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新的体会

2024-06-19

新课程理念新的体会(共8篇)

篇1:新课程理念新的体会

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全面实施新课改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关键环节。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功能观,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反思各环节中都要注意这三个纬度的整合;新课程还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要求教师除了按教材内容施教以外,还要注意选取学生生活和社会中的实例加以补充,编制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作业思考题,让学生学身边的科学,学有价值的内容。

教学方法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和一个问题得出多种结论,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期待。教师们经常发现惊喜,也经常被学生难住。如七年级数学中与储蓄、股票等贴近生活的内容,教师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到银行、股市去了解。虽然在集备时作了充分准备,但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学生提出哪种存储方式好?将人民币换成外币存放还是直接存放获利最高?有的学生受家长炒股的影响还提出了一支股票11.2元买进,第二天涨到了11.3元,卖出这支股票能赚钱吗?对于这些需要实地了解和大量计算的问题,教师给学生留下拓展性、探究性、研究性作业。有时引导学生与家长一起,有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到银行、股市实地考察、操作,许多学生写出了调查报告、小组研究性报告,学生从中得到亲身体验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接受式学习不再是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奏响了一曲美妙的和声。

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已开始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例如,现在的手机费、上网费都有不同的付费方式,选取哪一种方式最省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不同情况,利用数学原理列出一道道算式,在教师引导下经比较选择出最优方式,学生对数学特别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应该是教育的宗旨,而多年的教学往往滞留在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上,忽视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容易导致综合素质不能全面培养,个性不能张扬,创新与实践能力不能较好的形成等等。而新课改要求学生拓展性、合作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学习,师生之间成为学习的伙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角色有了本质性转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参与合作性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目标任务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完成。实施课改以来,不仅教学领域体现民主、平等、合作意识,而且在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学校管理工作都注入了新的活力

篇2:新课程理念新的体会

一、统一对新课改的思想认识

当青岛市教育局、平度市教体局的领导通

过考察、研究确定我校承担全国物理新课改实验任务时,我们有过茫然和犹豫,也有过许多担心:一是担心教师特别是老教师能否转变多年来形成的教育理念、定式思维、教学行为习惯;二是担心新课改会带来教学质量、学习水平的下降;三是担心中考、高考能否受影响,教师和学生评价如何开展。在参加了青岛市的三级培训之后,我们统一了思想认识,一致认为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在此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观念是先行官,质量是生命线,管理是护航舰”的课改实验方针和“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边研究”的课改实验原则。

二、加强领导和指导,认真实施新课改

1.组织领导与指导。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负责课改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成立了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聘请教研员参与,由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组成的课改实验指导小组,负责实验的具体组织、指导和课改实施工作。学校认真研究制定了《平度市西关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对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原则、组织领导、分工、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实验内容、实验阶段性任务和目标、实施步骤和措施、总结反馈等都做了详细说明和整体要求,建立了严密科学的分工、监管、调控、反馈、评价机制。这样使课改工作既有明确的目的,又有清晰的思路,确保课改实验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2.强化培训,转变观念。根据青岛市教育局课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学校领导干部、骨干实验教师及部分实验教师分别参加了青岛教研室举办的新课改“三级”培训。学校利用开学前一周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由参加过青岛市级培训的领导、教师举办的全员培训和市教研员举办的学科参与式培训。经过坚持不懈的培训学习,教师们对新课改的意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明确了实验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把握住了新教材的特点。

3.加强合作交流。学校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方式,加强与新课改实验校的合作交流,先后请人教社主编张大昌、副主编杜敏,山东教育学院徐胜三教授、曲绍卫教授,以及青岛市教研室、市教研室、市师训办、市教科所等专家学者到校做报告,从中得到理论支持和汲取丰富的课改营养。分批组织实验教师到青岛、高密等地,通过听课、与同学科教师座谈切磋等形式,就新课改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相互交流,特别是实验教师分赴青岛育才中学、二十六中、二十一中住校学习交流一周,收益非浅,启发很大。

4.家、社、校联动。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参与。我们广泛开展了“校长谈课改”、“教师说课改”、“家长看课改”活动,组织教师、家长学习专家、媒体有关新课改的专题报告和报道,让社会、家长理解课改;积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动员家长和全社会支持课改;举办家长学校讲座,指导家长如何配合课改,邀请家长参与听课、评课,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课改。

5.积极实验,不断探索创新。实施新课改两年来,学校各学科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改教学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展示课共计57节,提交电子课件32个,撰写论文268篇,其中《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的探索》在2002年山东省物理教学年会上交流。21篇课改论文在《山东教育》、《青岛教研》、《平度教育》、《平度日报》上发表。先后两次成功地承办了青岛实验区初中物理课改实验研讨会,与会的人教社领导及外省专家都给予我们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在市人民会堂举行了“与家长一起走进新课改”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向广大家长全面展示了西关中学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学校还利用校报设专刊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课改理念、精品教案、综合实践活动风采的舞台;举行课改经验、课改案例交流会,将课改论文、精品教案、课改案例及学生成长足迹汇编成册,供校校之间、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切磋。

三、抓住师资、课堂等关键因素,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畅通

篇3:新课程理念新的体会

《中国教师》:郭教授, 您好!上海目前实施综合科学课程的情况如何?

郭长江:由于上海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综合科学课程, 在初中七、八、九年级试点过科学课程, 现在又建立了合—分—合12年科学教育的体系, 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综合科学课程研究的经验, 也培养了一支基本胜任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我自2003年起开始担任上海青年教师大奖赛的评委, 至今已有3届。在科学课堂上我明显感受到, 教师的素养在不断地提高。教师从不了解科学课程, 逐渐成长为喜爱科学课程、胜任科学课程, 有一批教师脱颖而出, 他们的成长也很好地推动了科学课程的发展。

《中国教师》:在接下来的10年中, 初中科学教学要贯彻落实2011年版课标的理念和目标, 您认为可能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郭长江:根据以往的经验, 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有两点:第一是教师培训, 第二是仪器设备的研发。先谈第一点, 教师培训。我从事科学课程和教学研究已有十多年的时间, 听过的科学课在百节以上, 接触过的科学教师也有百位以上, 我的感受是:教师的成长需要环境和时间。所谓环境, 主要是指科学教师工作的认可度、职称晋升通道等。从上海的经验来看, 有一段时期, 科学教师的流失率较大, 由于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认可度高于科学学科, 后续发展的空间也大于科学学科, 有的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积累了经验, 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后, 就转向了其他学科。只要是科学课程与分科课程并列开设,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我认为这种情况会普遍存在。

第二点, 仪器设备的研发。科学课程的理念强调探究, 强调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科学、学习科学, 所以实验室的建设非常重要。以往我们对于初中阶段的实验重视不够, 仪器相对缺乏, 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比重很大, 探究性实验几乎没有。另外,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与理论教学分开进行, 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新课标强调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强调“做”与“学”的沟通和联系, 所以, 学生利用实验室, 边做实验边学习的方式将成为常态, 这就对实验室、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恐怕是一段时间内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所共同面临的困难。

《中国教师》:对于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 尤其是综合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您有何建议?

郭长江: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质量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对于综合科学课程改革, 一定要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努力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根据上海学科课程改革的经验, 我认为综合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 应该体现以下三个特点:第一, 师生互动, 动态生成。传统的课堂, 强调教师如何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师生之间也有互动, 但往往是问答式的互动。科学课堂由于强调学生的探究和体验, 学生有更大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而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此时, 教师就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以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第二, 过程优先, 结论后置。教师应将实验探究的过程放在重要的地位,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而不应先呈现结论, 让学生去验证实验。第三, 活动设计, 简单易行。课堂上要尽量开展简单易行的学生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

《中国教师》:对于综合科学课程在我国的发展走向, 您是如何看待的?

郭长江:综合科学课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开始实施, 到现在已经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在上海、浙江等地区, 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综合科学课程。所以, 我感到, 综合科学课程在我国肯定是一个发展方向, 会随着越来越多的省份实施综合科学课程而形成蓬勃发展的趋势。

当然, 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由于我国幅员广阔, 地区之间的差异巨大, 各地教育的基础也不尽相同, 所以, 我认为, 应该有计划、有层次地推广综合科学课程。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以某些地区的先行试验为基础, 着力于综合科学课程资源的建设, 提高课程利用的效率, 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

《中国教师》:2011年版的课标指出, 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的组织要突出“整合”和“探究”两个特点。那么, 在教材的编写上、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怎么做才能发挥综合科学课程的特色呢?

郭长江: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衔接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所以, 如何吃透新课标的精神, 编写出既符合新课标, 又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目前在教材编写的时候, 要特别注意四个方面:第一, 要宽泛地理解“综合”, 不要被“完美的综合”束缚住手脚。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参与综合科学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开始时, 走过一段弯路, 就是过于强调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综合, 使得教材的体系很难做到统筹兼顾。有的章节综合得很好, 有的章节因为知识点的缘故, 无法做到有机的综合, 最后就出现了生搬硬套的综合, 或者干脆是单列的做法。后来, 经过不断的实践、思考, 我们感到, “完美的综合”是不存在的, 综合应该主要是一种理念, 即强调以一种统一的概念和方式开展教与学, 而不过于突出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体系。于是, 在21世纪初编写教材时, 我们拓宽了思路,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第二, 教材编写要积极借鉴国外经验, 但必须进行本土化探索。在当前信息化时代, 我们很容易得到国外的教材和教学资料, 很容易借鉴到国外好的做法, 在编写教材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渠道。但是, 各国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 其科学教育的理念和做法不尽相同, 如果我们不加以研究, 直接将国外的东西拿来就用, 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国外的东西, 一定要跟我国的教育传统结合起来, 进行本土化改造, 然后结合我们自己的教育传统, 这样编出的教材, 才是最适合的。比如,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借鉴国外教育思想的时候, 就不能完全放弃我们的传统。

第三, 教材编写的人员组合要合理。以往的教材编写, 要么是大学团队, 要么是中学团队, 两者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从我参与综合科学教材编写工作的经验来看, 一定要将这两支队伍结合起来, 以大学教师为主, 但必须有中学教师参与, 而且还必须有熟悉实验的教师参与。另外, 特约撰稿人的形式也是上海摸索出的经验, 即对于某些内容, 可以特邀一些人员来编写, 他们虽不全部参与教材编写工作, 但是, 他们的特殊经验, 可以使教材的相关部分内容更出彩。

第四, 教材编写、教师参考书的编写、实验仪器装备的设计等要通盘考虑。从以往的经验看, 教材编写是一个系统工程, 如果事先不做统一的规划, 往往会造成效率低下, 因为赶进度而牺牲质量的情况时有发生。

《中国教师》:2011年版的课标将原来的4条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整合为3条: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 对科学的态度, 学习科学、处理事务与人际关系的态度。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些目标, 仍将是初中科学教育实践中的难点。关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可否请您给教师们提出一些建议?

郭长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育, 一直是教师感到比较困难的地方, 因为我们的教师比较熟悉知识和方法的教学, 而教育考查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但是,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目标的提出, 也是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亮点之一, 教师应该认真领会, 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贯彻。

根据我们的经验, 对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可以从分层次、分步骤、显性与隐性结合、课堂学习与专题学习结合等方面开展。首先, 这一维目标, 一定要区分层次。对于初中生而言, 情感体验比较丰富, 思维比较活跃, 所以, 首先应该尽量增强学生对于科学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科学不仅带来物质力量, 而且带来精神力量。这种情感体验往往可以通过结合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来实现。其次, 对于科学态度问题, 相对而言, 需要学生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 慢慢地形成和巩固, 所以需要增加实践环节,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体会科学工作的严谨以及科学研究的艰辛, 体会如何将知识和方法正确地应用于科学工作, 逐步形成比较稳定的科学态度。最后, 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需要教师贯穿教学的始终。

所谓分步骤, 就是要注意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也应遵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分步实现。虽然它不像知识目标层次那么清晰, 但是, 它也是体现一定顺序性的。比如, 对于我国科学家的贡献, 学生不会接触到一个例子后就产生深刻的理解, 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过程, 经过大量事例的积累, 才会形成正确的认识。所以, 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方面材料的时候, 不宜拔得过高, 否则反而会造成不好的效果。

显性与隐性结合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也就是说, 知识和方法往往是显性的,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往往是隐性的。显性的知识和方法, 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式, 进行充分的讨论, 它受到的限制很小。但是,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如果也都用显性的方式进行讨论的话, 有时会显得空洞乏味, 反而影响效果。事实上,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教学行为、评价方式等, 本身就是教师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最直接的体现, 它与教学内容相比较虽然是隐性的, 但对于学生的影响却非常大。尤其是当教师行为与其教学内容相矛盾的时候, 更会对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 教师除了要重视显性方法外, 必须考虑隐性因素的影响。

此外, 课堂学习与专题学习结合也是落实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 对于有些问题不能深入讨论, 此时, 就需要辅助于专题学习。专题学习的特点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学生对于过程的体验更全面, 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在此类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 而且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体会更深刻。

《中国教师》:教师们曾经反映初中科学课程中天文学的内容过难, 但本次课标修订基本维持了实验版课标中天文学部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这就要求广大初中科学教师尽快提高自身天文学方面的素养, 落实好天文学的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对于今后的科学教师师资培训和教师教研等方面的工作, 您有何建议和要求?

郭长江:科学教师师资培训和教师教研工作, 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首先是知识培训。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 科学教师面临的学科领域更广, 要掌握的知识更多。许多教师都是某一学科出身, 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 了解得不系统, 所以, 知识培训非常必要。尤其是上面提到的天文学内容, 应该组织系统的培训, 以弥补教师的知识短板。另外, 知识培训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以及知识的社会应用, 这是综合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 在培训者的选取上, 除了包含教材编写人员以外, 还可适当考虑学科专家、社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等, 拓展教师的视野, 增进教师对于知识应用的理解。

其次, 教学方法的培训也非常重要。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 它的两大特点是“整合”和“探究”。所以, 科学课堂教学具有其独特性, 与以往的传统分科教学有比较大的区别。教师所熟悉的教学方法, 有的适用于科学课堂, 有的需要加以改造。

再次, 对于教师教研活动, 可以借鉴上海的做法, 通过“实践工作坊”的方式开展。这一形式将理论培训与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具有良好的效果。

《中国教师》:怎样更好地理解和落实2011年版课标的宗旨和目标, 是广大初中科学教师接下去要努力和奋斗的。对此, 您还有哪些建议和要求要寄予广大初中科学教师?谢谢!

郭长江:课程改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课程改革蓝图的实现, 其主体是教师, 课程改革的关键, 也在于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所以, 在最后, 我想对教师说一些心里话。面对新课程改革, 我们教师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绝不能抱有改革是“穿新鞋走老路”的思想。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是艰难的, 但并不意味着这些目标就是无法实现的。面对困难, 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去面对它, 而不是逃避。一切改革, 都必然带来新的东西, 教师肯定要面临更大的备课负担, 但是, 如果我们尽力了, 不仅我们的学生会受益, 我们自己也会进步提高。

综合科学课程在我国仍属于一个新生事物, 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研究, 这就给教师一个广阔的发展舞台。我们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 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信大家一定会获得很多的收获, 并体验到巨大的成就感。

篇4:新课程理念新的体会

高中政治新课程理念教学作为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应充分发挥政治学科优势,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的理性思维能力,倡导学生拓展自身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品质,全面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以下是本文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精心设计有效问题,调动学生们积极性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促使学生主动投入热烈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最终让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如,在教学“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这一问题时,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就会直接提问:“什么是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进行分配?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平平淡淡,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果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开小卖店、摆地摊商户的收入是劳动收入吗?是不是按劳动分配所得的收入?”以上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采用讨论式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所谓“讨论式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对某一观点进行讨论,并从中获得新知识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还原于现象”的规律,按照“提出观点——明确内容——组织讨论——归纳总结”的流程实施教学。在整个过程中,提出观点意在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讨论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归纳总结则是对新知识的梳理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和歸纳能力。例如,在教学《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探究活动导入新课,然后给学生提出讨论主题:“政府到底是管理者还是服务者?”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多方搜集论据,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

三、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教学中灵活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思想政治课相对而言比较枯燥、难于理解,如果教师把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会弥补这个缺憾。多媒体直观、形象、丰富、生动,在优化教学结构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实施探究式教学,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素材,将一些用语言无法完美、形象描述的抽象难懂的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听觉、视觉、情感等各方位的感官刺激。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还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延伸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进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创新学生思维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学习《面对经济全球化》时,我首先播放了视频“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由此自然地进入到课题,视频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很快地进入到课文中。教学过程中,我多次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可以支撑课文的有效材料,并又一次播放视频“亚洲金融危机”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很快突破了教学难点,整个课堂教学,材料丰富,学生积极探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注重学生能力锻炼,培养他们发散思维

新课程改革以来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现行的高中政治教材不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且设置了综合探究课程,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发散学生思维。在实施探究教学时,我们要精心选择探究材料,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为学生发散思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为政治教师,应善于在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和讨论,指导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摆脱固有的思维定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在探讨“面对政府官员的腐败,如何做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这一问题时,教师应组织学生结合实例开展拓展性探索研究,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学生评价能力

单一的教师评价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与新课改教学理念提倡的评价机制背道而驰,教师要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基础高低和能力差异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评互评,并对作业提出修改意见,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机会以教师的身份审视自己或其他同学的作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又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作为高中政治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我们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政治课绽放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吴秋云.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7).

[3]孙琳.关于主体性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认识[J].新疆教学,2002,(12).

[4]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5:新课程新理念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江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的,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二、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认为,在众多环节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而高尚师德的表现,我认为首先是行为。

三、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教与学的方式的变化,能不断地给学生以新奇,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高昂劲头,让学生“乐学”,进而“会学”。而且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以锻炼和提升,使观察力更集中,注意力更持久,想象力更丰富,思考力更敏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本文是就本次学习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实际教学写的几点总结与心得体会,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

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篇6:新课程理念心得体会

一、怎样去听课?

1、教师听课应该按三个步骤来进行。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听课后要反思和整理。

2、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预设了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

3、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

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听课者参与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得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二、怎样去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分析教学目标。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要看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即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还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由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3、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看板书:设计科学合理;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愉快、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关注学生,师生情感交融。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4、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即要分析教学过程,又要分析教学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析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三维目标基本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学习当堂反馈,学生负担合理。

篇7: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谁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哪组希望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呀?”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预见,自信心与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其实这一点已经在某些学生身上有所表现:如,有些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及时指出其他同学的问题,而被指出问题的同学也能够坦然接受。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实验区学校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如,在数学课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能够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实际测量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感受长度单位,并学会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教师结合学校运动会,设计了一个统计参加不同运动项目人数的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3、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必然成为一种趋势。略创造宽松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进行再审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情境设计得较好的,教师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表述、选择策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考虑如何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或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要注意避免简单地以学生熟知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内容,来替换学生陌生的、日常难以接触到的内容。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那些学生虽然感到陌生且平常难以接触到,但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应思考采取什么策略实施相关内容的教学。

篇8:新课程理念新的体会

课改前,初中英语教学的模式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语法,学生在下面记笔记,早读的时候背诵朗读,这是一贯的教学方法,也是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方法,老师要做的就是如何为学生考试得高分制定出学习策略。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材参考,统一的评判标准,统一的授课方法,这些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在各教育部门的的要求下,以考评分数为依据,以班级名次为目标,过分依赖教学指挥棒,成了教学指挥的传话筒,学生在这样的学校氛围和教师引导下,也是在分数间努力。应试教育的弊端早已显现,它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也推出了一系列有力的举措,促进了课改的有序进行。

一、课改前后教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英语授课方式是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经过程,重知识传授能力轻学生素质发展。多年以来一直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并且习惯了这一过程,在课堂上学生仅仅是接受信息,老师的注意力集中在教上,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形成了大多数学生学习被动,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局面。总之,传统教学的主要缺点在于老师太注重教,而忽视了学生参与力度和课堂主体地位,教学模式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

英语课改后,摒弃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在教育模式上的深刻变化。英语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就是看学生是否能用英语做事,当以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的主体发生了改变后,笔者会采用在课堂初始安排教学任务和目标,然后根据任务组织学生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及英语表达机会。学生们要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对任务做汇报。参与的过程很重要,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争执不下的问题可以和老师一起探讨,最终得到答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比较浅显易懂的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包括课前预习、课上阅读、课后作业,以及角色扮演、口语训练等,总之,课改后的教学要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和积极性为教学手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词汇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在日常学习中慢慢积累的,因此学生在对语言有了感知认识之后,再培养学生探索语句、语法、词组搭配等方面的意识,逐渐完成教学目标。

二、课改前后教师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国中小学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和承担者,是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要求。英语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课改前后,英语教师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观念包括对课程教学的观念、对学生思想的观念、对教学评价的观念及自我意识观念。新课改后教师改变原有的对课程的教学观念,不能再以升学为目的,以教学为手段,以填鸭为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也注重妥善处理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把教学别变成一件让学生愉悦的知识体验旅程,并在生活中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积极转变自我意识,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成为共同学习的朋友、伙伴。新课改,对注重学生技能发展、知识完善、思想进步和文化修养方面都做了改进,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发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对教师在教学目标、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改变以前的教学行为,积极投入到新课改的进程中去。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也要转变思想,将学生作为课题的中心,教师辅助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机会。

新课改后,教师的转变有目共睹,在师生关系方面,我们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位置思考问题,不同情况的同学不同对待,尊重学生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长处,为学生的进步点赞,对学生的不足和错误积极谅解,注意和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等。此外,也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比如英语角、英语沙龙,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英语。学生们觉得老师更加和蔼可亲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不再担心老师对家长说自己表现不好了,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增进了师生感情。

3.教师自身的转变

课改后教师要依据课程目标制定出教学方案,既要作为研究者,也要促进教师自身教育行为,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评价自我。

信息时代学生对于信息的接受程度甚至超过了教师,他们利用网络,很便捷的获取到相应的知识和信息,网上课件、知识训练,名师点评,他们可以很快捷的下载和收看。因此,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时代也要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不至于在课堂上被动。学生需要快乐想课堂,需要真正的英语交际水平走向社会,而不是英语试卷上的分数,作为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观念的转变,用于提高自己,勇于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时代气息、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民教师。

4.评价方式的转变

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是显然的,新课改对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是推动新的教育方式的动力。过去应试指挥棒下过分依赖考试分数,偏重考试训练的方法,在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转变为注重学生素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步,重视激励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作用。教师不再一味只要求学生的考分有多少,名次是多少,而通过询问、观察、互动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计划、学习参与程度、综合能力等做出评价。学生在这样一种宽松的环境下,对自信心、自身发展、学习动力等都有了改善。在对教师评价学生的调查中,有73%的教师发了转变,66%的教师表示,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一味只看分数。

三、课改前后学生的转变

课改让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是每个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的平台。以前的课堂,是老师提问,优等生频频举手回答问题,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这些问题前显得手足无措,被点名回答的时候也是满面通红,生怕回答错位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久而久之,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不断蔓延,学习成绩也一再下降。这些问题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寻求与家长沟通,事后得知学生对于家长到学校谈话是是极其抵触的,认为被叫家长是一件很丢脸、很没面子的事,家长也往往认为只有学生在学校不听话,做了错事,闯了祸才会被叫家长,难免对学生又是一顿责骂。多重压力下,学生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学习成绩也不见起色,反而一再下滑,学生的心理也成了另一个重要问题。

课改使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释放,他们可以自由发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就比如在课堂上,我不再要求学生集体回答或点名提问,而是组成学习小组,让小组集体讨论,集思广益,然后汇聚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再进行一一点评。每个小组展示自己成果的时候,大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本小组根据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一一作答,对于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申请小组继续研究,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求助。这一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的很好,他们可以用比较流畅的语言解释问题,也可以对问题加以延伸和再学习。

对于请家长到学校的问题,我会和家长沟通,告诉他们并不是学生犯了错才会叫家长,而是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的变化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学习成绩和在校生活,以及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会让他们格外敏感。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沟通和引导学生不良情绪才能使学生顺利渡过这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些观念的引领下,家长们也逐渐改变了以往的偏见,积极参与到关注学生学学习、生活、交际的引导中来,有了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学生们变变的很开朗,他们阳光向上,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这也是新课改改后学生的一大转变。

新课程要求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初中学生应做做到学习目标、学习规划、学习策略的制定,充分的让学生成为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发生来了转变,由被动学习、被动动接受,转变为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行为。这些转变,让学生对对英语的学习更有信心,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增强了探索的动力力,学习也更加开朗了,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了解增多了,对英语读读物的阅读量也有了提高,无论课内知识或课外知识都得到了丰丰富。

四、初中英语课程改革实施的意义和建议

在新课改的新形式下,要很快地、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难度度很大。特别是对于当代的中学生而言,不但要构建和谐的师生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重视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说读写。常言道,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材料大量有效地输入和输出。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教授抽象象的语言规则,而更要让学生是用英语来传达意义,交流思想。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迫切的求知欲。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语的前提,我们需要重视它。

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师不是观望着而是参与者,新教改改是一次教育大转变,势必会让许多教师觉得和以往的教学不同同,有时候会无所适从,但从社会发展和学生长远利益来说,课改改更多的是对教育体系的改革,它要求每一位教师要转变思想想,认真做好课堂设计、课堂评价、教学反思等,充分注重对学生生的能力的培养,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深化课改改,稳步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和发展。

五、小结

新课改倡导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课程教学要因材施教,要培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到英语教学学中,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教师都要要发动智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新课改改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变化,教学教学核心的转变变带来了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学习模式等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态态度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积极性发生了变化,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们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在英语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面发展、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学习的总体素质为准则,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为了一切学生。

摘要:初中英语课程改革已进行10余年了,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人民教师,充分感受到了课改带给教学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了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也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掌握学生的接受状况,也要时刻围绕着培养学生独立性、探究性进行教学。从教学模式、教师转变、学生转变、及课改意义和建议等方面,对这些年课改带给我的体会做了总结,让给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感受到课改带给课堂的新活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改革,转变

参考文献

[1]许爱佳.浅析初中英语课程改革.学周刊,2013,(03):131.

[2]王俊.素质教育观下的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0,(04):101.

[3]胡晓华.对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语数外学习,2012,(09):61.

[4]占艳霞.浅谈初中英语课程改革.学周刊,2016,(02):202.

上一篇:教师节节目主持开场白下一篇: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