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2024-06-10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精选6篇)

篇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们集团公司规模的增长、产业的延伸、地域的扩大,一些深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开始凸现,例如: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理念影响,我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偏差,我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建设还明显不足,我们对人才资本进行的投资还不高;在公司快速发展背景下膨胀起来的管理队伍的能力、素质、潜质已滞后于公司整体增长的速度,人才能力透支的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集团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了集团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了集团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了把人才优势构筑成为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建设和完善一个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环境特点、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迫在眉睫。

集团总部最高决策层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站在战略高度,适时地启动了人力资源管理优化项目,旨在从机制、制度、流程、策略等不同层面上根本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力资源管理危机,规避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当前,该项目现正在公司高管的直接领导下,由总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和战略发展中心紧锣密鼓的推进中。为了协调和配合该项目的实施、推进,有必要在全员范围内结合我们公司的现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做初步沟通。

一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在谈及人力资源管理之前先要涉及到一个术语,即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HR),人力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是一个不失时尚感的管理术语,从一般意义上讲,它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从企业的角度来认识人力资源的内涵,企业里的人力资源,一般是指正在被企业所雇用的员工和欲从企业外部的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潜在的员工两部分。人力资源具有资本性、闲置消耗性、高增值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征。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通俗的讲就是以人力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准确的定义是指对人力资源的生产、开发、配置、使用等诸环节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管理活动。此外还可以从内容和过程的角度去定义人力资源管理,即运用科学方法,协调人与事的关系,处理人与人之间矛盾,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宏观、微观两个方面,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微观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于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包括职务与工作分析、人员培训与劳动组织设置、定额定员管理、对于人员的激励、考核等基本内容。

二 人力资源管理地位、作用和主要任务

若从整个企业运营管理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是与财务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和销售管理并列的管理职能,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整个企业管理的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若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是其核心。任何组织或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取决于组织中人的因素,因此提高人的素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是关系到组织发展的首要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开发人的智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它通过提高员工个人和部门的绩效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直接作用体现在它对企业运营活动的“诊断”和改进功能上,在绩效考核体系下,企业的各个环节的不足都能体现在绩效考核的结果中,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诊断”,对不足而加以改进,并建立这种考核?诊断?改进?再考核的良性循环体系,在这种持续不断的改进中完善各个薄弱环节,提高绩效和效益。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规划、组织、调配、招聘等方式保证组织获得所需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力和专业人才,实施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做好人才的选拔、使用,帮员工设立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还包括有效激励和劳动关系的管理。

三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职能

(一)主要职能人力资源的吸纳(获取)与整合吸纳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录用。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组织结构确定工作说明书与员工的素质要求,制定与组织目标适应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计划,并根据人力资源的供需计划而开展招募、考核、选拔、录用与配置等工作。

整合包括对新员工的整合和组织内部员工的整合。对新员工的整合是指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企业文化的宣讲、企业情况的介绍等,增加新员工的认同感;组织内部员工的整合是指促使员工间的认同与了解,加强协作,取得群体认同等。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在企业中,按绩效考核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对个体的考核和对群体的考核。个体的考核,即员工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工作业绩的考察和评定,即根据工作目标或一定的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职责履行程度等进行定期的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员工绩效考核具有重要作用,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它提供对员工奖惩、员工培训和人事决策的主要依据,是改进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措施;从员工个人的角度来说,对员工具有激励作用,是员工确定其职业规划的重要依据。对群体的考核,即对部门的绩效的考核,由于单一的员工绩效考核特别是注重结果型的领导考核法极容易导致其下属在实际工作中重视领导看法而不是重视绩效和能力的提高,领导往往也会出现过于看中下属事务性的工作而忽视其能力和实际绩效,从而给予较高绩效考核分数,这就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部门的员工绩效考核分都很高,但是部门的整体绩效指标考核得分却不高。所以,应当建立有效的群体绩效考核法来配合个体绩效考核,使之共同构成一套完整而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管理的概念不等同于绩效考核概念,绩效考核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绩效管理是一个经理和员工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考核部门人员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订立绩效发展目标,然后通过过程的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员工不断实现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作为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人力资源部门应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确立员工的绩效等级,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绩效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员工朝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可见,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的反馈和改进将是两项重要的工作,其中绩效改进则是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否则考核便失去了它最重要作用。控制与调整

控制与调整,是对员工实施合理、公平的动态管理的过程,它包括合理而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的设置与执行,并以考核结果与评估结果为根据对员工实行动态的管理,如晋升、调动、奖惩、解雇、辞退等。该职能可以独立的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薪酬与福利

薪酬是企业向员工支付的报酬,形式上可以是工资或酬金,也可以是津贴、奖金等,而其实质则是一种分配的过程和制度,习惯上我们称之为薪酬制度。可见薪酬的概念不等同于工资的概念,薪酬是基于人力资本的概念;薪酬和工资应当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薪酬制度将对应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考绩),不同的绩效水平对应不同的薪酬等级。一般来说,确定人员薪酬时,往往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职位等级,二是个人的技能和资历,三是个人绩效。开发与职业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组织对员工素质与与技能进行培养与提高,以便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有效地发挥员工才干和能力的一系列活动。主要环节有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与人才调剂。他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与个人开发计划的制定、组织与个人对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投入和实施、员工职业生涯开发及员工有效使用。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活力。

职业发展一般主要涉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就是具体设计及实现个人合理的职业生涯计划。按照时间的长短来分类,可分为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与短期规划四种类型,即职业生

涯规划具有阶段性特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对个人和所在的公司都有相当的意义:劳动关系管理

以上五部分是一般职能划分方法,称之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五大职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虽然扩展了管理职能,更新了传统理念,在管理范围、内容、深度等方面都有了革新,但它仍然继承了传统人事管理职能中的劳动关系管理,并且基于中国企业中劳动关系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仍占很大比重的现状,我们将劳动关系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第六大职能。

广义劳动关系是指社会分工协作关系。此处我们讲的是狭义的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由于劳动交易所形成的关系,是二者围绕有偿劳动的内容和形式所产生的各种权、责、利关系。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社会保障(如保险)、员工权利和地位、劳动合同、劳动争议解决办法、工会制度、劳资关系、员工关系(辞退、退休、辞职和晋升)、劳动安全与健康等。该职能模块继承了传统人事管理的劳动关系内容,明显偏重于事务性。

四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差异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仅仅是名词上的差别了,前者是对后者的全面更新,是建立在全新的理论与思维之上的,这种本质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更加广泛,地位开始上升到战略管理层面。传统的人事管理基本上属于行政事务性的工作,活动范围有限,以短期导向为主,考虑的是员工的选拔、使用、考核、报酬、晋升、调动、退休等,主要是由人事部门职员执行,很少涉及到组织高层战略决策,特别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部分企业人事管理部门有两个主要职能甚至只有这两个职能,一个是劳动关系管理,另一个就是考勤。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1984年比尔(Beer)等人的《管理人力资本》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飞跃。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系统地将人与组织联系起来的、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它是指组织为了达到目标,对人力资源各种部署和活动进行计划的模式,是组织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了组织通过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各个方面。具体地讲:(1)将人力资源视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2)强调通过人力资源的规划、政策及管理实践达到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3)强调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匹配;(4)强调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达到组织战略的灵活性;(5)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从事人员的招聘、录用、考核、奖惩、工作发放、档案保存以及其它人事工作。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适应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发展的要求,重视和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如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人员的测评与选拔、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分析等等,担负着进行工作设计、规划工作流程、协调工作关系的任务,使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主动性。传统人事管理将人看作是成本,强调管制、监控等方面的功能,关注的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而忽略了人的能动性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作是资源,由于人的能动性,他们身上具有可供开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开发和管理,可以使之升值,创造出更大的甚至意想不到价值。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注重的是塑造人才成长的环境,关注如何从培训、工作设计与工作协调等方面开发人的价值,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的态度和发展激励、保障、服务、培训等引导性、开发性的管理功能,实现从消极压缩成本到积极开发才能的转变。管理者角色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者往往是其他管理部门的“助手”,没有参与到组织的战略管理和战略决策的层面。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突破了这一点,并且出现了管理者分类:一般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一般管理者指直线管理人员,如部门经理、主管等,他们是人力资源实践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专业管理者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他们是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方法、政策的制定者。在实践活动中,各级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是也是不同的,高层管理者从大局着眼把握未来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倡导企业各级管理者都关心人力资源问题,承担管理职责,他们是人力资源战略的倡导者、政策的制定者、领导团队的建设者、政策导向的把握者和自我管理者;直线管理者是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的执行者;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决策支持作用,他们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案的制定者,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执行的监督者。5 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使用与开发并重。传统人事管理关注的是组织成员的现状,它比较注重现有人员的使用,而不重视其素质和能力的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是人力资源的使用与开发并重,一方面强调现有人员的指挥才能,另一方面还要充分挖掘人员的潜能,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弹性,并为未来的发展储备各种人才

篇2: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与消费者地位的提升使得服务行业的外部环境变化越来越快,不确定性成为主要特征;如何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司员工的能效是众多企业家关注的焦点?

其实,人力资源管理是个系统,基础模块有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六大模块,附加模块有岗位分析、人才测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在内地企业运用最多的是招聘、培训、绩效;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由于资历与能力的限制,操作方式各有千秋;现将各模块的情况做如下说明:

一、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组织所处额动态环境系统,以及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实现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岗位获得恰当人选的一个动态过程;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主要是公司人员总量的需求预测、供给预测以及综合平衡,实务操作中主要是组织结构设计、公司人员定编定岗计划、晋升规划、培训规划、薪酬规划;这些实质性工作在公司运作中一般都做不细,原因是这些工作的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有一定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公司的高管被日常事务缠身,分身乏术;做好公司的长期、中期、人力资源规划有如下好处:1.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制定;比如公司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公司拥有的以及可挖掘的潜在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如果公司高管能全面深入了解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在最终决策时一定能有所帮助;2.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公司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在服务行业日趋竞争的环境中,产品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我们要想方设法降低运营成本、实行差异化战略来适应竞争的需要,提高竞争力;如岗位调动、晋升、离职等内部因素也会影响公司人员的数量与结构;一般而言,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定稿时间截止在年初,并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所以鉴于内外环境的变化,综合平衡供需缺口,要提前做好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

二、招聘与配置:这是人事部额日常工作,也是最令老总头痛的工作,需要人的时候招不来人,导致用人部门工作滞后;发生这样的情况原因如下:1.在前期没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对人员的数量、结构没做到合理的预测,对供需没做好综合平衡;用人部门出现岗位空缺时向人事部提出招聘需求,具体要求不详细,越快越好,于是就出现了人事部整天为招聘而奔波,效果则不太理想;2.招聘渠道未及时拓宽,目前的招聘渠道除了网络招聘、人才市场招聘以外,还有一个渠道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内部竞聘;有些员工具备岗位空缺的素质,但是公司没有横向发展的机制,导致部门人才被埋没或离职;建立合理的竞聘机制对公司的发展、员工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3.面试的标准不具体:不专业的面试人员会把重点放在是否有从业经历、是否能胜任工作这些层面;对于一个岗位来说,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动力才是胜任岗位空缺的才能;4.面试的问题设计不合理,如直接让应聘者陈述自己的能力、特点、个性等问题,因为应聘者的回答对于面试者来说在短期内很难考证,如果让应聘者举一些成功的案例来证明自己的答案,效果就会明显不同,应聘者如果含糊其词或前后矛盾,那么应聘者的回答则会大打折扣;就像苏总您问的,“你有什么成功的案例,讲一下过程”,只要没有这样的推行经历,应聘者一定会含糊其辞,说的前言不搭后语;5.面试官的偏见:因为每一个面试人员的偏爱和过去的经历常常对面试有很大的影响,其实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正常的判断,如第一印象、对比效应、以偏代全、录用压力都属于偏见的范围;6.结构化面试的缺失:招聘管理人员,其面试问题的选择应该与普通员工有所区别,要根据岗位的特殊性进行面试问题的设计,重点突出“背景、任务、行动、结果”,在应聘者简历上无法考察到的信息就会客观的表现出来;7.薪资过低:新增岗位、特殊岗位的薪资标准应根据行业、地区、从业人员的经历综合平衡,然后确定薪资水平,否则公司于所缺人才擦肩而过,岂不悲哀?岗位分析、人才测评虽是独立模块,也属于招聘与配置的范畴;随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司的应用而逐步应用;所以我个人认为只要解决上述问题,招聘效果就能很快提升;

三、培训与开发:企业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找一家培训公司对基层、中层员工进行培训、高管的培训是外部参观为主,培训结束后却感觉效果不理想,没去找原因在哪里?这是因为前期没做好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且培训公司培训的内容与员工的工作理念、内容存在差距,没做好培训效果的分析与调查,盲目性太大,培训费无节制;所以钱花出去了,出发点都不正确,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所在;公司在开班前会、周例会、月度经营分析会、甚至总结会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培训方式,也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层面,不知公司的高层领导有什么体会?做培训规划首先要根据岗位、任职人员的素质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弥补员工的不足之处,这才是培训的宗旨;任何一笔培训费的支出,其实都是公司的纯利润在减少,所以培训费要管控,要用在要害之处;参与培训的员工在培训之后要写出个人感受、获得什么养的启发、如何在工作上应用,管理人员据此才可以整整写出培训效果分析,取长补短,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如团队的凝聚力、企业文化并不是通过培训就能在短期内培养出来的,而是在工作中不断提炼、互相支持才能逐步显示出来的;人员的开发,主要是管理人员、核心骨干人员的培养问题;首先公司内部要建立一套自己的内部培养机制、晋升机制,让员工有奔头,内心里明白以后自己的发展方向,以便员工自我激励;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是每个公司的焦点,这要根据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公司的战略方向拟定,以达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四、绩效与薪酬:绩效管理是个世界难题,很多老总害怕做绩效,因为做绩效考核负面影响太大;众所周知,绩效考核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倍增业绩,用不好会严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导致不同层次的员工抱怨;有个问题要清楚,考核要为管理而考核,不能为奖罚而考核;考核的内容要与员工的工作紧密挂钩,这是考核的关键点;不同的岗位考核的内容不应该相同,相同的岗位工作内容不同考核的重点也不该相同;考核的指标应以量化为主,不能量化或难以量化的指标要慎重考核或者不考核;另外考核的流程要明确,即设定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沟通反馈---申诉----考核结果的运用;在考核的过程中,沟通反馈至关重要,沟通不畅或没有沟通的危害是巨大的,能导致员工的抱怨增大,直至离职;沟通反馈(含申诉)的目的是对考核周期内的工作总结,用来提升下一个考核周期的工作质量;例如我在安奇华联推行的 KPI考核时,采购部对“替换率”存在异议;原因在于采购部对引进单品尤为重视,忽略了滞销商品的淘汰,无疑增加了无效库存,降低了资金使用率;鉴于这些原因,我与采购总监沟通后达成一致意见:淘汰的单品数低于单品引进数量时,替换数量以淘汰的单品数计算;淘汰的单品数高于单品引进数量时,替换数量以单品引进数量计算;

薪酬,顾名思义,即薪水及酬劳,它包括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含义;物质方面就是我们常说的工资,有固定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提成、纯提成四个方式组成,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运用的方式也不相同,如固定工资对

从业人员来说是个高保障,但对于一部分优秀员工却缺乏激励性,体现不出来多劳多得的层面,时间一长惰性增加优秀员工也变得普通了;零售行业、服务行业常用的是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提成两种;总的来说,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运用的薪酬战略差异化很大,主要体现在地区间、行业间的工资水平的高低;非物质方面主要是福利方面,基层员工主要表现在短期的福利,如各种保险、荣誉、外出参观旅游、补贴等;管理人员的福利主要表现形式为红利、补贴、股份及相关保险,主要为双方建立长期合作为目的,包括现在常用的年薪制、相关利润分享、员工持股都是为了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使员工与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共同承担风险并分享利润,也就是说增强了员工的风险意识,把市场竞争的压力、利益机制的驱动力、主人翁的责任感融合在每个员工身上,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凝聚力,从而大幅提高公司的整体绩效;只要公司能提供平台,我自信能把绩效薪酬管理工作做好!

五、劳动关系管理:在商丘地区,乃至河南省90%以上的民营企业,对劳动关系的意识都比较淡薄,劳资纠纷出现的基率较低;如保洁、保安等劳务派遣的岗位,以口头协议为主。况且内地企业的规模限制,一般都是自行拟定的用工合同或协议,甚至不签任何协议;自2008年新劳动法执行以后,企业的用工风险逐步增大,劳资纠纷也是越来越多;根据公司的情况,即使不能签正式的劳动合同,也要签相关协议,尽量降低公司的用工风险;如果公司出资的技能培训,即使不签培训协议,也要保留相关记录;如此一来,谈何共同发展,谈何利益共同体?我个人认为但凡公司录用的员工,还是签劳动合同或相关协议更为稳妥一些;

六、职业生涯规划:一名员工进入工作岗位,不可能一直做这项工作;在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要根据其知识、技能、特长、兴趣爱好给予调整岗位,一方面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适时填补了岗位空缺;当然这与公司的人才培养机制、晋升机制密不可分;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吸引、留住优秀的人才是一个大问题;员工的职业生涯不能在公司实现,那么他就有可能离开公司去寻找另外的发展空间,对公司、对个人都比较遗憾;所以对于员工,以后能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职位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公司,有义务让员工发挥出最大的工作能力,并且为每一个员工提供一个不断成长、挖掘个人潜力以及建立职业成功的机会;满足了公司需要,满足了个人需要,也就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七、企业文化建设: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沉淀、提炼然后逐步显现的一种独有的行为规范,它既是公司的灵魂,也是贯穿公司经营管理的纽带;现在公司做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执行力文化、流程文化的较多,方式以会议、员工手册、联谊会、晨操、游行、相关统一规范的方式贯彻执行!打个比喻,员工如果是珍珠,那么公司就是连贯珍珠的红线,只有连在一起,才是最佳组合;

篇3:光缆传输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 系统总体介绍

通过该平台的实施, 为运营商提供一套完善科学的光缆传输资源管理体系, 该体系以光缆资源信息数据库, 基础设施数据库为依托, 以巡检计划为手段, 以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撑, 代维公司为保障从而实现光缆传输资源管理体系。

1.1 系统总体框架

主要分为业务框架和技术框架, 为简化实施和部署难度以及提高系统易用性和效率, 系统采用目前主流的B/S结构, 数据集中存储, 分布使用, 配合目前GIS应用中最前沿的WebGIS技术做到基础数据统一、空间地理数据统一、空间数据分析统一, 在数据三统一的前提下, 基础数据的一致性、监管的有效性。

其中应用层和存储层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支撑相关业务支持逻辑。

存储层的主要功能是将数据服务层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数据预处理后, 将合法有效的结构化数据存放于基础设施数据库中, 并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整理, 将数据之间的空间逻辑结构保存于SDE空间数据库引擎中, 供WebGIS和空间分析使用。

应用层包含光缆资源管理系统的所有业务逻辑, 系统的主要功能由应用层提供, 其中包含基础信息管理、故障管理、统计报表、基础字典、WebGIS、空间数据、安全管理、系统管理等八个功能模块。

访问层的主要功能是将应用层提供的业务直接展现给最终用户, 提供人机交互接口, 用户可以通过访问层操作相关业务数据;通过手机终端查询部件的基本信息和设计文档等。

系统技术框架服务于系统业务, 对应的也分为四层, 分别是存储层、业务层、服务层、展现层。

存储层负责存储与系统相关的各种数据, 使用DBMS、SDE等技术, 负责将服务层提供的各种数据进行合法性检测、数据清理、格式化、空间信息分离等操作, 并根据数据的不同性质分别将处理后的数据保存于DBMS和SDE中。

业务层负责主要的业务实现和对各种功能的实现提供业务支撑, 技术上包括三个部分业务处理中间件、SDE空间分析、WebGIS内核。业务层的核心是业务处理中间件, SDE空间分析引擎处理过的数据。WebGIS内核主要负责地图数据、空间数据、SDE分析过的数据进行处理, 为展示层提供支持。服务层主要对核心业务和GIS服务封装统一服务接口。展现层相对简单, 对业务层处理过的数据最终在浏览器和手机终端中进行展示服务。

1.2 系统部署

光缆资源管理系统采用集中部署。可部署于联通机房, 平台设置地图服务器、应用/WEB服务器、数据库和SDE服务器、短信网关/接口服务器等。市公司与县区局之间分别通过自身的专用的互联网专线方式接入平台, 平台网络接入配置相关防火墙、路由器、核心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保障平台网络安全。

2 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光缆资源管理系统分为七大模块: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基础数据字典模块、系统管理模块、GIS应用模块、故障管理模块、手机端应用、统计报表模块。

2.1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基础信息管理是对部件的基本信息和设计文档等资料的管理, 主要分为部件查询、部件管理、文档资料管理三部分。

(1) 部件查询。部件信息查询, 查询条件包含部件编码、部件类型、路由、局向、是否割接、是否备用、行政区域、建设时间, 维护及管理责任人等, 并对查询结果统计和导出。

(2) 部件管理。部件管理主要是对这些基本部件的日常维护 (增加、删除、编辑) 。部件按其管理类型分为光缆管理、光纤管理、接头管理、电杆管理、ODF架管理、光交接箱管理、人井管理、标石管理等八类。

(3) 文档资料管理。主要管理部件的设计图纸、工程施工数据, 设备厂商说明书等文档资料。支持格式为CAD, JPG, Excle, Word等。

2.2 基础数据字典

在本系统中为了方便录入和查询提供七种字典分别是局站字典、局向字典、路由字典、部件类型、故障类型、故障级别、行政区域。

2.3 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主要是故障工单管理系统, 由线路巡检人员通过该平台上报故障信息, 通过工单系统快速的给设备维护人员下达故障维护工单并短信通知该设备维护责任人员。故障管理分为提交故障、发送故障工单、短信通知三个功能见图1。

2.4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提供整个系统的管理、维护以及诊断, 通过这个模块, 可以对整个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诊断以及管理。系统管理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权限管理、角色管理、日志管理。

2.5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分为两大类, 部件统计、故障统计。

2.6 GIS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简称GIS) 是指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 对现实客观世界的各类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资源及描述这些资源特性的属性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查询、统计等功能的技术系统。在本系统中GIS应用分为查询部件、查询文档资料、查询部件故障、修改部件信息四个模块。

2.7 手机客户端应用

通过在手机端输入查询条件快速的查询部件, 包含故障级别, 故障类型, 故障内容, 处理时限、申告人、设备编号, 处理人 (责任人) , 受理人 (当前登录用户) 等信息。

3 系统应用的意义

随着电信行业的不断发展, 运营商对于辖区内光缆传输资源的统一利用和管理, 优化光缆传输资源, 同时大力推进驻地网“光进铜退”工程。光纤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将实现:

(1) 有效监督检查电信基础资源建设情况;

(2) 准确高效的统计资源;

(3) 及时掌握许昌基础通信资源数据。

篇4: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理论研究 现状分析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变得愈加激烈,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成为目前企业关注的焦点。下面文章就对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现状做出深入分析。

1.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滞留在人事管理层面,日常的工作就是员工招聘、组织培训、日常绩效考核,和工资的增长审批发放等简单事宜,对员工采取的是命令式和制度化的管理,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的角度出发,只注重对员工的控制。目前的人资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低下,用人机制死板,许多优秀人才没有得到发展的机会,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没有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缺乏系统的目标和制约制度,对于员工绩效,没有系统的考评制度,考评标准也是模糊不清,即使设定标准,在工作执行时也不能落实到位,制定的标准与相背离,导致可做操作性极差。没有完善的激励制度,很多企业制定的奖励同惩罚机制不均衡,重惩罚轻奖励的现象较为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非但没有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目前企业在员工激励方面,还缺乏系统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激励方式。

2.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领域

2.1国际型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向也由国内转向国外,使人力资源同国际接轨,实现人力资源的全球化共享。随着学者对国际人力资源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发现,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两种模式间产生分歧。赞成集中式管理的研究学者,力争把在美国成功开发的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推广应用的全球范围。赞成分散式管理的研究学者则表示人力资源管理要针对地域文化的不同,进行不同管理方法的开发。国际研究人士指出,不同的国内环境要求不同的管理模式,国际同国内的管理模式总是存有差异,其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进行跨国管理时,雇佣外籍员工运作的复杂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是否适应。

2.2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

在上世纪末期,有很多学者站在企业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技术、资金成本这种可获得的资源,再不能以不可取代或模仿的方式,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人力资源在价值的创造过程中,因其不同的特征和微妙之处,使得无法模仿,因此,人力资源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这一研究促进了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形成。

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认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战略管理,整合和适应是它的特征。所谓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从战略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但不同文献对于战略有不同的观点。舒勒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强调的是不同的竞争战略要采取不同政策组合;伦格尼克霍尔则主要强调企业战略同管理间的作用依存关系;德利瑞则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部分内容具有战略性,内容分别是:正规的培训系统、利润共享、内部的职业机会、结果导向的评估、员工参与、雇佣保证及工作描述。不同的战略观念致使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观点,因此研究人员要更加关注对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2.3规范型人力资源管理

规范型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方法通常具有规范性,以统计分析和实际调查为依据,其理论包含着管理的实践、目标及结果。以中国研究学家林泽严和外国研究学家的阿瑟论证的管理模式为规范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典型范例。

林泽严针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提出我国企业现存的两种典型的管理模式:一种是家族企业以自我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团队式从人的角度出发的理性管理模式。第一种管理模式,强调的是集权式的控制,把员工当成公司附属品,缺乏良好的激励制度,最终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混乱无章,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第二种管理模式主要体现的是民主化,把管理权授权于团队中受员工认可的人,主要强调的是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良好的激励制度,这样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是企业能够长久生存并前景光明。

阿瑟的控制和承诺的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分权化制定决策、技术工作者的比率、公平程序、管理员及管理者的数目、工资、奖金、常规培训、赞助公益活动的数目为研究的变量,对美国的几十家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最终得到控制模式和承诺模式两种管理模式。他认为众多的管理模式里面,实践中只有控制模式和承诺模式两种管理模式,其中控制模式所强调的是降低直接劳动成本,迫使员工遵守既定的规章及流程以便提高工作效率;承诺模式主要强调企业同员工两者目标的相互联系,促使员工产生理想的工作态度和行为。

3. 人力资源管理三种管理理论同企业绩效的关系

国际型、战略型、规范型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全部都提到企业的绩效问题,就企业的绩效问题和人资管理两者间的关系而言,国际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实践要根据企业的差异性区别对待;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强调要把企业的战略同人力资源管理的适配度作为条件;规范型人力资源管理更注重的是特定的实践同管理政策的相互组合,企业的绩效受特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及实践的相互配合的效应影响。全面的分析以上这些观点,针对企业自身的情况选择更适合企业的人力管理理论,正确的把握企业绩效和人力资源管理间的相互关系。

结束语:

现代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已不是过去物质资源和资金实力的竞争,人才才是目前最为核心的竞争力,科学合理的把人力资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效益评估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人力资源已是企业要想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项稀缺资源,这种理论概念已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并且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倡导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势态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显得意义非凡,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人力资管理将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具有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将向着人性化、战略化的方向发展,使企业的管理更具弹性,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更具适应性,激励成分越来越多,限制成分越来越少,企业将集中力量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激励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使其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提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汤法远,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及其强化对策--基于执行人员视角的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8(06).

[2]方志蓉;论期刊社激励机制的建立[J].编辑学报,2007(02).

[3]李臻;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7(20).

篇5:第一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公共部门的涵义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1.1 公共部门涵义

政府组织: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权力的一切机关,通常由掌握立法权的立法机关、掌握行政权的行政机关和掌握司法权的司法机关三个部分组成,既包括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也包括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狭义的政府则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即广义政府的第二部分,一般设有外交、国防、公安、司法、财政、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科技、文教、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等行政机构,分别管理国家各方面的具体行政事务。

2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英文缩写为NGO)

是与政府相对的公共组织——有时也称:非营利组织、非政府公共部门、非政府公共组织、非营利部门、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民间组织、非国家部门等。

非政府公共组织是介于工商企业组织和政府组织之间的第三种类型的社会组织。非政府公共组织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在企业和政府未能开展活动的领域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3组织范围界定特征:

◇必须是非政府的——凡是政府机构、政府附属机构或政府控制下的社会组织,以及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都不属于;

◇必须是合法的、非宗教和非政党的社会组织;

◇必须是非营利的——组织目标应该具有公益性;

◇必须具有一定的志愿性质(其成员)。

◆4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大体包括:

◇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民办非企业组织——如民办学校、民办医院以及其他民办的非营利组织;◇为社区提供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如就业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

◇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委托、代理、咨询、策划等组织。

◇准政府组织——

有时也叫“准行政机关”、“边缘机构”、“非部门的公务机关”、“半自治机构”以及“半行政组织”等。

5在中国,准政府组织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那些属于事业单位性质但又具有某种行政职能的机构,即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职能上具有高度的政府特征、经费来源上具有高度的政府特征、管理模式上具有高度的政府特征。

◈一类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社会事务,即通常所讲的事业单位。

◈以上两类事业组织具有公益性、公用性、公营性、非营利性。

1.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特征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涵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政府组织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所有活动过程。管理体系一般包含如下内容:1.获取:解决人力资源的从无到有问题;2.整合:解决人力资源的从外到内问题;3.保持与激励:解决行为动力问题;4.控制与调整:解决行为方向问题;5.开发:解决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问题.

涵义可以具体分为两个方面说明:

宏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部门对内外人力资源供求与配置状况进行中长期统计、预测、规划,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政策、管理权限等的管理过程。

微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每个具体的公共组织对内部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活动和过程。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制化特征明显;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自主性弱;

3.一般不主张物质激励性的管理手段和方法;4.人员管理难有显性的明确的指标,绩效评估困难;5.权力关系制约着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独特性

1.国家公务员是党的干部,党管干部依然是公务员管理的根本原则;

2.政府公务人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3.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任用和管理原则;4.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

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约束与变革挑战

时代环境变化与管理变革:

人力资源管理原则(思维方法)与管理变革:

历史与制度背景约束与管理变革(特定改革措施约束与管理变革):

价值、伦理约束与管理变革

(一)时代环境变化与管理变革:

美国当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1不断变化的劳动力2对政府信心不断降低3不断缩减的财政预算4公务员队伍的持续精简与膨胀5不断提升生产力的需求6虚拟政府和虚拟工作场所的不断涌现7不断深化的改革与重组8人力资源管理的集权与分权

中国当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1不断变化的劳动力×2对政府信心不断降低√3不断缩减的财政预算×4公务员队伍的持续精简与膨胀√5不断提升生产力的需求√6虚拟政府和虚拟工作场所的不断涌现√7不断深化的改革与重组√8人力资源管理的集权与分权√

(二)人力资源管理原则(思维方法)与管理变革:

1.公共服务角色的多样化与管理者管理难题;

2.价值模糊与价值变化与管理者管理适应性(教材P18);

3.不同人员管理体系的差异与管理者管理多样性;

4.行政机构服务的可替代性与管理者的管理变化;

5.法规约束导致的管理复杂性与管理者的管理创新;

6.管理绩效要求与管理者管理激励工具的有限性;

7.公众参与管理监督与管理者的协调性困难(在公民责任-上级忠诚-个人良知之间)

(三)历史与制度背景约束与管理变革

◇ 历史与制度背景:法规设立制度。见P23表1.4

◇ 借保罗·莱特《改革浪潮》一书提出的分析改革历史的概念框架:科学管理、反对浪费运动、警戒眼、解放型管理,分析美国四个时期的制度特点

◇ 以克林顿和布什时代的制度改革对人力资源的影响为例,说明人力资源改革是在大的制度背景中进行的联邦政府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见P28表1.7

州和地方政府层面的改革:见P30

值得注意:适应制度环境要求的改革,也将产生一些局限,见P

31(四)价值、伦理约束与管理变革

确立价值原则,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为达此目的,应进行价值教育。

价值冲突:如何解决两难

伦理复杂问题:如何平衡协调法律、伦理与公平问题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结论:

改革传统公共部门体制,走向未来(21世纪)体制的改革建议:见P39页表1.1

1第2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目标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分目标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目标

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既满足政府等公共组织发展的目标,又满足公职人员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要求。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分目标

1.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是一个组织取得人力资源、使用人力资源,维持和提升人力资源而付出的代价。一般而言,一个组织用于人力资源上的成本主要包括:

(1)人力资源的获取成本。(2)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3)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4)人力资源的保障成本。(5)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

2.扩大组织人力资源的收益。

人力资源管理本身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便是如何扩大人力资源的收益,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已被人们视为提升组织生产力的有效的人力资源途径与方法是:

(1)通过增加生产力的工作。

(2)通过工作场所的设计、建立满意的工作环境,促使人们更有效工作。

(3)通过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4)通过有效的物质与精神激励,以激发人的潜能和动机。

3.提升政府管理与服务品质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造就质量文化,国际经验主要是:

(1)高层人员的领导与支持。

(2)通过战略性规划,促进组织集体改善质量的持续性努力。

(3)以顾客为导向,了解内外顾客的需求。

(4)通过教育与训练,促使对质量的价值共识。

(5)组织中的政策.规则及流程是用来协助成员更愉快地有效工作,充分给每一个成员授能。

(6)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及沟通。

(7)强调团队合作。

(8)肯定和赞赏个人和团队的工作绩效。

(9)高度的土气。

(10)强调事先的预防而非事后的检测,第一次就把事情作好。

4.促进组织变革:

在一个组织中,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组织和组织员工个体两个主要的方面:

(1)组织变革的个体阻力来源于人类行为的基本特性和需要。

(2)组织变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化解了组织变革的抵抗力量。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克服影响组织发展的负面人性因素,促进组织的变革。

5.维护与促进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中组织成员共同持有的价值观念体系。一个组织的文化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影响着:

(1)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看法;

(2)个人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

(3)个人所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看法;

(4)确定什么是道德的和不道德的标准;

(5)个人接收或抵制组织目标的程度;

(6)对个人及组织成功和成就的看法;

(7)对个人和组织目标的选择;

(8)个人与组织的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在创造、发展和维系一个组织的文化过程中,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通过人员甄选过程,不仅识别并雇佣那些有知识、有技能、有能力适应组织工作的人,更重要的是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组织文化的人;

(2)通过人员的需要,支持那些拥护新型文化的人;

(3)通过组织的规章制度,确认组织文化的员工;

(4)通过改变组织报酬体系,鼓励员工接收新的价值观念;

(5)通过人员的调职、工作轮换或停职,来动摇组织中的亚文化;

(6)通过教育与培训,使组织员工适应变化。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1.建立、开拓和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选择、使用、发展的有效秩序和良好环境(管理原则、管理体制、管理机制)。

2.求才。获得治理公共事务的优秀人才。

3.用才。对获得的人才通过一定措施充分合理使用,发挥其潜能,做到人尽其才。如:职业规划、内部提升、考核考评、奖惩制度,等。

4.育才。对获得的人才进行不断培训开发,适应社会与政府管理发展的需要。

5.留才。采取得力有效措施,留住优秀人才。如:文化氛围、福利、情感等。

第3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范式:

一、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变革

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范式的建构

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问题与变革:

(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思维特点:缺制度与理性

(二)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

(三)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式

(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思维特点:缺制度与理性

1.中医和西医:经验、感觉、实践—分析、化验

2.国画与油画:神韵但不成比例—比例协调

3.中国式管理与西方管理:情绪化、人情化—理性化

强调依靠非凡的个人能力与魅力获得成功,强人组织只要强人不在了,组织就不行了

强调组织的规范结构与规则管理

结合如下的历史思想,中国不缺人力资源思想,而是缺人力资源制度(机制),及理性化技术方法 附录:中国传统人事管理思想:

A.人治思想(“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墨子;“治生乎君子,乱上生乎小人”——荀子;君王分四等:“帝者与师处,王者以友处,霸者与臣处,亡者与役处“——郭隗)

B.吏治思想(“明主治吏不治民”——韩非;“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 不良,则有法而莫法,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C.任人唯贤的思想(“亲君子,远小人”;“因才授职”;“适才适所”;“德才兼备”;“为才是举”;“用人所长,不拘一格”;“知人善任”;“求贤若渴,不计前嫌”;“礼贤下士,广纳贤才”„)

D.不求全责备,取其长避其短的思想(“君主用人,如巧匠之只度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论曲直长短,个有所施。君主之用人亦尤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明主无弃士。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暇掩其功”——唐太宗。)

(二)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

1.向市场社会的适应性转向:学习市场理性

市场理性强调规则基础上的等价交易,其中包含规则意识、平等意识、成本收益分析意识

2.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

﹡20-30年代美国开始的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道路,现在正是要中国人学习的地方(如工作分析、绩效指标、平衡记分卡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等)

﹡国际化并不是最先进的东西,而是要了解其内容实质,加以借鉴(形成现代中国式管理)

(三)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式

◆分三大步骤:

第一步: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二步:案例介绍

第三步:案例的启示

◆目的是:理解原理,学会实际应用

◆局限:不深入追究原理形成与运用的为什么,容易教条应用

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范式的建构: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内涵的一个定位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悖论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一个分析范式

(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一个定位:

观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追求组织任务目标实现,也要发挥人的积极性与潜能

◆ “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实现目标的过程。那么,本书的主题就是组织中人力资源高效使用政策的开发。”◆“影响个体和组织之间关系的所有决策都可以被看作人力资源管理的维度。心理目标和生产力目标都是这一关系的关键。这就是说,工作行为必须对雇员和公共机构都有意义。”

如果认同上述观点,那么:

对个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决定着人们发掘自我价值的环境。”

对组织:“一位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组织有效地使用最有价值的资产——人——达成预期的目标。”结论: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在人和组织之间寻求最佳的解决之道(策略或政策),既对个体人要有利,对组织发展也要有利。

(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悖论

在人和组织之间,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时常面对悖论,如:

◆人们认同“人十分重要”的原则,但在工作中,管理者往往压抑人的才能发挥;如:“穿小

鞋”“武大郎开店”等现象。

◆人作为公民,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选举自由,但实际人事管理中,这些制度往往不允许成员那么自由,如下属往往不能选择自己的上级。

◆一方面强调人的个人自由(尊重个性、鼓励参与、工作丰富化、质疑上级等)有利于人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强调一致、统一、规范、权威、服从。

结论:存在悖论——人们将自由的价值看得很高,但当其在组织工作时,自由的重要程度就明显地降低了。卢梭言:“人为自由而生,当却总是身处枷锁之中。”

在人和组织之间,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面对悖论寻求解决之道。

因为:

◆ “个体和组织相互需求,但是人类的幸福和组织的理性之间的协调和冲突同样存在。”

◆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组织的运作流程和程序是有助于,还是阻碍了民主和工作生活这两个极为重要的、苦乐参半的悖论的解决?”

◆ “对矛盾事务的处理能够更好地澄清管理者的职责。”

“正是悖论揭示了各种假设的张力,使组织管理中的调查、发掘、洞察、和创新有了令人兴奋的机会。”◆“运用悖论来思考人力资源管理,它提供的是重思和探究组织线路的一种机会。正确的质询可以带来有趣的、差异化的,有时是适当的答案。”

◆ “对悖论的思考分析方法包括:质疑冲突性观点的基础,明确和了解不同观点的长处,致力于创设一种能够平衡各种意见的新观点。换句话讲,就是系统、辩证地思考相互矛盾的理念,寻求新的、综合的解决之道。奏出个体自由和更大利益之间张力的爵士乐。”

(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一个分析范式

四步分析范式:

篇6: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1、组织文化的定义:区别于其他组织的、被成员所接受和认可的、独具特色的价值观体系。

2、组织文化的类型:目标导向、革新导向、支持导向和规则导向。

3、组织文化的功能

积极作用:外部适应、内部整合和交易成本。

消极作用:组织变革的障碍、兼并与收购的阻碍。

人与组织匹配:员工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之间一致的程度。一个与之相关的变量是人格特征。

4、跨文化管理

霍夫斯泰德的跨文化理论:

四个表征国家之间文化差异的维度: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化和女性化。

与领导风格关系最紧密的因素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和对权力距离的接受程度;

与组织密切相关的跨文化因素是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回避;

3)跟激励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个人主义、不确定性回避和“男性化”与“女性化”。

影响企业跨国管理的文化因素:

环境因素(政治、经济、物理、文化因素)、企业自身因素、东道国的经济因素、东道国的劳动力因素。

应注意的问题:

文化是一具综合概念,它不仅仅指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应该是权变的;

在跨文化管理中,“沟通”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上一篇:红楼梦的笔记下一篇:三问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