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计划

2024-06-17

校本研究计划(通用14篇)

篇1:校本研究计划

2016-2017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为了提高自身教育理论和教学水平,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校本研修指导思想:以学校研修计划为指导,立足课堂、革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出发点,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研修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个人素养,服务于教研和教学而努力工作。

校本研修目标:积极实践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围绕“高效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参与课题研究,配合学校做好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能够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个人校本研修措施:

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小学教学》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所提高。通过教师个人自学和网络学习的方法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自己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虚心向同行教师们学习,争取多听课,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经常听课,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教育水平。积极主动地上好研讨课,认真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促使教学校本研修活动进入课堂。课后要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学会从教学总结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着手,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认真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争取有质有量。

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关注后进生,采用小组竞争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以促进潜能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篇2:校本研究计划

—九树小学2010-2011学课题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的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

二、研究目标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2、通过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在综合性学习中逐步实现“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扩展——发现、创新”的递进目标。

三、研究主要内容

结合语文教材,观察身边的事物,能够积极地去调查,收集资料,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四、研究方法与措施

1、研究方法:

(1)调查活动法。即利用问卷调查以及参观活动的方法,了解学生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的活动情况,分析学生综合性语文学习方面的存在问题,以便适时调控。

(2)教育实验法。营造综合性语文学习的氛围,探索综合性语文学习如何过自主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寻找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切入点。

(3)个案研究法。注重在个案之中找规律,在规律之中探路子。在实验期间,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跟踪,收集、整理个案资料,以便进行理性分析。

(4)经验总结法。主要用于经验分析概括,从而深入全面而又系统地揭示其子课题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教育规律,进而在今后的小学综合性语文学习中更好地推广运用。

2、研究时间:2010.9——2011.73、、主要措施:

(1)各年段组建读书俱乐部,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2)各年段组建图书社,并有效开展文学创作活动。

(3)各年段开展语文社会实践活动。

(4)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开展“遨游汉字王国”、“轻扣诗歌

大门”等综合性学习活动,优化语文课堂。

(5)抓好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严格规范操作流程,保证

研究实验的规范性。

五、研究实施计划九、十、十一月份

1、学习课题研究计划,领会课题精神,制定年段研究计划

2、优化阅读书目,依课程标准,精选图书并合理分类

3、创设阅读氛围,完善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

十二月、一月、三月份

1、根据当地的人文、民俗、古迹等文化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2、聘请专家来校讲座

3、以年段为单位,结合语文课程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1、各年段以“诗城文化”为平台,积极组稿,让更多的同学体验成功的喜悦

2、校内课题研究课、评课

3、撰写研究随笔,参加校课题组研究随笔交流四、五、六月份

1、整理个人课题研究特色资料

2、参加课题组研究特色材料展示

3、开展“走进传统文化”活动

七月份:完成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篇3:校本研究计划

湖南省桃源县第七中学、湖南省桃源县实验学校、湖南省桃源县茶庵铺中心校、太平铺乡中学、杨溪桥乡中学、寺坪乡中学、郑家驿乡中学等七家单位的中小学被教育部、全国继续教育网选定为“国培计划 (2013)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校。2013年8月15日至21日, 以上项目校的中学、中心校校长及教师进修学校部分骨干辅导教师一行16人, 在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邹波武的带领下, 参加了教育部、全国继续教育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社举行的“国培计划 (2013)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

湖南省桃源骨干培训者团队在专家学者报告中触及现代教育思想, 在主题活动参与中感悟实践的真谛, 掌握了基于校本的远程培训的模式创新特点, 形成项目组织与指导能力, 为学校、地区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实施工作提供依据。深入了解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实施方案内容, 明确自己在其中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掌握教师培训管理和指导技能, 提升设计、组织、管理、执行项目的能力, 提升骨干培训者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熟悉了平台操作, 掌握了培训核心内容, 以便发挥好“种子教师”的角色, 做好帮扶传带的工作, 在区域研修中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区域内教师研修水平的全面提高。

此次集训, 湖南省桃源骨干培训者团队如沐细雨, 润泽心田, 增长睿智, 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悄然改变, 为自己回到岗位后对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引领, 填画了凝重的一笔。

篇4:校本研究小策略

有实在目标

校本研究的实在目标是发展教师专业、提高教学质量。一般地说,学校教师有几十甚至上百人,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参差不齐,面对日益紧迫的“课改”形势,教师们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学校也不可能要求全体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达到同一个水平。因此,要力求做到教研活动人人参与,各有收获。通过各种活动,促使“一般教师上台阶,教研骨干出成果”的专业发展目标。教师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必然会一步一个台阶地攀升。

有清晰主线

“校本研究”常常以“课题研究”和“校本培训”为主线。“课题研究”注重以校本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行动研究为主,以“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课程开发”等为研究方向。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成长与课题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回顾我校研讨历程,大家感受颇深:有6位教师成长为中学高级教师,有十几位教师成长为省、州、县骨干教师。在《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课题研究中,14位教师带领近1000名学生,经过艰苦努力,反复实践,成立了百花文学社,开通百花文学社主题网站,编辑出版“个性化”习作集《启航》和《花韵》。辛勤的教师们在不眠之夜苦苦思索,在柳暗花明时茅塞顿开。辛苦换来了对新课程的体会和理解,收获着教育思想的深刻变化,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

“校本培训”是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学校坚持“一人培训大家受益”的原则,要求“走出去”的教师回校后上交汇报材料;在教师大会上汇报体会;上一节汇报课等。学校每年安排教师到外地参加讲课、听课等活动,回校后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传达学习精神,使在校的教师不仅有身临其境之感,也有“与专家面对面”的欣喜与收获。从而,增加全校教师的信息量,达到“以会代训”的目的。

有梯级层面

校本研究首先要有序地进行好校内研究活动。学校不间断地安排青年教师讲公开课,骨干教师讲示范课,专家型教师讲引领课。讲课教师在课前给听课者分发教案,课后写出“教学反思”。听课教师翔实填写“听课记录表”,帮助讲课教师总结亮点、找出缺点、提出建议,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

我校定期举行“我与新课程同行”“我的教育故事”“我与网络教研同行”等专题宣讲活动,促使全校教师做教研的有心人,锻炼教师们追求会做、会写、会讲的“三会”目标。

第二个层面是与周边学校进行听课、评课联片教研活动。我们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到临近学校参加听课、议课活动,请周边学校领导、教师到我们学校听课、议课,在大会上交流活动体会。我们还先后组织学校各科品牌教师“送教下乡”,参加全县“激趣导学”巡讲团,在各乡镇学校巡回讲课,不仅给更多的教师更大的舞台,而且很好地促进了校际之间教师的信息交流,促进城乡教师教学经验的共享。

第三个层面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活动。2007年春,恩施州教科所为全州小学教师开辟了“小教天空”这方平台,我校广大教师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观看“一周一课”课例,每逢周三周四晚上准时进入新浪UC,到“小教天空”网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热烈研讨,既表明自己对于“研讨课例”的观点,又谈论教学中的困惑和一些个性化的思考。

通过网络教研这种活动,教师们足不出户就与州内兄弟学校实现了资源共享,感受了学习提升的优越感。在活动中,教师们从心灵到教研水平再到电脑操作技术,都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绩。实践证明:网络教研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有细节管理

学校教科研工作头绪纷繁,如果只布置不管理,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不激发研讨兴趣,而强行要求大家参加活动更不会有好的效果。我们通过“研究课”“展示课”提前申报,外出学习主动报名,课题研究自主参与、自主选题,大小活动及时记载等策略,调动教师们参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科室提议,教研组讨论完善出台“优秀教研组”“教研能手”评选条件,平时活动量化记分,学期结束核算成绩,“举手见高低”,期末总结为“优秀教研组”授牌,为“教研能手”颁奖等激励机制,调动教师们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改变了“要我教研”的被动局面,形成了“我教研我进步”的“自助餐”研究模式。

有展示平台

为了促进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均衡发展,学校一定得注重为师生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我们学校的校园网站和百花文学社主题网站,已经展示师生作品3000多件。无论是教师的论文、案例,还是学生的作文、数学日记、英语习作等,网上应有尽有,清晰可见。学校还有月月更新的百花长廊,半年更新的两块活动展牌等展示窗口,充分展示师生成果。同时,学校还收集了学生作品集1000多册,教师成果集10多册,使学校形成了校本研究读有教材、听有讲诵、赏有表演、看有展示的研讨规模。从而实现了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发展理念。

篇5:校本研究计划

小学教学生活化英语校本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依赖因素,知识创新也成为民族进步、国家兴亡的根本动力。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迅速地投入到大规模的教育改革中。随着改革的推进,一类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方式在引起教育界广泛的关注,并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英语生活化教育研究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尝试,也是我国英语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小学生英语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以期改变目前学生学了多年英语还听不懂外国人讲话的现状。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策略的指导,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

(2)教师本身就是听力材料的重要来源,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构建良好的英语生活化课堂语言环境。

(3)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采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使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真正达到培养语言能力的目的。

(4)提倡任务型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形成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5)期望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形成一个成熟、完整的英语生活化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A、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学生创设与外语紧密接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系列化、趣味化、生活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不断体验英语,掌握英语,运用英语,从而丰富英语文化素养。

B、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些有关英语教学生活化、特色化的基础性理论,找到一条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为英语生活化教育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2、理论价值:

由于我国的生活化英语教育尚处在起始阶段,故本课题的研究,能为我国的生活化英语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一些新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既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并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作到教、学、做合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现行的教育方式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整齐划

一、千人一面的弊端,提高了教师、家长对学生的内在潜能开发的认识,并付诸行动。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英语教育同样也是如此,然而当前的英语教育的弊端之一就在于英语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脱离,教育没能作用于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丧失了生活和成长的意义。从社会国际化的趋势来看,英语教育是学生通向可能生活的中介,因而,英语教育应该首先成为一种生活化的教育。

2、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为学生拓展学习语言的时空,优化语言习得环境,让他们在英语生活化环境中自然地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快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通过研究,以生活即教育为原则,在学生中形成普及性活动与提高性相结合、学科课外延伸活动与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得到跨文化的渗透与熏陶。

3、研究内容

a)要做到教材内容上的拓宽。

由于英语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课程,小学生活动的区域相对受到限制,生活积累也相对较贫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内容上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连接与拓展。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参与生活。

b)课堂环境的生活化。

创设良好环境,力求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十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要求学生善于利用语言、表情、动作、体态,并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创设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氛围中感知模拟巩固反复,最后达到学会交际的目标。课堂上的语言应灵活掌握,教师本身就是听力材料的重要来源。教师与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为学生创造语言氛围,也可通过图片、哑剧动作和形体语言等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的意思。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听力材料;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为学生提供可现实生活中听、说英语的真实情景。

c)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如何把枯燥、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生活交际,教师的教学方法起着关键的作用。传统的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生活化英语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单向改为互动。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学者大卫曾通过大量的教改实践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课堂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组织和使用能力。采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在具体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说所说的句子,而不是先背诵、死记、掌握什么是语法规则。

教室内可辟有英语栏,用以展览学生的作业或活动成果;每周在室内设英语角,练习口语;利用室内多媒体观看英文断片或电影等以更好地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d)家庭生活英语化: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开发家长的资源,与学校一直培养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利用网络优势、学校会等培训家长,目的是引导家长重视、提高自身素质,使他们成为懂教育、讲科学的家庭教师。在日常生活用品、家具等上面贴上英语标签;收看英语频道;利用复读机练习挺立和口语。

e)社会生活英语化:

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在大街小巷中所看到的英文标志并做记录用来展览;留意日常生活用品上的英文标签及说明书,这些都是学习英语的最使用的生活资料。

F)探索研究引进外教资源,促进英语生活化教育的发展。

聘请外交执教,外教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对学校旧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促进了本土教师在外语教学方面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4、研究方法设计

采用实验研究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主,同时辅之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及时总结、反思,为以后的研究课题提供经验和基础。

5、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A、实行责任人负责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B、实行定期检查,期末总结。

篇6:校本教研计划工作计划

五、活动方式:1.·· 每周二校本教研一次,开设研讨课、组织教学研讨、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1)、开设研讨课,重点培养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进步。一人讲课,众人评论,不仅益于讲课教师查找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将好的观念与具体做法较为形象、具体的传达给其他教师,直接服务于教学。(2)、领导听课与评课要具有时效性和指导性。定期、不定期听课、听推门课(侧重于语文课),要及时指出讲课教师的优缺点,博采众长,允许争鸣,不搞一言堂。组织教师听课,要有交流反思、内化感悟,使课堂教学产生质的变化。(3)、进行些反思的经验交流,展示优秀反思,提高教师深入思考的能力。(4)、组织教师研讨活动。梳理问题采集表,把普遍性的问题拿出来(侧重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研讨解决,形成一致观点,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教学方法。

2、开展丰富的活动,展示教师,增强 品牌意识。(1)、人人一节最佳课活动。号召教师树立品牌意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勇于展示自己。(2)、展示备课本、业务本,促进教师业务学习的深度、广度。(3)、阅读教学成果展。(4)、作文教学成果展。

3、利用网络资源开拓眼界,组织上网培训,鼓励上传下载,与高端对话。

篇7:校本培训计划

为切实做好肥东县20xx年度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模式”专题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有效教学模式”专题研修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xx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我县20xx年“有效教学模式”专题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与内容

(一)师德教育。

帮助教师内化《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合肥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要求,牢固树立职业理想,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法制教育。帮助教师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合肥市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增强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

(三)业务培训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按照《合肥市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标准》,帮助新任教师了解教师专业标准,掌握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工作常规、班级工作常规和学生管理规范,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技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学习: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教师专业标准与学科课程标准,德育工作常规与学生教育,班级工作常规与学生管理,教学工作常规与学科教学技能等。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帮助在职教师了解现代教学理论,掌握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模式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诊断、研究和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学习: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有效教学与教学模式选择,以学定教与“先学后教”模式应用,以教导学与“先教后学”模式应用,学科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典型案例研修等。

3.骨干教师提高培训。按照《合肥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标准》,帮助骨干教师系统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培训指导青年教师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重点学习: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高效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有效对策,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知识和方法,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研修及教育教学研究等。

二、培训对象

全县所有中小学在岗教师

三、培训时间:

1、启动时间:20xx年5月―6月。学习宣传《xx县20xx―20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各校研究制定本校年度培训计划。

2、培训实施:20xx年7月―20xx年5月。

四、培训形式

校本研修与继教中心 “送培送教”相结合,采用“送培送教+校本”的模式。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法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在学校(中心校)的组织下,以学科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基于学科有效教学模式,以“探究式”培训为主,以课例研修为形式,每学期聚焦2-3个共性问题,着力于经验提升和实践改善,开展岗位实践研修活动。成立学校(中心校)校本研修学科指导团队,指导有效研修。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侧重于影子学习,观摩教学活动,汇报教学实践;在职教师岗位培训,侧重于反思学科教学实践;骨干教师研修提高,侧重于学科教学与指导的行动研究。

1、校本研修参与录。由各学校设计,以课例研修为重点,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方式,包括教学与学习活动设计、实施、评价、改进四个主要方面的过程或环节。

2、总结提升改进单。由各学校设计,教师个人填写,学校审核。包括主题活动、主要收获、行动计划、实施绩效和效果评价等,引导教师对学年度校本研修的实践反思与经验总结。

五、督查考核

1、加强督查。县教体局将深入各中小学,加强对各校校本培训实施过程的督查,及时发现并指导各校解决在校本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我县校本培训工作优质高效进行。

2、考核方式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以理念更新、问题解决和行为改进为考核重点。实行“教师培训档案袋”评价方法,建立健全参训教师培训档案。“教师培训档案袋”规定的各项考核全部合格,由参训教师所在学校(中心校)于6月,向县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报送合格学员名册及档案袋有关材料,县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认定培训合格,并报市县教育管理部门审核。

六、具体要求

1、各校校长是本校校本培训的负责人,要率先学习明确校本研修的重大意义,牵头制定培训方案,周密组织培训活动,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各校校本培训实施方案于7月10日前报送县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备案。

2、各校要明确校本研修活动目标任务,加强组织管理,严格考勤制度,确保培训质量,扎实有效的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3、县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将采用多种方法和有效措施,强化对培训实施及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管理和指导。各中小学校要以制度创新和务实考核为重点,强化校本研修过程管理,大力提高校本研修实效。

4、各校要重视校本培训的全程记录、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有条件的学校可对专题培训、主题研讨等进行全程摄像。

篇8:校本研究计划

校本课程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 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 即学校自身的问题, 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 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 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校本课程开发要经过评估 (涉及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发展需要、课程资源等) 、确定目标 (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 、组织与实施和评价 (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 。而一个小本课程评价决定着该课程的价值。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主要是因为高考压力与抗风险心理之间的抗衡, 因为学生的前途命运与高考紧密相连, 一般学校领导层虽重视校本课程开发, 但畏于高考压力, 只能趋利避害;即使学生对校本课程有较强的愿望, 但教师、家长和学校却都不敢过多地投入。某种程度上, 高考不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瓶颈, 也是我们整个课程改革的“拦路虎”。而我校进行的校本课程能够做到校本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提升学生素质的前提下与高考接轨, 这就能够使校本课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二、关注校本课程评价, 加强课程评价研究

一个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经过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我们既要关心的问题是外部的社会评价, 如果家长、社会对学校持一致肯定的态度, 那么学校就能够获得生源、获得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可以说, 外部评价即社会评价是关系学校存亡的关键。在内部评价中, 而很多学生、家长关心的是学了校本课程能不能对学生的高考有利, 能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事实上校本课程很多时候只能起到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的作用, 也许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到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 但是现有的评价手段无法预测这些校本课程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另外, 在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的时候, 很多时候还是只侧重于学生知识的评价, 通过考试来进行评价, 这无疑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影响了学生对于校本课程的兴趣。而校本课程研究的内部也存在着许多制约课程价值的因素, 如师资问题, 迫于压力, 教师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去编制各种各样的课程, 教师们没有可参考的范本, 没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 其质量无法保证。其次, 课程开发需要丰富的资源、素材作为支撑, 但是没有完善的可供直接使用的资源库, 需要教师自己去盲目地搜集和寻找, 很多时候, 教师只能在自己的直接经验范围内进行课程的编制工作, 从而影响了课程的质量。我校就注意到这些方面, 如将泰兴地方资源与我校教学实际结合, 对泰兴希董堂、茅公祠、岳王庙等进行研究, 在校本课程和实际教学中合理运用。如此, 校本课程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待于中肯的评价。

三、关注校本课程评价, 落实课程评价重点

1. 侧重“以生为本”的校本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学生发展的需求, 社会发展、社区文化的需求以及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发展需求。有的学校为了体现学校的特色,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过于关注学校的需要, 甚至把学校的意志强加在学生头上, 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因此,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旨归, 不仅是以校为本, 更要以人为本, 校本课程不仅需要体现特色, 更要体现丰富的选择性, 照顾到学生个性化发展、差异化发展的需求。

2. 坚持“三坚持”与“三原则”评价。

“三坚持”是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三原则”是参与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注重学生全员参与, 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 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 施展自己的才能, 不断促进学力发展。

3. 遵循优胜劣汰动态发展的评价。

课程开发应本着“先实践、后完善”的态度, 让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在实践中接受学生的考验和评价, 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继续保留并进一步完善, 形成一个不断修改、完善、提高、淘汰、重新开发的动态过程, 逐步形成系列化、精品化的校本课程。

总之, 普通高中校本课程评价要恰到好处研究与运用的关系, 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以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 在不断完善提高学生的全方面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应有价值。

摘要:校本课程研究是素质教育发展和推进的必然要求, 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只要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研究的内涵, 才能有目的的对其进行评价, 对其展开研究, 提高课程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

参考文献

[1]鲁慧茹.以有效评价为导向完善校本课程[J].现代教学.2011 (Z2) .

篇9:校本研修重在“研究”

教学研究应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任何科研都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科研的冲动;没有科研的冲动,也就不会有真正的行动;没有真正的行动,就不可能解决实践问题。课堂是教师的生命舞台,也是教师生成体验与困惑的地方。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学做有心人,从实践中反思理念、言论与行动,聚焦和研究自己的课堂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教学研究应以实际需要为导向。一线教师应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校实际出发,同时着眼于学校和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以应用性研究为主,避免“跟风应景,重复他人”。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出发点从根本上来说应当是改进实践而非构建理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着眼于学校文化建设、改变课堂教与学的方式、突破专业发展的局限等方面,探索出符合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正确路径。

教学研究应以“小、短、平、实”为原则。在科研的选题上,要把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特别要围绕课程标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性评价、教育信息与教学资源整合等热点,从“小处”入手,选小题目,做深、做透,研究实实在在的问题,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真正做到“以小见大”。

教学研究应以多种形式为载体。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具有草根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教育科研应从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入手,提出自己的草根理念,形成自己的特色。限于时间和精力,一线教师的科研形式除立项课题外,可以多选择如撰写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论文,举行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举办学术论坛和教育沙龙,进行教学模式推介和公开课展示等形式。

篇10:校本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校本培训文件精神,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本事为宗旨,坚持以“有效教学”为核心,努力探索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建立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二、培训目标

经过开展校本培训,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三、培训资料

1、师德培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校内组织一次先进教师经验交流,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坚持依法施教。

2、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的要求,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围绕新课程实验开展评价研究活动和教学技能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本事。

3、教学本事和教育行为培训: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和新课程实施要求,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帮忙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的本事,引导教师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并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实践、总结,促进教师综合本事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

4、教育科研本事培训:以课题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指导教师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将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本事。

四、培训形式

1、专题讲座

2、案例研究

3、观摩研讨

4、实践反思

5、课题研究

6、师徒结对

五、组织与实施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校本培训的作用,向教师大力宣传校本培训的进取意义,引导教师正确了解校本培训的性质特征。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校本培训督导、评估机制,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目标。教导处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的日常工作。学校要建立由校长任负责人、有专门人员具体组织校本培训实施的机构,设计贴合本校实际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做好校本培训过程管理。

2、做好培训情景记载。包括:参培教师、培训资料、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培训结果等。

3、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积累。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培训教材、培训活动情景记载、考勤登记、考核材料和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

篇11:校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研室教学工作要点为依据,结合教材教法达标活动和我校实际,在现有学科教研和教师现状的基础上,继续以教师群体和个人能力发展为宗旨,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教研目标

以“科研兴校、教研强师”为理念,以教学研讨为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在校内努力形成“民主、开放、实效”的教研机制,用心营造“支持信赖,合作分享”教研氛围。树典型,抓普及,促提高,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逐步探索校本校研新模式,力求我校校本教研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1、通过校本培训,更新教育理念,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力求课堂教学体现新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通过校本培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提高教师的 教学总结能力、评价能力与教学理论水平。这是本学期的重点。

3、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工作,使之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4、观看或实践优秀课,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具体步骤和方法:

1、组建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建四个教研组:语、数、副科及音体美教研组。

2、深化制度。继续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在已有的制度基础上,继续完善各项制度,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制度促发展,以制度作保障。

3、发挥“专业引导”作用。

(1)、继续推行“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教师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引导,在名师引导中明确方向,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这是教师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因此,要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的“瓶颈现象”,通过进行大量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引导及教师自身教学实践研究,从中不断地获取新的理念、寻找新的方法、积累新得经验。同时,我校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培训采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教师收益。

(2)、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定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篇12:小学校本研训计划

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是学校管理中最具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部分,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学校文化中主要是人的文化,教师文化又决定着学生文化的形成,是文化中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对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品牌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以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做自主型教师、做思考型教师、做学习型教师的“三师型教师”活动,以此推动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培训内容:

1、做自主型教师: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关系。我们要研究的是:在实现教师快乐成长的过程中怎样发挥教师的自主性,让教师全程关注自己的发展过程,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

2、做思考型教师:教师要做具有教育思想、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的“思考型”教师。我们要研究的是:怎样培养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善于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自己有效教学行为的能力及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3、做学习型教师:学习既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满足学生需求,获得学生认可的需要。我们要研究的是: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业务和文化素养。

培训形式:教师通过自主的不断学习和努力,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如:开展全方位的学习活动;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不断认真思考的实践中探求、感悟;在不断积累、动笔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具体安排:

(1)提前在假期中开展读书活动,丰富教师的知识,提高理论素养(重读名著提高修养、再读课标提高理论认识、学习专业书籍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20xx年寒假,放假后安排一周的集体备课活动,年级组长组织教师一起研究教材、一起备课,要求老师在假期中把课都备完,减轻开学后的负担)。

(3)开学后,在教师中开展“设计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活动,引导教师结合学校发展规划自主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4)组织教师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及时事政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教师,努力塑造自己身边的“师表形象”,激发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5)开展青年教师拜师培训活动,每月听师傅一节研讨课,课后进行听课反思和师傅一起交流;自己上一节研讨课,课后及时进行上课后的教学反思;和师傅一起召开一次主题队会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6)开展校级骨干教师认定工作和区级骨干教师推荐工作,成立学校骨干教师工作室,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阔老师们的视野,大力培养学校的骨干教师。

(7)每月开展一次教学校级研讨活动,组织老师们一起备课、一起听课、一起研讨、一起修改教学设计,让所有老师在磨课的过程中提高。

(8)放假前,组织教师交流、汇报自己一个学期的情况,交流自己的理论学习收获、课堂实践收获。

篇13:校本研究计划

一、构建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依据

1. 课程标准

构建小学篮球校本课程,应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的内容为标准,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篮球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如,针对篮球水平较差的学生,可通过篮球小游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进行篮球小游戏过程中感受力量、方向、速度等运动现象,并且能在开展篮球小游戏时保证自身安全;要求篮球水平一般的学生能使用专业术语来标述自己已经学过的动作,初步了解篮球活动的基本方法,从而保障篮球运动的安全;针对篮球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其多看篮球比赛,熟练运用篮球运动中的组合技术动作、简单处理篮球运动过程中常见的损伤情况及预防措施等。

2. 本校实况

学校篮球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篮球校本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若缺乏场地与器材的基本保障,则会导致篮球校本课程的构建成为一纸空文。且当前篮球校本课程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只能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完善篮球校本课程体系,成功难度可想而知。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开发与执行篮球校本课程的中坚力量,必须掌握丰富的篮球知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才能保证篮球校本课程构建的有效性,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篮球校本课程的作用。而小学生作为实践篮球校本课程中的学习者,其水平是否与篮球校本课程相符合,是检验篮球校本课程实施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二、构建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方法

1. 构建小学篮球课程的基本方法

为保证小学篮球校本课程构建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将复杂的篮球技术进行分解,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改变一些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技术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篮球技术。

构建小学篮球校本课程必须经过不断地实践,及时反馈实践成果,调整不合理的内容,总结和整理合理的课程内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篮球校本课程。

2. 构建不同水平段的篮球课程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较大,身心发展水平的变化也非常大,所以在构建小学篮球课程时,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身体柔韧性、灵敏度、平衡能力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难以集中注意力,所以针对低年级学生,老师可采用竞技篮球游戏化的方式,构建该阶段的篮球校本课程;由于中年级学生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其兴奋度往往会超出自身的抑制能力,所以针对该阶段的学生,应尽量构建以简单化竞技篮球为主的篮球校本课程;由于高年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活动的目的具有较深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所以能够适当调整和控制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针对该阶段的学生,可构建竞技篮球实用化的篮球校本课程。

3. 构建不同时间段篮球课程的方法

篮球课堂教学是构建篮球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时,应遵循篮球校本课程构建的基本规律,以义务教育体育与课程健康内容为标准,选择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篮球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中,在教学进攻技术时,以摆脱、传球、投篮技术等内容的传授为主,而防守技术与进攻技术对应时,则以防摆脱、防传球、防投篮等内容传授为主。坚持由点及面、由面聚点的教学原则,将自身的成功积极辐射到学生中去,促使学生能在篮球运动员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增加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实践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篮球水平。其次,学校可通过组织篮球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同时,篮球运动普及化,有利于学校挑选优秀的篮球运动苗子,即“体育工作的提高必然是以普及为基础,并在提高过程中进一步普及。”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而构建篮球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也是希望通过学习篮球,愉悦学生身心,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明有.中小学篮球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24).

篇14:“校本教研”研究策略初探

近年来,大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是以争取课题、发表文章为导向的,认为争取的课题级别越高、发表文章的报刊级别越高,其研究就越有价值。其实这种导向本身是狭隘的和脱离实际的。一方面会使人们容易放弃自己对研究价值和水平的判断,将研究质量的高低寄希望于权威的项目和刊物上;另一方面很容易迷失研究目的,即校本教研是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从而陷入“为研究而研究”的泥沼。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清校本教研的本质和初衷,明确校本教研的方向,立足学校建立研究课题,将研究的目光更多地投入到自己学校教育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上。

那么应该采取哪些策略,从哪些方面入手开展校本研究呢?

一、从课堂入手,研究如何创设“快乐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学生受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学生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也在课堂。所以,我们的校本教研也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研究上,一定要集中精力于“快乐课堂”的研究,尽量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快乐,愿意去听,愿意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寓教于乐”是一种教育艺术,也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追求。

“快乐课堂”与“高效课堂”应该是一母同胞。要实现高效的“快乐课堂”,“快乐”的创设就不能简单停留在形式上的“快乐”、感官上的“快乐”,而是老师通过对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愉快地学习,使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朝着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提高他们“快乐指数”的方向去改进。为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学习目的、方法和能力上进行引导和锻炼,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其次,不能把“分数”作为课堂教学的目的,而要具备大教育观和正确的人才观,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促使学生发展作为目的去实施。分数只是学生素质提高、能力发展的附属产品。第三,充分借助多媒体、社会实践等开展课堂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快乐指数”和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从作业入手,研究如何提高作业训练的“实效”

恰当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甚至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对教师来说也能够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但是有些教师将作业当做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手段,作业成为弥补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质量不高的一种措施,也有的教师把作业作为一种对学生的处罚手段。在他们手中,作业往往变成了不需要多少思考的、重复的、机械的活动。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完成作业,甚至可以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最终,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最重要任务,也成为一种负担。

针对诸类情况,我们的校本教研可以从作业入手,在浩如烟海的大量“资源”“基训”“同步”中间去筛选、淘金,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分层设计作业,不同学科作业完成的方式也可以不同。只有这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才能提高,思维和能力才能得到锻炼,作业的效果才能显现。

三、从德育入手,探究教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有效内容和形式

德育可以说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的校本教研应该将德育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从德育的分类、德育的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如新生教育、诚信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班队会的设计等都可以作为课题去研究。

四、从“备、教、批、管、研”入手,研究如何降低教师个体的劳动强度

一线教师每天不是忙于备课,就是埋头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我们的校本教研应该将加强教师间的有效合作,提高备课、批改作业、班级管理的效率,降低教师个体的劳动强度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方向。譬如怎样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如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怎样改变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怎样构建班级管理模式,甚至包括加强对学生行为与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等。只有这些环节进入到一个有序的环境中,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良性地开展起来,才能大大降低老师的工作负荷。

总之,教育教学实践充满了复杂性、生成性和开放性,既有常规的教学和管理内容,也有不期而遇、倏然而至的教育机缘、教学事件。如“怎样应对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怎么办?”“怎样建立班级有效的合作学习机制?”“学生课外学习形式的探究”等,都是值得我们把握和研究的课题。我们只要把目光放在自己周围,放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就会发现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的教学水平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学生质量的提高当然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不倒的安邑塔情感散文下一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