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2024-06-17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精选6篇)

篇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教师工作评价体系

(2016----2017学)

北岭镇卢集小学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正确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执行)》的基础内容,我校特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老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各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工作环节

评价方案包括四个工作环节: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搜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的数据和证据;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改革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学应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其创造性发挥的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

对教师的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两方面。

(二)设计评价工具

通过对教师教学和老师素质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可以利用下列评价表来开展这项工作。

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备课

学校教学常规检查——课堂教学 学校教师期末综合考核表

(三)搜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的数据和证据

在对教师的优势和不足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搜集与教师教学和素质有关的数据和证据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说,它能使学校所认为的优势得到证实;它还能确定教师发展的基线,进而教察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是否取得进展。在搜集各种类型的数据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观察、方谈、检查教师的各种教学资料和文件等。在掌握了大量关于教师优势和不足的数据和证据后,应对教师教学和素质的状况进行概括性描述。

(四)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搜集和分析教师教学和素质的数据的目的是找出教师的优势和不足,并确定教师如何能最有效地利用优势,并在进一步的改进计划中改善其不足。为了明解教师改进的要点,学校需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来描述教师改进的要点;确定改进教师教学和老师素质的指标;描述评价教师达到改进目标的程度的具体方法。

三、教师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新的评价系统中,应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诊断和反思,注重学生的意见和家长的反馈信息,通过多方力量评价,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教师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边系统,它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层次又比较多,既要进行多方面横向比较,又要进行发展性纵向比较;既要进行定量精确评价,又要进行定性模糊评价;既要进行自我评价,又要进行他人评价,以此着力构建全方位动态性教师教学评价系统。

第三,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完善必须体现其评价工作的民主性,做到教师从人都是评价者,人人都是被评价者,评价的全过程必须是民主性最大限度的认同,必须是着力强化教师参与评价的主体意见。与此相应,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完善又必须建立在教师教学评价机制的充分发挥上,它必须以诊断问题为基点,以指导教学为手段,以激励教师为目标,以此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不断提升其教学水平。

篇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一、实施背景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评价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书面测试,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视不够;评价的时间上过于关注学生的终结性评价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的范围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评价,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平价的主体单一,忽视企业、社会、家庭评价主体多元化;不重视评价结果的运用,没有与学生评优评先、获取毕业证书和就业安置挂钩。由于提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教育部和重庆市有关文件精神提出推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模式改革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提出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要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和检测体系,制订平复检测质量标准,完善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收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明确了内容,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2013年重庆市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素养的评价结果作为高校录取考生的重要依据,为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推广意义

(一)理论价值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起步相对较晚,职业教育传统的评价体系仍或多或少地残存着普通教育评价的影子,未能体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这主要归因于比较缺乏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的评价理论作指导。我们的推广基于普通教育的评价与测评理论,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开发评价标准,探索多个主题参与,运用多种方法,去评价学生在不同时间阶段和不同表现场所的多种素质发展情况,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模式,为丰富完善教育评价理论,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实践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模式研究遵循中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公平性、过程性、发展性的原则,贯彻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制定评价方案,建立学生在校学习成长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积分和绩点存储、增值的“综合素质银行”,全面反映学生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素质表现情况,并通过评价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反馈,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获取毕业证书、就业安置的重要参考依据。推广有利于指导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其实践经验可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借鉴,促进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更好改革。

三、渝北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启示

(一)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改革评价模式,完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办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测,创新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构建质量评价体系,推进社会评价、企业评价、专业机构评价相结合的第三方质量评价,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建议构建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根据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总体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评价改革规划,提出评价改革计划;加强评价模式的研究,逐步完善评价方案和工具,实现评价的信息化。

(二)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基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以知识、技能和态度

一、为要素,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机结合,构建重庆市渝北区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思想品德、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心理健康、创新能力等方面构建评价体系;以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现状。促进全市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建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模式

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模式是重庆市预备职业教育中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重要内容。该评价模式运用教育评价与测量理论,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公平性、过程性、发展性的原则,借鉴重庆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开发指标体系,制订评价标准,通过“多元”的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方法运用和评价内容导向,“立体”评价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学习成长期间的不同阶段、不同场所的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表现情况,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促进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多元立体”。多,与少相对应,表示多层次,多角度;元,是构成一个整体的要素,“多元”是指整体里的多个元素。“立体”是一个几何概念,通常是指具有长宽厚的物体,或上下多层次的、包括各方面的,如立体交叉、立体气候、立体战争等,也可以是指具有立体感的,如立体电影。把“多元立体”这个看似跟教育与教育评价没有太大直接联系的概念借用过来,形象描述此研究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体现的“多元”性和“立体”性。“多元”性主要是指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三方面的多元性。其中“多元”评价主体包括自评、他评,他评包括同学评价、班主任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学校管理人员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企业管理人员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和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多元”评价方法包括课程学习评价采用的笔试、口试、现场操作、作业、论文、报告、作品等方法;活动表现评价采用过程写实、照片视频、论文作品、证书证明等方法;“多元”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道德与公民素养、学习与创新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公共拓展课程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专业方向课程学习、专业拓展课程学习以及顶岗实习等。“立体”性主要是指综合评价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所和不同领域中的素质表现,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和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学习成长期间的素质表现来体现。其中不同阶段进行评价是指评价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学习成长的全过程的素质表现;不同场所进行素质评价是指分别评价学生在学校、企业、家庭、社会等场所的素质表现;不同领域进行素质评价是指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领域的表现。

“多元立体”评价模式。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模式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是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教育评价模式是指相对固定的评价程序,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评价的基本范围、程序、内容和方法的规定。研究中的“多元立体”评价模式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规律,综合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主要评价模式的特点,运用教育评价与测量理论,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公平性、过程性、发展性的原则,借鉴重庆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开发指标体系,制订评价标准,通过“多元”的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方法运用和评价内容导向,“立体”评价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学习成长期间的不同阶段、不同场所的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表现情况,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机结合,对评价的范围、评价的程序、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方法进行了界定。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四、推广实施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职业教育方针,深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渝委发〔2012〕11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2〕1号),我校制订此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评价与测量有关理论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规律,深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基于教育评价与测评理论,坚持科学性、职业性、创新性和操作性原则,全面贯彻落实中职学生素质教育,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模型,开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积分和绩点存储、增值的“综合素质银行”,全面反映学生成长历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关注学生成长、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的多元性,科学反映学生早在中等职业教育学习成长期间的各个阶段、不同场所的表现情况,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长,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2.职业性原则。围绕职业岗位要求和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评价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综合反映学生工学活动情况和职业素质水平。

3.创新性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深化评价模式改革,创新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校、企业、家庭、社会的各类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操作性原则。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易于教师、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理解接受。实现评价过程与管理的信息化,评价实施简便、易操作。

(三)评价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指标体系以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评价领域包括学生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三个大方面。

(四)组织实施

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管理,质量管理处牵头组织实施,综合运用《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说明》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载等工具,以纸质记载和网络管理的方式建立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档案。

1.组织评价培训。质量管理处每学期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评价方案、领会指标体系、掌握评价工具。

2.学期过程评价。任课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等使用学生学习表现记载工具对学生公共基础课程、公共拓展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学习以及顶岗实习等情况进行评价记载;班主任、家长、社区人员等使用学生素质表现记载工具对学生基本素质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3.学期终结评价。每学期末,任课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等对学生课程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学期终结评价,形成学生课程总评成绩;班主任、家长、社区人员等对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和取得的效果进行学期终结评价,形成学生基本素质成绩。4.评价结果审定。,每学期末,班主任按照《重庆市渝北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银行”实施办法》对学生当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汇总,撰写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评价结果在班级内公示。并提交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认定。

5.评级结果反馈。审定的评价结果生成《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同时接受学生及其家长对评价结果的申诉,并在申诉办理10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五)结果的呈现与应用

1.结果呈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形式呈现。根据《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指标体系》,每学期末和毕业时分别形成《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

2.结果运用。评价结果使学生、家长及老师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过程和水平,为学生确定综合素质发展目标提供参考。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获取毕业证书、就业安置的重要参考依据,也为学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评估提供依据。

(六)组织保障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职责包括制定规章制度,监控评价程序,接受申诉处理。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质量管理处,负责全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和管理,负责网络平台的维护和监管。各专业部建立评价工作小组,组织实施评价工作,负责评价工作的咨询、指导和复核,初步审定评价结果。

2.监督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处室、部门和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七)综合素质银行

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学习成长期间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称为“综合素质银行”。全面反映学生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素质表现情况,并通过评价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反馈,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综合素质银行”是根据《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学习成长期间综合素质评价的积分进行存储、增值等统一管理的平台,学生一经取得学籍,“综合素质银行”账户便自动建立。其评价分为两类:一是学生综合素质积分,二是学生综合素质绩点分。积分和绩点分均由班主任根据学生每学期综合素质表现对应的指标及权重进行计算。

学校综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综合素质银行”的统筹管理,教育督导工作室(质量管理处)牵头实施。

1.学生学期综合素质总分。学生每学期的综合素质总分有综合素质积分和综合素质绩点分增值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积分满分为100分。学生每学期的综合素质绩点分增值按照所得绩点分的20℅的折算,并与学生当期综合素质积分相加,汇总为当期综合素质总分。

2.学生学期综合素质等级。依据学生每学期的综合素质总分,对学生当期综合素质表现情况进行定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良好,70-79中等,60-69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意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意见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班主任评价、专业部评价和学校意见,这使学生本人、学校和家长能够及时并全面地了解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过程和水平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每学期综合素质总分汇总为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依据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分确定毕业生综合素质等级,420分以上为优秀,400-419分为良好,370-399分为中等,350-369为合格,350以下为不合格。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意见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班主任评价和学校意见。

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运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评优评先、获取毕业证书、就业安置的重要参考依据。凡在校三年期间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且综合素质评价达到350分(暂定)的学生方能毕业;综合素质评价达到420分(暂定)以上的学生,经专业部推荐、教务处审核和学校批准,允许提前就业。

五、评价模式改革总结

(一)影响与效果

影响与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化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意识。通过开展调研、会议座谈,强化了学校、企业、社区、家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诉求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二是创新了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的实践。通过开展应用和试点推广工作,引导中职学校教师、行政人员明确了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向和操作范式。三是丰富了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论。通过开发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制定评价有关制度,丰富了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的研究成果,为职业教育其他领域评价研究提供了借鉴。

(二)改进与完善

一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绩点分的记载和汇总工具还需要尽快补充;加快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系统软件平台建设,加强评价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评价系统大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利用和分析。

二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课程学习类评价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题库建设。

三是进一步开展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分析,学生培养质量改进措施研究,以及学校、企业、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效果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四是进一步研究探索构建中高职衔接的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体系。

(三)体会与思考

1.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是风向标,是推动改革的支点。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中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理念,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2.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长效机制。市教育行政部门出台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建立市、区(县)、校三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运用。

3.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成果推广。研究既有理论探索,又有实践创新,更有技术突破。需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成果推广工作,更好地使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六、结束语

回归教育的“素质本位、人格本位”。

篇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师德,评价体系

教师专业道德, 简称师德, 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和职业工作关系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师德是师魂的核心, 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的执教之本, 是教育绩效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响应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号召, 加强教师道德建设。

一、我国传统教师道德的现状

我国历来有尊师重德的传统, 对教师道德建设相当重视, 因而在我国传统的教师道德及其规范中, 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在激发和指导教师的行为修养上发挥过很好的作用, 大多数教师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 规范教学行为, 做到为人师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对教师专业整体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师道德及其规范中凸显出诸多不足, 个别教师的不道德行为也时有发生。教师道德的专业性不明显, 结构单薄。我国并不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 但是这些规范都存在一个较大的缺陷, 那就是缺乏“专业道德”的特征。以我国多年来采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例, 其中包括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八项要求, 这对教师职业而言并不苛刻。但仔细分析就可发现, 一些条目只要将主题词替换一下就可以马上变成其他职业的规范。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等等, 其他行业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这些口号改造为“依法执×”、“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廉洁从×”等等。如果仔细阅读对这些条目的具体解释, 则这一缺陷会更加明显。具有普遍含义的职业道德规范只能约束教师的行为, 没有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上提出相应的要求, 从而无法引发教师自身内在的自觉自律精神。如果我们仍然这样去界定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继续停滞在一般性行业道德的非专业水平上, 很难体现教师道德的专业特性。同时,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随意性很大, 不全面、结构单薄, 仅仅是随意的几句空泛的表层语句, 既不像教师专业技术的规范那样细致, 能反映教师职业本性, 具有充足的专业理论依据、清晰的逻辑体系;也没有深入挖掘其内涵, 开发出与教师技术行为对应的可以让教师在具体的专业技术操作和应用中能具体感悟到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力量。

二、教师专业化趋势对加强教师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内在专业结构包括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道德等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 专业水准不断提高, 教师获得持续专业发展的过程。其中, 教师专业道德是与教师教育活动紧密相联的, 是在教师的教育活动中表现并提升的一种专业性的道德,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统帅, 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

教师专业化昭示着承担培养人职责的教师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素养最根本、最直接的体现。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 决定了教师专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 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 以此去影响、感化和教育学生, 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增强, 对教师专业道德的要求比其他职业要高得多, 因而加强教师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三、加强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1. 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师德规范。

针对我国目前教师道德规范中存在的缺陷, 迫切需要对现行的师德规范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教育学与伦理学的高度对传统的师德规范进行重新审视, 在承认教师道德专业性的前提下开展教师道德规范的制定工作。新的教师道德规范体系应该具有深厚的专业伦理基础、能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特性、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师德规范的内涵也应不断丰富, 补充更能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特征的内容, 要突出体现教师的专业精神, 包括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理想、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精神等。

2. 把师德教育贯穿于教师成长的整个过程。

教师专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因此, 应把师德教育贯穿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整个过程。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式很多, 以教师教育的阶段为线索可划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 那么, 师德教育也应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但实际上, 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系统在师德培育上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职前教师教育环节基本上处于“真空”地带, 既没有具体的师德要求, 也没有具体的课程安排, 只是在教育学课程中的教师一章里有所涉及, 教师资格证书虽然有一些模糊的规定, 但是在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时候并无实质上落实的要求。另一方面, 在教师的职业教育中, 我们要么根本没有师德教育环节, 要么有师德教育内容, 但多是“雷声大、雨点小”, 或是采取“一锅煮”的形式, 没有真正的成效。要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的教师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3. 完善师德规范评价体系。

过去对于教师专业技术的评价一般都比较细致, 而对于教师道德的评价往往比较粗放, 很难有说服力, 难以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因此, 必须制定一套与师德规范体系相适应的、能够真正促使主体道德成长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5) .

篇4:简谈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职业道德是在工作中协调个体、群体与社会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它通常是在特定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责任与职业态度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多元化,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传统的教师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正在逐步减弱,部分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发生了动摇,师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意识淡薄

当前,一些教师只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对政治学习不以为然,政治意识淡薄,比如:有些教师对党的方针政策不闻不问,不关心政治,不顾全大局,在大是大非面前,看不清楚方向,缺乏应有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宣讲堕落文化,颂扬腐朽的生活模式,无意甚至有意地神化社会潜规则,极大地误导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甚至有极个别教师在课堂上散播有悖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论,造成学生思想混乱,严重影响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

2.职业理想动摇

由于社会思潮变迁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神圣使命与实际收入偏低、精神与物质两难的矛盾面前,职业理想和信念发生了动摇,职业目标出现了偏差,价值主体由学生本位转向个人本位,价值取向也转向世俗功利,他们淡化了对自己从事的崇高职业的追求,变得过分在意名利和个人价值,盲目追求物质利益,讲求实惠,对是否继续从事教师职业产生了迷茫,更对教师职业的神圣性产生了怀疑。

3.敬业精神缺乏

在当前,有些教师把投身于教育事业作为一种无奈,或者把从事教育事业作为跳板,或者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如果教师把教育当成一份普通职业来对待的话,是难以胜任社会对教师这份崇高职业的要求的,教师本身也难以承受可能面对的各种困难。因而有些教师对教育事业产生厌倦和鄙视,工作敷衍了事。个别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投入精力明显减少,把教学工作当成副业对待,把主要精力用于其他活动中。

4.学术道德失范

现阶段,许多学校都很重视教师的科研工作,有些教师为了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就会急功近利,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学风浮躁,在评奖、评优、评职称时虚报科研成果等。他们违背了学术道德,成了批量制造科研成果的机器,导致了目前学术圈中普遍的学术失范。他们的做法,严重损害了教师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声誉,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现阶段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机制分析

职业道德作为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教师其他素质的发展。然而,学校管理部门更注重于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科研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评体系的构建相对忽视,许多评价标准内容过时、要求僵化,对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1.评价标准缺乏群众基础

当前,许多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在制定时缺乏群众基础,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没有广泛地征求学校教师的意见,忽视了教师的实际工作环境、素质基础等条件,有些条款内容缺乏科学性、可行性。因此,评价标准的信度和效度不具权威性。

2.评价手段过于繁琐

现行的许多评价手段过于繁琐和复杂,对评价的要求不够明确,操作过程复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评价的进程,导致评价机制不能有效地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甚至会引起评价主体对评价机制的漠视和反感,其中的一些标准和要求变成了“口号”、“标语”,不能成为教师们职业道德行为的真正指南。

3.评价结果可比性较差

学校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常常是定性的、抽象的,缺乏对他们的思想表现、工作态度、工作任务、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具体量化的衡量,因此,评价、考核的结果可比性较差,容易出现“千人一面”的考核通病。同时,现行的群众监督评议制度还不够完善,只要不发生严重的失范行为,干得好与不好基本没有太多实质性差别。

我们认为,构建影响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社会机制的基本原则是:“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要求与教师个体全面发展相统一。”我们应综合发展心理学、道德发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全面拓展导向性机制构建的全新视野,从构建的本来意义上追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真正目的,从时代发展要求出发丰富和充实其新内涵,不仅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技能,提升全面素质,实现人生价值,最终切实发挥导向性机制在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及其个体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效力。

三、构建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设想

近年来,教育部对各类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均做了全面的阐述,江苏省在开展“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題实践活动中对师德建设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都为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充实的内容和有力的依据。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构建师德评价体系的设想:

1.制定可量化的评价内容

职业道德的评价内容要完善、系统并且易于量化,结合教育部的职业道德规范,将评价内容定为以下几点:

(1)政治坚定:作为教师,要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得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不得传播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文化。

(2)精心施教:教书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教师要精心备课,讲好每一堂课;要认真批改作业、辅导答疑;要刻苦钻研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严明教学纪律,不因人为因素产生教学事故。

(3)潜心治学:人们总是把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精通业务作为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应该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潜心科学研究,淡泊名誉利益,勇于创新进取;恪守学术道德,反对弄虚作假,抵制抄袭剽窃。

(4)用心育人:自古以来,教书和育人就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并举、言传身教结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做到不偏爱、不歧视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自身修养,自尊自律,清廉从教,做学生的表率。

(5)热爱集体:教师要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热心公益活动;要尊重他人,团结同事,教学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科研上团结协作,合力攻关。

具备评价内容以后,需要将评价内容量化为可考核的具体指标,根据评价群体的不同,指标应有所不同。例如学生评价表可侧重于课堂教学、为人师表等方面;同事测评表可侧重于团结协作、严谨治学等方面;领导测评表可兼顾各个方面。

笔者以学生测评指标举例。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测评的指标具体包括:①举止文明,言行得体。②无迟到、早退、缺课、擅自调课、上课打电话等情况。③作业量适当,批改认真、及时。④课后辅导认真、答疑耐心。⑤尊重学生人格,不对学生使用侮辱性的语言,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⑥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⑦平等对待学生,不歧视成绩差或犯错误的学生,评分公正。⑧关心学生,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能及时进行教育帮助。评价的意见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学生只要在评价意见的相应栏目类做上标记即可。除此以外,设置一票否决的测评指标也不可缺少,具体可以包括:①课堂上散布违背马列主义,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②课堂上散布、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或政治谣言,造成恶劣影响。③收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及有价证券,帮助学生修改考试成绩或為学生开脱、减轻处分。④打击报复学生。⑤考前指重点、划范围,泄露或变相泄露试题等。

2.确定参与评价的主体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应该分为学生、领导和同事,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360度考评理论,建议测评的权重设置成:学生占60%,领导占30%,同事占10%。

在进行测评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测评手段,采取无纸化的网络测评方式。真正做到易于操作,公平公正。

另外,要充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他人的评价只是外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最终要经教师自身起作用。因此,道德评价作用的发挥,关键是调动教师自我评价的自觉性,发挥教师自我道德评价的作用。

3.营造健康的评价氛围

要普遍提高学校的道德水平,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培养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人们常把道德评价称为“道德法庭”,这是对舆论评价的一种形象的比喻,它可以是无形的自发的,也可以是自觉的有组织的。国内外的一些行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设立的职业道德委员会,就是有组织的“道德法庭”,对于提高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道德舆论有正确与错误、健康与不健康之分,要以正确的、健康的道德舆论取代错误的、不健康的道德舆论。要通过树立典型,积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运用师德楷模典型的人格来教育广大教师,在受榜样范例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基本要求和行为规范。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网络媒体等宣传道德标准、道德标兵、道德榜样,营造职业道德的良好氛围。

篇5: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常规考核;学生评价;同事评价;自我评价

原因;为全面、科学、公正地考核和评价我部教师的教学工作,充分激发、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制一套合理公正的评价体系只管重要。制定的评价体系必须能够较真实的反应教师实际情况,并注重教师评价的整体性动态性客观性和激励性。在这套评价体系中我首先设计了常规考核也就是对一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的考核,我认为,一个教师必须具备老师应有的各项素质才能够胜任教师这份工作,进行基本的教学,并进一步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在之后我设计一系列的他评措施,包括学生同事以及上级领导的相关评价。我认为对一个老师的评价吧应该局限于常规考核,从学生即教师教学的受众的评价我们能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做尽一步的了解,从同事即教师朝夕相处和共同合作的伙伴对受评人的评价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人品,而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我们就可以从多角度尽一步了解真实情况,而且自评也体现了评价体系的人性化,尊重评价客体。二级指标:常规考核:

1. 思想品德

原因:思想品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最核心价值体系,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道德意识。尤其对于教师来说,思想道德素质更是需要着重考核的部分,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做好育人工作。

2. 文化业务素质

原因: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道德素质是育人的基础,文化素质是育人的基础。只有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才能做好育人工作。设想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基础的文化知识,很难做好教学工作并赢得学生的尊重。

3. 业务素质

原因:教师具备了基础的教书育人的素质,并不能保证能够很好得进行教学工作。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还要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能够很好的把知识与道理传授给学生,做一个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4. 工作实绩

原因:评价一个教师不仅要从教师的自身素质进行评价。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进行评价,是属于侧重于形成性评价,而一个真正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还应包括终结性评价的内容,而工作实绩就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方面。工作实绩考核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最直接和客观的反应,通过工作实绩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缺点,以便对教育教学进行更好的反思。

5. 身心素质

原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优秀尽职尽责的教师必定要具备健康的身体,才能充分的发挥活力与干劲,而且教师必须要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学生、家长、领导等等。一个合格的教师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如果老师的灵魂出了问题,又怎能培养出心理健全的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二级指标:学生评价

1. 教师的课堂教学

原因:课堂是学习的最基本的场所,课堂中有所学又是学生的基本目的,而学生与老师接触最频繁的场所也是教室,所以学生评价老师的最基本指标应该是学生的课堂体验。

2. 课后的辅助教学

原因:我们常说听在课堂,学在课外,老师对于学生的课后辅导也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而且鉴于学生的参差不齐与课堂掌握程度的不同,课后教师的辅助是相当有必要的,而且从一个教师的课后辅助工作我们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教学辅助。

3. 教师的工作态度

原因:态度决定高度,只有具备正确的态度才能做好教学工作,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学态度,而且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由学生来反应教师的工作态度会更加客观

4. 与同学的关系

原因:通过调查教师与同学的关系,可以反应出教师的教育风格以及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老师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更好的树立权威。二级指标:同事评价

1. 思想品德

原因:思想品德对于一个教师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而从同事的角度反应出的受评者的思想品德既避免了领导和个人自评时的主观性

又给我们提供了多角度的评价。

2. 教学准备工作

原因:教师备课工作需要同事间的合作,所以同事是反应受评者教学备课工作最有说服力的一方,而且教学准备工作是教学展开的基础,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3. 评公开课

原因:同事间相互了解教学方法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听课评课,所以同事对于受评者的教学评价相对来说是最专业且最具有参考价值。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互相听课评课,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上课能力。

4. 与同事相处

原因:与同事能否和谐相处是合作过程中所必备的素质,有一个和谐融洽工作环境非常有利于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与同事和谐相处的能力

二级指标:自我评价

1.思想品德

原因:思想品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最核心价值体系,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道德意识。尤其对于教师来说,思想道德素质更是需要着重考核的部分,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做好育人工作。

2.文化业务素质

原因: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道德素质是育人的基础,文化素质是

育人的基础。只有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才能做好育人工作。设想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基础的文化知识,很难做好教学工作并赢得学生的尊重。

3.业务素质

原因:教师具备了基础的教书育人的素质,并不能保证能够很好得进行教学工作。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还要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能够很好的把知识与道理传授给学生,做一个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4.工作实绩

原因:评价一个教师不仅要从教师的自身素质进行评价。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进行评价,是属于侧重于形成性评价,而一个真正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还应包括终结性评价的内容,而工作实绩就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方面。工作实绩考核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最直接和客观的反应,通过工作实绩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缺点,以便对教育教学进行更好的反思。

5.身心素质

原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优秀尽职尽责的教师必定要具备健康的身体,才能充分的发挥活力与干劲,而且教师必须要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学生、家长、领导等等。一个合格的教师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如果老师的灵魂出了问题,又怎能培养出心理健全的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自我评价指标与常规评价指标相同。因为常规指标的评价主要由领导

篇6:如何构建道德评价标准的新体系

如何构建道德评价标准的新体系

道德评价标准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其内容也在相应地不断调整.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来指导道德评价标准的构建工作,并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如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精神等引入道德领域,形成以道德评价规律为基础、以道德评价导向为灵魂、道德评价原则为主导、道德评价规范为载体的新体系.

作 者:李晓林  作者单位: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刊 名: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 年,卷(期): 14(10) 分类号:B82 关键词:道德评价规律   道德评价导向   道德评价原则   道德评价规范  

上一篇:某某有限公司财务费用报销制度下一篇:浅谈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