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2024-06-15

浅谈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通用10篇)

篇1:浅谈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浅谈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摘要】包装设计是一门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学科。目前,许多院校对广西本土民族文化在包装设计创新应用的系列教学研究还很缺乏。民族文化不仅为包装设计提供了大量优秀的素材资源,还影响着包装设计的走向与未来,鉴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一直是包装设计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包装设计;民族文化;创新应用;教学研究

包装设计这门建立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基础上的学科,随着民族风潮流的涌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如何引导学生在包装设计中创新民族文化应用?怎样才能让民族文化艺术在包装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包装设计课程的核心要求,已成为是当前包装设计教学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教育资源现状和教学方法

为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让民族艺术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更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觉地将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和视觉设计更好的结合起来,设计出更具鲜明和富有生命力的本土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教学情况,就如何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实施民族艺术文化创意教学,怎样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和研究课程考核方法等展开探索与研究。

我们主要方式为秉承“模块”教学方法不动。把“传承、融合、创新”贯穿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发挥创新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提高包装设计教学的功能性与实用性,为社会提供更多有实战力的设计人才。

(一)传承

包装设计的进步和发展,是建立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传承民族文化是包装设计一项很重要的功能。运用于生活中的包装设计不仅传递商品信息,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

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包装设计作品成功的关键。没有了民族文化,包装设计也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品就会失去生命力和感染力。加入了民族文化信息的包装设计作品,能引起人们情感的认同与共鸣,加深他们对作品的好感。因此在包装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强化民族文化的信息传递功能,让民族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包装设计。

(二)融合

民族文化有区域的限制,它服务于特定的人群。它呈现出来的是部分人、部分地区的观念和喜好。而包装设计是一项面向社会的,服务于大众的行业,包装设计作品必须以多数人的审美需求为基点,力求满足大众需要,适用于更广阔的区域范围。

包装设计中的民族文化除了要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以外,还需要兼容并蓄与多种文化潮流融合发展,在彰显民族特色的同时携带丰富的时代气息,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经济潮流的作品,才能使作品更具活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作为重要过程,找寻民族文化与时代文化的切合点,赋予传统民族文化以国际特色,让我们的包装设计产品以民族的特性和风格走向世界。

(三)创新

艺术是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惯用的教学体系很大程度上扼杀了艺术的灵性。创新是事物得以持续发展的灵魂。对艺术设计课程而言,教学方法的创新尤为重要。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校各种资源的作用,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包装设计教学中创新的表现

如果说传承民族文化是包装设计教学的基础,文化融合是包装设计教学提升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么少数民族文化在包装设计学中的创新应用则是课程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广西民族文化特色与地域艺术优势的内容结合到包装设计课程中,构建起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和本土民族文化特色相契合的教学模式新框架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由于对广西民族艺术文化缺乏系统的学习,无法深入研究传统民族艺术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灵活多变,基础建设完善,这些条件都适于各类课程教学改革,使学院课程体系更具新颖性、前沿性。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然也有其解决方案。

第一,在课程初期,以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兴趣,带领学生从博物馆的参观开始加深对壮族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识,针对每一件作品从其纹样造型、色彩、材质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初步掌握壮族艺术元素和现代视觉元素之间的构成关系。

第二,在而后的包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不断重复强化技能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采风以及到各高校和民间艺术团体进行交流,或参加展览赛事活动,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民族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其包装课程设计作品中。

第三,把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带进设计项目实践和包装设计毕业创作。进一步锻炼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使少数民族艺术与产品品牌包装设计兼收并蓄,使设计作品能基本符合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课程成果、教学评价与国内外设计比赛相结合,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包装设计是一门要运用到生活中的技术。针对包装设计专业开展的教学工作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理论用行动阐释,彻底贯彻学以致用的理念。带领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国内举办的各项设计比赛,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给学生一个广阔的专业的汇聚多种文化的舞台来展示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对课程成果的鉴定,教学质量的评估,将不仅仅局限于一张简单的试卷,几项简单的作业。而是侧重让学生在实战中去得到历练,开阔眼界,对行业的时代趋势有更深的了解。帮助学生走出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误区,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以便取长补短。

艺术设计比赛是一场不同观念、不同立场、不同文化、不同创意交相争锋的盛宴。在这个赛场上,思想得到解放,创意相互碰撞,理念相互沟通,能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灵性。

三、具有广大的市场研发潜能,与本土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参与教学成果

在面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和东盟贸易背景下,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同时,发挥企业市场研发潜能,与本土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是在教育革新的浪潮中发展而来的全新的教学理念。校企结合是一种把教育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学校的教育和校外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工作需求去改良教育,以教育的完善去促使更好的工作。把这种教育模式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不仅能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还能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实现校企共赢。

四、结论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包装设计的进步,对包装设计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为响应知识经济这一时代的号召,包装设计需要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展现更强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用更独特的创意形式凸显民族文化独特性与感染力。

包装设计专业课程,在这样大背景下,更应该寻求一种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民族本土特色的教育创新,并进行多方面的调研、改制等。在遵循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制定出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创意精品课程和专业。其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体现社会效益的经济成果。

参考文献:

[1] 拉兹罗?鲁斯,乔治?L?威本佳,赵黎明译.包装设计图形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4.[2]张大鲁,吴钰.包装设计基础与创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52-59.[3]林振扬.包装设计[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4]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Z】.【林 洁,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艺术系】

篇2:浅谈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晋师附小 陈宇娟

美术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吸收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民族文化会通过美术这样一个特殊的平台走进校园,走进每个孩子心中。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要让学生“广泛接触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的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学生中宏扬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式下,宏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做为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思考:如何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吸取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时代发展的新元素,让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我的点滴想法。

如何能让学生爱上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让民族艺术大放异彩?学生在感受中华美术博大精深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激发了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丰厚了文化底蕴,为文化的传承 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小学美术教学的特征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素养。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使学生在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小学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中国美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作用,需要我们保护、继承、宏扬。

我通过小学美术课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能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二、通过民族艺术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学会欣赏,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正确审美价值观。

无论是传统的彩陶工艺,灿烂辉煌的青铜工艺,享誉世界的陶瓷艺术,巧夺天工的玉石雕刻,威严神秘的石窟艺术,还是借物抒情的中国绘画,布局宏伟的宫殿艺建筑,妙造自然的园林艺术,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风格各异的民族服饰,以及充满美学意蕴的书法篆刻等,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它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饕餮盛宴,这些都将深深印刻在学生的心中,更会是精神上的极大震撼。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

三、在美术教学中宏扬民族传统文化意义深远

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多样的教学形式的选择,将民族的优秀的文化推荐给学生,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鉴赏能力和鉴别能力,对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提高文化内涵和个人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在学生当中宏扬民族传统文化,使之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祖国未来发展壮大的需要。

中国美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始终与文化情景相联系。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美术文明,是祖先用辛勤的劳动,智慧的创造为后代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青少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主人翁,引导、激发青少年热爱、敬重、宏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激情是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与宏扬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加深了认识,增加了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有效的促进名族文化的传承。

四、了解本土民族文化,重塑美术课堂。

1、结合民间工艺制作,了解传统文化。

民间美术是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民间美术品种极多,剪纸、刺绣、泥塑、脸谱等,贯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我们通过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本民族丰富的民间文化由衷地感到骄傲,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我县小东中学将剪纸艺术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活动。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剪纸内容与技法与美术教育结合,开展剪纸艺术教学。现在,很多孩子都掌握了剪刻方法和技巧,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张纸便能创作出许许多多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剪纸作品。

2、整合民间艺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即把民族传统的各种艺术形式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建立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美术教学。学生在作品内容、选材、形式及制作的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中国审美感情的影响,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

五、给传统民族文化加入新元素,使美术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1、变俗为美,给民俗风格加入新元素。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风格和民族文化,农村大多种植玉米、青稞、荞麦、大豆等农作物,这些作物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可以把这些常见的东西纳入美术活动课中来,根据农作物自身的颜色、质地进行创作,制作出了一幅幅别具特色的拼贴作品。另外,我们还在民俗风格上加入现代元素,如当地的民族刺绣,大多式较为传统图案,可以让学生加入更多的具有现代气息图案,绣出来的腰带有了新的特色。这些乡土乡风的手工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形能成为学校的特色教学。同学们收获的是一种思想: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这个大背景下,除了传承,还需要有创新精神。

3、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创新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有机结合的案例。以现今最有代表性的标志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为例。这个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标志,它不仅以中国传统文化汉字印章作为标识主体图案表现形式,选用中国传统颜色红色作为主题图案基准色,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代表着民族与国家,代表着喜庆与祥和。而且作品主体部分又似“京”字,又似舞动的“人”张开双臂,充分反映了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国,传递着友好、真诚与热情。同时作品中巧妙地幻化成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人形,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充满动感与活力。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泛,传统图案设计渗透在许多的现代艺术领域之中,在现代设计艺术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是将本土文化自我延续,同时对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1、乡土美术资源引进课堂,拓展学校美术课程的空间,将乡土美术资源引进课堂,就是让教师和学生关注本土民族民间文化,引导学生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心,拓展学校美术课程的空间,使得美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切合地方实际,同时也能让师生得到更多元的发展,无论是教师的课程开发、研究、教学能力,还是学生的本土文化认同感、动手实践能力、热爱家乡的情感等方面,都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我们在尊重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地域文化特点,通过对文化和艺术的本土挖掘→吸收融合→创造转化这种传承过程,实践美术教育传承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文化的传承。

2、在文化传承模式上,改变过去单一的由学校教育的师授学承的模式。

在教育过程中,把过去师生之间依附、依赖、顺从的关系改变为平等、交流、互动、合作、反思的新关系,加强对学生认知方式、处世方式的培养与锻炼。教学中我认为,只有在正确的“文化观”的指导下,美术教育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艺术、认识文化。在传承模式上要充分利用网络、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物、社会实践活动、影视传媒、民间艺人、节日风俗等教育资源,从内容与形式和表现材料上改革创新。从文化传承、心智教化、创新能力等具有民族文化特制上下功夫,以培养学生“厚德载物”健全而开阔的心智,以及“自强不息”坚毅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将会成为美术教育者肩上的一项责任,如何正确引导,加以善材利用,我们美术教育者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做为国际化教学模式的今天,让孩子们学习了解认识民族文化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

篇3:浅谈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一、教学手段的改变

1、以引导型教学方法代替说教型

设计教学的手段应以引导型教学为首选, 以往用说教型方法讲述民族服装概念时, 老师的提问是“民族元素有哪些?”而引导型教学关心的则是“民族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该是怎样的?”前者重“知”, 后者重“悟”。引导型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同时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要适应于学生的学习, 要“教服从于学”, 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二是教学不仅是“授业、解惑”, 而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

在引导型的教学中, 教师需要对民族服装的各种元素进行描述、考察, 评价, 着重说明它在社会、文化、经济和功能等方面是否符合当前市场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是“面向服装行业的实际需要和实际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可以说, 引导型设计理论是“回到实践中去”的评价和修正的过程。创造新的民族样式, 如此循环往复, 互为补充。

2、以点带面法

以点带面法即从民族文化中找取出自己最感兴趣、最有特色、最有内涵或最令人遐想的某个点或某个元素, 来与最时尚的服装设计相结合。

中职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等原因, 对于民族服装设计, 往往只停留在描述的层面去理解, 难以贯入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 设计的作品流于平庸。在实际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自己在选择“元素”上下足功课, 多方面寻找, 不仅仅是服饰上, 可以是民族的家具、器物、图案、植被、建筑、歌舞、音乐、居住环境……等等, 例如龙象征权利, 凤象征喜庆等。用敏锐的触觉, 将这些元素结合, 重新演绎, 创作出焕然一新的时尚东方服饰, 使这种深厚的文化积累展现出感性的回忆及价值观念, 传达着永恒的意义。也能让我们的学生更能对民族性的东西产生兴趣, 融会贯通。

实际上, 每个时代都是传统的延续者, 同时也是现代的创造者。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传统的民族艺术, 并将民族艺术较好地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 为服装的个性化提供大的发展空间。在描述令人神往的民族风格的同时, 又能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总之, 在教学性质上使用以点带面法教学有助于充分认识和挖掘民族元素, 并与现代服装巧妙结合, 在民族服装设计领域里有着相当的潜在空间和方向。

二、设计教学方法:一般设计法与设计原理法

1、一般设计法

20世纪60年代, 由日本学者研究形成的一般设计法, 它提出了设计定义为由实体功能空间S到属性空间T的反复映射。通过对属性、概念等抽象概念逻辑推演、操作, 产生创造物——新实体 (具有新属性、新功能) 。

一个设计因子确定以后就考虑其他的因子是否与之相配?可以发现, 提出的设计思维过程为:提出问题→功能展开→提出方案→评价→ (提出问题) →择优决策。一般设计法广泛存在于民族服装设计中, 适合根据某个灵感牵引, 逐一对服装要素进行设计。

2、设计原理法

设计原理法由美国学者研究形成, 原使用在工程设计领域, 后来借鉴到视觉设计、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其设计定义模型为:设计原理学认为设计是社会“需求”到“产品”的过程, 设计定义为功能空间FR向设计参数空间DP的映射。

在教学上, 让学生开展设计时一定要立足目标市场去考虑。根据服装设计的对象要参考各种设计的功能因子。一定要遵循设计功能以及设计参数两个原则以保证设计的高效性和可行性。然后进行设计过程和评价决策, 最后是方案的确定。设计过程模型为:问题设计→创造过程→分析评价→ (问题设定) →决策选优→方案。

设计原理法以目标市场、顾客以及可用元素进行设计, 是按需求来进行设计。通过对大量设计思维过程要素的筛选, 使设计更为全面, 迅速和准确。一般设计法是对各要素间的联系分析和评定, 这样就会使民族服装设计更加合理、丰富和灵活。进行民族服装设计时两种设计方法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用设计原理法更能把握市场, 定位准确。民族服装设计是一种开放性的工作, 绝不能闭门造车, 一定要“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

三、结语

篇4:浅谈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关键词:符号学;民族文化符号;现代艺术设计

民族文化符号是指那些蕴涵着特有的历史和文化的符号,包括民族图腾符号、实物符号、民族语言和文字符号等,又表现为具体的语言、图画、动作、音乐等形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也不断向前发展,关注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问题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保障设计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应当将其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去。当前,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尤其平面设计方向,已经广泛应用了民族文化符号,这对提升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底蕴十分有利,并促进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和特色。

一 民族文化图形的的创意流程

民族文化符号是历史的沉积,它是人们理解自然形态和探索自然规律的结果,是对自然形态反映的一种形式。民族文化符号的造型过程可以主要有三个环节,即形象观察——联想创造——形象再次提取抽象。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民族化图形的创意流程为:根据对民族化元素的认识进行联想,并以此为前提和起点,寻找表现素材,提炼、取舍和分解各种经过联想而引发的新图形形式,并对此进行发掘整合,将元素重新进行组合和修饰,并构成新形象。这些新形象赋予现代艺术设计以新的生命,为民族文化符号的表现注入了新的血液,充分表现了符号的任意性特征,让现代艺术设计能更好融入民族文化符号。

二 民族文化符号的构成应用方法

赋予民族文化符号新的形态,能促进现代艺术设计突破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活动范围,实现质的飞跃。赋予民族文化符号新的形态,就要对民族化图形的认识进行再创造,打破固有形态,借鉴图形创意、标识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等领域常用的一些方法,对民族文化符号进行重构,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打散重构

在传统的中国装饰和纹饰中,就已经有打散民族符号的表现形式。所谓打散重构,是构成中的一种分解合成方法。从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的角度来看,分解的方法要强于面观察,因为这种方法更能了解局部的变化及局部变化对于整体形态的影响,能更细致地了解图形的结构,从而更有利于提取图形特征性的标志元素,更深刻的了解事物的内在的美。形态经过分解后,就可以提炼出艺术审美中构造的成分、元素和基因,并基此进行原形分解和分解后的重新组合;或使局部形态的自我分裂和变异,选取部分最具特征的元素重新组合;或使图形的部分移动原位,对位置进行移动,打破原来的组织结构和形式,在变化后进行分解,重新排列组合;或对图形进行分割分裂,分切出单体元素,进行正负形的变化,选择符合要求的形体进行变异,将裂后的形态作为独立单体元素,转化成为新的图形。如一些古代民族青铜器纹饰,将其各个部分都分解出来,随后进行分解、移动、转换,组合成新的纹样,从而增强了原形的艺术生命力。

(2)分解转换

可以采取分解转换的方法对民族化图形进行再创造。通过分解转换,可以完成自然形态向抽象图形的转化,将图形的初始形态转化为新的形态。在分析和研究民族文化符号时,分解方法要强于观察法,通过分解,不仅能促进人们对民族文化符号提炼和精选,还能更加深刻让人们了解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固有的内在美。如在处理古代的某些传统民族纹饰,彩陶纹样时,就可以将原有图形的构造成分元素通过分解提炼出来,再运用构成的方法,转化元素的样式,完成符号的再创造,这种变形往往会更富装饰性和韵律感。

(3)置换构成

置换构成是现代图形创意中的表现方法,通常是在一个普通和简洁的形态上,在保持原形的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根据创意,置换新的元素,组成新的图形。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是必须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元素,选取的元素应当是最具本民族特点,能代表民族性和传统文化精髓,如华表、长城、龙等为人所共知的形象,这些形象已经作为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代表。

(4)异形同构

这种方法常见于平面广告招贴中,该方法是通过将两个原本不相关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表达主体思想。通过异形同构,可以实现一些民族化图形的再生。由于变异的差异,元素组合后,有些能保持原有的形态和某些特征,有些可能由于发生了质变而转化为别的形态。异形同构是不能硬性拼凑的,在注意协调自然,保持精华所在的前提下,可以将不同风格的形态组合在一起。如利用外国的叉子和筷子(中国传统的民族化符号元素)组成异形同构的招贴画,就传递了中外文化交流这一含义,形象地体现了主题,对民族文化符号应用得恰到好处。

借助上述各种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运用民族文化符号的方法,设计师们在理解和应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能极大的丰富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符号运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挖掘出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符号资源,改变现代艺术设计的面貌,将更新颖、更符合大众审美需求作品提供给服务对象。从当前现代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实际来看,设计师们应当建立起一种对民族文化的自觉性与认同感,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运用民族文化符号,有针对性地利用符号的任意性,提高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丹.艺术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

篇5:民族文化传统工艺设计研究的论文

摘要:传统工艺设计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工艺设计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在我国传统工艺的发展过程中,它不仅吸收了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传承我国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工艺发展的重要源泉,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民族文化更是对我国的传统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工艺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入了民族元素,使其形成特有的民族标志,使传统工艺设计形成一种民族文化的特有符号,展现了独有的民族内涵.在传统工艺设计的发展的过程中,既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进步与传承,同时又丰富了民族文化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传统工艺;民族文化;工艺传承

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影响,从工具类工艺、传统建筑工艺、雕塑工艺到织纺工艺,编织工艺,在人们的吃穿住行,每个方面都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影响.传统工艺不仅展现着时代手艺人的精湛技艺,还展现着民族风韵,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传统工艺设计过程中的构思,对工艺品造型的设计,融入当地人文地理等多个因素,展现芳华.传统工艺设计中包涵民族文化是社会潮流的趋势,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时代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精神世界上的缺失,传统工艺设计的民族精神是重要的填补,弥补缺失的有效措施,是时代赋予中国传统工艺设计的使命,在传承与发扬中,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1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文化中的体现

1.1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物质文化中的体现

中国的工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山顶洞人时期的骨针,悠久的历史底蕴,使我国传统工艺的发展迅速,样式多样,在雕塑工艺,陶瓷工艺,饮食加工工艺,传统建筑工艺方面都有辉煌的发展.最开始的工艺作品在设计中民族文化占比不大,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工艺品呈现多样化,传统工艺设计中民族物质文化成为工艺品越来越重要的灵魂,提高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在传统的工艺设计中,图案精美的双面绣,国之瑰宝的土楼,工艺考究的蓝印花布.这些各门各类的工艺在设计中都融入了民族物质文化,融入民族物质文化成了每一个工艺从业人员在设计理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吃穿住行,都在其设计过程中融入民族物质文化,展现独特的民族文化风韵,对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做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传统工艺在完成后,样式、材质、图案都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与文化发展潮流,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发展.对于工艺设计来说,民族物质文化是不可缺少的灵魂,设计的源泉,丰富了器物本身的艺术价值,同时还使设计者得到思索,探寻文化发展的道路.传统工艺流传到现代社会中仍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其重要原因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独特民族物质文化,设计理念不断更新.民族物质文化对于我国传统工艺设计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独特的文化潮流.我国传统工艺设计的发展是我国民族物质文化几千年的印证.从传统工艺设计的理念中凸显了民族问物质文化的重要性,促进我们在工艺的传承中时刻注重文化的传承.

1.2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精神文化中的体现

传统工艺的设计不仅局限在民族物质文化中,随着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更具文明性和艺术性吗,传统工艺设计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还升华了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追求,无论是人们重视的宗教风俗,信守的哲学理念,地域内的语言文学,都渐渐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出现在传统工艺设计中,并通过工艺品表现出来.传统的宫扇在设计上加入了前人的诗歌;雕栏玉砌的宫殿在设计过程中,加入了神话文学的因素,使其具有独特的吉祥寓意;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工艺品不仅仅具有观赏,使用的价值,还反映其时代的艺术造诣与社会风气,使这些工艺品成为独特的中国符号,流传于海外的陶瓷,银器,玉器,丝绸其造型样式,都成为了展现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平台,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画图,更是对于文化发展的思索.纵观世界的工艺品发展都是多元化,吸收与发展,加入其民族精神文化,使工艺品不同于其他,独树一帜.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的发展.如果传统工艺设计只是简单的模仿创造,不注入民族文化精神,抓住时代脉搏,没有深刻的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所创作的工艺品随着时光消散.所以传统工艺设计中加入民族精神文化,不片面追求数量,注重精神内涵,才能在时代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我国传统工艺设计还体现在各民族风俗节日、语言文字等精神文化,古有屈原投河端午纪念节流传至今,划龙舟、吃粽子是端午必不可少的,“龙”在我国民族历史文化中国占据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我国的“龙图腾”,龙舟的传统工艺建造体现了我国民族精神的信仰,龙舟精神体现了我国民族团结一致、拼搏向上的积极特性,端午又叫粽子节,粽子包含我国对古有食技的传承,对美好希望的精神祝福.回族是除汉族以外人数最多的民族之一,他们有特有的文字符号、语言符号,在门口的春联,包括长辈写的祝福语大多是回语,文字这种传统工艺设计是每个民族特有的,代表了民族历史的传播与不同.我国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每个民族风俗语言都是不可缺少的,民族传统工艺设计正是对民族精神文化的发扬与传播,是连接各民族的精神纽带,使我国民族文化更具凝聚力,五千年上下历史文明得到更好的传承.

2传统工艺设计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2.1传统工艺设计的发展现状

数字时代的到来,高科技产品的广泛应用,手机成为人民必不可少的物品的同时,丰富多样的传统工艺品的正在逐渐减少,传统工艺设计反应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以传统文化作为工艺品的底蕴,而传统工艺的没落,使民族文化传播发展的土壤缩小,是时代更替带来的弊病,对我们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难得机遇.在社会倡导多元化的同时,被挤压的传统工艺正是可以抓住机会展现民族美丽的机会.传统工艺的灵魂在于设计,只有不断提高我们的设计水平,才能逐步提高传统工艺品在市场的比重,加大影响力.随着社会变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未来的趋势.传统工艺设计是影响传统工艺发展的重要因素.

2.2传统工艺设计对民族文化中的传承方式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工艺设计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工艺可以流传至今的重要手段,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又分为物质传承与精神传承.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传承是保证工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传统工艺设计对于整个工艺品来讲是它诞生的灵魂,加入了民族文化元素则是保证艺术品蕴含丰富价值,经过千年岁月的洗礼,仍永葆生机,展现穿越千年的东方文化魅力.其重要方式就是直接将民族物质融入工艺设计中,直观体现其民族文化精髓.如云南独有的蜡染工艺品;南彝族的路南挑花;别致精巧的傣族竹编;玲珑巧制的苗家银饰,还有壮族绣锦.都采用直观的视觉感受,将民族特有的物质文化,化入工艺设计中,在工艺成品的时候给人强烈的民族观感,让工艺成品在众多工艺品中凸显民族特色,彰显民族文化.这种能给人强烈民族观感工艺品,在其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就必不可少.所以流传至今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更好的传承了民族物质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永葆生机,不在时代中被淘汰.传统工艺设计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另一种方式,是在对工艺品的设计中加入民族精神文化,这不同于民族物质文化直观的出现在工艺品外表,而是深刻理解每一个工艺品之后领悟的内涵,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精神的`内涵.流传世界的中国瓷器,每一个工艺设计造型的考究,时代精髓的融入,民族文化的传承,让瓷器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流传至今;新疆地毯的造型多以民族特色为主,再设计融入了民族精神文化,线条,造型都以新疆地区的民族风为主,在外表下蕴含深刻的民族精神文化.时代的潮流,世界共性的突出,更需要我们对于传统工艺设计传承民族文化,不论是在民族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方面,凸显我们的民族个性,使世界文化趋向多样化,繁荣化.

2.3传统工艺设计与民族文化关系

民族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源泉之一.而传统工艺设计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发展,能为传统工艺设计带去新的灵感,从而激发创作者用更多元素,更多的方式创作带有民族文化的工艺品,相辅相成.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弱势,更多数字化的高科技产品等充斥我们的生活,更需要迫切的加强传统工艺品的核心竞争力,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与传统工艺设计上的互补,可以弥补这种缺陷.传统工艺设计也是传承民族文化最好的方式,在设计中融入民族精神,使设计出的传统工艺品在数字时代保持自身的魅力.这种不可分割的关系使民族文化与传统工艺设计紧紧相融.传统工艺设计的历史悠久,经过不同时代的演变,面对现在严峻的考验,正是再一次融合民族文化与传统工艺设计的机会,使传统工艺重新焕发活力,而不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淘汰.民族文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传统工艺的发展是受民族文化影响.传统工艺设计理念的更新进步,促进工艺品价值的提高和多元化发展,提高了传统工艺在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传播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我们要加大在传统工艺设计方面的民族文化比重,推陈出新,创造出带有民族气息的工艺品.同时加大民族文化自身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对于外来优秀文化的借鉴也必不可少,这样才能繁荣民族文化,拓宽传统工艺设计者的思路.这是发展文化经济政治一条必由之路.

3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文化中的发展

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文化中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传统工艺设计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使我们要注重传统工艺的发展,立足现在,长远考虑,紧紧围绕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在传统工艺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民族文化的研究,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要考虑在内,深层次多方面在工艺设计的理念中体现.传统工艺在设计过程中不仅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发掘、体现更要继承,创新,保证传统工艺设计出的工艺品是创新的,有活力的.传统工艺设计的发展的道路面对很多考验,在民族文化中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壮大自己的竞争实力.很多传统工艺设计偏离了民族文化的方向,使创作出的工艺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消散.目前的中国传统设计一部分保留了民族文化,但比重小,没有走上世界舞台.在各个民族地区流行,成为旅游纪念品.我们应该坚持传统工艺设计走在民族文化方向,精心创作出属于民族、属于世界的传统工艺品.让民族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日常通过工艺品的设计的方式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舞台,这样是良好的发展方向.传统工艺设计中融入多民族的文化是另一种发展方式.文化不是单一的,社会倡导的文化多远化,正是传统工艺发展的契机,利用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与共性,将多民族文化融入在一件工艺品中,是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发扬了多种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展现了多民族风情.由于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文化有多样性发展,所以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文化发展的潜力巨大,融合的民族风情也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4传统工艺设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民族风慢慢开始成为潮流,甚至一些民族风的服装成为了奢侈品.世界时尚流行中开始渐渐的加入了中国风.中国则在传统工艺品的设计制作中重点推出了民族风,创作出属于民族的,属于世界的民族风工艺品.这是我们当代的人的一种精神物质财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在今天慢慢地展现,传统工艺设计的趋势是朝着民族精神物质文化方向发展更有优势,不但传统工艺的民族化,世界工艺品的中国风,都提醒我们要把握住民族文化的基本方向,传统工艺向民族文化发展.国外艺术向中国的大量引进,给我们传统的工艺品造成冲击,竞争工艺市场.在市场浮现更多外国的工艺品.在这种略被动的局面下,传统工艺设计如果被动模仿外国工艺品,抛弃我们自身独有的民族文化,就会失去我们原有的创作传统工艺的根基,是我们传统工艺设计理念的一种退步,失去了民族个性.传统工艺设计要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让设计语言不单调,不苍白.就要把我们的传统工艺设计建立在我们自身有独有的民族文化中.探寻民族文化中独有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发掘民族艺术价值,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在结合外来有机结合,使传统工艺品焕发新的生机.探索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文化方向下的多元化,不断地深入,摒弃一些陈旧的观念.

5传统工艺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传统工艺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方式不尽相同,每一个工艺品,无论是什么用途的工艺品都有它自己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方式,吃穿住行每一种类的工艺品都有民族文化融合的痕迹.独特的民族服装上,每个带有民族特色的图案,颜色,宗教信仰,有特殊意义的祥纹;瓷器的线条,选用的图案,烧制的方法;丝绸的制作过程,精美的纹样;这些都在每一步都体现了创作者在设计中融入了民族精神物质文化.传统的工艺设计与民族文化有规律的融合,其选材来源于民族的风土人情,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扬.这是中国创作者对文化的尊重.融合方式的多样,使传统工艺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融合的过程中,工艺创造越来越趋近于民族化,是传统工艺创作者对于民族的认同.当工艺成品时它不仅仅代表一些民族简单的符号,标志,交易的货物.是具有民族特征的,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底蕴的,反映独特民族精神的一个窗口.是中国传统工艺设计创造者走向属于自己一条路的开始.传统工艺设计对民族文化的体现与传承,凸显了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世界发展的大潮流中,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注重传统工艺设计的发展,在民族文化的引导下,更好的在传统工艺设计中加入民族文化因素,使我国的传统工艺设计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世界舞台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符号.

参考文献:

〔1〕芦苇.潞绸技术工艺与社会文化研究[D].东华大学,.

〔2〕谭有进.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D].中央民族大学,.

〔3〕张西昌.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3.

〔4〕潘天波.汉代漆艺美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5〕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

〔6〕马志颖.民族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7〕潘秀梅.设计视野中汉中“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

篇6:浅谈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论文摘要】自信心是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石。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自信心培养,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本文主要艺术设计教育的角度来分析信心教育对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着重论述了其在教学中的一些表现形式。

【论文关键词】信心 艺术设计 教育 表现

什么是信心?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一种信念和评价。信心可以使学生取得学业上成功,也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自信,是人类最基本的内在品质,是人格结构的组成因素,代表着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将信心教育引入到教学中是创新教育的新思路,是非常有助于教育工作的。

篇7:九年级政治融入民族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民族精神,能够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感受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2.能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图片,请学生说出图片所反映的故事,探讨故事里的这些主人公所具有的令人赞叹的精神和品质。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苏武牧羊---忠于职守、精忠报国; 负荆请罪---宽以待人,知错能改;徙木为信---诚实守信;

孔融让梨---尊老爱幼; 愚公移山---坚忍不拔; 凿壁偷光---热爱学习; 百里负米---孝敬父母;

桑兰----意志坚强; 洪战辉----善良、强烈的责任心。

教师:提问:还能说出哪些我们中国人一直推崇的精神和美德?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师:提问:人们为什么要推崇这些精神呢?让我们来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遭遇过哪些深重的灾难?

2.请你说说中华儿女在这些灾难前奋起抗争的典型事例。并体会这些抗争体现了哪些宝贵的民族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没有这些可贵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可能历经沧桑,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民族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就必须要弘扬宝贵的民族精神。

活动:请学生看图片,体会民族精神

井冈山精神: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延安精神:敢于斗争,艰苦奋斗。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大庆精神:爱国主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勇于攀登。

抗洪抢险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青藏铁路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

教师:展示“重走长征路”的图片,播放“感动中国人物黄伯云”的视频,启迪学生思考每个中国人应该如何去弘扬可贵的民族精神。思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个人成长和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师:请学生思考下列中华民族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要求。

爱国主义------------------- 勤劳勇敢------------------- 诚实守信-------------------

艰苦奋斗------------------- 尊老爱幼-------------------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身边、从小事做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做一件孝敬父母的时事,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长辈”的美德

案例评析:

1.通过让学生看图片来回忆“苏武牧羊”“愚公移山”“徙木立信”等经典的成语故事和了解“洪占辉”“桑兰”的感人事迹,让学生触摸可贵的民族精神,感受民族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授课开篇自然,能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也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2.“看图片,说故事,体会民族精神”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篇8:浅谈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关键词:民族民间艺术,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对接,研究

1 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普及的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了艺术素材, 而民族民间艺术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所谓的民族民间艺术, 具体指的就是劳动人民对材料和方法的合理运用所创造出的具有明显地域文化风俗特点的艺术形态。其中, 民族民间生活器用、建筑设计、环境装饰与衣饰穿戴等多个方面都涵盖了这种艺术形态, 而这也正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源泉[1]。

目前,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艺术备受国外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关注与重视, 而且, 很多民族民间艺术的元素以及服饰都已经广泛应用在国外的设计当中。因为, 为了能够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中获取更理想的成绩, 就一定要积极地创造具有文化特征与思想内涵的作品, 而这也正是现阶段服饰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与核心。在服装产业与教育发达国家, 对本国民族民间文化及艺术的重视表现在服装设计教育方面。由此可见, 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与民族文化传统是紧密相连的, 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 实现具有创造性的现代转换。所以, 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到中国服装设计教育当中十分重要。

2 民族民间艺术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对接途径

2.1 基础教学对接

要想在专业学习初期使学生构建保护并发扬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思想, 应当将民族艺术元素合理地融入到基础课程的教学当中。其中, 特别是在素描与速写课程教学中, 可以邀请穿民族服饰模特展示, 使学生能够更仔细地观察服装细节, 更好地完成人物素描与速写学习任务[2]。而在色彩教学课程当中, 教师可以在布景台之上摆放民族的服饰或者是头饰, 或者是工艺品与手工织棉等等, 并要求学生对其进行观察来完成写生与默写任务。针对三大构成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 对素描与色彩课程的作业展开二次创作。在此基础上, 可以对民族任务与服装及饰品等写生, 亦或是白描作品予以适当地变形与重新构造, 以特定主题形式, 在平面或者是立体构成方面予以有效地应用。而学生也可以提取出民族民间艺术图案与造型等, 进而保质保量地完成基础图案的练习任务。当基础课程学习结束以后, 教师需要把学生的作业展示出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构建对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灵活运用与保护观念, 通过对民族艺术元素的深入分析和使用, 充分彰显个人创造性的思维, 更好地奠定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2.2 专业教学对接

对服装设计专业而言, 专业课程教学十分关键。其中, 以《服装设计》为例, 根据不同的阶段, 需要将其划分成若干学期完成。而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服装设计各个部分的综合性认识。其中, 在教学实践当中主要包括了服装的设计灵感源泉、服装的结构与色彩等等[3]。因而, 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民族艺术元素, 特别是在服装廓形设计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传统民族的民间艺术造型来获取灵感, 比如说传统器物外观造型, 或者是民族村寨的建筑造型, 将其当作出发点, 进而作为素材来完成设计。另外, 在开展服装色彩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重点传授中国传统色彩知识。而民族传统色彩应当被作为课程重点内容, 以保证学生所设计的服装色彩和传统相互结合, 与本土市场需求相适应。为此, 教师可以对中国传统色彩观念进行介绍, 同时, 阐述这些色彩在民族民间服饰与器物中的具体运用, 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服饰色彩和五行色彩间存在的关系更为了解, 进而由色彩外部表达逐渐深入到对中国传统和民族文化内涵的思考, 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境界。基于此, 还可以在服饰图案设计教学过程中, 将代表性服饰纹样或者是图案当作具体案例, 并且以多种方式应用在民族服饰当中, 使学生对于图案运用的形式及色彩搭配方面的特点进一步了解与掌握。对于服装制作工艺课程教学来讲, 教师也可以详细地介绍典型少数民族服装结构和工艺, 对传统民族服饰制作工艺在现代服装中利用的价值展开重点研究, 以保证学生更深入地掌握, 使得现代艺术作品兼具传统与时尚的特点。

2.3 实践教学对接

采风课程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所以, 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前往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区, 进行走访和考察。因为少数民族服饰的形态和文化具有多样化特点, 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而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同本地少数民族的手工艺人展开交流, 对多种手工艺形成制作进行学习[4]。在完成采风以后, 学生即将进入毕业设计阶段。而在选择毕业设计主题的时候, 也可以和民族民间艺术对接, 将设计课题内容融入民族服饰元素, 以实现全面创新。而教师则应当通过个人专业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进而在传统民族文化的艺术创作中找到思路。同时, 使学生能够根据形式美的法则来解构并充足多种艺术元素, 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与民族文化内涵的作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民族民间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文化瑰宝, 与此同时, 还会对创作和教学给予更大的帮助, 以保证更好地对接民族民间艺术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 充分展现民族民间艺术对于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宇强.民族民间艺术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对接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6, 45 (2) :59-61.

[2]肖宇强.服装设计专业采风教学与地域文化的对接研究——以湖南地域文化为例[J].天津纺织科技, 2016 (2) :69-70.

[3]章建春, 敖丽冰.南方少数民族刺绣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美术大观, 2013 (11) :102.

篇9:浅谈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职院校;教学

丹寨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少见的富集地,这里汇集了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寨县很多村寨中保留的民族文化是贵州乃至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精品。2016年5月,笔者带领学生慕名前往贵州丹寨采风,短短数十天的学习和交流让我们对“云上丹寨”这片美丽的土地和它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得到了许多启发。站在服装专业的角度,以贵州丹寨的苗族文化为例,笔者对如何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总结了几點自己的看法。

1 从知识点的填充转向思维方式的引导

信息社会知识的搜寻和储备越来越简单,知识的整合能力与思维的创新变得尤为重要。比起民族文化符号的灌输,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少数民族审美情趣背后的民族精神,并由此去分析这种精神是怎样映射在服装要素之中则更为重要。例如,苗族服装的色彩搭配十分有特色,视觉冲击力强。苗族人喜欢用高纯度的色彩做装饰搭配深蓝、深紫或黑色底布,既明艳炙热又深沉静默(图1、图2、图3)。当我们去追溯苗族的历史,其服装配色所传达出的情怀就不难被理解了。苗族人是蚩尤率领的九黎部落的后代,蚩尤战败后苗人流离转徙,并长期被中原统治者称为“蛮”,遭到讨伐和驱赶。甚至20世纪初,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的《苗族调查报告》中还记录了清政府对苗人残酷的屠杀。即便如此,坚韧勇敢的苗族人并没被苦难击败,他们奋勇反抗,并在新的环境中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就好像苗族服装上绽放的明艳花朵,在黑暗中尽情歌颂生命的美好。因此,当我们以苗族文化为灵感去进行服装创作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服装的各要素表达这种在绝境中仍心怀希望与美好的勇敢。以民族精神为引导,结合现代审美特点,再通过对民族元素的取舍和重组进行文化创新。具体到设计环节,廓型线条的大气简约和面料较强的悬垂性可以表现大历史背景下的磅礴与肃穆,活泼大胆甚至极端的色彩搭配则表现了苗人无畏的乐观,这些是我们对苗人精神的传承。而服饰图案、材料、工艺以及色彩的选择则不必过于严苛,传承不是复制,抓大放小让学生多尝试突破性的设计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形式美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包容。在教学中传承与发扬少数民族文化,既需要真正的走进少数民族的生活去感受文化的熏陶,又不必过分宣扬民族情怀,使得学生不能勇敢尝试、大胆取舍。

2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在实践中寓教于乐

高职院校的教学经历让笔者发现,对于学生而言手工制作远比理论课堂更有魅力,也更容易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相较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实操能力并不逊色,可是文化素质有待加强。如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并且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呢?笔者认为加大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和加深授课模式的立体化非常有必要。首先,苗族历史的留传主要依靠歌曲而非文字,苗人将他们的历史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谱曲后以歌唱的形式世代相传。其中蜡染的故事就很具有代表性,相传有一位爱美的苗家姑娘因羡慕蝴蝶的美丽想抓它来装饰自己,蝴蝶知道后主动用翅膀的彩色鳞粉为姑娘的衣裳画花以此来逃脱被抓的命运,拥有了美丽衣裳的苗家姑娘欢喜地放走蝴蝶后却发现衣服上的鳞粉经不住风吹雨淋很快就脱落了,她十分沮丧四处寻找染色固色的方法,最后她的执着感动了蜜蜂。蜜蜂主动找到苗家姑娘并告诉她,只要你让我免受风雨的摧残我就可以教你蜡染,这样花纹就不会轻易脱落了。最后姑娘得到了她不会脱色的美丽花衣裳并学会了蜡染,而小蜜蜂则被人类喂养起来。故事虽然是虚构的却记录了很多有效信息,蜡染所用的蜡液就是从蜂蜡中得来的。苗人将文化用有趣的故事传承下来,他们的智慧给予了笔者教学上的启示。其次,在贵州采风的短短十几天,我们向贵州绣娘学习了刺绣的四种基本针法和蜡染技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为了达到更好的制作效果她们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研究苗族服饰文化中的色彩、图案和技法等要素,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入自己的巧思。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也加深了他们对于苗族文化的热爱,提高了学习苗族文化的积极性(图4、图5)。不再是教师单方面地进行文化传播,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好奇心,因好奇而寻求文化的根源,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设计。

3 教学中不能忽视美学基础,手低于眼不是坏事

高职院校的学习通常是三年制的,比本科院校足足少了一年时间。为了让学生在就业后能快速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大多数高职院校会压缩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而着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这难免会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美学基础薄弱,不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更需要注重对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将构成基础、美学基础、色彩等基础课程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反复强调,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的审美,也有利于提升他们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欣赏能力。

民族风是服装风格中的一大类别,在时尚设计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名服装专业的教师,民族风的教学与实践却让笔者又爱又怕。爱的是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独特魅力,怕的是自己没能架好这座桥梁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对岸风光独好。在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将是笔者需要为之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李汉林.论黔东方言区苗族服饰文化与其生境关系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篇10:浅谈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开场白:今天很高兴能和关帝庙中学的同学们来共同上一节课,预祝我们合作愉快,希望这一节课能使同学们有所收获。学生分成4--6个学习小组,选出小组代表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砀山每年3—4月份都会举办什么节日?(学生回答:梨花节)梨花节期间游客们会观赏我们砀山哪些旅游景点?(学生回答:碧清庄园、梨树王、鳌头观海、乌龙披雪、官庄湿地等)

除了这些旅游景点之外,还有哪些民俗文化表演?(学生回答:斗鸡、斗羊、唢呐、四平调等)

师小结:我们砀山唢呐、砀山四平调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砀山民俗文化只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五课—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互动

(一)教师展示有关本课的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学生读)

1、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2、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学生自主复习第五课内容,熟悉并找出本课知识点,并在纸上写下题目。

(三)小组交流合作,整合本课知识点,小组代表负责整理归纳。

(四)班级交流展示,由其中一个学习小组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板书本课知识网络

(五)学生抢答本课知识点,每题答对10分,回答不完整酌情扣分,小组间比赛。

(六)教师强调本课中考高频考点,弄清易混点。中考高频考点:

1、中华文化的特点?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4、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表现?

5、我们青少年要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易混知识点: 第一组:

1、中华文化的特点? 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

答: 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第二组:

1、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原因?)

答:一个重要原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2、为什么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答: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三、当堂达标测试 小试身手

1、(2014.安徽)央视2014年5月11日播出的《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展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下列成语寓意相同的是(A)

①悬梁刺股

②三顾茅庐

③映雪读书

④凿壁偷光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014.黄岗)2014年5月14日是焦裕禄逝世50周年纪念日,总书记在河南兰考县考察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时指出: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做人民群众贴心人。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活动的意义在于

(B)

①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有利于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③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④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国人送礼成双,日本人则避偶就奇。在美国,去别人家做客一般不必备厚礼,如果空手赴宴,则表示你将回请……面对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我们应该(B)

①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②尽量减少与他人的交往,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③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④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人们为庆祝这个节日会举行赛龙舟、包粽子和送香囊等民俗活动,日本姑娘井上惠子是一位龙舟赛的铁杆“粉丝”。能讲一口流利中文的惠子告诉记者:“中国端午节的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辐射力。”这说明(A)

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②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③中华文明始终走在世界最前列

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沙场练兵 1、2014年10月22日,安徽省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合肥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主动肩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积极创新创造,用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推进文化强省战略,谱写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安徽篇章。

(1)、“用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请你说一说,这里的“中国精神”指的是什么?(4分)

答:中国精神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弘扬中国精神我们应该怎么做?(6分)答: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里的内容;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要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答出3点即可)

2、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文物局联合举办了“网络名人故宫行”活动。30多位网络名人走进故宫博物院,参加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魅力四射的中华文明。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由哪些部分构成?

答: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其原因是什么?

答: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四、课堂小结

说出本结课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知识点。(或用一句话概括你本节课的收获)你还有哪些困惑没有解决?

五、作业设置

上一篇:三年级成绩单评语下一篇:教育与人才培养发展