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 势必会引起文献资源的不足。因此, 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有限的购买资金的情况下,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将馆藏资源, 包括印刷型文献、所为制品和视频文件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各类读者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的网站来获取图书馆的各类资源, 使信息服务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最终解决对外开放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馆藏文献紧张的问题。

4.4 对公众进行监督, 保护馆藏资源

高校的师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自身素养也会相对比较高, 而社会读者的文化素养就要参差不齐了, 这将是对高校图书馆宝贵馆藏资源的一种威胁。因此, 高校图书馆在制定相关政策的同时, 需要馆员对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监督。为了保护一些重要的古籍善本, 高校图书馆可以将部分重要的文献投保, 来弥补文献丢失带来的一部分经济损失。

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外开放的制度, 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摸索中, 不断改进不断的补充, 才能逐步完善, 更好的适应各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吴凤君, 董玉萍, 王翠萍.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开放[J].农业图书情报学, 2010 (11) , 197-198.[1]吴凤君, 董玉萍, 王翠萍.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开放[J].农业图书情报学, 2010 (11) , 197-198.

[2]吴慰慈, 董焱, 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 (5) :9.[2]吴慰慈, 董焱, 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 (5) :9.

篇4: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性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开放性

高校图书馆开放性建设具有提高藏书利用率和提高图书流通效率、方便读者的特点,这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做好高校图书馆开放性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宣传开放性建设,提高读者对高校图书馆开放性建设的认知度。高校图书馆开放性建设需要通过宣传使广大读者知晓,宣传的内容可以包括开放性建设的意义、时间、实现方式、操作流程等等。宣传的对象不仅包括校内广大师生,而且应包括本地其他高校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等,让四面八方的读者都能够知晓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与服务范围,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进而使读者真正享受到开放性建设带来的方便、快捷、轻松的全方位、人性化服务。

2、加强对图书馆空间上的分区管理。图书馆的布局是否紧凑、功能分区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管理是否方便,而且关系到读者借阅、查询的便捷和图书馆功能发挥的程度,进而影响到图书馆开放性建设的进程。图书馆对外开放要考虑到读者利用的方便、快捷,而且也要考虑到读者的利用趋向,因此在布局上,要实现分区管理:(1)将读者活动区与内部工作区分开,设置各自的出口,读者与工作人员从不同门进出。(2)将阅览区与公共活动区(报告厅、展览厅等)分开,将阅览区设置在比较宽敞易找的阅览室,便于分别管理。(3)将行政业务办公与读者阅览区分开,使广大读者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3、构建本馆特色资源。高校图书馆在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开放性建设”的服务理念实践中,应构建适应学校发展的具有特色的馆藏资源,这是做好开放性建设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学科影响力。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要从学校的发展实际出发,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办学特色以及重点学科建设出发,以满足读者需要为目的,有计划地对本校可开放使用的部分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供更多的读者利用。此外,图书馆应加强网络建设,因为网络是公开的,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大的方便。图书馆主页设计上要条理清楚、结构合理、主次分明,体现图书馆自身风格的同时,增强读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性,还要加强主页的互动性,增强在线答疑咨询项目,充分体现对读者的关怀和体谅。

4、加强资源共建共享,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高校图书馆开放性建设应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图书馆开放性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保护作者版权,要尊重每个作者的本人意愿,积极倡导个人将研究论文和成果以标准的文档格式上传并允许提供免费查询。学校也要为开放性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大力支持图书馆开放性建设活动。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要加强校际间、学科间和区域性的联合,多渠道与具有共同目标的机构建立合作和协作关系,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构建开放性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坚持走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之路,而且要实现不同高校检索界面、使用方式、身份认证等方面的统一,进而实现多数据库同时检索功能,提高开放化建设的进程。

5、根据学校实力,有侧重地为地方科技与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地方建设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反哺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地方科学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信息范围越来越广,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信息机构都不可能掌握和提供全部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应根据地方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信息需求情况,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人才优势,积极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情报策略,有选择、有侧重地开展文献信息服务,为地区的科技与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6、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适应开放性建设的需要。首先,应建立和完善图书馆人才培养的创新制度,使开放式服务不断创新。其次,在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馆员可以在图书馆领域内充分展示才华。第三,要培养馆员自身所要具备的管理能力、筛选信息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信息安全知识等。第四,加强馆员道德修养与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为用户服务的思想,培养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最后,创立“学科馆员”制度。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让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走向更专业、更精致的道路。总之,只有采取多种措施,才能更好地完善图书馆开放性建设工作,更好地为各类读者提供服务。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开放性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仅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和高效的管理手段是不够的,更要求所有工作人员树立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和开放的服务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充满文化和学习气息的环境,这才是吸引读者、服务读者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谢朝晖.基于图书馆开放性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J].兰台世界,2012(3).

[2]吕健.图书馆开放背景下的服务应对策略[J].兰台世界,2011(2).

[3]赵明,顾雅珍.对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以及制约因素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0).

[4]吴宗敏,李勇等.现代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09(1).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图书馆)

篇5:热议:高校图书馆可否多样化开放

http:// 2012年08月27日 14:52 新京报

北京大学(微博)图书馆是一所研究型的图书馆。本报记者 浦峰 摄

清华大学(微博)图书馆老馆。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业内认为,实现资源共享和图书馆间的互联互通是开放的有效途径。本报实习生 田恬 摄

数据

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我国1794所公立大学图书馆藏书6.6亿多册,而公共图书馆藏书4亿册。大学图书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占总数的65%,而公共图书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仅为28.6%。大学图书馆拥有联机数据库的为30%,而公共图书馆为2.9%。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人均占有量仅为0.27册,即40多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

在近日举行的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的开营仪式上,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代表41所名校,向全国高校发出倡议并郑重承诺:定期设立校园开放日,向社会无偿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基地。此番言论一经媒体曝光便引起热议,尤其无偿开放高校图书馆令不少人拍手称赞。

其实,早在今年3月12日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之时,该组织就宣布清华、北大等26所北京高校图书馆将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

但记者最近了解到,虽然北京已有十几所高校可以接待校外读者,首都图书馆联盟也在积极探索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各种形式,但对普通读者而言,进入高校阅读仍然很受限制。

图书馆开放步伐缓慢

记者从北京市部分参与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的高校了解到,目前这些学校还没有就陈吉宁代表41所高校所做的“定期设立校园开放日,向社会无偿开放图书馆”的承诺开始具体规划或行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晓光介绍,近年来北航每年春天都会有开放日,届时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都会做好接待准备。“但在开放日,图书馆也不能无证出入。只是会多一些介绍、讲解活动。很多家长(微博)也会去参观实验室。开放日主要是为了让人们尤其是学生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学校。图书馆本身不会有特别开放日。”

其实,教育部在2002年2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就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而在2006年北京市人大(微博)会议上,首都图书馆联盟秘书长、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也曾建议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可是多年已过,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成果并不明显。

高校图书馆开放是世界趋势

“在一些发达国家,很多高校图书馆是对社会开放的,可以说这是世界趋势。”但倪晓建同时表示,由于国情不同,我国高校开放图书馆面临诸多困难。

“中国的高校是资源单位所有、部门所有,所以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关键还在于高校。”倪晓建说,“开放高校图书馆并不一定是让读者走进学校,开放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建立储备书库,高校把多余的书贡献出来,由社区图书馆来挑选需要的书,这样读者就可以在校外享用高校的图书资源。”

据悉,目前,加入“首都图书馆联盟”的高校图书馆正准备通过建立复本书库、提供数字资源、展览巡回及办理一定数量的读者卡等形式,逐步向公众开放。

探访图书馆

北大 校外读者以学术研究为主

8月下旬,已是高校暑假的尾声,有些大学生已回到学校。记者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看到陆续有北大学生在图书馆进出,同时也有一些游客在此流连、拍照。不少游客进入敞开的图书馆大门一探究竟,但看到内部的门禁系统,也只得扫兴而出。

记者发现,门内南侧咨询台上贴着“校外读者预览须知”,校外读者需持本人二代身份证以及学生证、工作证、校友卡或单位介绍信等证件办理当日的临时阅览证,才可进入图书馆进行阅览,图书不能外借。除校友外,需收取3元办证费。

当记者试着去办理临时阅览证时,工作人员却回复临时阅览证早已发完。“我们每天就发放四、五十张,你明天早上八点再来吧。”该工作人员还透露,暑假期间校外读者要比平时多一些。

对此,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解释,2005年以前,人们无需任何证件可随意进入北大图书馆。但随之也发生了一些问题,如座位被占用、读者物品被盗等。所以从2006年开始,北大图书馆安装了门禁系统,校内人员凭证件进入,校外人员凭身份证办理临时阅览证。去年,北大图书馆共接待校内外读者共220万人次,其中校外读者11万人次,约占5%。

“总体来讲,校外读者以北大合作单位、兄弟院校读者为主,大部分都是来做学术研究的。北大图书馆是一所研究型的图书馆,这就决定了大众并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对象,但我们也不反对普通市民来此看书。”而对于阅览所收取的费用,朱强解释这可以算作是相应的保障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校外读者数量,只是象征性的收费。清华 访客需本校师生带入

记者随后来到清华大学(微博)图书馆时,则直接吃了闭门羹。面对紧邻大门的门禁系统,记者询问工作人员校外人员是否可以进去看书,工作人员回答不可以。

当记者提示有介绍信是否可以时,他才回答拿身份证和介绍信可以办理临时阅览证,但需要交纳2元的费用。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如果有清华大学的老师或学生带领,访客可以进入图书馆参观,最多半小时且不能随意进行阅览。

记者在图书馆附近随机采访了一些清华大学的学生,大多数人对开放高校图书馆表示赞成,但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学校师生的利益。“清华现在已然是一个景点了,图书馆因为门禁严格,是我们所剩不多的净土。对于大学生来讲,它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学习场所。”清华大学大三学生小张表示,“我不反对与市民一起共享清华的图书馆,但我希望来这的是真正看书的人,而不是看热闹或占座位考研(微博)的人。”

一名博二学生则对开放高校图书馆表示100%赞同,“据我所知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就是对外免费开放的,尤其可以在周末或寒暑假学生较少的时候对外开放。”

专家观点

开放图书馆需用新管理

●熊丙奇(微博),著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是不一样的,那些位于社区的大学开放程度较高,周围居民办个阅览证就可以获取图书资源。但关键是,美国到处都是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所以他们对高校图书馆的需求并不强烈。

中国的国情则不同,国内大学图书馆有着独特的定位和服务对象,一开始以馆藏为主要功用,后来才逐渐增强了服务意识,开展沙龙、演讲等活动。但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它们就是为大学服务的。

国内大学图书馆要对外开放,就要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可以参照国外那样,通过社会中间机构及公益组织建立一个大的平台,例如建立一个高校资源开放的俱乐部,俱乐部把社区附近高校的资源乃至中学的资源整合,社区居民只需交很少的钱成为会员,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管理上可以采用调配的方式,把高校的图书送到指定地点。

至于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是否收费等具体问题,则可以因地制宜,自我决策。像那些资源特别紧张,甚至都不满足自身需求的高校,完全没必要开放。

观点

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各司其职。认为大学图书馆使用纳税人的钱,不为纳税人服务,是一种民粹思想,倒不如政府拿钱直接建设公共图书馆,会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复旦大学(微博)图书馆馆长葛剑雄

家里小孩子有玩具,通常会把玩具锁在柜子里,很长时间不去玩,但突然别的小孩看了他柜子里有这个玩具,拿出来玩的时候,家里的小孩可能就会抢过去使劲玩,表现出他对玩具极度的热情和兴趣。我觉得同样的道理是成立的,因为大学资源有的利用率不是太高,但如果有了一些对外开放,可能也有利于学校年轻人的积极性。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对学校本身也有好处。

——中国人民大学(微博)经济社会学副教授王水雄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肯定是要设定门槛的,收费不太好,但可以设置押金形式,这样不是特别需要来的人可能就会不来了。我认为设置定期的开放日倒不如平时就开放,这样人们就不会把它当回事了。

——赵元,北京大学(微博)学生

图书馆开放信息

北京大学

阅览座位4000余个。到2009年底,总、分馆共拥有藏书800余万册。中文古籍150万册,其中有20万件为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

须持身份证及工作证等相关证件办理临时阅览证,每证收取3元费用。

清华大学

由校图书馆及文科、经管、法律、建筑、美术和医学等六个专业图书馆组成,阅览座位3400余席;实体馆藏总量419.7万册(件),包括22万多册古籍和一批甲骨、青铜器和名人字画等文物珍品。

须持身份证及单位介绍信才可办理临时阅览证,费用2元/天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

阅览座位约4000个,教育和文史类的馆藏较为系统、丰富。截至2011年底,共藏有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在内的印本文献419万余册。

须持身份证及单位介绍信才可办理临时阅览证,收费几元钱

中国人民大学

藏书总量350万册,以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为主,文理兼顾,其中,线装古籍40余万册,民国时期出版物10余万册,港台书、刊3万余册。

可持有效证件(身份证、工作证或学生证)到咨询台办理临时阅览证,每证每人收取服务费2.00元,当日有效。

北京科技大学(微博)

拥有两千余个阅览座位。至2008年底,馆藏文献总量达160万余册,全文电子资源170万余册。以冶金、材料为特色。

外单位及个人收取办证抵押金220元/年,使用费110元/年,除阅览外最多可借5本书。图书馆另行办证加收办证工本费5元。如临时利用馆藏,凭介绍信、身份证到馆办公室交纳服务费(2元/半天)后,换取临时阅览证明。

北京工业大学(微博)

收藏中外文纸质图书百万余册,中外文期刊杂志一千六百多种,以工科为主要特色。

凡需办理图书馆临时出入证和图书阅览证的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以上,并持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和1寸正面免冠照到图书馆办证处办理。

临时出入证需交纳工本费5元,管理费每证每月30元或每年200元。图书馆临时出入证仅用于到图书馆阅览,不能借阅图书。

办理图书阅览证需交纳工本费10元,每证每年收管理费300元,押金500元。图书阅览证可用于到图书馆阅览和借阅图书。每证最多在借图书3册,借期1个月。

北京邮电大学(微博)

总馆藏近596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158万余册,电子资源(折合)438万余册。具有鲜明的 邮电通信和电子学专业特色。

校外以个人名义可自费办理阅览证,要有单位介绍信,并持本人身份证、工作证到读者服务部办理。需收取押金200元;成本费10元,使用费每年50元。以学期为单位办理。

校外读者查阅书刊资料,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证件,到馆办公室换取我馆介绍信后,各处、室方予接待。校外读者查阅本馆书刊资料,收取管理费2.00元。限本日内阅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阅览座位近3000个,截至2010年底,馆藏印刷型书刊资料累计达249万册,电子图书总量达163.3万种,馆藏具有航空航天和工程特色。

须持单位介绍信和身份证办理当天的临时阅览证,不收费。

北京林业大学(微博)

阅览室座位3258个,馆藏纸质文献137.35万册,电子文献 74.32万册,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生态环境学和园林学为特色。

须持本人证件到办证处办理临时阅览证。临时阅览证收费为2元/日,当日有效。

北京交通大学(微博)

阅览座位约2100个,馆藏资源以铁路交通为文献特色,同时注重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科性文献收藏,总量为451万余册,其中纸本资源总量为162万余册。

校外临时来馆查阅资料人员,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身份证经同意并按规定付费后,方可入馆查找文献资料,有效期限为一天;需要定期查找资料,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身份证经同意后,可办理“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阅览证”或按相关规定办理校园“一卡通”,有效期限为一年。持有效阅览证或“一卡通”的校外人员可查阅北京交通大学主馆和东校区分馆的开闭架书刊库、阅览室的文献资料,也可按规定查阅电子文献和贵重书刊和古籍图书。

北京外国语大学(微博)

馆藏文献涵盖中、英、法、俄、德、西、日、阿等49个语种,文献总量110余万册,电子图书28万余册。以语言、文学、文化等资料为馆藏特色。

可持身份证、工作证或学生证办理临时阅览证,交纳服务费10元/证,当日使用,只可在开架阅览处阅览,使用电子阅览室需交纳电子资源使用费,10元/时。

中国农业大学(微博)

阅览座位2774个。藏书总量为170多万册,电子文献147多万册。馆藏文献以农业科学、生物科学和农业工程文献为主。

其他人员可根据需要经图书馆审批同意后,办理临时阅览证,每学期收费100元。外单位读者来馆查阅资料,需交纳2.00元/天查询费。

(以上信息由各高校图书馆提供,如有变动以实际为准)

管理者说

北师大校庆日将开放图书馆

●刘松柏,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图书馆馆长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定位本身就是不一样的,高校图书馆主要还是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很多财政拨款也是以学生数为标准。像北师大图书馆本身的资源、空间就比较紧张,再对外开放肯定会有困难。据我所知,国外很多高校图书馆为了吸引人们来看书都会对外开放,但也有一些学生人数较多的图书馆照样是不允许校外读者进入的。

至于免费开放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目前来讲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很多数字资源我们都是向供应商购买的,这些资源有版权,供应商出于利益考虑都设置了相应的访问权限。我们也在尝试着免费提供一些讲义、课件等数字资源。在今年北师大的校庆日,我们的图书馆会对外开放。

图书馆互联互通更方便读者

●朱强,北京大学(微博)图书馆馆长

社会对高校图书馆开放有一种误读,认为大学图书馆开放就意味着和公共图书馆一样,无条件向社会开放,所有人想进就进,但目前并不现实。我们也希望可以接纳更多的校外读者,开放图书外借服务,但这些年来北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断减少,使这些工作无法开展。

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认为更好开放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一个方式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各类图书馆之间搭建一个大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图书馆间的互联互通,比如海淀图书馆的一个读者可以通过平台借阅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彼此之间有认证关系后,借阅可能就会方便很多。这也是首都图书馆联盟正在做的事情。

对开放不张扬也不拒绝

●杨晓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长

对于校外读者来校图书馆看书,我们的态度是不去特别宣传,但对来者也不会拒绝。毕竟我们的资源和空间有限,无力接待大量的校外读者,同时我们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校外读者利用到学校的资源。

一般来讲,通过身份证或其他证件就可以在我们这办理当日的临时阅览卡,除了借书之外,读者可以进行图书阅览,无限制地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读书达人

更希望图书馆数字资源开放

●李先生,中国科学院工作人员

由于学术研究以及个人爱好阅读的关系,我去过北京很多高校图书馆,基本每星期会去一次。总体感觉北大、清华(微博)的馆藏最丰富、合理,有些书只有这两所学校有。而且他们对新书的采购水平也比较高。

高校图书馆的开放不仅是资源的开放,也是服务的开放,像在北大读书,虽然用的是临时阅览证,但他们的服务还是很周到的,找书的速度也很快。

篇6: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

大家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对社会开放有什么想法呢?是支持?还是反对?目前,在全世界已经有很多国家的图书馆对外开放,尤其是美国高校,早就开始了对外开放。今年,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并承诺包括北大在内的高校图书馆将对外开放。

早在3月时,首都图书馆联盟已成立并承诺北大等高校图书馆将会逐步对社会人士开放。从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至今,半载光阴已经过去了,那么现在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对外开放的承诺是否已经实现?开放的程度又是如何?这又会给在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人士带来哪些影响?

多校采访:开放的程度不一样

在古色古香的北大图书馆门口,记者在出示自己的身份证和工作证之后,交了3元钱后,换得了一张编号为042的临时阅览证,顺利地进入馆内。馆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临时阅览证可以看书和复印资料,但是不可以外借图书,仅为当日有效,与北大学生的正式阅览证有所不同。在北大的图书馆里,记者看到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以及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刻苦学习。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可以免费观看外国影片。

在人大的新建图书馆,当记者向图书馆的老师表达想进去看书时,被婉言谢绝了。对方解释说,现在人大的图书馆有许多准备考研的学生,座位问题本身就很紧张了,寒暑假的时候比较方便进去。在人大的图书馆网页上写着“图书馆有限制地为校外读者提供一定范围的借阅服务”。

记者以读者的身份致电清华大学图书馆,咨询开放的事情,对方解释说社会人员凭个人身份证和单位介绍信,可以看半天的书。

在中央民族大学,在图书馆入口处的规章表上显示,社会人士可以凭借工作证进入该馆。于是,记者向图书馆的门卫出示了自己的科技日报工作证之后,顺利地进入了图书馆。在六楼的借阅室,记者向借阅室的工作人员询问,能否外借。对方说,只有凭借校园卡才可以,外面的人可以在自习室里上自习。

在北京理工大学,记者被图书馆的门卫挡在门外,门卫说,只有本校的学生刷卡才可以进去,社会人员是不允许进入的。

从结果上看,在北大等高校已经初步实现开放的同时,部分高校因条件所限未能向社会打开这扇门。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并不是那么明显。

对高校图书馆开放的争议:

自然而然,高校图书馆开放的新闻引发了在校大学生的(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学子网(林立,馆际互借中心正是在充分利用高校的这种丰富馆藏资源和便捷的网络环境之下,为北京地区高校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的。

国图等可供社会人士阅览

在国家图书馆北区的新馆,记者发现凭借身份证申请后,就能获得一张国图的读者卡,刷卡入馆后,可以免费学习甚至是免费上互联网。

国家图书馆分为南区和北区两个部分,南区是旧馆,近期无法提供外借服务。记者向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了解到,由于国图南区属于老馆,无线网络信号较弱,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2011年就已经闭馆整修,到明年年底或可以提供外借服务,目前暂时无法提供外借服务。

作为我国图书事业的推动者,国家图书馆是面向全国的中心图书馆,是全国的藏书中心和馆际互借中心。长期以来,国家图书馆为广大的“书虫”提供了便利。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第二十一条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明文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

上一篇:市商务局2005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2023年版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编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