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2024-06-13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篇1: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是一种常见的四边形,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我让学生在预习时就能自己用剪一剪、折一折、做一做等方法制作出平行四边形。教学一开始,我们就让学生直观感知认识平行四边形,在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中发现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量出平行四边行上下两条边之间的距离。由于学生已经会画了从一点到一条线段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高,因此学生就可以自主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并量出高度。由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因此我就问学生什么是平行四边行的高,从而引出平行四边行高的概念。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平行四边行的高有无数条,让学生自己能发现并解释出高有无数条的原因,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提高其知识掌握的深度。与此同时,在练习中把新授知识与学生的已有概念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联结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运用灵活度。现将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

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和多种教学媒体,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的空间,把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建立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了一定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一直以小组活动为主,通过分一分、认一认、说一说、画一画等实践活动的安排,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在方格中画出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不稳定的特性,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分组活动中,学生主动去量平行四边形的边,发现“对边相等”,又用想尽各种办法去量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有的学生就用折纸的方法去量角,发现“对角相等”,而且有的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都是“平行的”,平行四边形很容易变形等等。这些平行的重要特征,都不是出自教师的嘴里,而是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活动,所发现、了解的,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联系生活,感悟数学

本节课中我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视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建构新的知识。

当然,这节课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课堂生成的处理部分不到位,学生活动后的教师评价语言有待加强等,在今后的教学中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篇2: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贺明香

平寨小学

2013年4月

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的教学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和画平行四边的高。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我是分为两步进行教学的:

一是认识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我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征,利用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方法,让学生迁移到探索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上来,可惜誓与愿违,学生不给力,他们连长方形的特征和探索方法全忘干净,所以我违背了高效课堂的原则,让学生跟我一起操作怎样探索长方形的特征,然后通过判断题来进一步巩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遗憾的是我不应该给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这样会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产生混淆。再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还是很吃力,效果不是我预设中的。

二、是认识平行四边的高和底,并画出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我是用画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让学生画出平行四边上下两条边之间的垂直线段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接着让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通过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高和底是相互依存的,高必须是底边上的高,再用垂直符号把高底紧紧地连在一起,更让学生明白高必须是底边上的高,克服了以往学生作的高要

么不是底边上的高,要么高和底不是垂直的这种情况,来突破这个教学难点的。效果非常好,基本上学生作的高都是对的,为探索平行四边的面积打下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这节课有成功也有失败,最大的功就是长期面对几个学生,一下去组织调动这么多学生,竟然能勾住他们的灵魂,让他们跟我一路走来,而且教学难点还突破得不错,我觉得这点我是最棒的。

失败也不少啊,在评价学生方面,应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无意当中感受到语言的评价,也学着会用语言来评价自己。

篇3:“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前准备]

1.教材分析

四边形的认识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从教材编排体系看,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一些与图形有关的知识学习, 即第一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第二册体会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第三册认识了“角与直角”, 第四册认识了“钝角、锐角”。本节课的学习是对看似熟悉又并不深刻理解的平面图形中四边形概念的归类整理。同时, 教材其他地方没有单独安排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教学, 应当在本课中安排教学。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看, 本课应该能为后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

因为跨年度上课, 所以三上的内容在二年级下学期的班级进行试教。课前对杭州市长青小学二年级的一个班 (32位学生) 进行了学前调查与测试, 100%的学生都听说过四边形, 有31人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 其中有13人还知道除长方形、正方形以外的其他图形 (4人画出了梯形, 12人画出了菱形) ;在回答“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时, 有23人只知道有4条边, 4人写了4个角, 只有1人知道有4条边和4个角。

调查结果分析:

(1) 96.9%的学生对四边形的认知起点只停留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

(2) 71.9%的学生认为四边形只有4条边, 12.5%的学生认为只有4个角。96.9%的学生不能综合两个角度来描述四边形的特征。

(3) 对四边形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与概念之间的类属关系比较模糊, 如何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比较、归纳, 得出四边形概念的本质属性 (四条边和四个角) , 然后又从本质属性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演绎得出特殊四边形的4个角和4条边的特殊性, 成为本节课知识教学上的难点。

(4) 能从两个维度 (边和角) 来把握四边形的特征, 从而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知方式,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是作为几何图形课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综合分析, 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经历概念形成的学习过程, 能区分、辨认四边形, 掌握它们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知道它们的特征;

(2) 通过选一选、分一分、辨一辨、找一找等活动, 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 通过多种活动, 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分类、比较等活动加深对四边形概念的类属关系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了解起点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四边形。 (板书:“四边形的认识”)

2.在你的头脑中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

预设:有4条边, 有4个角, 长方形、正方形是四边形……

看来小朋友对四边形已经有了一些认识, 但是不是就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 到底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与四边形有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引领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步分类, 归纳四边形的特征

1.学生独立尝试辨认四边形。

在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下面打上“√”。

2.反馈交流。

(1) 找出了几个四边形?其他的为什么不是?

(2) 少选了哪几个?现在你认为这几个是四边形了吗?为什么?看上去它们的形状都不相同, 为什么都可以叫四边形呢?

(3) 现在再让你去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你会了吗?怎么辨认?

3.归纳提升。

(1) 这8个图形都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 所以它们都是四边形。

(2) 这些四边形中哪些你已经认识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纸片: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

其实在这么多的四边形中, 像这些“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都有自己另外的名称, 都是一些特殊的四边形, 而像6号这样的四边形称为一般的四边形。

(3) 那这7个四边形特殊在哪儿呢?

反馈:对边相等, 四条边都相等, 对角相等, 有直角、钝角、锐角等等。

尽管这些都是四边形, 都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 但是它们的边和角都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它们的形状也就千姿百态。

[设计意图:在初步分类过程中, 通过对不是四边形的图形的分析, 得出四边形的本质特征:4条直的边和4个角, 完善了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又通过对不同形状的四边形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研究, 让学生经历了归纳、演绎的推理过程, 并且在此过程中, 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 对图形进行刻画和描述,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平面图形。同时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形变而本质不变, 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概念的理解。]

三、再次分类, 归纳特殊四边形的特征

1.这么多各种各样的四边形, 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你打算怎么分?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具袋:8个四边形)

3.反馈。

按角分:按边分:

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不一定不一定

也可能出现这样的分法:对边相等、四边相等、四边都不相等。

(对学生不同的分类进行肯定和鼓励, 重点突出两种分法:一是按对边相等与否来分, 二是按四个角都是直角与否来分)

4.通过分类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四边形的特点:

长方形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菱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分类, 让学生深入观察四边形边和角的特点, 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 体会到特殊四边形就在于角和边的特殊性, 也凸显了综合两个维度来描述四边形特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 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都是四边形。 ()

(2) 正方形的对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

(3) 有直角的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

(4)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就是正方形。 ()

(5) 四边形的四条边不一定相等, 四个角也不一定相等。 ()

2.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请你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跟几号四边形比较像?为什么?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四边形的生活原型,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另外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生活原型与抽象的图形之间建立联系, 让学生在具象与图形之间回返, 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拓展。

(1) 刚才我们按边的长短来给四边形分类, 以后还可以根据边的位置关系来分类。

(2) 我们刚才把这些四边形按角分, 发现四边形中有1个直角、2个直角、4个直角, 那么四边形里会不会出现3个直角呢?会不会四个角都是锐角呢?或者都是钝角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尽管今天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但都是基于现有的知识基础上的分类, 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多, 对四边形的分类也有所不同, 不给学生一种思维的定势。还有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引发思考和探究:为什么不会有3个直角?会不会出现都是锐角或都是钝角?借助问题进行想象和思考, 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渗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 你对四边形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建构要经历四个阶段:操作——过程——对象——概型。这四个阶段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真实的思维活动:通过操作活动亲身体验、感受概念的直观背景和概念间的关系;过程是对活动进行思考, 经历思维内化、压缩的过程, 学生在头脑中对活动进行描述、比较;对象——概型 (经过学习建立起与其他概念、规则、图形等的联系, 在头脑中形成综合的心理图式) 。作为一节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概念课, 既要遵循学生学习概念的一般规律, 也要注重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思维以及空间观念的培养。从课前的调查分析到几次课堂实践的不同感受到课后的反思, 从课时目标定位的基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追问艺术到如何有效应对学生的回答等等, 针对如何把握空间与图形的概念课, 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基于“共性”凸显“个性”, 注重概念外延的拓展

本节课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各种不同的四边形之前先给学生们建立一种知识体系和方法上的提示, 即通过这节课的认识, 学生不但要懂得判断哪些是四边形, 还要知道四边形一共有哪些, 研究四边形的方法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所有的四边形都可以从边和角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把握特征) 。

因此, 这节课教给学生的应该是网状的知识, 而不是零散和孤立的。所有的个性 (特殊性) 都要基于一个“共性” (四条边和四个角) , 只是四条边和四个角的特殊性决定了四边形形状的特殊性。本节课应该以认识四边形的一般性为主, 而不是一味强调不同四边形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以“联”显“异”, 基于“共性”的背景下研究“个性”, 进一步拓宽“四边形”这一概念的外延。

2.基于“起点”正视“问题”, 注重经验的引导和提升

在第一次分类之后, 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辨别, 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多数学生不能综合两个维度去判别四边形, 教师课前能够充分预设, 教学中正视学生的错误和问题,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辨析与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和提炼, 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你少选了哪几个?现在你认为这几个是四边形了吗, 为什么?为什么它们的形状都不同却都可以叫四边形呢?现在再让你去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你会了吗?怎么辨认?”最终提炼出辨别四边形的依据 (即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的图形) , 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并加以引导和提升, 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3.基于“观察”促进“思考”, 注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当分出四边形之后, 再让学生从一般的四边形入手, 观察到四边形的形状跟边和角有关, 从而引导学生从边和角来观察和描述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 发现了特殊四边形的特性, 如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等等。基于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有哪几个?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有几个? (正方形、菱形) 基于观察和思考, 有利于学生对各种四边形类属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形象而直观地理解概念之间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基于“数量”刻画“图形”, 注重空间观念的培养

篇4:“认识平行线”教学实践与反思

课堂回放一:画图感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现在我们把它看成一个平面,如果把这个平面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接着又出现了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还会是怎样的?(学生想象)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平面,把你刚才想到的两条直线画下来。注意,大家一定想到了好几种情况,但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展示各种情况,学生呈现的是一组组大小不一的“平行线”……)

反思:为了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画出位置不同的两条直线,课前笔者特地没有安排预习,难道他们自己预习了,然而学生的回答是没有。究其原因,是备课前没有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虽然两条直线有不同的位置关系,然而在我们的周围,学生所见到的文具盒、尺、门、窗户、桌子、电线杆上的电线……平行线段占了绝大多数,而促使学生找出两条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是揭示平行线意义的关键。

再度实践: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拿出你们的两支笔,在桌上摆一摆,摆出不同的位置关系。(学生摆,教师观察不同的摆法,并用彩条在黑板上贴出)

(几个学生想出借助文具盒,一支摆在桌上,另一支摆在文具盒上)

师:很抱歉,老师没法将你们的摆法贴出,知道为什么吗?

生1:它们不在一起。

师:对,数学上称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老师很想把他们的摆法贴出,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没有?

生2:一条贴在大黑板上,还有一条拿在手上。

生3:一条贴在大黑板上,挂一块小黑板,另一条贴在小黑板上。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小纸盒垫上贴出,引导学生看贴出的各种情况,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分一分)

……

反思:虽然教学思路没变,但让学生借助两支笔摆出不同的位置,出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充分想象,穷尽所有不同的摆法,由此引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且一些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之下将两支笔摆在了不同的平面上,化解了“同一平面与不同平面”这让很多老师感到棘手的教学难点,为后面引出平行线的意义铺平了道路。

课堂回放二:观察感悟画出平行线

师:大家知道了什么是互相平行,你们想画一组平行线吗?会画吗?谁来说说你准备怎么画一组平行线?(生答略)

师:书上介绍了一种画平行线的方法,大家想学吗?(看书40页)为什么要用直尺靠上去?用其他的行吗?

(教师演示画平行线,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试画一组平行线;教师巡视,发现正确使用方法的学生较少,再次演示,小结方法及注意点)

……

反思:这次教学失败,仔细斟酌:一是课前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动力,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已具备了用直尺平移画“平行线”的方法;二是让学生直接看书上40页的画法,失去引导学生创造与探索的时机,即使教师演示了,但由于学生没能理解而掌握不了。由此,笔者想到重新选择教学方式,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再度实践:

师:谁来说说你准备怎么画一组平行线?

生1:我用本子上的平行线画。

师:好的。

生2:我用直尺的两条平行的边画。

师:也行,可是用这两种方法到黑板上来画好像……

生3:可以用平移的方法,先随意画一条,再“平移”,得到另一条直线,就是它的平行线。(师随学生的叙述示范,然后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他画的对不对呢?老师用一种方法给他检测一下。(教师用量平行线间距离的方法检测,结果平行线没画标准)

师:在平移的过程中,只要稍有抖动,那平行线画出来就不准确了。怎样才能使平移的时候尺不乱动呢?(学生讨论、实践、总结,最后阅读书P40中间的画法)

篇5:《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我先通过生活中一些物体,如伸缩门,栅栏,楼梯扶手,让他们去发现这里面都有一个共同图形叫平行四边形。然后,拿出自己准备平行四边形,观察它的形状特征,闭上眼睛在大脑里想象平行四边形的样子。

接着,比较孩子们手里的平行四边形,大小,高矮,长短都不一样,但什么是一样的?孩子们发现的很到位,上下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也一样长—————只是简单让孩子们去了解了一下,没有深入去分析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接下来,让他们去比较平行四边形与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有什么不同?以此来衬托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孩子们都用了自己的语言解释说,平行四边形比长方形歪,不像长方形是直直站着的。这个解释也很有道理,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记住平行四边形的样子。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我给出了不同的四边形,让他们找出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并说出理由。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学会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虽然在课本中没有要求,但在一些练习中,却发现很多让画平行四边形的题目。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简单让孩子学会怎么样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平行四边形,并让他们说说画平行四边形一定要注意什么?上下两条边的格子数要一样。先确定出4个点,在连线。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孩子们也容易掌握,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试画时,我一一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孩子,就及时给予指导,示范。孩子们画的都很认真,画平行四边形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难点。以后多练练,肯定会好很多的。也会加深他们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篇6:认识平行四边形优秀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这个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后又一个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在上本节课之前我让学生每个同学用木条分别制作一个长方形和三角形本节课就是利用学生自制的长方形拉成一个新的图形导入的,学生的兴趣一下字就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对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很有兴趣。因此利用这个热度让他们对自己手中的新图形进行观察,看一看,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新图形的特征多。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孩子们激烈的讨论中出来了。然后让他们把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进行对比,进一步认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对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用途有了新的认识。本节课的优点就是在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让他们在与同伴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参与面积很广,热情很高,就连我们平时不爱说话的郝立荣同学,在这节课上竟然站了起来,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发表了小组的意见。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课堂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

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度,时间却也浪费了许多,因此课堂上的内容涉及的不是很多,在练习这个环节上就显的很仓促,没有做什么练习,下课的铃声就响了。所以只能在下一节课上进行练习了。

篇7:《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在于学生能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拉一拉等过程,自己动手操作,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边的特点。学生刚接触了平行与垂直,已经认识了垂直线段和平行线,在这个基础上,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就更容易理解了,但是因为是在图形当中,学生脑海中没有这个表象,所以在画高时学生会比较迷茫,找不到相对应的高和底。

本节课导入顺畅自然,但是,在整体上,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首先,整节课内容较多,一节课的时间不够用,为了赶进度,没有突破重难点,导致本节课质量不高,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画高的方法。其次,在画高时,教具准备不充分,没有做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注意教学语言的严谨性。再次,画高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应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而不是简单的用手描一描,针对学生动手画高时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画高的方法。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把自己好的地方继续保持下去,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以后的教学中要与学生多交流,增加与他们单独聊天的机会,以做到更好的备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努力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8:《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一、注重平行四边形定义、定理学习过程, 抓好定义、定理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定理, 从现实世界得到其意义, 又在更大的范围内作用于现实, 学生只有在理解定义、定理的来龙去脉及其意义, 而且熟练地掌握它们的各种用法, 从而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 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灵活地对其进行各种等价叙述, 并在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中正确应用, 从而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教学过程是教师具体对某一个数学符号进行讲解、分析、举例、考查的过程。一些看起来相似, 用起来容易混淆的定义, 最好采用对比法教学。

例如, 在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时, 和“三角形的中线”相比较, 平行四边形的定理都要进行推理论证, 但其重要的是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我们不要喧宾夺主, 例如, “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证明定理, 更是理解和掌握这个定理及结论, 并能利用这个结论解决相关问题, 定理理解掌握了, 对学好几何证明也就有了强大的基础。

二、要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

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 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 其特点是直观, 便于观察与联想, 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 联想相关的数量或等式, 这是破译图形语言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 (1) 从语言到图形, 即根据语言画出直观图。 (2) 从图形到符号, 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 (3) 从符号到图形, 即根据符号所示的条件, 准确地画出相应的图形。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会把几何定义、定理从“语言文字叙述”转化为“几何语言表达”。几何命题有文字语言表达、图形表达和几何语言表达三种方式。同一个命题, 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 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如,

文字语言表达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几何语言表达为:∵AB∥DC, AD∥BC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几何图形表达为:

几何定义、定理大都采用文字语言表达。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文字语言表达、几何图形表达和几何语言表达三者的有机结合训练, 让学生对三种表述方式能互相转化, 互译自如。

三、要注重从分析到综合的逻辑推理和由分析到综合的逻辑思维

在几何学习中, 有些学生对几何论证逻辑性差, 有些题目似乎自己看懂了, 但就是写不出来, 究其原因, 主要是其分析综合能力比较差。如果每一道题都能从分析到综合或由综合分析 (两头凑) 到综合多练几遍, 这种现象就有可能大大减少。

如下图,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M、N分别是BC、AD的中点, 线段AM和CN分别交对角线BD于E、F。求证:BE=EF=FD。

1.分析法

2.综合法

平行四边形ABCD圯BC∥AD, AD=BC圯圯FF

3.分析综合法 (两头凑)

由已知:易知

由未知:

四、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可以变学生的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 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同一道题,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 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启示, 从而引出多种不同的解法, 或者通过不同的侧面的观察, 将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 摆脱固定的思维方式, 发现思维过程中的不足, 以完善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

如下图, 已知在荀ABCD中, BF=DE, 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证法一: (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荀ABCD中, AB=CD, AB∥CD

证法二: (利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荀ABCD中, AB=CD, AD=BC, ∠D=∠B

证法三: (利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荀ABCD中, DC∥AB, AD=BC, ∠D=∠B, AB=DC

证法四: (利用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荀ABCD中, ∠D=∠B, ∠DAC=∠DCB,

DC=AB, AD=BC

篇9:“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杭州市长青小学学习期间,要完成一堂关于“四边形认识”的公开课。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上好这个内容并不是难事,但行进的过程往往出人意料,几次尝试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教什么”与“怎么教”在看似简单的课堂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下面记录的是教学中的所行所思。

[课前准备]

1.教材分析

四边形的认识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从教材编排体系看,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一些与图形有关的知识学习,即第一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第二册体会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第三册认识了“角与直角”,第四册认识了“钝角、锐角”。本节课的学习是对看似熟悉又并不深刻理解的平面图形中四边形概念的归类整理。同时,教材其他地方没有单独安排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教学,应当在本课中安排教学。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看,本课应该能为后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

因为跨年度上课,所以三上的内容在二年级下学期的班级进行试教。课前对杭州市长青小学二年级的一个班(32位学生)进行了学前调查与测试,100%的学生都听说过四边形,有31人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其中有13人还知道除长方形、正方形以外的其他图形(4人画出了梯形,12人画出了菱形);在回答“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时,有23人只知道有4条边,4人写了4个角,只有1人知道有4条边和4个角。

调查结果分析:

(1)96.9%的学生对四边形的认知起点只停留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

(2)71.9%的学生认为四边形只有4条边,12.5%的学生认为只有4个角。96.9%的学生不能综合两个角度来描述四边形的特征。

(3)对四边形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与概念之间的类属关系比较模糊,如何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比较、归纳,得出四边形概念的本质属性(四条边和四个角),然后又从本质属性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演绎得出特殊四边形的4个角和4条边的特殊性,成为本节课知识教学上的难点。

(4)能从两个维度(边和角)来把握四边形的特征,从而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知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是作为几何图形课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综合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概念形成的学习过程,能区分、辨认四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通过选一选、分一分、辨一辨、找一找等活动,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分类、比较等活动加深对四边形概念的类属关系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了解起点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四边形。(板书:“四边形的认识”)

2.在你的头脑中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

预设:有4条边,有 4个角,长方形、正方形是四边形……

看来小朋友对四边形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但是不是就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到底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与四边形有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引领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步分类,归纳四边形的特征

1.学生独立尝试辨认四边形。

在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下面打上“√”。

2.反馈交流。

(1)找出了几个四边形? 其他的为什么不是?

(2)少选了哪几个?现在你认为这几个是四边形了吗?为什么?看上去它们的形状都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叫四边形呢?

(3)现在再让你去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你会了吗?怎么辨认?

3.归纳提升。

(1)这8个图形都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所以它们都是四边形。

(2)这些四边形中哪些你已经认识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纸片: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

其实在这么多的四边形中,像这些“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都有自己另外的名称,都是一些特殊的四边形,而像6号这样的四边形称为一般的四边形。

(3)那这7个四边形特殊在哪儿呢?

反馈:对边相等,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相等,有直角、钝角、锐角等等。

尽管这些都是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但是它们的边和角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它们的形状也就千姿百态。

[设计意图:在初步分类过程中,通过对不是四边形的图形的分析,得出四边形的本质特征:4条直的边和4个角,完善了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又通过对不同形状的四边形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研究,让学生经历了归纳、演绎的推理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对图形进行刻画和描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平面图形。同时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形变而本质不变,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概念的理解。]

三、再次分类,归纳特殊四边形的特征

1.这么多各种各样的四边形,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你打算怎么分?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学具袋:8个四边形)

3.反馈。

按角分:按边分:

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不一定 不一定

也可能出现这样的分法:对边相等、四边相等、 四边都不相等。

(对学生不同的分类进行肯定和鼓励,重点突出两种分法:一是按对边相等与否来分,二是按四个角都是直角与否来分)

4. 通过分类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四边形的特点:

长方形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菱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分类,让学生深入观察四边形边和角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体会到特殊四边形就在于角和边的特殊性,也凸显了综合两个维度来描述四边形特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都是四边形。()

(2)正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3)有直角的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

(4)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就是正方形。()

(5)四边形的四条边不一定相等,四个角也不一定相等。()

2.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请你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跟几号四边形比较像?为什么?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四边形的生活原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外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生活原型与抽象的图形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具象与图形之间回返,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拓展。

(1)刚才我们按边的长短来给四边形分类,以后还可以根据边的位置关系来分类。

(2)我们刚才把这些四边形按角分, 发现四边形中有1个直角、2个直角、4个直角,那么四边形里会不会出现3个直角呢?会不会四个角都是锐角呢?或者都是钝角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尽管今天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但都是基于现有的知识基础上的分类,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多,对四边形的分类也有所不同,不给学生一种思维的定势。还有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引发思考和探究:为什么不会有3个直角?会不会出现都是锐角或都是钝角?借助问题进行想象和思考,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渗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你对四边形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建构要经历四个阶段:操作—— 过程—— 对象—— 概型。这四个阶段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真实的思维活动:通过操作活动亲身体验、感受概念的直观背景和概念间的关系;过程是对活动进行思考,经历思维内化、压缩的过程,学生在头脑中对活动进行描述、比较;对象——概型(经过学习建立起与其他概念、规则、图形等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综合的心理图式)。作为一节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概念课,既要遵循学生学习概念的一般规律,也要注重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思维以及空间观念的培养。从课前的调查分析到几次课堂实践的不同感受到课后的反思,从课时目标定位的基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追问艺术到如何有效应对学生的回答等等,针对如何把握空间与图形的概念课,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基于“共性”凸显“个性”,注重概念外延的拓展

本节课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各种不同的四边形之前先给学生们建立一种知识体系和方法上的提示,即通过这节课的认识,学生不但要懂得判断哪些是四边形,还要知道四边形一共有哪些,研究四边形的方法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所有的四边形都可以从边和角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把握特征)。

因此,这节课教给学生的应该是网状的知识,而不是零散和孤立的。所有的个性(特殊性)都要基于一个“共性”(四条边和四个角),只是四条边和四个角的特殊性决定了四边形形状的特殊性。本节课应该以认识四边形的一般性为主,而不是一味强调不同四边形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以“联”显“异”,基于“共性”的背景下研究“个性”,进一步拓宽“四边形”这一概念的外延。

2.基于“起点”正视“问题”,注重经验的引导和提升

在第一次分类之后,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辨别,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多数学生不能综合两个维度去判别四边形,教师课前能够充分预设,教学中正视学生的错误和问题,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辨析与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和提炼,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你少选了哪几个?现在你认为这几个是四边形了吗,为什么?为什么它们的形状都不同却都可以叫四边形呢?现在再让你去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你会了吗?怎么辨认?”最终提炼出辨别四边形的依据(即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的图形),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并加以引导和提升,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3.基于“观察”促进“思考”, 注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当分出四边形之后,再让学生从一般的四边形入手,观察到四边形的形状跟边和角有关,从而引导学生从边和角来观察和描述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了特殊四边形的特性,如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等等。基于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有哪几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有几个?(正方形、菱形)基于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学生对各种四边形类属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形象而直观地理解概念之间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基于“数量”刻画“图形”,注重空间观念的培养

数与形的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当学生从数的角度刻画形时,会使形更加精确,更加数量化;当学生从形的角度刻画数时,会使数更加形象、直观,更容易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头脑中不断地进行数与形的转化、数与形的相互描述与刻画,这样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有益的。本节课在让学生对各种特殊四边形进行观察并加以描述时,就是抓住平面图形的两个维度(即边和角)的特点进行量的刻画,如有四个直角、有四条相等的边等等,使学生对图形的把握更加准确,更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浙江省长兴县实验小学313100

篇10: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学会用不同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大家看看。

2、投影仪出示以下图形:

提问:以上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指出: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板书)

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四边形?

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四边形。其他的图形你认识吗?它们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师出示升降台、篱笆等实物图,学生观察,突出其中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一种新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二、操作探究

1、制作: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自己想办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

(1)电脑出示五种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方格纸)

(2)操作要求:四人一组,每人选择其中的一种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自己独立制作。

2、交流:大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创作,请你们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做法和理由。

(1)方法一:用小棒摆。

(2)方法二:在钉子板上面围一个平行四边形。

(3)方法三: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4)用直尺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5)用三角尺拼。

3、演示:五种制作方法。

4、讨论:我们已经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平行四边形,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到底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1)猜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平行四边形边有什么特点?

(2)验证:自己想办法来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想是否正确。

(3)交流: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①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用直尺量的方法来验证对边相等后,教师用课件直观展示。

②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教师用画平行线的方法验证。

③对角相等:用量角器量的方法来验证。

(4)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1”,先判断后说理由。

三、解决问题

1、出示平行四边形草坪图:要在草坪的上下两边中间建一条小道,怎样建最近呢?

(1)设计:拿出作业纸在上面画一画。

(2)汇报:你们是怎样设计的?为什么这样画最短呢?有多少种画法?

(3)画高:①师: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让一个学生读一读)

②提问:这条底上可以画多少条高? 为什么?

③师:介绍另一组对边上的底和高。提问:分别让学生说说红色线段是哪条底上的高?蓝色呢?

④练习:先画高再量底和高。

2、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上可以画无数条高,底和高要对应。

四、游戏拼拼乐:

刚才我们通过大家的智慧。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大家的表现非常棒,老师奖励大家,准备带大家玩个游戏,想玩吗?

1、出示一副三角板。问:这是什么?

我们就用三角板来做游戏,游戏的名称叫拼拼乐。出示游戏的规则:你能用两个同样的三角板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问:你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板吗?没有怎么办?

3、拼图。展示作品。问:这是用什么样的三角板拼出来的?拼得时候要注意什么?

谈话:看样子大家完成的不错。老师加大游戏的难度,有没有信心做到?

4、用四个完全一样的三角板能拼吗?

展示作品。问:这是用什么样的三角板拼出来的?拼得时候要注意什么?

大家的游戏玩的都不错。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拼好的平行四边形。(出示图)这不是三角板拼出来的,而是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来的。如果老师让你移动其中的一块,改拼成一个长方形,你会吗?

小组里说说移动的方法。

交流方法,要求能说出沿着上下的边进行平移。

课件演示两种平移的方法。

五、体验特性

1、拿出晾衣架:

提问:你知道为什么把晾衣架做成这么多平行四边形吗?(便于伸缩)

演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板书:易变形。)

体会:拿出自己吸管做的平行四边形拉一拉,体会一下易变形。

2、师:你还能找出平行四边形易变形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吗?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六、课堂小结

不知不觉,一节课 就要结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应用于生活实际,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此,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一是让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二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以前对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练习运用等形式,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究。本节课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

一是让学生动手检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否平行、相等,对角是否相等,从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二是通过用力拉平行四边形,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三是通过动手作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全面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实质含义。

篇11: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课时:

2教学准备: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框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乡村

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

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能大概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

2、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可以根据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

3、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老师这准备了几根小棒,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

4、在第21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5、第21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

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三、总结。

现在再试着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再把它旋转。

教学反思:

篇12:《认识平行》教学反思

一、关于备课

本节课的教案,是在市局组织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确定的,实际上也是集体备课的产物。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和载体,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信息源。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明确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了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方式,初步确定了教学策略,教材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本人注意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梳理、挖掘、拓展,力求进一步实现教材的价值,满足多层次教育目标的需要。

二、关于上课

教材的内容是文字的、静止的、平面的、结论性的,而课堂教学则是有声有色的、立体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创造活动。本节课的教学,是以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导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导入相交与平行的概念,采用开放型教学的模式,并通过讨论、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利用学生动手的方法,重点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了学生学的知识。通过课内学生作业反馈,本节课教学策略比较得当,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三、关于课堂练习

篇13: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知道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会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提高动手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 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 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会画高。

【教学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 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彩纸、剪刀、平行四边形纸等, 教学课件

【预习内容】

1.课本第43~45页

2.想一想, 在我们的生活中, 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平行四边形?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预习反馈

1. (课件出示学校大门关闭和打开的录像, 最后定格成放大的图片) 教师谈话: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 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门了吗?从图片中你们能找到一些平面图形吗?根据回答, 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

2.你们还能找出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回答后, 教师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如活动衣架、风筝、楼梯栏杆等。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 相信通过研究, 我们将有新的收获。板书完整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活动一:制作平行四边形

1.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 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先看一看材料袋中有哪些材料, 再独立思考一下准备怎么做;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先看看学具袋中的平行四边形再操作。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 然后派代表上来交流。

3.交流时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在投影仪上, 然后说说这么做的理由, 其他小组等他们说完后可以进行补充。

(1) 方法一:用小棒摆。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做?要注意些什么呢?

(2) 方法二:在钉子板上面围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介绍一下, 在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平行四边形?

(3) 方法三: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提醒一下大家吗?应该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4) 用直尺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 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敢于放手,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既实现了探究过程开放性, 也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体现那了学生为本的理念。

三、活动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1.在方格纸上独立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想想应该怎么画?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 通过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再次感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 为下面的猜想、验证和画高作了铺垫。

2.根据你们在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时候的体会, 你们可以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 (友情提示:课件中出示提示:我们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那些方面来猜想它的特征呢?边?角?)

学生小组讨论后提问并板书猜想:对边可能平行;对边可能相等;对角相等……

3.每小组上台认领一条猜想, 学生分组验证猜想。

4.汇报验证结果。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蕴涵了“猜想-验证-结论”这样一个科学的探究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制探索的空间, 引导学生先猜测特点, 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和交流, 使学生在碰撞和交流中最后的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 在交流中与倾听中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了比较。

四、活动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1.板书:高。

问:你联想到什么? (高要和底对应、垂直、直角标记……)

在下面的边上写:底

以这条边为底, 你知道它的高怎么找? (指名拿三角板比画)

可能:直角边和底重合, 另一直角边和顶点重合。

问:有没有别的方法?

通过移动三角板, 画出若干条高, 问:这样的高有多少条? (无数条)

学生画出点子图上平行四边形的高。

2.试一试, 你能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各是多少厘米吗?

指出:可以任意地找一边为底, 底和高是相对的。

3.想想做做5, 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 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 注意画上直角标记。如果有错误, 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 通过学生自己去量、去画, 从而很方便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概念, 在的出高和底对应的时候比较巧妙, 学生学得轻松、明了。设计的练习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很好地让学生领悟了高的知识。

五、练习巩固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不是的, 说说理由。

2.你会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用四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呢?

学生拼, 老师注意请学生展示。

3.右边是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你能移动其中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4.取一张平行四边形形状的纸, 你能剪一刀, 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吗?

有几种剪法?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5.画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设计意图】在巩固练习中, 注意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练习的层次清楚、逐步提高, 学生容易接受, 并且注意了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六、总结延伸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特性:

1.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对角相等;

篇14:“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本设计针对的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43~4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会测量并准确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等方式,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拓宽认识图形的视野,深化认识空间的观念。

3.让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数学联系生活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通过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学习兴趣。

4.学生通过学习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应用,能准确地用集合图来表述。

【教学重点】

1.熟知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与特性。

2.了解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模具各一个, 平行四边形挂衣架一个。

【教学课时】

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的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在课堂开始以前,先做一个游戏好吗?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个游戏我们在电视上也看到过,叫“你来画我来猜”。

1.选择两名同学站在讲台上,背对黑板。

2.我拿出模板,放在黑板上,让下面的同学在空中比划图形。

3.讲台上的两名同学根据讲台下学生的比划猜出图形的名称。

4.寻找适当的时机,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模具放到黑板上。

5.然后,游戏结束,导入这节课的正题。板书写上平行四边形。

本活动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学生都喜欢“玩”的形式,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游戏,把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引出来,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二、认识平行四边形

1.让学生拿出课本,并翻到课本的第43页。

2.先让学生速读本节课的大概内容。

3.运用课件讲解,并指名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位置。

4.回忆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6.用鼓励的方式,纠正引导学生想到的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应用。

7.让学生讨论,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区别。

8.出示课件,把设计好的区别表格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填好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异同点。

9.学生填写好后,我再展示标准的填写内容,让学生进行对比并改正。

10.填写结束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自己指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

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本小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行发现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运用。自己通过对比的方法,发现平行四边形跟正方形、长方形的区别,再跟教师的展示对比,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三、正确理解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根据上述知识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好,画归正)

2.出示平行四边形模具,然后根据它的不稳定性,让它发生变化。做这个动作的同时,师:同学们看到变化了吗?生:变矮了。

3.跟刚才的变化相比,用模具的实例进行教学。是不是上边跟下边的距离变短了呢?生:是的。这时,我在拿一条绳子,搭在了平行四边形的上边上,绳子垂下去的部分从下边部分截止。问学生,这个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呢?生:高度。

4.再次强调书本上平行四边形高的概念,并板书。

5.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在练习本上画的平行四边形,试验一下,看看能否量出自己画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度。并用虚线标出。

6.学生画好后,同桌讨论,是不是还可以再画一条高?或者是可以画多少条高?还有平行四边形的底怎样表示?

7.经过学生的讨论,然后跟同桌商定由谁回答问题。

8.抛出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高怎样画出来呢?(2)平行四边形可以有多少条高呢?(3)平行四边形的底怎样表示呢?

9.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自行报名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10.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跟讲台上的几位学生一样的事情。(教师巡视,指正)

11.总结,纠正学生在画平行四边形高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本节设计的目标:多让学生动手,让他们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起到辅助、纠正的作用。因为自己总结出来的事情,学生会有一种“发现”的喜悦,并且记忆深刻。

四、研究思考(出示长方形模具,并不断变化后提出问题)

1.平行四边形在变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在变化的过程中,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出现了呢?

3.总结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4.学生联想,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挂衣架、卷闸门等)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完,你学到了什么呢?

上一篇:小学生学习雷锋演讲稿优秀下一篇:市城管督察支队2011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