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2024-04-07

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精选14篇)

篇1: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一、本年度门诊就诊病人15029人次门诊登记腹泻病人34人,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新发病病例39例。

二、疫情报告工作情况

3月15日单位组织了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自查,未发现传染病漏报,相关科室疫情报告及时,报告完整率100%,卡片内容与病案一致,报告一致率100%,纸质卡片与网络卡片一致率100%。

三、情况分析

本年度传染病共39例,分别为肺结核1例,腮腺炎21例,菌痢9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例,感染性腹泻3例,水痘1例。门诊日志有缺项,个别登记不全。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和计划

1.是要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让所有法定传染病报告人及时了解本地传染病发病情况,了解我单位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和疫情报告情况,不断提高相关工作质量。

2.要加强霍乱防治,严格腹泻病人的诊治。门诊要认真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认真登记。

3.加强门诊日志的登记及完善,列入工资考核。

2012年12月

篇2: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一、数据来源 我院各科室及辖区村卫生室上报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

二、正文

(一)院内疫情概况

1、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全院各科室及辖区村卫生室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病种共 种,共报告 例,与上半年比减少或增加 例,下降 %,有无死亡病例报告。

甲类传染病 本院某年有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乙类传染病 本院某年报告乙类传染病 种共 例;全年(或半年)报告 种 例,与比减少 例,与去年(前半年)比下降 %,本期报告乙类传染病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 %,各单病种占乙类病种的 %(如肺结核报告 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 %)。

报告丙类传染病 本院某年(半年)报告丙类传染病 种共 例,前一年(半年)报告 例,与前一年(半年)比增加 例,比前一年(前半年)上升(或下降)%,本期报告丙类传染病占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 %,各单病种占丙类传染病的 %。

其它类传染病 本院某年报告其它类传染病 种 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 %,前一年(前半年)报告 种 例,比前一年增加 例,与前一年同期比下降(或上升)%。

(二)疫情特点

1、科室分布

本院某年有 科室报告了传染病报告卡,主要科室为-,报告病例数-例,占全院报告病例数的%。

2、时间分布

全院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中,以月份和月份报告的传染病多,两个月共报告传染病例,占总发病数的%。

3、人群分布

某年本院报告传染病例 例,其中男性 例,女性 例,男女性别比为,按年龄分析以 岁-年龄段的人群发病数相对较多为 例,占总发病数的 ;从职业分布看以农民发病数多为 例,占总发病数的 %。

本院某年有无少发病例报告。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某年本院院内有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三、院内传染病自查质量

某年下半年本院在分管院长的带领下,开展传染病院内自查共-次,查出漏报病例-例,漏报科室为---,查出不及时报告卡-张,不及时报告科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希望各科室首诊医生在接诊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以确保我院接诊的传染病能及时进行网络报告。

篇3: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4个市级CDC和随机抽取26个县级CDC

1.2 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制订调查评估方案和表格,培训调查员。对40个单位在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疫情信息报告工作、传染病漏报调查开展情况、疫情资料的分析利用与管理等工作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广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报告质量调查工作方案》对被调查单位进行了评分,按照权重系数进行计分,总分为100分。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评分

市级最高93分,最低68分,平均84.9分;县级最高93.8分,最低54.7分,平均为79.6分。市级单位总体比县级单位要好,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各市、县的最终得分基本反映了其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质量。(表l)

2.2 疫情信息管理工作

本项主要是对组织领导、经费、设备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评估。(表2)

2.3 信息疫情报告工作

本项主要对疫情信息报告的全过程进行评估,60%的单位有疫情电话记录簿;62.50%的市县专病管理科室(结核病防治科、艾滋病和计划免疫科)能正常登录传染病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并进行了专病的报告、核实、查重、订正等工作;26.92%的县级机构设立了专病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查重、订正、删除、补报记录簿。69.23%的县级机构对调查或审核中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上信息有误的能及时订正,经调查排除的病例及时删除;57.69%的县级机构对在传染病漏报检查和爆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及时补充录入。(表3)

2.4 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能按有关文件要求开展辖区内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的市级为85.71%(12/14),县级为57.69%(15/26),总的符合率为67.50%。有85.71%的市级机构组织开展了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上报上级业务单位和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反馈给被调查单位;21.43%的市级机构每3年组织开展一次居民漏报调查;84.32%的县级机构对疫情报告制度及管理工作考核。

2.5 疫情资料的分析、利用与管理

在资料的分析利用方面,市县两级疫情分析人员只能应用Excel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作图,完成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统计月、年报分析及常规报表,主要的分析指标是对监测资料进行简单的率和构成比等分析,描述三间分布,基本上没有对疾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35.71%的市级单位能利用疫情资料进行疾病趋势预测和分析。(表4)

3 分析

3.1 广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报告质量总的来说是好的基本符合国家要求

65%的市、县(市级85.71%,县级53.85%)总评分超过了80分,且市级好于县级。各级CDC对疫情管理工作都比较重视,基本上能按照工作规范要求,成立领导小组,配备人员设备,落实经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定期对辖区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检查和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促进了辖区疫情报告工作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不断规范,网络报告的及时性、完整率不断提高。

3.2 疫情信息的利用率低,反馈少

疾病监测和信息收集只是手段,其目的是将信息及时分析、上报和反馈,以便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目前在疾病监测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方面:一是缺乏有效考核与评价机制,地方缺乏对收集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只是机械地上报,数据在当地第一时间的分析和解释是地方卫生人员迅速采取公共卫生行动的前提,否则收集到的资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二是缺少信息的反馈机制,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目的是在信息应用中发挥效益;数据质量差、分析能力不足也制约了信息的共享与公开的进展;三是缺乏资源共享机制,监测系统收集的数据归部门所有,信息得不到共享,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3.3 市、县两级CDC分析应用监测数据的能力较低

对疾病发展趋势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有效预测预警,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是做疫情资料分析、应用和管理的保证。根据培训的对象不同,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时间应有所侧重;对县级疫情管理人员起点较低,采用理论知识的更新与提高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如流行病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常用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调查报告的撰写;对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应突出实际应用,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对疾病发展趋势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 建议

强化对疫情信息管理工作、数据质量、资料分析能力、信息反馈与共享水平的考核与评价,提升系统的运行质量[3]。目前,大多单位对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做的较多,考核评价做的较少,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机制。建议建立健全疫情信息的评估和考核体系,定期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人员设备配备、直报网络运行管理质量、疫情信息报告质量和疫情信息资料的分析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考核,以促进疾病监测工作的开展,提高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进.卫生管理信息[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33

[2]魏晨,廖巧红,聂绍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3]:347-348.

篇4:浅谈如何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2004年1月1日以来,我国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已长达7年多,国家针对传染病防治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疫情网报体系保证了各医疗机构在发现传染病时通过大疫情网报系统第一时间上报,极大地提高了疾控部门对疫情的发现率和疫情处置的及时率。但是,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仍存在及时性和准确性等众多问题,这值得我们疾控专业人员思考,如何提高和规范传染病疫情网报工作,下面浅谈一下,仅供同行参考。

1建立健全疫情网报组织机构,细化分工与明确责任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任何事情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疫情网报同样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责任分工,明确到人。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需明确管理人和责任人,国家规定此项工作疾控部门需要有专人且不少于两人负责医疗机构的网报审核与订正,每天不少于4次进行大疫情网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向网报单位反馈,督促其订正或删除,第一时间减少网报卡片的逻辑错误,保证卡片的完整率和准确率。

2培训考核制度化,普及网报知识知晓率

培训作为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疫情网报工作也同样适用,每一年所有医疗机构均需由疾控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举办一期疫情网报专业知识培训,且进行培训后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直到合格为止,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后须对本单位新进人员和其他人员举办疫情网报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网报知识的知晓率。

3疫情网报制度张贴化,强化报告意识

疫情网报制度作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一种规范,疾控部门须按照网报要求制定出统一的疫情报告制度,下发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求其统一张贴至接诊或检验传染病的相关科室,供其提示与警示作用,同时要求各医疗机构与传染病疫情相关的科室必须配备传染病登记本、疫情卡片与门诊日志,以便登记核查。

4完善奖惩制度,保障网报开展

各级医疗机构临床首诊医生和网报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后,应该严格按照制度报告疫情,医疗机构应该对积极准确报告的医生给予奖励,惩罚漏报错报或不及时报告的医生或网报人员。网报工作不同其他的业务部门工作,每年中的节假日、周末、月末都需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报卡和审卡,尤其是月末、年末的最后一天审卡人员须守大疫情网到24点后,这就需要单位对网报工作做得较好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同时,对网报工作不力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通过奖励、补助和惩罚工作,保证网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5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加大通报力度,督促整改

疾控部门作为网报单位的业务指导部门,须对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网报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采取日常检查和年终漏报调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各医疗机构在网报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检查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至各单位和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辖区卫生监督所,从而要求其在第一时间进行改正,并要求实行院内通报制。

6各级疾控加强审核,及时了解辖区网报动态

大疫情网作为疫情网络报告的唯一途径,其传染病报告卡所规定的内容均能够反应网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重卡率,这一指标也是各级网报单位考核的质量指标,负责网报管理的疾控专业人员须不定期和定期对网报的卡片导出进行分析整理,且每天进行查重,发现重卡经判定及时删除,对导出的卡片存在逻辑错误的、不准确的、不完整的,审卡人员在第一时间对网报单位进行核实,要求其进行订正,对辖区网报的质量及时进行分析并反馈给辖区医疗机构。

7开展漏报调查、全面了解网报质量

疫情漏报作为全面反映医疗机构的网报质量,其调查内容之多、覆盖范围之广为网报质量的重要途径,疾控部门须严格按照《疫情网报漏报调查方案》开展漏报调查工作,将漏报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为来年的网报工作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从而极大地提高网报质量。

篇5: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一、总体情况:

****年**月**日至

****年**月**日,卫生院门诊及各村门诊就诊病人约

人次左右,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

例;其中

例。

二、疫情报告工作情况

医院强抓疫情报告工作,每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自查,未发现传染病漏报,相关科室疫情报告及时,报告完整率

%,卡片内容与病案一致,报告一致率

%,纸质卡片与网络卡片一致率

%。

三、情况分析:截止目前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新发病病例例,其中

月报告

例,月报告

例,月报告

例,月份报告

例,月报告

例, 月报告

例, 1—

月份报告未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

例,丙类和其它传染病

例,主要是

。在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自查工作中,发现有个别医生门诊日志有缺项或登记不全。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和计划:

1.是要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及时了解本地传染病发病情况,使我院传染病防治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2.加强肠道门诊的管理,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采样送检

加强门诊日志的登记及完善,列入年终考核。

篇6: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一、儿科疫情概况

根据各科室上报到防保站的数据统计,2012年1月共上报传染病卡张,其中网、猩红热1例。有效报告卡1张。

二、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

数据来源:报告数以感染性疾病科收报告卡为准。

三、传染病管理检查情况通报

医师加强对传染病的培训以防止漏报的发生,对传染病报告工作加强重视。

主任要切实加强对传染病诊疗、登记、报告工作的管理,督促临床医生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及时、准确的上报传染病信息,对漏报严重而屡不改正者按医院规定进行处理。

大东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疫病科

篇7: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第一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记录及自查报告

一、疫情概况

根据各科室上报到防保站的数据统计,2011年第一季度全院共上报传染病卡16张,其中HBsAg(+)网络直报的14人,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报告6人次,腮腺炎报告2例。有效报告卡16张。

甲类传染病无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3种14例,占发病总数的76.5%,无死亡病例。发病病种具体是:肝炎8例,肺结核6例。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种2例,占发病总数的17.6%,无死亡病例。具体病种发病数是:腮腺炎2例。

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情况

1、肠道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6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7.8%,病种为肺结核6例。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14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87.5%,病种为:乙肝14例。

5、新生儿破伤风、AFP、霍乱、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无病例报告。

三、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流感、分疹再未报告,也无新发传染病的报告,但肺结核、乙肝肝的发病率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高,各临床医生要提高警惕,注意散发病例的发现和报告。二是手足口病、菌痢再未报告,与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特征吻合。其他传染病的散发水平和上年第四季度、去年同期相比均保持在相似的发病水平,无需要特殊注意。

四、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

数据来源:报告数以防保站所收报告卡为准,不包括门诊HBsAg(+)。

和上一季度相比,本季度传染病的报告数持续减少,因为新的个案报告卡部分填写要求发生变更,整体报告卡质量较前有所提升。

五、第一季度传染病管理检查情况通报

1.部分医师对传染病病种概念不清,导致部分传染病漏报严重,如内科护理部的出入院登记本上将“腮腺炎”未具体区分为“化脓性”、“流行性”而被认为漏报的3例;儿科医师未将“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和非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进行区分所造成的漏报。

2.个别医师责任心不强,对传染病报告工作不重视导致漏报,如内科对“结核性胸膜炎”病例的漏报和门诊医生对流行性感冒的漏报。

3.个别科室对传染病的管理不重视,尤其是对门诊传染病病人的报告不重视,导致漏报。

4.检验科、放射科对阳性检测结果的反馈机制落实不力。

5.除儿科外,其他科室都未按规定将死亡病例信息上报防保站。

六、整改措施

1、防保站将新的“传染病报告规范”印发各科室,并要求科室利用晨间交班或科室业务学习的机会,组织科室人员熟悉并掌握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相关知识。

2、各科室主任要切实加强对传染病诊疗、登记、报告工作的管理,督促临床医生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及时、准确的上报传染病信息。同时公卫科要加强督导和日常管理,对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及时、灵活的予以纠正,对漏报严重而屡不改正者按医院规定进行处理。

3、对于在市、县CDC第一季度传染病管理督导中查出来的漏报病例的内三科、内二科、儿科予以全院通报批评。

篇8: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疫情分析

传染病疫情不同年份有不同的流行特征, 为了解鹤壁市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流行状态, 分析流行规律, 预测流行趋势, 以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笔者现对鹤壁市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综合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传染病疫情数据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来源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人口资料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1.2方法

对传染病疫情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 再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结果

2.1传染病疫情概况

2.1.1发病情况

2009年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9 267例, 报告发病率为637.99/10万, 比2008年上升了45.87%。见表1。

2.1.2死亡情况

2009年全年报告死亡病例6例 (分别为肺结核2例, 艾滋病、狂犬病、手足口病与甲型流行性感冒各1例) , 死亡率0.41/10万, 病死率0.14%, 与2008年死亡10例 (分别为狂犬病、肺结核各3例, 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各2例) 相比, 死亡率下降了40.38%, 病死率下降了59.15%。病种也有所不同。

2.1.3传染病发病顺位及构成

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及流行性腮腺炎, 占总发病数的89.07%。发病居前10位的传染病发病数及构成情况见表2。

2.2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情况

肠道传染病发病3 658例, 占39.47%;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次之, 发病3 166例, 占总发病数的34.16%;呼吸道传染病发病1 099例, 占发病总数的11.86%;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生24例, 占0.26%。肠道传染病报告有手足口病、痢疾、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 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数的86.74%;其次是痢疾与甲型肝炎;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中报告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与HIV感染、淋病, 以乙型肝炎发病最多, 占报告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83.54%;呼吸道传染病报告有肺结核、甲型H 1N 1流感、麻疹、猩红热, 以肺结核发病最多, 占报告呼吸道传染病的89.5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病种有布鲁菌病、狂犬病与流行性乙型脑炎.

2.3流行特征

2.3.1地区分布

5个县区年发病率在397.22/10万~1 761.28/10万之间, 各县区之间发病率差别较大, 发病率较高的是淇滨区1 761.28/10万, 较低的是浚县397.22/10万, 其他3县区发病率相近 (淇县794.86/10万、鹤山区612.04/10万、山城区609.14/10万) , 鹤壁市的平均发病率为637.99/10万。见图1。

2.3.2季节分布

全年均有病例发生, 发病高峰出现在4月, 其他月份发病数差别不大。见图2

2.3.3人群分布

2.3.3.1职业分布

发病居前5位的职业是散居儿童、农民学生、托幼儿童和工人,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4.18%、30.69%、11.44%、8.0%、5.02%;散居儿童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水痘、流行性腮腺炎, 发病3 214例, 占发病总数的34.68%;农民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是: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乙肝与丙肝) 、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梅毒, 发病2 770例, 占发病总数的29.9%;学生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乙肝) 、水痘、手足口病, 发病1 039例, 占发病总数的11.21%;幼托儿童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是: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 发病1 000例, 占发病总数的10.79%;工人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是: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乙肝) 、肺结核、细菌性痢疾、流行性感冒、梅毒, 发病448例, 占发病总数的4.8%。

2.3.3.2年龄分布

各年龄段均有发病, 但有2个发病高峰年龄段, 一个高发年龄段是5岁以下, 发病病种以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为主;另一个高发年龄段是10~60岁, 发病病种以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乙肝与丙肝) 、肺结核为主。2.3.3.3性别分布9 267例中男性发病5 862例, 女性发病3 405例, 男女性别比为1.72∶1。男性发病与女性发病差别较大的病种有病毒性肝炎 (尤其是乙肝) 、细菌性痢疾、肺结核、布鲁菌病、淋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胆炎、手足口病, 其他感染性腹泻等法定报告传染病都是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

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

2009年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讨论

2009年鹤壁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比2008年上升45.87%, 但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是下降的, 下降9.08%, 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上升较多, 上升323.46%, 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及流行性腮腺炎, 占总发病数的89.07%, 说明这5种传染病仍然是严重威胁鹤壁市群众健康的主要病种, 其中以病毒性肝炎与手足口病最为严重, 提示应加强病毒性肝炎与手足口病的防控与管理力度。

发病种类以肠道传染病 (发病3 658例, 占39.47%) 与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 (发病3 166例, 占总发病数的34.16%) 为主, 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 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数的86.74%,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中乙型肝炎发病最多, 占报告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82.54%, 再次说明要降低鹤壁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率必须降低手足口病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病高发人群, 应加强重点人群的防病知识宣传和教育, 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表明法定传染病对男性的危害明显大于女性[1], 考虑与男女在生理、生化、遗传不同以及男性吸烟、喝酒、社交广泛等生活习惯有关, 建议要加强健康教育和防病知识宣传,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而且不同的年龄段高发病种有别, 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要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病知识宣传和教育, 以控制重点人群传染病的发生, 从而降低发病率。

2009年鹤壁市传染病在3—5月份高发, 尤其是4月份, 主要由手足口病引起, 提示手足口病发病季节明显, 与有关资料报道的相一致[2]。

淇滨区发病率较高, 分析原因与淇滨区是鹤壁市政治、经济、文化与医疗救治的中心, 务工、经商等流动人口多, 周围县区来此就医的患者也多, 传染病报告意识强也较规范等因素有关。但是还要加强这个地区的传染病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申振元, 陈正利, 陈益洲, 等.2005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8, 19 (2) :129-132.

篇9: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关键词】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45-01

近年来,新的传染病不断暴发,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并且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通过实践证明,高质量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在疫情传播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性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

1 传染病疫情报告现存的问题

1.1临床医生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和态度消极

由于患者就诊人数比较多,看诊时间非常紧迫,而且传染病的诊断资料和信息填写比较繁杂,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加上患者出现不配合提供个人信息等等各种情况,导致临床医生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传染病资料的填写工作,甚至有的医生为了避免麻烦更改为其它的疾病类型。同时,临床医生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传染病资料的法律作用,缺乏正确的法律认识和足够的法律意识,没有认真地对待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填写工作。

1.2临床医生偏重于科研和临床,忽视传染病报卡

临床医生在带教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关于传染病上报知识要点,许多院内实习生和进修的医生没有正确认识到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重要意义。此外,在传染病继续教育的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机制对参与的临床医生进行约束,更多偏重于形式,同时由于宣传力度严重缺乏,深度和广度存在严重的不足,许多临床医生没有正确了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法律功能,导致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中出现漏报错报的情况。

1.3传染病疫情缺乏完善的管理方式

疾控机构主要通过行政管理方式来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其根据疫情的实际情况,制定行政处理方案,对被管理者进行单方面的要求,要求被管理者执行所规定的行政措施,没有充分考虑到被管理者的执行困难和行政处理方案缺乏实际可行性。如艾滋病患者实验室检验结果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才可以得到检测结果,但是在外地的患者难以亲自到医院获取检验结果,而患者由于考虑到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愿意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导致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上报工作的困难。

1.4报告方法缺乏效率

有的医院使用传统的方式逐级上报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患者的信息从最初的阶段一直传到最高级的阶段,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过程和手续,工作量很大,时间耗费多,效率却很低,甚至导致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部分丢失的情况。

2 如何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

2.1重视卫生监督执法体制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在我国,卫生执法是国家权力行使的象征,通过卫生执法机构的建立,并且严格遵守卫生执法机构的管理原则和执法制度,对卫生执法机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的改革,從而促使我国卫生执法机构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力度,并且严格对待传染疫情报告工作,对卫生监督人员进行更加强化的教育,促进卫生执法的综合素质提高,避免执法出现主观随意性,务必在整个国家形成具有统一性的卫生管理体系。

2.2加强传染病疫情宣传教育的力度

重视医护人员的关于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务必让医护人员都认识和掌握正确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方法,尤其是新进的医生、实习生、进修生等等,通过定期传染病疫情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认真对待的自觉主动型,必须避免法定传染病上报出现漏报的情况。此外,对全社会人群加强关于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全面观察落实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奖惩机制。

2.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必须对所有的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医护人员对法律的重视,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关于传染病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并且实行学分制度加以约束,提高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知识的关注度,倡导医护人员学习法律,依法办事,提高报告工作的主动性与准确性。

2.4重视特殊传染疾病的追踪工作和转诊工作的落实

首先,建立关于结核病患者的转诊和追踪机制。市卫生局通过相关的文件来对当地的特殊传染疾病病患者的转诊工作与追踪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要求各个单位必须重视关于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统一采用三联单来对转诊和追踪的病患者进行登记。在药物发放方面,实行严格的审批方法制度,规定只有经过疾控中心确诊的患者患有传染病,方可向患者发放药物。其次,建立组织网络实行转诊与追踪。关于特殊传染疾病病患者的转诊与追踪工作,应当由专门的人员负责,针对没有按时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应当通过电话或者随访的方式来督促患者按时就诊,以此方式展开追踪。医院特殊传染疾病患者由其就诊的医院负责转诊工作,卫生所和乡村医生负责其所属辖区的肺结核病患者的转诊与追踪工作。同时,采用激励措施,针对特殊传染疾病患者转诊工作到位的工作人员、现场追踪工作到位的工作人员。最后,强化培训,针对各地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关于特殊传染疾病患者转诊与追踪工作的培训活动,提高各地医疗机构的工作技能与工作素质,让医务人员熟练的掌握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工作的有效方法与程序。

综上,传染病疫情报告在传染病监督和防控工作中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每个医护人员必须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上报的准确度和及时性,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赵艳艳,王宏进,杨欣.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02)

[2]李超群,邹陪斧,魏巍.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2)

篇10:传染病疫情报告

一、本所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所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

人。

二、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

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三、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四、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五、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篇11: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为了加强法定传染病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疫情报告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院情况,制定本制度。

2、凡本院执行职务的人员,均为疫情报告责任人,均有依法报告疫情的职责和义务。

3、疫情报告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医务科院感办负责全院疫情报告的统一管理。各临床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科室疫情报告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凡发现填卡不规范或迟报、漏报疫情者,要通知责任人立即改正,并将有关情况报告科主任。

4、疫情报告的病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重点疫情为: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中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5、疫情报告责任人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填写疫情报告卡,同时在门诊志(或住院病历)和疫情登记薄上进行登记,并及时将报告卡递交到指定地点的“疫情卡投递箱”内。

6、如发现重点疫情,应立即直接报告医务科院感办,同时报科主任,以便及时做好隔离消毒等应急处置。

7、医务科院感办收到各科室疫情报告卡后,要立即审查、登记、核实,在规定时限内网络直报。其中,重点疫情要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及市卫生局。非重点疫情应按规定时限争取提前上报,以便留有余地。

8、临床科室上报疫情至医务科院感办的时限要求是:重点疫情应立即填卡上报并电话报告,时限不超过1小时,非重点疫情上报时限为24个小时内(一律从传染病诊断时间起算)。

9、疫情报告是医院工作重点之一,各有关科室和责任人务必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按程序、按规定做好疫情报告工作,严防迟报、漏报,严禁瞒报、谎报疫情。违者,予以处罚,必要时依法追究其责任。

篇12: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精神,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现将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时限及流程告知如下:

一、报告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2)乙类(25)和丙类(10):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

二、报告时限及方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指出,当同一班级的学生一天内有3个或连续3天内有5个以上学生有相似的发热等症状,学校需要在24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

《规范》强调,当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5例以上学生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需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报告顺序:学生→班主任→校卫生室→当地疾控中心、↓

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

凡患有传染病的师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职工亦同。

篇13: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南宁市各城区县医疗单位通过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传染病资料;人口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 以常住人口计算发病率。

1.2 方法

根据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 用Excel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2.1 传染病发病概况

2.1.1 流行情况

2008年南宁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26 309例, 死亡135例, 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01.84/10万、2.06/10万、0.51%, 与2007年比较分别上升5.14%、6.10%、0.90%。乙类传染病发病病种与2007年相比增加人禽流感、出血热、登革热、百日咳4个病种, 减少流脑、布病2个病种。

2.1.2 疾病位次

2008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在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 (132.47/10万) 、病毒性肝炎 (114.83/10万) 、梅毒 (77.77/10万) 、淋病 (35.85/10万) 、痢疾 (29.74/10万) , 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7.23%。

2.2 传染病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从发病时间看, 发病高峰在3—5月, 发病较少的月份为11—12月 (图1) 。

2.2.2 地区分布

2008年南宁市6城区及6县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192.14~683.89/10万之间。报告发病率在前3位的区县为兴宁区 (683.89/10万) 、青秀区 (613.53/10万) 、西乡塘区 (565.07/10万) ;宾阳县报告发病率最低, 为192.14/10万;其次为邕宁区, 报告发病率为232.35/10万 (图2) 。

2.2.3 人群分布

(1) 性别分布:男性发病16 945例, 发病率为491.46/10万;女性发病9364例, 发病率为302.14/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 (χ2=1461.75, P<0.01) 。 (2) 年龄分布: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以0~1岁发病率最高, 为1325.67/10万;其次为80~84岁, 发病率为939.50/10万;10~14岁和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 分别为42.23/10万和44.30/10万。故发病以幼儿和老年人为主。 (3) 职业分布:各种职业均有发病, 以农民发病最高, 为12 159例;其次为散居儿童 (1903, 例) 和家务待业 (1837例) ,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6.23%、7.23%、6.98%。死亡数以农民最高, 为83例, 占死亡总数的61.48%。

2.3 各类传染病分析

2.3.1 肠道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甲肝、戊肝、未分型) 、痢疾、伤寒+副伤寒3种, 发病2686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0.21%。无死亡,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下降10.50%。

2.3.2 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肺结核、百日咳、猩红热4种, 发病8969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4.09%。死亡41例,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上升5.61%。

2.3.3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禽流感、出血热、狂犬病、乙型脑炎、登革热、钩体病、疟疾7种, 发病73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28%。死亡35例,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下降3.61%。

2.3.4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乙肝、丙肝) 、淋病、梅毒4种, 发病14 565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5.36%。死亡59例,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上升8.48%。

2.3.5 新生儿破伤风

发病26例, 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06%。无死亡,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下降42.42%。

2.4 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2.4.1 艾滋病

发病283例, 死亡49例。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32/10万、0.75/10万、17.31%。与2007年相比分别上升42.26%、73.28%、21.82%。本病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 以3—4月报告发病较高。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宾阳县 (73例) 、横县 (50例) 、西乡塘区 (46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以农民 (131例, 占46.29%) 和家务及待业 (51例, 占18.02%) 为主。年龄分布主要在25~44岁 (191例, 占67.49%) , 其中男性225例, 女性58例, 男女之比为3.88∶1。

2.4.2 乙型肝炎

发病5935例, 死亡7例。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90.65/10万、0.1l/10万、0.12%, 与2007年相比分别上升17.55%和下降13.37%、26.31%, 发病数占病毒性肝炎的78.94%。该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横县 (1159例) 、上林县 (819例) 、西乡塘区 (729例) 、青秀区 (611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主要以农民 (3061例, 占51.58%) 为主, 其次为学生 (428例, 占7.21%) 和工人 (422例, 占7.11%) 。年龄分布以20~44岁 (3567, 占60.10%) 居多。其中男性4081例, 女性1854例, 男女之比为2.20∶1。

2.4.3 麻疹

发病272例, 无死亡。发病率为4.15/10万, 与2007年比上升263.98/10万, 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发病高峰在3—7月的春夏季。除邕宁区无病例报告外, 其余的5城区和6县均有病例报告, 以西乡塘区 (114例) 、江南区 (47例) 、兴宁区 (39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以散居儿童 (183例, 占67.28%) 为主, 年龄分布以0~3岁 (179例, 占65.81%) 居多, 其次为20~39岁 (50例, 占18.38%) 。其中男性173例, 女性99例, 男女之比为1.75∶1。

2.4.4 肺结核

发病8673例, 死亡41例, 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32.47/10万、0.63/10万、0.47%, 与2007年相比分别上升3.45%和下降17.15%、19.91%, 发病数居乙类传染病首位。该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横县 (1435) 、西乡塘区 (1381例) 、青秀区 (960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以农民 (5159例, 占59.48%) 为主, 其次为离退休人员 (685例, 占7.90%) 和家务及待业人员 (605例, 占6.98%)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以20~79岁 (7901例, 占91.10%) 居多。其中男性6201例, 女性2472例, 男女之比为2.51∶1。

2.4.5 梅毒

发病5092例, 无死亡。发病率为77.77/10万, 与2007年比上升10.87%, 发病数居乙类传染病第3位。该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西乡塘区 (1031例) 、青秀区 (665例) 、江南区 (538例) 、横县 (525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以农民 (1842例, 占36.17%) 为主, 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 (537例, 占10.55%) 。年龄分布以20~59岁 (3798例, 占74.59%) 居多。其中男性2308例, 女性2784例, 男女之比为0.83∶1。

3 讨论

从2008年疫情统计结果显示, 南宁市2008年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与2007年相比均呈上升的趋势, 表明目前南宁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形势相当严峻。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和痢疾, 说明这5种疾病是危害南宁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病种。要降低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 首先要降低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尤其是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提示除应继续抓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工作外, 还应重视和加强成年人的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1]。肺结核病近3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是主要的呼吸道传染病。因此, 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对结核病的认识, 加强医防合作, 规范结核病的治疗和管理, 提高病人的治愈率。麻疹的发病率较2007年高, 原因可能与免疫水平降低有关。今后仍需继续加强麻疹的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在做好小年龄组儿童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的基础上, 适时开展大年龄组儿童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 进一步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2]。艾滋病、梅毒、淋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仍在上升, 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南宁市哨点医院的性病监测、疫情管理工作, 继续开展特定人群 (吸毒、卖淫嫖娼、服务行业人员) 的艾滋病、性病监测工作;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宣传安全性行为, 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发病率。

从全年各月报告结果来看, 发病数以3—5月较多, 11—12月发病较少, 其余月份差别不大, 表明2008年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生以春季较多, 冬季较少, 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 但季节性高发特点不明显。

从南宁市6城区6县报告结果来看, 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地区, 居后3位的是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地区, 表明2008年南宁市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存在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 这与外地报道相一致[3]。

从人群分布结果看,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年龄组发病率以幼儿和老年人为主, 职业以农民和散居儿童居多, 提示目前南宁市乙类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应为男性的幼儿和老年人, 重点职业应为农民和散居儿童。

参考文献

[1]黄夏萍, 石健, 唐莉.南宁市2002—2006年乙型肝炎疫情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9) :1722-1723.

[2]吴美忠, 吴爱兰, 陈茂芳.2005—2007年浙江省东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策略探讨.疾病监测, 2008, 23 (8) :499-500.

篇14: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5-01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杜绝传染病疫情的迟报、瞒报、漏报发生是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虽不断有新发或社会关注度高的传染病出现,但总的来说,传染病防控在部分医疗机构重视程度逐年降低。现将诸城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状况报告如下:

1 现况

诸城市现辖19所镇(街)卫生院、8所市直医疗机构。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均设置了疫情报告员,负责本单位及辖区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及每月自查核对工作;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全覆盖;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的组织体系和疫情管理各项制度。近3年未发现传染病疫情漏报现象。

2 存在问题

①人员缺乏:各医疗单位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都为兼职,在从事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同时,还承担着本单位其他工作,如预防接种、卫生执法等。②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少数管理员为非专业人员:部分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绝大多数为中专和专科学历,在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疫情报告管理规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且少数人员为非医疗专业。③疫情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少数单位因工作调整等各种原因更换疫情管理人员,新任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不熟悉。④少数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管理要求不了解,报告意识不足,对法定传染病尤其是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诊断意识不高,埋下发生迟报漏报的隐患。⑤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在少数单位未得到落实。

3 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市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3.1 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各项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控属地管理原则,各单位成立了有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疫情管理员审核上报,确保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有序开展。

3.2 强化督导检查,纳入年度考核 各单位疫情管理员对本单位相关科室报告情况进行自查核对,市疾控中心对各医疗单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存在零缺报单位进行月督导;各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纳入对各单位年度考核,并加大所占比重。

3.3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报告意识 每年根据传染病发病流行特征,及时组织举办各类传染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技术培训班,对各级各类医疗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参训人员作为师资力量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并将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指标之一。

3.4 严格落实疫情管理各项制度 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严格按相关制度要求有序开展,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的要求,明確相关责任人职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

上一篇:将小组学习进行到底下一篇:方舟新版本设置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