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的营销经验及其启示

2024-06-14

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的营销经验及其启示(共9篇)

篇1: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的营销经验及其启示

一、社会救助的国际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认真借鉴西方各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经验,研究东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做法,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结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运行实际,是当前我国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经过对有着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完备的社会救助制度的国家,包括英、美和北欧等实际情况的简要介绍,我们可以总结出它们在社会救助工作方面有着以下几点共同经验。

1.注重社会救助立法。立法的完善是社会救助工作的根本保证,从英国、美国的实践来看,做好立法工作是社会救助实施和改革的关键。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社会救助实施和改革的关键。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社会救助的法制建设。我国于1997年8月颁布的《关于在我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和1999年9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探索到建立的完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救助工作的立法已势在必行。只有通过立法的完备才能保证社会救助工作的正常进行,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证,也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顺利实施的法律依据。

2.强调社会救助内容的多方面和多层次性。如丹麦分为基本救济金,住房费用补贴和特定支出的救济金;芬兰分为基本部分和一定费用的补偿部分;德国分为涵盖生活费用的援助和特殊情况下的援助;我国香港的社会救助包括了五项内容;日本的包括了七项内容。这样既有助于充分发挥最后一道“安全网”应有的保障作用,因为他是根据所需提供相应救助,又利于救助资金的合理利用。

3.立足于受助者的基本需求。如芬兰对于居民、难民、学生、军人家属有不同的规定;瑞典对单身和已婚同居夫妇的规定也不同。不同的人口数其维持生活所需的费用不同,一般情况人数越多所需资金越少。

4.有明确且稳定的社会救助资金来源。如丹麦资金来源于一般的税收;芬兰中央政府出资48%,地方政府出资52%;德国社会援助计划的资金来自国家及地方政府;瑞典社会援助由地方收入税支付;我国《低保条例》规定基本生活救助金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5.明确管理机构及其职能,注重分工协作。丹麦地方政府机构管理此项计划;芬兰社会援助的管理和监督是中央的管理部门、社会事务和卫生部的职责;德国联邦社会援助法的实施由市政府及乡村社区负责;日本各级政府负责实施,各个城市的市长负责城市贫民享有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则由都道府县的知事负责;我国由各级民政部门负责。

6.发挥促进就业功能已经成为社会救助发展的大势所趋。特别是美国的社会救助的改革及其成功,给包括英国、北欧在内的世界各国社会救助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在我国失业问题已相当严重的今天,一味强调对贫困者的基本生活救助在思路上是有失偏颇的。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要制定促进救助对象积极就业的扶持政策,建立救助与就业的有效衔接机制。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有了一个大框架,但其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西方社会救助的成熟经验为我国的救助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1.制度发展的动力源。首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制度建立完善的根本动力,“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这样的社会下贱女士正式我们加快发展社会救助制度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什么相关制度建立完善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在影响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如政党及国家的意志、人民的关注情况等;制度建立以后,它的执行情况事实上还受着执行组织及执行人员个体情况的影响,当然他们的背后是管理的绩效考核及管理人员的动力激励机制等。如果再深入一步看,一个新制度出台后,必定要随着具体存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实际上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当一个新制度诞生后,我们要正确看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在它存在的条件未彻底改变之前,我们不应该轻易地全盘否定该制度,而是应积极地区改进完善。同样,当一个制度赖以存在的条件完全改变后,我们也不要因循守旧,而是要及时地用新的制度去代替旧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完善也必须要遵循这样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2.在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过程中,必须要转变观念,深入理解现代社会对贫困概念、贫困成因、公民权利、政府责任,在上述理解的基础上,要着力处理好救助标准和“养懒汉”问题,避免出现诸如贫困陷阱和失业陷阱等问题。

3.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社会救助的不同内容,是政府工作的职责,是社会救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纵观这些国家社会救助的内容,都包括了对低收入家庭或劳动者的救助。借鉴各国经验,我国可以设立三个部分:(1)基本生活救助金,是满足生存需要的部分。按照我国的国情,救助的程度即满足生存,每个被批准享受救助的人都可以享受,但应根据家庭户的规模在金额上有所区别,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假设1人户家庭所需的金额为1元,2-3人户则为0.8-0.85元,4人及以上户为0.75-0.80元;(2)特别需要救助金,是视需要而给予救助的部分,如医疗、教育、交通、以及老人、病人、残疾人所需要的护理费用等。它所采取的方式类似于实报实销,但规定一个人最高限额。(3)酌情发放的救助金,主要是指购买比较耐用的家用物品的资金。例如棉衣棉被,买一次可用若干年,所以可根据需要救助,当然也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工作和财政能力来决定提供单列。

4.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现在城市低保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城乡一体的以保障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统一低保制度(在救助标准等方面可以有所不同),这一制度的救助对象统一都按贫困线确定(城乡可以不同),这一制度解决的问题只包括基本物质需要,不包括教育、医疗等救助内容,救助形式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实物或是像美国的食品券等。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再针对这些基本生活救助户的特殊需求提供诸如教育、司法、住房等专项救助。然后对这些制度都不足以提供较好救助的极少数情况,可以建立简便易行的特殊救助制度,另外就是对以上提到的相关制度都既要制定完善的法律,又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实施细则。

篇2: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的营销经验及其启示

10月13日—10月25日,南宁分公司四名员工参加了总社组织的春秋业务管理培训班。作为南宁分公司导游科科长,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机会。这次学习的课程涉及到春秋旅行社垂直分工管理,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范围。内容非常全面广泛。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真正懂得了春秋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春秋从上到下,从决策层到操作层这种层层相接,环环相扣的整体运作模式。使我们每个人都明白了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春秋人。

原本定于14日下午王总的课因故推迟到16日晚。15日,来自全国各个分社的42名学生参加了由瑞恩公司组织的拓展培训。原本很陌生的我们在一天下来,彼此之间都有了老朋友般的感觉,也真正懂得了此次训练的目的与训练的重要性。它使我们在企业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让我们知道了团队的重要性,还使我们学会了思考。训练了我们的思维,联系到工作中使我感到受益匪浅。这堂课使我们知道了今后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加以延伸与各个部门,岗位互相之间更好的协作。

10月16日晚,作为春秋的基层员工,很荣幸能够听到王总的讲课。听王总的课,我的感觉是一会儿热血沸腾,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够不着他的高度。但王总的课使我们了解了春秋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我们更加了解春秋,也使我们觉得自己作为春秋的一员感到骄傲。

篇3:号码可携带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欧盟

特点:监管力度、宣传力度不够

效果:手续烦琐,使用率偏低

2002年4月,欧盟发布了新的官方指令,旨在对普遍服务与用户权利进行指导(2002/22/EC),该指令要求成员国有提供移动号码携带的义务,并将实施期限定于2003年7月24日。截至目前,欧盟17个成员国已实施移动号码携带。尽管欧盟各国普遍实施了号码携带并且时间也较早,但从实施效果来看,效果并不显著。根据欧盟的统计数据,丹麦实施三年后,累计使用率为1 1%;英国、荷兰、瑞典实施五年后累计使用率约为5%,欧盟平均累计使用率仅为2%,绝大多数手机用户未使用这项业务。

造成欧盟号码携带业务使用率低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监管力度和宣传力度都不够。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等一些国家要求用户需向移出和移入两方运营商提出申请,且办理时间长达一周以上,用户还需要支付高额的转网费用,如葡萄牙运营商收费高达40欧元。此外,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用户甚至不知道有这项业务。而芬兰、丹麦的使用率相对较高,主要是两国的监管部门在推出这项业务时就把握主动权,实施强有力的管制措施,严格控制办理时间,因此号码携带业务使用率远高于其他欧盟国家。

中国香港

特点:强力监管,开展充分

效果:加速电信资费下调

香港移动号码携带效果是比较显著的,一方面加剧了市场竞争,使得资费下降,用户受益;另一方面号码携带业务开展充分,用户使用率高。根据香港电讯管理局统计的数据,1999年引入之初,移动号码携带年转网率达到18.4%,2000年提高到28.5%,2001年达到最高值32.3%,之后号码携带逐渐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转网率相对稳定,基本保持在1 4%左右,2010年转网率略有下降,约为10.0%。总体来看,香港是全球用户使用号码携带业务最高的地区。香港号码携带的成功引入得益于香港电讯管理局非常重视该项政策并提供了强有力的监管,用户只需在移入运营商处进行办理,并在一至两天内就可实现携号转网。同时,香港电讯管理局还积极宣传号码携带业务,推动号码携带业务的广泛开展。

韩国

特点:非对称管制

效果:抑强扶弱,平衡竞争格局

韩国在引入移动号码携带政策时实行的是非对称管制,主要是考虑到三大移动运营商对市场支配能力的高低,决定分先后实施,希望利用号码携带的时间差,帮助弱小的运营商迎头赶上。2004年1月,韩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SK电讯率先实施号码携带,仅允许用户单向携号转网到KTF或LG电信;2004年7月,排名第二的KTF开始实施;2005年1月,LG电信才实施号码携带。该政策出台后,最先执行号码携带的SK电讯所承受的压力最大,为了应对变化,SK电讯以“网络故障”为由,拖延并消磨时间,推出各种价格优惠,引诱并挽留用户;LG电信则与KTF合作逼迫SK电讯为不断出现的网络故障承担责任。面对日益严重的违规操作问题,韩国通信委员会对三家运营商分别进行了严厉的处罚。2004年2月4日,韩国通信委员会以SK电讯违反规定向用户发布广告为由处以15亿韩元的罚款;同时还处罚了SK电讯试图留住用户阻止其转网的逆向营销活动,罚款5亿韩元。而KTF和LG电信也因为拒绝用户退网分别被处以2.5亿与1.5亿韩元的罚款。

韩国号码携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号码携带的分阶段实施,KTF和LG电信不但分流了SK电讯的用户,而且还吸引了部分优质客户,提升了公司的利润水平。2004年年底,SK电讯的ARPU下降,KTF和LG电信的ARPU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06年号码携带利用次数累计为1583万件,SK电讯发生了557万件,KTF为620万件,LG电信为406万件。其中韩国主导运营商SK电讯损失最大,净转出用户数约162万,KTF净转入用户数约38万,而弱小运营商LG电信获益最多,净转入用户数约124万。从2004年年初到2006年年底,号码携带实施前三年里,韩国三大移动运营商SK电讯、KTF和LG电信用户市场份额发生了一定的变化,SK电讯市场份额从54.5%下降至50.4%,下降了4个百分点,而KTF和LG电信市场份额则分别提高了1个与3个百分点。

篇4: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的营销经验及其启示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自由港;区位优势;转口贸易;船舶注册

香港虽然城市面积小、自然资源贫乏,却是全球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香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值得上海学习。

1社会条件和政策基础

1.1城市核心竞争力

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不是航运产业孤军奋战的结果。由经济结构、政治环境、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组成的城市核心竞争力是香港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和保障。

1.1.1经济结构

香港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很高,转口贸易是其主要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香港制造业大量迁徙到内地,香港逐渐建设为世界瞩目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航运中心和旅游中心。

1.1.2政治环境

香港实行以行政为主导、司法独立、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的政治体制,政府高效廉洁。

1.1.3营商环境

香港法制完备,有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法院,法律援助制度完善;社会安定、族群和谐,犯罪率较低,劳资关系和谐;背靠内地,是许多跨国企业的地区性总部;税制简单且稳定,来源于香港的收入仅有3项税赋:利得税、薪俸税和物业税;拥有亚太地区最大的融资市场,金融制度完备,金融设施齐全,金融人才充足。

1.1.4基础设施建设

香港港口自然条件良好,航运服务体系完善,船舶融资市场发达,设有航运发展局、运输及房屋局等政府部门对航运相关事务进行规划与管理;香港国际机场多次获评全球最佳机场;道路网络完善,交通工具多元化;香港是亚洲互联网枢纽,电缆对外连接能力居亚洲首位。

1.2自由港政策的特点和作用

1.2.1特点

(1)开放程度高。香港自由港范围包括整个香港地区。一般商品免税自由进出,外国资本可在各行各业自由投资。

(2)功能多、能量大。香港由单一的转口贸易港发展成为经济结构多元化的自由港,并成为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信息和旅游中心。香港集各种国际中心的功能于一体,产生巨大的综合效应,形成强大的生产力。

(3)多国多方从中获益。香港为多国多方的经济活动提供有利的环境,并从中获得丰厚利润。

1.2.2作用

自由港政策对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在自由港政策的支持下,香港国际航运业有效利用各种经济资源,形成强大的生产力。

(2)贸易自由、汇兑自由、企业经营自由和市场调节自由为航运发展提供保障。

(3)政府积极为自由港服务,给予经营者高度自主空间,有助其提高整体运作效率。

2香港航运业发展现状

香港提供完善的航运服务,包括船舶融资、保险、船务经纪、验船、维修、仲裁、法律服务等。很多国际知名的船舶所有人都在香港经营业务。

2.1船舶注册

简单快捷的注册和撤销注册程序以及优质标准的服务使香港船舶注册服务极具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拥有具备资格和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随时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支援和意见;香港是全球税率最低的地区之一,船舶所有人无须为在海外进行的贸易缴纳利得税;对船员国籍无限制。2004—2008年在香港注册的船舶数量见表1。

2.2海事法律与仲裁

根据“一国两制”原则,香港沿袭原有的普通法法律体制。香港以国际海事组织联系成员的身份,在国际间有关航运公约的议事论坛上发挥作用。此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香港可以自行制定有关航运的法律。香港的仲裁法相当完备,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于1985年成立。

2.3船舶融资及海事保险

从时区看,香港正处于伦敦和纽约的中间,条件非常有利。香港因此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全天不间断营业的重要环节。海事保险业务在香港得到不断扩展,国际上主要的保障及赔偿组织均在香港设有代表处或办事处。2000—2008年在香港经营船舶保险的承保人数量见表2。香港设有亚洲船体保险市场,劳合社在香港设有营业点,许多世界性海损理算公司在香港开设永久办事处。

2.4船舶拥有及船舶管理

香港船东会于1957年成立,其拥有、管理或经营的船舶数目超过艘, 以载重吨计约占全球商船总数的8%。许多全球知名的船舶管理公司选择以香港为基地,其中不少公司是国际船舶管理人协会的成员。

2.5船舶代理和船务经纪

香港船务代理和货运代理众多,很多世界知名的船务经纪商以香港作为地区总部。香港的船务经纪商均获得香港船务经纪专业学会及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等组织的认可。

3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经验对上海的启示

3.1发展核心竞争力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应充分利用上海金融、贸易和经济发展中形成的一切有利因素和政策。上海现有洋山保税港区和外高桥保税区、港区及物流园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应充分利用保税港区和航运综合试验区的政策基础,并在金融、贸易、财政、税收、外汇管理、船舶注册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政府应积极主动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有利的经济体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实际需要的航运扶持政策。

3.2政府与航运企业紧密合作

香港航运业发展至今已有逾160年的历史,航运机构与政府紧密合作的良好格局已基本形成。显然,加强航运企业与政府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对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航运企业应主动寻求政府支持,遇到问题主动向政府部门反映;另一方面,政府应当为企业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渠道,针对航运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

3.3提升船舶注册和航运安全管理水平

船舶注册和航运安全管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按照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方案的规划,深化和推进特案免税船舶登记政策,吸引更多国际航行船舶到上海注册;另一方面,提高海事监管能力和海上事故应急反应能力。

3.4重点发展航运高端产业

上海要成为继伦敦、香港之后的新兴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重点应当定位于具有高附加值的航运高端产业。目前,上海港的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航运软环境建设相对落后。船舶注册、海事法律及仲裁、船舶融资、海运保险等是上海航运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只有将这些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起来,才能有效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3.5充分利用区位和腹地经济优势

篇5: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的营销经验及其启示

10月13号晚上我们怀着既激动又兴奋的心情踏上了去上海培训的路程。在培训期间学习的有十章,如1.总经理要研究战略,2.质量管理,3.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4.因特网业务管理系统-结构与流程,5.垂直分工旅行社的结构与部门职能,6.分社核心岗位职能与部门考核管理,7.分社财务管理,8.自游人产品开发与业务拓展,9.分社组团产品开发与业务拓展,10.旅行社接待业务管理,及春秋员工手则。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令我感触较深的是拓展训练,江东林老师、杨总的课程,还有张磊秘书长的总结交流会印象特别深刻。

在拓展训练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过断桥,断桥离地面八米高,中间断开两米左右的距离,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断桥的一头跳到桥的另一头,当我从一头跳到另一头正要回头跳回去的时候,一转身看见教练把断桥的木板抽回半米,我就想既然我能跳过来就一定能跳回去,一定会成功!还有一个活动是孤岛求生,在三个四面环海的孤岛上,分别有盲人、哑巴和健全人,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把三个孤岛上的人全部汇合在一起想办法求生。这个活动我们组用了31分钟,主要是没有仔细看任务单上最后的一条写着要把所有人汇合到一起,只知道要按任务单上的条款一个一个来做,使本来应该十分钟就该做完的事情,却用了31分钟!沟通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就是缺乏沟通使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变得很复杂。这个活动让我们明白了相互之间要注重沟通、团结、协作,还要注意细节,否则做事就会事倍功半。

苏道军老师给我们上了财务课,让我们明确必须要严格贯彻执行48小时收款制度,这个制度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还教了其他财务方面的知识,比如发票的填制,导游报帐必须具备的凭证和单据等。

因特网的操作是由邱仲、胡凯、王志明和程颖等几位老师辅导的,这次因特网的操作使我体会到旅游的全过程都是息息相关的,都是不可分的,不管哪个环节都不可以出纰漏。组团部系统主要由基础信息、公告消息等独立模块和销售管理模块组成,教师对各个模块都做了详细的解说和操作。而地接社则是由接团计调、资源计调、导游科和财务四个部份组成。

江东林老师上的课是最生动、有趣又感人至深的,讲课的内容是导游在带团中遇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有很多问题是因为计调的粗心和不注意细节问题而引起的!江东林老师还教育我们要注意检查把问题在出团前查出来并在出团前解决掉,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和减轻导游的负担。有问题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一定要学会如何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并且要举一反三,杜绝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杨总给我们上的是业务拓展课程,杨总针对今年的旅游行情做出了一个小结,就是要做到:坐稳旺季、做好平季、抓住淡季。还说要把包机产品做得丰富多彩,淡季要做到把淡季做得不淡!还要制造声势。旺季广告可以打得密一些,版面可以大一些,可以选在周末和星期三打广告。要以优惠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和灵活性,只要能做得起来就可以造势!

最后是张磊老师的总结交流会,张磊老师说做事情要注重结果!过程是做给自己看的,而结果才是给别人看的。张磊老师还提醒我们做事要有目标和条理性,要提练出组织目标,并且分出事情轻重,先做好重要紧急的事情再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然后做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最后再做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要认清自己的责任,找出定位才能做好本职工作,要做到每天下班时再检查一遍当日的工作情况,有无纰漏并及时拟补差错,争取在出团前把问题解决掉。但是只做好本职工作是不够的,还应该在做好本职的基础上再去帮助其他的同事,这样还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增进彼此的团结、协作和互助精神。

篇6: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的营销经验及其启示

自由贸易区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亦可用来形容一国国内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上海自贸试验区即属于后者。上海自贸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其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成立是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大创举,也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必然要求。

2 中国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状况

2. 1 现行中国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

离岸金融业务是近三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迅猛发展的产物,它突破了所在国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体制、货币政策、外汇管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与东道国国内金融市场完全分隔,为资金在最大限度内的流动创造了条件。

在国际上,目前已形成了以伦敦为代表的伦敦型离岸金融中心、以纽约为代表的纽约型离岸金融中心和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然而,在中国,目前离岸金融仍然属于边缘化的新生事物,面临着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尽管离岸金融试点从深圳扩展到上海和天津,尽管各地媒体和学术界对于谁应当建立离岸金融中心一度争论得不亦乐乎,但是至少直到目前看来,中国还未拥有运行较为完善的离岸金融市场。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或成为中国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起点。

2. 2 现行中国离岸金融业务运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方面,我们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自2002年我国离岸银行业务恢复后,仍沿用1997年颁布的《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其中,部分条款已经明显滞后,有些内容不完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适用对象为中资银行,而外资银行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处于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状态,造成了内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不平等待遇。

其次,我国对离岸金融业务的监管政策之间相互矛盾,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1997年颁布的《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允许在岸与离岸银行业务之间有10% 的资金相互抵补,而在2002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深圳发展银行开办离岸银行业务的批复》中规定在岸与离岸资金不得相互抵补。在我国,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构架下,监管主体及监管职责不明确,地区间的监管标准不统一,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

3 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3. 1 离岸金融市场的消极影响

离岸金融市场对世界经济以及市场所在国经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离岸金融市场是一把“双刃剑”,潜藏着巨大风险,宏观层面上增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影响各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加大了各国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管难度; 微观层面上放大了金融市场上的信用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

3. 2 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的积极战略意义

发展离岸金融市场不但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对整个国家的金融改革开放也有重要的意义。从国家整体利益看,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对推动国内金融深化,进而带动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 1) 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需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离岸金融的发展关系密切,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实际上是开放本币自由流动的缓冲区,是对本币国际化的支持。我国可以通过建立离岸市场实现人民币的离岸化经营,从而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开辟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回流在周边国家流通的相当数量的境外人民币,从而便于我国加强对境外本币的监控,减少这部分本币对金融市场可能带来的冲击,进而进一步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保证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 2) 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经营水平。离岸金融要求开办地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以及较高水平的从业人员,这有利于提升当地金融生态环境及金融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离岸业务的开展将使东道国与国际市场接轨,中资金融机构可以在家门口学习和借鉴外资金融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培养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人才; 通过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促进中资银行学到新的国际金融业务的操作,锻炼队伍,转变机制,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提高金融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本地银行业的发展。

( 3) 有利于带动我国贸易、生产和就业的增长。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和建立离岸金融市场,能确保外商来华投资利润不必直接汇回母国,也便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自由调度资金需要; 另一方面,进行离岸金融功能的创新可望为出口加工业解决外汇瓶颈。比如,在天津港保税区内的加工项目,如OEM尚无报关清单,因而要履行复杂的报批手续,不能马上收汇,业务开展受制约。而离岸金融功能的创新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今后滨海新区的贸易增长奠定良好的金融基础。通过提供为市场配套的设施和服务业可以刺激当地经济的增长,增加当地的收入和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此外,我国可以从税收和离岸银行业利润以及其他费用收入中获得相当的外汇收入,提高财政收入,改善外汇收支状况,给整个环渤海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4) 有利于提升市场所在城市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以天津为例,历史上天津曾是我国北方经济金融中心,目前天津不仅初步形成覆盖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监管机构和市场体系,而且外资银行纷纷抢滩进驻,国外跨国公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天津北方金融中心地位已经开始进入恢复阶段,建立天津离岸金融市场将使新区的中资银行得以开辟以非居民为服务对象、基本按国际市场规则操作的离岸金融业务,外资银行的离岸业务将进一步扩大和规范,从而在新区内形成局部范围内的国际资金流动,增强新区金融的国际化功能。

4 上海自由贸易区制度的创新建议

4. 1 发展模式选择角度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严格区分,银行的离岸资金与在岸资金不得相互抵补”,是一种“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这可以有效阻止离岸金融交易活动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和冲击。目前我国政府金融监管的能力尚处于软弱状态,主要还是运用信贷规模来控制和调节市场货币流通量。继续采用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我国金融管理当局对国内业务、在岸业务、离岸业务分别加以监管,另一方面可以较为有效地阻挡国际金融风险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在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成熟之后,逐渐考虑向渗透型市场过渡。

4. 2 制度体系确立角度

国际经验表明,如英国、新加坡和日本,政府为了推动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相应的外部金融环境和其他必要政策支持。在离岸金融市场建立初期,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为其运行提供了宽松的监管环境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从而使该国或地区离岸金融市场或迎头赶上或后来居上。而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是政府推动的主要形式,这些优惠政策可包括: 税收优惠; 逐步实行自由外汇制度; 降低经营成本,免提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金,降低对流动性比率和清偿力的要求。面对周边地区离岸金融中心强大的竞争压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样需要政府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持,以至少相同或相近的融资成本来吸引离岸金融交易者。

4. 3 法律监管制度角度

离岸金融业务法律框架的完善和细化,是创建我国离岸金融监管政策有效实施的外部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法制因素可以看作对外部条件最具吸引力的内部条件,它使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离岸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树立了信心。我国目前关于离岸金融业务的法律只有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199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及其他一些对离岸金融有关的银行业务有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离岸金融业务。因此,中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应在政府政策推动型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法制的补充和完善,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国际通行的监管规则的基础上,尽快设计一套比较完整的离岸金融的法律制度。公平合理、稳定开放的法制环境会产生强大的发展后劲,是吸引国外金融资本的最有效因素。

4. 4 金融业务经营角度

金融业应加强信贷风险管理,适当降低业务地区、行业和对象的集中程度,实现业务地区和业务对象的多元化; 根据有关离岸银行监管的国际惯例,对离岸银行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尤其要重视资本充足率要求和流动性要求。

摘要:通过介绍自由贸易区的定义,结合上海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现有制度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面战略意义与可能的负面影响。为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找到最优借鉴模式,提出上海自贸区内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关制度的改进建议。

篇7: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的营销经验及其启示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金融定位;离岸金融中心;经验借鉴

一、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定位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被认为是继1980年8月26日深圳特区成立,2001年11月10日加入WTO之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上海自贸区有着综合性的政策目标,主要包括: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投资自由化、航运国际化、行政高效透明化以及贸易自由化,而金融自由化或者国际化更是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其金融定位而言,实际上是旨在我国境内形成的一个离岸金融区域,将自贸区视同我国的境外,即离岸区域,因此上海自贸区与“区外境内”的中国各地的交易则视为跨境交易。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金融领域重点是金融改革和创新问题,这是一次难得的尝试,对于我国中央政府而言,其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是金融改革和创新成败的关键。离岸金融市场作为国际金融市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一系列在岸金融市场所不能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巨大的金融交易规模,活跃的金融产品创新,独特的存贷款利率体系(存款利率高而贷款利率低,充分由市场决定),且离岸业务享受税收优惠及免交存款准备金的政策,经营成本较低,因而低监管、高风险和高收益也常被视为其主要特征。而我国就是要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金融大环境之下,认真并大力开展上海自贸区的离岸金融业务,且最终要将上海建成为全球的离岸金融中心之一。

二、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类型选择

按离岸金融中心的职能角度,世界的离岸金融中心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内外混合型的离岸金融中心。这种离岸金融中心的主要特点是资金出入境不受限制,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是一个整体,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高度融合渗透,离岸业务不再单独设立账户,与在岸账户一起并账操作,以伦敦和中国香港为代表。二是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中心。这种离岸金融中心的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实行分账管理、独立核算,并且离岸业务只能服务于非居民,以美国IBF、日本JOM、新加坡为代表。三是避税型的离岸金融中心。这种离岸金融中心以极低的税收吸引金融交易,仅为记账中心,一般不开展实际资金交易,以开曼群岛、百慕大为代表。

目前,全球大多数的离岸金融中心属于内外分离型,其最大优点是可以在保障离岸金融市场稳步发展的同时,尽量避免离岸金融业务所带来的相关风险。我国自离岸银行业务开展以来,一直采取的都是“内外分离、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相比较而言,采取严格的内外分离型经营的日本东京离岸市场的建设背景是日本实现金融市场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重要战略举措,這与我国旨在建设上海离岸金融中心的初期发展中有着相似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其前期发展态势良好,但其后日元国际化进程缓慢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与其资本账户开放过早于离岸市场设立(日本1979年12月修订《外汇法》,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日本于1986年12月创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和日元汇率的不稳定有很大关系。实现金融自由化和人民币国家化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吸取日本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我国一定要打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基础,资本项目的开放亦不要操之过急,对于同样使用内外分离型账户的新加坡,在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同样值得我们借鉴。新加坡在金融业开放和离岸银行业务的发展过程中,经营初期采用了“内外分离”的专门帐户等管理方式使相关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后,随着新加坡金融市场发展条件的不断完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逐步放松了金融管制,取消对专用账户的限制,从而向渗透型(渗透型是在分离型的基础上允许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渗透)的离岸金融中心转变。而新加坡作为后发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足以说明后发优势也适用于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其适当的模式选择、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到位的监管措施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失为一种理性的组合选择。

三、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方向

将人民币离岸市场延伸至中国大陆,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国境内金融市场的全球竞争力,还对我国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发展都具有过渡、缓冲意义。我国可借鉴IBF的发展经营模式将上海自贸区建成本国的在岸离岸金融中心,并以上海自贸区为中心,向其他具有良好金融市场环境的城市同步复制和推广。中国应将上海自贸区作为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整体建设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加之我国香港、新加坡和英国等地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逐步形成,上海则有望成为连接境内与境外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枢纽。上海自贸区虽然会在未来发展中与香港等地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关系,但如果可以把握好每个市场的定位,并在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各地的金融机构也会在这种良性竞争中大获裨益。在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初期,为了维持健康的金融秩序,严防离岸资金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上海自贸区可以采取严格的内外账户分离原则;根据我国金融改革发展进程的需要,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慢慢地将严格的内外分离制度向分离-渗透型过渡,逐步有条件地允许居民参与离岸金融交易,合理并有控地引导资金流入境内,并以有限渗透模式定为其稳定的发展模式,努力扩大离岸银行业务的规模,最终将上海自贸区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我国在岸离岸金融中心。

参考文献

[1]裴长洪,付彩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自贸区金融改革[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11月:4-18页.

篇8: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的营销经验及其启示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经验,启示

“创业教育”的概念最初是在1988年有英国学者柯林•博尔教授提出的,他指出,未来的人们都应拥有三本“教育通行证”,分别是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同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更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947年,哈佛商学院为MBA学生开设创业课程——《新创企业管理》,成为世界大学第一门创业课程,也是创业教育在大学的“首次亮相”。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颇具规模、凸显成效,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

一、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特点及主要经验

(一)教育理念先进

国外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全新的教育范式,是区别于传统“就业教育”的开放式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比如百森商学院强调发展适应“创业革命”时代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为美国大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打造“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英国将创业作为学生未来重要的职业选择,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从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法国则把创业教育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重要举措。德国更是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并大力推动实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促进计划”。

(二)教育体系完备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早,普及度高、渗透性强,多数高校经历了从课外教学到专业教学,再到学位教学的过程。比如英国深入开展普适阶段的“创业启蒙教育”、专业领域的“创业通识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创业学历教育”,多层级分阶段的创业教育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美国在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研究生阶段,在每个教育阶段设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别开设相关的创业教育教学课程。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以提高创新创业兴趣为目的;高中阶段,每人必须修满10学分的创业教育课堂;高等教育阶段,已有1600多所大学开设了220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筹办了44种相关学术刊物。

(三)保障措施有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的系统工程,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包括资金支持、政策支持、服务支持等在内的相对成熟完善的创业支持体系。比如新加坡每年拿出不少于20亿新币用于创新创业,包括技术转移、风险投资等,并研究制定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扶持计划。日本在1998年颁布《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支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法国成立创业计划培训中心,安排专家为创业学生提供6个月到1年的创业指导服务。美国则成立了专门赞助创新创业的基金会,每年以商业计划大赛奖金、创业奖学金等形式向高校提供创业教育资金。

(四)师资实力雄厚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一些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比如新加坡高校80%的商学院、管理学院教授都有过创业经历,并担任过或正在担任大型企业的外部董事和业务骨干。德国已有12所高校设立了创业首席教授职位,他们专门讲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开展创业教育专题研究。斯坦福大学邀请了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格罗夫等优秀企业家担任创业课程讲师,每年讲授1—2门创业教育课程。日本则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创新创业教师,聘请企业家到高校任教,选派高校创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五)实践活动多元

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与教育形式上十分注重培育学生对创业实践的感知体验。比如美国部分高校开展“新生管理体验”活动,入学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进行创业实践,并配备专业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启动资金是以团队形式贷款,额度为3000美元,学年结束后必须还本付息,还要面向全校进行总结汇报。印度绝大多数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统筹全校创新创业课程、活动、项目和资源,并经常举办国际性创新创业赛事,吸引着世界各地数万名学生的广泛参与。

二、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经验,加大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力度

纵观欧美等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作为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提倡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创新创业教育本身仍然处于“创业期”。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经验,继续深化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向“内涵式发展”。

(一)树立科学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理念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导因素,环境是孕育创新创业者的生长土壤。一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为核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二要引导广大师生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传播科学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使创新创业成为高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三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四要厚植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把创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重点、分层次地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全方位、多方面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正能量,推动形成崇尚创新、尊重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

教学课程是教学经验成果的高度凝练,是“教”与“学”之间的连接纽带。一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坚持面向学生、面向未来,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建设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线上线下课程群,让优秀企业家走上讲台、国际化课程走入课堂。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点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二要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考评方法。广泛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鼓励教师把国际前沿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由“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创新型”转变。探索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努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三要建立个性化教学管理制度。允许学生休学创新创业,加快修订学籍管理制度或出台相关规定,放宽休业年限、简化审批程序,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全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选择。

(三)建设专业化职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水平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一要坚持全员参与、专兼结合,积极聘请创业校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行业优秀人才担任授课或指导教师,努力培养一批会实践的思想家和有思想的实践家,着力构建多元化的专家型师资库。澳大利亚高校对于创业教师的选择,倾向于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中小企业家,其专兼职的比例约为4:6。二要加强专业化、系统化培训,打造学校、企业、政府联合培养师资的“高速立交桥”,进一步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美国很多大学在教师入职培训时,就专门设置职业指导、模型发展、商业计划和市场测试等培训内容。三要改革教师考核与评聘制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指数,为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打通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的绿色通道,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

(四)搭建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实践教学是深化理论认知和把握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一要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加快建设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推动各类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园等创新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并对开放情况进行督导评估。2015年,由美国未来研究所与深圳联合建设,被称为全球Fab Lab旗舰店的“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启动,致力于发展、挖掘全球创客项目及产品,研发解决方案,这是深圳市在打造国际领先的开放实验室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二要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多渠道建立大学创业园、科技园、创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推动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三要完善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扩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受众覆盖面,促进项目落地转化。积极发挥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组织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进行“自选性、兴趣性、兼容性”的创业实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带着项目去开展实践调研,发掘优质项目重点扶持,培育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创业激情。

(五)构建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机制

协同育人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着力破解当前客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创新学科化、创业整合化、政策系统化、服务社会化、价值市场化”。一要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结构调整的协同新机制。重点建设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充分释放人力、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活力,实现知识创造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对接合作。二要建立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国际间的多样合作新机制。通过校校协同,推动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通过校企、校所协同,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通过校地协同,强化与地方政府合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南洋理工大学与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局联合创办了“南洋创业中心”,培养学生的科技创业精神,已有35%的毕业生创建了自己的公司。通过国际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的新机制,推进学校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高水平合作。三要建立学科专业交叉培养的新机制。当前,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交叉培养势在必行。探索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别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姚霞.何临春.国际视角下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4(2).

[2]蔡奕彬.美英日高校创业教育经验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2013(10).

[3]郭连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特点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3(5):156—157.

[4]商亮.我国与发达国家促进大学生创业模式比较及启示[J].创业创新,2013(22).

篇9: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的营销经验及其启示

摘要:创意产业一个新兴行业,正在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呈现出了国际化、集团化和集聚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文章通过总结国际上几个创意比较好的国家的经验,得出一些对我国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创意产业;国际比较;创新

创意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个新的产业概念被提出以采,得到很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得更快,美国为14%。英国为12%。特别是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已经形成了各国的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一、创意产业的国际发展情况及经验

1英国:国际创意产业的标杆。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7年英国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加以重点政策支持,成立了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英国振兴经济的聚焦点。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工业路径文件》中更明确地提出了“创意工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概念。

目前,创意产业不但是英国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更是英国雇用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具有标杆作用。2003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已达190万人。位居各产业之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政府降低失业率的有效策略;2005年,英国共有12.1万家文化创意企业登记注册。约占企业总数的7.4%:1997年~2001年间。英国创意产业产值平均增长率在6%以上。平均年增长率为8%。远远高于同期2.8%的平均增长率;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的附加值总额GVA(GrossValue Added。GVA),占应GVA的8.2%,超过英国主导产业——金融业(约占英国GVA的5%),就产出和就业而言,英国创意产业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已超过金融业,成为英国增长最快的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英国政府为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加强了创意产业的基础研究。包括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创业产业的地区发展、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统计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等等。这些研究为英国政府制定创意产业政策提供了完整的信息支持,从而保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连贯性和一致性。其次积极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英国致力于寻求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英国政府认为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英国与其他国家在创意产业领域的合作,促进不同国家穿衣产业从业者之间的交流,消除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产生互补的效果,有利于本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第三为中小创意企业筹措资金。积极为具有创新能力放人个人或业者提供信息和发展资金,是1997年创意产业专责小组成立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目前采取的措施:提供各地可供给创意业者资金的机构联络方式;英国科学、技术及艺术基金会(NESTA:National Endowments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Arts)对于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提供发展资金等。

2美国:版权产业成为最富活力的创意产业。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称为“版权产业”,并将其分为四大类。即: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美国是全球版权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最大、最富有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据《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04年报告》提供的数据,在1997年-2002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增速是3.51%,超过同期美国GDP2,4%的年均增长率。2002年总体版权产业增加值为12 500美元。约占到美国GDP的11.97%。从1996年开始,版权产品首次超过汽车、农业与航天业等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其中核心版权产业的出口额已达601.8亿美元。特别是美国的影视业和软件业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中优势明显。美国是世界电影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电影市场年销售总额高达170亿美元,占全球85%的份额。仅米老鼠和史努比两个动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收益每年就超过500亿美元。美国也是称雄世界的软件大国,其软件销售额约占全球软件销售额的2/3,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市场。美国版权产业在出口、增值和就业等方面的持续增长,巩固了版权产业作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地位。

美国版权产业的崛起及全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与美国全面实施版权战略,加强版权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讲:首先重视版权保护。政府机构设置版权办公室、美国贸易代表署、商务部国际贸易局和科技局、版权税审查庭、海关等相关的行政部门。其次加强版权立法。美国近年来不断修改版权法,推出了包括数据库保护在内的众多立法议案,为版权产业的繁荣提供法律保障。第三实施数字化版权保护。为适应数字化时代对美国版权业发展的要求。美国积极实施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于1998年通过了《跨世纪数字版权法》(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Art)为大众和版权产业界提供了数字化版权保护。

3日本:动漫产业的创意典范。日本的创意产业以动漫产业为核心,索有“动漫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广义的动漫产业实际上已占日本GDP十多个百分点,已经成为超过汽车工业的赚钱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以年营业额23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

日本的动画片的起步比中国晚,但一开始日本政府就把动画片当作一项重要的出口产业,同时更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来培养。资金上给予支持。组织上给予帮助。日本动漫有整套的产业模式,其基础是漫画。整个动漫产业的运转如同一个有序的链条。一环扣一环。众多单元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完整的产业链。即首先是漫画原创作品的出现。紧接着就是平面出版物的出版。再接下来就是电视动画片拍摄播出、相关电影出现,最后是动漫衍生产品的推出,以及品牌授权和服务。可以说,创意是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创意不仅体现在动漫产品的制作,还体现在它的文化经营意识上。看到了动画产品之外的附加值。如果说动画片的播出、发行是动画作品的第一利用的话,卡通商品(以动画片主人公形象制成的玩具娃

娃以及装饰着动画片图像的商品)则属于动画作品的二次利用,使动画作品真正进入“丰收季节”,并将“二次利用”不断延续下去。

二、国际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1创意产业规划战略的国际化趋势。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认识到创意产业的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纷纷以国际化的视角,高起点重塑国家、城市形象,提高国家经济、社会与文化的综合竞争力,大力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的特点决定了了其战略规划的国际化,布莱尔1997年当选为英国首相后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分析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战略。200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创意香港”是香港发展的主导战略。

2创意产业组织的集团化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的创意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创意产业企业组织的集团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以媒体市场为例。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世界95%的传媒市场,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市场。如美国时代华纳拥有原美国在线的2 000万网络用户和原时代华纳的1300万有线电视用户,是全球利用电脑多媒体平台和网络通讯手段提供交互式信息娱乐的媒体集团。

3创意产业发展的集聚化趋势。体现在创意产业发展空间的集聚化和创意人才的集聚化。创意产业源于又集聚于世界经济中心发达城市。作为三个最著名的全球城市代表之一的伦敦,处于世界创意产业中心地位。2003年伦敦公布的《伦敦:文化资本、市长文化战略草案》,提出文化发展战略是维护和增强伦敦作为世界卓越的文化创意中心的主要途径,并把伦敦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创意中心。英国1/3的演艺公司、70%的唱片公司、90%的娱乐活动、75%的广播电影收入、46%的广告从业人员、85%的服装以及其他各类设计师都集中在伦敦,

三、国际创意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约翰·霍金斯强调,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从以成本为主要竞争力的制成品出口经济,向以创新为要竞争优势的创意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最关键的任务。将创意产业纳入中国整个经济体系势在必行。目前,中国创意产业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通过考察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加强对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英国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除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和《英国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两份报告之外。英国又相继进行了相关的基础性研究:1998年,出版的《出口:我们隐藏的潜力》(Exports:Our HiddeII Potenfial)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1999年,发布的《地区的规模》(The Regional Dimension)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2000年。《下一个十年》(The Next 10 Years)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三方面,研究如何帮助公民发展及享受创意:2004年,《创意产业经济评估》(Cmative Industries Eoo-nomies Estimates)公布了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等统计数据,介绍了产业的发展现状。这些研究为英国政府制订创意产业政策提供了完整的信息支持。从而保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连贯性、一致性。

2政府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国际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的加快,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制定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并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统一指导、落实和跟进。遵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应当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制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政府首先要从法律和制度方面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产,是文化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还需给予投身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财税政策方面的倾斜,吸引更多的企业加人到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中,形成产业集聚的效应。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金,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在经费上确保产业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要有意加强院校中专门创意人才的培养,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专业资格培训,加强与外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在实际发展中,政府既是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投资者和消费者,也应是文化创意产品最大的需求者,政府应该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份额,从市场上采购各种公共创意产品和服务。一个产业要形成国家竞争优势往往需要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政府一定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予持续的支持。

3重视政策法规,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是以市场为基础作用的,但政府通过公共服务的完善和政策法规的制定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英国政府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专门小组,负责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政策:韩国政府也制定了文化产业促进法及相关政策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借鉴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我国应重视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投融资、税收、进出口、人才培训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及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4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本土化,打造优势品牌。在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制较为完善,从创意策划到产品制作、批量生产再到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市场运作体系。能够较好把握市场动态并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发达国家十分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国家文化创意产品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受经济、科技等条件的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还相对较弱。加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来自国外的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构成了威胁。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我国要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士化发展,避免出现由跨国公司引领、控制甚至垄断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局面。

5借助数字化,提高创意产业的影响力。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创意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推动创意产业数字化发展:1998年对下议院特别委员会所提出的“多媒体革命”做出响应,开始积极计划应对数字化潮流;2000年,研究数字化对音乐消费的影响及知识产权保障的重要性~2002年,研究了数字科技对电影生产及销售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电影产业政策。数字化技术不但大大缩短了创意产业的创作过程,降低了创作成本,提高了创意产品的创作质量。而且也促成了创意产品销售渠道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深刻变化。此外,政府利用数字化技术丰富民众生活,开发多家博物馆并将所有数据档案数字化,并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支持民众的创意发展。提供公民与创意接触的机会,使人们享受创意生活。

6注重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保障产业发展后力。创意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创意产业人才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12%,伦敦是14%,东京是15%目。美国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创意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此外,美国利用各种条件。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创意人才进入美国。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比较缺乏,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适应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我国虽然涌现了一批高素质的知识型和技术型创意设计人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如创意产业较为发达的上海。其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

今后应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设计师们互相交流、碰撞的平台,激发创意人才创造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

上一篇:宁夏重点项目-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篇: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毕业实践日记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