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窃读记作文

2024-06-18

五年级窃读记作文(共16篇)

篇1:五年级窃读记作文

咦?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也许会问了:我们不是学过“窃读记”嘛,这里怎么会有个“密读记”?想知道?那就请听我细细道来。

星期天下午,我从山上摘枣回来,已经是五点半了,由于一时贪玩没写作业,我不得在这个玩的“大好时光”“加班加点”写作业。但是我有十二分的不情愿,于是便找了个借口,说头晕想睡觉。

躺在床上,我开始了“修身养性专题活动”:一会儿反过身来,面朝窗口“闭目养神”,一会儿又转过身去,面对黑漆漆的们发呆――好没意思!于是,我便参加脑力竞赛――相出怎样才能解闷的好办法。这个否决,那个也没意思……对了,看书!这个想法从脑海一闪而过,我立马从床上爬起来,把放在椅子上的《攻下做文关》拿起来碰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哎呀,忘了!”忽然,我一拍脑袋,爸爸叮嘱过,不可以看书的。不过,来一回“密读”怎么样……”卡嚓”一声,门响了,我二话没说立即躺了下去。我用眼睛的余光偷偷一瞄,嗬,是老爸,用“暗”的来“搞”我呀!没什么,这个对我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于是,我便躺在床上装起呼呼大睡的样子。没想到,这样的举动竟没有被老爸的“火眼金睛”察觉,而且“无声无息”地走出了房间。耶!第一次计划成功!我手舞足蹈,在心中欢呼着。

过了一会儿,我又看起了书。这次我提高了警惕,稍有响动就赶紧躺下,以防“不测”。此时,卧室里静悄悄的,为这次“密读”平添了几分“恐怖感”。

忽然,我的右眼皮猛地跳了起来,我预感到有“不祥之兆”,便以0。0001秒的速度将书放到椅子上,可还是晚了一步,老爸已站在了面前。我等着,等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看书看书看什么书,老是看书,你看看你的作业完成了多少,出来写作业!”这时,坐在客厅的妈妈耶跟着嚷嚷了起来:“看书不是让你现在看,把眼睛看坏了怎么办?又不是不让你看……。”

唉!我的“诡计”居然被老爸给识破了,真不愧是“纪检组长”啊,我这个“小将“干拜下风!

篇2:五年级窃读记作文

记得那是在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我最喜欢的《三国演义》,我高兴极了。由于作业还没做完,留给我读书的时间就太少了。我在心里想着,怎样才能挤出时间看《三国演义》呢?突然,一个主意在我脑海里闪过:利用晚上睡觉的时间。对,就这个办法,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再说寒假里不上学,又不影响学习。可是照明该怎样解决呢?开灯,不行,不行,那样一定会惊动爸爸和妈妈的。用手电筒,也许可以,还有什么办法?想不出来,就用手电筒吧。于是,每天晚上,我都会躲在被子里开着手电筒,津津有味地读《三国演义》。不过,还没等我读过瘾,很快就被发现了。有一天晚上,妈妈无意中看见我被子里有亮光,当她掀开被子的时候,真相大白了,正在读《三国演义》的我被逮了个现行。我想,今天肯定完了,完了。

那天,爸爸和妈妈大发雷霆,真的很生气。我以为我心爱的《三国演义》要死无葬身之地了。爸爸没收了《三国演义》,妈妈也很严厉地批评了我,让我要养成科学读书的习惯。而我呢,被规定只能在做完寒假作业以后才能读《三国演义》了。再见了,我的心爱的《三国演义》!从这以后,我不敢也不会“窃读”了。

篇3:五年级窃读记作文

师: (板书:窃读记) 今天, 我们要来学习《窃读记》这篇课文。别看题目只有三个字, 却隐藏着丰富的信息。首先, 看到这个题目时, 你认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还是一篇记事的文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我觉得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是从“记”这个字看出来的。

师:好。你知道哪些题目中带“记”的故事呀?

生:我们读过《西游记》、《木偶奇遇记》、《鲁宾逊漂流记》……

师:文章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轻视。现在, 我们再看“窃读”二字, 其中有一个字是“题眼”——文中所有的内容, 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 你们知道是哪个字吗?

生: (争论) “读”是题眼!“窃”是题眼!

师:如果以“读”为题眼, 就说明这个故事是围绕着读书这件事来写的, 可是, 读书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事, 够写一本书的了。“窃”字却限定了范围, 告诉我们本文是写偷偷摸摸读书的事。“读”是故事的内容, “窃”是故事的重点, 所以“窃”才是本文的题眼。 (师板书:在“窃”字下面写“重点”, 在“读”字下面写“内容”, 在“记”字下面写“故事”)

走进课文, 迈出第二步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边阅读边思考, 这篇文章是怎样突出“窃”字的。 (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你们认为第一自然段写得好吗?

生:我觉得很奇怪, 作者要去书店读书, 为什么不直接就写去书店, 而是先写饭店呢?

师:刚读这篇文章时,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觉得第一自然段里有废话, 可是读完全文后, 我认为第一自然段里的“废话”写得太精彩了。作者在文章的开头, 先写饭店是有目的的, 我相信, 只要你边阅读边思考, 读完全文, 就会自己悟出答案的。 (继续朗读课文, 读完全文)

生:老师, 作者为什么要到书店偷偷读书啊?我每次去书店, 看一天都没人管我。

师:现在的确如此, 新华书店开架售书, 从早看到晚也没人管你。不过, 课文中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八十年前。那个时候, 新中国还没有成立, 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国营大书店。就是二十年前, 书店里也不可以随便看书。我小时候, 每次去书店, 想看哪本书, 要跟柜台的服务员说, 然后她会拿给你, 并且站在旁边监视你, 你翻看几分钟, 她就要把书收回去了, 绝不会让你在书店里读完。那时, 我还是一个小孩子, 当我要翻看第三本书时, 服务员就懒得拿了, 她会冷冷地问:“你到底买不买呀?”我当然想买, 可是我的口袋里没有钱。当我意犹未尽, 灰溜溜地走出书店的时候, 我的心愿就是长大后, 挣了钱, 想买什么书就买什么书。现在我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我感到非常幸福。所以, 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作者把如饥似渴地渴望读书的感觉刻画得生动极了, 尤其是用了一个了不起的比喻, 你们发现了吗?

生:“一页, 两页, 我像一匹饿狼, 贪婪地读着。”

师:对, 就是这句话。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 写得非常好, 而且用在了最合适的地方。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很少用比喻句。比喻句是最生动形象的, 如果运用得恰当, 会让文章增添色彩。这句话里, 作者把自己比喻成狼, 狼不是一种好动物,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比喻呢?

生:因为没有钱, 所以变成了饿狼。

师:哈哈, 要是因为没有钱, 变成饿狼, 那个“恶”应当是凶恶的“恶”, 那就是抢劫犯了, 而且要冲进饭店, 可她怎么会进书店呢?

生:把一种浓浓的读书情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师:说得对, 但, 这是《教材全解》上的话吧?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吗?

生:因为作者太喜欢读书了, 看到书, 就像饥饿的狼看到食物一样, 扑上去。

师:说得真好!

生:老师, 既然是窃读, 是不是比喻成老鼠更好呀?

师:你的问题很好。一想到偷, 第一个蹦入我们脑海的就是老鼠。不过, 窃读不是窃书, 她没有把书偷走呀。比喻成饿狼, 更可以表现出小作者急于求知, 热爱读书的心情。请你们用文中的话回答, 这种窃读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我很快乐, 也很惧怕。”

师:对。凡是做贼, 都有这种感觉, 快乐在于可以得到自己要的东西, 害怕就是担心自己被发现。现在, 请同学们用直线标注哪句话表示作者快乐, 用浪线画出作者感到害怕的地方。给同学们一个提示, 文章中的每一句话, 几乎都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

(生默读课文, 完成任务, 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 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 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作者是快乐的, 看着外面雨下得大, 就有理由在书店里多待一会儿了, 可以多读书。

师:其实, 这个自然段都是在表现快乐的心情。作者当时心里肯定在想, 要是雨大得让她不能回家, 大得发了洪水, 把她卷到书海里去, 那才好呢!

生:“我跨进店门, 暗喜没有人注意”。这句话也是体现作者高兴的, 因为没有人发现, 所以才可以继续在书店读书。

生:“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 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 却找不到那本书”。作者找不到书了, 她是害怕的, 她看到一连几天都有人买, 担心书被卖完了。她太喜欢这本书了, 怕再也看不到了。

师:接下来, 作者又写到自己找到了书, 此时的她一定是很兴奋的。你们看, 这么一个找书的小细节, 作者都刻画得如此细致, 这是同学们要学习的地方。

生:“我踮着脚尖, 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这个地方是写作者害怕。

师:为什么?

生:从那么多的大人身边钻过去, 而不是大大方方走进去, 她肯定特别害怕。

师:我觉得这里是体现快乐的。你想想啊, 一个窃读者, 她最盼望的就是书店里人山人海, 人越多越好, 这样她才能把自己藏起来了呀。你再往下读两个自然段, 作者说她喜欢到人多的书店去, 然后站在大人身边, 当自己是这个大人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生:哦, 我明白了!老师, 我还有一个地方不理解。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写到“我低着头走出书店, 脚站得有些麻木, 我却浑身轻松”。这句话应该是表现作者开心的吧?因为作者把书读完了, 否则她怎么会一身轻松地走出书店呢?可是, 如果她很开心, 为什么又要低着头走出书店呢?

师:你思考得很仔细。哪位同学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生:因为她不想离开书店, 所以低下头。

生:我认为是她怕被店主发现。

师:我们已经知道这句话是体现作者快乐的句子, 但是你们的回答都不能体现出作者快乐。怕被认出来, 应该是害怕的心情, 而不想离开书店, 应该是低落的情绪吧。你们先来回答一个问题, 作者有什么特点?

生: (异口同声) 热爱读书。

师:既然是热爱读书, 而且刚刚把一本书读了两个多小时, 从书店里走出来时, 为什么要低着头呢?

生: (恍然大悟) 她是在回味书中的内容吧!

师:你真聪明。作者已经站在书店里读了两个小时, 所以当她离开书店时, 脑海里一定都是书中的内容, 她被一本好书陶醉了。

生:倒数第二自然段, 表现的是作者的快乐。作者太喜欢读书了, 当她读完一本书, 感到特别满足, 特别快乐。

师:说得很好。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看文章倒数第三个自然段, 作者闻到饭店飘来炒菜的香味, 饥肠辘辘的时候, 她想象这些画面时, 是什么心情呢?

生:快乐!

师:她的白日梦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做的幻觉是一样的。虽然小女孩在寒风中挨冻挨饿, 但当她划燃了火柴, 看到美味的烤鹅, 又觉得是躺在外婆的怀抱中时, 她便是快乐和幸福的。读了这一自然段,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文章的一开始就写饭店吗?

生:开头写饭店, 是为了与倒数第三段的内容前后照应。

师:这只是原因之一, 而且是次要的原因。如果只是为了前后照应安排内容, 就容易写出废话了。我们创作文章, 首先要想到的是主题思想。

生:放学时, 作者已经很饿了, 所以她的目光会被饭店吸引, 可她更爱读书, 为了读书, 可以饿着肚子。

师:回答得真好。小作者已经饿得饥肠辘辘了, 但她还是放不下书。你们看一看自己刚刚画出来的那些句子, 是不是快乐要多于惧怕呢?这篇文章以“窃读”为线索, 表现的是作者热爱读书, 急于求知的思想感情。用将近一千个字, 把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的窃读的滋味, 刻画得淋漓尽致。

走进原文, 迈出第三步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出版家林海音。林海音最喜欢读书, 长大后, 她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纯文学出版社。这位女作家一生都与书打交道, 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们刚才读到的课文, 在选入教材时, 做了很多删改, 并不是原文。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原文的阅读资料, 它有两千多字。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原文, 请同学们对比一下, 原文和课文有什么区别? (师发补充阅读资料, 学生阅读原文)

师:原文中, 作者写自己读书时的样子的比喻句和课文里的比喻句不一样。原文中写的是“一页, 两页, 我如饥饿的瘦狼, 贪婪地吞读下去”;课文里的比喻是“一匹饿狼”, 你们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生:原文的比喻好。瘦狼是饿了好久的狼, 都饿瘦了, 而饿狼可能只是饿了一顿。所以, 用“饥饿的瘦狼”更能体现出作者对读书的渴望。

师:还有原文的后半句“贪婪地吞读下去”, 与课文的“贪婪地读着”比起来, 哪一个更能突出作者急于求知的精神呢?

生:“吞”字更好, 吞是不嚼, 直接咽下去, 更能突出如饥似渴的感觉。

师:语文书是大家学习汉语的课本, 所以它的语言要合乎语法, 句句标准, 这样难免要失去文采。课外多读文学作品, 才会让你汲取更大的文学养料。我还有一个问题, 小作者希望雨下得大时, 原文写的是, “再大些, 再大些”, 而课文里写的是, “大些, 再大些”, 你们认为哪个更好?

生:课文里的好!

师:你来说说课文里的句子好在哪?

生:因为课文里的句子有程度变化。

师:你们想想, 外面的雨已经很大了, 小作者内心激动, 在心里喊着“再大些, 再大些”, 这是不是更有期盼的感觉呀。文章在要结束时, 作者写到合上了书的最后一页, 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她读完了。

师:哈哈, 你这个回答等于没回答, 我也知道翻到最后一页是都读完了。这些细节之处, 都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她不读完最后一页, 绝不离开书店。课文的内容和原文的内容还有什么区别?

生:原文里有两个故事, 课文里都没有写到。

师:对。我在读这篇文章时, 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两个故事。老板的冷漠无情与店员的热情善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我读到这位店员为作者多留了一天书时, 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原文里, 还多了一句最重要的话, 这句话才是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意思。你们知道是哪句话吗?

生:“记住, 你是吃饭长大, 读书长大, 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师:这句话就是原文的含义。现在, 我们的课本里, 社会上, 都缺少爱的教育。我们学到的最多的东西就是勤劳和勇敢。不过, 只有存在爱, 才会有勤劳, 有勇敢。爸爸妈妈爱家, 所以才会为这个家努力工作。爸爸妈妈爱你, 所以当你遇到危险时, 他们才会奋不顾身地保护你。同学们, 你们看, 我们从课文里学到了知识, 又从原文中得到了更丰富的内容,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 不要把语文书当成终点站。看到有改编或节选的课文, 要找来原文仔细阅读和对比。最后,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现在我们读到的两千多字的原文, 也是有删节的, 真正的原文将近三千字呢!有兴趣的话, 你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书籍或网络, 读一读真正的原文, 看看还有哪些精彩之处。

备课笔记

有爱就好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什么?答案多种多样, 但是, 有一个答案, 是绝对不会错的, 那就是要唤起孩子对母语的向往喜爱之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莫过于“乐在其中”。一旦能够以学习为乐了, 学习就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一种享受。“乐之者”学习起来非常投入, 几乎陶醉, 绝无疲倦之感。

在语文课堂上, 我想尽一切办法, 演小品、做游戏、搞比赛, 都是要唤起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然而, 不同的课文要有不同的教法, 仅仅把“乐学”等同于嘻嘻哈哈的课堂游戏, 那就不免肤浅了。探幽寻源, 引发思考, 也是快乐之源, 而且是更高级的快乐。比如这篇《窃读记》, 它是一篇描写窃读心理, 表现求知精神的名篇佳作, 但是, 由于它没有扣人心弦的完整的故事情节, 很难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幸运的是, 我早就读过《窃读记》的原文, 曾经与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 因为我们都是读书迷。我知道原文有多么丰富的情节与生动的事实, 我相信, 六年级的孩子是会被原文打动的, 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于是, 我把原文引入课堂, 使孩子们眼界大开, 不仅让他们明白了课文注解中“选作课文时有改动”是什么意思, 更让他们懂得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其实, 每个孩子都有学习主动性, 只不过他们的一切活动受到兴趣的支配。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 只有尊重儿童的学习愿望, 了解儿童的学习需求, 才会让他们自主自发地学习。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语文书并不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地, 它只是行进路途中的一座桥, 谁也不会把一座桥当做目的地。走过这座桥, 风光无限;停滞在桥上, 却有落水的危险。语文教师是带领孩子们过桥的那个人, 语文教师也是让薄薄的语文书变成厚厚的一本大书的那个人。

篇4:窃读记五年级作文

我飞快地做完了作业,拿起书来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不知不觉,一下子就到了睡觉时间,妈妈催我去睡觉,我依依不舍地放下了书躺在了床上,但是书里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想索性不睡觉了。

我关上了门,钻进了被子里,拿起那本没有看完的书,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一页,两页。正在这时,我灵敏的耳朵听到了一阵脚步声正向我走来。我似乎在和时间赛跑,飞快地放下书,关上台灯,闭上眼睛。妈妈推开了门。糟糕!我突然想到,书的一角还在枕头旁,不会被妈妈看见吧?我做贼心虚,转了个身。妈妈关上门,走了……

我庆幸,还好妈妈没发现我的秘密。我又打开台灯看了起来。一个不小心,台灯掉在了地上。“咚”的一声响。“完蛋了,妈妈一定听到了!”我想着连忙关了台灯,佯装睡觉。这时妈妈推开了门,似乎发现了什么,从我枕头底下抽出了那本书。我冒了冷汗。妈妈突然说“这本书怎么在这?估计是我一时糊涂放错了吧。”我暗暗叹了口气,放松了下来。

篇5:窃读记五年级作文

随着我们升上五年级,作业量也愈来愈多了,再加上要去唱歌、打球,看课外书的时间更是少得不言而喻。

“又在看这些闲书,快去睡觉!”“火药桶”老妈有“爆炸”了。哎~谁叫我是这个命呢!我虽然躺在床上,但满脑子都在想《真要命的旅行》里的情节:杰罗尼摩后面会有怎样的旅行呢?哎~好想看哪!忽然,我脑子里冒出个想法:为啥不等老妈睡着了,在偷偷地看书呢?好主意!说干就干,我等啊等啊,终于,妈妈房间里的灯熄了。我像小偷似的下了床,向书柜一步一步地向书柜走去,我刚拿到书,妈妈就打了个大喷嚏,吓得我的手缩了回来,书也随之掉落在地上。我赶紧爬在床上装睡。妈妈似乎听到这边的动静,打开门,看见我正在睡觉,又回房间了。我吸收了上次的教训,小心翼翼地走向书柜。我拿着书,开了小灯,来“品味”这“美餐”。脚步声传来,可我却浑然不知——我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了。门“嘭”的开了,妈妈把眼睛瞪得海王星那么大,样子好恐怖!原来,妈妈去上厕所,正好看见我的房间里有光,开门一看,原来我在看课外书!

妈妈给我做了个时间表,每天看一小时书,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我也可以饱览许多书啦!

篇6:窃读记作文五年级

转眼间,一周时间过去了,在过去的五天里我一直在看一本叫做《城南旧事》的书,看得我心潮澎湃,如痴如醉。可一到了周六,我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下午的古文时间像小刺一样扎着我的心,以至于一天读书都不安心,真希望老妈突然取消啊!

该来的还是逃不掉。

这周背诵的古文是辛弃疾的《青玉案》,我看后大喜,因为这篇古文我已经在加强培优班已经背过了,只是妈妈还不知道罢了,这真是一个看书的好机会啊!呵呵呵……我搓搓手,眼珠咕噜一转,打起了我的如意小算盘。

“可以背了吗”?妈妈问我。我心想:通常我一说不想背,妈妈就会把门关上,说让我自己品一品古文,一会就想背了。我的“读书地下计划”实施期间,就该关上门,所以……于是我说:“我不太想背啊。”果不其然,事情像我想的那样发展,妈妈走了出去。

我迅速坐回桌前,拿起了早已准备好的书,迅速放到抽屉里,然后“嘭”的一声合上了抽屉。听着渐渐远去的脚步声,我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下面正式开启“窃读时间”!我开心而又谨慎地打开抽屉,拿出我心爱的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一页、两页、三页……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把我从另一个世界拉回到现实的还是妈妈的脚步声。我正读得痴迷,门外突然传来了脚步声,吓得我一个激灵,一下把书推到了抽屉里,妈妈这时推门而入,拿了一件衣服。为了不让她疑心,我还专门装出一副无知的样子问:“妈妈,这个怎么读?”当妈妈为我讲完出去后,我又立刻拉开抽屉,大快朵颐起来。直至我背完,妈妈也未发现我的小秘密。

篇7:窃读记

一天晚上,我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时针即将指向“9”了,那重播多天的声音又传来了:“都几点了,还不去睡觉!这小孩一点儿都不自觉!”听到这里,我马上回答道:“什么不自觉?就算您老人家不催我,我也要去睡觉了。”嘴上虽这样说,但心里却有一万个不愿意。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只好极不情愿地关掉电视,上床睡觉。

我躺在床上无聊地望着天花板,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对了,上次那本《笑猫日记》不是还在枕头下吗?一摸,咳!真在!原本无聊至极的我顿时兴奋起来。我从垫被下摸出手电筒,然后用被子把头遮起来,打开手电筒,小小的被子里顿时亮堂堂的,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笑猫的经历犹如强力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心跟着笑猫走进了书里,被深深陶醉……

“嘀——”时钟声音划破深夜的寂静。我回过神来,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才过了一会儿就10点钟了!管它呢,继续看!不知不觉中,我好像成了笑猫的朋友,和它一起游山玩水,一起看日出……

突然,耳边响起了熟悉的声音:“跟你说了多少遍,不准在被窝里看书!”我揉揉惺忪的眼睛,睁开一看——呀,天亮了!糟糕,昨晚忘了把书放回原位。我这个“窃读专家”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那天早上,虽然被妈妈批了一通,但我的窃读生涯却没有间断过。不然,也对不起我这“窃读专家”的名号啊!

(指导教师:陈红波}

教师点评

篇8:窃读记五年级作文

说起看书,我可是不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能看起来呢!在地铁上,或是在菜市场那么吵的地方,有时候还会在马桶上看呢!

有一次,我就这样看起了书。

这是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连星星都去睡觉了,可我却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这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要不看会儿书吧!我踮里脚尖,偷偷摸摸地走出房门,打开另一个房门悄悄看了看,妈妈倒是睡得很安静,爸爸惊天动地的呼噜声可真是不一般呀!

看到父母都睡熟了,我又轻轻带上房门,因为怕脚步声太大,只好趴着前行了。慢慢爬到书房,又缓慢地站起来,自己以为做得很周全,可是突然“砰”地一声,哦!糟了,糟了,万般谨慎还是碰到了书房的花瓶,这一声会不会把父母吓醒啊!我一下子心跳120,身体僵在了原地,一动也不敢动,生怕再动一下就闯了大祸!

正当我拿好一本书要出来时,门外传来一阵拖鞋声,不会被发现了吧!声音渐渐消失,还好,连老天爷都在帮我,父母没有进来,应该只是看了一眼就回去睡觉了。怕再弄出声音我把拖鞋拿在手上,另一个手拿着书,猫着腰缓缓走向房间。终于,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长吁一口气,成功了!

篇9:窃读记五年级作文

记得有一次,我正看一本很有趣的《天使雕像》。可正看到兴头上,妈妈却忽然叫我去刷牙洗澡睡觉。爱看书的我怎么可能。爱看书的我怎么可能乖乖听话呢?我一面嘴上答应着:“好的,我这就去把浴巾拿来!”一面心虚地把书藏在身后,一把拉开卧室的门,拿出浴巾,轻手轻脚地把书裹在浴巾当中,踮着脚,准备去卫生间“洗澡”。谁知道浴巾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啪”的一声,发出了与浴巾落在地上的极不一样的声响。糟糕,是书!我心里顿时打出来三个粗粗的惊叹号,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待立在原地,还好妈妈只是在房间中间问了一句:“怎么回事?什么东西掉了?”我灵机一动,答道:“我,我是要把书放书架上,结果不小心书掉了……”“嗯,那你快点。”

我松了口气,捡起浴巾和书,悄无声息地走出房间。进了卫生间,我关上门,打开灯,又把水龙头开得哗哗响。自己站在一边继续看书。正如高尔基所说的一句话:“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我深深的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过了一会儿,我回过神来,关上水龙头,自己回到房间里,把书放好,这才睡觉去了。

篇10:我的“窃读记”五年级作文

咦?书桌上还放着一本《今天我是升旗手》,是老师推荐的,打开瞧瞧,是写什么的?——一打开,我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

读到一半,心想:“这样可不行,要是被爸爸妈妈发现我不做作业而读书的话会骂我的!嗯,我就说今天作业很多,晚饭后再做一个小时就可以了。还要把语文书放在课外书上面,露出课外书的一部分供我阅读就可以了。爸爸妈妈来时,再用语文书完全盖住课外书,就应该不会露出什么破绽了吧!”我还快速操练了一遍。嗯!应该没问题了!

“肖晓一二年级因为个子太小而错过了升旗机会;三年级自然由班长胜任;四年级了,肖晓‘国旗知识竞赛’得了一等奖;五年级……”我完全被书中的故事情节吸引了……

“咔嚓!”——突然听到一声开门声,这声音把我硬拉回了现实生活中。我慌了——但很快镇定下来,哦!万幸,妈妈被外婆的问话“绊住”了。赶快盖好。我立刻装模作样地读起来。

妈妈来检查我的背诵了,糟糕,语文书一拿开,事情就暴露了……谢天谢地,外婆今天的话真多,又把妈妈“绊住”了,我趁机把书转移到了写字桌内,又过了一关,今天好险哪!

篇11:《窃读记》课文与原作之比较

一、文体差异

原作是短篇小说, 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采用自语式独白的手法, 写出了“我”窃读的几个场面及内心感受。小说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 写“我”在一次窃读过程中被老板赶出来, 受到屈辱。第二部分, 通过插叙的方式, 写“我”窃读习惯的养成以及窃读的内心感受。第三部分, 引用一首外国小诗, 写“我”窃读受辱后心灵的创伤。第四部分, 写“我”经不住书的诱惑, 再施惯技窃读, 由店员的特殊照顾感受到了爱的存在与力量。

改动后的课文是一篇散文, 编者围绕“窃读”进行改动。课文选择了窃读的几个典型场面以及“我”窃读的内心感受, 所突出的、强化的都是“窃”的环境、“窃”的滋味, 可谓形散神聚。

二、主题差异

一部文学作品的主题应是丰富多元的, 小说《窃读记》也不例外。小说在不长的篇幅中, 浓墨重彩地描写“我”窃读的场面与感受, 塑造了一个热爱读书、渴望知识的学生形象。其实, 小说中的“我”, 很大程度上就是作者童年的影子。从作者不厌其烦地窃读的场面描写中, 我们不难体会她对童年读书生活的追忆与向往。

然而, 毕竟是窃读, 所以读书过程中不可能永远伴随快乐, 有时也会难堪、尴尬、羞惭, 甚至悲愤。“我”窃读时被老板赶出来, 受了屈辱, 一度不去书店, 甚而对人类产生愤恨心理。作为窃读过程中的一段插曲, 是当时“我”生活与心理的写真。

尽管窃读时有惧怕、有尴尬, 然而更多的是快乐。同时, “我”还在窃读时得到一位店员的特别招待——把“我”热读中的一本书迟卖一天。这样的礼遇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存在与力量。所以, 小说结尾借主人公之口写道:“记住, 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窃读过程中, 屈辱让“我”尴尬, 让“我”自卑, 让“我”对人类产生愤恨情绪;礼遇让“我”满足, 让“我”幸福, 让“我”感到人间充满了爱。我想, 作者写“我”窃读时受辱和被关爱的情节, 意在表达:爱可以抚平创伤。总之, 小说《窃读记》的主题比较丰富, 让人回味。

课文《窃读记》是由小说第一、二、四部分改动的, 所选择、突出、强化的都是围绕“窃”的场面、环境、滋味, 主题单一而集中。

三、情感差异

从上面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出, 小说《窃读记》和课文《窃读记》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在小说中, “我”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书的穷学生。因为渴望读书, 所以常去书店;因为无力购买, 所以选择了特殊的读书方式———窃读。窃读过程很快乐也很惧怕, 快乐来自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 惧怕来自书外世界的纷扰与担忧。《窃读记》感动读者的就在于“窃”。“窃”的情感特殊性, 不同于一般的“偷”“盗”, 而是“我”对知识的迫切需要。作家把窃读的内心刻画为快乐, 这是审美价值, 其语义超越了词典里的意思。这一层面的情感, 课文因为材料集中, 表达得也更为酣畅淋漓。

选作课文时, 编者删除了“我”悲愤心情的内容, 而这也是小说表达的情感之一。作者是这样描写“我”受屈辱后心情的:“但在这次屈辱之后, 我的小心灵确受了创伤, 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 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有一次刚好读到一首真像为我写照的小诗时, 更增加了我的悲愤”。考虑到“我”当时的境况与年龄, 产生这样的情感不足为奇, 在某种程度上, 反而更加真实可信。这是课文与小说表达的情感差异最明显的地方, 也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或许, 因这种情感过于直白而显消极, 所以编者才将其删节了吧。

课文《窃读记》用国文老师的话结尾:“记住,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小说《窃读记》结尾借主人公之口写道:“记住, 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我”在窃读时因受店员礼遇而感受到爱, 幸福之情不言而喻, 进而感受到爱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读到这里也倍感温馨。小说这样结尾自然而然, 水到渠成。课文删节了“我”被店员照顾的情节, 所以没用“我”的感受结尾, 也在情理之中。

篇12:五年级窃读记作文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呀,人可以不吃零食,不午睡,不看电视,但就是不能不读书。书就像一把神圣的钥匙,它能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女孩,因为书能给予我无限的精神食粮。

前段时间,我迷上了杨红樱阿姨的《淘气包马小跳》。我之所以会迷上这本书,是因为我偶然在学校图书角看了这本书后,我越看越开心,越看越激动,我被马小跳那股孩子气给吸引了。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就飞快地开始写作业,为的就是可以看《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书中的《同桌路曼曼》。终于如我所愿,七点半,我把所有的作业写完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书,如一匹饿狼般贪婪地读着。我边读边细细品味里头的好词好句,决不囫囵吞枣。

“快九点了,你要洗澡睡觉了!”妈妈的催促声传来。

回到床上的我心心念念地想着看书。等听到妈妈回房休息的`声音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偷偷地把小台灯和书拿上床来,躲在被子里看。

看着看着,我慢慢地睡着了。夜晚我梦见我穿越到书中的世界,我成为了他们的同学,和他们一起聊天、一起玩耍、和路曼曼一起捣乱……

篇13:窃读记作文400五年级

一天晚上,我完成了作业,刚想溜回我的屋里看书,就被妈妈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揪住了衣领。妈妈命令似的大声说:“快出去运动!你看你,多胖了!”

我呢,自然不肯。但怎么也逃不出妈妈的魔爪。突然,我灵机一动:“妈妈,我想睡觉,我实在太困了。”

妈妈无奈地放开了手,说:“那你快去睡吧,别偷偷看书啊!”

我一缩脖子,笑道:“不会的啦,我真的困得不得了。”

于是,妈妈给我关了灯,和爸爸出去散步了。

“咔嚓”一声,门关了。我确认爸爸妈妈已经走了,便“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开了灯,在书架上搜寻出昨天没看完的《骆驼祥子》,坐在书桌前读了起来。此刻,我觉得自己就像在窃读的林海音啊!

祥子的车被抢走了,唉,攒的钱又被抢走了……我读着读着,刚想大评一番,外面的门发出了响声。不好,一定是爸爸妈妈回来了!我马上用博尔特的速度冲进了被窝儿,闭眼,鼾声轻轻响起。

果然,门开了。

“装睡!装睡!怎么还不出去?”我睁开了眼睛。哎呀,吓死我了!妈妈正站在我旁边!

“下次一定要关灯,还要毁灭证据啊!”妈妈点着我的脑门儿哈哈大笑。

我不好意思地笑着把头钻进了被窝。

篇14:窃读记制五年级作文

放学后,我急匆匆地往家赶,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妈妈会不会已经烧好饭等着我呢?”我敲敲门,妈妈一打开门,菜香已迫不及待的扑鼻而来,“唉!菜烧好了,”我轻声嘀咕着。只能另想办法了。

我漫不经心的扒完饭,走进房间,有气无力的将作业本“扔”出来,“唉!会不会又没多少时间看书了!”我转过头望向角落里的那本书,“对了,我可以偷偷藏到抽屉里看!”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要知道我可是乖乖女。

我把作业本摊在桌上,小心地望了望四周,以防妈妈在暗处偷窥。我拿起作业本,每做一道题,我都会想抽屉里的那本书,终于我忍不住了,因为我太渴望看那本书了。我放下作业本,拿起抽屉里的`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起初,我还担心被妈妈发现,后来,我越看越起劲,把作业什么的统统都抛到九霄云外。哇,他做了件好搞笑的事,哎呀!他竟然把重要的信息弄丢了,太不小心了……我一不小心“噗呲”笑出声,妈妈一边询问一边走进房间:“你在笑什么呀,作业写了多少?”呀,大事不妙,我急忙把课外书仍进抽屉里去,装模作样地写起作业。妈妈走进房间朝我瞟了一眼,什么也没说便走了出去。“幸好做了一两道题,不然就穿帮了!”我抹了一把虚汗,拍了拍胸脯,又看了起来。

篇15:教读《窃读记》的三个切入点

关键词:《窃读记》,读,切入点

《窃读记》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记述作者童年因贫困买不起书而只能在书店“窃读”的经历。作为新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它的出现,立刻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小女孩的叙述视角拉近了作品和学生的心灵距离,窃读的委屈和快乐,学生能感同身受;细腻生动地描写、充满张力的叙述方式,是七年级学生学写细节和布局谋篇的典范。如此好文,当然得好好研读,用心设计,让学生以此文为例文,学会生动地记事写人。

一、尺水兴波,体会“一波三折”之妙

通过反复阅读,我发现文中多次出现含有关联词“但”字的转折句,例如“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只巨掌”“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等等。这仅仅是作者的表达习惯吗?还是这样的句式背后隐藏着一种高明的设计?

于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时,我对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请你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所有的转斩句。

课堂上,学生和我再读文章,并将所有含有“但”“但是”“却”字的转折句全部挑出来,统计发现,全文直接使用转折句竟然高达16处之多。学生讨论激烈:文中的“我”在奔向饭店时转折,在找不到书时转折,在能窃读时转折,在下雨时转折,在饥肠辘辘时转折,在受屈辱后不再去书店时又转折,在被店员发现“我”窃读时转折……全文在转折中起笔:名为“窃读记”,开篇却从飘着香味的饭馆写起,然后突然转折——“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折中又折:中间插叙自己以前忍饥挨饿仍会窃读的经历;在转折中收笔并升华主题:“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可以说,转折句串联起整个故事的全部过程。更妙的是,“我”的心也随着事件中一次又一次的转折而忽而快乐,忽而失望,忽而兴奋,忽而害怕,就像在丛林中探秘般,起伏跌宕。

文似看山不喜平。看来,作者首先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她能将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讲得尺水兴波,起伏有致,自始至终让故事充满悬念,让语言充满张力,让读者愿读爱读并且读得有滋有味,凭的正是这种“一波三折”的写作技巧。

二、咬文嚼字,体会“窃读”的滋味

再读课文,学生能很快找到作者直接表明“窃读”滋味的一句话,即文章第11自然段中的这一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但问题是,这种矛盾的滋味,这种细腻的感性素质,学生如何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甚至可以像作者这样入木三分地写出这种力透纸背的感觉来呢?如果此时,教师将这种滋味的两个对立面硬性分开,让学生分别去品味“快乐”“惧怕”并析其原因,必然会收获一堆味同嚼蜡的标准式答案,学生便会错失体会这种双重、甚至多重滋味融合在一起的细腻语感的良机。

好的文章耐读,高明的读者会读。单说“窃读”的“窃”字,便暗藏玄机,读者之所以能感受到那种既快乐又惧怕的滋味,不就是因为是一种“窃读”而非光明正大地读书方式么?对这篇文章的语言品读,与其让学生分别感受“快乐”和“惧怕”,倒不如让学生咬文嚼字,还原情境,原原本本地体会一把“窃读”的滋味。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的问题是:窃读,就是像______似的读书。请你再读课文并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填空。学生找到的词语是“小偷”,而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惯贼”“偷窃”,也就是说窃读,就是像小偷似的读书。在品读“窃”字时,学生还发现文中多次出现了“装着”“装作”“隐藏”“藏”等词语,而这些词语透露出的正是一种因买不起书而不得不像小偷似的去蹭书店的书读的无奈和辛酸。进一步寻找和品味,学生找到了很多细节,例如:“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介事地问他价钱”“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品读这样的句子,学生才能进一步感受到孩子的天真与狡黠,才能感受到所谓窃读的滋味,是大大的快乐中蕴藏着小小的惧怕,是小小的担忧中积淀着无限的喜悦,这种交织着快乐与惧怕的情感就在这些小小的细节中呼之欲出。

三、读写结合,切身感受成长的滋味

篇16:窃读记五年级读书心得作文

它是林海音奶奶的作品,《窃读记》这篇文章主要是以窃读为线索,记叙了“我”“窃读”的过程,说明了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比如:我看书时,为了隐藏自己不被老板发现而驱赶,就经常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好像是他的小妹妹或是小女儿,有的时候还借助倾盆大雨而在书店躲雨看书。林奶奶小时候这种如饥似渴追求读书的渴望之情令人感动。

当我读到“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时,我深深地感受到,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对于我们来说,书籍和粮食同样重要,因为书籍是我们的精神粮食,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我从林奶奶的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也是个“小书虫”。不过,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的我们,不用去书店“窃读”了,但仍要有“窃读”的精神,在书中寻找乐趣。

记得有一次我被一本书的精彩内容迷住了,看得连晚饭都忘记吃了,因为这还被妈妈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但我不难过,因为我学到了知识,从书中汲取了精神粮食。

上一篇: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之三天两夜-许燕妹下一篇:四级英语作文与众不同的结构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