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2024-06-25

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人(通用14篇)

篇1: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卫办疾控发[2006]65号《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精神,拟定我校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报告程序,建立疫情报告制度。疫情报告人在分管校长领导下,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学校坚持晨检制度,每天由班主任负责检查班内学生身体状况及教室环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卫生室负责全校的异常情况的排查。

1.班主任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人(5例以上)并有相似症状(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应当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

(2)如发生法定传染病病例,明确诊断的重点传染病(肝炎、菌痢、伤寒、流脑、手足口、甲型HINI流感等)以上的疫情应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由卫生室在24小时内向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教育局上报疫情信息。并做好病例专册登记。

(3)在同一班级,如发现流感、手足口病、红眼病、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

措施

1.班主任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让其与其他人接触。

2.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卫生室老师诊断为疑似病人后及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上报疫情信息。

3.班主任通知学生家长,让家长送疑似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时电话追踪医院诊断结果。

4.坚持开窗通风制度,各班每天派专人负责教室开窗。

5.配合卫生室做好班级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2.卫生室上报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原因不明的疾病聚集性发病,指较短时间内,同一班级中连续发生多例(10例以上含10例)原因不明的、同一症状的患者:包括体温≥38℃,伴有咳嗽、鼻塞、流涕、全身肌肉酸痛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痛服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学生。及时电话报告镇疾控中心和县教育局。

(2)同一个月内,如发现流感、手足口病、红眼病、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连续发生5例的。及时电话报告镇疾控中心和县教育局。同时协助卫生部门采取应急措施。劝阻发病学生立即离校。

(3)如发生法定传染病病例,明确诊断的重点传染病(肝炎、菌痢、伤寒、流脑、甲型HINI流感等),由卫生室在24小时内向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教育局上报疫情信息。

措施

1.加强巡检。

2.加强宣传教育,安定人心,稳定学校秩序。

3.如发生传染病除隔离病人外,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间,做好随时消毒工作。

4.加强并督促各班多开窗通风

5.做好上报疫情的同时,及时做好病例专册登记工作及消毒记录。

杨柳塘镇中心小学 2016年9月1日

篇2: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学生、职工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定如下制度,全校所有师生员工严格执行。

一、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传染病在我国少年中发病率很高,必须加强预防。

二、师生必须记住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大例共35种。甲例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例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伤寒、艾滋病、乙脑等;

丙例传染病:肺结核、麻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1、组织领导

2、工作任务

把住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做到五早:早期预防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严格疫情报告:

1、发现甲例传染病乙例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以及疑似病人、6小时内报上级防疫部门。

2、发现乙例传染病和疑似病人12小时内上报卫生防疫部门。

3、发现丙例传染病应及时上报卫生防疫部门,以上三条班内发现有传染病迹象、尽快报告卫生管理员并去医院诊断。

篇3: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1 影响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漏报情况严重

虽然近几年来加强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但疫情报告整体质量仍然不高, 漏报率偏高。全市17家医疗卫生机构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漏报率高达23.1%, 其中市级医院漏报率为11.2%, 乡镇卫生院漏报率为28.3%。在调查中发现导致漏报有以下原因。

1.1.1 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管理组织和制度不健全

全市17家医疗卫生机构有2家没有完善的疫情报告制度, 14个乡镇卫生院没有建立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6家医疗机构未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自查工作。

1.1.2 基础资料登记不全

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项目不全, 无法检查传染病漏报情况。检验科和放射科没有阳性结果登记, 即使有阳性结果登记的也没能及时反馈到临床科室。还有部分阳性病人直接取走检查结果, 临床科室也没有认真填写病人就诊基本信息, 导致传染病疫情漏报。

1.1.3 报告程序混乱, 填卡质量差

目前通用的是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填写纸质卡片, 由保健科或乡镇防保组网络直报。由于临床医生比较忙, 再加之缺乏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意识, 不能及时上报或填卡项目不全, 医院内部科室之间卡片收发登记制度不健全, 导致临床记录、纸质卡片与网络报告不一致, 部分单位还存在隐瞒不报、涂改或补录登记, 有意识地不提供有效资料的情况。

1.2 评价疫情报告质量指标欠科学

目前, 采用综合指数 (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零缺报告县市之和除以4) 评价疫情报告质量, 这个评价体系针对已网报的疫情系统确实有科学的一面, 但就整个疫情报告系统质量的评价来说显得不全面。尤其是现在疫情报告的关键是掌握真实的疫情信息资料, 如果大量的疫情资料没能上报, 单纯靠对已上报疫情的综合指数评价疫情报告质量有失偏颇, 更会造成疫情报告中的反比效应。

1.3 卫生监督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执法不严

《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多年, 每年的检查大多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实施, 缺乏监督部门的参与和法律监督, 起不到督促作用。疫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卫生部门在疫情报告中的违法行为得不到任何处罚, 也是导致疫情报告质量低的主要原因。

1.3 业务部门缺乏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随着疫情报告人员的新老交替, 一部分新上岗的疫情报告人员未进行系统的学习, 疾病预防控制知识跟不上步伐, 而疾控中心又缺乏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难免会出现报告程序混乱的局面。

2 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的对策

组织医疗卫生单位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 提高法制观念。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传染病防治法》执法力度, 对漏报和隐瞒不报的违法行为予以严厉处罚。加强各疫情报告单位组织和制度建设, 把疫情报告作为目标考核内容, 严格执行奖惩兑现。建立完善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制, 加强辅助检查科室和临床科室的沟通, 规范疫情报告程序。疾控机构加强对各疫情报告单位网报人员和临床科室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随时提供新的疾病诊断和疫情报告标准。制定科学完善的疫情报告质量评价体系。除综合指数评价外, 应该把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实验室放射科等辅助检查科室记录完整性和漏报情况、疫情资料分析质量、有效利用列入评价体系中。在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基础上, 还应加强重点疾病监测工作, 让疫情资料真正为制定和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服务。

摘要:影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医疗卫生单位疫情报告组织和制度不健全, 基础资料登记不全, 报告程序混乱, 法定报告人法律意识淡薄, 卫生监督部门对《传染病防治法》执法不严, 以及评价疫情报告质量指标欠科学等。因此, 必须提高法定报告人的法律意识, 完善各种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落实各项提高报告质量的措施, 经常开展疫情报告以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指导。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质量,对策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M].2001.

[2]马改梅, 张文平.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疾病监测, 2006, 11.

[3]丁国瑛, 唐永煌, 邝翠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漏报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 12 (12) :929.

篇4:浅谈如何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2004年1月1日以来,我国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已长达7年多,国家针对传染病防治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疫情网报体系保证了各医疗机构在发现传染病时通过大疫情网报系统第一时间上报,极大地提高了疾控部门对疫情的发现率和疫情处置的及时率。但是,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仍存在及时性和准确性等众多问题,这值得我们疾控专业人员思考,如何提高和规范传染病疫情网报工作,下面浅谈一下,仅供同行参考。

1建立健全疫情网报组织机构,细化分工与明确责任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任何事情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疫情网报同样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责任分工,明确到人。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需明确管理人和责任人,国家规定此项工作疾控部门需要有专人且不少于两人负责医疗机构的网报审核与订正,每天不少于4次进行大疫情网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向网报单位反馈,督促其订正或删除,第一时间减少网报卡片的逻辑错误,保证卡片的完整率和准确率。

2培训考核制度化,普及网报知识知晓率

培训作为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疫情网报工作也同样适用,每一年所有医疗机构均需由疾控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举办一期疫情网报专业知识培训,且进行培训后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直到合格为止,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后须对本单位新进人员和其他人员举办疫情网报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网报知识的知晓率。

3疫情网报制度张贴化,强化报告意识

疫情网报制度作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一种规范,疾控部门须按照网报要求制定出统一的疫情报告制度,下发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求其统一张贴至接诊或检验传染病的相关科室,供其提示与警示作用,同时要求各医疗机构与传染病疫情相关的科室必须配备传染病登记本、疫情卡片与门诊日志,以便登记核查。

4完善奖惩制度,保障网报开展

各级医疗机构临床首诊医生和网报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后,应该严格按照制度报告疫情,医疗机构应该对积极准确报告的医生给予奖励,惩罚漏报错报或不及时报告的医生或网报人员。网报工作不同其他的业务部门工作,每年中的节假日、周末、月末都需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报卡和审卡,尤其是月末、年末的最后一天审卡人员须守大疫情网到24点后,这就需要单位对网报工作做得较好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同时,对网报工作不力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通过奖励、补助和惩罚工作,保证网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5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加大通报力度,督促整改

疾控部门作为网报单位的业务指导部门,须对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网报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采取日常检查和年终漏报调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各医疗机构在网报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检查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至各单位和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辖区卫生监督所,从而要求其在第一时间进行改正,并要求实行院内通报制。

6各级疾控加强审核,及时了解辖区网报动态

大疫情网作为疫情网络报告的唯一途径,其传染病报告卡所规定的内容均能够反应网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重卡率,这一指标也是各级网报单位考核的质量指标,负责网报管理的疾控专业人员须不定期和定期对网报的卡片导出进行分析整理,且每天进行查重,发现重卡经判定及时删除,对导出的卡片存在逻辑错误的、不准确的、不完整的,审卡人员在第一时间对网报单位进行核实,要求其进行订正,对辖区网报的质量及时进行分析并反馈给辖区医疗机构。

7开展漏报调查、全面了解网报质量

疫情漏报作为全面反映医疗机构的网报质量,其调查内容之多、覆盖范围之广为网报质量的重要途径,疾控部门须严格按照《疫情网报漏报调查方案》开展漏报调查工作,将漏报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为来年的网报工作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从而极大地提高网报质量。

篇5: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程序

一、为加强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固定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消毒人员,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赵冰发现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于12小时内报告学校校长。

三、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校长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四、进一步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对请假、缺课的学生要询问原因,注意追踪,确保对传染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五、进一步加强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开设健康教育课、设立宣传栏、举办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卫生部门要经常深入学校进行防病知识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六、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教室、宿舍要经常通风,设置防蚊灭蝇设施。食堂要讲究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七、学校坚持晨检、午检制度,1、每天早自习时前20分钟、下午上课前20分钟由班主任负责检查班内学生身体状况及教室环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

2、班主任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让其与其他人接触。

3、及时向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汇报。立即送至应急隔离室。

4、通知学生家长,送疑似病人到指定医院就诊。同时电话追踪医院诊断结果。

5、超过3人要上报市卫生防疫中心、教育局。

6、对疑似症状者去过的地方进行消毒。

7、加强宣传教育,安定人心,稳定学校秩序。

8、如发生传染病除隔离病人外,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病人到过的地方进行消毒。

9、坚持开窗通风制度,每天派专人负责教室的开窗。

10、坚持定期消毒制度,由后勤负责对各教室、专用教室的消毒。

11、是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着或疑似病人在治愈或排除前一律停课,不得来校。学生因传染病休学者痊愈后要出示医院证明并经学校同意方可回校学习。

诸城市科信小学

二〇一二年九月

诸城市科信小学

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程序、制度

根据教育局下达要求和卫生部门相关文件规定,在遇突发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时,我校能做到报告工作统一、有序、规范,特制定此系列制度。

一、职责:

1、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制度。

2、指定卫生保健室负责我校内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我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职责负责人:

1、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2、卫生保健室工作人员是诸城市科信小学疫情报告人。

三、我校疫情指定报告人具备条件: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初步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

3、指定报告人属学校的在编人员。

四、我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发现问题后及时报告。

3、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午检工作。

五、学校传染病检测与报告制度:

建立由学生—→到班主任和当班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一系列程序。并告知全体师生一旦传染病疫情发生该如何报告处置。后勤人员应在某些传染病发生季节前,前瞻性对教师、学生卫生小干部甚至全体学生进行培训,使师生对一些传染病发病特点、症状有所了解。

(一)校内传染病疫情监测:

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1、晨午检制度——传染病发现的关键手段

(1)各班执行者——班级卫生委员 —→班主任教师(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

每天早晨对到校的每一个同学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麻疹、手足口、甲流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

(2)学校疫情报告人——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或进一步了解情况,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酌情上报。

发现传染病疫情具体报告程序:学生发现→班主任知晓→疫情报告人→学校领导→市教育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部门。

2、日常疫情动向观察制度:

(1)班主任老师:应密切关注本班学生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病因,如有怀疑,应及时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

(2)学校疫情报告人:在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疫情现场或进一步了解、核实疫情,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并酌情上报。

3、信息登记制度: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晨午检表上。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报告内容、时限;

(1)在同一班级,一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麻疹、手足口、甲流病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范围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学校领导和诸城市教育局报告,同时向相关卫生单位报告。

篇6: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为了及时有效遏制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的疫情管理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等为义务报告人,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责任疫情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时限内,向镇中心校报告。

本校疫情报告人为蔡春平老师。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镇中心校和巡检中心卫生院上报。

五、学校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学生建立学生晨午检、因病缺课直报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课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1、晨检由各班主任和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检结果记录在因病缺课记录本上,并及时上报学校疫情报告人,要求各班做到零上报。

2、班主任及任科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课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确保对传染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篇7: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切实落实校内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2、学校校医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学生、教职工为义务疫情报告人。

3、一旦发现疫情应及时报所在地乡镇卫生院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报县卫计局和教育局。

4、传染病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含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1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乙类传染病2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告;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在4小时内报告。同时报县卫计局和教育局。

5、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6、对报告的疑似病例被确诊或排除,要向上级机关发出更正报告。

7、校内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必须实行“日报告”制度。

篇8: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4个市级CDC和随机抽取26个县级CDC

1.2 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制订调查评估方案和表格,培训调查员。对40个单位在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疫情信息报告工作、传染病漏报调查开展情况、疫情资料的分析利用与管理等工作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广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报告质量调查工作方案》对被调查单位进行了评分,按照权重系数进行计分,总分为100分。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评分

市级最高93分,最低68分,平均84.9分;县级最高93.8分,最低54.7分,平均为79.6分。市级单位总体比县级单位要好,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各市、县的最终得分基本反映了其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质量。(表l)

2.2 疫情信息管理工作

本项主要是对组织领导、经费、设备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评估。(表2)

2.3 信息疫情报告工作

本项主要对疫情信息报告的全过程进行评估,60%的单位有疫情电话记录簿;62.50%的市县专病管理科室(结核病防治科、艾滋病和计划免疫科)能正常登录传染病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并进行了专病的报告、核实、查重、订正等工作;26.92%的县级机构设立了专病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查重、订正、删除、补报记录簿。69.23%的县级机构对调查或审核中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上信息有误的能及时订正,经调查排除的病例及时删除;57.69%的县级机构对在传染病漏报检查和爆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及时补充录入。(表3)

2.4 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能按有关文件要求开展辖区内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的市级为85.71%(12/14),县级为57.69%(15/26),总的符合率为67.50%。有85.71%的市级机构组织开展了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上报上级业务单位和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反馈给被调查单位;21.43%的市级机构每3年组织开展一次居民漏报调查;84.32%的县级机构对疫情报告制度及管理工作考核。

2.5 疫情资料的分析、利用与管理

在资料的分析利用方面,市县两级疫情分析人员只能应用Excel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作图,完成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统计月、年报分析及常规报表,主要的分析指标是对监测资料进行简单的率和构成比等分析,描述三间分布,基本上没有对疾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35.71%的市级单位能利用疫情资料进行疾病趋势预测和分析。(表4)

3 分析

3.1 广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报告质量总的来说是好的基本符合国家要求

65%的市、县(市级85.71%,县级53.85%)总评分超过了80分,且市级好于县级。各级CDC对疫情管理工作都比较重视,基本上能按照工作规范要求,成立领导小组,配备人员设备,落实经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定期对辖区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检查和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促进了辖区疫情报告工作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不断规范,网络报告的及时性、完整率不断提高。

3.2 疫情信息的利用率低,反馈少

疾病监测和信息收集只是手段,其目的是将信息及时分析、上报和反馈,以便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目前在疾病监测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方面:一是缺乏有效考核与评价机制,地方缺乏对收集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只是机械地上报,数据在当地第一时间的分析和解释是地方卫生人员迅速采取公共卫生行动的前提,否则收集到的资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二是缺少信息的反馈机制,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目的是在信息应用中发挥效益;数据质量差、分析能力不足也制约了信息的共享与公开的进展;三是缺乏资源共享机制,监测系统收集的数据归部门所有,信息得不到共享,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3.3 市、县两级CDC分析应用监测数据的能力较低

对疾病发展趋势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有效预测预警,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是做疫情资料分析、应用和管理的保证。根据培训的对象不同,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时间应有所侧重;对县级疫情管理人员起点较低,采用理论知识的更新与提高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如流行病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常用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调查报告的撰写;对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应突出实际应用,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对疾病发展趋势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 建议

强化对疫情信息管理工作、数据质量、资料分析能力、信息反馈与共享水平的考核与评价,提升系统的运行质量[3]。目前,大多单位对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做的较多,考核评价做的较少,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机制。建议建立健全疫情信息的评估和考核体系,定期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人员设备配备、直报网络运行管理质量、疫情信息报告质量和疫情信息资料的分析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考核,以促进疾病监测工作的开展,提高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进.卫生管理信息[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33

[2]魏晨,廖巧红,聂绍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3]:347-348.

篇9: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关键词】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45-01

近年来,新的传染病不断暴发,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并且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通过实践证明,高质量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在疫情传播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性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

1 传染病疫情报告现存的问题

1.1临床医生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和态度消极

由于患者就诊人数比较多,看诊时间非常紧迫,而且传染病的诊断资料和信息填写比较繁杂,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加上患者出现不配合提供个人信息等等各种情况,导致临床医生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传染病资料的填写工作,甚至有的医生为了避免麻烦更改为其它的疾病类型。同时,临床医生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传染病资料的法律作用,缺乏正确的法律认识和足够的法律意识,没有认真地对待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填写工作。

1.2临床医生偏重于科研和临床,忽视传染病报卡

临床医生在带教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关于传染病上报知识要点,许多院内实习生和进修的医生没有正确认识到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重要意义。此外,在传染病继续教育的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机制对参与的临床医生进行约束,更多偏重于形式,同时由于宣传力度严重缺乏,深度和广度存在严重的不足,许多临床医生没有正确了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法律功能,导致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中出现漏报错报的情况。

1.3传染病疫情缺乏完善的管理方式

疾控机构主要通过行政管理方式来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其根据疫情的实际情况,制定行政处理方案,对被管理者进行单方面的要求,要求被管理者执行所规定的行政措施,没有充分考虑到被管理者的执行困难和行政处理方案缺乏实际可行性。如艾滋病患者实验室检验结果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才可以得到检测结果,但是在外地的患者难以亲自到医院获取检验结果,而患者由于考虑到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愿意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导致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上报工作的困难。

1.4报告方法缺乏效率

有的医院使用传统的方式逐级上报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患者的信息从最初的阶段一直传到最高级的阶段,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过程和手续,工作量很大,时间耗费多,效率却很低,甚至导致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部分丢失的情况。

2 如何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

2.1重视卫生监督执法体制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在我国,卫生执法是国家权力行使的象征,通过卫生执法机构的建立,并且严格遵守卫生执法机构的管理原则和执法制度,对卫生执法机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的改革,從而促使我国卫生执法机构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力度,并且严格对待传染疫情报告工作,对卫生监督人员进行更加强化的教育,促进卫生执法的综合素质提高,避免执法出现主观随意性,务必在整个国家形成具有统一性的卫生管理体系。

2.2加强传染病疫情宣传教育的力度

重视医护人员的关于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务必让医护人员都认识和掌握正确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方法,尤其是新进的医生、实习生、进修生等等,通过定期传染病疫情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认真对待的自觉主动型,必须避免法定传染病上报出现漏报的情况。此外,对全社会人群加强关于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全面观察落实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奖惩机制。

2.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必须对所有的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医护人员对法律的重视,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关于传染病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并且实行学分制度加以约束,提高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知识的关注度,倡导医护人员学习法律,依法办事,提高报告工作的主动性与准确性。

2.4重视特殊传染疾病的追踪工作和转诊工作的落实

首先,建立关于结核病患者的转诊和追踪机制。市卫生局通过相关的文件来对当地的特殊传染疾病病患者的转诊工作与追踪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要求各个单位必须重视关于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统一采用三联单来对转诊和追踪的病患者进行登记。在药物发放方面,实行严格的审批方法制度,规定只有经过疾控中心确诊的患者患有传染病,方可向患者发放药物。其次,建立组织网络实行转诊与追踪。关于特殊传染疾病病患者的转诊与追踪工作,应当由专门的人员负责,针对没有按时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应当通过电话或者随访的方式来督促患者按时就诊,以此方式展开追踪。医院特殊传染疾病患者由其就诊的医院负责转诊工作,卫生所和乡村医生负责其所属辖区的肺结核病患者的转诊与追踪工作。同时,采用激励措施,针对特殊传染疾病患者转诊工作到位的工作人员、现场追踪工作到位的工作人员。最后,强化培训,针对各地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关于特殊传染疾病患者转诊与追踪工作的培训活动,提高各地医疗机构的工作技能与工作素质,让医务人员熟练的掌握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工作的有效方法与程序。

综上,传染病疫情报告在传染病监督和防控工作中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每个医护人员必须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上报的准确度和及时性,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赵艳艳,王宏进,杨欣.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02)

[2]李超群,邹陪斧,魏巍.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2)

篇10:传染病报告及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及疫情报告制度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认真学习2004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

二、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种。要了解主要以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狂犬病、乙脑、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流脑、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

丙类: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1、组织领导:分管副校长为组织领导,政教处配合、校卫生室负责具体工作。

2、工作任务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四、严格疫情报告:

1、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应当立即报告校卫生室或卫生主管人员,由校卫生室或卫生主管人员统计后报告校领导,最后经确认和领导审批后由学校报告员上级教育主管单位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发现丙类传染病应及时报告校卫生室,由校卫生室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报告顺序:学生→班主任→校卫生室或卫生工作人员→校领导→镇防保科和镇教委→区教委体卫科和区疾控中心。

五、凡患有传染病的学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职工亦同。

东莞市茶山誉华学校

篇11: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为了加强法定传染病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疫情报告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院情况,制定本制度。

2、凡本院执行职务的人员,均为疫情报告责任人,均有依法报告疫情的职责和义务。

3、疫情报告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医务科院感办负责全院疫情报告的统一管理。各临床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科室疫情报告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凡发现填卡不规范或迟报、漏报疫情者,要通知责任人立即改正,并将有关情况报告科主任。

4、疫情报告的病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重点疫情为: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中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5、疫情报告责任人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填写疫情报告卡,同时在门诊志(或住院病历)和疫情登记薄上进行登记,并及时将报告卡递交到指定地点的“疫情卡投递箱”内。

6、如发现重点疫情,应立即直接报告医务科院感办,同时报科主任,以便及时做好隔离消毒等应急处置。

7、医务科院感办收到各科室疫情报告卡后,要立即审查、登记、核实,在规定时限内网络直报。其中,重点疫情要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及市卫生局。非重点疫情应按规定时限争取提前上报,以便留有余地。

8、临床科室上报疫情至医务科院感办的时限要求是:重点疫情应立即填卡上报并电话报告,时限不超过1小时,非重点疫情上报时限为24个小时内(一律从传染病诊断时间起算)。

9、疫情报告是医院工作重点之一,各有关科室和责任人务必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按程序、按规定做好疫情报告工作,严防迟报、漏报,严禁瞒报、谎报疫情。违者,予以处罚,必要时依法追究其责任。

篇12: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精神,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现将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时限及流程告知如下:

一、报告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2)乙类(25)和丙类(10):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

二、报告时限及方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指出,当同一班级的学生一天内有3个或连续3天内有5个以上学生有相似的发热等症状,学校需要在24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

《规范》强调,当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5例以上学生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需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报告顺序:学生→班主任→校卫生室→当地疾控中心、↓

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

凡患有传染病的师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职工亦同。

篇13: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疫情分析

传染病疫情不同年份有不同的流行特征, 为了解鹤壁市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流行状态, 分析流行规律, 预测流行趋势, 以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笔者现对鹤壁市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综合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传染病疫情数据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来源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人口资料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1.2方法

对传染病疫情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 再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结果

2.1传染病疫情概况

2.1.1发病情况

2009年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9 267例, 报告发病率为637.99/10万, 比2008年上升了45.87%。见表1。

2.1.2死亡情况

2009年全年报告死亡病例6例 (分别为肺结核2例, 艾滋病、狂犬病、手足口病与甲型流行性感冒各1例) , 死亡率0.41/10万, 病死率0.14%, 与2008年死亡10例 (分别为狂犬病、肺结核各3例, 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各2例) 相比, 死亡率下降了40.38%, 病死率下降了59.15%。病种也有所不同。

2.1.3传染病发病顺位及构成

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及流行性腮腺炎, 占总发病数的89.07%。发病居前10位的传染病发病数及构成情况见表2。

2.2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情况

肠道传染病发病3 658例, 占39.47%;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次之, 发病3 166例, 占总发病数的34.16%;呼吸道传染病发病1 099例, 占发病总数的11.86%;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生24例, 占0.26%。肠道传染病报告有手足口病、痢疾、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 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数的86.74%;其次是痢疾与甲型肝炎;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中报告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与HIV感染、淋病, 以乙型肝炎发病最多, 占报告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83.54%;呼吸道传染病报告有肺结核、甲型H 1N 1流感、麻疹、猩红热, 以肺结核发病最多, 占报告呼吸道传染病的89.5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病种有布鲁菌病、狂犬病与流行性乙型脑炎.

2.3流行特征

2.3.1地区分布

5个县区年发病率在397.22/10万~1 761.28/10万之间, 各县区之间发病率差别较大, 发病率较高的是淇滨区1 761.28/10万, 较低的是浚县397.22/10万, 其他3县区发病率相近 (淇县794.86/10万、鹤山区612.04/10万、山城区609.14/10万) , 鹤壁市的平均发病率为637.99/10万。见图1。

2.3.2季节分布

全年均有病例发生, 发病高峰出现在4月, 其他月份发病数差别不大。见图2

2.3.3人群分布

2.3.3.1职业分布

发病居前5位的职业是散居儿童、农民学生、托幼儿童和工人,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4.18%、30.69%、11.44%、8.0%、5.02%;散居儿童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水痘、流行性腮腺炎, 发病3 214例, 占发病总数的34.68%;农民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是: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乙肝与丙肝) 、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梅毒, 发病2 770例, 占发病总数的29.9%;学生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乙肝) 、水痘、手足口病, 发病1 039例, 占发病总数的11.21%;幼托儿童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是: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 发病1 000例, 占发病总数的10.79%;工人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是: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乙肝) 、肺结核、细菌性痢疾、流行性感冒、梅毒, 发病448例, 占发病总数的4.8%。

2.3.3.2年龄分布

各年龄段均有发病, 但有2个发病高峰年龄段, 一个高发年龄段是5岁以下, 发病病种以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为主;另一个高发年龄段是10~60岁, 发病病种以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乙肝与丙肝) 、肺结核为主。2.3.3.3性别分布9 267例中男性发病5 862例, 女性发病3 405例, 男女性别比为1.72∶1。男性发病与女性发病差别较大的病种有病毒性肝炎 (尤其是乙肝) 、细菌性痢疾、肺结核、布鲁菌病、淋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胆炎、手足口病, 其他感染性腹泻等法定报告传染病都是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

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

2009年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讨论

2009年鹤壁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比2008年上升45.87%, 但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是下降的, 下降9.08%, 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上升较多, 上升323.46%, 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及流行性腮腺炎, 占总发病数的89.07%, 说明这5种传染病仍然是严重威胁鹤壁市群众健康的主要病种, 其中以病毒性肝炎与手足口病最为严重, 提示应加强病毒性肝炎与手足口病的防控与管理力度。

发病种类以肠道传染病 (发病3 658例, 占39.47%) 与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 (发病3 166例, 占总发病数的34.16%) 为主, 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 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数的86.74%,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中乙型肝炎发病最多, 占报告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82.54%, 再次说明要降低鹤壁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率必须降低手足口病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病高发人群, 应加强重点人群的防病知识宣传和教育, 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表明法定传染病对男性的危害明显大于女性[1], 考虑与男女在生理、生化、遗传不同以及男性吸烟、喝酒、社交广泛等生活习惯有关, 建议要加强健康教育和防病知识宣传,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而且不同的年龄段高发病种有别, 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要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病知识宣传和教育, 以控制重点人群传染病的发生, 从而降低发病率。

2009年鹤壁市传染病在3—5月份高发, 尤其是4月份, 主要由手足口病引起, 提示手足口病发病季节明显, 与有关资料报道的相一致[2]。

淇滨区发病率较高, 分析原因与淇滨区是鹤壁市政治、经济、文化与医疗救治的中心, 务工、经商等流动人口多, 周围县区来此就医的患者也多, 传染病报告意识强也较规范等因素有关。但是还要加强这个地区的传染病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申振元, 陈正利, 陈益洲, 等.2005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8, 19 (2) :129-132.

篇14: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5-01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杜绝传染病疫情的迟报、瞒报、漏报发生是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虽不断有新发或社会关注度高的传染病出现,但总的来说,传染病防控在部分医疗机构重视程度逐年降低。现将诸城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状况报告如下:

1 现况

诸城市现辖19所镇(街)卫生院、8所市直医疗机构。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均设置了疫情报告员,负责本单位及辖区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及每月自查核对工作;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全覆盖;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的组织体系和疫情管理各项制度。近3年未发现传染病疫情漏报现象。

2 存在问题

①人员缺乏:各医疗单位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都为兼职,在从事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同时,还承担着本单位其他工作,如预防接种、卫生执法等。②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少数管理员为非专业人员:部分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绝大多数为中专和专科学历,在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疫情报告管理规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且少数人员为非医疗专业。③疫情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少数单位因工作调整等各种原因更换疫情管理人员,新任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不熟悉。④少数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管理要求不了解,报告意识不足,对法定传染病尤其是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诊断意识不高,埋下发生迟报漏报的隐患。⑤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在少数单位未得到落实。

3 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市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3.1 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各项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控属地管理原则,各单位成立了有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疫情管理员审核上报,确保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有序开展。

3.2 强化督导检查,纳入年度考核 各单位疫情管理员对本单位相关科室报告情况进行自查核对,市疾控中心对各医疗单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存在零缺报单位进行月督导;各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纳入对各单位年度考核,并加大所占比重。

3.3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报告意识 每年根据传染病发病流行特征,及时组织举办各类传染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技术培训班,对各级各类医疗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参训人员作为师资力量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并将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指标之一。

3.4 严格落实疫情管理各项制度 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严格按相关制度要求有序开展,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的要求,明確相关责任人职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

上一篇:put on后面加什么名词下一篇:校园中秋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