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2024-06-17

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通用6篇)

篇1: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排存在问题

由于采用与城市学校相同的教材,其对实现均等教育目标的影响是最小的,也是最容易调整改进的。

1.英语教材中的英语文化背景介绍部分缺失

北师大版英语教材中的英语文化背景介绍部分缺失,英语教师又不能及时地进行文化背景的介绍,使交际的双方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当我在问五、六年级学生,圣诞节是哪天?英语怎么说?新年、儿童节…等等,学生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它们的来历了。英语学习完全依靠学生的死记硬背,不能触类旁通,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2.课时安排不合理 一、二年级每周减少到2课时,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学校周课时仅为一节。从人的遗忘规律来看,这样的安排是不科学的。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来看,如此稀疏的开课形同虚设,效果可想而知,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起主导作用,是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农村地区英语教学效果改进的主要方向。1.教师负担重

我在支教工作中了解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平均一周22节英语课外,还要兼有思想品德课、劳动课等。尤其是在农村、山区,由于教学点分散,不少教师须在几个教学点之间“走教”(吕吉尔,2004),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负担。其后果是导致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和精心备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2.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英语教师有些是改行的或转岗的。有的英语教师只经过几个月的英语培训。有的英语教师是自己自学的英语。有个别的具有一些英语能力的英语教师通过各种关系,去城里教书了。这些因素造成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得不到系统的英语培训,教师本身英语基础知识薄弱,词汇量小,发音不纯正。虽然大部分教师怀有满腔热情的教学态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还要花大部分时间备课,查资料,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正常用英语教学,学生不能用英语交流。

3.教师缺少进修机会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缓慢。在城市小学英语教师绝大多数具有英语大专学历,现在继续进修本科学历。每学期有2次市、区教材教法的培训,在寒暑假还组织在国外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英语培训,住在外国人家中,创造英语氛围,和当地人一起学习和生活。而山区学校距离市里比较远,交通不方便,造成了去市里听课、学习的困难,教师本身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发展和提高,造成教学水平能力欠佳。

(三)学生学习存在障碍 1.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学生不喜欢学英语。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没有掌握好英语教学的基本技巧,不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英语教学法。还停留在陈旧的教学方法上,当英语知识却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学生感到学习越来越吃力,学生产生了厌恶心理。学生感到英语课没劲,提不起兴趣来。

2.学生作业对英语学习冲击大 学生只顾语文、数学,认为英语是副课,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对英语重视程度低,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城市学生的课外学习英语一般占课外学习时间的40%左右,其他时间才是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以及舞蹈等。而农村学生在课外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还不到其作语文或数学作业时间的一半,占课外学习时间的10%左右,英语学习只是应付。3.学生未掌握合理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目前城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预习和复习是必备的学习手段,大部分学生还掌握各种针对具体学习内容的具体方法,像单词的延伸记忆法、对话的情景再现法、英语复习的归纳法等,而农村学生没有针对英语预习和复习,更没有各种专用的学习方法。

(四)学生缺少家庭监督

语言教学对家庭环境具有较大的依赖性,特别是英语教学,听、说、读、写都需要相应的语言交流环境,对于英语这种缺少交流的语言,家庭重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十分遗憾的是,家庭环境是教学领域的延展,是不可控的。只有通过全面的社会进步才有可能改善。农村的家长闲暇时间并不低于城市家长,农村学生家长没能力也不知道如何去监督孩子的学习,尤其是英语,家长更无所适从,最多是问“作业写完了吗?”其他的便不知道该如何过问。农村的家长知识水平不高限制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大部分家长到城市去打工,孩子由老人带,老人关心的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更不要说什么教育了。农村父母对孩子期望值不高是由于农村孩子的父母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并没有什么过高的期望,听当地的老师说:大部分父母认为他们现在的生活过的不错,很好。他们的孩子能向他们这样就很好了。只有少数的父母希望孩子“走出农村,过更好的生活。”虽然这个想法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没有给孩子指向

更好的教育方向,但至少让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二、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改进策略

通过对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分析,我们可以详细地了解到城乡之间英语教学效果差距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英语教学改进措施,尽可能缩小其差距,以实现均等教育。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多种方法共同缩小一项差距,也可以用一种方法缩小两项或多项差距。方法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中,教师进行改进一定要围绕实现均等教育的目标。

(一)整合开发校本课程 1.开发整合课程资源

考虑到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开发整合课程资源,根据英语教学的需要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材料。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自主地去挖掘教材,开发教材。教师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应转变成决策者。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材不少于60种,小学英语教材的多元化给小学教师选择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特点,在自己教的教材上,把其它教材的精华为补充,进行适当的整合教材内容,不拘泥于教学课程安排,灵活组织相关教学内容,在教学进度允许的范围内加强英语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衔接,强调英语作为实用性工具在生活中具体运用。对于英语教师来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教材,在备课中多下功夫,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进行整合教材活动。同时,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上。使之符合小学生的语言习得规律,符合学生知识、技能、思维、求知欲和创造力等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不懂得问题及时向老教师和教研员请教,把成功的案例记

录下来,整合成一套精华的英语教材,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如: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分别教授了问候、再见等礼貌用语,询问姓名、年龄等疑问句,将其融和在一起,创设出小朋友初次相识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日常对话表演。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力和使用能力大幅度提高,明显提高教学效果,等等。2.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它可以针对农村小学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现在教师所用的教材,内容难度大,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吸收教师、学生、家长的建议和意见,体现对教师、学生的真正关怀,这也是对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的一种呼应。它给教师、学校、学生和社区带来了新的生机。使教师在一些观念得到更新,促进教师课程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办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可以充分利用、开发地方与学校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合理安排课时和进度。不能因为研究课题,而盲目地研究结果,忽视了自己的教学,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发丝,关注学生的需要并予以满足,使教师和学生一起前进。3.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2]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作为教师,在备课中就要考虑文化背景,上网查资料、查阅图书等形式,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二)加强师资专业培训

1.学校要及时培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目前城市教育经过几年的摸索研究,已经产生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已经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已经开始影响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改变着小学师生的学习工作方式。新课程的根本是学生,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因此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关注国家的未来与发展。可是,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应该是改革中的主动因素,也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根本性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如果教师不能接受并实施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课标,领会它的精神,并把这些理念带进教学之中。尽管农村学生知识缺乏,不能做到及时复习,在课上不能主动和老师配合,教师要尽量改变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按照教参、教学大纲叫知识。要充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要认清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创新,不断地丰富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去帮助学生取得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创新,不断地丰富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去帮助学生取得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做好自我角色的转变。在组织教学活动前要订好教学目标,组织好教学内容,选择好教学方法,设计好教学思路,充分认识自己的学生,在教学活动后认真做好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因素,保证自己教学内容和目标能顺利实现。

2.学校给教师提供进修机会

缩小城乡之间英语教学差距还需要学校重视,领导支持,合理安排教学课时,提供教师进修机会。小学英语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在初中英语是主科,在高中是高考的三分之一,在大学是获得学位的前提条件。所以小学英语虽是副科,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由于语言教学的特殊性,小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英语能力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学校重视,领导支持,充分认识到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合理安排英语教师的授课课时,减少或取消其他非英语课教学任务,这样英语教师才能有精力进行英语教学的研究,以求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要为英语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区、市观摩课、研究课,从北京到全国的现场课,甚至是去国外进修,这可能要花学校一笔钱,但对于英语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在这些英语活动中,可以提高教师的基本功,说、听、写、读等各个方面的英语能力,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教师可以把学到的教学技能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受益的最终使学生。3.学校要教师加强集体备课

英语教学过程是关键,不单纯是让学生会背指定的单词,还要求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英语知识进行运用,简单的阶段性考试是无法体现学生实际掌握的英语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采用过程管理,要每学期组织教研活动10次以上,检查老师的教案、听课、批改作业和检测练习。落实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内容。并同时做到各年级统一的教学进度、作业本的规范、教学的重难点、平时练习和考试。在集体备课中注重教学目标的确定、突破教学的重点、教学方法的设计,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率。我们每个学期都有“教学研究课”,英语组的每位老师都认真看教材,交流备课思路,课后谈自己的看法,今后改进的措施。要时常请区教研室的老师来听课,在当天就进行反馈和评课。教研组要要求每位老师要针对每节课写出教学反思,找出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在自我反思中提高备课质量及课堂教学水平。每学期都有一次组内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进步。

(三)建立新型评价体系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为达到英语教学目标,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将英语教学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自主学习,由被动式英语学习转变为主动式英语学习,让学生们敢于张嘴说英语,善于用英语交际,消灭“哑巴”英语,使英语真正成为孩子们预言交际的工具。要培养学生们敢说,爱说,使之成为一种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为切入点,逐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看电视,特别是动画节目,使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学生中大力推广看英文动画,指由电视家中,并能简单讲述动画内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鼓励那些没有电视的学生去同学家看英语节目,而不是一起玩。他们在讲述中,逐步适应了英语环境,为其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还要大量采用新型的教学形式,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新形式、新方法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如:每星期安排一届视听课,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新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游戏教学法、单词自主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大量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增加。

新型教学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有效的英语学习习惯,这种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在接受新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自觉培养出预习或复习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手段,如单词自主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根据巴浦洛夫条件反射理论,在一段时间多次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对这种教学方法所需要的学习准备和复习产生条件反射,进而形成学习习惯。在城市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在经历了五次以上相同或近似的课堂教学后,就会形成英语预习的习惯。农村学生由于底子薄,需要更多次的课堂教学后才能达到要求。

2.建立学校的评价制度与评价标准

在推动学生学习品格的形成中具有极大的导向与促进作用,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充满个性的儿童,不用一张试卷评价学习的结果,应该以动态的评价方法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农村学生在家里一般很少得到家长表扬,在学校推行以保护学生学习热情,以激励为主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教师尊重和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适时地加以肯定,学生就会追求更多的表扬而努力学习英语,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所有的教育活动,应采用口头表扬和精神奖励的方式,如奖给红星、贴片、人物卡通图片等。特别是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这些评价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形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采用学生平时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方式进行,重视学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讲故事、说歌谣、唱歌曲、表演对话或短剧等),与学生交流,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

通过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发展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

(四)建立有效沟通体系

农村英语教学必须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扩展课堂教学的影响力,必须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建立家庭监督机制,使学校和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学习,使课堂教学扩展到家庭教育中,注重多层次、多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为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必须让家长了解教学目标,让其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农村英语教学特点,还要详细列明需要学生家长进行教学配合的内容。因此,在开学时以“家长通知——教学通知单”的形式进行校、家沟通,在通知单上,分别列明了本学期英语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希望家长配合的几点建议,并且在提请家长将其对孩子教育的希望和要求以回执的形式反馈给老师,便于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通过通知单,家长充分了解了学校英语教育的主要情况,在家庭中可以有针对性地监督学生的学习,配合学校教育。其次,学生家长虽然通过教学通知单已经大致了解了学校英语教育的整体情况,可以配合学校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但是在具体教学进程中还应进行沟通,以提高监督的准确性。为此,采取进一步的沟通方式就是建立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本。这个联系本虽然是作业本的形式,但是它是由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一本作业,其中作业要求和作业内容是由教师亲自填写,家长可以很清楚了解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就会及时准确地对孩子进行监督,并且签字确认。当学生学习状况出现异常时,教师可以在填写作业要求和作业内容是提醒家长予以关注,建议加强某方面的督促;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想法和意见也可以填写在作业本上,与教师及时进行沟通。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全面监控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方法对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是有很大困难的,但也是解决农村英语教学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缺少各方面配合的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课外功夫”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会取得效果的。综上所述,尽管农村地区英语学习存在较大差异,农村的一些学校英语教学前景仍不容乐观,农村教师在对英语教学的认识上、在教育观念的更新上不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上,与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但能认识到,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定能看到成果。因此,农村课堂教学对于基础教育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给山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不再由于先天条件的差异,使农村学生更加落伍,体现均等教育的理念。

篇2: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

工作单位:四川省茂县永和乡小学校

姓名:夏志辉 联系电话:13438791806

摘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实行群文阅读教学,面临着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资源缺乏;教师教学水平不高,阅读指导不够;区域考核体制限制,无法全面实施等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训练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发挥老师引导作用,打好群文阅读基础;开发阅读教学资源,拓宽群文阅读范围等教学策略,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群文阅读;现状分析;教学策略

随着儿童阅读的大力推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近两年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的群文阅读,更是一种阅读教学的思想和实践,这对于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更是一种考验。群文阅读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新的拓展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数量和速度的培养,以及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于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开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能有效地更新教师阅读教学的意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找到更好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资源缺乏

要进行群文阅读教学,首先就要有足够充足的阅读材料。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加上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重视,家长们觉得没有必要多读课外书。这就导致学生手中除了教科书以外,基本上没有课外书籍。学生们除了了解一些课本知识和从电视里了解到的知识外,就没有其他的知识来源。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备课时也会伤透脑筋,因为学校图书室里书籍很少,网上查阅资料也不方便,找不到某一主题相应的文章组合。

(二)教师教学水平不高,阅读指导不够

处于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平时的阅读教学都是以单篇进行,而对 于“群文阅读”这个新名词,部分教师都感到很陌生。所以当我们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中,基本上是靠自己慢慢的摸索,缺少观摩学习的机会,缺乏教育专家的指导。群文教学环节基本上是:呈现材料——提出问题——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展示。这样的单一教学方式必然导致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化,没有生机,严重阻碍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更多的只是告诉学生读书可以丰富知识,而缺乏具体的指导。这种说教式的宣传,鼓动,无法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三)区域考核体制限制,无法全面实施

国家一方面推行教育体制改革,但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应试考试,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各项考核还是离不开考试成绩,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教师也只能反复地教教材内的课文。对其他文章的阅读也只是浅尝则止,点到为止。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也常常忽略了课外阅读。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我们也只能选择重点抓学生的学习成绩,适当地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二、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训练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的方法可以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等,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大多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略读能力的培养。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更注重的是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强调的是一字一句地读课文,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内要读四到七篇文章,如果采用传统的阅读方法,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就必须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时,我就让学生采用跳读的方法,让他们快速地找到了作者按照长廊—佛香阁—昆明湖这样的浏览顺序,感受到颐和园的美丽;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让学生用扫读的方法,快速的寻找到母亲和父亲分别评价巴迪时的语言,效果也非常明显。

(二)发挥老师引导作用,打好群文阅读基础

针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和学生在群文阅读方面的能力都还不是很高,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上高效地发挥教师的“导”,进 而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汲取更多的知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教师教学的手段。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做基础,重点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整合信息。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阅读能力,使学生、作者、教者的心灵火花进行碰撞,让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升华主题,以此为群文阅读打好基础。

1、教师要有主题地选取文章,让群文紧密结合起来。群文阅读教学,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结合我第一次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的体会,我觉得教师结合自己确立的议题选文非常重要,议题没确定,选择的群文文本就会呈现出简单的叠加,甚至出现文本之间没有联系。当时因为是第一次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我没有真正领会到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所以只是简单地把《母鸡》、《麻雀》和《柱子上的母鸡》这几篇文章放在一堂课内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感受母爱的伟大,最后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多读,教师的阅读量决定着选文的准确度。所选的文章要有共性。在同一节课活动中所选的文章之间应有着共同的议题,通过同时阅读多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2、教师要设计比较性的问题。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张淑珍老师在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教学中,以《七颗钻石》为示例,通过教学生用“抓句子主干把长句读短”、“找关键词”的方法梳理水罐的四次变化,让学生认识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读、思、画、悟这四步方法阅读《小壁虎借尾巴》,梳理情节结构;再通过对比发现两个文本的反复结构也有递进结构和并列结构的区别;最后通过小组合作阅读《爱心树》和《小猪变形记》两篇童话故事,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进一步体会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之间的区别。虽然这节课是城里的老师面对城市里的学生进行教学,但我们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教师如果把这样的教学运用到我们的学校,相信对我们的学生和学校都意义重大。

(三)开发阅读教学资源,拓宽群文阅读范围 1、利用课本资源。面对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书籍,我们可以利用课本资源。现用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无论从内容还是重点、难点上,都有明确的主题。教师可以利用单元内所呈现的几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训练。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内的《掌声》、《给予树》、《好汉查理》这三篇文章,都是讲述怎样去爱别人,根据这一共同特点,我们就可以给孩子们进行一次群文阅读教学。

2、利用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共同阅读优秀作文,可以是写人的、写景的、写事的,把相同类型的作文放在一起,让学生阅读或感受语言的优美之处,或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把课外书拿到班级共享,这样积少成多,群文阅读的文本资源就丰富了。

3、推荐优秀读物。其实学校对丰富学生的阅读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购置图书,接受爱心捐赠,这些行为都使学校的图书量不断增加。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并进行阅读指导。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推荐一些儿童诗或者童话、神话故事,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神奇;三四年级可以推荐一些科普读物和校园小说;五六年级推荐一些中外名著等。

篇3: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引言

自2001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发的文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决定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后, 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 如今小学英语已正式纳入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各民族农村地区也大力响应这一号召, 随后在乡镇、村各小学开设英语课程, 大量投入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建设。同时,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 《英语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 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以及现代化远程教育等教学理念和模式, 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地区通常经济比较落后, 地理位置比较偏僻, 因而信息比较闭塞教育资源相对短缺, 再加上复杂的语言文化环境, 民族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贵州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从2005年真正得以逐渐开展的。近十年来, 政府教育部门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使得民族农村小学英语教育从无到有, 小学英语教师也逐渐发展成为一支稳固的专业队伍在这近十年的师资建设后, 民族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如何?还存在怎样的问题?本调查报告通过问卷和访谈, 以贵州黔东南地区为例, 分析民族地区小学英语师资的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一些改进师资现状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资源现状如何?现有师资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2.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如何?在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

3.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如何?对继续教育有何需求?

(二) 调查方式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形式为主的实证调查, 问卷的设计采用封闭式题目, 问卷的内容包括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文化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培训状况和英语教育文化和资源环境等方面。为了进一步了解问卷答案背后的内在原因与相关因素, 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个别访谈。

(三) 调查对象

本调查对象为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 为全面反映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师资现状, 分别选取来自县、乡镇与村各级学校教师。总人数为101人, 共发放问卷101份, 回收有效问卷97份, 回收有效率为96%。其中在以说汉语为主的区域从教的教师为28人, 以苗族和侗族少数民族语言为主的区域从教的教师为68人, 有1名教师的区域语言一栏数值缺省。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结构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 从新课程改革以来, 随着教育部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视和建设, 经过十余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小学英语师资队伍已建设成为一支年轻的专业团队。而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师资严重不足, 英语教师工作繁重, 专业素养与自我提升能力差等问题仍然很明显。由于民族地区语言文化环境的特殊性, 小学生的双语和多语接触和习得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更高。而本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学科水平, 以及二语或三语教学能力都难以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调查从性别、年龄、第一学历、专业、民族等方面对小学英语师资结构进行了统计, 调查结果和分析如下:

1. 男女比例失调, 青年少数民族女教师居多, 学历中等偏低

根据调查显示, 在小学英语教师结构中, 女教师占大部分比例 (77.9%) , 男教师仅占22.1%, 男女教师比例失调。从教师的年龄结构看, 30岁以下的教师居多, 占总数的72.9%, 31~40岁的教师占23%, 40岁以上的教师仅占3.1%, 其中从事英语教育五年以下的教师占85.6%, 英语教龄超过六年的占14.4%。这些数据说明了青年女教师居多, 她们朝气蓬勃, 但教学经验不足, 年轻女教师正处于家庭、工作任务最繁重的阶段, 她们通常忙于应付、力不从心。从另一个侧面来说, 年轻的队伍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敢于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实践和研究。他们中汉族教师占15.5%, 苗族教师占44.3%, 侗族教师占35.1%, 其中有49.5%的教师会说一门以上本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教师懂得汉语、英语和苗语或侗语三语规律, 了解英语学习涉及三种语言间的认知加工和信息转换, 同时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初学英语的障碍, 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三语教学。但大部分老师不懂得二语习得理论, 缺乏三语协调教学的有效方法, 这一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从表1中看出, 教师队伍中, 第一学历为专科的教师为主, 占总数的77.3%, 目前, 绝大多数第一学历为中师中专、专科教师正通过函授等继续教育的方式获取最高学历。在样本教师中, 英语专业教师占85.6%, 但缺乏正规英语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仍然不小。从中可看出, 大部分教师接受过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正规训练, 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 懂得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逐步走向了专业化道路。调查教师中接受过正规师范院校全日制英语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仅4名, 占总人数的4.1%, 这说明了民族地区高学历、高层次英语人才欠缺。

2. 教师数量欠缺, 工作繁杂

虽然近年来教育部门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和输送但由于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僻, 教学点多学生分散, 小学英语教师在农村地区还是比较紧缺。根据本次调查, 除了城镇小学配有3~5名英语教师, 其余大部分农村小学每校仅有1~2名教师。由于农村小学教师数量较少,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工作比较繁重。调查显示, 46.8%的教师每周授课在1课时以上, 89.2%的教师承担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 70.1%的英语教师还兼上小学其他课程, 如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几乎每门课程都涉及, 大部分村小教师甚至包班, 一个班级每门课都由一个教师教。此外, 67%的教师兼有学校行政、管理等其他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 缺乏专业发展意识。

(二) 教师专业化现状分析

1. 专业化水平偏低

调查显示, 14.4%的英语教师缺乏正规的英语教育专业背景, 17.5%的英语教师第一学历是中师中专, 他们之前没有学过英语, 大部分教师都是由于英语教师比较紧缺, 被强行安排上岗。通过访谈发现, 很多教师都是“现学现卖”, 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不了解教学理论与方法, 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师资的严格要求。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学手段落后, 教师很少将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应用到教学当中调查显示, 41.2%的学校没有电子教学设备, 45%的学校没有开通校园网络。通过访谈了解到, 由于设备比较落后, 教师思想守旧、观念落后, 尚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原因, 很多学校的电子教学设备和网络教学设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这些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效能还有待开发。

2. 教学观念有转变, 但缺乏三语教学理论基础

有关教学活动的调查显示, 87.6%的教师认为小学英语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兴趣, 90.2%的教师了解并赞同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包括技能、知识、情感、策略、文化五方面内容, 并在课堂上应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 如情景交际法、视听法等。由此可见, 教师不仅把灌输知识作为课堂的主要活动, 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 很多教师也意识到了自己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的不足。59.3%的教师认为自己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一般, 有25.7%的教师认为自己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比较差。教师普遍认为自己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学习英语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 改进教学方法,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等。

多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涉及三种语言间的认知加工和信息转换, 因此, 少数民族教师应该运用自身的语言优势, 实施三语教学。但很多苗族的教师被分配到说侗语地区教学, 而侗族教师分到说苗语地区教学, 教师分配不合理导致了三语教学基础相当薄弱。同时大部分教师不懂得二语习得理论, 也缺乏三语协调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课堂语言的运用上, 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语码转换。在访谈中, 有教师反映, 在课堂中有时会用到民族语言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理解英语, 但效果不佳, 有时为了避免学生混淆, 尽量不用民族语言, 这也是没有掌握有效地三语教学方法的结果。

(三) 继续教育现状与问题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英语教师也意识到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36.2%的样本教师认为进修非常必要, 55.2%的教师认为进修有必要。但由于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及教师工作繁重等原因, 教师培训机会较少, 44.3%的教师近五年来参加进修时间加起来不到半年。此外, 培训形式也比较单一, 66.7%的教师主要参加的进修形式就是提高学历的自学、函授等教育, 素质提升的培训有新教师岗前培训、新课程培训、英语教材教法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培训主要针对教学实践与研究, 学习新教材、新理念, 培训目标定位于“能够完成课本教学”, 忽视学科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加强。并且大部分培训流于形式, 35.8%的教师反映, 进修效果不明显或没有效果, 主要原因是培训时间较短, 培训内容枯燥, 考核制度不完善, 学员思想意识不强。很多教师反映短期培训学不到什么东西, 46.4%的教师认为最适合的进修形式是脱产, 教师们意识到自身专业基本技能和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渴求有充实的时间拓宽和加深专业和相关知识, 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对策分析

(一) 多渠道提高师资数量与质量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多渠道解决教师数量欠缺的问题。目前, 虽然大部分专科毕业生已经投入了农村小学, 几乎农村小学都配备英语老师, 但是很多英语老师身兼数职, 或者其他学科老师兼职上英语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严重影响了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教育部门仍需加大对农村小学英语特岗教师的分配, 使农村小学至少配有一名以上专职英语教师, 乡镇两名以上, 县城至少三名以上专职教师。对于分布散乱、班级人数较少的农村小学, 应该进一步通过调整布局、拆点并校来增加人数以合理利用教师资源。此外, 通过政策激励英语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鼓励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下乡支教。组织农村小学到市、县里的先进优秀学校交流学习, 也可以派遣市县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 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总之, 通过多种途径, 不断充实农村小学英语师资, 提高师资质量。

(二) 树立专业意识、不断自我提高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也意识到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同时应该培养学生技能、情感、策略、文化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 然而教师们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在教学当中也很少应用。例如, 59.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一般, 25.7%认为比较差, 69.3%的教师只是有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些教师反映有时候自己都不太知道就不跟学生讲了。有些非专业的教师甚至提前把课文和单词自己先学一遍, 然后就直接教学生, 主要以教会学生读单词和课文为目标。因此, 教师首先应该树立专业意识, 摒弃过于认为小学英语简单不重要的思想, 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充电,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以胜任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师的严格要求。其次, 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摈弃科学研究是学者专家的工作, 学习一些教育教学、英语教学理论, 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将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 在掌握三语习得理论、语言加工机制, 儿童二语习得等理论的基础上, 在教学中总结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征, 找到适合本地区学生的三语教学模式, 探索一条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的道路。通过提高教师意识的改变努力做到由教学型教师向教研型教师的转变, 才能真正做到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适应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 加强师资培训

1. 丰富培训形式

教育部门加大培训力度, 应该根据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专科毕业生, 大家学历提高的方式主要是函授, 但根据调查, 由于函授时间短, 很多教学流于形式考核制度不严, 学员普遍认为通过函授不能够系统地学到专业知识。对于这类教师应该分批次分名额让部分教师脱产进修而不应该过早地取消成人脱产教育。然而由于教育经费紧张、师资短缺、教学任务过重等原因, 脱产作为主要培训形式也不现实。因此可以通过校本研究、寒暑假集中培训、远程师资培训等形式开展培训, 满足教师们的培训需求。

2. 培训内容有针对性

调查发现, 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是多元的, 67.7%的教师想要改进教学方法, 34.4%的教师希望学习英语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 22.7%的教师想要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技术。在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后, 应进一步探索对提升教师素质有帮助的各种师资培训课程和模式。农村师资队伍中, 青年教师是主力军, 他们刚踏入教师岗位, 应以实践教学培训为主,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 使之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对于大部分教师, 最希望的是能改进教学方法, 可以开设英语学科教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和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课程, 通过理论学习扩宽视野、掌握研究方法, 再结合日常教学实践, 将适合少数民族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方法有效应用于教学中, 或者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教师, 培训内容应该侧重于英语教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培训, 帮助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总结自己的教学成果和经验, 使教学科学化、系统化和合理化。对于新世纪的教师, 要学会现代教育技术, 将电子设备网络资源运用于教学中, 这样才能让农村的学生接触外面的世界, 学习最新的知识。然而, 民族农村地区比较落后, 除了少数刚毕业工作的年轻人, 有很多教师甚至不会操作电子设备, 不会上网。因此, 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此外, 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 要加强培训管理和考核制度, 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 注重培训过程的监控, 保证培训的顺利实施。同时强调培训反馈, 实行跟踪考核, 确保教师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姜秋霞, 刘全国.2012.西北民族地区英语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以甘肃省为例[J].英语教学与研究, (2) :129-135.

梁进.2012.桂东地区小学英语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学与管理, (4) :81-83.

罗震山, 莫颖.2007.广西农村小学英语师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1) :79-80.

篇4: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偏远地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教育一直是教育公平的短板,而其中的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育更是令人担忧。本研究以辽宁省义县地藏寺满族乡兀拉草沟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积极引导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改革。

1.体育教学开展现状

1.1 思想观念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并以此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扩大学校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学慢慢的变成了学校教学中的附属品。体育课程不受重视,课程质量更是无人关心。

1.2 体育教学设施状况

走访地藏寺满族乡兀拉草沟小学时了解到:对于像三线城市的乡、村小学现有的器材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这些偏远地区的小学没有足球场,往往仅有一个长着杂草的很小的土操场,立着两个快要陈旧快倾斜的篮球架,几个篮球、排球、足球,一个大垫子四个小垫子。而仅有的这些器材也是最近一、两年内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学校本身并没有什么经费可以支撑体育教学,缺乏体育教学专项资金和教学设备是影响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师资力量情况

教师资源短缺是目前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老师一般都是身兼数职。根据走访调研结果显示,整个地藏寺满族乡近两年内才有一名专业体育教师,而兀拉草沟小学的体育课则是由校长常年代课。农村小学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偏低,本科学历的老师人数很少,几乎是大专学历并且年龄偏大。缺乏专业教师也是制约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另一大因素。

1.4 學校生源现状

由于环境和经济的影响,许多外出打工的家长都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在外地就读。对于整个地藏寺满族乡而言,全乡一共有在校生160余人,而兀拉草沟小学只有23名学生,采用隔年招生方式设一、三、五、三个年级。生源不断锐减,学校面临关闭的危机。

2.发展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对策

2.1 改变观念,提高思想重视

各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提高体育活动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认识,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克服自身困难在场地、器械等受限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室外的体育时间。领导要勤思考多交流,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身体力行的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教育的无穷乐趣。

2.2 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增加经费投入

要加大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确保边远地区农村学校也能有专项经费。除政府下拨的有限经费外,企事业或是爱心人士的捐赠也是必不可少的,城镇高校的帮扶、建立爱心实践活动基地等,这些举措都会加快学校体育设施的建立。

2.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人数少、业务水平偏低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农村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应从几方面着手:引导激励人才到偏远地区小学任教,对于体育专业的农村高校毕业生,有关部门可以考虑采取定向招生、毕业后回原籍任教、提前定级、增加工资等方法,激励他们回到家乡任教;其次,有关教育部门应严格把控确保体育教师编制,尽量不被其它主科教师编制占用。

2.4 因地制宜,办特色农村体育课程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因地制宜,可以将本民族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举办地方特色运动项目,例如龙舟比赛、荡秋千比赛、竹竿舞比赛等,充分发挥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的人文因素,“以人为本”开展属于自己特色的体育课程。

2.5 加强沟通,改变家长思想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加强学生家长对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使学生家长明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体育教育在孩子成长、性格培养、道德意识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和一个民族发展的兴旺与否,国民体质无疑是一个重要指标,而反映这一指标就要看一个国家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实施状况如何。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农村学生数量不可小视,所以要切实提高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领导及家长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才能加快建设农村体育教育的改革步伐、推进教育公平的进程,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许世岩等.西北边远贫困民族聚居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2]张磊.生命视角下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现状的反思与重构[J].体育学刊,2008(06).

[3]王继帅等.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研究及评价[J].体育学刊,2009(01).

[4]陈海.从大纲的变化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04).

[5]刘芳.由“阳光体育”审视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J].新课程学习(下),2011(01).

篇5: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浅谈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本文关键词:贫困地区,浅谈,体育教学,现状,初中

浅谈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本文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西部贫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相对落后,导致了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相对滞后,出现了不能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现状。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一条“一端正理念、二资金投入、三师资建设、四参与活动”的农村初中

浅谈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本文内容:

摘要:目前, 我国基础教育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 西部贫困地区,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 经济相对落后, 导致了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相对滞后, 出现了不能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现状。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探索一条“一端正理念、二资金投入、三师资建设、四参与活动”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滞后;原因探究;改革途径;

21世纪以来, 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基础教育得到巩固加强, 教育事业方兴未艾。特别是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 九年义务教育成效显着, 保证了99.9%的适龄儿童能够免费就近入学就读。“进入21世纪, 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知识经济, 知识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最显着的标志”[1]。

为了提高初中教学质量, 教育部颁发了初中新课程标准。《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 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规划了蓝图, 指明了改革前进的方向,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栋梁之才奠定了基础。

体育教学是义务教育的主要课程, “体育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2]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主战场之一, 是奠基人才素质的基础, 是开展素养教育的主渠道。

毋庸置疑, 我国西部贫困地区,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 经济落后, 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 导致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滞后。近几年,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凸现出来, 农村初中学校学生人数不断减少, 学校规模逐渐萎缩, 体育教师素质不断下降, 已成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瓶颈。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 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产生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

1.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学可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身心健康, 为学生进一步成才打下结实基础。但是, 目前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不容乐观。为此, 我们深入到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进行了详细调查。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地处秦岭东南段。这里山高林深, 交通不便, 经济落后, 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洛南县有36个初级中学, 在校生10600余名。在校生1000余名学生, 20个教学班的初级中学只有两所, 约占5%。在校生600余名学生, 12个教学班的初级中学有24所, 约占67%。在校生200余名学生以下, 6个教学班的初级中学有10所, 约占28%。极个别初级中学只有60余名学生, 三个年级。1000余名学生的初中学校, 有专职体育教师3名。600余名学生以下的初级中学根本没有专职体育教师。

1.1 学校规模的萎缩阻碍了体育教学。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 人口生育趋于合理。近几年来, 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凸显出来, 广大农村中小学生数量不断减少。学生人数的减少导致了学校规模的萎缩。学校规模的萎缩, 造成初中学校不能够设置专职体育教师, 阻碍了体育设施的建设。规模偏小的初中学校, 缺少运动场所, 缺少体育教师, 如何开展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这种状况难以营造一个热爱体育, 乐于运动, 陶冶情操的氛围。没有运动场所, 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难以形成浓郁的素质教育气氛。

1.2 体育设施简陋制约了体育教学。

洛南县36所初中学校, 没有一所学校有正规的体育场, 更无标准的塑胶跑道。有体育场的学校, 体育场地狭小, 设施简陋, 体育场只有两个篮球场大小, 而且都是土泥地面, 坑洼不平, 树立两个篮球木架, 支撑三五个水泥乒乓球桌面, 可供学生体育锻炼。洛南县有一半学校没有体育场和体育设施。这样简陋的体育设施, 无法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

1.3 体育教师匮乏影响了体育教学。

“教师资源是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3]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合格的教师。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措施, 加强师范院校的建设, 加强合格教师的培养。如在中考中优先录取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 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为中小学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体育教师, 保证了初中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设。

但是, 进入21世纪, 伴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 原来统招统分的招生分配制度, 改革为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 择优录取, 竞聘上岗。一大批高素质的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涌向发达地区, 或经济文化繁荣的城市。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落后, 生活比较艰苦, 高素质的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很少到农村初中学校任教。到农村任教的体育专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正是合格的体育教师缺乏, 造成体育课程无法正常开设。初中学校无合格的专职体育教师, 只好让爱好体育的教师承担体育教学。实在无体育教师上课, 干脆停止开设体育课, 将体育课改上其他文化基础课程, 或者上自习课。

2.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滞后原因的剖析

广大农村初中学生人数的减少, 学校规模的萎缩, 体育教学观念的落后, 初中体育教师素质的下降。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下降。而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是:

2.1 初中体育教学定位不准。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处在高中教学和小学教学的夹缝之中, 受中考指挥棒的压力, 难以真正发挥其体育教学的功能。初中体育教学理应重点培养学生身体素质,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但是, 在中考应试教育的压力下, 初中体育教学不再是以训练学生身体素质,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而是以适应中考要求, 开展体育教学。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 迫使体育教学背离了体育教学规律, 教师和学生都被捆绑在应试教育的质量柱上痛苦的挣扎。

2.2 初中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以前, 人们普遍认为, 只要身强力壮, 就可以当体育教师, 就可以走上运动场所进行体育教学。正是在这种错误认识指导下, 忽视了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许多非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从事体育教学。这样就造成初中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教师素质低下。如:洛南县某所初中学校, 有三个体育教师, 其中一个体育教师已50多岁, 两个体育教师也在40多岁左右。其中一个是高中毕业生, 一个是中师毕业生, 一个是非体育专业毕业生。目前,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 年龄结构不合理, 专业不对口的现象。

3.攻坚破冰, 勇于探寻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出路

目前,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着无运动场, 无体育设施, 体育器械少, 体育教学质量差的现象。我们要以大无畏的改革勇气, 彻底解决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着“无、少、差”的问题, 认真贯彻落实《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 借鉴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 经过深入调研、总结、提炼, 探索出一条“一端正理念、二资金投入、三师资建设、四参与活动”的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破解初中体育教学“无、少、差”的历史痛疾。

3.1 端正体育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是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大事, 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不要错误地认为:农村学生天生身体健康, 上学路上就锻炼了身体, 不需要体育教学。更不能错误地认为:中考测试学生体能, 不需要体育教学, 学生体能是自己形成的。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 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 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目前, 大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 我国的足球成绩不断下滑, 就是充分例证。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学生身体素质, 提出要加强初中体育教学, 要求每一个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体育教学, 加强体育训练, 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条件的学校, 要开设足球教学和训练。通过体育教学, 既锻炼了学生身体素质, 又发现了体育运动员苗子。

3.2 加大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设施建设。

体育设施是开展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每一所初中学校都要建设体育场地, 增设体育锻炼设备, 购买体育锻炼器械。各级教学行政部门要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尽快消除初中学校无体育锻炼设施的落后现象。

加强体育教育资源的整合, 充实初中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目前,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凸现出来, 广大农村适龄儿童数量不断减少。《义务教育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学等学校, 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6]。中小学布局调整, 坚持“小学就近入学, 初中适当集中”的原则, 合并调整那些地处偏远, 交通不便, 学生人数减少, 规模较小的初中学校, 集中师资力量, 扩大农村初中学校办学规模。

在初中校舍调整布局的过程中, 要整合体育教师资源, 尽量将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回归到体育教学中来, 充实初中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 加强体育教研室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研活动, 提高初中体育教师的教研水平和业务水平, 增强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开展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教学活动,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强健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6: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评价突出“育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素质教育

本学期,我新接手四年级的英语教学。由于多种原因,英语学习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加上一周只有两节英语课,上第二节课时,很多孩子已经把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忘记了,因此,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普遍没有兴趣。面临这种状况,我越是着急越是批评学生,收效越是甚微。在这样的日子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逐渐下降。但一节课改变了这种状况。那是一节英语课,我让孩子们在练习用英语单词说“我喜欢”的句型练习时,一个平时因为调皮被屡次批评而出名的小男孩举起了手,当他发出“Ilikevegetable”中的“vegetable”时,全班哄堂大笑。我给他纠正了发音,请他再说一遍时,他红着脸,又说了一遍,结果音读得很别扭,还是错的。我再次示范给他看,让他和我一起说这个单词。然后,问他是否还想说一遍,他涨红了脸,鼓足了勇气,再说了一遍,结果,又发错了音,这次,连我也被他的怪腔调给惹笑了,全班孩子见状,再一次大笑起来。他低下了头,满脸通红。我不仅没对他的发音错误进行批评,反而立即对他的大胆进行了表扬,并解释说这个单词很难发音,同学们应该学习他勇敢尝试的精神,然后让他“体面”地坐下。从此以后,孩子们举手的次数、人数越来越多了。在这样的气氛中,我观察了一个多月,发现大多数学生不仅每节课学会了基本的单词,学习热情也好转上升,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协作表演意识,学习小组也有了凝聚力。这就是和谐课堂的结果。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

新的评价方式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行为及学习习惯等问题,才不会导致小学生的片面发展。《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的内容要多维、评价的主体要多元、评价的方法要多样。

1.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

给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每个学生在档案袋里装有他们认为自己写得好的一页字、一次做得好的作业、成绩好或者有明显进步的单元测验的卷子、课外阅读笔记以及每一学月家长给予的学习评价等级等等,主要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2.注重表现性评价

(1)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每节课前让学生说唱英语诗歌,进行日常交谈如天气、日期、姓名、年龄等,检测已学的知识,并一一做好评价记录。

(2)学生学习行为记录。主要记录对学生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情况的评价,如答问、朗读、游戏、比赛、角色表演等活动中学生所参与的次数与成绩,用数字、星星和红旗等符号表示积极参与和成功。

(3)作业情况及测试记录。登记学生的每次作业的评价成绩。每学期进行一次书写比赛,鼓励学生把作业做好。在书写评价中,老师对学生的书写给予的等级学生不满意的,学生可以自己要求重新书写。(4)学生自我评价等。评价样表如下:

2011年秋期课堂学习评价表

姓 名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

课前准备情况

课上认真听讲

上课积极发言

积极与同学合作

学习任务完成课后巩固知识(自评)

如果学生有兴趣,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设置评价表,并配上喜欢的色彩、可爱的图案等装饰。

三、重视学期评价

学期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定的评价,它可以全面评价小学生在整个学期学习英语的情况。主要是对小学生在本学期英语学习的态度、习惯、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等做出综合评价,随同小学生素质报告单一起交与家长。

学习过程评价具有及时、全面和相对客观等特点,所以受到广大小学生的欢迎,而且也受到小学生家长的肯定。学习过程评价实施以来,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新的评价方法给个性各异的学生带来了成功的希望,学生熟知老师的评价方法,就在自己的强项上抓住机会,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使他们获得了成功体验,增强了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上一篇: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声调教学研究论文下一篇:民主生活会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