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

2024-06-28

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精选6篇)

篇1: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促进城市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健康发展,现就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城市整体效益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准则,紧紧围绕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核心城市的目标,继续坚持“三控制,三增加”的原则(即控制土地一级市场、控制插建超高层建筑、控制商品房投放总量,增加公共绿地、增加公共空间、增加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加强规划管理工作力度,强化城市规划的集中统一领导,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能管理,为加快中心城区保护和改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切实加强规划的监督管理

(一)严格规划编制的管理。

城市各项规划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关于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规定。承担编制城市规划任务的单位和人员,必须符合相应资质资格规定。不具备规划编制相应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相应的规划编制工作。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

人,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通报。

(二)强化规划审批的管理。

严格规划许可证制度,城区内各项建设项目都必须依法办理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含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下统称规划许可证)。取得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建设单位),要严格依照规划许可证批准的内容进行建设。严禁未取得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和擅自改变规划许可证内容进行建设。确需变更规划许可证件批准的内容,必须依法到原审批部门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加强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沿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必须严格按照街景规划实施,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的使用性质。加强对道路工程管线审批的管理,严格控制掘动道路,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对道路交通和市容环境的影响。

(三)加强规划的监督管理。

实施规划检查验收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参与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严格审定竣工资料是否符合规划许可内容,验收的内容要与规划许可证件批准的内容一致。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签署验收意见。被检查的单位要如实提供资料,不得隐瞒和阻挠。

(四)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

对未取得规划许可证件进行建设和违反规划许可证件批准的内容进行建设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举报。对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并依法处以罚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依法强制拆除。

(五)严肃规划管理纪律。

对越权审批和违法审批规划许可证件的,违反规定签署规划验收合格意见的,发现违反城市规划建设不依法查处的,要依法追究负有责任的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健全规划管理工作制度

(一)听证制度。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按法律要求,对需要进行听证的建设项目,在做出规划许可决定前,应当依法定程序举行听证。在认真听取当事人意见的基础上,制作听证笔录,并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许可决定。充分体现行政许可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法有效实施规划管理。

(二)公示制度。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实施阳光规划,经批准的城市规划要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城市规划,并有参与、监督城市规

划制定和实施的权利;编制城市规划必须依照国家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明确强制性内容,并向社会公示;重大规划方案的评审论证进展、审批成果及控制指标,应通过不同形式及时公布;建设单位在进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时应当在显著位置,将批准的规划许可证号、面积、层数、建筑高度、使用性质及附件、附图的内容公示于众。

同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在实施规划监督管理中发现的未进行规划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行为,可通过媒体进行发布,公布建设单位的名称、建设工程的名称及其所在位置和违反规划的事实。

(三)专家咨询制度。为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机制。规划专家咨询机构作为政府重大规划决策咨询机构,是政府作出决策前的专业咨询机构,对各类重大决策、规划方案和专项规划提供前期咨询。建立由国内外规划和相关专业专家组成的专家库,重大规划方案咨询评审邀请专家库中的相关专家参加。

(四)省会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省会规划建设委员会的职能,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省会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制度,发挥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对城市规划的指导和监督。

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及连接副中心的运河两侧建筑规划方案;中心城区以二七广场为中心及周边商业区建筑规划方案;商城遗址及周边地区建设规划方案;郑花路、花园路、金水路、建设路、嵩山路、中原路、东西大街、紫荆山路、郑汴路、107国道、科学大道、桐柏路、农业路、经三路、城东路、航海路等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规划方案;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节点)四周建筑的规划方案;市区内18层(50m)以上超高层建筑的规划方案;嵩山风景名胜区、少林寺及黄河风景名胜区的建筑规划方案及上述区域内的雕塑、夜景照明等规划方案须报经省会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研究。

省会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会议由省会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召集,办公室成员参加,同时邀请部分规划专家参加。省会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每次研究的建筑规划方案一般不少于3个。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是保证城市各项规划贯彻实施的重要举措,是规划建设大郑州,加快城市发展的大事,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相关单位都要积极配合和支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篇2: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

洋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市管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创建和谐的城市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规划编制和审批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科学超前地抓好各层次规划的编制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抓好土地、环保、交通、供热、给排水、电力、通讯、人防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注重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以及各专项规划的协调,确保总体规划意图的完整实施。规划编制成果要按照法定程序报批。规划一3-

筑市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相关部门要合力加强建设项目开工管理,把好“开口”。建设单位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到国土资源部门办理用地预审。未经县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或规划建设审批手续不全的不许开工,未经环境评价的不许开工。实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制度,把住“收口”。住宅小区附属设施工程应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验收、同步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同步交付使用。规划、土地、环保、消防、人防、环境、绿化等专项工程由相关部门组织专项验收。待全部主体和配套工程竣工后,县建设主管部门方能办理竣工备案手续,备案合格后方可办理产权,交付使用。

三、加大对违法违章建设的查处力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陕西省城乡规划条例》规定,严格查处违法违章建设行为。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的原则,定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不断加强日常巡查,对违法违章建设早发现,早处理。

(一)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理顺监察管理关系,县规划局负责已经规划审批的建设项目的规划监察;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查处未经审批,私搭乱建的违法违章建设项目;县建设局负责查处未经开工许可擅自开工的建设项目。各相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强化对违法违章建设项目的查处。洋州镇要加强对社区(村)组干部的管理,不得越权审批、私自作主表态、放线、乱修乱建,发现此问题要严肃处理干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属于本部门职责的要及时查处,属于各部门协同的要5-

评,情节严重的,由发证部门公告《资质证书》作废,并收回资质证书。

二O一二年四月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规划管理通知

抄送:汉中市人民政府,汉中市城乡建设规划局。

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

纪委,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

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4月日印发

篇3: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

《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等措施逐步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若干意见》还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时间表”,提到应统筹公共汽车、轻轨、地铁等多种类型公共交通协调发展,到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大城市达到30%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0%以上。(据《人民日报》)

篇4: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严厉打击保险欺诈犯罪行为,现就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的重要意义

保险欺诈,是指利用或假借保险合同谋取不法利益的行为,主要包括涉嫌保险金诈骗类、非法经营类和保险合同诈骗类等。保险欺诈行为不仅直接侵害了保险消费者利益、侵蚀了保险机构效益,而且间接推高了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的价格,损害了行业形象,破坏了市场秩序,动摇了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有利于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树立保险行业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

保监会历来重视反保险欺诈工作,成立了反保险欺诈的专门组织机构,探索建立了反保险欺诈的制度机制,指导相关保险机构将防范欺诈风险纳入风险防控体系,并通过开展打击“假机构、假保单、假赔案”、配合公安机关“破案会战”打击保险诈骗等专项行动,初步遏制了保险欺诈案件高发的势头,取得了一定成效。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欺诈又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全行业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切实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全面推进反欺诈各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目的,以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为目标,以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联动机制为保障,组织动员各方力量,惩防结合,标本兼治,着力构建预防和处置保险欺诈行为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坚持健全长效机制与短期重点惩治并重;坚持内部管控与外部监管双管齐下;坚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调配合;坚持多方参与,协同合作。

(三)目标任务。构建一个“政府主导、执法联动、公司为主、行业协作”四位一体的反保险欺诈工作体系,反欺诈体制机制基本健全,欺诈犯罪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欺诈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显著提升。

三、健全反保险欺诈制度体系

(一)健全反欺诈组织体系。各保监局应指定内设处室负责反欺诈工作。各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在总部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指定内设机构作为反欺诈职能部门;各省级分支机构应设立反欺诈岗位。行业协会应建立反欺诈专业委员会。

(二)完善反欺诈技术规范。保监会组织行业制定出台反保险欺诈指引,统一反欺诈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行业协会指导建立欺诈风险警戒线标准和关键指标。

(三)建立欺诈风险报告和通报制度。保险机构应定期分析、评估欺诈风险,并向监管部门报送欺诈风险年度报告。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应根据市场情况及时通报欺诈案件、发布风险信息。

四、严厉打击各类保险欺诈行为

全行业应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发现各类保险欺诈违法犯罪行为;建立欺诈案件调查和协查制度,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和司法机关做好案件查处;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和案件移送制度。重点打击以下三类欺诈行为:

(一)保险金诈骗类欺诈行为。包括: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故意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等。

(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类欺诈行为。包括:非法设立保险公司、非法设立保险中介机构,设立虚假的保险机构网站,假冒保险公司名义设立微博、发送短信开展业务,非法开展商业保险业务、非法经营保险中介业务,以及销售境外保险公司保单等行为。

(三)保险合同诈骗类欺诈行为。包括:销售非法设立的保险公司的保单、假冒保险公司名义制售假保单、伪造或变造保险公司单证或印章等材料欺骗消费者,以及利用保险单证、以高息为诱饵的非法集资等行为。

五、提高欺诈风险管理能力

(一)将反欺诈工作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各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制定与业务种类、规模以及性质相适应的欺诈风险管理制度。各保险机构应加强反欺诈工作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检查,强化内控执行力。

(二)增强公司治理层面的责任意识。各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明确欺诈风险管理由公司董事会负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负管理责任,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责,提高公司治理层面的风险意识。

(三)防范交易对手欺诈风险。保险机构应审慎选择中介业务合作对象或第三方外包服务商,重点关注交易对手的合法资质、财务状况、内部反欺诈制度和流程规定等。

六、强化反保险欺诈监管机制

(一)开展反欺诈检查。各级监管机构应定期检查保险机构反欺诈组织体系、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增强欺诈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做好欺诈风险监测和预警。各级监管机构应监测行业欺诈风险状况,开展欺诈风险预警,及时披露欺诈风险。

(三)加强欺诈风险的后续跟踪管理。各级监管机构应依法责令欺诈风险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的保险机构限期整改,督促保险机构完善反欺诈工作机制。

七、建立行业反欺诈合作平台

(一)研究开发反欺诈信息系统。各保险公司应为欺诈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建立信息系统,确保及时、准确地提供欺诈风险信息,以满足内部管理、监管报告、信息披露和行业共享的要求。

(二)建立行业反欺诈信息平台。行业协会应组织搭建反欺诈信息平台,指导行业建立反欺诈数据库,开展欺诈风险信息共享。各保险机构为行业反欺诈信息平台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三)建立反欺诈专项资金。行业协会应为打击欺诈活动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打击保险欺诈犯罪为目的的欺诈风险管理、举报奖励、专业培训、警示宣传以及反欺诈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

八、完善反保险欺诈协作配合机制

(一)强化联合执法。各级监管机构应健全与公安部门和司法机关的案件移交、联合执法机制,建立案件联合督办机制。探索建立与医疗卫生部门共同打击医疗健康保险骗赔案件的联动机制。

(二)加强信息互通。各级监管机构应完善与司法及公安、人民银行、工商等部门的案件信息和执法信息通报制度,加强交流互训。

(三)完善法律体系。保监会应会同有关部委推动立法、司法机关完善惩治保险欺诈犯罪的立法、司法解释,明确保险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处理规范。

九、加强研究、交流与宣传教育

(一)加强理论研究。保险学会、行业协会应加强欺诈风险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探索适合行业发展实际的经验和规律。

(二)推进国际合作。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保监会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框架体系,加强与国际反保险欺诈组织的沟通联络,在跨境委托调查、提供司法协助、交流互访等方面开展反欺诈合作,形成打击跨境保险欺诈的工作机制。

(三)强化宣传教育。各单位应组织开展反保险欺诈的专题教育和公益宣传活动,增强消费者反欺诈意识和能力。

十、构建反保险欺诈长效机制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反保险欺诈工作涉及面广、头绪多、任务重,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纳入重点工作统筹考虑,加大反欺诈的资源投入,精心组织,加强指导。

(二)周密规划,注重实效。各单位要根据本意见,尽快制定反欺诈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各保险机构要及时向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篇5: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1-3-12 0:0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长沙市人民政府

文号:长政发[2001]05号

发布日期:2001-3-1

2执行日期:2001-3-12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为了加快长沙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把长沙做大、做强、做优、做特,促进长沙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网络经济的蓬勃兴起,国内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在经济集约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大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将产生巨大的聚集和辐射作用,并以更高的规模效益、更多的 就业机会、更强的科技进步动力和更大的经济扩散效应拉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是抢占经济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提升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适度扩大城市规模,为长沙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

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继承、提升、创新为原则,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理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和经营城市为手段,突出规划的龙头指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举,全力推动城市建设和现代化进程。

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健康有序、快速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城市规划必须遵守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坚持依法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法制化。

四、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以区域发展的眼光,用先进的技术指标,在2001年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任务,2002年完成城市分区规划的修改与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面达到80%,建制镇规划要达到100%.城市重点开发建设地区、重点保护地区、重点地段和重点项目从2001年开始逐步实施“法定图则”管理,通过国内或国际招邀优选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精心规划设计城市、提升城市品味。引导城市建设向新区发展,降低旧城人口密度,将旧城区建筑密度不超过40%,绿地率35%以上,每年规化建设绿地50万平方米以上。兴建高层建筑必须按国家技术标准配套建设广场,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要做好停车场专业规划,不准在主干道两侧新建临时门面,并加强城市道路两厢城市设计。要制定广告、护拦、护窗、围墙设计标准,并按标准和要求严格规划和管理。要积极推广咸家村建

设和发展经验,从规划和建设角度高标准实现村镇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对接。

五、坚持规划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实行“一书两证”,建立过错追究责任制。凡违反城市规划和管理程序及擅自降低规划技术指标审批的,审批无效,并依法规追究审批人的责任,造成损失的,应依法予以赔偿。对城市规划工作领导或监督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筑和到期的临时建筑要加大拆除力度。各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于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建筑工程管理、供水、供电部门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和供水供电手续;对于利用违法建筑做经营场地的,工商管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计划、建设、规划、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国家的技术标准严格审查以花园、广场命名的小区和建筑物,凡不符合标准的一律不得以花园、广场名称立项、报建、发布广告,对已命名的要清理规范。

六、按照城市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三年内新建、扩建城市主干道12条,新增绿地600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新建居民住宅600万平方米,居民居住条件达到小康水平;开辟第二水源,污水处理率达到40%,不断提高水质;城市居民燃汽使用率达到90%,大气环境质量有较大的改善。用15年的时间,实现城市人口规模300万的目标,把我市建设成为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七、建立“两级政府、两级建设”的城市建设新体制。市级主要负责组织实施重大基础公用设施建设项目;各区要按市建设计划每年完成辖区内一至两条道路和一个10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化广场的建设任务;各街道办事处按规划每年新建2000平方米绿地,市计划由各区建设的道路和绿地,所需资金由区负责筹措。市根据项目资金预算,在新区和旧城区划定一定数量的开发土地,由市国土部门依法拍卖,所得收益返还各区政府。对部分市计划安排由区建设的项目贷款由市财政负责一定期限的贴息,区负责还本。

八、道路建设要高标准设计,科学确定两厢绿地宽度,一次性完善绿化、路灯、给排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设施的配套。旧城区拆出的土地必须按规划建设,并且原则上只能用与公用基础设施和绿地建设,旧城区改造范围有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规划局划定,并向社会公告。各区须在本辖区内建设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国土、规划部门要协助办理用地和规划各项法定手续。经济适用房小区要突出基础公用设施和环境建设,严格控制户形面积,满足人民居住需求。凡为基础设施建设所建安置房均享受经济适用房政策。

九、树立“管重于建”、“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思想,按照“条款结合,一块为主”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系,实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明确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城市,组织好社区服务。抓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执法人员路段责任和路段巡查制,及时处置城市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章行为。坚持综合整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推进城市管理由粗放管理型向精神管理型、突击管理型向长效管理型、分散管理型向综合管理型、经营管理型向法制管理型转变,使城市管理走上规范化、经常化、法规化的轨道,力争3年内达到国家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十、强化城市综合整治,落实“门前三包”和道路清扫保洁路段责任制,加强基础基建渣土管理,全面推行垃圾袋装化,逐步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加快环卫设施建设,制定临街建筑清洗粉饰管理有关规定,取缔违章设立的早夜市摊担和流动摊担;坚持乔木灌木与花草相

结合,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全民绿化与专业绿化相结合,实施拆屋、拆违还绿、义务植树,大力推进单位和居民楼的庭院绿化,开展公共绿地和树木的认养活动;落实和加快各区文化精品街建设,加强户外广告管理,拆除有损市容的户外广告和宣传品,提高户外广告的品位和质量;继续加大城市亮化工程实施力度,制定城市亮化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基础公用设施日常维护管理,严格城市道路占道审批和挖掘管理,强化道路交通管理,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全面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城市。

十一、按照“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和“政企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原则,突出资产营运改革,可将国有资产授权政府投融资公司依法依规经营管理,以扩大资本,增强融资能力;突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强化土地“五统一”管理,建立以拍卖为主要形式的土地供应新机制,依法收回闲置土地,优化土地资源,增加土地收入,并按国家规定将土地收入全部用于城市土地的再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公用事业改革,建立公共交通、自来水、液化汽、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新体制,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多元投资、多元经营、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合理调整公共交通、自来水、燃气、液化气、污水处理的价格,力争在三年内消除市财政对公用事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将环卫、市政、园林绿化的维护、清扫保洁和泄水井清淤推向市场,实行内部或社会公开招标承包作业制,实现管养分离、管理规范、竞争有序,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十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实现我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高度加强领导,并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进行研究。要建立主要负责人责任制,认真履行职责,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作为考核政绩和任免干部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依法行政,确保该项工作有序进行。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政策指导和协调,及时总结、推介工作经验和成果,努力开创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的新局面。

长沙市人民政府

篇6: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城市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维护城市秩序、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以下简称“城管执法”)体系,规范城管执法行为,落实城管执法保障,强化城管执法监督,使城管执法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和改进全省城管执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充分认识城管执法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城管执法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事务不断增多,城管执法面临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城管执法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城管执法队伍的能力素质与现代城市管理和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城管执法的期望不相适应的问题日显突出。加强和改进城管执法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也是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发挥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务必深刻认识城管执法在强化城市管理、促进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加强和改进城管执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城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城管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和改进城管执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城管执法体系,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坚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改进城管执法方式,努力提高城管执法效能,促进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城管执法工作的目标是:按照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总要求,坚持机构设置科学化,人员编制标准化,执法保障制度化,通过不断努力,形成法制健全、体制顺畅、机制有效、运行规范的城管执法体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管理严格、保障有力、群众满意的城管执法队伍,使城管执法工作迈入科学、规范的发展轨道,努力打造一批富有荆楚特色的现代城市品牌,不断提升全省城市管理水平。

二、健全机构,完善体系,切实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

(一)科学设置城管执法机构。各地要适应城市管理形势发展的需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设置城管执法机构。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加快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合理调整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依法配置城管执法机构的行政职能,明确城管执法机构的主体地位,理顺全省城管执法机构体系。

(二)规范城管执法人员管理。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56号)的规定,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对城管执法人员的管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取考核、考试等办法从有关部门和社会符合条件的人员中择优录用(聘用)城管执法人员。其中,对新进入人员,要坚持“逢进必考”,严把入口关;对现有人员,要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经过考核,择优录用;对达不到条件的人员,合理分流,妥善安置。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优化执法队伍结构,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规范城管协管员聘用渠道和程序,明确协管职责,加强纪律约束。各地编制主管部门应按照满足工作需要和从严从紧的原则,合理配备城管执法人员。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按照规定明确城管执法人员的身份,指导城管执法机构做好人事管理工作。

(三)深入开展文明执法教育培训。各地应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端正执法理念、改进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城管文明执法教育活动,定期组织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培训,教育和引导广大城管执法人员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不断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

(四)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各地要实行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细化工作职责,量化责任目标和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定岗定责。要落实城管执法资格管理制度,执法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执法资格和行政执法证件,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要研究制订城管执法人员执勤管理规定和行政裁量权指导标准,明确执法任务、权限、程序和责任,确保城管执法机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实施。

三、严格履责,文明执法,积极改进城管执法行为方式

(一)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各地城管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把执法为民的思想始终贯穿于执法工作和自身建设的全过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做到服务、管理和执法有机结合,努力塑造公正、文明、和谐、亲民的城管执法形象。

(二)严格履行城管执法职责。城管执法机构要严格执行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认真履行职责,以对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并善于面对城市管理中的社会矛盾,认真研究、分析和解决城管执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依法加强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不断改进和完善执法方式。在城管执法活动中,认真处理好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疏堵结合、有情操作,坚持开展城管执法宣传教育进社区活动,主动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积极运用行政提醒、劝告、引导、建议、协调等柔性执法方式,有效预防、化解因城管执法引发的社会矛盾,力争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按照敬礼在先、尊称在先、亮证在先、指出违法事实在先、说服教育在先、讲清处罚依据在先,处罚决定在后的工作流程,规范执法行为。对通过宣传教育等措施能达到管理目的的,一般不使用处罚手段。需依法实施处罚的,必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相关法律文书齐全,符合法律实体、程序规定,确保城管执法行为合法、合理和公正。

四、统筹协调,加大投入,认真落实城管执法保障措施

(一)完善执法依据。要根据城管执法工作的发展需要,借鉴外省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实际,认真开展城管执法重点立法项目调研,加快修订或制定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管执法工作需要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为城管执法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执法保障。认真总结城管执法机构与公安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努力为城市管理日常执法、开展集中或专项整治行动提供必要的执法保障。积极争取当地人民法院的支持,加大对拆除违法建筑等案件的强制执行力度,保障城管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城管执法基本支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全额保障。对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坐收坐支。结合城管执法任务,研究建立城管执法相关经费的保障机制,逐年加大对城管执法的财政保障力度,确保城管执法经费落实到位。

(四)提高装备水平。各地应将城管执法工作必要的装备、基础设施建设等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和实施。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城管执法的科技含量。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整合和共享相关信息资源,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改善基层城管执法单位办公条件,规范城管执法标志标识管理。

五、明确责任,健全机制,不断强化城管执法监督

(一)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城管执法,是城市人民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市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城管执法工作负主要责任,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要按照城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和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要求,明确城市源头管理和日常监管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发挥城区、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职能明确、责权清晰的原则,科学界定城管执法部门和规划、工商、环保、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责任界限,建立权责明确、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做到“事前规范许可、事中严格管理、事后持续保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

(二)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并实施城管执法工作的效能考核、奖励惩诫等激励约束制度。对在城管执法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法违纪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要定期组织开展城管执法争先创优活动,通过树标兵、立典型,有效营造城管执法人员学赶先进、争创佳绩的浓厚氛围,树立城管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三)不断强化执法监督。加强城管执法层级监督,督促城管执法机构在法定职责范围内执法,强化对城管执法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监督检查。市县政府在对所属城管执法机构进行工作目标考核时,应征求上一级城管执法主管部门的意见。城管执法机构应强化内部监督,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公开与暗访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加大对所属城管执法队伍的监督检查力度。同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改进城管执法工作。

(四)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市县政府应结合实际,成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机构,通过联席会议方式,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城市管理的整体效能。

(五)切实加强工作指导。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作为全省城管执法工作的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研究、指导和监督力度,加强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创建优秀管理城市活动,全面调动各地打造秩序井然、环境优美、宜居和谐城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一篇:十大育儿劣习下一篇:防空地下室结构验收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