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信息化建设

2024-06-19

浅谈煤矿信息化建设(精选6篇)

篇1:浅谈煤矿信息化建设

浅谈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的成因及对策

摘 要:煤矿信息化建设主要目的就是对企业信息的运用,而运用好、管理好信息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壮大发展的关键;决策层领导及时获取真实的数据,才能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然而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的认识和投资、缺乏整体的规划、需求分析不细、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严重,领导对信息化的理解等原因,造成在信息化建设中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反而阻碍了信息能力,使之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价值。本文浅谈了“信息孤岛”的成因及解决信息化建设中避免“信息孤岛”的方法,结合我们从事多年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为煤炭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提一点建议。

关键词:煤矿 信息化 管理 问题 对策

一、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煤炭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方面进行了较大投入,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也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工业电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无线通讯小灵通、语音广播、井下泵房无人值守等系统在煤矿生产作业中得到普遍应用,并能通过网络在地面进行监视监控。同时人事管理系统、工资考勤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也在煤炭企业管理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误区,许多煤炭企业都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搞系统工程建设,却忽视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信息的应用和再加工得不到重视;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严重,使企业中各类信息形成了“信息孤岛”,严重制约着信息化建设作用的发挥,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煤矿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是形成“信息孤岛”主要的原因

企业的决策层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信息化建设不能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这样在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中避免出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不兼容,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不共享,在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避免部门之间各自独立的现象,你上你的系统,我上我的系统,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和沟通,各自处理各部门的信息,形成了“信息孤岛”,信息不能得到更好的共享,彼此之间共性的数据有一定差异,给领导决策造成一定的误解。

(二)煤矿主要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是造成“信息孤岛”关键因素。

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认为不搞信息化建设,照样可以搞好企业;并且对信息化建设存在误区,主要体现在:一是“简单化”。认为信息化建设是很简单的事情,配台电脑,再买套软件就可以了,完全是技术上的事情。二是“神秘化”。认为信息化建设太高深,需大量专业知识和技术人才,自己没有能力从事这件事情。三是“模式化”。认为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企业管理的“灵丹妙 1

药”,对信息化建设抱有很大的期望,只要上马什么样的管理问题都能解决。四是“短视化”。认为信息化建设成本太高,没有必要。煤矿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的力度就更是不用说了。这样大家对信息的运用也就摆出无所谓的态度,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提供手工报表;部门之间不沟通,“信息孤岛”自然也就形成了。

(三)煤矿企业业务流程不合理、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是形成“信息孤岛”直接的原因。

首先企业的业务流程不适合信息技术结构,使得信息化建设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企业运用信息化改造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的过程,业务流程再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的效果和成败。用先进的手段去适应过去的工作习惯,使先进的信息技术丧失统一性和先进性。其次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一些重要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部门之间的各类信息不能共享,导致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

(四)、在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管理,等问题是形成“信息孤岛”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煤矿企业在硬件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外网、内部局域网都搭了起来,个人计算机也配置了很多,但是网络上没有运行什么信息应用系统,结果很多电脑成了职工娱乐、上网聊天的工具;即使在供应商的劝说下煤矿企业上了一些信息应用系统,但因领导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加之职工对先进管理方式的敌对情绪等一些原因,一些信息应用系统成了上级部门检查的摆设,即使有些信息应用系统在用也是独立运行,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

(五)缺乏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是形成“信息孤岛”的根本原因。

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是领导关注的头等大事,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相应也得到了特别的重视,信息专业人员由于工作不受重视,人员流动很大;各基层单位基本没有专职信息化工作者,大部分计算机专业人员都转行做了其它业务;煤矿企业职工的总体文化素质比较低,在应用信息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煤炭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较低,更谈不上信息共享了,严重制约了煤矿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煤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避免“信息孤岛”的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主要领导对这项工程重视不够,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很难进行下去。有些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对信息化技术了解不够,不知道信息化究

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更不清楚应该如何管理才能保证实施成功。因此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严重不足,严重地束缚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一)、领导重视是避免“信息孤岛”的前提

加强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理论的宣传、普及,使全体员工对信息技术是什么、信息技术能带给我们什么以及如何实施企业信息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于煤矿主要领导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信息化的认识,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中能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整体规划是避免“信息孤岛”的纲领

信息化总体规划确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战略和企业业务的结合;为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提供一个正确的指导方向和循序渐进的步骤。集团公司要规划,矿上也要规划。集团公司规划了,但是矿与矿之间在生产环境、资源赋存条件、人力资源状况等方面还存在着差异,集团公司规划不能完全取代矿上的规划,因此矿上也要规划,在集团公司规划的大框架下再细化,制定出符合矿井特点的、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

(三)、软件应用是避免“信息孤岛”的重点

在硬件投入上,要考虑软件应用项目,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配置硬件。既要满足现有的和未来几年的需要,又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浪费企业财力。在信息化建设中要重点做软件应用项目的开发实施,特别是那些能给企业带来显著效益的软件项目。

(四)、管理是避免“信息孤岛”的灵魂

信息系统不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一个与组织、人密切相关的社会系统,技术仅是它的支撑手段。信息系统只有和企业的组织管理、人员使用密切融合才可能发挥作用。在信息系统搭建之前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应用好这些系统了,使系统和企业的组织管理、人员使用密切融合。目前看来,这也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可能会触犯一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这也会增加系统实施的难度。首先,煤矿主要领导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有坚决把应用推下去的决心,并把它当作煤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来抓。其次是管理与技术的融合,信息系统并不是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一个简单的模仿。信息技术改变了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的方式,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业务流程必然要作相应的改变,这个过程要有领导的支持和制度与规范的约束。最后,信息系统实施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给企业带来效益。把信息系统实施的效果与系统的建设目标进行对比,对系统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确保项目的成功应用。

(五)、人才培养是避免“信息孤岛”的基础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运行、维护过程中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

才队伍,所以应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实施应用信息系统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煤炭企业中全面实现信息化客观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应用开发力度,通过“管控一体”强化安全生产能力,建立集团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横向共享、纵向贯通,“信息孤岛”将最终消失,高产高效的现代化、数字化矿井将赫然而立,煤炭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必将全面铺开。

作者简介:谢召平男 1995年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工程师。从事集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十余年,发表论文数篇。

篇2:浅谈煤矿信息化建设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生产、物料移动、安全监察、资金流动、人员管理、销售管理及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信息资源,有选择地提供给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最终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它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等密不可分的。信息化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生产、安全、管理”三大领域,近期又逐步拓展应用到了“节能减排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推动力是信息化,路径是综合集成,基础是自动化,方向是智能化。

2、煤炭工业信息化重大意义

煤炭行业的信息化过程是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行业制度、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安全生产的完善过程;也是煤炭行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实施大集团战略、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的技术保障。煤矿安全一直是安全生产的最重要领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信息化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在帮助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是加强管理现代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在增强生产安全系 数方面等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煤炭工业信息化建设,可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预测预判和预防预控能力,推动安全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从程序管理向工序管理的转变,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管理的创新。

3、我国煤炭工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起步较早,但90年代煤炭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信息化进程极大受挫。随着煤炭行业的复苏,信息化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行业管理应用逐渐深入,数字化矿山建设较快发展,信息化管理体系、信息安全体系逐渐形成,煤炭信息化技术创新进展较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正成为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企业将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开始积极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

二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已成为煤炭两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从而促进煤炭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行业模式已逐步形成。煤炭企业把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和节点作为信息化研究和应用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行业特色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与应用成果。神华集团的“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3年来,人员不安全行为下降33%,百万吨死亡率降低了20%。

三是煤炭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正从分散孤立向集成方向发展。当前,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正在由分散、单一的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向全面、集成、融合的安全管理平台方向发展。多数企业集中在危险源监测、通讯联络、生产过程和设备监控、人员定位等单项系统应用,满足了专业管理需要。也有些先进企业正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化发展,从安全、健康、环境等进行全方位的统筹安排,逐步实现了整体管控和应用效益的提升。

四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已经成为煤炭企业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载体。煤炭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保障了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尤其是在安全生产流程标准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考核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企业还利用虚拟现实及数字模拟等手段,对安全操作的流程、突发事故处理进行模拟,为安全生产应用培训等提供了新手段,提高了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五是专业化的信息化服务产业正在逐步壮大。随着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商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4、我国煤炭工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煤炭企业正在积极推进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实际效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两化融合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煤炭行业的一些领导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没有把信息化建设当作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契机、一个机遇,而是认为信息化建设投资大、效益低,甚至是赔钱。二是信息化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应用水平不高,信 息化与安全生产业务的融合不够。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实践中,一些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具体的规划,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特别是一些矿井扩建,受资金、生产、技术、观念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就事论事的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三是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很大,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四是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程度较低,硬件设备、软件平台、通讯协议、信息内容等方面标准规范不统一;五是信息化服务能力不足,还有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信息化服务企业规模小、竞争力比较弱、专业化程度比较低,存在着由于产品和服务质量不过关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的风险;六是缺乏相应的政策指导和专项资金支持,有些已经制定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5、结语

篇3:浅谈煤矿信息化建设

对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和利用,是现代企业的投资者、管理者、研发者、生产组织者、技术支持者的首要任务。在全球各行各业信息化发展的形势下,煤矿信息化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 煤矿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煤矿企业信息化现状

对于煤炭行业,“数字矿山”是煤炭企业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工程。而由于“数字矿山”建设的核心技术复杂、投入资金巨大、学科交叉多、研发周期长,所以虽然有些煤炭企业正在或准备开展该项工作,但均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数字矿山”。目前我国煤矿信息化的建设有以下特点:①以信息流为主要特征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已经在煤矿生产作业中得到普遍应用,例如国产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牵引采煤机、全数字式直流提升机已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产品,为信息化工程创造了很好的基础条件;②煤矿安全(瓦斯)监控系统得到迅速推广,目前国产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已在2/3的煤矿得到使用,基本上占领了国内市场;③煤炭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建设从单项应用走向系统集成,已经成为煤炭信息化建设的新趋势。

1.2 煤矿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煤炭行业60%的企业信息化装备水平较高,硬件投入大,但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寥寥无几。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趋势同先进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还很低,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1)信息孤岛日显突出。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采用的是分布式系统,开放性差。虽然煤矿生产中大多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但没有通讯功能,处于自动化孤岛状态。

(2)信息系统建设出现断层现象。目前煤矿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应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层,如设计部门和劳资、财务部门等已经初步实现了计算机数据管理,但企业的决策层(领导层)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

(3)煤矿数据丰富但知识贫乏。随着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煤矿的广泛应用,目前的信息系统已经高效地实现了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却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功能和挖掘工具,无法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联关系,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来预测煤矿的动态趋势,从而导致数据爆炸但知识贫乏的现象。

(4)缺乏适合煤矿特点的应用软件平台。矿产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煤矿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量身定制,以工具化、构件式设计来实现矿井的不同需求,同时考虑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和开放性。但由于缺乏既熟悉煤矿生产业务又精通信息系统开发的复合型人才,导致适合煤矿业务特点的应用软件溃乏,严重阻碍了煤矿信息化的发展。

2 数字化矿山建设

2.1 数字矿山的概念

所谓“数字化矿山”,是在统一的时间参照与空间框架下,通过数字化和三维建模,实现矿井地上地下所有对象的可视化透明管理;通过采掘过程的仿真模拟和实时监控,实现各种灾害的超前预警,避免灾害的发生,达到本质安全;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佳分析利用,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达到高产高效;最终目标是实现采矿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无人化。

2.2 矿山数字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矿山信息化建设应向智能化、综合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从煤炭行业实际出发,“数字矿山”建设是煤矿企业信息化的主体工程。

“数字矿山”应具备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四化”功能和目标,并明确3个定位:一是依托信息和网络技术,对矿井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有效的整合,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信息交互体系;二是建设具有统一信息流的综合平台并完善各类信息数据库;三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矿井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地制约和制衡,实现矿井集成化管理。

2.3 数字矿山建设的主要内容

煤矿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各部分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我们认为总体上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数字矿山建设:

(1)矿井多源时空数据库系统。要实现“数字矿山”,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是必要的,主要用于实时采集生产矿井的进尺、产量、微震、水文、瓦斯、粉尘、矿压、火区、视频、人员位置和设备状态等信息,并可通过可视化图表和声光报警的方式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正常生产和灾变时期的各种信息,数据采集系统是决策人员和决策系统的眼睛和耳朵。

(2)矿井生产过程和关键设备的自动控制。用信息化带动自动化,坚持结合日常设备维护、检修、改造逐步更换仪器仪表和元器件,实现数字化的更新换代;新建项目和设备坚持选用,具有数据远传和控制功能的先进设备,为各层面信息系统的接口创造条件。

(3)矿山安全生产监控与预警、救援系统。按照国家对煤矿企业“六大系统”建设的要求,必须建立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讯联络系统。通过对设备和环境全方位的监控,一方面可以实时掌握井下作业环境的各种信息,相应采取安全措施,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事故发生之前及时地发出预警信息,保证井下人员的及时撤离。

(4)矿井ERP系统。要实现真正的“数字矿山”,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采矿行业的矿山资源优化(ERP)系统也是必要的。矿山资源优化(ERP)系统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运销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和办公OA自动化等。矿井ERP系统的推广是矿井数字化、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2.4 实施矿山数字化的关键因素

(1)建设数字矿山的过程也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思想文化创新互融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领导决策层和广大职工的思维模式要进行转变、工作方法要实现更新。因此,国内数字矿山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转变观念。

(2)国内很多煤矿企业拥有大量的数据信息,必须建立大型的综合信息分析平台,通过数据仓库和系统功能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传递,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解读,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只有解决矿井深层应用中的数据汇总和分析等问题,才能充分利用信息,提高矿井各项管理水平,真正地将信息和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高素质的人员是矿井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提高领导和相关生产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大力引进和培养熟悉矿井生产作业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复合型人才,对大幅度提升我国煤矿生产力水平和实现国内煤矿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煤矿的生产不同于其他行业,它与地理条件、安全因素、开采工艺、机电设备、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市场需求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实现矿山数字化,必须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协作。

3 小结

煤矿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指望一次建设终身受用,要明确煤矿企业开采对象不确定、生产过程不连续的特点,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实施,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

摘要: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矿山是近年来采矿行业的热门话题,分析了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就数字化矿山建设的发展方向、重点内容和关键因素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数字矿山

参考文献

[1]吴立新.殷作如.钟亚平.再论数字矿山[J].煤炭学报2003(1):23-27.

[2]胡穗延.数字矿山信息网络框架[G]∥现代煤炭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论文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528-531.

篇4:探析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煤矿;调度信息化;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 TD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95-2

0 引言

煤矿作为一种重要能源,在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煤矿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管理和生产效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煤矿调度是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煤矿调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发展前景,为有效提升综合实力,煤矿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生产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从生产业务、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加强调度信息化建设,建立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煤矿调度工作质量,实现煤矿企业的现代化调度管理。

1 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推动了煤矿生产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了煤矿行业的高科技生产含量,有利于改善生产信息滞后等传统煤矿生产状况,通过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高效性。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从煤矿生产调度环节入手,主要研究煤矿生产业务流程、人员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其中煤矿生产业务流程包括煤矿的开采、清洗、运输等,人员管理则是人员分配和班次调整。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煤矿生产的高效化管理,保障安全生产。

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以实时调度为基础,综合各类信息数据,实现煤矿生产现场的全面指挥和控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生产调度信息系统查看煤矿生产状况,例如煤矿产量、人员班次安排等,通过总结和分析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从而作出科学的生产管理决策,为煤矿生产的整个过程提供全面指导。因此,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管理人员决策的准确性,避免了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生产事故,减少了各种安全隐患,有利于煤矿生产效益的提升。

2 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2.1 简单性和便捷性

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需要煤矿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更加简单性和便捷性的调度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并熟练地进行操作。根据国内外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践分析,系统的应用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强大功能和先进技术方面,还应该体现在简单操作性方面。因此,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需要结合生产实际,开发一套简单、易操作的管理系统,方便企业领导和基层员工使用,从而更加高效、快捷地完成各项调度和控制工作。

2.2 适应性和实用性

煤矿生产现场的环境十分复杂,需要提高煤矿调度信息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在煤矿调度化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生产调度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和计划实施应用的环境,设计灵活性较高的软件,保障煤矿调度信息管理系统的适应能力,从而满足生产需求和环境变化。实用性也是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软件质量的直观评价标准,调度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密切联系调度业务的工作实际情况,并结合煤矿各个开发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确定软硬件的设计条件。

2.3 安全性和可靠性

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中要积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提高调度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首先,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涉及众多的线路和设备,需要委派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修,避免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破坏造成的不利影响。其次,调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例如建立防火墙,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防止网络病毒或黑客的袭击,保障各项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4 发展性和先进性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煤炭调度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始终坚持发展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在实现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在调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面,要应用符合高新技术潮流的新型软件和硬件,从而将系统的各项指标提升到领先水平。煤矿调度信息系统可以采用Web开发新技术,利用C#语言、B/S架构、Web Service技术、ASP.NET平台、SQL Server数据库等提高系统的先进性,还可以借助路由设备以及无线技术加强网络管理,实现煤炭调度信息化的创新性建设。

3 煤炭调度信息化建设措施

3.1 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

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要将总调度室和相关生产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作为主要的研究目标,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实现更加具有灵活性的报表管理服务,使得煤矿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联系机制,从而更加直观、系统地对整个煤矿生产过程和经营状况进行掌握和控制,为煤矿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经营提供可靠、及时的信息资料。

3.2 增强信息化建设意识

我国煤炭行业处于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煤炭企业要增强调度信息化建设意识。首先,提供充足的资金,为调度信息化建设购置更加先进的煤矿管理设备,引进科学的调度管理技术;其次,煤矿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对煤矿各部门人员进行定期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化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从而使得自动控制技术逐渐代替劳动强度较大的人工操作,保障煤矿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3.3 构建调度指挥平台

煤炭企业需要构建调度指挥平台,方便管理人员和领导对各基层单位或部门的安全信息、生产业务数据、生产过程数据进行有效的集成和综合利用。煤炭生产业务数据主要指的是自动化办公数据、图纸资料管理数据、综合统计数据、生产计划数据等,因此,煤矿调度需要处理的数据种类丰富,需要先进的硬件设施和完善的功能提供保障,其调度指挥平台中的用户与数据操作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3.4 建立应急指挥系统

由于煤矿事故常发,这样就需要在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中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从而能够在紧急的状况下实施相应的救灾指挥。通过实施事前计划或相应的应急措施,继而将所有的人力以及可能的物力进行调动,在煤矿事故发生之后,能够对事故发生的现场进行有效控制,排查潜在的危险,保护现场人员安全,调动所有的资源和力量使事故对人员以及财产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对整个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煤矿企业必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根据相关的建设原则,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调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煤矿生产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推动煤矿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王琰涛,位建峰,刘晨.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2(05):94.

[2] 张国君.我国煤矿生产调度系统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技术与市场,2014(12):323-324.

[3] 王建.煤矿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4] 张萍,杨洪涛.煤炭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的探讨和实践[J].山东煤炭科技,2010(05).

[5] 刘国栋.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J].山西焦煤科技,2005(11).

篇5:龙贵煤矿信息化建设总结报告

一、矿井概况

龙贵煤矿属乌海市万晨能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上属乌海市规模最大的龙头乡镇企业黄河工贸集团。集团产业布局以循环经济为主线,多种经营发展的民营企业。龙贵煤矿地处桌子山煤田白云无素矿区中东部。行政隶属于乌海市海南区东风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每年,设计服务年限23.5年。矿井井田面积1.77km2,保有资源储量2335万吨,可采储量1379万吨。

黄河工贸集团万晨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龙贵煤矿,矿井开拓方式为斜立混合,3个井筒。一斜两竖,斜井主要担负矿井运输,主立井担负运送人员和材料,回风立井是矿井回风井筒。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抽出式,主扇工作方法为抽出式,属低瓦斯矿井,矿井内8#层现有集中回风大巷一条,9#层现有轨道运输大巷、胶带运输大巷二条,全长约200米,为保证生产期间的正常接替,这三条大巷向西延伸至井田边界。目前开采上组煤8#、9#煤层,8#煤层平均厚度2.3米,9#煤层平均厚度2.6m,倾角为2~5°。主采煤层为9、16层煤,煤质属焦煤。

龙贵煤矿是一个新建矿井,六证齐全。在2009年11月份通过了综合验收,2010年4月份经过质量标准化验收并被评为二级矿井,于2010年5月份开始正式生产。以建成标准化、现代化矿井为目标经委托内蒙煤炭科学研究院设计编制,将我矿原来回采采用的Π型顶梁、1.2米铰接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的支护形式变更为ZY2800-13/28型掩护式液压支架进行支护,回采工艺由原来的高档普采变更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同时也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信息化建设推进基本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一是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为副组长以及各相关科室为一体的信息化建设小组。共同完成、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根据国家对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基本要求和相关的煤矿管理条例,制定了《龙贵煤矿信息化建设规划》、《龙贵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具体文件。

(二)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

一是信息化建设稳步落实。

1、我矿安装一套KJ70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2009年10月开始运行。由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对我矿安全监控系统进行安全检验。井下共安装了6台监测分站(KJ70N-F),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负压传感器、风门开关传感器、主扇开停传感器等共54个,安装率为80%。对井下异常实时监测并发出报警信号,更进一步为井下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2、我矿安装了人员定位系统,主机型号为KJ610H型。井下在车场、各采掘面共安装读卡器分站14个,型号为KJ378-F,人员定位识别卡,型号为KJ378-K型。凡从事煤炭生产经营、管理的煤炭从业人员都每人一卡,巷道人员分布、作业工人资料等进行管理。人员定位系统可为煤矿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和人为事故预防管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从业人员井下作业透明化,更加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通讯系统总机选用型号为:HJK-120,全矿地面办公室、各采掘单位办公室、各机电设备房共安装24部固定电话;井下共安装30部井下防爆电话。整个局域网实现全矿调度工作,为生产和预防事故提供了保障。

4、为了提高人事办公行业整体的科技含量与管理效率,加快人事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我公司运用新型的办公业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分析、科学宏观的管理模式协助各单位科学、全面、高效地进行人事系统的管理。改变了一直沿袭传统办公模式而产生的管理效率较低,经营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等现象。使得公司管理系统更加高效。5、2010年6月份龙贵煤矿于地面压风机房安装有两台VF-10/

8、一台VF6/8型空气压缩机,在井下安装了ZYJ型矿井压风自救装置。通过地面空压机对井下提供有效供风。当井下发生事故时,可有效的提供救援。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二是设备机械化广泛应用。根据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先进开采技术的要求,我矿为了提高回采工艺水平,加强回采工作面的安全管理,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努力把我矿建设成为:本质安全型、管理效益型、科技创新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安康型的“六型”现代化矿井。我矿将由原来的高档普采变更为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回采工艺。我矿拿出1600多万元为全矿实现机械化奠定了基础。现工作面装备如下:MG160/380-WD型采煤机,滚筒直径1600mm,截深630m。工作面布置ZY2800/13/28型掩护式液压支架,工作阻力为2800KN。上下端头各布置3架ZYG3400/13/28型掩护式液压支架,工作阻力3400KN,用于端头支护。采用SGZ630/220型刮板输送机。运输顺槽布置PEM1000X1000型锤式破碎机1部。SZB-730/40型桥式转载机1部。SPJ-800型可伸缩胶带输送机1部。机械化提高了回采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了80%,大大减小了工人的劳动率,提高了安全系数。掘进工作面采用EBZ132型悬臂式掘进机,内外喷雾有效地遏制粉层,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实现了机械化程度,减小了劳动率,同时也增加了掘进率。由原来的炮掘每月200增加到每月330多米。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2011年3月份我们在乳化液泵上安装了乳化液配比器和浓度检测仪。这使得我们在乳化液浓度配比上更加的科学准确。避免了以前因为浓度不合适而造成的设备内部锈蚀和乳化油浪费的局面。也通过检测仪的检测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规范化。同时也为我们的现场生产管理提供保障。

三是加大专业人才培训。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与国内煤炭先进行业学习、接轨。我矿派矿领导和信息化施工负责人到呼和浩特、包头、西安及周边先进煤炭企业学习。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矿努力地完成数字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国内先进水平接轨,但是与其它的先进矿区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1、信息化建设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进一步健全。

2、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缺乏,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负责人的专业培训。

3、在资金投入力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4、矿区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信息化建设氛围有待改善。

四、今后一个时期的努力方向

(一)近期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机制,重点加强企业骨干力量信息化专业技术的培训。加强矿山辅助软件矿山CAD、南方CASS、Autodesk 3DMax等技术的应用。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争取达到80%。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的比例超过50%。

(二)当前的工作安排

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完善全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相关科室和相关单位的应急救援机构。煤矿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是信息化建设重要体现,我们要加强生产监督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在安全生产中求发展。

二是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促进信息化建设发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需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系统。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形成企业信息化技术保障体系框架。加强机电设备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加强生产设备的动态管理。

三是加强信息化改造。我矿积极准备,筹措资金。争取先在部分关键生产环节实现综合自动化系统,从而逐步提升矿井自动化水平,进一步实现“减人增效”的目标。

四是加大信息化集成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建设以成本控制、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控为主要目标的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基于我矿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环境,采用比较先进和流行的网络技术,形成一套与先进行业相接轨的管理集成系统。

五是努力推进,力争早日完成信息化建设。按照上级监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积极准备,在人力、物力、资金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为早日实现矿井综合自动化而努力。

五、两化融合工作建议

篇6:浅谈煤矿信息化建设

一、矿井基本情况

1、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

融安煤矿位于镇雄县城南东110°方向,处于镇雄县旧府街道办事处境内。地理坐标极值:东经104°55′27″~104°56′18″;北纬27°25′06″~27°26′33″。煤矿距镇雄县城7.0km,距贵州毕节市69km,距内昆铁路彝良大寨站210km、威宁站180km,有镇雄至贵州毕节市的省级公路从矿区东侧通过,交通较为方便。

2、矿区范围

根据2007年12月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为融安煤矿更换的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证号5300000720402,有效期自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为2.3965km2,开采标高为+1880~+1360m。

3、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

井田内主要有两层可采煤层,即C5b及C6a煤层,结构较简单。C5b平均厚2.2m,C6a平均1.41m,均属较稳定型全区可采的中厚煤层,现开采每层为C5b煤层。

水文地质属矿床充水以顶板裂隙含水层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工程地质类型为以层状结构岩层为主,地形有利排水、岩性单一,构造简单、岩石强度高、稳定性好,故本区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类型。

根据历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及本次联合试运转期间瓦斯涌出量测定结果,融安煤矿为高瓦斯矿井。

据云南省煤矿安全计量监测站2011年6月的检测报告,C5b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融安煤矿井田范围内共有工业储量1276万t,设计可采储量为786.1万t,按30万t/a设计生产能力扩建,矿井服务年限17.5a。

二、矿井信息化建设情况

回采工艺由原来的炮采变更为高档普采机械化采煤。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同时也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信息化建设推进基本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一是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为副组长以及各相关科室为一体的信息化建设小组。共同完成、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根据国家对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基本要求和相关的煤矿管理条例,制定了《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规划》、《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等具体文件。

(二)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

一是信息化建设稳步落实。

融安煤矿瓦斯监控系统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及设计要求,安装了一套KJ90N监控系统,双机热备,备用主机能在5min内正常启动。中心站设置在监测监控室,监控中心配置主、辅监控主机系统各一套,并配置监控终端。同时根据需要接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可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上传,便于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各生产矿井的生产情况,对各矿井安全生产实时监督、及时指导安全生产、消除安全隐患。

结合井下采掘部署安排情况,对照设计要求,共安装监控分站9台,安装有甲烷、负压、温度、风速、设备开停、水位、烟雾、馈电、风门等传感器共计76个。安全监控系统做到了定期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范围,确保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矿井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及设计要求,煤矿建设完善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装了一套KJ277型人员管理系统,双机热备,备用主机能在5min内正常启动并使用。所有入井人员全部携带识别卡,保证了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能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发挥作用。

(3)紧急避险系统

根据矿井扩建初步设计(变更),在井底车场左侧设置有永久避难硐室。避难硐室避险人数均按矿井最大班下井人数76人设计,可服务1151工作面、1153预抽工作面及两掘进工作面。避难硐室按设计要求施工安装,硐室全长60m,其中室生存室长40m(宽3.0m)、两个过渡室均为长3.0m(宽3.0m)。避难硐室建立健全了安全防护系统、氧气供给保障系统、空气净化和温度调节系统、环境监测及人员定位系统、动力保障及照明系统、人员生存系统。相应的食品、饮用水、自救器、设置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监测监控系统等设施以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已全部安装到位。系统有专人看管和维护,运行正常。

(4)压风自救系统

融安煤矿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建立的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了压风自救系统。在地面建造了压风机房,选用1台

ERC-150SWL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Q=19.2m3/min,P= 0.85MPa,N=110kW,U=380V)、1台

JN110-8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Q=19.8m3/min,P= 0.85MPa,N=110kW,U=380V)。压缩机均有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压风自救系统需求。供气主管选用,支管选用。

地面空压机房至井下的输气管路主管均采用Ф108×4.0的无缝钢管从地面沿副斜井铺设到井底车场,Ф50×3.0无缝钢支管接入到井下相关采掘地点。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和掘进迎头设置了可供36人同时使用的压风自救装置,供气量不少于0.1m³/min。经联合试运转检验,压风自救系统使用正常,符合规定要求。

(5)供水施救系统

融安煤矿按照供水施救系统建设标准,为了减少项目投资,供水施救管路采用与消防、防尘管路共用的建设方案,同时为保证水质符合饮水标准,在地面主管上采用三通闸阀连接至生活饮水管网上,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实现生活用水与防尘用水的供水转换,对井下被困人员提供生活饮用水,解决被困人员的饮水安全问题。

管路敷设管路5700米。主管路直径108mm,支管路直径50mm三通、闸阀均按设计规定安装,并同时根据供水施救系统相关要求,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应急供水要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了供水管路的维护,没有出现跑、冒、滴、漏现象。经联合试运转检验,供水施救系统使用正常,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求。

(6)通信联络系统

地面通信联络系统使用程控交换机,容量为80门,在地面调度室、监控室、主要通风机房、绞车房、会议室等地点装有HCD129P型电话机36部,可实现矿内互通,在井下配电硐室、绞车房、井底车场、胶带运输机转载点、井下采、掘工作面等重要场所装有直拔地面调度室的KTH-33本质安全型电话机共30部。经联合试运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7)语音广播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建立语音中心,广播用户通过语音中心选择在网络中的收听用户接受语音数据,收听用户可以通过视频服务器、数字硬盘录像机客户端或者其他语音客户端收听语音信息。通过语音中心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负载;

语音系统框图

收听用户(TMNVS)广播用户语音中心收听用户(PC客户端)其他客户端

三是加大专业人才培训。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与国内煤炭先进行业学习、接轨。我矿派矿领导和信息化施工负责人到周边先进煤炭企业学习。

三、近期发展

上一篇:游戏高手作文下一篇:中国传统音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