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传统工艺美术说课

2024-06-19

中西传统工艺美术说课(精选9篇)

篇1:中西传统工艺美术说课

《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掇英》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西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陶瓷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的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从陶瓷工艺的类别来说,教学重点应放在瓷器工艺方面;从掌握知识和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挂在掌握欣赏方法上,不局限于课本图版中的一些作品,努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

课堂实录: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我们把上一节课的内容回顾一下。准备好没有?)第一题,20世纪鲁迅先生把创作版画引进中国,创作版画按照题材分为哪几类,其中哪种版画可以制作人民币上的头像?(木刻版画、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铜版画);第二题,油画按照它的题材分为四类包括什么?(肖像画、历史性题材绘画、风景画、静物画);第三题,狼牙山五壮士采用的构图方法是什么?作者是谁?(三角形构图+仰视;詹建俊);第四题,《北方九月》这幅版画从颜色上属于哪一类?(套色版画)。

(检查完后请后面同学的收起来;教师订正答案。目的是巩固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掇英》;请看大屏幕----这是陶器,陶器的出现是人类从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标志。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后又瓷。如何来辨别呢?老师教你一招----辨明陶瓷。

(一)、1、我们来看这件陶瓷----《鱼纹彩陶盆》,向我们讲述了什么?

师:这是一件什么纹样的陶盆呢?鱼纹告诉我们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什么行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生:捕鱼业

师:为什么呢?因为民以食为天;这些陶纹具有浓厚的绘画特点;如果说前期是以具象为主,那么后期变得怎么样了呢?

生:抽象 师:抽象到什么程度了呢?点、线、面、色----这是造型最基本的语言要素了,这说明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什么的变化?

生:审美

师:对,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习俗有一种变迁。我们再来看一下陶器中的精--黑陶

2、《黑陶蛋壳杯》

师:为什么叫蛋壳杯?

生:薄、滑

3、唐三彩

师:唐三彩几种颜色? 生:三种

师:……掉进去了吧(学生和老师都笑了)……它是以三种主要颜色为主的陶器;哪三种颜色为主?

生:以黄、褐、绿色为主;

师:唐三彩中最著名的一件作品是《三彩骆驼载乐俑》;如果这件唐三彩出现在清代或者明代人的家里,会被人认为是很不吉利;为什么呢?因为它唯一的功能就是陪葬……

生:啊……

师:这是成都天回山出土的《击鼓说唱俑》还有秦俑,这些都是陶器。

师:陶器有什么特点?(学生一脸的茫然,为了给学生一个更直观的理解教师讲了一个小故事----)

师:在母系氏族社会的一天,母亲做好了饭…“小二,回来吃饭了……”;结果你回来后发现,就剩半碗饭了,水哪去了?……

生:漏了

师:陶器有什么特点?

生:吸水性

师:非常好!过去的陶器这么多,有谁知道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能看到的陶器还有什么? 师:今天能够残留的陶器痕迹就剩下一个花盆了,陶器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就是烧砖。

4、课本中还给我们提到了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和铅的合金。

(分别介绍《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以及“爵”)

师:青铜在过去有特殊的含义,“楚王问鼎”意思是对政权抱有野心。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什么?

生:“金文”也叫“钟鼎文”。(与书法相关拓展一下)

师:西方陶器上的纹样与中国的纹样不同,是以“人的尺度”为审美准则。

5、古代的埃及人发明了玻璃,(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教师设计了一个短语)

“由古埃及人发明的玻璃在威尼斯人的手里造就了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给学生一点时间记忆;然后拓展到现代家庭装修中空间的拓展)

6、中国古代还有一种重要的工艺----玉器

师:生活中有很多与玉器有关的词汇

生:玉树临风、小家碧玉、金玉满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师:玉分为两类是?

生:硬玉和软玉 生:硬玉专指翡翠

师:我们中国最好的玉是新疆的和田玉,出示幻灯片----在东汉时期有一件著名的玉器《玉仙人奔马》(考虑到《玉仙人奔马》是东汉时期玉器的代表作。所以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展示一下。顺便提一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金牌中的玉是----昆仑玉。以及俏色工艺。)

(二)、下面我们一起漫步历史长河,去欣赏不同时期的古瓷名品吧

1、如何欣赏(看屏幕)(先有陶后有瓷,最早的瓷器出现在汉代)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件器物的造型,然后关注它的装饰,接下来要看它外在的----生:色彩

师:《青瓷覆莲小罐》高11厘米,大家用手比划一下,有多高?而且它的口径部分是15厘米,也就是一件小到可以放在手心里去把玩的瓷器。隋代出现白瓷。白瓷的出现为后来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现在大屏幕出现的器物造型很奇怪,它的名字《龙柄双腹》请同学们看一下词条“连体双腹,为隋代所独有”。因为这种造型技巧很复杂,后来随着陶瓷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这样繁琐的造型就被淘汰了。

2、隋代以后是什么朝代?

生:唐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件器物像一件本土的器物吗?

生:不像

师:好像颇有异域风情,其实它是一件本土器物,但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哪里的影响?

生:波斯

师:其实陶瓷从汉代就开始出口了

师:《青釉凤首壶》怎么能看出是盛酒的?我们来看一下:

这只眼睛好像不大,微睁,仿佛喝醉了?

这是壶的柄,柄是龙型,它将口伸到壶口,好像是看到凤喝醉了。龙也要喝?唐代的瓷器是非常美得,所以诗人写了很优美的诗句。

生:九秋凤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师:什么颜色?哪个窑?

生:翠色,越窑

师:唐朝有两个著名的瓷窑,越窑出产青瓷,在南方;邢窑出产白瓷,在北方;邢不如越。唐以后是宋----

3、宋代是我国瓷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形成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瓷器中心。师:宋代的五大名窑是----?

生:汝钧哥官定

(五大瓷窑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各有各的特点,简要说明后,以定窑的《白瓷孩儿枕》为例,讲解宋代瓷器)

师:乳白色是最难以被烧制的,代表作品----定窑的《白瓷孩儿枕》 因为宋代是我国瓷器的高峰时期。所以才“一任群芳嫉”。但五大名窑已经随着历史的脚步“零落成泥碾作尘”了,但是他们保存的这些艺术珍品确实“香如故”----永远吸引我们的目光。

4、师:元代开创了青花瓷的一段历史,这种瓷器在我国流传时间最长、产量最大、销量最广的商品。它的产地在“景德镇”,景德镇原来不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在元代景德年间开始烧制青花瓷,所以人们慢慢地就把它叫做景德镇;当时青花瓷的价位就是一两黄金一两瓷;目前真正的青花瓷已经不足400件,可见它的弥足珍贵;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为什么它能够成为流传时间最长、产量最大、销量最广的商品?联系一下历史原因。

小组讨论后请同学们回答

生:元代的疆土很大

生:元代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蒙古族很好战,他的铁骑曾经踏入欧洲中部;战争不仅带去了灾难也带去了中国丰富的文化;丝绸、瓷器甚至是藏獒……

师:这位同学的知识真是渊博,因为战争的原因使青花瓷成为流传时间最长、产量最大、销量最广的商品;我们再来看----大屏幕展示

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的服装,是根据…… 生:青花瓷的灵感

师:很好

师:明代出现五彩瓷《五彩镂空云凤纹瓶》,如果说,青花瓷是淡雅的话,那么五彩瓷是什么?用一个什么词汇来概括?

生:浓妆

师:为什么是9只?

生:长长久久

生:成语“凤舞九天”;凤凰是我国劳动人民随着生活经验想象创作出来的一种吉祥物。

5、清代----《粉彩八桃蝙蝠纹瓶》

师:为什么用蝙蝠?有哪些中国元素?

生:福字的谐音 生:8,桃子,吉祥的数字

这个瓶子还有一段动听的故事呢!

这个故事很长,咱们就讲一部分吧。1960年它还是美国一户普通人家的灯座,主人不知道它来自何方,价值在多少?2003年,它出现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被香港著名女实业家张永珍女士以4150万港币的天价买下,随后张女士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2004年2月14日将这件宝物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流失海外多年的国宝终于回归到母亲的怀抱。

师:我们是不是应该为张女士的拳拳爱国之心鼓一下掌啊!

掌声……

三、小结:(略)(重点串一下瓷器)

四、拓展:

师:陶埙(它是一件乐器,也是一件陶器。)

师:找一下这里面的中国元素?

生:桃子、红色,所以《开国大典》中董希文就用了这种大红颜色表现中国节日的气氛;象征着我们的日子“红红火火”。下面请同学们把检测题做一下。

五、做练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巩固练习,加强记忆!在做的过程中提醒同学们注意字迹要正规;因为现在是网上阅卷。)

师:请同学订正答案(然后给学生修改回顾的时间。)

六、请同学回顾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反思:

这节课先讲了陶,中间增加了一些小知识:玉器、青铜器、玻璃、以及西方陶器的审美准则;后讲了瓷,感觉不是很连贯,如果将陶和瓷连起来讲的话会更好一些。知识讲究系统性,有时候可以灵活处理课本中的相应知识点;使其知识更加系统连贯,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

值得提倡的是,课前诊断和课后的习题和小结;便于学生加强记忆;美术课本的一课时看样子就那么一两页纸,但大家都知道要吃透它显然不是一两节课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整体的把握,并适当作出必要的处理:一是要抓住重点,形成亮点;二是综合调整,优化组合;三是根据需要,延伸拓展。“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不仅适用在每个人自己学习的本身,也适合于师生知识的授受。课后习题是对本节课的巩固提高;相关高考题以及试题分析的加入使学生能够更直接地了解课本知识的侧重点;便于学生的学习。

篇2:中西传统工艺美术说课

【教学内容】山东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5课

一、课时 1课时

二、课堂教学思路

通过学习中西传统工艺美术特点,使学生明白是中西传统工艺美术两个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注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找到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三、课型 欣赏课

四、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中西传统工艺美术的了解,深化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含义的 认识。了解不同民族的文明传统和审美理想在工艺美术中的体现。培养学生欣赏 工艺美术品的能力,提高艺术修养。通过学习理解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手法得异与 同,提高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青铜器、瓷器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特点,西方传统工艺美术的古希腊瓶画和玻璃的介绍、欣赏。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纹样以动物、植物为主,西方传统工艺美术常在作品上装饰人的形象。中西方共同的工艺思想:实用性与审美特征相统一。

六、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善于因材施艺,作品达到浑然天成、巧夺天工的艺 术境界;西方人以“人的尺度”作为工艺审美的原则。

七、教学方法:启发法、比较法、作业巩固法

八、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九、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先让学生欣赏流行歌曲《青花瓷》。

展示视频:《青花瓷》。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我国古代传统工艺美术除了青花瓷以外,还有哪些品类?)

二、新授: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蜚声海外的中国丝绸(展示课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丝绸根据质地的不同。分为锦、绫、纱、绢、罗、绸、缎等,其中锦的档次最高。纹样以动物、植物为主。

展示课件《卷草风纹锦》唐 《乾隆龙袍服》清

织绣花纹《倚地乘云绣》汉(以上纹样皆以动物、植物为主.)2狞厉之美——中国青铜艺术

展示课件 夏代铸九鼎传说,九鼎从此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物。

A 展示课件([提问]鼎是做么用的?何以能具有那么重要的意义呢?)在原始社会鼎是、、、(红陶三足钵图片)。到了夏代以后、、、B [看图]商代晚期《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已发现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C 《四羊方尊》(鼎是祭祀用的,尊是做什么用的呢?)

商代青铜器的审美特征:整体上给人以庄重、威严、神秘和狞厉的审美感受。

D 三星堆:《带金罩的铜人像》 《三星堆铜人像》。

E 《莲鹤方壶》 春秋 而透露出清新向上的时代气息。

F 《长信宫灯》是西汉时期宫廷使用的铜器。

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实用性与审美特征相统一。展示课件 小结 3 古代陶瓷工艺

(1)陶器 展示课件:要想了解瓷器,首先要从陶器说起、、、展示课件:制陶在我国已有8000年的历史、、、、、、A 《人面鱼纹盆》(彩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新石器时代是彩陶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图案纹样之一。

陶器的功能性:用作贮存器、炊器、食器、和汲水器等。

B《米字纹翁》(彩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新石器时代。贮存器,C 《旋涡纹尖底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新石器时代是件汲水器。

D 比彩陶稍晚的胎质细腻、漆黑光亮、造型灵巧、薄如蛋壳的黑陶,(2)瓷器 中国最早的瓷器都是青瓷,(或称青釉磁)。

A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有很大的发展。南朝覆莲小罐。

B 隋代出现白瓷,《白瓷龙柄双腹瓶》

C 唐代以越窑(今浙江、余姚地)青瓷最为有名。

《清釉风首壶》唐初期青瓷精品。造型与装饰华贵、庄重,釉色美丽。

〈〈越窑划花人物纹壶》北宋、〈〈越窑刻花瓶〉〉北宋(对照唐代越窑文字)北宋青瓷有玉般的色泽。展示视频:人们对北宋青瓷、汝窑是怎么评价的。(提问:北宋玉般的情瓷是因为添加了什么材料?解释台北故宫文物的来历)

唐三彩主要以黄、绿、褐三种釉色为主的陶制工艺品,D 宋代我国瓷器的高峰时期。自古就“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 《白瓷孩儿枕》(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1.8厘米,北宋 河北民窑 定窑 《哥窑贯耳炉》 宋 浙江 器身满步段纹,(开片或纹片)。

《钧窑玫瑰紫釉尊瓷器》宋“家有万贯,不如均窑一片。”

E 元、明两代,一是始于元代的青花瓷器,到明代永乐、成化年间达到高峰。是我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产量最大的一种瓷器。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性品种。

展示课件:〈青花鸳鸯莲纹盘(元景德镇窑)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最为有名。

其他〈青花缠枝牡丹花纹〉元、〈釉里红松竹梅纹瓶〉元、〈黄地红彩莲花唐草文瓢形壶〉明

F 清代,康熙官窑开创了珐琅彩工艺,又在珐琅器的基础上制出粉彩。

《珐琅彩芙蓉鸡玉壶春瓶》 〈〈粉彩八桃过枝盘〉清(乾隆年间)〈粉彩九桃天球瓶〉清 《郎窑红釉观音尊》清(康熙年间)

中国瓷器欣赏:

《青花海水龙纹瓷扁器》明

《白瓷瓶》 隋代

《五彩化蝶纹攒盘》清

《越窑青瓷龟形砚滴》西晋 君子比德于玉----深厚文化内涵的中国玉器

A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的制作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B 商代俏色玉雕

C 清代玉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创造了中国玉器史上最鼎盛的局面。《白玉雕桐荫仕女》(清)绝妙之处在于,它是因材施艺、巧夺天工的杰作。其他玉器D

D 展示课件:古代人为什么对玉有特殊的偏爱? 展

E 展示课件:知识拓展 漆器、服饰、苏绣、家具、景泰蓝、雕刻等图片。F 小结:

二)西方传统工艺美术

“美在效用”正是古希腊的工艺设计思想。西方人将制作精美的工艺品看作是人的智慧能力的显现,以“人的尺度”作为工艺审美的原则。并常在作品上装饰人的形象。在中西工艺思想中都将实用性放在第一位。(问:和中国的实用性观念是不是相同的?)

1、古希腊瓶画工艺

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阿柯琉斯与埃阿斯掷骰子》 黑形式

古希腊

《醉舞的男子》

红像式古希腊 《狄俄尼索斯在船上》 属于红绘风格的作品。

2、西方的玻璃工艺

展示课件《玻璃碗》《贴花人物纹玻璃饰板》古罗马的“宝石浮雕玻璃工艺”。《波兰特花瓶》

《威尼斯的三件玻璃作品》

3、银器(展示课件银器若干)

三、提问与反馈(课堂小结)

提问:欣赏了西方的传统工艺品,同学们思考一下西方传统工艺品的装饰图案以什么为主?你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先让学生讨论一会,然后提问并把他们的回答写在黑板上。

四、巩固与练习讨论比较中西古典人物画的不同之处

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比较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特点:善于因材施艺,作品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以动、植物为主要装饰纹样。西方传统工艺美术特点:以“人的尺度”作为工艺审美的原则,并常在作品上装饰人的形象。

中西方共同的工艺思想:美在效用。实用性与审美特征相统一。实用性放在第一位。

五、小结

六、课后作业

七、知识拓展

大家课下在生活中找一找,看一看,还有什么品类属于工艺美术呢?

篇3:中西传统绘画的区别

一、审美追求不同

中西传统绘画因为在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美学理论的指导下, 形成了迥异的风格, 走着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中国画的主流是强调“以神统形”, 就是绘画时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和内在意蕴, 不拘于物体外表的相似, 而是追寻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 更多的是注重心灵的感受。像东晋顾恺之的“传神写照”说法, 南朝谢赫的“气韵生动”说法, 都表明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这一特征。西方油画则是据物造型, 所以西方传统绘画的主流是“以形传神”, 就是追求形似, 强调对客观形象的再现与模仿, 在注重对象精神、性格刻画的同时, 讲究比例、结构和形体的质感。达·芬奇在他的《画论》中一再强调:“最可夸奖的绘画是最形似的绘画。”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绘画的审美要求。

当然, 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中国画只讲究神似, 不讲形似, 而西方油画只讲形似, 不讲神似, 而是说它们对“神”和“形”的理解不同, 侧重不同罢了, 西方油画中所指的“神”, 单指描绘对象的内在生命, 在创作中, 把形似放在首位。而中国画中的“神”, 不仅包括描绘对象的内在精神, 更主要的是画家的主观情感的表达, 讲求神似压倒一切。总之, 在审美追求上,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意味”, 重言志抒情, 呈现出文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则讲究“再现”, 重模仿自然, 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二、造型技法不同

中国画的主要绘画工具是毛笔, 毛笔的笔锋是尖的, 一用笔就是一条线, 所以中国画的笔法多为线条, 用“线”来描绘对象, 那么体现在造型技法就是线条造型。中国画盛用线条, “线”在中国画家的笔下极富表现力, 许多繁复的事物仅仅通过几条富有生命力的“线”就能够表达出来。而这些“线”大都不是物体上原有的, 是画家用来代表物体之间的界线的。例如中国人物画中, 描一条蛋形的线表示人的脸, 画一条曲尺形的线表示人的鼻头, 其实人脸和鼻子的周围并没有线, 只是为了表示脸与背景, 鼻子与脸的界线。又如中国的山水画, 山水上更没有线, 却依靠“线”来塑造山石的特性, 这种形态迥异的“线”, 称为“皴擦”。对于中国画来说, 线是画面最基本的造型, 体现了绘画的灵魂所在和精神文化的韵律, 中国画的线条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 它是非常讲求功力和线的象征意义的。

油画的绘画工具是油画笔, 油画笔多为扁平型, 这就决定了西方油画的笔法多为块和面, 用体面关系来描绘形体。西方画家在描绘事物时, 是把物象当做“面”来理解的。他们认为, 自然物象的本来面貌是在光的照射下, 由各种大小强弱不同的明暗块面构成的, 这种造型技法, 被称为体面造型。中国画用界线表示物体, 西洋画中没有“线”的, 只有各物体之间的“界”, 所以西洋画更像实物, 在西方画家的眼里, 线条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完全消失了, 留下的只有体面和结构, 通过对“面”的使用来增强画面的体积感和真实感。

三、构图方式的不同

构图方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透视原理上, 透视就是在平面上表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就是如何把立体空间的形象表现在平面上的绘画方法。西洋画力求形似真物, 故非常讲究透视法, 并根据科学原理提炼出“焦点透视”的方法。所谓焦点透视, 是指在画面上只有一个固定的视觉焦点, 离焦点越近的部分越清晰, 反之则越模糊。简单地说就是近大远小, 就如同我们使用的照相机一样, 完全符合人的视觉经验, 能够给人一种真实的空间感觉。所以看西洋画中的街道、房屋、家具、器物等, 形体都很正确。

而我们中国的传统绘画却完全不是这样的, 相对于西方的焦点透视, 我们把中国画的透视法称为散点透视。散点透视法提倡的是, 用活动的视点来观察景物, 强调“景随人动”, 打破了一个固定视域的界限, 给画面构图带来了更大的自主性, 达到了随心所欲。我们可以把散点透视法比作一部摄像机, 把我们看到的景物, 场景按照不同的视角去观察, 走到哪里录到哪里。所以散点透视就是指画面中不只有一个焦点, 而是多个, 画家在绘画时, 不只表现眼前的景物, 而更注重心中之景, 并且不受空间、时间的客观限制。比如《清明上河图》, 让观者仿佛随之游览在繁华的汴河沿岸, 就像录像一样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流动的画面。

摘要:中国画和西方油画艺术有着各自独有的特色和不朽的作品,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欣赏中西绘画, 本文从审美追求、造型技法和构图方式三方面简明而系统地概括了中西传统绘画的区别。

关键词:中西绘画,审美追求,造型技法,构图方式

参考文献

[1]桂小虎.西方绘画史话.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7年.[1]桂小虎.西方绘画史话.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7年.

篇4:中西文学传统缘何不同

理解生活比改造生活重要得多,因为生活一旦被理解,它就会自愿地改变。——梅特林克

幸福和上帝差不多,只存于相信它的人心中。—— 周国平

主持人:中国古代本没有西方“文学”这一概念,如果我们要将中国古代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也强名之“文学”的话,那么我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学应是一种“为用”的文学,或者说,是带有很强的应用性质的文学。当然,这不是说中国古代的文学完全不注意“美”,但是它更多的是为着“用”。 西方古代文学应该说更多的是为“美”,当然西方也强调用,但西方近代以来总是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

李春青:从功用这个角度来说,文学本来就是从社会中产生的,又反过来对社会发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中西方古代的文学都有功用。从创作动机角度来讲,文学作为一种言说,都要达到某种目的。那么,中西方古代文学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

中国古代文学的功用,从它产生之日起,始终同中国的主流政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周时,诗歌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形式。周公“制礼作乐”,“礼乐”文化当中包涵的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诗”。诗歌在那个时候,直接服务于贵族等级制,所以说它跟政治没有距离,它直接就是政治。清人说汉儒说诗,不出“美”“刺”二端,现代以来有很多学者,特别是顾颉刚先生、钱玄同先生等,用现代的文学观念去考察《诗经》,觉得像汉儒说的那样《诗经》作品完全是为政治服务的,或者“刺”某公,“刺”某王;或者不是“美”就是“颂”,是胡说八道。但实际上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汉儒是真的指出了诗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曾经有过的功能,这不是汉儒自己凭空想象的,而是那个时候的诗就是干这个的。

而在古希腊就不是这样。古希腊的神话和史诗,是从上古一点儿一点儿地积累下来的,积累了很多年,开始是以口头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包括悲剧,当时虽然有很隆重的组织形式,但也没有被直接纳入到国家的政治系统之中。它有它的政治功能,那是毫无疑问的,可是它不是国家的政治行为。而中国三千年前,就奠定了这种国家统合文学艺术的传统。这种传统从先秦形成以后,从西周的“王官之学”到作为“诸子之一”的儒家之学,然后再到恢复到国家意识形态地位的汉代经学,是一以贯之的。即使到了后来文人阶层的形成,这一传统还是保持着它的影响,比如说白居易、韩愈、宋儒,一直到明清,这种文学观念一直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西方历代有“用”,它的“用”主要表现为对社会进行一种言说,基本上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对社会进行言说,至少从文艺复兴之后我们看得很清楚,文学艺术的言说者不是国家的统治阶层,而是属于民间的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它们基本上是对这个社会的某种现象发表一种意见,比如现实主义,它要批评一些东西;像浪漫主义,例如雨果,他很清楚自己的立场,对腐朽的贵族阶级进行揭露和批判,他都有他的一种言说指向。但这种言说指向和国家的政治是游离的,相对独立的,不是糅合在一起的。而我们无论是古代,是先秦儒家,还是到了宋明以后,他们的言说根本上都是为既定的社会秩序服务,只是认为既定的社会秩序有点问题,需要调整,让它更合理,实际上是起到了一种与统治者共谋的作用,基本上没见过从根本上否定现存制度的东西。当然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或许有点这样的意思,它是一种乌托邦,对现实秩序有点儿否定的、不合作的意味,但是这是极其个别的。

所以,我认为,中西方古代文学都是讲审美的,但中国古代这种趣味系统,跟西方是不一样的。因为西方没有中国古代文人阶层这样一种社会阶层,它的知识分子,在中世纪主要是教士,到文艺复兴以后是一些启蒙主义者、人文主义者,或者是一些贵族知识分子,他们的那种价值观、价值取向,和我们的文人阶层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古代文学的差异,这个言说者的身份是很重要的一个视角,就是说西方传统的文学是什么人在写,他们言说的动机,他们的身份,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有什么区别,从这个角度入手我觉得能够发现一些根本性、深刻的东西。

彭修银:关于“致用”和“审美”的问题,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它们之间一直是一种游离的关系,既有致用的,也有审美的,只是在某一时期,或某一种文体它们各自有所侧重,而不是偏废。也就是说,中西方文学从总体上来看,不存在一种是纯致用的,也不存在一种纯审美的。但中西方的文学毕竟是在各自独立自存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两大审美文化系统,它们在其功能上,有很大差别。从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历史来看,“美”或“审美”,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学术概念,其审美的价值一直是被遮蔽的。就像王国维所讲的“我中国非美术之国也!”。“美术之无独立之价值也久矣,此无怪历代诗人多托于忠君爱国劝善惩恶之意以自解免,纯粹美术上之著述往往受世之迫害,而无人昭雪者也。此亦我国哲学、美术不发达之原因也。”严复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严复说:“吾国有最乏而讲求者,然犹未暇讲求者,则美术是也。夫美术者何?凡可以娱官神耳目,而所接在感情,不必关于理者是已。其在文也,为词赋;其在听也,为乐,为歌诗;其在目也,为图画,为雕塑,为宫室,——美术者,统乎乐之属者也。”

主持人:下面我们集中谈谈中西文学形成的不同原因。

胡亚敏:我觉得西方始终抱着古希腊的科学观,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而他们的认识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是可以言说的,是可以用概念表达出来的。但是中国古人对事物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我觉得是靠心领神会,“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是说,他是一种拥抱,是对外物的俯察,用整个身心去体验的,所以中国讲理讲的是情理,把情放在前面。再一个我觉得中国的艺术传统,从“诗言志”开始,“志”就是一个人的心。为什么我们小说啊,戏剧啊,不像西方写得那么细微?为什么西方的叙述文学那么发达?我个人觉得就是因为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歌造成了一种写意体系,这个好像应该从《周易》开始吧,神与物游,风从火出,人在山中,由一个实体去想象一个虚体,是一种写意的艺术。而西方呢,主要是讲模仿、认知、认识,它是整个这样一个过程。

篇5:中西传统绘画的区别

[摘要]中国画和西方油画艺术有着各自独有的特色和不朽的作品,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欣赏中西绘画,本文从审美追求、造型技法和构图方式三方面简明而系统地概括了中西传统绘画的区别。

[关键词]中西绘画 审美追求 造型技法 构图方式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07-0088-01

中国画和西方油画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绘画体系,从艺术的高度着眼,它们就像两座高峰一样,有着各自的最高成就,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和欣赏中西绘画,这就要先从它们的区别谈起了。随着世界的发展和交流,文化也出现了同步和交融,绘画也是一样。19世纪以后,中西绘画就出现了相互借鉴相互模仿的局面,所以我们要比较就要选择在二者还没有互相影响之前的传统部分。中国的传统绘画,以魏晋到清末的卷轴画为主,西方的传统绘画是指西方各国的传统油画,也称为架上绘画。

一、审美追求不同

中西传统绘画因为在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迥异的风格,走着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中国画的主流是强调“以神统形”,就是绘画时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和内在意蕴,不拘于物体外表的.相似,而是追寻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更多的是注重心灵的感受。像东晋顾恺之的“传神写照”说法,南朝谢赫的“气韵生动”说法,都表明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这一特征。西方油画则是据物造型,所以西方传统绘画的主流是“以形传神”,就是追求形似,强调对客观形象的再现与模仿,在注重对象精神、性格刻画的同时,讲究比例、结构和形体的质感。达・芬奇在他的《画论》中一再强调:“最可夸奖的绘画是最形似的绘画。”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绘画的审美要求。

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中国画只讲究神似,不讲形似,而西方油画只讲形似,不讲神似,而是说它们对“神”和“形”的理解不同,侧重不同罢了,西方油画中所指的“神”,单指描绘对象的内在生命,在创作中,把形似放在首位。而中国画中的“神”,不仅包括描绘对象的内在精神,更主要的是画家的主观情感的表达,讲求神似压倒一切。总之,在审美追求上,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意味”,重言志抒情,呈现出文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则讲究“再现”,重模仿自然,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二、造型技法不同

中国画的主要绘画工具是毛笔,毛笔的笔锋是尖的,一用笔就是一条线,所以中国画的笔法多为线条,用“线”来描绘对象,那么体现在造型技法就是线条造型。中国画盛用线条,“线”在中国画家的笔下极富表现力,许多繁复的事物仅仅通过几条富有生命力的“线”就能够表达出来。而这些“线”大都不是物体上原有的,是画家用来代表物体之间的界线的。例如中国人物画中,描一条蛋形的线表示人的脸,画一条曲尺形的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人脸和鼻子的周围并没有线,只是为了表示脸与背景,鼻子与脸的界线。又如中国的山水画,山水上更没有线,却依靠“线”来塑造山石的特性,这种形态迥异的“线”,称为“皴擦”。对于中国画来说,线是画面最基本的造型,体现了绘画的灵魂所在和精神文化的韵律,中国画的线条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它是非常讲求功力和线的象征意义的。

油画的绘画工具是油画笔,油画笔多为扁平型,这就决定了西方油画的笔法多为块和面,用体面关系来描绘形体。西方画家在描绘事物时,是把物象当做“面”来理解的。他们认为,自然物象的本来面貌是在光的照射下,由各种大小强弱不同的明暗块面构成的,这种造型技法,被称为体面造型。中国画用界线表示物体,西洋画中没有“线”的,只有各物体之间的“界”,所以西洋画更像实物,在西方画家的眼里,线条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完全消失了,留下的只有体面和结构,通过对“面”的使用来增强画面的体积感和真实感。

三、构图方式的不同

构图方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透视原理上,透视就是在平面上表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就是如何把立体空间的形象表现在平面上的绘画方法。西洋画力求形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并根据科学原理提炼出“焦点透视”的方法。所谓焦点透视,是指在画面上只有一个固定的视觉焦点,离焦点越近的部分越清晰,反之则越模糊。简单地说就是近大远小,就如同我们使用的照相机一样,完全符合人的视觉经验,能够给人一种真实的空间感觉。所以看西洋画中的街道、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

而我们中国的传统绘画却完全不是这样的,相对于西方的焦点透视,我们把中国画的透视法称为散点透视。散点透视法提倡的是,用活动的视点来观察景物,强调“景随人动”,打破了一个固定视域的界限,给画面构图带来了更大的自主性,达到了随心所欲。我们可以把散点透视法比作一部摄像机,把我们看到的景物,场景按照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走到哪里录到哪里。所以散点透视就是指画面中不只有一个焦点,而是多个,画家在绘画时,不只表现眼前的景物,而更注重心中之景,并且不受空间、时间的客观限制。比如《清明上河图》,让观者仿佛随之游览在繁华的汴河沿岸,就像录像一样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流动的画面。

【参考文献】

[1]桂小虎.西方绘画史话.时代文艺出版社,.

篇6:中西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说课教案

广西合山市上塘小学陆桂梅

课型:说课

教材:PEP三年级上册Unit5 Let’s eatLet’s learn and Let’s talk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本课选自pep三年级上册Unit5 let’s eat,partA.话题是食物,要求学生认读能听懂单词cake, hamburger, hot dog, chicken, French fries, bread并且在一定的情景下,能正确使用I like--------Have some--------

句型进行交谈,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复习Unit4中的动物单词和句型Ilikerabbit及学习新单词cake,hamburger, hot dog, chicken, French fries, bread重点句型I like--------Have some--------

知识目标:

1、复习Unit4中的句型:Ilikerabbit,让学生能够听,说,读单词cake, hamburger, hot dog, chicken, French fries, bread2、能够听懂,会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句型:I like--------

Have some--------并能在合适的情景中运用。

3、能描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及能说出食物名称。

能力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互助学习,提高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喜欢食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合作,老师引导,了解中西文化,培养学生注重身体

健康,产生对生活的眷恋,从而珍惜现实生活,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

二、说教法

我将采用情景法,直观法,拼读法,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达成本课时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三、说学法

我采用歌曲和chant贯穿于整堂课中,利用单词卡、图片、课件、录音机、配套英语磁带等多种手段,采用多种形式的操练方式,让学生在听、说、读、拼写中理解,在交流中掌握,从而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Step1 warm-up

1)Sing a song, 利用《Hello》伴奏进行复习第四单元动作单词,边做相应动物动作边唱,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很好的学习状态中。

2)让学生以识动物单词,动物图片以及认读相结合的游戏,为新学习的最佳状态作铺垫。

Step2 presentation3、1)利用多媒体食物图片,教授学生新单词:cake, hamburger,hot dog, chicken, French fries, bread。并采用多层次,多样式的单词操练活动让学生快速认读单词,利用What’smissing?进行评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2)利用Unit4中学生尝过的句型Ilikerabbit引渡到本课

时中,从而引出句型I like--------Have some--------利用Whatdoyoulike? I like--------Have some--------Hereyouare.进行操练,在学生基本掌握时,再进行多种新颖有趣的形式加以巩固,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3 Practice

1)老师说单词,学生说句子,比如:T: hamburger.SS: Ilike

hamburger.老师把食物图片卡当作礼物送给学生,并说:Have some--------

2)学生之间进行操练,两人一组,以组为单位,让组中的一名学生当组长,组长说单词,组内的其余学生说:Ilike hamburger.组长说Have some hamburger.组内的其余学生说:Thank you!组长把食物图片卡当作礼物送给组内的其余学生。

Step 4 consolidation

让学生说出自己爱吃的食物。(Onebyone)

五、板书设计:

篇7:略论中西传统思维方式之差异

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理解、把握对象的`方法与模式,它是决定文化样式的最为深层的东西.中西传统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我们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

作 者:牛菲 张智勇 作者单位:牛菲(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张智勇(安徽工业大学,后勤集团,安徽,马鞍山,243002)

篇8:中西法律传统的比较与反思

一、西方自然法

传统西方自然法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时代,斯多亚派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上帝也是有理性的,在人的本性和整个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的道德上的一致。自然法的前提是人在自然普遍规律面前的服从,德性就是遵从自然之理,德性不是努力创造,而是恢复、显明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世人的同一。根据自然法的概念,斯多亚派主张实现更加民主、平等、道德化的政治,由于理性是所有人的共同本性,因此对所有人来说只有一种法则以及一个祖国,人类自然而然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生存于社会中就是理性的命令;根据自然、理性生活不仅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法律,是世人必须服从以对抗感观上的欲望的法律。显然,相对应于自然哲学的兴盛,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自然法更多地代表了一种形而上的宇宙理性,或者说自然理性。中世纪是基督教统治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自然法理论虽然没有明确的论述,但就主流的经院哲学家来说,如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他们无疑将古希腊罗马的自然法理论更多地诠释为一种神学理性。阿奎那和奥古斯丁一样都力图将自然理性(包括人的理性和意志自由)与神学信仰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庞大而缜密的神学体系。

阿奎那的上帝存在的理性论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证明上帝的存在是通过理性而不是信仰来证明的:上帝是最终的推动者、最初的原因、最终的必然性、最高的等级、最终的目的。而且他将德性分为人学德性和神学德性:人的德性主要存在于灵魂的理智能力和欲望能力之中,理智的德性是人能够使他的思辨的或实在的理智趋于完美的德性,伦理的德性则是人的某种能够使他的欲望能力趋于完美的德性,伦理德性以理性为基础。而神学德性则依赖于上帝的神圣理性(天启),具体表现为信、望、爱三主德。可以说,中世纪自然法的本质是神学理性,正如当代新托马斯主义者马里坦所认为的:自然法就是人性基础上的人的本性所固有的法则,人人都有一种相同的本性,凭借人的本性自身便存在着一种秩序或气质并为理性所发现,而这种理性的最高指向是上帝。

二、中国伦理法

传统传统中国没有形成西方以理性为内在精神的法制社会,从先秦到近代,中国的法律更多的体现为一种道德情感。这种伦理法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孔子的仁学之中,孔子的仁学表现为五个方面,即仁者爱人、忠恕之道、智仁勇的统一、孝悌为本、恭、宽、信、敏、惠五德目。在孔子看来,维护社会秩序依靠的是对礼的遵从,而仁是礼的内容。如《论语八佾》云: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颜渊》云:克己复礼为仁。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提出了四德五伦的社会道德原则,四德指仁义礼智,五伦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关系。《孟子尽心上》所谓居仁由义,是说仁是四德五伦的内涵,义是实现、推广仁的途径,其外在表现为对礼的遵守。两汉之际,《礼记》进一步认为礼本于天,并以礼为统治的根本。《礼记礼运》曰: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礼记乐记》曰: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

这里,礼已经具有了法律的作用和特征,并进而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和指导人们的行为。如果说《礼记》是以礼、刑作为防人之失的手段的话,那么《孝经》就是强调内在的心悦诚服了,所谓孝顺天下,上下无怨。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不仅作为一种根本的道德原则,更是作为一种根本的法律准则,他以阳尊阴卑说明三纲,然后以五常配以五行,以仁义礼智信对应木金水火土,贵阳而贱阴,在于使人民知贵贱逆顺所在。所以在中国宗法社会,礼制的力量比什么都重要。

翻看《唐律》就可以看出,凡是犯了法的人其实就是犯了伦的人,这就是中国独特的道德礼教型法律观,而这种人治的法律观显然具有极大的弹性,如《礼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权大于法、情重于法。又如东汉荀悦《申鉴政体》: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朴以加小人,治其刑也。君子不犯辱,况于刑乎?小人不忌刑,况于辱乎?由此可以看出,传统中国人事实上过着遵循礼的生活而不是遵循法的生活,法仅仅被视为保障礼实现的手段,因此,任何违法的人同时就是违礼的人,违法本身首先是一个道德的评价,其次才是一个法律评价。

法律的问题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就是一个道德的问题,法律意识其实就是道德意识,对普通人而言,守德才能守法,对执政者而言,为政必须以德。显然这一切直接导致的是司法判决中的人为化,由此传统中国不可避免的走向人治这既是传统中国没有法治思想的根本原因,也是伦理法应当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应然需要。

篇9:构建跨越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

制度、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是在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不少合理的管理精神,探索一条构建跨越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企业文化模式之路必须借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吸收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确立起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人本思想和注重群体合作及人际关系的行为能力,并以此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实质和精神动力

2.首先是把员工导向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的导向作用。其次是凝聚企业作用,把企业的内耗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和对企业的忠诚。第三是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真正做到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激励作用。第四是创新作用,企业应能给员工提供不断创新的舞台,来适应外部市场变化对企业的要求。最后是使企业的管理和规范变成员工的自觉自律的规范作用。

3.结语: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企业文化也应该按照时代的要求赋予新的内容,它必须在分析继承本民族、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管理风格的基础上,吸纳其他文化有益的营养,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不断向前发展。具体而言,我们应从家庭关系和人个关系的有机结合完善企业的组织行为,提倡人本管理,进行跨文化训练等方面不断地寻找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契合点,注意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上善于把握其度,剔除糟粕并赋于新的时代含义,在构建企业文化模式中体现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同时要体现与现代市场经济管理科学的兼容,只有这样我国的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少走弯路,健康发展,日臻完善。

西方文化崇尚智慧和理性,讲究科学、民主,信仰宗教,追求道德和灵魂的净化,个人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鼓励个人奋斗、勇于竞争和拥有个人成就感是其价值概念的核心。美国文化是西方高度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代表,是由各种文化组成的“大融炉”,具有强烈的开方性和兼容性。美国人民有争取自由、独立、民主的传统;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极度推崇个人主义和个人奋斗;重视法治,公平竞争。

三中国文化的消极因素和西方文化的非理性方面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其精华,但也有其糟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它一方面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体现出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而充满活力;但另一方面,也对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许多的负面影响,阻止现代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因为企业的管理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中国文化的消极因素体现在企业管理方面主要

有:重政治而轻效益的偏向;重专制而轻民主的偏向;重人情而轻法治的偏向;重生产而轻流通的偏向;重传统而轻变革的偏向;重均同而轻个性的偏向,重伦理而轻科学的偏向等。

文化与经济是互动的,美国经济非常发达,但我们不能由此推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完美的,西方文化同样存在许多非理性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重视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外在关系,强调人对物的支配关系,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与物的和谐统一,这在企业管理中则表现为人际关系不协调,团队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潜在效益。一是个体本位,虽然张扬了人性,利于创新与进取,促进了自由平等的观念,但却导致了自私自利,自由涣散,惟我独尊以及无政府主义。人与人之间疏远隔离、缺乏融洽的沟通,反映在企业管理中则主要是同事之间是纯粹的竞争关系,员工与企业之间也是纯粹的雇员与雇主的关系,员工不能将自身的利益和企业的目标有效地结合在一块。最后是人与自然的对立,这使得西方的一些企业一心地去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追求短期的企业目标,对自然资源的滥采滥用,过度开采,这种不关心“天人”和谐的做法极大地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

(3)领导人与员工的关系方面的差异

在西方,企业领导人好比“虎”,员工比做“羊”,在“虎”的带领下,最后“羊”都变成了“虎”,企业作为一锻炼自身、提高自己的好场所,员工自然对企业忠诚,而在我国,企业领导人为了能够续任,员工为了有提升的机会,他们往往相互勾结,形成一小的利益团体,最后企业中形成了不同的派别,派别之间相互斗争,不仅员工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企业也缺乏活力。

上一篇:西点管理模式论文下一篇:七夕情人节巧克力爱情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