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2024-06-12

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通用7篇)

篇1: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根据我场目前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提出林业发展思路和建议:

一、农场历年来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自“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按照总局提出的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农场在开展全面造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开始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以寻求新的经济生长点。为此,农场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以承包农场林地和沟塘的经营管护形式,支持鼓励农场职工和个人在林地和沟塘内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在此期间,农场职工和个人先后在林下试验发展了多个林下经济产业项目,其中在林下发展种植的项目有平贝、五味子、山杏、葡萄、人参等,在林下和沟塘内发展养殖的项目有鸡、鹅、牛、羊等。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初期发展的经营效果还算比较明显,承包农户也能够逐渐掌握一些种养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个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到了发展后期,由于管理水平低、缺乏生产资金、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导致发展规模较小,品种单一,难以形成竟争优势,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最终造成止步不前,未发展起来。

二、我场林业资源状况分析

我场林业现经营总面积为2816.1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315.3公顷,疏林地4.8公顷,灌木林地10公顷,未成林地334.9公顷,无林地(沟塘)108.6公顷。按森林起源分:其中人工林1119.2公顷,蓄积63247立方米;天然林1205.2公顷,蓄积5577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从林业资源二调数据显示,我场天然林和人工林分组成结构简单,且林木生长缓慢,林种单一,天然林大部分为柞、桦树,人工林主要为落叶松和杨树。从林地现地实际调查来看,我场林区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内郁闭度总体偏低,平均不到50%,林内林下空间较大,且林间沟塘交错纵横,水资源丰富,而这正是我们发展林下经济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它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农场可以充分利用林下资源空间,强化管护经营,形成以林下种植为主,养殖为辅,种养结合,稳步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真正实现农场增效、职工增收的发展目标。

三、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农场要想从林业经济做文章,增加农场职工经济收入,首先要先了解农场现有林业资源现状,知道我场现有的林业资源究竟有多少,有多少可以开发利用的,适合发展什么样的项目和产业,如何去发展,这个很重要。我们认为现在林业经济发展最为关健的就是政策,这其中就包括国家和地方可以给予什么样的政策。国家在十三五期间搞天保工程建设,这样木材生产和加工产业将在最近五年内落入低谷,去年年底,国家又下发通知,为了防止有人借助开发中草药项目出现毁林现象的发生,严禁在林下进行林粮兼种和种植中草药等,这样,我们林业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和影响,那如何在这些制度和禁令中发展林业经济呢,现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是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林下种植业,在林下开发种植林果、林菜、林菌、林药等种植项目;二是发展发展林下养殖业,利用林下及林间草塘内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养殖项目等;三是发展林副产品深加工,进行收购、加工、包装、打品牌(北大荒)和销售。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发展中,尤其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我们不能盲目发展,要科学选择。初期发展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项目进行小规模的试验发展,采用留优去劣的方式最终确定适合我场发展、有市场前景的发展项目,即发展一个,成熟一个,成熟后再达到规模化推广。

四、根据农场情况适合发展项目及市场分析

1.发展林下食用菌养殖:我场目前发展的食用菌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以地摆黑木耳为主。今后要增加平菇、香菇、猴头蘑等品种,以及杏鲍菇、姬松茸等珍稀菇类,扩大食用菌的生产规模。而且菇类产品的菌种材料主要以稻草、豆秸、玉米秸、玉米芯等为主,而这些材料在农场十分丰富,能够降低菇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又能实现较好的效益,便于推广,通过技术创新、延伸链条、加强监管以及集群发展等过程,有效带动农场职工增效、增收。食用菌菌种生产实行“农提菌技,众生产”的形式,农提菌技是指由农场林业牵头培育菌种或寻找食用菌菌种生产专业公司生产菌种,向职工群众种植户提供菌种,以解决职工群众想发展食用菌又不会做菌的问题,自负盈亏,能形成规模。现可利用农场党员“一帮一”政策,开展“一帮一”绿色帮扶工程,由党员带动贫困群众,每年帮助联系菌种菌袋,以此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发展林下蛙类养殖:应充分利用农场林缘,两山夹一沟的次生林间内水域养殖蛙类养殖业,在林区边缘、小流域等区域建立蛙类养殖中心。蛙类是具有食用药用两的珍贵蛙种,随着人们食用、药用和滋补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蛙类及其产品逐年紧俏,价格不断提高,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倍受客商青睐。养殖中心选址极为重要, 蛙类喜栖在林内郁敝度大、枯枝落叶多、空气湿润的植被环境,如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蛙类不喜息在针叶林内,特别是落叶枯林下。据实地考察,林区有这一优势,适宜养殖蛙类。据最新数据统计人工繁殖投放蛙苗,回捕率仅为5-10%,效益很差。而利用林下生态环境,人工圈养蛙类人工繁殖孵化成活率达到93%,饲养成活率达80%以上,回捕率达到了60%。林蛙养殖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高附加值的项目,从蛙卵孵化到成蛙一般需18个月时间,所以投资回收期限为2年。

3、发展林下禽类养殖:由于放养禽类肉鲜、蛋黄,属于绿色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价格不断攀升,且投资少,技术易于掌握,饲养禽类市场前景广阔。林地为禽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提高了禽类的抗病力与成活率, 禽类产生的粪便可为树木的生长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有利于树木生长, 禽类还能有效防治树林害虫,并且林地的草、虫为禽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降低了饲养成本,节约了饲料费、肥料费和病虫害防治费,形成了“以草养禽、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性生态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4、林下种植刺老芽:刺嫩芽喜生长在沟谷、阳坡、土壤肥沃、潮湿或半阴的杂木林、阔叶林、混交林、次生林中或生长在林缘、沟边等地。近年来,由于天然林的面积逐年减少,荒山坡地的植树造林,而且品种单一,致使刺嫩芽的生存面积也在逐年减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饮食上,原来的高蛋白、高脂肪的大鱼大肉已受到冷落,而无污染、低脂、低糖、多纤维、多维生素,并且具有防病治病、保健益寿的山野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刺嫩芽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利用种子繁殖,倍率高,生长快而且成本投入少,没有任何风险,操作过程易掌握。农场可小规模试验发展,有产值和经济效益并且技术成熟后,可试行推广大面积种植。

5、发展林下野生山榛种植:榛子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经常食用有养颜健脑、抗癌的功效。林区生长着大量的榛子,分布很广,基本成片,是很好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受分布零散、榛子树老化、病虫害、提前采摘等影响,榛子的产量和质量一直很难保证。要通过对野生榛子林的改培技术,把它变成园系的榛子林,通过平茬、施肥、通风、透光等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整理,得到有效保护和更新,从而增加和提高野生榛子的产量和品质。在成片的榛子林周边的林间空地补植榛子林苗木,使榛子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把面积小不易管理的小型地块进行分散承包式经营,面积大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块统一管理、集中经营。经咨询查阅资料改培前平均亩产5公斤左右,改培后亩产50-100公斤左右,产量增长10-20倍,而且品质、口感较好,虫眼较少,效益大幅提高。由此可见,发展野生榛子林是实现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成本低,且有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五、措施

1、成立注册林业公司,确定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和产品内容,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林业产业,以公司为平台,负责农场范围内所有开发林业产业项目的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合同协议文本起草制定、承租包林地等各项费用的收缴等业务。

2加工包装促营销建设林副产业加工基地,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加工行业。加工包装拓营销,农场要把加工包装摆上重要日程,要打响北大荒松花江农场品牌,包装产品做到系列化、精美化,要尽快拓宽销售渠道,与相关企业和大超市建立稳定的销售关系。做到以质量赢得信誉,以包装打响品牌,以销售增加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以此来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3动物疫病防治措施。发展林下畜牧养殖,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畜牧业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重大动物疫病。要健全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完善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做到免疫、监测、检疫、消毒、应急处臵等关键环节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4、化科技支撑。为林下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力支撑,通过高薪聘用、选送进修、科技交流、技术培训以及外出考察等方式,培养一批服务于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的技术员和农民技术员,学习先进的林下经济发展信息和技术,保障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打造农场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的优良产品。

5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协调发展。必须在全面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采集业,建立一整套监督、检查机制和约束机制。发展林下经济,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改革和发展之名,违法破坏森林资源。对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流失和破坏的;对假借发展林下经济进行森林资源毁坏的都要坚决予以打击,坚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确实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6利用资源优势,推进招商引资,促发展。农场可通过利用农场现有资源优势和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后期形成产业化规模经营,最终达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篇2: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为实现xx农场林业工作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根据农场发展林业经济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场林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本规划。

一、林业发展现状及林下经济发展前景

近几年来,清丰县确立了以林业生态县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积极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治沙造林、速生丰产林、绿色通道等一批重点工程,全县林地面积达到26万亩,生态环境已有明显改善。随着林木生长进入郁闭期,林下种植已不再适宜常规农作物的生长,全县已有6万亩速生林进入郁闭期,有10万亩速生林进入半郁闭状态,充分利用郁闭林地发展林下经济,是拉长林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是实现近期得利、远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县林下经济已达3000亩,其中,林菌间作170亩,林药间作110亩,林下养殖600亩,林菜间作2120亩。特别是我县在食用菌种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了一套娴熟的生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二、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典型带动、政策推动、服务促动”的方针,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把林下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得绿、林业富民的总体目标,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十一五”末,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到15万亩,其中,林菌10万亩,林药1万亩,林下养殖3万亩,林菜1万亩。

三、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林菌模式。在林下利用同一个空间,同一种原料,利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种植食用菌,周年生产,亩均纯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如:城关镇天马菌业,2005年林下种植4亩食用菌,采用木耳—草菇—双孢菇的模式,一年三茬,亩均纯收入达2.5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县林菌发展的目标是:2006年发展到0.15万亩;2007年达到1万亩;2008年达到2.5万亩;2009年达到5万亩;2010年达到10万亩。

(二)林药模式。林下种植板兰根、丹参等喜阴药材,既充分利用了郁闭林地,同时药材的施肥、浇水又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实现了以种养林的良性循环。如:阳邵乡翟固村2005年在4年生林下试种10亩板兰根,2006年又发展了90亩,采取了订单种植,每亩净收入900元。“十一五”期间全县林药发展的目标是:2006年试点发展0.03万亩;2007年达到0.3万亩;2008年达到0.5万亩;2009年达到0.8万亩;2010年达到1万亩。

(三)林下养殖模式。利用林下空闲地,一亩地可养800—1000只柴鸡、乌鸡、鸭、鹅等家禽,周期短,效益高。如:杨森公司在阳邵乡北阳建村养殖乌鸡,一亩地圈养2000只,一茬饲养56天,每亩净收入达4000元。另外,林下还可放养或圈养牛、兔、羊等家畜,以牧养林,良性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林下养殖发展的目标是:2006年发展到0.06万亩;2007年达到0.6万亩;2008年达到0.7万亩;2009年达到1.5万亩;2010年达到3万亩。

(四)林菜模式。利用冬季林内光线充足,在林下发展越冬蔬菜。如:阳邵乡范石村种植蒜苗,城关镇程园村种植菠菜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十一五”期间全县林菜发展的目标是:2006年发展0.26万亩;2007年达到0.4万亩;2008年达到0.6万亩;2009年达到0.8万亩;2010年达到1.0万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推进

县、乡成立专门机构,并设立林下经济工作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搞好协调,同时将林下经济发展列入各乡镇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制推进,及时解决林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保证林下经济产业的顺利开展。

(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对现有郁闭度高的林地要排查摸底,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对积极性较高的可优先发展,由龙头企业带动,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做到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三)政策激励,协调发展

对龙头企业或优先发展的农户,政府在政策、原料、设施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使产、供、销各个环节协调发展。同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搞好深加工,打造品牌,努力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四)强化服务,保障运行

篇3: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1.1 农业产业化建设

以种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已建立,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运作,实现了“订单农业”全面各覆盖。以2010年为例,农场种子公司依靠品牌优势,生产、加工、销售农作物原(良)种3200万kg,实现利润1200万元,带动职工增收300万元,创造社会效益24亿元。

1.2 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农场紧抓国家支农政策机遇,利用三期农业开发、弱筋基地和国家淮河治理等项目,累计投资2615万元,大大地改善了农场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实现了“2188”工程目标,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业保障系数进一步提高。

1.3 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农场已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技术转化的高效机制,农业技术推广的落实率达98%以上,正由于技术集成组装和有效推广,农业的科技水平和含量进一步提高,农场农作物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地方。

1.4 农业装备升级

近几年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引导职工购置大马力耕作机械、收割机械和插秧机等,逐步实现农场农业机械向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同时农场建立了农机作业标准化制度和农机作业准入制度,成立了农机专业化服务队和植保专业化服务队,更好地为现代农业服务。

2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困难与差距

首先,我场地处欠发达地区,又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工业比较“苍白”,经济总量增长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现代农业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撑,农业中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不合理,畜牧业“短腿”问题亟待解决;高效农业发展缓慢,虽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实践,但因缺乏产业支撑和科技创新,档次较低,规模难以扩大;现代农业制度尚未健全,农业经营体制与机制需要完善和创新;农业抗风险能力仍然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职工收入相对较低,增收难度较大,最需要加快。

3 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办法

3.1 做好功能区划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畜牧业

3.1.1 设施农业区:

结合西城保障圩工程建设,将跃进河以东区域规划为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示范区。由于地处欠发达地区,职工科技素质偏低、底子薄、勇气不足,发展高效农业要通过典型示范,做给职工看,引着职工干,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结合寿县“南工北旅”的经济发展格局,条件成熟时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和休闲农业,在发展特色产业化上做文章。

3.1.2 畜牧业发展区:

主要集中西南片和移民迁建后的“空心村”。坚持“一村一品”的原则,合理规划,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

3.2 推进农业产业化,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3.2.1 做大做强种子产业。

皖垦种业统一经营后,继续加大对种子公司的投资扶持力度,要将“触角”延伸到农村,抓住农村土地综合治理和土地流转契机,力争用3~5年时间,将良种繁育基地面积扩大至6666.67hm2,实现外延式的规模经营。同时,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利用小麦的经营网络和经验,力争在水稻、大豆、蔬菜等种子经营上,量要有突破,质要有提高,面要有扩大。

3.2.2 高效农业的产业发展。

高效农业发展更需要“龙头”企业支撑。在发展起步阶段,注重引入“能人经济”,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能牵头扶持谁”的原则,只要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广泛的公共关系,能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并形成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无论是何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都要放低门坎,积极鼓励,重点扶持,他们将会成为农场发展高效农业的“发动机”。

3.3 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农业统筹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就要用现代发展理念来指导农业,树立工业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寿西场充分利用场县共建工业园区的平台,发展自己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一方面快速提高农场的经济总量,改善农场经济结构,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为就地转移农业劳动力创造了机会,为农场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提供有利时机,同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也为反哺农业提供可能。

3.4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一是解决流域性排涝问题;二是解决高水高排问题,加强与地方政府协调将庞大的外来客水大部分不经农场直接排入淮河,将大大提高农场的保障系数;三是解决跃进河两岸与西南片分区抗旱用水矛盾问题。通过上述综合治理,力争农场排涝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抗旱标准达到100%面积。

3.5 突出科技创新,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篇4: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摘要: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对于林农生存、培养林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并注重预测和防范风险。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一、林下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情况

1.1 对林下资源底数认识不清,资源破坏严重。由于缺乏统一的林下资源开发规划,没有进行详细的资源清查,对经济植物的种类、分布情况、数量不甚清楚。缺乏对林下资源的科学认识,没有认识到林下资源和森林资源一样,必须经过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才能实现可持续经营。由于缺乏保护和经营利用理念,一些地方出现了哄抢资源、雇人强摘、乱采滥挖、掠青采摘、私收滥购、无序经营等问题,部分林区出现林产品产量下降,资源得不到应有的休养生息。

1.2 加工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企业经营效益差。目前,大多数林下资源仍处在低层次的初级开发阶段,林下资源在开发利用上还停留在“三低一一少” 的较原始阶段,一般只是出售原果等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资源利用率低、精细加工水平低、品牌产品少,难以形成产业链,造成经济效益低。目前开发利用的林下资源品种中,只占整体资源的很小一部分,对大多数林下经济植物资源利用少,难以形成大的规模。

1.3 缺乏统一管理与科学技术指导,没有建立规范健全的交易市场。目前,林下资源开发利用还处在较原始的阶段,一股只是简单的采集、出售初级产品。这无形中造成盲目采集,一哄而上的情况。再加上没有统一管理,没有科学技术指导,从而导致掠夺式采集,使植物资源得不到休养生息,部分资源趋向枯竭。各地缺乏对经营市场的监管,还没有建立规范集中交易场所,收购企业或个人不按规定到当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部门登记备案,没有工商营业执照或不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收购环节的混乱秩序,势必导致了竟相压价,职工利益受损,也为非法采摘者提供了销赃场所。

1.4 不能有效落实林下资源保护利用主体和经营利用主体。从目前看,林下资源经营权有偿转让工作虽然开展的比较顺利,但仍不容乐观,在各地区域界限不清、以包代管、条款过粗、对资源的保护不力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此,野生经济动、植物资源经营权有偿转让工作仍有许多细节工作要做,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和艰巨。

二、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1 做好资源清查、科学规划,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全县要在林下经济植物资源储藏量调查的基础上,对林下资源进行清查,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资源到底分布在哪里,数量有多少,质量如何。设立资源储藏量监测标准地,组织专业部门每年开展一 次监测调查,用于预测年度产量、允采量,建立林下资源数据库。根据林下资源现状,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近期利用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从而实现林下资源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发利用。只有在搞清资源底数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市场需求择优开发。

2.2 加强管理,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全县必须切实加强对林下资源保护管理,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措施,要加强对采集、销售、加工等环节的管理,通过规范采集行为和经营市场,打击一切乱挖滥采、折枝掠青、私收滥购、盗抢他人资源等违法行为。在开发林下资源时,必须考虑对所利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出现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枯竭,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发展林区产业项目,应以资源能自行恢复为原则,植物资源开发应以叶、花、果为主,避免灭绝性开发。要在严格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开发程度应控制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2.3 与森林资源管护承包经营有效结合

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是有效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解决林区长期存在的资源消长失衡和国有林场人员分流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实施森林资源管护经营为林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环境,要充分利用管护经营提供的良好契机,结合立地条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往管护经营上,要进一步规范管护经营责任制,确保承包区责任制的落实,做到经营与管护协调一致。在实施好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同时,鼓励经营承包者利用林间空地通过种植、养殖、采集加工等产业发展林下经济。

2.4 合理规划种植、养殖基地和加工基地

福建省武平县林地面积21.8×104hm2,森林覆盖率77.4%,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区内物种资源丰富,加之远离城市和工矿区,受工业和现代农业影响较小,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大气环境质量好,具有发展绿色食品、天然中草药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条件。转变经营理念,发展绿色食品、中草药等,走产业化、规模化的路子。合理布局种植、养殖基地和加工基地,成立各种种植、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同时形成基地加农户等形式,依托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较好的龙头企业,实行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生产。把“原”字号的商品转变为深加工商品,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加工深度。重点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对全局有牵动力的种植、养殖、采集、加工项目,以及有前途、有潜力、起带动作用的森林食品、药材、花卉等骨干项目,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5 建立规模发展的林下经济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企业,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原果不出区的奋斗目标

在林下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建设方面,必须打破现有的区域格局,要根据资源分布特点,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积极鼓励和支持加工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加工企业可以通过经营承包野生林下资源或辅以人工栽培等方式建立原料生产基地,提高资源的储备。从根本上实现对野生资源的有效保护,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引种驯化和人工栽培,深入研究林下经济植物资源抚育经营技术,改善野生林下经济植物的生长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和产品的不断增加,逐渐实现原果不出县,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林农收入和地方财税收入。

2.6 创品牌产品开拓市场

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集中资金扶持,加强宣传,依靠科技,创建品牌产品,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以品牌产品带动基地,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将林下资源优势转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更新营销策略,开拓市场,组建统一的销售网络,改变过去那种一局一厂单独跑市场的局面,统一价格,统一品牌,统一市场营销,形成一致对外、突出特色、宣传到位的营销格局。逐步在全国各相关产品批发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地位和份额。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给在林改过程中积极发展的林区带来一些助益,给有关部门处理林改后续问题带来一些新的思路,给林农带来一些实际的帮助和实惠。

参考文献:

[1]梁益彬.林下经济发展与存在问题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02.

篇5: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发展思路和措施

根据农垦局安排,现就灵武农场2010年上半年工作及下半年的发展思路和措施作一简要汇报: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危房改造及“塞上职工新居”建设进展顺利 根据局发展规划处下达的2010年“塞上农民新居”计划,我场完成了场部西苑小区、北苑小区、清华苑小区和一站、四站及农五队塞上新居建设规划,计划完成危房改造500户。其中,新建五、六层单元住宅楼9栋,总户数302户,建筑面积共计30059平方米,房屋造价控制在820元/平方米之内;新建双坡顶平房198户,建筑面积共计18030平方米,同时规划建设27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现已拆除危房户56户、185间、4625平方米,楼房开工5栋,162户,建筑面积16354平方米,力争在10月底前完成施工。预售房屋120套,收到预售资金1558.3万元,其中清华园848.7万元,北苑小区709.6万元

2、环境治理整顿工作稳步推进

我场对原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实行改革,组建了新的物业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职工群众享受到了更加周到的物业服务。资金8.9万元,投入人工1500人次、机械300台班,对14个责任区、3800米道路、9座露天公共厕所进行重点

整治、整修和拆除,清理卫生死角8000平方米、清运垃圾2100吨,同时建立长效整治机制,每周五在全场范围内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环境卫生整治已成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场区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庄点绿化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在全场掀起了新一轮植树造林的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全场“庄点绿化”建设进程。农场场部新增绿化面积53亩,新植各类景观苗木2800株,总投资57502元。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三是为满足职工健身活动的需求,投资近70万元改造职工活动广场10000平方米,新建露天舞台400平方米,建设职工活动室130平方米。四是为保证冬季正常供暖,共投资74.3万元维修改造供暖设施和供暖管道,其中投资44.3万元维修改造供暖管线1.3公里,投资30万元更换变频水泵。五是投资100万元在场部建设垃圾中转站1座,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年底前即可投入使用。六是每2个月对场部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土掩埋,今年共投入资金5万元。七是去冬今春以来,我场共安装天然气1423户,解决了职工的生活之便,切实为职工办了一件实事。

投资46万元,硬化西苑小区二期住宅区道路;投资58万元,新修农九队居民区水泥道路7200平方米;计划投资74.78万元,翻新建设宽度为12米的场部农场渠交通桥1座;投资216万元,新建场部及四站两个垃圾中转站;投资90.6

万元,新建农五队沟水管道输水工程,前期规划设计已基本完成,现进入招标阶段,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

4、福利事业平稳推进

截止上半年,为421户、1040名享受低保待遇人员发放低保金 85.49万元;为284户低保户争取到廉租房补贴26.8万元;为低保户发放春节慰问金6.3万元;为困难职工发放冬季临时生活补贴金10.58万元及门诊医疗费7.88万元;为31名特困重病高龄老人发放医疗救助金1.02万元及春节临时生活补助费1.78万元。

5、创建“平安农场”

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格按照已建设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上下联运、群防群治,加强对公共场所、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做好外来流动人口教育、管理、服务,完善农场治安防控网络,努力把建设“平安灵武农场”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搞好社会热点、难点的排查和处理工作,正确处理各类民间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上半年,共接待来访65起,协调解决53起,群众满意率95%。

6、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

上半年,农场出生41人,出生率4.31‰,比灵武市制定11‰的指标下降了6.69‰;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彰。举办了计划生育学习班一期,并对全场680名女工进行妇科普查。

7、职工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农场紧抓庆祝宁夏农垦创建60周年的机遇,本着“隆重、热烈、节俭”的原则。着重搞好数字电影放映、文化服务进社区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开展职工广场文艺演出活动和体育运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场形象。实行电影下乡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1-6月份共放映110场,参观人数达11238人次。为老干部、工会购买图书310本,订阅报刊、杂志266份,极大的活跃了职工的文化体育生活。同时,投资13.2万元,新修文化服务站1个,预计10月底前投入使用。

8、积极配合自治区交通厅做好211国道拆迁工作,多次深入拆迁户家中做解释说服工作,并将拆迁户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取得理解和支持,目前7户拆迁户已有3户签定拆迁补偿协议。

上半年来,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农垦事业管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灵武农业发展公司和灵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密切配合。但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由于目前正值农垦改革的磨合和过渡期,农场和实业公司子(分)公司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这就需要农垦事业管理局给予农场一定的政策支持;二是由于改革后农场不是一个经营实体,无任何资金来源,因而在实施有关重点项目时困难重重,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三是资金周转十分困难(银行不给贷,职工欠费用,外欠款收不回);四是项目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五是改制企业举步维艰;六是资金的紧张、原材料价格

上涨,影响安居富民工程进展速度,危房改造任务艰巨。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予以解决,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回顾过去,灵武农场曾经有过辉煌,为宁夏农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面对现实,灵武农场后劲不足、负担沉重,与垦区兄弟农场相比已明显落伍,发展缓慢;展望未来,灵武农场深感再创辉煌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坚信,在农垦事业管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工作要有新思路,发展要有新项目,经济要有新亮点,年年要有新变化”的工作要求,把深化改革和推进跨越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创平安、促发展、强基础、建安居、保民生、筑和谐”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迎头赶上,使灵武农场再创辉煌,为农垦60周年献礼。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1、狠抓年初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2、“安居富民”工程常抓不懈。确保7栋单元楼工程的建设质量,力争使222户危房职工在10月底前住进新楼,并争取在7月10日前完成硬化西苑小区二期住宅区道路任务。今后的小城镇建设要紧紧抓住灵武市城市重心西移和新区建设这个大好机遇,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由农场提供建设用地,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灵武农场新区,与

灵武市新区连成一个整体,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3、积极招商引资。充分利用现有资产、旧厂房、旧设备,大力招商引资,盘活资金。尤其是协助扶持益民农资公司、飞龙公司及钢窗厂招商引资,寻找合作伙伴,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路子。同时利用原职工医院和建设农贸市场接纳更多的有实力的投资者。此工作需局大力支持。

4、积极完成医院移交工作。采取积极主动、配合协调、反复磋商的办法,确保医院移交工作顺利进行,力争年内将医院移交灵武市人民政府。

5、压缩一切非生产性费用的开支,特别是要大力压缩交通费、招待费、通讯费、办公费等费用的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关系民生的地方。

6、严格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合同管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搞好清欠工作。

篇6: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关键词:农机,专业化,组织,发展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民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安徽省农垦工作会议精神,龙亢农场加快发展农机化专业组织,推进农业体制改革,推动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加快农机更新换代,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

1 农机化专业组织的现状

目前,龙亢农场试验区(2011年11月龙亢农场被批准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区涵盖怀远县的龙亢镇、河流镇、徐圩乡,实施垦地合作)已经拥有各种专业合作社52个,其中农机专业组织7个,流转土地6万多亩(1亩=1/15 hm2,下同),拥有各种农机具150多台(套)。

农场已有农机专业合作社6个,其中已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5台,大型收割机20台,承租土地5 000亩。

徐圩、龙亢及河溜3个乡镇的专业组织多是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也是以土地流转形式吸纳农民加入合作社为主。

2013年,龙亢农场已经注册挂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有4个,主要以农业机械代耕、代种、代收、农机维修和跨区作业为主。龙跃农机合作社2014年年初挂牌后,积极联系跨区作业,组织大功率拖拉机18台到定远代耕作业1.8万亩,收入约21.6万元,利润7万多元,为合作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职工外出承包土地已近3.4万亩,承租土地规模化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承租土地的职工提供了优质服务。

2 发展农机化专业组织的措施

(1)积极宣传引导,做好各种服务。龙亢农场在贯彻落实安徽省农垦工作会议方面,利用电视、报刊、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组建专业组织的重大意义以及专业组织的政策优惠,鼓励职工在自愿基础上组建各种专业组织,农场相关部门给予大力配合与支持。如申报材料,专业组织的场地,专业组织的章程、制度建立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做好服务。

(2)用好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装备水平,龙亢农场2014年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先进实用的新机具叠加补贴总额30万元。对购置喂入量7 kg以上大型收割机、大型喷药机械、大型撒肥机械和精量播种机的给予叠加补贴。

(3)以创建农机标准化农场为契机,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一是抓好农机标准化农机手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经营理念。二是抓好农机库区的建设与管理。三是搞好信息服务,农场利用物联网信息平台,积极与蚌埠市、怀远县联通公司合作,为农机手开通“农机通”,帮助跨区作业的农机手提供收种信息以及搞好服务(“农机通”具有农机、收种进度和相关政策等信息发布;机车的分布、位置查询、天气预报、加油站、维修站、车队管理以及农机年检年审功能)。四是积极与当地石油公司联系,保障农机合作社收种期间用油。五是抓好农机标准化作业,农机标准化作业关键在于播种标准化,2014年农场对购置精量播种机的农机合作社给予叠加补贴,使农场播种质量大有改观,达到了节本增效。

(4)抓好农机作业全程化。农机作业全程化的难点在于田间管理机械化,尤其是农作物病虫草的及时防治。2013年,农场对购置田间管理机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叠加补贴,以提升农机化程度。

3 农机化专业组织的发展思路

(1)先发展,后规范。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和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民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

农机专业组织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化专业组织有利于农场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节本增效,有利于提高耕种收农业机械化率,有利于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有利于农场示范带动辐射增强。把一家一户的农机有效地组织起来,重新整合资源,加快更新淘汰旧机型、旧农具,走向市场,向市场要效益。当农机专业组织达到一定规模后,再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农机法规来规范管理农机专业组织。

(2)探索培育龙头农机专业组织。农机专业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势必有一部分农机专业组织因经营不善而退出,这就要求要有经营好的组织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或控股等方式组建龙头农机专业组织,在政策、资金方面积极培育龙头农机专业组织,带动农场、地方的农机化发展。

篇7:靖州林下经济发展探讨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是“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茯苓之乡”。近年来,全县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抢抓机遇,在加快林业发展的同时,着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下经济,全县形成以林菌、林果、林畜和林游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实现“龙头企业(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林区增效、林业增产和林农增收。2013年9月被国家林业局评为首批20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之一。

林下种植初具规模。靖州县林地面积广阔,是中药材发展基地,为林下种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全县中药材有193科,1224种,大宗中药材有松茯苓、百合、金银花、灵芝、艾叶、黄柏、勾藤、杜仲等。2015年全县人工规模种植的药材达11个品种,有3.38万户、12.1万多人从事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种植面积达2000余公顷。靖州县凭借“中国靖州茯苓大市场”这个交易平台,成为全国最大的茯苓生产、加工集散地,交易量占全国的6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2/3,每年为地方实现产业增加值3.2亿元。2014年全县茯苓专业合作社的茯苓“湘靖28”新品种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曰成功申报为林下经济发展省级扶持项目,龙丰茯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66.7公顷茯苓种植示范基地被湖南省林业厅评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进一步推进了县域茯苓产业的发展。2014年,靖州县围绕G209国道和S319、S222两条省道沿线lO个乡镇实施了“三线十乡百里”花卉苗木基地建设,现已完成杨梅、桂花、红叶石楠、樟木等特色苗木培育1333.3公顷。特色花卉苗木培育正逐步成为富民强县的朝阳产业。

林下养殖不断壮大。靖州山美、水美,生态极佳,适合有效利用林下青草、杂草、昆虫、小动物以及阳光、空气、优质水等资源发展林蛙、林畜、林禽、林渔等养殖模式。该县鸿运综合养殖场就利用尧管、龙井坪等山林建立养殖基地,饲养7.2万只鸡。一个高科技孵化厅,常年向社会提供父母代种鸡15万套,商品鸡苗150万套,年平均出栏牲猪1000头,产仔猪1000头,年创产值2000余万元,产品远销云南、四川、贵州及黑龙江等省。靖州知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主完成野生棘胸蛙孵化、幼蛙开口饵料生产、商品蛙养殖技术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建成靖州县棘胸蛙养殖科普示范基地,目前已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和农户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全县从事林下放养畜禽和林下养殖的人员达到2万余人,年产值达9600万元以上。

森林旅游凸显生机。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生态旅游是靖州县旅游业的“主力军”。排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山大林密,原始植被丰厚,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是城市的数百倍,成为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飞山、文峰塔、五老峰等地也都各有特点,独具魅力。近年来,随着全县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升温,森林农家乐也随之壮大。当地林农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产品采集加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目前,全县有各种森林农家乐100多家,旺季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年均森林旅游人数达到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000万元。

靖州县林下经济发展来势虽然很好,但由于缺少项目引导、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不够、销售渠道不畅、集约化程度低等原因,也制约了该领域向更高目标迈进。由此,要认真加以研究和探寻,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全县林下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以绿色健康为主导,扎实做好林下文章。不论是林下种植业还是林下养殖业,要在有利于保护、改良现有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开展。林下经济首先考虑的是林,所从事的林下经济不能与林业有冲突。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示范带动产业发展。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集约经营的路了,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优势,培育种养大户,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林下经济。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上册同步作文下一篇:医院党委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