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项目经理部、驻地办党建工作意见

2024-06-11

关于加强项目经理部、驻地办党建工作意见(精选8篇)

篇1:关于加强项目经理部、驻地办党建工作意见

关于加强项目经理部、驻地办 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

为加强项目经理部、驻地办的党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发扬“团结拼搏、从严求实、廉洁奉公、争创一流”的高速公路精神,确保工程建设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宁波市委关于加强特殊行业党建精神文明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高速公路建设实际,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积极探索、研究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项目经理部、驻地办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和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实现“工程优质、人员优秀”提供强大的思想、政治、组织保障,从而促进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建好一条公路、培育一种精神、锤炼一支队伍”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政工团共建的原则。要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和领导干部为骨干,党政工团等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格局。

2、服从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原则。把项目管理和施工中的难点作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工程建设这个中心。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典型示范协调关系、理顺情绪等工作方法,处理解决项目部、驻地办每个成员的思想问题和矛盾,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为推动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3、条块结合的原则。各项目经理部、驻地办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遵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地方指导、加强协调”的原则去开展。“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即项目经理部、驻地办的上级主管单位对他们的领导与指挥部对他们的指导相结合,但从领导关系上讲以项目经理部、驻地办上级主管单位对他们的领导为主;“地方指导、加强协调”即参照属地管理的某些原则,指挥部对项目经理部、驻地办的党建精神文明建设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指挥部以指导、督促和检查为主。

4、“五同时”原则。项目经理部、驻地办组建时同步组建项目部、驻地办党工团组织,在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对生产经营和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同研究、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将党建精神文明工作贯穿于施工生产全过程,实行一体化管理。

二、基本要求

(一)加强组织建设,强化队伍管理。

各项目经理部、驻地办要按照“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要有党的组织,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就要有党的工作和活动”的思路,搞好党建工作,为此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在项目部、驻地办组建时起,组建一个政治素质高、经营管理能力强、公正廉洁的项目班子,建立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明确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二是配备一定数量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专职或兼职政工干部队伍;三是建立工会、团支部等组织,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四是在工程正式开工之前所有党团员要办理有关党团员证明手续,保证每个党团员能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履行自己的应尽义务。

党支部要坚持正常的学习制度,合理安排时间;要加强考核、培训和监督,全面提高领导班子、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专业技术管理水平;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建立健全制度,落实责任等措施,确保工程项目沿着健康轨道向前推进。

(二)建立基本制度,强化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有相配套的有关规章制度,防止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通过思想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思想教育的预警机制,为此要形成“一、三、六”制度,即:一是各项目经理部、驻地办建立每月一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廉政教育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三个月(每季)一次的分析研究制度,把施工单位中最为突出、职工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理清楚,并及时组织专题思想教育;三是建立每半年一次的检查制度,督促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在思想教育方面,项目经理部、驻地办主要抓好常规性学习教育,指挥部则着重抓好检查和督促。

(三)开展宣传活动,强化教育氛围。

1、项目现场的环境宣传。对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进行环境布置,在工程的主要地段和主要部位,搭建承建单位标志牌等,既渲染现场政治与文明的氛围,又向社会公众展示形象。

2、在施工过程中反复进行工程项目形势任务、安全质量、优质服务、履约守信、经济效益等教育。

3、组织多形式的职工自我教育活动。针对施工人员分散、构成复杂、流动性强以及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各项目经理部、驻地办一要通过现场宣传栏、黑板报、工地简报等及时反映好人好事和施工动态;二要针对施工管理的难点、重点和职工关注的问题,组织职工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设,参与“三工序”管理(保证本工序,监督、保护上工序,服务下工序);三要围绕项目总目标和各节点目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树先进、立标兵,激励和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四要组织开展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各种文艺娱乐活动,使职工在紧张的生产、工作之余有休息松弛的机会与场所,从而养精蓄锐,以更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投入施工生产。

(四)建立管理网络,强化监督考核。

1、建立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管理网络,实现各方齐抓共管。为实现条块结合的原则,在“块”方面,采取以片组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和监督,具体为:以驻地办管辖范围为片组,将项目经理部划成若干个片组,建立管理网络,片组之间可进行交流和检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片组负责对片组内各单位的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的检查和督促。在“条”方面,指挥部加强与项目经理部、驻地办的主管单位的联系,反映项目经理部、驻地办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情况,征询主管单位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意见,使“条块”有机地结合起来。

2、建立评估考核机制,确保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指挥部把项目经理部、驻地办的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工作目标管理之中,每半年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拟采取“创四好”考核办法(办法附后),进行督促落实。要完善评估考核机制,把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项目经理部、驻地办评选先进结合起来,实行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对好的进行表彰、奖励,差的进行批评,对因不重视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其直接责任人责任,甚至取消其在宁波地区的施工资格。指挥部每年将拨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务工作者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奖励。

(五)探索创新领域,增强教育效果。

(1)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法现代化。一是工作方法要科学化,结合职工关心的热点、结合职工的实际需要,在双向交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二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大众传媒,使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新体制中能有效地运行。三是积极探索项目经理部的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最佳方式方。

(2)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现代化。一要从抓提高项目经理部政工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着手,通过采用短期轮训、系统学习和培养的方法提高其全面素质;二要充分发挥交流会、探讨会的作用。不定期的在所有项目经理部中进行互相交流,开拓新思路、新方法,达到新水平;三要积极探索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与政工人员一体化的途径,实现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全方位延伸。

(3)构筑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效载体。一是构筑舆论宣传的载体,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实现“以科学的舆论引导人”,推动项目经理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进程。二是构筑综合协调的载体。指挥部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加强对项目经理部、驻地办的管理、协调和指导,防止群众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三是构筑榜样示范的载体,建立表彰先进制度。指挥部对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出贡献的领导干部以及其他有关人士给予表扬并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宣扬。

篇2:关于加强项目经理部、驻地办党建工作意见

总监办文件

总监办字(2009)8号签发人:张铁锁

关于对项目部、驻地办主要管理人员

到位情况的检查结果通报

各驻地办、项目部:

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长深高速公路唐山段的各项工作,承唐指挥部合同处与总监办于2009年3月22日至23日对项目部、驻地办主要管理人员到位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情况

一驻地:到场监理人员17名;副驻地和三个桥梁工程师均不在岗。

二驻地:到场监理人员28名,人员进场情况比较好;计量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均不在岗。

三驻地:到场监理人员15名,驻地及合同工程师不在岗。试验工程师及测量工程师证件不齐全,驻地建设还没有进行正常开展,其试验室各项工作没有很好的完善,仪器设备摆放混乱,表面沾满灰尘,整个驻地办的精神面貌较差,管理较差,特别是计量工程师高勇素质较低,建议清退出场。

一、二合同:人员基本到位,但鉴于一、二合同段的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要求再增加路基、结构、测量、质检工程师各一名。四、五、六合同:除项目经理、总工外,其他主要管理人员缺岗严重。

七合同:三名专职安全员不到岗、计量工程师不在岗。

二、整改要求

驻地办、项目部缺岗人员必须在3月25日前返岗,携带相关证件到总监办报到,以保证工程管理的需要。

三、处罚建议

1、建议业主约见一、三驻地办及四、五、六合同的公司主要领导或法人代表。

2、要求一、二合同及二驻地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建议不予处罚。

3、对其它施工单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警示性处罚。

2009年3月23日

主题词:长深高速 检查进场人员 情况汇总通报抄报:长深公路遵化至南小营段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篇3:关于加强项目经理部、驻地办党建工作意见

●拨款50万元至100万元的科技项目抽查审计

●拨款50万元以下的科技项目重点抽查审计

为进一步加强太原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确保科技项目经费管理规范、使用合理, 太原市科技局近日出台《关于加强太原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审计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获得市级财政科技经费资助的科技项目, 应在项目完成后提请验收 (鉴定) 前, 组织开展项目经费审计。拨款1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全部审计;拨款50万元至100万元的项目实施抽查审计, 审计面应达到50%;拨款50万元以下的项目实施重点抽查审计。太原市科技局业务指导处室和专项管理机构确定抽查审计的项目名单后, 通知项目承担单位。工作性项目完成后, 太原市科技局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组织实施内部审计。

《意见》明确科技经费审计的重点内容包括: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项目的财政资助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合法, 是否完成相关经济指标;项目经费是否按项目设立专账进行核算, 项目完成后的决算编制是否真实、可靠。项目实施中变更预算的, 按经批准的变更预算进行审计。

项目承担单位完成项目后, 自行委托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 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并向太原市科技局提交审计报告。《意见》对项目审计工作的程序做了规定, 即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到项目承担单位的审计委托书后,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组成审计小组;审计小组检查项目合同, 审查项目决算, 查阅会计账簿、凭证、报表及相关资料, 察看现场、检查账物是否相符, 认真做好记录, 对纳入审计的主要支出凭证加盖审计专用章;审计小组根据审计结果, 出具科技项目经费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当如实反映科技项目专项资金投入、使用、管理情况。针对项目承担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审计报告要提出相关的整改意见和建议。

篇4:关于加强项目经理部、驻地办党建工作意见

为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严厉打击保险欺诈犯罪行为,现就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的重要意义

保险欺诈,是指利用或假借保险合同谋取不法利益的行为,主要包括涉嫌保险金诈骗类、非法经营类和保险合同诈骗类等。保险欺诈行为不仅直接侵害了保险消费者利益、侵蚀了保险机构效益,而且间接推高了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的价格,损害了行业形象,破坏了市场秩序,动摇了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有利于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树立保险行业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

保监会历来重视反保险欺诈工作,成立了反保险欺诈的专门组织机构,探索建立了反保险欺诈的制度机制,指导相关保险机构将防范欺诈风险纳入风险防控体系,并通过开展打击“假机构、假保单、假赔案”、配合公安机关“破案会战”打击保险诈骗等专项行动,初步遏制了保险欺诈案件高发的势头,取得了一定成效。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欺诈又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全行业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切实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全面推进反欺诈各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目的,以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为目标,以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联动机制为保障,组织动员各方力量,惩防结合,标本兼治,着力构建预防和处置保险欺诈行为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坚持健全长效机制与短期重点惩治并重;坚持内部管控与外部监管双管齐下;坚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调配合;坚持多方参与,协同合作。

(三)目标任务。构建一个“政府主导、执法联动、公司为主、行业协作”四位一体的反保险欺诈工作体系,反欺诈体制机制基本健全,欺诈犯罪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欺诈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显著提升。

三、健全反保险欺诈制度体系

(一)健全反欺诈组织体系。各保监局应指定内设处室负责反欺诈工作。各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在总部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指定内设机构作为反欺诈职能部门;各省级分支机构应设立反欺诈岗位。行业协会应建立反欺诈专业委员会。

(二)完善反欺诈技术规范。保监会组织行业制定出台反保险欺诈指引,统一反欺诈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行业协会指导建立欺诈风险警戒线标准和关键指标。

(三)建立欺诈风险报告和通报制度。保险机构应定期分析、评估欺诈风险,并向监管部门报送欺诈风险年度报告。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应根据市场情况及时通报欺诈案件、发布风险信息。

四、严厉打击各类保险欺诈行为

全行业应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发现各类保险欺诈违法犯罪行为;建立欺诈案件调查和协查制度,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和司法机关做好案件查处;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和案件移送制度。重点打击以下三类欺诈行为:

(一)保险金诈骗类欺诈行为。包括: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故意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等。

(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类欺诈行为。包括:非法设立保险公司、非法设立保险中介机构,设立虚假的保险机构网站,假冒保险公司名义设立微博、发送短信开展业务,非法开展商业保险业务、非法经营保险中介业务,以及销售境外保险公司保单等行为。

(三)保险合同诈骗类欺诈行为。包括:销售非法设立的保险公司的保单、假冒保险公司名义制售假保单、伪造或变造保险公司单证或印章等材料欺骗消费者,以及利用保险单证、以高息为诱饵的非法集资等行为。

五、提高欺诈风险管理能力

(一)将反欺诈工作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各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制定与业务种类、规模以及性质相适应的欺诈风险管理制度。各保险机构应加强反欺诈工作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检查,强化内控执行力。

(二)增强公司治理层面的责任意识。各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明确欺诈风险管理由公司董事会负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负管理责任,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责,提高公司治理层面的风险意识。

(三)防范交易对手欺诈风险。保险机构应审慎选择中介业务合作对象或第三方外包服务商,重点关注交易对手的合法资质、财务状况、内部反欺诈制度和流程规定等。

六、强化反保险欺诈监管机制

(一)开展反欺诈检查。各级监管机构应定期检查保险机构反欺诈组织体系、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增强欺诈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做好欺诈风险监测和预警。各级监管机构应监测行业欺诈风险状况,开展欺诈风险预警,及时披露欺诈风险。

(三)加强欺诈风险的后续跟踪管理。各级监管机构应依法责令欺诈风险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的保险机构限期整改,督促保险机构完善反欺诈工作机制。

七、建立行业反欺诈合作平台

(一)研究开发反欺诈信息系统。各保险公司应为欺诈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建立信息系统,确保及时、准确地提供欺诈风险信息,以满足内部管理、监管报告、信息披露和行业共享的要求。

(二)建立行业反欺诈信息平台。行业协会应组织搭建反欺诈信息平台,指导行业建立反欺诈数据库,开展欺诈风险信息共享。各保险机构为行业反欺诈信息平台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三)建立反欺诈专项资金。行业协会应为打击欺诈活动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打击保险欺诈犯罪为目的的欺诈风险管理、举报奖励、专业培训、警示宣传以及反欺诈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

八、完善反保险欺诈协作配合机制

(一)强化联合执法。各级监管机构应健全与公安部门和司法机关的案件移交、联合执法机制,建立案件联合督办机制。探索建立与医疗卫生部门共同打击医疗健康保险骗赔案件的联动机制。

(二)加强信息互通。各级监管机构应完善与司法及公安、人民银行、工商等部门的案件信息和执法信息通报制度,加强交流互训。

(三)完善法律体系。保监会应会同有关部委推动立法、司法机关完善惩治保险欺诈犯罪的立法、司法解释,明确保险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处理规范。

九、加强研究、交流与宣传教育

(一)加强理论研究。保险学会、行业协会应加强欺诈风险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探索适合行业发展实际的经验和规律。

(二)推进国际合作。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保监会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框架体系,加强与国际反保险欺诈组织的沟通联络,在跨境委托调查、提供司法协助、交流互访等方面开展反欺诈合作,形成打击跨境保险欺诈的工作机制。

(三)强化宣传教育。各单位应组织开展反保险欺诈的专题教育和公益宣传活动,增强消费者反欺诈意识和能力。

十、构建反保险欺诈长效机制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反保险欺诈工作涉及面广、头绪多、任务重,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纳入重点工作统筹考虑,加大反欺诈的资源投入,精心组织,加强指导。

(二)周密规划,注重实效。各单位要根据本意见,尽快制定反欺诈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各保险机构要及时向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篇5:关于加强项目经理部、驻地办党建工作意见

各项目部:

据近期集团在项目开展的群众路线调研情况获悉,部分项目人员反映未充分阅读到《蜀通通讯报》、《四川冶勘报》,希望能够从公司及局里的期刊报讯上及时了解全局、全集团的发展动态和企业文化情况。

为尽力做好集团声音宣传全覆盖,特作以下要求:

1、主动领取。各项目来公司办事的时候,办事人员除了办理其他重要手续外,要记得顺便领取报纸,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2、加强传阅。个人在领取报纸后,要在项目部门间互相传阅,供大家共同阅读,而不是仅满足少数几个人阅读。

3、增设宣传栏。为向业主等社会单位宣传企业形象,同时增强职工企业文化归属感,项目部要学习杨文斌项目的模式,建立宣传专栏,及时更新张贴报刊,确保资讯及时全面传达的效果。

4、培养兴趣、积极投稿。项目部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关注公司和自身发展,通过报刊媒介增强项目与公司间、项目与项目间的交流;项目负责人要加强职工的阅报兴趣培养引导,鼓励大家积极投稿(稿酬年终一次性结算),宣传项目动态,起到交流效果。

【备注】:由于纸媒印刷数量有限,《蜀通通讯》每期都以JPG图片格式的电子版上传到了群共享,请及时下载,目前《四川冶勘报》暂无电子出版物。同时,为满足报刊数量需求,集团将通过内部调剂,加大对建筑公司的印刷份数支持。每期一旦有新的出版物,都会在群里通知领取信息,未及时领到的项目,请主动索领。

(现在是信息时代,为强化信息传达效果,提倡无纸化办公,建议各项目都开通网络(有线或无线),各项目最好要有专人负责宣传和文件工作,项目人员看到群里的各项通知后,要将通知精神向项目经理转告统筹安排)

蜀通建筑公司206办公室

篇6:关于加强项目经理部、驻地办党建工作意见

驻地监理办的管理具备项目管理的所有特性, 即一次性, 目的的明确性以及作为对象的整体性。因此, 现代项目管理、组织机构、领导、激励、沟通、管理控制等完全适用于驻地监理的管理方法。在驻地监理的管理上, 同样强调在项目实现过程中, 运用上述管理知识进行的监理项目管理过程。

高级驻地对于一个监理项目是很重要的, 要求高级驻地必须具有很高的概念性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专业技能, 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 能够积极与他人合作, 能自我激励和努力工作, 能激励他人和影响他人;同时, 高级驻地应注意克服影响监理工作的因素, 如领导不力、目标不明、职权不清、缺乏沟通、激励不足、规章不全、约束无力等等。

2 驻地监理管理的内容

2.1 监理工作总体规划

为了对项目有一个总体把握, 全面了解高级驻地应规划好以下方面:考虑技术上的难易, 将工程项目分列归类;了解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 按其强弱排列;了解、熟悉现场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处理事务的能力;考虑监理驻地位置的选择, 以方便将来的日常监理工作;仔细布置办公室场所及宿舍, 努力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2.2 现场监理人员的安排

高级驻地安排监理人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尽量从工作需要出发, 而不是凭个人感觉, 从自己的喜好出发;清楚现场需要的人员;明确哪些岗位的人员素质不能降低要求;进场后原则上不能改变专业工程师的岗位安排。

2.3 旁站监理

旁站监理是对施工行为在监理人员目力所及范围的监督活动, 旁站工作应有合适的范围、恰当的时间, 当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根据分项工程的划分, 确定需要旁站的工序;根据进度估计需要旁站人员的数量, 通常这个数量远大于实际监理的数量;根据工序性质、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确定必须旁站的工序, 将另外的工序改为巡视或重点巡视的内容, 即将有关规定的旁站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进行监理;制定旁站的监理要点, 明确旁站的工作内容;制定旁站的工作时间, 保证现场监理人员能够完成旁站任务。

2.4 试验及抽检工作的管理

日常监理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注意到试验与抽检在监理工作的重要地位;划分标准试验、抽检、工序检验等试验工作内容在试验、道路、结构专业间的分工协作范围, 即:试验工程师负责标准试验的审核签认, 组织对承包人标准试验、配合比的验证, 对监理和承包人日常试验的方法、资料的规范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负责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检 (需要结构、道路工程师的协作) ;结构工程师负责现场工序和结构强度试验;道路工程师负责现场工序间的试验;

制订日常试验抽检工作的流程和严格的工作内容, 如抽检碎石, 规定不同堆放形式的取样方法, 监理人员应做哪些工作, 哪些工作可由工人协助进行;抽检钢筋, 监理人员应逐捆清点, 应看到每一捆的标识牌, 然后记录等;

制订由高级驻地负责或由监理公司职能部门进行的定期检查, 可半年一次或监理项目进行2~3次。

2.5 工序检查验收的管理

为提高此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驻地监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制订工序检查验收程序和细则, 明确工序报验必须具备的条件, 承包人完成哪些资料整理后, 在什么时间范围内申请, 承包人、监理的负责递交和接收资料的联系人应在分项开工报告中规定, 同时明确不同工序检查须到场的人员;

制订抽检方法, 使质量管理稳定、质量水平高的工序抽检频率低, 而质量不稳定、管理水平低的工序抽检频率高, 使检验科学, 也使有限的检测能力资源效益最大化;如严格按规范频率, 使用随机取样方法, 按统计方法和非统计方法评价质量, 高频率抽检按承包人自检频率的20%-25%, 低频率按5%-10%, 规定正常检验, 放宽检验、加严检验的转移规则, 提高检查验收的效率;

对于特殊情况应以工程利益为重, 避免因监理工作影响验收, 影响工程进度, 影响监理声誉。

2.6 档案管理

建立归档制度需明确以下内容:

确定归档范围。规划监理企业应该保存归档的内, 清楚承包人归档的竣工档案范围, 避免将由承包人归档的工程大量归档;

明确归档时间。监理资料的形成、整理、归档有一定的时间过程, 应明确不同资料由谁整理, 在什么时间归档;

监理档案的立卷原则为:方便保管, 便于调阅, 利于检查;要符合质量要求, 一卷内容不能过多或过少;外形力求规范、整齐、美观、实用;要按照文件形成的规律及时立卷。

监理档案立卷的方法为:按分部分项或专业组织案卷单元, 同时可按承包人分立单元;案卷内文件应进行科学排列, 可按时间或工序排列;编写案卷目录, 组成案卷。

2.7 进度管理

影响进度的因素大多与监理及监理工作没有什么联系, 而且现阶段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质量管理控制工作, 所以存在监理对进度管理被动的现象。

影响进度的因素有:业主不能按时提供施工环境;开工准备时间不足;没有合理工期;业主制定不合理的阶段进度计划, 要求承包人赶工期;承包人没有按合同要求安排人员、设备进场;承包人的管理能力较差。

2.8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监理的主要工作, 质量管理也是最需要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工作, 驻地监理应该全面理解规范的要求, 按规范规定的指标进行质量控制。

影响质量的因素有:业主违反合同要求提高质量标准, 而不提高单价;工期不合理, 加上业主不合理的阶段性目标工期;承包人的人员配置、管理方法、设备等不能满足要求;监理的管理、质量标准的把握不合理。

驻地监理对待质量管理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公正, 驻地监理对待质量管理的方法应该是科学的。公路工程标准采用保证率概念, 即标准中的数值是样本的统计量, 这并不意味着检测中的单个样本值都要符合标准, 单个样本值只要符合规范极值要求, 如压实度, 只要检测段落的压实度在规定保证率下的代表值符合标准要求即是合格的。当然, 对不能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的样本量小的检测, 应要求单个样本值均符合标准要求或规范规定的要求。

结束语

篇7:关于加强项目经理部、驻地办党建工作意见

为适应我国道路通车里程、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道路交通运量持续大幅度增长的形势, 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以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核心, 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 全面加强人、车、路、环境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执法, 推进交通安全社会管理创新, 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格局, 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平安出行创造良好环境。

(二) 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 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安全与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 坚持把安全放在首位, 加强统筹规划, 使道路交通安全融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严格驾驶人、车辆、运输企业准入和安全管理,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 深化隐患排查治理, 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源头性、根本性问题, 夯实道路交通安全基础。

——落实责任, 强化考核。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 健全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督导检查和责任倒查, 依法严格追究事故责任。

——科技支撑, 法治保障。强化科技装备和信息化技术应用,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违规行为, 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与执法服务水平。

二、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一) 规范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严格道路运输市场准入管理, 对新设立运输企业, 要严把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条件审核关。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鼓励客运企业实行规模化、公司化经营, 积极培育集约化、网络化经营的货运龙头企业。严禁客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挂靠经营。推进道路运输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将诚信考核结果与客运线路招投标、运力投放以及保险费率、银行信贷等挂钩, 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运输企业采用交通安全统筹等形式, 加强行业互助,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二)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道路运输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加强安全班组建设,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 强化对车辆和驾驶人的安全管理, 持续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投入, 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建立专业运输企业交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客运、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评估制度, 对安全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 依法责令停业整顿, 对整改不达标的按规定取消其相应资质。

(三) 严格长途客运和旅游客运安全管理。

严格客运班线审批和监管, 加强班线途经道路的安全适应性评估, 合理确定营运线路、车型和时段, 严格控制1000公里以上的跨省长途客运班线和夜间运行时间, 对现有的长途客运班线进行清理整顿, 整改不合格的坚决停止运营。创造条件积极推行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行或实行接驳运输。客运车辆夜间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日间限速的80%, 并严禁夜间通行达不到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以下山区公路。夜间遇暴雨、浓雾等影响安全视距的恶劣天气时, 可以采取临时管理措施, 暂停客运车辆运行。加强旅游包车安全管理, 根据运行里程严格按规定配备包车驾驶人, 逐步推行包车业务网上申请和办理制度, 严禁发放空白旅游包车牌证。运输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 严格落实长途客运驾驶人停车换人、落地休息制度, 确保客运驾驶人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8小时, 日间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 夜间连续驾驶不超过2小时, 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 对违反规定超时、超速驾驶的驾驶人及相关企业依法严格处罚。

(四) 加强运输车辆动态监管。

抓紧制定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 规范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使用行为。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危险品运输车和校车应严格按规定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卧铺客车应同时安装车载视频装置, 鼓励农村客运车辆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应在出厂前安装卫星定位装置, 并接入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运输企业要落实安全监控主体责任, 切实加强对所属车辆和驾驶人的动态监管, 确保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工作正常、监控有效。对不按规定使用或故意损坏卫星定位装置的, 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和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三、严格驾驶人培训考试和管理

(一) 加强和改进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

进一步完善机动车驾驶人培训大纲和考试标准, 严格考试程序, 推广应用科技评判和监控手段, 强化驾驶人安全、法制、文明意识和实际道路驾驶技能考试。客、货车辆驾驶人培训考试要增加复杂路况、恶劣天气、突发情况应对处置技能的内容, 大中型客、货车辆驾驶人增加夜间驾驶考试。将大客车驾驶人培养纳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 努力解决高素质客运驾驶人短缺问题。实行交通事故驾驶人培训质量、考试发证责任倒查制度。

(二) 严格驾驶人培训机构监管。

加强驾驶人培训市场调控, 提高驾驶人培训机构准入门槛, 按照培训能力核定其招生数量, 严格教练员资格管理。加强驾驶人培训质量监督, 全面推广应用计算机计时培训管理系统, 督促落实培训教学大纲和学时。定期向社会公开驾驶人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考试合格率以及毕业学员的交通违法率和肇事率等, 并作为其资质审核的重要参考。

(三) 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

严把客、货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准入关, 加强从业条件审核与培训考试。建立客、货运驾驶人从业信息、交通违法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的共享机制, 加快推进信息查询平台建设, 设立驾驶人“黑名单”信息库。加强对长期在本地经营的异地客、货运车辆和驾驶人安全管理。督促运输企业加强驾驶人聘用管理, 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 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 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以上、超速50% (高速公路超速20%) 以上, 或者12个月内有3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客运驾驶人, 要严格依法处罚并通报企业解除聘用。

四、加强车辆安全监管

(一) 提高机动车安全性能。

制定完善相关政策, 推动机动车生产企业兼并重组, 调整产品结构, 鼓励发展安全、节能、环保的汽车产品, 积极推进机动车标准化、轻量化, 加快传统汽车升级换代。大力推广厢式货车取代栏板式货车, 尽快淘汰高安全风险车型。抓紧清理、修订并逐步提高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 督促生产企业改进车辆安全技术, 增设客运车辆限速和货运车辆限载等安全装置。进一步提高大中型客车和公共汽车的车身结构强度、座椅安装强度、内部装饰材料阻燃性能等, 增强车辆行驶稳定性和抗侧倾能力。客运车辆座椅要尽快全部配置安全带。

(二) 加强机动车安全管理。

落实和完善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强制性产品认证、注册登记、使用维修和报废等管理制度。积极推动机动车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加强机动车产品准入、生产一致性监管, 对不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或者与公告产品不一致的车辆, 不予办理注册登记, 生产企业要依法依规履行更换、退货义务。严禁无资质企业生产、销售电动汽车。落实和健全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 加大对大中型客、货汽车缺陷产品召回力度。严格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和监督管理, 依法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拼装车行为, 严禁拼装车和报废汽车上路行驶。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 严格检验检测机构的资格管理和计量认证管理。对道路交通事故中涉及车辆非法生产、改装、拼装以及机动车产品严重质量安全问题的, 要严查责任, 依法从重处理。

(三) 强化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

修订完善电动自行车生产国家强制标准, 着力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严禁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办法, 质监部门要做好电动自行车生产许可证管理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修订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严格电动自行车生产的行业管理, 工商部门要依法加强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的日常监管。对违规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企业, 要依法责令整改并严格处罚、公开曝光。公安机关要加强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管理, 严格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加强政策引导, 逐步解决在用的超出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问题。

五、提高道路安全保障水平

(一)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和制度。

加快修订完善公路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安全性评价等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 科学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鼓励地方在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本地区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标准。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工程在竣 (交) 工验收时要吸收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人员参加, 严格安全评价, 交通安全设施验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车运行。对因交通安全设施缺失导致重大事故的, 要限期进行整改, 整改到位前暂停该区域新建道路项目的审批。

(二)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 有计划、分步骤地逐年增加和改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在保证国省干线公路网等项目建设资金的基础上, 加大车辆购置税等资金对公路安保工程的投入力度, 进一步加强国省干线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 特别是临水临崖、连续下坡、急弯陡坡等事故易发路段要严格按标准安装隔离栅、防护栏、防撞墙等安全设施, 设置标志标线。加强公路与铁路、河道、码头联接交叉路段特别是公铁立交、跨航道桥梁的安全保护。收费公路经营企业要加强公路养护管理, 对安全设施缺失、损毁的, 要及时予以完善和修复, 确保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要积极推进公路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系统建设, 提高对暴雨、浓雾、团雾、冰雪等恶劣天气的防范应对能力。

(三)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落实治理措施和治理资金, 根据隐患严重程度, 实施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挂牌督办整改, 对隐患整改不落实的, 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有关部门要强化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排查确定事故多发点段和存在安全隐患路段, 全面梳理桥涵隧道、客货运场站等风险点, 设立管理台账, 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时限, 强化对整治情况的全过程监督。切实加强公路两侧农作物秸秆禁烧监管, 严防焚烧烟雾影响交通安全。

六、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度

(一) 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

深入开展“平安畅通县市”和“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严格落实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主体责任, 制定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计划, 落实资金, 加大建设和养护力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要根据需要同步建设安全设施, 已建成的农村公路要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 逐步完善安全设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 以城市公交同等优惠条件扶持发展农村公共交通, 拓展延伸农村地区客运的覆盖范围, 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安全出行问题。

(二)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 落实乡镇政府安全监督管理责任, 调整优化交警警力布局, 加强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控。发挥农村派出所、农机监理站以及驾驶人协会、村委会的作用, 建立专兼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队伍, 扩大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覆盖面。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加强对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支持保障, 积极推广应用农机安全技术, 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七、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执法

(一) 严厉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加强公路巡逻管控, 加大客运、旅游包车、危险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的检查力度, 严厉打击和整治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吸毒后驾驶、货车违法占道行驶、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严禁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依法加强校车安全管理, 保障乘坐校车学生安全。健全和完善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长效机制。研究推动将客、货运车辆严重超速、超员、超限超载等行为列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 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制定客、货运车辆和驾驶人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 并将车辆动态监控系统记录的交通违法信息作为执法依据, 定期进行检查, 依法严格处罚。大力推进文明交通示范公路创建活动, 加强城市道路通行秩序整治, 规范机动车通行和停放, 严格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管理。

(二) 切实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效能。

推进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 强化科技装备和信息化技术在道路交通执法中的应用, 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控能力。整合道路交通管理力量和资源, 建立部门、区域联勤联动机制, 实现监控信息等资源共享。严格落实客、货运车辆及驾驶人交通事故、交通违法行为通报制度, 全面推进交通违法记录省际转递工作。研究推动将公民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保险、职业准入等挂钩。

(三) 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机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定期组织演练。健全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联动的省、市、县三级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机制, 完善交通事故急救通信系统, 加强交通事故紧急救援队伍建设, 配足救援设备, 提高施救水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加快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建设, 制定并完善实施细则, 确保事故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

八、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一) 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制定并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 加大宣传投入, 督促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履行宣传责任和义务, 实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制度化。加大公益宣传力度,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在重要版面、时段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方式开展交通安全公益宣传。设立“全国交通安全日”, 充分发挥主管部门、汽车企业、行业协会、社区、学校和单位的宣传作用, 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不断提高全民的交通守法意识、安全意识和公德意识。

(二) 全面实施文明交通素质教育工程。

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 推行实时、动态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在线服务。建立交通安全警示提示信息发布平台, 加强事故典型案例警示教育, 开展交通安全文明驾驶人评选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促进驾驶人依法驾车、安全驾车、文明驾车。坚持交通安全教育从儿童抓起, 督促指导中小学结合有关课程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开发有关交通安全教育的校本课程, 夯实国民交通安全素质基础。

(三)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

积极拓展交通安全宣传渠道, 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创新宣传教育方法, 以学校、驾驶人培训机构、运输企业为重点, 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推动开设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站、电视频道, 加强交通安全文学、文艺、影视等作品创作、征集和传播活动, 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交通安全、全民参与文明交通的良好文化氛围。

九、严格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追究

(一) 加强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联合督办。

严格执行重大事故挂牌督办制度, 健全完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联合督导、统筹协调调查、挂牌通报警示、重点约谈检查、跟踪整改落实”的联合督办工作机制, 形成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监管合力。研究制定道路交通安全奖惩制度, 对于成效显著的地方、部门和单位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发生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 或者一年内发生3起及以上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 省级人民政府要向国务院作出书面检查;对一年内发生两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或发生性质严重、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约谈相关地方政府和部门负责同志。

(二) 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力度。

研究制定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处置规范, 完善跨区域责任追究机制, 建立健全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信息公开制度。对发生重大及以上或者6个月内发生两起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道路运输企业, 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停业整顿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 准予恢复运营, 但客运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客运班线, 旅游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旅游车辆;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取消相应许可或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并责令其办理变更、注销登记直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及其负责人, 依法依规予以处罚,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 要依法依纪追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

十、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保障

(一)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组织领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并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实行道路交通安全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 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定期分析研判安全形势, 研究部署重点工作。严格道路交通事故总结报告制度, 省级人民政府每年1月15日前要将本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向国务院作出专题报告。

(二) 落实部门管理和监督职责。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 依法履行职责, 落实监管责任, 切实构建“权责一致、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协调联动机制。要严格责任考核, 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有关领导干部实绩考评的重要内容, 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机制。

篇8:关于加强项目经理部、驻地办党建工作意见

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总体要求, 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 以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农业发展规律和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战略、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为核心, 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大力促进农业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 进一步推动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健康发展, 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总体目标

农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基本健全, 财政农业科研项目实现从立项到成果运用的知识产权全程管理。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评估等服务在农业领域得到发展,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撑能力基本满足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需要。农业知识产权交易与运用规范有序, 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产学研用协作机制基本健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到2015年主要农业科技研发单位研发人员每百人年申请发明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达到12件。

3.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加强宏观政策指导, 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知识产权实施分类指导, 引导农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 推动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大发展。

二是坚持产业导向。着眼农业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强化知识产权工作部署, 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重大装备, 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加快实现产业化。

三是坚持市场驱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功效, 优化发展环境, 拓展市场空间, 加快产学研用融合, 培育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是坚持重点突破。以杂交水稻和玉米为重点, 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引导育种研发单位有针对性地创造知识产权, 构筑知识产权比较优势, 提升核心竞争力。选择一批农业企事业单位开展试点,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 提升知识产权获权、用权和维权水平。

4. 主要任务

(1) 健全农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强农业知识产权工作指导, 推行农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推动主要农业企事业单位设立专门知识产权业务部门、配置专职人员、设立专项资金、健全管理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2) 强化知识产权管理项目主管单位和承担单位建立知识产权责任机制, 开展财政农业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全程管理, 健全农业重大项目立项和结题验收的知识产权评议机制, 有效规避研发和产业化的知识产权风险, 强化知识产权目标导向。完善评价体系, 切实将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和实施效益纳入科研人员绩效和职称考核指标体系。健全职务技术成果管理运用和利益分配机制, 调动单位与研发人员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积极性。

(3) 培育农业领域知识产权服务业进一步培育各类农业知识产权服务市场, 构建服务主体多元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强化部门合作, 扩大涉农专利、植物新品种、农产品地理标志基础信息资源共享范围, 使各类知识产权服务主体可低成本地获得农业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建立农业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 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分析、预警, 定期发布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等公共信息。大力发展农业领域知识产权服务业, 加强业务指导, 规范服务行为, 发展咨询、检索、分析、数据加工等基础服务, 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模式, 培育评估、交易、转化、托管、投融资等增值服务。加强农业领域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工作。加强职业培训, 培养专门人才, 提高农业知识产权涉外事务处理能力, 支持农业企事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境外知识产权。

(4) 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定期开展专项整治, 强化日常监督检查, 依法打击侵权行为。发挥种业知识产权联盟等社会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在诚信自律、维权救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权利人主动保护、自我维权意识。

(5) 构建产学研用合作新机制进一步落实财政性资金资助形成知识产权的运用管理政策, 推进建立公平、公开、高效的农业知识产权推广应用机制,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公益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功能。积极探索以知识产权联营、入股等利益分享方式为纽带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

(6) 促进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发挥技术市场的作用, 加快建立植物新品种权展示交易公共平台, 推动实施品种权交易规则和标准合同, 加强价值评估、融资、法律等服务, 降低交易成本, 促进育种成果转化运用。加强育种材料等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 试点开展育种材料等遗传资源身份登记管理, 健全惠益分享机制, 促进遗传资源合理流动和充分利用。遴选发布农业知识产权重点产业化项目名录, 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7) 提升农业知识产权质量强化农业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质量管理意识, 加强决策支撑, 引导农业企事业单位健全知识产权质量考评制度, 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分析, 制定实施本单位知识产权战略, 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优化知识产权结构。

(8) 加强农业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对话与交流, 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在处理农业知识产权国际事务和海外维权等方面的作用。支持国内农业企事业单位与国外研发机构、企业交流合作, 及时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水平。

5. 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本指导意见的要求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 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农业部有关司局要按照职能分工, 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发展的协调指导, 细化政策措施, 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监督检查。财政农业科研项目主管单位要建立项目知识产权考核指标体系, 加强对项目结题的知识产权验收和结题后知识产权运用的追踪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项目承担单位继续申请和承担项目的重要依据。各农业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本指导意见。

(2) 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产业、科技、人才等政策与农业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探索建立申请国外植物新品种权等农业知识产权补贴制度。加强农业知识产权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衔接, 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投资基金及社会资金加大农业知识产权转化、信息开发利用和服务的投入力度。

上一篇:大工自动控制期末试卷下一篇:美丽乌龟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