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4-06-14

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通用8篇)

篇1: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现场推进会开的很好、很成功。会议期间,我们现场观摩了临泽、甘州、民乐3 县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部分县区、部门、乡镇和示范村作了大会发言或书面交流,与会人员亲身体验了这几年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实践取得的工作成效,相互学习交流了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坚定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刚才,黄市长对近年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了总结,对如何推进下一阶段工作讲了指导性、操作性意见,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从大的方面讲几个方向性的问题。

第一,要研究确定符合实际的工作目标。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行动计划》和市委、市政府“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要求,初步提出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目标,就是力争利用2 到3 年时间,建成100 个以上的美丽乡村,其中65 个贫困村达到一半以上,力争到 年全市一半以上的村建成美丽乡村。这个目标是积极的,但综合各县区、各乡镇基础条件、发展水平、产业支撑等各类因素研究分析,现在感到定的有点高,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合理调整,可否调整为:力争利用2 到3 年时间,建成60-80 个美丽乡村,其中65 个贫困村达到四分之一以上,力争到2020 年全市三分之一的村建成美丽乡村。

把“力争利用2 到3 年时间建成100 个以上美丽乡村”的目标调整为“建成60-80 个美丽乡村”,主要考虑是,建设美丽乡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能贪多求快,不能急于全面铺开,要选择基础条件好的村先行先试,适当提高建设标准,打造示范乡村,引领带动面上工作。全市有60 个乡镇,基础条件好的可以搞2 个,基础条件差的搞1 个就行,没有条件的可以不搞。这样算下来,在两三年时间内全市就能建成60-80 个真正合格的、有质量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美丽乡村,这已经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从现在开始,各乡镇要按照更加讲究质量内涵、更加慎重稳进的要求,把工作的重点从搞试点转移到做示范上来,树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标杆模式。

把“65 个贫困村中美丽乡村达到一半以上”的目标调整为“65 个贫困村中美丽乡村达到四分之一以上”,主要考虑是,贫困村的基础条件差,即使通过这几年的强力扶持,已经实现了精准脱贫,但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却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要在两三年内把一半以上的贫困村建成美丽乡村难度很大。从贫困村的自然环境、基础条件、产业支撑等方面综合分析,有大约四分之一的贫困村情况相对较好,通过持续不断的扶持发展,可以建设成为美丽乡村。而其他贫困村尚不具备建设美丽乡村的条件,需要把工作的重心继续放在巩固脱贫成果上,不可以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把“到2020 年力争把全市一半以上的村建成美丽乡村”的目标调整为“力争把全市三分之一的村建成美丽乡村”,主要考虑是,不能单纯追求建设数量,要确保建设质量和内涵。如果目标定的过高,不仅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导致有些乡镇和部门片面追求建设的速度和数量,而不考虑建设的质量和效果,甚至会催生违背老百姓意愿强制搞拆旧建新和数据造假等行为,这样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由此,适当调整目标是必要的,至于具体如何调整,前面我只是提出了一个建议,还需要各级各部门认真调研论证。这里要强调的是,工作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各级各部门就要坚定不移地去推进,绝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出现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等现象。

第二,要注重把握推进工作的基本原则。 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每个村的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各不相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既不能照抄照搬城市建设模式,也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样板克隆、复制。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把握工作原则,走符合自身实际的美丽乡村建设道路。

一是要从乡村实际出发,不搞一个模式。 美丽乡村建设,重在规划先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市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建设模式、建设标准,甚至户型、布局还是像“新版”的一个模式。我市乡村区域广阔,各村在人口规模、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乡村规划要结合本村实际,不能单纯的照搬照抄。要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创新,坚持再多分些类型、再多些式样推进,要注意增强村落的个性魅力和自然生成的生命力。

二是要突出各自特色,不搞千村一面。 这些年,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考虑村庄布局、地形走势、山河水系、历史文化等因素,乡村特色彰显不够。下一步,要结合各村实际,统筹考虑山、水、田、林、路等生产生活要素,以风貌改造、特色塑造为重点,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强化规划管控,努力建设彰显青山秀水、体现田园风貌、传承乡村文明的美丽宜居乡村。要讲究功成不必在我,规划要注意留白,留给后人去建不晚。

三是要注意循序渐进,不搞一哄而上。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要统筹考虑各村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农民承受能力等方面因素,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稳步推进,决不能图一时之利急功近利、盲目推进,搞一哄而上和违背群众意愿的大拆大建。要根据现有条件,区分轻重缓急,一个村庄一个村庄推进、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落实,带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

四是要坚持群众自愿,不搞强制命令。 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受益者和管理者,我们必须把群众认同、群众自愿、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标准,不能搞强制命令。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主动作为,而是要在村落规划编制、建设选点、产业布局等方面,反复与群众协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在具体工作中,除公共设施建设之外,要把房屋拆旧建新、设计装修以及产业培育发展等方面的自主权完全交给群众,真正把农民群众变成美丽乡村建设和创造创新发展的主体。

第三,要充分彰显建筑文化的个性特色。 美丽乡村是一个综合性、多要素的体系,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其必不可少的要求。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什么?是家乡铭刻于人们心灵最深处的记忆与情感。而这份记忆与情感又主要来自于何方?当然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建筑及其所体现的自然个性与文化特色。建筑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交流互动、和谐相处的产物,是一个地方建筑物的“根”与“魂”。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只有发掘并弘扬好建筑文化,才能为这个村庄打上特有的“烙印”,解决好其姓“张”的问题。所谓姓“张”,就是要彰显张掖地域建筑文化的个性与特色。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虽然一直都在做,但做得还不够,需要积极探索。如果这次美丽乡村建设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我们宁肯少搞、缓搞、甚至不搞。

解决美丽乡村姓“张”的问题如何破题?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要继承挖掘传统建筑文化。要坚持建设与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向农民群众和曾经参与村庄规划建设的能工巧匠多请教,综合多方信息认真研究,聚集各类元素感悟体验,深刻理解原有建筑的文化内涵,保护好农村建筑文脉。另一方面是要善于创新创造。要明白综合就是创造。建设美丽乡村不能简单复古,要把原有建筑风格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融合各种文化元素,积极创新创造,使建筑既能体现时代特色,又能彰显文化底蕴。要引导群众积极培育乡土文化、家庭文化,使人一进门就能感觉到一种自然和谐的乡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第四,要切实强化美丽乡村的产业支撑。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支撑。几个县区、部门、乡镇和示范村的负责同志在交流发言时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大家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我在这儿不再重复,仅举一个例子,强调如何强化产业支撑的问题。临泽县梨园新村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村,他们围绕完善丹霞大景区服务功能,把住宅建设与产业发展融为一体,引导农户利用住宅积极从事餐饮住宿、旅游接待等经营,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产业支撑。各县区和示范乡村要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依托特色优势,激活各类要素,围绕建设小市场、兴办小企业、鼓励农户从事家庭生产经营等方式,积极培育有长期支撑作用的主导产业,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同志们,建设高质量、有内涵的美丽乡村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希望大家鼓足信心、勇于探索,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坚定有力地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

篇2: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市政府召开这次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是在市级美丽乡村“十镇百村”创建工作启动实施一年的关键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会前,大家一起参观了平利县长安镇、旬阳县吕河镇冬青村,刚才平利县政府、汉阴县涧池镇政府、旬阳县吕河镇冬青村“一县一镇一村”分别从不同侧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很好的经验交流发言,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市农业局、财政局、环保局、规划局、住建局、双创办从各自职能出发,分别围绕着产业、奖补、环境、规划、建设、双创考核等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工作,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最后,鲍市长作了重要讲话。鲍市长的讲话总结了20xx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客观、准确的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项目、重点工程、特色产业、示范创建等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鲍市长的讲话既站在全市发展的大局谋划,又贴近安康的实际,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希望大家深刻领会,在工作中抓好落实,12月底前市直各有关部门将项目捆绑资金落实情况报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面,就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鲍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再简要强调五点意见:

一要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美丽乡村建设是中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总目标。围绕推进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成立了领导小组,下发了实施意见,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制定了捆绑项目资金方案,并在去年11月召开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今年以来,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制定下发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村创建标准》、《美丽乡村示范镇村考核认定办法》,细化了21个具体创建指标和66个考核计分细则,规范和指导各示范镇、示范村因地制宜开展创建工作。全市镇村综合改革之后,共有140个镇办、1517个行政村,每年只选择2个示范镇、20个示范村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指标弥足珍贵,更应倍加珍惜。为此,各县区务必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部署,政府常务会要专题研究一次,牵头部门和分管领导要全力抓、狠抓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要查缺补漏迅速动起来。鲍市长的讲话,对下一步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内容、推进措施已经十分明确,关键是要突出重点、迅速行动、强力推进、狠抓落实。当前要全力加快推进20xx年市级美丽乡村2个示范镇、21个示范村建设,确保建成美丽、富裕、和谐的美丽乡村。会后,各县区要迅速召开政府常务会传达贯彻鲍市长讲话精神,提出贯彻落实意见,进一步强化措施,夯实责任,特别是要对照市政府督查室下发了的20xx年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村创建工作督查通报,认真查缺补漏,针对薄弱环节,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照时间节点紧抓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今年的美丽乡村示范镇村创建任务。

三要项目资金真正捆起来。20xx年推进的2个示范镇、21个示范村建设即将进行考核验收阶段。涉及捆绑项目资金任务的17个市直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和统筹力度,集中支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村建设,确保圆满完成20xx年项目资金捆绑落实任务。今年完成难度较大的部门,必须在明年3月底创建验收前,完成项目资金捆绑落实任务。市直有关部门要突出项目申报,做实谋划对接,要将全市十镇百村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明年的美丽乡村示范镇村建设项目资金要及早列入计划盘子。

四要督查考核真正硬起来。市美村办要继续牵头搞好工作协调,加强督促检查,年底至明年3月前,要重点围绕20xx年“十镇百村”首批推进的汉阴县涧池镇、平利县长安镇2个示范镇、汉滨区窑头村等21个示范村项目建设、捆绑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督查,实行月督查、月通报,推动工作落实。要认真对照“十镇百村”美丽乡村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对20xx年示范镇、示范村创建工作进行严格考核验收,严格奖惩,明年4月底前正式命名。按照“达标一个、验收一个、命名一个”的原则,对20xx年示范镇村创建验收不达标的县区,明年不安排创建指标。

五要尽快把明年的创建镇村定下来。市美村办负责牵头,提出20xx年全市美丽乡村示范镇村创建名单及项目资金捆绑意见。各县区政府要科学谋划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对20xx年上报的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名单,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报市美村办。市美村办要按照“有规划的先启动”的原则认真汇总、审核创建名单及市直部门项目资金捆绑意见,报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定。

同志们,美丽乡村建设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和更强的力度,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作出应有贡献。

篇3:实施八大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宁夏提出, 将以环境优美、农民富裕、民风和顺为目标, 大力实施“规划引领、农房改造、收入倍增、基础配套、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服务提升、文明创建”八大工程, 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遵循城乡差异化发展规律, 因地制宜, 适度集中, 分类推进, 注意乡土味道和民族特色, 保留乡村风貌, 防止以城市开发的模式建设农村, 防止出现千村一面。

按照要求, 宁夏今年将编制完成《宁夏镇村体系规划 (2013年-2020年) 》, 科学确定中心村布点, 明确需要保留的自然村和撤并的村庄;编制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公路建设、林网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 明确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目标和要求。2015年年底, 将编制完成镇村体系规划中确定的重点镇规划和中心村、保留一般村村庄建设规划, 确保各项建设改造在规划指导下进行。

篇4:构建美丽乡村,推进公益建设

近日,中央政府又出台了一项专项政策,针对农村的公益事业的发展问题,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婺城区财政局以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通过四年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筹资筹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面临或多或少的困难和问题,比如:乡(镇)村的重视度不够,筹资筹劳难度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村级公益事业投入的基础,也是财政奖补的依据,但从四年来实施情况看,也是各乡镇和各村普遍反映工作难度最大、影响工作开展的首要问题。资金配套压力大,环节监管不够严等问题。

随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需要建立健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相关配套制度,规范项目实施、后期管理和有关基础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加强一事一议政策宣传,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积极转换工作思路,努力改变工作作风,尽快转变工作方法,面推广落实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监管系统,区、乡、村要建立一事一议项目档案,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会议记录、村民签字方案、验收报告等有关原始材料汇总归档,实行规范管理。

篇5: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副县长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已进入8月份,今年新农村建设只剩下3个月的有效时间,各项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任务完成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我们在这段有效时间内所做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同志们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高,措施再得力,务必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下面,我讲五点意见,请认真抓好落实。

一、肯定成绩,重视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刚才,乾富同志对我县上半年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情况进行了通报,从完成情况来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与任务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有客观的问题也有主观的的问题,有镇上的问题也有部门的问题。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各级各部门在今年后3个月有效时间内采取得力措施,认真整改,迎头赶上。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是县委、县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农村面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有效手段,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同时,也是破解“三农”投入短缺难题、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丹凤的重大举措。各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农村示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齐心协力抓好新农村示范建设工作,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二、把握环节,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一是物资环节。县上筹措的2.4万吨水泥,由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重点用于通组道路建设的水泥补助,新农办要尽快核实各镇示范村已硬化的通组路工程量,算清水泥帐,已经审批的水泥要及时调拨到位。承担每村不少于40万帮扶资金的14个部门和承担市对县考核8个村每村20万以及竹林关镇洲XX村60万县财政补助资金的县财政局,务必于8月底前足额落实到位。同时,各帮扶部门“一把手”要切实履行指导员职责,积极支持和配合镇村落实项目,协调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各相关镇村要加大物资筹措力度,积极跑项目、要资金,多争取当地能人、企业家、在外成功人士等的支持,千方百计解决建设资金缺口。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使其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之中;充分运用政府帮扶杠杆,来有效撬动群众自筹的这一大能量。

二是项目环节。各示范村所实施的部门捆绑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快工程进度。未动工的项目,项目主管部门要采取非常措施,务必于8月10日前开工建设,各项目镇、村要积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扶贫、人社和金融部门负责的贴息贷款项目,要简化审批投放程序,加快资金投放与管理,9月底前按要求投放到位。三是施工环节。基础设施建设要抓住村组道路硬化和人畜饮水项目建设,遭受暴雨洪水灾害的示范村要以恢复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道路、河堤、人饮、农田等建设,减少灾害损失,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同时要结合陕南移民搬迁的政策机遇,针对部分村组人口居住分散、居住条件差,通组路建设硬化、安全饮水等项目的实施成本过高等一些现实问题,对已经规划建设的项目暂停实施,通过陕南移民搬迁的方式彻底解决示范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民居整治要抓好“四改”、“三建”,突出解决脏乱差的问题,为打造美丽乡村打下基础;在房屋涂白上要做到内外一致,严禁只做屋外,不管室内的做法;在院落硬化同时要预留一定的绿化带。社会事业要抓办公室、卫生室、学校项目建设,突出解决就医难求学难的问题。民主管理要抓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突出解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四是保障环节。各镇、村要切实担当起环境保障的责任,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用地征迁、水电供应、爆破器材、施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妥善处理项目建设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不得出现因项目建设发生治安案件、安全事故、越级上访等问题。

五是质量环节。各镇要严格按照年初审定的“五大建设”项目内容组织实施,不得缺项漏项,随意变更。尤其要把产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要严格按照各个项目建设程序、质量要求,认真组织施工,履行验收程序,实行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严防“豆腐渣”工程的发生。要依照目标任务,制定施工方案,按照计划进度,倒排建设工期,限期分段组织施工,务必在10月底前不打折扣的完成所有工程建设任务。

三、体现特色,打造亮点,建设美丽乡村和生态家园

各镇、各部门要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根据各示范村现实情况、地理条件、民情风俗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田园式村庄”和“生态式家园”。

一要体现特色。产业发展要高起点建设,以扶持专业大户为突破口,规模化发展,特色化经营,引领和带动示范村群众致富为目标,在地域开阔有养殖业发展潜力的示范村要积极引导群众以发展畜牧养殖为主;在地理条件差土地面积小的示范村,发展中药材、良种核桃等种植业为主。

二要打造亮点。各镇各示范村,要因地制宜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亮点。棣花镇贾塬村、棣花村,商镇老君村,竹林关镇竹林关村、洲XX村、洞底村,龙驹寨镇鹿池村要紧密围绕“四大重点区域”建设,更加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尤其要在与“四大重点区域”相结合的重点部位、重点路段上以基础设施建设、民居整治、村容村貌、生态环保等方面为重点,打造亮点和精品。从而使新农村建设与“四大重点区域”能够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三要提升档次。棣花、商镇、龙驹、竹林关等镇每年要确定申报1个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旅乡村游潜力大的新农村,积极创建“秦岭美丽乡村”,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档次。要着重从乡村旅游规划、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接待等方面入手,提前按美丽乡村指标逐项落实好,为创建“秦岭美丽乡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严禁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严格执行规划,不能随心所欲,要统一补助标准、不能厚此薄彼,要引导群众,不能强迫命令。

四、夯实责任,狠抓落实,确保任务如期完成

一要强化措施。各镇、各部门要对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寻找原因,查漏补缺,采取措施,迎头赶上,尤其是列入市对县考核和“四大重点区域”内的新农村示范村,务必采取强硬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迅速扭转目前建设进度慢的局面。

二要强化督查。县新农办、县政府督查室要把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作为近期督查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督查,定期通报评比,并加强与县考核办的沟通,将督查结果运用纳入新农村示范村年终考核之中。三要加强监督。各镇村、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严格建设标准,强化项目监管,提高各类项目建设质量。

四要迎接考核。12月份,市、县对今年启动实施的新农村示范村进行考核,各镇在努力完成本年项目建设任务的同时,要按照《XX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考核办法》的要求,完善各类内业档案资料,迎接年终考核。

五、统筹考虑,科学规划,提前做好2014年示范村建设前期工作 各镇、各部门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群众生产生活状况等现实情况出发,充分结合四大区域建设、陕南移民搬迁、小城镇建设等政策,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搞好调查摸底,科学编制项目规划,提前谋划2014年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为明年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同志们,今年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各镇各部门务必进一步认清形势,寻找差距,创新思维,扎实工作,牢固树立抓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就是抓发展、抓稳定、抓民生的理念,以这次推进会为契机,全力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步伐,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副县长在全县“三创”评估意见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三城联创任务暨创国卫暗访评估意见整改落实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9月30日县委常委会对三创工作任务的各项要求,安排部署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市级暗访调研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本次会议是我们在印发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之后召开的第三次“三创”工作会议,为什么县委、县政府要紧急召开这次会议?因为上次市上评估反馈意见指出“至今我们70%单位基本没有行动”。为此,就有必要召开本次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保如期实现“三创”目标。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 “三城联创”工作开展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目标,强化社会宣传,优化城市环境,加强城市管理,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初步形成了人人参与、全民共创的良好氛围。创卫工作成效是摆着的,有目共睹,但与实现“三创”目标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暴露出的许多问题不容忽视,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当前三创工作面临的形势。从三创指标要求来讲,卫生、文明、园林城市的标准体系非常复杂,要求都非常高。就卫生县城而言,要完成九大任务,32项相对指标,18项绝对指标,15项禁止指标达标,实施51XX市建设重点项目,而且明年国家将颁布新的国家卫生县城标准,肯定要增加很多新内容,创卫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在验收方式上,创国卫与省卫也不同,国家卫生县城验收是省爱卫会从省专家库抽调专家组织验收后,向国家推荐,最后由全国爱卫会从国家专家库抽调专家以暗访的方式进行验收,这种暗访验收方式与以前我们接触到的验收有很大区别,难度非常大;而且病媒生物防制单独考核,全县95%的单位、超市、酒店、宾馆、“六小行业”、社区等都将面临接受检查,面广、点多、任务重,难上加难。在今年7月份和9月份,市爱卫会组织专家于对我县创建国卫工作分别进行了暗访调研和基础评估工作,反馈会上,市爱卫会对我县创国卫工作得出了“省卫成果出现严重滑坡,与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差距较大的结论”,做出了“整改两个月以观后效,决定能否向省爱卫会推荐XX县创卫申报工作的决定”。

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也不简单。创建过程中要实施“十大重点项目”,开展“十项整治活动”和“十大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八大环境”建设和一个创建活动,涉及36个指标名称、124个创建内容、361项创建标准,还要完成4向特色指标、60项硬性指标。对今年来讲,必须通过市级文明县城达标验收命名,明年才能申报省级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创建要在卫星拍照测算达标的基础上,涉及六个方面,54个评价指标,95项考核内容,由国家抽调专家随机抽取路线实际查看验收,创建难度也非常巨大。因此,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如果我们不加快工作步伐,扎实落实工作任务,完成三创工作就可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我们工作中还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是“三创”工作重视不够。一些镇、部门(单位)领导认识程度不高,重视不够,存在偏差,导致思想上存在麻痹和侥幸,作风上存在浮躁和虚夸,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相互推诿扯皮,遇到利益就“上”,遇到麻烦就“让”。为了让各部门熟悉创建工作,县三创办也专门印制了册子,下发到各单位,但至今仍有单位未能对照指标认真研究,没有系统的分解落实目标责任书,对自己承担的创建任务心中没数。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不力。有些干部存在创卫是扫出来的、创文是说出来的错误认识,但实际上在创卫、创文、创园中基础设施建设占很大比值。目前三创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比较缓慢,一些重点项目尚未启动实施,严重影响创建工作进展。2012年、2013年两年实施创建重点项目建设47个,目前开工建设的占到30%,欠账较大。特别是专业集贸市场建设不到位,管理不规范;按照标准建成区下水道管网的覆盖率要大于80%,生活污水处理率要达到70%以上,而我县目前只能达到30%,污水管网覆盖率严重偏低。自来水覆盖率低,部分社区没有自来水,达不到90%的要求。建成区内无旱厕,户改厕、学校改厕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创建工作宣传氛围不浓。开展三创工作活动无声势,社会效果不明显,创建主题活动氛围不浓,宣传不够扎实深入,存在死角死面,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十大整治活动”推进力度不大,职能部门之间也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协调合作机制,没有形成协同作战的合力,没能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到创建中来,难以走出“整治—回潮—再整治”的怪圈,“十大主题活动”个别牵头单位至今未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有的活动方案缺乏内涵和可操作性,活动效果不佳,没有起到宣传、教育、提高、促进三创工作的作用。四是创建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工作协调机制、奖惩机制、督查机制等不够健全,使创建工作推进没有连续性。三创各项工作日常监管不到位,大部分单位资料不完善,缺失过程性资料。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缺乏针对性,基本方法掌握不够,宣传不到位,资料不完整,活动资料逻辑性差,存档不规范。部分环卫设施设置不规范,数量不达标,配置标准较低。县城容貌管理效果差,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不规范。五是部门职能发挥不够。主要表现在有些职能部门创建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不够明晰,业务工作与创卫工作协调不畅,牵头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工作中监督不够、保持不够、创造性不够,仅仅依靠突击活动、突击动员支撑创建工作,日常性、长效性做不到,直接导致了市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病媒生物防制、社区卫生等管理粗放,反弹严重;食品安全隐患多,操作不规范,卫生状况差;生活饮用水安全状况令人担忧,水质细菌超标;公共场所卫生没按卫生标准规范操作,消杀设施不到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经费不能满足每月监测、技术培训等工作需要。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我县三创达标的进程,必须要下大力气整改,切实予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扎实整改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的内容多、指标细、任务重,头绪繁杂,涉及面广,考核严格。当前,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创建市级文明县城任务,创卫通过市级复验达标,必须抓重点,攻难点,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一)抓整改,着力确保创卫达标。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申报程序,今年6月份县政府向市爱卫会递交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申请,市爱卫会于7月27、28日和9月4、5日分别对我县创建卫生县城进行了暗访调研和基础评估工作,在反馈会上,反馈我县9大项43个方面问题和43条建议。这些问题和建议上个月已于丹办字﹝2013﹞97号文件印发到各单位,并明确了整改落实意见、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为切实抓好整改,确保11月底市爱卫会对创国卫复验全面达标,各镇、各部门、各单位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目标任务书》的标准要求,丹办字﹝2013﹞97号文件整改意见,召开专题会议,将创建和整改任务分解到人头,制定任务分配表,落实责任人和具体办公人员,夯实责任,不折不扣整改落实好文件要求。二是建立任务台账,倒排工期,落实销号制度,11月20日前要向县委、县政府交账;实行落实任务报告制度,每星期五12点前向两办督查室、三创办报告任务进度。

篇6: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2年10月10日)

赵洪祝

同志们:

这次在丽水召开全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总结交流各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工作。会议期间,大家参观了莲都区美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和农村环境“四边三化”整治现场。会议还表彰了201213个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莲都、临安、永嘉等县区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并结合实际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下面,我围绕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当前工作实际,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是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第十年和建设美丽乡村的第三年。这些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点上探索到全面铺开,呈现出理念不断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覆盖不断扩大、成效不断显现的可喜景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和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年6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历史任务,明确要求在下一步发展中注重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加快建设生态浙江,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优化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全省人民物质上共同富裕和精神上共同富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深化认识、准确把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引向深入。

(一)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内在要求。经过多年来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经进入“全面推——

进城乡融合”的新时期。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发展中长期积累的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既始终是现代化建设的难点、重点所在,也仍然是现代化建设的潜力点、增长点所在。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还是从我省的实践看,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都是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正是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体现了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化浙江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全面把握新阶段新要求,进一步加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是现阶段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载体。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内需是实现稳增长和转方式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手段。今年8月,我们专门组织召开了全省扩大有效投资推进大会,全面部署了促进有效投资的各项工作。建设美丽乡村是我省农村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既能够直接拉动投资增长,又能带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对那些出身于农村的省外海外浙商来说,美丽乡村建设还为他们回报家乡父老、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发展空间,是促进浙商回归、刺激投资需求的重要阵地。这些年来,我们在推进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社会各方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过1000亿元,充分表明了美丽乡村建设对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

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政策、规划、服务和舆论引导,努力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我省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力举措。

(三)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民生的创新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民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不断增加公共资源对“三农”的配置,农民人均收入率先超万元、连登新台阶,并已经初步消除了公共服务在种类上“城多乡少”的格局。但也要看到,当前我省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公共服务在标准上“城高乡低”、质量上“城优乡劣”、制度上“城乡二元”等问题更受各方关切。推进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统筹推进农民饮用水、乡村公路、城乡公交一体化、农村电气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解决一大批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人文积淀、块状经济等优势,积极创造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的机会和渠道,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我们要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逐步引导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配置,因地制宜地创新农民增收方式,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努力让农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四)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生态文明、促——

进农村全面发展的有力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乡村建设实质上就是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带动农村各项工作,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融入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不断推动“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建设。

二、明确目标任务,科学把握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要求

到今年年底,我们将圆满完成“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第二轮阶段性目标任务。对于这项坚持十年、基层百姓称道的民生工程,我们要一以贯之地抓下去。在新的发展阶段,我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总体部署,把建设“四美、三宜、两园”美丽乡村作为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基本导向,以中心村培育建设和文化村

保护利用为重点、农村环境全面提升和农民住房全面改造为基础,坚持“把重点打造为精品、让基础实现普惠”的要求,加大建设力度,彰显人文特色,健全长效机制,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格局,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今后五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美丽乡村。具体来说,就是要从传统历史、人文积淀、资源禀赋、地形地貌、群众愿望出发,全面构建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示范县、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美丽乡村精品村、美丽乡村庭院清洁户四级联创机制,到2017年,全省所有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标准,20%左右的县(市、区)培育成为美丽乡村示范县,60%以上乡镇开展整乡整镇创建,10%以上行政村成为美丽乡村精品村或特色村,5%以上农户成为美丽乡村庭院清洁户。

美丽乡村建设是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问题,更涉及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合力推进。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五个统一”。

——

(一)坚持导向性与操作性的统一,不断提高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科学水平。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寻找美、发现美,打造美、展示美”的过程,离不开“美如画”的科学规划的指导。特别是对于相对脆弱的历史文化村落来说,为了更好地彰显乡土特色,无论是有形的建筑文物,还是无形的民俗文化,都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建设。在即将圆满完成“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第二轮阶段性目标任务的新阶段,我们要更加重视规划设计问题,更加强调在科学规划中展现布局美,坚持规划导向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做到科学规划和依规建设的统一。一要注重上下联动。发挥各类编制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特别是要把大专院校所属规划设计单位视野广、理念新和基层规划部门情况熟、底子清的优势有机整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切实做到规划既符合美丽乡村的建设导向,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二要注重规划深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地编制保护利用的修建性详规、建筑设计施工方案等,明确保护利用的核心区、控制区和搬迁安置区等功能分区,明确保持村落格局、历史风貌和整体环境的措施和要求,明确古民宅等古建筑的墙体加固、顶瓦修补、立面改造及构件修复的措施、强度和要求,明确与村落物质遗存相呼应的风土民俗等发掘、保护和传承的要求,明确改善村落内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强度和要求。三要注重规划对接。深入

分析区域发展潜力,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重点破解各类规划对接难问题,积极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用地空间,努力做到空间布局优化、功能定位合理、梯次衔接有序、实施落地可行。四要注重阳光操作。把农民群众的参与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全过程,制定农民群众深度参与的规划实施方案,确保让农民群众了解规划、支持规划并参与规划的实施。

(二)坚持普遍惠及与重点打造的统一,不断显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效果。美丽乡村建设,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新阶段的转型升级,是新农村建设在浙江的地域化、具体化、形象化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浙江特点和地域特色。在全面完成千万工程第二阶段目标任务基础上的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全面惠及与突出重点的统一,以中心村、历史文化村落为支点,以美丽乡村风景线为骨架,以“四边三化”为基本面,从根本上、整体上、区域上改变浙江乡村面貌,把浙江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农村、幸福农村、和美农村。一要培育具有鲜明个性的精品村。美丽乡村之美体现于村庄的个性,克服村庄建设“千村一面”和同质化、低质化的现象是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浙江农村的地形地貌、资源禀赋、人文积淀等丰富而且迥异,要从这样的特点出发,从自然、人文、产业、建筑、风俗仍至饮食、特产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掘村庄的个性和亮点,突出“一村——

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全力打造支撑美丽乡村地域品牌的精品村。要按照今后五年把十分之一左右村庄培育成为精品村的目标,认真谋划,深化、细化、具体化,确保落实到每一个村。“十二五”期间,要每年启动300个左右中心村,继续执行已有的各项扶持政策,扎实推进中心村建设。二要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美丽乡村不是零打碎敲式地单单做几个盆景,而是要努力在一个县域范围内打组合拳,以精品村为支点,以景观带为轴线,结合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以沿景区、沿产业带、沿山水线、沿人文迹等为区域重点,以沿线绿化、干净整洁、小品塑造、立面改造等为建设重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县每年启动2—3个连线成片创建区块。三要扎实推进“四边三化”行动。前段时间,我们启动了全省“四边三化”行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净化、绿化、美化),这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基础工程。这方面,国家有关部委包括环保部、铁道部等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各地要抓紧行动起来,努力使“四边”区域的环境风貌成为展示浙江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反映浙江社会精神风貌和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阵地。

(三)坚持现代村居与传统文化的统一,不断彰显美丽乡村建设的乡土特色。历史文化村落充分体现了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而且有着良

好的经济价值。彰显美丽乡村的乡土特色,当前最紧要的就是要抓好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每年启动240个(其中重点村40个)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全面开展特色建筑的修复与置换、特色风貌的保持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的科学整治与建设,把历史文化村落培育成为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在具体工作中,一要悉心保护传统建筑的原有特色和历史氛围。采取有效措施,精心保护古村落的建筑形态、自然环境、传统风貌以及民俗风情,让它们古韵长存、永续利用,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给后人。二要深度挖掘悠久的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掘文化村落中凝结着的耕读文化、民俗文化、宗族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交流交融中,不断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三要有序利用优秀的历史文化村落资源。以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发展古村落休闲旅游、民间工艺作坊、乡土文化体验、传统农家农事参与等特色文化休闲旅游产业,走出古村落保护利用与城市化、美丽乡村建设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四要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根据历史文化村落的个性特点,正确处理好保护保全古建筑与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之间的关系,按照传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本土化、居住条件人性化的要求,科学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历史文化村落的环境面貌,不断显现历史文化村落的田园意境。

——

(四)坚持当前建设与长效管理的统一,不断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是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和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园,既要重视规划建设上的高水平、高质量,更要重视管理创新,不断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着力增强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着力改造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力求把美丽乡村打造成为没有门票、开放共享的景区。一要办好农村垃圾处理这件最基本的实事。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净、形、景”的要求,积极探索“分类减量、源头追溯、定点投放、无害化资源化”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全面开展清洁工程,让“自然、朴素、清洁”成为美丽乡村的第一感观。二要夯实农村环境基础。按照“广泛覆盖、全面惠及、提升水平”的要求,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的“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等五大基础项目,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三要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按照“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全方位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健全“村集体主导、保洁员负责、农户分区包干”的常态保洁制度,创新完善筹资机制,探索建设村综合保洁站,开展“庭院、村庄、道路、河道”等点线面结合的综合保洁工作,大力培育“美丽乡村庭院清洁户”,不断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五)坚持美化环境与促进增收的统一,不断夯实美丽乡村

建设的工作基础。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优化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而且要带动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我们要秉承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把生态富民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的互联互动,逐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一要坚持打生态牌。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立足生态,编制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集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二要把农业“两区”作为展示区域美丽乡村特色的重点来打造。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三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并重,进一步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和乡村文化等优势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古村落文化游和“农家乐”体验游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在浙江的特色实践。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全局工作,强化组织——

领导,加大要素投入,加强宣传引导,努力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奋发进取、有所建树。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主体、组织实施主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地抓好这项工作,做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帮助基层破解工作难题,不断调动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采取务实措施,积极开展工作,带领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要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加大投入力度。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省级财政要通过“优化资金结构、适度增加总量”的办法,落实好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专项资金,重点确保美丽乡村连线成片景观带创建、中心村培育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卫生长效保洁等项目的资金需求。市、县两级财政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要积极引导浙商回归,深入开展村企结对活动,鼓励社会各方面资金和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三)落实用地保障。“落地难”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和历

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要瓶颈。省有关部门要单列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建设用地指标,各地要确保当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的10%以上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要认真落实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用地指标及收益的分配政策,按照建设用地“先减后用、增减挂钩、平衡有余”的原则,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优先满足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需要。要进一步落实“村留地”政策,保障村级集体物业经济的用地需要,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部门协作。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建设共担,成果共享”的理念,按照“计划对接、规划衔接、项目配套”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搞好建设项目的部门协作,捆绑落实建设计划,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异地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民饮用水、乡村文化中心、乡村体育、绿化示范村、现代商贸服务示范村、农村电气化、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农村土地整治、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等项目的有机结合,不断形成建设合力。同时,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简化审批手续、降低规费标准、优化服务质量,凡涉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收费项目,原则上能免则免,能减则减。

(五)营造舆论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这项工作,努力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大力推进创先争优,善于发现先进、宣传典型,使美丽乡村建——

篇7: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今年X月来X考察时提出了“四个更大”要求和当前四项重点任务,其中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市委余书记提出了“推动乡村振兴再出发”,把这项工作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的具体行动,最近下发了《XX市实施“六大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再出发行动方案》。10月14日,XXX书记到将乐调研时对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扎实开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升、乡村人才培育、文明乡风塑造、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等“六大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再出发,确保“三农”工作取得更大突破。这里,我讲两个方面工作。

一、首先由我传达贯彻全市乡村振兴再出发现场推进会精神

10月12日,全市乡村振兴再出发现场推进会在XXX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X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贯彻X第X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乡村振兴再出发。X委书记X出席会议并讲话,X长X主持会议,X委副书记X作工作部署,副X长X解读推进乡村振兴再出发《行动方案》。下午,还现场观摩了X县XX村、X县X村等示范点。会议的主要精神体现在X书记和X市长的讲话中。

X书记指出,推进乡村振兴再出发,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的具体行动,是顺应“三农”工作重心转移的实际需要,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和加快XX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要抓住习近平总书记来X考察重大机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再出发。

X书记强调,要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要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政策不断档、工作不脱节、责任不落空,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为抓手,强龙头、育特色、打品牌,推进产业振兴。要以深化“乡贤回归”工程为抓手,实现“回引一个人,改变一个村”,推进人才振兴。要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乡村文明实践,推进文化振兴。要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推进生态振兴。要以推广“跨村联建”党建模式为抓手,以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组织振兴。要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制度机制,把握原则方法,突出当前任务,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X市长强调,要压实责任,狠抓落实,按照“项目工作法”要求,逐级分解细化工作任务,逐项转化生成具体项目,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迅速掀起乡村振兴再出发热潮。要注重典型引路,围绕实施“六大行动”,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先进工作典型,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要创新体制机制,围绕钱、地、人等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机制,破除乡村振兴瓶颈制约。要突出产业发展,大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如何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再出发

今天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的主题是乡村治理,会前我们一起观摩了X和X村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这两个点都很有代表性,做得都不错,现场会上,部分同志都作了交流发言,X、X、X都作了很好的点评,讲得都很到位。刚才,X同志通报了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下阶段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大家要对号入座,认真抓好落实。

这几年,我们坚持每年都召开现场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和交流发言,学经验、找差距、谋思路,目的就是为了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真正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做成。实践证明,现场推进会的形式是有效的,各乡(镇)都打造了不少可圈可点的特色做法,各有侧重,现在大部分乡村整体面貌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但从乡村振兴的要求来看,从实际推进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差距,比如,大部分乡(镇)缺少系统思维,把乡村振兴作为常规动作、一般推进,主要精力放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在产业、人才、文化等方面下得功夫不够,成效不是特别理想,乡村虽然变靓变美了,但是总体发展活力不够,特别是在带动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上任重道远。这里,我强调几点意见,概况起来就是要坚持“三个原则”、做到“四个结合”、强化“四个责任”。

(一)坚持“三个原则”

一要坚持人民至上。总书记告诉我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乡村振兴的目标就是要让农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一定要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凡是造福于民、群众需要的事情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好,凡是有损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就坚决不办,尤其是涉及农民基本权益、涉及农村大局的重大事项上,更要审慎稳妥,不能搞一刀切。一些地方为了交成绩,急功近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群众意愿,做表面文章,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造成大量的投入浪费,这样是经不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二要坚持因地制宜。乡村振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把控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避免“快的没动力、慢的跟不上”。我们要实事求是,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不拔高也不降低标准,不搞层层加码,不搞形式主义,三要坚持务实重干。乡村振兴绝不是喊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现阶段乡村振兴推进怎么样,接下去要如何做,着力点在哪里?产业要如何抓,突破点在哪里?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部署、推进。没有行动,就不会有收获,不去深入思考,一切都是问题。我们要练就一身能干事、善干事的本领,讲究方式方法,拿出担当的态度、勇气、举措去抓落实。

(二)做到“四个结合”

一要学用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有一句话讲得很有道理,和大家共勉一下,“不了解农村,就不要去动它,否则就是糟蹋;不了解农业,就不要去创新,否则就是破坏;不了解农民,就不要替他作主,否则就是伤害”。在座乡镇主官不少都是新同志,刚上任没几个月,要加强新思想的学习,特别是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增强学用结合的能力。要树立四个思维。一是系统思维。既然是全面振兴,意味着五个振兴缺一不可,不能顾此失彼,必须协调推进。我们搞乡村振兴并不是把乡村人居环境搞好就行了,这只是表面功夫,最根本的是能把产业发展起来,把各类人引进来,促进增产、增收、增人气,才是最好的效果。二是战略思维。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式,不能把乡村振兴战略简单等同于搞乡村建设,把乡村产业等同于农业。国家已经基本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政策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推动“三农”发展,比任何时期都更有机会。我们要把握机遇,解放思想,深入研究工作重点和实施路径,不断优化工作思路和改善工作方法,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解决乡村振兴的问题。三是辩证思维。矛盾分析法告诉我们,要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抓重点和关键环节,找准突破口,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在集中精力抓重点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统筹兼顾。四是底线思维。比如,粮食安全上,我们要多算政治账、长远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社会稳定上,坚决守住不越级上访、不发生安全事故的底线。

二要长短结合。在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上,我们既需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制度保障,做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需要立足当前,解决短时期内的突出问题,比如对“两违”建筑、危旧房进行依法拆除等。在乡村发展上,我们既要抓好当下的项目建设,又要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增后劲、管长远、带全局的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是站位全局、着眼长远的重点工作,市县动员会后,大部分乡(镇)都积极行动起来了,这样的氛围要继续保持。之前我也讲过,从目前掌握情况看,乡镇招商引资中还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在谈、签约的乡村振兴项目不多。各乡(镇)除了要积极融入县里重点产业的招商引资外,在如何引进一批带动乡村发展的好项目上要花更多精力、动更多脑筋,这是你们的主责主业,每个乡镇都必须完成,年内要取得实质性成果。将乐不缺农产品,品牌也有不少,但是不够响亮,规模也不够大,没有太大的市场竞争力。将乐与XX其他县相比,我们的优势就是XXX、X,产品经过工业化加工,品质有保障,数量有保障,这样的产品才有市场。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也是着眼长远的工作,最近X同志正在谋划这个事,整合县域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成立一家贸易公司,统一做一个公共品牌,向对口帮扶XX的X集团、X集团推销,包括对口帮扶我们将乐的XX区。

三要软硬结合。基层直接面对群众,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需求,治理任务十分繁重,对干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这次疫情防控是对我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人员摸排管控、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工作,都需要我们基层干部一件一件去落实,每一个环节都是考验,都不能出现纰漏。从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的治理水平得到了提升,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对待基层治理的难题,我们要善于运用“三治融合”这一法宝,治出美丽环境、治出和谐平安、治出乡村振兴。我们既要有“德治”这一“软招”,也要有“法治”这一“硬招”。比如,X年非法营运三(四)轮车这个问题为什么能够得到彻底解决,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软硬措施结合的好,“硬招”体现在依法依规、综合施策、联合治理,“软招”体现在我们对从业者的人文关怀,得到了他们的支持配合。在“软招”上,我们有一些好的载体要继续发扬光大,如“创十星评十户”活动、住村工作法、村规民约等,通过这些载体,加强群众思想上的引导,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在“硬招”上,我们要坚持法治的底线思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

四要点面结合。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既要从面上推开,又要从点上着力。实践证明,点面结合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点”上我们要抓示范。各乡(镇)要立足实际,围绕“五个振兴”统筹科学谋划,分别打造一些示范点,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如,这几年我们成功打造了X、X、XX、X等一批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融合发展。“面”上我们要抓长效。将机制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确保各项工作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抓出成效。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我们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委托专业第三方公司运营管理,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机制,全面提升了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水平。

(三)强化“四个责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在座的都是和乡村振兴紧密相关的责任人,都是冲在乡村振兴一线的主力军。

乡镇要主动作为。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乡村振兴这项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国家和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各乡(镇)要用好用活,结合实际,把本地用得上的政策掌握全、梳理清、研究透,建立政策清单,努力把政策变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统筹推进、稳步实施。

部门要密切配合。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各方力量,扎实有力推动各项工作。财政、住建、水利等部门要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指导乡镇对接政策、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尽最大努力向上争取更多配套资金。

要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民群众支不支持、配不配合,关乎乡村振兴推进得顺不顺利。总感觉群众的参与度不高,“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仍然存在。各乡(镇)要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发挥出来,充分重视农民的主导权,激发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切实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工作氛围。

篇8:掌政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虽然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在资金整合、规划建设中依然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银川市掌政镇于2010年拉开了城镇建设的大幕。经过4年建设, 一座初步能容纳3万人、远景5万人的崭新小城镇出现在人们面前, 所辖的几个村的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但同时也突显出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掌政镇特色小城镇简介

掌政镇于2010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建设的12个特色小城镇之一。镇区规划面积近6000亩, 基础设施远期承载按5万人规模进行规划设计。在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 重点围绕“打造宁夏塞上江南水乡、宁夏生态湿地旅游产业第一镇、宁夏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区”等功能进行。小城镇建设坚持“三个集中”的原则, 即人口向中心村、小城镇集中, 产业向园区集中, 土地向集约规模化集中。三年多来, 先后实施了农民安置区一、二期, 典农公园, 特色商业街区, 农民创业园, 赵家湖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同时综合配套市政道路及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典农公园:是掌政镇特色小城镇重要配套工程之一, 项目占地约520亩, 建设内容包括带状公园、中心广场、休闲运动广场、停车场、休闲亭、道路等基础设施, 先后完成绿化面积近300亩, 完成投资3800万元。为镇区居民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娱乐及文化活动场所, 有效增强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活力。

农民安置区:农民安置区一、二期工程共建设住宅1928套, 广大拆迁户已于2012年10月入住新居。安置区三期工程于2014年6月交付使用, 四期工程建设正在筹备之中。

鸣翠幼儿园:2012年10月投入使用, 占地面积6亩, 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 设大、中、小班共9个, 在册幼儿340余名, 现有教职工38名。该幼儿园采取公建民办的运营模式, 为镇区及周边各村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农民创业园:占地面积420亩, 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 建设内容包括42栋厂房及办公楼、宿舍楼、餐厅、培训楼配套工程。整合镇区手工作坊和临时加工点, 鼓励中小企业入园开展规范化经营。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入驻园区, 主要从事食品生产、仓储商贸等行业。创业园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 为掌政镇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赵家湖:2 0 1 2年, 掌政镇充分利用赵家湖湖区渠网密布、水系环绕、交通方便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 对赵家湖湿地公园进行整理开发。项目占地面积约2300亩, 其中水域面积近1000亩,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湖面开挖、园林绿化、休闲广场、温泉水世界、大型游乐嘉年华等配套设施建设, 着力打造融休闲、观光、游憩功能为一体的“塞上水镇”。该项目由宁夏檀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 概算总投资15亿元。截至目前, 湖面开挖、湖心岛、微地形造型、湖边放坡、音乐喷泉、水幕电影等工程已基本完工, 正在进行绿化景观、赵公塔修建等工程建设, 游乐嘉年华、温泉水世界等项目将陆续开工。赵家湖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将充分挖掘掌政镇"水景"深度, 把赵家湖建设成为银川东部的重要景点, 标志着掌政镇迈出了建设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的重要一步。

下一步, 掌政镇将继续以小城镇建设及滨河新区建设为契机, 努力推动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努力把掌政镇特色小城镇打造成为银川市的“活力之轴”“生态之脊”和“文化之脉”, 最终实现“农贸物流中心型、绿色生态家园型、文化休闲旅游型”的城镇结构体系。

近年来, 掌政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 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 动员村民自发、自觉地参与整治, 实行环境整治工作村民自治管理。2014年, 重点对杨家寨村丰收沟、新寨路、茂盛银通路段及茂盛园区内卫生进行集中整治。该次整治涉及2个村14个生产队630户2700多人, 将主干道两侧残垣断壁拆除, 新砌围墙461米, 粉刷墙面1.7万平方米, 硬化路面0.5公里, 铺砖6万平方米, 新建垃圾池3 7座, 配备垃圾箱100个, 新建流动厕所5座, 新建便民服务信息台2个, 制作文化墙宣传画100幅, 更换沿线商户门头牌匾141个, 清理沟渠6条13.5公里、砌护农渠6公里。农房立面粉刷一新, 村庄巷道清洁平整, 沟渠废水得到整治, 道路两侧绿树成荫, 散发出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 掌政镇环境整治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格局。

2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村镇规划照搬照套城市规划模式

规划内容繁杂, 不适用于村镇的建设, 编制成本高, 而且没有体现地方乡镇的特色风貌和当地实际特点, 造成美丽乡村建设中富有风貌特色的亮点较少。比如掌政镇的水乡特色体现不够, 湖泊利用不具特色, 示范引领作用不强。虽然编制了规划, 却没有项目支撑, 使规划变成空中楼阁。

2.2投入不足

财政专项奖补资金占比较小, 不到20%, 其余绝大部分需县 (区) 财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虽然涉及多个牵头部门, 但各项项目大多由各部门自行安排, 实施主体不同, 造成多头分配, 各自为政, 使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集聚效益差。

2.3制约因素多

美丽乡村建设覆盖面广, 包含规划、市政、水利、建筑、园林等诸多内容, 前期规划设计项目小、内容繁复、费钱费时费事, 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和成效。

2.4重建设, 轻管理

掌政镇小城镇及小康村建成后, 对后续管理工作不重视, 没有建立稳定的队伍, 缺乏管理经费保障, 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建设成果得不到巩固, 造成了脏乱差的反弹现象。新建小区内乱停车、绿化差、卫生差, 个别小康村内杂草丛生, 绿化没人管理。

2.5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有些职能部门和乡村干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及要求认识不足, 在村庄建设规划建设过程中, 征求群众意见不充分、不深入、不细致, 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工作不到位。

2.6缺乏产业支撑

随着掌政镇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镇政府提出打造旅游、饮食、购物、民俗风情商业街, 发展黄河岸旅游建设, 建设一批农家乐, 但是能带动增收致富的产业太少, 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乡村旅游业发展滞后, 形不成规模, 对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等带动不足。

3建议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随着中央和自治区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高度重视, 对“三农”投入进一步加大, 如何整合好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项目,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进一步创新新型小城镇新农村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按照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农村特色、便于普及、易于实施等原则编制实用性规划。彻底改变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城市标准和理念规划建设的错误思想。树立项目为先导的思路, 先落实建设项目, 再编制规划, 做到规划和建设的有机统一, 不落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通过部门联动多元投入, 才能实现建设效益最大化。一是切实加强部门联动, 各部门之间明确分工, 落实责任, 整合项目, 定向投入, 齐心协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加大财政投入, 各级财政在编制预算时, 对性质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涉农专项资金, 通过存量调整、增量集中等方式归并、整合、集中支持新农村建设;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政府积极引导、支持与鼓励市场化运作,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建立政府、企业、民众参与多元化投入机制, 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渠道。

新农村建设项目简单, 施工难度小, 不需要做复杂的施工设计, 建议由乡 (镇) 统一管理, 土方工程、树苗种植由村委会负责组织群众实施, 政府采用以奖代补。路灯、排水、垃圾处理等工程的资金, 由县 (区) 统一管理, 加大事后审计。

健全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 公用设施的管理和运行, 要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探索建立县 (区) 、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当付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相对固定的专业管护队伍, 确保建设成果可持续发挥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规划设计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发动群众参与。项目完成后, 要有群众代表参与验收, 评估成效。

上一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自查报告下一篇:2017小学生一封家书说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