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种类与报告时限

2024-06-16

传染病种类与报告时限(共11篇)

篇1:传染病种类与报告时限

传染病报告时限 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爆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传染病的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报告.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源携带者在诊断后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2 尚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爆发传染病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情时, 接诊医生诊断后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源携带者在诊断后于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彝良牛街平安医院

传染病报告病种

1.甲类传染病:鼠疫

霍乱

2.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 流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手足口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其它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水痘

森林脑炎

结核性胸膜炎

人感染猪链球菌

不明原因肺炎

不明原因其它疾病。

5.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6.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其他传染病爆发,流行以及原因不明确的传染病,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防治机构报告。

彝良牛街平安医院

篇2:传染病种类与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

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传染病分类:

甲类(2种):鼠疫、霍乱。

乙类(26种):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手足口病、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报告方式: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络直报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突发公共事件: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008年12月18日重庆市卫生局印发了行)》.doc,2009年1月1日实施 至今。

《标准》包括传染病事件、食物中毒事件、职业中毒事件、其他中毒事件、环境因素事件、群体性原因不明疾病、预防接种或服药事件、医源性感染事件、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及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 等。

篇3:传染病种类与报告时限

1 种猪疾病的主要症状

1.1 消化系统疾病种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2种。

1.1.1 病毒性腹泻

种猪的粪便如同水一样排出, 严重者直接喷出。粪便颜色为黄绿色或青绿色, 种猪不吃、消瘦。

1.1.2 细菌性腹泻

种猪的粪便呈稀糊状, 影响种猪的生长并且还可引发其他疾病。

1.2 呼吸系统疾病

种猪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咳嗽, 食欲减退, 呼吸急促, 同时伴有发烧, 肺炎等症状。

1.3 链球菌病

种猪的链球菌病包括2种类型, 分别是急性败血症与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

1.3.1 急性败血症与脑膜脑炎型种猪突然倒地, 体温升高, 四肢呈游泳状, 口吐白沫。

1.3.2 关节炎型症状与肢蹄病比较相似, 种猪的关节出现肿大以及跛脚。

1.4 子宫内膜炎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

1.4.1 急性子宫内膜炎

母猪全身症状明显, 体温升高, 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或废绝, 时常努责, 母猪卧下时, 阴道内流出白色黏液或带臭味污秽不洁红褐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 分泌物黏于尾根部, 腥臭难闻。

1.4.2 慢性子宫内膜炎

患猪全身症状不明显, 周期性地从阴道排出少量浑浊的黏液, 发情不正常, 即使能定期发情, 也屡配不孕。

1.5 乳房炎分为急性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

1.5.1 急性乳房炎

乳房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肿胀、温热和疼痛, 乳房上淋巴结肿大, 乳汁排出不畅或困难, 泌乳减少或停止;乳汁稀薄, 含凝乳块或絮状物, 有的混有血液或脓汁, 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1.5.2 慢性乳房炎

无明显全身症状, 泌乳量减少, 由于结缔组织增生而变硬, 致使泌乳能力丧失。

2 预防措施

2.1 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

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保持栏舍的干净与干爽, 供给清洁的饮水, 做好消毒工作, 不喂饲发霉变质的饲料。

2.2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

2.2.1 饲养方面做好栏舍的通风, 同时做好御寒及防暑工作, 保持种猪良好的生活环境。

2.2.2 药物预防将药物拌料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2.3 链球菌病预防措施

(1) 根据免疫程序, 定期注射多价链球菌疫苗。 (2) 做好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工作, 对栏舍环境定期消毒。

2.4 子宫炎预防措施

应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临产前对地面进行消毒。改善猪栏环境, 增加母猪运动量, 促进母猪正常分娩。发生难产时助产应小心谨慎, 手臂、用具要消毒, 取完胎儿、胎衣后, 应用消毒液冲洗产道, 并注入抗菌药物。及时给母猪注射产后消炎针, 一般可用青霉素钾2瓶 (160万u/瓶) 或阿莫西林4瓶配生理盐水20 mL或鱼腥草注射液2支 (10 mL/支) 。人工授精要严格按规则操作和消毒。2.5乳房炎预防措施加强母猪舍的卫生管理, 保持猪舍清洁, 定期消毒。产房不应采用全漏缝铸铁板, 因母猪受惊吓突然站起, 易夹伤母猪乳头。母猪分娩时, 尽可能使其侧卧, 助产时间要短, 防止哺乳仔猪咬伤乳头。

3 种猪疾病的治疗

3.1 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1) 每吨饲料添加5%痢菌净1 kg, 并用补液盐饮水, 连用1周。 (2) 10~20 mL林可霉素, 5~15 mL痢菌净, 两种药物分开注射, 连用2~3 d。

3.2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1) 每吨饲料添加20%多西环素1 kg, 连用1周。 (2) 每吨饲料添加氟苯尼考1 kg, 连用1周。

3.3 链球菌病的治疗

(1) 鱼腥草10~20 mL配青霉素400~600 u或复方间甲氧嘧啶10~20 mL肌肉注射, 连用2~3 d。 (2) 每吨饲料添加40%阿莫西林500~1 000 g, 连用1周。

3.4 子宫炎的治疗

对发病母猪用聚维酮碘 (按1∶200稀释) 或宫炎净100 mL+青霉素钾320万u+链霉素4 g+生理盐水500 mL进行子宫清洗3~5 d, 每头母猪子宫灌注500 mL/次, 同时给母猪注射宫炎百病消20 mL/d, 以及拌料饲喂姆保康1包/餐。

3.5 乳房炎的治疗

3.5.1 全身治疗

隔离仔猪, 挤去患病乳腺的乳汁, 生理盐水500 mL、氨苄青霉素2.5~4 g、地塞米松磷酸钠10~20 mg、安痛定10~20 mL, 混合一次静脉注射, 1次/d, 连续3~5 d;或青霉素80~240万u、链霉素2~3 g、注射用水10~20 mL, 混合一次肌注, 2次/d, 连续3~5 d;还可用0.25%~0.50%普鲁卡因100~200 mL, 一次静脉注射, 以减少患病母猪对疼痛的敏感性, 缓解病区疼痛, 加速病区的新陈代谢。另外, 白细胞介素Ⅱ是一种免疫增强剂, 按每20 kg体重1 mL肌注, 能提高抗生素的疗效, 缩短病程。

3.5.2 局部治疗

对患病乳房涂擦甘油;用0.2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l0~30 mL加入青霉素80~160万u, 在乳房实质与腹壁之间进行乳基封闭疗法, 2~3次/d, 连续3~5 d;当乳房脓肿成熟后, 尽快纵行切开排脓, 然后用3%双氧水及0.1%新洁尔灭溶液冲洗, 冲洗干净后用碘酒纱条给以引流, 待脓汁减少再敷消炎粉或其他抗生素。

4 种猪养殖现状

1) 在基层, 人员尤其是在进行种猪疾病诊断的专业人员特别少, 专业临床兽医较少, 这样就很难满足种猪养殖场或者个人养殖场的需求与需要。

2) 对种猪疾病的诊断不及时, 经常延误病情, 增加了种猪疾病传染与扩散的可能性。

3) 有的养殖专业户重养殖, 轻环保, 造成污染物外排, 既影响环境卫生, 也影响了养殖场的生物安全。

针对以上问题与存在的弊端, 有必要增强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环保意识及种猪疾病的防治方法。

5 结论

篇4:传染病种类与报告时限

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是一所建院近百年的综合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总结我院传染病防控与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如下做法和体会。

(1)明确“预防为主”的传染病防治方针和综合医院职责。

医疗机构是发现疫情和疫情报告的最主要来源,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检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2)成立感染管理办公室,实行感染管理制度化表格化。

2006年1月我院专门成立了感染管理办公室,配置了3名专职管理人员:主任1人、消毒隔离1人、本人由原作消毒隔离工作转做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原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由电脑室人员兼职)。

结合我院实际,感染管理办公室重新修订下发实施了传染病报告制度与流程、传染病诊断标准、突发公卫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等。同时,完善了门诊日志、病房住院登记、化验室阳性结果登记、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等。

(3)注重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实际工作中,我们多次组织全体临床医生针对传染病报告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并组织考试。对新上岗的责任报告人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上崗前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有关条款、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各专门病种的报告要求等。例如: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禽流感、艾滋病、急性迟缓性麻痹知识的专项培训。并且组织全体参培人员考试答卷,将考试成绩作为每人本季度继续教育的考试成绩存档。

(4)形成疫情报告网络,将责任分工落实到人头。为了全面动态掌握疫情,我院将检验科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等作为疫情监测点,通过总值班室和门诊大厅的两个报卡箱,形成一条完整的传染病报告网络。

(5)狠抓检查考核,强化疫情报告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为了确保医院传染病疫情完整、及时、准确上报,我们坚持对各种相关科室进行日检和周检。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门诊、病房、化验室各环节的检查和核对,做好检查及处理记录。并且将检查结果作为各科室及相关责任人的考核和奖惩依据;坚持实行了临床医生的首诊负责和报告责任制,化验室人员传染病检验结果报告制,责任疫情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的核查制。

(6)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疫情报告遇到的疑难问题。

针对无化验室阳性结果记录,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为防止漏报也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对新入院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先报未痰检(每日跟踪检查感染科住院患者一览表,排查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待痰检结果出来后,如是“涂阳”再报订正卡片。二是对儿科常见的风疹、水痘、猩红热等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一方面向医生讲明漏报的后果与责任;另方面对就诊人数、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等进行跟踪检查。

针对传染病报卡中住址栏不愿填写的病例,在摸清患者怕填写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关系带来影响的心理,向其说明填写住址是为跟踪了解病情和通知使用新药特药。同时我们也会履行为患者保密的责任。

讨 论

从事专职疫情管理直报工作的体会,可以归纳为八句话:一个目标,二个绝不,三个勤字,四个知道,五个有心,六个了解,七个必去,八个不放。

一个目标: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使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个绝不:绝不让医院发生传染病漏报和迟报。

三个勤字:一定要做到眼勤、嘴勤、腿勤。

四个知道:一定要让每位医生知道报卡的病种、方法、时限、地点。

五个“心”字:即对工作要有进取心、责任心,还要有热心和耐心,最主要一条就是细心。

六个了解:了解国内外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动态;了解传染病报告网上公告栏内发布的最新消息;了解网传的基本知识;了解网上住址栏内区、街道的划分;了解死亡报告卡中死因ICD10疾病代码的基本内容;了解国家卫生部每月公布的传染病疫情通报。

七个必去:凡是有传染病阳性结果登记的部位必去:检验科的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的X光室、CT室。

八个不放:①每天发生的传染病人流向不放过;(门诊病人尽量动员住院治疗;普通病房的要转诊到感染科;不具备转诊条件的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②传染病登记簿登记不好不放过。③门诊日志记录不好不放过。④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⑥节假日急诊医生往诊;外科医生手术不放过(一定做到在传染病规定时限内报告)。⑦报告卡内容填写不清不放过。⑧报卡中的先进典型不放过。

篇5: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截止到2014年,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

篇6:刑事强制措施的种类及时限要求

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的办理过程中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采取限制或者剥夺的一种强制性方法。

刑事强制措施的种类及时限要求:

1、拘传。是司法机关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2、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使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或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取保候审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3、监视居住。是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离开其住处或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措施。监视居住的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

4、拘留。是指公安、检察机关对于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紧急情况时,临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5、逮捕。是司法机关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剥夺其人身自由,收押于看守所强行进行审查的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对刑诉法第126条所规定之案件,在上述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2个月;因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延期审理。

篇7:浅谈阳曲县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阳曲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科室保存的传染病报告登记资料。

2 结果

2.1 历年发病水平:

2004年—2008年发病率分别为:405.19/10万、346.08/10万、279.64/10万、292.00/10万、443.61/10万。以上数据表明:我县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007年—2008年有所回升。

2.2 2004年—2008年共计发生传染病1 531例, 发病排序依次为:

2004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淋病; (5) 丙肝。

2005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风疹; (5) 麻疹。

2006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麻疹; (5) 流行性腮腺炎。

2007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梅毒; (5) 丙肝。

2008年: (1) 肺结核; (2) 乙肝; (3) 菌痢; (4) 流行性腮腺炎; (5) 梅毒。

2.3 年龄分布:

从历年疫情分析, 麻疹、风疹、腮腺炎的发病, 15岁以下的年龄发病率较高, 其余处于平均水平。

2.4 季节分布:

以冬春季节发病居多, 即每年12月至次年的4月发病率最高。

3 讨论

3.1

我县自2003年以后, 传染病疫情逐年下降, 说明近几年传染病管理工作比较到位。

3.2 发病率排在前三位的病种固定, 有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源性传染病等, 应加强管理。

另外, 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率居每年传染病疫情的首位, 是与第四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加速行动提高中国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率”分不开的。从2003年5月, 我县启动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以来一直至今, 成功地提高了患者的发现率, 以此可以推断出其他传染病疫情有漏报现象。

3.3 低年龄组发病率较高, 说明计划免疫工作应加强。

季节分布以冬春季为主, 应加强冬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力度。

4 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

县乡村专业队伍老化短缺, 业务素质有待加强, 全县传染病工作人员不固定, 而且一人多职。

4.2 传染病监测设备不完善, 基层疫情网络建设需进一步充实和加强。

经费短缺, 疾控人员的报酬较低, 工作积极性不高, 责任心不强, 致使网报工作呈下滑趋势。

4.3

村民居住分散, 宣传设施短缺, 广大人民群众对传染病防治知识了解很少。

5 措施

5.1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卫生经费的投入, 改善疫苗冷链设备, 增加村级疾控人员的报酬, 使报酬真正落实到个人手中。尽快解决农村疾控队伍的工作和生活待遇, 保持农村疾控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5.2

各级政府应加大县、乡、村技术人员的更新, 加强对农村疾控人员的技术培训, 保证农村疾控工作处于较高水平。

5.3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传染病疫情管理的资金投入, 保证工作所需资金足额到位, 尽快配置和更新传染病疫情管理的设备 (电脑) 和冷链设备, 使其正常运转, 保证高效地接种, 保证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及时控制和较好管理。

5.4

篇8:传染病种类与报告时限

【关键词】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质量;培训;考核;督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2-01

在卫生防疫工作中,传染病疫情报告属于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节,重大疫情的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与及时控制对社会均有巨大影响[1]。目前,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已自手工统计、报告进展为各医疗机构经网络直接报告,在疫情报告方式改变下,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均有一定提高[2-3]。然而随着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及传染病致病菌快速进化与繁殖,传染病网络直报必须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为传染病疫情的准确掌握与及时控制提供最基本保证。为此,我市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通过一系列措施对传染病网络直报中报告质量加以改进,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市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通过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中报告质量的培训、督导与考核等措施,对全市所有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质量加以改善。选取2011年11-12月与2012年11-12月全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资料并展开分析。

1.2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获得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采用普查、抽样调查两种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011年与2012年传染病报告率对比 在2011年11-12月与2012年11-12月对我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展开调查,2011年全市共发生传染病724例,报告数量为674例,其中及时报告数量为609例,传染病报告率为93.09%(674/724),及时报告率为90.36%(609/674);2012年全市共发生传染病688例,报告数量为688例,其中及时报告数量为685例,传染病报告率为100.00%(688/688),及时报告率为99.56%(685/688)。对比可知,2012年传染病报告率与及时报告率显著高于2011年(P<0.05)。

2.2 传染病报告卡片填写质量对比 2011年传染病网络直报中卡片填写完整率为94.63%(229/242),卡片填写准确率为89.67%(217/242),纸质卡片和电子卡片填写信息一致率为83.88%(203/242);2012年传染病网络直报中卡片填写完整率为94.74%(252/266),卡片填写准确率为95.11%(253/266),纸质卡片和电子卡片填写信息一致率为97.74%(260/266)。对比可知,2011年与2012年传染病网络直报中卡片填写完整率与卡片填写准确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2012年纸质卡片和电子卡片填写信息一致率显著高于2011年(P<0.05)。

3 讨 论

在传染病疾控工作中,对传染病疫情予以及时、准确报告,是为传染病预警并展開应急处理提供可靠信息的重要方法[4]。传染病网络直报模式是我国现阶段传染病报告工作普遍采用的模式,可对医院中疫情管理专员将传染病疫情逐渐上报给辖区疾控组织这一环节加以优化,但未能改善医生对传染病进行诊断、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这一基础环节,全国多地传染病报告仍有报告不及时、漏报等问题。

为促使传染病网络直报中报告质量不断提高,我市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通过以下措施对报告质量予以强化:①加强培训:每极度召开1次疫报专题会,经例会对各医院中疫情报告人员展开多轮、反复培训,促使其实践技能与知识水平显著提升。②强化医院自查力度:通过院内督查方式促使临床医护人员自觉展开传染病及时、准确报告,督促医院疫报人员按日、周与月核查各部门传染病报告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③强化督导:市级与区级卫生局应定期、多次组织卫生监督与疾控部门联合督导检查各医疗单位,加大传染病疫情报告督导力度。④强化考核:通过行政手段促使疫报工作不断落实,将传染病报告质量细化为具体指标,将之作为对网络直报单位与各级政府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对奖惩制度加以落实,通过经济处罚手段对医护人员报告意识予以强化,促使传染病报告工作得到充分重视。

通过对传染病网络直报中报告质量予以强化,2012年传染病报告率、及时报告率、纸质卡片和电子卡片填写信息一致率均有显著提高。由此可见,通过对传染病网络直报模式中报告质量加强管控,强化培训、督导与考核等诸多措施,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质量有显著提高,后期还需对相应制度加以细化并逐步完善,促使传染病网络直报中报告质量稳固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素音.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对报告质量的影响探析[J].健康大视野,2013,21(1):690-691.

[2] 张晓丽.探讨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对报告质量的影响[J].疾病监测,2007,22(2):140-141.

[3] 徐斌,黄夏萍,覃曲波.南宁市2004——2006年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404-4405.

篇9:传染病种类与报告时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73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患者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8.6±5.2)岁;孕周20~38周,平均孕周(28.6±3.4)周;其中初产妇54例,经产妇19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2例,剖宫产51例。产前检查≥4次12例,1~3次38例,从未产前检查23例。临床表现:73例均急诊入院,52例患者入院时具有明显的腰背痛、腹痛症状,43例伴阴道出血,12例胎位不清、胎心消失,8例恶心、呕吐等休克症状,5例广泛渗血、血不凝,15例子宫张力大或呈板状。

1.2检查结果

1.2.1胎心监护以最后一次胎心监护结果作为参考指标,其中胎心异常52例,具体表现为反复多次的中重度变化减速、迟发减速,基线静止型、胎心消失,经吸氧、改变体位后仍无法缓解。

1.2.2超声诊断73例患者中接受B超检查67例,其中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液性暗区,边界不清楚者54例。前壁胎盘阳性28例,后壁胎盘阳性26例。

1.3方法对73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搜集整理不同临床处理时限对胎盘早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1.4观察指标观察记录患者分娩方式、围生结局、围生期并发症,回顾胎盘早剥早期首发临床征象、发病诱因以及临床处理时限,分析围生结局与临床处理时限的关系。

2结果

2.1妊娠结局及并发症73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27例,其中孕周≥37周17例,28≤孕周<37周8例,孕周<28周2例。死胎4例,其中孕周≥37周2例,28≤孕周<37周1例,孕周<28周1例。早期新生儿死亡5例,其中孕周≥37周2例,28≤孕周<37周2例,孕周<28周1例。新生儿窒息48例,其中孕周≥37周25例,28≤孕周<37周13例,孕周<28周10例。

2.2不良结局与处理时限产后出血产妇临床处理时限为(364.7±53.6)min、发生死胎者临床处理时限为(534.5±48.9)min,发生早期新生儿死亡者临床处理时限为(427.3±53.6)min、发生新生儿窒息者临床处理时限为(224.7±38.6)min。而未发生产后出血、死胎、早期新生儿死亡以及新生儿窒息者临床处理时限分别为(126.8±33.4)、(104.5±23.6)、(95.8±25.4)、(144.8±42.4)min;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临床处理时限均显著短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胎盘早剥是危及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妊娠期急危重症,其发病因素较多,目前认为主要致病因素有:1机械性因素:在摔倒时腹部直接触地、腹部直接受撞击等外伤、分娩过程中胎先露部下降、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胎位异常行外倒转术矫正胎位等外界机械性因素均可能促使胎盘早剥[4]。2吸烟:吸烟使胎盘早剥发生危险增加90%,近10年的研究证实了吸烟与胎盘早剥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尼古丁对血管收缩的影响可引起血管痉挛缺血,且吸烟使血管发生退行性变而增加了毛细血管的脆性,胎盘早剥发生的危险性随着每天吸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5]。3孕妇年龄及产次:随着产次的增加,子宫内膜出现多次损伤,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增加。4胎膜早破:相对于无胎膜早破者,胎膜早破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较高。目前对于胎膜早破与胎盘早剥发生的机制不明确,可能与伴发绒毛膜羊膜炎有关[6]。5子宫静脉压升高:孕产妇长时间仰卧位时,可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7]。由于下腔静脉受压可导致静脉压升高,造成部分或全部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胎盘早剥可危及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合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B型超声检查可确定有无胎盘早剥,如出现胎盘与子宫壁之间液性暗区,提示胎盘后血肿,暗区内有时出现光点反射,此时应积极考虑胎盘早剥[8]。轻型胎盘早剥,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痛不明显,由于胎盘剥离面积较轻,阴道出血量一般不大,患者平贫血体征不明显。而对于重型胎盘早剥,其病情严重程度因胎盘后积血多少以及剥离面大小而不同,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实验室检查可了解患者凝血功能及贫血程度,早期发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在本研究中,73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27例,死胎4例,早期新生儿死亡5例,新生儿窒息48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27例,其中孕周≥37周17例,28≤孕周<37周8例,孕周<28周2例。死胎4例,其中孕周≥37周2例,28≤孕周<37周1例,孕周<28周1例。早期新生儿死亡5例,其中孕周≥37周2例,28≤孕周<37周2例,孕周<28周1例。新生儿窒息48例,其中孕周≥37周25例,28≤孕周<37周13例,孕周<28周10例。不良结局及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孕周≥37周产妇,对于不同孕周胎盘早剥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对临床处理时限进行分析显示,产后出血产妇临床处理时限为(364.7±53.6)min、发生死胎者临床处理时限(534.5±48.9)min、发生早期新生儿死亡者临床处理时限(427.3±53.6)min、发生新生儿窒息者临床处理时限为(224.7±38.6)min;而未发生产后出血、死胎、早期新生儿死亡以及新生儿窒息者临床处理时限分别为(126.8±33.4)、(104.5±23.6)、(95.8±25.4)、(144.8±42.4)min;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临床处理时限均显著短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P<0.05)。结果提示在发现早期症状后,积极给予处理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围生期并发症。

综上所述,胎盘早剥是产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临床处理时限可对胎盘早剥或者妊娠结局造成较大影响,缩短临床处理时限有助于改善或者妊娠结局,保障产妇及新生儿安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处理胎盘早剥时限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73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临床处理时限对胎盘早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73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27例,死胎4例,早期新生儿死亡5例,新生儿窒息48例。其中产后出血产妇临床处理时限为(364.7±53.6)min、发生死胎者临床处理时限为(534.5±48.9)min、发生早期新生儿死亡者临床处理时限为(427.3±53.6)min、发生新生儿窒息者临床处理时限为(224.7±38.6)min。而未发生产后出血、死胎、早期新生儿死亡以及新生儿窒息者临床处理时限分别为(126.8±33.4)、(104.5±23.6)、(95.8±25.4)、(144.8±42.4)min;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临床处理时限均显著短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处理时限可对胎盘早剥或者妊娠结局造成较大影响,缩短临床处理时限有助于改善或者妊娠结局。

关键词:胎盘早剥,妊娠结局,处理时限,围生结局

参考文献

[1]王丹霞.孕妇胎盘早剥症状的护理干预措施.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2):233-234.

[2]应群芳,陆建平,茅晶晶.发生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2):235-236.

[3]杨子秀,宋风丽,马丽丽,等.胎盘早剥40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刊,2013,48(7):73-75.

[4]晋阳秋,魏鑫.胎盘早剥的临床高危因素分析及并发症的预防.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2):1700-1702.

[5]李银河.胎盘早剥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0):2420-2421.

[6]周玉珍.影响胎盘早剥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及防范策略.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66-67.

[7]冯万兰.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6):687-688.

篇10:延边州天牛种类调查报告

关键词:昆虫分类;天牛;延边州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61-2

延边州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昆虫繁衍生息地。其中,在延边州内,孕育着众多的天牛种类和巨大的种群数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过去对延边州天牛的种类调查,却一直没有系统地进行。为了掌握全州天牛资源,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笔者对全州内的天牛种类开展了调查。

1 调查方法

调查于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进行。地点包括全州境内的林间、农田、草地和道路旁。每周捕捉1~3 次。采集时间为6∶30~15∶00 时。标本采集以扫网捕捉为主,少数在储木场捕捉。每日采集结束后,对标本和采集记录进行鉴定和整理。最后,将全州已鉴定的天牛种类进行汇总。

2 调查结果

延边州天牛种类调查结果见表1 。

作者简介:孙伯涛,本科学历,延边州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保护管理。

摘要:为了解延边州天牛种类与分布特点,对延边州天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州已知的天牛种类有33种,主要寄主为针阔叶林木。

关键词:昆虫分类;天牛;延边州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61-2

延边州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昆虫繁衍生息地。其中,在延边州内,孕育着众多的天牛种类和巨大的种群数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过去对延边州天牛的种类调查,却一直没有系统地进行。为了掌握全州天牛资源,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笔者对全州内的天牛种类开展了调查。

1 调查方法

调查于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进行。地点包括全州境内的林间、农田、草地和道路旁。每周捕捉1~3 次。采集时间为6∶30~15∶00 时。标本采集以扫网捕捉为主,少数在储木场捕捉。每日采集结束后,对标本和采集记录进行鉴定和整理。最后,将全州已鉴定的天牛种类进行汇总。

2 调查结果

延边州天牛种类调查结果见表1 。

作者简介:孙伯涛,本科学历,延边州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保护管理。

摘要:为了解延边州天牛种类与分布特点,对延边州天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州已知的天牛种类有33种,主要寄主为针阔叶林木。

关键词:昆虫分类;天牛;延边州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61-2

延边州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昆虫繁衍生息地。其中,在延边州内,孕育着众多的天牛种类和巨大的种群数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过去对延边州天牛的种类调查,却一直没有系统地进行。为了掌握全州天牛资源,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笔者对全州内的天牛种类开展了调查。

1 调查方法

调查于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进行。地点包括全州境内的林间、农田、草地和道路旁。每周捕捉1~3 次。采集时间为6∶30~15∶00 时。标本采集以扫网捕捉为主,少数在储木场捕捉。每日采集结束后,对标本和采集记录进行鉴定和整理。最后,将全州已鉴定的天牛种类进行汇总。

2 调查结果

延边州天牛种类调查结果见表1 。

篇11:传染病种类与报告时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10月在我院产科阴道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儿200例。并符合以下标准: (1) 头先露经阴道分娩; (2) 孕周37~42周; (3) 羊水清亮; (4) 体重在2 500~4 000g; (5) 出生时1min Apgar评分8~10分; (6) 外观无畸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两组新生儿性别间有均衡性。

1.2 方法

1.2.1观察组:当胎头仰伸、外旋转时遇外界空气刺激, 即开始自主呼吸。助产者立即用适度的力量从胎儿的鼻根向鼻翼方向挤压促进呼吸道内羊水及黏液从口鼻流出, 重复2~3次, 此操作技术在30s内完成, 最大时限不超过60s。待胎肩及胎体娩出, 指导产妇停止用力, 张口哈气, 助产者清理呼吸道黏液及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后刺激使其啼哭。

1.2.2对照组:胎头娩出后不急于清理口鼻黏液及羊水, 而是急于先将胎儿娩出后, 即用挤压法挤压口鼻黏液及羊水, 再使胎儿处于左侧卧位, 一手托起新生儿颈部使其适度伸展, 另一手快速用大小适度的洗耳球吸净口腔及咽部的羊水及黏液后, 刺激新生儿使其啼哭。

观察两组间有无新生儿窒息, 转入母婴同室实施母乳喂养, 继续观察两组新生儿吸吮能力、呕吐情况、24h内发生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 对照组中, 新生儿24h内发生呕吐24例, 窒息3例,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5例;观察组中, 新生儿24h内发生呕吐8例, 窒息1例,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2例。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相关观察指标的发生率较低, 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足月阴道分娩新生儿应适时延迟胎肩娩出

新生儿必须在第一口呼吸前清除口、咽、喉部等处羊水、血液, 以防吸入肺组织引起吸入性肺炎。应确保新生儿第一口呼吸前对呼吸道内羊水、血液的有效排除[1]。在产程进展中宫腔的压力逐渐增加, 当进入第二产程宫内压力达到100~150 mmHg (1mmHg=0.133kPa) , 胎儿的口鼻相继自阴道娩出后, 口鼻承受的压力减小, 胎儿的腹部和胸廓继续承受着较强的母体腹压、宫腔内压和来自阴道的压力, 当胎头口鼻至阴道娩出后, 口鼻和胸廓、腹部之间存在压力差, 迫使羊水和黏液自胎儿口鼻涌出, 所以在胎肩娩出之前30~60s内助产者手法挤压胎儿口鼻黏液、羊水, 胎儿娩出后当其第一次啼哭时呼吸系统大部分的羊水和黏液已被清理, 可防止新生儿黏液及羊水吸入肺内引起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因此, 适时延迟胎肩娩出是有效清理呼吸道的关键一步。

3.2 从胎儿到新生儿, 呼吸的改变是最重要的环节

胎儿在宫内只有很微弱的呼吸, 无自主呼吸, 在胎儿娩出后10s内, 胎儿可建立规则的呼吸, 胎儿娩出后, 暂时阻止呼吸是预防窒息的关键, 如果清理呼吸道这一环节处理不好, 就可能发生相应的呼吸系统疾病。因此, 产科医生很重视新生儿呼吸道的清理。常规的呼吸道清理是在胎头娩出后胎肩娩出前, 或是在胎儿全身娩出后进行。常用的方法有用手挤压、负压球吸引及负压吸引器吸引, 对于重度窒息或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则需要气管插管, 行气管内吸引。

3.3 安全有效地清理新生儿呼吸道黏液对新生儿成长发育非常重要

胎头娩出后清理呼吸道有利于减少和预防新生儿窒息。其机理是:新生儿出生后自主呼吸启动的一个重要刺激是因体内外温差的极大变化。全身娩出的新生儿瞬间裸露在远比宫内温度低的周围环境, 刺激其全身皮肤神经末梢, 冲动传到延髓呼吸调节中枢而引起呼吸运动。临床上常可见到某些新生儿未见吸痰娩出就即将啼哭, 引起羊水及胎粪吸入情况。若仅胎头娩出, 则暴露于母体外的胎儿体表面积甚少, 且有头发掩盖, 对温差的刺激感受少, 故引起自主呼吸启动者较少, 难以将呼吸道内黏液吸入肺内。而呼吸道内的黏液常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原因, 因此还可减少由它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此方法简便, 易行。

3.4 该方法对母亲早泌乳影响

泌乳是依靠婴儿吸吮刺激, 使垂体生乳素抑制因子分泌减少, 导致催乳素的反应性增加而维持[2]。观察组新生儿能够在产后30min内及时吸吮母亲乳头, 形成神经反射促进了乳汁的及早和不断分泌。此外, 影响产后泌乳的因素除了与产后吸吮时间早晚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外, 还与产妇的健康、营养、内分泌、环境、社会因素、精神心理、产科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 为保证足够的乳汁量还必须注意产妇休息、睡眠、饮食等, 并且避免精神刺激。

3.5 新生儿呕吐与是否吸净胃内容物关系不确定

新生儿出生3d内, 由于在分娩过程及娩出后清理呼吸道不妥而咽入一些黏液和羊水, 易出现呕吐、拒奶等现象, 甚至可能因黏液、羊水吸入气道并发吸入性肺炎。用吸痰管吸净胃中黏液并不能减少呕吐。新生儿呕吐可能与新生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完善, 胃的位置比较水平, 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有关, 与是否吸净胃内容物关系不确定。新生儿在哺乳后轻拍背部, 右侧卧位, 减少翻动的情况下能很好地减少其呕吐的次数。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新生儿自主呼吸建立在胎分娩出之前。胎头娩出后使胎头偏向一侧, 分娩过程中及时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实践和观察中发现, 大部分胎儿在娩出过程即开始深呼吸和吞咽动作。如何预防窒息, 必须在胎肩娩出之前清除口鼻腔大部分分泌物是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李秋敏.自然分娩新生儿是否行呼吸道清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3, 5 (6) :15.

上一篇:构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方法和策略下一篇:电视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