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经济工作汇报

2024-06-10

XX县经济工作汇报(精选4篇)

篇1:XX县经济工作汇报

县经济工作汇报

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中共万载县委万载县人民政府

近几年来,对万载的发展来说,正处在“花炮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型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尽管形势严峻,压力很大,但在全省发展前所末有的强势拉动下,我们咬紧牙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适时调整思路,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开

放型经济为主战略,排难奋进,务实创新,整个经济进入了一个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呈现出速度加快、活力增强、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万载的发展同全省一样正处在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起点上。突出体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在产业转型、税制改革以及其他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多重影响下,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达到14、17的高速增长,增幅是多年来最快的一年。今年1—6月份,全县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财政总收入增长16,其中地方收入增幅达17,财政收支运行平稳,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二是产业结构凸显阶段性的重大变化。通过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工业园区为主平台,强力推进工业化,提升产业层次,全县二产比重继2003年首次超过一产的基础上,去年又提高了5个百分点,目前全县三次产业比例为30:41:29,工业主导地位得到加强,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增长质量明显提高。三是特色农业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加速迈进。以金源、锦江、青叶、长青、万华公司等为主体的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有机农业以及其它特色农业正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四是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这几年是万载推进城市化最快的一个时期,无论是老城区的改造,还是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均迈上了新的台阶,县城总体规划面积达到了18平方公里,主要街道的绿化、亮化、硬化和净化取得了明显效果,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承载功能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仅2004年就新增城镇人口8000人,城市化率达到25,一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总结这几年的发展,我们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产业招商为突破,全新构建支撑新型工业化产业群。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不把江西经济大厦建立在高危产业之上的战略决策,加速实现我县花炮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我们坚持把做大工业总量与调整工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招商为重点,通过高起点改造、多元化重组、低成本扩张以及承接产业转移、内引外联等途径,加速推进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橡胶化工、机械制造、服装制鞋等产业迅速膨胀扩张,力争上述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5亿元,成为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支柱,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重点是开展产业招商、定点招商、以商招商,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目前,全县已组建食品、橡化、建材、机械制造、成衣制鞋等产业招商小分队,主攻点放在加强产业配套、增强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壮大产业集群上,发展一批成龙配套的中小项目,把成长性产业做大做强。主要围绕上述等产业,2004年全县共引进项目112个,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5个,实际进资11亿元,同比增长92.5。今年1-8月份,全县共引进项目102个,签约资金17亿元,实际进资15亿元。其中投资1.6亿元的全国最大有机农产品加工企业金源公司已建成投产,新加坡大地服装集团总投资4000万美元的服装城、世界500强之一的台湾富士康集团投资1亿元的有机农业开发项目也已签订投资意向。二是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来抓。重点是充分挖掘园区现有企业的潜力,力争入园企业的开工投产率和达产达标率分别达到80以上。目前,整个工业园区发展速度较快,仅三年时间,首期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基本开发完毕,并根据园区企业的产业特色,划分成食品、建材、橡化、机械、服装四个特色产业小区。现园区已引进资金4.7亿元,有入园企业50家,其中开工企业43家、投产企业30家,1-8月份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利税总额3144万元,同比增长138。安排就业5692人。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年内园区完成工业产值8亿元,新增税收1500万元。

二、以传统优势为依托,全速推进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这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们立足这一优势,始终坚持以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姿态、开放的胸怀,把发展出口创汇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骨干产业来抓,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与互动,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做好原产地保护标记和普惠制工作,有力地调动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外经贸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近三年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狠抓出口创汇产业的培育壮大,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产业由单一品种向全方位、多领域拓展。仅县工业园就引进投资额千万元以上的出口加

工型企业10多家,而且近两年来尤以出口果菜加工业发展迅猛,渐成气候,全县仅藠头加工企业就已发展到70多家,加工能力达到近3万吨,产品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是全国五大出口藠头主要加工基地之一。由于万载出口创汇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起点,目前我县生产的有机食品、果菜制品和夏布等基本上全部供应国际市场,80的花炮销往世界五大洲的60多

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全县有出口供货企业93家,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4家,全县外贸出口供货额达3.2亿元,出口创汇1061万美元,增长55.3,位居全市第一。今年1-8月份,全县出口形势继续保持好的势头,完成外贸出口创汇688万美元,同比增长47。

三、以有机农业为重点,全力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有机农业是以健康、安全和环保为主要理念的新型产业,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等时代主题紧密相连,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是公认的世纪朝阳产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迈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正进入高峰期,尤其是欧盟、美国、日本及韩国的有机食品销售年均增长率均高达30-40。鉴于有机食品开发孕育的巨大商机以及有机农业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我县现代工业起步较晚,土壤、水质、空气等污染程度低,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紧紧抓住当前全球有机产业迅速成长的有利时机,牢固树立“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有机农业的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努力打响“万载有机食品”品牌。自1999年开始在茭湖乡建立生态农业有机食品示范园区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有机农业开发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进入土壤转换期的耕地面积已达到4万亩,已有水稻、木姜、小葱、草莓、毛豆、脚板薯等20个产品通过了美国的ocia、欧盟的ecocert、德国的bcs、日本的jas等有机食品认证,大量出口到欧美日等地,是全国最大的有机葱、有机姜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

我们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有机农业,把产业链向着加工拉长,向着农民拉近作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使有机食品龙头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短短的几年间,全县有机食品加工企业就由当初的1家发展到6家,产品达1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全部出口国际市场。尤其是总投资1.6亿元的金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落户,为万载有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该公司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冻干有机食品加工生产线,可消化5-10万亩耕地的产出,产品全部出口欧盟。更令人振奋的是,随着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富士康集团的加盟,必将大大提升万载有机农业的产业层次,为有机农业的创品牌、扩规模、上档次奠定坚实基础。为充分发挥我县有机农业的先发优势,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在第一个规划期(2007年之前)内全面实施茭湖、高村、仙源、赤兴、岭东等5个乡镇范围内的耕地和山地的土壤有机转换,建立耕地总面积10万亩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到第二个规划期(2008—2012年),有机农业基地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县其他各有关乡镇,建立耕地总面积20万亩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最终实现有机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逐步把万载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四、以全民创业为动力,全面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振兴之道。为激发民间巨大的创业热情,促进民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强县的暂行办法》,搭建全民创业舞台,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一是大力鼓励支持各类经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创办、领办企业和各类经济实体,鼓励和引导公职人员离岗创业或到民营企业就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原株潭镇镇长曾小刚,辞职下海经商后,创办万广源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已拓展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上缴税金近160多万元。目前又在袁州三阳镇和万载三兴镇择址扩建新厂,投产后预计年上缴税金可突破500万元。此外,还有原县经协委主任陈金生、县二轻局副局长刘红珊、县外贸总公司经理周兆梅、县食品进出口公司经理谢玉才、黄茅镇党委副书记周包才等近百名党政机关干部下海领办创办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且大多成为万载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或佼佼者。二是全面放宽投资领域。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凡是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领域,都向民营经济开放;凡是承诺向外资开放的投资领域和国有资本退出的领域,民间资本都可以加快进入,且无论是本土投资者还是外来投资者,均一视同仁,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三是在鼓励县内民营企业进入工业园区,享受园区外商企业同等优惠政策的同时,按照“适当集中、块状开发”的原则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模式,着力构建了“万上”民营工业带,重点布局资源型、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项目,实施万上公路沿线企业“百颗星”工程,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块状创业小区和产业集群。四是由县财政牵头筹资,建立了民营经济专项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民营企业新产品开发,支持外向型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正加快完善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互助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中小企业和离岗创业人员提供贷款担保。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县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在全市乃至全省的领先发展势头,今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有望突破70,在整个县域经济中的份量显著提高。

新的起点,新的跨越。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许多地方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相比,我们也深感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为确立更高的参照系,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始终以不甘落后的思想观念、开放式的发展理念、争先进位的精神状态,在改革中出活路、在开放中求新路、在实干中闯出路,全力实现年初提出的“两个翻番”、“三个2”的目标。“两个翻番”即财政总收入4年翻一番,超过3亿元,年均递增20左右;工业增加值3年翻一番,超过12亿元,年均递增25以上。“三个2”即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净增2个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城镇化率增加2个百分点。

篇2:XX县经济工作汇报

篇3:县教育工作汇报

一、县教育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73所(其中:学前双语幼儿园162所,小学160所,初级中学31所,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职工学校各1所);在校在园学生152719人(其中:在园幼儿23050人,小学生78559人,初中生3993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623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557人);现有教职工10368名(其中:幼儿园919名,小学4852名,初中4031名,普通高中481名,中等职业教育85名)。全县有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29所。

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一)全力抓好教育园区建设,高起点推进教育发展。立足县情,按照“县城和佰什坎特镇办高中、乡镇办初中、乡村办小学、重点村办幼儿园”的资源优化战略,科学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全力做好三大教学园区建设。目前,城南教学园区内第六幼儿园、第三小学、第七中学、特殊教育学校、盲人学校和第一职业学校食堂、宿舍均于完成建设任务;城南实验高中正在基础施工阶段,我县将重点实施城南教学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确保园区内各学校秋季学期投入使用。河东教学园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园区内佰什坎特镇高中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城北教学园区已启动资源整合,即将实施普通高中改扩建项目,其中第一中学、第三中学为建设项目,网通中学为20XX年项目。

(二)抢抓机遇,加快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

1、高位推进普通高中新建项目。县高度重视新建普通高中项目建设,专门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好项目立项、土地划拨、资金筹措、施工监督等工作,县领导亲自挂帅督促工程进展。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2.2亩,我们克服困难,想方设法为新建普通高中项目划拨建设用地400余亩。为确保佰什坎特镇高中项目顺利实施,累计搬迁农户20户,补偿林木30000余棵,补偿青苗300多亩,改迁110千伏、35千伏高压线各一条,各类经费投入累计一千余万元。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县新建普通高中项目进展顺利,成为喀什地区新建普通高中项目第一个破土动工的县。

目前,城南实验高中项目中男生宿舍楼基础已完工,女生宿舍楼、食堂、教学楼正在基础施工阶段。佰什坎特镇高中项目中两栋宿舍楼主体已完工;综合楼、教学楼、艺术楼、图书楼及后勤楼正在基础施工阶段。我县将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工作时限,严把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新建高中学校秋季如期完工、实现招生。

综合考虑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初步拟定了两所新建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其中城南实验高中作为一所定位为“双语”教育的高中学校,将主要面向全县各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三“双语”毕业班招生,9月计划招收1300名高一新生(规划在校生3800人);佰什坎特镇高中将主要招收叶尔羌河以东的佰什坎特镇等7个乡镇的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三应届毕业生,计划招收1000名高一新生(规划在校生3000人)。预计秋季,我县普通高中将招收新生4250人(不含内高班计划输送学生数),入学率将达到30.64%,较提高10个百分点。

根据我县高中师资现状,为满足城南、佰什坎特镇高中9月开学招生时的教师配备需求,我县及时做好短缺教师补充计划,按照普通高中教育师生比测算(根据新政办发103号文件精神,按1:12的师生比测算),大约需增补192名专任教师。经初步研究,我县计划通过两种途径解决新建高中学校的师资配置:一是申请通过自治区教师招录的方式每年补充一部分。需招录140人;二是从县内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在编在岗教师中通过选拔考试调整补充52人。

2、积极实施中职教育建设项目。抢抓国家、自治区对南疆三地州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免费的有利时机,争取将县职业高中列入“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普及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异地改扩建,在自治区、地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落实负责领导、责任单位、协助单位,加快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目前,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食堂、宿舍已完工,教学楼正在基础施工阶段,预计8月底完工。我县及早着手、提前谋划,按照职业教育师生比例,及时做好短缺教师补充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秋季学期计划招生1500人。预计秋季,全县将输送中职学生4750人,入学率将达到34.24%,较提高10个百分点。全县高中阶段入学率将达到66.7%,较提高20个百分点。

(三)重视学段衔接,稳步推进双语教育。加大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督查指导力度,规范办园行为。加快实施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农村适龄幼儿入园率达86.1%。统筹整合双语师资力量,通过内部调剂、大学生顶岗实习、双语骨干教师下乡支教等措施,优先满足小学一年级双语教学师资需求,确保双语教育幼小衔接比例从的27%提高到目前的85%;小学双语班学生整体升入初中双语班,衔接比例100%。充分考虑师资队伍和学校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双语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我县双语教育普及率,双语教育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比例28%。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加大调研力度,定期调研各基层学校双语教学推行情况,规范双语教育教学行为,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全县中小学双语教学研讨会、双语教学能手选拔赛、学前双语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筹备举办县第三届少儿双语艺术节、县首届学前双语教师风采大赛,大力营造学习双语的浓厚氛围。

(四)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养培训。根据我县双语教育发展需求和双语师资现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双语师资培养培训。以上海市援建的县图文信息中心(教师培训中心)为依托,借助于包括本县、喀什地区、自治区和上海市的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在内的培训师资团队,举办全县中小学双语骨干教师一年制培训班,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每年培训250人,计划培训1250名双语骨干教师,通过系统培训,使全县双语骨干教师综合素质整体提升,在双语教学岗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计划每年选派40名双语骨干教师赴上海培训,20名骨干教师参加新疆中学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赴内地参训项目,60名骨干教师参加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每年可以培训双语骨干教师370人。

此外,我县面向汉语水平不达标的中小学教师,利用寒暑假期持续举办汉语强化培训班,每年可以培训1000人左右,通过汉语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全县中小学校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积极开展校(园)本培训,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光碟等现代教学媒体,以现有民考汉教师、双语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集中进行汉语基础知识学习,如每日一句、集体备课、运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进行口语练习等,并通过远程教育和教学光碟等手段对教师进行培训。

(五)积极促进特殊教育发展。县特殊教育学校、盲人学校均于完成建设任务,目前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将于9月投入使用,主要面向全县6-15周岁的残疾儿童招生。为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盲人学校9月开学招生时的教师配备需求,我县及早谋划,早在特教学校、盲人学校项目立项后,就通过从县内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的在编在岗教师中选拔、人才引进等方式,为特教学校、盲人学校配备了33名教师(其中14人系特教专业毕业人才引进大学生,其余19名调整补充教师曾经参加“自治区新建和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岗前培训班”)。根据《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员编制标准暂行办法》(新机编办199号)文件精神,特殊教育学校按在校生300人的规模,盲人教育学校(九年制教育)按在校生180人的规模,以每班10名学生、1:4的.班师比测算,结合现有教师数,9月特殊教育学校计划招生74人(规划在校生300人),盲人学校计划招生12人(规划在校生180人)。

按照远期在校生规模测算,特殊教育学校需教师120人,盲人学校需教师72人,共需教师192人,目前有33人,仍需补充159人。经初步研究,我县计划通过两种途径解决特教学校、盲人学校的师资配置:一是申请通过自治区教师招录的方式每年补充一部分;二是通过人才引进方式补充。

截止目前,自治区为我县特教学校、盲人学校配备的价值160万元的专项设备已经配送我县,自治区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下拨的价值100万元的设备90%已配送我县,剩余课桌椅、床及食堂用具等正在陆续发货中,因目前学校仍在进行场地平整,而且特教设备必须专业人员安装调试,因此所有设备均按照要求“不启封存放”,待学校建设完工并验收合格后,将聘请有关专家就学校设备安装进行规划,并及早联系设备供货公司前来安装调试、开展相关培训,确保设备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编制严重不足,师资严重短缺:

1、新建学校急需增补编制、补充人员。

一是按照班均“两教一保”测算,县第六幼儿园计划开设12个班,需核定编制36名;第七幼儿园(位于托木吾斯塘乡新建富民安居点)计划开设12个班,需核定编制36名。

二是按照1:12的师生比测算,新建高中学校秋季开学后缺编192个,按照远期在校生规模测算,共需增加编制567个。其中:城南实验高中规划在校生3800人,需核编317个;佰什坎特镇高中规划在校生3000人,需核编250个。

三是特殊教育学校和盲人学校共需核定编制192个。根据《新机编办199号文件,特殊教育学校按在校生300人的规模,以每班10名学生、1:4的班师比测算,需核编120个。盲人教育学校(九年制教育)按在校生180人的规模,以每班10名学生、1:4的班师比测算,需核编72个。

四是职业教育共需增加编制372个。其中:职业高中(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在校生4200名学生,按照(新机编办22号)文件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商贸、财经、综合类标准学生数3001-5000的员生比1:15测算,需核定编制280个,现有137个编制,还需增加143个编制。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在校生4500人,按1:15比例测算,需核定编制300个,现有71个编制,还需增加229个编制。

2、学前教育师资严重短缺。我县有双语幼儿园164所(其中2所国家项目幼儿园24个班将于今年3月底投入使用),752个班,现有学前双语教师919名,社会公益性岗位临聘保育员113名、保安84名。按照班均“两教一保”的配备比例测算,目前我县仍短缺学前双语教师585名,保育员645名;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教师1号)文件和我县实际,需配备炊事员385名(县直每所6名,乡镇中心幼儿园每所3名,村级每所2名),保健医生164名(园均1名),幼儿园保安670名(县直每所6名,乡镇及村级每所4名)。

3、双语教师严重短缺。由于合格的双语师资短缺,我县双语教育幼小衔接工作距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按照《县双语教育十年发展规划(-)》,到,全县双语教育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比例占50%以上;到20,占85%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一支双语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语师资队伍。我县现有双语教师1596名(含双语班汉语课教师),普通班汉语学科教师630名。按照双语教师平均担任学科的周课时量(小学:汉语每周8课时,数学10课时,科学、信息技术共12课时;中学:汉语每周8课时,数学10课时,物理、化学、生物共10课时)测算,目前我县短缺中小学双语教师1066名(含汉语课教师)。

篇4:县帮扶工作汇报

两年来,县委常委、副县长xx同志对联系点xx镇及所辖联系村的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帮助其完善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使典型村提升了水平、后进村改变了面貌,取得了明显的实效,现将具体情况说明如下:

一、加强典型培树力度

和按照县委安排,xx县长联系的.典型村分别是xx镇的xx村和xx村,旧庄窝村距离拦河坝7公里,全村640口人,220户,党员53名,耕地面积976亩,枣树600多亩。全村以种植金丝小枣为主导产业,年产量80万斤左右,人均收入5516元。20张县长先后两次深入到该村进行调研,针对当前枣树种植面积已达饱和的现状,提出了要在枣树统一管理和创品牌上下功夫的举措。针对这一现状,张县长协调工商等部门,帮助该村注册了品牌、成立了金丝小枣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渠道,引导全村的金丝小枣产业走“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道路。同时,针对该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破旧不堪这一现状,帮助该村协调资金9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间,并健全了各项制度。北寨村位于官厅水库东岸,紧邻官厅湖畔,康祁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现有148户,410口人,耕地面积1074亩,其中水浇地面积450亩,以种植葡萄为主导产业,年人均收入6005元,

20张县长先后两次深入到清研院怀来科技产业基地及项目所在地北寨村进行调研,明确北寨村 “发挥区位优势,依托项目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的发展思路。肯定了北寨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帮助北寨村确定了村级文化广场、打机井等惠民项目,今年北寨村被县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党支部”。

二、促进后进支部转化

上一篇:求职面试的技巧下一篇:高校建设工程审计问题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