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重病互助基金

2024-06-11

扶贫干部重病互助基金(共2篇)

篇1:扶贫干部重病互助基金

乡按照县委“全域发展.绿色崛起”的总体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宜业、川甘明珠”的奋斗目标。坚持“一个依托、两个壮大、三个加强”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突出“易地搬迁、灾后重建、高速征迁”三项重点工作,在党建提升、产业发展、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狠下功夫,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东南部,距县城12公里。全乡下辖10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组,有农户1345户5367人。全乡幅员面积107.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49.5亩,林地面积59756亩。动态增减后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59户583人,贫困村4个:各条村、下村、村、村;20_年脱贫24户90人,20_年脱贫16户50人,20_年脱贫18户59人,20_年预脱贫36户121人,20_年预脱贫65户263人。按照川委厅[20_]29号“关于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的通知要求,共新增48人、共清退112人;新增单人户9户9人。截止目前未脱贫户为65户,263人。

二、年度脱贫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20_年,我乡通过对标村退出“一低五有”、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标准,补齐短板,查漏补缺,做到因户因村施策,较好的完成了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指标,全乡各条、下2个预脱贫村及36户121人预脱贫人口均已达标并通过州、县脱贫验收。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头号工程”,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按照“借力在部门、给力在乡镇、努力在自身”的思路,建立党委书记负总责,乡长、分管领导牵头抓,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扶贫办具体抓,村组干部协助抓的扶贫专抓队伍,优化力量配置,配齐配强脱贫攻坚主战场力量。坚持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力量向脱贫攻坚集中,全力整合工作力量。乡党委、政府与各村签订了脱贫攻坚工作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建立驻村工作包抓党建促脱贫联系点和包片负责督导制度,对督察发现的问题,点对点发放问题清单,督促限期加以整改,对工作不落实、推进情况差的驻村干部和村“两委”进行通报,真正把压力传递到位。结合“千名党员进农家”活动,建立长效机制,通过上门入户、实地培训、代办手续等方式做好贫困调查、精准识别、政策宣讲和产业发展指导等工作。

(二)建强基层组织,构筑脱贫攻坚堡垒。始终坚持厚植基层基础,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脱贫攻坚的政治领导核心和一线指挥部。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村党支部作用发挥,在换届选举中,将一批政治素质好、引带能力强的人才择优选拔到村党组织,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发展能力。探索“党建+创业+扶贫”新模式,组织全乡农民合作社的青年党员组建乡创业青年党支部,认真履行“两带一服务”,党员带头创业致富,支部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服务青年党员创业的综合服务职能。创新推行“五事锋领”活动,党员认真践行“干好本职事、做好身边事、管好家庭事、参与公益事、完成组织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为“全域党建、清风”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制定完善三会一课固定日、党员活动固定日、民主评议、党员发展等等基层党建日常管理制度14项,制定四议两公开,阳光村务、村财乡管等13项制度,实现基层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齐步走。

(三)突出项目带动,增强脱贫攻坚活力。结合“四好村”创建,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和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我乡高度重视,制定方案,全面启动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村”创建活动。整合交通、水利、易地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达6798.66万元,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重点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扶持力度。一是着力打造幸福美丽新村3个,朝阳、中和及下村投入幸福美丽示范县建设资金计130万元,用于九环沿线风貌改造;村内环境改造及村内亮化工程。二是巩固提升扶贫新村3个。、各条及3个贫困村各投入资金62万元。用于产业设施、寨内基础设施及村内环境改善巩固提升;三是发展特色庭园经济村寨1个,以上村为试点,以三微三态为指导,打造微田园、微景观的特色村寨。四是整合棚户区建设,灾后农房提档升级及革命老区项目,针对全乡寨内基础设施较落后、寨内农房条件较差及入户道路存在问题的8个村寨进行了提档升级。五是扶贫搬迁稳步推进。

(四)做实集体经济,鼓足脱贫攻坚后劲。

面对全乡没有稳定持续的集体经济这一短板,克服“全乡无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无鲜明地域民族特色、无大规模连片土地”的困难,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开拓思路,构建集体经济发展联合经营新平台。通过与高原食品有限公司与会协商,本着“诚信、合作、共赢”的原则,从资金保障、合作期限、联营担保、账目公示、分红比例、利润兑现、本金退还等方面最终商定了正式联营合同,联合经营农畜产品收购、加工及销售等项目。由村乡里情乡村旅游合作社牵头,按照一定比例分红作为全乡其他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下村继续采取联营的方式,各条村采取祈福寨乡村旅游合作社“自主经营+租赁经营”的运营模式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全乡累计创造集体经济收益10.35万元,人均分红达20元。

(五)对标准强措施,补齐短板聚合力。

一是根据全国子系统和六有系统进一步核定我乡精准扶贫基础数据,经核定乡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583人,二是对照村退出、户脱贫标准,查漏补缺,对照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2个贫困村均达到脱贫标准。完成下村活动室需维修,通村油路1.36公里重建。对照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对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的均已整改达标,目前预脱贫户均达到“一超六有”标准。三是统筹各类扶贫政策,多措施精准扶贫。教育扶贫:我乡建档立卡在校贫困户学生87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81人,大学6人),共发放助学补助13.1万元。产业扶贫:为47户贫困户共发放产业扶贫补助资金47.1万元(其中—脱贫户29户发放产业扶贫补助资金29.7万元,脱贫户18户发放产业扶贫补助资金17.4万元)。金融扶贫:为16户贫困户发放贷款54万元(其中住房贷款15万元,产业发展贷款39万元),今年将为村一组和村贫困户陆续落实贷款政策。促进就业:解决贫困户公益性岗位86个,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次核实工作。低保兜底。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相关程序,核实确定并办理低保兜底人员为37户42人。

(六)抓实信息档案四个一致,确保扶贫数据准确无误。

按照省扶贫工作档案删繁就简的要求,正在进行各村档案归类清理完善工作,目前已更新完善国扶办《扶贫手册》,省脱贫领导小组《帮扶手册》,并以此再次对国扶办子系统数据平台信息进行核对,并完成录入工作。及时启动完善六有系统信息修正。有效保障了数据平台信息的动态性和准确度。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完善材料细节,补齐短板,提高脱贫质量。一是再次详查档案材料,力争完善每个细节。截止目前,我乡贫困户、贫困村识别、扶持、退出材料已全部完成,按照县扶贫移民局要求,对档案资料进行全面自查,严格按照迎省检最新要求的时间节点、归档细节进行再次整改,做到内业资料零失误。二是巩固提升脱贫硬件,争创四好改善环境。在对标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脱贫硬件,在省检之前全面完成扶贫新村、棚户区改造及灾后农房提档升级等建设项目,保障村内风貌有改善、户内环境有提升,达到不只是有,而且要好的成效目标;同时要时刻保持村内、户内环境干净整洁,把公益性岗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环境卫生责任落实到人,强化群众思想意识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生活习惯,做到无论明察暗访,都能沉着迎检。

(二)整合帮扶力量,入户走访,提升群众认可度。一是根据迎检经验,强化贫困户应知应会知识。现阶段户脱贫、村退出已完成了县级、州级迎检,有了一定的迎检经验,根据此前检查反馈情况,对在检查工作中表现优秀的贫困户重点培育为村户扶贫政策明白人,将其作为以后检查工作中的领路人;对在检查工作中表现不理想,政策不熟悉的贫困户人口,加大走访力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直至其熟练掌握精准脱贫政策,熟知帮扶人员信息。并确保贫困户对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的帮扶措施及成效做到认可,认账。二是加强对非贫困户,尤其是特殊人群的政策宣传。非贫困户作为迎检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其中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又是重中之重。关于如何提升非贫困户的满意度,这将是我们接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首先要让非贫困户了解其享受的政策,如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学生教育补贴、震后生活、农房补贴等,培养非贫困户感恩意识,化解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前的矛盾。认真理清“七类人员”台账,分门别类对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烂房户、重病户及非贫困户中认可度不高重点人员的“一超六有”进行佐证确认,确保“两率一度”达标。三是强化矛盾纠纷摸排化解,为脱贫攻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在前期建立稳定、民生、困难三本台账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九绵高速征拆迁及冬季群众集中返乡季节期间的稳定工作,强化化解。确保不影响群众满意认可,顺利完民省检之前各项任务。

(三)全力以赴,对照标准,完成脱贫任务。一是对标1低5有完成村及村2个贫困村脱贫,对标1超6有完成全乡65户263人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二是启动及二组易地搬迁随迁户搬迁工作。

篇2:扶贫干部重病互助基金

河南开封西姜寨乡黄迁海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全球仍有11亿多人口处于贫困状态,占世界总人口的1/6。我国曾拥有数量庞大的贫困人群,但近20多年来,我国以自己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一个奇迹:1978年,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达2.5亿,到2003年,这一数字减少到2900万,贫困发生率从30%下降至3.1%。然而这几年的扶贫却逐渐凸现这样一个特点,即贫困人口减少速度越来越慢,返贫率增高,甚至出现了贫困人口不减还增的现象。据报道,如果以世纪之交为分界点,将1994年至今的10年分成两段,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速度,后3年明显慢于前7年。据统计,1994-2000年的7年间,贫困人口共减少4800万,平均每年近700万。2001-2003年,全国减少贫困人口300万,平均每年100万。另据报道,2003年我国贫困人口未减还增。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市场竞争造成的。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不搞市场经济解决不了发展问题,这已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证实。但市场经济有个不可克服的弱点,就是必然产生两极分化,无论是世界上的贫困现象,还是我国的贫困现象,从根本上说,都是市场竞争必然产生的。这部分人抵御市场风险、自然灾害及应对生活的能力很弱,任何灾害都足以使他们返贫,这就是这几年贫困人口的减少速度明显放慢,甚至贫困人口不减还增的主要原因。

现在扶贫工作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资金的使用效益较低,不断见诸媒体的截留、挪用、“形象工程”等事件自不必说,就是用到农村的资金也有一个效益问题,主要就是所办的事并非急农户所急,想农户所想,使扶贫效益大打折扣。产生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政府面对千家万户,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难以保证做到对症下药。

针对目前扶贫工作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提出鼓励在贫困村、贫困户中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把扶贫资金定向投入到这些合作经济组织中,资金使用由农户自己决策、自己管理、自己监督。贫困的根本原因既然是市场经济竞争造成的,根据唯物辩证法的一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贫困农户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是联合起来,组织起来,自己帮助自己及大家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形成较大的力量以应对市场风险、自然灾害和强势利益集团。辩证法告诉我们,再大的东西都是由小的组成的,都是在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再强的东西都是由弱的组成的,都是在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小的力量联合起来就会形成大力量,弱的联合起来就会形成强力量。在马恩列斯毛及邓小平的著作前面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表明,无产阶级的领袖们早就认定,无产者只有联合起来才是摆脱弱势的唯一出路。联合分为政治上联合和经济上联合,政治上联合,在现在农村就是开好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会议作出的决定全体村民都必须无条件执行;经济上联合就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贫互助基金会是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个类型,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类型。

在所有生产要素中,贫困户最缺的是资金,除因病、因残致贫外,资金已成为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关键性因素。如何筹集扶贫资金呢?我们的想法就是在村一级成立扶贫互助基金会,政府用以扶贫的款一部分定向投入到这些扶贫基金中。资金由农民自己管理,资金用途由农民自己决定,资金运转情况由农民自己监督。当然,上级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农民监督。为解决农村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银行方面组织实施了小额扶贫信贷项目,由于交易量太大,由于商业银行的目标是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这一措施效果并不明显。实践证明,在村一级成立扶贫基金会也许是贫困户脱贫的好办法。

为进一步详细论说扶贫基金会,我们这里介绍苏北农村设立第一家民间扶贫基金会的情况。2003年10月刚刚筹备成立的江苏省新沂市农村发展协会,在窑湾镇开展了一系列公共服务工作后,于2004年的农历正月初三,正式启动了一个新的扶贫项目;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和温铁军先生提议成立的“农协扶贫基金会”开始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基金会成立前的数天内,趁着春节外出务工村民大部分返乡的机会,农协理事们在村民中对扶贫基金会的章程进行了细致的宣传。村民们反映热烈,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许多村民纷纷解囊出资,数额最高至5000元。2003年4月,茅于轼先生亲手把7000元钱交到基金会,作为首批扶贫资金。2003年10月,经过村民的选举,窑湾镇农村发展协会(筹)理事会产生。2004年正月初三,经过农协广泛宣传和征求意见,农协扶贫基金会成立,第一批筹款总数达到2万元以上。会员曹洪胜将刚刚卖猪仔为儿子结婚用的5000元钱存入了基金会。

“扶贫基金会”的创意,来源于茅于轼先生在山西农村地区和温铁军先生在四川的兴付村的一些探索。新沂市的农协扶贫基金会,是茅于轼先生和温铁军先生倡导并协助成立的全国第五个、江苏省首个扶贫基金会,此前成立的有山西吕梁地区的“龙水头扶贫基金会”、“湍水头扶贫基金会”、“小寨上扶贫基金会”和“四川兴付村互助基金会”。

扶贫基金会的资金针对本地村民,用途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扶贫,用于解决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困难家庭紧急治疗重大疾病等问题;二是提供给一些想发展而苦于没有资金的家庭。前者可以收取利息,也可以不收取利息,后者一般都收取利息,利息多少完全由村民自己讨论决定。

农村发展协会和扶贫基金会的想法来源于“参于式”农村发展的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是:农民才是农村发展的真正主体,所有决策、行动必须由当地农民来主导,外来者只能提供技术、资金、方法等各方面的支持,不可以代替农民做出决定。这个理念符合辩证法事物运动是“自己运动”的原则。根据这个理念,农协扶贫基金会的管理全部由当地人来完成,在正月初三新沂农协扶贫基金会成立的大会上,村民选举出了三名基金管理组成员,其中包括会计和出纳。村民如果申请贷款,必须通过管理组的考察和资质认证,确保代款者诚信记录良好。并且基金必须用于治病、上学、农业生产等途径,尽量保证基金安全。

山西地区的扶贫基金管理者们,在实践中还摸索 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既适合乡土社会的人际规范,又能低成本地对基金规范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还款率。基金管理组每季度在村中张榜公布基金的使用状况以及利息和本金的还款情况,让每一位村民都成为监督者,同时能对违规欠款者形成很大压力;每位贷款者手中都有“信誉证”,管理组在上记录了他们的贷款、还款的详细情况——这份记录是决定他们以后能否继续得到贷款的重要依据;每户的贷款手续都必须由家中的女主人亲自办理,这样不仅促进妇女相关知识的增长,促进她们的地位提高,而且能保证贷款用途全家人知晓,大大减少贷款的违规使用。有的扶贫基金会还实行了农户联保制度。

香港乐施会中国分部西南办事处项目官员、被誉为农民代言人的李昌平先生在云南剑川县图乡白族大满山红山寨,对他们搞的扶贫基金会这样评说:“在民间的母畜贷款之前,当地政府也搞过小额信贷的扶贫项目,但不仅经济没有发展起来,连本钱都没有了。我问当地的村民,为什么政府的小额信贷就没有民间贷款基金好呢?村民回答说民间贷款基金是他们自己管理的,什么时候代贷款,什么时候还款,贷款干什么,不还款怎么办,利息定多高,都是村民讨论决定的。民间贷款的利息比政府的小额贷款的利息还低好几倍,贷款还款不需要拉关系,既方便又透明,利息收入还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村里有一个大家选举产生的社区发展委员会,每到还款的日子(一次贷款,分四次还清),发展委员会就将村民集中起来还款,讨论利息的用途,决定发展大计,还款的日子寨子里就像过节一样”。(《三农中国》,总第二辑,第37页)。由此可见,扶贫基金会能比较有效地解决新时期扶贫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首先,成立扶贫基金会,不仅仅是靠政府帮助贫困户,而且能有效地吸收民间资金,实际上是大家联合起来互相帮助,这样比仅依靠政府搞扶贫力量就大多了。其次,由于基金会是大家管理,什么时候贷款,贷款干什么,都是村民讨论决定,能真正做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避免了形象工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后,也比较好地解决了政府与农户交易成本太高的问题。

上一篇:项目开发计划书编写的目的下一篇:谈“免疫系统论”框架下财政审计的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