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复习试题

2024-06-12

中国饮食文化复习试题(通用6篇)

篇1:中国饮食文化复习试题

更多自考资料,请登录中山大学自考网查阅,打造自学考试专业服务平台 自学考试历年试题_2012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旅游文化试题_复习参考资料

中国旅游文化试题

课程代码:0694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能促使人们离开居住地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是()

A.旅游行为 B.旅游动机

C.旅游消费 D.旅游地文化

2.我国旅游开发最早的海滨是()

A.黄海海滨 B.东海海滨

C.渤海海滨 D.海南海滨

3.目前,能代表我国封建时期城市布局特色的保存最完好的古城是()

A.北京古城 B.南京古城

C.西安古城 D.大理古城

4.在中国建筑文化中,特别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和羽化登仙思想的宗教是(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5.世界旅游组织是全球性的政府间国际旅游组织,目前其总部设在()

A.海牙 B.伦敦

C.日内瓦 D.马德里

6.对于文物类、建筑群类和遗址类的遗产适用的开发模式是()

A.自然环境开发模式 B.文化价值开发模式

C.文化环境开发模式 D.文化景观开发模式

7.“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属于一种()

A.旅游教育哲学 B.旅游政治哲学

C.旅游人生哲学 D.旅游生态哲学

8.鲁菜的饮食文化特色是()

A.调味多变、以麻辣著称 B.以咸为主、酸甜为辅、喜用葱调味

C.清淡趋甜、以烹调鱼类等水产品见长 D.原料广泛、以生猛海鲜著称

9.《兰亭集序》属于()

A.雕塑艺术 B.书画艺术

C.戏曲歌舞 D.工艺美术)

10.以下佛塔类型中,继承了中国传统阁楼建筑特色的是()

A.密檐式塔 B.亭阁式塔

C.楼阁式塔 D.喇嘛塔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旅游客观对象的不同,旅游动机文化包括()

A.自然旅游动机文化 B.精神旅游动机文化

C.社会旅游动机文化 D.健康旅游动机文化

E.探奇旅游动机文化

2.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具有以下特点()

A.以道德为本位 B.以逻辑为基础

C.忠君尊上 D.以家族为中心

E.崇尚自由

3.遗产旅游具有文化功能,主要包括()

A.文化传承功能 B.文化教育功能

C.塑造形象功能 D.文化保护功能

E.社区参与功能

4.旅游业文化包括()

A.旅游组织文化 B.旅游中介文化

C.旅游交通文化 D.旅游住宿文化

E.旅游网络文化

5.旅游者对旅游地的传统文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文化商品化 B.泛文化出现

C.文化复兴 D.文化传承

E.文化隔离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旅游伦理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关系。

2.山岳文化的共性特征是山岳欣赏、__________和__________.3.旅游的两种文化发展观是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4.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形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5.旅游自然文化价值观包括崇拜自然的价值观、__________和__________.6.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五台山、九华山、__________和__________.7.传统旅游的“二源”开发导向模式中的“二源”系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8.旅游文化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旅游业文化和旅游环境文化构成。

9.旅游环境文化的三大要素是可持续旅游文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10.旅游者行为文化是指由旅游者的心理文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所产生的旅游活动所带来的文化影响。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旅游者文化

2.宗法制

3.在线旅游

4.《高山流水》

5.可持续发展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生态旅游文化的内涵。

2.旅游开发商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3.中国饮食文化有哪些特点?

4.简述旅游与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关系。

5.遗产旅游文化开发主要有哪几种模式?

六、论述题(本大题10分)

试论述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因素。

篇2:中国饮食文化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乡镇文化站是基层(A)建设的主阵地。A、精神文明

B、物质文明

2、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是(A)。

A、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B、每年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3、文化工作应把(B)放在首位。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4、《中共中yang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发布于(B)。A、2006年

B、2005年

5、我县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是(B)A、七里寺花儿会和下川口果花会 B、七里寺花儿会和三川土族纳顿

6、群众文化工作必须(A)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群众文化工作是(A)文化事业。A、公益性

B、盈利性

8、喇家遗址是约(B)的史前人类灾难性遗址。A、3000

B、4000

9、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B)事业ji构,是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所设立的全民所有制文化事业单位,同时又是当地群众进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A、行政

B、文化

10、乡镇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B)乡镇文化站业务管理、指导范围。A、不属于

B、属于

二、简答题

(一)乡镇文化站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

1、积极宣传贯彻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深入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巩固乡、村两级文化阵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活跃广大群众文化生活。

3、积极组织指导乡镇文化活动,如期如质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4、协助文化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抓好乡镇文化市场管理,使乡镇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到2010年,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完成“十一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文化建设的任务,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更好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文化的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相适应。

(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中所称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指什么? 通过计算机等装置向公众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网吧、电脑休闲室等营业性场所。

(四)做好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编纂出版文化典籍;发挥重要节庆和习俗的积极作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规范和保护国家、民族语言文字;加强重要文化遗产保护;抢救濒危文化遗产。

(五)你对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

1、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夯实农村公共文化的基础。

2、大力拓展文化服务的形式,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篇3:中国饮食文化复习试题

一、依据课标

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就必须依据课标, 因为课标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课标有关本专题的知识点在现行统一教材中都有具体呈现, 列出课标并加以阐释, 让学生理解课标内容, 如百家争鸣, 从含义、背景、概况 (时间、代表人物、主张) 、性质、地位和影响去把握。用课标指导高考专题复习, 是保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正确方向。

二、把握线索

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就必须准确把握线索。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 它贯穿于本单元的四课内容, 儒家思想的演变是本单元的主线, 同时这条主线又分为五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是演变的重要阶段:春秋时期形成, 战国后期发展为蔚然大宗, 西汉武帝时成为正统,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产生。这样知识点就被提纲挈领地编织起来, 穿线结网, 构成儒家思想的发展轮廓, 而且条理清楚, 重点突出, 学生很容易把握本单元的线索。

三、围绕原理

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就必须围绕原理。贯穿必修三的原理就是思想文化现象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思想文化现象又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 因此学习必修三, 必须联系政治经济的相关内容, 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下面以儒家思想为例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探究思想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儒家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应结合春秋时期大变革的时代特征分析。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 私田出现, 井田制开始瓦解;政治上, 分封制开始崩溃, 奴隶主阶级衰落, 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崛起;文化上, 私学兴起, 到战国时期大变革表现更为明显。其次, 探究思想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儒家思想促进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其出现后产生的影响: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基,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推动了社会进步, 也为以后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正统思想和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奠定了基础。

四、理顺关系

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就必须理顺关系。理顺本单元四课之间的关系:这四课以时间为序, 按照中国古代思想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来设置的, 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勾勒得特别清楚。主要应理顺下面几个方面的关系。

1. 理顺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形成之间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 同时儒家思想又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起基础。

2. 理顺先秦儒学与董仲舒的新儒学之间的关系: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 汲取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思想, 发展了儒学。他增加了君权神授, 通过政治途径方式推崇儒学, 使儒学实现独尊。

3. 理顺宋明理学与董仲舒的新儒学之间的关系:

宋明理学是新儒学, “新”在发展了董仲舒的新儒学, 即宋明理学家在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 融合佛教、道教的思想, 重新阐释儒家的义理, 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4. 理顺宋明理学与早期启蒙思潮的关系:

它们都是儒家思想, 但早期启蒙思潮批判宋明理学, 批判宋明理学中的不合理部分, 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色彩。早期启蒙思潮不是要颠覆儒家思想, 而是继承了儒家思想的某些精神, 以反对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专制皇权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 是对儒家思想的改革和发展, 是儒家思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完善阶段。但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这种完善并没有完成改革儒家思想的历史使命, 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五、形成体系

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就必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统一课标、线索、原理和儒家思想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基础之上, 生成一个体系, 该体系既包括单元知识体系, 又包括各课的知识体系。单元知识体系仅从地位的角度简要地概括儒家思想演变的知识体系:春秋时期出现, 在当时仅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蔚然大宗;西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 后来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明时期为宋明理学, 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其中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明清之际, 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潮, 虽活跃, 但只是沧海一粟, 占统治地位的仍是程朱理学。各课的知识体系简化为许多历史概念, 如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董仲舒的新儒学、宋明理学和早期启蒙思潮, 每一历史概念都从含义、背景、概况 (包括代表人物、思想内容等) 和影响等方面来呈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也是复习的难点, 复习的关键是抓住其演变, 依据课标, 围绕原理, 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生成一些线索, 最后再概括总结。我在教学中按照这几个方面, 实现了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高考的重点、难点, 也是学生的易错点, 采取有效措施, 攻克难点, 为高中生扫清高考路上的拦路虎。

篇4:如何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34.tif>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 道家。①老子:世界本原是“道”、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②庄子:“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2) 儒家。①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提出“正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②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③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仁义”、“王道”。

(3) 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4)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 代表人物:董仲舒。

(2) 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主,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3) 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4) 主要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3. 宋明理学

(1) 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存天理,灭人欲”;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

(2) 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认为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 李贽: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否定“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 顾、王、黄: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

儒学发展历程总结: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34.tif>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 四大发明

(1) 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便宜易得的原料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

(2) 印刷术:①隋唐之际,中国出现雕版印刷术。②北宋时,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 火药:①唐代发明了火药。②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③传入欧洲加速了其封建制度的解体。

(4) 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②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西欧,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2. 天文学成就

(1) 《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 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3) 元代郭守敬制成了新型浑仪——“简仪”。

3. 三项数学成就

(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出现九九乘法口诀。

(2) 三国的刘徽、南北朝的祖冲之都对圆周率的精确数值作出了贡献。

(3) 《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4. 四部农书

(1) 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2) 北魏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

(3) 元代王祯编写了《农书》。

(4) 明代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

5. 三部医学名著

(1)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 张仲景撰写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称为“万世宝典”。

(3) 明代李时珍编写了“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34.tif>三、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1. 文学

(1) 先秦:《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分别开创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风格流派。

(2) 汉朝: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

(3) 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王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4) 宋代: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词人有李清照。

(5) 元代: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6) 明清:章回体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出现了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 汉字、书法

(1) 汉字发展脉络:图画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秦朝)→隶书(始于秦,流行于汉)→楷书、草书、行书。

(2) 书法发展脉络: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

3. 绘画艺术

(1) 魏晋以前:绘画艺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调,画风质朴。

(2) 魏晋:士人群体的艺术追求体现在绘画上,出现了文人画,代表人物有顾恺之。

(3) 唐代:体现盛唐画风的代表是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

(4) 宋代:宫廷画院最为活跃阶段;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5) 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突出,最终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4. 京剧

(1) 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

(2) 形成: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

(3) 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4) 走向世界:民国年间,京剧走向世界,成为国粹。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34.tif>四、 2012年高考好题选析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335.tif>例1 (2012年北京卷,第14题)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 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 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13.tif>【解析】 本题以“同一世纪”这一时间限制为切入点,考查同学们对中外若干文化成就的掌握,涉及的考点较多,考的内容也很细。但由B、C、D三项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差距较大,容易排除。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245.tif>【参考答案】 A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335.tif>例2 (2012年山东卷,第9题)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13.tif>【解析】 本题直接引用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考查同学们对解读材料并据此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点为百家争鸣,解题关键是把握这一学派观点中的几个特点:注重实践、反对贵族、轻视商人和学者,符合这几个特点的学派是法家。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245.tif>【参考答案】 D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335.tif>例3 (2012年江苏卷,第1题)“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 《诗经》 B. 楚辞

C. 汉赋 D. 唐诗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13.tif>【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而且“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因此它充分体现了“民间性情之响”,符合题意。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245.tif>【参考答案】 A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335.tif>例4 (2012年浙江卷,第12题)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 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 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 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13.tif>【解析】 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

篇5:中国饮食文化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亲,外面好冷,请随手关门”这是我校一教室门口贴出的小标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B.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C.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人们对网络语言的接受是消极被动的 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从文化角度看,举办这次活动的原因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影响个人成长国家发展 D.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4.2014年沉淀了很多流行语,如:“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有钱就是任性”“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等。这些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令人产生共鸣的故事。这表明

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B.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C.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5.“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朝李静山这首《节令门·端阳》说明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②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6.“女汉子”原为外文用语,经过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传播,现在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一现象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泉和根本动力 ②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越突出 ③大众传媒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④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来源:Zxxk.Com] 1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2014年4月18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在观众的一片期待声中拉开帷幕。一贯风格的解说词、熟悉的配乐、如行云流水的旁白与画面、浓浓的人文情怀,都让观众倍感亲切。相比上一季,“乡愁”成为本季着力渲染的主题,对此有观众直呼“触动灵魂”,口水和泪水齐飞。《舌尖上的中国2》足以“触动灵魂,让口水与泪水齐飞”,是因为

①不同区域的餐饮文化蕴含着共同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③现代传媒有力地促进了中西餐饮文化的传播 ④现代传媒极大地展现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0.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广东“围村”、陕西“窑洞”、福建“土楼”等民居都与当地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是由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

一、渐趋融合 11.当前,“汉字危机”现象不容忽视,由于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面临着提笔忘字的尴尬。必须高度重视汉字书写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汉字是

①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的文字之一

③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 ④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眼下网络风行一种称为“火星文”的语言,它杂糅了繁体字、错别字、中文偏旁、符号等,如 “囧’,字,可以代表郁闷、悲伤、无奈、无语、很好很强大等等意思。对“火星文”正确的态度 A.应予以取缔,因为它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不利于文化交流 B.应大力推广,因为它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

C.应正确引导,因为它是在特定区域里与特定对象交流时使用的工具 D.应让其自生自灭,因为文化发展具有条件性和时代性

13.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国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④为全面改革的伟大实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近年,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近年,山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地区都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我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及各种文化活动

[来源:Z.xx.k.Com] 2 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③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④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6.2014年10月24日,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准确的入轨,发射圆满成功。从“神州”飞船到“嫦娥”探月,再到“天宫”空间站。中国航天工程的命名融汇了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航天工程的命名体现了

A.中华文化善于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要全面继承我国传统文化 D.文化的东西可以直接转化现实 17.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就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种自信于

①中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③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中华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8.一滴水,尚思;一粒米,报涌泉。“我国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4年9月30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之际,中国迎首个“烈士纪念日”,深切缅怀近代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先烈们。回答19——20题。

19.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信仰的力量无坚不入,精神的磁场无远弗届,纪念日是一种唤醒,更是一种建构。国家以立法形式确立了“烈士纪念日”并开展纪念活动,主要目的在于 A 培养公民的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B 发挥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C 构建先进的公共文化,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D 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培育文明风尚

20.英雄先烈们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离去,但是他们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表明 ①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火炬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1.当前的一些书籍、网站、微博、网络大V抹黑、诋毁我们的先烈,妄图在青少年心中造成思想混乱,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文化建设应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每年央视的春晚都为我们奉献一处精彩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每年的春晚评价也有所不同。这表明

①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② 要博采众长,生产适合所有人需要的文化产品③ 大众需要的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④ 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来源:学科网] 3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23.2014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经典台词“人倒了还可以扶起,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 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老人摔倒在路上,你扶不扶?在这一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的背后,折 射出当今社会上一些人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

为实现道德崛起,某地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校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在全市集中组织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并通过电视台播放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倡导了文明新风,提升了社会道德水平。

(1)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8分)

[来源:学+科+网]

(2)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6分)

24.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

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 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 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 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 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才能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8分)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阶段测试题参考答案

1-5.BCDDC 6-10.BCBBD 11-15.BCAAD 16-22.BCAAD AA 23.(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各种形式的活动可以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搭建良好的平台(2分)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传递正能量,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2分)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分)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增强未成年人的精神力量,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2分)

(2)①发挥教育所具有的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2分)

②发挥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通过宣传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让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2分)

③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2分)(若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引领思潮凝聚共识等也可得分)

24.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文艺创作应投身到人民实践中,反映人民心声,创新文艺作品。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工作者应深入基层,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做到爱国、敬业。

篇6:中国饮食文化复习试题

[例1]:下面4幅人口增长曲线图,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的状况特点等知识点。从中国人口增长以来看,在较长的历史时期,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状况。中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例2]读图回答:

(1)C、D、E三条曲线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增长幅度最小的是,造成其增长幅度小的原因是。(A——我国耕地B——我国人均耕地C——我国人口D——我国粮食总产量E——我国人均粮食产量)

(2)A、B两条折线下降幅度大的是,造成下降的原因是。

(3)对比我国与世界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产量,要提高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人口方面应采取的政策是。

[答案](1)DE人口增长过快号(2)B人口增长过快,耕地又不断减少(3)实行计划生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资源关系、人口政策等方面问题。我国人口增长过快,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却在不断下降,粮食总量增长较快,人均粮食产量相对缓慢等情况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例3]计算下列表中所列省、区人口的密度:(人口数为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省级行政区面积

(万平方千米)人口

(万人)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江苏107500①

山东159000②

新疆1601900③

西藏120260④

根据表中数值计算的人口密度,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⑤。

[答案]①750②600人③11④2人⑤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人口密度大,特别是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计算能力和根据地理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此题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对人口密度的含义及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的理解,这样才能准确说明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特别是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人口密度小的分布特点。

[例4]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聚居省区的连线,正确的是()

A.壮族——桂B.维吾尔族——宁

C.傣族——湘D.蒙古族——藏

[答案]A

[解析]本题不仅考查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而且还考查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二者缺一不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简称佳);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在新疆(简

称新),宁是宁夏的简称,回族主要聚居在宁夏;傣族主要在云南(简称云或滇),

湘是湖南的简称;蒙古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藏是西藏的简称,是藏族的主要聚

居地。中考出题往往是前后知识综合起来考查,而这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

所以只有对每一章节的知识掌握好了,才能综合利用。

[专题复习评价测试]

一、选择题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中国,这个名字在世界上越来越响亮.晓红认识了英国伦敦的一位中学生网友莉莉,莉莉学习世界地理时重点学习了中国,有些问题她难以辨别,就问晓红。请你帮晓红回答1——4题

1.中国是“东方”雄狮,东方是指中国的半球位置,中国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

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从半球位置来看中国于东半球、北半球。

2.英国是一个岛国,西临大西洋、东南隔英吉利海峡与法国相望,而中国地理位置呢?()

A.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B.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

C.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D.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从海陆位置来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听说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相当于欧洲那么大,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

A.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国

B.C.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和美国差不多大

D.陆地面积960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的面积大小。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4.中国是个临海国,自北向南濒临的海洋分别是()

A.北海、黄海、东海、南海B.北海、东海、南海、西海

C.渤海、黄海、南海、东海D.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的临海。自北向南濒临的海洋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错误的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34个省级行政区的熟悉情况。选项C图所代表的是云南省,而云南省的简称是云、滇。

6.“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撒满了阳光”此话说明()

A、我国领土东西经度差异很大、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大

B、我国领土南北纬度差很大、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大

C、我国陆上疆界很长、邻国数量很多

D、我国海上疆界很长、领海范围相当广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南东西两端的时间差异问题。主要原因是我国领土东西经度差异很大、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大。

7.“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请你判断,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所在省(区)是()

A.新疆B.西藏C.广西D.内蒙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多少问题。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广西。

8.有关我国人口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东多西少,分布相对均匀

B、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C、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D、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西藏自治区

【答案】A

【解析】我国的人口分布情况是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东南多,西北少;人口分布不均匀。

9.由于我国人口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A、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B、人均教育经费少,学校设施落后

C、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D、交通四通八达,人们的住房条件有较大改善

【答案】B

【解析】我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之首,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导致人均教育经费少,学校设施落后。

“人民币上学地理”,依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完成10-11题:

10.20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分别是()

A.杭州西湖八达岭长城B.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

C.桂林山水布达拉宫D.长江三峡敦煌莫高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的著名风景名胜所在的地方。要求学生平常注重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

11.图示景观分布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别是()

A.壮族藏族B.高山族满族

C.苗族回族D.傣族蒙古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的著名风景名胜所在的地方。然后才能正确的完成每一个地区所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

12.满族主要分布在()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阅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图可知,东北地区是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学科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如我国的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朝代,在入关以前主要聚居于东北地区,很容易得出答案为A。

13.下列民族与其主要聚居的省区的连线,正确的是()

A朝鲜族——海南省B.彝族——四川省

C.回族——内蒙古D.黎族——吉林省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朝鲜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云南省;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

14.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表达不正确的是()

A.户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共有56个

B.中国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共有9个

C.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也有汉族人口的分布,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D.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左右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数目、少数民族的概念、民族分布特点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解析此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要求。中国共由56个民族构成,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2%,其它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只占全国人口的8%,人口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6月13日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陪葬坑开始了沉寂20多年后的第三次发掘。据此回答15—17题。

15.著名旅游景点—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下列哪个省区()

A.甘肃省B.陕西省C.河南省D.四川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一些著名旅游景点所在的省区。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

16.家住武汉的小亮同学准备寒假乘火车去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请问他将选择下列哪条乘车路线最合理()

A.京沪线——陇海线B.京九线——陇海线

C.焦柳线——陇海线D.京广线——陇海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生活的知识积累。从武汉乘火车到陕西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应选择的乘车路线是:京广线——陇海线。

17.旅游途中,小亮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鄂卫食证字[]第**09”字样,于是他断定此矿泉水注册于()

A.河南省B.湖北省C.贵州省D.安徽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地理常识知识,从生活中去学生省区的简称。

18.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

A西北内陆B.东部沿海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

【答案】B

【解析】人口的分布与气候条件、经济发展、地形、交通等因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气候好、经济发达、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区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较远,降水少,自然条件恶劣。青藏地区海拨高,所温低,空气稀薄。西南地区主要为高原和山地,地形复杂。只有东部沿海地区耕地多、气候好,工农业、交通发达,最为适合人类的生存。

19.关于我国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B.我国城市和乡镇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小

C.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

D.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世界上是最低的

【答案】C

【解析】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我国平均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山却不是世界最大;我国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城镇人口仅达30%多一点;我国是出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战友世界人口的1/5以上;虽然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而世界上有的国家出现了人中的零增长和负增长。

20.下列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是()

A.朝鲜族、彝族、哈尼族B.傣族、白族、黎族

C.回族、苗族、傣族D.傣族、白族、哈尼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这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可用排除法。A项中的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朝边境处的东北三省,B项中的黎族主要分布于海南省,C项中的回族主要集中在宁夏。所以只有选项。

二、综合题

1.阅读下表数据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人口变化

年份19501960197019801990

人口数(亿)5.56.68.29.811.312.95

(1)根据表中数据绘出中国人口增长曲线。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_____,人口增长_____.

(3)人口的过度增长,会给我国带来哪些问题?(至少三点)

【答案】(1)略。(2)大,快.(3)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了解,注重绘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结论。

2.读我国部分省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

内海:K邻国:MH

省名:BSED

(2)写出下列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

ANOG

(3)临三个自治区的是,该省的简称是。

(4)省级行政区B和N的大致以为分界线。

(5)省级行政区B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A省内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E省内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6)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

【答案】(1)渤海蒙古哈萨克斯坦西藏自治区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2)乌鲁木齐成都银川西宁(3)C(甘肃省)甘或陇(4)金沙江(5)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6)帕米尔高原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部分省区的名称、行政中心、简称、省区的分界线、各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等知识。如:省级行政区B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

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四个省中,临海的有,陆上同邻国接壤的是、,纬度最高的是。

(2)图中四个省中,地理位置最偏东的是,最偏西的是。

【答案】(1)①②④④(2)④(3)云南省

【解析】本题根据轮廓和穿过的特殊纬线或河流可以判断:

①为广东省,②为云南省,③为湖北省,④为黑龙江省。四省中广东省为临海省份,陆上同邻国接壤的是云南省和黑龙江省,广东省没有陆地邻国、湖北省为我国的内地省份,纬度最高的也就是我国位置最北的省份是黑龙江省,位置最东的也是黑龙江省,四省中最偏西的是云南省,有热带分布也就是被北回归线穿过的省份是云南省和广东省。

4.将下列少数民族和他们的传统节日用直线连接起来:

A.蒙古族①火把节

B.彝族、白族②那达慕大会

C.壮族③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D.回族、维吾尔族④三月三

E.傣族⑤泼水节

F.苗族、侗族⑥芦望节

【答案】A一②B一①C一④D一③E一⑤F一⑤

上一篇:购物街主持人演讲稿下一篇:一个人怎么样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